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年短息语集锦9篇

时间:2022-06-14 12:54:15

新年短息语

新年短息语范文1

论文摘要: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手机短信以“第五媒介”手机为载体,迅速介入人们的生活,影响到了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手机短信的流行现象入手,探析其流行原因、其在文化介质层面上的特点,对手机短信的文化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说明手机短信的流行不单单是指一种文化现象的流行,它昭示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

纵观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每一种新媒介都会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即是讯息”,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一著名论断便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在20世纪末出现的手机,目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介入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手机短信流行现象

1992年,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当初这项由电信运营商为解决手机话费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的服务,这个看似非常小孩玩意的一个通讯交流的东西,竟会在多年后对人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早在1994年就具备了短信功能,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从1998年开始,中国移动、联通先后大范围拓展短信业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4年,数字飞涨到900亿条。2005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3,046.5亿条,比上年增长39.9%。2006年全年短信发送量达到4,296.7亿条,比前一年增长了41.0%,而仅在2007年3月,就发送了1,826亿条,比2006年12月增长了38.1%,这还不是在年节月份。2007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5,921.0亿条,同比增长37.8%。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彩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7年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拥有手机的5.47亿人口中使用短信业务的占到69.37%,中国的手机短信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全部人口。在2007年的春节除夕到初六7天的时间里,中国人就发出了152亿条节日短信。北京市的短信统计数为7亿条,以常住人口1300万人计算,相当于每人发送50多条。从1998年至今,十年的时间里,不管你愿意与否,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

互联网在40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昭示着一场新的生活方式的开始。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2006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已经成为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的普遍接受者。这注定了手机短信这场“全民文化运动”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年轻人的文化运动。

二、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

著名文化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从消息树到尺素书简,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从电话传真到bp机,从电脑网络到移动手机,人类需求的多样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次次推动了信息传播工具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正给人类的沟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灵巧而热情地在70个字的空间里享受到信息传播的乐趣。

(一)技术方面

手机短信更加便捷,无需任何其他的附加设备,也不受相应地理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在电信信号的覆盖区域内就可以随心所欲接发短信了。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是短信迅速流行膨胀的根本因素

短信突破了目前中国的消费价格壁垒,无论是手机自身的价格还是发送信息的费用,在一般意义上说都是最普通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短信用户使用手机短信是因为短信更为便宜。短信一般为0.1元/条,而手机话费市内一般为0.2元/分钟。对那些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联系,发短信,手机不接电话。这样,短信的使用就远远高于其他沟通方式了。

(三)手机短信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1、手机短信是无声传播,比电话更好地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对第三者的干扰,因此短信具有更强的私密性,使意外的信息扩散被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建构了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中国移动目前推出的手机“飞信”业务(点对众)更加凸显了短信文化对人际交往圈的影响,加入了“飞信”业务,使用者就可以利用pc端对加入的所有手机用户进行实时短信群发,短信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如果没有加入短信沟通则意味着孤立于交往圈之外。

3、短信沟通实现了到达的无限制性。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会关机,可能会不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这样,沟通都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到达对方的。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也要高于手机联系,这也是短信文化更为流行的原因。

4、手机短信是一种典型的间接传播方式。受儒学影响的东方文化模式,尤其是作为儒学发源地的中国,比起西方族群更多地也更乐于采纳间接传播的人际传播模式。“儒学关于考虑别人、考虑合适的人际关系的传统使那些能给彼此留面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发展。间接传播有助于避免遭对方拒绝或彼此有分歧的尴尬场面,而使相互关系和双方的面子都保全下来。”

(四)从手机用户的年龄抽样调查统计

追捧青睐短信的消费者更多的是青少年一族——“拇指一族”。从手机短信使用者的心理因素上来看,短信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这种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仿效,同时,这种时尚也造成一种从众压力,当短信文化被公认为时尚时,不短信就是不时尚,如此,谁敢不短信,谁愿不时尚?

三、手机短信的内容与功能

限于技术条件,目前多数手机短信的文本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或者140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即70个汉字),为了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大的信息量,追求传播效率的最大化,短小精练、言简意赅成为短信文本最显著的特征,这也刚好与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要相适应。尽管短信文本篇幅短小,但其涉及的内容却丰富多彩,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的调查显示,手机短信使用者发送最多的是问候语、闲聊、正经的事情和一般的笑话,比例分别占到被访者的66.5%、60.1%、59.6%和51.2%。另外,工作沟通、情感表达方面的内容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而信息、股票信息等内容发送比例较少。根据短信内容的目的与用途,笔者将短信内容分为幽默风趣类、结朋会友类、节日祝福类、谈情说爱类、工作沟通类以及新闻、财经、气象等信息服务短信等几大类别。

短信文化的实质在于娱乐。虽然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信息传播,但很多“短信一族”却依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幽默短信。“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想对你说三个字,但又怕说了连普通朋友也做不成,可我控制不住,还是想说:借点钱!”“老师:请同学们用‘况且’造句。某同学立刻举手站起来说:过年了,村里的戏班响起了‘况且、况且’的声音。”这样的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经历心理的巨大变化,第一则由被人恋爱的惊喜到篇尾的陡然被嘲弄,一驰一张完成幽默美感的渗透。第二则运用孩子的童真和摹拟的谐音给人增添笑料,创作完全撷取身边素材,没有多少雕刻的痕迹。手机短信的共享性与其传递的便捷化,使幽默迅速在人们之间传播。短信正成为中国人娱乐色彩最浓的方式之一。

通过手机发送爱情短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的情爱方式。中国人是很讲究面子的,因此,很多事在公开场合,在口头上很难表达出来,譬如说一些情话,譬如说一些道歉的话。而短信则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短信这种传输方式,改变了人类语言一定要通过嘴巴的传统方式,利用手机点对点的直接交流,使许多不易出口的话通过手表达了出来,达到了沟通的目的。问问现在热恋中的年轻人,哪个没在手机短信里给情人发送过绵绵情话呢?

除了幽默短信和爱情短信之外,节日祝福短信是广泛流传的另一种短信文本。我们常见的一则短信:“祝你在新年中,一帆风顺,人财两旺,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简单的数字成语把东方人节庆的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汉字比单词表达的意思更多,无需冠词和介词,没有单词的间隔,中文显得更为紧凑,这是非常符合短信短小精悍的特点的。中文文字上的简洁、画面中的意境都更符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工作短信是比较少的。正式的工作往来大多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方式来联系的,譬如公函、书信、电话。短信这种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会削弱工作联系的正式性,亦显得过于随意,而不够严肃与郑重。友情短信以幽默短信为主,也有一般的笑话与节日祝福问候。其他内容的短信,如新闻服务、天气预报等商业性信息和公益性信息都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随着短信通讯方式的渐趋成熟,短信息快速去粗取精,以前所未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散发独特韵味,中国当代民间一种新兴休闲文化应运而生,”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民说,短信文化是继网络文化之后,又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兴文化。作为一种民间的语言,短信文本充分体现了民间的智慧,这都是在正式的新闻媒介上所看不到的。短信文化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它将民间的、私下的、口头流传的文化以文字的形式传播开来,将文本传播的形式引领到一个与声像传播同等的平台参与了竞争,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通过对短信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手机短息具有如下功能:

(一)手机短信具有交流信息的功能

短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传统的交流往往是要面对面的,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短信却可以通过书写的形式进行表达。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来实现。这也为那些生性木讷、不善言辞的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出口,让他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手机短信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

一些相关数据为此提供了佐证:从零点调查公司的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还有15.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它短信服务产品无独有偶,通讯产业巨头西门子2006年3月对5300名来自8个国家的手机用户进行调查,询问他们什么样的应用将会促使他们升级现有的手机,结果发现,娱乐和电子邮件高居榜首。可见,娱乐精神在当代短信文化领域的突出体现具有超乎国界的普遍性。

(三)手机短信具有维系情感的功能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短信沟通也是一种礼仪,是增进人们相互间的情感,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礼节。比如,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条情真意切的短信能让彼此感受到一份牵挂,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如“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常联系,但总放在心上!”短信文化的情感功能具有一种独特的属性,它或许不及电话交谈来得亲切,但它排除了音调、语气有可能给沟通造成的负面效应,以一派纯净、简洁、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情感功能是声音所不可替代的,因为声音表达了某种情感,音调、语气都会影响沟通的双方,而短信则没有声音,呈现的是一种干净、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无论是爱情短信、友情短信,还是祝福短信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具有加强情感的功能。

(四)手机短信具有教育的功能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短信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4月北大哲学系推出“手机国学”国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国学短信”的方式学习。国学短信不仅包括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有国学大师的剖析解释。这条信息的标志着教育界已经开始自觉地利用手机短信这个谁都不能忽视的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短信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在被一些有识之士开发运用。

另外,短信还有一些其他应用功能。如铃声下载、图片传情,手机qq,通过手机短信,仍可以时刻在线与qq上的好友聊天。

结语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文化介质,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功能,短信文化逐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短信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文化媒介,它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短信为人们开拓了一个秘密的人际交流空间,溶入到亿万人的生活方式中,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丁妍,沈汝发.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2][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

化交流文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刘海玲.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分析[j].应用写作.2008,

(10).

