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2-11-29 07:53:51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1

 

老师如何更有效地纠正并帮他们养成好习惯、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某一方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导致单亲家庭的原因主要有离婚或丧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非婚生子女也成为单亲家庭的一员。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国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目前我所带的班级42个孩子中,单亲家庭孩子的就有6人之多,占班级学生中人数的七分之一。

 

在实际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儿童期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单亲家庭的儿童在青春期,更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可能出现人格障碍,这将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单亲子女暴露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崭新而紧迫的任务。

 

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正常教育教学、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良好因素。反之,没有完整稳固家庭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一、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方相互推卸,谁也不愿用心教育孩子,结果造成孩子成绩的下降和价值观的偏废,甚至误入歧途

 

(二)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没时间没精力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待问题严重时才追悔不已

 

(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四)部分家长教育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

 

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对教育不服,自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在群体中,容易与人发生矛盾,不够友善,不善于与人交流,动则大打出手。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过度溺爱,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二、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单亲家庭,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都是属于有缺憾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成员会遇到的问题,如情感的创伤、经济的负担、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前夫或者前妻关系的处理以及孩子的教育等,而在这一系列问题中孩子所受到的心理伤害和调适是最棘手的。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等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好的习惯。

 

三、如何解决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

 

(一)用爱心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1.时时刻刻地关爱孩子,及时引导和帮助,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人们每时每刻都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共同关注孩子,及时了解他们的合理需求。

 

2.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闪光点时,家长和教师则要及时地捕获,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呵护。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关爱,少一分冷漠。

 

3.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学生独立坚强的人格

 

1.让孩子学会正确地面对挫折。

 

2.留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我的班级有一个单亲学生,他跟爷爷、奶奶和父亲一起生活,母亲生下他就离开了家,至今从未看过孩子一次。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而父亲本人的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孩子奶奶是一个朴实的家庭妇女,遗憾的是,爷爷奶奶都没读过书,这样,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享受不到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也得不到像其他孩子一样的家庭温暖。因此,他的心灵深处受到了重创,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孩子在烦恼中成长,在痛苦中学习。他们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产生了悲观情绪、性格孤僻、缺乏乐观、对同学嫉妒、不友好、虚荣心强等负面心理。作为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对孩子的遭遇感到十分惋惜和同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需要做的是点亮他们心头的灯,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我经常和孩子聊天,走进他的心,关心他,爱护他,尽自己一切所能去帮助他,时常自己掏腰包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当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牢固的互信关系的时候,我告诉他,可以把我当做他的妈妈,我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他更多的关爱。慢慢的孩子喜欢和我分享他开心的事,他与同学相处时遇到的困难,他也会将他的小心事告诉我,问我应该做何处理。通过一年的相处和陪伴,这个孩子和同学的相处也融洽很多,消极心理慢慢消退。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平常事情也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就应及时主动找孩子谈心,及时进行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3.扩大孩子接触面。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都应摆正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位置,不但应该尽量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使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要让孩子尽量多与其他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4.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正确指导,同时由于破裂家庭给他们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了生活与学习的信心,形成了消极的思想,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异常极端表现。家长教育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结果孩子对教育不服,自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在群体中,容易与人发生矛盾,不够友善,不善于与人交流,动则大打出手。这些孩子往往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从而明知故犯,不容易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对班级中的学生影响极坏。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教师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特别是要拿出真心与他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会慢慢地被老师的诚意所感动,和老师做朋友,他就会把他心里真实的想法告诉我,我才可以针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坚持下来,孩子也慢慢地改变很多。

 

班级里面有一个小男孩,长得很帅气大方,也很聪明可爱;不足之处是行为粗暴,“君子动口不动手。”来校的第一天,就遭到很多小朋友的投诉,他动手打了很多小朋友,原因也很简单“他抢别人的橡皮,同学不给,所以打了人家;他想玩滑梯,前面有排队的小朋友,他就把人家推倒……”由于他的行为和班级里其他孩子相比,略有异常,通过和他的家长沟通得知,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没有工作,母子依靠父亲的赡养费生活,母亲希望孩子可以成才,但文化程度不高,过于急躁没有耐心。

 

孩子的一点小过错,她对孩子都是大打出手,并不与孩子交流应该如何改正。久而久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学习与人交流的机会,性格变得粗暴、自私,和同学无法正常相处。经过多次沟通,把孩子妈妈当朋友,设身处地为她和孩子着想,不抛弃不放弃。慢慢的,孩子接受了我,喜欢我,听我话,对老师有敬畏之心,对同学有友爱之情。回首改变他的这一年,道路充满艰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孩子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孩子虽小,但也都有着上进心和自尊心。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要反复抓,抓反复。由于家庭缺乏温暖和正确的引导,这类孩子进步的过程一定是充满了反复,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孩子反复的现象,不要因为他反复了、后退了,就灰心、气馁,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进退皆在自己理解之中,便容易控制自己的理智与感情,在反复中帮助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当然,想要帮助这些单亲孩子真正地走出“心理健康”的阴影,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才能使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2

一、心理问题分类:

(一)自卑型:他们平时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二)放任型:他们平时表现为无组织纪律观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控力差,对集体漠不关心,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学习成绩差。

(三)戒备型:他们平时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没有集体荣誉感,学习无上进心,学习成绩差。

(四)狂躁型:他们平时言行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

(五)少年老成型:他们平时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偏上,但他幼小的心灵早巳背上家庭沉重的包袱,他们感到自己被父母拒绝,为家庭的破裂感到羞耻,往往说话、办事与年龄不相称,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

