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七五普法征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0-23 08:20:59

七五普法征文

七五普法征文范文1

一、牢牢把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向

1.深入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推动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专题学习活动。

2.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全会《决定》中关于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的要求,继续深入宣传全会精神。

3.持续深入开展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村(社区)和镇直单位常态化学习宣传宪法,精心组织2020年度“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继续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和“法律六进”活动。推动镇直各部门开展宪法法律考试、宪法宣誓、举办学习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持续推动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

二、切实提升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

4.大力开展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坚决打赢肺炎阻击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和以案释法活动,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5.继续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做好重点法律、法规和规章宣传工作。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法治宣传教育,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利用各种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活动。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范三大攻坚战,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征地拆迁等,加强有关法律学习宣传。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妇女儿童维权、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等相关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三、着力推动法治宣传工作提档升级

6.切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督促责任单位制定公布普法责任清单并组织实施。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主体责任。统筹协调责任单位,针对不同普法受众群体,开展分众式、差异化普法。推动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在执法、司法过程中普法,推动全程说理式执法。加强对落实普法责任制的督查考核。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做好案例征集、审查、展播、报送工作。

7.抓好“关键少数”学法用法。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述法制度。继续开展“机关法律学习月”活动。加强和改进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

8.抓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切实把法治教育贯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各个阶段,分学段分重点开展。

9.与时俱进改进普法宣传方式。推进“互联网+普法”,加强新媒体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的运用,探索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直观、生动、便捷的普法形式开展智能化、可分享、可互动、可体验的普法宣传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多元化需求。推广使用“智慧普法”系统。加强普法志愿者、法治副校长、普法讲师团等普法队伍的建设。

四、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10.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抓好《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认真落实《省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细则》。积极参加市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双培养工程。推进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11.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提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推进道路交通、网络诈骗、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建筑工程、校园欺凌等重点领域和党委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层面的依法治理工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五、不断激发法治文化创新活力

12.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积极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争创市级、省级和全国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征集、展播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着力推出一批具有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

七五普法征文范文2

根据中共***委员会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做好***“七五”普法工作的通知》(*****〔20**〕4号)文件要求,我局用心组织并安排专人,对照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七五”普法以来进行了逐条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副局长任组长,下设普法办公室,具体负责“七五”普法工作。并制定了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法制教育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学习制度,保障****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高度重视,认真学习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一是将“七五”普法知识的学习纳入局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学习:二是局全体成员做到了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不留于形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切实増强依法执政能力。三是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适时为干部职工集中利用廉政教育基地开展法律警示教育及法律知识学习,用行动引导大家学法、知法、守法和执法。

三、加强法律宣传,严格落实防火工作,做好辅助执法工作

1、为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时间,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加大对种植户、牧民的监管力度,严防进入林区人员私自用火,确保火源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巩固林区环境整治成效。

2、加强值班调度工作并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保障应对森林火险和林区生态环境安全,严格执行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履行领导带班值班、扑火队员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处置突发性事件,做到快速反应,科学扑救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林区生态环境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发现非法事件及时上报并按规定进行制止。

3、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全*林地面积***万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万亩,部级公益林面积***万亩,划分***个片区护林站,进行24个小时不间断的巡逻。近3年来,我****没有发生毁林开荒案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在全面普法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 “法治宣传日”等时段,大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民族团结活动,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营造良好的林草法治宣传氛围,使法制理念深入人心,以此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廉洁、高效、务实、服务”的便民意识,树立良好的单位形象,为广泛持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打好坚实基础。

五、执法人员组织学习和培训

加强执法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除定期安排人员参加****的培训之外,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做到学法“四有”(有教材、有笔记、有记录、有心得),并结合办案技巧、办案经验、执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全面激发执法人员学习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提高办案质量,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局将认真总结经验,找准差距,补齐短板,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七五”普法工作。

强化法制文化建设,积极探索组织参加法治征文、法治摄影等新形式活动,以此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普法工作全面深入。

七五普法征文范文3

一、将建立制度与常态化学法相并重,提升税务干部法治素养。根据中央“七五”普法规划中关于加强普法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的部署及税收“七五”普法规划要求,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普法教育工作安排》《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普法责任清单》等制度。在学习上,将法制教育融入干部日常培训中,采取“自学为主、聘请外部专家培训为辅、送出去培训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强化全员法制知识学习,全面提升干部依法治税、依法行政水平。建立了领导干部学法讲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等制度,并将宪法、征管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列为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五年来利用中心组学习开展法治培训达40余次。实行税务人员宪法宣誓制度,将每周五定为全员学习日,组织开展《税收相关法律及执法风险防范》集中学习,确保了普法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并聘请了专职法律顾问,补充购买法律法规书籍150余本,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法律知识集中培训,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治观念和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对税务人员执法资格培训工作,加强执法证件管理,对没有取得执法资格证书、税务检查证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税收执法活动。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并组织全员参加市政府法制办组织的法制培训、法律知识测试,受训面达到了100%,为税收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人才支撑。

二、将普法教育与依法治税相结合,持续改善税收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工作理念,认真执行组织收入原则,突出减税降费这一工作主题,将国务院和税务总局、省局出台的各项减税政策执行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将依法治税贯穿组织税费收入工作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坚决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政策底线,严守纪律红线,确保实现高质量的税费目标。认真落实和梳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通过丁税宝税企交流群和微信服务群第一时间推送给企业,并通过“云直播”的方式详细解读。针对企业实际困难和诉求,确定适用每户企业的税费政策指引,实行“一企一策”点对点向企业推送,使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加强风险防控,开展“建体系、防风险、促规范”专题活动,全面梳理、重新修订涉及税收管理各环节、全行业、全流程的风险规范,形成5大类38个具体项目。针对税源特点,重点修订完善钢铁、焦化、金属及金属矿批发、普通道路运输业、建筑业等14个重点行业风险防控工作指引。共扫描分析监控类指标23项,下发基础征管、发票管理等疑点数据4100余条,消除风险疑点3200余条,有力规范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降低了涉税风险。开展税收治理,对15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情况开展核查,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开展加油站(点)税收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查补入库税款1433万元。开展白灰、石子、水泥、洗煤“四小行业”税收治理、房地产行业评估和工业企业涉土税收核查,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管理,实现了税负公平、执法规范,进一步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

