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校园贷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7:59:34

校园贷论文

校园贷论文范文1

Abstract: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6, the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of campus network lending has been the focus of social hot debate,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ts potential risks has been criticized.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ampus network lending, analyzes campus network credit risk, loan risk, investment risk, naked loan risk, hidden security risks and the risk of information leakage,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path of campus network lending control.

关键词: 校园网络借贷;风险;管控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lending;risk;control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224-02

0 引言

2016年11月30日,随着借贷宝10G裸条和视频外泄事件不断发酵,校园网络借贷成为2016年轰动全国高校及社会的主要舆论话题之一,裸贷、跳楼、等不断冲击着民众的眼球,引发了广泛热议和教育界、学界的沉重思考。

1 校园网络借贷的时代背景

1.1 信用卡淡出高校校园

2009年下半年,大陆的信用卡市场结束了五年的疯狂的扩张期,市场开始回归理性,逐步成熟起来。7月,银监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同时期大学生信用卡不良率则在4%左右,远远高于同期的信用卡不良率2.83%,随后多家银行暂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1.2 P2P网络借贷的出现与推广

P2P网络借贷,简称P2P或人人贷。它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征信体系的成熟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平台个人对个人或者点对点的新型借贷方式成为了可能。P2P网络借贷起源于英国,成熟于美国,随后风靡全世界。

1.3 P2P网络借贷在中国的实践

2007年,我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在随后的七八年间,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由于既无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也无监管机构的状态下,开始进入了疯狂的扩张期和野蛮生长期,在2015年达到了顶峰,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3433家,全年网贷成交量9823亿元。在法律失位、监管失位、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下,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始终处于争议的漩涡和中心。

1.4 P2P网络借贷进军高校校园

随着监管政策法规的出台,收益率下降,再加上行业警报的频频拉响,P2P网络借贷平台面临着成立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为了在未来的金融市场站稳脚跟和谋得一席之地,很多网络借贷平台纷纷调整思路和战略布局,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吸引了众多的网络借贷平台,大学校园成为网络借贷平台战略布局中潜在的优质金融市场,于是P2P网络信贷平台纷纷进军校园。

2 校园网络借贷的风险

P2P网络借贷在进军校园以后,在满足大学生群体旺盛的消费需求、为创业启动金提供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潜在的风险和漏洞如“裸贷”、“被贷款”等让P2P网络借贷在校园金融市场的前景蒙上阴影。

2.1 信用风险

P2P网络借贷的内核是信用,这是P2P网络借贷的立足点。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旺盛的消费需求、缺乏固定的收入来源和非理性的消费观念等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超前性、非理性的消费文化特征,这也引发了大学生潜在的信用风险系数的增加;其次,根据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的高校学生缺乏信用知识,当代大学生整体的信用认知现状让人触目惊心。

2.2 还贷风险

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占据据统计,90%左右的在校大学生主要依靠父母的支持和援助,还有部分依靠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奖助学金、勤工俭学、假期打工等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生活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推出的低息、免息等优惠政策让不少同学心动,然而大学生群体非理性消费理念导致的过度负债的问题,让同学纷纷掉进了不良平台的“陷阱”,走上了高利息、高利率的还贷之路。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群体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以及风险防范意识较差,让不少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推出的利率不明的虚假产品所蒙蔽。

2.3 投资风险

2016年网贷行业总体综合收益率为10.45%,远远高于同期的银行业年利率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等。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如此高的回报自然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商机”和理财最佳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同学跃跃欲试,把平时积攒下来的生活费以及四处从同学、老师借来的钱款全部投入到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企图赚取高额的利润和丰厚的回报。但是监管的缺失、法律的失位,很多P2P网贷平台出现欺诈行为、跑路的事件屡有发生,经常导致出借人经常血本无归。事件回顾:2016年4月,郑州一名在校大学生在十余家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投资,最后被套牢,身负百万债务缠身,无力偿还跳楼自杀。

2.4 裸贷风险

裸条借贷,简称“裸贷”。很多不良借贷平台受利润的驱使,利用在校女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急于使用现金的需求,推出违背社会公序良序和违反法律法规的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或者视频作为担保的“裸贷”产品,引诱女大学生上当受骗。事件回顾:2016年6月,借贷宝第一次裸条风波爆发;11月,借贷宝裸条门第二次爆发,超过10G的大量女学生通过“借贷宝”借钱时应出借人要求留下的、视频正在流出,年龄最小的年仅18岁,引起争议无数。

2.5 隐性担保风险

P2P网络借贷平台所有流程都是在平台在线完成,注册、申请、提交资料、审核,看似正常的填写材料信息(如身份证信息、父母、辅导员、舍友的联系方式)掩盖了隐性担保的本质,一旦违约或者如不能按期还款,父母、辅导员、舍友的手机就会收到密集的电话和短信轰炸,内容从恐吓、威胁以及人身攻击不等,无所不用其极,造成极其恶劣的形象,同时暴力催债的方式时有发生。

2.6 信息泄露风险

大学生群体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薄弱,经常碍于同学情面将个人身份信息提供给同学或朋友,结果导致“被贷款”和深陷透支陷阱的案例时有发生。案件回顾:2016年10月,湖南18名大学生发现“被贷款”50余万元,而利用他们个人信息贷款的是湖南某高校学生会主席的大四学生黄某。

3 校园网络借贷的管控

如何降低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潜在风险,激活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优势和活力,规范校园金融市场,净化适度宽松的校园氛围,一个有效的理性路径就是,对其本身风险和漏洞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规制供给和管控。

3.1 引入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准入制度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校园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和漏洞,给予了很多不良校园网络借贷可趁之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校园进入应该持审慎的态度。笔者建议:一是通过立法,建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格准入制度,规定最低注册资本,明确放贷额度、利息标准等重要事项。二是通过相关实施细则规范网络借贷平台,严格管控其Y金流向渠道,确保资金被合法利用。三是平台应当履行适当性原则,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校园网络借贷应以解决学生的正常学生的学习如生活需要为目的,其平台服务费、交易模式,产品都应该由相关部门制定统一标准。

3.2 征信体系的整合、开放与合作

首先,我国的征信体系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相对滞后,使用面窄(仅为金融部门使用)且使用率低,不能有效为全社会使用。完善征信系统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整合征信信息“孤岛”状态,为全社会服务,发挥征信信息的最大价值。其次,开放与合作的工作模式,打破平台之间的壁垒,消除信用盲区,避免个体在不同网络借贷平台反复、恶性借贷事件的发生,凭借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共享各P2P网络平台的信用数据。

3.3 加强金融与法制教育,注入理性消费理念

首先,教育部门和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开展理财和消费教育,纠正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从众消费的错误观念,树立理性消费、健康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其次,作为大学生,通过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的学习,提升自身金融信用意识和理财实践能力,学会基本的利率计算和综合评估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第三,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防“裸贷”风险,警惕消费陷阱。第四,加强诚信教育,提升信用知识,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的的构建。

3.4 加强监管,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第一,2016年4月,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加强监管,从监管力度、消费观教育力度、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工作三个方面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和整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第二,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整改校园贷问题的“停、 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再一次表明了整改校园网络借贷的决心和急迫性。

第三,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再次了《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做好校园网贷教育引导工作、做好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工作和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工作,把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具体落在实处。

一系列的专项整治工作,重拳出击,清扫害群之马,让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成为众矢之的,暴露在阳光之下,规范校园网络借贷市场,为校园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净化空间。

3.5 完善网络技术,降低网络风险

P2P网络借贷平台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平台的安全建设和技术的资金投入,防止黑客的攻击,降低网络的技术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法制教育,严防平台内部工作人员违法出售用户信息,谋取私利。

参考文献:

[1]薛洪言.校园信贷市场的冷与热[J].清华金融评论,2016(3):69.

