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儿童校外教育理论探索

时间:2022-07-16 04:08:38

摘要:孩子们大致在4~12岁的儿童时期是节奏感、美感自然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对其进行音乐素质的开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国儿童声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他们所唱的大部分歌曲被成人歌曲所代替。幸好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大量的校外教育场所纷纷建立起来,他们弥补了学校声乐教育的不足,在系统的儿童声乐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儿童 校外教育 理论

儿童校外教育理论探索

儿童校外教育理论探索:浅谈校外教育机构在儿童声乐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摘要:孩子们大致在4~12岁的儿童时期是节奏感、美感自然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对其进行音乐素质的开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国儿童声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他们所唱的大部分歌曲被成人歌曲所代替。幸好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大量的校外教育场所纷纷建立起来,他们弥补了学校声乐教育的不足,在系统的儿童声乐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儿童声乐;作用

一JL童声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 社会风气的强大作用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指的是乐器中丝弦类和竹管类乐器所奏出的音乐都不如人的肉嗓子所唱出的音乐好听。儿童的声音往往被视为最纯洁像天使般的声音,所以她们所唱出的歌曲也因为它的纯洁动听而最能打动人们!闲暇之余我喜欢看儿童频道的几家媒体经常播放的儿歌欣赏和儿童歌曲大赛;并且关注社会上经常搞的一些儿歌大奖赛。在这些节目和活动中我们确实可以听到一些由优秀词曲作家创作,又被一些受过声乐训练的儿童所演唱的优秀歌曲所吸引。特别是像我们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老师在叹息之余不得不想想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唱到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曲。我想除了在家长的引导下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传统歌曲和儿童歌曲外,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对孩子的声乐教育则是分内的事了。

2 校内教育的不足

学校教育是笼统的。里面的内容包括关于音乐方方面面的内容,可谓面面俱到但却不能称为细致具体。特别是关于儿童声乐的教育,由于课时的限制和课程进度的影响,一般的歌曲也就是第一节大致一教唱,第二节再一简单复习也就算过去了。由于采用的是齐唱的教学方式,再加上被“主科”老师占用的课时,真正学习声乐的时间就很少了。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国家才构成了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一方面是校内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则是如青少年宫、少年宫、文化馆、少儿艺术团、少儿艺术学校、艺术培训中心之类的校外教育场所。

二、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文件中明确提到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此文件的要求,这些校外教育场所是有责任和义务在发展兴趣爱好上起作用的。

1 优越的教学环境

一般公立的校外教育场所都是公益性的,是国家和社会专门为青少年人所开放的学习和实践场所。在社会的大力扶持下这些场所都有很好的教学师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是放松的、愉悦的,学习起来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2 灵活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

校外教育也就是在学校以外的时间、场所进行的教育。所以只要是孩子的空闲时间特别是周末、寒暑假,这里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堂。教学方式上有一对一的声乐小课,也有一对几的小组课,还有合唱兴趣小组等供孩子们任意挑选!

3 充实多样的授课内容

在这样的声乐课里,特别是一对一的小课里面,老师可以充分了解每位孩子的声音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孩子进行专门的声乐教育。老师们运用“快乐歌唱”的教学方法,跟孩子们走得很近,以玩耍、游戏的模式去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歌唱学习中来。可以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孩子们所学习的不仅仅是单纯地会唱几首歌、会一点发声技巧,而是能够学到专业的、系统的声乐教育、音乐教育和美育教育。

4 教学成果

记得在一些资料中发现有些著名歌唱演员,如成方圆、蔡国庆、谭晶等,都是从小在像少年宫这样的教育机构中受到过声乐启蒙而后慢慢成长起来的。这样一来,音乐的种子就会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更有甚者最终会走上艺术的道路上来!

