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期刊审稿和编辑加工的操作技巧

时间:2022-11-22 10:29:03

1审稿和编辑加工的任务和目标

无论是审稿还是编辑加工,都必须在通读稿件的基础上把好稿件的质量关,这是二者的共同任务。稿件质量包括内容质量和形式质量。稿件的内容质量应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独创性等方面进行衡量;稿件的形式质量应从结构框架是否合理、行文格式是否统一、表述形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衡量。然而,二者的目标和要求不同。审稿的目标是决定稿件取舍,形成审稿结论,对审稿的要求是从总体上把握和评价稿件质量,重在宏观层面;而编辑加工的目标是达到出版标准,对编辑加工的要求是从总体到细节把握和提高稿件质量,宏观与微观并重。因此,审稿和编辑加工互为补充,但不可同时进行。审稿是编辑加工的基础和前提,编辑加工是审稿的延伸和补充,是审稿的细化和深入。编辑加工必须在审稿的基础上进行,即必须在稿件经过审稿已经决定采用后开始。

2纸质文稿中审稿和编辑加工的操作规范

2.1审稿的操作规范

在审稿环节,对可接受出版但需要修改的稿件,需要指出错误、不妥和缺漏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建议或质疑。在纸质文稿中,审稿的操作要领是:一般宜先用铅笔在有疑问的文字下面画线或作出其他标记,然后把意见或建议用铅笔写在稿面相应的空白处,为编辑下一步的工作以及与作者作进一步沟通提供充分的依据。在技术层面上,对纸质文稿进行审稿时需要使用铅笔。如果稿件达不到出版的要求,只要将页边的铅笔字迹擦去,说明退稿理由,就能够还作者一份整洁的稿件。简而言之,审稿的操作规范就是:先在存疑之处作出标记,再把意见或建议写在稿面相应的空白处,供作者修改时参考。

2.2编辑加工的操作规范

经审稿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在内容质量和形式质量上都已经基本达到出版的要求,但往往在内容、体例、语言、文字等方面还会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编辑加工,使稿件达到可以出版的标准。因此,在编辑加工环节,对经审稿决定采用的稿件,需要作修改、润饰、规范、统一等处理。编辑加工的操作要领是:在稿件的字里行间按书写时的习惯直接修改,而不必在页面空白处另做标记。需要删去字句或需要调整文字前后位置,直接勾画即可;需要增补或改写的字句直接写在相应位置即可。在技术层面上,对纸质文稿进行编辑加工时需要使用红笔或其他色笔,以便承担审定发稿、排版、校对等后续工作的人员准确无误地看清修改情况。简而言之,编辑加工的操作规范就是:直接修改原稿,改稿要改在字里行间。

3电子文稿中审稿和编辑加工的操作技巧

3.1利用批注实现轻松审稿

在对电子文稿进行审稿时,合理利用Word中的批注工具既符合“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写在稿面相应的空白处即可”的审稿操作规范,又可实现轻松审稿。由于学术期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为避免作者知道审稿专家的姓名,可提醒审稿专家修改批注者姓名。

3.2利用修订实现快速加工

在对电子文稿进行编辑加工时,合理利用Word文档中的修订工具既符合“直接修改原稿,改稿要改在字里行间”的编辑加工操作规范,又可实现快速加工。在修订状态下,修订前和修订后的信息都会显示在文档中,作者不仅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何处做了修改,做了多少修改,还能快速接受或拒绝这些修改。

4批注和修订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

经审稿和编辑加工的电子文稿中的批注和修订标记,既是体现编辑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的重要依据,又是促进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在学术期刊编校合一的工作模式下,有效利用批注和修订,还有助于减轻校对工作的压力。

