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6-29 21:41:28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1

随着大学新生英语能力的普遍提高,大学英语教育在课程设计上越来越呈现多层级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综英等基础课程逐渐缩减,高级课程如ESP、EAP、翻译课程等逐渐普及。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主要定位还是“教学翻译”课而非“翻译教学”课,它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并不真正关注社会对翻译的实际需求,与大学英语教育的更高要求也存在一定距离。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将翻译定位为语言的转换,而非以交流为目的的社会行为;在教学内容上,以传授基本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为主,缺乏译者意识的培养、语料检索和平行文本学习的介绍,以及实操翻译的培训;在文体选择上,以文学翻译为主,缺乏应用文体的翻译;在翻译技巧的讲解上,以字句翻译为主,缺乏以篇章为单位的真实翻译材料和以交流为目的的翻译语境的模拟;在教学方法上,以译文评析为主,学生自主练习偏少。总体来看,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计普遍滞后,改革势在必行。

二、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改革研究进展

早在21世纪初,蔡基刚(2003)等学者就已注意到翻译在大学英语教育体系中被严重边缘化,无论是《大学英语教育大纲》还是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设置上,都没有给予翻译应有的重视,因此倡议将翻译课程设为必修课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这些学者的呼吁下,近年来翻译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较高提升。罗选民(2002)和刘宓庆(2003)等学者认为,无论学生的专业是否为外语,他们对翻译的兴趣和需要是普遍的,翻译教学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合适的素质教育。而据研究,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学习翻译的兴趣日益浓厚。王金波(2009)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调查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学需求,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翻译学习动机强烈而明确,“希望开设更多密切结合自身需要的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尽管国内外需求强烈,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翻译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李忠华(2007),王玉西(2010),刘晓民、刘金龙(2013)等学者都曾对我国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在学校整体规划、教师培养、教学模式和学生语言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无论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都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相关的研究。而从教材来看,市面上已有的大学英语翻译教程主要还是以文学翻译和字句为单位的微观翻译技巧介绍为主,难以满足应用翻译和语篇翻译的训练要求。与此同时,我国的翻译专业特别是MTI(翻译专业硕士)教育已经渐渐成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应用翻译教材,如《非文学翻译》(李长栓2009)等,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实际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使之契合于学生能力和需求以及教学目标。

三、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改革方向与措施

为了更好地顺应社会对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同时满足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提高语言和翻译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求,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谋求改革:(一)转变教学目标。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应当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转变为翻译与语言的综合技能课程。虽然翻译能力常常被认为是外语能力五要素之一,但是外语语言能力却并不是翻译能力的唯一构成要素。据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翻译能力专项研究小组(ProcessintheAcquisitionofTranslationCompe-tenceandEvaluation),即PACTE研究组对翻译学员和职业译者的知识和技能习得过程开展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译者的翻译能力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五大次能力(双语言次能力、语言外次能力、工具性次能力、翻译相关知识次能力、策略次能力)构成(PACTE2005)。虽然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并非培养职业翻译人才,但是经过课程的培训,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翻译素养,能够运用习得的翻译知识和技能完成真实语境中基本的应用型翻译任务。(二)拓展教学内容。传统的翻译教学以句子或段落为单位的翻译技巧训练为主,这种脱离语境的翻译练习往往只涉及语言的转换,与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真实翻译差距较大。以提高学生应用翻译和语言能力为目标的翻译课程应将传统的基本翻译技巧与实操翻译理论、语篇分析、语料检索和平行文本学习相结合。整个教学大纲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将技巧与理论知识融合在每个主题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检验理论、提高能力。初级阶段,学生应了解汉英语言的表达特点,学会分析英语句子和段落结构,通过简短翻译练习掌握基本翻译技巧;中级阶段,学会基本语篇分析以及具体语篇中翻译的难点与重点,尝试篇章翻译;高级阶段,了解目的论等实操翻译理论、译者的职责、翻译的流程和应用翻译的基本策略与原则,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和平行文本辅助翻译,并综合运用语言和翻译技巧进行应用型翻译实战。(三)革新教学方法。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应当提供多样的文本类型和模拟真实的翻译语境,结合个体翻译、团队翻译、师生互评等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翻译实践效率最大化和效果最优化。教学方法可借鉴翻译专业的培养模式,采用翻译工作坊的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翻译、讨论、修改机会,让学生在合作翻译的过程中培养译者意识,锻炼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能力。随着课程的推进,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都应有所不同,翻译练习的类型和难度也应随之调整。如从小语篇到大语篇,从英译汉到汉译英,从儿童读物到科普新闻,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到真实文本。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他们的翻译实践应贯穿课堂内外,而教师则是质量控制者和教学引领者,应通过译文点评和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应对不同的翻译难题,初步形成译文质量的判断标准,掌握翻译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常识和技巧。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商务现场翻译 项目化 实训教学

一、引言

高职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特殊性体现在“实践性”和“应用型”等方面,以实现学校培养和社会用人的零对接。高职英语专业培养能进行商务现场翻译,会涉外商务办公和业务操作,具备商务礼仪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胜任商务现场翻译、高级商务助理等相关岗位工作。实训环节是高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强力支持,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有效平台。

