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改革工作要点集锦9篇

时间:2022-08-13 05:11:19

改革工作要点

改革工作要点范文1

(二)推动引黄工程建设。加快新建灌区和引黄输水调蓄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引黄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引黄水资源,大力扩大引黄灌溉面积。重点抓好五项工程:一是加快推动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二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三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根据投资安排情况编制分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四是加快推动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建设。年力争水利部审查工程项目建议书并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五是加快推动引黄调蓄工程建设。年加快推动渠村等7处调蓄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

(三)加快水利控制性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年计划完成投资8.2亿元。二是加快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建设。年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施工营地和移民试点工程;同时,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力争水利部审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情况编制初步设计报告上报水利部。三是加快前坪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尽快完成项目建议书的修改完善工作并上报水利部,力争水利部转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情况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水利部。

(四)抓好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以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提高防御洪涝灾害能力。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中小河流治理。在年完成46个试点治理项目基础上,加大力度,确保年年底前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后续87个项目总投资17亿元。其中年下达的27个项目在年6月底前完成,完成投资5亿元。剩余60个项目自下达计划之日起一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2亿元。同时,加强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组织实施北汝河、伊洛河重点河段和金堤河等治理工程,完成年度投资5.9亿元。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年计划争取投资14亿元,实施56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争取投资3.6亿元,实施大型水库孤石滩续建项目和西峡县石门水库等5个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建设。该工程涉及8个省辖市21个县(区),争取完成投资6亿元。四是山洪灾害防治。争取年汛前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79个县的施工任务,提高我省防御山洪灾害能力。五是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投资9.1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4.58亿元、地方配套4.58亿元,要求用3年时间建设一批水文站、水位站、水文巡测基地等水文设施。年计划完成投资5.4亿元。六是平原洼地治理。年计划完成投资1.12亿元,新增、改善除涝面积330万亩,重点解决周口、南阳、商丘、新乡、信阳、濮阳等市平原洼地和河间平原区排水不畅问题。

(五)加强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水土保持治理、小水电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计划争取投资32.6亿元,力争解决600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同时,积极论证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方案,争取年启动实施,确保到“十二五”末具备条件的地方全部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二是水土保持治理。计划争取投资1亿元,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革命老区生态建设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平方公里。三是小水电建设。继续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作,新增装机容量8000千瓦,计划完成投资9030万元。

(六)做好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扶持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0.85亿元,用于南水北调及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新村污水及垃圾处理、农村外项目及工业企业专项复建工程计划投资10亿元;河口村、盘石头等大中型水库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计划投资10.85亿元。二是抓好丹江口库区剩余移民搬迁工作。加快淅川县内剩余移民177户651人新村建设进度,确保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库区移民搬迁任务。继续抓好丹江口库区农村外项目涉及的淅川县3个城集镇迁建、36家工业企业和169家单位淹没处理以及道路、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水利等专项项目恢复改建工作。除施工周期较长的县道X011线和宋岗电灌站复建项目在年年底前完成外,其余农村外项目在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积极做好水库移民扶持工作。针对丹江口库区已经搬迁安置的16.2万移民,逐村制定移民生产发展规划;整合各级、各部门培训资源,加大移民技术培训力度;扩大移民劳务输出规模,促进移民转岗就业;引导移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筛选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安排劳动力多的“短、平、快”项目,帮助移民致富;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项目,为移民稳步增收奠定基础,进一步巩固移民迁安成果。确保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同时,及时完成全省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年度扶持人口核定任务,继续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和资金下达工作。四是加快省内新建大型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进度。年3月底前完成河口村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年底前完成龙潭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和盘石头水库第三期移民征地建房任务;启动南阳天池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及濮阳引黄水库征地移民安置工作;督导有关省辖市、县做好出山店、石步河移民安置工作和前坪水库移民前期准备工作。五是继续抓好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做好水利移民不稳定问题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陆浑水库回流移民问题处理工作,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年是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极为关键的一年,为确保实现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的目标,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干线工程建设。黄河以北段渠道开挖回填工作基本完成,混凝土衬砌施工全面展开并进入施工高峰,交叉建筑物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黄河以南段渠道土石方开挖回填工作全面展开,大型交叉建筑物全部开工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20亿元。二是干线和配套工程征迁工作。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征迁扫尾和配套工程征迁工作,进一步优化施工环境,有序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用于干线工程征迁耕地开垦、土地复垦等;完成配套工程征迁投资15亿元。三是水源保护工作。切实抓好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和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工作,争取《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项目早日落户;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中央企业和京津两地尽快对我省水源区实施对口支援;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水源区长期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左岸防洪体系纳入国家规划,完成立项批复工作。四是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年配套工程全部开工,201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14年汛后与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同步通水、同步达效。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

