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校园安全论文

时间:2022-03-13 11:36:58

摘要: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校园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事关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相校园安全制度,增强校园保卫能力,提高保卫队伍素质,改进管理模式,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工作经验。

关键词: 校园 安全 安全论文

校园安全论文

校园安全论文:校园安全教育之我见

安全对于学校、社会甚至全人类都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凡是无视安全的行为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如2010年陕西省发生的中小学生食物中毒事件,2008年上海商学院一学生宿舍楼的火灾伤亡事件,2009年重庆市发生的私车运送学生返校途中的重大交通事故等都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事实证明:任何时候只有将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社会环境的稳定。

校园安全教育更是所有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据国家教委统计,每年全国有上万名中小学生丧生于各种安全事故。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安全工作的妥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甚至是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学校虽然都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在明显下降,但安全事故仍偶有发生,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在活动精力旺盛且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时期,必须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惨痛的后果,我们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一 增强安全意识

1.增强校长的安全意识

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是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前提。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其在学校范围内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是拥有一定权力的。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对一位合格的校长而言,正确地、合理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从而把学校组织好、管理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校长的思想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大致发展方向,所以校长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学校的安全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只有这样,学校的其他部门才会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学校要积极与所在地的派出所、综合治理部门等通力合作,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装好防卫设施、设立学校警卫室,邀请派出所工作人员来校做安全、法制讲座等。

2.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

教师不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和义务,更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最大的,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同样,“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永远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师首先要有牢固的安全意识。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如利用集体晨会、中队主题活动、黑板报、手抄报、展板等,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3.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

孩子除了每天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更多的时间是和家长在一起,所以家长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确保家人的安全。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多举实例,少说教,让孩子自己感悟,效果会事半功倍。

4.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仅仅依靠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进行保护是不够的,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我保护,机智勇敢地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可见,加强安全工作,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如利用班会、活动课、思品课、红领巾广播等渗透,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还可以利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学校宣传走廊等宣传工具和举行安全征文、知识竞赛、家长会上讲安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每个人都树立了牢固的安全意识时,学校还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二 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排除一切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校园安全,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直接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学校各部门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主要负责人定期排查,如严格把关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等,若有漏洞,及时排除一切安全隐患,并追究具体负责人的责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学校除了定期排查外,还要充分利用班队会、家长会等大型集会对老师、学生及家长进行讲解,使其充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不仅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进行消防演习、地震演练、观看视频等在集体活动中集中进行,还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应渗透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结合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

总而言之,我们更应该让孩子知道如何征服危险,在征服危险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才能使孩子的安全真正有保障。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师生家庭幸福、学校生存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校园安全论文:高校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摘 要:目前,校园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对大学城内学生进行采访调查,并对大学城内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拟建立大学城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旨在进一步强化高校安全管理系统。

关键词:高校安全;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信息化平台

一、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原因

以广州大学城为研究基地,我们针对大学生交通、食品、治安及体育运动设施安全设计了一份关于高校安全管理问题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共收回135份,有效份数为135。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超过50%的同学对于大学城内的高校安全管理问题大体呈不满意或中立的态度,经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出高校安全问题如下:

1.大学城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复杂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上,与市中心相距较远,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多个城中村与各所大学相互交错分布。社会人口流动性大,人口构成复杂且素质参差不齐,而城内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更是加重了大学城这个南方最大的教学基地的安全危机。虽然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安保人员以及具体措施,但是学校之间的公共区域以及开放式的宿舍周边环境的安全监管仍然存在着真空地带,宿舍入室盗窃、在内环东西被抢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

2.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由于受到父母的过分保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过于单纯,社会经历不足,导致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对于身边的潜在危险与威胁未能及时察觉。另外,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对于交通安全问题更是漠不关心,肆意闯红灯,横过马路。女大学生失踪等事件频发显示出学生这一弱势群体严重缺乏安全意识。

3.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安保措施不到位

由于大学城建成历史短,大学城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还很不健全,未能建立起一个与其自身规模相匹配的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在治安方面,对于一些公共区域存在着管理漏洞,并缺乏危机事件应对措施;在食品安全的监控方面,对于大学城内混乱的各种小吃店,食品卫生监督方面更是欠缺相关措施;而在交通安全方面,对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缺乏相关惩罚措施。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都表明了大学城内的安全措施还有待加强。

二、目前高校在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交通安全问题

(1)对小贩的整治力度不足,导致大量小贩非法占道,车辆通行受阻,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自行车停放的管理有待提高,大量自行车没有停放在指定的地方,自行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严重,阻碍行人行走和驾驶者的视线,导致交通意外的发生。

(3)对大学生的教育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从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闯红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车辆经过,或者从众闯红灯,充分表现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2.食品安全问题

(1)餐具没有进行专门的管理,导致餐具的清洁受到众多大学生的质疑。

(2)没有系统地对食堂工作人员普及个人卫生意识。

(3)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品管理机制,导致大量食品存放太久,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4)对校外餐馆的管理不到位,增大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3.治安问题

(1)没有建立全方位的校园治安管理机制,例如,校园存在治安“盲点区域”,校内外人士可以随意进出校园等。

(2)对校园周边的治安不够重视, 导致大量盗窃、暴力等事件发生在校园周边区域。

(3)对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落实不到位,导致大量大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危急情况。

4.体育运动设施安全问题

(1)缺乏系统的体育设施指导机制,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错误使用体育设施造成的一些安全问题。

(2)体育设施没有及时更新换代,据调查,现仍存在大量破旧的体育设施,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三、在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的可行性预防措施

1.遇到突发事件,及时上报

发现突发事件后,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和主管部门报告,并通报公安机关。同时学校领导应依靠各级干部和教师、学生骨干以及学生群众团体摸清酝酿突发事件的原因、意图和主要组织者,及时和涉及人员的代表谈话,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工作。凡是应该解决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时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帮助解决。对于涉及人员所提出的无理要求,应坚持原则,给予批评教育,力争在萌芽状态中将事件处理妥善。

2.加大对安保部门的设备的投入, 加强对安保部门的管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素质培训

高校校园的治安保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只有做好高校校园治安保卫工作,才能使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因此,高校应拨付更多经费于安保部门,增加安保部门的先进设备,对安保部门的管理制度、机制进一步规范,开展一系列培训课程等,使保安人员对于校园的危急事件能更有效、稳妥地处理。

3.加强校园的安全宣传,提高师生自身的安全意识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宣传提高高校师生安全意识的活动,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传输安全知识,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自我防范及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进而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大家更加关注校园治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来,主动成为改善校园治安环境、治安秩序的主人翁。此外,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还要定期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及火场逃生自救演练等方面的应急疏散演练和教育培训。

四、构建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高校安全应急管理关系着学生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并在制定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时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①珍爱生命,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②全校联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③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利于操作

④预防为主,注重评估,平战结合

⑤预先演练,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在构建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以便监督高校有安全隐患的地方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推进,信息系统应进入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中。其实,信息系统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处于防范的角色。譬如,在平日,校园保安巡视应采用指纹签到模式,确保每个保安的巡视工作都能落实到位,预防校园危急事件发生;在校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安装摄像头,一旦发生紧急事件,信息管理部门能及时发现,并且调查清楚事件过程以及责任归属。引入信息系统,使得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化、先进化、时代化,监督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把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真正落实到位。

2.建立独立的高校安全应急管理和监督部门

管理和监督工作应独立分开,使管理工作能更好地落实到位。监督工作应由另一个独立部门进行,使得管理工作不能徇私、包庇,能确实地保障在校师生、员工的安全,而不是一个虚设的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而监督部门人员应认真工作,监督好相关部门的工作,起着督促的角色。

3.建立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高校安全教育机制

安全和危机意识需要长期不断地灌输和培养,才能使广大师生在危急关头迅速做出反应。学校必须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投入,并使之系统化、长效化。此外,学校还应大力开展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通选课,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养等,以提高师生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险避灾能力,提高高校应急处置工作水平,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通知机制

学生突发事件往往会以小道消息的形式迅速在校园蔓延,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恐慌,影响校园稳定。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由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在第一时间在官方渠道准确可靠的信息,让学生们服从学校的统一指挥。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师生的知情权,而且可以及时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舆论,封杀谣言。

5.强化演练,提高高校应急处置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所有高校都针对各个方面制订了各项应急预案,学校应定时开展突发事件预演,如火灾等,及时发现预案中的问题,进行修订和完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供真正的保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才能马上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动校内、校外一切有利资源,形成联动机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五、建立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的信息化平台

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保卫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首创开发并应用的校园110报警求助联动服务系统,加强了对校园巡逻和消防工作的管理;浙江大学实施的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通过对进出车辆的管理,规范了校园交通秩序;江南大学保卫处开展了数字化平安校园建设,主要包括监控平台、消防平台、门禁系统、交通管理和警讯平台,实现了不同部门的协同工作。

为弥补目前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漏洞,优化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令该机制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并更具有时代性,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故根据调研的结果,探索开发建立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的信息化平台。建立有效的高校安全信息化平台,应该从这几方面进行开展工作:

1.建立全校性安保信息系统

一个完整的安全防护信息系统主要包含门禁、报警和监控三大部分。在校内生活区宿舍设立门禁,对出入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在重要区域设置报警系统,作为安防的第一道防范;设置全方位覆盖的监控系统,并结合辅助设备,实时观察被监控区域的情况,引进高清化、网络化监控设备,通过监控分中心对校区内各监控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同时,监控系统与防盗报警系统等其他安保体系有机结合运行,可进一步提高校园安保系统的有效性。

2.建立网络化安保工作系统

网络化工作是指将日常的工作与现代网络相结合的办公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速度,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广州大学城内有多所高校,每个学校都设有保卫部门,由于管理不统一,信息不流通,增加了学校间安全管理的难度,而传统的工作模式并不能满足这种分散化管理模式的需求。但是,网络化安保工作系统能拉近不同学校的距离,能对重要的安保事件进行集中,迅速地处理,实现更加有序完善的体系化的安保管理。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校园安全论文: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摘要】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与作用,文章就基于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论述其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起到的影响与作用,进一步分析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作用

1.前言

校园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内以及课间活动的安全文化,例如楼道安全、体育运动安全、设施事故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劳动或社会实践安全、学生身体特殊事故等,均属于校园安全文化的范畴。校园安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学校财产安全以及师生人身安全未得到保障,便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稳定支撑。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营造平安校园环境,确保学校财产与师生人身安全,也属于各学校需注意的重点。