总体上,这些孩子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服从教师的教育,经常与教师作对,他们有时会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同学身上,欺负同学,惹是生非。他们有时为发泄内心的郁闷,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教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容易受外界诱惑,加上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父母分手后依然要象以前一样关爱孩子

父母因为种种原因初现感情破裂而无法继续一起走下去的时候,要尽量寻找适当的机会,两人心平气和,或单方家长以一种比较轻松方式将这个决定告诉孩子,并说明父母的分开并不意味着停止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他始终是父母心中的宝贝。让他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单、孤独和不幸的。浓浓的爱意和亲情可以减少家庭的破碎所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

而现实生活中,往往离异的夫妻双方心中都有结,大都不能像朋友一样交往,有的家长见丫面不分场合随时发生口角,甚至当孩子面说对方的坏话。这样,就变本加厉的加重了孩子内心的阴影,这会改变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导致孩子疏远父母。所以,在孩子面前美化两人关系很有必要,让孩子感觉到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可是他们还是好朋友。孩子应该是父母共同拥有,不是哪一方拥有抚养权就归属哪一方的所有。因此,无论父亲或母亲,虽然不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都应该尽量多抽空多陪陪孩子谈心聊天。这样可以促进与孩子的关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谈天教育孩于一些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的爱心。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善恶,帮助弱者,富有爱心的人才会拥有许多朋友,在以后的道路上就不会孤独。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并不一定不幸,只要有家长的爱心给予、有良好的教育方式,那么你的孩子同样会拥有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一样的幸福。

三、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活中往往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伴。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大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四、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化解孩子思想上的死结

年少的单亲孩子因为感觉到自己家庭的余宗不同,他们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五、利用社会的力量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一个孩子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如教师、男同事等,以免形成上面所说的偏阴人格。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角色教育的问题。在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的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六、科学的教养

(一)力争多放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务,不要过度保护。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于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代作主张。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依赖,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3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表现

1.封闭、抑郁。有的子女对失去父或母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O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同学跟父母在一起,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大多数孩子都表现为心理自卑、感情脆弱、情感忧郁、沉默寡言等,他们不善交际,对外界明显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他们几乎不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任何活动,平时总是默不做声,经常坐在教室里发呆,脸上看不出一点笑容,完全失去了他们这个年龄段该拥有的乐趣。

2.憎恨、逆反。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或母,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对老师的言行总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有报复心理和仇视他人和社会的意识。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其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冷淡,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和同学相处关系紧张,动辄发火甚至出手。

3.多疑、嫉妒。单亲家庭学生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学生显得突出一些。表现为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对胜过自己的同学产生嫉妒和对立情绪,同时也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同时虽然自卑,但潜意识里还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

4.情绪消极、缺乏自信。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大多总是消极地对待生活与学习;害怕困难,做事经常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自信心不足。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认为低人一等,自己看不起自己,把自己人为地划分为另类。整天闷闷不乐,愁眉苦脸,自己为自身设置了束缚的“十字架”,造成了巨大的情绪上的压抑。

5.情绪不稳、双重性格。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等。他们在家长、老师面前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而在外却飞扬跋扈,经常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形成双重人格。他们自身存在许多陋习和不良习惯,如不加以约束、管理,稍不注意,就极有可能堕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应对教育

1.家庭方面。爱的缺乏和爱的过度都对单亲孩子心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后果。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养方式。即要走出无原则地溺爱、简单粗暴的打骂和一切包办代替的教育误区。其次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未成年人对家庭、对家长依赖性非常大,家庭动摇或者父母分居、离异等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大。单身父母们一定要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正视家庭变故的现实,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作出表率。应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熟悉孩子学习、思想、生活各方面情况,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用教育疏导和劝慰方法消除与孩子的隔阂,这对孩子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4

【摘要】文章考察了单亲家庭对少儿思想、人格、学业方面的影响及对少儿心灵的创伤,并对消除和减弱这些负面影响和创伤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充分认识到单亲家庭对少儿影响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形成坚固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共同促进单亲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单亲家庭;少儿;影响;创伤;自立

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130-02

一、单亲家庭的概念

什么是单亲家庭?美国学者Schlesinger经过多年的研究,最终把单亲家庭定义为“以男性或女性为家长,同被抚养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多由死亡、离婚、分居、抛弃或未婚所形成”。

我国《婚姻家庭大辞典》这样描写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因夫妻一方去世或父母离异而成”。结合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单亲家庭的概念应被定义为:只有父亲(母亲)一方与其未婚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中拥有父母双亲才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而对于单亲家庭,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家庭关系破裂。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推动了家庭结构日趋多元化,家庭的稳定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都会导致单亲,比如离婚、配偶死亡或者未婚先孕等。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家庭的传统观念,离婚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些都可能导致婚姻家庭解体加速,由此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逐渐增多并且复杂化,单亲家庭对少儿的影响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对孩子都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家庭的破裂,不仅给夫妻双方带来痛苦和懊悔,而且会给孩子心灵造成无法恢复的创伤,研究表明,单亲家庭中孩子的品德、学业发展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单亲家庭对少儿发展产生的影响

近几年来,通过对单亲家庭孩子多方位地观察,我们发现其对少儿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正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对来说,自理能力更强,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更少。客观分析,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单亲家庭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也有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过得很幸福。但是单亲家庭对少儿的负面影响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触目惊心,我们把研究的触角集中于此,正是试图找到解决避免或减少这些负面影响的对策之所在,让我们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少一些偏见,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尊重,以帮助存在或多或少问题的孩子更好地融入到正常的生活、学习之中。

