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2-12-17 16:27:26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1

【摘要】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药用植物学》的课程建设通过实验与实习环节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条件的完善、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Abstract:Pharmaceutical Botany is one of the required and main courses in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peci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has achieved noteworthy results in improving practice and experiment conditions, teaching staff cultivation, textbook editing,adoption of modern teaching facilities; thus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result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Botany;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quality; Educational reform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植物的形态学、分类学、解剖学、植物化学成分及其与植物亲缘关系的相关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也是学习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1]。在重庆邮电大学,该课程还涉及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广大学生,由于该课程的受益面广,其课程建设直接影响生物信息学院各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从2002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药用植物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程组成员在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1 实验与实习环节的建设

《药用植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与实习环节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需要花大量投入和大量精力才能完成。为此,学校给予该课程大力的支持。

1.1 建立了野外实习教学基地

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实习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2]。我院药用植物野外教学实习基地选择药用植物非常丰富的金佛山,交通、生活均十分方便。我们与重庆(南川)药用植物栽培研究所合作,从学生的住、食、学习环境到野外实习路线均进行了细致而周密的改进,建立了固定的适合教学的住宿地点,安排了压制标本的场所,开辟了十多条药用植物丰富、交通方便、游客稀少的野外教学路线。编写了实习教材,探出适合教学的十余条野外实习路线,整理出金佛山药用植物名录。在野外实习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同住、同食、同工作,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培养了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生。

1.2 初步建立了药用植物园

由于重庆邮电大学没有药用植物园,严重地影响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环节。2003年开始,我们利用学校的资助,在学校建起一座很小的药用植物园,目前已采集并成功栽培了200多种药用植物,为药用植物实践教学创造了条件。

1.3 建立了药用植物实验室

2003年以来,我们利用学校的资助,建立了药用植物实验室,在原有的中药学实验设备的基础上,经过充实、扩建,购置了切片机、光照培养箱、显微镜等实验仪器、建成了药用植物实验室。药用植物实验室的建成为该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地。

1.4 加强合作,资源共享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拥有全国最大的药用植物标本馆和众多的药材标本。我们聘请了多名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中药专家讲学,并与其标本馆、药用植物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使学生能免费参观其标本馆和药用植物园,弥补了我院药用植物标本的不足。

2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建设的关键。为了建好该课程,我们从师资的结构、配置、人员的组成和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一定科研能力、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担任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教师7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教授2 人,副教授2 人,讲师3 人,高级职称占57 %,年龄分别为28~44 岁。队伍中有博士1 人,在读博士3 人,硕士5人,其中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 人,学科负责人1人、责任教师2人。

2.1 师资配置

我院每年招收中药专业本科生60 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60 人,制药工程60 人,生物信息专业本科生60 人。中药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均开设有《药用植物学》《植物学》课程。现有教师7 人,实验人员2 人,教师与学生比为1∶27,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1∶42,师资配置达到国家要求。

2.2 提高教师素质

在课程建设中,学校派送了1名教师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派送了3 名教师攻读博士;与此同时,还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采取以老带新模式培养青年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举办多种教学讲座等。通过以上举措,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

3 教材建设

3.1 选用合理教材

根据专业特点,2001 年以来重庆邮电大学药用植物学课程一直使用姚振生主编的《药用植物学》(第5版)教材。该教材是国家“十五”规划教材,适应教学大纲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并将植物科学的前沿成果写进了教材。所用教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2 积极编写新教材

鼓励教师参加教材和自编教材,以提高使用教材的质量。200610,刘毅参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特色校教材《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纲要》;200209,刘毅自编《药用植物学实验》;闫光凡、江怀仲等参加了《中药资源学》的编写工作。

积极编写教学参考书 198802,刘毅参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药材学》,还参与编写了《重庆市药用植物名录》《重庆中药志》的编写工作;2002年,闫光凡参编了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中药材种植技术》《金佛山药用植物名录》等教学参考书的编写,教学参考书的编写,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水平。

4 加大教学科研投入,完善教学条件

4.1 更新学生实验设备

从2003 年来,新增实验仪器达44.5 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仪器11 件。增加了学生用显微镜40台,增加了倒置显微镜、光照培养箱、冰冻切片机、自动包埋机等设备,新增的设备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

4.2 建成药用植物研究所 2003年,我们建成了药用植物研究所,实验仪器达200万元,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蛋白分离纯化系统、PCL扩增仪等精密仪器,研究所的建立,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水平。2003年以来,本课程教师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基金3项,获得校级项目多项。

4.3 争取国家支持

2006 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中药实验室项目,为药用植物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5 多种措施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5.1 制订计划、有的放矢

我们制定了《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大纲》、课程简介、授课计划等;担任本科生教学的每位教师均有教案,教案按照计划要求,目的明确,结构合理,条理清楚。

5.2 更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2002 年以来,我们根据国家规划教材的要求,结合西南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补充重庆地区的常见药用植物和特有的珍稀植物,不断积累完善常见植物的数码形态图片,突出了课程的地区特色[3]。

5.3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植物解剖图片、植物实物形态解剖照片增强了植物学教学的直观感。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植物形态教学与实物标本相结合,植物解剖与显微实验相结合,植物分类与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相结合[4]。

5.4 作业与课外辅导

任课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学生全部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在课堂和实验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能按时辅导答疑。我们还积极开辟第2课堂,组织学生为校园植物挂牌,建立药用植物数据库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5 课堂与实习考试

理论考试,根据学校教务处考试安排,集中印刷试卷,要求考生填写交卷张数并签写姓名,两名监考教师最后签写姓名和时间。考试前清理考场,宣布考场纪律。考试后,针对每套考题进行考试成绩分析和试题分析,并形成考试结果评价报告和试题评价说明。针对野外实习,我们安排了植物标本制作、药用植物认知,实习报告3部分考试,综合评定成绩。

5.6 课堂教学督导

教学质量由学校教学督导小组成员随堂听课、学生评教和生物信息学院督导小组成员随堂听课等3种方式综合督导、评价、管理。在来自2003~2006 年生物信息的有关药用植物植物学9 名教师的学生评教调查中,学生评价平均分分别为92.58 分,91.59 分,93.64 分(满分100 分),在明确进行满意、较满意、不满意综合评价的调查表中,满意率为100 %。

