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集锦9篇

时间:2022-06-18 19:43:45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1

何祥美事迹告诉我们,现实中有很多许三多式的人物。何祥美的故事就是现实版的《士兵突击》。

何祥美给我的最大体会是,打好基本功,做好每件事。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唱念做打,当兵有队列、射击等训练科目,我们做媒体的也有自己的基本功,需要每天练习,才能精益求精、不出差错,有重大新闻发生时,才能立即冲上去,成为新闻报道领域的“枪王”。

广播是声音的世界,最出彩的新闻报道,都是现场口播报道,我们可以用描述式的方法,把耳闻目睹的事件经历告诉给听众。但这个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必须平本文来源:文秘站 日勤学苦练。广播记者要过语言关,做到发音字正腔圆,准确无误,还要多向周围群众请教,多用简单、平实的词汇,学习符合大众口味的平民化语言,做到质朴真挚,切忌矫揉造作。这些平日里的学习、积累和何祥美练习射击、跳伞、潜水等是一样的。许多优秀的记者、主持人为了练好口播能力,曾经含着石子练习,加大练习的难度。

再说创新。何祥美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光靠勤学苦练是远远不够的,要有知识和创新能力才行。做记者,掌握大量的新闻背景知识,迅速组织成稿件报道出去,这是基本功。现在,我们还要懂得各种先进的录制播出设备,摸清它们的脾气、禀性,就像何祥美熟悉他的枪。

“三栖精兵”何祥美是新时代优秀革命军人的典型代表,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始终坚持爱军精武、献身使命的信念,在训练场上不断超越自我,在科技练兵的

道路上学习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学习何祥美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大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事业之中。

信念需要忠诚来坚守,奉献需要热情来保持。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官兵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侵蚀,我们只有像何祥美那样,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个人的人生追求,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徘徊、不错位、不彷徨。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2

2004年5月,笔者作为央视新闻中心报道组成员,跟随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赶赴河南登封,参与了因公殉职的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事迹报道。在这次采访中,央视记者承担了《新闻联播》中四期长消息和《焦点访谈》、《法治在线》等栏目三期专题片的报道任务,采访前,、公安部对报道基调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新闻记者“要以英模的精神报道英模”,做到“避免塑造一个让群众仰视的英雄,真实表现一个双脚站在地上的人民警察”,解答“任长霞为何会如此受到百姓爱戴,会有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参加葬礼”。由于报道的主体对象是一名已经殉职的英模,采访中,记者需要在没有“对话采访主体”的条件下,以令人信服的客观叙述表现出人物事迹的感染力。因此,在采访报道的角度选择、内容选取和表现手法上,央视报道组进行了这样的设置与安排:

谁来说――在百姓的“泪光”中折射

选取最为合理的叙事角度,是所有典型报道所面对的首要问题,角度的选取也直接决定了整个报道的主题能否得到充分、自然的表现。在对图像资料的整理过程中,记者发现,最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是在百姓眼中闪动的泪光和在群众脸颊上滴挂的泪水,无论是在任长霞遗体告别仪式上,还是在她的日常接待中,处处可见百姓质朴而真诚的情感流露,这些都有力地折射出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决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以民说警无疑是再现长霞事迹、诠释长霞精神的最好角度。在此后的采访中,无论是表现任长霞打黑、治警还是爱民,记者都围绕“心系民苦、情解民忧”这一角度加以报道,老百姓是一面镜子,以“镜语”叙事从而使整个报道具有了整体主线。“我们哭喊着警察万岁,看到我们哭了,任局长也哭了”、“像这样的公安局长,为民除害、为党争光啊”,采访中,大量群众真实自然、有感而发,在节目编辑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同期声的使用,较好地以百姓的口碑增强了报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

说什么――在“哭与笑”、“恨与爱”中表现人物情感的二元对立

在登封担任公安局长的3年时间,任长霞共侦破了3420起刑事案件,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全国十大女杰”等40多项荣誉称号。对于这样一个事迹突出的女公安局长,应该表现人物的什么和选择什么加以表现,是整个采访报道的重点。

