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儿童诗歌大全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4:58:29

儿童诗歌大全

儿童诗歌大全范文1

不太完整

小书包的主人去了哪里

这个“六一”

有点心疼

教室里少了小伙伴的身影

这个“六一”

感觉孤单

爸爸妈妈真的好想你

这个“六一”

无法快乐

稚嫩的小脸充满忧郁

天崩地裂的轰鸣

尚未退去

残垣断壁的惨烈

仍在脑际

心需要抚平

伤痛还在继续

但是一定不要伤心

全国的小伙伴

会和你们同行

亿万双援手

会和你们握在一起

孩子

擦干眼泪

挺起胸膛

儿童诗歌大全范文2

一、品味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易于儿童模仿。年龄越小的儿童,阅读韵脚越整齐。如蒋应武的《小熊过桥》,“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儿童诗中的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

一首好的儿童诗歌,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意象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使儿童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儿童诗歌中的意象大多单纯而明了,接近天然,容易让人感受得到。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例,诗人用“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几个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描绘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对儿童而言,“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把它具体化为“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代表秋天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就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吸引儿童往下读。当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时,儿童诗歌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读者。

三、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

抒情性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儿童学生入情入境,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黄鹤楼”“烟花”“孤帆”“碧空”等意境,然后通过一幅幅融情于景的画面,去感悟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体会儿童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音乐和图画、想象和表演等,将学生引进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让学生感悟诗化的世界。

儿童诗歌大全范文3

一、要适当补充篇目

教学场景之一。在学完了《鲜花和星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老师也看到了小朋友们在静静的夜里,举起小手数着满天的眨着眼睛的星星。其实呀,金波爷爷为我们写了许许多多小诗呢!”(课件出示金波作品《长出翅膀的太阳》封面)……

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引导学生诵读更多的富有情趣的儿童诗,但是,纵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诗的篇目显然少了点。于是,作为孩子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初接触的文学样式的儿童诗,在一定的时候,已经失宠于儿童文学了,也被阅读教学边缘化了。因此,笔者以为:在儿童诗教学中,千万不能忘却了课外儿童诗的整合,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去阅读更多的童趣小诗。让孩子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让月亮,星星、春风、雨露、雪花、小鸟……走进孩子的视野,与孩子的情感融通。

在这一场景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鲜花和星星》补充《长出翅膀的太阳》。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对儿童诗的好奇心理,以及对金波爷爷无限的崇拜,去与一首首小诗对话,去享受儿童诗给自己带来的诗意世界。

二、要重视诵读训练

教学场景之二。在教学《鲜花和星星》一文第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将教学重点定位于循序渐进的诵读策略。具体分为三个朗读层次:首先,要求学生读准诗歌中需要轻声读的词语,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鲜花很多,并且通过朗读找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第三,当学生在感受到徜徉于鲜花丛中的快乐时,再让学生诵读第一部分,读出自己对鲜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思考:透过儿童诗的语句,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诗歌内容的丰富。感受到蕴藏在每一行诗里的意境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必要的分析思考,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千万不可以片面地理解诗歌分析。有的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词,逐句地去理解感悟。有的甚至已经将这样的理解,简单为明晰字、词、句的意思。这样一来,诗歌的整体美荡然无存,因为诗歌已经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也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被扼杀了。谈何意境,谈何美丽?

在这一教学场景中,教师将教学重点定位于循序渐进的诵读训练。这给我们以启发: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各种策略激励学生大声诵读,在这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有了独特的体验,学生诵读诗歌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对诗歌浓厚的兴趣就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三、要强化诗歌练笔

教学场景之三。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创作训练。教师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全诗,找出诗歌两部分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形式一样:这里――,那里――真比 );接着,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将诗歌补充完整:“我喜欢池塘里的荷花,这里――,那里――,真比――。我喜欢草原上的羊群,这里――,那里――。真比―― ”最后,教师提醒学生:“孩子们,除了一池的美丽的荷花,除了草原上的羊群,还有什么呢?大树上有什么呢?小溪里有什么呢?大海里有什么呢?花园里有什么呢?田野里有什么呢?……你能不能模仿书上的样子写下来呢?”于是,学生开始创新练笔……

思考:笔者以为,小学生应该接触更多的儿童诗歌,也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写诗歌的时空。因为,就当下的儿童诗教学现状来看,诵读、理解已经成了儿童诗教学的重点,而儿童诗的创作似乎已经被诗歌教学遗忘了。其实,创作对于儿童来说,与他们的年龄特点与心理更加的匹配。

在这一教学场景中,学生诗歌创作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作者采取三个步骤,在观察《鲜花和星星》结构的基础上,在学生脑海里形成初步的仿写模式。然后进行练习的迁移,让学生明确怎么样进行仿写练习。接着,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创作热情得到了保护,创作的信心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会将自己丰富的想象以儿童诗歌的形式融于笔端,表达出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

