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锦9篇

时间:2023-01-28 03:00:19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1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特征;措施

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项资金都是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其具有特定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特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或是实施某一公共卫生研究项目。因此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对其特定用途进行改变。但在实际工作中,当前疾疾预防控制中心在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全面提升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特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来其要求单独报账进行核算,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好统筹安排,专款专用。由于疾控中心是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其专项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也有一部分是由社会团体和相关组织提供的项目资金。在实际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不仅数额大小不一,同时专项资金周期长短也存在较大差异,项目实施地也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更要重视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强化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的监管,更好的发挥出专项资金的重要价值。同时国家针对于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规定和办法,实现对疾控中心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和清算等过程的实时追踪,对其分配和使用的合法合规及透明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模式,提高资金的管理效率

在当前疾控中心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工作中,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方式来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即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对本期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和开支内容的合理性进行逐项审议,并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来编制预算费用额度,确保其合理性,以此来全面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发生专项资金闲置浪费的问题发生。严格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实际工作量来制定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实现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灵活度,一旦开展的公共服务项目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针对具体情况来合理调用其他资金来进行扶持,以此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为了能够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努力提高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水平,严格专项资金审批权限及规范资金支付流程,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科学管控,有效的避免专项资金被挪用和贪污的现象发生,更好的发挥出专项资金的整体效率。保证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

(三)逐级构建独立审计模式,定期追踪资金动向

为了全面提高疾病预防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专项资金的出资产方或是国家审计需要成立审计团队,主要对专项资金的动态、下拨情况、疾控中心会计核算的合规合法性等进行排查和审核。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也要成立具体的审计团队,针对本单位的专项财务报告、专款使用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认真审计,确保做到账目的清晰。另外,审计部门还要提高自身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在具体审计工作中保证公正性和客观性,定期对专项资金的动向进行追踪,实现对疾控中心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的有效监管。

(四)构建专项资金反馈机制

当前疾病预防机构所花费的经费都来自于财政拨款,但一直以来财政拨款审批流程都十分复杂,各种程序繁多,这极易造成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到账延迟。因此疾病预防中心需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反馈机制,及时将资金的使用情况向上级反馈,这样上级能够对专项资金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及时了解,这样一旦专项资金出现缺口,则能够及时拨付需要的专项资金额度。另外,对于政府机关来讲,需要加快对相应的财政体制进行完善,并利用便捷的拨付通道,简化审批和转转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的及时拨付到位,从而保证疾病预防中心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疫情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专项资金的高效利用。

(五)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讲,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重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样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才能够严格按照会计法规的要求来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和具体的核算环节,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确保财务报告能够对专项的流动过程进行真实、全面的反映。另外,还要做好专项资金的预算工作,留存适量的准备金来应对突发及意外情况。因此要求疾控中心财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团队整体素质及过硬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实现对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科学对项目开支水平进行评估,更好的发挥出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结束语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人民群众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任务,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社会功能,在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更好的发挥出专项资金的重要作用。因此疾控中心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监管制度和反馈机制,提高专项资金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自红.浅析区(县)级疾控中心项目资金的管理[J].经济师,2013(12).

[2]钮新宇.浅谈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J].现代商业,2013(10).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2

关键词: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专项资金管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使用的针对性,通过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能够很好地引导资金流向需要的地方,满足相应的资金需求;二是有利于提升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其实就是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时效性、科学性加以核查,确保资金管理高质高效;三是有利于降低财政资金运营成本,优化社会资源,使得有效的社会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作用发挥。

一、当前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专项资金存在“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指向的专项资金,本来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滥用问题。首先,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像一个“大染缸”,为了所谓的灵活性、一致性,对所有进入资金库的经费“去标签化”,采取统收统支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资金都不具备“专项”属性了,在使用上更多是以领导意志为转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看似以需求为导向,实则经不起审计考证,过于随意的操作会导致原本急需区域成为真空地带。其次,在当前中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这既有利于统一管理但也存在过于层级化的问题,很多政策(包括资金)经过层层传达(拨付)之后往往会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导致最后专项资金的使用无法支撑专项服务,专款专用成了一句口号。