二、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也被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职业教育,最初由姜大源教授等引入中国。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解决问题、沟通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项目教学法对于提高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翻译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

英语翻译课程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技能课,主要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训实践,强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实际工作能力。教师运用项目教学法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情境,采用典型的商务活动为案例,模拟职场上的商务活动场景,构建真实体验式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商务现场翻译实训主要通过典型商务英语题材的翻译,强化学生翻译技巧和翻译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具体进行商务翻译笔译的能力,满足企业需求。总课时为两周,分为口译和笔译两大模块。其中口译实训包括模拟设计场景进行口译训练:客户接待现场口译、企业介绍现场口译、商务谈判现场口译、商务新闻现场口译。笔译实训包括涉外商务信函、涉外商务合同和产品说明书的英汉互译。

商务现场翻译实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每一个翻译类别就是一个实训项目,每一个项目里又设有若干个子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提升职业能力。以商务会展现场口译为例,子项目包括小商品博览会、森林产品博览会、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五金电器博览会、旅游商品博览会等现场口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情境教学,模拟博览会现场,从项目选定和设计、项目过程实施、成果展示和项目评价等环节开展实训练习。

在小商品博览会会展现场口译实训项目中,首先,教师指导小组成员要收集小商品博览会的相关信息,比如:展览会介绍、展品分类、展区分布等。其次,小组成员选定展品和展区布展。再次,小组成员扮演参展商和客商,开展现场口译实践。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当,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三种形式,从组织、设计、合作和展示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更好地进行有效评价。

四、实训教学现状思考

翻译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应结合“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寻找贴近工作实际的项目任务,注意与外贸行业接轨,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

项目化翻译实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更需要具备翻译实践经历,而这往往是教师队伍中比较缺乏的。实训课程教师要提高认识,寻找翻译实践机会,体验各类翻译过程,具备更好的综合指导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和收集实训材料,充实和丰富现有的实训教材。

目前,商务现场翻译实训主要采用集中实训,实训的场所设在校内的现场翻译实训室,与实际的工作情境存有差距。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建立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直接参与翻译过程的体验,进行信息采集和反馈,便于对翻译实训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革。

总之,在项目化翻译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仿真的商务环境中,通过收集信息,模拟不同的情景和角色,既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应用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交际沟通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内容的选定、评价的把握、指导的到位等多方面进行思考,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训教学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剑.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项目化实训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1):48-50.

[2]刘倩倩.高职商务英语实训课中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和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43-45.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3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中“服务”主要是指服务地方经济。专家和学者一直在为如何更好地突出高职特色,使高职蓬勃发展而不断研究。姜大源教授根据其他国家特别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总结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为我国高职课程改革输入了新鲜血液。在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情境下,商务英语专业该运用何种模式?我们一直存在困惑,因为商务英语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它培养的是基础性、通用型人才,面对的工作领域十分宽泛。笔者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

一、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特点

第一,专业性。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既需要广博的商务专业知识,又需要极强的英语基础和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翻译技巧,并且要将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懂语言或只了解商务知识都是不够的。这使得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第二,综合性。商务英语翻译是一种具有商务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包括笔译和口译。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涉及的内容包括对外商业宣传、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国际运输等各方面。翻译材料包括各类实用性文本。需要将各类商务知识综合起来运用。

第三,实践性。商务英语翻译课本身即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练,就容易偏于理论而失去其应有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大量的笔译和口译实操,在训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补充一些做好翻译所必需的方法、技巧,才能使学生逐渐掌握商务英语翻译的要领,为今后的工作积本文由收集整理累经验。

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思路

在对本地商务企业调研中我们发现,商务英语专业面对的商务岗位十分丰富,如果针对每个商务岗位都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每个商务岗位选取出学习任务并都以课程形式体现出来,则必然导致课程过多,教学安排无法实现。因此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社会急需的岗位设课。从行动领域找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完成的工作任务,邀请商务企业的专家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筛选,确定和描述其详细内容,再找出具有教学价值的部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学习载体,进行“教学化” 处理,形成学习任务。课程的开发应做到内容的选取和编排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和本地社会需求的多方面调查,我们发现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包括国际贸易企事业单位、货代公司、英语培训机构、星级酒店和商业服务公司等。从事的岗位主要有进出口业务员、商务文员、文秘、商务翻译、涉外咨询、货运、涉外销售和幼小英语教育培训等。从这些一般任务中筛选出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办公室日常工作、进出口销售业务、租船订舱、单证制作、客户服务与管理等。通过与一线工作人员的研讨,我们得出其中具有教学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商务环境下的中英文听说、商务类文体的英语口笔译、商务文本写作、进出口业务操作、单证缮制、日常办公事务处理和市场营销等。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和专家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 处理,形成了学习任务,包括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单证和商务英语写作等。这些任务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其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可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单证和商务英语写作的基础,例如学生必须在一定的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商务英语翻译。而翻译又和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写作有一定的联系。

