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1-02 05:13:10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1

如何强化村级管理,进一步健全经常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网络作用,真正实现以村为主,工作重心下移,解决计划生育“梗阻”在村问题,提高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是新形势下急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村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一法、一条例”,各级党委政府发扬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精神,注重加强村级队伍建设,减员增效,提高村级计生人员待遇,尊重群众民利,注重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推动村级管理步入经常化轨道的新路子,使计划生育村级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计生形势的发展,目前村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

1、有的村领导基本不管。一些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对亲自抓,负责总责认识模糊,认为计划生育是专干的事,所谓亲自抓,就是抓专干;部分村班子软弱,管不起来,所谓负总责,就是看考核,很少俯下身去抓重点解难题;另有一些村支书、村主任有个人副业,无暇顾及,加之市、乡约束乏力,某种程度上成了抓自己个人副业,不负责。2、有的村专干管不过来。多数村专干一人对乡计生办布置的十余项基础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报酬不足以成为个人主要收入,导致专干不“专”,被动维持、应付。3、有的育龄妇女小组长不会管。相当一部分小组长素质不高,其中一部分是只出于利益动机的村干部亲属,加之待遇偏低,只能跑腿儿,送信儿,开会儿,己远远不能满足育龄群众的服务需求,不能适应当前计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4、育龄群众不愿让乡计生人员代管。由于村主要工作指标和上级考核前的准备工作多数由乡镇包办代替,且宣传形式呆板,内容空洞,实用性差,考核形式教条,内容要求与群众文化素质差距较大,加之季节、时间不定,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时有冲突,多有扰民之嫌,容易在群众中造成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对立情绪。5、约束机制弱化。依法管理机制不健全,综合治理不完善,村级工作运行缺乏有力保障,导致约束乏力,管理工作出现断层。6、计生人员待遇偏低,激励机制不能有效落实。税费改革后,市、乡经费普遍吃紧,投入相对不足,全市657个行政村,500人以下的村253个。农业税返还为20%,减去村“两委”工资,经费所剩无几,也就是说最少近40%的村计生人员开支已难以保障,提高待遇,落实优惠更无从谈起。因此在那些经济基础薄弱,村无积累的乡镇,问题尤为突出。目前的报酬难以充分调动村级计生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待奖励激不起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二、对策及建议针对村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否则,势必影响全市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健康的开展。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大力探索,形成一套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管理新机制。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要做好村级计生工作,组织是保证,队伍是关键。因此,首先要选配好村“两委”班子,增强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加强其对人口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认识,真正做到亲自抓,负总责。二是健全村计生办组织。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录用有一定文化水平,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热爱计生事业的专干、小组长,优化其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提高村级计生人员整体素质。三是完善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人多、面广,能人汇集,贴近群众,灵活多样的优势,真正起到宣传、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使村级网络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形成计生工作县级宏观调控,乡级具体指导,村为主、户落实的管理格局,建立起坚强有力的组织载体。2、完善合同化管理机制,强化计划生育民主管理。《人口法》的颁布实施,要求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实现“两个转变”,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体现在村级管理上,可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框架,规范村规民约,实行合同化管理,即经民主商议,以村民共同认可的形式,制定《计划生育协议书》,明确村干部包括专干、小组长和村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把法律、法规所赋予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更加具体化的融入《计划生育协议》,使其具有合法性、民主性、互约性,使村组干部行使管理职责有明确标准,群众监督有实在内容,权利与义务对等,使每一个村民在参与管理的同时,也无形中管理自己,使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秩序进一步规范,形成管理、监督、责任、义务的良性循环,以有效实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村干部含专干、小组长职责和村民责任。明确责任,严格奖惩,是调动积极性,促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为了确保村级计生工作纳入经常化轨道,可采取乡镇党委、政府与各村“两委”签订任务明确、奖惩严明、要求具体的计划生育责任书,村“两委”与村专干、小组长签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村“两委”与已婚育龄夫妇家庭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定期评议等制度,做到有责任,有义务,有管理,有监督,并且严格奖惩,严格“一票否决”,以增强村级主动承担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调动村民参与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建立起乡、村、户之间有责任,有义务,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4、加强指导,建立工作运行保障机制。村级管理离不开乡级指导,更需要行之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一是把农村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经济等融入计划生育工作,置乡、村职责于计生工作中,置计生工作于日常各项工作中,扩大计划生育辐射面,以避免工作断档,防止乡、村脱节,出现断层。二是加强乡级对村级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可实行包村制、例会制村支书、村主任、村专干,以便经常面对面地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计生工作的动态信息,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水平,使村干部始终保持工作热情不减,工作力度不减,使他们想干、会干、能干。村级也实行专干、小组长例会制,及时沟通信息,增强凝聚力,激发他们抓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村级管理健康运行。5、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优化社会环境。生育的经济效益是夫妇和家庭决定生育子女数量的一个基本动因,而实践也进一步证明,通过利益调整和经济杠杆的作用,调节农民的生育行为,把来自外部的约束力转化为发自内在的驱动力,以此刺激农民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这既是引导和补偿农民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政府实施人口宏观调控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进一步完善市级利益导向机制,切实落实优先优惠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一是制定落实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先优惠经济政策,使他们能够获得直接的经济实惠。二是落实独生子女奖励,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实施救助。三是制定落实母婴保健、社会化养老等社会政策,使其在整个社会中都能体会到优越感,充分体现奖励性和导向性,形成一个wenmi.鼓励少生优生,促使转变婚育观念的整体社会环境,充分调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6、强化综合治理,优化村级工作环境。计生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一村、一乡、一部门孤军奋战难以奏效。尤其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必须有付诸实际的真抓真重视如开会必说,调研必谈,见面必问,真正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为确保计生工作重心下移,村级管理纳入经常化轨道,从方方面面创造条件,形成一种上面重视,周围协助,下面配合的良好的村级工作环境。①经费保障。计生经费不足是影响当前农村计生工作上水平的重要因素。待遇偏低、报酬落实不及时,服务设施跟不上,奖惩不能兑现等,都将严重影响村级计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计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目前急需解决的是经费投入问题。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村级积累。二是畅通市、乡经费投入渠道,明确管理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发展计生协会实体、开展社会募捐等形式,增加投入渠道,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目前情况下,可本着突出重点,计生优先的原则,年初将村级经费按比例上交乡镇,不足部分乡镇无条件的予以补足,一次性到位,设立专门帐户,专款专用,以确保村级计生人员报酬及时兑现,奖惩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约束激励作用,并逐步提高村级计生人员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②法制保障。加强法院、民政、司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及时解决村级管理中出现的违约纠纷,为村级工作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全方位提供法制保障。③服务保障。一是对市乡有关部门强化行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村户,搞好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二是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市、乡各有关部门支持、配合、指导村级开展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任务,并纳入对部门的目标考核,同时赋予村计生管理人员有直接要求、争取县级有关部门提供必要帮助和支持的权力,以约束各部门必须积极参与计生工作,进而提高村级管理的服务功能。④舆论保障。市、乡两级党委政府以责任制的形式调动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报刊、电台、电视台开辟固定专栏,设置固定专题节目,坚持长期宣传计划生育。文化、宣传部门采取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婚育新风,造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形成广泛深入的宣传环境,为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建设新型生育文化,推动村级管理工作提供舆论保障。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 宜春市农村体育管理模式 现状 建议

