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集锦9篇

时间:2022-02-25 03:08:49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范文1

【关键词】隐患管理;隐患管理信息化;煤矿安全

引言

煤矿行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最危险、伤亡事故最严重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各矿业集团及国有重点煤矿对安全管理问题十分重视,花了大功夫,下了大力气,但是安全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3]。本文根据西南地区的煤矿安全管理状况,以规范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保证所有问题的有效闭合为目标,给出了煤矿安全管理核心业务的标准处理流程,并实现煤矿了安全隐患管理的信息化[4]。

1.隐患管理现状

目前大部分煤矿,建立了专门的安全信息站,其隶属于安监部,主要职责为人工收集和跟踪隐患处理情况。

1.1 隐患处理过程

一般矿井隐患处理过程如下:

下井人员每次下井时,根据矿上的要求对走过的区域进行巡检,并将检查到的问题记录到随身携带的纸质小本子上,上井后提交给信息站。信息站在人工汇总后,以“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发到各基层单位,“隐患整改通知书”一式三份,一份交隐患整改单位、一份交安瓦队,一份作为部室人员下井前的察看依据,并放置于安全信息栏内的信息卡盒内。隐患整改单位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安排人员进行整改,并落实到班组或个人,整改后由队干检查认可、签字后,返回一份到信息站。确因客观原因造成个别隐患在整改限期内对整改有困难的,必须在整改期内报经安全副矿长同意方能延长期限。信息站接到基层队整改完毕的通知后,通知安监部分管该区域的现场安监员进行复查,由复查人员将复查情况返回信息站,信息站进行隐患销号登记。

1.2 小结

现行煤矿的隐患闭合管理,主要通过人工参与方式进行隐患在各部门之间的扭转,其准确性、及时性完全依赖于参与人员的细心和负责程度,很难保证所有隐患的及时有效闭合。

2.隐患管理信息化

为保证隐患管理的规范化,首先从隐患问题描述进行出发,形成标准的隐患基元库。之后对隐患闭合流程进行标准化,通过系统实现隐患流程的自动扭转。

2.1 隐患基元库

安全隐患基元库是一个矿井已知隐患以及隐患处理经验库,它把矿井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了规范化描述,并且按隐患所属的不同专业以及危险度等级进行分类。隐患库(安全隐患基元库简称)中每条隐患包含有安全隐患的标准描述以及建议处理方法。隐患库中的隐患必须随着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隐患不断进行补充完善,所以矿井隐患库中隐患数量的变化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从而为隐患标准化管理打下基础。

图1 隐患标准化管理流程图

2.2 隐患管理信息化

隐患闭环处理是将隐患的处理过程流程化,从隐患的发现(各种安全检查、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下井)到将其处理掉,成一个闭合的过程。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隐患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规范化的隐患处理流程,提高存在隐患的相关单位以及业务科室的协同处理能力,加快了隐患处理速度,提高了隐患的透明度,提高了隐患闭合处理的质量,降低隐患闭合处理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其流程主要包括发现隐患、录入隐患、五定、申请延期、批准延期、整改确认、复查、闭合销号。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依据其标准化流程,对隐患管理进行信息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页面:隐患录入页面、五定页面、整改确认页面、延期批准页面、复查页面[5]。

3.结束语

基于本文的研究基础,形成了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已在重庆松藻煤电公司下属石壕煤矿成功应用。系统有效解决了煤矿以前安全管理信息孤立、管理方法单一、外界干扰等不足的缺点,较好地提升了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未来还需对井下隐患信息采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行更加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Schroth,C.,St.Gallen of Univ.,Janner,T.Web 2.0 and SOA:Converging Concepts Enabling the Internet of Services.IT Professional(Volume:9,Issue:3).May-June 2007:51-52.

[2]C.Atkinson,D.Brenner,G.Falcone,and M.Juhasz, “Specifying high-assurance services,”Computer,vol.41,Aug.2008:64-71.

[3]石建文等.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及问题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6:62-64.

[4]吴宗之.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7:23-24.

[5]邓奇根等.B/S模式的煤矿安全信息系统开发[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10:27-30.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范文2

【关键词】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GIS辅助;监测监管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86(2016)01-0136-04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对土地与矿业权交易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以及相关服务质量与效率的要求与日俱增,同时,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国土资源领域(土地、矿业权等)有形市场的基础上建立网上交易虚拟市场已成为发展的趋势。为了规范国土资源交易市场,完善市场配置功能,有效地保障交易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加强对交易环节的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近年来,广东省国土资源系统大力推进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各地交易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交易规则各异、对外服务共享范围偏窄,总体上仍旧存在信息采集不及时,数据不一致,人为干预等监管困局。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规范和统一交易市场,加强省级统筹和监测监管,广东省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监测监管系统便应运而生。

1模型分析

广东省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监测监管系统是依托互联网,通过各地网上交易系统收集土地与矿业权各类交易信息,包括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全过程信息,通过接换和传输,将交易各环节信息汇集到政务网的后台系统,通过叠加数字城市空间地理信息辅助动态分析,从而实现网上交易信息的在线监测、自动预警、动态监管和统一信息共享服务。

1.1监管业务模型

目前的土地与矿业权交易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均由于施行属地化管理导致同体监督、监管不力,推行全面的网上交易带来了监管模式的创新和变革。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全省的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流程进行规范,并在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相应的环节节点上设置多个监测点,在对交易竞买过程不干涉、不控制、不中止的前提下,智能发现交易过程中的可疑信息和违规行为,系统能够自动标记,并获得初步结论,以便监管人员进一步核查。通过监管系统汇集各类交易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够轻松达成监测及时,监管有力的业务目标。

1.2数据分析模型

系统数据主要由交易数据和监管数据组成,辅以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可以对交易信息进行多维的分析统计。交易数据是指(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交易全过程中的信息,包含交易标的、公告、竞买人信息、竞价信息、交易结果等各种内容和操作状态信息。交易数据是监管系统的基础数据源,需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系统通过预设的数据标准对汇交上来的交易数据进行接入、清洗、校验、入库等工作,使基础数据更加规范有效率。交易监管数据是指系统在监测监管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指标、规则、统计分析数据,包含容积率下限、出让最低价标准、公告时间比对值、交易总量、交易总金额等。交易监管数据是系统在监测、预警、监管、统计、分析等过程中产生的,通过系统进行存储、加工、展示,相对于基础交易数据更为综合和复杂。

1.3监测指标和监管规则

依据监测指标和监管规则,对全省交易委托人、竞买人、交易标的、交易过程等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对交易趋势、重点交易事件、交易安全等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通过动态分析图表集中展现交易状态、交易总量、增长趋势等分析结果,用于辅助决策。根据监管目标与业务需求,随时根据政策的变化通过视图定义、维护和更新,实现对监测预警的指标和监管规则(如行政监察风险防控点、容积率、面积、时间、交易条件、是否有底价、是否竞得、土地用途等)的动态设置和自动更新。