(二)课程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1.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熟练使用各种翻译技巧对商务语言进行翻译操作,准确规范地翻译各类商务英语语篇和进行口头翻译。具体地说包括具备英汉互译能力,处理英汉语言差异的能力,具有广博的商务知识和一定的行业知识,熟悉相关行业所使用的商务文本。能力目标的设计遵循由简到繁的规律,把最基本最简单的工作岗位上遇到的文本作为能力训练的开始,培养学生语言信息转换能力。口笔译能力训练是较难的语言能力训练,而较熟练地运用商务和英语知识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语言信息转换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布置小组讨论、结果展示、互相点评等任务,这些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并且每次小组都会有变化,以此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贴近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境。

2.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包括准确翻译中英文商务文书如公司介绍、产品说明书、贸易信函、贸易合同等,用流利英语接待客户以及海外出差等。知识目标的设定与学习情境的设计紧密联系。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双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着力锻炼他们自主学习,求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口笔译能力,使他们能自如地在商务环境下用双语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双语综合运用能力。各个学习情境均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翻译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课程总体设计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我们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内容分为三个情境:公司内部普通商务文书翻译、公司对外交流商务文书翻译和总裁跟踪翻译。具体设计见下表。

(四)课程教学实施

1.课程组织形式。变革教学组织方式与严明的企业管理方式衔接,实践教学场所模拟工作现场,教学组织方式模拟企业劳动组织形式,采用企业化管理运作,引导学生围绕项目来进行学习。基于整个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目标这一核心,科学设计和模拟企业的运营环节,形成既贴近企业实际,又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实验环境。重视学生在未来企业工作中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企业意识,能迅速适应岗位。打破原有按班教学的组织形式,改之以企业常见的项目小组的形式,使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组织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及服从团队利益等精神。

2.教学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要互动,学生演示、点评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认识各类商务文本的翻译特点,准确地翻译出各类文本,并能进行口译。(3)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境,同时加大实践操作的容量。使学生掌握商务翻译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词汇的发展趋势,贴近实际工作。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6)在保持原有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教学手段更丰富科学,教学内容更具直观性,从而有效地配合项目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课程实践。以第一节课“翻译名片”为例,设计思路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开端;学生为主体,在实践过程中自我完成训练,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采用发现教学法,老师讲授为辅,学生自己探索为主。在第一节课用2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用8分钟导入名片翻译,展示名片,让学生分析名片的内容和构成;教师宣布任务,提供公司员工的资料让学生分组进行翻译并上交,这个环节需要10分钟;安排30分钟让各组展示名片不同部分的翻译结果并互相点评总结,再由教师补充名片中涉及的知识点;用15分钟让各小组相互点评之前上交的名片,巩固所学,由学生总结翻译名片中涉及的知识点;接下来的5分钟模拟交换名片的场景,对交换名片的礼仪进行小结;用20分钟让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完善名片的翻译,并完成新名片的翻译。每位学生为自己设计并翻译一张名片;最后的10分钟用来展示名片,并进行点评。

4.教学评价。商务英语翻译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涉及平时出勤、课堂表现、项目成绩等几个方面,具体而言,学期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笔试成绩(50%),平时成绩(100%)=出勤(20%)+课堂表现(30%)+项目完成(50%)。项目考核涉及的笔译和口试共15个,各项目的考核均为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占一半分数。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本科口译教学 语言教学 教学翻译 翻译教学

1.引言

本科教育是基础教育,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口译课程是翻译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翻译人才,语言课程和翻译课程有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关于本科口译教学,以往的讨论主要针对本科口译教学作为整个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如何体现口译的特点,本文旨在探索本科阶段口译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作用。

2.本科口译课程的定位

谈到本科教学中口译课程的定位,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鲍川运教授在“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与教学”中指出“关于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区别,过去进行了许多讨论,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教学翻译,其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为培养译员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穆雷,1999)”(鲍川运, 2004:27)。笔者认为,虽然口译课程有其特殊性,从总的培养翻译人才的角度看,口译应该属于翻译教学,即口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市场需要的译员;但是由于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因其局限性,因此应当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评估。关于这一点,鲍川运教授明确指出“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性质是教学翻译,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有益手段”。鲍川运教授主要从大学本科口译课的局限性得出这一结论,这里的局限性指的是本科口译教学无法满足口译训练所需要的训练时间和训练量。除此原因之外,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历和实践经历,将本科口译教学应归为语言教学而不是翻译教学范畴的原因总结如下:

第一,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基本语言能力与一个合格的口译学习者应具备的语言能力相差较大。一定的双语能力是一名合格的译员必备的素质,这一点无可争议。对于实战中的口译员来说,不管接收信息的语言语速多么快、词汇多么生僻,译员都要听懂理解;不管其接收的信息多么复杂、信息量多么大,译员都要从容地将其译出。吉尔在《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型》中指出会议口译的译员应能够“发表与发言人演讲语言质量相当的演讲”(Gile, Daniel, 1995:5)。对于这种语言质量标准,绝大多数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很难达到。根据大纲要求,口译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应该在英语专业高年级,即大三或大四开设。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英语专业的四级过级率仅为53%, 而每年全国平均四级过级率也大概在50%~60%。这表明,全国普通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口译工作所需要的语言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一方面,口译教学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在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还是继续夯实语言基础。