1.对幼儿心灵带来一定的创伤。孩子们完全是无辜的,却常常成为夫妻关系不合的替罪羊,成为家庭矛盾的牺牲品。父爱和母爱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这恰如阳光之谓万物。生活在单亲家族中的孩子,要么父爱缺失,要么母爱缺失,这必然导致他们心理和性情发展的不均衡。由于缺乏家庭的关怀,他们常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遇事易冲动,自卑感较强,情绪波动比较大。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班上有一位男同学,家庭原本完整幸福,但由于父母的矛盾不可调和,导致家庭破裂。离婚后,该同学随爸爸生活。爸爸迫于生活压力忙于工作,无心管教孩子,当发现孩子有问题时非打即骂。班上有个别学生常常嘲笑他,说他“笨”,瞧不起他。有一次他和同学闹矛盾,对方骂他“是个没妈妈的孩子,没有教养……”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性格变得内向起来,整天沉默寡言,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后来老师想方设法帮助他,指导其父来改进家教方法,教育同学关心他,组织活动锻炼他,才慢慢有了些许好转。

2.影响少儿思想道德、世界观的形成。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少儿的世界观形成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家庭教育的匮乏必然会模糊甚至歪曲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一般单亲家庭中的父母觉得是大人的原因导致孩子缺乏另一半的爱,总想以物质的方式来补偿孩子,他们往往更加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味答应,纵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和挫折,殊不知这样更加害了孩子,常常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遇到挫折后就一蹶不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统计表明,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单亲子女轻则出现心理问题,重则因为抢劫、斗殴、吸毒等行为早早走上犯罪之路,且犯罪率呈现低龄化趋势。

专家指出:“单亲家庭教育是失衡的教育。”在家庭里,父母双方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通常来讲,伟岸的父亲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勇敢、权威等方面的影响,慈祥的母亲则会传递给孩子以关爱、体贴、温和等耳濡目染的影响,两者之间只能互相补充而不能互相取代。

3.影响少儿智力发展。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是咿呀学语,还是蹒跚学步,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是父母教育的结晶。所以,一个家庭是否完整会直接关系到少儿早期智力的发育,比如观察力的敏锐、记忆力的增强、注意力的集中、思维力的敏捷等,而这些无疑对孩子今后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单亲家庭中孩子得不到完整的亲情,他们对于父母的认识也是残缺和模糊的,因而他们的童年常常会缺少幸福感。

三、消除或减弱单亲家庭负面影响的对策分析

孩子的成长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他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获得开拓性的教育,这三方面共同推动了他的发展。如果无法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单亲少儿的成长就不会一帆风顺。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紧密地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坚固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共同关注单亲子女的健康成长之路。

1.重视单亲家庭教育。如果单亲家庭中的父亲或者母亲懂得用心去真正关爱孩子,那么少儿就会成长在一个相对幸福的环境里,反之,如果把孩子当成自己重新生活的包袱,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首先,父母要重拾生活的信心。单亲家庭面对离异或亡故的痛苦,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的存在,无视孩子成长中的变化,这样做都是做父亲或母亲自我意识的丧失。此时,家长们更应该微笑面对生活,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带给孩子一个温馨、充满活力的家庭氛围。单亲家庭中的父母要努力忘记过去的伤痛,这样不仅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带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

其次,要向孩子坦诚解释家庭变故的真相。不管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都应该真诚地面对孩子,因为孩子没有错。这时候孩子是脆弱无助的,父母的争吵反而会加深对他们的伤害,所以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一种温和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离婚这一事实,使家庭变故对孩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

2.提高学校教育的科学性。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有它自己独有的优势,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计划性、针对性都很强,而且可以利用的教育渠道更多,方法更灵活。为此,促进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有必要提高学校教育的科学性。

第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个人档案。班主任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全班同学,摸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单亲的孩子。通过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个人档案,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以便老师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加强爱心教育。学校应该选派责任心强、具备一定心理学基础和亲和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同学关系是否融洽,能否从集体中获取关爱,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一个班集体只有平等、友爱,不歧视单亲家庭的子女,帮助他们克服孤独和自卑,他们才能逐步走上生活的正轨。

第三,树立对生活的自信心。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会因为家庭的矛盾,变得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分享心事,他们用孤独来保护自己,却失去了与其他孩子正常交流的机会。班主任应该做孩子倾诉的对象,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声音,让他们知道:家庭的破裂并不会让他失去父母对他的爱;同时,为他们创造交往机会,增加同学之间的情谊,使其性格变得活泼开朗;用激励的语言点燃他们的进取心,培养他们不屈不挠的意志。

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建立自尊、自爱、自立的信念,即使日后仍遇到风雨险阻,也可以正确处理,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3.健全社会保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单亲家庭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仅靠家长和学校的努力是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社会应从政策、法律、教育、宣传、设施等多方面着力,营造出全社会关心重视单亲子女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单亲子女树立信心、展示自我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一,重视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社会可以通过影视、广播、报刊、网络等途径,针对单亲子女教育问题,传授相应的独特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形式一定要多样,内容一定要新颖,使单亲家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感悟教育真谛,学会教育艺术。社会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咨询热线,让单亲家庭的家长或子女遇到问题后,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电话咨询或者接受网络在线咨询。

第二,完善离婚子女监护权。无论是立法机关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案,处理未成年子女归属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教育,不仅要考虑到监护人的抚养能力,更要考虑到其教育能力。让单亲子女得到最为有力、有利的法律保护。

第三,各级政府要把关心单亲少儿健康成长纳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完善相应配套政策和设施予以落实和保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居民和村民自治组织在维护和保障单亲少儿方面的直接的积极作用。

“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的确,单亲家庭对少儿的影响重大。也许我们不能阻止离婚现象的发生,但离异已经发生了,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减少家庭离异对孩子心灵上的伤害,不要因为家庭的破裂而有补偿心理,从而过度溺爱孩子,也不要因此让孩子失去对人的信任,变得自卑甚至自闭,更不能把孩子视作包袱,漠不关心,甚至歧视和粗暴虐待。希望人们对家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用心经营家庭,尽量避免家庭解体悲剧的产生,也尽可能减少家庭解体对少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要让家族解体的悲剧转化成孩子人生的悲剧。离婚时三思而后行,离婚后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和爱护不能减,给单亲孩子幸福的童年,给孩子的人生保好驾护好航,这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刘鸿雁.单亲家庭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1998,(3).