2.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校园安全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⑴熏陶。开展校园安全文化,会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方展,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具有行为的自觉性,注意自我安全管理与防护,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⑵校园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与心理发展的空间,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的环境。⑶现代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于一体的文化形态,通过校园安全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落实,能够帮助大学生孕育出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思想与安全科技成果,进而为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氛围。⑷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过渡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校园安全文化以及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教育工作,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习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

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3.1明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首先,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的是要使高校的安全氛围更加浓厚,强化大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其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完善学校安全设施,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精细,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打好基础;再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使校园安全文化能够对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⑴完善校园安全物质文化。首先,需保证高校配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防雷设施设备,所有活动器材必须无安全隐患,同时校园的饮用水及供水设施必须达标,桌椅门窗以及学生床铺等必须整洁、完好;其次,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必须达标,校园四周50m范围内不允许有无证经营的小摊点,200m范围内不允许有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对大学生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场所,也不允许有乱建、乱堆现象以及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再次,需保证高校的建筑完好,无危房危墙存在,无地灾隐患,各种场所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师生的学习与教学需求,还需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

⑵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需注意三点:一,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以便在高校发生自然灾害、治安事故、传染病等突发安全问题时能够根据应急方案紧急处理;二,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凡是与高校安全有关的工作,其中所用安全制度必须完善与明确,以保证各项制度均能落实到位、责任到位,从而为学校的财产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三,高校还需根据隐患程度建立分门别类的安全隐患台账,根据台账的动态性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整改与处理。

⑶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首先,高校应该基于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中,通过课程的渗透加强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科学的三观。其次,高校应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安全隐患警示标志、安全宣传栏、班级安全手册等方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意义。再次,高校需针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与法制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精神文化[3]。

⑷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大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形成良好的自我思维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创新能力,但仍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安全、不合理的行为习惯,这对其后期步入社会工作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还应该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通过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引导大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

3.3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落实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应该分三个步骤加强落实,以保证其能充分地发挥效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带来良好的影响。第一,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制定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宣传发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第二,贯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点,规范安全教育教学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与优化,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三,定期总结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组织会议进行讨论交流,深入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4.总结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国各高校理应引起重视,充分了解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应用科学、先进、有效的手段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落实,进而为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与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校园安全论文: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校园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事关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安全

小学生是道路交通行为中的弱势群体,怎样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呢?笔者总结了三大本领:一会走路、二会骑车、三会乘车。

走路时,要在人行道或在路边行走;过马路时,左右看、不乱跑、不随意横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遵规矩、保生命。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在道路上遇到突发事件,要立即去找大人帮忙。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如果同学被车撞倒,要记下撞人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其他特征。

食品安全

俗话说:“病从口入。”吃了不干净、变质的食物容易生病。怎样防止生病呢?这就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食品要新鲜,不要吃变质食品;食品要煮熟、煮透,不要吃生冷的食品;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要饮用清洁卫生水,不要用未经消毒的水和喝生水;饮前便后要洗手,不要用手直接抓取熟食品;要搞好环境卫生和防蝇、灭蝇、灭蟑工作,不要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防踩踏安全

近年来,校园里发生学生踩踏事件越来越多,一次次地为学校敲响了警钟。为此,学校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在集体下楼时一律不准个别学生上楼,集体上楼时一律不准个别学生下楼;任何同学禁止坐在楼梯扶手上往下滑,更不能在楼梯里追跑打闹、游戏玩耍;在拥挤混乱的情况下,应让学生双脚站稳,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物体;置身于拥挤的场所中,要保持警惕,看到拥堵现象,不要好奇,更不要靠近观看;在学校要听从教师的安排,遇到突发情况时,在教师的硫导下有序撤离,做到互相谦让等等。

防火安全

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在“教育为先、防范为重”的理念下,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自护能力不断增强。但还有部分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不足,部分班级的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学校针对消防安全情况做了如下规定:不私自玩火、私自用火;不允许把打火机、火柴等点火工具带进学校;不破坏各种消防设施、电路设施;当离开家里和教室的时候要把电源关掉,以免发生短路造成火灾等。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了学习消防知识、听消防安全教育课、组织三至六年级的同学写消防安全体会等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演示简单的自护自救方法,如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拨打“119”报警等内容。

防溺水教育

夏天天气炎热,各地学生溺水事故时有发生,为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严防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全体学生安全,学校禁止学生私自到河流、池塘、小溪等水域游泳、嬉戏。为了提高同学们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遇险逃生的能力,学校做了相关的规定,要求学生做到“五不准”,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学校针对溺水事件也做了相关教育培训工作。如教会学生溺水时简单的自救方法以及如何现场抢救溺水者的方法等。

其他安全问题

除了以上安全要注意外,要增强学生在电、水、气、光、盗、骗、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防范意识,学会自护自救的方法。学校在自然灾害方面也做了相关教育演练工作。在遇到突发自然灾害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学校为学生总结了在地震和雷电来袭的情况,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求生方法。首先,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品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或者房间内侧的墙角,并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尽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其次,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要及时躲避,不在空旷的野外停留。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前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要注意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大树、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

总之,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积极落实以防为主,做到人人有意识、人人负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履行安全教育使命和职责。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平塘乡中心校)

校园安全论文:校园安全问题类型及对策研究

【摘 要】校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仅靠单纯靠教育不能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如何根据问题类型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使校园意外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是校园安保工作需要面对的严峻现实。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园安全;问题;类型;对策

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全社会安保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营造和谐、稳定、安全的校园环境和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都把安全教育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校园安全问题的特征及类型

1.校园安全问题的特征

校园安全问题,是指发生在校园里的安全事故,包括校园伤害事故和校园安全事件。广义上指一切与学校相关联的活动所导致的各种形态的事故。狭义上指发生在校园之中,与学生人身安全相关的事故。

校园安全问题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性。一般发生学生在校和学校管理期间,事故发生的场所也在学校空间范围内,或者校园附近学生经常活动和集聚的地方。

(2)突发性较强,不易防范。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学生的心智不成熟,自我防范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其次,我国校园安全保障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再次,一些学校后勤基础保障设施没有与相应的招生规模同步,学生食物中毒、学生公寓火灾等危害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最后,校园伤害事故的突发性也增加了防范的难度。

(3)问题多样,意外伤害途径日益增多。当前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接触社会的途径增多,但是自身心智尚不成熟,不能正确明辨是非。社会上各种犯罪案件增多,社会人员心理更加复杂。

2.校园安全问题的分类

校园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教育活动事故,主要指教师在履行职责、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举办特殊教学活动、野外郊游或劳动实践中出现的事故。②学校设施事故,指学校的设施在设置或者管理上有欠缺所引起的事故。③学生间事故。在各地区所统计的校园事故中,学生之间的伤害事故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如学生之间打架斗殴、因恋爱受挫互相报复等时间。④挤压事故,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⑤消防事故,因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等事故。

二、校园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

(1)学生心理疾患历来是引发学校园安全危机的重要隐患。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日益增多,如学习负担较重、同学之间竞争压力较大、人际关系紧张、对新环境不适应、情感纠葛、攀比嫉恨、就业压力大等等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患。

(2)现在校园不是绝对封闭式教学,校外人员很容易进入学校,一些犯罪分子、犯罪团伙等利用学生防范能力较弱、学校人口密集、信息传递快等特点在校园内进行盗窃、诈骗、传销等非法行为,或者恐吓、强迫、引诱、煽动学生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3)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但自我意识较强,有时对社会上一些事情看法比较偏激,容易冲动,拉帮结派,争强好胜,导致打架斗殴情况较多,有时甚至会牵涉到社会人群,将事情闹大。

三、校园安全问题对策研究

第一、建立校园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学校应明确分管学生安全的领导制度,确定相应的负责人,将工作落到实处。制定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安全监管制度,为校园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开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内容,并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课程质量考核与评价工作,确保安全教育上课表、进课堂,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同时,学校要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爱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对内对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警惕。

第三,整合资源,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常规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让安全教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通过课堂、课外活动等时间、空间,让学生学习、掌握其所必需的安全基本理论与知识,使学生逐步具有比较固定的安全知识理念和养成重视安全的行为习惯。

第四,拓宽教育的渠道,推进家校联动机制。充分挖掘学校、家庭以及社区资源及其交互资源,让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生、家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闭环,实行家校共治,让学生安全教育少受甚至不受时间、空间和形式的限制,进而切实提高安全教育的可持续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各类校园安全事故。

校园安全论文: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了解,探讨了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的影响因素,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安全;高职院校;安全管理

1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

拥有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期望。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分别就某高职院校校内学生和教职工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总体评价进行了数据收集,通过调查对校内师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评价有了全面了解。从目前调查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师生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总体评价还是基本满意的,统计详细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虽然高职院校的师生对校园安全的状况总体评价趋于良好,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学生及教职工的问卷上来看,教职工的对于校内安全的评价较好,集中在一般安全以上,认为不太安全及不安全的比例很少。但学生对于校内安全的评价则较为均匀,只有很少的学生认为十分安全,调查对象的人群均对校园问题有着不同看法。

在对学校对校园安全的重视程度调查上,认为十分重视的人群在学生和教职工人群中分歧较大。教职工十分重视的达到了26.14%,而学生仅有3.5%的人群十分重视,而认为学校应对校园安全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的人群有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教职工有6.77%的人群有这类观点,而学生则达到了18.15%。

在影响校园安全隐患及事故这方面,学生及教职工则达成了一致。他们都认为校园安全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侵财性违法犯罪。其次为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在学生及职工的比例达到了47.16%及45.13%。之后则为火灾等安全事故与交通事故,数值上虽有部分差异,但对安全隐患的排序还是相同的。

2 影响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的因素

2.1 制度构建因素

长期以来,因无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校园管理部门的责任和职权划分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教育部曾在2002年出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为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纠纷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依据。但这部红头文件仅是一份行政规章,仍不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缺乏权威性,在具体适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2 队伍建设因素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建和学生的扩招,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却没有按照师生增长的比例而有所增加,安全保卫部门工作任务加重,人员不足成为制约安全保卫部门开展安保工作的主要原因。

2.3 环境因素

随着开放式校园的建设和推行,校园不再是过去封闭的小社会,

而是不断与校外环境进行接触和渗透。校园周边的场所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此外,开放式校园一定程度上为违法犯罪分子提够了方便之门。校外人员可以轻易进入校园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后,较为容易离开犯罪现场,逃离到校外。增加了对违法犯罪案件的侦破难度,加大了安全保卫工作成本。