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是汇集各地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信息,依据预设的监测指标和监管规则,对交易全过程的信息进行清洗、校验和判别,通过地理空间信息GIS辅助分析,智能地发现可疑信息,实现自动预警和动态监管,以辅助业务部门管理决策。

2.1总体架构

系统总体采用分层技术架构,在制度、标准和安全防护体系的保障之下,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表现层4个部分组成。1)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硬件、网络及安全设备等基础软硬件系统,网络包括内部局域网、政务外网、国土资源业务网、互联网。2)数据层:选用行业的主流产品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采集汇总后的交易数据、监测监管数据,以及客户管理与信息服务数据。3)应用支撑层:采用WEBLOGIC/JBOSS应用中间件,基于J2EE技术路线,以XML+WEBSERVICE接口等方式开发、部署监测监管系统功能与公共服务接口。4)应用表现层:以浏览器、门户等方式展现系统功能与信息,供用户浏览或登录系统进行操作。保障体系包括规章制度、数据标准、软硬件安全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关键技术

广东省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监测监管系统是国土资源市场交易监管的一个重要系统,由于系统分布范围广、数据量大、实时性强,涉及到各类国土资源信息化相关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接口技术等。其核心技术有:2.2.1基于J2EE与Jquery体系结构的技术采用针对J2EE的三层软件架构模型,配合Jquery框架的异步加载技术组成的体系结构。J2EE的三层软件架构模型是成熟稳定的开发框架,能够为系统的数据处理、分析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Jquery是一个优秀的Javascript框架,能兼容市面上主流的浏览器。由于全省网上交易数据更新快,并且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字段,Jquery框架的异步加载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数据加载与实时刷新的问题,既能满足系统的需求,又能给用户良好的操作体验。2.2.2面向SOA服务的数据集成与交换技术在系统的搭建与运行过程中,未来与系统关联的子系统会越来越多,对数据交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在系统构建时须充分考虑对外数据交换的性能。由于全省各地交易系统所在的网络环境、运行平台均有所不同,要实现数据集成,必须考虑到种种的差异。针对外部的各类门户网站、政务系统、监管系统对数据交换的要求各有差异,所以既要考虑全面性,又要考虑兼容性。基于上述需求,面向SOA服务的数据集成与交换技术,能够充分地满足跨网络、跨平台、跨应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满足系统现在与今后的数据对接需求。2.2.3WebService接口服务技术系统主要采用WebService方式对外提供服务。WebService技术可以实现在不同的机器上、无须安装第三方软件即可互相交换数据与集成数据,能够满足系统对全省地市交易系统的互联互通需求。在数据接口定义上,采用JSON+XML的方式对数据接口进行定义。XML是一种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非常适合用于Web传输。JS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完全独立于语言的文本格式,又类似于C语言习惯。这些特性使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能满足本系统的数据交换需求。2.2.4基于SDE的空间数据存储技术采用ArcSDE空间数据技术与制定专题图层地市顺序码表的方案来提高空间数据的存储效率。由于系统开发了GIS辅助分析模块,调用专题数据分析功能时,需要多个数据图层同时引用。ArcSDE空间数据技术以数据库(Oracle)为后台中心,为前台GIS提供快速的空间数据访问技术。比起传统的文件存储,能更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每个专题数据里的图层按照地市顺序码表进行排序,在程序读取数据时,能够减少数据读取时间,提高速度。

2.3GIS辅助设计

基于ArcGisService,结合数字城市空间地理框架成果,对交易标的进行空间位置定位、空间叠加分析。其原理是从汇集的土地与矿业权交易数据中提取坐标数据,经过校验处理后,生成标的矢量图层,然后利用叠置分析的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基本农田、地质灾害分布、矿区分布、开采规划区、勘查规划区等专题矢量数据,对交易标的的地理位置和地块面积进行空间分析,得出分析结论。叠置分析的方法,就是将包含感兴趣的空间要素对象的多个数据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要素图层。该图层综合了原来多层实体要素所具有的空间或属性特征。从原理上说,叠置分析是对新要素的几何和属性特征按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其中往往涉及逻辑交、逻辑并、逻辑差等基本运算。在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网上交易监测监管空间辅助分析中,通过叠置分析的方法来判断交易标的是否占压了基本农田、非建设用地,以及地质灾害点等。通过计算占压面积来初步判定土地与矿业权交易中的疑似违规行为。

3应用推广

3.1全省各地交易系统接入

系统在广东省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按粤西、粤东、珠三角与粤北3个片区分阶段部署。在推广过程中,解决了分布式异构平台的衔接问题,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了《广东省土地与矿业权网上交易数据交换标准》,为各地网上交易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各地市不同的网上交易系统通过监测监管系统数据交换接口与开发指引,可实现土地与矿业权数据的自动上传交换,实现省厅监测监管系统与各地网上交易系统既保持互相独立,又能够结合实际业务流程实现数据汇集与监管分析。

3.2与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对接

国土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系统(简称“部监测监管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监管。其中,相同部分的监测数据,如交易公告、交易结果公示等信息,以往通过人工填报的方式采集,本系统建成后可通过数据接口直接调取。新增的交易过程(竞买申请、资格审查、保证金交纳情况、竞价过程)信息,也可通过数据接口调取以丰富其数据类型。

3.3与省电子监察系统衔接

本系统数据库中的基础交易信息可以依据预定的数据交换标准,通过省电子政务专网定时交换传输到省电子监察系统前置机中,供省纪委监察部门随时调阅。系统应用的对象得到进一步拓展,其技术手段为分散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提供了现实的实践路径。

4结束语

本系统在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已有成果基础上,整合各地网上交易系统,形成了一套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监测监管技术体系,初步实现了与其他市场监管系统、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电子政务和公众服务系统的集成,发挥了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效应,能够显著提高国土资源交易监管能力,为国土资源交易信息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创造了先决条件,为进一步建设全省或区域性的公共资源网上交易监管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民锦.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的逻辑、行动框架与操作路径——以广西为例[J].招标与投标,2015(2):25-30.

[2]丁华祥,林良彬,唐力明.国土资源网格化在线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14(10):108-110.120.

[3]张洪安.公共资源领域应用“互联网+交易+监管”探索的体验[J].中国招标,2015(34):12-13.