[2]姚良,陈文.美国P2P监管的启示[J].中国金融,2015(7):64.

[3]黄益群.科技哲学视角下的P2P 观察思考与展望[J].商,2016(9):151.

[4]朱琳.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互联网衍生及其规制逻辑[J].金融发展研究,2016(7):42.

[5]刘绘,沈庆.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1):57.

校园贷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校园网贷;高校辅导员;网络新媒介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地蓬勃发展,市场上出现了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创新信贷模式,以满足各个社会群体的资金需求。“根据《2015 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约为 3000 万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因为资金短缺而需要借贷,潜在消费信贷市场规模达上千亿元。”(包艳龙)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机构以校园贷款平台的方式开始挖掘校园信贷市场。校园贷款平台是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网贷平台,往往以“无前期,无抵押”为宣传口号,只需借款人提供身份证、学校、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通过个人资料审核,即可申请到贷款。这些平台给大学生带来资金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夸大误导性宣传,鼓励冲动消费,借高利贷等多种问题,并导致了“裸贷”、大学生自杀等一系列恶性事件。

一、校园网贷现状

根据“网贷之家”网站显示,截止到2017年2月,我国网络贷款运营平台达到2335家,其中问题平台数量59家。而目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的网贷平台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爱学贷、分期乐等大学生专属的分期购物平台;第二类是P2P贷款平台,如人人贷、名校贷等民间借贷平台;第三类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如支付宝旗下的蚂蚁花呗、京东旗下的京东白条等,主要提供在其购物平台中的分期付款。

银监会在2009年叫停给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业务,校园网贷以门槛低、无需抵押、办理便捷、可分期还款等特点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笔者对本校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95.3%的学生知道网络贷款,17.2%的学生使用过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大型在线购物平台的分期付款,1.4%的学生使用过针对大学生的校园网贷平台,而22.9%的学生表示急需资金时会考虑使用网贷平台。由此可见,校园网贷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并且已经打开了一定的市场。

二、不良校园网贷的危害

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贷款都用于超前的高消费,本来就是可以预见的无法偿还。有些贷款数额不大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省吃俭用或打工兼职赚取报酬归还贷款,但是一部分大学生无力按期定额的归还贷款,因而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形式,从不同的校园贷款公司借贷,更有甚者冒用同学的名义向校园贷款公司借款归还贷款和继续消费,产生更多的贷款。

不良的校园网贷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无力偿还贷款的时候,不但经常接到校园贷款公司的电话、短信威胁等,而且可能会遭受关押,逼迫甚至毒打。轻者则是依赖家人的偿还,大学生的家庭往往成为了校园贷款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造成了许多本来就辛苦供养大学生的家庭陷入了经济深渊。严重的例子则是对大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例如河南某大学大二学生在欠下50多万校园贷款之后无力偿还,选择跳楼自杀,引起舆论哗然,更让社会各界陷入沉思。

三、基于网络新媒介开展抵制校园网贷的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需要拓展思路,基于网络媒介的便捷性与实时性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至今日,W络新媒介普及面非常之大,特别在高校大学生的年轻群体中,可谓人人使用。传统的通话、短信几乎都被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所替代,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借此平台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与教育。

高校辅导员可以使用即时通信软件组建群组,例如家长群、班干群,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更书面化,有证可查。这类软件还可以发送视频、图片诸多包含不良校园贷款的事例的内容,还可以借助微博传达一些被校园贷款坑害的学生的事例,直观传达相关的思想教育。

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主要在消费水平上与年纪成正比关系,随着年级升高,消费水平往往越高。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毕业后的规划开始有了思考。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炫富行为以及攀比之风,有些学生价值观会随之发生改变,进而改变为不符合自身定位的消费习惯。在这些高消费面前,满足基本生活的生活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种类繁多的校园贷款公司见缝插针的向学生进行了贷款。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学生进行合理消费,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为准则

努力学习才是学生时期最重要的事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毕业后的生活也至关重要。充分了解校园贷款公司的贷款原则,认识不良贷款的漏洞与猫腻,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知道不良校园贷款是如何通过不公平的合同诱导学生进行贷款而“骗取”高额的利息、滞纳金与服务费。

2、培养学生的诚信观,认识社会的诚信体系

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诚信,努力提高自己的诚信。教育学生不良的信用度给自己将来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借助新媒介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实时直观的教育

积极开展“抵制不良校园贷款”的主题班会、活动,模拟各种情况让学生们亲身计算校园贷款的利息、滞纳金与服务费,计算在无法按期归还贷款的情况下,需要偿还的金额,用直观的数字教育他们不良校园贷款给他们带来的不是肆意消费而无后顾之忧的贷款。

4、利用新媒介对学生进行管理

首先利用家长群组督促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观察学生的消费习惯是否发生改变,例如突然消费水平提高,找家长要钱等情况。要求家长定期反馈学生情况,便于早期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处理。其次,利用班干部群组分配班干部定量观察同学消费习惯变化,例如短时间内大量购物,经常出入饭店等消费场所,以及借取其他同学的身份证等身份证明文件等,要求班干部对此类情况及时汇报,并将这些学生纳入重点观察名单。再次,定期走访学生宿舍,观察学生的生活情况,与他们交流思想并进行相关教育。尤其对重点观察名单上的学生进行特别的留意与观察,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让他们了解到其中的危害,从而自发地拒绝不良校园贷款。

四、总结

在当今不良校园贷款充斥校园的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抵制不良校园贷款的教育显得越发迫切并面临着严峻挑战。辅导员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等网络新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思想教育。这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效管控学生的行为,杜绝不良校园贷款在学生中的蔓延,让学生自主抵制不良校园贷款。

【参考文献】

[1] 何光碧. 大学生网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 读书文摘, 2016(23).

[2] 董仁涛. 支付宝:从淘宝网看电子商务支付方式[J]. 商场现代化, 2006(2)133-133.

[3] 高志坚. 校园网贷风险及其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3)52-54.