三、将三项制度与日常执法相融合,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推行三项税收执法三项制度,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方面,通过市行政执法公示平台和税务系统的三项制度公示系统对各执法机构、执法人员及权责清单、执法依据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事项数据和投诉举报途径进行公示。截止目前,在信息公示平台共公示行政处罚41件、行政许可162件。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方面,配备执法记录仪85台,基本上满足了工作需要。目前涉及的执法事项增值税专用发最高开票限额审批,需要对开票限额1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进行事前实地查验;一般程序注销户进行实地核查和疑点调查、文书送达方面的留置送达和公告送达,执法事项的音像记录做到了无遗漏全记录,对全过程记录资料按照规定立卷、及时归档。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方面,主要有税务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措施、税款数额较大的税务行政征收决定。对上述事项主要对嵌入金三系统的税务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审核。共审核一般行政处罚案件50余件。并把普法责任贯穿到征收管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执法监管等税收行政执法和管理服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同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对重大执法事项,及时联系市十力律师事务所的李青春律师进行指导,保证了重大执法活动规范开展,杜绝了执法风险的发生。

七五普法征文范文4

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精武会更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灾难。据民国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出版的《精武丛报》中《筹建健身房小启》一文记载:精武会自1909年创立以来,卅年间会址就迁移了三次:“初设于闸北之‘王家宅’,继迁提篮桥倍开尔路,再迁四川北路横浜桥。”“一二八”之役,会所毗连战区,惨遭破坏,赖各界人士扶助和会员努力,才恢复旧观,并增设特区分会于南京路大陆商场(即“慈淑大楼”)。“八.一三”之役,总会又陷于战区……。

其中,仅图书馆的损失,民国二十八年二月十日第三卷第七期《精武丛报》中《图书馆的使命》一文记载:本会图书馆,原设于中央大会堂,“一.二八”之役藏书虽遭散失,幸大部分保存。经过近年来整理收集,关于国术、体育、卫生、《英文百科全书》、《图书集成》和本会出版丛书等总计不下九千余册。“八.一三”重罹浩劫,恐已荡然无存……。总会沦陷,一切会务集中分会,人多容纳不下,拟于“四楼”租地修建健身房。但仅建筑费用(不包括新增租金每月100元和添置运动器材)就要七千余元,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精武会是个民间武术团体,实行会员制,所需经费主要靠会费维持。据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第三卷第六期《精武丛报》记载,原定每年征求会员一次。《精武体育会章程》规定,全年会费标准:普通男会员十五元,女会员和16岁以下儿童会员八元,赞助会员二十五元,维持会员五十元,名誉会员不限,永久会员不收费。据第三卷第七期《精武丛报》(征求特大号)中《第二十届扩大征求前言》记载,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已举行了19次征求大会,推知精武会至迟从1919年开始征求会员会费。由于收费不高,随着精武会规模日益扩大,每年一次征求会员的会费收入已不敷正常开支,于是从民国二十三年(1934)起,每年增加一次秋季小征求,招收半年期学员。既满足爱好者的入会要求,又弥补经费不足之憾。但是这些补救措施,遇上抗日战争这场大国难,收效甚微。特别是“八,一三”之后,民不聊生,入会人数急剧减少,如第十八征求会(1937)完成目标任务二万五千分(每分一元,下同),而第征求会(1938)仅完成目标任务一万分,无异使本已捉襟见肘的经费开支雪上加霜。在如此窘迫的处境里,筹集七千元健身房建筑费谈何容易。

筹措修建健身房资金,精武会别无选择,唯有积极办好第二十届扩大征求。为此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如成立了由吴耀庭、徐致一、劳杰明、崔聘西、史久芸、卢太育、梁芸齐、严陵孙、金信民、邓启尧、陈贵立、罗乃豪、朱廉湘、梁锦堂、翁耀衡、黄育珊、陶然人、陈晋璋、彭达乔、郑灼辰、张桂孙、薛巩初、黄维庆等二十二人组成的庞大的征求委员会,并分别负责十个征求队;每队设干事四人(包括征求委员会成员),队员46人,以每人50分,每队2000分的标准分任务,额定第二十届征求二万分的总目标;定期进行考证,以督促各队进度,对超额完成标准任务的团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如:对于得分最多的前三队(团体)和得分最多的前三名(个人),拍团体照悬挂会中,以留纪念;个人满100分者,刻名于纪念铜牌并赠奖券一张,多则类推;满四十分者,赠会徽一枚,以资纪念。特别是采取了降低会费标准和按捐助款多少给予优惠待遇等激励措施。如在征求期间,普通男会员全年会费降为十二元,一次缴清仅收十元;女会员和年龄16岁以下的儿童会员仅收六元。个人捐助国币一千元者为永久会董;一百元者为会董,可介绍免费会员三人;捐助五十元者为维持会员,可免费介绍会员二人;捐助二十五元者为赞助会员,可免费介绍会员一人。公司和商店捐助二十五元,可保送职员二人人会;捐助五十元,可保送四人,余可类推。

第二十届扩大征求会定于民国二十八年三月一日至四月二日举行,后征求委员会决定,自二月一日起入会者享受第二十届征求期间优待办法。第二十届征求会延期至四月三十日结束。由于全体征求队员团结一心,奋斗努力,第二十届征求会取得二万零十八分的好成绩,超额完成预定目标。修建健身房和添置运动器材需要很多钱,加上精武会日常开支和参加社会救亡活动等额外开支,二万元征求会费显然远远不够,因此又于民国二十八年十月一日起至十月二十九日止,举行“征求纪念会员”征求会。目标五千分,规定捐助者刻名于纪念铜牌,以垂永久。

健身房于七月六日动工兴建,八月底竣工,十月十六日正式开放。各项运动聘请专家担任指导。运动项目有国术、篮球、手球、羽毛球、器械运动、西洋拳、女子篮球、搏击、乒乓球等。

精武会能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克服重重困难,博得国人的支持和厚爱,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顺应当时社会政治的强烈需求,充分发挥武术的社会功能。《第二十届扩大征求前言》便是这种功能的最佳宣示:“……际兹国家艰屯之会,深觉精武会今后之所以效忠于我国家民族者,至艰且巨。试陈其义,溯自强压迫,国人不惜最后牺牲,奋起抵抗,虽公理可胜强权,而武力实为和平后盾。……吾国之民族,和平之民族也。吾人初不以黩武好战策吾同胞,然处此竞争剧烈、弱肉强食之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今日何日,非国家民族兴亡歧路、生死关头之时乎!……同人不敏,深信国术匪独可以强吾种族,再进足以唤起潜伏之民族意识,御侮图存……”。

二是开创我国人文体育的先河。

《精武会章程》和《各科活动时间表》记载的运动项目,有国术(太极、少林、鹰爪、摔角等),西洋拳、太极拳研究,健身房(有篮球、手球、台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象棋、击弹及各种器械运动――单双杠、飞环、吊环、跳箱、跳板、木马、肋木、悬身架、倒身架、胸背和减器),摇船、网球、游泳。还有急救、国语速成、中文速记、临池(书法)、漫画、京剧、话剧、粤、乐、评剧、口琴、旅游、图书室、浴室等。其中既有维护传统的国粹,也有西学东渐的竞技;既有强国强种的呼唤,也有以人为本的关怀;既有增强体质的普及,也有追求健康的导向;既是休闲娱乐的载体,又是职业教育的课堂。这种关注个体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着重人文素质培养和异质文化交流,不但适应多样化的群体需求,而且通过精神上的放松,释放国人因民族存亡被忽视和压抑已久的心理需求,因而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参与。