儿童诗歌大全范文4

关键词:儿童诗;教学;微妙

儿童诗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越于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功能和作用。在儿童诗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其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儿童诗教学延伸到课外, 推进到学生的自主阅读中, 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 “要养成一种习惯, 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 一年级学生学习时间不长, 对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知之不多,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 耐心和爱心。既要严格训练, 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也要注意避免单一的说教和机械训练, 用儿童诗启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种有益的形式。所有的老师都会在学期初重视入学教育, 期待目标的迅速达成。一般情况下, 入学教育往往是用两节课引导一年级新生懂得要尊敬老师, 热爱学习, 遵守纪律, 团结友爱, 并养成良好的读书、 写字习惯。明理之后就是一个长期的关注、 矫正、 监督的过程。这个过程, 教师常常借助不断重复讲解、 说教来教育学生, 作用自然有, 却总是缺少一种美的感觉。此时, 选择一些教育意味浓厚的儿童诗来朗诵朗诵, 则既可达到纠错的目的,亦可积累精妙的语言, 一箭双雕。

二、儿童诗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途径

通过儿童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达到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健体的目的。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利用融“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为一体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其它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作用。把诗引进课堂,诗歌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充满生活情趣的情节、琅琅上口的语言,深深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成了教育滋润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乐章。通过写诗和读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想象力,促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童诗教学,推动了美育,推进了素质教育。

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就说过:“儿童诗除了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之外,还要丰富他们各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对一切事物正确的看法。”因为儿童诗首先是美的诗。他发掘出人的心灵中丰富的普遍存在的美,可以陶冶儿童稚嫩的心灵,诗是儿童感情上的营养品。儿童诗的劝喻、教育功能往往通过美感作用来表达的。一首好的儿童诗,应当把某种劝喻隐含在能唤起美感的形象中,从而较之那种浅露的训诫是无法相比的。

三、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从属于儿童诗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爱读、 想读, 在读中、 在情趣中轻松地识记生字, 建立音、形、 义的联系。如苏教版第二册中的 《识字6》 “二木林,三木森, 独木不成林, 单丝不成线; 二人从, 三人众, 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学生在读儿歌中很快识记了生字 “林、 森、 从、 众” 。教师从儿歌中受到启发, 也创作了许多识字小诗, 如:“二口吕, 三口品, 两个吕字一竖穿, 冰糖葫芦一串串。 ” 在这首小诗里, 学生认识了“吕、 品、 串” 等字。再如小诗: “二月朋, 日月明, 月字中间加一竖, 学习起来要用功。” 学生很快记住了 “朋、明、 用” 三个字。这样的识字不仅有趣, 而且提高了识字效率。看图读童诗也是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论文格式。如苏教版第三册 《识字3》 和 《识字7》 , 我是通过表现笔、 灶、 尖、歪、 尾、 看等字的图与文字关系的比较,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会意字的组合规律。学生在识了这些字以后, 再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粗心的小画家》 , 不仅进一步熟悉了这几个字是怎么构成的, 而且增添了趣味, 巩固了识字效果, 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无疑也是大有好处的。 低年级大量的识字教学任务要靠 “随文识字” 来完成, 这符合 “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是为了阅读” 的整体观和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的识字教学原则。 与识字内容相应的语境儿歌押韵上口, 便于记诵, 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四、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语文实践活动

课内外结合是儿童诗走向全体学生的途径。从低年级学生认知的规律看, 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 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儿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 奇特的比喻, 机智的比拟, 鲜活的动词, 丰富的想象, 新颖的构思, 奔放的激情, 细腻的感受, 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释放着无穷的魅力, 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 读诗、 赏诗的氛围。低年级的教材中很多都是童诗作品, 教师除教材的教学工作外, 还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工作。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将儿童诗从课内引向课外。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赏读圣野、金波、 柯岩、 鲁兵等名家的童诗, 可以推荐订阅《小朋友》 《幼儿文学报》 《儿童诗》 《小星星》等富含童趣童话童诗的报刊, 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读诗角定期更换,也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 班级诗歌节, 举行诗歌仿编擂台赛、 与好书交朋友等活动。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 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 体会人间至真、 至纯、 至美的感情, 从而得到文学的启蒙教育,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儿童诗清新活泼, 质朴纯真, 朗朗上口, 散发着真、善、 美的气息。通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 证明儿童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把 “金钥匙” 。让一首首活泼有趣、 节奏和韵律感很强的儿童诗, 在语文教学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让美丽的童诗永远伴着孩子们长大, 永远装饰他们不锈的童心。

五、儿童诗教学可以培养孩子们创作能力

儿童诗歌大全范文5

关键词:儿童文学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基础知识,掌握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儿童文学课程是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将从事小学教师、培训学校教师等工作。小学语文教材共选作品约400篇,其中儿童诗歌(含儿童古诗)约68篇,童话寓言约66篇,儿童散文约88篇,儿童故事(含神话、传说)约92篇,儿童科普文艺约19篇。上述作品约占小学语文课文总数的80%以上。所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儿童文学教学和讲授能力。因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才能为学生走上未来的教学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学习,广泛阅读儿童文学经典作品

