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3-30 20:58:45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学法 层次性 课堂教学 方法选择

1. 前言

近年来我们英语教育专业的部分实习生对中学英语课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欠科学合理,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或随意性。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对英语教学法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不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英语教学法中存在的层次性。此外,部分实习生对《九义课标》和中学英语教材钻研不透彻,还不能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因此无法选准适合某些课时内容的教学方法。为此,笔者写出此文,意在帮助他们在教学法理论上提高一步,在选定教法方面助一臂之力。

2.教学法的层次性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是告诉我们教学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规律,不能一概论之。……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归纳,教学法应有五个层次的概念……”(王才仁,1996,20-21)此外,还有的学者(尤其是前苏联的)认为外语教学法是一个学科群,可以分作普通教学法、语种教学法、专门教学法、历史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比较教学法六类。

2.1 第一个层次:方法论(methodology)。这是“法”的总称,属最高层次,也可称“方法论”,郎文当代英语词典将其释义为:a branch of philosophy dealing with the science of method or procedure.张正东教授在他的《英语教学论》(2003,38)一书中指出,将这门学科称为教学论,是侧重教学框架内的教育学;将之称为教学法,是在以语言学为主的相关理论引导下侧重学生怎样学会目的语。这个“法”它是一门科学,一门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还是师范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2.2 第二个层次:途径(approach)。Approach属教学法第二个层次的概念,是具体的教学法,通常译作“途径”或“路子”。1991年出版的“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一书将其定义为“An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s something that reflects a certain model or research paradigm―a theory,if you like.” 当前,国内外较为著名的外语教学途径、路子有:交际途径,自然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立体化教学路子等。

2.3 第三个层次:策略(strategy)。Strategy(策略)意为根据一定的理论(模式)设计出自己的实施方案和教学方式,并通过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和方式;也可看作是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并逐步形成的学习策略。《九义课标》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并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果、发展自主能力的保证。”张正东教授在他的《英语教学论》一书中就较详尽地论述了教、学两种策略。

第四个层次:方法(method)。Method是具体的、多项的或成系列的,为实施某些教学理论服务的方法。“A method is a set of procedures,i.e.,a system that spells out rather precisely how to teach a language.”(Marianne celce-Murcia) 但有关的approach所提出的教学方法都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而不能机械照搬。我们在教学某个课时的内容时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即是method。就approach与method的关系看,approach指的是关于语言或语言的教与学的本质的理念和认识,是语言教学的大的方面。而method则是较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学途径是原则性的或原理性的,而教学方法则是操作性的。

第五个层次:技巧(technique)。Technique也是“方法”,也译作技艺或技巧,是教学法中最具体、最细微的层次,与skill意义相近,意为a way of achieving a purpose。例如,我们在课堂上教学某个音素或某个单词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就叫technique或skill。张正东教授在他一九九九年出版的《英语教学技巧新论》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多种多样符合教学内容并被实践证明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运用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技巧。

下面顺便提一下教学模式。

前面我们曾两次提到教学模式(model)。模式在此的定义为:something to be copied.它既可指一门学科的理论总模式,也可指某些经过学者归纳总结而提出的理论模式;可指属某种教学路子范畴,由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并已经通过实践检验,可为他人所引用的教学模式。例如:

1. 著名学者H.H.Stern提出的理论模式。

2.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所创之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还可视为成套、系列的教学方法,并可有层次大小之分。如阅读教学模式、课文教学模式等,且课文教学模式还可以细分为“合―分―合教学模式,预习―阅读―讲练―讨论小结,复―改―变―问”等模式,以提供给教师们在教学中参照使用。

上述五个层次的教学法概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methodology和approach属理论层次,是客观的概念。而method和technique属操作性层次,是具体的概念。……为此,我们还可以说,以前的Translation Method,Direct Method,Audiolingual Method 等也应称作approaches才对。并且,刘道义教授等所创的“五步教学模式”、张正东教授所创的“四技互交教学模式”、包天仁教授所创的“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模式”等称之为教学模式,是科学合理的。但是,笔者所读过的一本“Go for it!”英语教学参考书(教案)将“Go for it!”教材中每个课时所选用的教学方法统统列作“五步法”,这就令人费解了。这好比是人家问你“你早餐吃什么?”而你却回答说“我吃食物”一样的笼统,而这个答案是不会令问话者满意的。因此,我们在选择所授课时的方法时,笼统地将这些教学方法称作“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欠科学合理的,也是不符合教学实际与要求的。

3.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3.1 重要性与必要性

了解了教学法的层次性后,在具体课堂中选择教学方法就容易多了。中学英语教学法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是教学主体(学生)、客体(教材)和媒体(教师、教法等)。大科学家达尔文认为,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张正东教授、胡春洞教授等都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认为教学方法对头,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则会事倍功半。当前,《九义课标》倡导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这指的是在这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教学途径。况且,选用某个教学途径也还需考虑我国英语教学的国情与区情,并不是要我们盲目照搬。部分中学英语教师或大学英语专业的实习生在写教案时不分轻重、大小,不管是全程教学还是具体课时、具体内容的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随便列个“任务型教学法”之类的“方法”进去,这便是过于轻率、过于笼统的做法,是难以在教学上做到因材施教、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3.2 选择依据

