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主管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ISSN:1003-4145CN:37-1053/C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山东
  • 创刊:1987
  • 类别:社会类
  • 出版社:山东社会科学
  • 语言:中文
  • 价格:¥264.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50002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山东社会科学 201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李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4-19

意识形态维度的开启:重估李达所译的《唯物史观解说》

作者:李志 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唯物史观的两种解释——改良论与革命论,曾经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李达所译的《唯物史观解说》另辟蹊径,在这两种解释之外详细论证了意识形态维度的重要性。作为本书译者的李达深受这种解释的影响,而该影响不仅体现在他关于唯物史观的独特立场上,还体现在他的其他理论学说和教育实践活动中。

28-37

李达史学方法探要

作者:鲁涛 刘创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编辑部 湖南岳阳414006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李达对史学方法及史学方法论高度重视,并特别强调在研究中国历史时科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不同的性质、作用、范围,李达的史学方法包括了普遍的史学方法和具体的史学方法两个层次。普遍的史学方法有:“掌握住科学的阶级观点理解阶级社会史”和“必须用历史主义的方法考察社会形态”。具体的史学方法有:自觉地比较中西历史文化,“必须对事物作具体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互相联结”考察历史,重视“统计”方法,“哲、史、政、文、教诸方面相互配合”的多学科方法。这些多样的方法广泛地运用在李达的具体史学研究实践中,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史学思想。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38-42

邓小平小康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

作者:肖贵清 李永进 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84

摘要:“小康”和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立足中国实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既吸收、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符合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点。它初步回答了中国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步骤等重大问题,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脉相承,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43-47

邓小平对国际经验的总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

作者:贾绘泽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山西临汾041004

摘要: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建设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同时,重视对其它国家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借鉴。邓小平提出要根据中国实际选择和借鉴世界有益经验、实现中国经验和世界经验的有机统一、既重视成功的经验也要重视失败的教训、总结和借鉴世界经验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要保持自己的优势避免资本主义弊端等总结和借鉴国际经验的科学方法和原则。邓小平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8-52

国外学者论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

作者:刘爱武 单位: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温州325025

摘要: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许多国外学者看来,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成功,既受到邓小平鲜明个性风格的影响,也得益于他所始终坚持的改革哲学,更离不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坚持。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东亚村落发展比较研究:经验与理论反思笔谈
60-72

东亚村落发展的比较研究:经验与理论反思

作者:林聚任 王春光 李善峰 顾琳 田毅鹏 文军 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美国哈佛燕京学社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摘要:中国村落研究的传统及其超越(林聚任) 村落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结构单元,承载了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因此历来受到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及历史学家的关注。尤其是在传统社会中,村落变迁构成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们认识乡土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层面。长久以来人们聚族而居,正是村落承载了农耕文明的变迁,故村落变迁成为了人们认识传统社会及其发展演变的一条主线。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会治理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73-77

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社会福利的新路径

作者:钱宁 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昆明650228

摘要:社会治理作为现代社会探索解决处于复杂、多元关系中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种思维范式或理论框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研究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对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监管缺失而出现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甚至由于社会组织缺乏而造成的“社会失灵”所带来的社会福利问题,并对社会福利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治理,有重要现实意义。

78-81

机制创新: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反思与出路

作者:贾义保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科学分析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以机制创新推进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创新宣传机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创新治理机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创新投入机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创新治理机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动力机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主体保障。

82-86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作者:韩小凤 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山东社会科学院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一个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如存在多种养老保障制度,权利与责任的碎片化及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碎片化等问题,整体性治理理论针对碎片化的问题而提出,其治理路径包括养老保障战略目标的确定、大部门式治理及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推进等方面。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经济与管理研究
92-102

资本积累、阶级斗争与空间生产——一个文献综述

作者:胡乐明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摘要: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扩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持久的主题。哈维等人认为,资本的空间扩展不仅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键,而且也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不断得以延存的关键;如果没有内在于地理扩张、空间重组和不平衡地理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资本主义很早以前就已经不能发挥其政治经济系统的功能;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必须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地理学”,研究资本主义怎样生产了它自己的地理。他们将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以资本积累/阶级斗争为中轴,形成了一整套对于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批判性分析框架。

103-107

地方经济投资主体行为及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学胜 丁雪玲 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 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国有投资、外商投资、民间投资作为不同的投资主体具有不同的投资目的和行为特征,由此导致其投资效率存在巨大差异。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在对各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增量资本产出比(mon)指标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各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率进行了计算、比较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08-112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作者:肖圣鹏 莫颖宁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山东济南250355

摘要: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是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切实解决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资源配置问题是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的关键。实地调研发现,山东省乡镇卫生院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包括医疗设备使用频率低、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问题突出、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和缺乏对支出结构的优化与监管等。相应的对策建议:按照当地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优化供给结构;积极引进、利用外部人力资源,深化对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明确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完善卫生投入及支出的监管机制。

山东社会科学杂志文学研究
113-117

少年记忆与《秋柳》诗之微旨

作者:周兴陆 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433

摘要:王士稹《秋柳》诗四首的主旨,后人的解释不外于“主吊明”和“主寄怀美人”二说,究无确据。王士稹少年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家庭屡更丧乱,八岁遭“壬午之难”,十岁历“甲申之变”,亲眼目睹多位亲人殉国罹难,血腥惨烈的场面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性记忆,构成了他睹物兴情的心理基调,致使他在《秋柳》诗中浸润了浓厚的丧亡、世变感。顺治十四年八月的大明湖秋柳社,是父祖辈都经历了晚明政治倾轧,自身也遭际农民起义军逼杀崇祯帝、清军入关肆掠的惨痛世乱的一群年轻人的雅集。他们赋《秋柳》诗,有着难以显言的伤心处。王士模兄弟在清初的真正志向是猎取功名,晋身仕途,以期重振门楣,因此,说《秋柳》诗立意在“吊明亡”或“寄刺南渡之亡”,都不符合王士稹的真实心态。

118-124

“将被压抑的现实恢复到文本层面”——弗·詹姆逊的“讽喻现实主义”探析

作者:刘林 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政治无意识》将“生产方式或结构的整体性”改造成“叙述的整体性”,其中包括了“政治的”、“社会的”、“历史的”三个文本意义同心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讽喻性的,“政治的讽喻”、“讽喻的命题”分别连接了“政治的”与“社会的”、“社会的”与“历史的”等阐释视野。詹姆逊版本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旨在将被实际政治斗争、各种意识形态遮蔽和压抑的“现实”通过层层讽喻,最终导向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从叙述材料到马克思主义“主导叙述”的“讽喻的操作”过程构成“讽喻现实主义”,并据此对巴尔扎克小说提出新解读。

125-129

抗战背景下老舍的民族焦虑与文学担当——由《老舍书信集》谈老舍缘何走上戏剧创作之路

作者:翟瑞青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3

摘要:老舍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颇有建树,被称为戏剧大师。然而他的戏剧创作之路与小说相比,绝不平坦,而是一条充满艰辛之路。这一点可以从《老舍书信集》中得知。可以说正是因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老舍从事“文协”工作之后,才被逼上梁山,从事了自己并不熟悉的戏剧创作,期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正是老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文协”的无私奉献才使得他最终在戏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