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美术鉴赏知识集锦9篇

时间:2022-08-20 09:25:24

美术鉴赏知识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1

1.针对课程开设方面问题,不断加大学校支持力度

开展好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学校的关注和积极支持是关键的因素,因此,针对课程开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加大对美术鉴赏课的支持力度,在美术鉴赏课的开课问题上,要保证准时;在师资配备上,要保证加大投入,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在美术鉴赏资料的提供方面,学校要从网络、图书馆、与美术相关的各类活动等层面,满足师生的需求。只有从整体做出恰当的改革和调整,做到全方位支持,才能激发学生上好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2.针对基础知识欠缺问题,提升基础课程教学实效

初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鉴赏知识,鉴于目前学生美术鉴赏知识较为欠缺,教师要结合实际加强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如美术相关的概念、分类等,让学生逐步从美术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初中美术鉴赏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3.针对美术教师素质问题,教师通过不断努力胜任教学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2

关键词:美术鉴赏;大学教育;影响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素质教育不断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美术鉴赏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美术鉴赏进入大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立、学会做人以及学会分辨善恶美丑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美术鉴赏课究竟是如何对大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鉴赏的概况

(一)现状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温饱得到满足后开始增加了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艺术感受和艺术需要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的多元性在教育上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也由专一化转向全面发展,大学生自身也愿意去学习和接受各种形式的文化,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素养。美术鉴赏属于比较广泛和普及、也是相对于比较好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化传递形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学生对美的鉴赏,作品传递的思想和表达的内涵,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判断和吸收能力,因此美术鉴赏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1]。

(二)特点

虽然美术鉴赏课程在各大高校都有设立,但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一定就适合本校学生的文化需求。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和科学它的设置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如对课程的安排时间不合理、课时较少、种类较少。一般美术鉴赏都为几个学期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具有内容单一的特点,适用于专业课和基础课程的学习,但对于美术鉴赏这类灵活性较高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想掌握的方面进行统计,设立多种课程供学生进行多样的选择,满足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需求[2]。2.美术鉴赏过于形式化在大多数的大学美术鉴赏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进行美术作品的观赏,只了解教材上相对应的作品,没有深入地去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背景和过程,要表达的情感也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美术鉴赏的最终目的不是知道一个作品的内容和作者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对作品的鉴赏,达到自身审美素养的提高。

二、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的功能

(一)认知功能

作为知识认知的一种方式之一,美术鉴赏不仅可以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对更多知识的不断积累。美术鉴赏的内容往往千变万化,从古至今美术鉴赏就一直被人们广为推崇,比如古时候的人们对诸如瓷器、画卷、折扇等常见的东西进行美术鉴赏,通过鉴赏可以对其质地、产地以及铸造工匠等相关信息进行得知。由此可以知道:通过美术鉴赏可以帮助人们对于事物进行进一步地认知,现代人通过对于古时候的作品进行鉴赏时,除了上面所说的信息的认知以外,还能够帮助人们对了解其所出产的年代、艺术价值以及市场价格,等等。美术鉴赏的认知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由于现在科技发展非常迅猛,很多人都在紧随着时代的步伐,人们对于事物的鉴赏能力也逐步提高,然而更多的是对事物表面的认知,却将其本质忽略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美术鉴赏教育,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及认知[3]。

(二)教育功能

对于艺术的鉴赏,首先是提高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认知程度。在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我们去对艺术作品在艺术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和探讨。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品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是何种心理状态,以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思想。例如:对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他创作这幅巨著时所生活的年代的背景以及他所处的社会阶层,由此也可以引申到画中的内容,通过画中的内容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为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宋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术鉴赏不仅能够起到对学生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基础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够实现。因此,通过美术鉴赏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思维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开拓思维,并在潜移默化的认知过程之中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