3.2.1 了解《九义课标》要求

《九义课标》从前言(课堂性质、基本概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和实施建议几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作出了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应从学程(小学、初中或高中)、年级(三―六年级、七―九年级和高中各年级)、学习阶段(上、下学期)、单元或具体的某个课时去选择并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或课时教学方法(途径、学程;方法、课时),而不是层次不分、生搬硬套,更不能牛头不对马嘴。

3.2.2 从国情、区情实际出发

再好的教学方法,都必须符合各自的国情、区情实际,否则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副贴在庙门前的对联再好,贴到自家门前去绝对是错误的做法。我们都知道,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欧美等地实施效果很好,但在引进我国这几年中,除在某些城市重点中学中实施能奏效外,事实已证明它在我国许多城乡中学中实施效果都不理想。这是因为:1.人家西欧的英语教学大多是二语教学,他们的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已具备了一定的目的语基础;而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英语绝大多数是从零开始的,二者性质大不相同。2.人家的经济条件、教学设施、班级人数等跟我们的相比也大不一样,机械照搬人家的教学路子或课堂教学方法,当然难以取得高效。

3.2.3 从教材或课型实际出发

教材内容和课型不同,所采用的教学、训练方法也应不同,否则也难以奏效。按教材内容、课型不同分,有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课文教学等;训练方法可分听力训练、口语训练、阅读训练、书写、写作训练及其综合训练(如听说、听写等)。我们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就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课型去考虑,而不能随便按上个什么交际法、五步法就了事的。

此外,采用单语教学或双语教学,我们所选择的教法也应有所区别。

3.2.4 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学习英语的程度、水平、经验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3.3 供参考的一些课堂教学方法技巧

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型的不同,笔者在这里简介一些较为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供初上岗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行将毕业的英语专业实习生选用。

3.3.1 语音教学

a. 先听音,后开口

b. 模仿法、示范法、辨音法

c. 比较法(英英比较、英汉比较)

d. 综合训练法(包括发音、语流、语调等的综合训练,单音、单词、词组、句子、段落等的综合训练,个别、结对、小组、集体综合训练等。)

3.3.2 词汇教学

a. 音、形、义、用结合法 b. 情景法,拼读法

c. 利用句型教词汇 d. 词汇、语法结合法

e. 词汇、文化结合法f. 逐层加深法

g. 前缀、后缀法 h. 阅读补充,归纳使用法

i. 结合课文教词汇 j.集中分散法等

3.3.3 语法教学

a. 比较法和情景法 b. 归纳法和演绎法

c. 句型结合法 d. 词汇结合法

e. 交际、思维法 f. 循环加深法

g. 用中学习法 h. 课文结合消化法等

3.3.4 听力训练

a. 过好语言、词汇关 b. 理解、反应法

c. 集中、分散法 d. 分析、综合法

e. 视、听、说结合法 f. 实物、动作结合法

3.3.5 说能训练

a. 听说结合法 b. 思维训练法

c. 模仿训练法 d. 推陈出新法

e. 作值日报告 f. 复述课文法

g. 精确、模糊训练法 h. 课内外结合法

i. 多种形式结合法(独白、对话、表演、戏剧等)

3.3.6 阅读训练

a. 背景介绍法 b. 标题讨论法

c. 课前准备法 d. 精泛结合法

e. 朗默结合法

f. 区分活动法(细读close、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等)

g. 速度、数量结合法 h. 理解、反应结合法

i. 读后活动法(小组讨论、写读后感等)

3.3.7 写作训练

a. 长期、早期训练法 b. 从书写到写作

c. 仿写法 d. 读写法

e. 写日记、周记 f. 联词成句,联句成篇

g. 长短结合法 h. 自学法等

4. 结语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表面上看是件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尽然。要使我们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做到事半功倍,我们在选定课堂教学方法之前,就必须加强教学法理论学习,正确区分教学法的层次性,注意其层次上与用法上的不同。同时,还应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认真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这样,我们在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时,才能Hit the nail,(对症下药),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琳.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

[3]胡槛明.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

[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

[5]刘道义.Go for it!英语[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王才仁等.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

[7]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1).