6 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

从2002~2006 年,通过近4 年的课程建设,《药用植物学》获得重庆邮电大学重点课程立项,发表科研论文34 篇,发表教研论文6篇,参编出版教材1 部,该课程主讲教师2006 年获得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教学比赛第1名。主持国家基金1 项,主持省部级基金3 项,主持中央地方共建项目1 项,主持校级教学科研项目5 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授课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均上了学校网站。

通过对《药用植物学》的课程建设,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提高、强化了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更加适应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中药专业的其它课程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2]万德光.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纲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9.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2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 课程改革 实验内容 教学手段 考核方法

植物学是农林类院校农学、园艺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实验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植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将课堂上得到的理性认识与自己获得的感性认识相统一,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手段[1]。植物学实验在加深、巩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传统植物学实验教学的弊端

(一)验证性实验比例过大

在传统的植物学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实验课时。实验课指导教师完全按照理论课的讲授顺序开设相应的实验内容,如理论课讲授茎时,实验课则开设单、双子叶植物茎尖的形态结构,初生结构及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理论课讲解叶时,实验课则对应开设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以上实验内容绝大多数是直接观察典型的教学玻片,只有少数实验可以制作徒手切片。

(二)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较差

传统的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的按照教师预先给出的实验目的,内容,材料和步骤进行操作,由于大多数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前就已基本知道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差。

(三)实验考核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植物学课程教学仍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书本为主,操作为辅,通过实验教学仅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印象,实验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是的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缺乏严格、统一的定量标准,随意性很大。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验课成绩中实验报告占70%,学生出勤率占10%,课堂提问占10%,实验课表现占10%。这种评价体系一方面不能科学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只要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一般都可获得本门课程的学分,使学生从思想上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不重视。

二、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一)压缩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

由于以往在理论内容讲授到根、茎、叶等器官时,开设的验证性实验课时平均每个器官均在4课时左右,所占实验课时比例大,同时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以上器官涉及到的解剖结构观察,压缩整合为三大综合性实验。如将茎尖分区、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等三个验证性实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既可以横向比较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之处,同时又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茎的完整发育过程,使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教师的科研,自主设计试验方案,其中包括相关资料的查阅,试验方案的制定,实验用品和材料的准备,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报告的完成等阶段。从整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完成过程中,即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结局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全程参与实验

传统的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往往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上课时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方法、实验内容和结果等,实验药品和材料等内容一带而过,学生上实验课时直接操作,很少探究本次实验对实验药品和材料的具体要求。然而,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学生不去探究具体的实验对药品和材料的要求,出现了错误却浑然不觉,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或无试验结果。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组为单位,准备自己组所需要的实验仪器、药品和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实验方案,探究本次实验对药品和材料的具体要求,总结自己组所用的仪器设备、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规格,如有缺少,学生的正常实验将会受到影响。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指导,而是积极地、主动地、独立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三)丰富教学手段

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实验知识和内容,我们在日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幻灯片、投影仪、实物及录像等多种教学工具。对于比较难操作的实验内容,我们将教师的实验操作过程做成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更准确的进行实验操作。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积累学生实验操作的视频文件,其中包括学生的正确操作以及错误操作和不规范操作,在总结实验课时,给学生观看自己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尤其对错误操作或不规范操作记忆更深刻,改正也会更彻底。

(四)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传统实验教学考核中,实验成绩以实验报告为准,使得学生不重视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反而更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大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也做了相应改革。

1.考试成绩

植物学实验课程的考试成绩由理论内容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构成,占总评成绩的60%。其中理论内容占考试成绩的50%,采取闭卷笔试,卷面成绩百分制,要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必须高于50分,否则不予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占考试成绩的50%,学生随机抽取某一实验内容,现场操作,由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给出相应成绩,低于60分不予通过。

2.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包括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实验报告等内容给出的成绩,以及每组学生根据与同组间学生的协作、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等内容互评的成绩,二者各占50%。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评价与被评,消除了仅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而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弊端,使学生从实验操作到实验评价都能真正的参与其中。

三、结语

植物学作为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园林等多个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要兼顾专业性质和学生情况,本文仅对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的改革效果仍需时间和实践去检验。

[参考文献]

[1]赵杏花,燕玲,蓝登明等.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70一171.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3

【摘要】 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是药学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探讨了提高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途径。对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在讨论课、见习课、实验课的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对信息收集处理的实践。同时,在教师科研课题研究与教材编写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培养其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通过培养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并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 药学教育;信息收集处理;教学水平

【Abstract】 It’s basic for pharmacy college students to know how to collect and process information.The channels to develop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ability of student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Education methods were reformed in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pharmacognosy and pharmacoeconomics,moreover,the practice of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increased in discussion lesson,probation lesson and experiment lesson.In the meantime,students were guided to cultivate their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ability in the study of teachers’scientific topic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Eventually,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was improved by this and the whole teaching level was also promoted.

【Key words】 pharmacy education;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teaching level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四种能力,即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全面提高。国内外医药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良好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医药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探索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的高素质医药人才的途径[14]。

本研究对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在讨论课、见习课、实验课的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与教材的编写,从而培养和提高其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另外,在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中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对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希望通过上述实践提高药学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 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实践的目标

通过提高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途径的研究和实践,实现学生获取信息、识别信息、储存和整理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收集;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第二,经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必须进行加工、整理。教会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分类和保存。第三,信息的利用有很多方面,一般是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加工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如直接引用、分类比较和概括综合,完成文献综述和研究论文的撰写。

2 培养药学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实践

2.1 加快图书馆的建设,改善网络教学环境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我们加大了成都医学院图书馆和药学院图书室的建设力度。馆藏书籍和专业中外科技期刊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信息查询的需要。同时,成都医学院图书馆还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设现代化电子阅览室,引进各类中外文全文及文摘数据库20余个,数据总量超过2 000 GB.学生可通过网络方便地阅读各类文献。

成都医学院的实验室、教室等处均可方便地上网,可充分满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的需要。学生可充分利用局域网查阅资料、学习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介绍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引导学生通过科技文献的查询,掌握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

我们对成都植物园、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植物园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圃中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数码摄像;还对峨眉山、长白山、黄山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考察,并拍摄了大量野生药用植物的数码相片。我们对数码相片按科分类,并附加了相应的文字说明。同时将经过整理的野生植物数码相片上网,形成了较具特色的药用植物网上资源库。我们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收集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结合已有的资源,经有效整合后进一步完善了我院药用植物学网上课程资源,供教师和学生阅读学习。