4.1体现编辑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我国出版单位长期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是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三审制。三审制可以实现对稿件全面、客观、公正的判断和评价,有助于对稿件质量的严格把关。学术期刊通常实行的三审制是“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作为三审制基础的初审,一般由责任编辑担任,工作量最大,任务最繁重。一旦进入编辑加工环节,即表明稿件是已通过三审制确认可以录用的稿件,责任编辑还要负责加工整理等后续工作。这就要求责任编辑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如政治素质、创新意识、语言文字加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不仅在初审阶段要对稿件质量进行把关,决定稿件取舍,还要对已录用稿件进行创造性加工整理,优化稿件,进一步提高稿件质量。在初审环节,学术期刊责任编辑的主要任务是:①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审查论文重复率,规范学术道德,减少和预防学术腐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②通读稿件,判断稿件是否符合期刊的宗旨、定位,是否适合特定栏目的风格,是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创造性等;③对稿件的政治导向、学术水平、实用价值,对稿件的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④对稿件质量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判断和评价,为复审和终审提供分析、判断的基础。在加工整理环节,学术期刊责任编辑的主要任务是:①再次通读稿件,对稿件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全面、认真、细致的审核,如题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层次结构、语言文字、引文标注、图表格式等方面,发现其中的差错、缺漏、不合理、不一致、不规范之处;②消灭差错,润饰行文,规范格式,推敲标题,查对资料,核对引文等,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逻辑更严密,语言文字更通顺、规范。在电子文稿中,责任编辑利用批注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利用修订作出的修改、润饰、规范、统一等处理,直接体现了其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

4.2促进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

编辑在电子文稿中利用批注和修订与作者沟通,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编辑与作者沟通的效果决定了稿件的下一环节是否顺利以及作者对期刊的好感度。在对稿件进行初审时,学术期刊责任编辑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针对性、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作者有效、有用的指导。在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时,学术期刊责任编辑应遵循“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的原则,尊重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修改权。对于质疑或需要作者解决的问题,可利用批注与作者充分沟通。责任编辑还应遵循“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的原则,必须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必须有绝对的把握,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才可利用修订在稿件中直接进行修改、增删、润饰等操作,消灭差错,规范统一。编辑在编辑加工稿中将问题一一指出,在退还作者修改时,电子文稿中的批注和修订就会让作者对所有建议、质疑和修改都一目了然,清楚了解存在的问题,决定是否接受,以及应该如何修改。作者为了文章能够顺利录用会将编辑质疑的问题都予以认真核查修改[7]。为防止作者删除批注和修订,学术期刊责任编辑在将修改意见发送给作者时,需说明“请作者仔细阅读全文,用修订方式进行补充和修改”。当收到作者的修回稿时,责任编辑就可以方便、直观地看到作者是否做了修改,做了哪些修改,以及作者对疑问的回复,以便进一步与作者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及时处理作者的修改。

4.3减轻校对工作的压力

在学术期刊编校合一的工作模式下,编辑兼任校对,这就要求责任编辑除了承担初审、加工整理工作,还要承担校对工作。在电子文稿中,责任编辑利用批注和修订,全面审核,精心加工整理,与作者共同完善和提高稿件质量,有助于减轻校对工作的压力。编辑加工是编辑人员对稿件反复斟酌、精雕细琢、使稿件尽可能完美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加工的过程。对稿件的加工整理可以按照“先定框架,后定细节”的步骤进行。编辑思维的出发点在于对稿件的整体优化。编辑人员首先要具备整体意识,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稿件的内容、体例、文字等,再进一步对稿件内容和形式进行逻辑性和准确性的判断,这是一个理性冷静的思考过程。与审稿重在宏观评价稿件相比,编辑加工更重视稿件的内在逻辑,如稿件的层次安排是否分明,前后内容是否重复、矛盾、详略有别、互相呼应等,使稿件结构脉络贯通、逻辑严谨、层次分明、衔接自然,使稿件达到局部逻辑和整体逻辑的统一有序。语言文字加工是对稿件进行一种较为微观的处理。编辑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加工,防止错改、漏改。对于词语误用、用词褒贬不分、成语错用、不同术语混淆使用等差错,编辑应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字义、词义。对于同音字词、形近字词、形似字词的细微差别,编辑应提高辨析能力。在处理和修改病句时,语感与语法知识缺一不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领悟能力;语法则是对语言规律的一般化和抽象化总结。编辑要熟悉常见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句式杂糅、指代不明、词性误用等,充分调动个人语感,对病句进行严谨、理性的分析,使修改后的句式规范、规整、统一,意义合理。除提高字词、语句纠错能力外,编辑还应准确掌握国家关于标点符号、量和单位、数字、外文大小写等用法的规范或标准,使体例规范统一。编辑只有最大限度地做好消灭差错、规范统一、润饰提高等加工整理工作,才能避免给校对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