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相关理论知识、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图画书儿童影视文学等。该课程理论知识涵盖较广,且有一定深度,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可观看儿童文学相关视频,观看儿歌表演视频,直观了解儿歌内容和形式;观看儿童诗朗诵视频,欣赏优秀儿童诗作;观看儿童戏剧视频,形象具体地感受儿童戏剧的魅力等等。采用表演等形式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培养学生掌握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提高学生鉴赏、分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唯一办法就是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必须在学习儿童文学理论的同时,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为激励学生阅读并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可采用读书交流分享会的形式。结合儿童文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作品,选取张天冀《大林和小林》、叶圣陶《稻草人》、洪汛涛《神笔马良》、郑渊洁《皮皮鲁传》、严文井《严文井童话选》、柯洛迪(意)《木偶奇遇记》、伊索(希腊)《伊索寓言》、黑柳彻子(日)《窗边的小豆豆》、刘易斯(英)《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法布尔(法)《昆虫记》等中外有代表性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写一部书的读书心得,也可写多部书的读书心得。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从教工作极有好处。

二.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在完成理论知识讲授和广泛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同时,必须加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结合具体理论知识讲授,可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儿歌创编表演

根据教材内容,第四章儿歌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儿歌创编表演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儿歌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师下达儿歌创编表演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学生五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儿歌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每组学生創编五首儿歌,五首儿歌其中两首为拼音、识字教学服务,另外三首必须表现卫生、环保、文明礼貌这三个主题。儿歌创编内容与小学教育专业紧密结合。儿歌形式自主决定,可以从摇篮曲、数数歌、游戏歌、问答歌、谜语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等形式中根据内容自主选择。表演的要求包括各组学生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儿歌表演,如制作PPT、播放音频、视频配合儿歌表演。可以通过钢琴伴奏、舞蹈等形式表演儿歌。五首儿歌中必须有一首儿歌表演同时,要配合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表演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将弹琴、唱歌、跳舞、课件制作、绘画等职业技能融入儿歌创编表演中,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儿歌创编表演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既培养学生的儿歌创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电脑应用能力、舞台设计能力等,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自己创编表演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儿童诗朗诵

根据教材内容,第五章儿童诗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儿童诗朗诵的教学模式。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儿童诗具有真率高洁的情感,丰富奇妙的想象,精粹流畅的语言,童稚优美的意境。而儿童诗的这些特征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观看儿童诗朗诵视频,学习儿童诗朗诵技巧。然后教师下达儿童诗朗诵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学生5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儿童诗朗诵。选材要求,可自选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儿童诗歌也可以自己创编儿童诗(200字以上)。要求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儿童诗,就是要贴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让学生通过选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相关内容。朗诵要求,脱稿、普通话标准,语句流畅自然,能展现诗歌的音乐美,抒发真挚情感。对朗诵的要求也是符合对小学教师语言表现力的要求。做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学生必须具备有感情地朗读、朗诵文学作品的能力。形式要求,各组学生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儿童诗朗诵,如制作PPT、播放音频、视频配合儿童诗朗诵。具体朗诵形式不限,也可以辅以唱歌、舞蹈、情景剧等形式进行儿童诗朗诵。

儿童诗朗诵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十分贴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儿童诗朗诵不仅培养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创新表演形式的要求也加强了学生PPT制作、唱歌、跳舞、表演等职业技能训练。而除了做为表演者学生能力得到舞台展示的锻炼,作为观众也能力在观看儿童诗朗诵的同时,增加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欣赏和了解。

(三)讲故事训练

根据教材内容,第八章儿童故事的学习,我们让学生进行讲故事训练。在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5%以上,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为6一12岁。只有生动有趣地讲解,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讲故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胜任未来的工作至关重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观看儿童故事视频,学习掌握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讲故事。向学生下达讲故事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选材,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儿童故事(600字左右)。人员要求,3人一组,分工合作。表演要求,脱稿,普通话标准、流畅,声情并貌、表现力强。形式要求,必须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PPT等)辅助讲故事,必须制作头饰、服装、道具等辅助表演。

讲故事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学生通过准备故事,制作头饰、道具,制作PPT等,训练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儿童剧表演

根据教材内容第六章童话和第十一章儿童戏剧,我们采用儿童剧表演的教学模式。儿童戏剧以舞台表演为主,是一种融合了文学、语言、美术、舞蹈、音乐、服装、灯光等其他各种艺术类型的综合艺术。儿童戏剧的学习除了欣赏儿童戏剧剧本外,就是进行戏剧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掌握儿童戏剧的特征及对儿童的意义。学生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上网观看优秀儿童戏剧《马兰花》。课上教师根据童话剧《马兰花》讲解儿童戏剧的特征及表演的具体要求。一部完整的儿童剧表演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我们给学生五周的准备排练时间,并制定排练计划,学生按计划完成任务。第一周自由组队,选举队长,確定组名。第二周选定剧目,创编改编剧本。第三周确定人员分工。第四、五周儿童剧排练。第六、七周汇报表演。教师按排练计划检查学生的排练进度。第一周学生将分组情况上报课代表同学,教师授权课代表为云班课助教,课代表同学通过蓝墨云班将儿童剧表演小组分好,并标注组名,备注队长。第二周,学生选定并修改完剧本,将剧本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班课,教师审阅。第三周,学生将人员分工名单上传班课,教师审阅。第四、五周学生上传排练照片,以监督学生排练进程。

