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涉农资金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5-05 01:52:28

涉农资金论文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1

一、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资金总需求与金融机构资金总供给矛盾突出,涉农金融机构较少且高度集中,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格局仍占主导。

据保守测算,黑龙江省2亿亩耕地,每亩生产投入500元,按60%贷款需要600亿元;发展5000万头生猪和1000万吨奶,按50%贷款需要450亿元;农村1800万人、600万农户,按20%的农户每户建房贷款10万元,需要120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0亿元;全省1200亿斤商品粮,加上包装贷款可达1500亿元以上。上述四方面信贷总需求就达4000亿元。截至2012年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3821.9亿元,满足不了上述四方面测算的需求。

目前,金融支持农业发展面临四大突出矛盾,即农业弱质性与信贷资金趋利性的矛盾,农业金融服务需求结构多样性与金融功能单一性的矛盾,农业资金需求量大与资金吸纳能力差的矛盾,农业地区闲置资金“充裕”与金融机构使用效率低的矛盾。

农村金融发展受到四大突出矛盾的影响。截至2011年末,黑龙江省拥有省级银行类金融机构65户,其中发放涉农贷款年末平均余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8家。“三农”所需贷款主要依赖农村信用社等县域银行类金融机构。2009至2011年,省农信社累计投放农业贷款2472亿元,农业贷款增量份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5%以上,支农主力军作用凸显。

(二)大农机、大合作和城镇化的推进,悄然催生信贷主体和资金需求量发生质的变化,银行类金融机构涉农产品创新及信贷投放能力,尚不能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需要。

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2.1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774个。农民社员发展到20.6万人,带动农户近100万户,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4。合作社服务内容由初期的以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销售、运输、贮藏、加工等环节延伸,许多合作社经营活动已扩展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农村经济组织以及经营结构的变化,使得信贷主体和资金需求量均产生了质变。仅以黑龙江省558个千万元规模的大型农机合作社为例,每个合作社承包流转1万亩土地需支付300万元左右承包费,加上购买种子、化肥、柴油和农药等生产资料需300多万元,每年筹集正常生产资金600多万元,558个合作社每年需要33.5亿元。但因合作社缺少有效抵押物等原因,省内银行类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较少,造成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近三年来,省内银行类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仅为84.26亿元,与千万元规模大型农机合作社每年生产资金需求相差近一半。

(三)农村信用社现有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与肩负的支农责任、主力军作用不相匹配,急需逐步分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实行省、市、县三级法人体制,全省设立了7个市地级联社(法人管理机构)、6个办事处(省联社派出机构,非法人管理机构)、81家县级机构(法人经营机构)。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股东小、股权分散,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形成,原有高度分散、小额多户式的传统信贷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国有银行占有存款资源数量巨大,综合存贷比率较低,支农贡献度极低。存款资源大部分上存,较大程度上造成县域存款资源严重外流。

据统计,截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至2012年9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6大国有银行省内分支机构存款余额合计为10197.3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总数的66.8%;贷款余额合计为4084.7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总数的40.49%,存贷差6112.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投放746.7亿元,占其贷款余额的18.28%,占其存款余额的7.3%。存款资金的大量外流,使本来十分短缺的农村资金更显捉襟见肘。同时,还带来“挤出”效应,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可贷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信贷资金需求,于是采取高息拆借资金方法,间接加重农业信贷成本。

目前,金融机构正在逐步转变“三农”弱质产业观念,一系列针对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链条的金融创新模式应运而生,集约化、批发式“大农金”的概念正在形成。但省内金融机构多限于本系统内实施推广,银行间相互借鉴较少,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财政促进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财政金融政策一端连着财政,一端连着金融,是引导金融资源合理流动的有效杠杆。要充分运用财政金融政策,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方向。

(一)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发挥地方金融机构了解省情、贴近“三农”的优势。

1.在贯彻实施国家对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省政府注入村镇银行资本金。建议通过有资质的省属企业,每年有重点地选择10户拟组建的村镇银行注入资本金,每户不超过500万元,省财政股权5年内不参与分红。按照黑龙江省目前村镇银行每户资本金平均3200万元测算,每年大体需要省级财政资金3200-5000万元。

2.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给予村镇银行民营资本初始投入额5%的财政奖励政策。按照每年15户村镇银行每户有3户非银行类民营企业(每户占总股本5%以上的大股东)参与占总股本30%测算,每年大体需要财政奖励资金720-2250万元。

3.在深入贯彻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给予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年末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给予2%奖励,促进小额贷 款公司加大支农力度,实现持续发展。按照2012年全省381家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年末余额超过15%部分约25亿元测算,需要财政奖励资金约5000万元。

(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财政扶持政策为支撑,依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解决农村“信用不足”问题,发挥政府“增信”和“调控”功能,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贷款主体发展。

1.重点选择和支持部分县(市)建立县域融资性农业担保机构。借鉴美国等国家为农场贷款担保成功经验,选择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有意愿的县(市),建立县域融资性农业担保机构,主要为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贷款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贷款有效抵(质)押不足造成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研究制定农民、合作组织等农业贷款主体既有的直补资金、农业保险受益权等预期财政补助资金作为银行贷款担保的措施,引导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农村。例如:银行根据农民未来应得到的财政直补资金情况,为农民设计直补资金担保信贷产品,解决农民资金需求,同时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农户贷款积极性。

3.试行县级财政资金存放与银行类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贡献度挂钩,发挥财政“调控”作用,有效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有效遏制县域存款资源严重外流问题,实现不花钱也能办成事。县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域金融机构处于“金融支农”的最前沿,县(市)财政部门可结合县域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以银行类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贡献度为主要考核指标,按照“统筹安排,奖贷挂钩;存量(暂时)不变,增量调剂;动态管理,考评兑现”的原则,研究制定“县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类金融机构考核激励办法”,加快实现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目的,有效解决存贷比过高的县域银行类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和拉动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长。

4.发挥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将经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视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范围,以缓解合作社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