通过对任长霞生前事迹的总结提炼,记者发现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点就是“爱憎分明”,打黑除恶时的果敢,接访助民时的真诚,形成了人物个性中鲜明的“二元对立”,这正是任长霞身上的“典型性”。无缘无故的“爱”与“恨”是没有说服力和表现力的,因此记者在报道中侧重突出了“打击王松黑恶团伙”和“前移控申室”这两个典型事例。王松案是2001年中国十大涉黑案件之一,“以前是谈虎色变,现在是谈松色变”,“赔进我半辈子也要告王松”,身受王松之害的老百姓这两句同期声,可以看出民怨之大。在节目中,记者通过任长霞“个别村干部在调查的时候威胁群众,查出来也要处理”这样一句现场同期声,表现了她“恨民之所恨”的一面,而亲率200多名防暴警察冲击王松窝点的现场资料,则真实表现了任长霞为民除害时的“勇”。王松被缉拿归案后,当100多名群众哭喊着“警察万岁”时,任长霞也落泪了,这个细节画面的使用,有力地表现了一名女公安局长外表刚强坚毅,但内心细腻温情的一面。刚与柔、爱与恨、哭与笑完成了人性化的表现,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亲。

怎么说――在资料片段的运用中使“英者”的音容在屏幕上鲜活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3

在此,结合平日的教学实践,就新闻播报对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轻松地获取知识

时政新闻生动、具体,时代特色鲜明。学生在课堂上主持播评,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思品道理源于对生活的总结和提炼,新闻播报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在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中明理践行。

比如:无臂少年刘伟从中国达人秀冠军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关于他的新闻报道一直为学生们所关注,他的先进事迹多次被学生在新闻播报中传颂。刘伟的自信与自强、勇于面对困难和逆境的优秀品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懂得了什么是自信、自强,认识到了勇敢地面对困难和逆境对走向成功、成就价值人生的意义。

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与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从最初的全员参与搜集新闻资料到各学习小组自主设置讨论题、组织参考答案,从新闻播报课件的自主制作到课堂由学生主持新闻播评,整个过程都在开发着学生的智力,培养着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得以养成,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从学习小组齐心协力准备新闻资料到共同讨论优选最佳新闻,从举全组之力制作精美课件到推荐小组代表主持播报,从小组讨论到全班交流,都不断呼唤着学生的团结协作之心,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很好的培养。

三、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标指出: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坚持正面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要求和道德规范。学生搜集到的新闻无疑是他们关注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展开思考与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在老师的正面引导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培养,新闻播报的德育功能日渐凸显。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4

[关键词]主流媒体 正能量 传播力 提升

主流媒体如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舆论场?2016年11月,《长江日报》刊发的“生命接线员”刘清报道,社会反响强烈,仅在《长江日报》新媒体平台上点击量就超过100万人次。这是主流媒体用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引领舆论场、提升传播力的成功探索与实践,对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如何承担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具有启示意义。

一、弘扬主旋律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与使命

在8・19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2016年,在第17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总书记给新闻工作者的寄语别提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既是对媒体的要求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刘清是武汉急救中心120的一名接线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在做了两年社区医生后,应聘为120的接线员,至今已有7年。2016年9月24日10r33分,刘清接到当日第68个急救电话。丈夫家中心脏骤停,妻子拨打120求救,整整26分钟里,刘清始终不挂断电话,一面调度车辆出发救人,一面指导妻子为丈夫做心肺复苏。最终,病人转危为安,这创下了生命的奇迹。

这次26分钟的通话也是刘清成为120接线员以来接得最长的一个电话。在26分钟的生死营救中,刘清始终选择留在那位渴望帮助的妻子“身边”,耐心指导,共同坚持。26分钟不挂线,充分体现了刘清对生命敬畏、对群众敬重、对职业敬业的优秀品格和可贵精神。可以说,26分钟的录音如同一个窗口,让人们看到她扎实的专业技能,充满耐心与爱心的工作态度。在医患关系并不和谐、暴力伤医事件接连出现的社会大背景下,刘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与精神,值得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去大力弘扬和传播。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与使命所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记者在到武汉急救中心采访时偶然获悉这一事件后,迅速展开采访,并第一时间通过《长江日报》新媒体平台发出报道,随后报纸刊发系列报道,舆论迅速升温。“生命接线员”刘清26分钟不挂线的生死营救,最终成为引领全国舆论场的正能量报道。