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八.一三”后,精武会积极参

加社会救济救亡的活动。如:

(一)协助上海难民救济协会筹募夏令卫生经费。

“八.一三”后,上海难民很多,仅法租界与公共租界中区和西区数平方公里范围内,就达四百五十万人。每日死亡250多人,生病的不计其数。为免夏季瘟疫流行,使病人及时得到治疗,上海难民救济协会联合上海各医药团体和社会团体,组织募捐夏令、卫生经费(5-10万元)。精武会除向难民救济协会具领捐册,分发会员广为劝募外,还制订、采取了以下劝募办法:

1、发起“精武杯乒乓慈善赛”,门票收入三千零四拾陆元。

2、参加上海业余话剧界慈善公演,精武会售出门票九百零八元。

3、精武会粤乐部于七月十二日下午在新新电台演唱播音劝募,各界认捐四千余元。

上述募捐钱款全部交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作夏令卫生经费。

4、加入上海市成人义务教育促进会。

(二)与工部局华员总会合办“济众难民医院”。

与工部局华员总会合办“济众难民医院”,因业主收回房屋,于十一月十五日结束,共计九个半月。据院方报告,由各慈善团体保送入院治疗五百二十九人,治愈四百三十二人,门诊一千四百九十人;每月经费约一千八百元,除“慈联会”津贴外,其余由两团体各自向会员劝募。医院结束后,难民仍较多,又和“工华”、“益友”三团体于天津路福绥里“益友社”内合办门诊部。

四、慰问抗日战士。

民国二十八年元旦,由精武会武术科长朱廉湘,摔角协进会主持人唐豪、陈绪良,摔角技术指导田毓荣率领三四十人的摔角队,到星加玻路八十八师坚守四行仓库的“孤军营”举行慰问表演。这天,孤军领袖谢(晋元)副团长因病住院,由一位吴萃其先生接待。这位吴先生是位商人,在八十八师坚守四行仓库的时候,激于爱国热情,毅然奔赴抗敌最前线与“孤军”并肩作战。在欢迎仪式中,孤军营雷营长和唐豪分别致欢迎词和答谢词。尽管表演场上西北风很大,精武演员们和某中学组织的女同学歌咏队的精彩表演,赢得勇士们阵阵掌声。在热烈的气氛中,还聆听了八十八师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和勇士们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参观营房。最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在依依不舍的情景中握手道别。

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武会破除武术界根深蒂固的门户偏见,对违背科学的荒唐说法,也坚决给予批评。如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二十日第三卷第十期《精武丛报》刊载了精武会联合“华联同乐会国术股”、“银钱业余联谊会国术股”、“益友社国术股”、“上海摔角协进会”、“郝氏太极拳社”、“申报馆国人国术班”、“慕尔堂国术团”、“砖灰业国术社”致函《新闻报》社,指出该报六月五六两日刊登“杜星吾的五台山僧的蝙蝠功”;“人在空气中能像鱼在水中一样,运着气功,身体冉冉腾空而起,头顶到天花板上”的虚假新闻,和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六、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规章制度。

七五普法征文范文5

加大监察力度 推进依法管理土地资源 2004-05-08 近年来,xx区国土资源局依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三个确保,一个保障”组织开展,大力开展普法宣传,较好地促进了土地法律法规在我区的贯彻和执行,自2000年以来,先后被江苏省评为土地监察工作先进单位,三五普法先进单位。 一、加强领导,措施得力 自开展依法行政工作以来,xx区国土资源管理局就相应成立了“三五”、“四五”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尤其在去年“5.26”新区局成立合并后,更是进一步加强了依法行政的力度,与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了国土部门依法行政的图片文字展,在市民广场展出作为“6.25”宣传的重头戏,进一步向全区展示国土资源局系统依法行政新貌,每年“6.25”全国土地日宣传期间,利用媒体、张贴标语、开展土地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全区干群国土意识,提高全局职工依法行政水平,把各项执法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在落实部颁布八项要求的基础上,狠抓建章立制工作。新区合并后,针对建设征用土地补偿和安置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陆续出台了《关于印发(xx区建设征用土地中有关观赏苗木,经济林木及果树收购补偿价格标准)的通知》(浦政发[2002]111号)和现行的《关于印发<xx区(原江浦县地区)建设征用土地补偿和安置办法>的通知》(浦政发[2003]28号),《关于印发(xx区(原江浦县地区)建设征用土地补偿和安置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浦政发[2003]29号)及关于印发《南京市xx区地区水资源、地热资源监督管理实施意见》(浦政发[2003]12号)和《关于临时用地审批管理的有关规定》(浦国土资发[2003]13号)等文件,进一步使新区各项建设用地补偿、安置工作更具可操作性。 1999年制定了《xx区土地行政执法责任制》,并汇编成册下发。责任制的建立首先明确了从局领导到各科室工作人员的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标准;其次层层落实了行政执法任务,明确了各人行政执法责任;第三规范了执法工作程序,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考核评议制度,明确了考核评议的内容,方法,步骤,实行了内部考核与公开评议相结合,聘请了部分机关人员任行风监督员,向社会公布了行政监督电话;第五建立了土地行政执法过程责任追究制,明确了工作人员行政执法过程的认定和应承担的责任;第六实行了工作制度的公示制,工作人员上岗着装、挂牌,工作程序上墙、工作职责上框,各项收费项目公开的一系列行政执法制度。第七对非工业性用地交易公开挂牌出让,对征地按程序公开,按文件办事;第八对土地登记实行窗口一条龙服务。第九对土地行政执法人员,违纪行为,实行待岗、下岗。认真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精神,依法行政,为全区各项建设用地提供保障,争创一流服务。 三、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1、强化土地行政执法监察职能、效能,加大依法行政力度。 为加强对土地资产的有效管理,一方面通过土地巡查发现问题,进行执法监察,另一方面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开展土地执法工作,通过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总结经验,使依法行政工作在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中深入推进。 2、狠抓基础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运转机制。 在依法行政工作同时,不仅仅限于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工作,而是花大力气,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运转机制,努力从源头抓起。一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严格报批建设用地手续,加强对建设用地内部土地用途管制的执法监督力度。二是以土地登记为依据,逐步