2.2 改革药学实践教学,深化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药学教育重视实践育人,我们在药学的实验、见习、实习中加强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重视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我们对生药学见习进行了改革,教会学生如何设计调查报告,利用中药材市场进行相关信息调查,调查结束后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同学们反映见习效果良好,写出的市场调查报告质量也较高。如第四小组江敏等同学的实习报告获得了高分,内容包括见习目的、见习时间、见习地点、见习要求、见习过程、见习感受与体会、建议等,见习报告结构完整,分析问题得当。对蔷薇科重要中药材的品种、来源、产地、采制、价格、炮制品、功效及销售情况等相关信息都有详细记载,所得调查结果有一定实际指导意义。

在药用植物学的实习中,要求同学们将所学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应用于植物园植物和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在成都植物园药用植物实习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蔷薇科月季、仙人掌科仙人掌、小檗科枸骨、豆科皂角等植物的刺,根据所学的分类学知识,通过查阅参考书籍或利用网络资源来判断是叶刺、枝刺或皮刺,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效利用收集到的信息,独立完成研究结果是对药用植物学见习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2.3 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教材的编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在老师参编教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吸引一些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如我们在编写科学出版社的《案例版生药学》教材中,将一般生药瓜蒌、党参、南沙参、茵陈、菊花、艾叶、野菊花、小蓟、大蓟和蒲公英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教材编写工作的任务分配给5位药学学生,每人负责2味生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教材编写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在老师的科研中,选择一些有研究兴趣的同学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将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分解成几个小课题,让学生分组承担。在课题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2.4 改革学科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我们对药物经济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学生在完成药物经济学的学习后,利用其所学的药物经济学原理和知识,选择其感兴趣的问题,确定论文题目,查阅资料后,撰写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学生成绩主要由其撰写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来评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查询资料,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培训。学生反映通过药物经济学的学习,不仅学到了药物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与知识,同时其信息处理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我们在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中设置了讨论课。教师精选某些专题,指导学生查阅国内外文献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写出文献综述。教师组织学生在讨论课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文献综述和讨论课的表现作为其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学生在讨论课上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3 展望

通过加强对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培养的实践,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信息的整理和加工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培养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新途径,总结在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培养实践中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将可行的经验向其它学科推广,通过提高成都医学院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邹开军.中医药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途径[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4):6869.

[2] 朱霞.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及提高途径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09,25:200.

[3] 吴红.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839.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 植物药;金纳多;启示

[中图分类号] 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98-02

目前,以银杏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种制剂,广泛地应用于药物、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等产品中。银杏制剂是近年畅销的植物药品种,在心脑血管用药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全球的天然药物中,银杏制剂是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

金纳多系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生产。创建于1866年的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Schwabe)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植物药药厂之一,经过了137年的创新与发展,成功奠定了其“植物药专家”的声誉。公司研发的最成功的产品――金纳多(EGb761)是至今被业界最关注的植物提取物。

1 金纳多的具体优势分析

从银杏叶中提取药物成分从20世纪开始,经历了4代。第1代:银杏叶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低于16%,只能作为保健品,无药理作用,一般为银杏叶茶。第2代:银杏叶产品,其有效成分为16%的银杏黄酮。第3代:银杏叶产品,可含24%的银杏黄酮,其药理作用均为清除自由基,目前许多银杏叶制剂处于这一阶段。第4代,银杏叶制剂要求:①提取浓缩比例为50∶1;②银杏叶酸的含量<5 ppm(1/10万单位);③含24%的银杏黄酮、6%的萜类(3.1%的银杏内酯、2.9%的白果内酯)。第4代银杏叶制剂的药理作用:①清除自由基;②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③保护神经细胞[1]。目前只有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生产的金纳多符合这一条件。

金纳多是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经过不懈研究研制出的第4代银杏叶提取物制剂,它的27个提取工序在欧洲获得了永久性专利。这样的“27道提取工序”保证了金纳多的高度安全性。在27道工序的提取过程中,包含了几个不同的纯化阶段,像黄酮苷、银杏内酯等活性成分被浓缩了50倍,同时像银杏叶酸这样的不良成分被剔除。金纳多是一个纯植物提取制剂,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都已明确。德国最高卫生主管机构(BGA)的公定书中明确记录金纳多应符合以下几项内容:①提取浓缩比例50∶1,即50份干燥银杏叶中提取1份银杏叶提取物;②24%的银杏黄酮苷;③6%萜类;④银杏叶酸<5 ppm(1/10万单位)。这种成分的合理配比不仅发挥了每个单一成分的特殊药理作用,也发挥了多成分的协同作用,这也正是金纳多这种植物制剂的魅力之所在。

金纳多具有片剂、滴剂、针剂三种剂型。其中,针剂一般在重症及抢救危重病人时输液使用,而片剂和滴剂可供普通人日常口服使用。金纳多滴剂相对于固体剂型,具有如下优势:①液体剂型更易被吸收。②更适合老年人、胃肠功能弱者、吞咽有困难者使用。③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而发挥作用,全面解决微循环障碍。④液体可经黏膜直接吸收,不必像药片一样先在胃内崩解后才能吸收。

金纳多获得该类产品标准。植物药要造就市场、形成规模,高水平科研及确切疗效是基础,并必须要有其规格、标准。GBE原由德国Schwabe公司制定企业标准,后被德国E委员会采纳,于1994年7月19日以法律形式公布,作为国家标准,随后大多欧共体成员国采纳其标准。1999年8月,欧共体药品审查委员会兽用药品委员会银杏总结报告(EMEA/MRL/668/99终稿),对其中银杏酸作了规定。EMEA该文件强调该标准同样用于人。该标准也被北美国家所采纳[2]。

金纳多的市场发展。由于金纳多的提取工序在欧洲获得永久专利,金纳多的生产标准已成为国际银杏叶产品的标准,加上产品具有技术和品牌优势和多样化的剂型,因而在市场中增加了被选用的机会,规范、专业的学术推广优势也比较明显。世界银杏制剂的原研品牌“金纳多”,具备威玛舒培博士大药厂来自全球的市场、学术、研发支持,在中国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并且已经成为中国银杏类药品的领导品牌。金纳多进入国内市场后,在医院及零售市场均占有很大的份额,其注射剂型更是高端市场的领先品牌,所占份额超过40%。

2 金纳多对中国植物药发展的启示

国际植物药市场是一个正在发展并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然而在国际植物药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欧洲草药制剂和日、韩汉方制剂[3],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仍很低,这与我国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极不相称。因此,金纳多产品的分析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国外植物药发展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2.1 加强植物药的法规建设