第二,从语言学习和口译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看,在口译教学中凸显其语言教学的作用很有必要。从英语专业本科的专业设置看(见表1)。

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的课程: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等,教学目标是针对听说读写中的某一单一方面。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从实际的教学和学习说,学习者在基础英语课上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的词汇、短语或表达,既可以在听力方面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篇章,又可以在口语和写作方面帮助其更好地表达。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在不断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不断在脑海中强化所习得的语言知识。然而,这些课程的教学都是相互割裂开来的,也就是说,在一门课上积累的语言知识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应用和巩固。相比之下,口译课程在这方面就有独特优势,因为口译的本质决定了口译训练是不断循环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这样,口译训练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对学生是否掌握所涉及的语言点进行及时检测和巩固。

从宏观方面来说,即使是一名合格的译员,其语言能力,尤其是外语能力也是需要不断提高的,而语言能力的提高与口译能力的提高又是相互促进的。一直以来,关于口译教学的研究都侧重于语言能力对口译能力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开始关注口译培训对学习者语言能力提高所能起到的作用。

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考虑,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口译学习抱有浓厚兴趣,并具有良好动机去了解口译、学习口译技能,但是将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为从事口译工作的学生只占极少数。这在较大程度上归因于口译工作要求比较苛刻,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往往需要从本科到研究生较为系统的培训再加上数年的实践,成本和投入比较高。这就决定了本科口译教学,相比口译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口译教学,以及联合国、欧盟等的职业化口译培训,所面临的学生的需求很不一样。从这个角度说,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与职业化口译培训还是要做一定的区分,才能充分发挥口译课的作用,体现口译课程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

表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3.结语

口译课程虽然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口译基本理论及技能的使命,但是在本科阶段,由于学生语言水平不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语言学习而不是翻译训练,同时学生学习口译课程的目的不全是成为一名职业口译员,因此本科阶段的口译课程应该定位为一门语言课程,而不是翻译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口译课程的语言教学作用足够的重视,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ion Training [M].Amsterdam:Benjamins,1995.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

[3]王文宇,段燕.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问题探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4]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27-31.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翻译课程;教学新模式;改革与实践

Abstract:The research project belongs to the proper research projects of Liaoning Higher Education Association, which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ranslation courses at practi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Researching on the curriculum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books, examinations at our City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e sum up the features of talents-training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pplied Englis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a conclusive basis.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the practical translation course,the new teaching mode,reform and practice.

一、课题研究综述

本课题研究核心是独立学院,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英语专业翻译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考核方法与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以及对口培养具有接受应用型硕士培养能力的专业特色建设方案进行为期近1年的跟踪调查,总结出了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规律与特点,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多元化,课堂教法多元化,考核评估手段多元化,学生培养实践化”的翻译课程教学新模式。

本课题使用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调查辽宁省及国内其他同类高等院校是否开设类似的口译、笔译课程,针对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安排进行研究。广泛收集研究英语翻译教学材料,对其他高校相似课程进行研究,并将设定的教学内容改革付诸于实践。

问卷调查分别于2011年6月与2012年4月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英语专业2011届87名毕业生、2012届107名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应用型翻译课程学习动机与需求调查。问卷共有问题32个,均为选择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动机、资格考试动机、课程需求反馈、教法需求反馈、教材需求反馈等几个方面。

从学生对翻译类课程需求反馈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看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需求具有明显的应用型特征。我院应用型翻译课程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材料、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几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强化课程设置改革

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翻译课程设置不断线。在大三年级两个学期,大四年级上学期分别开设口译、笔译、口译实践和笔译实践课程。以“任务型”授课方式为主,情景式教学、交际式教学为辅,搭建学生在外事、经贸,科技、旅游、会议等各领域自如翻译的平台,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实现“学业、专业、就业”三位一体,有机结合。

2.逐步充实完善教学内容与材料

以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翻译水平要求为准,使用“上海市英语中级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指定的应试培训教材,将翻译教学实践内容与最新热点时讯、真实翻译情景相结合,补充、采编、制作多种类型音频、视频资料及翻译文本,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3.努力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全面贯彻“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反馈为辅,通过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资源”,通过个人意义的建构获取知识。在笔译教学方面,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在口译方面,采取“交互式、模拟式、讨论式”交融的教学方法新模式。

4.确定合适的考核方法

我认为,应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教学评估体系。平时考核突出对翻译技能的训练和检测,采用笔译、口译、听译、视译、口试等多种形式。期末考试利用便利的学校资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试。笔译考试在学校机房,允许学生利用词典、网络搜索工具、翻译软件等多种资源进行限时性仿真翻译考试;口译考试结合多媒体语音室考试系统,使用提前录制好的音频及视频材料进行现场口译考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1.本课题主要围绕“如何建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课程建设新模式”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案例,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多元化创新,课堂教法多元化实践,考核手段多元化尝试,学生培养实践化课外实践,并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对应用型翻译课程建设进行系统性研究。