5.研究探索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规模和险种,开展银行与保险合作,充分利用农业保险“增信”作用,促进参保农户容易获得贷款。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分为种植业(水稻、玉米、小麦、大豆)和养殖业(奶牛、能繁母猪)两大类、6个险种。建议结合实际,开办森林、甜菜、马铃薯等方面的农业保险,在稳步扩大原有保险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办新险种,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6.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风险分担和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有效降低和分散银行、担保机构涉农业务风险。借鉴国内部分省市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制定银行类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对其年度新增涉农贷款,按照一定比例(5‰)给予风险补偿。研究制定担保机构涉农贷款担保代偿风险财政补助办法,对担保机构为涉农贷款担保新发生的代偿,按照日均担保责任额的一定比例(10‰)给予风险补偿。

7.积极支持农村物权改革,促进农村产权市场发展,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财政部门应积极配合和支持有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关部门推进农村物权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深化林权及流转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流转管理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静态资产,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使农村房屋、宅基地使用权、林权、土地经营权、土地收益权等均能够作为银行贷款担保和抵押物。促进农村产权市场发展,加快农村各类可流转资产权益的确权、颁证进度,完善市场化流转的制度安排,培育交易流转平台和机构,建立有农村特点的物权、产权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村资产和权益合法、有序地转化为可交易金融资产。

(三)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市场化、金融化运作模式,充分利用金融机构专业优势、市场优势,形成政府资源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支持农业重要领域的发展。

1.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项目,推动形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投融资体系。借鉴财政部“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建议从目前省财政支农资金中拿出5亿元资金,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包括地方财政资金)参与,设立10亿元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省财政厅负责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并实施监督管理。投资基金委托省属有资质的企业负责运营管理。投资基金受托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财政资金投入到政府重点支持的农业生产领域和产业项目,实现政府资金市场化运作。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2

【关键词】县域金融 “三农” 金融支持 实证研究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对“三农”问题都高度关注。湖南省湘政发〔2013〕37号文件《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中诸多提及需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根据2013年湖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涉农贷款虽有加大,但金融机构用于扶持农业发展的贷款比例偏低,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仅为3.1%,远低第一产业在经济总量中12.6%的比重。

国内外在农村金融方面的研究比比皆是。国外如Patrick(1966)提出的两种模式:“需求追随”与“供给领先”。第一种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农村金融机构以提供相应的农村经济主体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服务的模式;第二种即在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之前,农村金融机构及其服务便会提前出现的模式。

魏冰洁(2014)指出县域金融应加大农村信贷资金支持力度,解决融资困难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合理引导民间融资。吴竞择,戴鸿广(2012)就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力推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服务年活动中提及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高晓光(2015)提出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构建全面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二、湖南省县域金融对“三农”支持的基本情况与问题分析

(一)湖南省县域金融支持“三农”的基本情况

1.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县域金融发放涉农贷款。从2015年4月20日起,央行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降1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这表明政策支持金融发放涉农贷款力度加大。

2.涉农金融机构范围不断扩大。湖南省县域涉农金融机构范围不断发展壮大,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为农村金融创新有了良好的保证。其中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支农格局,对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110亿元,全年新增515.7亿元,同比增长19.6%;2011年,全省各大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总额达到4378.2亿元,湖南省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的30%,2012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高达4701亿元;截至2013年末,湖南省涉农贷款余额为5837亿元,同比增长32.2%。

(二)湖南省县域金融机构在扶持“三农”存在的问题

1.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缺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但支农贷款以粮棉油的收购信贷为主要业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其他业务,信贷结构极不合理。在长沙县调查了解到,该行主要是发放政府贷款,涉农贷款基本不涉及。

2.农村商业银行成为支农主力军。截止2013年,湖南省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达2063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80%以上,居同业之首,由于网点布局广,数量多等特点,为农商行能更好地服务“三农”的优势。

3.邮政储蓄银行支农地位不稳。虽然邮蓄银行结束了“只存不贷”的局面,主要服务县域小微企业,但由于前期在县域开设网点较多,可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远小于农商行。

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持续发展困境。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出现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缺少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面临着资金规模有限而难以为继的问题,为农服务的经营方向约束限制了其盈利能力的发展。

(三)湖南省县域金融支农不通畅的原因分析

1.县域金融体系不完善,降低了支持“三农”的效率。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大量撤并农村地区营业网点,逐步从农村市场“淡出”。同时,由于农村金融体制的设计原因,形成了大量的农村资金外流,而且破坏了作为农业信贷资金主要提供者的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循环。

2.农业生产风险较高,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受制约。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农村金融业务的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依然高于城市业务,金融整体环境较差,各金融机构授信权限基本上收、审贷更加严格,难以达到放贷标准,涉农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突出。

3.农村信用担保落后,运行难度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尽管可以解决小部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但农户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受到了抵押品缺乏的制约。所以农户可用于抵押申请贷款的资产范围太窄,担保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创新。

三、湖南省县域金融支持“三农”的实证分析――长沙县为例

(一)长沙县的调查分析

从长沙县金融办了解到,2014年当地涉农银行金融机构共118个网点,主要有农商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农发行以及村镇银行。

图1 长沙县涉农银行金融机构比例图

从图1中可看出农商行和邮储银行所占比例最大,占全部的89%,由于较早的扎根县域和农村,所以农商行和邮储银行在支农方面有很大市场。

(二)县域金融支农的实证研究

由上文可知,县域金融存在突出的供求矛盾,长沙县存在供给抑制现象。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明确金融供给增加与农村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的关系,为湖南省县域金融加强支农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1.模型设定。柯道函数是经济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经典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为Y=AKN,揭示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影响。本文假定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积极影响,将金融支持引入柯道函数中,使其具Y=AKNF的形式。两边取对数后,扩展的柯道函数为:LNY=LNA+LNK+LNF。

2.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可从两方面反映出来,一是整体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引入RGDP(农村GDP)和RINC(农民人均纯收入)为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第一产业生产总值。财政支农支出为选取全县年度财政支出为基础数据,根据年鉴的相关比例做调整,将2001~2009年的数据以20%的比例计算,2010~2014年的数据以30%的比例计算得到最终TESA的数据。长沙县的各项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长沙县各项指标基本特征

数据来源:湖南统计局。

本文选取长沙县2001~2014年金融数据做回归分析,检验县域金融对新农村建设是否存在积极影响。本文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LNRGDP=C+LNRL+LNTESA(1)

LNRINC=C+LNRL+LNTESA(2)