改革工作要点范文2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发展和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发改委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一路、两区、三基地,建设川东经济文化强县”的奋斗目标,以项目为抓手,以改革为动力,以统筹城乡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能减排,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认真完成了《关于开江县200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及2009年下半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我委通过深入到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调研,准确掌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较好地完成了《关于开江县xx年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及200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在政协开江县第十二届八次常委会议和开江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同时,加强了经济形势的预警预测,按季度进行了经济活动分析,为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积极承担县委、县政府的重大课题调研与分析,向县委提供了3篇大型调研材料,如《厘清产业化发展思路 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着力点--论开江产业化发展之思考》。

完成了循环经济规划编制工作。并被列入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县。

极积做好“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为做好此次“十一五”中期评估工作,我委从8月初开始,就积极进行相关准备工作,并代政府办公室拟草了《关于做好“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现已完成《开江县“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初稿。

改革工作要点范文3

__年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和国家、省、市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三思三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改善民生品质,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__年主要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一)增强创新动力。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转型决定》,推进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建设,协同推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项目。发挥创业投资基金放大作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创新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继续做好部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工作。

(二)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编制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和落实发展专项管理细则等配套政策。实施__、“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和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基地),加快推进一批投资3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国家高技术专项筛选申报工作。

(三)优化发展临港和传统工业。加快临港工业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推进优势产能的生态化、循环化改造。整合提升各类经济开发区,引导优质项目集聚,加速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开展临港产业转型升级课题研究,编制实施意见,研究提出推动临港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方向、空间布局和工作重点、主要措施。

(四)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和18个市级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动态管理,并与考核奖励办法相挂钩。编制完成城市物流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物流扶持政策,推进现代贸易物流集聚区前期工作。抓好智慧__试点项目--宁波智慧物流试点工作,继续实施总部经济、大宗商品等政策,落实电子商务试点企业扶持资金,培育商务中介。

(五)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培育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增强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供给能力,拓展文化产业、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信息服务、绿色低碳等新兴消费领域,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服务水平,推进养老事业和老龄服务业发展。

(六)做优做强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两区”建设水平,发展生态农业等农业新兴产业,开展农业新型业态示范项目建设,强化农业项目管理,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市场主体培育,增加农业附加值和效益,继续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七)实施“有效投资提升年”专项活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要确保完成16%,力争20%。落实《关于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有效投资提升年专项行动,明确投资计划和项目任务,落实地区和行业部门责任分工,强化动态跟踪、公示通报和督察考核,确保完成有效投资任务。

(八)强化重大项目的管理与协调。全年计划完成重点工程投资1000亿元以上,增速10%以上,完善《__市重点工程管理办法》。制定《__市重大项目新开工推进计划》,争取开工建设吉利罗佑发动机、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穿山疏港高速、文化广场等一批项目,催批杭甬复线、机场三期等一批项目。

(九)做深做细重大项目前期。编制下发重大前期项目工作计划,重点安排国批、省批项目和市批重大项目。启动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制定相应制度和管理办法,将各地、各部门谋划生成和各类招商平台签约的项目纳入动态管理,强化跟踪服务和分级推进机制。

(十)继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完善市统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亩产论英雄”工作机制,推行投入要素与产出指标相挂钩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继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和国债资金,做好企业债券申报发行服务和监管工作,统筹安排市本级建设资金。完善外商投资重大产业目录和政策,着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三、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十一)着力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大宗商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强宁波进口煤炭交易中心、镇海液化品交易中心等重点平台建设,扩大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交易规模和影响力。编制大宗商品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优化仓储设施布局,完善集疏运网络,继续拓展海铁联运的战略腹地。积极向国家争取海铁联运、海关特殊监管区通关便利化等各项政策在宁波试点。

(十二)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制定海洋高技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做好百校千企海洋人才推介 ,推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__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项目开工,争取国家海洋环境和地质监测实验室落户,筹建__海洋研究院。发挥海洋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扶持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产业,加快北仑海工装备园、象山国际物流水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建立完善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库,并加大招商推介力度,继续推进两届“海洽会”签约项目实施。

(十三)高水平建设海洋经济重大平台。推进杭州湾和梅山国际物流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三门湾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功能区块建设,做好与省编三门湾区域规划的衔接。全面加快慈东、余姚滨海等八个海洋经济产业功能区建设。

(十四)加大海洋资源和生态保护。强化对象山港区域、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等综合管理,按照规划和产业准入标准,实施项目联审制度。