新年短息语范文2

新机彩铃贺新春满城尽是炫铃音

新年信息大餐之福建篇

品名:购机返话费送彩铃

口味:一举多得,优惠实在美食

推荐人:郑欣

现在,福建的手机客户只要在中国移动营业厅购买指定的移动定制手机,都可获得额度不等的话费返还,最高的返还话费高达1200元!共有近百款时尚手机参加了活动,涉及的品牌包括诺基亚、MOTO、三星、索尼爱立信、LG、联想、TCL、多普达、夏新、波导在内,其中不少机型款式新颖,价格却很优惠。比如NOKIA6030在移动营业厅的购机价才800元,却返还360元话费!新机彩铃贺新春活动,吸引了众多客户纷纷到营业厅挑选自己满意的手机,而且大多都是满怀希望来购机,挑中新机尽兴而归。

除了送话费外,新机彩铃贺新春活动还送出了全新的贺岁彩铃大礼包。在2007年1月1日到3月31日这段活动时间内,除了优惠购机外,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还特别送出新年大礼包,礼包含有全新的贺岁彩铃卡,卡里很贴心地把周杰伦最新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曲彩铃、葛优的搞笑彩铃都包括进去,让顾客除了以实惠价格购买心仪的时尚手机外,还能让自己彩铃与众不同,格外出风头。

这项新机彩铃贺新春活动一经推出,已经使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各个营业厅人山人海,前来挑选新机的手机客户们称,老以为去外面普通的手机店买手机会便宜些,没料到在移动营业厅买手机更划算,还有各种贺岁大礼包赠送!乘着新春之际,也给自己换部新手机,换上各种好听的彩铃,让自己的新机配上新彩铃,欢欢喜喜贺新春。

小编点评:闽菜经历中原汉族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的混合、交流而逐渐形成。买手机返还话费和彩铃,将终端、资费和新业务融合,颇得闽菜真传。

营业厅里活动多欢喜得奖过大年

新年信息大餐之湖南篇

品名:营业厅新春特色服务

口味:品种丰富,惊喜连连美食

推荐人:黄宇

近日,湖南长沙的中国移动望城营业厅推出了新春特色服务,让广大客户提前感受到了春节来临的氛围。

在营业厅外停放着一辆银灰色的“雪佛兰”高级小轿车,这是本次新春特色服务的大奖。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实用的礼品等着每位前来充值抽奖的客户。另外,大厅里还配备了感应式擦鞋机,客户在等待服务的时候还可以顺便给皮鞋美美容。

小编点评:“湘菜”以品种丰富,味感鲜明而富地方特色,名师辈出,自成一系而闻名于世。营业厅特色服务,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贴心细致,品位不凡。

节日祝福亲口传语音彩信受欢迎

新年信息大餐之江苏篇

品名:语音彩信“亲口”送祝福

口味:真切感受,乡音无改美食

推荐人:周云峰孙小和

节日通过短信向亲朋好友表达真诚祝福,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了。可通过文字传递的无声祝福毕竟让人意犹未尽,有没有更“炫”的表达方式呢?中国移动苏州分公司近日推出了新颖的“语音彩信”业务,不仅可以让祝福的文字短信变成甜美的语音,还可以图文并茂地让接收对象从语音祝福中感受到一份惊喜和独特。

语音彩信业务使用十分简单,无需单独申请,使用者只要通过手机将祝福的文字短信编辑好后发送到05129022平台,系统就会自动将短信中的文字转换成恭贺语音并配上精美的恭贺彩图回复到发送者的手机上。发送者只需将声、图并茂的语音彩信转发给接收者,便可“亲口”说出对亲朋好友的节日祝福,接收者在翻阅彩信贺卡的同时就能“亲耳”听到祝福语音,在惊喜中感受一份甜美的温馨。

目前,该业务已实现了将短信文字转换为普通话语音播报。春节之前,苏州分公司还将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语音祝福(如南京话、苏州话、四川话、广东话等),届时发送者的语音祝福将更具特色,更有亲切感,更加个性化。

小编点评:江苏菜注重火候,追求本味,清鲜本和,咸甜醇正。而语音彩信则让节日祝福变得有声有色,方言祝福更是让乡音不改,本色十足。

万副春联进村户奏响和谐新乐章

新年信息大餐之湖北篇

品名:新春赠送春联暖人心

口味:贴心味美,颇具民风美食

推荐人:郑伦智闵守华

2月的冬天,寒风料峭,而近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南桥村则春意盎然:二十多名书法家一字排开,挥毫疾书,大红的春联映红了人们的脸庞。从2004年开始,中国移动湖北荆门分公司为了回报广大客户,在每年春节到来之际,与该市书法家协会、老年书画研究会联合开展“移动送福和谐荆门万副春联大拜年活动”,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小编点评:湖北菜的特点是汁浓、芡稠、口重、味纯,富有民间特色。而新春送春联活动将传统民风民俗作为馈赠佳品回报客户,引领了一股弘扬民族文化的和谐风气。

回馈客户发短信商场上演促销战

新年信息大餐之浙江篇

品名:短信促销搅热商业圈

口味:应用小巧,效果巨大美食

推荐人:商晓峰

新年伊始,虽然天气寒冷,但市民还是纷纷走出家门,购物、娱乐、聚餐,到外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商家们也因此掘得新年的“第一桶金”。第一百货、福泰隆购物广场、中洋超市、银泰百货、冠达名品商厦、金华大世界等大型商场、超市都是浙江金华百姓常常光临购物的地方,商家之间的角逐更是风起云涌,竞争激烈,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2004年开始,福泰隆广场的老顾客们发现,每到双休日、节假日,自己的手机都会收到类似的短信:“尊敬的客户,近日商品全线打折,购买所有商品满400元有惊喜回赠,欢迎大家参加!”随后,这条促销短信又经顾客手机层层转发,迅速传遍金华的每个角落。

据福泰隆广场企划部丁经理说:“短信发出后,一到促销日,就能看到消费大军涌向商场。通过短信渠道信息的几次促销活动都非常成功,场场爆满。”

中国移动金华分公司为福泰隆广场增加了短信促销平台这一商家与客户沟通的新桥梁,根据短信特服号及广场提供的VIP客户电话号码发送信息。此外,福泰隆广场通过金华分公司提供的短信特服号,不仅可以在短信平台上向VIP客户最新的促销信息,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的客户群以短信方式进行市场调查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

小编点评:一条小小的短信引发了巨大商机,很有些浙江菜的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但是回味无穷的影子。

新春传送移动情 欢乐通信千万行

新年信息大餐之江西篇

品名:租机长途短信全包了

口味:特色风味,实实在在美食

推荐人:王席传周仲波

岁末,中国移动江西吉安分公司开展了包含新机贺新春、长途欢乐打、短信欢乐发等一系列优惠措施的“新春移动情欢乐千万行”活动,以实际行动回馈客户,掀起了业务发展的高潮。图为中国移动江西吉安分公司员工向客户推荐租机的情景。

新年短息语范文3

关键词:词汇翻译教学法;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法;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一、引言

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听、说、读、写、译没有哪一项语言技能能够脱离对词汇的依赖。词汇翻译教学法是教师解释词义的最直接的方式,但词汇翻译教学法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技能的培养。目前,在大学英语课堂另外一种常见的词汇教学方法就是语义场理论指导下采取的词汇教学策略。但是实践和研究也显示以语义场的手段学习词汇,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某一生词的情况下,将该词与已学单词进行比较,比较容易混淆两个单词的用法。因此,中国学生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最佳的词汇教学方法应当是将翻译教学法与语义场结合起来,挖掘二者的精华,融入英语词汇教学中,促进和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

二、理论基础

1.短时记忆的容量。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米勒(Miller,1956)在著名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中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在5至9间波动,一般为7个单位。

2.认知加工层次理论。认知加工层次理论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从纵向角度阐释了信息加工过程。它认为大脑对信息加工的层次和深度不同,对信息记忆和存储的程度就不同,加工层次越深,信息存储就越持久,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

三、研究方法

1.研究的问题。(1)哪种理论指导下的词汇短时记忆效果更好,翻译法理论、还是翻译法与语义场理论相结合?(2)哪种理论指导下的词汇长时记忆效果更好,翻译法理论、还是翻译法与语义场理论相结合?