式(1)中RGDP为被解释变量,从经济总量层面体现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以农村GDP衡量。式(2)中RINC为被解释变量,从农民收入层面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以农民人均纯收入衡量。由于县域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发放贷款数量上,所以选取县域金融机构贷款为解释变量,以RL表示,衡量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由于短期内劳动力数量波动较小,且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闲置劳动力,不考虑劳动力因素,将财政支农支出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以TESA表示。为随机误差项。

3.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本文的实证模型采用EViews7.2完成。利用数据进行农村GDP模型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模型的实证检验。根据长沙县2001~2014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为1%),对回归方程进行OLS估计,估计结果如下:

LNRGDP=2.55+0.20LNRL+0.25LNTESA

T值 t (16.76) (3.85) (4.74)

T值 p (0.00) (0.00) (0.00)

R2=0.99 n=14 F=1913.27 F统计量的p值:0.00

LNRINC=6.17+0.36LNRL+0.14LNRINV

T值t (21.98) (5.61) (3.72)

P值p (0.00) (0.00) (0.00)

R2=0.99 n=14 F=1173.19 F统计量的p值:0.00

由回归结果得出,两个模型的F值较大、P远小于1%且拟合优度十分接近1,即显示方程整体十分显著,具有统计意义。在模型中,所代表的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拉动作用,农民每增长100万元可带动农村GDP平均增长0.20百万元,平均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0.36百万元。财政支农支出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农民每增长1百万元带来农村GDP平均增长0.25百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则将平均提升0.14百万元。该结论验证了:金融支持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符合经济学意义。

4.实证研究结论。由上述回归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财政支农支出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农村GDP的拉动作用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正效应的作用。所以应增加县域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投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民的收入。

四、完善湖南省县域金融支农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开展信用创建活动,改善县域信用环境

积极推进县域征信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农村中小企业、农户信用信息登记、汇总、查询、披露、共享等方面社会化,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农户信用等级系统,并将其纳人全社会征信系统中。

(二)健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功能

第一,建设三农保险体系。探索扎根与服务农村的保险营销方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农村营销服务部,提高保险的乡镇级网点覆盖率。同时,保险公司与邮政储蓄银行乡村网点、农村信用社加强业务联系,通过其现有网络营销“三农”保险产品。

第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发挥民间金融支农的影响。湖南省县域中存在一个规模庞大、增长迅速的民间金融市场,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借贷资金、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大多来源民间借贷。进行规范和保护民间金融,并对其进行一定的监管,是完善金融支农体系的需要。

(三)建设支农担保体系,促进涉农贷款供给

随着县域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创新和发展县域金融担保体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尤其是涉及农村土地等“三权抵押”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在试点、调研和反复论证的条件下,本着统筹规划、配套同步的原则,全面推进抵押担保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魏冰洁.关于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3

一、强化涉农资金审计的必要性

(一)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及其涉及面的扩大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国家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也在加大,由于涉农资金点多面广,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链条粗而长;涉农单位众多,不仅涉及到各行业各领域。涉及到众多部门,且涉及到千家万户,情况复杂,如何保障政府各种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益,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让农民放心,必须加大对涉农专项资金、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审计监督,强化涉农资金审计。

(二)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监督职能审计机关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建设新农村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有效的审计监督,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全面落实发挥作用。因此审计机关应积极开展涉农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积极开展涉农资金的绩效审计,具体而言就是为分配、管理和使用涉农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服务,促使他们管好和用好资金,同时促进其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最终体现在为一方百姓服务,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运用审计绩效理论对涉农资金进行深入剖析 可对涉农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检查其效益水平,评价和分析影响整体效益的因素,寻找提高其效益的途径。另外通过对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资金损失与浪费、资产流失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揭露,能促进相关部门正确决策、科学管理、提高涉农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能,维护资产安全,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涉农资金审计的开展情况

(一)强化了对涉农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和调查 近年来审计机关围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农村医疗卫生等一系列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部分地区审计机关组织开展了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项审计,征地农民补偿赞专项审计,农村卫生资金筹集使用情况审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审计或审汁调查。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清欠了征地农民的补偿费,促进了农村卫生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提高了农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发挥了一定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了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审计 为促进提高各类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各地审计机关和人员先后组织开展了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科技兴农专项资金、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和林业建设专项资金等方面的审计或审计调查。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分析、反映、揭示了不同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决策制度,加强资金管理,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促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为加强对涉农专项资金的实时监控,部分地区还利用计算机联网对有关科技兴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远程审计,为进一步实现对科技兴农资金的实时监督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三)强化了对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 为促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审计机关重点对项目预算和竣工决算进行审计,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核减工程投资,节省建设资金,保证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如关注农村水利灌溉、农村公路、小流域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查处改变和挪用项目资金、虚报冒领、损失浪费、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且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确保相关惠农利民的措施落到实处。

(四)强化了对农村管理部门的审计 部分审计机关在进行财政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加强了对农村管理部门的审计监督。如在财政审计中,加强了对财政转移支付中涉农资金的审计,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效益;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把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的农村卫生设施建设资金、文化教育事业资金、农林专项建设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列入了审查内容之列。通过对领导干部履行新农村建设相关责任的审计,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增强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各类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涉农资金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涉及内容广泛,审计程序和方法较为简单 资金的来源包括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相关部门和单位投入的自有涉农资金,造成资金被混用,各部门(单位)职责不清。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设立审计项目的方式不够稳定,项目安排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有的是人大根据需要,临时以检查的形式出现;有的是按照人大或政府的要求开展审计等。另一方面,部分县级审计力量不足,致使部分财政涉农资金审计间隔期限较长,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审计监督。此外,部分涉农资金审计局限于合规性和财务账目基础审计,其经济效益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涉足较少;同时,审计技术方法仍为就地手工搜集、整理、复核及分析各种信息,并未充分利用现代审计新技术。

(二)审计实施严肃认真,审计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 由于财政涉农资金审计的特殊性,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都能严正以待;但近年来的审计结果却反映平平,究其原因是现行的审计体制,如对同级政府或相关部门存在的专项资金问题,一些审计机关很难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和处理,财政涉农资金审计的作用及效益大大减弱。尤其是县级审计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管理情况涉及较少,对资金分配是否符合客观需要,是否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是否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等方面缺乏宏观的分析和研究。审计结论仍停留在是否遵循法律法规等制度,显有将审计结论提升到宏观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很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涉农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较大问题目前,国家通过加大涉农资金审计来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产生更大收益,但从实际审计结果来看,涉农资金的使用管理并不理想,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部分专项工程未进行招标、投标;部分项目决策失误,个别项目投资损失较大;部分专项工程未经过竣工审核;专项资金未按时下拨、滞留账面;部分政府单位挤占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直接影响项目的预期效果;资金分散、使用效果不明显;在资金核算上存在不规范现象等,所有这些无不影响涉农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四、涉农资金审计的强化措施