四、积极推进城(市)镇化和区域统筹发展

(十五)强化规划引领。开展我市城镇化发展思路研究,探索投融资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等配套政策举措,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完善主体功能区前期课题研究,争取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市(县)编制试点。完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的深度融合,构建推进三规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产业功能合理分工、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生态环境充分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十六)优化中心城区发展质量。抓好重点功能区块培育,加快东部新城、两江北岸等开发建设,推进机场与空港物流园区发展。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老城区旧城改造,加快市容市貌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形象。

(十七)深化卫星城市试点和中心镇建设。开展卫星城市试点中期评估,研究撤镇设市试点的制度和路径,着手户籍、土地、社会管理、投融资等配套体制机制改革设计,建立健全卫星城市和中心镇开发建设体制机制。

(十八)继续做好宁舟合作和对口援疆工作。积极探索宁波舟山合作新领域,协调推进六横梅山疏港公路等重大合作项目,深入开展舟山群岛新政对__—舟山一体化发展的课题研究。以“惠民工程”为重点,以“产业援疆”为亮点,以“智力援疆”为支点,全面推进援疆工作,精心组织__库车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扎实做好援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轮换准备工作。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十九)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继续深化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市转变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制定改革试点年度实施方案,做好试点经验总结推广。

(二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整合行政审批项目,做好国家、省下放权限的承接和下放工作;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深化特定区域和项目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建设。

(二十一)强化要素资源价格倒逼机制。推进要素价格改革,研究扩大差别化电价政策实施范围;组织实施差别化水价政策,抑制、淘汰落后产能,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逐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实施上下游价格联动;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二十二)建立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引导机制。研究完善项目准入、要素配置、收费管理、人事制度、税费扶持等配套措施,对民间主体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

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二十三)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抓好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程,争取国家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完善园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循环利用链形成;强化循环经济基础研究。

(二十四)深化生态市项目建设。实施城乡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工程,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提高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和污泥干化处理能力。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北仑垃圾焚烧迁建、垃圾分类回收世行贷款等项目,加快鄞州静脉产业园、宁海、象山垃圾焚烧等项目前期。

(二十五)全面启动低碳城市试点基础性工作。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低碳发展规划,实施六大示范行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编制前期研究。

(二十六)加快我市能源的清洁化发展。积极做好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宁海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的申报工作。加快推进4大电厂燃煤机组的脱硝改造工程、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浙江LNG接收站二期、甬台温油气管道宁波段等能源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市区“油改气”工作力度,稳妥推进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七、改善民生生活品质

(二十七)抓好就业和民生保障工作。推进创业平台建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抓好新一轮民生实事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一批交通出行、养老服务、食药安全、生态环境等民生热点问题。

(二十八)加快医改推进步伐。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整合城乡医保经办机构。

(二十九)保持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继续做好监测预警和价格检查工作,扩大价格信息公布范围和途径。进一步清理流通领域、进出口环节的涉企收费,规范收费行为。扩大价格调节基金规模,研究设立应急资金,增强调控能力。统筹安排政府调价项目。落实困难群众基本价格补贴。

八、提升系统建设水平

(三十)以加强基础工作为抓手,提高经济社会运行监测、预测水平和驾驭能力。在基础课题、重大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加强部门协作,构建综合经济分析平台,强化监测预测、形势研判和规划评估,为党委政府决策做好参谋。认真做好__的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对策建议。启动“十三五”重大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规划。

改革工作要点范文4

以系列重要讲话为指针,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赣发﹝2015﹞23号和赣办字﹝2016﹞5号、赣市发﹝2016﹞18号、赣市府办字﹝2016﹞118号文件精神,围绕“六大攻坚战”工作部署,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创新联合社治理为重点,扎实推进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使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出独特作用,真正发展成为党委政府抓的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二、工作任务

(一)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

1、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发挥系统优势,在现在农业攻坚战中主动作为,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实施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以供销欣农现代农业服务公司为载体,推进以土地托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建设,争取完成托管面积10000亩以上,推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综合服务、构建“物技结合、全程托管”新型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发展鼎龙、茶园、高兴、江背等乡镇惠农服务中心。

2、提升流通服务水平。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建设县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省供销合作社农贸交易中心对接,设立农产品营销窗口,重点抓好县再生资源示范回收站10个和20个标准化庄稼医院建设,健全完善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产品的流通等网络,提升流通服务水平。

3、打造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参与组建县电子商务协会,实现省城村淘电子商务公司自建平台“城乡买卖网”与“供销e家”对接,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与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建设共同发展,设立或成立县级农民技能实训基地。

4、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推广社区“3+2+N”综合服务模式,抓好1个“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示范点建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5个以上。

5、申报信用合作试点。借鉴信用合作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完善信用合作操作规程,以县兴农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申报信用合作试点工作。