实现以证管地的工作目标,三是积极为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保驾护航,推进土地有形市场建设。 3、进一步加大土地常规管理执法检查力度,更好为新区经济建设服务。 在加大土地常规管理执法检查过程中,实行政务公开,各项收费标准、名称上墙公示,部颁国土资源监察《七项制度》上墙,并根据各镇所的执法权限,将修改后的《七项制度》发给各镇所,制度上墙。在全区内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建立健全了区、镇、村、组四级监察(信访)网络,努力把违法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二是进一步规范管理矿、瓦、窑业等用地,为我局对矿产资源拍卖,走向市场化打下了基础。三是随着征地拆迁量的增大,经济发展和征地带来的矛盾日益凸现,一方面我局本着在社会稳定的大局面下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这就更需要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做到三公告,一公开,程序合法,因此局法规科对征地拆迁工作做到依法征地,依法拆迁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七五普法征文范文6

(《历史研究》1955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租二石、绢二丈只是授田百亩应纳之底额,然授必不足,故须参合各户享有动产多少而高下之”。文中举《通典》卷6《赋税》(下)天宝中年天下计帐数额中江南折布条原注为证:

大约八等以下户计之,八等折租,每丁三端一丈,九等则二端二丈,今通以三端为率。

韩国磐先生除用这条材料外,又举敦煌唐户籍残卷为证,他在《隋唐的均田制度》一书中认为:“虽规定一丁租二石,绢二丈等,但这只是一般的标准,实际上可按户等高下而有增减的。且今所见敦煌户籍残卷,在户下不但注明课户不课户,且注明下中户或下下户。如平康乡先天二年籍‘户主王行智’下,注明为‘下中户,课户见输’。又如天宝六载户籍‘户主曹思礼’下,注明‘下中户空,课户见不输’。这正是为了受田有多寡,动产有多少,因而按户等高低可以升降所负担的赋役。”(《隋唐的均田制度》,第72页。)

但是,这两条材料,却不足以证明岑韩两先生的论点。

关于折布代租的规定,首先从《通典》上下文看:

其庸调租等,约出丝绵郡县计三百七十余万丁,庸调输绢约七百四十余万匹(每丁计两匹),绵则百八十五万余屯(每丁三两,六两为屯,则两丁合为一屯),租粟则七百四十余万石(每丁两石)。约出布郡县计四百五十余万丁,庸调输布约千三十五万余端(每丁两端一丈五尺,十丁则二十三端也),其租约百九十余万丁江南郡县折纳布约五百七十余万端(大约八等以下户计之,八等折租,每丁三端一丈,九等则二端二丈,今通以三端为率)。二百六十余万丁,江北郡县纳粟约五百二十余万石。

可知除江南郡县依户等纳布折租外,全国其他大部分郡县的租庸调,仍按每丁租粟二石,调绢二丈,力役二十日折绢六丈计算(连调绢每丁共八丈,唐制四丈为匹,八丈即两匹),布依比例增加)(每丁调布二丈五尺,力役二十日,每日折布三尺七寸五分,二十日共为七丈五尺,连调布每丁共应输布十丈,即两端(每端五丈)。但《通典》此处作“每丁两端一丈五尺”,当别有故,但非据户等高下征取,则可肯定。),并非依户等高下而有所变通。至于江南郡县,也只有纳布代租是参考了户等,庸调负担则仍是不按户等,按丁统一计算。由此可见,这种依户等纳布代租,只是适应江南地区特殊情况的一种规定,并没有在全国普遍施行。

其次,这种江南郡县折布代租的规定亦非实行于整个唐前期。吐鲁番曾发现过唐代武则天时期江南所纳的代租之布。(斯坦因:《中亚腹地考古》,卷2,第1044页,附录一。卷3,插图127,“阿斯塔那墓葬中裹尸布上的中国字”。)但唐政府正式公布江南纳布代租的命令,却是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的事。《通典》卷6《赋税》下云:

(开元)二十五年定令:……其江南诸州租并回造纳布。

在这以前,江南郡县纳租并非全是折布,恐怕还是以米居多。陈子昂《陈伯玉文集》卷8“上军国机要事”云:

即自江南、淮南诸州租船数千艘已至巩洛,计有百余万斛。

《旧唐书》卷8《玄宗纪》上云:

(开元十五年)秋,……河北饥,转江淮之南租米百万石以赈给之。

《通典》卷10《漕运》载开元二十一年裴耀卿奏云:

请于河口置一仓,纳江南租米。

都是证明。又从《旧唐书》卷48《食货志》“(天宝初)韦坚……请于江淮转运租米”的记载看来,即在开元二十五年定令之后,江南地区可能仍有纳米之事。由此可见,这种纳布代租的规定,充其量只是在玄宗中期以后才普遍行于江南地区的一种特殊规定。其折租时何以考虑到户等,需要另行研究。但不管怎样,这种规定绝非均田制度下普遍、长期的规定,不能用来证明唐前期农民的租调负担普遍可按户等高下而有所变通。

至于韩先生所引敦煌唐代户籍残卷的材料,细分析一下,也可知并不能证明按户等高低升降受田农民所纳租赋。我所见的唐代户籍残卷中,有“课户见输”及“课户见不输”记载的一共有22户(除大历四年籍(斯•514)系摘自伦敦博物馆敦煌卷子显微胶片外,其他材料均系从仁井田?《唐宋法律文书之研究》,王井是博《敦煌户籍残简》,《再读敦煌户籍残卷》,《食货》第四卷第五期《唐户籍丛辑》,池田温《关于敦煌发见的大历四年户籍残卷》(《东洋学报》第四十卷第二、三号)等书刊论文中转引。),这22户情况列表如表一、表二(见569—570页表)。

从表一、表二里可以看到,“课户见不输”与“课户见输”两类人户,各方面条件是差不多的,输与不输和户等的高低并无关系。

第一,从户等高低来看,“课户见不输”各户可知户等的四户中,下中户及下下户各二,“课户见输”各户可知户等的十四户中,下中户四,下下户十,下下户占的比重反而更大。照韩先生的说法,户等低的应当有更多的机会减免所应负担的赋税,可是这里的情形却恰恰相反。可见韩先生的假说不易成立。

第二,从各户劳动力与占有土地情况来看,“课户见输”与“课户见不输”各户之间的差别也是细微的,看不出与赋税之输与不输有什么关系。现将已知人口确数与土地确数的“课户见输”与“课户见不输”各户(前者五户,后者十一户)的情况列表比较(见570页表三)。

另外依常情,既然规定纳课,如依户等高下变动,只有少输的情况而绝无不输之理,因此,课户不输的原因,恐怕不会是因为户等有高下而变通缴纳数量的结果。从下列的“课户见不输”与“课户见输”各户的情况表看来,课户输与不输的区别似乎是在二者身份之不同,见输各户中大部分均为白丁,而见不输各户中,绝大部分均有勋荫及军职,仅有一户白丁,亦可能因其从征而免去课役。这个问题还须要进一步探讨,但唐代户籍残卷中“课户见不输”与“课户见输”的区分,不能用来证明韩先生的论点,却是可以肯定的。