1978年,德国卫生部组建了一个由医师、药剂师、理学专家、毒理学专家及药厂代表组成的独立行政卫生机构,称为E委员会。该委员会采用主动接受申请资料、独立检查德国运用的各种草药及其制剂的方法,收集了许多临床个案报告及有关的草药著作和科学研究报告[4]。

所以我国可以考虑建设以植物药为中心的相关政策法规,从制度上确立如何发展植物药,并且通过国家药品行政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植物药管理鉴定委员会,负责植物药的政策导向和政策扶持;促进与国外如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植物药较为发达的国家进行学术和经验交流;对植物药标准进行鉴定和考核;并且对具体的植物药种植、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市场、流通等进行全方面的跟踪、协调和管理。

2.2 增强发展植物药的意识

目前,我国新药研发中被世界公认为创造的药品十分有限。药品仿制多,创新少,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加入WTO后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更严格的实施,仿制受到严格限制,而且研制一类新药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目前国际上研发一个化学新药通常需要10~12年时间和3亿~5亿美元的投资。如此巨大的投入在我国医药企业是难以想象的[5]。现实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尽快完成由单纯仿制到以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这就给天然植物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的植物药的资源优势和历史优势在现实中几乎没有显示出来。除了技术差距之外,更有意识的差距。这里强调的是对于增强植物药意识过程中应注意两点,首先是现代植物药具有的特点,其次是现代植物药的研究方法。

2.3 加强知识产权和产品标准建设

Schwabe公司提出的金纳多EGb761以及以其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其银杏黄酮苷含量24%,萜内酯6%。用西方医学标准进行的临床试验近40个报告都证明其有较好作用。德国国家药审局(The German Federal Institutefor Drugs and Medical Devices,BfArM)对每个制造银杏叶制剂工厂提出,如果银杏酸大于5 mg/kg,则将取消市场注册及销售权。EMEA 1999年文件基本精神也取于此[2]。

作为对银杏研究最早,将银杏作为药物最早的中国,能否在这方面真正下一点儿功夫,开创出具有自己特色又确有疗效的产品,在世界植物药市场上与EGb761比一下高低呢?所以我们必须进行这方面高水准的研究,建立自己的植物药标准和与世界接轨实验室,否则很难研究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

同时有效地保护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是促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保障。医药产业的特点之一是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依赖,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中药产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中之重。面对复杂的国际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使中药走出国门,必须重视国际知识产权研究,收集、研究、掌握国际上有关中药(植物药)相关信息和动态,在世界范围内积极进行专利申请和中药的商标注册[6],使更多的中药产品获取驰名商标,成为知名品牌,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2.4 提高植物药的生产技术

德国是植物药生产大国,在生产和研究方面明显于世界领先,是全世界植物药上市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仅以在我国的“洋中药”品种数量计,德国占35%以上。有关银杏提取物的全部专利被德国人锁定,且连年从我国进口大量银杏叶,经科学加工后出口国外,每年创汇额达3.5亿美元。其中,产品“EGb761”每吨价格高达2 000美元,而其原料银杏叶70%从我国进口,价格仅为每吨500~600元人民币。所以,我国植物药的生产技术亟待提高。应大量采用现代制药业及相关行业的新技术以实现技术现代化、工艺工程化、质量标准化,为中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应积极、大胆地引进和应用已经成熟的先进生产工艺如大孔树脂吸附新工艺等。借鉴德国等国提纯天然药物的方法,生产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有高科技附加值的名牌产品,在保证疗效、易于服用的同时,降低方剂量以减少中药资源的消耗。

2.5 积极拓展植物药市场

中国与欧、美、日等国在天然植物药市场方面是合作竞争关系;在推动国际天然植物药市场迅速成长上,中国与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有共同利益。合作战略是中国中药企业迅速壮大并尽快走向国际市场的途径,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然选择。中国中药企业应通过与美国企业、研究机构和投资经营机构的联合或合作,充分利用对方的技术、资本、营销网络与营销经验,快速提升自身的能力,消除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因文化差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因素造成的障碍;同时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天然植物药知名企业到中国投资合作。

[参考文献]

[1]范武峰.银杏叶提取物的发展前景[J].医药导报,2003,22(增刊):3.

[2]祝国光.银杏叶制剂的欧共体标准及启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0):84-85.

[3]许关煜,李敏华,陆燕玲.植物药研究开发动向[J].上海医药,2001,22(4):165.

[4]华强,陈静.德国植物药市场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2):86.

[5]余泳华.天然植物药的市场现状及对策[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22(1):82.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5

【摘要】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学环节设置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小组划分过大;2)重点不突出;3)教学方式过于简单;4)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5)考核方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3)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5)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通过以上改进,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实习环;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故药用植物学便成为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讲授它们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对以下几点有初步的认识:1)常见药用植物的鉴别要点;2)常见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3)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地位及亲缘物种;4)现代药用植物研究新技术。该课程是我院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主干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该课程讲授的知识尽管并不晦涩难懂,但内容相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药用植物学是知识点多而杂、学习主要靠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课程。而野外实习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教材上死的东西变成生活中活的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目前以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风景区和太子山林场为实习基地,于每年8月底举行为期一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从近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情况看,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组包括约18名学生,这样就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2)目标不够明确。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本应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性状鉴别要点、野外生长状况以及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但由于实习点内的植物不全是药用植物。根据现有的实习安排,在学生采集的标本中往往混有大量的非药用植物。这样就导致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抽出相当部分的时间精力向学生讲解这些非药用的植物,这样就冲淡了实习主题,影响了实习收获。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时,不是求助于工具书和文献,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教师也会直接告诉该植物的科属和定种,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工具书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过来容易助长学生以瞬时记忆和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4)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观察植物走马观花,不够认真细致。学生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掌握各科属植物的鉴别要点。5)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成绩,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些问题,经反复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对策:

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在实习活动中,教师应对实习小组进行细化,将一个大组细化为5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这样便能使更多的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植物时注意标本相关信息的记录,如标本的典型性、完整性、采集时间、生长环境、重要形态特征等。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标本鉴定和研究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狠抓每个小组标本采集的落实情况,我们在实习后还将开展标本评展工作,将各个同学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原始记录的详尽规范程度纳入实习量化考核中。同时,还要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标本作为教师将来开展理论教学的实证标本。