(一)细化审计环节,提高审计质量 细化审计环节具体包括涉农资金的分配、管理审计环节,涉农项目的立项、建设审计环节,资金和项目的效益审计环节等内容。监控重点专项资金引入效益审计在资金分配环节,检查各级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是否

在资金上予以落实。在资金拨付环节,要着重检查滞留闲置、挤占挪用等问题,促进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在资金的使用环节,一方面要着力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特别是侵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检查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合理有效地利用涉农资金。在资金管理、使用环节,主要审计涉农资金的项目、预算、计划、资金、设备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等内容。审查其是否符合投资立项的具体规定,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无虚报项目等问题。对涉农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主要审查涉农资金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状况以及涉农资金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确保资金使用按制度规范进行。

(二)创新审计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其一,应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项目库管理制度,将当期“项目资金分配、实际投资结构、资金调拨时效”三个方面作为项目资金管理层、执行层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其二,应健全财政涉农资金审计与电算化、网络化及国际化审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改善审计的法律环境: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审计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从而保障财政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有章可循,降低审计风险。其三,应进一步加快实施“金审工程”,“金审工程”已进行了几年时间,计算机审计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但对于涉农资金审计方面仍需改进和加强,特别需加大地方审计人员培训力度,促进地区审计内部资源数据库建设,构建一个布局合理、扩展充分的涉农专项资金审计网络平台,解决软、硬件制约因素,切实提高财政涉农资金审计效率和质量。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4

[论文提要] 近年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该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分析了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投入了大量的涉农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注意到,政府的涉农政策还有一些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及资金管理不严格的地方,当前在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损失浪费、跑冒滴漏的现象比较普遍,挤占挪用涉农资金、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资金的投放效果,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因此,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审计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审计机关以及审计工作者必须坚持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宗旨要求,带着党委政府的重托去审计,带着强烈责任去审计,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审计,做到情为民所系,审群众所盼,解政府所忧。本文结合近年来涉农资金审计实践,浅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农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及搞好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1 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

从审计情况看,造成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金管理多部门。涉农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有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有银行贷款,还有村集体、单位和群众自筹等。国家的涉农资金,由多个部门审批使用,容易存在问题:1、注重部门政绩及利益。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视角,又加上各部门有各自的政绩要求及利益驱动,对涉农资金难以做到统筹安排,将资金安排到最重要、最急需的项目上,而是争着多安排资金在各自部门的项目上;2、规模效应低。涉农资金拨付渠道也较多,有的是财政部门直接拨付,有的是通过农口有关部门下拨。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资金由多部门分散使用,造成资金的投向分散,形成“撒糊椒粉”的现象,难以形成投资的规模效应;3、重复投资。各部门各有各的资金使用计划,难免会造成投资重复,同时给一些地方套取资金留下了空子。

二是项目投资决策不科学。涉农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既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又包括对农民的实用性,还包括经济上的效益性。从审计情况看,有些项目在决策的科学性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有的项目不切实际盲目上马,前期资金投入后又成为“半拉子”工程,有的项目不实用,或是配套设施工程没跟上,完工了又不能投入使用,这些都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干部思想作风问题。从审计情况看,有些问题并不是或不完全是由于资金管理体制造成的,也不是或不完全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造成的,而是由于部分干部缺乏责任心,对农民的疾苦关心不够,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因此,才造成决策上出现问题,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如工程质量低下,出现“豆腐渣”工程),在配套工程上出现问题,在项目完成后的管理和使用上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搞了供水工程却不铺设供水管网,不能入户,造成农民使用不方便,从而使工程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

2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由于涉农资金存在效益低下的问题,因此涉农资金审计更要注重效益审计。审计机关应将维护农民利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审计监督检查的重点,特别要不断加大对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监督检查力度。密切关注新农村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开展涉农资金效益审计,摸清涉农资金的家底,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典型性及效益低下的问题。通过审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影响效益的问题进行归类,从政策层面研究分析,从法规制度研究如何防范和避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从机制上研究如何规范管理,不断解决涉农资金效益低下的问题,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从宏观角度上提出改进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建议,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涉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

3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

相对于真实、合法审计,效益审计对审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农审计面广量大,要缩短审计周期,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创新审计方法,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二是账面审计与账外调查相结合;三是同级审计与交叉审计和“上审下”相结合;四是传统审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二是投入规模大、涉及面广的重点专项资金。三是农民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在审计内容的确定上,要关注涉农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主要环节,检查资金管理情况和使用效果,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对于涉农资金的效益审计,通过分析把握了影响效益低下的因素后,有利于找准审计方向,拓宽审计思路,我认为除应遵循上述涉农审计的“四结合”、“三关注”外,在具体的审计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工作思路:

3.1 慎重选择效益审计项目

好的审计项目,往往会产生好的效果。涉农资金名目种类多、渠道多、资金性质复杂、项目分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审计机关不可能对每项资金都进行效益审计。因此,在选择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要求,重点关注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重要性,即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投入大,对经济、社会影响大,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二是时效性,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三是可行性,即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人财物等条件,使审计能够顺利进行。如农村公路硬化项目、农村“低保”项目、救灾救济项目、征地补偿费项目等,都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中央、地方和全社会都十分关注,被审计单位也很重视,配合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将其确定为重点项目,

在人、财、物上予以重点倾斜。

3.2 锲而不舍追查问题

涉农资金大多与农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审计部门如果只是看看报表、翻翻账本是无法揭示资金的真正用途。涉农资金的审计应以资金的流动为主线,跟踪检查、评价资金投入、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必须在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审计跟着项目、资金走,项目做在哪里、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监督到哪里,必须深入到现场、到农户中去,取得农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揭露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3.3 扎扎实实分析建议

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是建立在对产生问题原因高质量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在涉农资金效益审计项目中,要始终围绕既定的审计目标,从国家政策的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的角度去揭露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看资金使用是否姓“农”,看农民群众是否得利,提出完善政策制度,加强管理的审计建议。