2.实验对象。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60名某大学二年级学生。这60名学生具有如下共同特点:他们都顺利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他们都具有8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他们都拥有相似的英语学习环境。

3.实验工具。实验前,这60名学生都参加了英语词汇量的测试,测试卷采用nation所设计的词汇测试试卷,根据60名学生词汇量大小,将该60名学生分成2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确保每组学生词汇量水平相近。试验中,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分别在翻译法、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习得词汇。

4.实验设计。本文基于注意理论、信息加工模式及认知加工层次理论,对比翻译法理论、翻译法与语义场理论相结合下的词汇习得效果。60名受试者被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分别在翻译法、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理论指导下习得词汇。通过对目标词的测试来验证最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词汇教学方法。

5.实验结果和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了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学生的第一次词汇测试成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787>.05),这表明与翻译理论相比,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目标词短时记忆的效果没有太大区别,而在10天后的词汇测试成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

四、结论

1.与翻译法理论相比,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目标词短时记忆的效果没有什么区别。翻译法与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中对新单词相关语义知识的讲解是在学生掌握新单词释义和基本用法之后,因此在翻译法理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策略与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下,被感觉登记器记录下来进入短时记忆的有关新单词释义和用法的质和量是一致的,因此这两种词汇教学策略对学生目标词短时记忆的效果没有什么区别。

2.与翻译理论相比,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更有助于学生对目标词的长时记忆。在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下,首先介绍新单词的释义和用法,内容不复杂,重点突出,不会超过可得到的有限注意资源数量,也不会使短时记忆超负荷,有利于目标词从感觉登记器进入短时记忆,待学生掌握新单词释义及基本用法之后,再向学生讲解新单词的相关语义知识,对新单词进行深加工,使新单词成为词汇的语义网络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对新单词的长时记忆,此外也使学生重温了学过的词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已学词汇的记忆。而翻译法指导下的词汇教学策略只对新单词进行复述,并没有对新单词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因此其对新单词长时记忆的效果不如翻译法和语义场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Miller,G.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56,(02):81-97.

[2]吴春燕.认知加工层次与外语词汇学习——词汇认识直接学习法[J].

新年短息语范文4

论文摘要:阅读新闻是人们可以获取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信息的主要途径,新闻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必须简短精练,才能符合版面要求和读者需要,本文主要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省略特征和方法,并通过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对比分析,总结出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最佳策略。  

 

新闻标题的定义和功能 

“标题是用来说明消息内容,并通常以醒目的文字和字号出现在消息之上的简短文字。标题的重要功能在于以最简明扼要的语言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在多数情况下,标题能决定读者对一条新闻的取舍。”在新闻英语标题的句法特征中,省略是最为明显的特征。因为标题需要在有限的版面中尽可能清楚地说明新闻的内容,同时还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因而新闻标题通常采用省略的办法进行“瘦身”。以下是英语新闻标题常用的省略方法。 

使用形容词短语。“为了节省版面,英语新闻的标题通常只保留实义词,而把一些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语法功能的词,如动词be和冠词a、an、the省略”。因而在标题中出现了只有形容词短语、分词(-ing,-ed,)和动词不定式短语、介词短语的特殊用法。在传统英语语法中,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其前面必须要有系动词be或者become等其他系动词搭配使用,但在新闻标题中为了简约,就省略了这些系动词。如: 

buenos aires“close” to deal on fresh imf loan(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新一笔贷款协议“接近”成交) 

cia wary on iranian n-arms(中情局谨慎对待伊朗的核武器问题) 

在第一个标题中,close作为一个形容词,需要在前面加上一个is,而在中文翻译版本中,是按照中文的行文习惯,将原文的形容词变成了中文的动词。而第二个标题中也是同样在wary前面省略了is,汉语译文是把形容词变成了副词。 

使用分词短语。按照传统的英语语法,be+现在分词表示主动和正在进行,be+过去分词表示被动和过去已经完成,新闻标题中,这些分词短语都可以省略前面的be。 

us urged to abide by one-china principle(中国敦促美国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日报》这则消息是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发表台独有关言论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的讲话,标题中的urged其实是省略了was的被动语态。 

uk held as hostage in iraq killed(在伊拉克被扣为人质的英国人被杀) 

这个英语新闻标题省略了两个助动词,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以两个过去分词held 和killed为核心的省略。 

使用不定式短语。动词不定式常常用来表示即将要发生的事件,在新闻标题中,这些不定式的前面也省略be动词。 

work on tsunami warning likely to begin in january(海啸预警工作可能于1月启动) 

japan to help elderly jobless(日本将帮助失业的老年人) 

第一个例子是将to begin之前的is或者seems省略,表示将来,而第二个标题中,to help之前省略的可能是is、begins、promises、determines或者plans。 

使用介词短语。为了节省版面,英文标题会把本该以be或其他动词和介词的搭配,缩减为介词短语单独出现的形式。 

plan to rebuild silk road in the making(重建丝绸之路计划在酝酿之中) 

gene therapy on course to switch itself on(基因疗法准备登台亮相) 

此标题中,在on course to这个介词短语之前,可能省略了gets、embarks、comes或者is等动词。 

使用名词、名词短语等短语形式。“报纸杂志的版面总是相对有限的,而为了吸引读者,标题在很多情况下要用黑体字和大号字,这就要求标题用的字(甚至字母)越少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英语新闻标题都被减缩成几个名词短语式的关键词结构,从而达到标题简练、精悍的特点。 

the return of abu sayyaf(阿布·沙耶夫回来了) 

the population surprise(人口下降让人惊) 

这个新闻标题就省略了大量的信息,如果不知道该新闻的背景,在中文翻译中就很难翻译到位,如果把标题补充完整,应该是the de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surprises people. 

使用标点符号。英语新闻标题中通常使用逗号、冒号、破折号和引号,一方面用来引出重要的信息,另外可以代替很多本该由词汇表达的信息,以节省空间。 

the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1996(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 

educating girls and women:a moral and spiritual imperative(女性的教育问题——道义的责任,精神的需要) 

此标题用冒号代替系动词is, 在中文的翻译中,巧妙使用破折号。 

saudi,in emotional plea to israel,offers‘land for peace’ proposal(沙特动之以情,向以色列提出土地换和平建议) 

单引号表示强调,同样在引号中可以将本身是一个动词意味的短语变成名词形式,如果把land for peace补充完整,应该是exchange land for peace,或者offer land for peace. 

使用缩略词。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会广泛使用缩写词和简缩词。缩写词(acronym)又称首字母缩略词,由一词组中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合而成。简缩词(shortened word)是指通过“截短法”(clipping)或“缩短法”(shortening)构成的“截了头”或“去了尾”的词。 

china launches first icbm in to pacific(中国向太平洋发射首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是inter 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的缩写词,意为“洲际弹道导弹”) 

这样一些缩写词往往是一些组织机构的简称,如cpc(中国共产党)、gop(美国共和党);或是表示职务或职业特征的人物名称,如mp(国会议员)、dj(无线电唱片音乐节目主持人);或者是某些大家熟知的事物名称,如dna(脱氧核糖核酸)。缩略词的广泛使用,在新闻英语标题中十分常见,使用广为人知的缩略词可以大大节省空间和阅读时间。 

使用简短小词。报刊标题最忌移行,英语新闻标题也不例外,为了在刊头有限的空间内容纳下标题,英语新闻标题就用很多的小词来解决这个问题,英文报刊编辑在写标题时大都喜欢选用字形短小、音节不多而且形象生动的动词或名词,使标题用语短小精悍,并且有一种视觉上的动感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在同等情况下,会优先使用ace而不是champion、aid而不是assistance。 

英汉新闻标题对比 

读者阅读新闻,都是习惯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是否阅读正文。因此,标题制作得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条新闻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传播效果。基于同样的原因,新闻翻译工作者也必须认真对待标题翻译,一定要把标题翻译好,才能使其发挥作用,通过分析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一致性。

同样作为新闻标题,中文新闻标题和英文新闻标题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它们都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部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不管是中文标题还是英文标题,都应该有相似的功能和特点,即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选择新闻、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其次,新闻报道讲究客观公正,但是很多新闻标题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媒体编辑往往利用制作标题的机会借题发挥,在概括或浓缩新闻内容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政治取向,借以体现媒体的政治方针,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便引导舆论。再次,在写作方面,中英文新闻标题都十分精练,言简意赅,含义深邃。新闻标题里面的用词可谓字字珠玑。 

1.英语文字相对比较长,占字空间比较大,因此标题用字必须十分节省。而汉字相对较短,占字空间小,而且汉语词汇的含义比较丰富,所以同样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因此标题可以写得长一些,信息含量也相应更多。以下是两个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对比。 

‘young marshal’ dies at 101 

捉蒋传奇人物 

张学良先生仙逝 

两岸政要 唁电不绝 

2.为了节省空间,英语新闻标题采用了以上省略方法里提到的各种措施,能省就省,英文标题一般只有一行,在大多数标题中,系动词、助动词、连接词、冠词等全部被省略。 

中文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版面空间方面的压力较小,所以中文标题相对较长。凡是重要的新闻事件,标题多为两行甚至是三行。比如: 

(引题)新内阁举行首次记者会 

(主题)温家宝盼早日访港 

(副题)指出香港优势仍在团结与信心 

有了对于英语新闻标题省略特征的充分了解,并且对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共同点和差异了然于心之后,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就会变得相对容易,翻译出来的版本也更为地道,更容易为中国读者接受。 