二、主流媒体要善于借新媒体传播正能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在转型与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来传播正能量。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6.56亿,网民每天平均上网接近3.8小时,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人在哪里,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党报作为主流舆论阵地的代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抢占网络舆论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客观上也要求党报等媒体必须抢占网络舆论场。

记者独家获悉“生命接线员”刘清的事迹后,2016年11月19日,通过《长江日报》官方微信以《丈夫没了呼吸,妻子求120别挂电话,生死26分钟保持通话》为题,首次公开报道了刘清救人的感人事迹。音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当晚微信推送的文章中,同时配发了刘清26分钟不挂线指导营救的录音。

这段“生死26分钟保持通话”录音在新媒体平台首发后打动了众多网友。“我好久没哭了,现在泪流满面”“作为半个医务工作者,真的是热泪成行”“不知道为什么,看完特别特别感动”“感动泪流的同时,学会急救常识”“给接线员的训练有素鼓掌点赞”……《长江日报》的救人录音,让一起生死营救的正能量报道,迅速通过网络传遍舆论场,包括《人民日报》在内50多家媒体官方微信转载。数据显示,仅在新浪微博上“#我好怕能不能不挂电话#”的话题,点击就超过4200万人次。

是什么让这段26分钟的录音扣人心弦,是什么让一位120接线员和一位患者家属的对话激起巨大的回响?《长江日报》刊发评论认为,在生命至上的价值背景下,人们聆听这段录音,不仅经历了一次带入现场的体验,也形成了一次生命审美和道德审美过程。

三、精心组织策划用系列报道引领舆论场

“生命接线员”刘清的事迹通过新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后引发的反响,既坚定了编辑部前期的认识与判断,同时也促使编辑部迅速精心组织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可以说,《长江日报》关于“生命接线员”刘清的报道,在舆论场上始终处于引领地位。

2016年11月22日,《长江日报》一版头条刊发通讯《一段录音感动全国200万网友“生命接线员”刘清26分钟不挂线生死营救》,同时配发评论《奇迹就在每一秒的坚持》。通讯选择26分钟营救过程中的关键时间节点行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生命奇迹发生的经过,呈现了刘清在26分钟里显示出的冷静、专业和耐心。通讯和评论以不同形式共同唱响“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一秒都能创造奇迹”的主题,社会反响强烈。

通讯见报当日,编辑部还派出4路记者,分别在急救指挥中心和急救车上跟随救助行动,后推出整版报道《每一秒钟都在拉回生命――记者目击刘清在线8小时》,还原刘清日常工作状态,采访当日被急救的病人,充分展现病人及家属对刘清及同事们的职业认可。

2016年11月24日,刘清及同事受邀走进中国新闻名专栏“市民大讲堂”,与300多名市民代表面对面,现场讲述26分钟生死营救背后的故事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刘清和同事们的生动讲述,让市民对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和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细微的体察,对改善医患关系起到润物无声之效。当天,《长江日报》还通过新媒体平台对现场情况进行图文和视频直播,超过20万点击。

从新媒体平台首发,到精心组织策划推出系列报道,《长江日报》关于“生命接线员”刘清的报道,在舆论场上始终处于引领地位。具体表现在,推送或刊发的报道,不仅在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多家网站转载,还引起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关注。

四、媒体持续报道让正能量内容广泛传播

《长江日报》率先报道的“生命接线员”刘清的感人事迹,引发了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强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澎湃新闻、湖北经视等多家媒体的进一步报道,最终让正能量的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生命接线员”刘清的事迹为何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呢?《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推送的“生命接线员”刘清的文章总点击阅读超过60万人次,点赞量近万。《人民日报》新媒体编辑崔鹏介绍,当时选择刘清报道是从她身上看到极高的专业素质。他说:“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对急救人员了解很少,这样一则报道可以增加人们对急救行业的了解,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具有提醒作用。”新华社记者表示,那段26分钟的音频在《长江日报》官方微信首发后,他们很多人都听了,非常感动,忍不住要流泪。大家既被这段对话深深打动,也对120接线调度员这个群体产生了好奇。央视《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宁认为:“刘清是普通人中的一员,而我们往往会忽略生活中的普通人,忽略他们身上很多值得大家尊重的闪光点。刘清的平静告诉我,一个职业人究竟应该怎样,她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还先后通过《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面对面》先后聚焦“生命接线员”刘清。央视为此还播发了短评:“如果各方都以这次救援为范本,提升处理危机的能力,这种不到1%的奇迹是可以复制的。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很多已有制度并非完善,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用格外的耐心、爱心和决心去完善制度,实现制度对人最贴心的呵护。”