3.4 积极督促追踪问效

涉农资金效益审计不能只停留在查出问题的层面上,要从根源上找原因、查漏洞,促使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且要积极地督促其整改,不能让被审计单位当作“耳边风”一吹即过,否则会削弱审计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得不到维护。要通过积极地督促检查、追踪问效,促使地方政府加强管理,完善相关的制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放大审计效应,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3.5 适时调整审计思路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5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局涉农资金管理工作,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关于对涉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六府办〔xx年〕33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对全局范围内涉农资金来源、用途、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文件要求,检查的xx范围为xx年xx;我局接到文件后,迅速组织学习并予以落实。涉农专项资金名称为:

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类别为劳动预备制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截止xx年年3月19日,对涉农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整理汇总后,将自查自纠资料整理归档。

二、自查情况

xx年年共举办培训班31期822人,拨付补贴302.2万元。其中创业培训14期252人,拨付补贴25.2万元;职业技能培训9期220人,拨付补贴49.5万元;劳动预备制培训8期350人,拨付补贴227.5万元。

三、工作流程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培训机构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培训机构组织生源并进行初审制作开班资料报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经办机构对开班资料进行审核批准并公示报特区财政部门审批培训机构开班培训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会同财政、监察等部门对培训情况进行每月2次的实地现场检查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上报资料到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经办机构初审并公示财政部门复审结束将补贴款项拨付给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拨付给培训机构。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通过涉农资金使用自查情况看,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㈠资金拨付不够及时。由于上级资金下拨晚、培训周期长、资料审核时间长等原因,培训资金拨付到培训机构不及时,对培训机构正常开展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㈡建议监察部门积极参与培训检查工作,进一步增加培训涉农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篇二

根据《省财政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农委关于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苏财农?xx年?68号)和《徐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

市财政局

市发展改革委

市农委关于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

的通知》徐财农?xx年?41号文件精神,为解决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资金安全有效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确保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我镇新农合自查自纠工作情况如下:

一、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加大新农合财政涉农资金清理力度、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保障资金使用安全为着重点,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健全新农合资金安全有效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确保强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新农合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结合实际。成立黄集镇卫生院财政涉农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长:

***

镇卫生院院长副组长:

***

镇卫生院副院长

***

镇卫生院副院长

员:

***

办公室主任

镇卫生院医疗组长

镇卫生院合管办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卫生院,李家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宗旺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三、涉农资金运转情况:

1、新农合补偿情况:

xx年年拨入6975203.94元,支出7105781.4元;xx年年拨入7881963.23元,支出7894998元;

2、公共卫生款拨入情况:

xx年年拨入2364713.23元,支出1560066元;xx年年拨入1739454元,支出1447206元;

3、基本药物补助情况:xx年年拨入2280000元,支出2280000元;

xx年年拨入2265000元,支出226500元

4、孕产妇补偿情况:

xx年年拨入13xx年元,支出128550元;

xx年年拨入156000元,支出1xx年0元。

四、存在问题

1、个别参合患者对新农合政策理解不透彻,不愿意支付45%的医药费。

2、对本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病人的处方和减免情况进行入户核实力度不够。

3、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公示不到位,村医不及时到合管办领取公示进行粘贴。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6

县位于陕西省市北部,辖7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211个村委会,10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1万人,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较差,但资源相对丰富,主要有土地、油气和人文旅游三大资源。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5亿元,财政总收入14.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较上年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4646元。下面就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近年来,党和国家特别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农惠农的力度逐年加大, 至三年内,中、省、市对我县强农惠农的补助资金累计达6.72亿元,重点支持了退耕还林、粮食综合直补、乡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为推进“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领导高度重视,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及时部署。

6月29日我县组织各涉农部门在分会场参加了全省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在会上县领导和各涉农部门认真领会会议精神,会后政府县长程引弟第一时间安排部署了我县清理检查工作。县财政局经过研究出台了《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安排》并向县政府做了汇报,并初步制定了《实施方案》草案。县政府对我县清理和检查工作给予重要指导意见,并提出了要求:一是思想重视,把握重点,吃透政策,掌握本次清查的政策界限。二是抓住本次清查问题中心,积极及时部署。三是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本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明确责任,明确任务,明确要求。

二、 前一阶段我县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1、 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7月25日,县政府印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关于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塞政发【】58号)文件,成立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程引弟任组长,政府副县长徐宪部、财政局局长李钟元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县级各涉农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具体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 召开全县动员部署大会和业务培训会

8月3日,我县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清理和检查工作动员部署会在县邮政局三楼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政府常务副县长高树杰、政府副县长徐宪部、财政局局长李钟元及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由徐宪部主持。会上县财政局局长李钟元宣读了《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这次清查的目的、范围、内容、任务、职责。进一步明确目标,各司其职,这为保质、保量完成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任务做足准备。会后举办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业务培训班,加强思想宣传,确保了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顺利开展。

3、 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根据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部署,各单位按照检查范围和内容,全面摸清-上级下拨及本级财政安排强农惠农资金,对拨付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重点自查资金使用方向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发放对象、标准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等。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纪检、财政、经济发展、审计等单位人员,分成四个检查小组对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自查自纠阶段工作进行了督促指导,从检查情况来看,我县自查自纠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各部门、各乡镇都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积极自查,填报表格,确保了我县清理检查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4、 上下联动,积极沟通,相互协作。

自我县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积极与市领导小组沟通,扎实掌握政策,明确上级要求,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主动与各乡镇各部门联系,确定联系人员,及时布置工作任务,准确传达政策要求;财政、纪检、纠风、审计部门相互协作,积极配合。通过上下联动,积极沟通,相互协作,使我县清查工作准备充分、工作有序,实施有效。

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努力构建清查工作的舆论监督环境。

强农惠农资金涉及着广大农民利益,本次清查工作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也是对广大农民的负责,因此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努力构建清查工作的舆论监督环境尤为重要。我县《实施方案》出台后第一时间在县人民政府网进行公布,并印发《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简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0911-8300109、0911-6212529)、举报信箱(ascaizheng@)、传真(0911-6212529)。

6、我县自查自纠工

某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汇报第2页

作基本情况

(1)通过自查自纠阶段工作,我县各项涉农资金管理状况良好,资金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各项涉农项目资金都能按计划执行,各项惠农补贴资金能及时足额兑付,并保证其准确性。基本不存在多头申报、虚报冒领、套取资金,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问题。