[4]曾元武,陈泽鹏,吴永静,等.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设及其应用[J].测绘通报,2014(6):66-70.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范文3

[关键词]煤矿 地质环境问题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69-1

煤炭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能源,被称之为黑色金子以及工业粮食,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人类社会也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不仅污染了矿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1煤矿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1.1占用和损坏土地

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门的相关统计显示,全国矿业开发占用以及损坏的土地大概占据了166万公顷,其中尾矿堆放大概占据了91万公顷,露天采坑大概占据了52万公顷,采矿塌陷大概占据了20万公顷,同时为采矿提供服务的矿区、厂房、交通设施等也占据了大量的土地。由此可以看出,煤矿占据并且损坏了大量的土地。

1.2引发地质灾害

在开采矿山的时候,一般都是井下作业,并且相应的开采活动也比较剧烈,进而对矿区的地质环境产生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进行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对矿区围岩应力平衡的改变,导致整个矿区的应力情况发生变化,进而破坏地下岩体,导致出现各种地质灾害。井下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面沉降、矿井突水以及地面坍塌等,其主要发生在铜、铁等金属矿床以及磷、硫等非金属矿床的开采中。露天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泥石流、滑坡等,一般均发生在建材类的矿山开采当中。

1.3破坏地下水资源

在开采煤矿的时候,通常都会破坏地下水平衡系统,致使部分区域出现地表水与地下水渗漏的现象,甚至部分区域还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最大可以达到数十米的深度,导致出现大面积的疏干漏斗,致使地表出现严重缺水的现象,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经常导致出现众多的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4“三废”问题加剧

随着煤矿的不断开采,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也越来越多,对矿区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了污染矿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三废”中含有很多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硫、铅、氯、砷等元素,假如将这些有害元素与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或者地表当中,不展开相应的处理,一定会使空气、农作物、土壤等受到严重的污染,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污染,以此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1.5破坏地貌景观

在我国,露天开采的矿山非常多,并且范围非常广。部分矿山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山体与自然景观,比如,大量建筑石材的露天开采,导致破坏了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出现一些的岩石,随着时间的不断延续,以前的青山绿地就会变成荒山秃岭,特别是在城市周边与交通干线附近的矿山开采,产生的负面影响会不断增加。

2煤矿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2.1管理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逐渐增强全社会对保护以及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意识。尤其是要逐渐提高矿山业主遵纪守法的意识,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开发相应的煤矿资源,具有自觉保护矿区地质环境的意识,转变管理方式,采取积极防护的措施。

其次,加强调查矿区的地质环境,并且对相应的恢复治理进行一定的规划。通过详细的调查,了解矿区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之后根据目前矿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恢复治理措施。

其三,一定要严格落实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环境保证金制度。针对全部矿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且将相应的评价结果当成是开发矿区的准入凭证以及常态的监督方式。

其四,一定要加强对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区域的监控,在开展相关监控工作的时候,主要的监控内容就是开采范围、工艺以及“三废”处理等相关方面的情况。

最后,一定要加强环保部门以及地质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要求政府以及有关的管理部门加强执法,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制定严格的监管对策,增强监管的力度,确保企业开展工作的合法、规范,进而形成保护矿区地质环境的良好习惯。

2.2技术措施

首先,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在开展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工作的时候,主要注重的内容包括矿区生态植被的恢复、地下水的恢复、水土流失的恢复、排土场整治等方面。对于具体矿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技术措施,如平整坡面、植树造林、充填采空区等,进而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针对含水层破坏情况的治理而言,可以采取防渗墙以及防渗帐幕等措施,防止地下水的溢出,降低疏干排水量,进而确保地下水循环的有序进行。

其次,加强防治矿区的地质灾害。针对泥石流的治理而言,可以采取清理泥土、固化物源、疏导等措施,避免发生泥石流的灾害;针对滑坡的治理而言,可以采取减载、锚固、截水、抗滑等措施,对矿区进行加固,进而消除相应的安全隐患;针对采空区坍塌以及沉降的治理而言,可以先采取预警、监测等措施,对相应的安全隐患予以清除;针对已经逐渐稳定的坍塌与沉降现象而言,可以采取回填整平、防渗处理、恢复植被等措施展开相应的防治;针对裂缝的治理而言,可以采取封填、排水等措施予以防治。

最后,加强对“三废”的治理。根据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在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时候,一定要先进行相应的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三废”的处理,降低污染物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形势的日益严峻,我们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全国矿区实施相应的防治规划,同时还要增加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逐渐缓解矿区开采与生态环境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确保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芳,徐友宁,袁汉春.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客观权值确定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2008(02).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范文4

1.1环境问题

露天煤矿在进行开采时,会给生态环境产生某种破坏。首先,土地资源破坏。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他们在开采时经常会通过采掘场进行直接挖掘,不但会使土地当前资源遭到破坏,还会影响煤矿开采周围土地的耕种。同时,在开采期间,往往会占用一定土地,致使原有土地逐渐成为排水管道,导致原有地貌发生严重改变。并且在施工现场,经常会运用机械进行挖掘,一旦出现过度挖掘,都会致使废弃岩石不能得到合理安置,造成岩土结构发生松散,导致地层层序逐渐紊乱,不利于煤矿施工作业开展。其次,水资源污染。从现有的露天煤矿开采情况看,开采场所很多都是位于干旱地区,所以,在施工时容易使当地出现水资源短缺,并且在开采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矿井水没有实现完全净化就被工作人员直接排放,致使水资源污染。另外,如果矿井水位发生下降,不仅会影响地下水资源,导致某些地区供水变得尤为紧张,而且还会致使地下水中的一些岩石出现某种化学反应,增加有害元素浓度。

1.2安全隐患问题

安全隐患也是当前煤矿施工遭遇的一些问题,首先,开采坡面陡峭。由于煤矿开采企业很多都是地处比较偏僻,并且环境较为隐蔽,使得管理部门缺乏对煤矿现场的监督,同时监管人员对煤矿施工没有很强安全意识,导致不能认真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开采坡面较大并且比较陡,一旦缺乏监督力度,不能对作业人员进行监管,容易出现重大险情,影响煤矿施工。其次,线路架设缺乏规范性。如果开采环境出现不规范,会增加开采期间安全隐患因素,其中电器设备是重要因素,一旦电器设备没有符合规定,不但会使煤矿企业无法安全生产,还会制约露天煤矿施工。有的煤矿企业在施工现场使用一些老化的电线,不能及时对电线进行更新,同时没有配备达标的配电箱,一些施工人员用破旧的配电板进行代替,造成线路破旧,没能达到架设有关要求。