多家媒体官方微信转载《长江日报》官方微信推送的内容后,点击量迅速突破“10万+”。澎湃新闻根据26分钟录音制作的花式字幕视频,在移动端也获得了广泛传播。可以说,多家媒体形式多样的报道,让“生命接线员”刘清这一典型及其感人事迹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而这进一步强化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上的声音。武汉市卫生计生委也专门发出号召,号召全行业向刘清学习,通过学习要让生命至上成为所有t务人员的灵魂。

“平凡的世界,总有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刘清带来的感动仍在继续。《人民日报》12月10日头版《今日谈》评论专栏刊发《呼唤更多“生命接线员”》的短评,为刘清点赞。2016年底,《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盘点2016令人感动的温暖人物时,“生命接线员”刘清是9位中的一位。

五、主流媒体该如何用正能量引领舆论场

做出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报道,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共同的渴望和追求。“生命接线员”刘清之所以能从地方走向全国,这对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该如何用正能量的报道引领舆论场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1.记者采访要多去基层。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都渴望能做出有影响的独家报道。移动互联网时代,独家报道变得更加可遇不可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做出独家报道首先要有独家的线索才行,这就要求记者采访要多去基层、多去新闻一线才行。这次率先发现“生命接线员”刘清线索的记者,在医疗战线深耕多年,不时有独家报道见诸报端。可以说,这都是走基层的收获。坚持正确的新闻工作取向,发扬职业精神,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多去基层才行。

2.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没有传播再优质的内容也难以体现其价值。这里,把“传播力”放到“引导力”“ 影响力”“公信力”的前面,体现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尊重。引发全国关注后,刘清这个80后女孩低调地表示,“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这个工作本身就是默默无闻的”。她希望人们记得这件事,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忘了我”。《长江日报》刊发的“生命接线员”刘清报道之所以能引领舆论场,原因之一就在于报道真实可信,内容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对新闻传播规律尊重的结果。这也说明,对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不能夸大、拔高,应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3.要积极创新传播方式。消息、通讯、评论是媒体报道中常见的题材。报业转型与融合发展中,需要积极创新传播途径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传播效果最大化。这次,“生命接线员”刘清的报道能引领舆论场,可以说,《长江日报》率先的26分钟生死营救的录音,是整个传播中的关键元素。对于大多数网友和读者而言,之前并没有听到过120接线员与患者家属之间惊心动魄又催人落泪的对话。因为少见,所以关注,因为真实;所以感人。文字以及其他传播形式,并不能完全还原录音中令人揪心的急救场景。此次系列报道中,《长江日报》的视频直播、图文直播,也均是创新传播形式的积极探索。

4.要让传播效果最大化。《长江日报》关于“生命接线员”刘清的系列报道,之所以能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一方面源于对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并通过系列报道层层推进;另一方面报纸与网络结合尤其是与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充分结合,也有关系。在报业转型与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中,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可以说,“生命接线员”刘清的系列报道通过新媒体平台首发,抢占了舆论先机,而后期报纸稿件通过新媒体平台后又形成了新的传播。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5

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

我们从小就对雷锋的事迹有所耳闻,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逐渐对雷锋的事迹及雷锋精神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我觉得这种伟大的雷锋精神不管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雷锋精神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在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再次重温雷锋事迹、理解雷锋精神,体味那感人至深的革命情怀。学习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火热的进行,然而,也有很多人对雷锋的事迹质疑甚至不赞同。有网友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却把事迹写在日记里。”,可以明显的看出,这是对雷锋的事迹进行质疑。我想说:雷锋做好事,自己认为那是应该做的,他只是以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生活记载,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留下。就我们自己而言,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自己不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写在日记中,这难道有错吗?雷锋的精神是伟大的,是深邃的。我们不能那么低俗的去理解,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去理解认识。