(2)、我县—涉农资金基本情况。

,涉农资金合计25597.31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6932.29万元,县级资金8665.02万元

,涉农资金合计32502.4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3.23万元,县级资金12469.2万元

,涉农资金合计41696.6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30206.39万元,县级资金11490.24万元

三、 今后工作安排及想法

一是进一步完善自查自纠工作,对没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的部门和乡镇,作为重点检查对象,督促完善自查自纠工作,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7

【关键词】融资租赁 租赁前景 农业租赁 服务农业

一、融资租赁在农业的发展前景

相比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美国融资租赁,我国的融资租赁刚刚走过了30个年头,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以投资拉动的经济模式,融资租赁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融资租赁资产规模已由2007年年底的200亿元,发展至2010年年底的3100亿元,连续三年翻倍增长。税后净利润也从2008年的11亿元,增至2010年末的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3%。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租赁公司200多家,资产状况良好。金融租赁在船舶、航空等领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业务模式,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融资租赁理论的研究也很充分,实践方面以江浙一带为代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涉农领域融资租赁几乎是一片空白。

2009年夏季的洪涝灾害以及去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干旱, 使国家对粮食的生产和安全问题越发重视。为此,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将农业水利建设提上议程,同时也强调了大力发展农村融资租赁。在银监会组织的“农村和农村融资租赁国际研讨会”上,融资租赁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中国银行业协会融资租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丛林透露,目前国内农业机械化率在49%左右,而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争取在2020年提升至65%。目前该行业的市场总量为3300亿元,按照世界上该行业的渗透率计算,市场容量将达到1500亿元至2500亿元。面对未来农机租赁市场,农银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裁高克勤也表示很有信心。他认为,“三农”融资租赁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进入投资增长期,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国内外市场变化都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融资租赁在农业机械化、清洁能源建设、农村水利、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融资租赁服务农业的方式

面对农业租赁市场的巨大潜力,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产业链及涉农产业的各个方面探索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并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不断创新租赁服务产品。

(一)融资租赁服务农业机械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较小,且绝大多数农户购置农业机械的资金较少,平均每年每户投资于农业机械的费用仅百元左右,而且要发挥农业机械的功能与效率,必须保证其一定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量,而这时机械租赁的优势就能够显现出来。而对于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每户的耕地面积较大,可以发展对单个农户的融资租赁,维护保养都由农户来做。对于山地的农田,农业机械化效率很难发挥,租赁公司应该改变业务模式,与各村镇政府建立联系,对几个村镇进行融资租赁合用一台农业机械设备,以达到农业机械的作业量。另外对于我国的季节性作物,进行跨地区作业,也可以发挥农机的效率。因为任何一台农业机械不能满足农户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农机租赁能有效解决农业机械资源空缺和功能单一等问题,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应。

(二)融资租赁服务农田水利建设

近两年不断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使国家对粮食的生产问题愈发的重视,中央一号文件直指水利建设,使得各地方政府都加强重视水利建设。融资租赁公司在支持水利建设方面要发挥不同公司的优势:对于大型水利建设要发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和成本优势;对于村镇的小型水利建设要发挥地方性独立的租赁公司的优势,这种地方性的租赁公司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提供设备选择的咨询、选定、租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综合;水利设备厂商租赁公司则可以发挥在特殊水利建设方面的作用,如对于各地地形,降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生产水利设备。

(三)融资租赁服务于农产品加工

我国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初级农产品的销售,而农产品的简单加工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产品粗加工的主要障碍是加工机械设备的成本太高,这时就需要金融租赁公司来解决农户资金短缺的问题。金融租赁的分期付款可以解决农户的初始投资不足,另外金融租赁公司的其他服务如项目分析,现金管理等可以帮助农户了解市场,抓住市场获得回报,同时也使分期租金有了保障。另外对于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设备经过金融租赁公司转租给农户,一方面使大型企业设备更新换代,盘活资金;另一方面使农户用较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加工设备。

(四)融资租赁引导炒作农产品的游资

回首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苹”什么……“涨价”成为烙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印记,这背后民间游资成了众矢之的。农副产品成为主要的炒作的对象,主要是农副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且存在需求缺口。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在产量、加工、存储等领域有很大的投资机会。所以控制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关键不是对囤积居奇的打压,而是引导民间游资投资农业实体经济,增加农产品的供应。但是由于农产品受市场需求,自然条件,季节变换等影响风险较大,所以游资游离于实体经济扰乱经济秩序,而金融租赁公司可以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金融租赁公司的分期付款服务可以减少初始投资,降低农副产品投资的风险敞口,金融租赁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服务如项目分析,可以降低投资的盲目性,使其紧跟市场需求,现金管理服务可以使其专心于企业的业务领域,较快进入实体经济;另外一方面,引导部分游资进入到农业金融租赁行业,实现金融和产业的融合,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实体经济。

除以上方式之外,金融租赁公司还要根据农业的特点不断创新服务产品。如融资租赁可以根据每个农业企业的资金实力、产品销售的季节性、项目现金流等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做还款安排。租约可以规定灵活的付款条款,来迎合农产品季节性和供需关系变化引发的价格波动,例如递增或递减支付、提前还租等,使承租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现金流量状况来定制付款额。租期可长可短,租金可按月、季度、半年、一年支付。支付的时间可以提前或变换不同的间隔期,使农业的现金流可以充分、合理地匹配。农业租赁的程序手续要有别于工业航空,船舶等领域,在一定风险范围内要尽量简化,使得农业企业尽快获得金融租赁服务。另外针对农户的个体农业投资较少和投资相似的特点,金融租赁公司应该加强与村镇政府的合作,开展集体租赁的服务。

三、发展我国农业融资租赁的建议

为促进我国涉农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发挥其在服务三农、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改变租赁观念

由于农村的市场经济观念落后,加上社会上对融资租赁的宣传和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人们对融资租赁缺乏了解和认识,“重买轻租”观念仍很普遍,防范设备风险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政府和金融租赁公司应该加大与村镇政府的沟通,宣传融资租赁的优势,以及租赁设备的相关优惠政策。卸下农民和农企的思想包袱,使其逐渐接受融资租赁这个新生事物。