3 改善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加强高职院校安全和维稳管理制度建设

参考美国校园安全法,我国的校园安全法之中至少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校园安全基本概念;二是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及校园维稳管理部门所具有的权力及相应的责任;三是校园安全管理部门与校园维稳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力;四是校园安全队伍的要求;五是安全主体的权力责任;六是对安全问题的应急、预防及处理;七是安全文化和教育;八是安全经费保障;九是突发事件的补偿。

3.2 完善校园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在校园安全事件发生前,需要有较为完善的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根据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启动有关的安全管理机制,采取积极行动,在最快的时间内制止、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使得安全事故能够消除在萌芽中。在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时,需及时启动校园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在各管理部门协调下,校园事故的安全管理小组要根据应急预案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对机制,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控制进行全权负责。

3.3 加强校园安保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正式培训机构。将培训机构的建设管理归入本地公安机关的管理范畴,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和资金开办培训业务;二是制定科学培训时间、课程。要综合考虑安保人员的学历条件,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和岗位要求,制定区别性的培训标准;三是保障培训时间,保安人员的上岗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对一些岗位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位,为保证培训时间,要实行考勤制。

4 结 语

高职院校中的不安全因素对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严重威胁到教职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相关高职院校安全制度,增强高职院校保卫能力,提高保卫队伍素质,改进管理模式,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工作经验。

校园安全论文: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摘要】

安全保卫工作是营造和谐、稳定、安全的校园环境和保障高校发展的前提,抓好安全保卫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这对于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将安保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切实做好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关键词】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发展在为高校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的同时,对于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想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各高校就应该对安全保卫工作进行重新定位,消除人们以往对于安全保卫工作认识的偏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增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不仅能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能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在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中如何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1 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意义认识不足

高校师生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会普遍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部、学生处、或是辅导员和院(部)书记的任务,同专业课的教师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与安全保卫部门更不会有任何联系。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就是死看硬守,对于学生违纪违法的动机和心理根本不会去关注,只会对学生进行训斥。而安全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学生总会出现不服管的情况,导致安全保卫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1.2 安全保卫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低,缺乏经验和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部队转业或是其他部门转岗的人员,他们普遍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导致安全保卫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因此他们通常会采取较为简单的工作方法,凭借经验来处理问题,对于工作不会有什么创新,更不会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3 高校不够重视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工作历来都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高校领导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学上无可厚非,但是很多领导会因此而忽视安全保卫工作对于学校的重要性,尤其是多年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问题的学校更容易忽视安全保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高校领导虽然会在口头上表现出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视,但是实际却在将安全保卫工作逐渐边缘化,更不用说去重视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安全保卫经费方面,有些高校投入不足,也不能及时补充和调整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结构,而对于现有安保人员的培训和进修也并不到位,使得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要的条件。

2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充分发挥

2.1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要做到在事中进行监控、事后进行处理,同时还不能忽视事前的防范和控制,这些特征和工作内容都决定了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人们传统的观念会认为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就是搞一搞校园安全检查、进行校内巡逻,在发生安全问题时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等,可是,在目前新形势的影响下,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无论是在工作内容上,还是在工作范围上都有了重大的变化,安全保卫部门不仅要对学校正常的科研、教学和生活秩序进行维护和保障,还要对校园的政治稳定进行维护。在工作中,安全保卫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广播、报刊、讲座、宣传展板等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以及法制安全方面的教育,针对防火、防盗、防诈骗、交通安全以及防溺水等的安全教育也不能忽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的安全管理相结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始终贯彻安全教育的内容,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依法行事、遵纪守法的风气。

2.2 将服务师生放在首位,将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服务

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触角几乎涉及到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户籍管理、消防和治安等。新形势下的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更加重视服务师生,因此,在开展安全保卫工作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把安全保卫工作视为学校的窗口,在为师生员工服务时要做到热情、主动。要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去了解师生员工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从中发现安全隐患。要转变思想,将传统的被动工作转化为主动去服务,从而掌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2.3 要注重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双向沟通

在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中,工作人员要运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想法,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进行双向沟通,从而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能更有针对性,做到标本兼治。

2.4 全面提高安全保卫工作队伍的素质

拥有过硬的政治理论素质以及较高的文化和业务水平是新形势下对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工作人员只有加强学习,通过工作不断锻炼自己,同时学校方面要为他们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让他们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从而使他们的工作水平得到提高,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保卫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这项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人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因此,安全保卫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对双向沟通的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自如,从而在开展安全保卫工作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校园安全论文: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摘 要:近年来,危害校园安全、侵害学生权益的案件日益突出,各类针对校园的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校园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校园安全关系重大。维护校园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要从保护学生安全、促进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维护校园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维护校园安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担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的政治责任,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本论文就当前高校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校园安全;立法体制;保障体系;安全教育

解决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一要完善立法体制,二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要加大教育投入,四要重视安全教育。本文从这四个方面简述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 完善立法体系,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也不应例外,除了要有安全防范教育,行政层面的安全管理,重要的核心内容是法制的健全。当前校园安全堪忧的现状和处理校园安全问题的无法可依的尴尬、窘迫的现状以及现行教育法律明显暴露出的立法不系统、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决定了我们应提高教育立法质量,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制定一部专门法律《校园安全法》来规范学校管理。

1.1 社会的呼吁

早在2002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700余名代表提出了21份关于校园安全立法的议案。李华代表说,教育事业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已向校园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学校与学生关系的约束体系还是学校以前的一些规章制度。这样的现状导致一旦发生纠纷或事故,只能依靠规章制度来解决,显然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孙鹤娟代表认为,校园安全法的制定,不应仅限于师生,还包括校外人员,校园安全法不仅要涵盖校园暴力,还要包括失火失窃、食物中毒等全部危及学校成员人身安全的事件,这一法律不仅要明确责任,还要明确对责任者的处罚方式。

1.2 理论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中央的科教兴国战略以及依法治国的思想是校园安全法制定的根本理论依据。此外,最近几年,中国的教育界,法学界的许多理论工作者发表了许多意见,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许多刊物如《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外国中小学教育》等刊物都对校园安全法相关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1.3 实践的经验

最近几年,各地法学界、司法界、教育界在参与校园安全事故的处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进行了一些专题调研,并已采取了一些防止事故发生、妥善处理事故的措施。上海市还于2001年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并于200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校园安全法的专项地方性法规,有力推动了全国性校园安全立法工作的进行。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学校经济赔偿问题上,应立足我国实际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通过保险,实现学校事故的风险分担,转移学校事故赔偿责任,从而使学校放下心理包袱,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对于保险的具体方式,各国又有不同。我国可以考虑的主要有如下几类:

2.1 校方责任险

它主要是对在校园内进行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意外事故而造成第三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保险。

2.2 教师职业贵任险

这在国外也很普遍,如美国法律就要求学区为教师购买侵权责任险,以帮助那些将在学校事故中负赔偿责任的教师。日本的大多数教师也都参加了学校健康会,一旦教师在学校事故中负有责任并要赔偿时,就可以要求学佼健康会给予赔偿。

2.3 学生意外伤害险

在这方面,我国学者建议设立保期较长的未成年学生意外伤害险,并将其纳入商业强制险的范畴。我国现今的一些险种,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学生团体平安保险”,平安保险公司的“学生健康保险”,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学生幼儿平安保险”等普遍存在保期较短、保险金较低的特点,因此所发挥的功能还相当有限。

3 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

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只有转变了观念,重视了教育,才会加大资金的倾斜力度,也只有实现了这些,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才会有充分的保障。谈到教育资金投入,一方面学校安全管理离不开“人”,也离不开基本的办学条件“物”,而这都有赖于经费的支撑;另一方面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可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再者学校校舍建设经费、事业发展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落实到位,会对校舍及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提供可靠保证。只有有了以上几方面的经费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因“物”的方面不达标而造成的校园安全事故。

4 重视安全教育,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4.1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对校园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和生产劳动区等设置要布局合理,学校校舍应坚固、适用,并按规定加强管理和维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依傍学校围墙或房墙构筑建筑物。不允许校园周围的建筑影响学校教室采光、通风,对己经造成影响的,应要求有关单位或个人按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限期整改。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学校中进行宗教活动或向学生宣传宗教,更不允许邪教进入校园。严禁宣扬暴力、凶杀、色情、恐怖、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在学校中传播,坚决抵制、酗酒、不健康的歌曲等对学生的影响。

4.2 建立安全教育制度

在全校师生中切实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是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首先,要把学校事故防范的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职工的学习培养计划之中,切实搞好对教职工的学校事故防范教育。使全体教职工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从主观上消除各类由于责任心上的瑕疵而滋生法律过错的基础,并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其次,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尽到学校应尽的教育与管理上的预警义务。教育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纪律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

4.3 建立安全保卫制度

在教学设施、饮水饮食、取暖、用电、和其他校内外集体活动等方面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一切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危险发生。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在上课期间,对非教学人员进入学校要严格管理,可以通过必要的登记、出示身份证等手续,将有不良企图的人拒之门外。严格控制机动车进入学校,保证师生安全。

4.4 制定防范措施

制定周密的学生安全防范措施,并切实贯彻落实,是防止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学校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的措施,并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中付诸实施。

校园安全论文:校园安全分析与对策

中小学校园一直被认为是远离伤害与危险的“象牙塔”,是呵护祖国花朵健康、茁壮成长的“庇护所”。然而,近年来,发生在中小学校园内的各种安全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并且从体罚、暴力、食物中毒、打架斗殴,发展到故意杀人,性质越来越严重,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在感到触目惊心的同时,如何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力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中小学校园安全现状

校园安全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因素众多。这其中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人们认识上的主观局限;既有宏观体制上的问题,也有具体操作上的漏洞;既有难以抗拒的突发情况,也有完全可以避免的人为事故。涵盖硬件设施、安全管理及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因素。常见校园安全问题表现如下:

来自校外人员的不法侵害 中小学生自我防范能力较弱,是整个社会阶层中最弱势群体,因而易被侵犯。一部分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的人,发泄的方式就是选择较易得手、又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的学生下手。近年来,这类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在2010年3月至5月短短50余天时间内,全国接连发生6起不满社会的外来人员闯入校园杀害、伤害小学生的恶性事件,瞬间将该类事件上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校学生之间的互相斗殴 这类事件主要发生在中学生之间。部分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沾染了社会不良习气,拉帮结派、逞强好胜,因心智不健全,动辄以暴力解决纠纷,有的甚至发展为刑事案件。笔者所在的县城,在2011年底便发生数起在校中学生聚众斗殴案件,双方往往都聚集数十人参与,并持有砍刀、铁棍等器械参加斗殴,造成多人受伤。前后20多人被判刑,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