[2]彭立荣.婚姻家庭大辞典[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10).

[3]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4]朱丽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06,(36).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也随之突飞猛进,使社会变得更为多元化的同时也出现许多恶劣影响,比如中国人离婚率的逐年增长,使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为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然而由于我国教育事业、文化、心理学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学校加重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孩子心理的关注,使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因此目前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曾有一项关于对单亲家庭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在90%以上的单亲家庭中都存在许多教育子女的问题,一下几点尤为普遍。

 

(一)家长心态失衡

 

当家庭发生变故时,由原来完整的家庭变成单亲家庭后,导致独自抚养孩子的家长会增加大量负担。如,家庭经济来源、家庭琐事等都使家长压力增大,由于许多家长不会及时排解内心压力,导致家长心态失衡,不仅没办法对孩子灌输正确的家庭教育,甚至还向孩子发火,使孩子的心理及情绪都受到很多影响,降低了对家庭、家长的信任与依赖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影响单亲家庭子女未来的发展。

 

(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

 

在变为单亲家庭后,有些家长对孩子存在很深的愧疚心理,就会想近办法补偿孩子,然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满足孩子各种需求,不敢对孩子要求过多,过分溺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性格过于自我,行为任性不尊重他人。

 

(三)家长陪伴孩子时间较少

 

单亲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一方家长,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生活质量与学校教育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投向在工作方面,这样就导致家长没有多余时间陪伴孩子,再加上单亲家庭的原因使孩子性格更加内向甚至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和同学、老师之间也缺少沟通,久之,导致孩子心理阴影逐渐加重,无法健康成长。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应对策略

 

(一)加强学校科学性教育

 

班主任需及时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后,因材施教对单亲家庭子女使用科学性教育。首先班主任应试着了解单亲家庭学生,通过加强与单亲家庭学生的沟通,对孩子的内心进行探索,及时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内心想法与需求,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协调,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使单亲家庭学生健康成长。

 

(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单亲家庭子女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协助校方重视起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请专业心理教师为单亲家庭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了解其内心烦恼与原因。并成立校园心理咨询室,使单亲家庭学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面谈等方式倾诉苦恼,并且第一时间得到疏导,使其化解苦恼,积极面对成长。

 

(三)培养单亲家庭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是对社会、家庭、父母、老师等的感激之情,培养单亲家庭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让学生学会去感恩这个世界,感恩家长,会使学生重新认识对自身经历的一切,健康阳光的成长。因此班主任应培养单亲家庭学生学会感恩,首先班主任应通过举例子的形式来感化学生,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教师不顾自身性命救出学生、母亲为护孩子周全,用身体为孩子撑起一片空间、消防队员废寝忘食的营救被困群众;晋朝初年王祥为救母亲卧冰求鲤等,来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另外,教师也可围绕“感恩”的话题开展班会,让每一位学生讲解自己所知道关于感恩的故事,并谈谈自身对“感恩”的看法,来引导单亲家庭学生对“感恩”的思考,为他们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学会感恩。

 

(四)班主任及时单亲家庭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为了给单亲家庭学生营造健康舒适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班主任要及时与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沟通。由于有些单亲家庭学生家长工作较忙,对孩子陪伴较少,影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因此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家长重视起学生的家庭教育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共同努力为孩子打造一个轻松温暖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形成良好性格。

 

结语:

 

总体而言,为了单亲家庭子女能够健康成长,班主任要结合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力量,来为单亲家庭子女打造轻松舒适的成长环境。但也要兼顾单亲家庭子女家长的想法,以公平的方式帮助单亲家庭解决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使孩子与家长平衡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让单亲家庭子能够快乐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6

【关键词】单亲家庭幼儿自信心

一、 单亲家庭子女自信心缺乏不容忽视

在我们学校的三百多名学生中,有十几名这样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学生,他们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纪律散漫,也有的学习虽然优秀,但是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能胜任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自信心。

这些缺乏自信心的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受到同伴的歧视,老师的忽视,甚至受到家长的轻视。他们有的躲避着别人的目光,躲在角落,小心地维护着自己的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也有的看起来成绩优异,但是性格多内向、孤独,而且一遇到难题和困难,就不能正确面对。自信心的缺乏,使他们遭遇失败的概率要比其他人多得多。

二、 导致单亲家庭子女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不健全带来的缺憾。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失掉母亲,就会使子女情绪波动,感到不安宁;在少年时期(12―17岁),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与父亲的关系显得十分密切,生活的指导需要由父亲来实现。在这段时期,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不良行为的比率都会增大。如果将之中的保护机能叫作母爱作用的话,那么,理智上的管教机能就可以叫作父爱的作用了。所以说,家庭中的教育功能是由父母双方来承担的,如果父母缺少一方,就会表现出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