2.本课题意在有针对性地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课程建设进行不断探索,为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相关论证成果也将对全国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相关课程设置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新模式翻译课堂教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整个课堂贯穿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讲解―任务分配―学生实践―成果展示―讨论分析―教师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了创造性,又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并在讨论中学习更好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2.新模式翻译教学既重视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学中,适时地为学生补充大量的社会热点信息,使用音频材料及视频材料,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新闻会、会议开幕式、商务谈判、电影同步配音等活动,教师适时点评、讲解,构建在 “舒适感”与“成就感”中互动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与翻译过程中实实在在获得知识。

3.新模式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

新模式翻译课程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数量,增加课堂容量与宽度,并融入更多课内外专项实用实践训练,使校内学习和未来社会工作需求接轨,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4.新模式的问题和不足

课题所实施的调查问卷设置的有关项目还不够细化,范围相对狭窄,计划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加以充实。我们意识到应重视英语实践课程的设置,把它作为翻译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我们应该把理论和口译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理论引导练习,以练习强化理论,讲练结合,相得益彰。一线教师努力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结合我院办学条件和学生情况,摸索编制一套更加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材和训练手册,以满足“培养符合地方特色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人才”。编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课程教材工作正在进行,弥补全国相关层次的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材的空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07.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6

近年,东兴试验区凭借其天然的地理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商贸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防城港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边贸成交额139亿元,引进区外境内资金123.7亿元。2014年,防城港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4.6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5.05亿美元,增长39.6%,进口总额39.63亿美元,增长23.1%。由此可见,2010年至2014年短短的4年间,进出口总额由28亿美元增长到54.69亿美元,足以体现东兴试验区国际商贸发展的巨大潜力。

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商务英语翻译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字面转换,它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意识等核心内容。例如,中越两国在称呼语“亲”的使用上存在巨大差异:汉语中“亲”是个网络用语,表示人际关系的亲近。但是在越南,“亲”一般用于年轻情侣或者夫妻关系之间。因此,对于译者来说,如果没有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就无从谈起对商务英语的正确理解与表达(谭载喜,1986),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商务英语翻译要比普通英语翻译复杂得多(祝然,2013)。东兴试验区国际商贸迅猛发展,对商务英语翻译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前者的迅猛发展和后者的滞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矛盾。(1)政府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团队力量单薄。防城港市作为一个新兴地级市,政府相应的涉外部门人员结构仍在不断完善中。虽然防城港市拥有20多个科研活动机构,但是研究人员几乎都是从事科技研究活动的。因此,目前防城港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具有相关商务英语背景的工作人员,挑起了诸多东兴试验区的涉外商务英语翻译活动的重担,如边境会谈、会晤及联谊活动等。同时,聘请广西一些知名大学专业教师作为外援力量,如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然而,东兴试验区外贸飞速发展,有限的专业商务英语翻译人力资源急需扩大,方能满足东兴试验区外贸发展的需求。(2)商务英语翻译社会力量不足。首先,同南宁、桂林、钦州等区内地区相比,防城港市的社会教育发展远远落后。目前,市区几乎没有任何正规的成体系的商务英语培训机构,偶尔能在市区见到某些中小学私人微型培训机构。其次,市民对商务英语的热情度远远不够。在东兴试验区,尤其是与越南芒街仅仅一河之隔的东兴市,由于人们和越南人的商贸活动更加密切,周边大部分人选择学习越南语而非商务英语,人们对商务英语的热情度远远不如越南语。(3)商务英语翻译的新生力量不足。整个东兴试验区只有一所高校:广西财经学院(2012年成立)。学院设立1个商务英语专业班级,课程涉及综合英语、口语、听力、写作、商务英语函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报关理论与实务、经济应用写作等。但由于目前学校实行“2+1”教学管理政策,即,学生在防城港校区接受2年的专业学习后,将全部转移到首府南宁校区再读1年。毕业后,绝大部分同学首先考虑选择南宁就业。所以,东兴试验区也因此流失了很多商务英语翻译的新生后备力量。

提高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水平的思考

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起步较晚,针对本地特色商务英语翻译的本体研究寥寥无几,更别说在翻译理论指导下或者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故笔者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思考。(1)扩大专业商务英语翻译的团队力量大力引进具有商务英语背景的翻译人才,充分利用防城港市2012年来实施的“百名博士防城港行”平台,引进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商务英语翻译精英,根据试验区本地特色,从语篇、语义、语用、句法角度对本试验区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引领到学术层次,使商务英语翻译学术和商务英语翻译应用相互支撑发展。同时,加强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英语专业教师团队与相关企业和部门的合作。校区目前英语专任教师学历水平相对较高(全是硕士),学术研究领域涵盖文学、语言学、商务英语、翻译等。教师们不仅接受过专业的语言训练,而且也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因此,鼓励教师同防城港市外侨办或相关外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型,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于为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从而为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的发展添砖加瓦。通过加强东兴试验区的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团队的建设,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以减小对市外翻译力量的依赖性。(2)为新生力量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留住人才目前广西财经学院防城港校区商务英语班级共有47人,同学们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经2年的专业学习,学生具备一定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技能,比较熟悉国家有关对外贸易和外事交往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技巧,能用网络工具和商务英语完成外贸展会营销、客户开发与维护、国际结算、外贸单证操作、商务谈判、商务函电写作、外贸跟单和进出口业务操作等工作任务。一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使用能力和商务知识,如FOB(freeonboard,离岸价格),B/L(billoflading,提货单),L/C(letterofcredit,信用证);另一方面,学生对东兴试验区的人文经济等也有所知悉。商务英语班级是学校培养的重点对象,可以成为东兴试验区商务英语翻译的新生主体力量。在校期间,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到防城港市外侨办,或者一些市内外企的实习的机会(如防城港枫叶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使其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工作中。实习期间表现良好者,相关部门可考虑与其签订合同,留住潜能较高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3)建设商务英语翻译实验室商务英语翻译实验室应集教、学、做于一体,模拟真实语境,展开商务英语翻译的相关学习。学习内容可丰富多样:英汉语体差异学习、商务英语翻译策略,东兴试验区邻国习俗文化、各国口音差异,例如,泰国英语发音通常不发辅音后面的r音,所以address读成addiss(黄映秋,2010),等等。通过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谢彩虹、朱艳宁、张敏,2008)等,让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相关的实训。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实验室的建立,一方面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使其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增加学生商务英语翻译的兴趣,将课堂和仿真环境相结合。