交通事故 校园周边多为人口、车辆密集地带,学生上下学过程中发生在校园周围的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频发的校车事故,引起社会关注。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搭载63名师生的校车(车辆限载9人),因严重超载,与一辆自卸货车相撞,造成20人死亡(其中幼儿18人)、44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

食品安全 学生一直是比较庞大的消费群体,因而学校周边的各种小摊小贩比比皆是,这些饮食摊位,卫生条件往往不过关,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甚至学校内部食堂,往往承包给私人负责经营,由于学校的监管不严,食堂的卫生条件也往往不达标,因而食物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造成的伤害动辄数十人,多则上百人,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2011年9月7日,山东莘县明天小学的86名学生中午在食堂就餐后陆续发生急性肠胃反应,并伴有呕吐、腹泻症状,经医院诊疗证实为食物中毒,后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介入调查。

责任事故 比较高发的是学校使用的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因不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规定而导致的学生受伤事件。如江西省某县一所小学厕所倒塌,致使68名学生落入粪池,其中28名学生窒息死亡,11名学生中毒受伤。事后调查得知,该厕所5年前由校长和副校长商议建造,建造时既未报上级部门批准,又未经设计部门设计,整个设计过程一无设计图纸,二无施工合同,三无验收手续。厕所交付使用后,曾有教师反映楼板不牢,有塌落危险,但校领导熟视无睹,最终铸成大祸。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近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受传统思想影响,教师体罚致学生受伤事件仍然时有发生,不容小觑。

校园安全事故分析

校园安全事故涉及因素众多,但剖析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原因 一是社会矛盾的激化。如前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但由于诉求表达的渠道不够畅通,矛盾化解能力不足,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部分极端分子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为宣泄不满而制造轰动效应的极端暴力行为。校园是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防范最薄弱的环节,因人们的麻痹大意,给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使校园成为心理失衡欲报复社会的行凶者最优先选择的场所。二是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对在校学生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出于某种目的,拉拢、利用在校学生,充当其实施违法犯罪的工具。充斥在校园周围的网吧、游戏厅、音像店等休闲娱乐场所,以及不健康书籍、黄色录像、、等社会现象严重腐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三是媒体的部分责任。媒体对各类校园人身伤害事件的报道,虽然有助于人们对事实的了解,但媒体的报道无疑是把双刃剑,对血案细节的描述,可能让极个别具有反社会极端人格的人深受“启发”,进而模仿并疯狂报复社会。

家庭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未成年人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未成年人的意志、情操、理想和信念,主要都是在其家庭当中,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培养形成的。以未成年人为行为主体的校园暴力,往往或多或少的受到家庭因素影响。一是家庭教育情况。不良的家庭教育,不论是溺爱骄纵,还是棍棒教育、放任自流,都可能会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二是家庭是否健全。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往往不够执拗,容易误入歧途。三是家庭经济状况。家境贫困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四是父母的影响。父母有等恶习的,容易使孩子沾染同样的不良习气。

学校原因 学校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保障责任,因而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学校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在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安全防范教育几乎一片空白。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只注重对孩子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孩子防范侵害和自救知识的教育,甚至很大部分教师对于安全防范的知识也是门外汉。这导致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既难以对即将发生的危险保持必要警惕,在危险发生后也只能束手无策。第二,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门卫制度几乎形同虚设,一方面校外人员很容易混进学校,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上课期间私自离校外出,甚至逃学也无人管理。多数学校的门卫多为一些老弱病残之人,仅能起到开门、关门或传话作用,一旦发生危险,这些门卫自保能力都不足,更难奢望其去保护学生。虽然一些学校也十分重视校园安全教育,大会小会必强调校园安全管理,但却没能把这些口号转化成可操作性的制度规定,或即便有规定,也很难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第三,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中小学教师待遇较低,导致教师队伍人才流失严重,尤其在中西部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很多优秀人才纷纷出走,留下来的一部分教师也是得过且过,严重缺乏工作责任心。第四,安全隐患增多。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我国中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外来人口增加,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形成诸多安全隐患。第五,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当前,多数学校存在应急管理意识淡薄、应急能力薄弱的问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学校缺乏相应的应急机制,大部分师生也只能方寸大乱、束手无策。

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困境

立法上的困境 虽然《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校园安全领域有所涉及,但这些规定相对比较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同时也不能涵盖校园安全管理的各个领域。当前我国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还处于相对缺位的状态,校园安全领域的诸多问题依然面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困境。

责任承担主体不明确 由于立法上的缺陷,对于学校、家长、学生、老师、社会各主体在安全责任事故中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问题,缺乏有效的界定。因而在事故发生后,为逃避责任,各相关主体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不可避免地发生互相推诿的现象。

行政监管的缺失 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等相关行政机构对校园安全管理,诸如校园安全立法、校园安全保卫硬件设施建设、校园危房改造、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等重视程度不够,监管流于形式。

治理校园安全问题对策与措施

治理校园安全是一项标本兼治的长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多措并举,进行综合治理。

完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在犯罪预防体系中,法律预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校园安全的前提就在于法制的健全。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学校日渐社会化,在校学生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学校被推上被告席的次数越来越多。为减少这种纠纷给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也为了切实保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学生不再是“有苦无处诉”的弱势群体,要求制定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以规范社会与学校的管理行为,合理划分政府、社会、学校、老师、家庭在维护校园安全中的各自权利义务。

完善社会保障水平 由于我国中小学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有限的专项拨款,如果安全事故完全由学校负责赔偿,必然会加大学校负担,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对此,有必要立足我国实际和借鉴外国有益经验,通过社会保险方式,实现学校事故责任的风险分担,转移学校事故赔偿责任。

加大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以调动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责任心。同时加大对校舍等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为校园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根本,也是校园安全的治本之策。中小学校应自觉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规划中,在全校师生中切实有效开展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技能。

健全校园安全管理机制 严格落实上课时间校园封闭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访客登记制度等一系列防范外部侵害的管理机制。通过提高安保人员待遇等方式加强校园安保水平。同时尽可能地在校园内的主要公共场所和重要位置安装监控探头,保证师生安全。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守法意识 通过开展法治宣讲进校园等活动,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

优化周边社会环境,保障校园安全 公安、教育行政等单位联合协作,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净化社会环境,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

可以说,校园安全问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本文意在通过一些校园事故,引起人们对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视。

(作者单位:安徽省泗县泗城第一小学)

校园安全论文:浅析中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论文从加强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意义出发,系统阐述了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研究了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校园 安全管理 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要加强管理,完善中学校园的安全管理,使校园的安全得到保障。

二、加强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意义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在过去的几年,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脆弱的校园安全环境成为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校园安全预防意识薄弱、处理机制混乱,而校园安全事故往往带有偶发性,一旦中小学校园突发安全事故,那么通常会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内外都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和实践。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对于学校安全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因此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防范和处理机制。在总结和学习已有校园安全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完整稳定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是应对校园安全事故的重中之重。

三、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律,现有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都过于虚无飘渺,没有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来保护学生的安全。所以,各个学校很难做到依法进行安全管理。其次,学校管理者人本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没有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在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对学校安全事故的管理还处于安全事故后的补救阶段,并没有重视安全事故前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干预机制并没有纳入学校日常管理系统。最后,学校的安全文化建设不够,大部分学校的宣传黑板报等很少涉及安全内容,仅仅在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突击性地填充了一些安全内容进去,一些领导只重视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安全知识的普及,造成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以致灾害来临的时候,学生惊慌失措。

2.校园周边商业环境的综合影响

学校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校园安全形势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息息相关,从根本上来看,校园安全形势的好转有赖于整个社会治安形势的彻底好转。不良社会文化,特别是暴力游戏和黄色网站的影响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安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校园附近的商场、杂货店,烟酒、安眠药、鼠药、避孕药、焰火爆竹、酒精、汽油、刀具、强酸等对青少年来说绝对不安全或者不适宜的商品琳琅满目;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以及酒吧、卡拉OK厅等休闲娱乐场所 。校外的一些不法社会团伙对教师、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3.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影响

不可抗力是指人力不可抗拒的力量,包括自然原因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自然火灾、雷击、山体滑坡等,或者社会原因如战争、国际恐怖等,不可抗力是造成学校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因。意外事件是指非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是由于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导致的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意外事件也是影响学校安全的一个因素。

四、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方法

1.协调相关部门,净化社会环境

学校管理者主动联系并邀请相关执法人员一同参与在社区和住宅小区开展的有关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社区活动,参与法制宣传、传播安全教育观念以及防震减灾知识,一同对周边环境进行巡视、走访,及时清理校园周边不安全因素,将危害铲除在萌芽中。

2.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校园环境

一是清理校外人员,观察是否有可疑人员,二是组织学生排队依次有序按指定路线上放学;落实楼道管理人员,每节课上下课学生集中进教室时段巡视管理楼道,以防发生拥挤碰撞,平时巡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发生;落实课堂安全责任,每一节的老师上课必须清理学生,询问学生身体情况,若发现生病或学生缺课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处理,下课前进行安全提醒;落实安全教育,作好安全教育记录;每期至少开展2次地震、火灾等逃生演练活动,做到紧急疏散忙而不乱;制定食堂、超市管理方案,抓好食堂、超市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坚决杜绝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确保学生的人生安全以及人格完整;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旦有学生生病或遇到安全威胁找到老师,该老师必须及时处理,不得推脱。再次是经常请派出所民警、政府安全管理人员或社会法制宣讲人员到校宣讲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学校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更是增强了安全意识,使校园安全环境得到优化。

3.加强家校联系,创造文明家庭环境

我们必须得加强家校联系,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让家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与引导。其次,处于中学时代的学生,多处于性格形成期或者说是叛逆期,他们总会自以为是,不希望老师和家长过多参与他们的事,所以,越是这样教师和家长更应该加强联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变化,对出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一定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和孩子进行对话,防止出现跳楼、喝安眠药等轻生行为,家庭要尽力给学生传达一些必要的安全预防知识,通过家长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中学生识别社会的诈骗行为,防止自己受到危害。再有就是,家长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杜绝家庭暴力以及家庭矛盾和纠纷,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从而增强生活信心,做阳光少年。