儿童剧表演具体要求,人员要求13人一组,选定组长,确定组名。剧本要求选材范围童话剧、课本剧(小学到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字数3500-4000字。表演要求脱稿表演,声情并茂;运用多媒体(PPT、视频、音频)辅助儿童剧表演;服装、道具、配乐等可根据剧情、人物自行准备;排练时需练习上场、下场,台上走位,避免背台;表演要熟练、连贯性强;充分发挥想象力,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演(唱歌、跳舞、互动等)。

儿童剧表演这一实践训练内容是学生需要看重准备的内容。剧本的搜集、整理、修改、创编,锻炼了学生的儿童文学写作能力。儿童剧的排练、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道具、服装、灯光、音响等准备,让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每组十几个人的统筹安排,协同配合,也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激励学生实践能力训练

国外研究学者早已提出:“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儿童文学课程考查方式是理论加实践。即卷面理论知识考试60%+平时实践能力训练40%=期末总成绩。我们把实践训练教学中开展的儿歌创编表演、儿童诗朗诵、讲故事、儿童剧表演全部量化为平时实践能力训练成绩。具体项目成绩所占比重为平时实践能力训练成绩=儿歌创编表演25%+儿童诗朗诵25%+讲故事20%+儿童剧30%。教学评价内容涵盖了儿童文学课程实践训练的全部内容,不仅实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更激励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杨海明.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第2010(8). 

儿童诗歌大全范文6

一、“儿童诗”校本课程的提出

我们宿豫区大兴中心小学是江苏省行知实验学校之一,为了深化生活教育,提升学校品位,我受陶行知创作的一组以“诗的学校”为题的诗歌的启发,提出了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学创儿童诗的活动,得到了学校教师的响应,并在大家的建议下,学校正式提出了将“儿童诗”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来开发和实施。在讨论中,我们觉得在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学创“儿童诗”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诗教。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3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兴、观、群、怨”的诗教理论,他还亲自编写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教材《诗经》。从“不学诗,无以言”的孔子时代,到唐朝科举取土,官员经由科考出身,必须通晓诗律。民间也以读诗懂诗为荣,自庙堂至市井,到处是诗,到处是诗人,也到处是诗教。日常运用、生活教育、俗谚格言,诗深入民间,化人生活,雅俗共赏,诗灌溉了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

2.课程改革呼唤诗教。《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即校本课程。”我们开发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儿童诗”校本课程不但符合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翻开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诗歌的教学逐渐得到了关注,几乎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不少于5首的诗歌(包括古诗),占比约20%。因此,让孩子多读诗、多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共识。

3.学生全面发展可以依托诗教。这是毫无诗意的年代,儿童的想象不被呵护,青春的文学梦遭到嘲笑。大多的教育者和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成绩――可以量化的成绩,游戏、童话、诗歌离孩子渐渐远去。为此,我们开发儿童诗校本课程资源,让学生的生活多一些诗情画意,让学生在学习、创作儿童诗中得到道德的熏陶,对宇宙、社会、人生多一份感悟,并树立更高远的人生理想,让师生享受诗意的生活。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实施儿童诗教学,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诗能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充实,让我们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让我们的想象变得更加广阔。因此,小学阶段学习儿童诗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

二、“儿童诗”校本课程的研发

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儿童诗”校本课程,我亲自主持了“农村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在市陶研会和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组织了研究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

首先,我们找到“儿童诗”教学的理论支撑。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有精辟的论断:“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著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的教育呼唤诗意,教育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性情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

其次,我们聘请了全国著名诗人、宿迁市文联主席刘家魁先生为我校的诗歌教学顾问,具体指导师生学习诗歌、感悟诗歌、创作诗歌。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宿迁市诗词协会的几位在苏北地区很有影响力的诗人胡继风、陈斯高、侍宝华等到我校讲学,向师生传经送宝,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师生学创儿童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第三,广泛搜集古今中外的优秀儿童诗作,编辑了《童谣集》和《儿童诗集》。《童谣集》作为一、二年级的校本课程,《儿童诗集》作为三至六年级的校本课程。全套教材共十二册,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主题单元阅读和儿童诗创作技巧双线并行,并融入了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创作和修改儿童诗的一系列技巧,让孩子们在诵诗、赏诗、写诗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接受美的熏陶。结合宿迁市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学校积极开展儿童诗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形成丰富的儿童诗课程文化。

三、“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实践

1.利用地方课程教学校本教材。“儿童诗”校本课程在全校一至六年级开设,每周两课时,一节从语文课中调剂,另外一节从学校的地方课程课时中调剂。按照每学期18周计算,每个年级每学期共有36课时,一至六年级共有432课时。

在儿童诗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强调,课堂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以促使学生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使课堂诗意弥漫。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经过实践总结出了阅读赏析、感悟仿作、采风创作三种儿童诗教学模式。

2.高举“生活教育”的旗帜,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农村的教育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观生态农业种、养殖农场,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长江润发集团、宿豫张家港工业园区中节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去参观、访谈,到农村集中居住区去了解新农村建设,感受家乡的新变化,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生活体验写进自己的诗行。