结语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7

翻译和听、说、读、写一样,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全面掌握这几项技能,才能真正理解语言,从而实现学习,理解一体化的长效学习机制。因此,在英语课上尽量用英语教学的同时,适当利用母语即适当利用翻译也是必要的。因为这两种思维的相互转换和促进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载体,体会两种语言的内在联系。

一、翻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乍一看,翻译能力与学生的阅读能力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有人会提出异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频繁地将英语转换成汉语,然后再去理解文章是一大忌讳。其实,我们这里所说的翻译并不是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学生将英语译成汉语的过程。我们所说的翻译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通过后翻译训练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能力。翻译训练对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句子翻译,帮助学生深化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很多学生阅读文章时很苦恼,因为违章里的词都认识,可偏偏就是读不懂。

这个问题背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具备句式分析的能力,当所有熟悉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就不知所云了。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中有计划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句子翻译能力,尤其是对于长句和如杂句式的翻译能力。翻译过程中学生会专注于句子结构,抛弃逐词对译的理解方式。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句式分析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在阅读理解中他们也不会因为句子太长而手足无措,反而能更迅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通过有针对性的翻译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活语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翻译训练可以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因数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而从一定高度上宏观地把握语篇,提高其对语言的逻辑判断能力,读出作者的弦外之音。

二、翻译能力对学生的词汇学习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翻译,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阅读材料中词义的变化,引申和褒贬及词类的转化等诸多方面,达到词汇的活学活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深入学生英语词汇深层次的含义,便理解更深刻、透彻,进而强化记忆。学生在便用英语时所犯的很多汉语式的错误就是因为不能领会词汇深层次的含义而造成的。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对策探究;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龚璇(198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高等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探讨”(编号:YY1529),主持人:龚璇;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编号:16WZX006),主持人:魏啸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70-05

高职院校英语的翻译教学具有区别于普通本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同特质,它是一门面向岗位职业特色,兼具文化性、沟通性的跨际语言转化和实践技能养成的过程。高职外贸英语翻译属于翻译分类中的语际翻译,特指在高职院校实施、通过高职院校外贸英语专职、兼职翻译教师的教和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以英汉翻译或汉英翻译为教学对象的、具有职业教育特性的特定人才培养活动。唯有借助于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媒介,结合当代的教育学、心理学理念,采用符合学生“知识-技能”内化规律的措施和教学模式,在遵从高职外贸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定位和技能需求前提下才能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高职外贸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定位不仅是探索、提高英语翻译教学的起点,更是设计问卷分析目前教学现状、探究其间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配套对策的依据。

一、岗位技能需求是高职外贸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导向

高职教育,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下,它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意义,既属于学历教育,又偏重于职业训练和岗前培训[1]。面向外贸岗位的高职英语翻译课程也不例外,其教学内容的设置既有提升学生跨际文化素养的意蕴,又兼具学生职业技能养成的目标。作为一门开设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课,翻译课的目标定位从根源上就脱离不了职业训练、岗前培训的特质。目前从市场需求和笔者所在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来看,很多学生均从事了与外贸或其他服务行业的英语交流和沟通工作,其工作技能之一即是需要通过学校的英语翻译课培训。也即高职英语翻译课不仅是一门“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训为核心”的专业主干课程,更是一门学生必修的专业技能课。因而在教学内容和技能养成方面,面向外贸岗位技能需求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边界,在于向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于跨际文化背景下简明地传授主流的翻译学说思想、讲授和培养常规的翻译技巧和具体方法,通过“知识-技能”不断螺旋式内化和实践的过程,达成岗前培训的目标,让他们具备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通晓外贸函电和特定服务行业的专门英语术语表达、具备一定解决外Q业务知识的能力。或曰,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从目标依据和市场面向上具有特定的内涵,其具有职业技能培育的目标性,岗前培训内容的指向性,其所受知识内容、实际技能偏重于市场应用领域。基于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翻译的教学目标可以界定为:为推行应用教育、面向特定岗位需求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它不以培养通用型的专业翻译人才为目标,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领域内的基本翻译技能为主,辅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教学[2]。这一特质决定了专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两者高度统一是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贯彻应用导向的目标教学则是提升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不二法门。