(二)构建新型基层组织体系

1、推进基层社升级改造。对均村、兴江基层社实施标准化升级改造,从今后起每所恢复重建1-2个基层供销社,以合作制、股份制的方式,组建一个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经营服务综合性示范基层社。

2、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组建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列入今年的销号任务。围绕主导产业新增引办、领办专业合作社2个以上,带动农户100以上,组织推荐省级、市级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3家,确保1家获评省级示范社创建单位和1-2家获评市级示范社创建单位。

(三)构建新型联合社治理体系

1、强化联合社机关建设。2017年底前落实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重新制定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机关岗位职责、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三定”方案。保持其组织机构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2、设立供销发展基金。启动县供销合作发展基金设立工作。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合作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基金重点投入本系统社属企业,基层服务网点建设,积极入股市级供销合作发展基金。

3、强化行业协会服务。完成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的组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推动农合联、农联社和供销合作社“融合互补,协同发展”。

(四)构建新型社有企业运营体系

1、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社有资产监督管理,组建社有资本投资公司,健全社属企业财务预算、资产处置重大投、融资与内部管理制度。完成社有资产确权登记工作。

2、推动联合合作。积极与省级供销集团对接,引入管理技术、品牌、渠道等先进要素,开展项目和业务合作,实现系统的上下联动。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处理财务挂账。全面落实处理供销合作社政策性亏损财务挂账、金融债务,对地方政府造成的政策性亏损财务挂账按现行政策规定处理。

改革工作要点范文5

一、工作思路

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远近兼顾、突出重点、边试边推,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省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和医务人员受鼓舞。同时,在和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将实施惠民便民措施和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力争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二、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一)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1. 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均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

2. 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院长及医院管理层、职工代表大会等的职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3.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具体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鼓励以收付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4. 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完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与会计制度、治理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转换程序。严格界定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按照经营性质规范管理。政府不得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二)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制定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方案,除外,各设区市分别选择1所基础较好的县级医院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总额预付、实施临床路径、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县乡医疗联合体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

三、开展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一)理顺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强化经营管理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人员聘用和内部收入分配改革。推行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公立医院院长任用制度,探索公开招聘院长,在任用或招聘中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加强院长管理能力培训,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按照国家政策指导建立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以推行医院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依托信息系统建立医疗、财务、费用、绩效考核动态监管机制,把医疗质量、效率、效益有机结合,使医院经营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的经营管理机制,控制和降低医疗服务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效益和运行效率,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三)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基本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实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推进同岗同酬,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

(四)完善公立医院投入机制。逐步实现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转变。合理调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今年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重不超过47%。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收费标准。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政府投入政策。对公立医院承担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任务按照服务成本给予专项补助。

(五)加强公立医院监管。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严禁超诊疗范围服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和医疗欺诈行为。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广告行为。加强医务人员“三基”训练和医德医风教育,认真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工作,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对公立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的监管。

四、有效控制医疗费用

(一)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继续执行年省卫生厅出台的控费措施,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医药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规定水平。同时,在全省各级公立医院推行大包装药品拆零配发,降低药品费用。

(二)将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的诊疗行为监管。制定并执行医保和新农合使用目录外药品的控制标准,定期检查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和次均住院费用情况,每季度通报检查结果。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今年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目录外药品费用比例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内,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广泛使用适宜技术。积极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分别实行省属同级医院之间和设区市级同级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

(三)积极推行临床路径。全省三级医院和30%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分别不少于每家医院20个和10个。在7所中医医院开展13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四)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推进一般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逐步推开植(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所有医疗机构都要采取适当方式公示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各医院高值耗材价格。凡医疗机构新引进、开展的医疗设备、项目、技术、医疗服务设施等,应向卫生、物价等主管部门申请新增收费项目,经批准后方可施行。

(五)探索多种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单病种付费的病种种类和试点范围。在不低于5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新农合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试点,实行“总额控制、分批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定期考核、违规扣减”的制度。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探索实行总额预付办法,根据定点医院上年度医保的实际使用量加上合理的增量,测算出总量指标和预付金额,按季度预付。探索由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将患者住院前与本次住院疾病相关的门诊检查纳入医保结算支付范围,鼓励支持患者做到门诊先检查后住院治疗,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五、积极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一)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实行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预约诊疗,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到底,全省所有三级医院社区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二)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着力改善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门急诊设施和条件,按日平均就诊人次需求配备轮椅、平车、候诊椅及饮水设施。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导诊、叫号、咨询、报告单打印服务和志愿者医院服务。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可开具2~4周的处方用量,方便慢病患者配药和就医。急诊病人抢救推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确保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和救治的及时有效。