(二)专项资金运转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项资金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原因在于它的“专”与“快”,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资金运转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是在资金的拨付流程上缺少时效性,从专项资金调查、立项到审批、拨付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在拨付手续上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资金到位问题,对于有时间限制的专项资金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的H7N9预防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就曾因为拨付不及时导致H7N9的预防工作开展受限,这与当前过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层级化管理弊端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这种问题就越突出。其次是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扎堆、闲置的问题,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很好地进行使用,导致资金进入闲置状态,经常出现因为怕资金回收才在最后期限内扎堆使用、突击使用,这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运转的效率,也影响专项资金使用的质量,可想而知匆忙的资金使用必然会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质量低下。

(三)专项资金缺少有效可行的审计机制

之所以会出现“专款不专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有效审计。一是审计缺位,目前审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非常不足,这源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所以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使用缺少相应的审计概念,更别说要细化到专门针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审计简单,目前某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核算,也就是重点只是针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核对,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专款不专用”的一种纵容,正是因为审计不注重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所以对于专款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就无法衡量,这也就失去了针对专项资金审计的意义。三是审计困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审计特别是有效审计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健全可行的审计制度,更需要一批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又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工作的专业队伍,这在当前是相对比较缺少的,当然也缺少审计过程中的经费保障,种种原因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审计困难。

二、加强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化: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设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项资金被“去标签化”、“专款不专用”的问题,很重要的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从认知上、操作上进行建立相的使用规范。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认知强化专款专用的严肃性,既然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拨付资金,必然有其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应的需求,至于因应每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专项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但是这就要求地方提供科学的更改依据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提出申请,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前做好预算(计划),因地制宜的提出资金使用安排,尽量避免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在资金拨付方式上要有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要杜绝“谁有钱谁说话”的现象,对滥用权力的单位(领导)要严加惩处,对资金拨付的数目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示公开,确保专项资金在从上而下流动的过程中保值足额。

(二)标准化: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的标准化流程,进而促进资金运转效率的不断提升。一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要标准化,不管是专项资金的调研、立项还是审批、拨付都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拨付)只要按照流程化操作就没有问题、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有特别紧急的专项资金拨付要建立“紧急拨付绿色通道”,简化专项资金的拨付流程,采取直接拨付到位的方式缩短拨付时间。二是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安排的标准化,为了避免专项资金闲置、使用扎堆,需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标准化的使用规定,包括资金使用的时间跨度以及在各个时间段的资金投入安排要与业务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配套,对于闲置资金的界定与回收等方面可以有标准化的设定。之所以要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运转效率,让专项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其实也是在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制度化:完善专项资金审计制度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审计离不开对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只有把审计搬到制度化的层面才能真正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充分重视审计的重要性,对于事业单位属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能因为具备公益性就逃避审计工作,另外要把审计当成完善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当成单位运营的一种负担,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意义更大。其次,审计要兼顾数据核对与效益审计,一个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机制不能只是关注数字还要看到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区别于企业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有对资金使用的数据核对,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更加细化,要细化到专项资金的每一项经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在数字上没有出入,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一方面要在数据核对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性、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分析,凸显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最后,要加强审计保障,一是要有人员保障,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单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效益审计概念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有经费保障,要把关于审计的资金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预算当中,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限开展。

三、结语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持专项资金的指向性、目的性;思考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加快资金运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管理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审计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彰显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益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朝着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启.略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J].中国经贸,2015(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3

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6月22日8:30,我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发热症状病例,在接到疫情报告后10分钟内,我中心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送南通市疾控中心检测。15∶30,南通市疾控中心对我市所送该病例咽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月23日3∶18,省疾控中心对该病例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省、××市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4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财务预算管理 问题 方案

一、前言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稳定中承担当着重要的角色。2012年4月,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2号)中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只能从事业单位依据其开展的规定的业务活动中,依据相关法律取得的相应的非偿还性资金作为其收入。由此可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运营和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属于我国财政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压力和竞争力。从以往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发现,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财务收支项目一直是单一的,由此突出的弊端是其成本管理、内部控制、评估等内容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财务部门只是将现金管理简单的放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认为只将现金流管理好作为评价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成程度,这是错误的。财务预算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财政部门的任务,或作为通过预算编制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的手段,这些都没有将预算的管理作用发挥出来。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注意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对于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提高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意义。