校园贷论文范文3

9月5日,趣店集团(原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宣布已于今年早些时间暂停了校园地推业务,此后将专注于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退出校园分期市场。事实上,8月19日,趣分期已经开始了疯狂裁员,有匿名用户在《脉脉》上透露,“一夜之间开掉了所有校园BD”。而就在一个月前,这家公司刚刚宣布完成了首期约30亿元人民币的Pre-IPO系列融资。

着手转型的,还不只是趣分期。9月27日,名校贷也召开品牌升级会,宣布将进军白领市场,为高学历年轻群体提供微创业和消费借贷服务。名校贷CEO曾庆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名校贷去年就在酝酿进入校园后市场,并进行了小范围的尝试。随着今年十几万名校贷用户毕业,它将正式拓展白领人群。

无独有偶,佰仟金融也对学生分期业务保持谨慎,并低调下线了此类业务。10月初,我来贷也宣布于2016年10月12日零点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地通道。此外,分期乐和优分期等校园贷平台也相继宣布转型白领市场以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尽管各大校园贷平台的说法都很冠冕堂皇,但都不可否认它们在校园市场的功败垂成。此前被鼓吹的校园金融市场,如今成为了伤心地,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被高估的校园市场

校园市场究竟有多大的魔力?每当我们谈到校园市场,都会提到学生群体人数众多且相对集中,有眼界有大把闲散时间,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是新创意和新产品的试验田。然而,大家往往都会忽视学生群体的经济状况。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的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有3 000万左右,其中有超过80%的人资金短缺,估算消费信贷市场超过4 000亿元人民币。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个潜力颇大的市场,但细想下来其实不然。资金短缺意味着缺钱,但大学生并没有经济来源―资金缺口难以在短期内被弥补。而对于校园贷平台来说,除了本金还有利息。很显然,即便是有很多学生群体有消费的欲望,有借钱的需求,但是大多数却不具备大额消费后的还款能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很多大学生在冲动借钱消费之后无法按时还款,并由此引发了多起大学生欠款跳楼、遭非法拘禁、女大学生援贷和裸贷事件。换言之,校园贷可以做起来业务量,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大量坏账,以及各种由此滋生的社会问题。

校园贷自己的“锅”

如今看来,在面对这样一个市场的时候,各个校园贷平台自己也挖了不少“坑”。

校园推广该怎么做?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在学校“繁华路段”上的电信运营商的横幅和摊位了。没错,校园推广目前最流行的就是地推。趣分期CEO罗敏本就是做地推出身,在校园市场他们更是做了大量的地推工作,大量招聘校园BD,员工数最高扩张到了3 000人。为了尽快瓜分市场,趣分期还开始了疯狂的烧钱模式。据罗敏本人透露,趣分期是“业内第一个发起价格战的公司”―直接将当时的年化利率砍掉了一半。

然而,在不断做大规模和业绩的同时,校园贷平台的风控系统却并不完善。而且在激烈的校园竞争中,基层员工为了获取业务量经常出现执行阶段的走样,过度贷款的情况并不鲜见。由于大学生平台本身的特性,线上大数据给风控管理提供的参考价值有限。而在线下审核资料时,经常出现虚报、假报材料的情况。业务员对于消费者信息的真实性并未进行严格核实,甚至还会主动帮其伪造信息。甚至有些放贷者会绕过这些校园贷平台,直接在QQ群招揽生意,并通过借贷宝等平台进行放款,要求提供的材料仅是拍一张手持身份证的。在本文发稿时,就有“大学生借18名同学的名义贷款欠债50多万元人民币,无奈休学打工还债”的新闻曝出。而宣布转型之后的趣分期,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风控上的巨大漏洞,目前已改用芝麻信用分来解决风控问题。

校园贷论文范文4

【关键词】校园网贷;存在风险;防控对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军校园市场,推出了一些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分期消费和借贷的网络平台,这种网络借贷平台因在高校开展业务活动也被称为校园网贷。校园网贷作为新生事物,一方面顺应大学生尝试新鲜、追求时尚的潮流被部分大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也因立法与监管缺位、程序违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饱受争议。尤其在2016年出现了一系列惨痛案例之后,关于校园网贷的争论更是达到顶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校园网贷潜在的风险

1.学生权益保护风险

网络借贷公司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校园网贷平台为了占领市场,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隐瞒实际资费等不良现象,侵犯了学生权益。同时也存在信息泄露的等其他风险。

2.高校管理秩序风险

校园网贷凭借着门槛低、程序简单和圈占市场初期的“放水”式贷款资格审核,逐渐填充了校园金融市场。但是,随着竞争加剧,行业内虚假宣传、放高利贷、合同欺诈和以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方式追债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背负巨大心理压力自杀的现象时有出现。这就给高校管理秩序造成了剧烈冲击,具体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网贷的定性风险

目前在我国,校园网贷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无专门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管理,也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对行业发展进行规制,高校管理首先面临着如何定性校园网贷的风险。

(2)管理校园网贷的风险

基于对校园网贷的定性,不同的学校会对校园网贷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有的号称“零容忍”,对校园网贷采取排斥的管理方式;有的高校则不闻不问;有的则适当宣传,进行引导。不同的管理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也是高校管理的风险所在。

(3)解决校园网贷相关事件的风险

我国目前已经出现多起有关校园网贷的新闻,高校管理面临着在相关事件出现后如何处理的难题,现实中少有高校能从容应对,很多高校直接推给了公安机关,这种做法是欠妥当的。

3.立法与监管的风险

(1)贷款人资格和偿债能力审核风险

校园网贷普遍存在贷款人资格审核过宽的问题,存在借款者资格与偿债能力不能得到实质审查而易导致坏账风险,也有冒用别人身份证注册并恶意透支消费的可能。河南的郑姓大学生欠高额贷自杀事件就是这种风险极端的表现,作为无经济来源的学生,校园网贷平台借给他几十万,可见这种借贷风险很大。

(2)校园消费分期平台的资质问题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经营贷款业务必须有银监会授予的贷款资质。作为经营性借贷公司,校园网贷公司必须有合法的经营许可,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网贷公司并不具备相应资质,只以普通公司的身份而从事贷款业务。

(3)信用风险问题

目前,央行征信系统尚未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开放,也没有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因此,校园网贷公司不具备类似商业银行的风控和合规机制,因而存在较大风险。

(4)法律监管职责不明

校园网贷平台融合了P2P借贷关系与商品买卖关系,这就造成了这些平台不知应由何部门监管的尴尬局面,即银监会与工商部门都可以监管。如果部门间的监管不协调,将会造成无人监管,或交叉管辖,这会引发监管上的风险。

4.其他风险

在上述风险之外,还存在诸多风险。学生在借贷之后,必须想办法偿还欠款,其经济负担由此加重,同时心理压力加大,可能引发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另外,校园网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诱导学生盲目消费,造成学生消费观畸形,出现攀比消费等不良消费现象,还可能影响学生个人的前途与家庭的和谐。

二、校园网贷风险防控之对策

目前我国校园网贷的问题迫在眉睫,必须正视校园网贷存在的风险并找出相应防控对策。本文以学生为起点,重点就校园网贷公司的自律提出以下对策。

1.学生开源节流

(1)开拓合理合法的经济来源渠道

防控校园网贷的风险,学生应该勇于开拓网贷之外的合法经济来源渠道,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各种各类奖助学金,也可适当从事学生兼职,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

(2)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部分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完全不懂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消费常识、法律常识、金融常识等。识别风险离不开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大学生们需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具备基本的信用意识、科学理财意识、诚信意识、风险防御等意识;增强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是非与抵御风险能力。

2.网贷公司规范营业

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对校园网贷大念紧箍咒,国内对校园网贷也是口诛笔伐不断,校园网贷似乎进入了寒冬,要想继续发展,网贷公司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营业:

(1)改进宣传推广方式

校园网贷饱受争议的一点就是它宣传方式不当,不但存在诱导性、撒网式狂轰滥炸式的宣传,而且宣传时隐瞒利率资费等实际数额,用虚假的广告欺骗涉世未深的学生。这种宣传方式必须进行整改,达到广告语的用词妥当、数据的准确、内容的真实与全面的标准。

(2)利率公开

校园网贷的高利率已是公开的秘密,也是网贷公司需规范的重点。可通过行业自律,统一利率,明确违约金比率,尽到自己的告知义务,杜绝现今的高利贷、隐瞒信息的乱象。

(3)严格资格审查

校园网贷的借款人资格审查形同虚设,这不仅对网贷公司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对学生也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所以必须严格审查贷款人的资质,严格贷款程序,有效评估借贷者的偿债能力,根据贷款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可贷款最高数额。

(4)合法追债

行业的健康发展需以法律为限,追债也必须采用合法方式,不能采用暴力追债,不得以学生或其他人的信息相威胁,杜绝“裸贷”式悲剧。

(5)加强信息沟通

网贷平台之间要实现信息沟通,在法律的范围内创建行业征信体系,避免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风险。

(6)其他方面

校园网贷是借贷与网络的结合并在校园里发展的行业,为了公司、学生、行业的利益,建立有效的风险测评和内部监控体系至关重要。可以建立网络借贷保险制度,减小因坏账带来的风险;同时完善网络技术,保障数据安全也是行业的发展不可或缺的;注重服务的个性化,结合学生的特点提供相应产品是公司制胜法宝。

3.补足立法的空白

校园网贷的新生性致使天生具有滞后性的法律规制不及时,应对校园网贷的风险首先得补足立法上的空白。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校园网贷的立法应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对现行法律中与其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修改;另外还应对校园网贷等网络金融法律地位予以规定,对其行为进行规制并有相关部门承担监管责任;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针对网络金融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修订对应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积极应对校园网贷引发的各种风险,对校园网贷资质审核、贷款额度应该做出具体规定。针对网贷公司在贷款利率上各行其是的现象要进行严格规定,做到进入有门槛、运营有监管、违规有处罚。

三、结语

校园网贷这一新事物因网络的迅速发展得以在各高校跑马圈地,其过速的发展、监管的缺失、学生与高校的猝不及防致使其风险不断凸显,问题之大引起全国关注,必须对其进行监管,但同时也不能一味否决其积极意义,需要在整治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补足校园金融的空白,实现学生、企业、高校各方利益的均衡,适当、合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模式及法律监管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7):261-262.

[2]李芬芬.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71-72.

[3]侯赛.大学生网贷现象隐忧[J].江淮法治,2016(14):46-48.

[4]梁鹏.大学生网贷风险的法律控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5):97-100.

[5]何勇海.大学生爱网贷要分清“天使”与“魔鬼”[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年(16):5.

[6]俞林,康灿华,王龙.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研究:以P2P网贷模式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15(5):126-139.

[7]杜晓.规范校园网贷 准入门槛行业标准不可缺[N].法制日报,2016-10-24(005)

校园贷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大学校园;网络借贷;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校园网络借贷现状

互联网的普及,让高校这块净土,变成了一座蕴含巨大商机的金库。近几年,除了网购在高校的风靡,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打着“扶持创业”、“助学扶贫”等旗号的小额网络贷款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学生们只需要填写一些基本资料,拍几张照片,就可以拿到不等数额的贷款,而这些网贷平台,多是打着“多分期,低利息”甚至“0利息”的幌子来吸引大学生贷款,其实这样看似优惠多多的小额贷款平台,处处是陷阱,甚至出现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不堪重负跳楼自杀的恶性事件。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大学生在选择网贷产品时,更倾向于和电商网站相结合的产品,如天猫分期和淘宝花呗,占比为51.36%;36.21%的大学生选择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网站;33.5%的大学生选择京东白条。在大学生网贷额度上,44.42%的人贷款1000元以下,40.17%的人贷款1000元-5000元。据2016年1月针对大学生使用网络分期贷款平台这一现象,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50多所高校展开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2.77%的学生使用过网络分期贷款平台,在贷款额度上,1000元以下的占40.7%,1000-2000元的占40.12%,仅有5.2%的学生贷款额度超过5000元。54.07%的学生每个月的还款额度为100-300元。由此看来,校园借贷业务并不鲜见。校园不良网络借贷侵蚀大学生活。

二、校园贷的平台模式

1、网络贷款更为便捷。在很多贷款平台,学生只需要输入身份证号、身份证号、学号、一卡通信息、学信网账号这些证明申请人大学生身份的信息,以及父母、室友、辅导员的基本信息等资料,紧接着就会有后台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来进行询问与核对,只要信息属实,哪怕并非借款人本人,也可以拿到不等金额的贷款。从开始申请到贷款到账,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应该算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相较于传统的借贷方式,互联网可能更适合他们。另外,这种服务比较适合现在大学生的使用习惯。

2、门槛低带来的高额度诱惑。类似“只要本科生学历即可办理贷款,最低5万起”广告,其实是某些平台利用目前网贷征信系统的漏洞,诱导学生在多家不同的平台重复借款,很多分期平台往往只宣传分期产品或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等好处,园贷产品经常打出 " 利率低至 0.99% 每月 " 甚至 " 零首付、零利息 " 这样的噱头,却弱化其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的分期成本。

3、校园借贷平台目前大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电商+金融,基于消费场景的模式,以京东校园白条、支付宝蚂蚁花呗等为代表;第二类是各地监管部门着重治理的不合规平台,多为缺少风险控制能力的现金借贷平台。市场上针对大学生的分期借贷平台主要有分期乐、趣分期、诺诺镑客、名校贷、爱学贷、优分期、橘子分期、花儿朵朵等。主动进行此类借贷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购买贵重物品如手机、电脑等;还有部分学生是属于“被贷款”,即个人身份信息被他人利用而发生了被动借贷行为。学生贷款可选择的途径主要有三类:一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比如趣分期、任分期等;二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比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里面提供的信贷服务。在现今媒体已报道的大学生校园贷款事件中,学生贷款的动机大部分是出于过度消费或学生“被贷款”,但也有类似贷款用于、用于所^创业等情况出现。