(三)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行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通过购买服务等措施,鼓励、支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全省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中,省属三级甲等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其余设区市三级医院覆盖30%以上的病房,所有省、市属二级医院和3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五)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做好医院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对接,公立医院对统筹区域内的参保者只收取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明显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金额,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向医院拨付一定数额的周转金,并按时足额结算医疗保障费用。

(六)扎实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和完善以“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为主要载体和重点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认真解决患者投诉,提高群众满意度。底,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应达到“平安医院”的要求,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全省各县(市、区)均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

六、加强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

(一)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

1. 实施省、市医疗机构设置和省会中心城市医院资源配置规划。在省、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框架下,制定省、市、县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确定全省公立医院的功能、种类、数量、规模和布局。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采取新建、改扩建、迁建、整合等方式,扩充公立医院资源,重点加强新区、郊区等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儿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妇产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康复等薄弱学科服务能力建设。

2. 建立全省公立医院建设项目库,全面掌握全省公立医院现有业务用房、基本建设、专用设备等基本情况。对“四个一批”项目(即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实行动态管理,为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探索对中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康复医院、老年护理院分类管理办法,在政府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3. 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发展。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基层、进农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支持10所县级中医医院基本设备配置,扶持建设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15个农村特色专科专病项目。继续开展47个省级中医专科专病重点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工作和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设。继续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十病十方”的研发和推广使用,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中药制剂的研发和使用。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经济政策。

(二)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

1. 政府在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县级医院。在已实施52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再支持11所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对常住人口数超过30万人尚无二级甲等医院的5个县(市)进行重点帮扶。底前,实现我省人口数超过30万人的县(市)均有1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目标,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2. 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继续实施“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民办实事项目,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继续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每个县不少于1所医院,每所医院不少于5名医生。建立对口支援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制定对口支援绩效考核办法,开展全省对口支援绩效中期考核评估工作。

(三)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1.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贯彻落实《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7号),认真实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设区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把民营医院建设纳入各地卫生资源布局规划,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积极引进台资到我省举办独资医院。对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的,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制。加强对民营医院的行业监管,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规范执业,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2. 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细化并落实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凡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应按程序将其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定点服务范围,签订服务协议进行管理,并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政策。鼓励采取招标采购等办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政府下达的医疗卫生支农、支边、对口支援等任务。保证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批准的执业范围、医院等级、服务人口数量等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设备。鼓励医务人员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3. 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按经营性质开展经营活动。非公立医疗机构要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得收入除规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于医疗机构的继续发展。

4. 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得超过本院医疗服务资源的10%。

七、推进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设

(一)加强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252号),细化工作方案,加快形成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编制、资金上支持公立医院建立分工协作机制。

(二)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探索推进县乡纵向技术合作和建立医疗联合体,由县级医院分工挂钩乡镇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医疗管理进行指导和支持,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三)在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采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调整、财政投入等政策,开展以门诊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和人员培训为重点的分工协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量,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格局。今年内各设区市城区、有条件的县(市、区)全面建立起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干负责、分工协作、双向转诊制度。

(四)积极推进城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三级康复体系建设。省属医院应与对口协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三级康复试点工作,各设区市也要开展2~3个三级康复体系建设试点。

(五)探索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治疗和管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慢性病人健康档案和全省慢性病信息数据库,推广慢性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通过预约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对病人实施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等社区随访管理,医防结合,进一步提高我省慢病防治工作水平。

(六)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制定全省三级医院巡回医疗工作方案,全省三级医院均要组建医疗小分队,定期到边远县、乡开展巡回医疗服务。

八、加强人才培养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

(二)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等因素,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编制,研究解决护士不足和支援农村、基层人员编制问题。

(三)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800名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善培训模式和政策措施,加大培训基地的监管力度,提高全省培训基地管理水平和师资带教能力。统一临床能力考核模式及标准,确保培训质量。加强政策指导,支持医院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医务人员岗位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引进、培养若干学术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四)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以基本科室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项目”,采取“导师制”的一对一培养模式,为县级医院培养100名骨干医师和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

(五)加快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建设儿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等3个临床急需发展学科,并与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相衔接。

(六)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卫生、教育部门和高等医学院校要根据我省“十二五”期间医院床位扩张对卫生人才的需求,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培养能力,扩大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多种形式培养卫生人才。

九、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一)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的、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规范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流程,拓展医院信息系统各项业务功能,支持医院和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协调、连贯、便捷的服务,重点推进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和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同时,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高效医疗服务监管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二)健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远程会诊系统,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学活动,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和信息共享。建立远程病理会诊系统。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把这项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省卫生厅、省医改办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省卫生厅要整合内部力量,设立专门的临时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机构。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物价局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强化支持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积极支持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要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工作进展,积极制定合理解决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和推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有关配套政策,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改革工作要点范文6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根据《人员身份确认办法》进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定,结果必须会议通过签字并公示,选举产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查看会议记录及重大事项决议备案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名单)