[8]张正东.英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

[9]张正东.英语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10]David Nunan.英语学习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2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批准WYJ1007)

实施创新教育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员实现自我的需要,初步完成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养成。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其核心是当某一特定层次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时,高一层次的需要就变成主要的激励因素,需要层次越高,激励的力量越强[1]。本文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切入点,以教师实施专业课教学为平台,探索需要层次理论在学员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研究内容和方法

1.1研究内容

现阶段军校学员创新素质与特征分析,需要层次理论与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相互关系,需要层次理论对专业课教学的联动及指导作用,需要层次理论在学员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际应用。

1.2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分析、文献综述、对比研究、模拟授课、现实教学、行为研究以及归纳总结等方法,将需要层次理论理论紧密联系现实教学,立足需要层次理论对专业课教学的联动及指导作用,通过专业课教学平台、探索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3研究路径

军校学员创新素质与特征分析(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文献综述)需要层次理论与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对比研究)需要层次理论对专业课教学的联动及指导作用(研究方法:模拟授课、现实教学)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建立(研究方法:现实教学、行为研究)需要层次理论在学员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际应用(研究方法:归纳总结)需要层次理论在学员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2教学效果评价

教需要层次理论教学模式将专业课教学有效地区分为三个阶段。从基础知识开始到综合能力全面培养为止,其教学思路遵循了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并且掌握事物等一系列人类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其教学方式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即注重了学员三基的训练,又突出了学员全面素质的培养。从学员回答的课堂问题和完成综述文章的质量上来看,其问题回答准确规范,实践论文思路清晰,并且有多篇学员自己撰写的学术于各类学术刊物。通过教需要层次理论教学实践,学员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专业课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对专业课学习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重书本学习,轻能力培养的学习态度,使学员真正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现代大学生。

3意义和作用

3.1加强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改革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2]。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学员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学习。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课堂讲授之中,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为了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题依据需要层次理论,结合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对加强学员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进行思考与探索。

3.2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的激励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满足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认知规律和合理需要。人类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是自我实现,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学中一种学习需要完成后,学生就会向高一层次需要发展。因此,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3.3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模块的构建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模块的设计上,第一模块突出“三基”,满足学生第一层次需要。第二模块突出知识的综合及应用,对医学生而言,满足学生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需要。第三模块突出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创新发现,满足学生从临床表现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表现,即研究型医生的培养。

教学模块体现“认识和了解医学”-“学会和应用医学”-“研究和发展医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3.4需要层次理论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上学生的管理,有助于教师自身能力和自身需要的提高。

教学活动中学生和老师的认识过程是从陌生到熟悉,师生之间的交流首先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满足。授业传道,尊师重教是师生之间的基本需要,处理好这种需要,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的激励和学生的自我实现,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通过学生的行为需要来规范课堂秩序。需要层次理论对专业课教学的联动及指导作用,有助于教师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课程是由教师承担、设计和讲授的,教师的素质对课程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力。将需要层次理论合理有效地应用于专业课教学,是教师学术造诣、科研背景、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是保证教学上质量、上水平的关键之一,也是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教师,才有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员。

参考文献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分层教学理论;初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6101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当前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仍旧存在僵化死板、教条等现象,很多英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英语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对学生个体差异缺乏考虑,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而分层教学法的引入则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生机。

一、分层教学理论概述

所谓分层教学理论,是指依据学生群体在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知识基础上存在的差异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学,最终达到各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分层教学理论的含义中不难分析出,分层教学理论中提到的分层实质上包含多方面,是对学生多方面的分层,而非单一方面的分层。具体而言,它包括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分层,以学生群体分层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作业练习分层、教学进度分层、学习评价分层等。即在分层教学理论中,学生分层是最基层,而其他分层都是建立在学生分层基础之上的,是服务于每层学生教学的。这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既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各层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各层次、各水平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实现教学效率、教学有效性的整体提升,增M师生交流与合作,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诸多优势与效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学生群体分层

由前文分析可知,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群体实施分层,是分层教学理论的基础与核心。运用分层教学理论,初中英语教师将班级学生依据知识基础、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差异进行合理分层。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每位学生以往的英语学习情况,如英语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英语基础水平高、英语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第二层为英语成绩中等、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群体,第三层为英语基础水平低的学生群体。按照这三个层次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根据每层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形成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内容与目标分层

以学生群体分层为基础,在充分考虑各层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与态度的基础上,应对英语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处理。教学内容分层按照学生群体分层,由低到高,保证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保证所安排教学内容与对应层学生的水平相符合。对于教学目标的分层要确保与之对应层学生在现有能力基础上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以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如,对于基础薄弱的第三层学生,英语教学内容应以基础为主,注重基础的学习和巩固,而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为主。

3.作业练习分层

作业练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分层教学理论对不同层级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如,对于第一层学习能力较强、英语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宜设置综合性、拔高性较强的作业练习题,以促进该层学生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学习评价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既有利于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又能够将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较好地反映出来,避免同一考评标准对一部分学生的不适合。根据学生群体分层,为每层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评价考核标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评价应重点考虑其对基础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中等学生,评价应重点考虑其对书本知识掌握的熟练度和对一些较难题目的解决能力。

综上,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教学内容与目标、学习评价等的合理分层,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施教,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向前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娟.基于多元智能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者海镇第二中学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王志丽.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4

一、前言:

为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我校语文学科作为县级教改试点学科,从1998年9月开始实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1998年10月,该课题被立为县教研室确定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课题组的子课题,为使该课题的研究能深入地进行下去,通过省级验收并进行大面积推广。现就三年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二、实验内容和目的:

(一)实验内容

l、运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模式(即“四阶六步”,“四阶”指: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运用迁移阶段;“六步”指:指导预习一同步教学一组织讨论一异步训练一课堂小结一课后练习)进行教学;2、运用“异步推进教学法”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实施异步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如。