4.培养健康心理,增强自保意识

学校经常利用升旗仪式等集会,对学生人格进行教育,要求学生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班队课或者健康教育课以及安全教育课的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会学生善于辨别事情的真伪,遭遇诈骗等危险情况如何冷静运用智慧去处理的方法,培养自保意识;另外要求班主任(也鼓励科任老师)对学生经常进行个别谈话,以了解学生心理动向,教给学生调节心理的方法能力,经常组织班队活动或外出活动,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泄情绪和排除压力的方式,防止过度压抑和抑郁。心理问题解决了,学习、做人就不成问题。

五、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方向,为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确保校园的安全性。

校园安全论文:浅谈中职校园安全管理

摘 要:近年来,中职学校数量急速增长,招生的规模日益扩大,伴随而来的是管理难度的增大,尤其是校园的安全管理,成为了摆在各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安全管理,解决办法

近年来,随着国家职教事业的大力发展,中职学校迅速扩张,招生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各中职学校为了解决生源问题不断降低入学门槛,导致新招收的学生普遍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中职校园的安全管理,更是摆在各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是封闭式管理,各中职学校不仅面临繁琐的生活问题,而且面临解决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的问题。

1. 消防管理问题

学生集体宿舍,不仅需要必备的消防设施,更需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技能。然而,许多学校的宿舍,或没有安装必要的防火设施,或安装了设施却形同虚设,无法正常使用,更别提对学生进行消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了。个别学校的宿舍楼、教学楼等没有安装必要的防火装置。

2. 交通安全问题

随着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学校通过院校合并、异地征地等形式扩大校园,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在校园内外交通出行的频率增高,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学校对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不够重视,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这导致交通事故增加。

3. 食堂卫生问题

当下有的校园食堂环境较差,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有时候甚至出售过期霉变食品,这对学生的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此外,部分学校还存在食堂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4. 教学场地安全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剧增,而相应的基础设施却跟不上,导致学校的教学场地拥挤不堪。有的学校的楼道和楼梯间过于狭窄,学生上、下课时很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此外,教室少,许多学生挤在一个教室,不仅拥挤,而且易造成流行病传染。

5. 学生冲突问题

中职学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辨识能力差,不少同学和不良社会人员有染,学校内时常会有斗殴、敲竹杠、拉帮结派等现象发生,校方经常面临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对学生本人和学校管理都将造成极坏的影响。

二、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办法

1. 改善校园安全设施

校园安全保卫防控体系是校园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屏障,学校的保卫部门是这道屏障的关键。作为学校应挑选责任心强,有能力的同志从事保卫工作,使保卫部门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具备解决恶性事件的能力。同时学校要在校园道路安全方面上做好工作,道路减速障碍、交通标识等要齐全。在消防安全方面不仅要保证基础设备的正常运作,还要引进新设备,诸如电子监控、烟雾检测等。学校要按时的对教学楼和宿舍进行维修和改造,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对食品卫生方面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和监督检查机制。

2.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应把安全教育纳入课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首先,学校应定期举行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等“四防”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其次,学校应聘请专家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此外,学校应开设心理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端正思想,从而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 完善校园安全制度

学校要重视校园安全制度的完善工作要把校园安全纳入学年工作计划中,定期检查整改安全责任制度,建立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机制、应急控制机制和善后处理机制。同时,学校要把安全工作纳入全体教职员工的考核中,从而在教职工中树立“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观念,促使他们积极行动,防范于未然。

4. 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大力弘扬校园文化,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校园安全建设的展开。首先学校要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校园员工校园安全文化素养。其次学院要着力构建校园安全网络,各职能部门和党政工团要共抓共建,责任到位,形成层次分明,信息畅通的安全网络。此外,学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推动校园安全文化的发展。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抓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5. 重视安全演练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制定好安全事故控制预案。安全演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学校要有计划的组织安全演练,让教职工和学生都参与进来,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演练,从而提高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 构建校园网络安全防控体系

当前的校园网络普遍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办学。针对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校园网管理中必须建立系统全面的安全体系。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如升级防火墙,保障文件和服务的共享访问,封锁系统安全漏洞等措施。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建设,成立高校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网络安全专管员,落实责任,严格监管网络安全。

校园安全论文:浅谈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是小学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机能尚未完全成熟,个体认知水平较低,自我防范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牢固树立依法治教的理念,大力加强学校安全教育,规范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小学安全工作管理,确保青少年健康、安全成长迫在眉睫。

一、小学危险种类

学校常见的危险有运动伤害 、课余伤害 、校外活动事故 、上学或放学时的伤害 、自然灾害的伤害 、 交通安全事故 、 网络安全 。

二、小学安全管理的措施

要预防与控制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从严治教,严格管理,把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抓实抓细。认真研究分析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办法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校风与制度的建设

一个学校的校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校园的安全环境。对加强学校的制度安全的管理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做:

(1)学生正向行为应给与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2)校长应该将资源开放给大家使用,并要带头在校园里创造正向的且合乎人性的风气。

(3)学校的所有人员如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应当合作修订并执行校规。

(4)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成绩不应该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

(5)校园里的不合法行为不应宽恕,犯罪与违法事件都应处理。

2.安全预警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预警救助机制,特别是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机制。因为只有建立这些机制才能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解安全隐患。

3.遏制校园暴力

学校是学生成才的地方,而不是藏污纳垢的场所。学校在维护校园内的治安,预防和处理校园暴力方面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力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控制情绪能力的培养。

4.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训练

学校应当对师生尤其是学生经常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安全防卫技能的训练,使得他们能够识别危险,知道预防危险的发生,知道遇到危险时的应对知识和技能。例如,指导学生了解歹徒常用的伎俩,学会认识和使用各种安全引导、警告的标志和设施、设备、工具,另外就是要树立日常生活和各种场所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5.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

学校要主动联系公安部门对当地影响学校治安秩序及师生人身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整治。对学校周边的录像放映室、电子游戏室、台球厅和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要重点进行整治,对治安混乱或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要坚决予以取缔。进一步强化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巡逻,尤其是在学生上、下课和晚自习期间等重点时段和路段重点加强巡逻控制。对校园内容易引发治安问题的经营摊点、违章建筑、出租房屋、文化娱乐场所等认真清理,清除各类治安隐患。

6.充分发挥校园保险在事故控制中的作用

从事故的特性分析,安全防不胜防,无论怎么加强安全管理,事故仍然不能完全避免,除一些人为等可控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既然如此,有没有办法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呢?笔者以为,参加保险,以保险补偿的方式来降低或转移学校风险,是控制事故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

7.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目前,我国学校安全管理体制的现状是“政府监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负责、师生员工遵守校规校纪、家长和群众参与”,围绕一个共同目标,推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协调一致抓好学校安全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实施,促使各有关方面、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决定了安全管理责任制在学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如果没有一个良好就校园环境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所以,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完成育人千秋大业。

(作者单位:吉林省辉南县样子哨镇中心小学)

校园安全论文:农村中学校园安全问题研究及其决策

摘要:校园安全管理对于保障农村中学教育的良好发展及其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减少农村中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运用了案例管理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农村中学所存在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农村中学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对策

引言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需要周围环境、秩序稳定良好,但是目前在农村中学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学生数量较多,老师较少,管理难度较大,这是目前我国农村校园存在的普遍的状况。在我国农村中学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对家庭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1-3]。因此,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师生的安全以及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的指导下,各个地方的学校安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意识形态的改变,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学者对此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研究的焦点[4-7]。但是,相对于教学问题的研究而言,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文献以及研究报道较少,相关的介绍也只是集中在单一方面,从综合角度看待校园安全问题的报道极其少。基于此,本文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症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校园安全管理及其原则

由于从事于校园安全管理多年,本人认为农村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一般是指县级以下的初中或者高中学校为了维护学校中师生的财产及生命安全,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达到校园最佳的安全水平,为学校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

1.1校园安全管理原则

在日常的校园安全管理中,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及教学实验都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做计划阶段,要提前考虑好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技术以及管理层面落实计划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校园安全管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以预防为主要,落实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做好预防工作是减少重大损失的关键,预防就是要落实到具体的硬件设施,落实到学校的安全规范,落实到学校的领导、教职工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

(2)结合实际情况,抓好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保证,从实际出发,对违反校规的学生及时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安全出发,进行说教,使得安全教育能够更贴近生活,更具有现实意义。

(3)明确事故责任,进行综合治理。校园安全问题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公安、消防、食品监督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协调参与,综合治理。在日常校园安全管理中,明确相关领导及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将安全目标落实到每位教职工和班级。

2.农村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某地区的农村中学学校安全问题进行调研,数据统计显示,自2008年以来,校园安全问题频发,深入分析发现,目前对于农村校园安全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之间的相互伤害,多次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斗殴事件,说明要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

(2)师生之间相互纠纷,其它地区曾报道中学存在师生之间由于矛盾产生严重事故,造成自杀事件,说明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师德教育,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学生的人生安全事故,调查发现,在目前的农村中学安全问题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由于溺水或者交通事故而造成死亡现象,因此,防止交通事故安全教育和防止溺水教育是学校的重点,防溺水教育重点是男生。

(4)学校财产被盗窃事件,学校财产安全出现问题,说明要对学校的重点区域加大防范力度,确保校园安全。

2.2学校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农村中学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主要原下。

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县、乡镇以及学校的领导没有真正的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看待学校安全教育问题,某些领导对校园的安全问题治理力度不大,如校园中的中毒事件、踩踏事件等。某些地方的领导对待学校的安全问题,只是点点而已,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这样学校的安全隐患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教学楼等一些设施抗震级别低,维护管理也存在缺陷,使得安全隐患增加。汶川地震,建筑物坍塌,造成师生伤亡极大。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上级拨款较少,学校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使得学校的消防器材不足,专业安全保卫管理人员也有限,使得校园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同时校园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教育也存在不足。学校也未建立事故统计制度和安全工作奖惩制度不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但是有的学校并没有将安全责任逐条化,细致到具体的岗位,具体的人,具体的每个工作环节。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学中,升学率是学校考虑的较多的元素,对于安全问题却并未给以足够的重视,学生也主要以学习升学为目标,对安全知识所知甚少。当前,严峻的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危险无处不在,增强适龄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其重要。