清人分类结果一榜公示,如有异议,调查核实后进行二榜公示(查看公示照片和公示情况报告)

编制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名册

 目录:1、村民代表会议记录2、重大事项决议备案表3、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名单4、会议照片5、清人分类公示照片6、公示情况报告7、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名册

清产核资工作:查看调查清理的原始资料

村原有合同的清理整改情况

村清产核资结果签字公示情况(公示照片及公示情况报告)

清产核资结果及问题处理情况报告

村民代表会议对清产核资结果确认情况(会议记录)

清产核资汇总表

 目录:1、村清产核资原始登记表、丈量记录、照片等2、村合同、合同审理意见书、清理整改情况报告3、清产核资结果公示照片及公示情况报告4、清产核资结果及问题处理情况报5、村民代表会议对清产核资结果确认情况的会议记录6、清产核资汇总表

股权设置工作:村两委和工作专班酝酿提出资产量化范围方案、股权配置办法(查看会议记录、方案办法)

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并公示(看会议记录、公示照片)

根据通过的《股权配置办法》对成员配股,填写集体经济组织家庭成员股份量化备案表(查看量化备案表签字存档情况)

编写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股份清册

目录:1、村两委和工作专班酝酿提出资产量化范围方案、股权配置办法的会议记录2、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方案办法的会议记录3、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配置方案(办法)4、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股份清册

成立组织工作:村两委和专班酝酿提出理事会、监事会候选人,草拟合作社章程、股东代表产生办法、理事会监事会选举办法(查看会议记录)

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成立合作社,表决通过股东代表产生办法、合作社章程、理事会监事会选举办法,选举产生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监事会(看会议记录和章程、选举办法)

改革工作要点范文7

根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顺利完成我市今年各项改革工作任务,现请各相关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交第三季度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根据《关于报送2018年度第三季度专项督察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通知》(防改办发〔2018〕12号)要求,请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开放合作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农村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根据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形成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报告经本专项小组组长审签后于2018年10月30日(星期二)下午下班前报送市委改革办。

二、组织开展年度改革督察工作,报送督察总结报告

请各专项小组、各县(市、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根据《中共防城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工作要点》《市委全面深化改革2018年督察计划》,对改革试点任务推进情况、中央、自治区和我市已出台重大改革举措贯彻落实情况、2018年全区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等,组织本专项小组成员单位、本地区开展年度改革督察,并进行认真总结,形成年度督察总结报告,经专项小组组长或县(市、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签审后于11月15日(星期四)之前报市委改革办。

督察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一是开展改革督察工作的基本情况、具体做法、取得的实效和特色亮点,要用具体的事例、数据说明;二是落实改革任务、开展改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要用具体的事例、数据说明;三是根据改革方案的部署要求,目前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整改;四是下一步工作打算,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和行动;五是对推动改革工作的建议,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可针对某项具体改革提出,也可以从宏观层面提出。(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

三、报送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请各专项小组组织本小组成员单位对2018年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于11月15日(星期四)前收集汇总本小组成员单位的2018年改革工作总结后统一报送至市委改革办,各单位工作总结要经本单位主要领导审签或加盖部门公章;请各县(市、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认真总结2018年本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经领导小组组长审签后,于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前将总结报送至市委改革办。

报送材料主要内容:一是我市已出台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实情况;二是我市承担国家和自治区改革试点进展情况;三是本单位、本地区主要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工作亮点;四是开展改革“自选动作”的有关情况;五是当前改革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六是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起草要求:一是工作总结要求客观、准确,重点总结有创新性、有特点的具体做法和措施,加强对改革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二是文字表述力求简洁,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报送材料的字数控制在2500字以内,各县(市、区)报送材料的字数控制在4000字以内。

四、准备六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

市委拟于2018年11月召开六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请各专项小组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对照《中共防城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工作要点》,以中央、自治区审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提出本专项小组拟上会方案或汇报题目,并按程序进行上报,经专项小组组长签审后于11月2日(星期五)下午下班前将拟上会审议的方案名称或汇报题目报市委改革办;方案送审稿和汇报最终定稿于11月15日(星期四)之前报市委改革办。

五、提交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组长牵头负责重点改革任务调研课题报告

请各专项小组根据《中共防城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工作要点》,督促相关课题牵头单位完成专项小组组长调研课题报告,并经各专项小组组长签审后,于11月9日(星期五)下午下班前报市委改革办。