开展农村体育工作,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宜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农民的科学健身意识也是宜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环节。怎么才能解决宜春市农村体育发展的问题呢?伍绍祖曾指出,现代体育发展离不开三件东西:一是“硬件”,指科学技术、场地设施;二是“软件”,指科学管理;三是“活件”,指人的积极性[1]。加强宜春市农村体育管理,制订发展计划,优化组织建设,提高管理效率,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对宜春市农村体育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宜春市农村体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宜春的农村体育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宜春市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包括县(市区)、镇(乡)、村三级。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有关体育管理体制、体育方针政策等研究成果文献,并通过省市体育和统计部门查阅和研究了大量农村体育活动统计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问卷调查法。在宜春市随机抽取5个镇(乡)和10个村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要求,设计了2种问卷,一种是由体育基层管理者填答,另一种为普通农村居民问卷。为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真实有效,笔者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内容效度判定,并进行了信度检验,R=8.67。

1.2.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宜春市体育局的领导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宜春市农村体育工作的思路与见解。

1.2.4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

2.宜春市农村体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农村体育的管理体制

宜春市农村乡镇政府主管体育的是负责科教文卫工作的副镇长。79.2%的乡镇没有体育运动委员会,有的只有牌子,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编制,附属在乡镇文教办,文教办有1人兼职管理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主要负责对所属乡镇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管理。乡镇群众体育管理的职能部门是文化站,文教办和文化站是平级管理部门。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农村乡镇体育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合理,体育运动委员会、文教办和文化站的管理职能处于相互矛盾的交织状态。这种管理体制在客观上限制了体育运动委员会履行职能。

2.2农村文化站体育的管理

农村文化站负责对居委会、村委会、乡镇所属单位和基层群众体育活动站点实施监督管理。35.6%的农村文化站有体育场地与设施,主要有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篮球场、健身房等,但农村体育设施简陋。农村体育设施一般都对群众开放,采取收费制。57.3%的农村文化站3年内组织过乡镇体育竞赛活动,57.3%的农村文化站年度工作计划中有体育工作的内容,56.5%的农村文化站组织了各种体育协会。

2.3村委会体育的管理

宜春市农村的村委会中没有专人负责村民体育工作,4.3%村委会中由1人兼职负责村民教育与文化活动,其中包括体育活动。96.3%的村委会年度工作计划中没有体育工作内容。35.6%的村委会建立了图书阅览室,但有体育报刊的仅占3.12%。5.65%的村委会有乒乓球室,95.5%的村委会3年内没有组织过农民参与各级体育竞赛,15.6%村委会设有群众体育组织或体育协会。

2.4街道居委会体育的管理

宜春市农村乡镇街道居委会没有专人负责居民群众体育工作,基本上都是兼职管理。91.3%的乡镇街道居委会年度工作计划中没有体育工作内容。45.6%的街道居委会建立了图书阅览室,但有体育报刊(一份以上)的仅占3.62%。19.2%的街道居委会有乒乓球室,84.5%的街道居委会3年内没有组织过居民参与各种体育竞赛,38.5%的街道居委会设有专门群众体育组织或体育协会。

2.5体育锻炼点体育的管理

宜春市农村体育锻炼点是以民间行为为主要途径,是自主、自发形式的。体育锻炼点人员的老龄化特点突出,老年人占绝大多数,达89.9%,其中女性的比例高达79.5%。体育锻炼点一般都在乡镇文化站,管理与指导人员一般都是兼职人员,其中10.7%的人取得了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3.5%的人取得了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管理与指导人员的年龄在40―60岁之间,以男性居多,具有体育专业学历的仅占1.2%。体育锻炼点的负责人通过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一般担任某体育协会的主要职务。

2.6居民与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政府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农村乡镇居民占35.8%,村民占5.3%。86.6%的乡镇居民和93.3%的村民缺乏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一次(30分钟左右)体育锻炼的乡镇居民和村民仅占15.6%和5.4%。91.3%的人认为体力劳动就等于体育锻炼。96.3%的家庭没有体育器材。体育消费年人均约26.5元,主要用于购买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2.7农村体育物质条件的现状

宜春市政府对体育的投资较少。85.5%的乡镇没有体育经费投入的计划。乡镇政府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所用经费的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主要有政府补助、单位出资、社会赞助和个人出资等。群众自发组织体育活动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是个人出资,其次是社会赞助,再次是政府补助。群众体育协会中大部分没有经费来源。经营性体育俱乐部主要靠经营活动创收获得开展活动,维持运转的资金。群众体育锻炼点经费都是个人出资。农村开展体育活动场地主要分布在文化站、乡镇企业和中小学[3]。调查结果反映,农村公益性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被调查的所有乡镇都没有室内体育馆。文化站、公园、广场、空地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特点是就近、方便、无收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单位体育设施和学校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

3.建议

3.1.地方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村政府体育管理机制,形成县(市区)、镇(乡)、村三级体育行政管理网络,在这一网络的干预和协助下,完善农村基层的群众体育管理工作。

3.2.在农村基层体育管理机构的建设中,地方可以借鉴嫁接目前农村文化管理机构的经验和体制,形成以“文”促体、以“文”带体、“文”中有体、“体”中有文、文体一家的农村体育工作新局面。

3.3.在目前农村居民文化素质较低、自我组织管理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农村各级政府的体育管理部门还应扮演主要角色。“要把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强化领导责任”。

3.4.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各级群众体育管理机构,积极发挥各级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培养好农村体育骨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农村体育的开展创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周学荣,我国两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情况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4,(7).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3