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这样,一部分比较典型,对教材上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可能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而无法向学生讲授。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实习前,教师首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些形态结构典型、分类地位明确的常用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各方面特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到达实习地点但尚未开始野外实习前,教师分组向同学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基本情况,要求每组学生必须能够采到这些植物,完全掌握这些植物的性状鉴别要点及分类地位。实习结束后的药用植物辨认考试中,这些植物也会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明确了实习要点,同时可以达到利用重点掌握一两种植物带动理解一科植物的辨析要点的效果。

3)充分利用好检索表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单纯简单地识记药用植物的科属不应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比较起来,提高对药用植物识别能力是其中更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植物的各级分类检索表是药用植物鉴定的基本工具书,教师应对检索表使用和编制方法进行详尽的专题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工具书作为工作以后可以终身依靠的哑巴老师,利用检索表对无法辨认的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分类进行确定,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反过来根据实习地点常见的药用植物编写检索表,这一定有利于他们掌握植物亲缘关系辨别及分类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在实习教学中的地位。尽管有植物志和检索表这样准确全面详实的工具书,但是这些工具书信息过于庞杂,且体积巨大、携带不方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相比较而言,教材知识精炼、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与主干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有意针对教材的内容,结合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为目的的实习内容,让学生充分开展落实,最后达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意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药用植物的生长繁衍必须依赖一定的外部环境。反过来,植物对其所处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十分必要加强对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察与分析。具体地说,首先要掌握各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类型的特点以及植物种群、群落之间的联系;其次要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土壤、地形、其他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为资源调查提供依据。对药用植物术语的熟练运用也是野外实习的重要训练目标之一,为了落实这一点,应强化室内实习环节。教师应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以及实习基地药材植物分布情况,设计一系列实习专题,让学生进行实习地植物资源调查。实习前应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题涉及的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植物鉴定性状和药用价值等信息。调查采集完毕后,进入室内实习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室内标本制作、温习描述植物形态的常见术语、整理实习资料、编制定种检索表。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继续查阅文献,写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这样也就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编制校园药用植物检索表;或者假期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药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等,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查找其科属特点,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进行加深拓宽。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6

中医骨科获“世界传统医学贡献奖”

本刊讯(记者 叶知秋) 11月16日,冯成林教授出席第45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并荣获“世界传统医学贡献奖”及“安东传统医学杰出成就勋章”信息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据悉,本次信息会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中华医药特色疗法交流推广联合办公室主办。会上,成林骨科医院院长冯成林教授就此次参加第45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和成林骨科连锁医院的情况做了发言。

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是国际公认的传统医学权威大会,是世界各国传统医学专家推广最新研究课题的重要窗口,对世界传统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次大会参加代表5 430多人,获奖100多人,其中我国有41人参加,9人获奖。冯教授获得的奖励是本次世界传统医学大会设立的唯一骨科奖项。

作为这次应邀参加“世界传统医学大会特色医疗交流会”的中国专家,冯成林向大会介绍了成林骨科技术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成果,并被授予“世界传统医学贡献奖”及“安东传统医学杰出成就勋章”。世界卫生组织副秘书长、国际医科大学校长为其颁发了奖章。

清热解毒中成药进入医药主流市场

本刊讯抗生素的限售给其替代者清热解毒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清热解毒类药品市场处于不断升温、规模逐年扩大的良好发展态势中。据了解,今年广西纯正堂制药厂的全国独家产品玉叶清火片的市场份额增长率将达到67%左右,预计明年增长率将达到60%以上。

广西纯正堂制药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的市场培育。其通过国家GMP认证、投资近千万元、自主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独家产品“玉叶清火片”,是利用广西特有的清火类名贵药材制得的,因其组方合理、疗效确切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在同类产品中,其销售额名列前茅,已成为国内清热解毒类药品的知名品牌。

据了解,广西纯正堂制药厂隶属于全国500强知名企业柳工集团,其多年来以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为研发龙头,已先后开发生产了玉叶清火片(独家产品)、热毒双清片(独家产品,国家三类新药)、厌食康颗粒(独家产品)、痔炎消颗粒(国家中药保护品种)、龙胆泻肝片、维C银翘片等60多个品种。

青蒿素价格暴跌 青蒿种植面积锐减

本刊讯由于国际采购减少,青蒿素价格大幅回落,全国青蒿种植面积急剧下滑。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突然加大了青蒿素的采购订单数量,唯一进入了世卫采购名单的瑞士诺华公司,加大了从青蒿原产地――中国进货。由于供不应求,全国遂爆发了青蒿抢购大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去年调低了青蒿素市场需求预测,瑞士诺华公司今年公布的青蒿素采购计划下降到55.5吨,且只向国内四家企业发出订单,从而使青蒿素价格直线下滑,从2004年的每公斤8 000元,2005年的每公斤6 000元,2006年的每公斤3 000元,跌到了今年最低价每公斤1 350元。而业内公认的成本价是每公斤2 000元,近百家企业面临停产关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重庆市酉阳、丰都、梁平等主要种植区,青蒿种植面积已从去年的30多万亩下降到不足5万亩,许多原来的青蒿种植地现在开始改种玉米、稻谷或其他粮食作物。除重庆外,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安徽、广东等地的种植面积也已大幅萎缩,今年全国种植面积不到10万亩。

泌尿外科医生开展微创手术将持证上岗

本刊讯近日,记者在珠江医院举行的国际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新进展学术会议上了解到,从今年开始,泌尿外科医生开展微创手术将持证上岗。

中山大学深圳泌尿外科医院院长梅骅指出,微创手术正越来越多地替代传统的开放手术,这原本是医学的进步、病人的福音,但有时却成为病人的噩梦。“一些年轻的初学医生接触传统开放手术少了,不能从传统手术中学习基本功,做微创手术出了差错以后不知所措,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据介绍,目前规范化培训微创手术医生已是当务之急。据珠江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春晓介绍,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将实施手术准入制度,国家已指定44家准入培训医院,从今年开始,新出炉的年轻医生在实施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前,需经过上述指定医院培训,获得相关证书后方能行医。

甘肃省已建成基本覆盖全省的远程会诊网络

本刊讯甘肃省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近日宣告成立,标志着基本覆盖甘肃全省的远程会诊网络开始为基层群众服务。

这一网络覆盖了除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以外的甘肃省所有县(市、区),目前已经有126家医院入网,甘肃省人民医院组织近200名副高以上医务人员成立了会诊专家组,可随时开展紧急、普通、影像、病理等全方位的会诊服务。