(二)增加对农业金融租赁的财政支持

由于农业生产面临市场竞争、供求关系和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带来的风险,行业利润低,如水利设施建设往往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见效慢,设施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还要面临较大的洪灾等自然灾害风险,很难满足金融租赁公司对风险控制和收益水平的要求。所以政府要给予涉农融资租赁项目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建立涉农租赁基金,对于农业大型项目金融租赁公司可以直接申请政府支持基金。另外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降低涉农租赁行业准入门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对涉农租赁服务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是金融租赁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优惠的税率在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合理的分配到达共赢使其有了存在的利润基础。金融租赁公司很少涉入农业,除了普遍认为农村融资租赁业务风险大、不易控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其不能享受国家的各项涉农优惠政策。对农业租赁的税收优惠主要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投资减税,允许出租人享受所出租的农机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购置成本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出租人可以从应税的收入中抵免投资的支出,且农户和农业加工企业也可以从优惠的租金方式中间接得到好处。二是加速折旧,允许企业对租赁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可使出租人通过比通常的直线折旧法获得较多的实际税收优惠,从而鼓励了投资及设备更新,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

(四)金融支持涉农金融租赁公司,拓宽融资渠道

在农业水利建设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上,对租赁公司的资金实力和融资实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应该加大对服务农业金融租赁公司的金融支持: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涉农租赁公司采取积极灵活的信贷政策,如增加对其的贷款,提供带有政策性的优惠贷款;另一方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允许其发行租赁基金或债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等。

参考文献

[1]范峰.仅次于银行信贷的金融工具―融资租赁.会计师,2007(03).

[2]姜荣春.融资租赁业的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全球视线,(99期).

[3]陈连军, 魏和平. 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是发展地方经济有效途径.经济纵横.

[4]任蕊蕊,孙永波.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分析.工业机械文摘,2009,(01).

[5]于方. 美国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中国招标,经济人文,(8-1).

[6]杨晓燕. 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开发和利用.时经论衡,2007,(05).

[7]辛.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法制与经济, 2008,(03)

[8]徐芳.中国的朝阳产业―农机租赁.安徽农机, 2005,(02).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8

184起投资案例涉及投资金额50.19亿美元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1年11月中国农业行业共披露184起VC(风险投资)或PE(私募股权投资)投资案例,投资总额达到50.19亿美元。但农业投融资规模相对于整个VC/PE市场较小,2011年农业行业披露57起案例、投资总额24.15亿美元,分别仅占所有行业投资总量的4.8%和9.3%。不过,由于投资者对农业企业成长前景的认可以及在流动性过剩以及热门领域投资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农业对资本的吸引力正在凸显。2010年农业领域私募股权投资出现爆发式增长,投资数量及规模均达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11年11月份,已披露40起案例,投资总额达5.64亿美元。

另外从资本市场方面来看,2006至2011年11月份农业行业共有41家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累计融资金额达到48.44亿美元。其中31家企业为A股上市,另外10家则选择以香港为主的境外资本市场上市。2010年16家企业上市融资17.93亿美元,仅占同期中国企业IPO数量及融资规模的3.3%和1.7%。相较于整个资本市场,农业企业IPO同样表现不尽如人意。截至2011年11月份已有7起IPO。

与中国农业投资的增长相对应,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中科院5月13日《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指出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报告分析指出,2008年中国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中国现代化水平。中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65位。如果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的话,2008年中国农业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德国相差86年,与法国相差64年,与日本差60年,与韩国差36年。

大佬玩“跨界”,农资行业投资潜力大

2012年3月1日,武钢集团在新闻会上宣布“十二五”期间将计划对非钢产业投资390亿元,而其中就包括筹建“万头养猪场”,以及买地种菜。此消息一出,“钢铁侠养猪”立刻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此前,企业(大佬)玩儿“跨界”务农屡次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自2006年起,先后就有IT界精英、地产大鳄、金融大鳄等国内外资本频频涉足中国农业。其中,有养猪的、有种菜的、有产化肥的、有加工饲料的等等,几乎涉及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根据由陕西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科技部农村中心、清科集团共同编写的《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2011》数据显示,自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114起VC/PE投资案例中,农林牧渔以及上下游相关的支持性产业均有所涉及。其中,农资行业(严格意义将为涉农行业,而并非农业,由于其更具备第二、三产业的特征)披露的案例数为26起,位居各类二级行业之首;种植业次之涉及投资案例为23起,绿色、有机的种植以及从事生物农药、有机肥料领域较受青睐;畜牧业,包括禽蛋类、牲畜类,这一领域共披露了21起投资案例,涉及的金额为2.31亿美元;林业则披露了13起案例,涉及金额1.50亿美元;渔业仅披露了9起投资,但受中国渔业集团2010年2季度的大额融资,致使渔业披露的总投资金额达到了2.55亿美元。另外,有一些并未被分类的领域,比如农产品初加工、农业物流等,也吸引了一些投资者的关注,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金源农业等,这些领域虽然案例较为分散,但是也不乏大额投资。

而从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农资类企业仍然是上市数量最多的领域,与投资及并购情况都比较吻合。但是吸引了VC/PE很高的投资热情的种植业上市企业数量却落后于畜牧业、渔业等细分领域。

另外,从投资币种的情况来看,114起投资案例中,81起为人民币投资,案例数占比达到70%,投资金额占比为40%。另外的30余起外币投资案例,则共涉及投资金额10.66亿美元,在投资总额中的占比高达60%。

农业投资东部集中度较高

根据《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全部的114项投资案件中,无论是案例数量还是投资金额,东部省份的投资集中度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以投资金额计,投资最为集中的省份依次为:山东、北京、福建、安徽、江苏,除北京以外,均属于华东地区;以投资案例数计,投资最为集中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北京、江苏、安徽、湖南。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12年APEC中国工商领导人论坛上,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十年间,全面履行世贸承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不断扩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将进一步降低外资的准入门槛。

目前来看,由于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造成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且力量薄弱,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我国的农产品收入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的模式;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对农产品的制约。致使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对此,有专家表示,稳定波动,最好的方式是投资那些相对成熟的全产业链公司。“位于上游的农业种植养殖波动性很大,好的时候很挣钱,价格不好的时候有可能要赔钱,不管如何波动,作为一个全产业链的公司,控制上游才能保证下游做深加工企业的稳定性,因此全产业有竞争优势。” 另外,国家现在对种植和养殖有许多减免、补贴等优惠,如果做全产业链,利润率会有所提升。