一、2007年的主要工作

强化基础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在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中确保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队伍稳定。积极推进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乡级实行核定乡镇计生工作人员编制,加强技术服务力量,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在村级推广建立村级服务员实行县聘、乡管、村服务,工资由县里发放制度,提高了计生人员的工作热情,筑牢了计划生育的网底工程。与2003年相比,乡级计生工作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了15.6%,达到了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标准。2007年,我们在全市深入开展计生干部培训工作和岗位练兵活动,行业内部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使全市广大计生工作人员积极性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强化了依法行政、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在全市对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免费服务项目、奖励政策等内容,实行市、县、乡三级公示,村级公开,使办事程序更加规范、办事过程更加透明、办事速度更加快捷、办事方法更加便利。二是在全市计生系统推行了规范行政行为的“六项制度”(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无偿代办制),深入贯彻执行国家计生委制定的“七不准”和省计生委制定的“六个不准”,坚持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三是积极提供育龄群众免费享有的技术服务,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方式方法,由“我服务你接受”向“你需要我服务”、“我服务你监督”转变。特别是全市普遍取消了《一孩证》、实行避孕措施“知情选择”,免费开展生殖保健普查,维护了育龄群众的生育、生殖健康权益。四是严格按法律规定落实相关奖励政策。在每年兑现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20元的基础上,退休时加发5%工资或给予一次性不低于3000元的奖励。2002年开始,市政府在全市农村税费改革中每年核定资金865.5万元用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兑现率达100%;xx区、红岗区为社会无业独生子女父母兑现了年120元的政策性奖励;xx县、xx县、红岗区、让xx区四个县区为农村放弃生育二胎的家庭兑现了一次生300元钱的奖励费。五是开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今年全市独生子女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工作深入开展,全市计划生育各类保险累计投保额达239,567,00元。农村独生子女辅助医疗保险工作落实力度普遍增强。其中xx县16个乡镇已全部开展保险,乡镇参保面达100%,xx县、xx县和xx县也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六是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从2007年4月起,对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年满60周岁独生子女和两个女孩的农村居民每人每年发放奖励金600元。据统计,目前,全市享受政策的有1417人。截止八月末,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强化了综合治理、建立了部门联动的机制。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我们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是年初与市综合办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将其纳入整体综治环境之中;二是协调政府与计生相关部门签订计生综合治理责任状,明确目标、确定职责,年终考核兑现;三是市计生委与政府涉农部门共同制定并落实计划生育“三结合”优先优惠政策,各县区对“三结合”工作做到年初有布置、日常有检查、平常勤沟通、年终有考核;四是市计生委召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成员单位工作会议总结一年的工作,指导下步工作,督促各部门落实中发[2000]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度作稳定代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关于各部门职责;形成了多策并举,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的局面。截止2007年底,全市县(区)乡(镇)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平台已建立并逐步完善,加强流出、流入地之间的信息沟通,逐步实现运用现代化手段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进行管理和服务。五是市人口计生委经多次协调,联合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下发《关于贯彻落实〈xx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有关奖励优待问题的通知》,由劳动局、计生委联合制定关于生育保险的政策性文件,从政策上保证了计划生育奖励的落实。

强化了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开展特色宣传。坚持宣传教育领先,以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基本形成了面向基层、面向家庭、面向群众的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系统框架和一个较完善的包括党校、人口学校、中小学在内的全民人口教育网络,使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成经常有活动、处处有阵地的格局。

一是主动协调党委宣传部门,把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整体部署,做到多方位宣传、多层次宣传。各级计生局年初都能够主动协调各级政府的党委宣传部门,使各级党委中心组坚持开展人口理论学习,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党的人口政策纳入党员干部学习内容,开展《决定》的专题学习讨论活动。利用党校、干校、人口学校等阵地,进一步加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教育。同时,按照中央《决定》和等13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法》的要求,市、县(区)广播电台、闭路台、报纸都开设宣传栏目,形成一个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媒体网络,增强了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是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全市以“八进家庭”为载体(即:宣传品进家庭、优质服务进家庭、家庭美德进家庭、科技信息进家庭、生殖保健进家庭、“三优”知识进家庭、政策法规进家庭、文体活动进家庭)。实施“一县(区)一品”工程,各县(区)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xx县形成了“婚育新风”六种载体、xx县强化“人口学校”功能、让xx区开展了“生育文化进社区”活动、xx区构建了“楼道生育文化长廊”等。全市还利用“三下乡”、“科普之冬”等多种形式,整合活动内容,扩大了群众参与面,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努力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爱女孩行动”的有关文件。计生、卫生、药监、广播电视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大力宣传和倡导“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好”等新观念、新风尚,为女孩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xx县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蒙古族人口占18.2%。但全县出生强度并不高,出生性别比也一直较低。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坚持为育龄妇女开展生殖保健等优质服务,严格落实各项奖励政策,坚持依法管理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经济发展中,对男女平等对待。近几年全县组织劳务输出共1.5万人,其中女性占65%。

强化了优质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2007年,我市加强了计生能力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把工作重点从推行计划生育向实施健康促进转变,做到3个强化。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的宗旨,只有把优质服务贯穿于人口计生工作的绐终,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二是强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建设。全市共投资265万元,加大对县乡级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改建扩建,我市共有五个县(区)级技术服务站全部达到了国家要求的设置标准,全市取得了职业许可证。全市58个乡(镇)服务站,现有56个乡(镇)服务站达到了国家要求的设置标准,取得了职业许可证。三是强化服务主体。全市共有65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全部进行了培训,并取得职业上岗证书。增强了技术服务能力,做到了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服好务。四是强化服务功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已全面启动。xx县引进了优生筛查芯片技术设备,xx县购置了酶标仪等设备,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我们选送了23名技术服务人员到国家计生委科研所进行培训。目前,我市建立了市、县(区)、乡级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管理体系。五是强化了优质服务县(区)的创建工作。市人口计生委制定《xx市进一步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活动方案》。在xx县先行试点,逐步在各县区展开,经省人口计生委评估验收,xx县被评为国家和省级优质服务县。xx县也被推荐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

强化了协会功能,协会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2007年,全市各级协会继续巩固整建成果,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市各级协会基础工作进一步扎实规范,会员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协会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基层协会的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员、报酬得到基本落实。全市协会基层基础工作与去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资料详实,一个现化化办公、网络化管理工作新局面正逐渐形成。

2007年,市协会制定了重点救助500名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把组织会员献爱心、救助贫困母亲活动做好、做出规模并逐步引向深入的计划。为此,市协会分别下发了[2007]5号和[2007]6号文件,号召广大城镇会员,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爱贫困母亲,把全市救助贫困母亲活动引向深入。在组织开展捐赠活动中,各级协会通过精心组织和广泛宣传动员,使救助赢得了广大城镇会员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取得了良好成绩。截止目前,全市共捐款117741元。目前,已有300多名贫困母亲获得捐助,全市已下拨救助款10万余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深化综合改革,建立新机制。2007年,我们制定了《xx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工作标准》,以市政府办文件下发。在2007年综合改革的运行过程中,我们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突破以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上下功夫,从建立新机制上做文章,初步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新机制。今年突出了用人机制改革,突出了服务机制的改革,坚持了以人为本,依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保护了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去年底,针对乡(镇)取消农业税改革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村级由于转移补贴资金紧张,村服务员报酬兑现难等实际问题,我们在人口大县xx县进行了新的用人机制的探索试点,建立村级服务员县聘乡管村服务新的用人机制,一个村一个村地聘任,签订合同、下发聘书,一聘一年。其工资报酬全部由县里开支,基本工资1500元、劳动保护500元、奖励浮动1000元,合计3000元,并对2004年工资进行了提前兑现,使村级服务员第一次吃上了“皇粮”,较好地调动了村计生员积极性,稳定了基层网底。xx县目前已出台方案,进行新的用人机制改革,除了村里应支付的金额外,其余由县里补足,视村型大小,定为3000—4000元,而且把村里转移支付中应兑现的金额由县财政一次性划拨给计生局。突出了建立群众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新机制。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实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确立群众是计划生育的主人翁地位,是基层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我们从事业单位入手,发挥协会主力军优势,由点到面地推进和建立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市计生委、民政局、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制定了《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意见》,下发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章程、公约以及自治内容、工作标准等,对计划生育的组织内容、形式等作出了规范。分别建立了对计划生育村(居)务公开制度,设立了(村)居务公开栏,形成了以村(居)党组织为核心、计生协会为主体的自治框架。