远程医疗会诊是伴随信息化技术发展而开始的一项医疗新业务,它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了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就能接受千里之外专家的会诊及治疗,是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有效手段和平台。

为了使远程会诊网络能够覆盖更多人群,2007年以来,甘肃省人民医院先后组织12批工作组,免费为甘肃省各地的一些医院安装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并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

生物制品管理加强 已批签发产品网上公布

本刊讯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的药品检验机构,今后将每2周在其网站上公布已批签发产品的情况,内容包括品种名称、企业名称、规格和数量、批号、有效期、签发结论等有关信息。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中明确的。

为切实保障生物制品质量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以及北京、吉林、上海、湖北、广东、四川、甘肃等省(市)级药品检验机构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授权15位签发人代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文件。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的药检机构如增加批签发品种的检验或复核工作,须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检查和验收,被授权后方可开展批签发工作。

通告称,生物制品批签发采用批记录摘要审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抽检比例等具体事项,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组织论证后确定并通知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的药品检验所。疫苗、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派驻监督员负责批签发产品的现场抽样和封样工作。

医学动态

第58届全国药品交易会12月在昆明举行

本刊讯第58届全国药品交易会PHARMCHINA论坛峰会于2007年12月6~8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重点支持和评选出的“A级展览会”之一,全国药品交易会是中国医药领域最具权威性、规模最大、品牌最优、历史最悠久的行业盛会。

本届交易会的展出面积达60 000平方米,其装面积近10 000平方米,展位数量2 800多个。作为行业第一品牌的盛会,展出内容共分四大展示专区:化学药品专区、中成药品专区、生物制药专区、PHARMSOFT医药软技术&综合服务专区。展出内容涉及医药研发、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是洞悉医药领域变化和最新发展趋势的绝佳平台。

医学前沿

天然植物药治疗艾滋病获得突破

本刊讯(记者 凌寒)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的11月27日,郑州吻心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的新闻会上宣布:该公司经过10年科技攻关,利用多种天然植物多糖类物质和辅助相关药材研制出的“吻心口服液”、“吻心注射液”在河南、北京等地的艾滋病检测中心的临床检测中取得明显效果。

记者在新闻会上见到了接受该公司研制的系列天然植物药治疗的十几名艾滋病患者,通过采访,确认这十几名患者通过治疗,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已经基本回归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美科学家称:纳米技术可能危害人类健康

本刊讯 纳米技术自诞生之日就引起媒体普遍关注。截至目前,进入销售渠道的纳米产品已达数百种。然而,英国《自然――纳米技术》杂志近日公布一份报告称,科学家们因纳米技术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而忧心忡忡。

报告在全美范围内电话调查了363名纳米技术科学家、工程师。调查结果显示,科学家们对纳米技术可能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普遍抱有严重担忧。

报告第一作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迪耶特拉姆・朔伊费莱说,科学界内部已有纳米技术风险性的讨论。与此同时,媒体却大力宣传纳米技术的前景,对它的风险轻描淡写,这会误导公众。研究者正对每种可能性逐一排查,如纳米粒子被吸入肺中会有何影响,以及纳米材料是否有毒等。

近视易让年轻人患白内障度数加深时要警惕

本刊讯越来越多的老年病被贴上了“年轻化”标签,白内障也不例外。据台湾《自由时报》报道,近年来,四五十岁的白内障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五成人是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所致。

由高度近视导致的白内障叫做核性白内障,其混浊主要发生在晶状体的核,随着病情发展,核的颜色也逐渐由黄褐色变为棕色、深棕色。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眼科教授褚仁远表示,现代人在工作、学习中接受大量的信息,其中82%的内容需要以眼睛为介质。“这样一来,眼睛用得越多,眼球发育越厉害,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导致更严重眼病的几率也越高。”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家良教授介绍,在我国,约一半盲人是由白内障所致。

然而,“老了才会得白内障”的观念让相当一部分中青年人没有及时就医。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发表调查报告显示,38%的受访者在36~45岁时出现了老花眼、白内障等视力问题,但63%的受访者并没有因此求诊,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认为这很正常。

一般近视在20岁左右就稳定了,如果到四五十岁时,发现自己的眼镜度数突然加深,很可能是白内障的表现,必须尽早就医。

美研究显示:每天闲聊十分钟可增强记忆力

本刊讯据美国《每日新闻》报道,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和别人闲聊10分钟,可以提高记忆力和考试成绩。

美国密歇根大学社科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对3 610名24~96岁的试验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参加社交活动,或与亲戚、朋友和邻居交谈越多,其认知能力就越强。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7

【关键词】药用植物实务 教学 方法

药用植物实务是药学和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凡涉及植物药(生药)品种来源及品质的学科都与该课程息息相关,其中关系密切的有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药剂学等。而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需求,该课程教学应侧重于药用植物的识别、鉴定的实践技能性。针对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策略匮乏和缺乏良好学习行为等特点,对《药用植物实务》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满足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理论课堂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采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主编的《药用植物识别技术》作为教材,与传统高职教材不同,该教材舍弃植物细胞、组织相关内容,只保留植物器官形态和分类的知识,导入药用植物分类及识别知识,结合南方药用植物,详细介绍常见药用植物各科特征、代表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等内容,并结合南方特色,补充药用植物资源等内容,介绍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广东、广西、云南中药材资源的生产概况。该教材的编撰十分适应当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注重强化高职学生的实践应用性知识而不是学术研究性知识,结合地方特色,保证学生有效地掌握南方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技术,为后面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理论课堂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看到教材上的图片,未能引起相关的视觉冲击而给他们留下概念性的记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则有效地改善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大量引入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元素,清晰、图文并茂、立体生动地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为配合教学,通过自己拍摄、上网查找等方法,积累大量的植物及其构造的图片,根据校内及周围常见的药用植物进行归纳,以岭南常见常用的药用植物作为示例图片,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感官认识。

图片是二维格式,有其局限性,需配合有趣生动的视频,加强视觉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比如在讲述种子传播内容时,教材上讲得非常简单,静态图片也无法生动展示种子传播过程,引入纪录片《植物私生活》中《旅行》的关于种子传播的内容,学生能从动态视像中感受到种子传播过程的奇妙,还可复习已学过内容,比如视频播放到一些种子利用空气动力来传播,可生动地向学生展示翅果形态特点和结构特征。