也许是社会发展太快,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很快。这样时我们忽视了事物的本质,我想学习雷锋还是要从本质做起。先要去宣传雷锋的事迹,让大家真正的理解雷锋所做的一切,这样大家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雷锋,真正融入活动中。让我们大家一起反思一下,自己真正对雷锋的事迹了解多少,《雷锋日记》大家读了多少,很多人对雷锋的了解仅限于耳闻,这样势必会造成大家的误解。就我们大学生而言,都是有知识的青年,要在日常的生活以及网络中正确的宣传、引导,通过我们的言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伟大精神,通过我们个人的力量影响更多的人。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6

这也是自己记者生涯中的一个“巅峰时刻”。身为大众日报记者,我因为十几年追踪报道王乐义,有幸作为报告人之一,在这个神圣庄严的地方,与全国重大典型、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同志一起,同台宣讲他的先进事迹。

这是近年大众日报历史上,大众日报记者第一次作为报告人,进入全国重大典型先进事迹报告团。不仅创造了大众报业集团的一个纪录,在山东省级媒体中,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农业部、中共山东省委共同组织。王乐义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国重大典型,被隆重推出。

对此次报告会,大众报业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党委领导同志始终关心、多次过问,周密组织、具体指导,大众日报总编室、政教新闻采编中心等相关部门精心策划,还在报纸上开辟了“王乐义事迹报告团随团札记”的专门栏目,给予了密切关注。

因为王乐义是个老典型,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报纸到电台、电视台,曾经大规模宣传过王乐义事迹的媒体和记者数不胜数。2005年11月底,草拟报告团成员名单时,需要一位记者宣讲王乐义事迹。消息传出后,多家中央媒体和省市县等地方媒体,都向有关部门极力争取这个名额。因为有关部门和寿光市委,了解到我从1992年就一直追踪报道王乐义同志,采写过30多篇有关他的报道,不仅熟悉他的事迹,而且个人感情深厚,他们就首先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有兴趣和时间参加报告团。我考虑到这是展示大众报业形象的一个难得机会,当即答应下来,并向报社党委作了口头汇报,得到了党委的大力支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最终决定让我代表媒体记者担任报告人。这样,因为有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作坚强后盾,一个难得的名额就被我们争取过来。这是各级领导部门对大众日报在全国新闻界重要地位和在多年宣传王乐义活动殊贡献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作为报告人,我明白自己这次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代表大众报业,所以始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用心去做,不敢懈怠。

在人民大会堂的首场报告,本来定在3月下旬,但是为了配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2月14日到20日),报告会一下子提前到了2月17日。我们报告团成员春节后一上班,就紧急集中起来,几乎是从零开始,昼夜加班赶写报告、熟悉讲稿、反复试讲、练习礼仪。其他报告人都有三四个人围着服务,我作为记者,讲稿的撰写和修改只能靠自己完成,工作量大了几倍,一天只能睡几个小时。我们2月8号集中,14号进京,17号在人民大会堂正式作首场报告,前后不过十天时间。按照以往惯例,推出一个全国重大典型的事迹报告会,至少需要两个月的准备时间。这次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而且按照设计的顺序,我在5名报告人中最后一个出场,需要压轴掀起最后一个高潮,大家寄予的希望很高,责任很重。但是,作为报告人之一,我圆满完成了事迹宣讲报告,甚至超出了预期目标,关键时刻显示了大众报人“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过硬素质,得到了以及山东省委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对王乐义先进事迹报告团,上下高度重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都作连续报道,央视一套综合频道还播出首场报告会近一个小时的实况剪辑录像,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还不惜版面搞了发言摘登,到辽宁、河南、陕西等省以及在山东省内济南、青岛等地巡回报告时,各地电视台都要全程录像,反复播放,而且还要制作报告团的光盘和书籍,下发各地学习。我意识到,这既是传播王乐义精神的机会,也是宣传大众报业的难得机遇,在报告中多次巧妙穿插大众日报宣传王乐义的种种贡献,扩大了大众报业的影响力。