2露天煤矿现场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2.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要想把安全管理落实到煤矿施工现场,必须对管理体系予以完善,首先,成立领导小组。任何一个露天煤矿在开展施工作业时,都需要有管理负责人,可以对煤矿施工现场予以监督,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小组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领导小组能够对煤矿施工要求进行确定,对各项内容给予解读,让现场施工人员拥有一定认知,可以严格遵守,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会对一些施工团队人员进行监督,了解煤矿施工现场信息,从而强化对煤矿现场整体管理力度。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小组会制定管理手册,同时对手册进行派发,确保施工现场人员都能明确手册内容,从而认真遵守,改善煤矿施工效果,提升安全性。领导小组还会强化对施工工序的有效监督,对于一些危险源,要增强施工人员辨识度,使其可以准确辨别危险源,这样既能对危险源进行规避,还能降低煤矿施工安全事故。其次,开展培训工作。要想真正改善煤矿管理效果,必须对煤矿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领会管理体系背后内涵,不但能使他们认真践行煤矿安全管理有关制度以及要求,还能发挥出安全管理的内在价值。具体来说,应该组织观摩学习机会,让一些施工人员可以拥有学习煤矿安全管理知识,这样既能让施工人员与安全管理专员进行交流,根据煤矿现场情况交流有关经验,还能改善基层施工人员思想。由于施工人员属于煤矿现场施工的一线人员,他们安全意识直接关乎着煤矿开采安全,所以,必须强化学习以及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对危险源的一些判断以及辨识方法,不但能为安全体系落实做出准备,还能减少煤矿施工危险性。另外,企业还要对安全体系实施以及启动时间进行确定,确保其可以真正落实,同时还要制定考核制度,结合人员操作情况来评价考核结果,增强安全管理有效性。

2.2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会对煤矿施工产生影响,所以,应该进一步强化员工们的自身安全意识,使其思想得以有效转变,这样既能对不同类型隐患予以科学防范,还能确保施工阶段整体安全性。例如,可以在现场设置相应的危险源标志,通过排板形式进行展示,不仅能让现场人员随时观看,渗透安全知识,还能对他们起到警示以及提醒作用。同时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发放一定学习资料,让现场人员观看与阅读这些危险管理知识,从而对危险源有着深层认识,一旦在施工作业中遇到这些危险源,能够采取有效预防手段,规避施工作业未遂事故。具体来说,其一,应该印刷安全管理制度或者体系中的重视内容,这样在开展煤矿安全管理活动时,便于现场人员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设定学习考核要求,对于学习安全知识相对突出的现场人员,应给予鼓励,并让其成为煤矿现场安全监督员,这样既能让煤矿施工得以进行,还能使安全体系稳定实施。其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对于一些煤矿企业而言,加强安全文化方面建设有很大积极作用,一方面能对煤矿企业员工思想进行改善,培养他们对安全管理的学习兴趣,提升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能促进对安全文化的有关学习,丰富专业内涵。另外,可以开展一些安全主题活动,例如设置安全月,这样在安全月中组织学习,推广安全文化,提高管理效果。

2.3加强对现场作业环境的管理

对于露天煤矿而言,现场作业环境尤为重要,如果作业环境能够达到安全标准,不仅能提高开采作业安全系数,还能改善煤矿施工质量。首先,应对露天煤矿中的众多电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在开关上装设相应的闭锁装置,这样能使地面设备得到完善,使其可以有效运转。同时还要对手工工具或者移动梯子等一些设备有效管理,把其纳入到煤矿管理体系中,并结合现场作业环境,评判其是否满足安全标准,以此确保作业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应结合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煤矿现场中的一些作业流程,在对作业过程进行强化控制的同时,使其得以安全生产。并且还要对电缆工序进行完善,合理运用机械化作业,这样既能减少现场人员接触危险源的机会,还能对他们安全进行保障。例如,可以引入轮式推土机,通过其来开采或者对道路进行养护,有效维修矿区道路,确保道路宽度以及平整度可以契合设计要求。另外,还应为设备提供防碰撞系统,这样当设备离安全间距比较近时,会发出一定警告,为司机起到警示作用,从而规避机械事故。在此期间,可以对卡车实施调度监控系统,在对煤矿现场设备予以调动的同时,还能对其监控,进而维护煤矿现场作业秩序。此外,管理人员要对现场施工起到带头以及领导作用,能够对管理标准进行带头执行,掌握管理流程,对设备以及工序进行逐一排查,使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预见性,从而安排专员来落实。同时可以强化安全教育相关培训工作,在每个月末开展安全体系知识方面的考试,增强他们风险预控能力,改善他们安全认知,以此提升安全价值观。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范文5

关键词:DCF法 实物期权 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 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36-02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矿业权的有偿取得依法转让、合理取得制度已经开始实施。国家为了推动行业自律管理,政府的职能转向以监督管理为主;政府不再承担本来应由评估机构和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评估机构也因此成为独立执业、自我承担法律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我国矿业权评估业自1998年诞生以来,已走过了十多年的辉煌历程,它主要服务于矿业权出让、市场转让交易、矿山企业资产重组等方面,完成的矿业权评估项目一共10477个,在矿业权评估管理改革上取得可喜的成果。

2矿业权及其评估

2.1矿业权及其属性

矿业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有偿获得勘察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期限内勘察或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开采矿产品的权利,其内涵是由探矿权和采矿权组成。矿业权作为一种资产,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依法出让、转让、融资扩股和资产投资入股,矿业权一旦发生流转进入市场,就必须对其价值进行评估。但矿业权是矿产资源资产所有权派生出来的他物权,对其评估必须依托矿产资源实物资产,矿产资源具有供给上的可耗竭性、稀缺性、垄断性和丰度上的差异性和地理位置固定性的特点,则其价格不容易为众人识别,所以矿业权的评估更有特殊性。

2.2矿业权评估

矿业权评估实质上是对矿业权所依附的矿产地的价值的判断即相关人员根据所掌握的矿产地信息和市场信息,对现在或未来市场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分析、经济分析和数学计算等手段,将地质、矿产、经济等参数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对矿业权所具有的市场价值进行的估算。影响评估指标的各种因素未来状况处于不确定的变化之中,矿业权市场的复杂性以及影响矿业权价值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矿业权评估工作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工作,迄今为止矿业权价值评估问题在西方国家也没有得以完全解决。鉴于我国矿业权交易刚起步,矿业权市场刚刚建立,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实践上对矿业权的评估加以研究。

2.3矿业权评估所依赖的信息资料包括:地质、矿山建设、开发方案、采选技术、财务、市场等。

根据可得相关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评估人员根据自己在矿产开发和评估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等进行分析和评价,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因此,需要对矿业权的评估报告加以研究,归纳总结,从而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使得矿业权评估人员既能有效地借鉴利用前人的评估经验,又能根据评估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评估方法,提高评估工作效率;并对已有的评估报告进行评价,鉴定其优劣,恰当地降低对评估过程的主观性。