二、建设和完善网络课程

信息技术,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用植物实务》是我校精品课程,2011年已开始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完善充实内容。现今,我院《药用植物实务》网络平台与所选教材相结合,以图片、课件、纪录片视频、Flash等方式展示药用植物形态学部分的内容;分类学的知识,则以视频短片和图片充分展示岭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器官的形态、全貌及生长环境等内容。同时,在交互平台上按学习单元设置了一系列的课后练习,学生可在线完成和提交作业,老师可在线批改并记录成绩。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查阅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浏览下载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自学。网络课程还设置了论坛功能,方便师生间互动交流和学生间组成网络学习互助小组。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教材选用的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也更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实践课课时为28节,与理论课时数为1∶1的关系。取消了在实验室进行的药用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的实验,把课堂搬到户外,在户外进行实践教学,更强调“眼看”(观察植株形态,叶、茎、花的外部形态特征)、“手摸”(触摸感受叶的质地、表面构造、折断面是否有分泌物等)、“鼻闻”(揉捏植物各部分后闻其气味)、“口尝”(对某些不能确定的药用植物种类可咀嚼,品尝其味道来判断)等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在户外实践课堂上,在讲述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生境、科属分类知识时,要适当复习形态学的基础知识,做到温故知新。

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纪律散漫,上实践课容易开小差、不认真听讲。为保证教学效果,每次实践课结束后进行随堂小测,随机抽取10种植物让同学辨认,让他们说出科名、种名、识别要点等内容。学期末,选取50种植物再进行测验。如此,同学们明确了老师的考核目标和内容,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提高,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笔记,还会利用课余时间辨认植物。

为加强不同年级学生的植物识别技术,有针对性地布置实习报告。针对大一新生,要求调查校园及周边的药用植物资源,实习报告包括10个科50种药用植物的图片、科名、种名、识别要点、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和主治功能等,制作PPT,课堂上进行演讲演示。针对大二学生,安排为期一周的采药实训,到龙头山、火炉山等进行采药,要求每组同学制作腊叶标本和一份包含200种药用植物的图片报告。要求学生明确分工,采集照片、收集资料、PPT制作、演讲解说等,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避免个别同学偷懒、脱离集体的现象。

四、筹办相应的专业比赛,吸引学生

高职学生虽然理论学习能力较差,但很多学生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为引导学生把精力和创意放在专业技能上,本教研室每年都会举行腊叶和叶脉标本大赛,设置奖项,鼓励学生制作腊叶标本、叶脉工艺品。腊叶标本的植物鉴定签的准确性、植物压制的形态美观、压制效果以及回答专业问题等都作为评分标准,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提高。为制作美观的叶脉工艺品,同学们尝试用不同植物的叶片进行试验,以创新形式组合叶脉,加入染色工艺,制成叶脉书签、叶脉压花画、立体叶脉花等形式多样的工艺品。赛后,优秀参赛品进行汇展,成为本院实验大楼的靓丽景观,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让学生们深感自豪。

五、开设《药用植物艺术创作》的拓展课程

药用植物既有药用价值又具备观赏价值,例如百合、玫瑰、桔梗等。为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实务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枯燥、繁琐、刻板的学习印象,特开设《药用植物的艺术创作》课程,引入药用植物压花画制作、药用植物组合盆栽和药用植物艺术插花等拓展项目。学生们利用身边常见的药用植物制作成精美的压花画、书签等工艺品。为此,学生会主动去查资料,到户外或药圃基地收集实物,了解植物特性,自主学习、利用专业知识美化生活,培养个人艺术情操。

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都是为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高学习热情,培养专业知识特长,以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并培养同学们的情操、丰富其校园生活。以上的各种方法都在实践中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蔡岳文.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8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探索性教学 本科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41-02

笔者所教授的课程主要是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用植物学涉及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鉴定特征,而生药学的主要内容是对生药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定。为了做好教学工作,笔者长期对药用植物和生药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查资料和对本地的药用植物及生药的种类、分布、常见的混淆品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对搞好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本文笔者谈谈探索性(研究性)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以西医为主的医学院校,有学生认为学习中草药知识没有什么用。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笔者用自己对药用植物的研究、探索方法及体会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如以中草药美容、减肥、增强记忆、预防近视、防治感冒、治防冻疮等话题作为开场白,并将与上述有关的新鲜植物带进课堂,具体介绍每种药的作用。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个个都专心听讲,课后询问中草药治疗的相关事宜。笔者因势利导,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实践体会。

1.防治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患感冒后,就自己采药进行中草药治疗。冬天感冒就用马鞭草科的马缨丹煮水喝;夏季感冒就用唇形科的薄荷、禾本科的香茅、忍冬科的金银花等泡茶喝。学生纷纷效仿,经过亲自试用,感觉效果不错,于是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并开始运用探索性(研究性)方法进行学习。

2.减肥

现代生活水平较高,人们摄入营养物质过多,造成肥胖。如何让减肥既健康又科学?笔者尝试了一些中草药减肥法。向学生推荐豆科的草决明,它有润肠通便、清肝明目的作用,适量饮用,不但可清除肠道垃圾,还有保护视力的作用。笔者还告诉学生,自己开始时心急,使用了蓼科的大黄,效果很快且作用明显,结果发现产生依赖性,不吃大黄就便秘;而使用草决明,用量5~10克/次,将其炒黄,磨成粉,泡水喝,像喝咖啡一样香。这个话题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笔者就趁机介绍草决明、大黄的识别特征及蓼科、豆科的识别特征,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并对其化学成分和功效记得很牢固。

二 将探索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抗菌草药的筛选

笔者曾经患有脚气病,脚部红肿溃烂,痒得难受;在外地学习期间,又染上了体癣。查阅中草药治疗皮肤病的大量资料,然后进行抗真菌中草药筛选,并自己试用,疗效好的中草药就进行抗真菌试验,从中筛选出几种抗真菌效果不错的中草药,然后又进行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筛选,从而找到了蓝雪科植物白花丹,其抗真菌活性成分为白花丹醌,它对红色毛癣菌等致病真菌的抑菌浓度为10-6克。学生听到这些研究结果,感到中草药用处很大。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上网查前人研究过的抗真菌中草药,其抗真菌活性成分分别是什么。还常常将生药学教研室及我院一些老师的抗真菌研究情况和结果告诉学生,引起了学生,尤其是患有皮肤病的学生的极大关注。他们很想知道这些中草药长什么样,笔者就把从野外采来的新鲜植物标本在投影设备中放大展示,不但告诉学生这些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还因势利导介绍其所在科的主要识别特征,进而谈及化学成分、抗菌的有效成分及其主要功效。学生反应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2.常用中药的真伪鉴别

