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合作能力探究3篇

时间:2023-01-13 14:42:00

摘要:老师必须改变期落后的观点,更加重视培育学生的协作意识,以身作则,通过合理、科学的教育手段,进一步为孩子协作创造条件,这样孩子可以切实掌握到协作的技能,进而发挥协作教学的效果,增强孩子的协作能力。

关键词: 幼儿 合作能力

幼儿合作能力探究3篇

幼儿合作能力探究篇1

一、注重营造激发幼儿合作意识的外部环境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幼儿的想法与行为极易受身边物质环境的影响。为幼儿创造优美丰富的物质环境,有助于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因此,幼儿园要对幼儿游戏活动空间进行精心装饰与美化,使幼儿在活动区域中获取更愉悦的感受,以物质环境为促进幼儿自主交流的介质,针对不同主题的游戏活动,灵活构建相应的物质环境,给幼儿带来更多交流合作机会与话题。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过家家主题的游戏活动时,可在活动区域投放炊具、家电模型,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营造浓郁的“家庭”氛围。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利用各种炊具、家电进行“今晚吃什么”“你想看电视吗”等相关主题的交流合作。2.创设和谐的人际环境幼儿游戏活动有效合作环境既要保证物质环境足够丰富,也要保证人际环境的和谐性。首先,要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维持和睦相处的良好关系。为给幼儿的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幼儿教师要从营造交往氛围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自主合作的意识。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以“合作”为主题的趣味故事,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还原故事情节。幼儿将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受角色之间良好交往氛围的感染,可以树立积极向上的合作意识,促进合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其次,言传身教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由于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应使用以身作则的“身教”方法,成为幼儿的榜样,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使幼儿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合作行为,养成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懂得合作的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在向幼儿示范穿背带裤的方法时,自己很难将身后的拉链拉上,所以向其他幼儿教师请求帮助,得到帮助后及时表示感谢,主动帮另一个教师穿好背带裤。教师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能对幼儿身心产生深远且广泛的影响。

二、注重在游戏中提升幼儿合作技巧

1.指导幼儿学会正确合作研究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难发现,大部分幼儿的约束力不强,很少主动进行合作活动,不知道怎样顺利开展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岗位职责,指导幼儿学会并应用正确的合作方法,教给幼儿一些合作技巧。例如,教师在幼儿进行过家家游戏活动前,应鼓励幼儿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商量想要扮演的角色,共同确定交换扮演的顺序与过家家游戏主题内容。幼儿们掌握有计划的合作技巧后,在游戏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避免了许多游戏过程的矛盾冲突,突出了合作的重要作用。2.指导幼儿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争强好胜,不听取、不接受其他幼儿的意见,无法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纠纷。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及时发现并解决游戏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幼儿积累更多实用的合作技能,丰富幼儿的合作方法。例如,当游戏活动中幼儿提出自己想要玩某个小伙伴手里的玩具被拒绝的问题后,教师没有直接帮助幼儿解决合作问题,而是以幼儿为中心,指出幼儿是合作与解决问题的主体,指导并鼓励幼儿遇到问题时先尝试自行处理解决,教会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用真诚的态度与文明的语言交流沟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三、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1.表现性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表现性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游戏活动方式。幼儿有着强烈的表现意愿,在表现性游戏中渗透合作能力培养,有利于幼儿接受、理解、配合以及积极参与。例如,教师组织中班幼儿开展了“闻歌起舞”的表现性游戏,在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同时,挖掘幼儿潜能,鼓励幼儿发挥特长,合作分工完成游戏任务。良好的合作平台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行为,提高了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程度,切实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更直观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主动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弥补自身不足之处。2.探索性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探索性游戏具有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积极意义,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工作,应充分渗透到探索性游戏中,将幼儿的自主探究与沟通合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游戏效果。例如,幼儿教师针对大班幼儿设计并组织开展了“有趣的影子”探索性游戏,为幼儿提供台灯、手电筒等多样化光源,头饰、玩偶、布料等游戏材料以及暗室环境。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影子,探究光与物是怎样产生影子的,不断摸索规律,对影子的认知从模糊到清晰。幼儿在室外玩踩影子的游戏,感知彼此的影子,在合作中探索影子与太阳位置的关系,和影子捉迷藏,想办法用物品将影子盖住,游戏结束后一起利用辅助材料画影子。这个探索性游戏创新了幼儿合作渠道,在顺利达成探索性游戏活动目标的同时,强化了幼儿的合作能力。3.运动性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运动性游戏主要包括做操、玩球、上下楼梯、斜坡、荡桥等,这些游戏不仅对幼儿起着强身健体的作用,也对幼儿坚毅性格的培养有积极影响,还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幼儿教师在运动性游戏中,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需注意以下几点:保证运动性游戏的安全措施到位,避免幼儿身体健康受到损伤;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设计难度相符、运动量适中的运动性游戏;积极在运动性游戏中创设合作机会,利用合作帮助幼儿克服游戏困难,获取成功喜悦。例如,在小班幼儿上下楼梯的运动性游戏中,教师可让幼儿两人一组,手牵手上楼梯。幼儿们发现相较于自己上楼梯的跌跌撞撞与速度较慢的状态而言,两个人手牵手上楼梯更加安稳高效,彻底消除了对上楼梯的恐惧心理。这个游戏活动极大提高了幼儿合作能力与身体素质,为幼儿今后安全上下楼做了有效铺垫。