(二)执行缺乏效率

财务预算制定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程序,预算在经过批准之后,在每一个执行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如果需要调整更改,那么就需要进行进行一定的审批,但在现实际工作中随意对预算变更的现象十分普遍。当然疾控中心的工作难点在于,其一,疾控业务的安排是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很难进行科学预料和估算;其二,对财务预算的执行缺乏监管,往往在前三季度的预算执行的余额较大,年终的最后一个季度进行突击花钱的现象十分普遍。财政资金的社会投入的效益目标没有高效地发挥出来,而对下一年的预算编制起不到参考的作用,种种不规范因素导致了当前财务预算的执行效率十分低下。

(三)体系与方法不完善

很多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体系往往都不健全,尤其是制度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的缺陷。由此出现问题的问题就是很多,如在疾控中心进行设备资产的购置,对已有资产的折旧、报废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处理并不科学;另外,对疾控中心的药品,医用用具等资产的购入,建立合理的库存机制和配套的财务管理机制,以免造成资产的浪费或资金积压;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财务知识过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对财务管理预算的重要性的认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深入认识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普及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各个部门认清职责,合作配合、共同参与,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此外,各部门对相关的财务管理预算的工作质量建立相应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相关工作机制的缺陷,进行渐进式幅度的调整,营造一个合理健全的机制。可以进行不定期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培训并且鼓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完成知识的系统更新,从而为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必须设立相应机制帮助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确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差异性,并深入了解探究生产财务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促进财务预算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开展。

(二)加强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社会的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帮助疾控中心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人为的失误造成的损失,所以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对疾控中心的工作开展极为重要。面对社会突发的传染病疫情,疾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大大提升疾控中心的科学化建设水平和效率。同时,现代信息系统能够帮助疾控中心的工作更为连续、系统、全面地进行开展,为财务预算管理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而且可以为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同时,对预算工作的执行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一旦发现了异常,信息系统自动预警可以及时提醒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便了对疾控中心的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能够大大地提高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

四、结束语

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有效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行和资源使用的效率、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还需要不断完善,其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还需要建立有效解决方案和系统机制。我们实践的过程中要强化对财务管理预算的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进行探索,加强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借助科学的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综合水平和实力,将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樊俊芝,刘辉,张红.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时间[J].中国卫生经济,2010

[2]肖斌.浅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12

[3]李自红.浅析区(县)级疾控中心项目资金的管理[J].经济师 ,2013(12)

[4]周超.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分析[J].财政金融,2011(18)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5

关键词:疾控中心 内部控制 关键点 分析

财政部于2012年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部控制规范),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这是内部控制规范在企业层面广泛实施后的进一步推广,对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保障资金资产安全有效运行,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等方面将发挥积极性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是追求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事业单位,履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指导等社会公益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与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产品。尽管疾控中心已制定了较多的规章制度,但内部控制的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方面还比较薄弱,疾控中心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在现有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为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公益职能服务。

1 内部控制原则与体系建立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的原则,与疾控中心现行规章制度相衔接,将当前零散的规范性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搞一套体系。如,在财务管理方面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在采购业务中执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在基建项目中执行的招投标和审计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执行在相关业务处理中起到了较好的规范性作用,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要更进一步,将这些不同业务单元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形成一张防范经济风险的控制网,使单位所有经济活动均在此控制网内规范运行。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必须结合疾控中心实际,从适应疾控业务的特点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内容,发掘业务流程和经济活动中较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即关键控制点,抓住关键控制点即可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和程序控制等方面去设计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2 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关键点分析

内部控制规范涉及预算、财务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六大业务层面的重点控制内容,结合疾控中心业务特点,可将这六方面内容归纳为三项关键控制点,即资金、资产和项目。

2.1 资金控制

资金控制是一项完整的内部控制线,即从资金的申请、批复、使用、考核等环节均要把关控制,既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这条预算管理线,又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报表报告和分析财务管理线,二者相辅相成,构成资金控制的全部内容。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预算控制的重点应放在项目预算的编制评审和预算分解执行上。预算编制评审应充分考虑疾病控制和卫生应急项目预算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大的特点,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很难预计,因此,为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既要按工作计划对项目进行明确细化,又要充分考虑项目面临的不可预见性,以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另一方面,预算批复后,应按规定程序在内部分解下达,这一决策事项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对于预算下达后确需进行调整的,也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批复后方可执行。预算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监控,对此,应充分发挥纪检、审计、财务等多部门在预算执行不同方面、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控制作用。

财务收支控制则应把控好入口和出口两个关,即单位各项收入均应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严禁设立“小金库”,收款和核算应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支出时要做到所有支出均有合规的审批手续、齐全的付款依据和规范的支付手续,并且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