3矿业权评估方法的评述

3.1国内矿业权评估方法

综合国内外情况,根据地质勘查程度和评估目的的不同,目前主要的矿业权评估方法包括贴现现金流量法、地学排序法、勘查费用倍数法、粗估法、可比销售法、重置成本法和地质要素评序法等。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实物期权对矿山项目投资分析的重要性。主要介绍了用净现值方法和基于期权定价理论对矿山投资价值对比分析,提出了投资战略柔性思想在矿山投资项目中的作用。提出传统的折现现金流法(DCF法)有预期现金流不准、折现率选取困难的缺点,对项目价值评估不准确;同时它不能反映管理的灵活性而容易低估项目的价值。

3.2国内矿业权评估方法的不足

DCF法来评估矿业权易低估项目的价值;地学排序法的不足是评估结果依赖于购置成本;勘查费用倍数法人为、随意地选择调整系数;粗估法因极其明显的主观性及不透明性而遭受多方怀疑;可比销售法许多矿业权交易信息因保密而不公开,可参照的矿业权交易数量有限。成本途径评估矿业权仅限于探矿权的评估,重置成本法和地质要素评序法的基本原理及它们的技术路线构成含有较大的主观因素。

4 ROV与DCF的比较

4.1DCF法的不足及原因

贴现现金流量法不仅理论基础非常完善,且在实践上已经被矿业界广泛运用,且其计算简便,易于操作;当相关参数可得时计算出的结果精确、客观;尽管在贴现率等参数选取方法上仍有许多不同意见,但对具有预示级资源量并作了一定可行性研究的矿业权评估,DCF法为首选评估方法。由于在矿业投资活动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矿产品价格的波动,再加上DCF法本身的一些弱点,使得用DCF法来评估矿业权有其致命的弱点:容易低估项目的投资价值,导致有价值、有潜力的项目被错误评的舍弃。

造成DCF法低估项目的投资价值的原因有:①主要原因是预期项目的寿命期每年的期望现金流不准确;②选择合适的折现率十分困难;对折现现金流法而言,折现率的选取是否得当又是至关重要的,它严重影响方案的取舍;③DCF法不能反映管理的灵活性:矿业公司管理层有推迟开发选择权和停采、闭坑等的生产规模选择权,改建扩建、开采率选择权等,管理灵活性使企业可以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择机选择,对有利的状态加以充分利用,对不利状态加以规避,使企业存在争取更大价值的灵活性,而这一切DCF法都无能为力。

4.2实物期权方法的优势

期权指期权持有者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规定的到期日以事先约定好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资产的权利,但不承担买入或卖出的义务。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投资领域的延伸,指以实物投资为标的资产的期权,在经营、管理等经济活动中,投资或决策的权力。实物期权理论的突破点在于它建立了不确定性能创造价值的观念,投资者可能获得的收益并随着不确定性增大而增加,从而增大资产的投资价值。实物期权投资理论的核心是指出并强调风险被规避所能获得的额外收益。

基于期权理论的投资决策模型为:项目价值=传统的净现值+项目所含管理选择权的价值。实物期权定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

(1)在离散条件下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通常是采用二叉树期权模型;

(2)在连续条件下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常用的方法是Black-Scholes定价模型,其推延实物期权价值的价值为:

其中:

N(x)为标准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

在金融交易活动中,期权持有者是否执行期权取决于执行价格和标的资产的现价的比较结果。投资管理者拥有自主决策权,当矿产品价格高于开采成本时,矿业投资者主动选择期权,开采矿山;当矿产品的价格低于开采成本时,便会缩小投资规模或停产。可见期权定价方法较传统DCF法更具优越性,这是由于期权定价法不需要预测现金流量和估计折现率,尤其在矿产品价格不确定时比较实用,实物期权理论使投资者对不确定性的评价更合理科学可靠外,并启发投资者形成新的投资决策思想。

5ROV与DCF具有互补性

5.1运用ROV与DCF互补性的原因

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矿业权,适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于风险较小的开发或经营阶段矿山投资项目,理论基础较完善的贴现现金流量法进行评估已为矿业界广泛接受。在风险较大和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矿业权评估中,用贴现现金流量法进行评估,就比较容易造成评估结果与项目实际价值相差甚远,导致项目取舍错误。矿业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因此DCF法存在的问题可以借助于实物期权方法解决。基于矿山投资项目的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于某种矿山投资项目我们可以尝试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运用。

5.2运用ROV与DCF互补性的理论依据

2001年 Lint & Pennings在资产评估中以ROV与DCF具有互补性为基础,提出了四象限分析法。他们根据收益和风险的不同将项目分为四个象限,如图所示:

在第一象限里,项目具有高期望收益与低波动率即矿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小时,且收益较高,应用DCF分析,项目应尽快实施;在第二象限里,项目具有低期望收益与低波动率即矿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小时,但收益也较低,可运用DCF分析,项目应尽快放弃;在第三象限里,项目具有高期望收益与高波动率即矿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时,且收益较高,应使用ROV量化风险,出现新信息来时决策;在第四象限里,项目具有低期望收益和高波动率即矿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时,但收益较低,运用ROV分析,当有利信息来临之时实施项目。

5.3结论

由于大多数矿业评估项目的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大部分矿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因此四象限分析法不仅适用于一般的资产评估,而且更适用于矿业权项目的评估。将ROV与DCF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矿业权评估,能够提高矿业权投资项目取舍的准确性,还给投资者带来额外收益,实现项目的增值。项目的增值是管理者最优决策的结果,是隐含在项目中的期权价值。这样以来矿山企业既节省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又适当控制国家矿产资源开发的力度,有利于矿产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矿业权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矿业权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也要随之完善,由于评估方法是矿业权评估的量化工具,因此矿业权评估方法的完善尤为重要。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矿业权评估师要想提交一份既客观合理又能让各方面满意的评估报告,就必须洞察众多评估方法的优缺点,然后矿业权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全面分析投资项目,而且要抓住重点。灵活运用评估方法,尽可能发挥他们的长处,使评估的结果跟接近实际。

参考文献:

[1]谢英亮.运用平均回弹过程模拟评估项目的风险[J].中国钨业,2001.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范文6

关键词:矿山权 重组 国有矿山企业

矿山权是探矿权与采矿权的统称。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权利。依法取得矿山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称为矿山权人,矿山权人依法对其矿山权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矿山权区别于矿产资源,是矿山权人拥有的、能为矿山权人带来或有收益的一种权利,无论在矿山权人的账务中是否得以体现,均以一种无形资产的形式长期存在。在维持目前运营状态下,矿山权的价值赋存于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不会出现矿山权处置的问题,但在企业重组改制中,必须明晰矿山权的权属关系。国有矿山企业重组改制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针对常见的几种方式对矿山权的流转方式加以分析。

并购

由于规模效益或者企业多元化等原因,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时有发生。由于近年来矿产资源紧缺,对国有矿山企业的并购案例也屡见不鲜。由于并购的方式不同,对矿山权的处置方式也大相径庭。