笔者平时非常关注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别,经常到药材公司、药店、药摊作调查研究,发现有可疑的药物就拿来进行鉴别,并查阅文献资料报道的常用中药做假及掺假的相关内容。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基本摸清了桂林乃至广西经销的中药哪些种类有混淆品,一般用什么植物混充及掺假等。并将这些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果在课堂上一一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懂得中药真伪优劣鉴别的重要性及从中明白如何去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从而较好地掌握了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如在红花鉴别的实验课堂上,一是水试,拿烧杯,加水,抓一把红花投入水中,不久就会看到杯底有一层沙,水变成了金黄色,红花不褪色。二是显微鉴定,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块的似方晶样的块片,但比方晶块大得多的沙子。三是用灰分测定的方法,检查掺沙的程度,使学生了解中药掺沙的鉴别方法。在讲到各种相关的生药的时候,笔者把自己调查研究所得资料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如数家珍,还用学生买了假药的事例警示大家谨防上当。如有个女生在桂林买了一棵人参,我就问她人参的产地和形态特征,引导她鉴定人参,结果发现买的不是五加科的人参,而是马齿苋科的锥花人参。这样让学生在研究中进行学习,不但知道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进行中药真伪的鉴别,而且掌握了中药的鉴别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用生药学知识检验药材市场出售的生药。在调查中发现可疑的药,买回来研究,果然发现有假药和掺假的药,如王不留行不是正规的麦蓝菜的种子,而是用桑科的霹雳冒充;用麦冬的根状茎染黄冒充黄龙草……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亲眼看到药材市场上出售的假药,认识到生药真伪鉴别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生药真伪鉴别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研究及探索方法传授给学生,结合生动的事例、适当的比喻、鲜活的材料、彩色的画面,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课堂及课后学习气氛十分浓厚,每节课学生都有问题,把我当成了百科医生。每当问到剂量和配方之类问题,我就引导学生自己去查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资料,让他们带着各自的问题去探索、研究;并将他们探索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其他学生。例如,2003级药学本科有个女生,咳嗽很长时间,输液也不见好转。她就问笔者有什么中草药可以治。笔者就告诉她,药用植物中有一种叫夜合的木兰科植物,用其叶蒸冰糖,治疗咳嗽及慢性咽喉炎效果很好。她试用后,很高兴地告诉笔者,她的咳嗽很快就痊愈了。笔者把这个信息告诉学生们,得了咳嗽及慢性咽炎的学生,都尝试吃夜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学生体会到,中草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及研究息息相关。

三 结束语

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利于学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因此探索性(研究性)教和学是让教师和学生注重实践,不但教师自身要探索和研究,而且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边学习边研究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范文9

一 病例摘要

男性患者,60岁,汉族,因“颅脑外伤术后昏迷1月” 入院。患者因车祸至头部外伤,于外院急诊行“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减压术”,患者术后持续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之后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血培养示:肺炎克雷伯杆菌,考虑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氟康唑等”抗感染治疗。病情无好转,由120送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诊断为:1.重度颅脑外伤并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颞叶脑挫伤出血,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大骨瓣减压术后;2.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3.血导管感染。收入我院ICU时,患者中度昏迷,T 38.5℃,自主呼吸浅快,经气切处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双肺散在大量痰鸣,左肺可闻及少量低调哮鸣音,经气切处吸出大量稠脓痰,黄绿色,血常规显示WBC 15.5×109/L,入院头三天中段尿培养示: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敏感;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哌拉西林敏感;血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结合药敏结果先后给予氨曲南、头孢噻肟舒巴坦、米卡芬净、氟康唑等抗感染治疗,十天后患者病情平稳,无发热,血象正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转入普外科治疗。病程中,患者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无特殊。

二 分析与讨论

该患者入院后连续三天在尿液、痰液、血液中检出细菌和真菌,综合分析病情后,给予了针对真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所用药物均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治疗十天后,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得到控制,提示在此病例中,铜绿假单胞菌很可能是定植菌。

1 发生定植的原因

正常的宿主上呼吸道有大量生理菌群,通过营养竞争、占位保护等作用拮抗外籍菌群的定植,完整的黏膜也是宿主重要的防御屏障。在多种因素如严重基础疾病、抗生素过度使用、机械损伤等的作用下导致这些防护机制遭破坏或削弱,病菌即可入侵。患者有外伤后手术史,术后持续使用呼吸机,使用过多种强效广谱抗生素,在清除病原菌同时,上呼吸道正常菌群亦受到一定程度的“杀伤”,呼吸道定植抗力减弱,而铜绿假单胞菌[1]一方面因耐药性强可逃避抗生素攻击,有机会在上呼吸道大量繁殖,另一方面因毒力弱,可与宿主“和平共处”,此即为典型的上呼吸道定植现象,这种铜绿假单胞菌的定位应为“呼吸道中不应优势存在的细菌”,清除的最佳手段就是停用抗生素,通过正常菌群的生物拮抗而达到目的。

2 定植菌的判断

病原菌判断标准:患者具有感染症状,且依据药敏结果抗菌治疗有效。

定植菌判断标准:患者无感染症状或有感染症状,但根据药敏结果抗菌治疗无效。

临床细菌学检验[2]所涉及的各种标本中,以咳痰标本最为常见,也是检验人员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标本类,但目前临床最不认可的也正是痰细菌学检验报告。实践证明,以痰涂片控制痰标本的质量或洗涤痰液标本、连续两次以上培养生长同一种菌等措施,仅能提高“分离率”或“阳性率”,但并不等于增加准确性[3],患者连续三天均在痰液中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哌拉西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为医院环境中常见菌,毒力弱,耐药性和定植能力较强,在细菌中定植率最高,结合患者的感染表现,更接近于真菌感染的特点,在治疗方案里,选用了以对抗真菌为主的治疗策略,效果明显。

3 总结

对于痰液中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制定抗感染方案时,临床药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药学监护:

3.1针对临床上痰检报告中的条件致病菌,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价是病原菌还是定植菌,以明确是否需要抗菌治疗。

3.2熟悉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特点、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在多种细菌检出时,能准确判断优势菌,明确抗感染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孙敬,余理智,邓林强,等.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实验不同时间段结果分析团.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 16(A):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