与岑韩二先生的见解相反,我们却能从唐代文献中找到许多不计户等而以丁为单位征取租调的记载,前引《通典》卷6天宝中天下计账数,就是一例。至于最重要的证据,还是唐代户籍残卷中开元九年后王万寿的户籍:

户主 王万寿 年伍拾壹岁 白丁

神龙元年全家没落,开元九年账后奉其年九月九日格行上浅落放之。

下中户 课户见输

女 尚 品 年贰拾壹岁 中女

计租二石

一拾亩永(业)

壹拾亩已受

王万寿是下中户,即八等户,只有40亩,在敦煌是属于占有土地较少的人家,又曾于神龙元年全家没落,照岑韩二先生的说法,其租赋负担应当依户等而降低了。但实际上他却仍需按规定数额纳租,这就足以说明唐代农民缴纳的租赋数量是不因户等高低而变通的。

然而,户等的高低却确与人民负担轻重有关,这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第一,作为征取户税的标准。这点史文很清楚,不必多谈。

第二,曾一度作为地税即义仓粟米征取的标准。《隋书》卷24《食货志》载:

(开皇)十六年又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

这一规定到贞观初年改为垦田亩纳二升(《唐会要》卷88《仓及常平仓》。)到高宗时又有变动,《通典》卷12《食货》12《轻重》:

高宗永徽二年九月颁新格:义仓据地取税,实是劳烦,宜令户出粟。上上户五石,余各有差。

开元时又变了,《通典》同卷载:

开元二十五年定式:王公以下,每年户别据所种田亩别税粟二升,以为义仓。其商贾户若无田及不足者,上上户税五石,上中以下递减各有差。

第三,作为授田先后的标准。《唐律疏议》卷13《户婚律》《里正授田课农桑》条疏议云:

依田令:……授田先课役后不课役,先多后少,先贫后富。

即贫下之户可优先授田。从下面这些唐政府将职田、官田及检括来的豪强占田优先分配给贫下户的记载看来,可知这一规定是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执行过的。

《旧唐书》卷58《长孙顺德传》载:

(贞观中顺德)拜泽州刺史。……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

《唐大诏令集》卷110睿宗《诫励风俗敕》:

寺观广占田地及水碾?,侵损百姓,宜令本州长官检括依令式以外,及官人百姓将庄田宅舍布施者,在京并令司农即收,外州给贫下课户。

《旧唐书》卷8《玄宗纪》上:

(开元)十年正月戊申,内外官职田除公廨田园外,并官收给还逃户及贫下户欠丁田。

《册府元龟》卷105《帝王部》《惠民》:

(开元)二十六年正月丁丑制:……京兆府界内应杂开稻田,并宜散给贫者及逃还百姓,以为永业。

第四,作为正役与杂徭负担先后的标准。《唐律疏议》卷13《户婚律》《差科赋役违法》条疏议云:

依令:凡差科先富强后贫弱,先多丁后少丁。

这一规定,从下面各条记载看来,当时也是实际执行了的。如《册府元龟》卷486《邦计部》《户籍》云:

万岁通天元年七月二十二日敕:天下百姓父母另外断别籍者,所折之户等第并须与本户同,不得降下。其应入役者,共计本户丁中,用为等级,不得以折生蠲免。其差科各从折户只承,勿容递相影护。

(天宝)四载三月敕:……比来未全定户,今已经数载,产业或成,适可因兹平于赋税。……复定之后,明立簿书,每有差科,先从高等。

此外,高户还往往有特殊任务,如替官府放债(《旧唐书》卷8《玄宗纪》上:“(开元二十八年)九月,先是高户捉官本钱,乙卯,御史大夫李朝隐秦请薄税百姓一年租钱充,依旧高户及典正等捉,随月收利供官人税钱。”《新唐书》卷55《食货志》亦有记载。)、管驿(《新唐书》卷50《兵志》:“(开元)九年又诏天下之有马者,州县皆先以邮递军旅之役,定户复缘以升之,百姓畏苦,乃多不蓄马,故骑射之士灭曩时。自今诸州民勿限有无荫,能家蓄十马已下,免帖驿邮递征行。定户无以马为赀。”《新唐书》卷123《李峤传》:“又重赂贵近,补府若史,移没籍产,以州县甲等,更为下户,当道城镇,至无捉驿者。”)、充当租庸脚士(《新唐书》卷134《王珙传》:“又取诸郡高户为租庸脚士。”)等等。

第五,作为蠲免赋役的标准。这类记载很多,举几条为例。《册府元龟》卷490《邦计部》《蠲复》云:

(高宗)永隆元年正月己亥,诏雍岐华同四州六等以下户,宜免两年地税。

(开元)十一年,……诏太原府境内百姓宜给复一年,九等户给复三年,元从家给复五年。

开元二十二年诏:……其今年租八等已下,特宜放免。

第六,作为赈贷标准。如《册府元龟》卷105《帝王部》《惠民》载:

(开元)二十年二月辛卯制曰:……如闻贫下之人,农桑之际,多阙粮种,……自今已后,天下诸州,每置农桑令,诸县审责贫户应粮及种子,据其口粮贷义仓,至秋熟后,照数征纳。

三月诏曰:……河南数州,致滋水损,……令户部侍郎张敬舆宣慰简复。如?FDAA?有损贫下不支济百姓,量事赈给。

第七,户等高低还与服兵役有关。府兵固无待言,?FDFE?骑亦然。《新唐书》卷50《兵志》云:

七五普法征文范文7

关键词:中西方 数字 文化 异同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和大写两种。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数字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或次序外,还广泛应用于成语或词组中,作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段,使语言凝炼、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的效果。在科学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计算,毫厘分明,精确严谨,是实数;而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泛化,抒情达意,增强语势,是虚数。数字的观念在各个民族中都渗透在它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比如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艺术、政治与习俗、神话传说与巫术迷信等。我们只要读读中国古代文献,不难知道诸如“五行八卦”、“两仪生四象”、“阴阳六爻”、“人道六制”、“七夕”、“七日来复”、“八方维纲”、“八大金钢”、“九阳”、“九州”、“十干”、“十恶”、“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三十六计”、“七十二行”等这些含有神秘色彩的数字。英语中也有一些这类词语,比如有 "Holy Trinity", "the Three Fates", "Five points of Calvin", "Seven against Thebes", "the Nine", "bakers dozen"等,另外西方文化中还有“一”表示至高无上,“二”表示爱情,“三”表示等量齐观,“六”表示非凡,《旧约》中有“七年”与“七日”,《新约》中有“七雷”与“七印”。(赵世开,1999:185)。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