其次是单亲父母的错误教育。单亲家长因其子女失去了母爱(或父爱),心中常怀有一种愧疚心理,便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致使不能给予孩子正常的管教;也有些单亲家长视其子女为累赘包袱,漠不关心,甚至歧视和粗暴虐待;而更多的单亲家庭却是处于一种无暇顾及的状态,他(她)们往往一人承担抚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既当爹又当妈,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又要肩负繁忙的职业责任。由于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自然也就爱莫能助了。以上这些成为单亲家庭父母在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做法。

(二) 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由于家庭变故的影响,加上个体发展的差异,导致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也是自然而然了。有的教师在平时的评价中,采取歧视、冷落,甚至辱骂、体罚等手段,使单亲家庭的孩子进一步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另外,不良的班级舆论和关系也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三) 自身方面的原因

单亲家庭的子女自身害怕失败是缺失信心的主要原因。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尝到失败的滋味,在多次失败后,就觉得已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与丧失信心形成恶性循环,使后进生在自卑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针对以上现象,如何帮助单亲家庭的儿童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拥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三、 培养单亲家庭幼儿自信心的方法

(一) 给家长开出的菜单――正确的“爱的教育”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出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进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的自信心缺乏,重要原因是因为家庭的不健全,父母教育的失误。那么引导家长,弥补不健全家庭的缺陷,在现有情况的基础上,改正错误的教育方法,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就成为培养单亲家庭学生自信心的最基本工作。

1. 单亲父母必须克服教育中的失误。一是勿粗暴。作为男性,性格的特点决定了父亲教育子女的方法多为直接、简练,甚至粗暴,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亲必须尽力避免粗暴管理的方法,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

作为家长,父亲不能滥施家长权威,粗涉孩子的活动,不能老是禁止孩子做这做那,要求孩子对自己无条件服从。而应该鼓励孩子去进行有益的活动,进行大胆的尝试。粗暴的干涉,只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逐步将孩子的自信心打击殆尽。

二是勿辱骂。作为女性,尤其是离婚的女性,往往将对前夫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不经意中,“跟你爸爸一个样”“跟你爸爸一样没出息”的话会随时从口中溜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受打击,对母亲的反感也会逐渐滋生。要想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母亲,必须克服“孩子、前夫一起数落”的现象。

2. 弥补不健全家庭教育的缺陷。不管离婚后父母是否再婚,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往往不再健全,因为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热情要比亲生父母的教育热情和耐心差很多。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必须弥补不健全家庭带来的缺憾。

(1) 尊重孩子。家长不能因为自己离婚,就禁止孩子与亲生父(母)接触,孩子享受亲情的权利不容侵害。在父(母)的阻止面前,无奈、迷惘的是孩子,受到打击最大的也是孩子。

(2) 赏识孩子。与继父母相处时,孩子的感觉会很敏感,抵触心理会长期存在,父母亲若不好好协调,孩子的自尊心就很容易受到伤害。有时孩子说了错话,做了错事,如果父母一概以斥责解决,让孩子在继父母面前颜面尽失,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自信心也会随之泯灭。

(3) 多陪孩子。父母亲尽管担负着养家的重大责任,但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聊聊天,散散步,听听轻柔的音乐或交流一天的见闻。多接触,不但能使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而且能够使家庭气氛在瞬时间内愉快起来。在与父母亲的接触中,孩子的失落感、被遗弃感会大大降低,家庭一分子的感觉对培养自信心大有帮助。

例如,我园的“亲子运动会”,非常重视单亲家庭的子女、家长参加。上学期亲子运动会中,一名幼儿与她离了婚的妈妈,参加了“二人三足跑”活动,孩子的父亲一直在旁边鼓劲。通过三人的密切合作,比赛获得了成功,灿烂的笑容从比赛开始到活动结束的几周,始终挂在孩子的脸上。由于离异父母能够抽时间多陪孩子,对孩子的各项活动进行支持,使孩子的自信心倍增,能够和周围的同学一样自信的学习和生活。

(4) 信任孩子。孩子出了问题,父母不能没有耐心,对其胡乱猜测,武断地下结论。如果孩子的继母(或继父)告诉你,你的孩子打了人,或是拿了别人的东西,父(母)不能为了在现任爱人面前表示公正,而随意翻孩子的口袋,应该耐心听孩子讲出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孩子会因为受委屈,慢慢地和父(母)疏远,变得不信任别人,不愿说真话,逐步成为自暴自弃毫无自信的人。即使孩子真的做了错事,也不能粗暴处理,做到不放过第一次,好好进行教育,避免惧怕、疏远父(母)的事情发生,造成今后教育的障碍。

总之,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最早场所,也是受教育时间最多的地方,孩子就像一棵小幼苗,不但需要父母的悉心呵护,更需要获得正确、完整的家庭教育。要想让孩子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保持自信,获得成功,就必须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弥补不健全家庭带来的缺憾。

(二) 给教师开出的菜单――特别的“爱的指导”

1. 采取情感倾斜,消除自卑之忧。“亲其师,信其道”,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当我们与单亲家庭的孩子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我园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主要采取谈心、家访的方式多给学困生一点爱,提倡“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敲开他们尘封的心扉,抚慰他们的弱势心灵,让他们也感受到有人关怀,有人疼爱,再也不是“后娘养的孩子”,再也不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从此再也不抱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2. 创造交往机会,培养自信之心。单亲家庭的幼儿在陌生环境下常常会感到不安和恐惧。为儿童创设适宜的交往环境和条件,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有助于儿童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教师首先要与儿童建立一种和谐、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这对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极为重要。其次,孩子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我深知要想让孩子拥有自信,仅靠个人的爱是不够的。还需要同伴的友爱。我在培养单亲家庭幼儿自信心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交往,教育儿童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通过同伴的关心与爱护,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在集体中找回自信,学会交往。