四、注重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1.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教师应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合作的乐趣,分享合作的成果,通过对合作成果的肯定、表扬,促使幼儿更加自觉、积极地在游戏中合作互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两人三足”的体育游戏,增加游戏合作的趣味性。当幼儿一起合作走到终点线时,教师可带头鼓掌,给予幼儿合作成果充分的肯定。在阵阵掌声中,幼儿体会到合作的成就与快乐,明白了合作的价值。2.及时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有些幼儿的合作较为被动,需要“推一把”才能够顺利开展,教师此时要扮演好“推动”的角色,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针对幼儿具体的合作需求,提供相应的合作建议,循序渐进地改变幼儿被动合作的状态。例如,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游戏时发现幼儿们的合作行为很少,便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我们的绘本有限,不够每个人看一本,我们该怎么办呢?幼儿陷入思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教师对幼儿的建议表示理解和认可,尊重幼儿的差异,鼓励幼儿合作,一起看书,并建议幼儿在一起阅读绘本时,开展分角色还原绘本故事的游戏。

五、合理应用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游戏评价

1.更新观念,强化引导幼儿教师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自己对幼儿游戏中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可独立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外,而是要充分参与,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例如,在“盖房子”游戏中,教师密切关注幼儿游戏情况,听见一名幼儿因自己搭的房子“立不住”而委屈抽泣的声音,马上轻声安抚幼儿情绪,待其情绪平稳后,用朋友的语气对幼儿说:“我们一起重新建房子好吗?我们可以参考照片墙的建筑想办法让我们的房子站稳。”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照片墙上的各种建筑,重新点燃了搭建房子的兴趣与自信心,成功搭建了漂亮的房子。2.勤于观察,善于发现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观察不能流于表面,而是要深入且注重细节,分析幼儿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等,勤于观察幼儿的方方面面,善于发现各种显性、隐性的幼儿合作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并采取可行对策,在游戏中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点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例如,在幼儿早操游戏中,有一组开火车的游戏动作是需要幼儿手搭在前面的幼儿肩上一起完成的。教师观察到幼儿们都想当火车头的心理,发现了没有当成火车头的幼儿在游戏动作完成中十分随意,注意力不集中。对此,教师没有批评态度不认真、动作不规范的幼儿,而是从合作共赢的角度给幼儿讲起“发明火车”的榜样故事。幼儿意识到“车厢”与“车头”一样重要,承载着火车的安全与稳定,是运输人与物的关键载体。思想发生变化后,幼儿的行为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不再执着于想当火车头,而是从“车头”与“车厢”完美合作的角度共同规范动作完成了开火车游戏。3.公平培养,公正评价公正公平的游戏评价能够客观反映游戏质量和游戏问题,是促进游戏活动进步的有力“武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评价,不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具体实践时,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不能局限于教师评价幼儿的模式中,而是要开展幼儿自评、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活动,达到公平培养、公正评价的效果。例如,在幼儿合作完成游戏任务后,教师用“今天与你合作的小伙伴是谁”“你能评价一下你们的合作吗”“你们玩得开心吗”等问题促使幼儿参与到游戏评价中,既是评价主体也是评价对象,便于幼儿自觉发现合作的问题,主动纠正不合作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六、结语

总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任务。教师要肩负起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强化幼儿素质教育,关注幼儿的合作现状,以幼儿为中心制定科学可行的游戏活动策略,有效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使幼儿在合作中健康成长,为幼儿今后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樊人利.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J].学前教育研究,2014(09).