3.分年级成立诗社。根据不同年级的诗教标准,分年级成立诗社,具体负责指导本年级的儿童诗开展情况。

4.分别编辑印制了《童心・诗心》校园诗刊和《乐陶陶》(“乐陶陶”源于学校始终坚持学习陶行知和叶圣陶两位教育家)校报,用来刊登学生最优秀的诗作及年级儿童诗社的佳作。作为学校对外诗教宣传的一个窗口,一学期出3-4期榭艮,1-2册诗刊,并寄给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及全国刊登学生诗作的报刊。

5.每年举办“三个一”主题活动――一次诗歌节、一次教师诗歌沙龙和一次经典诵读大赛,让师生在诗歌的天地里倘佯。

6.儿童诗教学的真正落实和成功开展,关键在教师,只有建设一支能够胜任诗教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全校陛的诗教顺利进行。为此,我校制定了“请、学、研、送”的儿童诗教师培养方针。“请”即邀请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及儿童诗教学上有建树的老师到学校进行讲学指导,如邀请著名诗人刘家魁等到校为师生开设专题

讲座等;“学”则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儿童诗创作理论、教学方法、儿童文学史等的学习;“研”就是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诗教规律、经验,交流学习、教学心得;“送”则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儿童文学讲习班等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及相互沟通等能力。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诗意校园”。诗意的校园是美丽的,美丽的校园才富有诗意。“诗意校园”首先带有审美的韵味,让学生身处校园,不是感到心力交瘁,而是快乐无比。走进大兴小学的校园,仿佛走进了一座清幽怡人的园林,整个校园春天群卉争艳,夏天绿树成阴,秋天硕果飘香,冬天自雪压枝。这里绿树映红楼,鸟语伴花香,漫步其间,微风在花草间穿行,阳光在树叶间嬉戏,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草坪如茵,绿树红花,夹道迎宾,园林小品与景观石铭文交辉,孩子们尽情地感受着诗意校园的静谧与淡雅……以红、白二色作为色彩基调的校园建筑群通透大气,跳跃的红、圣洁的白配以墨绿窗格,传统文化意蕴与现代风格完美结合,体现了蓬勃活力,不仅给孩子们以视觉的愉悦,更给他们以情操的陶冶。

“文化气息扑面来,润得诗心好做人”,学校同时积极营造人文环境,努力做到育人于无痕之处。“轻声漫步过走廊”“茵茵绿草,踏之何忍”等温馨的提示语随处可见;诗意教师、诗意社团、诗意言行的宣传牌,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校报、校刊等装点着学校的诗意气息;学校定期开展快乐诗书节、社团风采节、阳光体育节等特色文化节日活动;定期进行诗香班级、校园小诗人评选等等。雅致宜人的校园环境,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已使校园成为孩子们求知的学园、舒展身心的乐园、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孩子们无不在此感受乃至享受着诗意校园的魅力。

8.立足教研,寻求理论支撑。为更好地实施儿童诗教学,形成浓郁的诗教氛围,学校以儿童诗教学为立足点和突破口,大力开展诗教教研活动。首先,学校建立了诗教教研大组。教研大组包含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用来共同研究、学习、分享诗教的理论、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方法等。其次,积极开展诗教教研活动。学校定期开展相互研讨的诗歌教学活动课,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诗教课,既可以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再次,主办诗教沙龙。由本校组织几名教师上诗教研讨课,并邀请诗人、作家上示范课或作诗歌讲座。

四、“儿童诗”校本课程的收获

一年来,通过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师生对诗歌的了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读诗、学诗的人数大幅度地增加,甚至已经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诗教促进了学生读诗、写诗,从学校《乐陶陶》校报每期的来稿量看,学生写诗的积极性一直很高。

随着诗歌阅读量和创作的加强,在诗的熏染陶冶下,学生变得更纯洁、更善良、更美好,涌现了一批校园小诗人。他们以自己独到的笔触描绘着自然、刻画着生活、抒写着情感。如六年级七班丁泽同学写的《喝醉酒的爸爸》――喝醉酒的爸爸/就像一个不倒翁/他使我想起/儿时的玩具//喝醉酒的爸爸/总是歪来歪去/使我担心他会倒下/咦/爸爸不歪来歪去的了/是不是睡着了?字里行间展现着小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思考,也体现了小作者与爸爸间的亲密感情。更重要的是这样浓浓的人文气息弥漫在校园的空气中,当同学间因为摩擦即将发生拳脚相斗时,不知是谁的一句:你打我,我打你,其实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一声诗意的劝解,就化解了一场“战争”。

在教师层面,随着“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实践,我们的教研活动也随之展开。隔周一次的学校诗教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们阐释诗意、放飞诗情的练兵场。通过上课、听课、研讨、沙龙、专家讲座,促进了教师们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前课堂中缺乏的诗意和人文关怀,开始漾荡在我们的课堂。诗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有效结合,使这些学科的课堂充满了灵性和创意,教师在区级以上的课堂教学大赛中频频获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在这悄无声息中无疑体现了人的修养和品质,没有诗所带来的人文素养的丰厚,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五、“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展望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六年中要掌握4500个汉字的识字量。借助“儿童诗”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通过学创“儿童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通过引导学生读儿童诗、抄儿童诗、赏儿童诗、悟儿童诗、背儿童诗、创作儿童诗,一方面打牢了学生们的文字功底,培养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的思想空间里多了一些浪漫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感。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拥有了读诗、写诗的高雅爱好,增添了生活情趣。