三、儿童声乐教育的意义与推广的重要性

第一,“艺术启蒙”,少儿声乐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规范孩子正确的发声习惯,引导孩子演唱适合他们的歌曲,激活孩子的歌唱表演欲望,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第二,唱歌抒情、逸志,是最为简单、最为普及的娱乐活动,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国界,小到学校社区联欢会,大到演唱会、春晚,都离不开唱歌。所以声乐学习,是培养一个人学会唱歌,是一种延续一生的活动。

第三,掌握一门技能,特别是可以伴随一生的技能,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自己总归有个特长,那么“唱歌”何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第四,为一些拥有各种条件并立志成为专业歌唱演员或声乐教师的孩子打好“童声阶段”,包括歌唱技巧、音乐内涵、表演经验等坚实的音乐基础。

第五,如果孩子们的身边有谁唱得不错,又在国家或省、市电视台演唱并拿到奖项;或者家长们看到学习过声乐的孩子们在一些方面的过人之处。慢慢地孩子和家长们都会愿意参加和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到声乐学习中来了。

四、未来的曙光

音乐,特别是歌唱,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总之,一幅好的艺术作品需要经过作者一系列的创造活动,包括发现、构思与创作三个方面才能使之完美。当对废旧材料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激发了创造的灵感后,最后的加工也是“画龙点睛”之笔,应多问孩子们像什么,还可以添些什么?当我们见到由月饼盒、牙膏盒变成的一排排高楼大厦,由易拉罐变成的各种小汽车,由蛋壳变成的可爱的小娃娃,由冰棍变成的栅栏等等,这一系歹U由废旧材料组合制作成的新的视觉艺术形象时,一定会浮想联翩,心里也特别高兴,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充分体验创作材料,体验创造的无限乐趣,幼儿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进一步发挥了,也充分显现了孩子们“心灵手巧”的天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机关幼儿园)

儿童校外教育理论探索:新时期儿童校外教育阵地作用探析

[摘要]:儿童校外教育阵地是开展儿童校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发展儿童校外教育是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也是少年儿童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童校外教育阵地建设,解决好制约儿童校外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儿童校外教育水平,对于促进广大少年儿童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外教育 突出问题 教育水平

校外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关于“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号召下,我国的儿童校外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儿童校外教育阵地主要包括各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儿童图书馆等机构。在加速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校外教育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

发展儿童校外教育是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总理在今年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全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方能提升自身幸福生活指数。在教育方面,就是要做到教育公平,其中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

发展儿童校外教育也是少年儿童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相较学校教育,校外教育更注重强调个性化的教育观和社会实践教育体验,向广大儿童进行课堂以外知识和技能的启迪与训练,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的目标化解到课余时间,贯穿于家庭和孩子们因志趣相投所组成的群体活动中,为广大儿童提供了一个逐步社会化的实践场所。这对于儿童的成长进步,将起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存在问题

儿童校外教育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儿童校外教育阵地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不足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1.阵地建设投入不足,公益性定位受到冲击

对于儿童教育事业,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但由于经济发展限制、社会认知程度不均、经费来源等原因,各地对校外教育阵地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差距较大。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儿童校外教育阵地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多种性质并存。大部分差额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数额不足支付在编人员工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仅核拨在编人员人头经费,开展活动费用和设备投入等费用均需自筹,自收自支单位更是全部经费需要自筹。这样就造成了阵地发展空间不大,后劲不足,甚至个别阵地自身生存都很困难。为改善环境、增加设备、完善服务功能,各活动阵地只有尽可能符合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益,妇女儿童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发挥被大打折扣,公益性定位受到冲击。

2.缺乏统一协调管理,阵地资源分布不均

由于历史原因,教育、妇联、团委、文化、科技等系统都建有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校外教育机构,各自归口管理,在布局发展、功能定位、资源共享等方面都缺乏合理有效的协调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校外教育阵地分布不均、资源浪费等问题,无法形成阵地资源的优势互补,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校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情况也较为严重:地域差异大,经济发达地区校外教育阵地资源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儿童校外教育阵地资源远远落后于城市;新老旧城区差别大,阵地资源大多集中在老城区,迅猛发展的城市新区校外教育资源缺乏。