(三)审美功能

审美是人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在主观上对于世界的认知、感知与理解的过程。人的审美可以让人找到需要或者喜欢的东西,然而人的审美能力并非是天生所具有的,而是需要人们通过不断地接触事物,并在脑海中增强感知,再加以后天的教育从而培养起来的[4]。审美功能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同时,人的审美能力也是与道德相关联的一种感官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具有审美的功能,就可以在对所认知和感知到的事物产生一种潜意识的审美思维,通过这种审美的思维,人们可以进行情感的把控以及表达。大学教育中,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对于审美方面的教育,不仅有利于陶冶个人秉性,促进学生形成更好的审美思维以及审美的理念,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5]。

三、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的影响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国的传统教育对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封建传统政策和小农经济以及将近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使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压制。这种偏爱有知识和技能但因循守旧的社会结构使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之中,人们忽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我们不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教学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的[6]。丰子恺先生曾说:“想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想象是有形的东西变形,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想象使无形的东西有形。”因此,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是一堂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审美能力的教育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这些都是人类审美能力的涉及范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灿烂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太多的对比,如美与丑、对与错等。因此培养学生对美的审视能力,让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的本质是大学教育责无旁贷的一件事情。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讲解,拉近学生与美术家们的距离,使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一种审美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充分感受到美对身心的愉悦功能。

(三)广博知识的学习

艺术家豪泽尔曾经说过:“有的人也许天生就是艺术家,可是如果想成为鉴赏家就必须要经过学习与教育”。美术鉴赏课是根据人的理解能力而开展的一门课程,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是提高领悟力的一项重要因素。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也一样,它们都来源于社会,并且都依附于社会而存在,因而如果想要领会美术作品的真正含义就必须要对美术作品所产生的社会背景、人文情怀进行了解与掌握。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双边活动来发现美术作品的种种外部关系以及深刻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广泛的美术知识,还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不同的更新,确保自己所教授的是完整而准确的美术常识[7]。同样地,美术鉴赏课不仅仅是一门关于美术的课程,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世界信息课。

(四)人格境界的提高

审美的中心问题是情感境界问题,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来源于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意志甚至提升人生境界的作用。例如:《长江万里图》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拉斐尔的《圣母像》中母爱的融入使欣赏者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作者对母爱的歌颂;还有世界著名雕塑《大卫》,这座作品表现出的坚定、顽强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后人。当下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以一种全面的姿态迎接未来,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努力。在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讲解的不单单是一些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学习做人、认清美丑的基本常识。正义是美的、是被后人所敬仰的,邪恶是丑的、是被后人所不耻的、坚定是美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动摇是丑的、是我们不应效仿的。所以,美术鉴赏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8]。

四、结语

美术鉴赏是以视觉思维为主的过程,通过对艺术品的一系列的感知、理解、想象来升华自己。通过这种作品鉴赏的模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来引起共鸣,加深视觉冲击效果,而且在直观事物面前,人们的想象力和代入感也会得到发挥,从而形成更好的体验和更深的理解。美术鉴赏课在学生全面发展、完善自我能力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各个教育机构,都应该提高对美术鉴赏的重视程度,一起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晰.艺术增添人生色彩———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美术鉴赏[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36-137.

[2]张晓玲,熊巍,张剑.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在校学生美术鉴赏现状调查[J].戏剧之家,2014,(12):145-146.

[3]耿振翔.浅析美术鉴赏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30):165.

[4]欧阳启名.关于美术鉴赏课程改革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3:8-10.

[5]边新灿.新一轮高考改革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5,02:7-9.

[6]赵志红.民族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14-116.