3.通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相信学校一定会走出几位有影响的诗人、学者。即使学生不一定都成为诗人,但也一定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4.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我校“让校园充满生命的灵动,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的教育理想,不仅仅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氛围构想和主题命意,还是一个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文化教育系统工程,诗意的教育理想、诗意的环境、诗意的管理、诗意的课堂等等,无不折射出诗教的光芒,形成了我校独特的品牌文化、特色文化。

儿童诗歌大全范文7

【关键词】三美论;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28-2

一、许渊冲“三美论”

在《翻译的艺术》中,许渊冲认为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以及“形美”。但是“三美”的重要性并不是鼎足三分的。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其次是“形美”。换句话说,押韵的“美”和整齐的“形美”是必需条件,而“意美”却既是必需条件,又是充分条件。(许渊冲)

二、“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1.意美

诗歌讲究意境美。在儿童诗歌中,童稚而优美的意境和饱满的儿童情感是儿童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在翻译中应该首先要表现出诗歌意境的美。以笔者译作,黄庆云《摇篮》为例:

蓝天是摇篮,

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

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

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

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宝宝睡着了。

The blue sky is a cradle,

Rocking baby stars,

White clouds float gently,

Stars soundly sleep.

The ocean is a cradle,

Rocking baby fish,

The sea foam rolls lightly,

Fish fall asleep.

The garden is a cradle,

Rocking the flowers,

Wind flows gently,

Flowers soundly sleep.

Mother's hand is a cradle,

Rocking the baby,

The baby falls asleep,

By mother's lullaby.

诗中“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以静态的形象出现,由远及近,显得宁静而美丽。在译文中,笔者将这些意象“the blue sky”、“stars”、“ocean”、“fish”、“garden”、“flower”、“mother's hand”对应着译出来,再加上“soundly sleep”“一词,能够体现出意境的宁静。“云儿”、“浪花”、“风儿”“歌儿”虽已动态形象出现,但后面“轻轻”一词,使动作起到了烘托宁静气氛的作用,以动衬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创造出一个和平、温馨、静谧的意境。对于“white clouds”、“sea foam”、“wind”、这些意象的处理中,采用“lightly”、“gently”体现原文宁静的意境,“lullaby”本身具有轻柔甜美的意思,已经凸显出了宁静这一点。原诗中作者把母爱从摇篮边静静的守候,轻柔的摇篮曲中渗透出来,表达出对母爱的赞美,同时通过努力创造宁静的意境表达出诗人热爱宁静、美好生活的情感。

2.音美

“一切语言都有音乐性,凡属文学都讲究声律,尤其是诗。然而,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声律。诗人按其本族语言的声律,务使语音的清浊轻重、语调的抑扬与节奏的快慢都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以求达成最佳艺术效果。”(翁显良)。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使原诗的内容与声律相适应,使韵律表达思想感情,因此,押韵的格律诗绝不应该译成不押韵的自由诗。翻译唐诗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如果没有押韵,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许渊冲)

押韵是诗歌节奏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诗歌多采用尾韵。此外,还通常借助平仄来组织音调,通常使用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拟声词以达到音调的和谐美。基于这些,许渊冲提出在诗歌翻译中可以借助英美诗人喜欢用的格律,选择和原文相似的韵脚,还可以借助双声、叠韵、重复、对仗等方法来表达音美。以笔者的译作潘振生《爸爸好》为例:

爸爸好 爸爸好 爸爸好

Good daddy good daddy good daddy

爸爸的力气真不小

Daddy has great strength

做得多说得少

Does more talks less

脏活累活他全包了

Doing all the hard and dirty work

爸爸好 爸爸好 爸爸好

Good daddy good daddy good daddy,

爸爸的肚量真不小

Daddy has a hardy appetite

挣得多花得少

Earns much spends less

剩菜剩饭他全包了

Eating all the leftovers

原诗中,“爸爸好 爸爸好 爸爸好”采用重复的方式,增强表达效果和感染力,表达对爸爸的喜爱之情。在两节诗里面,每一节的四句话分别以“好”“小”“少”“了”结尾,采用押尾韵的方法,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在译文中,笔者应注意体现文章的韵律性和美感,因此遵循了英语中擅用头韵的习惯,译为“Daddy has great strength Does more talks less Doing all the hard and dirty work”里面,每一句的首字母均采用“D”开头,在“Earns much spends less Eating all the leftovers”两句话中每一句都采用了字母“E”开头,

3.形美

诗歌的形式不容忽视。在把中文诗翻译成英文时,译者应该把诗的形式考虑在内,最大限度地和原文保持同样的形式。在金波《云》的翻译中,原诗共十行,为了形式对等,笔者译本也采用十行。另外,在原诗中“蓝天蓝,像大海,白云白,像帆船。”采用短句的形式,句式比较整齐,节奏比较欢快。初译为“The sky is blue, as a sea.The clouds are white,as sailing boats.”也能够传达原诗的意思,但为了照顾原语句式和节奏的特点,尽量做到形式的整齐和对等,笔者最后译为“The sky is blue, blue as a sea.The clouds are white,white as sailing boats.”“天对云”“白对蓝”“大海对帆船”属于简单的对仗手法,在翻译时,“sky”对“cloud”,“white”对“blue”,“sea”对“boat”也照顾到了形式上的对应。