英文标题汉译 

应准确理解标题的深层意思。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了大量的缩略词,省略了大量的信息和词汇,因此,在把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成中文标题之前,需要对原来的英语标题认真分析,准确理解之后才可以翻译出正确的译文。以下面的英文标题为例,说明只有正确理解英语新闻标题里面所省略的内容,才能避免在翻译时出错。 

tackle iraq or we will,says bush 

这是布什在宣布向伊拉克宣战之前,对其他国家的号召,也是一种通告和震慑,其完整的信息是let’s tackle iraq,and if you don’t,then we americans will declare war against iraq.在充分理解省略的信息之后,由于考虑到中文可以有空间优势,我们就可以将译文中的省略信息再现在翻译出来的中文标题中。翻译出来的中文标题为: 

布什声言: 

教训伊拉克各国都应有份 

你不参与休怪我单独下手 

直译或者基本直译。当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完全或者基本相同时,可采取直译。 

more chinese heading to classes overseas(中国人去国外学习) 

us exports to iran up tenfold(美国对伊朗出口增加十倍) 

意译。当标题直译不能准确概括新闻的内容或凸显作者的意图或者不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时,不妨采用意译法。 

ballots,not bullets(times,1995)(要和平,不要战争) 

by their colors you should know them(欧洲色彩时尚) 

这是一个关于欧洲时尚的报道,而所有隐含的信息都在标题背后,所以只有意译,才能使中文读者一目了然。 

增词法。既然中文标题可以有比英文标题更多的空间和信息量,因而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相应补充原本在英文标题中省略的各种成分和信息,这样翻译出来的标题会更加清晰,也更加符合汉语习惯。如《tyson’s trade treatment》,如果将此标题直接译为泰森的贸易对策,对于不很通晓国外政治经济的部分中国读者而言,无疑不会引起其多大的兴趣,所以在中文标题的翻译中,需要补充相关信息,通过增词法翻译出来的中文标题是《美国女经济学家泰森的贸易对策》,通过增加泰森的国籍性别及其身份的信息,标题所传递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完整,同时也不至于臃肿。鉴于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增词法应是在英语新闻标题汉译过程中常用的翻译策略。 

翻译应充分展示中文标题的特点。标题有自己独特的语法系统和语言形式特征,所以翻译应当使用标题语法和语言,保持标题的本来面目。在进行英汉标题互译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差异性,兼顾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新闻标题翻译的总体原则就是要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富有文采和创意。对中文来讲,有大量的四字成语以及谚语,这些成语和谚语都是用极其精练的语言表达一个信息量非常大的观点,所以在英文新闻的翻译中,可以多尝试使用成语和谚语。另外,中文行文历来就讲究文字工整和语句对仗,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多使用对仗型结构。试对比以下两个标题报道,都是关于美国第一天轰炸阿富汗的战况: 

30 targets hit,says us 

三波攻击 拉登未死 

坎大哈满目疮痍 

奥马尔寓所冒烟 

喀布尔电力中断 

这两个标题,虽然报道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对比十分明显,英文标题中文字简洁,多有省略,但中文标题文字工整,语句对仗。 

结语 

阅读新闻标题是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必需,对于阅读者来讲,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省略特点,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而对于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者来讲,就必须对英文新闻标题的省略特点和方法了然于心,也必须知道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异同,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习惯,以及不同的新闻传统,会使中英文新闻标题在共性之外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省略特点,并总结了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从而得出了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常用的策略,希望能对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新年短息语范文5

关键词:交替口译记忆;认知负荷模式;短时记忆;困境;对策

口译过程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其中包括三阶段:识记信息(即接受、获取信息或对始发信息进行解码)、保持信息(即记住、储存所接受的信息或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编码)、再现或再认信息(即重新表达信息、信息再输出或对用文字、符号储存的信息进行再解码)。

由于交替口译存在即时性、即席性的特点,口译活动对口译员的语言记忆能力形成很大的压力,而口译员出色的语言记忆能力也成为成功的口译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Gile 1995_ 1997。)在交替口译的过程中,也包含了输入、解码、记忆、转换、编码、输出等一系列复杂的认知心理变化过程。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60年代以来,国际上无论是从对口译的现象到对人的认知结构的研究,还是从口译职业培训到质量评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口译研究正朝着跨学科和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相对而言,中国的口译研究起步较晚,应该是90年代后期才真正开始,在此之前,该领域的研究一直远远落后于笔译研究,1996年前发表的涉及口译的论文不足50篇(黎难秋,2002),且绝大多数都是谈口译经验,真正的口译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西方口译研究人员多从口译基本技能和口译员基本素质出发,强调记忆能力对口译活动的重要意义(Gile 1995;Moser Merceretal. 1997;鲍刚1998;胡庚申1993;李越然1983),或就口译笔记展开研究。但随着各学科的不断发展,从跨学科、多角度对记忆机制的研究还非常局限。

二、口译记忆的工作机制与Gile's Effort Models

(一)口译记忆的工作机制

心理学对记忆的定义: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以及再认或回忆。心理学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其分为三种:

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

瞬时记忆存储人的感官前沿所获得的感性信息。其保持的时间很短,通常不到一秒钟,但容量很大。在短暂的时间里,大脑对感觉记忆的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将值得注意的信息转入短时记忆,为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提供准备、绝大多数没有得到注意的信息就会迅速消失、在口译中,感觉记忆与原语听辨关系密切、听觉是译员获得原语信息的主要是手段、因此,译员必须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辨,同时还要注意收集视觉信息、口译属于“被动注意”,即由客观事物刺激到主体感受的过程、译员越是注意力集中,也就越容易记住接收到的原语信息。

2、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又称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短时记忆存储感觉记忆输入的信息,其保持的时间很短,一般在1分钟左右,其容量有限,只能存储7士2个互不关联的信息单位。人们通过短时记忆对信息刺激进行编码、加工后,信息被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形成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积累经验。口译行为,尤其是交替口译主要是由短时记忆驱动完成的。短时记忆的这1分钟,对译员来说至关重要,是他们大脑工作的关键时刻。

(二)Gile's Effort Model

法国著名口译研究者Daniel Gile在其口译理论著作中提出了口译员的精力分配模式(Gile,1995:179),总结如下:

(1)“同声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

SI=L+M+P+C(listening and analysis+short-term memory+speech production+coordination)

即:同声传译=听与分析+短期记忆+言语表达+协调。

(2)“连续传译”(交替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

Phase I:CI=L+N+M+C(listening and analysis+note-taking

+short-term memory+coordination

Phase II:CI=Rem+Read+P

即:连续传译(第一阶段)=听力与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协调

连续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传达

根据Gile's Effort Models,不难发现短期记忆在第一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交替传译第二阶段的remembering是短期记忆的延续,是指从短期记忆中提取信息,note-taking是笔记任务的延续,即借助记下的信息符号,从译员的短时记忆(working memory)中复原完整信息或意义。

三、短期记忆的困境

口译任务能否有效而圆满的完成,除了材料背景的预知、材料的意义、材料的直观程度和材料的篇幅等外部因素外,关键是译员能否在口译工作中进行多任务操作时能否做到精力的有效分配。

根据短期记忆在交替传译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译员在提取信息时主要存在如信息容量的有限性、信息提取的滞后性、信息编码的复杂性以及信息遗忘的规约性等问题,对源语信息的有效接收、理解、编码再正确传递是每个译员的责任。

四、提高短期记忆的对策

(一)提高信息容量的有限性

信息容量的有限性和相对固定性是短时记忆的最突出的特点。一次出色的口译活动自然离不开译员对源语信息的完整把握。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一般在1分钟左右,其容量有限,只能存储7士2个互不关联的信息单位。那么如何提高大脑信息容量的有限性是解决口译记忆困境首要问题。

1、语言预知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预知模块对减轻语言输出压力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语言预知主要包括:

其一:对材料主题、背景知识的了解。

在预知这一信息背景的帮助下,译员对整场口译活动的宏观把握就准备的更加充分。

其二:对发言者语言风格的认知。对发言者的语言风格的了解对应对口译活动的临时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国前总理在做发言时就擅用古语。在3月14日,国务院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借由《富春山居图》期盼两岸早日统一。温总理就用到“兄弟如有小忿,不废懿亲。”(Differences between brothers can not sever their blood ties)如若译员对温总理的语言风格不了解,势必会对口译的及时性产生影响。

其三:良好的双语能力。双语能力直接关系到译员对源语信息的正确理解和译语表达的质量。语言能力的不足必定会增加译员分配到处理听解分析和言语表达任务上的精力,进而影响对其他人物的处理。

在交替传译的第一阶段,译员主要完成对源语的输入、解码以及记忆这三个过程。要有效地降低语言输出的压力,语言预知可以实现译员精力的有效分配,提高各项任务的处理及协调能力。

(二)改善信息提取的滞后性

信息提取是记忆功能的两大组成要素之一,也是短时记忆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据Gile 的认知负荷模式,口译中的滞后现象经常是由于高难度、复杂的语义以及话语中高密度的信息所导致。这一特点就需要译员的认知机制高速、协调、高效率、策略性的运转。针对这一问题,译员应如何采取恰当的策略,合理分配口译活动中的精力分配,减轻口译任务的压力呢?