3.理论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

近几年,校外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理论研究基础薄弱,没有建立独立的学习和研究体系,大多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缺乏理论的积淀与指导,使校外教育一直还停留在浅层次水平,桎梏了校外教育向较高层次的发展。

校外教育也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随着事业不断发展,许多工作岗位急需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但由于编制等限制,人才引进存在较大困难。而在编人员管理岗位人员较多,专职教师尤其是素质技能类教师较少,且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这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为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大多数阵地采用外聘方式解决,而聘任制人员管理中,缺少统一的可参考的薪酬及福利标准,其工资待遇往往与在编人员存在较大差距,聘任制教师积极性、责任心受到影响,工作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阵地发展。

二、发挥校外教育阵地的作用

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切实发挥校外教育阵地的作用,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不断加大教育阵地建设力度,推动儿童校外教育阵地事业向前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阵地公益职能

为增强教育阵地的公共服务能力,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像国家对公立图书馆等文化单位的改革政策一样,将校外教育阵地运转、维护和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使公益单位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与定位相符的活动,切实发挥阵地功能,避免在公益和生存之间首鼠两端的尴尬局面

2.统一归口管理,实现资源整合利用

应从根本上改变校外教育阵地多口同建、各口各管的局面,归口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实现行政、业务管理并轨,合理整合阵地资源,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对接,真正实现“学校、家庭、校外”三位一体。

3.提高重视程度,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应提高对校外教育阵地建设的重视程度,真正认识其在儿童成长、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应将阵地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使其成为城乡配套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逐步缩小城乡、地域等之间的差异,切实满足群众的民生需要,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4.推进人才工程建设,实现长远自我发展

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发展是校外教育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应加强校外教育理论研究,实现理论、实践辩证发展;推进人才工程建设,从人才引进、培养和提高待遇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基础建设,切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现校外教育阵地的长远自我发展。

5.回归活动本源,提升活动内涵

彻底摒弃与功能定位不相符的工作内容,回归活动育人的本源。突出少年儿童主体地位,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渠道,拓展活动范围,提升活动内涵,吸引更多少年儿童主动参加校外活动,实现自主我发展,使阵地真正成为少年儿童的校外之家。

三、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儿童校外教育阵地在新时期,更要自觉担负起少年儿童教育和培养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工作实效,为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不懈努力。

儿童校外教育理论探索:校外教育活动中儿童主体性的研究和实践

校外教育群众性活动以它特有的教育性、思想性和群众性深深吸引着广大少年儿童,以它内涵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被孩子们所接受。结合儿童道德教育,通过对儿童主体性和儿童参与的分析,论述校外教育群众性活动应该坚持儿童主体性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外教育活动儿童主体性研究校外群众性教育活动是校外教育诸多活动中,范围最广、参加人员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教育活动形式。校外教育群众性活动以它特有的教育性、思想性和群众性深深吸引着广大少年儿童,以它内涵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被孩子们所接受。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更新,新时期如何加强校外群众性教育活动儿童主体性的研究和实践是校外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综观建国以来我国校外教育群众性活动的历程,我们察觉和悟出当前儿童德育之所以滞后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前社会对少年儿童的道德要求,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在以往的道德教育中忽视了儿童主体性的原则。比如,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

忽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还表现在儿童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其结果,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培养的人才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在校外教育活动中如何发展儿童的主体性,是我们校外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满足儿童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健康的个性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儿童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儿童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儿童合理的道德需要,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我表现的欲望很强,在我们组织的各种校外教育社团活动中充分给儿童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尽量满足儿童的合理要求,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他们学习实践活动,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儿童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儿童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儿童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我们多年开展的“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就是在爱祖国的情感上下功夫,从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家乡、到爱祖国的情感过程,从而培养儿童对社会的责任感。97年我们组织的“我们爱祖国、我们爱香港”大型系列活动,孩子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参加了“书信传真情、友谊跨97”的活动,认真书写给香港小朋友的书信,表达了内地儿童望香港回归,和希望和香港的小伙伴交朋友的良好愿望,并把书信送到香港,完成了孩子的心愿,活动深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开展儿童自主参与的各种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儿童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儿童的主体性。