4、搞好课内外辅导,对潜能生实施转化,力求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实验目的

l、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革除传统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齐步走” “填鸭式”教学弊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2、尊重学生间存在的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异步推进,整体驱动,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为新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三个面向”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二)理论依据

以课题设计者盛书山同志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再探》、《三探》为理论依据。

四、实验的方法和条件:

方法:采取比较实验法。担任实验班的教师采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组织教学;对照班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条件:精心选择两名教师分别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语文教学。这两位教师学历相同,工作经验都丰富,工作责任心相当。其次,学校从初一年级开始实验,并根据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编班,分班时两组学生数及综合摸底考试成绩表:表一:编班摸底考试成绩

类型

分数

人数

班级

最高分

最低分各分数段及人数分布情况

85以上80

8475

7970

7465

6960

6455

5950

5445

4940

4440以下

实验班5665.383.53435791087421

对照班5665.284.03234881278321

五、实验的措施与步骤:

l、合理划线分组,定出异步推进的层次。

实验前,充分了解学生,可通过观察、交往、调查、考试和民主的自我鉴定的方式,采取以学生自愿为主,教师辅之以审核和微调,进行合理分层。分层前,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分层的目的,了解分层的必要性,防止由分层而产生负面影响.分层后,又逐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作些调整,合理地进行升降,保持动态平衡,让他们始终

处于最佳的层次之中.一般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差、中、优分成A、B、C三个层次,人数比例大致以2:4:2为宜.

学生层次划分后,再按A、B、C--个层次人数的比例,兼顾性格互补,性别搭配的方式合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比如我校实验班有学生56人,A层次和C层次的学生各14人,全班分成7个小组,每组A、c层次的学生各二人,其余4人为B层次的,C层次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辅导A层次的学生和帮助B层次的学生解难释疑.这样既便于互帮互学,又能使学生的能力在愉快的合作学

习中得到提高。

2、针对学生层次,设制异步推进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备课时针对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目标是在保证全体学生合格的基础上,让各类学生既能“吃到”、 “吃了”,也能“吃饱”,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时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制订向高层次过渡的递进目标。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到层,细化到人,有利于增强各类学生

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成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3、实行因材施教,以单元教学为框架,灵活选择教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单元教学为框架,具体采用异步推进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每一阶段,都尽可能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学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分层指导、设疑解难、引导提问、讨论小结的方法,使优生学得充实,潜能生经过努力也能消化得了。对A层次的学生应多关注一分,厚爱一层。每一阶段的要求,难度小一点、问

题可简单点,采取一些“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的教育原则,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和B、C层学生的牵带下,克服困难,拾级而上。而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放开走,设计的问题可灵活一些,难度大一点,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设计等级化作业,采用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

为了调“众生”口味,使各层次学生都有题可做。在作业的设计中,根据教材的弹性、大纲的最基本要求、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量体裁衣”,设计等级化作业.对A层次的学生,练习作业难度可降低,并给予必要的提示,铺设坡度,切实减轻潜能生的学业负担,增强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并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纠错补漏。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可根据

教材的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效大的选做题,让他们完成,培养他们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B层次介于两者之间,并鼓励他们选做C层作业。作业批改,形式多样,如面批、小组内互改、小组集体批改等等,评分可采取等级制、百分制、更要用评语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对学生作业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要予以肯定,对见解独特、作业态度认真、正确率高的作业等,可加鼓励性评语,对出现了错误的作业,暂不评分,待学生订正后再重新评分,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5、采用异步测试,实施异步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是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然后通过考分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等级,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分层评价采用个体差异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层次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总分为100分的试卷中,60分为基础题,40分为层次题。基础题为各层次学生必做题,层次题指选做题,难易程度不一.各层次学生可做相应的题目,难易度不同,但各小题分值相同。这样使低层次的学生也能享受得“高分”的喜悦,同时也不会把优生考“骄”。对A、B层学生若选做高一层的题目,采用降低优秀等次的办法.如A层学生做A层题目,85分以上为优秀,做B层题目,80分以上为优秀,做C层题目75分以上为优秀;B层的学生做B层题目85分以上为优秀,做C层题目,80分以上为优秀,做A层题目,90分以上为优秀.依此类推.这样有利于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发展.在加大考试改

革力度的同时,我们还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考查,精心设计表格(《语文平时学习成绩记录卡》、 《“双基”考核各类成绩评析表》、 《语文学期成绩评价表》)其中对作文、口头表达训练,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评分,纳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给每个学生都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发挥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功能.

6、关心爱护潜能生,进行有针对性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层次上得到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另1是对中差学生,教师在课堂要利用学生练习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疏导:在课外给予必要的辅导,适当地“开小灶”,尽量缩小差距,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B、C层学生扩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个目标.