[2]李香玲,梁燕飞.中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合作行为的观察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02).

[3]李善英,陈惠婷.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互动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5).

[4]徐东,张艳.论体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作者:陈剑红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幼儿合作能力探究篇2

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大部分三岁至六岁的孩子想象能力表现的十分富足,但合作能力表现的过于薄弱,虽时有显现,但极其不稳定。在活动中时有发生争抢玩具或者材料分配不均匀等现象,用心家长和老师会经常听见孩子们向大人们发出求助的信号。但为了使活动的有序开展,这些求助常常使教师们、家长们应接不暇,或者强势“镇压”。见老师们或者家长们无视这些孩子们的求助时,这些小朋友就会将自己封闭起来,让各种各样的玩具成为自己的亲密伙伴,使他们不愿再参与合作游戏。而建构游戏则是则是利用许许多多的成品材料、半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为孩子们提供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空间,通过主题式的搭建模式,让孩子们不得不进行合作,从而有利于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培养。在建构游戏中探究合作能力是指幼儿在利用各种各样的搭建材料,通过自身的想象和教师的引导,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进行各个部分的排列组合,组建出不同主题的建筑物,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体现幼儿想象能力发展的新水平。还能体现他们进行有效合作的过程。在此期间教师的有效指导不但不影响幼儿的自由构思、独特的想象,而且,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那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呢?通过实践,我感到教师在指导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供丰富的材料,给幼儿创造能够合作的氛围与机会

幼儿园的学习模式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建构游戏活动主要是教师根据本班的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发展需要,从教材中选取一部分符合本班特点的活动,设置一定的教学环境,给幼儿创造出特定的主题,通过材料、合作伙伴、教师引导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建构游戏活动时,必须提供大量的有利于发展幼儿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各种建构材料和玩具,如:木质积木、插塑、瓶子、各种各样的纸箱、乡土材料等。这些材料会让孩子们进行搭建时不受任何约束,不会因为材料不够进行争抢,通过这些搭建活动,孩子们的合作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提升。

二、创设科学互动的区域环境,与孩子们共同创建区域环境

在建构区域中可定期开展创设环境的活动,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布置环境。如在美工区,可以通过剪纸布置环境,老师可与孩子们共同商量所需要的剪纸作品,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剪的内容。老师在过程中作相应的指导,孩子们完成作品后,一起加工并布置环境。这样制作的环境材料富有层次,多样性,富有个性。每位不同特点的孩子们都能按自己的水平进行选择和设计,设置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寻找兴趣点,全面主动地参与,在环境中充分地与材料对话,也促使孩子们充分地发展自己,从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认识自己与他人长处,作为一面镜子,使孩子们更和谐发展自己。

三、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应对幼儿合作意识进行诱发与帮助

幼儿的合作意识常常受到外界的感染。教师们应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多形式的方法去引导幼儿的合作意识,给他们创造一个想要去合作的环境,启发幼儿通过合作来解决在进行搭建活动时产生的问题,这是诱发孩子们进行合作能力提升的方法之一。老师们可以结合搭建的开展情况,向孩子们提出一些生活中能够遇见的、通过一起合作才可以解决的问题。如:在搭建各种各样的桥时,教师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分组,让孩子们自行分配任务。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专用名词,如小小设计师,小小建构师,小小搬运师。这些名词小朋友们听了都会非常高兴,并且非常的感兴趣。这时,老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用玩具进行合作搭建桥,幼儿在建构中的分工就这样诱发出来,同伴之间的分工合作也从这里开始延续。帮助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提升最好的途径就是教给孩子们进行分工,明确自己的任务。让他们有表现的平台。