六、报送市委深改组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任务情况报告

请各专项小组根据《防城港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委深改组领导2018年领衔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防改革发〔2018〕 3号)文件,督促各牵头部门会同责任部门开展好相关工作,形成市委深改组领导领衔推进重大改革任务工作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领导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及成果的具体运用等方面,经领衔改革任务的市委深改组领导审定后,以书面形式于11月20日(星期二)下午下班前报送市委改革办。

七、争取绩效超额加分

今年自治区设置了2分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超额加分,具体指标为:

1.承担国家或自治区重大改革试点(以在自治区党委改革办备案的试点为准)(1.5分)。对2018年新承担的改革试点推进,有阶段性成果,每项试点加0.3分,最高加1.5分。累计加满1.5分的市原则上不得超过6个。

2.通过中央媒体(纸质)及自治区级媒体宣传本地改革经验、做法(0.5分)。改革经验、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改革报》《广西日报(头版头条)》《求是》《学习与研究》单篇刊发的,每篇(条)加0.1分;被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推介的每项改革举措加0.2分,同一内容只加一次分,本项最高可加0.5分

请各专项小组、各县(市、区)党委改革领导小组做好以下工作:

改革工作要点范文8

今年以来,张掖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活力的重大举措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靠实工作责任,积极有序推进,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精心组织推动,改革规范有序进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把“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和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来推动,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农村“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先后专题传达学习省委林铎书记对全省“三变”改革工作的批示、唐仁健省长在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孙伟副书记在全省农村“三变”改革现场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市上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等1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三变”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确定在临泽县、甘州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临泽县同步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其他4个县也确定了一批条件成熟的村同步开展试点。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农村“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多次传达学习省上领导批示、讲话和相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市改革工作;召开全市农村“三变”改革推进会议,对全市“三变”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试点县区、试点村调研指导,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实行市农村“三变”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抓试点村制度,指导试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各县区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先行先试先改,并采取请进来教和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培训,扎实稳步推进试点工作。8月中旬,在县区初验、市上复查验收的基础上,省考核验收组对省级试点临泽县和市级试点甘州区进行了考核验收,并抽验了非试点县民乐县。7月25日全省农村“三变”改革现场(榆中县)推进会议之后,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全省现场推进会议精神有关情况汇报,研究确定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及具体措施。经过认真扎实地准备,市委、市政府于8月中旬召开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三变”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对在全市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进行了安排部署;于9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总结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对下一步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安排。各县区迅速行动,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或现场推进会议,传达学习省、市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面推进改革工作事宜,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工作格局。

二是深入宣传培训,改革氛围已经形成。为使群众深入了解农村“三变”改革,市、县采取发专刊、印发资料、赴外考察学习、专家集中授课等不同形式对农村“三变”改革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培训。市“三变”办在《张掖日报》开辟专栏,连续刊发《万变不离其宗:打造“股份农民”》等宣传文章,在四川大学举办全市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市“三变”改革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县区党委分管领导、“三变”办、改革办负责人赴外进行了专题学习培训。临泽县在临泽公务网开设农村“三变”改革专栏,及时最新政策信息和工作动态,编印《农村“三变”改革资料摘编》等读本,发放县镇村三级干部和各类经营主体学习宣传,并赴庄浪、榆中、庆城等县区学习考察;召开农村“三变”改革专题培训会,对县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专题培训;由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各镇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赴榆中县和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考察学习,进一步理清了改革的思路措施。甘州区召开全区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培训会议,邀请省农牧厅专家对全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由区委书记带队,区属各部门、各乡镇党镇主要负责人参加,赴临泽县参观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区委农办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前往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明确差距,为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丹县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试点村、经营主体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先后到六盘水市、定西、天水等地考察学习培训。肃南县专门抽调10名县乡干部作为全县“三变”改革工作指导员,在组织赴临泽县等地观摩学习、集中培训后,下派各乡镇指导农村“三变”改革工作。高台县由分管领导带队,对试点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场督办解决,由县委农办组织相关乡镇及村负责人赴临泽县观摩学习,有力促进了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步伐。全市共举办各类“三变”改革培训班314期,培训人员18178人,其中组织赴外省学习考察64次。

改革工作要点范文9

关键词:达日县;集体林改;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88-2

1 改变观念,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高原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牧区林业是高原林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权不便的前提下,把林地经营权和林地所有权落实到牧户,确立牧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牧区生产力,加快高原现代林业建设步伐。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牧区经营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是牧区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在林业上的丰富和发展。建立债权利明细的林业经营制度,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有力于调动广大牧民群众爱林户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增加森林数量,提升森林生态功能,落实和完善林业补偿机制,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明确目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不断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体制机制,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规范流转、增加收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2.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2.2.1 家庭承包,权利平等的原则 要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把林地的家庭承包经营作为牧区林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依法保障牧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等享有承包经营权,把维护牧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做到还山、还权、还利与民。