二、2008年总体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人口规划目标的起步之年,2008年,计划生育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一个核心(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核心);推进两项改革(村级用人机制改革、建立依法落实计划生育相关奖励政策机制);突出两项工程(加快推进w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全面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深化三项活动(优质服务活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活动)。

1、符合政策生育率城市控制在98%以上,农村控制在94%以上。

2、全面推进村级用人机制的改革。在全市建立村级服务员县聘乡管村服务的新的用人机制,工资报酬全部由县里开支。

3、依法落实计划生育相关奖励政策。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做到奖惩分明。对符合生育二胎而自动放弃生育的夫妇一次性奖励300元,兑现率要达到100%。

4、加快推进w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各县(区)要加强装备、培训人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重点加强已婚育龄女管理服务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信息库的开发应用。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日常统计和管理,为计划生育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5、全面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在2007年的基础上,扩大开展面,提高检测质量,进一步增强人们的优生优育意识,提高人口素质。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4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针对我市农村实际情况,应积极稳妥、先行试点、逐步推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在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村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步伐。在还不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建立起村为主的工作和服务网络,强化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责任,逐步制定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完善计划生育合同,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二、增加对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

一是政府要适当增加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二是贫困农村要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通过创办经济实体、计生协会少生快富新家庭计划项目等形式,增加集体的经济收入。集体经济增加后,可以逐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使计划生育户、特别是独女户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有保障、有提高。

三、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等自治载体作用

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重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各种载体,为此,必须加强我市计划生育协会的整建工作。要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组织作用,发动群众关心、支持计划生育工作,参与计划生育管理和监督,让群众在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四、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必须是广大村民的全面参与,而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直接影响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计生协会的宣传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每年的世界人口日、5·29会员活动日、母亲节、重阳节等节庆日举办纪念活动、宣传板报、文艺演出、培训班等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树立新的生育观念,充分调动村民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自觉性,提高村民依法自治能力,以确保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质量和效果。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5

====年,镇计生协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计生协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市委办[====]=号文件和省委办[====]=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协会宗旨,积极开展基层协会的整建、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等工作,从而使计生协会深深扎根于基层,广泛服务于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得群众的信任,为稳定甘霖镇计生低生育水平做了大量的配合工作,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镇共有计生协会===个,其中企业协会==个,外来建设者协会=个,会员小组===个,会员联系户====户,会员总数达到=====人。===个村级计生协会中,有===个村有会员之家,有会员小组学习室和会员联系户,全镇协会组织网络已基本形成,运行也逐步走上轨道。

二、主要工作

====年,镇计生协以推进“村两委会负总责,计生协会具体抓”的新机制工作为载体,在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五大优势(即群众优势、人才优势、工作方法优势、网络健全优势和便于沟通优势),较好地转变了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促进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我”方针的落实,切实加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在加大宣教力度、开展优质服务、强化自身建设、推进村民自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主要表现在:

(一)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进一步健全计生网络组织。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对计生协会工作的重视,将计生协会工作列入党政联席会议议事日程,进行专门的讨论研究并决策。切实加强计生协会组织建设:紧跟形势,及时调整了镇计生协会理事;并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做好村级计生协会换届工作,配齐配强新一届计生协会领导班子。

(二)规范基层管理,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为了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将工作重点下移到村,切实规范基层管理,协会以推广新机制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民主议事,充分保障广大育龄群众的知情权、表决权等民利的要求,在全镇==个村开展了“村两委会负总责,计生协会具体抓”的新机制扩面工作,我们集中时间、精力、财力,分类指导,具体落实,开好三个会,发展好计生协会会员,落实好联系户,填好一本证,收缴了一部分会费,研究制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并通过各村民委员会的表决后生效,成立好村级计划生育协会各类班子,建立健全协会各项工作制度和职责。根据市计生协要求,下发《村民自治工作评估表》,逐项对照落实,真正发挥协会的自治作用。发挥协会在“村民自治”工作中主力军作用,扩大协会知名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村民自治开展较好的村,强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发动协会会员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做好村级民主评议,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村民自治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村民自治工作薄弱村,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和指导。=月底,省计生协会对我镇省级示范协会进行了回头看,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在新机制工作的推广中,我们逐步探索,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了一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协会工作队伍。

(三)强化优质服务,拓展项目建设。一是镇、村、企业各协会紧紧抓住服务这个中心、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积极开展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特别是在会员、育龄群众碰到难题时,主动提供帮助和服务,做好人、办好事,切实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如村级计生协会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科技帮扶,引进科技项目,引导群众科技致富;企业计生协会不断为育龄群众提供技术比拼机会,增强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扩大项目面,抓好=个重点特色协会项目,提高协会“自我服务”能力;拓展“青春健康”教育面,已与五所中小学共同开展青春健康教学;开创上路西生育文化特色、求家坎的科学帮扶基地等,延伸服务领域,以满足育龄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的需求。

(四)更新群众观念,切实抓好特色性工作。一是大力推进企业协会建设。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建民营企业计生协会和流动人口联合协会,如奔奔针织有限公司、喜得马领带有限公司、三源针织有限公司等,做到发展好会员,落实好阵地,制订好各项制度,职责上墙等工作;二是结合“生育文化特色村”、“村级示范服务室”的创建工作,镇计生协坚持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建立“生育文化园地”,抓好上路西村的生育文化特色协会、上高村的流动人口特色协会等创建工作。三是积极开展特色活动。结合镇开展的“三学一创”活动,组织了卡拉ok歌咏比赛,全民健身运动,以及上街义务咨询等活动,切实丰富了育龄群众的生育文化生活;抓住“=.==”这一协会重要活动日,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组织企业计生协理事、会员代表、“五老”计生协代表等===余人,开展了协会会员系列活动,如参观三鼎文化体育室、协会活动室,开展知识答题和文艺汇演活动;积极开展计生下乡活动,=月==日和==月==日,镇计生协联合计生办到上路西村、甘一村开展了现场计生知识咨询、义诊等活动,并分发宣传资料===余份,为群众提供服务共===多人次,并指导、布置上路西村的生育文化角,有效提高了协会的自治功能,营造了良好的群众参与氛围。