三、重视道德修养,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儿童主体性的参与与道德实践活动。

我们现在的道德教育要从培养儿童的主体性开始,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同儿童的主体教育结合起来。儿童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我们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儿童的主体地位,保证儿童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儿童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活动中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自愿选择。辅导员把选择活动的权利交给儿童,指导但不指令,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可以多项多次选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一般他们都可以做到。

――独立自主。辅导员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儿童,引导而不包办。儿童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实践锻炼。辅导员要为儿童主体性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辅导而不代替,使儿童在实践活动中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成长。

――积极探索。辅导员要为儿童提供机会,使儿童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主体性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和提高。

四、加强校外教育活动儿童的主体性,必须坚持儿童自主参与的原则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参与权”(Participation Rights)的界定为:“儿童有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与此相应,所谓儿童参与,就是指儿童参加到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去,通过自由表达来实现对涉及儿童事项的参与。儿童之所以享有参与权利,是因为儿童虽然处在成长和发展中,但他们和成人一样,拥有自身的意志和对事物的看法,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人体。儿童对于自身的需求是最有发言权的,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支持,儿童就可能做出合理的、适当的决定。

儿童主体性与儿童参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参与作为儿童基本权利的主要内容,也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需要通过一般的实践活动得到锻炼,更要通过儿童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扩展和提升;道德教育活动必然要在主体性的活动实施中充分注重儿童的参与。可以说,只有主体性的儿童参与活动才是校外教育道德教育活动要追求的理性活动,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否则,校外教育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基于此,儿童的道德教育要在活动立意、内容、形式等方面,充分注重主体性的儿童参与。

在立意上,校外教育活动强调了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的策划中要充分听取儿童的意见和建议,力图在活动的设计中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参与性。在具体活动的开展中,也要充分强调儿童自身作用的发挥,让儿童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的策划实施。比如,我们在开展多年的“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儿童是活动主体的原则,让儿童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形式上,校外教育活动要与以往传统、空洞的说教不同,可以通过征文、绘画、演讲、动画制作等各种形式向儿童提供切实参与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儿童在活动实践中变被动为主动,做到自愿参与、自主策划、自我学习、自觉行动。经过自愿――自主――自我――自觉的活动过程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目前,全国开展的“我做合格小公民”的活动是一项儿童参与性很强的活动,活动的设计和策划紧紧围绕着儿童参与的理念,在实效性方面狠下功夫,让儿童参与到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中去,从开展“五小”行动入手,从儿童身边的事情入手,使活动贴近儿童生活,容易接受。

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参与能力,使儿童参与到熟悉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实践中。使我们设计的教育活动和儿童与家庭、儿童与伙伴、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儿童与自我结合起来,让儿童在他们熟悉的家庭、同伴、学校、社会的环境中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活动,保证儿童可以参与、能够参与、愿意参与、喜欢参与。

总之,校外教育活动必须坚持儿童主体性的原则,坚持儿童参与的原则。只有这样,儿童的道德教育,校外教育群众性的主题活动才能被广大儿童所接受,才能为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贡献。

儿童校外教育理论探索:校外教育中开展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思考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校外开展儿童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开发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现根据多年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校外教育中开展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出了以下思考。

关键词:校外教育;儿童音乐;教育活动;问题探究

校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领域。校外音乐教育与校内教育相比同样重要,校外音乐教育主要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三个方面,是一种通过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工具以达到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方面的潜能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学生的方法。目前,以我们活动中心为主要代表形式的校外教育机构,正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现根据个人的观点,对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在校外教育中开展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出了以下新的思考:

一、校外音乐教育要有其独特的魅力

教育的独特魅力能更好地吸引儿童,提高儿童的热情和主动性,优美的音乐,应该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陶冶情操。实践对于儿童音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每一位孩子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对于我们的音乐课外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儿童只有在自己亲自的动手实践中才能对音乐有着更为深刻、具体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校外音乐教育中将学生的动手实践列为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内容。可以利用一些节日,在节日气氛的影响下,组织一些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它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头脑,亲自实践,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音乐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外音乐教育以发掘学生的想象力为主