2.2 资产控制

资产控制也是一项完整的内部控制线,即从配置指标申请、采购预算编报、采购执行、资产使用、后续维修改造到处置这一完整的资产生命周期过程。在采购执行环节,关键是做好对采购申请的审核和对采购执行的监督,采购事项既要在采购预算内,又要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方式和流程,采购合同签订、验收与付款等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在资产管理阶段,要认真落实资产登记和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等资产保全控制,做到账实、账账相符;对于实验室等专业等级较高的专用仪器和设备,应严格限制未经授权批准的人员接触使用。

2.3 项目控制

资金和资产控制按其经济规律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流或控制线,而项目的控制则扩大到“面”的控制,是多个内部控流或线的组合,这是由于项目管理涉及到单位的各个层级和方方面面,其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较单一的控制方面或环节大得多。疾控中心项目一般可分为建设修购类项目和疾控业务类项目两大类。

建设修购类项目控制重点从决策机制、招投标程序、价款审核支付、跟踪审计、竣工验收决算等环节实施内部控制,在各个环节中均应遵循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实施相应分离措施和内部授权审批。

疾控业务类项目控制应严把预算关:在项目预算上报环节要认真审核预算文本以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执行过程中,在批复的项目预算内,严格执行相应项目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在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列支费用;而在项目中期和结题验收时要认真审核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为项目总结提供依据。

另外,在项目控制中还要加强合同控制,项目执行中签订的合同应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实施合同签订的过程监督,合同文本必要时咨询法律顾问审查。

参考文献: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6

关键词:疾控中心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37-01

疾控中心对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直接关系到业务的开展以及过程中对于疾病预防的进展工作,这些档案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所汇聚而成的结果。对疾病预防有很强的利用价值。同样的,对于这些档案的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档案的管理包含了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归档到保存利用的过程,需要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分工要明确,这样才能将档案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卫生防疫提供便捷有利的条件。

一、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全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一个事业型的公益单位。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与公共卫生,我国已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在各省、市、自治区等建立了相关的分支机构。

(1)为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提供相关的政策,规章和科学依据等。

(2)建立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实施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的工作计划。对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因素进行监测。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生长、进行病学检测。

(3)参与和处理地方重大疫情、突发疫情事件。建立应急反应系统。研究开发且推广先进的技术,以便促进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组织实施全国性重大疾病专题访问。

(4)着重研究影响国民经济和生命健康的疾病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对疾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5)组织和承担疾病预防的控制等相关的科学研究,负责对下级部门人员的培训;国际方面,与国外精湛先进的技术进行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

二、档案管理

档案的管理是预防疾病工作机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一种历史文献,可以为以后疾控工作的开展提供咨询、发展、决策的科学依据。若想疾控工作开展得顺利,就必须夯实档案工作基A,必须不断丰富档案管理的资源。确保档案齐全完整,为疾病预防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规范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促进疾控事业稳定地发展。档案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法律意识。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为档案管理提供硬性条件。规范化的管理可以确保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可以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相比之前的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必须分工明确,否则,到了用的地方就会自乱阵脚。应分两级管理。中心统筹,下级各部门进行细致化管理。下级部门要听中心的统一安排。

疾控档案的管理要着力解决档案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要创新发展档案服务的方式,更新新型的服务观念、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善于交流,接受新信息,达到资源共享。作为一个疾控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创新归档方法。要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自己的职业操守。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结语

疾病预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与人民密切相关,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SARS”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不断警示人们要提高疾病预防的工作。重大疾病的流行时刻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疾病预防中心要时刻关注民生民态,以人民生命安全为首位。同样,也要求每位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的分类,做到“一类一整”不能害怕麻烦,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做好足够的材料准备。只有做好疾病预防事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杜玉玲. 浅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档案利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4):238-239.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7

(山西省大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大同037008)