2.2.2 兼顾各方利益,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保障集体林地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民主协商的前提下给集体经济组织一定的收益分配或者保留少量的集体林地,实行民主经营管理;要在保护生态,维护生态安全,确保森林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牧民经营林地,从中获得收益,得到实惠。

2.2.3 尊重民意,民主决策的原则 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方法、步骤和要求原原本本地交给牧民,牧民民主选择改革的模式,自主确定经营管理形式,依法确保牧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确保改革让大多数群众满意。

2.2.4 依法办事,规范运作的原则 改革要符合《物权法》《森林法》《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规范运作。实行改革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四公开”,杜绝暗箱操作,确保改革规范有序进行。

2.2.5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当地集体森林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层层制定改革方案。要做到一村一案(一社一案),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2.2.6 尊重历史,政策连续的原则 对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已经明晰、绝大多数群众满意的,应稳定不变,不得乘改革之机重新分配或者无偿平调。对已经承包但林权尚不明确的林地以及有历史遗留问题的林地,本着有利于维护牧民利益,有利于资源保护,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方针妥善处理。

2.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完成的任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惠及群众、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牧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基本完成明晰产权、勘界发证、落实责任、放活林地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等几项工作任务,全面实现公益林管护机制的创新。根据几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统计出我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378.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7%;其中:灌木林192.81万亩,灌丛地81.54万亩,宜林地104.25万亩,分别占土地面积的8.6%、3.6%和4.6%,纳入天保的灌木林共有112万亩,占全县灌木林地的58%。去年省林业局对我县的天然林进行最终核定,确定纳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天然林地面积为408.46万亩。根据省州要求,要从今年开始到2012年底,我县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主体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任务,2010年首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改革触及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各乡镇积极做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工作。本着依法依规调处和民主协商相结合,以民主协商为主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做好林权和涉界争议调处。各乡镇要确保社内矛盾不出村,村内矛盾不出乡,乡内矛盾不出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改革过程中,要本着尊重历史、尊重法律、政策连续的原则,对已经承包到户或租赁形式流转的林地,凡符合法律规定、承包和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承包和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规范,承包手续不完善的要补充完善;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已经随草场承包到户、划入草原使用证范围的集体林地,要进一步确认林地类型,勘界定线,申请林权登记,完善和补充管护合同。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合法合理的解决办法,征得牧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达到保护生态,牧民得实惠的目的。

2.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要求

2.5.1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各乡镇要将林改工作列入当前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形成“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村社具体操作”的工作机制。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要高度重视试点中的社会稳定工作,把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社会稳定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各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要深入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5.2 保障林改试点经费 在保证林改试点工作经费安全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经费补助,切实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2.5.3 确保试点工作质量 林改工作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各乡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改革程序,统一技术标准,严格规范操作。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防止敷衍了事、走过场。

2.5.4 加强档案管理 做好林改过程中各阶段、各环节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严格按照《档案法》和《青海省林业局青海省档案局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试行)》(青林资〔2008〕410号)的规定,做好林改档案管理工作。

2.5.5 坚持民主决策 林改工作要根据本地区森林资源状况及经济收入水平等实际,通过民主决策,自主选择林改方式,自主确定集体林经营管理形式,不搞“一刀切”。对于农民群众创新的改革模式和经营形式,凡符合法律法规,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资源增长,有利于生态保护的都要坚决支持,充分体现村民的民利。

2.5.6 加强信息沟通 试点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研究解决。

2.5.7 搞好督促检查和验收评估 按照《青海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质量检查验收办法(试行)》(青林资〔2008〕408号)的规定,做好各阶段、各环节的督查检查,严格各个阶段的验收和评估工作,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果。

2.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推进牧民民生改善的重要途经

我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378.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7%;纳入天保工程的灌木林共有112万亩,占全县灌木林地的58%。去年省林业局对我县的天然林进行最终核定,确定纳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天然林地面积为408.46万亩,林地在我县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县公益林总的特点是:树种单一,生长缓慢,林木质量差,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而生态效益显著,牧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林地的依赖程度很低。我县林改的对象全部都是生态公益林,林地经济效益很低,主要是生态效益,林地经营的任务主要是森林管护,林改后牧民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主要是森林管护,牧民受益的重点也就是公益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带来的收益。

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是中央公共财政政策支持林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项政策,也是我省最重要的林改配套政策之一。经省州领导的多方努力,全县纳入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的林地面积为408.46万亩(其中纳入112万亩天然林补助标准尚未确定),补偿标准每亩为9-10元,达日县重点公益林补偿金每年将达到3676.14-4084.6万元。通过公益林生态补偿金的发放,牧民群众增收明显。

3 加强领导,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完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