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即为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针对口译存在的信息提取的滞后性,译员可以有效的利用发言者的时间间隔来处理复杂的信息。或采取扩展或者减少与发言人的时间间隔的策略来允许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接收信息并进行记忆。

例如:在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道“从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 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4%;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1548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6%;国家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6 099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 600万人,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字信息量非常大。众所周知,由于中西方表达方式不同,数字翻译一直是现场口译的难点。在这段对话中,译员应提高自身的元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借助一定的笔记,合理利用发言者演讲的空隙,将难度集中的数字划分开来记忆,从而顺利完成转换工作。

(三)简化信息编码的复杂性

根据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第二阶段CI=Rem+Read+P,信息编码是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也是短时记忆的重要功能,它是记忆的两大功能(编码和提取)的组成要素之一。编码方式直接影响输入信息的储存质量和提取效果。

口译记忆并不是对储存信息的简单恢复,而是对输入信息主动进行加工、编码之后的储存和提取。口译记忆的实质是在理解源语的基础上对源语信息的主要意义和关键词语的记忆,而不是对源语孤立的语音代码、信息符号的机械记忆。这要求译员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方式对源语进行编码。(王斌华 2006)

点线式记忆

当接收到源语时,译员在第一时间为其寻求合适的语义对等。然后进行意义加工、建立意群。每一个意群即为不同的点,由键词组成,再将源语串行加工成一条线。简言之,就是从局部到整体。

例如:

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理念,这就是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克服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致力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席在耶鲁大学的演讲

从上述例子看,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介绍,我们可以将其解压成几个简单的意群——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三个“更加”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然后从我们的长期记忆中,调出基本政治路线的术语,便可进行合理的转换,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四)克服信息遗忘的规约性

遗忘是与记忆保持、再认、重现相反的一种现象。在口译过程中,信息遗忘是时常发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痕迹不强化就会逐渐减弱以致消失,这符合失误发生、发展、衰亡的规律。

五、总结

口译过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在信息的编码处理过程,有多种因素影响或制约口译记忆效果。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神经学、翻译学等多学科角度上,对口译的记忆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短时记忆的特点提出了一此切实的记忆策略。

口译是架起民族交流的强梁,是文化的纽带,我们应不断加强记忆能力,注重口译质量的提高,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人类与世界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9.

[2] Daniel Gile.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Revised Edition)导读:柴明颎.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1.

[3] 黎难秋.中国口译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3.

新年短息语范文6

论文关键词:手机;人性化;文化;现代性

2007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3.65亿户,自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移动电话用户5.47亿户,是增长最多的一年。可见,手机正在成为中国人占有率最高的媒介。由此我们认为,当一种媒介成为人们必备物品的时候,其特性将会深刻地影响人们交往的方式,并反作用于使用者,使人们出现新的心理和行为,并最终影响整体社会文化。

一、手机:人性化的“第五媒体”

台湾学者预言:“媒体传播的终极产品就是无线宽频网络加上大哥大影像电话,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各种资讯。”无疑,手机基本具备了这种终极产品的功能,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信息、娱乐、消费于一身,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使用这些信息。按照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体延伸的观点。手机能够满足人的多种需求,对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予以多重弥补,因而成为媒介传播的“集大成者”。

(一)人际传播/大众传播

最初。手机是对电话无法即时接听的修补,主要功能在于语音交流,属于典型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能够有效地实现互动交流,使意义得到相互理解;不过,其信息传播范围有限,容易受意见领袖的支配,而且容易造成基于知识差异的权力等级。

报纸、广播、电视都属于大众传播,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远方,对现代生活及民族、国家的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过,报纸、广播、电视一般只能被动接受由某个组织编辑的节目,信息被把关人过滤,并且维护社会既定的意识形态,受众没有权利自主选择信息。

计算机通过与互联网络结合,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单向性,增强了信息的存储功能。受众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信息,并且能够与个人或者群体进行及时交流。因此,互联网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互融合,不过,其介质随身携带性能有所欠缺。手机在与互联网接合后,弥补了这一不足,从而达到了人与媒介的几近完美的交融。

手机短信使文字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既有大众传播的点对面功能,也有人际传播的点对点功能,实现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对接。只是手机短信息的在现实中的群发效果不明显,大众传播的性质不突出。新一代手机正在积极寻求与互联网的结合。一方面向图像摄取和传递功能发展,这不仅可以即时传播多媒体信息流,而且还具备了摄像功能,弥补了人类视觉获得信息瞬间即逝的不足;一方面向互联网的功能发展,不仅可以浏览海量信息,而且可以接收媒体信息,实现了影像的及时传播。可以说,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融,并由一个单纯的语音交流工具,拓展为多媒体传播终端。

除了上述功能以外,手机还具备发送短消息、拍照、接收电子邮件、浏览信息、充当银行信用、接收电视节目以及其他已经开发或有待开发的种种功能。总之,手机的性能正是人类感官被工具弥补的终极体现,是媒介与人从分离到融合的一个端点。“手机随时(这是网络的突破)随地(这是手机的特殊功劳)能够获取任何信息的能力,把整个世界转化成一个随时向你做出回应的环境,至少是你想知道的事情做出回应的环境”。当大众传媒具备人际传播的功能之后,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进入了新的时期。

(二)人机互动/人际互动

无论在操作层面,还是在内在特性上,手机均显示出较强的互动性。计算机基于比特的系统语言具有绝对的同质性,将一切事实均化为0/1两种符号;基于英语的大多数操作系统语言,是又一种同质化。如果说前者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被忽略,那么英语的同质化则是对其他语言的宰制。表意文字在这种同质化作用下,失去了许多原有的文化基础。相比之下,手机的输入界面更为灵活,由手指操作有限的功能键,特别是触摸式功能越过键盘,直接实现了人与机器的交流。在日本,由于文字输入困难,导致日本人不习惯使用计算机键盘,因而偏爱手机上网。对中国人来说,书写笔的文字录入方式,重新激活了汉字书法的某些特性。手机的这种人机互动,在语言上能够突破英语的霸权统治,赢得了某些文化特征的复归。

网络基于音频、视频及时传递技术的点对点交谈以及聊天室的群体对话,增进了大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许多研究表明,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管理的科层化等现代性,导致人与人的交流减少,人们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热情降低。但数字互动技术似乎重新激起了大众交流的热情。他们不再囿限于传统社会的血缘群体,而是根据新的组织、地域、利益、兴趣等社会关系构建认同,形成稳定的虚拟社区。手机这种连接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媒介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参与交流的意愿。人们在互联网上获得相应社区后,可能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息、发影像的方式,建立起个人的联系。

Tim 0 sullivan认为,“互动/社会互动”指“处在社会语境下的两个或多个参与者彼此进行的意义交换与协商”,“社会互动的主要焦点,在于符码与规则的制定者、使用者与建构者之间的传播与交换。”对手机这种媒介来说,意义的交换与协商更为便利。传统大众媒介包括互联网络,更多地充当了提供信息的角色,而手机则以交换信息为鹄的。相对其他媒介,为了使交流顺利进行,手机能够在交流者之间即时进行信息调整。这样就避免了信息符码交换双方的错位,从而为互动传播提供了条件。这一点,与儒家文化中反诸自身的换位思考有共通之处,也符合哈贝马斯提倡的交往行动理论。二者均着眼于人们的互动,在彼此的交流中确立社会行动的价值,从而构建一个和谐自由的社会。

按照斯坦福学者李维斯和纳斯的“媒体等同”观点,人与电脑和其它新媒体的互动本质上是社会性和自然性的。也就是说,人机互动的动因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和人接受信息的自然特性。因此,人机互动和人际互动的方式必然受到传播者特殊的文化素质的影响和制约。手机的爆发式增长表明,不仅从价格上适应了中国当前的消费水平,而且从根本上适应了中国人的交往特征和文化特征,尤其是手机短信功能,使中国人找到了与人际交往相契合的人机交往方式。

二短信息:中国人利用率最高的媒介

在已经开发的业务中,手机短消息应用最广泛,尤其在中国。莱文森提出,手机作为口头交谈的功能退居次要挪。中国从2002年元旦开始,爆发了发送短信的浪潮,此后逐年递增。2000年,中国短信量大约5—10亿条,占全世界总量的1%;2003年2200亿条,占全世界总量的一半;2007年短信业务量达到6232亿条。中国短信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成为利用率最高的媒介。从这一角度来说,可以将手机短信称之为“中国人的媒介”。

当然,这种状况直接得益于中国手机的收费体系。一般以140个字节(70个汉字)为一个收费单位,每条短信息0.1—0.15元,而手机长途通话费用≥0.30元。更深层的原因是,手机短信息的属性,那种与人的社会交往方式相应的特性,与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具有一致性。菜文森认为:“手机短信的根本属性是:它是用文字写就的,也就是说,它的创造和理解来自于我们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和我们倾听声音形象和注视视觉形象的心态都是不同的。