三.总结

诗歌创作讲求形音义三美,同样,诗歌翻译也绝不能只满足于“达意”,也必须力求“传神”。首先是必须保留原诗的意义(meaning)和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其次,在此前提下,还应该字斟句酌地使译诗具有一定的诗的形式和一定的韵式(rhyme scheme)、节奏(刘重德)。该观点与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如出一辙。在儿童诗翻译实践中,笔者将“三美论”作为翻译标准,也以此标准对不同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对其实践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肯定。但是,作为儿童诗歌翻译,也有其本身的翻译特点,理论界对其研究还十分有限,笔者期待翻译界重视中国儿童诗歌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以得出更加适合儿童诗歌翻译特点的理论指导和推进中国儿童诗歌翻译实践,把更多的优秀中国儿童诗歌推出国门,推向世界,让更多西方国家的孩子们了解中国儿童诗歌,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重德.论译诗――《中国古诗汉英比译五十三首》[C].海岸,编.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儿童诗歌大全范文8

关键词:儿童诗;人教版;低年级;小学生;表达兴趣

在教学儿童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让学生随意说几句诗不难,很多学生甚至可以顺利完成背诵任务,但是,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堂妙趣横生、又能让学生受益匪浅的高效儿童诗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诗歌感悟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一、什么是儿童诗

儿童诗指的是以儿童为阅读群体,使用流畅自然的文字、凝练分行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内容来表达丰富情感的一种文学艺术。儿童诗是诗歌的一个分支,从阅读形式上来说,这种诗歌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点,它所反映的内容和情感契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适合儿童唱颂和朗读。

在低年级学生迈入语文大门的起步阶段,借助儿童诗展开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爱好与兴趣,对于积累语言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科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二、如何运用儿童诗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1.创设趣味情境,吸引学生关注课堂

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儿童诗的魅力,对教学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想象,在这善于想象的时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诗歌情境,创造真实逼真的环境。

以动物儿童诗的阅读活动为例,小学生平时阅读的诗歌有很多都与动物有关,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森林联欢会”,为学生创设联欢会情境:黑夜来临,外面一片寂静,森林里却灯火通明,热闹异常,原来是狮子大王在举办联欢晚会。请你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进行角色扮演,并在联欢会上表演一首与自己有关的诗歌朗诵节目。扮演萤火虫的学生可以朗诵《萤火虫诗歌》:“提着小灯笼,飞来飞去,因为不知道要把灯笼放在哪里,所以,到处乱跑,这棵树也不好,那棵树也不好。”扮演燕子的学生可以朗诵《小燕子诗歌》:“不论是什么时候,身上总是带把大剪刀,是替我剪头上的杂草,还是替彩虹小姐做衣裳。”

儿童诗内容活泼有趣,蕴含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非常适合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帮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诗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将诗歌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森林联欢会”上表演给同伴听。通过“森林联欢会”这一情境活动,学生对动物儿童诗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所阅读诗歌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儿童诗的基本特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生性格活泼,在课堂上尚未养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喜欢动来动去,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坐得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相比起教师的言语叙述,学生对图像信息、视频信息、音频信息更为敏感。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结合儿童诗教学实际,为学生制作形象生动的动画课件,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的图片动画,降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在备课时,教师要挖掘诗歌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制作成动画的诗歌,通过课件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从课堂导入阶段就吸引学生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蘑菇》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课件上展示蘑菇的图片,提问学生:大家认识图片上的植物吗?你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吗?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它,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长得像什么,谈谈你对这种植物的了解?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图片上的植物是蘑菇,它长得像一把雨伞,还有点像公园里面的凉亭,我很喜欢它,因为蘑菇很美味,我经常在家里的餐桌上见到它。学生七嘴八舌议论之际,教师趁着活泼积极的课堂气氛,在屏幕上链接《蘑菇》这首诗:“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根据画面和诗歌的提示,教师可以在“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一句上标红,指导学生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根据刚刚同学给出的提示,蘑菇像雨伞,进行仿照造句。教师可以课前在课件上准备一些优秀造句,在学生造完句之后再通过屏幕展示,深化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理解。

几乎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这些电教手段,将生硬无趣的文字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呈现出来,能降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小学生识字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后续诗歌的学习做好铺垫。

3.采用多种方法,尝试诗歌创编

在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儿童诗学习难度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品读、体会、感悟的过程中学习积累、创作、表达。儿童诗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诗歌内容的反复朗读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体会诗歌表情达意的形式,了解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内容,采撷艺术构思,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调动语言积累和文字经验,对诗歌进行二次创作,将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创作出语言凝练、想象丰富的诗歌。

例如,在《两只黑猫》诗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次综合运用环节,鼓励学生对这首诗歌进行自主创作。根据诗歌内容,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夜深了,楼顶突然传来一阵争吵。悄悄走上去一看,原来是两只黑猫在争吵,他们吵起来了,他们是怎么争吵的呢?配合教师语言,多媒体展示改编部分,“两只黑猫不睡觉,一只说:“ 。”一只说:“不要 。”请同学们想一想,横线上可以填哪些内容?