六、实验取得的成效:

经过98—2001年的研究探索,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l、构建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1)在相对的综合性和绝对的针对性的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对学生合理分层.综合性原则就是面向班集体,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和能力、智商和情商,甚至于家庭情况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来综合分析,以权衡划分出A、B,C(差、中、优)三层。但是,综合性原则有它相对的一面。拿语文水平和能力来说,它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两大方面.而语文基础知

识呈现多点化特征,语文基础本技能又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再细分,据大纲可知,听说读写又包括48个能力训练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综合状况最好的C层学生不一定时时最好,处处最优;反之,综合状况最差的A层学生也不是点点滴滴最差,方方面面最劣。有些学生虽然擅长理性分析,却拙于感性朗读;而有些学生虽然强于口头表达,侃侃而谈,却弱于静坐默想,缀文成篇。至于在读音、写字等方面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差异更显得丰富复杂。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这说明给学生划线分层还应该考虑到划线分层之绝对的针对性。

针对性原则是面向学生个体的,就是说对学生个体而言,又可以将其自身的各种能力划分层次.教师心目中不仅仅要有“集体”意义上的层的概念,不仅要有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而且要有“个体”意义上的层的意识,要意识到“车马炮”的能力各有千秋.在异步推进的具体操作上,特别是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提问时,我们既考虑到综合性原则下的A、B、C三大层

次的特点,又注意到三个层次中的每个学生在各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上长短优劣状况.这样就能做到整体异步推进,又能做到让个体扬其长,补其短.比如学生甲,根据综合性原则,被划分为A层。但是他在“说话”方面却表现很好,能说普通话,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态度自然,胆大气壮。这样,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他当作A层学生看待.我们根据针对性原则,适当地考虑在某个教学环节上把他划为C层或B层.而学生乙,综合状况为C层,却在口头回答时,羞答答,怯生生,胆小气短,吞吞吐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将其划入A层。

(2)教学目标分层,注重与学生分层的对接。异步推进教学目标的课文(或课时)教学目标应是依据大纲教学要求的总目标、年级教学要求的阶段目标和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目标来设计,此外,教学目标还应该分层设计。分层设计时,我们既结合教材内容,又很好地与学生分层对接.一般来说,课文前和教参上都有关于该课的重点和难点的提示与阐释.但这只是编者的

看法,作为一般的参考意见把它拿来作为该课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可以的,不过,不能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因为编者毕竟与学生互不见面,这种重难点的提示与阐释总带有一定的猜测成分,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具体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重点和难点,进而确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上述的对学生分层理应成为教学目标分层的又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力争做到教学目标的

分层与学生分层的对接.

(3)理清异步推进课堂教学中的“线”。异步推进课堂教学中的“线”,就是“四阶六步”的教学程序.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5

一、多层次目标性教学方法的内涵

当前,高中教学改革正在深入推进,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已经成为当前高中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多层次目标性的教学方法正是基于这一教学思想,从英语应用性的本质入手,突破当前教学的误区,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灵活地应用英语语言。这一教学方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在当前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被重新认识。而多层次目标性教学方法就是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认知课程。第二,客观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因此,在多层次目标性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层次划分,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强调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检测及评价。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定时检测和评价并不被重视,这也导致教学过程中阶段性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在多层次目标性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对学生的层次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同时对于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制定有一个良好的参考。

二、多层次目标性教学方法的实施

1.层次的科学划分

层次的划分是开展多层次目标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入学或者新学年开始的时候,根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同时根据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掌握,从基本英语词汇的掌握情况、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以及英语学习理解能力三个方面,将学生的层次从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学生为标准组,其标准为具有较大的英语词汇掌握量,能够良好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同时能够较快地掌握新的英语知识;B组学生为提高组,其标准为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根据课文的表述方式进行举一反三,同时其词汇量能够满足当前学习任务的要求;C组学生为基础组,其标准是词汇量较少,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弱,不能正确地表述课文的意思。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刻意将学生进行标签化,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隐形地划分,从而突出教学中的人本思想。

2.教学分组及目标的确定

将学生层次划分完成之后,为了更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前提是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通过彼此进行学习。在一个学习成绩良好的班级中,A、C两组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B组的学生应当占整体学生的一半左右。因此,在教学分组过程中,应当将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相互搭配,形成层次完整的学习小组。按照各层次学生的数量,三个层次的学生比例为1∶3∶1,一个小组人数不要超过10人。

3.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层次的重新定位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54 — 02

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也相应的存在差异性〔1〕。从理论上来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保证学生就现有基础上的提高。针对这种差异性,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搞“一刀切”式的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方法〔2〕。

1 “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智力因素等情况,在教师的潜意识里把学生按照水平相近的原则分成不同的组别,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恰当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策略,分类指导,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这里强调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摒弃了原有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一味的“教”,改正忽视学生差异性因素的影响,消除“教”和“学”产生脱节现象的发生,避免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不消化”的现象发生〔3〕。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4〕。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引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训练,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切实的提高。