三、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的影响

1、影响个人的消费行为,甚至产生极端事件。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本身不具备养活自己的能力,主要还是靠父母或者奖学金生活。在校园贷大幅入侵校园之后,它助长了个别大学生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奢侈消费甚至想赚快钱的心理。例如,就读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郑同学喜欢足球,却误入歧途开始买足球。由2元起步,慢慢尝到甜头的他加大,虽然也惊险地中过7000元的大奖,但他并没有停止反而越陷越深,直到把赢的钱和生活费都输光后,他想到了贷款。输的越多,他就越想一把捞回。郑同学凭借班里同学对他的信任,以28位同学之名向14家网络分期、小额贷款平台借贷。他收入不多的父亲听说儿子后,帮儿子还了两笔钱:一次7万,一次3万。尽管如此,借贷的雪球越滚越大,就这样郑同学被自己逼上绝路,无力偿还近60万元的债务。今年3月9日,他发在班级微信群的一条语音告诉同学们,可以过些日子联合起来告他诈骗;他给父母发送最后一条短信,哭着通了电话后,从青岛一家宾馆八楼跳下,结束了年仅21岁的生命,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2、个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为未来发展留下隐患。“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虽然网络贷款公司大多是信用贷款,与银行建立了某种合作关系,但目前不属于银监局的监管范围。网络贷款公司参差参差不齐,一旦有问题出现,学生提供的包括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以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等真实信息就会轻易泄露,对借款人造成极大的不利。一些公司采用骚扰、胁迫、跟踪、非法拘禁甚至包括某些更加极端的手段,极大威胁着借款人的人身自由和安全,“连环贷”、“贷”接连发生,最终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其未来的生活将受到严重的影响,部分学生由于非理性消费,不能按期还贷,在没有进入社会就已经被列入黑名单,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超消费现象严重,且个人还贷能力不足,易增加家庭负担。超消费是当今大学校园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学生群体旺盛的购买力和与之并不匹配的资金来源,不但w现在对产品品牌、品质的追求上,“宁可饿肚子,不可丢面子”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体现在对分期贷款这一消费方式的追捧上。数据显示,已有过半学生在种类繁多的信贷平台上留下了使用记录。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向银行贷款消费,等到毕业工作后才发现每月的基本工资就用于还贷了,成了不折不扣的“卡奴”。

四、解决校园网络借贷问题的对策

1、加强借贷平台自身建设,建立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将网络借贷纳入金融监测和管理的范畴。由于网络借贷从事资金融通业务,一旦出现风险,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将其纳入金融监测和管理的范畴十分必要。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监会派出机构应加强对网站电子支付的风险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网络借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监测内容包括借款用途、借款利率、贷款期限、分笔情况、偿还情况等,网站要定时向监管部门报送数据报表。

2、从家庭教育入手,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父母在日常消费中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支出和消费,还是对财富的追求,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根据家庭情况“量入为出”,切不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铺张浪费,平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合理做好资金使用的规划,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给孩子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氛围。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孩子,在半社会化的校园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此时,父母应该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的教育和指导。

3、加强社会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应介入对网贷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一系列校园网贷的悲剧和乱象与监管和执法的缺失不无联系。政府部门应该引导金融、司法各部门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为广大借贷人群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保障,督促公安、工商部门的日常监察,清理当前存在的各种不合法的网贷平台,纠正其不正之风,以纠正其不正当的行为,避免其再次出现混乱,各种鱼龙混杂的现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的网络个人信用体系。相关的校园都要设置相关的监管机构并设立相关的人。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人除了担任货物的配送任务和售后服务的工作之外还会对大学生的偿还活动进行监督的作用。

4、大学生也要从自身做到理性消费、理性网贷。在要求社会、学校加强理财教育和消费引导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约束学生自身不切实际的消费和物质欲望,抵制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避免深受其害。另外很多大学生在网络借贷方面的知识尤其风险防范的意识基本为零,对于网络借贷方面的知识缺乏,尤其是法律方面的知识的缺乏而面临各种问题,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学生要积极参加报告会、讲座,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增强权利意识、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维护自己正当的合法权益,规避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消费自控力,做到三思而后行,尽量不要冲动购物,时刻提醒和约束自己,避免盲目的非理性的消费,

总之,网贷时代,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手段也应与时俱进,对于大学生网贷,可以说机遇与危害并存。网贷有风险,使用需谨慎!我们要学会谨慎的使用网贷,使网贷这把双刃剑能够在我们手中发挥积极作用!校园网贷应成为金融创新支持创业的加速器,而不能再做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的风险制造者。

参考文献:

[1]王颖.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6年20期,13-14.

校园贷论文范文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 new type of loan, P2P network loan was born, and has been in vigorous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o a series of bad phenomena began to appea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P2P network loa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xplores the coping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高职院校;P2P网络借贷;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P2P network loa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236-03

0 引言

随着网络的飞跃发展,借贷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借贷或者人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形式,网络上兴起了一种新型的借贷形式――P2P网络借贷。P2P网络借贷是一个网络借贷平台,它的放贷目标客户不但针对工薪阶层,而且也瞄准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P2P网络借贷迎合了部分物质追求大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但是近年来由于P2P网络借贷而产生的不良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日益增多。可以说,P2P网络借贷的出现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带来了一个新挑战。

1 P2P网络借贷概述及现状

1.1 P2P网络借贷概述

P2P网络借贷是指网络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一种借贷方式。可以看出,P2P网络借贷的所有办理程序都在网络中进行和实现,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与民间借贷相结合的新型借贷方式。P2P网络借贷是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中进行,这个平台有两种产品,其中一种就是贷款。P2P网络借贷中的P2P指“Peer-to-peer lending and online Invest”的概括,其中“Peer-to-peer lending”是指点对点的借贷或个人对个人借贷的意思[1]。P2P借贷是一个第三方借贷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借贷双方可以互相联系,达成借贷关系。2007年在我国成立首家P2P网络平台,自此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当前热门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有“团贷网”、“人人贷”、“宜人贷”等等。

1.2 P2P网络借贷经营模式

P2P网络借贷经营模式大致如下:借贷方首先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发放一些放款信息;然后借款人对这些放款信息有意向,就可以该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一系列的身份验证;其后网络借贷将核实借款人资料,确定借款人资质后,借贷方会在网络平台上签订贷款合同;最后,借贷方将在网络上进行放款,借款人也在网络上偿还利息和本金。从P2P网络借款平台经营模式来看,借贷方和借款人都被P2P网络借款平系着,整个借贷过程双方都是通过P2P网络借贷平成。可以说P2P网络借贷与普通民间借贷和银行借贷对比更为便捷。但是,P2P网络借贷平台在整个借贷过程中只充当中介的角色,他们的盈利是源自借贷方的佣金。同时,P2P网络借贷平台上的贷款利率相对于普通民间借款和银行借款的利率要高。

1.3 P2P网络借贷在高职院校的现状

在当今的高职院校校园里,校园各个角落都看到关于P2P网络借贷的宣传,它们主要利用传单张贴、网络推广等宣传方式。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于P2P网络借贷不再陌生,原因在于P2P网络借贷的门槛低、借贷手续简单和成功率高,对于部分物质追求高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确实是机遇。P2P网络借贷平台一方面洞悉到当今市场经济的态势,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超前消费群体;另一方面他们了解到大学生喜欢用未来钱的习惯。于是P2P网络借贷平台逐渐向高校进行市场推广,让P2P网络借贷平台深入到了大学校园中。近年来,有部分的高校院校大学生开始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贷款购物、贷款恋爱、贷款创业等等。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只需要学生证、身份证和证件照片上传到P2P网络借贷平台,就能轻松贷款。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高职院校大学生享受了P2P网络借贷平台贷款服务的同时,也要承担高昂的利息。因此,近年来,高职院校因为P2P网络借贷出现的“坏账”现象时常出现,从而引发“裸贷”、暴力逼债的恶果。