收购国有矿山企业全部资产方式。对于目标企业而言,矿山权是其核心资产之一,必然会加以评估确认,然后按照矿山权转让的有关规定处理。如果矿山权不涉及国有出资形成的勘探成果,则双方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即可;如果涉及探、采矿权价款,根据国家规定,国有企业实际占有的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在转让时,应首先补交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部分,因此,被并购的国有矿山企业必须按规定补交价款,之后方可转让,至于此部分价款有哪方承担,则由并购双方协商确定。

收购国有矿山企业的股权。收购国有矿山企业的股权是企业间并购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下,收购方可以收购目标企业的全部股权保持绝对控股状态,也可以只收购部分股权,实现相对控股,达到控制目标企业经营决策的目的。矿山权在整个并购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控制权的转移,仍然为国有矿山企业持有或占有,只是国有矿山企业股东的更迭,从法律上矿山权主体并未发生改变,所以不需要履行矿山权变更手续。

与国有矿山企业合并。企业的合并有两种方式:参与合并的两方企业全部注销、组建新的企业法人,保留一方企业、将另外一方企业注销并入存续企业中。对于保留拥有矿权的国有矿山企业、注销另一方企业而言,矿山权主体并未发生变更,仅仅是国有矿山企业资产的扩张,所以不需要矿山权的任何变更手续。对于两方企业注销或者注销拥有矿权的国有矿山企业而言,矿山权在法律意义上控制主体发生变更,所以要进行法律变更手续,由新组建的或存续的企业法人承接原有矿权。

合资、合作

国有矿山企业经常出于战略合作的需要与其他投资者进行合资或合作经营,根据《矿山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矿山权人可以依照本规定,采取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上市等方式依法转让矿山权。所谓矿山权作价出资是指矿山权人依法将矿山权作价后,作为资本投入新设或原有企业,并按出资份额行使相应权利,履行相应义务的行为。《矿山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出售矿山权或者通过设立合作、合资法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应申请办理矿山权转让审批和变更登记手续;矿山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合并、兼并等重组改制时,应进行采矿权评估,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是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的,应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评估的采矿权价款进行确认,登记管理机关不收取采矿权价款。由此可见,对于合资、合作行为以及上述需要注销的企业合并行为,均需要办理矿山权的变更登记手续,但对于采矿权价款不需要缴纳,至于是否缴纳探矿权价款以及评估确认的采矿权价款如何处理,我国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但从目前国情来看,国家为推进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补交价款是必然趋势。

股份制改制

如果国有矿山企业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或申请发行股票实现公开上市,必须明晰矿山权的权属关系。对于拟公开发行上市的矿山企业而言,能否将矿山权注入上市公司有时是发行成功与否以及提升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国实践情况,改制的国有矿山企业矿山权的处置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国有矿山企业已取得的矿山权。《矿山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矿山权人改组成上市的股份制公司时,可将矿山权作价计入上市公司资本金,也可将矿山权转让给上市公司向社会披露。对国有矿山企业存续的矿山权,可以直接作价计入上市公司资本金,也可以在改制时将矿山权滞留在母公司中,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转让、增资、租赁的方式将矿山权转移至股份公司中。这种方式,股份公司与母公司的交易方式灵活,自主性强,不影响股份公司的发行和收益,但应当避免关联交易成为操纵利润和二级市场价格的工具。

国有矿山企业尚未取得、且正在取得过程中的矿山权。股份公司可直接代位原矿山权人出让取得矿山权或转增股份公司国家资本。根据《矿山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矿山权出让是指登记管理机关以批准申请、招标、拍卖等方式向矿山权申请人授予矿山权的行为。因此,国有矿山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可以由改制后的股份公司按上述规定直接向矿山权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出让矿山权,并缴纳矿权价款,以拥有矿山权。此种方式适于现金流充足、没有财务压力的公司,矿山权权属清晰,程序相对快捷。又依据《探矿权采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管理办法(2004)》的规定:因国有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改制等,以探矿权或采矿权价款出资或入股的,可以申请将应缴纳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部分或全部转增国家资本金(国家基金)。股份公司可以将应缴纳的矿权价款转赠国家资本,不需要直接发生现金支付,但是,股本的扩张直接导致每股净收益的减少,能否满足发行条件和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成为影响发行的障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矿山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自2005年10月1日起,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发文暂停受理国有矿山企业探矿权采矿权价款转赠国家资本金事宜,实践中依赖国家政策的支持。

矿山权出租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范文7

关键词:电子技术;煤化工

一个良好的组织机构,除具备较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之外,还应该具有健全的岗位制度而且能够将之贯彻执行。因此,微电子技术在煤矿机械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很需要一个合适的技术管理结构,以便于明确各个技术人员的职权问题,保证个人任务到位,避免权力交叉和责任推诿的现象发生,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得以解决。此外,工作人员不但要对微电子技术知识有一定了解,尽可能全面地掌握综合煤矿机械管理的内容与方法,还要对煤矿生产安全制度和相关法规有着全面的认识,思想上时刻保持着“安全第一”意识,保证将微电子技术安全意识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层面,最终提升机械作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使命感。

加强设备巡视管理是建筑工程监控的重点,预防设备异常的发生是机械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保障煤矿机械施工的安全性与使用性,应该建立完善的设备定检制度,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对于一些使用频率高的机械设备,更是要依据规定检测并建立相应的维护记录以随时了解其运转状态,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和及时的维护。

由于煤矿化工产业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特殊性,而作为贯彻于机械监控整个流程的重要因素,技术管理在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加强机械设备的绝缘监督工作,利用声波检测、光谱分析等监督手段,及时地发现并排除故障无疑势在必行。微电子技术工作一旦脱离了技术的支持,就难以称作是有效的监控工作。对于机化工产业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跟踪测温,利用图谱库进行分析对比,并提出检测修改的建议,以此来加强设备的有效运行。

在统一模式下的信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对煤矿井下监控子系统的控制管理内容,可以通过四个步骤来得以实现,即自动检查、自动寻的、自动求解和自动执行。其具体自动控制管理框架,可用图1来进行加以描述。这当中的“被控制管理的电网子系统”既能够是一个系统层子系统,也可以是电网元件或厂/站层子系统。对于一个系统层子系统而言,其功能就是通过利用各级调度控制中心的管理权限,对智能网络在煤矿井下电网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分析,并对系统的所有目的状态实施检查和监视,实现对智能监控子系统所有状态的智能化监控。图1中的中子系统L1,如果被监测的煤矿井下状态与目标限定数值不一致,那么智能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启动相关的任务处理,对限定以外的突发时间进行控制并做状态输出,并作用在该子系统所包含的元件G1-G7和站层子系统 S1、S2上,进而对该子系统 L1 的输出状态实施调控,最终将它调回正常运行状态。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工作的关键性内容,信息的获得无疑至关重要,而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就是监测技术。一般而言,通过煤矿安全生产现有的客观资料,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远程监控的初始方案,进而在煤矿工程运营过程中根据监测数值、经验方法等内容,开展反馈分析等工作,修正初步方案与施工网络计划,以保证工程按照最优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因此,监控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针对我国煤矿工程质量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监测技术在远程监控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它不但可以很好地掌握工程的工作运营状态,利用监控数据对流量方案进行整改,并指导开采质量作业;还可以预见事故风险,采取一系列的事前措施,给建筑的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将事故突发率降至最低,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稳定性。