2 “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方法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便是分层次教学的具体体现,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做法概况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5〕。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认知过程都是遵循就近发展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是逐步认识、逐渐接受的过程,只有最接近其知识认知程度才能激发其认知潜能;高中教学工作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运用新知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认识事物、接受新知的差异性,教师不可能一概而论的教授,必须掌握学生认知基础,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从教育学角度看,由于学生个体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智力因素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使教师的教围绕在学生就近发展区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从教育教学实践看,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一刀切”式的教,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讲的难,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能掌握消化,讲的简单,又影响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在教师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预设多个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根据教学过程调整、落实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出多个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从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分析,都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3 “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在分类上,主要根据对学生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上的变化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按能力分班分层次教学、动态分班分层次教学、滚动分班分层次教学、班内分层次教学等多种形式。按能力分班分层次教学,就是按照学生的入学成绩由高到低顺次分班,使得能力相当的学生在一个班级;学校根据分班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适应本层次教学。动态分班分层次教学,就是学校每学期定期进行二到三次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调整学生所在班级,使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变化而调整到更适应其学习的班级进行学习,也有实行“自主选择、动态分层”的做法。滚动分班分层次教学,就是将入学新生按照学生成绩分成A、B、C等几个等级,等级内学生按照常规分班,当一学期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班级调整,如低等班级学习成绩突出者升入高等级班级,高等级班级学习成绩较差者降入低等级班级,但是这种学生学习成绩变化一般不大,所以进行调整的学生并不多。班内分层次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班级情况,在教师潜意识里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个层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分类点拨、指导;这种分层次教学只在教师心里划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划分几个部分,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难度。

4 “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的现状

中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形成的班级授课制度,决定了授课形式必须以班级为单位,所以分班便成为高中学校的一个矛盾点。从理论上讲,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班最为利于学校组织教学,也利于教师的授课,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由于高中学校考虑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除了选出一少部分学生组建尖子生班以外,其他学生实行的是蛇形尾随、常态化、均衡化分班办法,即将所要分班学生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衡的分到各个班级中。由于这种分班方法的实际情况,按能力分班分成教学、动态分班分层教学、滚动分班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教学中得以实施,而唯一能实施的分层教学方法只有班内分层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的增加了高中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和教学工作量,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难以把握和具体实施,这种实际情况从教学质量提高角度考虑极大的影响了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按能力分班分层次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意义的分班办法,从根源上彻底打破影响分层次教学的瓶颈,实施完全按能力分班分层教学,将极大的促进教学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5 “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

“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运用实施过程中要抓住“分层次”这个关键环节,在高中学校具体的教学中,做到学生分层次、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内容分层次、效果检测分层次等几个关键步骤,才能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的价值。

一是学生分层次。学生分层次,即学生分班,必须按照学生入学成绩、学习能力、智力因素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分层分班制,从基础上为分层次教学奠定基础。

二是教学目标分层次。从学校整体部署的角度考虑,每一年都要根据总的教学目标制定分目标,目标制定要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科学合理,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要求。

三是教学内容分层次。在教学大纲与教学总体内容要求不变的基础上,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调整、增加、深化重点内容教学,将教学内容布置的更贴切学生学习实际,并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素养。

四是效果检测分层次。在教学效果检测中,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命制多套试题,试题要贴近各层次教学,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检测结果检验教学情况,如若有问题做出适当调整。

6 “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

在高中学校分层次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相关教学实施原则进行组织教学。

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分层次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关键在学生,所以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要求,坚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与发展提供条件。

二是整体推进原则。分层次教学的各个实施步骤及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各个方面整体实施与推进,使其协调发展,才能使分层次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否则只注重某个方面或某一环节,势必影响其他方面或环节的实施,最终会影响到分层次教学效果的发挥。

三是可接受原则。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可接受性,在大的设计方案的要求基础上,应该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每一个实施细节及实施内容,确保整体学生的接受能力,运用好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四是注重过程发展原则。由于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对象的不同,运用环境的不同,学生基础的不同,教师教学组织的不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各个实施步骤、过程上、环节上的发展和变化,将实施的实际情况与预设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出现问题或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7 “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高中学校分层次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学校教学的特殊性,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科学构建、合理实施。由于高中学校基础、师资队伍状况、学生整体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差异性,各自高中学校有各自高中学校的特点、特色,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能按照同一个模式进行。所以,在高中学校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特点,科学构建本学校分层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实施。

二是提前准备、打好基础。根据高中学校所选择的分层次教学类型,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若运用按能力分班分层次教学方法,就要在分班环节上打好基础,必须严格按照设定的能力要求进行分班,如若出现找人插班、托人转班的情况,由于学生能力差距的问题,势必影响分层次教学实施。如若采用班内分层次教学方法,关键要抓好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由于这种分层次教学方法对教师授课要求较高,教师所做的准备工作较多,必须提前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学习、培训、实验实践,才能让教师有的放矢的实施分层次教学。

三是要坚定信念、坚持运用。分层次教学实践需要高中学校谋划、布局,重在教师具体实施。由于分层次教学对教师教学要求较高,备课准备量大,教学过程复杂,更重要的是实施初期不容易取得成果,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容易出现应付、放弃的心理,最终影响分层次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加以运用,高中学校要不定期的对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促进分层次教学的运用,直至教学成果的显现。

分层次教学方法能够提高高中学校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对高中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的巩固和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分层次教学对具体学校的基础情况有所要求,对教师在教学中驾驭课堂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具体实施和运用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灵活运用和掌握,在运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问题、新情况,这就需要加以研究、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刘照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5):85.