四、教师要尊重个别幼儿,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

建构游戏中,教师在启发幼儿进行搭建时,幼儿的搭建能力和想象力是各不相同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是有强有弱。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提前去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要想让孩子们在原有水平上更进一步,需要给孩子们留出一定的空间和轻松的氛围。特别是要注意对于能力差的孩子们不做统一评判要求。如:在进行搭建前的分工时,有的幼儿擅长于对玩具的拼搭,有的幼儿擅长于整理材料,有的幼儿擅长于对建筑物的设计。这时有的老师或许会要求孩子们突破原有的局限,进行薄弱部分的强化训练。虽然这种模式会使孩子们薄弱部分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对于部分幼儿来说,他们可能会对搭建游戏产生反感。对搭建的兴趣度降低。所以在要求孩子们进行创新,进行薄弱部分强化时,教师应保护幼儿的积极性,维持孩子们的兴趣度,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保持良好的兴趣,往往会给人出乎意料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尊重个体差异并不代表听之任之。任务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孩子接受指令的兴趣,孩子能努力地去听懂指令、执行并正确完成指令中要求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积极地克服困难,并能有效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孩子们的坚持性、责任心和自信心也在任务意识的增强中得到了提高。任务意识的培养使孩子学会了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如:在活动中有的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或是同伴的要求完成任务,他们就会引起反感:“某某,没有完成任务”等等。在每天的离园时间我们也采用孩子自评的方式,引导他们找出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及原因,有目的地加以改进,对于做的好的则自己贴上五角星以表肯定。在建构游戏中正确引导孩子们所表现出的成效主题性的确立及培养不仅让孩子们在建构中体现出良好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改变了孩子们在平日活动中的精神面貌,许多孩子都比以前大胆、勇敢、独立,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了。任务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和动手能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在建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也有新的创新。任务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孩子接受指令的兴趣,孩子能努力地去听懂指令、执行并正确完成指令中要求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积极地克服困难,并能有效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孩子们的坚持性、责任心和自信心也在任务意识的增强中得到了提高。

五、确定建构游戏的主题,提高幼儿思维及积极性

主题性的确立及培养不仅让孩子们在建构中体现出良好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改变了孩子们在平日活动中的精神面貌,许多孩子都比以前大胆、勇敢、独立,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了。任务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和动手能力,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在建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也有新的创新。任务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孩子接受指令的兴趣,孩子能努力地去听懂指令、执行并正确完成指令中要求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积极地克服困难,并能有效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孩子们的坚持性、责任心和自信心也在任务意识的增强中得到了提高。

六、结语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都拥有进行合作的意识,他们对于许多新鲜事物充满着兴趣,都想去一探究竟。建构游戏玩法多、创造性高、操作性强。有利于帮助孩子们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更是促进幼儿创造性潜能的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合作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标准技能,为使幼儿能够高效的成长,尽早适应社会。教师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集体活动中,并在游戏互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愿意合作的意识,并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的技能,所以幼儿园应该重视在各个领域中不断的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及意识。部分幼儿因为家庭环境的因素,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甚至是步入社会,可能会表现出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在游戏中发生争抢玩具等不良行为,所以在进行各项活动时,幼儿园教育也要注重引导的方式,因此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作者:汤玲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合作能力探究篇3

一、前言

幼儿阶段还不能产生协作能力,他们只有本能意识去与其他小朋友游戏,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要的指导功能,引导他们在玩耍中培养协作能力,给他们创造丰富的合作时间,使他们在不断发展中增强了协作意识。而自己的学习知识又能够为自己今后的学业与事业打下基石,使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最关键的是,能够节约时间、资金,给自身增加便捷性,提高做事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二、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意义