2 P2P网络借贷平台在高职院校兴起的原因

2.1 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观错位

在各式各样的物质追求的社会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糖衣炮弹”所迷惑。首先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难免价值观错位,养成盲目消费或不切实际的超前消费等不正常的消费观念。由于这些观念的形成,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可能走上网贷之路。其次,某些高职院校大学生喜欢盲目攀比,追求名牌,碍于面子问题,他们认为网贷不但可以解决眼眉之急,而且又能挽回所^的“尊严”,于是他们选择了手续简单快捷,不需要老师家长同意的P2P网络借贷。再次,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看到身边同学通过P2P网贷获得了额外的金钱,形成了从众心理,认为网贷是一件平常事,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P2P网贷的风险,更没有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最终陷进了P2P网络借贷的陷阱里[2]。最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经验尚浅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P2P网络借贷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对P2P网贷的利率和佣金的了解并不多,容易被P2P网络借贷的校园宣传字眼如“易借易还”、“付息免手续费”等字眼所骗,同时部分P2P网络借贷在高校设立“校园”,这些“校园”连哄带骗向大学生推广P2P网络借贷,让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走上P2P网络借贷之路。

2.2 高职院校大学生缺乏家庭理财教育

现在的“95”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每个月都有可观的生活费。但是,面对时下高消费的社会,他们不以自身实际出发,向各种名牌和排场看齐。钱用完了就伸手向父母要,部分父母却一味迎合,这就让他们养成过度消费的恶习。可以看出,现在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缺乏家庭理财教育。虽然他们还没有收入来源,但是养成理财能力习惯,在生活中有理财意识是相当必要的。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理财能力,而不是全力满足子女虚荣要求。一旦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想方设法通过不同途径借贷,最后有可能走上网络借贷之路。

2.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上,老师对大学生关于法律知识的灌溉较少,忽略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维权的意识,缺乏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3]。经研究,一旦大学生遇到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时,就无从下手。同样,思政课缺少必要的金融知识讲授,部分通过P2P网络借贷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经常被P2P网贷平台的法律条文“钻空子”。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多以课堂授课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95”后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对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授方式并不敏感,因此经常出现在思政课上“开小差”,甚至逃课等现象。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所以在丰富的物质引诱下,极容易盲目攀比或冲动消费。

2.4 司法部门对P2P网络借贷监督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陆续颁布了不少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如《关于审理民间借贷事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却没有真正运用在社会实践上。对于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不但没有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规范和监督,而且很大程度地激发P2P网络借贷市场的扩张,导致P2P网络借贷平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3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P2P网络借贷的应对策略

要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P2P网络借贷现象,首先要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只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P2P网络借贷问题。要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在P2P网络借贷下,用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应对策略。

3.1 转变传统教学方法,转向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要加强理论的创新意识,把新理论和新媒体融入到课堂中。在科学发展观上的指导下,结合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全面培养大学生素质教育,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首先,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上,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讲述P2P网络借贷的风险性,并且为学生们普及金融知识和银行征信方面的法律常识。其次,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上,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一味让老师“满堂灌”,同时在课堂上开展学生讨论与交流的形式,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最后,在思政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高校P2P网络借贷的案例,激发课堂氛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讨论案例,并且把讨论结果进行课堂汇报,老师在学生汇报后进行点评,指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切忌过度消费。

3.2 善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P2P网络借贷整个过程是利用网络进行,通过网络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罩急。在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以网络平台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这样也能实事求是,符合当前形势。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设预防大学生网贷或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有老师的讲解,而且也有案例分析、视频播放和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不但能获得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QQ和微博等方式,监督和警惕学生切勿轻易陷入P2P网络借贷中。

3.3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2P网络借贷的出现,让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动摇,因为网络借贷的问题,令他们产生急躁、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所以在这个时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工作。因此,在平时的工作者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班级心理委员建立密切关系,做好各种心理预警工作发现因为P2P网络借贷而出现异常行为的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尽快处理问题。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政课或心理课上,要为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例如设立心理咨询专线、开通心理健康网站或心理知识讲座,通过多种途径预防和解决因为P2P网络借贷而产生心理异常的同学。

3.4 开展多元化校园活动,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校园生活

在高职院校通过P2P网络借贷的部分大学生,他们借贷的资金并不是利用在积极方面,而是利用于超前消费上。针对这方面问题,有以下的解决途径:其一,在校园内开展培养正确消费观活动,活动形式以是讲座、征文、有奖问答比赛和绘画比赛等,透过这些活动,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他们继承勤俭节约的传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课堂教育、P2P网络借贷案例分析和学生交流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其三,从低年级学生入手,在新生教育会议上,做好P2P网络借贷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为新生分析,P2P网络借贷虽然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弊大于利,同时要引导新生合理消费和理性消费,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其四,发挥学生党员和干部的作用,让学生党员、干部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正能力作用。通过同辈之间的交流,引导其它大学生要理性消费,不要轻易进行P2P网络借贷。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P2P网络借贷在高职院校应时而出,掀起了一系列不良现象出现。高职院校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张正平,胡夏露.P2P网络借贷: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3(3).

[2]王建刚.校园女生“裸贷”乱象背后的法律问题探究[J].价值工程,2017(2).

校园贷论文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贷款;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一、P2P网络贷款与高校网络贷款

(一)P2P网络贷款

P2P,peer-to-peer的缩写,是一种借助互联网进行“个人对个人”、“点对点”交易的新型借贷方式。其中,提供P2P网络借贷的中介被称为“P2P网络借贷平台”。在借贷平台的两端分别是:需要资金的借贷人与有闲置资金的放贷人,“P2P网络贷款平台撮合双方交易,并收取手续费用作为平台收入,具有审查手续简单、贷款速度快、交易费用低并且不需要抵押等诸多优势,在短时间内成为最受欢迎的贷款形势之一”。[1]2005年3月,世界上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公司-英国佐帕公司(ZOPA)成立,其开发的“协议空间”(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成为世界上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2007年,我国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创立,总部位于上海,是我国首家小额无担保P2P网络贷款平台”,[1]截止目前,“拍拍贷”的注册用户已达百万。

(二)高校网络贷款

随着网络贷款的迅猛发展,一些借贷平台纷纷跑到各大高校“跑马圈地”,把大学生当成其“抢夺食物”的目标,因此,P2S应用而生,它创造性的将在校大学生锁定为潜在客户,不断的利用各种途径向高校拓展业务。其中,一些不良借贷平台更是打着虚假口号,如“零利息”、“低利率”、“3分钟到账”等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严重的情况可能陷入高利贷陷阱;不良平台的蜂拥而入,造成高校乱象百出,学生被骗现象频频发生,甚至发生一些极端案例,如“2016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小郑负债百万跳楼事件”,引起政府、社会、高校等高度关注。目前校园贷款途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单纯的P2P贷款平台,如名校贷、我来贷等;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2]

二、高校网络贷款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一)校园网络贷款产生的原因

1.大学生消费的特殊性:享乐、攀比、跟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消费观渐渐发生偏差,呈现出享乐、攀比与跟风的消费心理。大学生追求时尚,喜欢精致高档的商品:男生大多喜欢购买高档电子产品,女生则喜欢购买高档的衣服与化妆用品;然而,他们主要生活来源依靠父母,校园网贷为其提供了一个便利可行的途径。