在中国,三是一个很吉祥的数字。在汉语里,3被写成三,其意义是,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即融天、地、人为一体,寓意天地人的关系。中国的道教有三清之说,即玉清、太清、上清;佛教中有天、地、人三尊之说。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人认为,数字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可见三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大的意义。中国古代与数字三有联系的重要思想观念是很多的,如:日、月、星为三元;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为三纲;父、子、孙为三族等等。三和五非常近似,所以,有时候不仅仅是个数字概念,里面包含了很多古朴的东方哲理。在中国,古制已有所谓“五门三朝”的说法,故宫的建筑也符合这种布局。从过去的大清门经天安门、端门、午门,一直到太和门,正好是“五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正好是“三朝”。这三和五,也有他们的文化内涵。“三”指天、地、人;“五”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中国人把这八种物质看作世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三和五这两个数字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得也比较广泛。数字“三”在西方国家同样受到尊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称三为完美的数字;古埃及人认为它代表父、母和子;基督教有三位一体之说,即圣父、圣子、圣灵;在古希腊神话中,宇宙被认为是由三位神灵统治着:主神朱庇特、海神尼普顿、冥神普路托(杜学增,1999)。中国有“事不过三”之说,而西方也有不能连续用一根火柴为三个人点烟的禁忌。

中国数字文化三五之道,有三就应该有五。《易系辞》中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地之数各有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意思是说,三才(天地人)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数字变化的规律,一切事物都脱离不了三五之道。但五常与三结合而用,如,三皇五帝、三令五申、三五成群、三纲五常、三下五除二、三年五载等。中国古诗词中这种三五连用也很常见,如,“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所以,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哲学思想。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一种说法是,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所以主凶。数字四在中国由于谐音“死”,而被视为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人们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4”(谐音“我死”)。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基本没有关于四字的忌讳。有的民族反而对“四”极为崇拜,认为“四”是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如先秦时期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中最著名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总称为“六家”,周代兵书现存六卷称为“六韬”,政区分为“六乡”,周礼有“六典”(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官制设有“六部”,汉代官职有“六曹”,隋唐政制设“六部”,朝廷军队统称“六军”,皇后的寝宫称“六宫”。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妇女怀孕也称为“身怀六甲”,天地四方合称为“六合”。中医将人的心、肺、肝、肾、脾、胆称为“六神”,佛教认为凡人有“六欲”,古代作画讲“六法”、“六要”、“六彩”,古典词牌名有“六丑”、“六州歌头”。(包惠南,2001:195)。民间也有“六六大顺”的吉语,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数字,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吉日。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看重数字“七”,认为它吉祥有力。它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字“七”又具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壮举,圣玛丽亚有七喜、七悲,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等等。西方宗教和文化常用数字“七”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或归纳人文景物、社会团体、宗教仪式等。如,七大美德(信任、希望、仁慈、公正、毅力、谨慎、节制)、七宗罪(骄傲、发怒、嫉妒、肉欲、贪吃、贪婪、懒惰)、七重天(纯银天、纯金天、珍珠天、白金天、银天、红宝石天、极乐天);人有七感(生机、感情、语言、味觉、视觉、听觉、嗅觉);世界有七大奇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摩索拉斯陵墓、以弗所的戴安娜神庙、罗得岛的巨像、菲底亚斯的丘比特神像、亚历山大的灯塔)(包惠南,2001:193)。另外,佛教和伊斯兰教也很尊崇数字“七”。据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面壁七天而成了正果。佛教认为,万事由地、水、火、风、空、识、根七种本原生成;佛寺由七种厅堂组成;人死后要祭奠七七四十九天等等。伊斯兰教认为,安拉创造世界用了六天,在第七天休息;阿拉伯人说,天有七重,地有七层,一周有七天,因此,他们常用数字“七”表示数量或次数之多。由于世界三大教派尊崇数字“七”,所以,人们发现它被广泛用来表述各种事物,人有七情、面有七窍;彩虹有七色;音乐有七个音符;西方童话中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说法(平章起,1993)。这些足以说明,数字“七”在西方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人们对“七”情有独钟。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的变化,勤劳致富成了人们共同的愿望,“恭喜发财”成了新春佳节亲朋好友之间的常用贺词。南方经济发达的粤语区的“八”与“发”谐音,广东人特别喜欢数字“八”,以求生财有道,发财致富。现在对“八”的爱好已风靡全国,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对“八”可以说是特别偏爱,几乎达到迷信的程度。电话号码中喜欢有八,汽车牌照号码最好有八,有的商店取名“518”(“我要发”的谐音),公司企业等单位开业把含有“八”的日期选作黄道吉日,开业典礼的时间也要定为8点18分(“发一发”的谐音)。(包惠南,2001:196)。可见数字“八”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示数量的数字,同时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共同愿望,蕴含着一定时期民族文化的内涵。

七五普法征文范文8

2009年一年来,在局党组和主管局长的正确领导下,全处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09年的工作任务,主要情况是:一、党的十六大(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以来,我处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绩(一)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文化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效果。2009年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若干政策规定》(沈委发[2009]6号)的通知,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经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文化体制改革于2009年12月27日全部结束。这次改革,改善了市场环境,打造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建立了培养、激励和吸纳人才的机制;比较好的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进一步调动了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使文化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全市百分之百实行了聘用合同制。为尽快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进一步落实××市人民政府第××号令《××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办法》,2009年加大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的力度,要求全市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经努力全市××多个事业单位,全部推行了聘用合同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百分之百实行了聘用合同制,为今年既将进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精心组织,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圆满完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2009年下达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在九个区、县(市)的精心组织下,平稳推进,截止2009年9月全市××个乡镇事业单位由××个,精简××个,精简幅度56.5%,工作人员由××人,精简至××人,精简了69.5%,分流人员××人,提前退休人员××人,提前退岗休养××人,落聘××人。市政府拨款××多万元,保证了改革的圆满完成。四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起草了《关于全面起动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市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指导意见》、并完成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组织40名人事干部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培训班,为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做好了人才储备。只待省里的统一部署,立即开始工作。按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二)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稳步推进,为沈阳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号令《××市人事争议仲裁办法》,热情接待,精心办案,五年

中共受案568起,调解××起,裁决××起,向法院开据不予受理通知书××起,结案率100%,为××市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三)人事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四五”和“五五”普法的规划,五年来重点抓了人事编制系统的普法教育,先后举办普法培训班11期,发放法律资料××多册,用于法律教育的资金达20余万元。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起草的《××市人才市场条例》经市人大通过,并开始实施。由于成绩突出××市人事局被省人事系统评为“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局政策法规与人事争议仲裁处2009年被国家评为“五五”普法先进单位。二、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经多次与人大和市政府法制办协调,经过反复修改,4月6日经市长办公会批准,进入市人大审批程序,并于6月6日经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讨论通过,进入市人大大会审议程序,6月20日市人大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二是“五五”普法工作全面起动,经局党组批准,于4月2日下发了《关于印发××市人事编制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市人事编制系统2009年普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使普法工作进入规范性实施阶段。6月15日组织了全市人事系统《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讲座,××多名人事干部听取了讲座,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全局各处室执法责任状全部签完,进入实施阶段;四是根据局领导要求,为配合“五五”普法每个处室出了10个普法题目共140多个题目全部落实到位。由于措施有力,使我市人事、编制的法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二)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果3月15日,××局长主持了乡镇机构改革检查验收情况汇报会,听取了××个区、县(市)的情况汇报,总的看各单位组织严密,进展顺利,全市××个乡镇事业单位由××个,精简××个,精简幅度56.5%,工作人员由××人精简到××人,精简幅度69、5%,事业单位编制精简了51.3%,分流人员××人,提前退休人员××人,提前退岗休养人员××人,落聘人员××人。5月30日前,9个区、县(市)先后上报了审批表,6月1日开始报表审批工作,在春平局长的直接指导下,于6月20日全部审批完毕,市政府拨款7000多万元,保证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圆满完成。(三)调研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抓个早字。在1月份下达了申报调研题目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及时上报调研题目,通过