在报告团接受中央领导接见以及巡回报告的诸多公务活动中,我时时处处注意保持并展现一个大众报人的形象。所到之处,赢得了上下对大众日报的赞誉和敬重。

出发前,报社领导就嘱托,要利用既是报告人又是新闻记者的双重身份,既要保证做好报告,又要及时写好报道。大众日报在二版开辟专栏后,我想方设法去努力完成好这个“双重任务”。因为我是报告团成员,宣讲事迹是头等大事,每场报告都要精心准备。而且按照规定,有关方面安排的公务活动,所有报告人不能请假必须集体参加。再加上行程很紧,往往在一个地方刚作完报告,马上就要赶赴下一站,连续奔波辗转。这样一来,几乎没有写稿时间,基本都是在机场候机或者其他报告人已经休息睡觉时,才能抽空写稿。王乐义和其他报告团成员看我这样连轴转,多次感叹 :“大众日报记者的敬业态度,令人感佩,值得学习。”

尽管困难很多,还是见缝插针,在短短几天里,采写了《王乐义三进人民大会堂》、《春天的约会》、《国旗下,他成了明星》、《旅行箱的见证》、《“吃菜不忘王乐义”》、《“大棚之父”与“金牌工人”握手相约》、《清醒地走出鲜花与掌声》等7篇随团札记,除此,还写了3篇动态消息,多是独家报道,大报发表后,先后被新华网、人民网和多家媒体转载。和山东省委宣传部领导评价:“在这次活动中,大众日报的报道最好而且最有特色。”他们把这些随团札记全部收集起来,准备收入即将出版的王乐义先进事迹图书和画册中。

虽然原来与王乐义非常熟悉,对他的事迹也十分了解。但是这次通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更走进了他的内心深处。与中国的有些典型人物“各领一两年”很快成为流星相比,王乐义能成为一颗“恒星”,成为扎根大地的“常青树”,身上确实有许多过人之处,很多东西值得深思和学习。一路上,关于王乐义的党性和人品,我有感而发的一些话,也成为大家竞相引用的经典句子。面对他,自己感觉就像面对一座不断提升的人生海拔,他的事迹感动人,他天天向上的精神高度更令人仰慕。他身上那种既承继优秀传统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乐义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他“头顶耀眼光环,但是清醒地走出鲜花与掌声,时刻还原平常心态”的胸怀和境界,更值得我们借鉴。很荣幸,自己能有这么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次参加“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所以能够圆满成功,个人的一点工作微不足道,都是大众报业集团党委正确领导和编辑部同仁精诚团结互相支持的结果。在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舞台上,再一次显示了大众报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7

2年来,我认真履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新闻工作“三贴近”的原则,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的宣传工作中。参与广播台、新闻中心记者团以及粤北大学生报社的投稿,真实反映了韶关学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2年来累计采写新闻80余条,参加了学校各大型活动的跟踪和报到。为公学校宣传正面典型、鞭策后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一晃2年时间,悄回首、细品味,仍觉自己是新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扎扎实实搞好基本功,还要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扎扎实实做好一名校园记者,脚踏实地地采访,认认真真地写作。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要求自己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在成长中我走了许多弯路,但也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大的感悟是:记者是一个神圣的、值得骄傲的职业,而我才刚刚起步。

    在“贴近职工,贴近生产,贴近一线”思想的指引下,弘扬主旋律,不断地吸收新的理念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写好宣传稿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及时深入到一线?“腿勤、口勤、手勤、脑勤”,用手中的笔,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的管理理念、先进事迹报道出去,唱好主旋律,与时俱进地做好宣传工作。

    曹建兰  一年来,我不仅自己努力写作,也广泛发动基层通讯员投身到火热的生产一线、到职工中间、技改现场,发现和挖掘职工在安全生产、技改建设、克难攻关中的闪光事迹和突出表现。今年炼铁厂共在内外各界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432篇,为炼铁厂全力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促进降本增效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白香云  一年来,我坚持第一时间把设备检修部党员干部、一线职工在生产经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截至10月份,设备检修部在《长钢纵横》、《长钢报》、长钢网站、长钢电视台四大媒体上共发表宣传稿件486篇,为设备检修部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8