[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卫生机构,因其工作性质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而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是疾控中心开展疾病预防工作、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加强疾控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提高疾病预防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疾控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不仅使国有资产流失,也阻碍了疾病预防工作的开展。本文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希望能为业内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90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日常办公类固定资产(例如:办公楼、车辆、办公设备等)和专项类固定资产(例如:PCR实验室构建设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及相关配套设备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是保证疾控中心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了加强类似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范围、折旧、核算等重新进行了定义,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更加科学。首先,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单位标准进行了调整。新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用设备价值在15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其次,新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再次,新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披露。在新会计制度下,疾控中心要对报表内容及附注进行披露,披露内容主要涉及固定资产的期初余额、账面余额、使用寿命、折旧方法等。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疾控中心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缺乏协调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在一些疾控机构中,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和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两个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这就造成在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中,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相互脱节,经常出现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报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进行相关的处置手续,固定资产已被处置,但是因流程等原因造成账务上还存在的现象。再加上,实物管理部门不按时进行盘点,即使进行盘点,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也不能及时向财务部门进行汇报,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二者不能按时进行对账,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其次,对疾控中心的一些扩建和重建项目,虽然项目已基本完成,但由于种种原因,项目迟迟不办理产权登记证,构建的大量固定资产仍属于在建工程,不能及时入账;再次,近几年,中央财政卫生专项资金对于购置疾控中心设备和装备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调拨手续的不完善,使大量的固定资产不能入账,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有价值。而一些使用年限超期,损毁严重,已经丧失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能及时减少等。

2.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近年,由于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各种疾病高发、频发。因此,国家财政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实际操作中仍然出现资金短缺、设备紧缺的现象,虽然,财政对于不同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金、设备投入标准不同,但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固定资产资源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的。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预算严重脱节,管固定资产预算管理(财务部门)的不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实物实际存量,管固定资产配置的不了解固定资产的预算,给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配置带来极大障碍。对于按照预算进行的固定资产配置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于在固定资产配置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此外,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固定资产配置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配置计划缺乏实地考察和研究,仅凭个人主观愿望进行决定,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合理。因此,常常出现不顾实际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的配置,片面追求高标准、高性能、“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折旧跟不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2013年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这将给财务带来无可估量的工作任务,鉴于现状财务人员紧缺的情况下,疾病预防机构基本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能跟上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3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3.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保证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疾控机构的领导者应对此高度重视,并对制度的构建起主导作用,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保证制度的刚性。制度的制定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整个制度主要围绕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动进行。“一是固定资产的流入管理,固定资产的流入主要包括购置、划拨、捐赠等,对于流入的固定资产要有编号、产品名称、厂商、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年限、保管人等详细信息,经相关负责人审批、签字,并填表登记和粘贴标签,在流入阶段做到账表、账实相符;二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摒弃重财务管理、轻实物管理的理念,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对于固定资产的流入、流出等要坚持按照严格的审批、申报程序进行,两个部门要定期进行核查,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按时盘点,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做到心中有数。财务管理部门要经常向其咨询相关数据,做到账务的变化要和实物的变化保持一致;三是,固定资产的流出管理。固定资产的流出要经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批准,批准前应妥善保管固定资产,不能擅自处理。批准流出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向财务管理部门反映,及时销账。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报废程序处理,残值及时上交财政部门。做到固定资产在价值流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管理。

3.2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有价值

为了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因长期使用和时间推移带来的损耗,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这无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大进步。不仅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对于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疾控机构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对于更新较快、价值较高的医疗设备,在折旧方法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法,有利于真实反映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价值,同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折旧处理,不同的单位应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进行探索,寻找适合本单位的折旧方式,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3.3疾控预防机构应构建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的配置在疾控机构的财务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疾控机构在固定资产的配置上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配置计划,防止盲目采购,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浪费。“配置标准根据基本装备和推荐装备制定,基本装备是完成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工作所必需配备的设备,推荐装备是在基本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和居民健康需要,结合未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疾病流行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接轨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设备的购置要充分考虑单位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情况、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运行环境、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因素。”能不购置的不购置,能少购置的不多购置,争取将有限的设备发挥无限的价值,防止出现设备闲置带来的各种浪费和后续维护费用,最大限度的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3.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和有资质的软件公司合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开发一套适合疾控机构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由购置到日常管理再到处置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各项固定资产的构成、存量、价值,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综上所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保障居民健康的应急机构,其固定资产对于职能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是领导者和财务人员共同思考的问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摸索出一套更加适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策略,为保证我们疾控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立红.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9).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8