努力共上报调研题目26个,为今年调研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2009年的调研工作取得新成果。在省人事厅调研成果评选中,我市的调研报告有17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13篇。××撰写的《关于围绕中心服务人才为××市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智力保障的研究与实践》获一等奖;三是将2009年人事系统优秀调研成果汇编成册,已将汇册发到作者手中。(四)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准备工作进展顺利。通过近两个月的调研,起草了《关于全面起动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市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指导意见》、并完成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组织40名人事干部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培训班,为我市事业单位改革做好了人才储备。(五)认真组织和谐人事征文,取得良好效果。接到省人事厅关于“构建和谐人事”征文的通知后,我处在办公室的配合下,立即将通知转发到各有关单位,并适时电话催办,共收到征文17篇,在省人事厅征文评选中12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4篇。在全省人事系统中是数量最多的单位,也是获奖最多的单位,受到省人事厅的好评。(六)领导包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省人事厅下达我局的领导干部包案6个,3月27日省人事厅来我局检查包案情况,××局长对6个案件提出了明确意见。通过督办,××区××等35人案和××县××案,××区××案已基本结案。××区曾××为其丈夫张××开除要补偿一案,××区意见明确,错误在张××,考虑家中困难的实际情况,同意给予解决部分生活困难问题。××县李××一案因牵涉到同类人员××人,经与省人事厅协商,按人调发[1992]18号文件规定,辞退有政策依据,对辞退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发辞退费。(七)日常工作稳步推进一年来,完成聘用合同签证××万余份,人事争议仲裁收案××件,其中转法院××件,转市局××件,调解××件,结案××件。人才中介审批××件,复核××件,已全部办复。人才研究所《关于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的研究》课题已经完成。(八)自身建设得到新的加强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今年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写入报告,大家都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努力。二是加强了法规政策的学习。半年来,针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

织全处同志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关法规政策,提高了大家执行政策的自觉性;三是参观反腐教育基地,受到深刻教育。参观中大家看到过去在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走上犯罪的道路,使全处同志受到极大的震动,“对受贿百元不算大,走向腐败最可怕”有了新的认识,对防腐败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四是观看了大东区曹振家腐败警世教育片。使全处同志认识到,腐败总是从小数开始,积累多了就变成了人民的罪人。通过学习和反腐败教育,大家为基层服务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对来访者不论是进门就骂的,还是进门就哭的,都能热情接待,积极做好工作。三、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提出今后五年我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调研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对我市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按照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新要求,提出我市事业单位改革的五年设想。(一)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设置工作。经调查,我市事业单位机构总数××个,其中:全额拨款××个,差额补贴××个,经费自理××个;编制总数××名,其中全额拨款××名,差额补贴××名,经费自理××名;在职人数××人,其中:全额拨款××人,差额补贴××人,经费自理××名。根据我市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提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优先、服务公平、区域均衡、门类齐全的公益服务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督制度健全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总体规划、配套改革、远近结合、稳步推进的思路,以机构分类改革为基础,规范发展公益型事业单位,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树立一个宗旨,明确三种类型,健全五种制度,确保稳定大局。树立一个宗旨,就是通过改革使事业单位有更大更好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明确三种类型,就是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和从事公益服务的三大类。健全五种制度,就是围绕事业单位的机构组织、人事、分配的配套政

七五普法征文范文9

【关键词】成语 四字格 数词 形式特征 语义内涵

【中图分类号】H1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29-02

成语是熟语中重要的一种,它庄重典雅,蕴涵丰富的文化精髓,其中四字格是成语的典型格式。四字格成语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深受人们的喜爱。萨丕尔说:“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四字格成语体现了汉民族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和注重内省含蓄的文化心理,以及“以偶为佳,以四为正”的审美情趣。本文将从数词的起源来挖掘数词潜在的哲学内涵和深层寓意,再从此类成语的结构入手,具体分析各种数词形式的语义内涵和词义的演变规律。

一 数词类四字格成语的起源与文化

1.数词的起源

第一,《易经》中的数词。最早的数词概念来自于《易经》中的两仪四象八卦的太极文化,《易经》的符号体系可以看做是数词的雏形。太极把宇宙事物分为阴阳两极,阴阳两性存在于客观的世界中,如天地、男女、日月等;四象包括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八卦分别象征天、地、雷、山、泽、风,两卦叠加,八八六十四卦,也称“别卦”,象征整个大千世界。九为阳数,奇数之极,象征“天,帝王”,五阳数中位数,“九五”表示帝王之尊,成语“九五之尊”便来源于此。阳爻为九,阴爻为六,六来自于三偶爻,三偶爻为坤,坤有柔、顺之意,因此六有顺利之意,如六六大顺等。我们可以从太极文化中窥探出古代人们对数字观念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词。

第二,数词的构造方法。(1)在汉字构字方法未产生之前,人们采用实物记事方法,即结绳和树桩。他们用一横代表一桩实物,二横代表两桩实物,单数一、二、三,都是积画成数,是典型的刻画符号。在表示几十的概念时,单数用实物木棍累积,整数用结绳表示,一根绳上打一个结表示一十,两个结表示二十。因而数词的基本功能是记事,来表示基本的数目概念。(2)“六书”造字。六书是汉字的构字方法,许慎《说文解字》:“六书者,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一、二、三”是指事字,用符号来表达抽象的数字概念;“四”是“泗”的本字,泗是人口发出的声气,后假借为数目字;“五”像二物交错之形,本义交错,借用为数目名称;“七”为“切”的本字,古文中的七,是在横画中间加竖画,划物为二,从中切断;“两”是“辆”的本字,驾马车用两匹马拉,借用为数词,专用于成双成对之物。

第三,数词的功能和运用。数词最基本的功能在于认识客观事物,并对其进行分类。最早的认识来源于对身体构造的感知,产生了两目、两耳、四肢、十指等,如成语中的“四脚朝天,五体投地等”;来源于对宇宙时间概念的认识,提出了四时、八节、十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等时间分类;孟子关于性善论提出了“四端”说,“四端”引发了“四德”。此外,人们习惯用数词来概括事物,如五音、七律、九州。