2.网络借贷平台门槛低、校园猖獗。网络借贷平台为了抢占市场,扩大业务,贷款程序过于简单,其中一些平台甚至只需要提供身份证与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业务,也不筛选学生是否有偿还能力,从而纵容了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一些不良平台打出“零利息”、“低利率”、“3分钟到账”等广告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另外,各大平台会支出可观的佣金向高校招收校园,校园通过朋友圈与一些社交网站进行宣传推广,容易取得在校学生的信任;其中,不乏一些高校的校园失去理智,为了自己的收入而去欺骗同学进行分期贷款的业务办理,导致校贷在大学生之间流行起来。

3.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预见校贷风险。大学生,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责任人,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明白自己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及需要承担的责任。网络平台贷款容易,但其中隐含的风险太多,包括“个人与家庭信息的泄露”、“合同陷阱”以及平台贷款过程中所产生各种手续费、利率、滞留金等,正是由于大学生对这些“细节陷阱”的不注意往往导致他们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越陷越深,最终,在债主的威逼胁迫下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不负责任的举动给生者造成巨大的伤痛。

4.政府没有出台具体系统的监管政策。网络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业的一部分,给高校大学的生活、学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与不良影响。然而,在我国的工商登记中没有网贷业务,没有监管部门,就算截止到目前,政府仍没有出台系统、具体的监管政策对网络平台进行审核管理,降低因为网络平台自身原因所带来的风险,“对校园网贷平台并没有具体的约束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利率、手续费等进行具体规定,防止网络贷款平台收取暴利,也防止因费用过高给大学生带来压力。”[3]

(二)校园网络贷款危害

1.导致消费观与人生观的偏差。人与人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攀比、跟风的消费观念是正常的,然而,一些网络平台利用学生该种消费心理的特殊性,频频鼓动他们超前消费,撩拨他们的消费冲动,往往会使他们忽视自己实际的经济状况,陷入过度消费的漩涡,造成他们消费观与人生观的偏差。

2.导致人身与财产安全存在隐患。一方面,大学生网贷申请需要提交过多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家庭住址、学号、银行卡号……事实上,这些真实的信息随时存在泄露的可能,给大学生人身与财产带来带来隐患;一方面,更令一些大学生害怕的是一些网络平台的催款方式,他们不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提起法律诉讼,而是采用威胁、骚扰、跟踪等极端的方式进行催款,给大学生人身与心理带来巨大的恐惧;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平台自身存在审核漏洞,其中一些学生冒用他人信息进行借贷,造成他人的困扰,更有一些学生利用漏洞重复借款,无力偿还,造成平台的坏死帐,严重的会影响借贷公司的经营。

3.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引发极端事件。大学生网贷消费一边满足自己的享受、攀比的心理,一边又备受还款的煎熬,更加担心还不了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这种煎熬的过程中辗转反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质量。然而,无论在借贷公司还是分期平台都没有在用户申请分期时主动明确的告知逾期还款将如何赔偿,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同学不清楚拖延还款要负担多少,造成学生借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原因之一,也是一些学生无力偿还“巨额贷款”选择极端解决方式的主要原因。

4.导致大学生信用缺失,影响其学业与未来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经济生活中一些坑蒙拐骗的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大学校园,“……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信用危机必然会影响大学校园和大学生。”[4](安师大)正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才会轻易的向网络平台“伸手”;没有按合同的规定的期限还款,产生大额度滞留金导致债台高筑,无力偿还的结果;严重的在全国个人征信咨询系统中被记录逾期贷款,影响以后的银行贷款与未来的发展等。

三、思政教育的反思与防范对策

(一)做好大学生入学之初消费观的正面引导

新生入学教育,对于高校管理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能为接下来几年的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石。新生入学之初,辅导员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正面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观与消费习惯,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与消费清单。

(二)加强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中国教育一直崇尚书本知识的学习,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法律思维的习惯,比较强调自我,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不但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而且需要经常的邀请相关专家做专题讲座与报告,针对热点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法律陷阱,防范大学生出现不良贷款等事件造成恶果,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工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辅导员需要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经常召开心理主题班会;邀请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针对的心理讲座与心理辅导;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及时跟踪观察;特别是对于发生突发、重大事件,如陷入网贷陷阱,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防止极端案例的发生。

(四)加强校园学习与文化氛围建设

校园,应该是一个充满学术与文化氛围的殿堂,而不是大学生炫耀、攀比、享受的名利场,因此,高校应该不断的加强校园学习与文化氛围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与文化活动场所与机会,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讲座、参加社团与志愿者活动等,营造一个充满学术、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高度,而不是整天无所事事、有时间想着与他人攀比跟风。

(五)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诚信观、责任感

古语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信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我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经济生活中一些坑蒙拐骗的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大学校园。总之,作为高校的管理人员,我们不反对学生对法律允许范围内的金融工具创新与实践保持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心态,但是,应该注重对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增强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避免消费观与人生观的偏差。

参考文献:

[1]禹海慧.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弊端及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4(2):121-122.

[2]张跣.大学生网贷多维反思笔谈[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5):86.

[3]桂媛媛,陈彦华.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2):79.

[4]汪敏.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3):305.

校园贷论文范文8

(一)校园网贷的定义

校园网贷作为一个新事物,我国对于它的定义并不明确,仅有一些简单的阐述,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将其表述为“部分网络借贷平台针对在校学生开展借贷业务”。我们可以“互联网+校园借贷”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理解校园网贷。在互联网消费信贷中,无论是消费主体还是金融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都相对传统信贷业低。消费主体从固定收入人群扩大到几乎所有的网络用户。这也为校园网贷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二)校园网贷平台的分类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认为现在市场上主要有分期购物借贷平台(分期乐等)、电商信贷平台(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P2P网络借贷平台(熊猫网贷,52好借等)这三类网贷平台。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平安信贷等),借款条件高,要求提供担保,抵押。如房产、车辆 、土地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无法提供的。

二、  校园网贷的乱象

通过本文对三种网贷平台进行实证调查和体验后,我们发现校园网贷之“乱”其实是那些向大学生放贷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之“乱”。P2P网络借贷平台,由于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规模不一、监管方面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那些个人通过微信等通信工具,借助网络与在校大学生联系,签订借款合同达到放贷目的的私人借贷,更是难以被发现,更谈不上进行监管。经过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贷款利率不明确,内含其他费用

多个平台声称其贷款利率低,日利率不到0.1%。在仔细观察后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不到0.1%只是一种名义利率。实际上,平台会收取管理费,且这管理费还是不知所谓的“管理费率”,而不是固定的。以某借贷平台为例,借1500元,将收取450元的费用。

(二)存在着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

一些平台以提高申请成功率为由,要求贷款者向平台App开放访问通讯录及通话记录的权限。更为恶劣的是,个别App不开放访问通讯录权限将无法正常使用App。一旦用户向App开放了这些权限,平台会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取贷款者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如果逾期,平台则会用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对贷款者的通讯录联系人进行骚扰轰炸。