(五)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素质。

切实把加强培训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今年年初镇计生协制订了学习培训计划,在甘三、尹家等村开展群众评议活动,充分发挥了村级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民主参与意识,倾听了他们对镇计生协的意见和建议,博采众长,力求改进,切实提升镇计生协工作水平。同时,组织开展培训班,举办了三期会长、专职副会长、秘书长的培训班,并组织了==个协会新机制推广村到上路西村实地取经。通过这些活动,切实提高了她们对协会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协会工作的信心,在实地参观后,增加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她们下一步做好新机制的推广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全镇各级协会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些同志对协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认为协会组织一无权,二无钱,作用不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个别村级协会组织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活动开展不经常、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三是一些村级协会的人员活动经费等问题没有解决,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年工作要点

====年我们计生协会工作,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计生协的工作目标和安排,把协会的重点放在农村,重心放在基层,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切实解决问题。

计生协是协助党委、政府动员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是党的群众路线和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新时期,转变群众生育观念,使计划生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计生协会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努力做到“有人干、有钱干、有事干”,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整建成果,更好地发挥计生协组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二)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一是学习宣传好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大力宣传计生协会组织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通过会议和举办培训班或利用新闻媒体,坚持集中和经常宣传相结合,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消除误解,把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会员活动日制度;坚持社会舆论宣传与群众性宣传和服务相结合,协会宣传与“婚育新风进万家”、人口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宣传等相结合,做到生动活动,丰富多彩,规模大、效果好,以促进计生协会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抓典型的培养和推广,掀起学习先进的高潮。各级协会都要有典型,包括协会的组织整建、宣传活动、生殖健康、流动人口、村民自治、项目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典型,以点带面,真抓实干,坚持经常性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三)采取多种形式,把协会活动引向深入

一是以例会为突破口,把协会会员小组和会员联系户活动落到实处,使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和协会活动网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以培训为抓手,开展多种方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户,特别是每季度组织对理事、会员小组长进行一次学习培训,每次培训要突出重点;村培训后,会员小组再组织会员学习,然后会员再到联系户进行宣传。三是开展帮扶活动,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为育龄群众做好事、办好事,搞好生育、生产、生活服务;组织协会中致富能手和生产骨干与计生贫困户结对子,努力争取或创造条件做到项目、资金、技术、信息、销路帮扶“五到位”,切实做到少生快富。四是继续实行“村两委会负总责,计生协会具体抓”的新机制推广工作,深入推进村民自治。要引导村级协会善于想大事、顾大局、抓关键、促稳定,把群众合理化意见及时反映给村级“两委”并协助解决或及时做好解释;同时,又通过会员带动群众,落实好“两委”决定的各种有利于群众的实事、好事。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好“两为”活动,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积极开展“我为协会尽责任,我为国策做贡献”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理事、会员为计划生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光荣感、使命感。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6

我们国家己经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十七大报告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厚,思想内涵丰富,内在逻辑严密,理论框架清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志还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必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进一步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计生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率计划生育事业。

用科学发展观统率计划生育事业,“宣传教育为主”仍需摆在首位。总结历史经验,宣传教育在计划生育事业中起到首位作用名符其实。学习十七大精神,生育文化伴随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必定催生一个崭新阶段。要更好地发挥它的首位作用,必须创新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宣传造势工作,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杂志有文、网络有像,街道、社区、集镇、村场的户外宣传文图并茂、氛围浓厚。我们说,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是“顶天立地领先”的工程,所谓“顶天”,就是要学习领会吃透党中央的精神、国家的人口政策和法律法规;“立地”,就是要贴近人民、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领先”,乃引领时代之先,这就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创新,就是要从改善大环境、扩大覆盖面、提升品味、增加投入、激活队伍五个方面创新工作机制,使人口生育文化真正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用科学发展观统率计划生育事业,“村民自治为主”应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计划生育工作落脚到村(居),村(居)民自治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它应该成为《村(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法》的涵盖,是十七大所提出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也是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由政府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向法制化的公民行为方式的成功过渡。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应继承和发扬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的自治作用,实行“支部搭台、协会唱戏、政府服务、合同管理、信息连接”的“二十字模式”。取消政府对村(居)下达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和检查考核。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计划生育各项职责,如依法查处、依法发证、依法免费、依法保障、依法服务等等;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应当只是党的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管理行为,尤其是政府不应当再把行政干预一直捅到村(居)民委员会或计划生育协会。多年来,我县计划生育事业的强劲发展,己由许多村(居)的实践探索,显现出“二十字模式”的成功趋向,亟待我们深入钻研和及时总结,用成型的新模式,向全国展现澧县乃至*的新面孔、新特色。

用科学发展观统率计划生育事业,“利益引导为主”将逐步形成主要管理方式。近年来,计划生育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执政方针统领下,中央和省2级政府出台了“两扶一免”的优惠政策,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奖励扶助(每人每年600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父母补贴扶助(伤残的父母每人每年900元,死亡的父母每人每年1200元)、计划生育技术手术服务免费。“两扶一免”成功地唤醒了一度开始麻木的计划生育光荣心理,有效地激发起几乎逝去的计划生育热情,成为当代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利益引导让政府在计划生育改革创新中重获主角地位。还有市、县、乡三级政府如何作为?我想,市、县两级不应再把优惠政策只写在纸上,而要站在全局高度举公共财政之力务实作为。一要增加计划生育的投入量,二要合理使用已有的计划生育经费,三要集中计划生育征收处罚款于公共财政预算(根据执行绩效返补乡镇政府的执行成本)。往后增加的计划生育投入,要全部用到计划生育服务建设和利益引导中去。乡级政府应当以计划生育监管为抓手。对违反计划生育的人和事,能严格依法查处,从经济制裁去到位,也是对社会计划生育的一种利益引导。当我们对实行计划生育户还无力重利吸引时,对违反的施以适当的经济惩罚,也能实现正面吸引力。有了5级政府的共同作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肯定会获得新生的大环境。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计划生育工作中去,深入实施“宣传教育为主、村民自治为主、利益引导为主”的新“三为主”工作模式,切实落实“支部搭台、协会唱戏、政府服务、合同管理、信息连接”的基层工作方法,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根本转变,把*乃至湖南省的计划生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7