通过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对儿童诗进行创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的欲望,使学生深刻体验诗歌充满童趣、想象奇特的特点。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合理安排改编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改编部分要符合学生兴趣,在学生语言表达范围之内。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特点,大胆想象,在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特别是那些新颖有趣的词句对诗歌进行创编。部分教师误以为儿童诗的教学很简单,没有将过多精力放在这方面,实则是大错特错。有策略地组织学生进行儿童诗改编,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写作目标,将阅读目标同习作目标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创作活动中喷薄表达的欲望,在智慧与灵感之间实现思维的完美跨越,进一步激发低年段学生表达的兴趣!

儿童诗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迈入语文课堂的初次尝试,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儿童诗的教学可以还孩子一个思维飞跃的天空。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诗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中发现自身价值,产生学习兴奋感,愿意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激发表达的兴趣,提升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儿童诗歌大全范文9

一、诵读优秀的童诗,激发浓厚的兴趣

1.推荐优秀童诗,开启智慧。开展诗教必须先从引导学生大量诵读优秀的儿童诗人手。课内外,我积极引导学生读诗,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我鼓励学生借阅、购买圣野、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订阅各类选发儿童诗的、有一定文学品位的少儿报刊,让儿童诗进入学生课外书的领域中。

2.大量诵读积累,厚积薄发。语文课上、诗教课上、社团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同学们多读优秀的诗作来积累语言,让诗的情感、诗的语言、诗的艺术一点一点地深入学生的心中,以达到虽未从师,却已潜移默化,学以致用的境界。

3.反复品读欣赏,激发兴趣。在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利用校本诗教课、班队活动等,举行诗歌朗诵会、推荐好诗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对诗歌中的个别字眼进行反复研读,仔细品味。这对激发学生读诗、写诗的热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创设诗意氛围,熏陶启蒙。注重在学生的生活中创造出诗的氛围。例如,用同学们自己创作的优秀诗句布置班级、校诗歌墙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鼓励其积极投稿。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创作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儿童诗:可以抒情,可以叙述,可以咏物,甚至写童话诗,使创作的儿童诗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点燃创作的激情,倾听花开的声音

1.在诵读感悟中迁移仿写。诗读多了,背多了,学生们的口头语言就变得丰富了,语言中的想象因素也增多了。再加上有了诵读的优秀诗篇打底,他们开始摸索、模仿其中一些诗歌的写作套路进行自我创作。从语文教材中的《乡下孩子》《一株紫丁香》到《水乡歌》《雨后》等诗中,他们懂得了儿童诗的格式;从对表达内容的构思中,明白了诗歌要写什么,怎样写;从学习,吸收和方法的掌握中,他们领悟了儿童诗写作的技巧、特点。

2.在迁移写作中自发创造。最先,学生们只是模仿诗的语言方式,为诗添加另外的意境。熟能生巧后,我开始教他们学会和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对话,把它们想象成如同我们人类一样灵动的生物,渐渐地在头脑里形成一张张色彩鲜明的画卷。

3.在激情创作中捕捉诗花。写诗不同于习作,两三行也能是一首诗,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和发现就可以了,而学生比成人更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新奇的想象,这些又是写诗的必然要素。学生们一首首稚嫩、新奇、纯真的小诗跃然纸上,如《初雪》:

雪花落在了冬青树上/冬青树变白了/它在洗发/满头的泡沫/雪花落在了草叶子上/草叶子变白了/穿上了一件白棉袄/雪花落在了汽车上/汽车变白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4.在朵朵诗花中精心润色。写诗和写其他文章一样,也要多修改多润色。修改润色的最好办法是朗诵给自己听。听起来不顺,就修改。改得读起来琅琅上口,自己越读越感动,越读越有味,这样就好了。在引导学生自觉修改的基础上,我和大家一起修改润色,典型的修改处说出修改润色的原因,通过比较,使全体写诗的学生受到教益。其间,修改润色的内容包括语言、形象、押韵甚至立意等。这样,一首首清新隽秀的小诗就会尽情绽放。

三、引领倾情的品读,润泽心灵的净土

诗能够对人的精神进行引导、教化,对人的心灵进行熏陶、滋养。通过对同伴创作的儿童诗的赏析、品读,学生由个人心灵的净化、性情的温柔敦厚,进而发展为人与人关系的融合,从而弥漫于家庭、社会以至国家。郑国威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一年级就与诗歌结缘。2004年2月2日,他投到《京江晚报》的一首小诗——《关爱小树》发表了:

别揪小树的头发,别折小树的手脚,难道你没有听到小树在哭诉?假如有人揪你的头发,你会不会因疼痛而忍住?

假如有人断你的手脚,你会不会因伤残而不顾?

叶子还是小树的鼻子和嘴,枝杈是小树的手脚,在阳光下,它们吸进二氧化碳,把新鲜的氧气儿吐,

空中的气是多么清新,人的心情是多么畅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