1、基本情况

2、主要事迹

一是视灾情为命令,把奔赴抗震救灾一线作为义不容辞的第一位责任。黄俊林的家乡四川省巴中市,也受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发生三到四级的地震,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其家房屋倒塌。12日晚,当黄俊林从新闻媒体中了解到汶川周围地区灾情更加严重,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的号召,济南军区部队也将奔赴受灾一线的消息后,黄俊林向父母提出要放弃休假,随部队参加抗震救灾,父母听了孩子的想法后,既高兴又担忧,母亲含着热泪告诉他:“孩子,汶川地区很危险。”黄俊林坚定的告诉父母:“灾情就是命令。我是一名军人,抢救受灾群众是我的职责。”在得到父母的支持后,他向连队作了汇报,13日就踏上去成都的路途,在当地公安局的协助下,14日上午到达了都江堰市。在都江堰某部指挥部,黄俊林向领导作了自我介绍并说明了个人随部队抢险救灾意愿,指挥部领导考虑到黄俊林个人安全问题,没有答应黄俊林的请求。但黄俊林觉得,地震灾情这么严重,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就可能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于是,他主动加入到“锦江民兵突击队”中,与都江堰市锦江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一起投入到伟大抗震救灾斗争中。

三是视传统为使命,始终用于庆阳精神激励自己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入伍两年多来,黄俊林始终把岗位当作履职尽责的平台,扎扎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黄俊林入伍后被分配到“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战斗英雄于庆阳生前所在班。他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部队的优良传统,始终用“不怕困难、不畏强敌,敢打硬拼、敢打必胜”的“铁拳”精神和“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于庆阳精神”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积极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去年底被连队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黄俊林用电话向连队党支部汇报思想时说,现在抗震救灾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一定要发扬于庆阳“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大无畏精神,不怕疲劳,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灾区群众解难,为部队争光。

二、宣传黄俊林这一典型的价值

黄俊林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给人启迪,他的先进思想内涵丰富、令人奋进。我们感到,最有代表性、最能从本质上反映他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的,就是他作为在部队光荣传统激励下健康成长的新一代,在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新一代青年官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篇章。他是我区部队在抗震救灾一线“战场”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基层青年战士的优秀代表。总结宣扬好这一典型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将会有力地推动抗震救灾工作更大的胜利,促进部队全面建设。

宣传黄俊林符合时代的需要。我们从黄俊林不顾个人安危救人民于危难、用钢铁意志拼搏于艰险的抗震救灾历程,透过他成长进步的闪光足迹,可以真切的看到,他的先进思想凝聚着时代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展示出新一代青年的新风貌,是当代军人自觉实践我党宗旨和我军光荣传统的真实再现和生动写照。宣传黄俊林这一典型,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激励广大青年官兵珍惜时光、奋发努力、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四个新一代”,进一步促进部队的全面建设协调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宣传黄俊林是加强部队建设的现实需要。黄俊林入伍来到了一三八旅这支英雄的部队,又被分配到了战斗英雄于庆阳生前所在班。他平时工作积极勤奋,每项工作都干得很出色。他最爱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优良传统和英模事迹,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第一需要,把接受教育当作对人生的洗礼、对心灵的净化,已经连续三年自费订阅《政工导刊》,正是有了这种对学习执着追求的痴迷精神,使得他汲取了丰富的思想和政治营养,获取了工作的不竭动力,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最爱自己的岗位,把工作当作事业干,以勇于开拓的精神潜心钻研本职,努力提高胜任本职的素质和能力;他最注重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时时处处以“英雄班”成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点点滴滴为班争光。宣传这一典型,对于引导部队广大官兵尤其是基层士官队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精神支柱,追求崇高人生;进一步加强“两个武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练就“打得赢”和“不变质”的过硬本领;进一步强化奉献意识,振奋精神,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有所作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宣传黄俊林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黄俊林休假期间义无反顾投身抗震救灾一线的先进事迹被各大报刊报道后,全旅广大官兵无不为黄俊林感人的事迹所震撼,无不对黄俊林的英雄举动所赞叹。旅党委专门召开党委会,研究做出了《向黄俊林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旅掀起了学习黄俊林的热潮;集团军转发了黄俊林的先进事迹,要求集团军所属部队认真学习。一段时间以来,从领导到部属、从机关到基层、从干部到战士、从党员到群众,都在主动与先进对照找差距,部队上下初步形成了学习黄俊林的热潮,官兵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在更大范围内宣扬黄俊林的典型事迹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旅里所做的主要工作