2.四字格成语的文化内涵——辩证统一和中庸和谐的思想

八卦《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种朴素的辩证思想深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之中。人们既看到事物的相反相成,又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传统的中庸思想追求事物整体的统一,强调和谐。在这种文化土壤的熏陶下,汉民族形成了独有的且对立统一的思维习惯,反映在人们的语言中,就产生了成双成对的语言构成特点,四字格成语以精炼的方式承载了这种文化底蕴。四字格成语一般都能一分为四,或两次一分为二,四字格式体现了辩证统一与中庸和谐的完美统一,成为经典格式流传至今。

二 数词类四字格成语的形式特征和语义内涵

根据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个数,可以分为一个数词类、两个数词类、三个数词类、四个数词类。一个数词类中包含“一”的占大多数,“一”的内涵丰富。两个数词的四字格成语根据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位置可以分为:

1.数词对举类

第一,数词奇数位置。

两个不同的数词类(A×B×)。典型格式:一×二×:一干二净,一清二白,一穷二白,一差二错;七×八×: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拼八凑,七零八落;千×百×:千方百计,千锤百炼,千奇百怪,千疮百孔;千×万×: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丝万缕,千真万确。

奇数位的数词对用是数词类四字格成语的典型用法,此类格式一般都是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部分构成,数词夸大或缩小了词语本身的含义,表示一种抽象的含义和概念,具有形象感。

两个相同的数词类(A×A×)。典型格式:一×一×:一心一意,一举一动,一朝一夕,一模一样;十×十×:十全十美,十发十中;百×百×:百发百胜,百发百中,百依百顺;半×半×:半推半就,半信半疑。

在一×一×格式中,“一”所包含的词义十分丰富,按照偶数位的词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词,另一类是动词。在名词类中,“一”的含义有多种,可以表示全、相同,如“一心一意,一模一样,一德一心”;可以表示少,如“一丝一毫”,还可以表示速度慢,如“一字一句”。在动词类中,可以表示动作交替,反复或连续,如“一张一弛,一唱一和,一来一往”,还强调动作的“每一”,如“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十×十×格式表示程度高,相当于副词,“十分”、“很”“非常”;百×百×格式表示概率高,有“完全”之意。半×半×格式强调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即一边……一边……,这两个动词意义相反,来表示人物内心的矛盾过程。

第二,数词偶数位置(×A×B)。典型格式:×一×二:独一无二,说一不二,数一数二,划一不二;×三×四:朝三暮四,推三阻四,颠三倒四,低三下四;×七×八:横七竖八,杂七杂八。其他格式:接二连三,猜三划五,拨十得五。

×一×二格式中,一和二在具体的成语中有不同的指代含义,如数一数二,一二表示序数词第一第二。×三×四格式中,三四的意义虚化,用来泛指,指“这个”、“那个”,用来凑足音节,表示杂乱无序这样的贬义。

2.数词连用类

AB××:三五成群,亿万斯年,九十其仪,九五之尊。

×AB×:乱七八糟。

××AB:略知一二,气象万千,寓言十九,珠履三千。

A××B:一分为二。

数词连用的形式,有的是个位数之间相连,有的是千万亿之间相连,有的是个位数与十千相连,形式多样,用法灵活。数词的意义泛化,可以指数目多,如三五成群、气象万千;可以指数目少,如略知一二;可以表示数字的比率关系,如寓言十九,十九有十之八九的含义。同数词对举类相比,数词连用形式不是十分普遍,缺乏整齐均衡的形象美和音韵美,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语言现象,口语色彩较浓。

三 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表达义

1.数目义

数词表达的是具体的数字概念,成语的凝固性不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分类,在使用中数词的具体意义基本不变。如:(1)两袖清风,四脚朝天,十指连心,四舍五入;这些数词的意义是确定的,表示数词的基本的数目义。(2)文房四宝,岁寒三友,皈依三宝,三山五岳;将某些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纳起来,用数词来统称。用上下位词来表示,共同体现了人们习惯于用数词来统计共同特征的事物,增强记忆效果。

2.泛指义

人们根据已有的认识对事物进行概括性的分类,再用所分的小类来泛指事物的整体或全部。我们可以从数词类成语中找到具体的下位词,但在使用过程中,数词常常失去本身的数目义,泛指它所指称的意义。这种泛指义满足人们词语表达的模糊性需求。

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领域的各种流派。

七情六欲:泛指各种情感欲望。

3.虚指义

数词在四字格成语的使用中,词义发生了从实到虚的发展演变过程。它符合人们表情达意的需要,将原先单纯表示数字概念的数词发展到能灵活表达抽象意义的数词,丰富了数词的语义内涵。

第一,表示“少”,数量少,程度低。一丝一毫,一席之地,一时半刻,一知半解,三言两语。

第二,表示“多”,数量多,频率高。三番五次,三亲六眷,三推六问,七老八十,万劫不复,咫尺千里。

第三,加强程度,相当于副词“很”、“十分”、“非常”。一清二楚,一干二净,四平八稳,四通八达。

第四,表示对比关系,增加烘托效果。一日三秋,一呼百应,一本万利,问一答十。

第五,表示“各个”,“各种”。四面八方,七病八痛。

第六,表示数字的比率关系,一般表示概率较高。十×九×:十室九空,十拿九稳;百×百×:百发百中,百战百胜。

第七,无意义,凑足音节,调整韵律。决一雌雄,不堪一击。

4.指代义

第一,数词在四字格成语中的指代。

举一反三:“一”指代一类事物,“三”指代其他同类事物。

一了百了:“一”指代主要事情,“百”指代其余事情。

第二,数词与成语中其他词联合来指代,可称为借代。

张三李四:借代为普通人,相当于英语中的Tom,Jack。

5.典故义

数词类的四字格成语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或文学诗词,其中的数词包含了特定的典故义,作为成语的一部分表达抽象的意义。如:三人成虎、四面楚歌、七步之才等。

6.色彩义

第一,语体色彩。四字格成语庄重典雅,与其他的熟语相比,书面语色彩较浓,然而数词类的四字格成语与非数词类的四字格式成语相比,却有明显口语化倾向。接二连三——接连不断;三言两语——寥寥数语。

第二,感彩。(1)褒义色彩。四×八×:四平八稳,四面八方,四通八达。(2)贬义色彩。×三×四:低三下四,不三不四,丢三落四,颠三倒四,求三拜四;七×八×:七拼八凑,七嘴八舌,七手八脚,横七竖八,乱七八糟。(3)中性色彩。四书五经,五颜六色,九鼎大吕,一朝一夕。

参考文献

[1]王涛.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