2009年,既是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坚定信心保增长、坚持不懈保民生、坚定不移保稳定,经济社会继续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突破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围绕“三年还清旧帐,四年步入良性轨道,五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的总体目标,坚持“政策不变、措施不减、力度不降”,以落实“一放二扎”措施为重点,探索新思路,推出新举措,明确责任,齐抓共管,扎实工作,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基本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认真回顾总结2009年的工作,我们的主要特点就是坚持“六个强化抓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抓推进。我们始终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实责,班子成员靠前抓齐负责不动摇。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到乡镇,带头交纳计划生育责任金,指导挂钩乡镇抓好工作落实,共同接受责任考核,共同兑现经济奖惩。通过层层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构建了“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身上有指标”的责任落实机制,形成了“任务压到底、权责交到底、考核盯到底”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村民自治,夯实基础抓推进。2009年以来,我们切实加强计生组织机构网络、宣传教育网络、技术服务网络、群众工作网络等公共管理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宣传教育、技术服务、生殖保健、药具应用覆盖率。尊重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村两委和基层计生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推行“县乡依法行政,村级两委负责,群众自治自主,家庭落实受益”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推进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进程。

(三)强化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抓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宣传教育内容、形式和载体上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改进宣传形式,拓展宣传领域,寓宣传教育于各项社会活动、群众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努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坚持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突出人文化的宣传理念、温馨化的宣传环境、个性化的宣传内容、便捷化的宣传手段以及特色化的宣传形式,促进了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引导群众树立了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四)强化政策导向,关注民生抓推进。坚持“奖励少生”与“处罚多生”并重,更加注重发挥利益导向作用,使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各方面的优惠、优待和照顾,使政策外生育家庭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制约和处罚,激励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运行规范、支撑体系和监督机制,用好各种奖励、优先和优惠政策,对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户给予更多关注、关心、关爱,帮助缓解生活压力,改善生活质量,确保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进一步增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五)强化综合治理,凝聚力量抓推进。积极采取经济、法律、文化和行政等多种措施,加强对重点、难点村组的整治,基本消除了计划生育死角。坚持“一放二扎”措施不放松,狠抓医学监护工作,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强化补救措施的落实,减少了违法生育行为,提高了计划生育率。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凝聚各方力量有效推动计划生育工作落实。

(六)强化考核检查,奖惩激励抓推进。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简便易行”的原则,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体系,以信息化建设为基本手段,以完善考核体系、改进考核方法、强化结果运用为主要内容,合理确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考核体系,完善以内部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为主的民主监督制度,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县“争先创优”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有效调动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计生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突出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压力沉重。我县人口基数大,2008年总人口54万人,按目前年均4900人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将超过58万人,2020年将超过60万人。这样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势必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和困难。二是生育反弹风险巨大。在现有的6.4万名二孩及以上已婚育龄妇女中,无计划生育措施人员有5500人,仍然存在较大的违法生育隐患;加之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陆续进入婚育期,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任务更加艰巨,如果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生育反弹。三是流动人口管理较难。大部分违法生育对象借外出务工之机,故意逃避户籍地的管理。2008年全县外出半年以上人口近8万人,其中育龄妇女2.5万人,已婚育龄妇女2.06万人,有4600人未采取任何节育措施,导致计划外生育和非婚生育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县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四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能力弱,计生工作队伍尤其是乡村两级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计划生育统计台帐运行质量低、统计水分大、基本信息不准确,出生人口瞒报、漏报现象严重,重点对象“三查率”不高,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不及时,违法生育隐患依然存在,综合治理机制还未真正形成。五是生育观念仍然落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识不强,传统生育观念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六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个别乡镇和村组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厌战、松懈情绪,对新形势下计生工作如何抓、怎么抓没有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研究不够,责任不实,措施不力,工作仍然比较被动,甚至存在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问题。

人口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人口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提升科学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麻痹松懈思想,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对计生形势的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巧家的高度,牢固树立抓人口控制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切实增强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始终做到思想上不松懈、工作上不松劲、力度上不减弱,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坚决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势头,统筹解决好全县人口问题。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控制、提高、转移”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千方百计降低生育水平特别是违法多孩生育水平,坚决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势头,不断提高人口素质,逐步改善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目标任务是:确保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违法多孩生育大幅减少,人口总量控制在55.7万人以内。力争到2015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违法多孩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人口总量控制在57.6万人以内;到2020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人口总量控制在60万人以内。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在“三率控制”上见实效,继续降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计划生育率和计划外多孩率,是衡量人口与计生育工作成效的三项重要指标,控制好这三个指标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控制人口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提高计划生育率”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以孕前监管为主,以孕后补救为辅”的工作原则,始终把“一放二扎”、医学监护、落实补救措施、社会抚养费征收、独生子女办证等工作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地抓好“一放二扎”措施的落实,切实做到应术尽术,不断提高绝育率和绝育措施的有效率。认真抓好医学监护措施落实,着力提高监护覆盖面,有效杜绝高位生育,严格控制违法生育,千方百计降低生育水平。要妥善运用法律程序解决好计划生育矛盾纠纷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难题,切实维护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严肃性。

(二)要在“三项工作”上下功夫,着力打牢基础工作。一是要在台帐建设上下功夫。统计台帐运转不正常,是严重制约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乡镇仍然存在统计台帐不实、人口底数不清、漏统漏报突出的问题。计生部门要加强指导、乡(镇)要认真组织、村(社区)“两委”要立即行动起来,进一步健全统计台帐制度,加强统计台帐建设,重点在杜绝漏统漏报上下功夫、在扎实挤干水分上下功夫、在不断丰富统计内容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准确无误、一目了然,为推进工作提供准确依据。三是要在村民自治上下功夫。在依靠行政手段推动计生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村为主”的工作机制,实行计划生育工作村民自治,将计划生育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管理,真正形成“县统筹、乡指导、村为主、户落实”的工作格局。将计划生育工作与村“两委”换届结合起来,把敢抓、会抓、善抓计生工作的人选入村“两委”班子,充分调动村“两委”抓计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急在县里、热在乡镇、冷在村组”和“乡越位、村缺位”的问题。进一步理顺层级管理,真正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真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三是要在经费保障上下功夫。要建立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落到实处,保障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要在“三大管理”上谋发展,依法维护生育秩序。一是要加强对重点村组的管理。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大对重点村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支持、指导和督查力度,积极主动帮助重点村组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违法生育对象的处罚力度,尽快扭转被动局面,维护好良好的生育秩序。二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落实好流出人口“谁种地、谁看房、谁带孩、谁负责”的计划生育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向流入地提供人口流出信息,协助配合流入地做好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公安和计生部门要紧密配合,强化流动人口登记,做好流动人口信息变动、异地查询和跟踪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暂住、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要核查婚育证明,并与计生部门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三是要加强对“两非”行为的管理。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救助贫困母亲“幸福工程”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探索和推行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加强对所有医疗、卫生、保健、计生服务等单位和个体行医者B超机使用和人工流引产术的管理,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机构和个人必须严厉打击,严肃追究法律责任。依法严惩溺弃、残害女婴和拐卖、绑架妇女儿童、虐待生育女婴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要在“三大工程”上求突破,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一是要全力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发改、民政、教育、卫生、劳保、扶贫、人力资源、建设及涉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普惠优先原则,将计划生育工作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好奖励扶助养老保障制度、独生子女伤残和死亡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计划生育家庭困难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在就业培训、扶贫开发、土地政策、改水改厕等方面,要制定对农村计划生育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和两女结扎户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集体收益以人均分配的,独生子女和两女结扎户增加1人的份额,以户计发的要高出户均标准20%以上的额度,全力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尽快脱贫致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农村家庭走少生快富之路。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要重点研究制定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两女结扎户夫妇和城镇无固定职业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办法,切实解决独生子女户、两女结扎户老有所养问题。二是要逐步推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县乡两级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要密切配合,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普及、优生优育宣传咨询服务和“生育关怀”活动,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和安全接生。加强性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强化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和培养。三是要全面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及队伍建设,确保县乡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及人员基本稳定。从今年起,各乡镇必须单独设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统一设立为行政管理机构,乡镇计生办主任由县委组织部按副科级干部选配。要按照职责和报酬相统一的原则,配齐配好村级计生宣传员,工资报酬参照村委会副职的标准并采取基础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兑现;县属事业单位每年招考工作人员时,要安排一定的岗位,面向连续3年考核为优秀的村计生宣传员公开招考,进一步调动村级计生宣传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步伐。按标准新建、改建和扩建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和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要切实加强对计生协会工作的领导,为计生协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以今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健全村级计生协会。加快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网络以及县乡两级育龄妇女数据库,健全面向公众的人口计生信息公众网络,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实效