对中国人来说,首先,手机短信符合传统社会交往习惯。中国人情感表达含蓄、内敛,社会交往追求体面。与通话方式相比,短信一般不会打扰对方的生活节奏。以短信的方式将感情传递给对方,能够以不张扬的形式达到交流的目的,又显得比较体面。其次,手机短信息的短小格局,非常适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汉语言表达形式以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见长,为双关、借喻、谐音等传统修辞手法提供了便利。而且中国是一个诗歌发达的国度,古诗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精粹。此外,俗语、俚语等民族习惯语也源远流长,为大众喜闻乐见。因此,手机短信为中国人表情达意,甚至情感宣泄建立了最佳的交流平台。笔者认为,手机短信符合现代中国人的需要:“同从前相比,一堆数码符号显得没有见面那么诚恳。但这就是现代,处在一眼望不到边的交往圈子里,大多数的联系只是蜻蜓点水,连电话拜年都嫌太热情了,短信的出现恰到好处,发一段问候,来几个笑话,既是问好又是游戏,既是交往也是骚扰。在嘀嘀的摁键声中满天飞的信息符号里,交流的不是信本身,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络的纽结。短信以文本的形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信息传播适当的方式。

三手机的现代性影响

在完成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接合、媒介与中国传统交往模式契合的过程中,手机起到了建构社会行为方式的功能。

(一)手机互动交流的传播方式有利于社会民主

莱文森乐观地认为,对于手机,“苏格拉底会感到特别舒服,因为他会看到这个社会给他如此珍视的对话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机会。由于杰斐逊怀疑大政府,主张用最大限度的信息来培育个人的表达,所以他很可能也会觉得很舒服。”在莱文森看来,手机最大限度地增进了人们说话的机会,因而为人们创造了民主的氛围,也使人们具备了获得实际民主权利的机会。

首先,由于手机价格、方便性、实用性等多方面原因,中国手机占有率是互联网的近3倍。手机实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接合后,可以迅速提高民众接触信息的比例,并加速信息流通,扩大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与之相应,在拥有能够在人际与大众之间转换传播的工具时,民主监督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其次,手机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连接中,能够突破传统权利的管制,实现前所未有的信息自由流通。非典初期,广东省政府采取消息封锁的措施,防止危机思想的扩散。当地居民尤其是外来打工者,利用手机特别是短信,迅速将信息传播给远方的亲友,迫使官方将消息公开。再次,手机随时拍摄功能和上网功能结合后,大大促进了信源的及时供应。它将改变传统信息机构对新闻生产的控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摆脱“第四权力”的影响。民众把影像信息直接公布在互联网上,并与全国甚至全球大众共享,这一事实能够对各种特权构成威胁。此外,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自由转换,既能够保证大众迅速接收到所需的信息,又可以使之不过分信赖意见领袖。这些特性均呈现出使大众自由平等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民主的氛围。

(二)手机对重塑家庭关系的重要作用

莱文森认为:“手机延伸并强化了家庭的纽带”,“手机是一个移动家园,不仅是因为它提供了一部分关键的家庭功能而且是因为这些信息的核心是很亲切的信息。”整个“非典”时期,手机短信除了传播危机信息以外,还充当了感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其他传播手段受到意外限制后,移动的信息联通将受到商业浪潮冲击的、久违的亲情重新联络起来中国重视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传统得到了恢复。

手机有助于爱人之间感情的平等交流。社会语言学家认为,从语义层面来看,恋人之间的语言传播经常是无意义的然而,却实现了感情的交流。恋爱中的人们在手机的帮助下终于可以达到如影随形的程度。无论在何时何地,语音尤其是短信都能够到达对方,而不打乱其正常的工作、学习秩序这样,就为男女角色的差异提供了帮助。因为,在中国传统的社交场合中,女性一般扮演着辅助性的角色。而无处不在的手机交流打破了这种角色地位,使女性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家庭中,手机同样有助于磨平夫妻角色差别。“它使公务联系和家务联系都同样容易,它进一步使父母的角色转变为均衡、互换、全方位的角色,给孩子呵护和距离兼有的角色,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结合的角色。”。

此外,手机还为家庭中孩子角色提供了新的突破。青少年是手机短信的最主要群体,其成长受到手机的重要影响。清华大学社会系2OO4年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都表示‘通过手机,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他们通过手机与长辈交流,与老师交流,与同辈人交流,从而在这样一种网络空间中建构出自己‘交往圈’;在他们偏爱的‘交往圈’中,他们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与远距离的朋友联系沟通,交流着不为父母与老师所知的信息;他们把这种通过手机建构起来的寄托心灵的‘交往圈’看作自己的‘私人空间’在赋予青少年私人空间的同时,手机再次充当了颠覆父权秩序的角色,使之获得了冲破权力限制的媒介工具。

新年短息语范文7

气象短信服务从2001年初期出现以来,让人们可以对气象信息随时了解,方便人们出行,也对农业以及一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给气象短信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这个时期气象短信服务营销因子必须有所改变,才能够使其在这个信息时代之中继续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1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服务的质量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气象短信服务来说,想要在这个时代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比如说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由于智能手机让大家随时上网,大家自己在网上就可以随时对气象方面的信息进行了解,了解到的信息不单单都是真实的,而且还是实时的,所以对于气象短信服务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才能够使其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之下继续占有一定的市场。

2服务费用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大家可以随时上网,而现在各大运营商也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上网套餐,对大家来说,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是非常合算的一件事情。而大家在使用气象短信服务的时候,是要额外缴费的,虽然每个月仅仅是几元钱,而对于一些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来说,要是使用上网功能来进行气象查询的话,每个月也仅仅只要一定的上网费就可以完成,有的虽然每个月上网费用比较多,不过其不单单通过上网来了解气象信息,还可以上网了解其他信息等等,换句话说,即使大家不了解气象信息,上网费用也是要花费的。如果气象短信服务的费用依然延续过去的费用的话,在现代信息竞争时代中面临举步维艰。

3服务用语人们都希望可以得到好的服务,也都希望听到或者看到的服务用语贴心,这样的服务才能够让大家满意。利用智能手机的上网功能来了解气象信息,非常的方便,及时。而且有些平台中在进行气象信息提醒的时候会用很多网络语言,让大家感觉到有意思,同时用语也非常的规范,因此其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对于气象短信服务来说,在保证气象信息的真实准确的同时,在服务用语方面,要保证礼貌用语,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网络流行语言,这样可以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让大家对这样的服务更满意。在服务用语方面,其还包括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与消费者进行电话沟通的用语,要保证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让消费者体会到亲切的感受,不能打扰到消费者休息,同时,还要保证礼貌用语。这样才会达到营销的目的。

二、新形势下智能手机对气象短信服务营销因子影响的建议

在新形势下智能手机对气象短信服务营销因子的影响十分巨大,甚至让气象短信服务接近一种濒临灭亡的边缘了,根据当前的形势以及人们的需求,对改进新形势下气象短信服务营销因子提出了如下建议。

1提高服务质量现在人们对各种服务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质量,对于气象短信服务来说,其质量要求也就是气象信息的准确性,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所以气象短信服务必须要保证为客户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是真实的,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人来进行气象短信定制。所有的气象短信信息,都必须提供的是权威性的气象台的信息,保证让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最真实的气象信息。对一些特殊的灾害性天气预警,要提前,这是除了每天为用户发送气象信息的以外的服务,一旦天气有突然变化,或者是有冰雹、暴风雨等灾害性天气的时候,要提前进行预警信息的,让用户能够提前对灾害性天气进行准备,这样用户满意,也会与其他人进行气象短信服务的宣传,这样也会吸引到更多人来开通气象短信服务。这是最有效的营销方式之一。

2降低服务价格由于智能手机的冲击,气象短信服务不得不降低价格,因为智能手机了解气象信息可以说是免费,不论是智能手机的自带功能,还是利用智能手机上网来了解气象信息,大家可以说都不需要费用。因为大家使用智能手机就都会上网,自然也就可以通过网络来随时了解到气象信息了,这样大家是不需要任何的费用。气象短信服务的价格看似比较低,而实际上与智能手机相比,大家使用的费用还是比较高的,这样的话,就不利于大家选择气象短信服务。所以要降低服务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来使服务的价格进一步的降低,这样才能够让更多人继续选择气象短信服务。同时在进行营销方面,也要让用户了解到气象短信服务与智能手机的服务或者是其上网了解气象信息的服务方面的优势,将价格方面的优势以及这样的价格大家将会享受到什么样的服务等等让大家了解清楚,这样也将会有助于用户选择气象短信服务。