如有意安排一些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小朋友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坐一张桌子,这样当单亲家庭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伙伴就会主动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3. 开展丰富活动,体验成功之乐。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因此,使孩子能够经常获得成功体验,对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我班在进行各项活动中,结合儿童的发展特点,采取各项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使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享受胜利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7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幼儿教育 生存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Education Measures of the Children in Single-parent Families

Abstract Single parent families children's education has been a topic worth study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ingle parent families children's survival condi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timization single parent families children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single-parent family; children's education; living conditions; countermeasures

据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2011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而这些高离婚率也导致了更多单亲家庭的出现,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缺损导致性格缺陷的单亲子女也不在少数。这也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生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伤害。下文针对单亲家庭幼儿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探索出一条合理的道路,促进单亲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

1 单亲家庭产生的现状分析

所谓“单亲家庭”一般人认为就是夫妻离异家庭。但其实不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西方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单亲家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除了离婚之外,还有配偶意外死亡、夫妻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①离婚家庭越来越多,由于缺乏对婚姻的认识和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使得草率结婚和离婚的现象也增多。闪婚闪离的婚姻越来越多,处于一种不理性的婚姻状态,对于家庭和孩子的责任感不强。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环境变化,离婚的人已经形成一股大军,而离异后的孩子就成了婚姻的牺牲品。

2 单亲家庭幼儿生存状况

2.1 家庭生活

处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乏父爱或是母爱,导致他们在行为上会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性格。在家庭生活中,有些单亲母亲或是父亲特别溺爱孩子,在家庭圆满上不能补给孩子,就在金钱上满足孩子,造成孩子养成不良习惯。②有些单亲家庭也会将一些离异因素归结到孩子身上,对孩子持一种厌恶情绪,使得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使孩子常常处于一种恐惧、惊吓情绪中,感觉家庭生活是冰冷的。

2.2 学校生活

单亲家庭的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在幼儿园他们会表现出内向的性格,容易恐惧、悲伤、情绪冷漠、对周围环境持一种冷漠态度。很多的单亲家庭孩子不愿意融入伙伴中,常常是独来独往,处于一种不合群状态。他们很容易对其他孩子所拥有的东西持一种嫉妒的心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学习成绩,一直处于劣势状态,常为小事发脾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相互配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 优化单亲家庭幼儿教育的对策

社会与公众对单亲家庭的报道总是负面的占多数。诸如,单亲家庭是病态的,单亲家庭的宝宝犯罪率高等等。因此单亲宝宝常常被戴上“问题儿童”的帽子,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导致宝宝性格内向、恐惧、冷漠、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从而向发展恶性循环发展。③作为一名专业的优秀幼儿教师,应该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一起帮助幼儿健康发展。

3.1 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孩子越小越需要安全感,需要爱,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爱的缺失比较严重。他们内心脆弱、对人冷漠、性格内向、难以融入大集体中。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合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在平时,教师可以跟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商量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耐心给家长讲解不恰当的教育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让他们生活在温暖里,关注他们,热爱他们,让他们走出单亲家庭的阴影。在幼儿教育上,让家长积极配合,尽到一个幼儿教师的教育义务,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受到好的教育。

3.2 协同父母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一名老师,要充分考虑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情况,多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也可以开发孩子的思维及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幼儿老师要以自己丰富的教育孩子方面的常识及时地提醒他们的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在孩子面前不要显露出来,如骂人、说脏话、指责孩子,因为任何一个不良的行为和不良的嗜好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④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老师应协助家长共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带孩子听音乐,教他们绘画涂鸦,经常带孩子进行近距离远游,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也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了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孩子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3.3 关注幼儿的人际交往

在生活中,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们日益重要,特别对于幼儿,在孩子的童年时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以后的长远发展。孩子对周围人的认知需要大人引领。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人际关系的交往更加重要,所以不论是在幼儿园内还是在家庭里,老师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要从细节做起。⑤老师及单身父母要明确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并不等于溺爱,特别对于单身父母,在家庭里绝不能骄纵孩子,培养孩子帮助别人的意识、沟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当孩子犯错时,绝不能不闻不问或包庇孩子,要对其悉心教育,一步步引导孩子,只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切实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3.4 帮助幼儿融入班集体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人际交往并不像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一样,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很特别,受情绪影响很大,他们可能因为一件小事成为好朋友,也可能因为一件小事,某个孩子就会被排除在班集体之外,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比较自卑、较易远离伙伴,他们的行为也相对怪异、难于被其它孩子接受等,而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爱,作为老师应明白孩子一切怪异的行为都是他们渴望被关爱的外在表露,所以老师要通过细心的照顾、温柔的语言等方式来让孩子信任自己、接受自己,从而渐渐地将孩子带入班集体的生活。比如引导单亲家庭的孩子为班级争荣誉、做好事,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及做一些集体活动,帮助孩子融入班集体。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已日益普遍,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成长问题也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着祖国的未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让单亲家庭幼儿成长得很好。作为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切实地从以上几方面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成长,让单亲家庭孩子的童年没有缺憾,让孩子的性格形成步入正轨,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注释

① 笙长军.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成因及其教育对策.延边大学学报,2009.42(5).

② 鲁晓峰.关注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8).