二、高职外贸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剖析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和岗位技能需求的共识,笔者课题组成员分别对江西省内、外十所具有外贸英语专业或应用英语的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访的对象是1680名在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以及30位任课老师。本次调查问卷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教材的难度、教学的方法、课外的实训、考核的模式,每项又根据情况进行分项设计,并辅之以访谈的方式进行补充。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由任课教师发放给学生,当场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80份,收回有效问卷1650份,回收有效率达98.2%。以下是笔者就问卷调查所涉及的四个方面问题,依据反馈信息所做的数据统计和问题分析。

(一)对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难易度评价

表1中的数据结果显示,有62.18%的学生认为教材难度较大,仅8.36%的学生认为教材比较容易。课题组就目前的现状通过访谈得知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本来就对英语不甚兴趣,入学前的英语成绩普遍不好,入学前口语和听力基本没有得到过专门的训练,入学后虽然有所改进,但是由于语言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感觉不能在1-2年的时间内就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大部分同学表示,所学的教材与将来的外贸职业岗位(比如报关员、外贸文员)需求好像关系不大,基本都是一般性的英语训练,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追求用英语授课,必要时多用中文讲讲外贸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在对老师的访谈中,课题组通过分析得到的原因是,高职院校招收学生时并没有对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设定门槛,这是造成了生源基础差的主因;而翻译教材对学生英语水平的预设又高于他们所招收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适宜教材也不是那么容易觅得。

(二)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调查

在问卷设计中,课题组列举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场景模拟法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的任课老师最常用就是讲授法和练习法,他们认为其课堂教学非常无趣。表2中的数据显示:13.09%的学生表示其任课教师所使用的方法非常适合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教师的更多讲解有利于他们获得更多知识,他们很愿意学习。21.45%的学生表示基本认可老师所用的方法,比较满意。不太满意教学方法的学生则高达42.90%,不满意现的学生为22.54%,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课堂教学模式太单一,他们的基础本来就差,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希望老师多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所谓的教学计划。根据课题组对教师的访谈进一步得知,现在老师普遍使用的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师生的互动性较差,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学生主要是被动的学习。

(三)对课外翻译实训的调查

表3数据表明,68.72%的学生在每周2节英语翻译的课堂教学之外,参与英语翻译实训的时间在2小时以下,根据笔者的访谈获悉有些学生甚至表示根本没有参与任何有效的课外实训。23.27%的学生做到了每周2-3小时的课外实训,仅6.18%的学生每周4-5小时的翻译实训,每周5小时以上翻译实践的学生仅1.81%。在教师访谈中得知翻译实训在4-5小时以上的同学都是报考了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的学生。他们参与实训的方式主要是老师布置的书面翻译练习、考试辅导教材中的练习,口头翻译实训的方式基本停留在英语角的日常生活英语的表达层次,基本很少进行口头翻译特定场景的专门表达。而且学生普遍反映其实训的效果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指导,他们也不好意思主动联系老师。师生在翻译实训方面缺乏常规的沟通、互动渠道。

(四)对翻译考试模式的调查

表4是课题组就翻译教学的考核模式所做问题数据统计。在此项问卷设计下,调查发现三所院校所采用的翻译考试基本形式有二种,即笔试和机试。调查问卷所设计的口试形式没有得到采用。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笔试试卷形式进行考核,部分学校采用机考形式。机考与传统的试卷考试不同,机考从头到尾都是学生面对着电脑屏幕,看视频,读文章,敲键盘,对于不熟悉电脑和键盘操作的同学,可谓是挑战。在进一步的访谈中,课题组从学生回馈的信息时,他们更喜欢机考形式。而翻译老师则认为增加口试形式非常有必要,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译技能的提高。同时有4位翻译老师表示,从技能提升的角度看,从对学生积极参与翻译实训的引导作用来看,老师的平时考核分数还应提升。但学校和学生都担心其给予任课老师的考核权过大,怕有失公允。

三、针对问卷调查的高职外贸英语翻译教学对策探究

当前面向外贸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以及其职业技能向、岗前培训的特质,均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配套对策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唯有借助于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媒介,结合当代的教育学、心理学理念,采用符合学生“知识-技能”内化规律的措施和教学模式,在遵从高职外贸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定位和技能需求前提下才能达成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下课题组结合自己的教改探索就前述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同呈现的问题提出一己之管见,以期于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有所裨益。

(一)根据目标定位乃至岗位需求自行编写难易适当的翻译教材

基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需要,国家一向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对培养应用职业人才也是有着特别的需求。英语教育界人士也是不遗余力地推动高职应用性英语人才的培养,高职英语翻译教材琳琅满目正是此种努力的体现。于众多的英语翻译教材中选择适合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功底的教材确实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一本教材通用于所有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切实际。就课题组所在院校的情形来看,我们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外贸岗位所做的职前培训,因而我们在选择教材时特别强调内容与外贸的关联性。鉴于各个院校的办学特色不尽相同,因而各个学校应根据本校学生专业的特点选用内容具有对应特色的教材。如实在难以从市场选用教材,高职院校教师还可考虑自行编写部分教义,条件成熟时再编辑出版于英语翻译教学也是一件功德。其实不管选用哪套教材,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2]。