[7]刘瑛,黄意涵.中国艺术品鉴藏与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初探——以长沙理工大学美术鉴赏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6,(01):262.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3

【关键词】美术鉴赏 创造力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9-0185-01

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与联觉、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识的过程。美术鉴赏就是从哲学、美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批评后,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因此,美术鉴赏的教学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研究以及中西美术比较等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初中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4

关键词 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快速出台,让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目标与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利用美术鉴赏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参与过程中感受美术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鉴赏学习中了解美术基本知识,体验美产生的过程,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的端正有积极作用。但新的美术教育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被一些因素所限制,没有达到教育改革的要求。

1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1.1教学观念因素

在应试教育实施过程中,高中美术一直都被当成副科对待。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美术学科是其它所谓主科学科的陪衬。许多学校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更忽视了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实施。得不到重视,美术学科的地位就很尴尬,教师也没有热情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活动。高考,是高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大多数学生与家长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没有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这会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影响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1.2学生自身因素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如果自己以后不学美术专业,就没有必要学习美术知识。大多数学生缺少基本的美术知识,也没有掌握正确的美术作品鉴赏方法。在初中美术学习阶段,虽然课本上有美术鉴赏内容,但出于种种原因,教师只向学生传递了美术绘画技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高中,学生仍然不能有效鉴赏美术作品,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效率不高。另外,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鉴赏的手段,在老师引导学生去鉴赏某一作品时,会出现冷场情况。

1.3教师能力因素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在长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认为美术技法教学最重视,一直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画画,却忽视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理解不足,影响了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加上美术学科一直不被重视,美术教师逐渐轻视自己的教育工作价值,很少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头脑中的知识得不到更新,甚至落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需求,自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2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加强对策分析

2.1加强美术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转变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体,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评价者。高中美术老师应当对教育角色进行转变,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转变课堂角色。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做思维运动。但师生互动中,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理念。认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用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服务。教师应当是美术鉴赏课堂中的知识传递者,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引导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鉴赏活动的推动者。

2.2丰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手段

加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手段的丰富,会让学生有更好的美术鉴赏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爱上高中美术鉴赏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设备具有形象性与生动性,可以在同一时间或者同一界面上显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如果教师一直通过张贴作品让学生欣赏的方法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鉴赏教学活动,应当是形象的、生动的、快乐的、多变的学习活动。

比如在讲解《瓷器》的时候,如果教师要用实物教学,只能拿一些生活中的瓷器,但这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瓷器作品发展过程的课件,让学生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全面了解瓷器。或者,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欣赏瓷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学习积极性会提高,他们更乐于表达自己的鉴赏观点。

2.3应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手段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换鉴赏结果与美术意见。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期待学生与自己具有一样的想法,不能容忍任何个性化的意见。一些教师甚至会批评学生的独特想法,让学生认同大多数人的看法。要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鉴赏看法,给学生空间去分享,也给学生权利去鉴赏。

比如在讲解《宫殿建筑》的时候,一些学生会感叹宫殿建筑的奇妙与宏伟,一些学生则会从实用性的角度批判宫殿建筑。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鉴赏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用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鼓励。教师更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出最好鉴赏意见,促进美术鉴赏课堂氛围的活跃。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影响。将美术鉴赏教学活动视为高中学校落实审美教育的手段,能够扩大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意义。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的现状出发,认真思考每一个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因素,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美术鉴赏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阎飞.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1.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诗”;“情”;“画”;“意”

1994年7月国家教委下发了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必修课的通知,这是我国美术教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高中美术鉴赏课”排上了我们的课表。然而20多年过去,很多学校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因老师单一的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使课堂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独立的创造个性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全面发展优秀人格和品质的目的。如何让高中美术欣赏课走出“形式化”的窘境,笔者根据自己的上课经验,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掌握学科特点,“诗画”并存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鉴赏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的传授与艺术技能的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个性,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发展优秀人格和品质的教育。简而言之,美术鉴赏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鉴赏。课堂上,老师不能一味满堂灌输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套用教材上的句子进行枯燥说教,这样既不符合美术鉴赏课的学科特点,也势必导致学生丧失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做到“诗画”并存,与学生互动、愉快的共同学习。所谓的“诗”不仅指文学意义诗歌的引入,而更多的是指美术鉴赏课的艺术氛围具有的“诗意”。它具体体现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也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一道,随着课堂问题的展开,课堂气氛时而柔和、时而激昂。师生一起诗意游走在探索美的旅途之中,创造美好灵动的学习氛围。而美术鉴赏课自然离不开“画”,不过这里的“画“不仅单指艺术名家们优秀的”画作“,它还包括各种图片、学生的作业、作品的讲解,在鉴赏过程中要将所学的美术知识穿插在一起,方可提高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美术底蕴和文化底蕴。