3.农村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农村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薛集镇学校目前的实际状况和本人多年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对农村中学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探探自己的看法。

(1)提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各级领导要增强忧患意识,对校园的安全给予足够的认识和支持,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切实发挥出校园安全组织的作用,转变领导职能作风,改进管理方法,可以借鉴其它发达地区的管理模式,加强科技力量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保证校园安全管理的硬件要求

抓住中央对农村教育资金大力扶持机会,相关地方政府加大对教育资金的划拨,全面落实对农村中学教育硬件要求,按制度依法对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重点对农村中学教学楼、宿舍楼等进行整改,提高防震级别,消除食堂安全卫生、消防安全隐患。合理的应用资金,加大高科技技术在学校安全维护方面的使用,有必要的话,可以适当使用电子监控,以及自动报警等设备,并且设置专项安全管理资金。

(3)实现知识技能心智一体化的安全教育

编制相关教材,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定期的邀请卫生、消防等部门的相关专家,开展防危害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建立农村中学生心理事件干预机制,通过心理教育来解决某些学生任性、脆弱、抗挫折差等性格弱点,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突发危机事件。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减少学生的心理困惑。

4.结论

针对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管理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状况对农村中学校园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目前农村依然存在校园安全管理问题,这些与领导重视不够、校园安全硬件不达标、以及安全教育有缺失等都有关系。对于此,作者从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发挥校园安全组织机构的作用,提高校园安全硬件要求、改进校园安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校园安全论文: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强化大学生安全意识,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独立校区远离学校本部,无法有效共享本部资源,资源配置现状与安全保卫工作要求相对不平衡。拓展社会资源,构建具有独立校区特色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成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途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独立校区 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稳定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是国家和人民对高校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对当前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的积极回应。基于当前高校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的新情况,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给高校安全稳定带来了新的课题。从国际形势来看,当前世界发展给我国改革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就国内情况而言,当前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2006年4月27日,教党〔2006〕9号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通知》(中办发〔2005〕25号)精神,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工作,为实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现状

高校作为知识形成、文化传承的主要育人场所,是青年人的聚集地,也是政治稳定的晴雨表,从来都是安全稳定的敏感区域。高校的稳定是关系整个社会稳定大局的大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对实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目标、维护全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高校中的独立学院有其自己的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化,学校校区逐步郊区化,后勤管理日趋社会化,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的开放程度也不断加大,影响高校校园政治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针对高校及高校学生的刑事、治安案件屡有发生,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日益面临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往往心理上不够成熟。如理想、目标不明确,人生观、价值观不健全,为人处事不当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内因,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自我防卫知识比较缺乏,无法成熟应对纷繁复杂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方面的主体性要求与其实际地安全意识与技能存在矛盾。

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防范能力,是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的可靠保障;丰富管理手段,更好的完善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也是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对策分析

(一)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完善各类规章制度

安全稳定工作机制要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就是为实现监管安全长期稳定这一工作目标能够长期有效发挥作用的,并按照一定规则规范运行的过程。是构建和谐校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而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安全稳定工作、突发事件处理不健全,安全机制建立不完善不规范,这就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由党政班子牵头,行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保卫部门、后勤集团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切实把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并加以充实,规范工作行为,使工作有效迅捷。

(二)探讨如何构建安全文化,突出预防为主的核心观念

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准备研究如何通过各种载体以多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文化宣传,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学生热线”等及时服务学生,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校园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稳定,人人懂得安全防范,人人参与安全稳定工作良好氛围。

(三)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大学生在重视学业考试的同时,忽视安全知识,学校将安全知识教育列入必修科目,包括网络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遇险的自救互救技能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心理健康防御能力。同时建立相对稳定的安全专家队伍,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将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四)完善困难生数据库

困难生数据库可包括心理困难、学习困难、生活困难等数据,并根据不同类别的数据库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心理困难可采取“个性化”“点对点”的帮助和辅导,学习困难的可采用同辈教育或团体辅导等形式,及时化解矛盾,尽量减少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

(五)加强安全队伍建设

学工部、保卫处、后勤处等部门都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中,本课题准备把各部门人力资源统筹协调,集中培训,并健全学生信息员、安全员队伍,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安全队伍,加强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掌握。成立领导小组、各级安全队伍,全面介入学生的管理工作,广泛收集学生关注热点、焦点问题,掌握安全稳定情况。

校园安全论文:加强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摘 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平安取胜、群体参与和系统构建”。然而,当前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如“重制度轻落实、重个别轻整体、重形式轻教育”等问题。树立安全观念、建立安全机制、加强安全教育是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成果,同时又是人自觉地接受文化并通过文化的哺育形成思维、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全体师生安全文明素养的有效手段,更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基础,这是时代赋予学校的责任,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人们对校园安全文化内涵认识的不足、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缺乏等原因,导致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重制度轻落实、重个别轻整体、重形式轻教育”等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中小学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思考和构建校园安全文化的策略,是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校园安全文化源于“安全文化”概念,也从属于“安全文化”与“校园文化”范畴。安全文化概念最早是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而提出的[1]。1991年国际原子能组织在《安全文化》报告中指出,“安全文化是指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1993年国际核设施安全顾问委员会指出,“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2]在我国习惯上把“安全文化”理解为“在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的总和。”[3]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安全是指个体或系统不受侵害和破坏。由此,“校园安全文化”可简单理解为: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使师生个体或学校免受侵害和破坏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从踩踏、火灾、自杀、校园暴力事故到交通、溺水、饮食中毒等意外伤害事件的不断发生,涉及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 20 种之多,危险时时在演绎,安全需要从“文化”抓起。因此,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研究已成为当前热点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对校园安全文化的含义理解不同。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重视安全管理制度。如“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表现在决策和管理者的态度及行为中,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4]二是重视安全素养与环境。如“校园安全文化是在长期办学、育人、发展实践中,为保障师生员工的安全,建立完善和谐的安全环境,并使全体师生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价值观、态度和素质,从而积累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5]三是重视安全群体氛围。如“校园安全文化是指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以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文化,把行为文化、管理文化和物态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6]

不管人们对校园安全文化概念如何界定,但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即“保护好学校和师生员工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创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是人们在文明进程中不断习得和积累的并为自身所默认且潜在地主导人的思想、行为以及习惯等一系列知识、经验、感受等的总和。[7]把安全引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就是学校要倡导安全的精神、理念与行为等。因此,我们理解“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时,应考虑以下方面:一是以平安取胜。所谓“平安取胜”就是指学校通过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和环境等途径来达到平安、文明的校园形象。如一些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师生的安全”等信条就是以平安取胜之举。二是以群体参与。所谓“群体参与”是指校园安全文化要被全体师生所认同与参与,包括高质量的安全教育、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以及应急自救技能等。换句话说,就是校园安全文化必须在全校内、全方面地导入,使全体师生具有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三是以系统构建。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包括物态文化,还应包括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安全物态文化是指安全防范的装备和设施等;安全管理文化是指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规章制度等;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安全思维、安全操作、安全指挥和应急自救技能等;安全精神文化指有关安全的知识、观念、意识、价值等。

联合国教科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发展的摇篮。”[8]安全文化是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个体对组织安全文化的感受支配着其安全行为,校园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因此,全体师生安全文化的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以及有效实践校园安全文化策略,应该创建和拥有一种安全型的校园文化。校园安全文化作为集体价值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具有以下功能:

(1)导向与育人功能。校园安全文化是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引导全体师生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并获得安全知识,形成安全思想、安全心理、安全情感和安全规范行为等安全文化素养。

(2)约束与保障功能。校园安全文化为全体师生提供了一套安全判断标准和行为规范,规定了做哪些是安全的,做哪些是不安全的,一旦有违背校园安全文化的言行,就会受到群体的舆论压力,促进其修正,从而保障校园的财产、生命和师生的生命素养提高。

(3)规范与创新功能。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师生员工的教育过程。当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师生员工的思想上扎根后, 师生员工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安全科技知识, 就会自觉地按学校安全管理的要求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能够孕育出新的安全思想、新的安全技术和新的安全操作方式。

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生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伤害,也最受家长的关心。有关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 1 万人以上,即平均每天约 40 多名学生因各类事故死亡,相当于一个教学班的人数。[9]导致中小学生伤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切实建设好校园安全文化,做好师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目前,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总体上看,我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仍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

1.注重安全制度建设轻具体落实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政府部门近几年先后出台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学校安全工作政策法规。各地教育系统结合各基层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学校内部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各地并没有将这些制度落实到位。年度安全考核中,也并非以预先制定的制度为依据,而是看实际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只要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会导致一票否决。

以某市教育局为例,在各校原有安全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重新修订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学校安全工作岗位职责制度》等二十五项安全工作制度,涉及门卫、消防、食堂、接送车、卫生保健、环境、宿舍等多个方面。每年年初,教育局都会与各校校长签订当年度的《安全责任状》。各校为了表示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也制定了许多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各校却将这些制度搁在一旁,重视只是口头上与纸面上的意识。考核时,教育局也只盯着非正常死亡数,只要这一指标没有问题,考核肯定顺利通过,甚至可能为优秀。

2.注重个别文化建设轻系统构建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具广泛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架构在精神、物质和行为等相统一的基础上。具体包括安全硬件设施、安全制度、安全组织机构保障、安全文化活动、安全校园网络、心理安全辅导、校园安全精神、安全信念、安全价值取向等。然而,由于校园安全文化内涵缺乏统一认识、评价机制缺乏,导致许多学校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上重视“个别文化”建设。如有的学校重制度的文本建设,却缺乏安全责任系统与齐管共抓的体系;有的学校重视硬件环境、饮食卫生、体育活动、交通安全等显性安全文化活动,却缺乏心理健康、黄色读物、网络管理等隐性安全隐患的排查与预防;有的学校重视突击性的消防演练等活动,却缺乏必要的日常宣传与渗透。绝大多数学校缺乏完整的目标体系及课程体系。完整的目标体系应该包括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养,学校安全保障与服务场所、设施、器物等物态载体,以及健全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机制等内容。完整的安全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的配备、学分设定、课时安排等方面。

3.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轻安全技能培养

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与安全操作能力。然而,“重管理轻教育、重理论轻操作”的学校安全工作的弊病长期存在,影响了学生安全素养的整体提高。许多学校为了加强安全教育,往往存在随机化现象,有的突出检查管理一下;有的强化手机管理、器械管理;有的搞几次安全讲座或消防安全演练以加强安全知识与技能教育。许多安全常识、安全理论学习及安全测验只停留在纸面上,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应急自救技能、安全操作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却不关心。安全教育活动缺乏系统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从而导致安全意识难以在师生们心中真正树立起来,往往是活动中知道安全重要,过后却抛在脑后。安全工作这根弦时紧时松,难以成为师生们的自觉行动,成为学校安全的一个隐患。