视频流管理服务器是IP视频监控系统的精神内容。服务器端拥有通过查询数据库,进而实现对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的作用,可以为远程计算机提供很多实用服务。视频流管理服务器与空间数据库建立连接,可提供大量查询服务,例如属性查询服务、矢量和栅格地图服务等。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组成部分中视频流管理缓存服务器模块是相当重要的,服务器端缓存模块主要分为缓存管理组件和索引管理组件。两部分组件分工合作,缓存管理组件是根据索引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在缓存中处理请求数据然后向客户端发送,或者利用数据库中已存数据,而索引管理组件先索引分析客户端请求,制作出瓦片空间待处理数据列表。若能发展好缓存数据的利用,数据库交互即可免去,同时数据的响应速度也会大大提高。总的来说,视频流管理服务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图像监视选择和视频存储的功能,可以彻底实现用户权限管理、自动报警与生产安全建议。应该说明的是,视频流管理服务端口设计的研制尚在初级阶段,要想为煤矿系统数据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传输平台,还任重而道远。

通过将微电子技术监测系统应用到煤矿化工产业中来,建立视频监控的远程计算机服务端口,对煤矿监控的各个阶段实施三维可视化的监控,在监控前了解各种节点在实际环境中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不但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管理难度,还能很好地控制企业成本,最终求得安全生产管理的最优化解。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型网络视频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应用策略,做到事前控制,提前排除,预先处理,未雨而绸缪,防患于未然。全面加强煤矿化工产业微电子监控管理水平,使煤矿的施工作业更加安全稳定地进行,确保实现煤矿微电子监控系统零故障目标,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汤文兵.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煤矿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6(6):59-62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范文8

矿权的转让

探矿证、采矿证的有效管理对于探矿证、采矿证的有效管理,首先是政府对勘查单位的资格审查,即申请者的技术和经济能力。对于申请探矿权的公司,必须附有勘查单位资质证明,以及雇用或聘请的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及其学历证明,银行注册资金和公司经营人的资金证明,不合规定者不予受理。其次,在探矿证的发放和管理方面,主要有矿种、面积、时间、最低投资额、工作要求和押金六个方面。同时,矿权根据工作阶段和程度的不同,又设立普查和详查、勘探三个阶段。矿权权益转让转让矿权的部分权益,由其他公司经营勘查,政府不予干涉,也无须政府认可,但需要报告备案。若矿权的大部分权益转让后需要更名持证者,就要通过政府的资质审查和认可,这也为交易市场化提供了依据和可行性。对矿权所有权而言,在法律上属国家政府所有,但其权益在市场经济中已成为可转让交易的范畴。因此,政府对探矿证和采矿证的权益转让的商务条件不予干涉,只是对于接受方的资质条件予以审查、认可。采矿证的转让原则同探矿证有所不同,接受方除承担《公司法》要求双方达成的转让商务条件外,还要向政府交纳“资本所得税”,其原因在于已生产矿山的采矿证转让时,同时伴随资本的转让。

矿权的合资经营

在矿权市场中收购探矿证、采矿证,即取得矿业权益。地勘单位可以独资维护矿业权,也可以合资经营矿业权。由于地勘单位的财力状况、经营方针不同,矿权通常采用互找对象洽谈的方式进行合资经营,有时也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使矿权得以投资开发利用,获取更大利润。对于提供探矿证、采矿证的一方而言,需要合资勘查的原因主要有:①矿权项目还有勘查远景,但勘查单位财力不足;②矿权项目有远景,但投资风险较大,欲找合作伙伴分担风险;③矿权项目勘查远景好,因勘查单位对矿种、地区业务等经营政策的变化;④矿权项目已见矿,并获取一定储量,但达不到勘查单位预计开采矿山的规模标准;⑤进入方主动积极希望进入。在矿权市场上,获取矿权以及合资开发非常普遍,从实践中形成一系列有关矿权合资条件、协议结构、经济要素、交易术语和自身权益的保护措施,这就要求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者既懂得矿业经营又要了解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矿权合资条件要素矿权项目的合资与开发项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动态性和多变性,即合资的双方都应根据矿权勘查项目的进程来确定合资条件,以保护各自的项目权益,通常采用“逐步转让”的方式进行合资勘查。在合资条件构成中,项目的时间进程点和权益方式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般在时间进程上要掌握好两个特殊的时间进程点:(1)勘查中程点,是指在进入方投资一定数量后,出让方对勘查项目是否继续投入作出抉择的时间点,这也是出让方应有的权利。因为在进入方投入某些资金后,项目的勘查远景、矿床规模、矿石品位和采选条件都已经明确,出让方此时该作出合适的选择,是继续投资合算还是不再投资让权益稀释。若是一些好的矿权,其价值可观,诚然是继续投资合算,况且项目的权益大小对形成的价值或利润差别很大。此时可用简易的净现值法计算项目权益大小造成的利润差额,可与继续投资额进行比较,然后作出抉择。特别是找到好矿权几率不高的情况下,出让者不应随意放弃自身权益的抉择权。(2)可行性研究完成点,指勘查项目完毕和详细可行性研究完成的时间点。这时探获的矿产资源已经明朗,矿权开发的价值已显现出来,合资勘查双方都希望明确拥有项目权益,而且出让方希望可行性研究的详细度和精确度达到银行可接受的标准,之后申请银行项目贷款,所以该时间点的权益关系在合资协议中常会被使用。在合资勘查的协议中,经常提到明确双方权益关系的五种权益方,即普通权益、合资权益、不还资权益、纯利润权益、矿产品提成权。

