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倾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0 15:21:58

摘要:学习,本质是一种对话活动,期间最重要的媒介是倾听。学生的话语是思维的外壳。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倾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倾听,是教师展现尊重与信赖的表证

佐藤学曾指出,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一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要想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舞台,必须尊重和信赖每一个学生。请看《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片段:师生交流:“青头为什么会救出红头?”史同学起来回答:“青头靠知识救出了红头。”“啊?”大家表示:“小史,你错了。”小史看着教师,教师望了他一眼,然后对大家说:“大家先别议论啊。应该好好地听他说完。”小史顿了顿,说:“青头靠的的确是知识,他知道蹭牛的鼻子,牛就会打喷嚏,一打喷嚏,红头就被喷出来了。”此刻,大家无声,一会儿大家鼓掌。“站在欣赏、体味学生发言的立场。”在列文看来,倾听的任务是领悟被听者的教与学,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在这里,教师时常面带微笑;在这里,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在这里,学生可以大胆发言,说错了也没关系;在这里,学生可以提问,教师绝不会因为被打断教学流程而不悦;在这里,会有表扬,也会有批评,但感受到的永远是一份真诚、一份尊重……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即便他们的答案还不完美,还不完整,甚至只是只言片语。倾听需要耐心,静静地等学生把他们表达的话语说完整,不要贸然下结论。其实,错误的答案也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教师相信:“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是精彩的。”他们在倾听中敞开了自己的身心,打开了教育的世界。“倾听”就是不折不扣地接纳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对所有学生的发言予以信赖和期待。

二、倾听,是教师链接学生与学生对话的纽带

学习,本质是一种对话活动,期间最重要的媒介是倾听。学生的话语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通过倾听,而后进行串联与组织,把生生之间的对话链接起来,使得他们的思维通过对话层层递进,走向深度学习,这里面需要教师把他们的言语进行编织,尤其是在教学重难点处要让他们的对话产生思维火花。如此,我们才能在充满交响的课堂上,感受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例如,教学统编版教材《白鹭》这一课:在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在全班交流时,有学生读了这一句:“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教师请学生将这句换种说法。学生轻而易举地把这句反问句改成了陈述句。随后,教师顺势问了学生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说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张同学充满自信地说:“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不仅给作者,而且给读者都带来了美的享受。从这个角度说,白鹭和优美的歌一样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因此,白鹭不就是一首歌吗?”这个学生用一个反问 句结束了他的回答。这个学生富有想象力的回答,似乎启发了一些学生,李同学略有所思后回答:“作者说白鹭是精巧的诗,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我们所学过的诗都充满意境,都给我们带来了美感,那么从这个角度说白鹭就是一首歌。”姚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课文的第7自然段说,白鹭给作者、读者带来了快乐,一首好的歌带来的也是快乐,白鹭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听了他们精彩纷呈的回答,此时的笔者觉得学生们充满智慧的回答就是一首优美的歌!高明的教师“倾听”,会迅速捕捉学生B的发言是根据A学生的哪个发言所触发的。教师通过“链接”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构建起了一张严密的“网”,学生思维、对话围绕教学重难点,因教师点拨而更加精彩纷呈,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独白”的状态,让学生之间拥有了更多的对话机会,让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为可能,也让学生自主、协同的学习成为常态。教师没有倾听学生,学生之间也难以形成倾听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成为倾听的示范者,用耳朵来倾听,还要用眼睛来观察,对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都进行细致的观察。“倾听”代表了教师对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接纳,只有学生呈现出真实的、自然的状态,才能进入真实的学习。

三、倾听,是教师勾连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

课堂是学生与教材交往对话互动的过程。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从教材里汲取前人的营养,但是作为学生个体来讲,不知理解是否正确、获得的知识是否恰当……需要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其中最重要、最常见的“工具”就是倾听与对话。学生以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高品质的学习。例如,统编版课文《牛郎织女》教学片段:在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环节中,教师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课文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有学生说:“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牛郎是个苦孩子。”有学生指出:“我知道了牛郎是个叫人同情的孩子。”有学生回答:“我知道了牛郎是个不幸的孩子。”还有学生更精彩的发言:“我知道了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教师紧追不舍:“同学们,刚才你们回答得都很好。读书时都动了脑筋,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词句看出牛郎是个苦孩子呢?”(课堂静下来)一会儿,一个学生回答:“牛郎吃剩饭,穿破衣服,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放牛。”其他同学一听,刚才举手的都把手放下了,刚才没有举手的坐得更端正了,齐刷刷的目光看着教师。见状,教师暗想:他们可能认为这位同学回答正确了,回答完整了,再无答案可说了。教师便意味深长地提醒学生:“还有新的发现吗?”同学们一听,就知道可以有多种解读,忙又低下头看起书来,一会儿,学生的手三三两两地举起来了。教师叫起了其中的一个,这个学生带着欣喜说:“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也能说明牛郎的不幸。”教师暗喜,随即表扬了他:“你真会读书。”此时,还有几个学生举着手,教师又请了一个学生回答,她用激动的语气回答:“牛郎没有名字,大家只知道他叫牛郎,都叫他牛郎。”教师忙跷起了大拇指,赞扬她:“你读书真会动脑筋。”教师继续追问:“同学们,牛郎有亲人吗?”同学们齐声说:“有!”“谁?”“哥哥嫂子。”“那为什么没有名字?”被教师这一问,学生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教室里开始林立着小手,有学生说:“亲人不关心他。”有学生说:“亲人不爱他。”有学生说:“亲人不照顾他。”有学生说:“亲人瞧不起他。”有学生说:“亲人不喜欢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家的宠物狗,我妈妈因为喜欢它,就亲昵地给他起名叫‘聪聪’。”有学生接着说:“我家的小花猫,我们叫它‘花花’。”教师顺势说:“这一切都说明了牛郎的生活连猫狗……”学生们齐声接着说:“都不如。”这时,教师再次请学生们抓住有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课文,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应该首先判断学生的发言是文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的。“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以课文为媒介,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如同织物一样编织起来。倾听是对话互动交流的前提,对话互动产生不了思维火花,大概缘由是教师不会倾听,不会抓住那些能够深入话题的“敏感词语”。教学中,笔者努力构建倾听的课堂,尽量让自己做一个倾听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采取“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同教科书对话,借助同伙伴的切磋来加深自己的理解”的课堂策略。同时,在肯定学生的思考和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发言做启发性补充,让下一个发言的学生能在上一个发言学生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发现和交流。倾听是什么?你的观点中合理的地方是“我”要吸收的,进一步丰富“我”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要再生长。所以,倾听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借助对方的力量互相生长的过程。倾听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倾听情境中,进入对象的内心深处,去感悟理解对方所表达或表现出来的多方面信息。“以恭敬的态度去听取对方的声音”,所表达的是“对于对方的关怀,通过接受对方的声音,成了对方世界的参与者”。教师将“倾听”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工作来展开,并将教师的“倾听”细化为“倾听—串联—反刍”三个阶段,从而重构课堂的新生态活动系统。

作者:许小红 蒋建春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