今年计生工作的思路已经明确,任务已经下达,责任已经分解,能否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是对各级各部门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要真抓,严格落实责任。继续坚持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重点督查督办制度、“一把手”负责制度、“一票否决”制度不动摇,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机制,真正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严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做到重大问题亲自解决,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点措施亲自督办,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无论哪一个地方、哪一个部门、哪一级干部出了问题,该黄牌警告的坚决黄牌警告,该一票否决的坚决一票否决。

二是要实抓,加强督促检查。要进一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县对乡镇实行季度考核,乡镇对村实行按月考核,使考核内容更全面,考核方法更科学,考核程序更严格,考核结果更真实。今年县级组织抽样调查考核将由过去的定期抽查改为不定期随机抽查,并严格执行“五不、一禁、两公开”抽查制度,“五不”即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进乡镇、不在乡村吃饭、不通知抽查方式和抽查内容;“一禁”即禁止乡村陪同抽查;“两公开”即抽查结果公开、奖励惩处公开。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弄虚作假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要把抓计生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干部政绩、选拔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任期内逐年考评,离任时回顾调查,对工作失职或责任、措施、投入落实不到位,弄虚作假,工作滑坡,导致出现严重违法生育现象的,要从严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要把干部作风建设贯穿到计划生育工作中,加大对弄虚作假、虚报瞒报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做到发现一件查处一件,绝不姑息迁就。

三是要齐抓,强化团结协作。计划生育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各级各部门必须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总揽全局,动员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坚持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人大、政协要加大法律和民主监督力度,督促和支持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计生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探索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举措;计划生育协会要发挥“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的优势作用;其他各级各部门也要高度重视,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要求上来,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自觉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份内之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四是要善抓,强化宣传引导。要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党和国家的生育政策传播到农民群众中去,用先进的生育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让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生育关怀,支持拥护并自觉遵守执行生育政策。一要拓展宣传内容。以建设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为主线,以“关爱女孩”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婚育观念。二要创新宣传载体。进一步开展计生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开展面对面的计生宣传教育和咨询指导,始终做到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家庭,大力宣传普及计生法律法规、婚育新风和计生科普知识,努力提高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和计生政策知晓率。三要弘扬生育文化。要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生育文化社会公益性宣传,积极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引导群众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牢固树立先进的生育观念。

五是要会抓,坚持依法行政。要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使计生工作中的审批、办事、执法等相关环节规范、合理、透明,真正做到为民、便民、利民。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通过法律手段对违法生育对象进行处罚,打开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难的局面,有效遏制违法生育行为的发生。纪检监察机关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计划生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查处力度,坚决做到发现一件查处一件,绝不能姑息迁就。政法机关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对个别群众的过激行为,要及时介入和慎重处理,切实维护好计生执法秩序。各级各部门要规范行政行为,对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就地处理,妥善解决。要快速、高效地查处打击报复干部群众的案件,切实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8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明确基本职责、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稳定和健全基层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切实加强队伍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享有均等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知情权、生殖健康权,保障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2.坚持公益性质。明确基本职责,强化政府在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和投入。

3.坚持突出特色。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以家庭为核心,拓展服务内容,围绕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4.坚持因地制宜。在确保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际和育龄群众需求的发展模式。

5.坚持能力建设。全面开展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组织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三)总体目标

1.机构和组织设施方面。健全和稳定市、镇(街)、村(居)三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方面。全面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0%;村(居)计划生育主任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8%,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50%。镇(街)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基本实行职业(执业、职称)资格制度;村(居)计划生育主任基本具备职业资格。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3.报酬待遇方面。市、镇(街)、村(居)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待遇普遍落实,农村计划生育主任的岗位待遇不低于村(居)党组织书记的80%。

二、切实巩固和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组织网络

(一)稳定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

市、镇(街)要进一步强化镇(街)计划生育机构的政策措施,调整完善镇(街)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机构。落实市、镇(街)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机构人员的公务员编制和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全额事业编制。按照服务功能配备镇(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服务人员。流入人口较多的地区,按照流动人口规模配备专兼职协管员。

(二)加强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建设

市、镇(街)要制定加强村(居)级计划生育队伍建设的意见,健全完善村计划生育主任竞争选拔、绩效考核、教育培训、岗位待遇落实等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村计划生育主任“镇(街)聘、村(居)用、区(市)备案”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村级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队伍。村级设立大村、中心村服务室,人口规模小的村,不再设立服务室。加强城市社区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配备,每个社区居委会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专职负责,根据需要从楼门院长中选择部分人员协助做好工作。

(三)加强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组织建设

重视和加强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积极争取把计划生育协会纳入党委、政府的管理范围,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作用。积极探索和推广封闭物业小区、外资、民营企业和流动人口聚居地计划生育协会的有效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覆盖面。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要指导农村村级深化村民自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有关移风易俗、利益导向和男女平等等村规民约条款,组织带领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开展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

三、进一步规范拓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职能

(一)制定并落实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职责

市、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基本国策,落实宣传倡导、人口统计、行政执法、利益导向、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优生指导、队伍建设、人员培训和行政管理等职责。村(居)级具体负责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统计、宣传教育和避孕药具管理等工作,做好已婚育龄妇女的孕情访查、药具发放、产后术后随访、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咨询服务,搜集育龄群众的婚孕育信息、居住地变更信息和需求信息等项工作。