地方新趋向

涉农资金论文范文9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各级下拨我县的各项涉农项目资金逐年增多,如何运行好、使用好,管理好各项资金,使广大农民群众能真正受益,只有确保各级投入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才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此,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是新形势下摆在纠风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以来,我县就农村公路修建、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三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沼气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各种种植、养殖业项目资金,扶贫、救济、救灾、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新农合补助、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资金,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资金,“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用于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事业发展资金等进行重点监管。5月至6月,我县组织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县纠风办、县审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四个调研组,深入27个乡镇和有关部门,采取听、看、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历时一个月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涉农资金总体上管理较好,使用效益比较明显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成立了以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18个重点监管单位,并与之签订了涉农专项资金监管责任状。特别是近年来,各级下达我县涉农专项资金达6亿多元,改善了我县的基础设施条件。群众久已盼望的岩头河大桥得以顺利实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车站、码头已陆续启动;全县农民总数588973人,参合524113人,参合率达88.9%,31万农民得到了就诊补偿,以来共补偿农民就医资金5600万元,大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投资500万元,建起了种草面积4450亩、建圈舍6750平方米,购种公羊6750只,购基础母羊9826只;投资200万元发展茶产业、金银花等;兑现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能繁母猪补贴资金78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到位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三农”上了新台阶。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一是建立了登记备案制度,要求各涉农部门要把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15日内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二是建立公开制度,各涉农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后15日内,将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和项目安排,作为政务公开内容,在项目区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资金专户管理,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四是实行项目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程序依法合规,项目质量达到规定要求,项目实施完毕进行审计、验收、并建立健全项目档案,有效地控制了专项资金的“跑、冒、漏、滴”现象的发生,使涉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使用效益。

二、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

1、资金安排缺乏全局统筹协调,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目前,我县对涉农资金实行分块管理,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足,整体协调不够,使资金分配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导致一些项目多头申报,重复拨款;另外,还造成资金分散使用,不能形成合力。如通村公路的实 施单位既有扶贫办也有交通局和发改局,劳动力培训既有农业局也有人劳局和扶贫办,小水池建设既有水利局也有扶贫办和烟草局。

2、项目审批不科学,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有的乡镇、部门申报的项目所需资金数额都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当年全县财政全部用于支农还远远不够,但其中不合理成份所占比重也是很高的,加上主管部门在组织评审中,存在着较普遍的走过场现象,致使一些项目立项草率,缺乏科学性和效益性。一些乡镇还受利益驱使,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更使项目立项中出现“人情项目”,个别项目重复立项,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

3、有些涉农资金用途混淆不清,致使这些资金实际投放不足额、不到位,上级下达计划资金与实际到位资金不相吻合,存在调剂项目现象,造成一些社会矛盾。就我县的水利建设资金而言,下达计划4369.38万元,而实际到位2196.57万元,。

(二)资金拨付不规范。

1、资金拨付环节过多,影响使用效率。目前资金拨付的基本程序是,县财政主管部门乡镇村农民个体。这种拨付流程中的环节比较多,资金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流转,影响了资金的时效性,而县(来源:文秘站 )财政在资金安排时间上又较晚,一般都在四、五月份下达文件,往往拨付到受援单位或个人时,都已是下半年,这就影响了相关工程项目建设进度,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增加了资金管理难度。如教育事业建设资金中的寄宿生困难补助费,基本上都在各校放学时才下拨,导致一些初三或小学六年级学生已毕业回家,学校则以找不到学生为由占为公有。

2、资金发放不规范。如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以户施保,在操作中存在挂户的现象(即一户头上可能有几家人的低保),导致了有的由户头领取后,少发给所挂户的现象发生,有的没有使用规范凭证等等。这些资金的拨付由于缺乏规范,存在着较多的漏洞。

(三)资金管理混乱。

1、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近年来,我县财政支农工作中对分配资金比较重视,而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则相对薄弱,有些乡镇涉农资金没有单独建帐、专款专用,项目间相互拆借移用,资金拨付没有与文件规定项目相对应;个别单位没有专职财政会计,财政帐户管理比较混乱。

2、移用、截留现象普遍,涉农资金流失严重。我县乡镇财政普遍亏空,存在严重拆东墙补西墙情况,导致有的单位不同程度上出现擅自降低下拨标准、截留、移用资金等现象。如宽坪等学校将部分寄宿制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用于学校的其它支出等。

(四)资金使用监督不力。

1、监督不到位。正是由于县有关职能部门对涉农资金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跟踪监督,致使支农资金被移用、截留,使用效益不佳,有些项目效益明显不好,照样通过验收,补助资金一分不少。

2、执行纪律不严肃。近年来,有的部门查出问题后只是罚款了事,未上报处理,把大事化小。

三、管好用好涉农资金的对策与建议

对农业的支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相配套的制度,使涉农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效益更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完善涉农资金分配机制。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全县一盘棋,县政府要在不断完善全县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编制好涉农项目建设规划。每年财政安排涉农资金要以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提高实效性,做到上年底报计划,当年初下指标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对农业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要避免资金分散,避免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各自为政,自行建设,重复投资。在项目审定的基础上,相对集中投入,分年分批实施,支持一个落实一个,生效一个。对农业生产户的直接补助,要减少环节,做到足额、及时。要增加对优势农产品生产性补贴,如良种推广补贴、标准化生产补贴、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补贴等。要实施财政贴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的投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可采取事后奖励方式,对农业规模生产、利用技术生产以及项目建设完成优秀者给予财政补助,树立先进典型,产生激励效应。此外,还可以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补助等方式实施财政支农。

(二)健全制度,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制。乡镇实施的支农项目,其资金应由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审定,避免多头申报,重复拨款。要明确乡镇政府和各分管部门在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分工,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对项目的管理,要强化项目申报、评审程序,杜绝随意拍板,从源头上把握财政支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包括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实施、政府采购、验收、评价及后续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资金的管理,应由财政部门及涉农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要为不同项目建立不同专户,做到专款专用。所有项目资金从分配到使用都要发文明确,做到资金、项目、文号对应,要抄送相关部门单位,归档备查,以明确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防止管理混乱及移用、挪用、截留现象的发生。要坚持县局机关和乡镇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制度。要加强财政会计队伍建设,实行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