一、以增强疾控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检测水平。

1、加强国债项目建设。在市政府、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疾控中心国债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完成。中心综合大楼建设规模为3100㎡,辅助用房500㎡,2006年7月竣工验收,于2007年3月23日中心实现了部分科室搬迁,结束了我市卫生防疫工作50多年来无工作用房的历史,为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创造了基本条件,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增强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奠定了基础。2、争取贷款项目。在市政府、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争取的荷兰政府贷款项目用于购置实验室检测设备获得批准。目前,正在做好所购设备的洽谈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到位。届时,我市疾控中心的装备可望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3、完成了HIV和无菌净化实验室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艾滋病、病原微生物等综合检测能力。

二、加强疾病监测、积极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是一项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要求高而难以预测的工作,为使疫情处置及时、效果明显,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精心组织、未雨绸缪,确保了我市未发生重大或有影响的传染病疫情。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为组长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4支应急处理工作机动队和6支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为应对疫情的发生提供组织保障。

2、制定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预案和实施方案。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高致病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和《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等防控方案,为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规范。

3、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认真组织全市疾控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业务培训48期 ,对应急处理机动队和各技术指导小组成员重点进行疫情和中毒处置工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毒等内容的专项知识培训和模拟实战技术演练。此外,中心选派5人分别到省CDC和省劳卫所进修3个月和1个月,还先后34次选送132人参加卫生部、省卫生厅和省CDC举办的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对下级疾控机构及市直医疗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和疫情信息报告培训46次,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专题讲座28场次。

4、加强疾病监测和重点传染病的预警。为确保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我们坚持派专业人员到医疗机构进行主动监测和搜索传染病疫情;密切关注和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及时分析和通报疫情信息;坚持对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点监测督导,实行周报制度;在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主动加强霍乱疫源检索,06年来,在昌江河段设5个监测点,每周一次对水源、全市餐饮业、农贸市场甲鱼、龙虾、蛙等各类海鲜水产品检索霍乱弧菌,共采水样411件,海鲜水产品593件进行霍乱弧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先后8次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市直各医院和大型厂矿医院的肠道门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做好霍乱疫情监测月报表、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月报制度。

5、加强传染病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职业病防治知识”、“4·25儿童免疫接种日”、“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和“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大型咨询活动20次,并应对传染病发病季节的不同,提前针对性进行防病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37000余份,展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展板15块,接待前来咨询的市民15200多人次。同时还开展“卫生防疫防病服务队”下农村、进社区活动,发放各类宣传画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宣传单11000余份。并开通了防病知识咨询电话,为市民解答相关疾病预防知识。

6、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我们对全市16所学校和市直幼托机构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督导检查,同时下发《关于加强对幼托机构和学校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及《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并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与省CDC一道共同完成了35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工作。

7、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国家和省级监测点项目工作。

病媒生物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病媒生物监测点,在省CDC的指导下,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老鼠、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进行了密度监测和鉴定工作。监测工作得到省CDC领导专家的肯定。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点,按《全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每月能按要求进行采样,收集各类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共采集猪鼻拭子138份、猪扁桃体137份,检验结果均未检出猪链球菌2型。监测点工作。去年8月份起,我市被列入伤寒、副伤寒省级监测点,按《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伤寒、副伤寒监测实施方案》(施行)。除开展常规监测以外,还开展了病例监测、重点人群监测、菌株耐药性监测,至11月上旬共监测病人18例,饮食从业人员66人,并按时上报监测报告。

8、免疫规划工作。认真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工作,五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开展全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工作。考核4个县(市、区)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综合科,分别对18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进行了接种率入户调查,对7岁儿童查看卡疤,共调查1276名儿童(其中:基础免疫642名,加强免疫634名)。完成了乐平、浮梁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达90%目标考核验收工作。

三、认真履行艾滋病防制职能,切实抓好艾滋病各项工作的实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文9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管理;设计原则;维护

引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医院庞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隐患。一旦网络瘫痪、系统数据丢失就会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工作的运转,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医院和病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对于医院系统来讲,网络管理的安全问题相当重要。要做到能够安全管理和维护,确保信息系统能够安全、稳定、正常地运行,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犯罪、避免数据丢失和损坏。

1、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原则

要确保疾病控制中心的网络能够进行安全的管理和维护,就应该对网络安全体系进行有效的设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做到“注重安全、操作性强、投入合理、性能良好、高效运作”,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1 安全性

对于疾控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来讲网络的安全和稳定性更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局域网络的安全体系设计主要是为了对网络系统的安全进行有效的保护,课件安全性成为设计的首要目标。而体系安全性的保证,必须以保证体系的完备性和体系的可扩展性为前提。