③ 王祖侠,郑燕.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健康教育措施.科学教育论坛,2005(17).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8

[关键词]单亲;儿童;性别角色;教育方式

目前单亲家庭现象在国内外渐趋普遍,由此带来的许多问题也引起了相关机构与专业人员的重视,但人们往往把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放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一般家庭教育等方面,而其中更为重要的性别角色教育问题却基本上是一个研究空白。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不少单亲父母对这个问题感觉非常困惑,一些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性别角色教育而出现性别认同异常的孩子,在社会中不能很好地生活,也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社会和个人问题。据本人咨询工作中的一般调查了解,行为偏于异性或已成为易、同性恋者(特别是恋长辈者),单亲家庭的孩子明显多于父母双全的家庭的孩子。鉴于单亲家庭的不同情况与类型,其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和角色行为的培养具有更加复杂化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1 单亲家庭的概念和类型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孩子组成的家庭。近些年离婚率的增加是导致单亲家庭增多的主要原因,另一部分是父母一方去世造成的,还有少部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父母长期不能在一起生活所导致,这可称作类单亲家庭。某媒体曾做过一个采访调查,一所学校初中年级的每个班几乎都有5到8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学生比例接近20%。

现实中单亲家庭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由母亲与孩子组成的,这种类型占单亲家庭的多数,据统计可达单亲家庭总数的85%以上;二是由父亲与孩子组成;三是比较特殊的由父母轮流抚养的单亲家庭,这种类型占极少数;四是由祖代父母一方与孩子组成,这种类型所占比例更少。如果细分的话,单亲家庭还有母亲与儿子、母亲与女儿,父亲与儿子、父亲与女儿,祖母与孙儿、祖母与孙女,祖父与孙儿、祖父与孙女这样几种类型。

一般来讲,容易出现性别角色教育方面问题的主要是异性单亲与孩子组成的家庭类型,但同性组成的家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点本文后面要简单说明。理论上认为,没有父亲的男孩或没有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这样他们在性别认同和角色行为方面的形成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偏差,最终可能造成角色培养的失败,出现中性化或易性、同性性取向、恋父恋母等结果。

2 母子单亲家庭的教养特点及性别角色教育

这类家庭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可学习模仿的同性成人对象,在教养方面往往容易过分溺爱和保护,有意无意淡化了孩子性别意识的培养。比如我接待过的一位来访者,母亲自孩子两岁时离婚到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而母亲从来没让孩子自己下楼跟小伙伴玩过,上下学都是接送,回到家只要孩子一在视线中消失她就焦虑难耐,马上追出去看着他和别的孩子玩耍,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敏感脆弱,最后不得不来接受咨询。另外,作为母亲还往往出现把对孩子父亲的怨恨情绪强加给孩子的倾向,不断给孩子灌输父亲的丑恶和男人的可恨等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但得不到男性角色的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在心中留下男性可怕、可恶、不负责任等不良印象,使得他不自觉地让自己与这样的男人划清界限,不去学习他们的行为,其结果会形成对男人比较顽固的错误认识,自身也会形成角色行为的异常。

在母亲与儿子组成的单亲家庭中如何恰当、有效进行性别角色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2.1 从观念和教养方式入手

母亲应建立对男性社会角色的正确认识,把孩子看成一个男性来对待,努力减低对其溺爱程度,尽可能放开手脚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天性,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听话乖巧,不可淘气更不能打架,过分讲卫生,不能做出任何危险举动等。不能灌输男性不好的观点,应该客观自然地看待男性,让孩子也逐渐形成这个概念。这实际上主要在于观念和教养方式的改变,虽然对一些人来说改变起来并不是很容易,但是如果真正树立起对后代负责、为孩子着想的观念,也不是改变不了的。

2.2 注意调节孩子的两往活动

许多单亲母亲对儿子的交往范围和对象都非常关注,往往干涉过多,而且容易倾向于老实、安静、听话等方面,跟女孩儿和文静的男孩交往比较放心,而跟调皮的男孩或成年男性的交往则尽可能回避和避免,这就无疑使孩子不能随时得到男性角色的熏陶与学习。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多跟男往,增加好奇心和探究心以及冒险心理,即便某些事情做得过火了也不要轻易处罚,而以正确引导为主。如果家庭中有男性亲属也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与他们多接触、多一起活动,以弥补没有父亲的缺憾,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父亲的角色。

2.3 母亲的异往

一些不准备再婚的女性往往基本禁绝与异性的来往,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更表现的矜持,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不但不会让孩子变好反而会形成对男性的不良认识,影响到其自身的性别意识。因此作为母亲,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有意识进行正常的异往甚至谈恋爱,时机成熟时再婚。即便不准备再婚也应该有恰当的两往活动,并且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自然、从容,一定的情况下还可给孩子讲解相关知识告知异往的必要性,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2.4 母爱要适度

过分施以母爱,不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也是导致性别角色教育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尽早母子分开睡眠,洗浴和更换内衣也要强化回避意识,不要让孩子对母亲的身体过分依赖和过分熟悉,更不要有超出母子范围的亲昵之举。母亲要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自己的空间,不能事事干预、时时参与,要各自有自己较为独立的生活内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样才能使孩子的男人意识增强,独立处理事情和调节自身心理的能力逐渐提高。

3 父女单亲家庭的教养特点及性别角色教育

由父亲和女儿组成的单亲家庭虽然数量不会很多,但由于是两个性别所组成,其特殊性更决定了孩子在性别角色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更多一些。这类家庭的父亲在教养孩子方面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过分保护、极端溺爱,其舐犊之情甚至胜过女性,这种教养的结果,孩子过于女性化,敏感脆弱、细腻多情、谨慎小心,依赖性过强,自主性过差;要么“粗放经营”、一切放手,让孩子充分独立、自然发展自己,随心随性自由自在,其结果可能造成孩子自主意识过强、独断专横、自我中心,女性化不足。咨询中接待过一位父亲,