四、下一步学习宣传的打算

1、营造学习氛围。充分利用旅“铁拳之声”广播、“铁拳政工信息网”、黑板报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广造学习声势,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激励广大官兵着力在学思想、见行动上下功夫、见成效。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9

信息筛选是近年来中考试题的一个常设考点,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信息筛选题主要以消息(短新闻)为素材,从语段压缩的角度命题,要求从中筛选相关信息,对消息内容进行高度压缩。统观2011年中考试题,信息筛选题可分五类:①给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②将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③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④提取消息的主要信息;⑤提取消息的关键词。题型上,语言表述题唱主角,选择题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解题技法】

针对这五类考题,信息筛选的方法主要有四种:搜索“中心”法、要素提取法、要素组合法和删减枝叶法。

一、搜索“中心”法

有的新闻有一个统领新闻的中心句,我们可运用搜索“中心”法,通过提取新闻的中心句来筛选新闻的主要信息。

【中考真题】

(2011・广安市)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本报讯 4月11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广场上红旗飘扬、人头攒动,由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颂歌献给党”红歌电视大赛在这里拉开帷幕。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学生以及部分本土歌手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革命年代的礼赞、红色岁月的缅怀、改革开放的颂唱,所有的红色情怀在一首首红歌中抒发、再现、还原。《红梅赞》、《永远跟党走》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使现场高潮迭起,观众在唱响的红歌中,共同回忆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共同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解析】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则新闻的中心句是:“由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颂歌献给党”红歌电视大赛在这里拉开帷幕”。根据题目要求,答案不得超出30个字,所以需要对中心句进行压缩,压缩后的中心意思是“‘颂歌献给党’红歌电视大赛在这里拉开帷幕”,即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颂歌献给党”红歌电视大赛在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

二、要素提取法

要素提取法,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把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提取出来。

【中考真题】

(2011・河南省)从材料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解析】

这则材料主要介绍了微博的特点,能够表明微博特点的词语有“网络技术应用”、“篇幅短小”、“真实”、“即时”、“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方便”,其中表明微博主要特点的关键词词语只有有四个:短小、真实、即时、方便。

【参考答案】

短小 真实 即时 方便(一词l分,共4分若答“网络技术应用”可给l分)

三、要素组合法

要素组合法,就是把新闻中出现的记叙要素提取出来,按照“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形式组合成句,即为新闻的主要信息。

【中考真题】

(2011・十堰市)请为下面的消息你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据新华社成都10日电 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5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第十次来到四川灾区,沿着龙门山从南到北,先后到青川、北川等受灾极重的县市,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实地视察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首先来到青川县,看到曾经的废墟山,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县城,看到大家安居乐业,他高兴地笑了。紧张的三天行程中,先后深入7个村庄看望群众,村庄面貌为之一新,他十分高兴。接着来到北川中学新校园,他曾7次来到这所学校的临时教学场所看望师生。总理说,学校有了新楼,但同学们千万不要满足,一个学校是有精神的,要懂得大爱无疆,为国家无私奉献一切。

短短三年,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理所到之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解析】

这则新闻中出现的记叙要素有:人物――;事件――十赴四川地震灾区。把提取出来的要素组合成一句话,即可作为这则新闻的标题:十赴四川地震灾区。

【参考答案】

十赴四川地震灾区或十赴四川震灾区视察(、十赴、地震灾区或视察,三个要点各1分)

四、删减枝叶法

有时一则新闻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不止一条,其中一条揭示了新闻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我们称之为主干信息,其它几条为枝叶信息。如果题目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我们就可以把枝叶信息删去,而保留主干信息,这种方法就叫删减枝叶法。

【中考真题】

(2011・江西省)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讯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开展了“永远不能忘记”全国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网络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回顾党的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这项活动,拉开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全国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

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的活动专题网页上,网友们点击查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阅读感人至深的先烈诗抄,并纷纷通过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英烈的追思和缅怀。自4月2日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各网站专题网页献花的总人数已达到800多万人次,超过10万人写下了留言。

A.青少年网上缅怀革命先烈

B.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

C.青少年网上点击查看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D.各大网站开设缅怀革命先烈专题网页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