(三)滞纳金问题

在2017年,国家就已经禁止按照复利计算滞纳金。但在调查的P2P平台中,普遍存在着按照复利计算滞纳金的现象,利率也比较高。其中某借贷平台“自逾期的第5天起,按照每日5%的复利计算滞纳金”条款极具代表性。如果借款1500元,逾期半个月,贷款者将面临1500×(1+0.05)11=2565元的高额负债。

(四)存在虚假宣传

大学生具有无固定收入、贷款额小、对贷款发放时间要求短的借贷特点。一些平台针对大学生,打出“低利率”“无固定收入也能贷”“极速小贷”等广告,吸引大学生前来贷款。实际上贷款流程审批过程慢,不存在3分钟极速放贷情况。就利率而言,名义利低,实际利率高。这仿佛是经过华丽包装后的陷阱,吸引着大学生进入。

三、 乱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需求端”影响“供给端”

在我们的网络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生活费用使用方面,有53.59%的同学表示刚刚好。但是,如果学生购买一些电子产品,或者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及聚餐,这些生活费用将不能满足消费。有近85.17%的大学生使用过花呗等电商贷款产品。他们认为父母每月固定给予的生活费是一种固定的“收入”,“本月借下月还”是一种正常现象。

有需求才有供给,需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给。过多的需求,让一些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的平台在并未完全了解大学生这一特殊借貸群体的前提下,盲目放贷。为吸引前来贷款的大学生,甚至动起了“歪脑筋”,企图用一些不合规的手段在这个巨大市场中获取利润。

(二)大学生法律风险意识较弱,让个别平台有机可乘

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有近35.89%的学生在使用网贷App或产品时,没有仔细阅读相关的合同条款内容,33.49%的学生表示阅读过但没看懂。在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忽略掉这些合同条款,选择过度地相信这些产品。个别网贷平台也正是抓住这一点,虚设低利率,在合同或产品使用说明中设置所谓的“管理费率”等不正规条例,来赚取巨大利润。如果不仔细阅读分析,是很难看出这种不合理的条款。

(三)对网络贷款的特色需求“催生”着虚假宣传

在“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放贷方式?”这一问题的多项选择中,有41.15%的大学生选择手续简单、门槛低、灵活方便;有55.5%的大学生选择利率低甚至无息。大学生一般贷款金额小,但很紧急。如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消费需求,如果短时间内无法贷款成功,他们会选择放弃,因为更为新式的手机会。可以看出,只有具备贷款门槛低、小额度、快速到账这种特点的网贷产品才能吸引大学生这一客户群体。在现今P2P平台过低的门槛及缺失监管的大环境下,一些平台为了利益,打出了虚假的宣传口号。

四、 校园网贷相关法律研究

我国校园网贷仍然普遍存在,而且有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趋势,许多高校学生都有网贷的经历。但是与校园网贷高速扩展相对的是滞后的法制环境,这实际上为校园网贷乱象丛生提供了不良的土壤。

在2016-2017年,针对校园网贷出台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主要有:《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除此之外,还有多部委联合的针对整个网络信贷监管的法规文件。虽然当前多部门联合了许多针对校园网贷的规章制度,但性质上仍属于部门规章,对执行监管主体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监管力度不大的根源是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目前为止我国没有一部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任一单个主体来监管都缺少充分的法律依据,导致在面对校园网贷以及对其进行监管时推脱责任,出现监管的真空地带,令乱象滋生发展。

五、 关于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建议

(一)借助市场民营力量,建立大学生征信体系

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最大顾虑是不了解大学生的信用状况,不能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因为我国的个人征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及其他征信机构中,只能查询到那些与银行发生过信贷交易或者为他人提供过担保的人员的信用状况,而在校大学生的信用记录几乎没有。

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企业,有着广大的在校大学生用户群体。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中就有关于用户信用衡量的“芝麻信用”,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未及时还款、用支付宝乘坐地铁未支付费用、未还共享单车等诚信行为都会及时地反映在用户的“芝麻信用”分上。政府可以与这些民营公司合作,以政府为主导,开展专项行动:让阿里、腾讯等民营企业,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建立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征信系统。为商业银行、阿里金融等大型金融机构进入大学生信贷市场减少发生大量坏账的信贷风险。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高校要开设相应的课程讲座,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的普及,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大学生借贷的助学需求,高校应为学生开通并大力宣传正规合理的渠道,经常关注学生的网贷现状,整治校园贷乱象。而作为大学生的父母,更应该加强对孩子生活的关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

(三)加强网贷行业自律和规范,引导合法人性化经营

“德盛者其群必盛,德衰者其群必衰”。新时代下的网贷行业应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服务大众,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行业的力量。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行業自律组织,相较于相关部门的监管,行业自律协会更专业而且有更高程度的实践经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要定时对校园网贷平台进行盘查和了解,加强审查和监督,对违法经营的企业及时处理。也要提高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严格规范化的行业准则,加强对各网贷平台的管理和引导。

校园贷论文范文9

【本刊讯】最近,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关于加强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强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根据通知,高校毕业生最高可获贷款10万元,妇女最高贷款额度8万元,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最高贷款额度5万元。根据 《通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贷款额度200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妇女最高人均贷款额度为10万元。

《通知》指出,财政贴息资金支持对象按照现行政策执行,具体包括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刑释解教人员,以及符合规定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上述人员中,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农村妇女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可以适度给予重点支持。

人社部公布全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名单

【本刊讯】日前,人社部公布了全国接收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及办理报到手续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联系方式,以便各高校和毕业生办理毕业生档案转递和就业报到等手续更方便更快捷。

根据规定,地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为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托管等相关服务。详情可登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府网()等进行查询。

北京:人力资源服务地方标准

【本刊讯】日前,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地方标准。标准已于10月起实施,内容涵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各项服务行为。据悉,这是国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首部地方标准。

据介绍,北京市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免费参与等级评定,共分五级,评定指标包括设施设备、服务规范、规章制度、从业人员等。评级越高代表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越强,求职者可把等级作为选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重要参考标准。为确保这一地方标准贯彻实施,北京市将免费提供相关培训及资料。

目前,北京市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1071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2012年,北京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超过800亿元,人力资源年流动频率近1000万人次。

职业生涯发展引关注

【本刊讯】日前,由中国职业生涯发展协会主办、新精英生涯承办的“首届中国职业生涯发展大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办400名来自国内外顶级职业生涯发展学者以及企业、教育机构人士与会论道。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乔宏教授认为,在现代社会,人的生涯发展中很难有始终的稳定,需要借助“混沌理论”,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

来自美国的生涯专家Paul Jeong在现场邀请观众互动;来自荷兰的天赋才能课程导师Hans,在现场分享了“发掘你的天赋才能与人生使命”教练技术和独特观念。日本生涯发展协会的吉美佐佐木以“职业生涯发展在日本”为题进行演讲。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著名职业生涯发展专家古典图文并茂分享了生涯百年发展简史,并对未来10年生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他提出了职业生涯将会从“特质论向多元论变化、生涯教育将从大学下延、人生多次职业生涯需求”等全新观念及预测。(本刊记者 强 音)

名企招聘进校园

【本刊讯】9月12日,2014年微软校园宣讲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会场不光有微软员工与学生的现场互动环节,更有来自微软大中华区高层管理人员的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