丧偶后一直跟当时三岁的女儿生活,由于担心后母对孩不好,所以近十年了始终没有再婚。其间也很少跟异性有较密切的接触。考虑到孩子没有母爱,所以他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照和爱护,同时有意识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个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逐渐成熟起来时,他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自己的女儿缺乏女性应有的温柔可人的特点,语言粗俗、行为豪放,跟男孩子交往密切、称兄道弟,很明显出现了性别角色的异常。

这类家庭中进行孩子的性别角色教育应注意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避免教养方式极端化

避免教养方式两个极端的出现,既不可过于保护也不能太多放手,应有意识以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来教育她,让她懂得女性的自立、自强、自尊的必要性。

3.2 帮助孩子进入女性角色

较早让孩子介入家庭事务,了解女性的家庭功能,体验相应的角色行为,但要避免其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替代母亲在家庭中地位的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作为父亲应该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游戏,让孩子体验父女之爱的乐趣,减少不必要的肉体亲密接触,尤其不要出现在对方面前暴露过多的情况。

3.3 加强孩子的两往

同样需要加强孩子的交往活动,应该鼓励孩子与两性自然交往,在交往中体验不同性别的社会要求和行为规范,避免限制甚至干涉与异往现象;有意识让亲属中成年女性多接触孩子,同样可以适当替代母亲的角色,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去学习,以获得女性应有的心理和行为。

3.4 多参加社交活动

避免多数情况下只是父女两个在家的情况,父亲应该有正常的朋友交往,包括异性间的往来以及谈恋爱活动,经常邀明友来家和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知道男女两性必要的交往和情感建立过程,并在观察了解中来体会和学习性别角色的行为规范。

4 其它类型单亲家庭的性别角色教育问题

4.1 有意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

一般认为同性两代人的单亲家庭基本不存在性别角色教育方面的问题,但事实也并不那么乐观,从我们接触的一些孩子来看,到成年后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性别认同和行为、性取向的异常。这类家庭主要的问题在于单亲父亲或母亲本人即存在性别行为问题、孩子主要受少数同性的影响而不能更广泛接触别的人员、或者由于没有成熟的异性在身边进行对比模仿和学习,使之很难形成恰当合理的性别认识,由此会影响到自身性别角色的认同。因此对于这类单亲家庭,同样需要有意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求他以社会普遍认同的性别去培养意识与行为,单亲父母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婚姻失败者,由于这个打击可能变得性格怪异,如男性变得退缩无奈、胆小谨慎、敏感多疑,女性变得暴躁粗野、脆弱多变等,这些心理和行为均与社会所期待的性别角色要求相去甚远,如果直接影响到孩子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作用。

4.2 加强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教育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9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孩子当中,单亲家庭的子女占有相当的比例,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虽然每个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他们作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和整个社会的息息相关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单亲学生的心理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寻找对策。

一、单亲子女方面

1.勇敢面对现实,摆脱孤僻自卑的心理。

单亲子女要主动调节心理,重新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向家长、朋友或老师寻求帮助。此外,要主动与人沟通,用诚恳、乐观的态度多接触同学,多交朋友,和同学老师取得心灵上的沟通,相信老师和同学也会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你解决心灵上的困惑,从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之中。

2.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业余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能扩大知识面,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兴趣、陶冶情操等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能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单亲子女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单亲子女活动的积极性,转移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可以使他们及早发现自己的闪光处,为建立自信心提供良好的机会。

二、单亲家长方面

1.摆正心态,调整不良心理情绪。

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如果单亲家长长期处于抑郁、消沉、悲痛的情绪之中,那么将对子女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是消除子女不良情绪的前提。因此,单亲家长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面对并解决新问题,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逃避困境,用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采取宽严适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双亲的抚育和教育下,会更有安全感,有利于身心的自然健康发展。然而,家庭的缺损往往也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损,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诸多的偏差,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加强理性,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种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当然,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因此,单亲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学会自信、自立、自助、自强。

3.培养广博的情感。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成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家庭中最基本的成员是夫妻和子女,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家庭结构的破裂,从而使家庭关系失调。”在单亲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情感残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要帮助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子女克服情感心理障碍。单亲家长要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情感,引导孩子面对现实,调整自我,用良好的意志品质战胜来自各方面的挫折和困难,使孩子明白父(母)亲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

4.丰富家庭生活内容,扩大子女生活圈子。

由于家庭关系的失调,单亲家庭往往表现出沉闷、压抑的生活气氛。这种气氛势必会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单亲家庭除有常规的生活外,还应安排一些有趣的娱乐、休闲活动,家长也要学习一些有关现代家庭生活的知识,尽可能地让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增添生活乐趣,使孩子摆脱单亲家庭的孤独感和不适感。同时,单亲家长还应扩大家庭生活的范围,不仅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增强与同龄孩子之间的友谊,而且还要让子女多接触其他亲友中的长辈,能够跟长辈交流和沟通。

三、学校方面

1.要正确认识单亲家庭,用情感教育人。

学校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关心单亲子女,不歧视他们,给单亲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种没有轻视、敌意,充满真诚、关爱的环境。其次,教师要主动去信任、理解、尊重这类学生,关心、帮助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以真诚的情感来激活他们丰富的情感领域。只有对他们倾注爱,才会便于交流和沟通,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从而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2.开展有益的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群体里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比单独对个人进行性格培养更为有效,能使孤僻的性格日渐活泼、开朗。所以,学校要组织一些校园集体活动,教师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尽量的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充分肯定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表扬他们为集体活动做出的成绩,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是集体中光荣的一员,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群体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从中获得集体的力量,以此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单亲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及人格发展的规律,本着热爱学生的精神,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聂琼芳. 单亲家庭的优秀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版) .2006.10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