作为三年制高职英语翻译教材或教学内容是否具有适合性,课题组的建议是各院校教师在选用教材可向已经毕业的学生征求意见或结合特定的岗位对英语翻译人才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总体来说,高职生所使用的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应把简明的翻译理论和实用的翻译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遵循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配合各章节的大量口译和笔译练习和情境实训让学生顺利完成从翻译知识到翻译技能的养成过程,切实提高岗前的翻译能力。也即,教师在完成翻译理论知识、技巧学习后要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真实性、多样性、典型性和时代感的翻译练习,比如进行外贸、旅游、企业介绍、产品说明以及应用文方面的实用翻译练习。

(二)遵循教学认知规律创新英语翻译教学的模式

在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中,课题组获悉大部分学生并不认可现在正在使用的翻译教学方式。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教法非常无趣,调不起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他们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往前走,老师是整个课堂的中心。这是典型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它可以提升知识传递的进度,但基本于课堂教学中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技能形成,不符合教学认知规律。而考虑到翻译教学本身是一个探求更佳译文的过程,它本身并不能由老师提供最佳和唯一译文,因此从本质上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翻译教学是不符合教学认识规律的。“发现学习理论”的创立者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是要参与到该知识的内化和意义构建过程中,而不仅仅是记住教师课堂所教授的标准答案。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自己营造好的有助于学生领会知识形成技能的场景[3]。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传统翻译教学基本是以最佳译文为追求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老师的权威处处得以体现。我们需要转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师角色再定位,即教师于教学中不再是译文提供的唯一权威,而是置身于课堂交际语境中充当协调员、咨询员,给予学生及时的指点、诊断、反馈、评价、建议并随时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挑战[4]。在实现此种转变的具体方式上,课题组建议可尝试包括交互性教学法、实景模拟教学法(譬如利用各种经贸洽谈会、会展、商务谈判等,让优秀学生担任现场翻译等方式进行翻译实战教学)、分组诊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诸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面向岗位需求培育真正的应用性技能。

(三)遵循技能形成规律提升课外实训的实效

根据表3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外实践是很有限的,师生的互动沟通渠道也不是很畅通。针对调查中所呈现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强化课后实训作业的布置和指导。从笔者执教的我院学生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翻译教学仅仅依靠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练习、内化、提升的过程。因而如何扩展课外时间解决学生在课堂教学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境中的词义选择、句法结构的娴熟、中英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问题实为必要。翻译老师应在每次课后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翻译练习,练习的设计应考虑到各种实用的场景,比如外贸、酒店、旅游等职业英语的练习,并认真批改。对发现的共同性问题,组织学生二次学习。当然也可以就发现的优秀的译文进行成果展示。

其次,畅通师生课外交流互动的常规渠道,学校应考虑给予老师一定的课外实训的课时补贴。鉴于翻译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教师应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性的翻译活动,高职学生不仅要能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而且需要结合职业或岗位需求实训一些情景化的语言跨界交流,比如外贸英语、酒店英语、旅游英语等。在常规渠道方面,教师可利用学校英语角、英Z沙龙、英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帮助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模拟的生活或业务场景,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得到锻炼。

(四)结合校情创新考核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鉴于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是一项技能养成的教学过程,其对学生参与度的要求极高,如果考评方式中没有给予学生参与学习度的足够权重的评价,教师的引导作用将缺乏重要的制度支持。鉴于问卷调查所显示出的考核方法,课题组认为英语翻译教学加入口译测试非常有必要。至于机试能否采用则有赖于各院校的技术设备条件的支持,就笔者所在院校的情况来看,机试所具有的正面效用还是比较明显的,譬如机试有利于杜绝学生作弊,机试符合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个性偏好,机试可以节省制作试卷、储存试卷、批改试卷的经济成本等。当然就目前技术设备条件还不具备的高职院校而言,这是一个需要努力实现的方向。

至于机试、笔试和口试的形式意义而言,考试的内容和考核阶段构成更具实质意义。考试内容方面,鉴于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是面向职业的、岗位的技能性训练,因而在试题内容的设计上应侧重于职业领域内的素材,比如可以选取外贸函电、旅游英语等。考核阶段方面,应该特别注重平时考核、阶段考核,提升平时考核的所占比分的权重,比如平时成绩占50%,期末综测占50%。其中平时成绩又细分为各项具体参与活动或成果展示。当然课题组也认为没有固定唯一的最优考核模式,但总的原则是利用考评机制充分激发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因素以促进有效学习。

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直接决定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何面向市场岗位需求培养具有特定职业技能的高职英语翻译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规律性要求。本文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与职业教育特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中的四个问题进行了实证调研和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了配套措施,即通过教材专门化、教法多元化、实训岗位化与考核创新化的一体化整合达成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若梅.高职院校翻译教学现状分析及展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94.

[2]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41-48.

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9

[论文摘要]将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及策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二、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4.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一教师课堂讲解一学生课后做习题一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是进行翻译训练的绝好材料。因为翻译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减少英语语言点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文辅导材料自学,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