1.2 可行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单纯从理论的角度来考虑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而非考虑实际操纵因素只能是空谈。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使为了更好地指导实施,如果实施的难度过大或者无法实施,那么安全体系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必须要坚持可行性的原则。

1.3 可承担性

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后期的维护、培训等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经济的支持。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成本和利益的关系,如果付出的成本比从安全体系中得到的利益更多,那么这个体系就不能算是合理的方案。因此,在进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安全体系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单位的特点以及实际的承担能力来进行。

1.4 高效性

网络安全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如果安全体系的建立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那么就必须在安全和性能之间进行合适的权衡。网络安全体系所包含的软件和硬件都会不同程度地占用网络系统的部分资源。因此,在网络安全体系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系统资源的问题,注重系统设计的高效性,避免系统本身对网络系统正常运转的妨碍。

2、网络安全体系的管理与维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安全威胁可能来自于外部,也有可能来自于内部。因此,在进行网络系统安全策略的设计时,既要在局域网边界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来抵御外部的侵袭和攻击,又要对内部网络设备的安全访问进行控制,避免局域网内部因操作错误而造成对局域网破坏。进行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与维护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2.1 物理安全策略

物理安全策略制定的目的是保护局域网中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系统、物理链路等基础的设施避免受到人为破坏、自然灾害或搭线攻击,并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的制度,确保网络系统能够在良好的电磁兼容的环境下工作。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计算机控制室的非法操作和偷窃破坏活动。

2.2 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是为了保证网络的资源不被一些非法用户访问和使用,它是局域网安全防护的主要策略,是网络安全得以保证的核心策略之一。它包括网络的权限控制、网络访问控制、文件属性控制、目录安全控制、服务器访问控制、网络监测控制、网络锁定控制、安全基础设施控制、端口及节点安全控制等。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络安全而言,应做好网络服务器访问控制、网络访问控制以及网络的监测和锁定控制三个方面。

2.2.1网络服务器访问控制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而言,网络服务器访问的控制主要目的是控制用户对系统服务器的非法访问,防止网络服务器上的数据被随意修改、破坏或删除。服务器访问控制时,应制定相应的合理管理措施,防止非法用户对服务器的控制台进行直接操作;限制服务器的登录时间;尽量减少服务器上所安装的应用软件的数量;禁止服务器上一些不必要的服务软件运行;对服务器上进行的各种操作实行记录制,并定期进行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要对服务器的数据及时进行备份等。

2.2.2网络访问控制

网络访问控制是网络系统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对网络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和权限的分配,责权分明,既能有效地阻止非法用户的非法访问,又能减少网络病毒和恶意软件及代码的危害。在网络访问控制中,可以通过防火墙进行控制。将防火墙置于不同信任度的网络中并对网络的通信进行相应的控制,强制实施安全策略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防止重要资源的访问和存取。防火墙通常位于外部的Internet网络、内部使用网络和其服务器DMZ区之间,当数据包通过时,数据包的信息即与防火墙的规则表进行相应的匹配,如果有相匹配的规则就直接按规则来执行,如果没有匹配的规则就使用默认规则来执行。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列表来达到网络访问控制的目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一组包含了允许(permit)、拒绝(deny)语句的有序语句集,它将数据包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源地址、目的地址、MAC地址等信息同访问控制列表中的语句来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的结果决定数据包是否通过,以实现数据包的过滤。

2.2.3 网络病毒的防治

在网络中,病毒具有很多的传播途径及较大的破坏能力。它可通过电子邮件、局域网、网页脚本、操作系统漏洞等进行传播。病毒不仅对单台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资源造成危害,而且有可能造成局域网甚至整个网络的瘫痪,这样会造成不可预测和估量的损失和危害。要实现网络病毒的防治单靠计算机上的杀毒软件是不能根除和实现的,必须安装相应的网络版杀毒软件进行智能升级、远程安装与操作、集中管理、远程报警、查杀病毒等功能。同时,要对加强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及使用人员的防毒意识和系统保护的意识和知识。

3、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安 全从以前的保密、保护到如今的保障阶段,不断地满足人们对安全性能的需求。安全方案和安全体系也从原来的静态向动态、被动想主动的防御和防护发展,要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心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管理人员必须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促进医疗事业的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