(二)积极拓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功能

坚持公益性、大众性的原则,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老年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积极探索开展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和培养工作,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

(三)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体制

稳定和完善现行市级“两站合一”、镇(街)“五站并存”和城市依托社区卫生资源打造“一刻钟技术服务圈”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制,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创新发展,积极争创全国县级示范站和镇级示范站。

四、大力提高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化水平

(一)加强市、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领导班子建设

市组织人事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级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注意选配实践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干部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任职,实现班子成员优势互补,结构合理。镇(街道)级要选好配强镇(街)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探索建立干部协管制度,在调整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领导班子时建议征求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意见。

(二)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市组织人事等部门应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推荐政绩突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到党政领导岗位和相关部门提拔任职,将优秀干部交流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岗位任职。镇(街道)党工委要积极争取落实市人口计生委《关于实施“强基提质”工程的意见》(青人口发[2010]9号文件)中提出的“镇(街)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任职五年以上享受副镇(街)级待遇的政策”。选派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积极争取把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岗位纳入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与各级人才交流中心联系,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者;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中,积极聘用优秀人才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三)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的教育培训

市、镇(街)要制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推进大规模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培训工作调研,进一步摸清基层干部队伍现状,紧紧围绕提高干部能力建设,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坚持做到按需施教、因人施教。采取以会代训、岗位自学、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以及练兵比武等形式,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形式。制定学费报销或补助等激励政策,引导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参加学历教育。

(四)加快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步伐

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师(员)等新职业的教育培训和报名组织工作。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争取落实新职业资格与待遇挂钩的配套政策,对参加生殖健康咨询员考试和取得生殖健康咨询员资格的村级计划生育主任给予适当补贴。在新聘市、镇(街)、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时,对持有职业证书的优先录用。

(五)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要严格依法做好生育证发放、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手术并发症和病残儿鉴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及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遵守群众工作纪律,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责任制,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六)落实和改善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资待遇

全面落实各级人员的工资报酬。深化服务机构收入分配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建立单位自主聘用、人员自主择业、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制定下发落实村计划生育主任岗位待遇的意见,确保岗位待遇足额落实到位。

(七)积极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

要按照巩固发展、扩大规模、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服务、激励等机制,为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积聚社会力量。

(八)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

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双评”活动,大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塑造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五、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要充分认识“强基提质”工程的重大意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明确责任分工,抓好任务分解,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务必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倡导

密切关注改革进程,开展经常性的专题调研,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强基提质”工程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注意树立典型,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

(三)加大财政投入

要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导、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体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加大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9

一、充分认识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调动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奖励优惠政策、婚育新风、生殖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五进农户”活动,改善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的条件,提高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使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得慰藉,带动更多的家庭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农村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积极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进农户活动,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生产发展。各乡镇、有关单位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对农村的资金、投资、科技信息投放等,凡是能落实到农户的都要体现出对计划生育户的优先、优惠。

1、县农业部门:对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林地、承包地,在承包到户和招标等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计划生育家庭享有优先经营权;退耕还林项目优先考虑计划生育户。

2、县畜牧部门:优先鼓励和扶持计划生育家庭购买畜禽,繁育良种,建立畜禽养殖小区,并无偿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每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计划生育家庭免费举办8-10期养殖技术培训班。

3、县水利部门:(1)免收承包鱼塘的计划生育家庭的水利费用,其它用水项目的水利收费按政策予以优惠。(2)在兴办小企业需要申办取水许可证时,在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情况下,可以优先办理。

4、县教育部门:对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入学实行优先,根据家庭贫困状况适当减免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的杂费,同等分数优先录取。

5、县劳动保障部门:对进城务工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职业培训,提供用工信息等方面给予优待、优惠;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维护进城务工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劳务输出时减收中介费50%。

6、县农机部门:对参加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联合收割机手培训、修理工培训的计划生育家庭,减少应收培训费用的30%;对办理驾驶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的计划生育家庭减少应收规费的30%。

7、县工商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给予优先注册登记。

8、县民政部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养老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优先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

9、县保险部门:积极发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认真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险问题,对参加养老保险的计生家庭给予优先保费补贴。

10、扶贫开发部门:按照扶贫开发有关政策,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扶贫信贷资金,优先用于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积极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特色产业,开辟增收渠道,切实做到扶贫到户;对低收入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止返贫。

11、县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在开展青年志愿者送温暖活动等各项帮扶活动中,要重点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倾斜。同时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提供对妇女的“小额贷款”项目,资助她们发展经济。

12、县卫生部门:计划生育家庭成员就医时应优惠照顾,检查费用减免10%,住院费用减免20%。

13、县电业部门:电业部门保证计划生育家庭的用电,用电量大的计划生育家庭私营企业,应优先给予电力保障。

14、县土地部门:计划生育家庭划分宅基地、承包土地时土地部门应优先给予安排。

15、县城建部门:计划生育家庭需要建筑时,城建部门应优先给予安排,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减免20%的费用。

(二)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进农户,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活宽裕。

1、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从发证之月起至子女满14周岁止,每月奖给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10元以上。在入托、入学、就医、招生、招工、征兵、农村划分宅基地等方面优先照顾独生子女及其父母。在分配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福利时给予优待。

2、符合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一次性奖励的政策不变,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

3、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独生子女家庭给予参合费补贴。

(三)婚育新风进农户,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及婚育新风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科学知识,扎实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女孩的氛围,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新型人口文化。由文化、文艺部门联合编排一批婚育新风文艺节目,定期在各乡镇、村进行巡回演出;由人口计生部门编印婚育新风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全县的计划生育家庭。

在政府的主导下,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群众把时代精神与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20*年在全县50%以上的村建立农村人口文化大院,使其成为农民群众文娱活动、学习知识、接受先进思想、更新观念的场所。

(四)实行生殖保健服务进农户,促进农村育龄群众身心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针对育龄人群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要深入千家万户,指导育龄群众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做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村,随访服务上门。融合卫生资源,每年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建立孕产期保健制度,实行优生关口前移,开展出生缺陷三级干预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五)普及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到农户,促进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继续广泛深入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农村计划生育,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逐步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积极开展村民自治,实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开展行风评议,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作用,使其更好地组织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积极推动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深入开展

(一)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要有利于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改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突出重点,简便易行,尽快把基层的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水平上来。完善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制度,方便群众,注重实效,调动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继续推进城镇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属地化管理、便民化服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人事制度改革。在乡级,保持计划生育机构队伍的稳定,对管理服务人员定编、定岗、定责。在村级,按照“初聘年龄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要求,公开选聘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完善“县管、乡聘、村用”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活动,加强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法制观念、群众观念、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建立一支职业化、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队伍。

(三)为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切实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提供经费保障。

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着力抓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依托《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县级人口数据库,规范引导信息的生成、传递、处理、反馈工作流程,引导基层定期为育龄群众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咨询随访等服务,为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提供阵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