合作交流在当前社会已经无处不在,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协作,小到人与人间的交流。协作在生活中那么广泛和关键,对个人而言,协作有着特别重大的含义。而协作交际,不仅出现在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幼儿园就读的孩子们,也会出现各种彼此交流与协作的情形。老师不妨增加孩子协作交际的情境,为孩子协作交际才能的养成创造土壤。孩子的协作交流能力,涉及孩子与小朋友、孩子与教师、孩子与父母等多角度的协作沟通。孩子亲身感受合作交流的环境,感受其中的乐趣,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合作交流能力,应以老师为榜样,与伙伴的交流协作,让孩子逐步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三、如何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一)提供活动体验以增进幼儿合作交往核心素质理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符合个性成长和社会需要的所有关键技能,并突出注重品德培养和爱国爱家的基本情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心,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善于与人的协调发展。核心素质理念还强调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掌握问题。在常规幼儿教育的基础课程中,老师往往偏向于在上边说,学生却在底下看,枯燥乏味。要使孩子们能良好的培养整体素养,就需要对幼儿教育课程加以调整,使课堂的教学更有兴趣,气氛更加活泼,从而引起孩子的关注,使孩子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进行协调交际技能的培养目标。老师可把丰富多彩的团体合作游戏带到教室,使孩子在趣味游戏中提高协作交流水平。比如,在活动区域内,老师把小朋友分组,两人一队,进行二人三足比赛。刚分到一队的孩子没有适应,频频跌倒,挫折感倍增。老师指导他们寻找比赛方法,大家最后都能保证基本跑步上不出现问题,从而參与到比赛中。针对孩子完成的任务,老师可提高比赛难度,将二个三足加为三人一队,四人一队。待孩子学会了比赛方法,可把整个幼儿化为一种完整的活动过程,使良性比赛的各个队伍成为荣辱与共的一个大团队,共同体会胜利和挫折,感受比赛带给的不同感受。整个活动使孩子从趣味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会主动和伙伴进行交流,讨论协作方法,共同体会失败的沮丧和胜利的欣喜,伙伴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和谐,协作越来越轻松,交流也越来越容易。幼儿教育中增加各种各样的协作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协作交流能力,使孩子从好玩的活动中体会到协作的意义和交流的重要性,形成团体合作意识,从而培养起在团体中交流协作最终实现团体目标的才能。

(二)教导幼儿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幼童年纪较小,智能也不健全,其出现的与其他小同学画画、读书的情景,并不是其有意识地进行的自主性教学行动,孩子家长在指导幼童进行自主性教学行为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老师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着手,教导他们在遭遇问题时应该求助别人,希望他人帮助自己脱离困局,当他们碰见自己的问题时应该积极帮助别人等,这样他们在今后的作业与生活中碰见这样的问题后才会知道怎么处理。老师也应该为他们创造较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保证学生安全性的情况下,给与他们一定的生存空间,使他们在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受到影响,逐渐形成合作意识。而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在游戏中不断渗透幼儿协作的技能与方式,使孩子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习怎样协作。比如在老师所设定的一个搭建小型的房子游戏环节中,有些能力较小的女孩可以寻找那些能力较大的男孩帮助拿工具或是提东西等,又或是当幼儿们在搭建的过程中碰到了自己并不拿手的搭建部分问题时,老师指导幼儿应该寻找其他小朋友的帮忙,又或是当孩子们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纠纷或者分歧问题时老师应当引导孩子们学习分析,并且学会合作去解决,甚至当幼儿们在碰到连自己或者同伴们都无法处理的问题时,也能够向身边的老师或者长辈们进行求救,并且同时得到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这样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也会逐渐形成协作意识,进而进一步增强协作能力。

(三)潜移默化传授合作交往技巧在孩子日常生活的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孩子想要与同伴一起玩耍,却不懂得怎么说话,和在一起的孩子,出现一些想法不好的地方,却不懂得怎么处理。儿童时期正是处在与人相处的敏感期,关于怎样形成交往能力懵懵懂懂,必须老师进行引导。在儿童时期,参与交际意识的养成影响着孩子创造力、参与度等多个方面水平的培养,对日后的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幼儿时代,老师和父母应该注意培育孩子的协作意识,让孩子从每一次的协作中感受到协作带来的益处,以此推动孩子持续地协作练习,帮助孩子增强自己的协作能力。孩子也能够在合作课程中掌握到协作的技能与方式,让孩子为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必须改变期落后的观点,更加重视培育学生的协作意识,以身作则,通过合理、科学的教育手段,进一步为孩子协作创造条件,这样孩子可以切实掌握到协作的技能,进而发挥协作教学的效果,增强孩子的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东,张艳.论体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5):140-144.

[2]徐迎.在传统体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建设高效课堂[J].劳动保障世界,2016(2).

[3]张满香.浅议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J].学周刊,2015(28):226-227.

[4]魏中杰.论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36-237.

作者:杨东蕊 单位:新疆喀什麦盖提县第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