校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内音乐教学略有不同。因为校外音乐教育以发掘学生的想象力为主,让学生对于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毕竟音乐与其他抽象的、难懂的学科来说有所不同,音乐主要强调的是灵感。正所谓,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作为教师,要学会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拨动学生这根独特的琴弦,让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同时,构建民主、和谐的气氛对于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来说同样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更自由地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有效的解决。由此可见,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对于校外音乐教育来讲至关重要。

三、校外音乐教育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要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学生的要求也在提高,社会需要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面前的必修课程,也是我们必须要努力的方向。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是漫无目的的,更不是无迹可寻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竞赛、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多种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在校外音乐教育过程中,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校外音乐教育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它的组织方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在校外活动中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在校外音乐教育中,例如,我们活动中心等新颖的、以系统的方式教授学生音乐方面的技能技巧的一些教育活动场所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也是积极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方向。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儿童校外教育理论探索:儿童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存的教学理论也在不断更新,为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校外教育理论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校外教育关系着儿童的身心成长,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文就儿童校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校外教育;儿童;实践

为促进我国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套适合儿童成长的教学方案,其中就包括校外教育。校外教育的开展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能够培养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新型人才,更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但从校外教育的发展史来看,我国的校外教育还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为了祖国未来的希望,我国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校外教育,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校外教育理论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内进行。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只有课本和教师,渠道较为狭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始变宽。校外教育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其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把课堂搬到了学校之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亲身的经历中获取知识,学习课堂内接触不到的知识内容。校外教育的发展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改变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校外教育的开始是从建国时期第一个少年宫的建立开始的,现如今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且校外教育的实践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校外教育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正在飞速的发展。

二、校外教育实践

实践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础,实践教学一直都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外教育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儿童在非课堂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经验,在亲自体验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儿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跟社会接触得不多,学习能力与集中能力也不够强,所以在儿童教学中加入校外实践教学,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生存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校外教育体系包含了校外教育理论与校外教育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校外教育的发展。随着校外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校外教育的实践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为儿童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儿童的校外教育实践部分通常都是结合实际生活为儿童量身定做的,基本上都是从文艺、体育、美术、科技几个方面入手的。文艺方面有乐器、舞蹈等,即带领儿童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跳动,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舞蹈中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变化,感受舞动的乐趣。体育方面的实践内容比较丰富,有足球、篮球、击剑等各种体育项目,可让学生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团结意识。美术方面的实践内容主要有绘画、手工,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动手能力,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科技方面,由于儿童智力与理解能力的限制,校外教育内容主要是参观科技馆、读书,可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三、校外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型的人才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原来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课本为知识来源,现如今只从课本中获取知识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校外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主阵地,为社会培养新型的人才,校外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校外教育的发展对儿童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的发展为儿童获取知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途径,打破了原来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为儿童获取知识提供了有效途径。儿童可以通过校外教育的亲身体验,总结出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增强自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的记忆力。

2.校外教育的发展对儿童适应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初期,这正是他们正式踏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要帮助儿童适应社会。校外教育的应用为儿童提供了一种途径,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培养团队精神以及良好的性格等,以使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

3.校外教育的发展对儿童教育空间的拓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成长环境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所以在成长中儿童也最容易受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但是儿童自上学以后起最主要的教育环境就是学校,其次才是家庭,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多数家庭的家长工作忙碌,缺乏对儿童进行教育,导致儿童主要的教育环境就只有学校,所以校外教育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弥补儿童在成长中缺失的那部分教育,满足儿童在其他方面的需求,维护儿童的成长。

四、总结

校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对儿童的成长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校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儿童的差异化成长,能够培养儿童的个性,增强儿童的实践能力与个人能力,所以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儿童的校外教育,因为重视儿童的校外教育就是重视儿童的成长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