3改变服务用语对于气象短信服务来说,服务用语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气象短信的用语,一方面是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与客户进行电话沟通的用语。在气象短信用语方面,必须要保证用语的准确性,虽然现在没有对气象用语的专门规定,不过要保证在短信中所应用的气象用语可以让消费者一看就懂,可以对气象信息有一个准确了解,防止短信方式发送的气象信息让消费者阅读以后对气象信息有错误的认识。同时,为了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在进行气象短信发送的时候,可以有一些贴心的小提示,让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温暖。还可以利用一些当前的网络等流行语言,让气象短信服务也与时俱进。一方面是对营销过程中与客户的电话沟通用语,要保证用语的礼貌性。有的时候,由于我们在拨打电话进行营销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的态度会很好,有的态度会非常差,甚至有的时候由于我们打扰到了对方,还会有破口大骂的顾客出现,对于这样的顾客,大家也要进行礼貌服务。对于有抱怨的客户要解释清楚自己的目的;对于破口大骂的客户,要提示其使用礼貌用语。在进行营销的时候,也要注意拨打电话的时间,最好是在周末的时候拨打客户电话,时间要尽量避开客户休息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同时还要将中午客户午休的时间也空出来。这样不会打扰到客户,在电话沟通之中,大家要做到不论是客户态度怎么样,都要保证礼貌。

增加多种实用气象指数针对社会公众分布在各行各业,需求不一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信息内容的实用性、指导性,为人们的生活安排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可增加洗车指数、出行指数、健康指数、雨伞指数、旅游指数、道路交通指数等气象短信信息服务。

三、总结

新年短息语范文8

关键词:手机短信,修辞,解析

 

1. 引言

随着我国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电子通讯时代。手机的普及促生了一种新的语言交际形式——手机短信。手机短信自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以来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甚至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后的“第五媒体”。手机短信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多彩。多种修辞的大量运用,使其表意更加丰富凝练、更具感染力。手机短信注重用词的选择,无论是在语音方面还是词汇方面都匠心独具,运用了多种修辞。毋庸置疑,手机短信能够流行,能够保持长久的繁荣,绝对离不开短信修辞这一经久不衰的源泉和动力。下面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及修辞格的运用等方面对手机短信进行修辞解析。

2.手机短信修辞解析

2.1语音方面的修辞

手机短信除了用于传递信息以外,也是联络感情和娱乐的重要渠道。所以手机短信编写者们都尽力美化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美妙动听,给人以乐感。为此,短信作者们通过使用各种语音修辞手段让短信语言有起有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形成韵律,创造出一种“语言的音乐”。押韵、谐音、叠音(重字)等语音修辞手段被手机短信广为采用。

在各种语音修辞手段中,手机短信运用较多的就是押韵(Rhyme)。短信押韵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句句押的排韵,两句一换韵的随韵。如:

(1)牛年祝你事业如日中天,恋人亲密无间,薪水上万成千,快乐无际无边,烦恼渺如云烟,逍遥胜似神仙!

(2)新年送礼:一斤花生二斤枣、愿你跟着好运跑;三斤桔子四斤蕉、财源滚进你腰包;五斤葡萄六斤橙、愿你心想事就成;八斤芒果十斤瓜、愿你天天乐开花。

例(1)中句句押“[an]”韵,一韵到底,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例(2)两句一换韵脚,韵律整齐和谐又富有变化。

手机短信也巧妙的运用谐音修辞,达到一种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效果。如:

(3)每一朵雪花飘落,每一个烟花燃起;每一秒时间流动,每一份思念传送。都代表着我想要送你的每一个祝:Happy 牛(new) year!

上例中最后一句是09年最流行的祝福语,因为汉语的“牛”与英文“New”恰好谐音,用“牛”来替换英文的“New”,既新颖别致,又诙谐幽默,独特的表达了牛年新春的节日祝福。

为增加行文的节奏感和旋律美,不少短信中大量使用叠音词,如:

(4)一条短信息,祝福一串串;祝: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团团圆圆,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上例中,共用了七个双音节叠音词。此外单音节叠音词也常在短信中出现。叠音词的运用使短信形式优美,音律流畅,即活泼自然又妙趣横生。

除了以上三种语音修辞外,短信还运用音节的匀称来增强美感。常常是句中或句间相应位置上单对单、双配双,或者单双音节交错安排、协调配合,使短信音节或整齐对称,或错落有致,给人以流畅明快、规整匀称的音律美感。如:

(5)花翩翩,叶片片,发个短信寄思念;风回回,路转转,人生一世很短暂;星绵绵,月连连,许个希望系心间;水滴滴,雨点点,新年快乐永相伴!

2.2词汇方面的修辞

在词汇方面,短信主要采用修辞的就是词汇重复。形容词、动词、名词或其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的重复出现实现了幽默、精炼、含蓄、强调等效果。

短信文本中相同或不同的形容词、动词、名词经常重复出现,其目的是为了使表达更加准确、细致,使短信文本表情达意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前后呼应;使短信文本的形式更加优美,韵律更加和谐。

(6)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新年,快乐度过牛年每一天!

(7)此新春之际,祝您:大财、小财、意外财,财源滚滚;亲情、友情、爱情,情情如意;官运、财运、桃花运,运运亨通;爱人、亲人、友人,人人平安!

上文例(3)中连用七个形容词,不仅使短信表意全面,而且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例(6)中连续十个动词(抱、度过等)的运用,既形象又生动;例(6)中平安、吉祥等八个名词的连用,及例(7)中四组名词的连用不仅使短信语义全面,而且形式优美,表达了友人之间的真挚祝福。

(8)1条新信息,1位天才发的,1个傻瓜在看,傻瓜在生气,天才在微笑,傻瓜还在看,天才很开心,其实天才很想念傻瓜。

例(8)巧妙地运用词汇的重复达到了一种诙谐幽默的效果,尤其是意义相对的两个词的重复运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手机短信为求表达的精当贴切、简洁明晰、生动活泼,非常重视词语的选炼与运用。因此手机短信在词汇方面的修辞远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些,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2.3修辞格的运用

短信文本寥寥数言,或抒情,或祝福,或叙事,要求接收者在快速阅读后领略其趣味,感受其智慧,回味其精妙。因此短信作者挖空心思,斟词酌句,将汉语言极富表现力的修辞格式,或继承发展,或突破超越,从而收到蕴涵深厚、形象生动、文采飞扬、余味绵长的表达效果。

短信文本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格式,以增强表达的形象性、生动性,也经常使用对偶、排比、层递、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式整齐,节奏鲜明。而大多短信追求语言的幽默风趣,诙谐生动。短信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类语言效果就是因为诸多修辞格的运用。此外还有仿拟、镶嵌、顿跌等修辞格也常在短信中出现。有关短信修辞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下面本文将对仿拟这种辞格在短信文本中的使用及修辞效果作以较详细的解析,以期对短信修辞的运用窥斑见豹。

仿拟是指模仿现成的词、句、篇的一种修辞。就仿拟的对象而言,可以是成语、名言、警句,也可以是摹仿现有的格式或语调等等,仿拟修辞可以运用到词语、句子、篇章等不同的语言层次上。手机短信语中大量使用仿拟修辞,且多为对其他体裁的仿拟,比如歌曲、书信、天气预报、食品说明书、广告词、通告、特定语气等体裁的摹仿。手机短信语对仿拟修辞的运用,既展现活泼鲜明的个性,又透着几分俏皮。

(9)2009年天气预报,你将遇到金钱雨,幸运风,友情雾,爱情露,健康云,顺利霜,美满雷,安全雹,开心闪,此天气将会持续一整年。(仿天气预报)

(10)你在新年夜被通缉了,你的罪行是:1.对朋友太好,又够义气;2.青春的面孔,灿烂的笑容。本庭现判决如下:罚你终身做我的朋友,不得上诉!(仿通告)

(11)我要送你一份100%的纯情奶糖,成分:真心+思念+快乐;有效期:一生;营养:温馨+幸福+感动;制造商:你的朋友。(仿食品说明书)

(12)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新年好!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仿电影台词)

(1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短消息。春节将至,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仿广告词)

(14)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牛年已至,特赐红包一个,内有幸福万两,快乐万两,笑容万两,愿卿家饱尝幸福快乐之微笑,钦此!(仿特定语气)

在编机短信时,编写者们信手拈来,可以尽情对各种文体进行仿拟,并不拘泥于某一成法。手机短信以其语言的幽默性,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及灵活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4.结语

手机短信文本的发展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手机短信从一开始,在语言上就表现出独特的语体特征和鲜明的语言风格,短信文本已成为现代汉语语言艺术园地的一股新兴力量,对促进语言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修辞的研究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语音,词汇及修辞格三方面对手机短信修辞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我们应该进一步从修辞学领域对短信文本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开拓短信修辞艺术研究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程雨民,《英语语体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树徳, 冯奇,《英语修辞简明教程》,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3)刘世生, 朱瑞青, 《文体学概论》,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佐良, 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5)张徳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新年短息语范文9

短信笑话又称幽默短信,可以视为短信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在手机这种移动网络上传输,同时也可在互联网上传送。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05年8月底,全国手机用户已超过3.7亿户,比上年底增长3795.2万户;手机普及率为每百人28部,手机短信发送量已达1906.2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39.8%[1]。如果以每个手机用户平均每周传播短信笑话2条(次)计算,他一年可以传播短信笑话104条(次),而全国手机用户一年传送短信笑话可达384.8亿条(次)。如果每个手机用户每周传送仅1条(次),则全国用户一年也可发收短信笑话192.4亿条(次)。但就这个数字看,短信笑话的影响面之广泛应是不言而喻的,其超过通常的杂志文学、报纸连载文学甚至影视文学的巨大传播力量就可想而知了。就我个人的有限观察和体会看,每到逢年过节时,短信笑话的收发数量可谓滔滔而来,应接不暇。