合资勘查方式及其协议

逐步转让方式常见的合资勘查方式,即出让方在一个合资协议中,根据勘查项目不同阶段,与进入方商洽达成合资条件。由于项目的权益在法律上原属于出让方所有,具有主动权,因此这种“权益逐步转让”的合资方式在市场上得以认可。在洽谈协议时,对于合资条件常分项目前期、项目中期、项目后期三个阶段来综合考虑。(1)项目前期阶段在合资勘查中,一般进入方要求在其投资额达到一定数额时,能获得勘查项目50%或50%以上的权益(一般要求50%~60%),享有控制权或控股管理权。期间,进入方负责投资管理,也要求保持其随时撤走的权利,但必承诺出让方提出的某个时期的最低投入额和管理费的比例限额,确保当地国土部门所要求的最低投资额,保持矿权权益处于完好状态。出让方在权益逐步转让的过程中,要求明确“勘查中程点”,保留对项目是否需要保持较多权益的主动抉择权。(2)项目中期阶段当进入方获得勘查项目50%~51%以上权益时,出让方有权抉择是否按此权益比例继续投资。若决定不投资,或者决定投资后中途由于勘查等情况发生变化提出中断投资,此时出让方的权益将发生稀释下降。(3)项目后期阶段如果合资勘查项目在开始洽谈合资时,就有钻孔见矿和重大发现,出让方就会选择最后可保留的权益。一般情况下,负资权益在20%-30%;纯利分享权,在合资协议中采用很少;矿产品提成权,金矿为2%-5%,铜、铅、锌等金属为1%-4%。3.2.2一次性转让方式一次性权益转让的方式通常采用于两个极端场合。一种用于矿权普查阶段,工作程度较低,且出让方急于出让。另外一种用于项目勘查程度较高,以探明成型储量的情况,这种一次性转让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出让方正需资金,出售部分权益:另一种情况是无矿山经营管理能力,欲寻找地勘单位为合作伙伴经营管理矿山,于是出售转让部分权益,使项目成为合资开发项目。如出让方将项目100%权益出让,便不成为合资项目了,这时出让方的取舍即与矿产资源的评估密切相关。

结束语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范文9

【关键词】矿山生产;物联网;技术研究

1引言

物联网是随着生产自己自动化的不断发展而别引入到企业的生产作业当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网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组合,其中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物联网肯定是以互联网络为技术基础而实现的,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实现生产管理和调配。第二,所有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都是以物为主要内容,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换和传输来实现网联网的运行。其实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还有很多的新技术正在不断的引入进来,例如FRID射频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等这些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手段,通过所有技术的整合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定位,跟踪和管理。

物联网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当前,物联网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研究和应用,如智能交通、机场监控、太湖水质监控、森林火险监控等。而在煤矿行业中,矿井环境恶劣,各种事故常有发生,因此,在煤矿井下建设物联网系统,对矿井下环境进行实时精密监测,对人员安全与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于提高煤矿生产力水平,改善工作环境,有重大意义。

2物联网在煤矿安全中应用分析

2.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本应占有优势,但由于我国煤炭储存条件复杂,煤矿自动化水平低,井下用人多,生产安全监控系统采用的技术比较落后,功能单一,再加上管理等因素,使得生产成本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百万吨死亡率大大高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平均水平,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2物联网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必要性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分开。对煤矿安全生产而言,在“物联网”时代,瓦斯、CO等各类传感器、电缆、电气机械设备、钢筋混凝土等等,所有这些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基于物联网络可以对煤矿复杂环境下生产系统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更加实时有效的协同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概念为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与预警救援新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煤矿生产中人员安全环境的感知问题,解决矿山灾害状况的预测预报、减少或避免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解决安全生产的智能控制;矿山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潮流以及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形成产业标准等。这都是物联网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2.3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物联网需求

目前多数矿井装备有安全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但监测、定位范围小,精度差,无

法了解井下详细信息,在设计煤矿井下物联网系统时,希望煤矿井下物联网能在兼容以上两

套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如下功能:

(1)定位功能,井下人员和车辆向系统发送位置信息,系统上位机可以得知矿工和井下矿车的位置;

(2)环境参数采集功能,井下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会严重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安全,工人工作环境,因此,需要对井下的每个巷道进行环境监测,并把采集的数据上传至上位机分析记录;

(3)数据传输功能,若矿井有一处发生矿难,井下矿工需及时知道信息,并规划逃生路线,同时还可与其他矿工和井上人员发送消息,相互交流;

(4)系统需要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便于增添新功能,如网络电话、网络监控摄像头等设备。

根据以上功能对系统的要求,煤矿井下物联网系统需要在井下安装无线设备,无线信号范围覆盖井下大部分区域;每一名矿工均需携带终端,可以与无线设备进行通信,接入系统;矿车、采煤机等大型设备需要装备定位卡;还需一些环境参数采集终端,可以将采集的数据传至系统。

与此同时,煤矿井下物联网还有其特殊的性能要求:在煤矿井下环境中,设备数量多,人员多,通信冲突情况时有发生,井下巷道距离长,拓扑结构复杂多变,地热效果明显,温度和湿度值较高,对网络可靠性要求高等。

3物联网在煤矿生产与物流中应用

3.1人员、设备定位与管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

由主要标识卡、读卡器、网络传输系统、上位机与系统软件组成,标识卡由个人佩带,目前国内的煤炭企业大都已经安装了人员定位系统,可以接入到物流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设备定位与管理系统与人员定位与系统相同,共用读卡器、网络传输系统、上位机与系统数据库软件,以标识卡的不同分组来区分人与设备,标识卡悬挂或粘贴在设备上。

3.2机车定位与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机车定位主要以有线通信方式为主,对于有轨机车,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定位继电器+有线通信的方式的实现,由于技术、成本与现场安装环境的限制,定位继电器无法高密度大量安装,所以只能在道岔、车站等少数关键位置实现定位,机车运行途中的精确定位无法实现;近年来有些使用WiFi或Zigbee技术进行定位的尝试,但由于这些定位技术的核心为基于对无线信号场强相对强弱的分析来实现定位,由于煤矿井下的特殊性,定位环境为链型的封闭巷道环境,难以象地面一样通过对多基准点的无线信号场强的测量与计算获得精确的定位,被定位物体在一个地点只能探测到1~2个基准点,现场环境中的遮挡、环境中的移动物体与电磁干扰导致定位精度很差,对移动机车的定位精度非常低。

3.3物流信息化系统平台

物流信息化系统平台通过对物流、人流、车流、危险品过程数据的集成、加工处理,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实时过程控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到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紧密集成。在关系数据库系统基础上,实现各应用系统的集成、管理和信息共享、交互。通过该平台可以将企业分散的物流、人流、危险品等各子系统实现有机的整合,增加监测监控、告警、存储、分发、业务流程管理、协同作业管理、统计报表、数据分析等附加功能,实现多级、分层、实时以及任意位置的监控与管理。

4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是一个新兴技术,其技术应用还不是很成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将日益完善,特别在我国支柱产业—煤矿中将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震.物联网发展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6).

[2]桑媛,王博文,黄世超,姬雨初.物联网在煤矿井下的应用与实现[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

[3]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线[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