〔2〕张婕.试谈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J〕.学周刊,2011,(20):82.

〔3〕邢秀芳,朱蕾蕾.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河南科技,2010,(19):33-34.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上册)〔M〕.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56-258.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7

【关键词】分层递进教学 中职 精品课程 应用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21

为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对推动高等学校从量的扩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精品课程作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教学素材选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切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就业现状的要求。但是,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难以兼顾,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进而造成课堂难以掌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柳州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引进了分层递进教学理论。除了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常规操作外,创新性提出了中职专业课分层教学中学生学习资源分层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一、分层递进教学理论概述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分层递进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并为各层学生设立与之发展相适应的目标和评价手段,其目的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使学生从各自的基础出发,进行有效成功的学习,从而达到“递进”的效果。

二、分层递进教学理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降低起点,B层为基准,C层适当提高,各层比例大约为20%、60%、20%。

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但学习能力一般,学习情绪不够稳定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态度认真积极,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C层。

我们采用动态隐性分层的方式,名单不向学生公开。隐性分层比较有效地避免了“标签效应”。我们对C层学生的名单是公开的,而B层和A层的名单不公开。这样既能培养尖子,又保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每隔一段时期,我们就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重新评价,优升劣降,变动各层名单。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维目标进行设计的,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时,考虑到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在备课时,我们采用复式备课的形式,对每个维度又制订了分层次的目标。例如在学习Excel常用函数时,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A层,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常用函数的基本用法;B层,通过学习,能灵活运用常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C层,通过学习,学会用推理的科学方法来自主学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A层,通过学习,理解函数的选择与运用过程;B层,通过学习,掌握函数运用的探究过程,并学会解决数据处理的方法;C层,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层,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好的学习习惯;B层,通过学习,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C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学习与知识推理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分层

教师在每次课都会根据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课堂任务的设计也分层次,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其中基本要求一致,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A层次的学生,设计基本任务,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对于B层次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任务,通过完成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任务,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C层次的学生,设计综合性任务,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完成本层任务的同时选做高一层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促进其个体的发展,实现递进的目的。例如在完成Word文档排版任务时,A层次的学生只要求能利用在格式中的“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等选项进行基本格式的设置。B层次的学生能熟练的运用样式和格式按照教师的样文进行排版。C层次的学生除了能较快的按照教师的样文完成排版外,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综合以前学习的知识,选择适当的格式美化排版。

(四)学生学习资源分层

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创新性地进行了学生学习资源的分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各自的基础出发,进行有效成功的学习。

1.针对A层次学生,录制了《任务操作录频》,该录频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每次课任务实施过程的教师屏幕操作。使这个层次的学生在任务实施碰到困难、看《课堂实训指导书》也不能给予帮助时,能通过观看甚至反复观看视频,进行模仿操作,继续工作。

2.针对B层次学生,我们开发了《课堂实训指导书》,该实训指导书对每次课的任务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文字描述,并配以适当的图片说明。帮助B层次学生在任务实施碰到困难时,可以借助它来继续工作。

3.C层次学生的学习资源一般为课本、任务样文库、素材库,但针对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师教案中会有“拓展任务”供他们在完成基本任务之余自我挑战。

三、分层递进教学理论应用的教学效果

第一,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按照分层递进教学理论,各层学生都有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任务,学生在不断地努力尝试中看到了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均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第二,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分层递进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更新知识,全方位地提高个人素质,同时教师的观念也发生根本转变,在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本,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以适应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的要求。

四、分层递进教学理论应用的注意事项

通过分层递进教学理论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我们认为有一些注意事项和启示值得探讨。

(一)学生的分层应是隐性的、动态的

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教师在划分各层次时应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分层次实施教学,也只能是教师心里有数,是有目的进行的分层,但不能在公开的场合公布学生层次,因为教师一旦在公开场合公布了学生的层次差别,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失去分层次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各层次是动态变化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分层是动态的分层,有进步的学生可以晋升一个层次,学习态度不好且退步的降至下一个层次,激励学生积极上进,逐步解体A层次的学生,从而达到B、C层次学生不断扩大的目的。

(二)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学习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减少教师活动的比重,要相信学生在教师提供了分层学习资源后,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资源的帮助下完成任务。

教师应努力将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分层递进教学理论在中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解决了由以下原因带来的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问题:课堂上教师疲于奔走回答学生问题;教师为了较低层次的学生反复演示而打断上面层次学生的思维与操作;优层学生完成练习后无所事事、中层学生碰到困难解决不了自我放弃、弱层学生根本不会做而四处游荡等。教师从低效、繁重的课堂辅导中解放出来,得以用观察者、帮助者的身份来指导和引导课堂,对于教学思想的贯彻实施、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学质量的保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勤华.分层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2]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3]潘冬花.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浅探[J].教学与管理,2005(2)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8

关键词:工程经济;项目导向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U6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4-000221-01