公众之所以喜欢发送和收看一些短信笑话,原因很多,探索途径也应多样,但从语言形式来看,语言的修辞性组合不能不引起重视。具体说来,短信笑话的感染效果是通过种种语言修辞手段实现的。下面不妨看看一些文本实例。大量的短信笑话是用来传达爱情、友情的。“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我傻跑,背着LOVE行囊把你追,直到天荒地老,灵魂出窍。看见你精神百倍,梦见你忘却疲惫,想你想得无法入睡,别说你还无所谓,收下我的红玫瑰,你不爱我是你不对!”“玫瑰开在九月里,我的心中只有你,好想和你在一起,没有什么送给你,只有一句我爱你!”轻松诙谐的语句传达出爱情的真挚。“夏日高温不退,生活枯橾无味,革命工作太累,个人身体宝贵,多吃瓜果才对。”这属于韵文达情,即以整齐的押韵文字传达夏日炎炎中的朋友关爱。“茶,要喝浓的,直到淡而无味。酒,要喝醉的,永远不想醒来。人,要深爱的,要下辈子还要接着爱的那种。朋友,要永远的,就是看手机的这个!”依次以“茶”、“酒”、“人”起兴,直到推出“看手机”的“朋友”体现了起兴赞友这一设计理念。“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相伴。感谢上帝把你带到我的身边,很高兴认识你!”这里通过列数不同侧面而赞美朋友的重要作用。

讽刺、调侃或针砭时弊在短信笑话中也不在少数。“学问之美,在于使人一头雾水;诗歌之美,在于煽动男女出轨;女人之美,在于蠢得无怨无悔;男人之美,在于说谎说得白日见鬼”,这显然是以整齐对称的语句讽刺或调侃当下一种时髦学问、诗歌、男女的品行。

去年传诵很广的《这年头》这样说:“这年头,警察横行乡里,参黑涉黄,越来越像流氓;流氓各霸一方,敢做敢当,越来越像警察。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像杀手;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像医生。教授摇唇鼓舌,周游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频上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明星风情万种,给钱就上,越来越像;楚楚动人,明码标价,越来越像明星。谣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像新闻;新闻捕风捉影,夸大其辞,越来越像谣言……”这则短信以角色对换的方式把当前社会中影响广泛的几个社会群体的一种遍恶习揭露了出来。警察与流氓、医生与杀手、教授与商人、明星与、谣言与新闻等,一股脑地成了嘲讽的对象。虽然有着把所涉人物都绝对化的偏颇,但毕竟对于当前的几种流弊给予了空前辛辣的讽刺。可以说,这则短信笑话具有不可多得的当代“经典”意义。

常常可见到以俗露真的手法。“我是一棵葱,站在风雨中,谁要拿我沾大酱,他老祖宗!走过南闯过北,厕所后面喝过水,火车道上压过腿,还和傻子亲过嘴。操!啥也不拒,就是想你!”粗鄙语言或脏话换个语境可能会有伤大雅,但在这里却颇为得体——不粗不足以显示亲密程度,不亲不粗,越亲越粗。正是这里的粗,也只能是粗,才可以更直接地袒露对话者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大海啊全他妈是水,蜘蛛啊全他妈是腿,辣椒啊辣嘴,认识你啊不后悔。祝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国骂”的运用同样拆散了朋友之间的社会礼仪屏障,造成了真情得以尽情流露的独特效果。

“了”字也可以显示其特殊的修辞力量:“恋爱了吧!高兴了吧!从此花钱大了吧!结婚了吧!爽了吧!从此有人管了吧!离婚了吧!自由了吧!要花钱了吧!艾滋了吧!傻了吧!躺在床上等死吧!”

正反同体也效果奇特:“祝身体健康,牙齿掉光;一路顺风,半路失踪;一路走好,半路摔倒;天天愉快,经常变态;笑口常开,笑死活该!”还有名人效应:“听说你最近很牛B,普京扶你下飞机,布什给你当司机,麦当娜陪你上楼梯,金喜善给你烤烧鸡,刘德华帮你倒垃圾,连我都要给你发短信息!”名烟缀联也得到应用:“祝愿你致富踏上万宝路,事业登上红塔山情人赛过阿诗玛,财源遍布大中华。”还有叠辞传情:“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发一条短短的信息,祝你微笑甜甜。”

上面只是一些简要列举,目的是见出短信笑话的修辞状况之一斑。如何把握这些修辞状况?俄裔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逊(RomanJakobson,1896-1982)的言语沟通六要素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基础。他认为任何言语沟通行为(verbalcommunication)都有其基本的构成要素(theconstitutivefactors):发信人(theaddresser)发送一个信息(message)给收信人(theaddressee);这个信息有其据以解读的参照语境(context);为发信人和收信人都共通的代码(code);最后,使得发信人和收信人之间建立联系成为可能的物理渠道——触媒(contact)。这六要素确实是任何言语沟通都必不可少的,短信笑话也不例外。限于篇幅和论题,我这里只谈短信笑话中的“信息”要素,而且只是它的语言形式方面。

从语言形式看,短信笑话在实际的社会交际中往往体现出自身的特点。不妨看看这则短信笑话:“你被通缉了……以下是你的罪行……对朋友太好,又够义气,善良纯真贴心又可爱……本庭宣判……一辈子做我的好朋友。”先是以法律语言如“通缉”和“罪行”等造成“吓唬”效果,继而转说原因是一贯可亲可爱,最后回到法律语言,做出令人突兀而又兴奋的“一辈子做我的好朋友”这一庄严“宣判”。这则短信笑话显示出两个特点:一是短语性,即短信笑话的篇幅必须短小,通常不足百字,而这则短到只49字。这是要适应手机的屏幕尺寸,可以说是由手机媒体(触媒)的媒体特性所决定的。二是速笑性,即它必须在半分钟左右这个超短时间内迅速引起收看人发笑。具体到这则短信笑话,它引发的不是一般的大笑,而是好友之间的会心的微笑。这就是说,不短不足以成短信,而不笑不足以成短信笑话。由此可见短语和速笑对于短信笑话有多重要了。

不过,光凭这两个特点还不足以造成短信笑话的传播在社会公众中的具体实现。我凭什么要发送或收看这条短信?难道不是白白浪费时间、白花冤枉钱?这里肯定有送看的主体间条件和动机在。在这里不能只谈单一主体,而必须谈主体间,也就是必须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社会关联出发去谈。短信笑话总是发生在人群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间,不能脱离这种主体间去对单一主体做单方面考察。因此考虑短信笑话的主体间性是必要的。从主体间条件看,发送者和收看者必须相识或相熟,具有沟通的社群基础。“知道我在做什么吗?给你五个选择:A:想你B:很想你C:非常想你D:不想你不可能。”如果两人彼此不相识、甚至不熟悉,怎么可以随便送看这则情人间或好友间才可以发送的短信笑话?发送和收看上面的短信笑话的两个人之间,肯定有着情人或好友这一层特殊关系。从主体间动机看,发送者和收看者一个愿发、一个愿收,两厢情愿,导源于共同的社群沟通、同感、同情、关爱或传情等需要。如果缺乏这种社群需要,短信笑话的传播就可以免了。这种导致短信笑得以传播的主体间条件和动机可以合称为主体间社群同感性,简称同感性。同感性在这里是说,短信笑话必须依赖于主体间的社群沟通基础,并导源于其同感需要。在这里,同感性体现出短信笑话在语言形式上对于主体间社群生存的依存性:笑话总是对主体间的社群生活具有某种用途,而正是这种实际用途制约着笑话的语言组织方式。“我一直都守在你身边,也一再为你担心,今天你吃的饱吗?睡的好吗?深夜会冷吗?我向来都知道你就是不会照顾自己,每当我一走开,你就会从猪栏跳出去。”前面几句都是在描述人间温情,但最后一句中以“猪栏”形成突转,由人转向猪,从而引人发笑。这种笑声有助于让朋友、同事从轻快、幽默的语言游戏中获得一种日常解脱。可以说,笑话正是依据主体间的社群需要组织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在主体间造成实际感染效果,满足他们的社群生活需要。

综合上面的短语性、速笑性和同感性这三个特点看,短信笑话具有不容置疑的美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等丰富意义。也就是说,它所可能包含的意义往往可以超出我们的通常想象或者纠正我们的传统偏见。在这个意义上,短信笑话不能简单地从通常的语言学角度去理解,而应当更合理地从超语言学或修辞学的意义上去理解;同时,这种“修辞”又不能仅仅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去领会,而应当同人的现实生活形式的调适紧密联系起来考虑。这样,短信笑话可以被约略地定义为一种在社会公众间展开的以笑去调节社群状况、主体间关系及个体生存方式的短语修辞行为。在这个意义上,短信笑话具有短语博笑修辞的特点。新晨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