三、加强学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途径

校园安全是校园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最基本的保障。一位安全管理专家指出:“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10]这深刻揭示了安全工作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是抓住了校园安全建设的根本和实策。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1.“树理念、重关怀”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

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它来源于安全工作实践,又指引着安全工作实践。树立“以人为本”及“依法治校”的理念,体现学校安全文化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明确校园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发展建设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一是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观,即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把安全作为考虑一切工作的前提,采取防护、减弱等对策以消除危险因素;二是要培育“安全创造效益、安全促进和谐”的价值观,即安全文化营造与和谐、文明校园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建立“以人为本、依法管理、全员参与”的方法观,即中小学要把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和培育良好的校风工作之中,并按照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章等来健全学校自身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以保证人人遵章守法、人人做好自我安全防护;四是树立“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认识观,从制度、行为、物质、精神等层面整体构建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做到时刻警惕、全面推进。

2.“强执行、造氛围”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全体师生自主管理、自觉进入安全活动状态,包括安全操作、人际和谐、遵章守纪、自救技能等。事实上,校园安全制度、责任体系等表层的安全文化,都是靠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等内在品质去实施的。倘若没有这种品质,再好的制度和规范,实际上都是一纸空文。因此,让每个师生“了解与认同”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实质、“参与与执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安全教育,这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此,学校要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组织,定期分析校园及周边安全情况,表扬与激励在安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人员,力求在全校范围内做到“认识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人”的局面。同时,要通过安全警示、安全宣传及日常渗透等途径加强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安全警示可包括严令禁止式、严正警告式、严肃要求式和温馨提示式等方式来提醒师生的安全意识的树立。安全宣传可通过主题班会、学生聚会、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板报、专题宣传、影视播放、征文比赛、专项测试、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专题讲座、课堂渗透等形式,让师生在日常活动中获得安全知识、感受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

3.“健制度、建机制”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点

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安全管理和完美的安全技术措施基础之上。要建立有效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健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评价体系、规章制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等。管理组织体系包括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校护卫队、安全岗等;责任评价体系包括学校层面与年级层面、教研组层面与班主任层面等安全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包括安全治安管理相关制度,校内外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度,外来人员入校管理制度,安全和法制教育制度,值班值日制度,以及与人防、消防、交通等行政职能部门的联系制度。同时,为确保安全防线、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应建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检查督导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发展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等。

4.“抓课程、重教育”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

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全体师生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的关键。学校要积极开发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和师资配备以及学分设定、课时安排和考核等。同时,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性教育活动和安全技能培养的体验活动,如安全主题班会、案例分析、文艺演出、演练活动。建立交通、消防、生活技能等教育基地,以组织师生参观、交流与体验,并通过情景模拟演练等活动,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诸如起居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以及避灾、逃生等最基本的安全文化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此外,还要大力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总之,安全是校园永恒的主题,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只有建立起先进的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学校才能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才有真正的保障。

校园安全论文:农村寄宿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仅农村在校小学生达9000多万,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及其严重后果使农村小学校园安全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开始提倡规模型办学,整合教育资源以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社会总体发展较快,导致农村小学校园安全因素增加,致使农村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多发。

关键词:校园安全;学校;家庭;社会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个体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活动中永恒的主题,伴随着人

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安全问题已

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

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学校是学生求知的场所,肩负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被誉为“一片净土”,然而,静谧和欢乐的校园中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尤其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自我防范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较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事故。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

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已经成为新形势下

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小学生还都是在农村,农村小学的校园安全已成为

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校园

安全问题更应引人关注。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很多,校园安全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客观隐患、主观疏忽、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和自然原因等方面引发的安全事件,由校园内部因素、社会外部因素、社会内部因素构成。这就要求加强农村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学校工作人员的安全

管理水平。

总之,寄宿小学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构建和提供有效的学校安全环境,已经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不可少的资源建设和投入。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既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有关,也与教育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相关,还和整个社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及安全防范技术有关,但最关键

的还是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学生安全教育状况密不可分。因此,减轻学校安全工作压力,提高学校抗安全风险的能力,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校园安全形成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旧城乡河东寨小学)

校园安全论文:浅谈小学校园安全管理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校园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良好学习环境的建设,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校园安全是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正所谓安全重于泰山,教育部、国务院对校园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要求各校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笔者现结合具体的管理工作对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浅谈如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安全管理队伍,明确职责,将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落实

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安全管理队伍,加强领导,这是安全工作稳步推进的基础与前提。因此,作为学校的领导,我们要高度重视,选取得力教师,组建一支强大的安全管理队伍。如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担任副组长,教导处、少先队与各年级组长为成员所组成的安全管理小组。一是管理小组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安全无小事,管理小组对校园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喊口号”层次,而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与强烈的责任心来付诸实践。二是明确职责全面落实。一校之长要具有较强的管理意识,要明确分工,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拧成一股绳,使大家能够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不留安全管理死角,不留任何安全隐患。如近年来多地发生学校踩踏事件,对此,我校在组织学生进行运动会、外出游玩等集体活动时,总是让专人来负责各年级学生的组织与疏导工作,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正是有了这样一支有力的安全管理小组,才能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为学生打造一个安全而和谐的校园,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有法可依,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那么管理工作也很难有序进行。为此我校根据上级精神与相关文件,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规范有效、易于操作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使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对教师的管理。明确教师的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二是对学生的管理。进行系统的防水、防电等安全教育,使其懂得遵纪守法。我校发动广大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管理制度的制定,这样制定的制度更具操作性、更具民主性,能够激起学生与教师一起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与自身的责任。我们除了要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加强对各项管理工作的监督与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绝对不留安全隐患。如我校都组织专门人员对校内的教室等各个地方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一旦发现有管理人员玩忽职守,绝不姑息,严肃处理。对于尽职尽责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在全校进行通报。这样将全校师生完全纳入管理工作中来,使每个人既成为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这样更利于教师与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广大师生共同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责任性,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为全校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健全安全管理内容

我们坚持以校为本的管理理念,针对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安全教育的内容总结如下。

1.自我保护。小学生安全意识低,自我保护能力差。近年来发生过多起学生走失、被拐卖等事件。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如何学会自救。

2.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多地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件,这为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教育,教育学生不从外面的摊点随意购买食物与饮料,不吃发霉变质的东西。

3.行路安全。学生的生活并不只局限于校园内与家庭中,当学生外出时,也会面临一些危险。对此,我们要向学生加强交通法规教育,要让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如靠右行驶,在路上骑车时不与他人比赛,不随意车载其他同学等,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4.活动安全。要教育学生在参加学校或社会所组织的各类集体活动时,尽量不要拥挤,以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要互相谦让,互帮互助,保证自己与他人的人身安全。

四、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让安全深入人心

安全意识并不是一两次说教就可以形成的,我们要抓住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加大安全宣传力度,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1.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我们可以从卫生防疫、交通局等有关单位聘请相关人员来我校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我校与当地的交管部门达成协议,每年我们都会聘请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这样的专题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发挥广播与各种宣传栏的辐射效应。教室的黑板报、学校的宣传栏、广播站这些都是很好地宣传安全教育的平台,我们要加以重视,充分运用,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安全的氛围。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发表自己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与看法。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参与到了安全管理工作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开展安全主题班会。我校举办“安全进校园”的主题班会,创设学安全、讲安全的班级氛围,让全班学生加强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在班会中,我们可以现实中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为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4.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在全校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大赛,评出安全个人奖与班级奖,在全校内形成一种学安全、讲安全的安全氛围,使学生对安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总之,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来认真地完成这项系统工程。我们还要紧跟形势发展,及时发现与解决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正常进行,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健康发展。

校园安全论文: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

1.大学生安全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校园安全主要涉及大学生心理问题带来的安全问题、大学生犯罪方面的问题、学生的饮食、 住宿、 交通安全问题。其中由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导致的威胁高校校园安全事件频发。比如新近发生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广州大学城学生15日坠楼案、中国人民大学女研究生坠楼案。大学生自杀频频,且呈逐年上升之势,并且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在得知他人自杀后,积极效仿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明显的“链式效应”。这一系列问题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2.大学生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的成因

学习压力大、痴迷网络游戏、暴力影视的传播、恋爱问题等都是造成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这些直接原因造成学生精神压抑的现象出现,他们无处发泄自己的情绪,就会对自己的同学、身边的亲友“下手”,或者是自杀,这些事故的频出就是当前大学生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

3.学校、家庭、社会、国家齐力协作构筑校园文化安全

加强校园安全, 不仅是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社会、国家的协力配合。

3.1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活动

首先就学校方面来说,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安全文化,形成一个以人为本、 注重人全面发展的精神文化追求氛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第一,注意学生心理的健康。开展积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倡导周边学生关爱和关心同学,发现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并积极鼓励、指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亚健康这个时期,并积极干预和指导走向健康。第二,注重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一个学校校风关系到整个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一个健康、积极的校园风气的学校,那些处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通过环境的耳濡目染并加上自我调整,有可能由心理亚健康向健康方向转变,从而实现自我治愈。而如果一个不健康、甚至病态的校园风气,则如病毒细菌一样,在学校这个巨大而肥沃的大培养基中慢慢发酵,并不断传播,可能原本积极、健康的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走向不健康、甚至犯罪的极端。第三,定期组织集体学习,开展案例教学。找出热爱生命,不屈服命运并顽强抗争生命的案例,或请当事人到学校来,向同学们分享他们的“情感旅途”及“心路历程”,让学生从这些积极顽强的人中吸取生命的养分,精心培育自己这朵生命之花。并找出一些反面教材,剖析他们的不负责任行为,并从各个方面(比如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剖析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的危害。正反案例交替进行教育,在学生的心理形成强烈的冲击,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2家庭发挥基础性作用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依偎和附属与一个家庭。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甚至是一生。所以家庭对一个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向作用。即使学校教育再成功,没有一个互为补充和依托的家庭教育,一切就如同空中楼阁,无从谈起。所以,在建设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时,不仅仅是学校要做好工作,同时家庭要起到其基础作用。