前言

《工程经济学》用于研究工程领域内的经济规律和问题,是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由于理论公式多,并与数学联系紧密,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主动学习。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般有讲授、例题、作业、考试等几个步骤,以教师课上讲解为主,很少能联系实际项目,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深入了解工程经济分析问题的全过程,也缺乏掌握项目整体的经济概念。因此,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强课上吸引力,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一、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导向型教学法,是让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来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教师先让学生了解相关项目背景,他们通过主动查阅资料,以备上课时积极参与项目讨论,在发表自身见解的讨论中学生会对理论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特点是要求,选用的项目要紧密联系所讲授的理论内容,这样才有引导和思考的价值。

二、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层次

项目导向型教学可以分成不同层次进行。首先是小项目教学层次。该层次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教材某些章节的理解,比如在讲基本要素这一章,学生对投资、总成本、收入、税金、利润等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该处可以加一个项目教学,分析并计算该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利润等,加深理解这些概念。同时这个项目还可以延展到下一章教学,如在讲评价指标时,利用项目已计算出的数据,分析其总投资利润率、资本金净利润率以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有的章节内容更适合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对资金等值计算公式的应用,以举当前购房贷款为例,让学生思考分别在等本还款和等额还款的不同还贷方式下,资金的实际还款情况。这一层次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问答,让授课效果大大提高。其次是大项目教学层次,大项目教学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比如把项目分为若干阶段,将一个工业建设项目分成可研投资估算、设计阶段方案比选、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财务分析以及价值工程等阶段,让学生先熟悉项目背景,课前查阅资料,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基本要点,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计算,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检查,完成的内容成为下一阶段的基础数据,该层次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建立整体的概念。最后层次是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以创业大赛或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学生选择实际的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和评比选优,完成项目评估报告。这个层次是最终检验学生所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三、结论

项目导向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不同层次灵活的项目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既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工程经济的分析方法与思路的同时,大幅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西平.提高工程经济学课堂吸引力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2(4).

[2]段媛媛.工程经济学应用型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8).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9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7-009502

1 引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产学研用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但是,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科研意识不足,缺乏参与科研的动力。同时,高职教师的科研成果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难以进行定量评估。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科学合理评估教师科研活动,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而且在高校科研绩效考核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但鲜有关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绩效评价的研究。因此,本文拟根据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考核实际情况,选取国内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制度作为样本,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2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内容

在对查阅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文件基础之上,对多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科技论著、科技成果以及获奖成果四个方面。

2.1 科研项目

承担科研项目是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评判高职院校科研绩效的重要指标。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纵向课题按照项目来源,科研项目可分为部级、省部级、地厅级及院级。科研项目的完成过程要经过科研立项、中期检查以及结题验收三个阶段。一般而言,科研立项和结题验收是评判纵向项目承担者科研能力的具体指标;而横向科研项目实际到账金额是衡量横向项目承担者科研能力的唯一指标。但是,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长期以来都是走“产学”之路,直到近年来才向“产学研”之路迈进。科研绩效评价的目的之一是要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因此,不少高职院校也将横向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题验收作为是衡量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指标之一。

2.2 科技论著

科技论著是高职教师科研产出最显著的表现形式。科技论著包括论文和著作两大类。论文的质量由刊物级别、影响因子、下载频率等因素决定。一般而言论文学术水平可划分为三类:一是被国际与国内权威检索系统(SCI、EI、SSCI、ISTP、ISSHP等)转载、索引的论文;二是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三是未被上述期刊检索的一般公开出版期刊发表的论文。著作分为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及一般读物。专著是对某一学科领域多年探索所撰写的学术专著,其署名形式为著作。编著是作者依据有资料,经过选择、加工后编写的具有独自见解或新发现的论著。编著通常由主编和参编共同来完成。译著是对某一学科领域国外著作翻译成本国语言的翻译作品。教材是由教师编写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可分为部级规划教材和统编教材。

2.3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指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各类科学技术项目所产生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知识产品。高职院校教师科技成果以专利发明为主,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

2.4 获奖成果

获奖成果是指科研论文、著作、教材受各级政府部门奖励或国家一级学会、省级专业性学会的非商业性奖励,主要分为部级、省级、院级。

3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指标选择分析结果,得到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为AHP),是美国运筹学家Staat教授提出的一种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研究的多个领域。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步骤l:先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建立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步骤2:对同一层次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B,见式(l)。其中,bij表示bi和bj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

步骤3: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和特征向量问题。首先,根据式(2)求得列向量W=(WI,W2,W3,…,wn)T,再按照式(3)将向量归一化,得到W=(WI,W2,W3,…,Wn)T,即为层次单排序权向量。

研论文撰写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教师更重视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对教学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科研论文。2014年我校科研绩效考核办法拉大了在核心期刊与一般期刊上绩效的差距,许多老师更注重论文质量,力争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上发表文章。2014年,我校321多篇,比2013年多5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20多篇,是2013年的3倍多。

5.3 科技成果

2014年,我校科技成果没有进步,仅1项发明专利,与2013年相同。

5.4 获奖成果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