3.3国家保障安全建设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国家方面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来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保障在校学生的安全的合法权益。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机制来保障和支持校园安全建设,那么学校工作将举步维艰,学校方面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学生权利不断侵犯,但学生权利得不到保障,那么校园安全也只是一纸空文,无处落实。

3.4社会加强关注

学校作为一个小的个体,存在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学校作为一个新思想、新精神的发源地对社会风尚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而社会同时对学校安全文化又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应发挥各种力量,加大对大学生的关爱和帮助,关注校园安全问题,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

4.结语

安全自古以来以其重要的地位而备受关注,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使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也因时代背景而显得更加的引人注目,学生作为一个相当庞大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因其年龄、 身份的特殊性和自身生命安全意识的淡薄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侵害。长期以来,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因而,学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救自护教育是非常重要。仅仅从学校方面加强安全教育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家庭发挥其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而社会则承担为大学生生命安全提供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职责,与此同时,国家还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四位一体的完备体系,加强各方面的团结协作,定能为大学生营造一片安全的天空。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4)

校园安全论文: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及预防策略浅析

摘 要:近年来,校园事故频发,校园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更应受到重视。事故的出现在于人们的防范意识差、安全措施不当,也在于整个社会对中小学生安全还缺乏应有的认识、措施。在对中小学校园出现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准确分析的前提下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应该是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安全 问题表现 预防措施

校园安全事故现状不容乐观,各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都成为引发学生伤亡的诱因,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政府机关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近几年来,中小学校园安全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安全措施得到了明显加强,但是,在中小学安全投入方面仍显不足,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存在走过场式的应付现象。对校园安全的系统性研究还很缺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涉及的部门很多,除学校自身外,还应包括学校举办者、学校主管部门、职能监管部门、各级政府相关机构等。他们应该共同为学校的消防、保卫、交通、安全设施等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共同填补管理制度的疏漏,为中小学校园的安全保驾护航。但目前相关部门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参与度并不高,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缺失。

2.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从社会舆论来看,多数人都将学校的安全问题归责于学校等教育部门,而忽略了政府相关部门在校园安全中的责任。即便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来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但依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才是事故难以抑制的根本。中小学学校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是校园安全问题的突出表现。举例来说,我国已经对校车安全特别是对校车在行驶过程和停车、上下学生等环节有了明确的规范,对违反规范的其他车辆有明确的要求,但是,规定出台以来,还从没有社会其他车辆因违反规定而受处罚的案例。有规矩,执行差,落实不到位,很明显就是责任主体尚不明确造成的。

3.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缺失。社会整体的问责制度不完善必然影响校园的安全问责制度,学校对事故责任主体缺乏正确的认定,很多学校往往将事故责任推到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的身上,对教师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学校安全问责制度的缺失。笔者认为,出现安全事故后,加大对学校各职能监管部门、政府相关机构的追责力度是强化校园安全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因校舍、器械、设施质量差造成的安全事故,必须加大问责力度,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二、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缺少系统性的安全教育。中小学安全教育应该是全面深入的,不仅要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更要注重对教师和领导的校园安全培训;校园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假如只针对某一方面开展教育就会使校园安全教育缺乏全面性;校园安全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只注重形式,使安全教育停留在表面,学生只了解安全知识,却缺乏实际的自我安全保护的能力。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的形式化是校园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一大原因,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安全价值观有偏差。很多中小学的安全价值观并不正确,将学生的安全与开展全面教育对立起来,为了保证安全而将很多有启发、训练意义的教学活动排除在教学之外,这样的观念和做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学校应该努力寻找素质教育与校园安全之间的平衡点,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

3.学校安全法律缺失。校园事故责任认定在现阶段依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办法,但遇到实际事故处理时却起不到应有的法律效力。可见,明确的学校安全法律亟待出台。

三、中小学安全问题的预防策略

1.开展全面的校园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面向的主体不能仅仅是中小学生,对教职工及学校领导的安全教育培训也不能放松。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他们应该掌握校园安全管理的知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等层次较高的知识。教职工则应掌握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紧急事件的逃生知识等。同时,借助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 ,对家长进行相关的知识普及,是促进校园安全的重要方法。

2.明确学校安全事故责任。当校园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监护情况等因素来进行责任分配,切不可不加分析地将责任推给一方。应该为校园安全承担责任的责任方包括:学校管理者、学校举办者、学校教职工、相关职能部门、学生个人及其监护人。对各方责任要予以明确,以避免过激行为的出现。

3.构建学校安全法律体系。学校安全法律体系并非独立个体,其法律中心是《学校安全法》,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作为补充来进行学校安全法律体系的全面构建。在法律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多多加入学校安全的相关条款,对校园安全的问责机制和责任分配都予以明确。

总之,中小学校园安全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毕竟保证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学校、政府、家长等各方都应该行动起来,为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构建安全环境。

校园安全论文:关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对满足安全知识的学习需求,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十分必要。通过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必将引导师生从安全的本能期望,转变为保障安全的自觉行动。本文从高校安全知识需求出发,提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校园;安全知识;安全文化建设

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危险和事故发生,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突出,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重大灾害时有发生。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时隔五年之后,今年4月20号四川雅安再次发生芦山大地震,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家、政府的灾害应急机制和事故救援的快速有力和效果今非昔比,发展很快。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当我们置身于这些天灾人祸造成的危险境地时,又该如何面对?笔者就当前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从安全知识的需求方面提出积极的思考。

一、重一般性安全保卫,轻安全文化知识教育

学校常规的安全检查、重点部位的消防灭火、校舍安全、食堂的卫生等安全活动开展十分普遍,起到了安定校园的作用。然而,对突发事件的报告、信息记录、处置和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尚存在一些的问题。

“4・20”芦山大地震发生时,地处100公里以外的成都等地都有强烈震感。虽然每年学校都有相关的灾害预警演习,但面对实际情况,仍然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恐慌,有的还产生了请假不上学和暂时离校避震的想法,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根据这样的事件和类似可能存在的不利于安定、稳定因素的事件,以及其他突发的安全事件,学校都应当在相关规定中加以明确,并提出应对措施。这样,遇着这种情况时,就能及早、合理地来应对。这既有利于学校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的保护性心理干预,又有利于对突发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控措施,还有利于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校园的安全和谐。

解决轻安全文化教育的问题,要从形式多元化的安全文化知识宣传入手。欧阳修的《泷冈阡表》中写道:“吾耳熟焉,故能详也。”没有深入广泛的宣传,学生就不可能对安全文化知识耳熟能详。安全文化知识的宣传,要有专门的宣传投入,可聘请专门的人才进行安全知识的宣讲;利用电视、幻灯、录放机等进行电化声像设备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校报、刊物、杂志宣传;举办安全知识防控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时时交流;进行应对自然灾害预防逃生演练,学习救护他人和自救的方法等等,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学认为:“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既有自身的心理因素,如情绪、气质、性格、态度、能力等,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如社会知觉、价值观、经济条件、角色作用等。”安全文化宣传多元化正是从听觉、视觉、感觉、知觉等多方面、多层次来满足师生对获取安全知识的需求。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做法,构建专门的灾害模拟体验中心,使学生在认知行为与灾害自救方面更加理性成熟,而非被动接受。宣传促进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又能起到引领人们接受安全观念、意识、行为和道德规范的作用,产生从无知到有知、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行为。而这是长期的行为,并非一时一日就做到。

二、专门的安全教育渠道少,获取安全文化知识渠道亟待开辟

据调查了解,不少高校的安全教育课设置只针对学科专业的需要。比如:某学院的机电专业设置了每月几课时的安全教育课时,有的甚至每月仅二课时,这样短的课时,却要完成系统的安全理论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更多的专业,普遍没有设置相关的渠道来获取安全文化知识。因此,开辟安全文化教育的渠道来获取安全文化知识就更加重要了。比如:大灾发生后,我们看到,随着我国国力增强,举全国之力,集中财力、物力干大事,迅速投入预防自然灾害的和落实安全教育的经费,采取防灾、救灾、减灾措施,昔日的灾区如今已变成了花园新区,令世人瞩目。在地震发生后,四川已经开辟新的教育渠道,今年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的国内首个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在成都成立,学院将于2013年9月正式开课。“灾难学”将成为学生必修的课程。据了解,学院初期将设立七大专业、两个研究中心和一个研究所,学科涵盖社区重建、医疗护理、人居环境等方面,预计3年内学院将培养5000余名与“灾难学”相关的专业人才。

随着专业安全教育的发展,开辟多渠道获取安全文化知识和普及安全文化知识,应成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该考虑的先行条件之一。笔者认为,可开辟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条:一是可以直接利用学校拥有的安全专业教学资源,有目的地开展安全教育。可以以公开课的形式,为受教育者提供接受系统安全教育的渠道。二是联合安全科研院所、专业安全救助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防灾减灾的管理部门,开发安全文化教育项目来向师生提供获取安全文化知识的渠道。

三、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队伍的知识结构存在空白点,缺少骨干力量的培养

由于人们对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安全方面越来越广,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安全文化的组织推动者不仅仅是完成工作和任务,而是要面对不同的对象,掌握其特殊性,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高校发生的安全事故和不安全现象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一是不安全行为,如违反安全规定酿成事故或人为制造的公共事件产生破坏的事故;二是无知造成避险不当致残伤害自身或他人的危害;三是心理不健康引发的危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基层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但是,各地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组织管理不规范、任务不明确、进展不平衡等问题。”我们要居安思危,教育者先受教育。学校的应急队伍可以通过从初级到高级、局部到整体发展模式进行。首先,要重视完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队伍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防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需求。笔者认为,抓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只有通过受教育,提高了对安全的认识,才会表现出对事故及灾难的应急的安全态度和行为。

国家安全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中指出:“企业宜在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中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够有效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的骨干。这些骨干扮演员工、团队和各级管理者指导老师的角色,承担辅导和鼓励全体员工向良好的安全态度和行为转变的职责。”因此,高校也可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从教职员工队伍和学生中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安全文化发展的骨干,这是一项经常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骨干队伍的养培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二是明确目标实施的具体方案;三是整合校园各类资源,不断提升队伍的安全水平。在组建队伍的过程中,充分满足群众的参与和受益的愿望,并在群众的参与下,积极发挥骨干力量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学校每年还要制订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并在规划中安排选拔和培养骨干的计划与工作。这样,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就会进一步向前发展。

安全文化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安全文化知识得到普及和人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才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促进和维护校园的安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