例如我们鉴赏宋代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初接触画作欣赏的高中生可能对赏画不懂,但对诗歌欣赏却不陌生。这时候我们适时引入柳宗元的诗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即可营造出鉴赏画作的意境和氛围。画中只有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而诗歌的引入,让我们透过寥寥几笔勾画,脑海中却浮现出水天一色、无边无际、空旷渺茫的境界,江面的宽阔,渔翁寒江独钓的情景。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诗与画的对比与联系,同学们的美术鉴赏兴趣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要让美术鉴赏课充满“诗意”,还离不开师生互动。在鉴赏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留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切记自己从头讲到尾,即便是你有动听的语调,声情并茂,学生仍旧会感到索然无味,因为满堂灌的课堂已经偏离了“美术鉴赏课”的特点。例如在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副作品时,我要求学生根据画面上每个人的动作表情给他们分别设计一句话。这个问题就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他们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师生一起游走在美的旅程中,这样的课堂自然充满了诗意。

二、把握学生认知,“情意”并重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的时期,学科知识结构也相对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逐渐对美术鉴赏活动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但却不稳定。因为他们的认知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其中情感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高中学生这一认知发展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做到“情意并重”,让学生真正爱上“美术鉴赏”。而艺术鉴赏恰恰讲究的就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高中美术鉴赏课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美术鉴赏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使人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和享受,在美丽的事物中找到美,在愉悦的的环境中接受美学的感化,这就是美术鉴赏的一个主要任务。美术作品本身就具有轻松的美感,这种愉悦的感觉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行感知的,在整个鉴赏过程中,学生体验着美,这样的课堂自然就成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高中生由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在美术鉴赏课上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这样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老师要注重情感投Y,拉近师生距离。美术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让你的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美术创作是一项任务”的错觉。要转变这种想法,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美术基础”。这样在讲课时,我们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理念。

其次,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渗透自己的情感。如讲授《美术欣赏导言》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先谈一谈所了解的美术的功能。学生们往往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装饰家居、点缀房间、陶冶情操、精致的工艺品、漂亮的衣服……等等都需要美术设计。这些都是学生对美术的直观感受。此时老师要及时引导,通过讲述一些美术小知识、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拨雾见山,让学生在学习上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去欣赏理解。

最后,除了关注美术鉴赏课的“情感”,我们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认识作品的意境美。高中生在知识、生活阅历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他们认识事物还不是很深刻,在鉴赏方面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推敲画面去领悟作品的意境。只有通过欣赏作品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的绘画功底,加强学生的熏陶感染,从而达到美术鉴赏课的目的。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6

那么,美术鉴赏的性质又是什么呢,如果从学习文艺理论或美学的目的来谈,美术鉴赏的性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但是,从实际进行鉴赏的角度来看,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美术鉴赏是美术作品发挥社会作用的重要环节。

因为任何一种美术作品,如果仅仅为创作者所占有,并不把它公诸于世,那么,这一美术作品的社会作用就无从发挥,再好的艺术作品也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没有艺术创作,就不会有艺术鉴赏,同样,没有艺术鉴赏,艺术创作也就失去了他存在的依据,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因此,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前者为后者提供对象,后者则是发挥艺术创作的社会作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第二,美术鉴赏和其它艺术鉴赏一样,是人们观赏艺术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一方面是作品本身塑造的艺术形象,把观赏者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激发起人们这样或那样的思想感情的波涛,另一方面观赏者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有时甚至以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里的艺术的内涵。中外美术史上的许多优秀作品之所以百看不厌,耐人寻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能不断地激发起观赏者再创造的兴趣,使他们每看一次都有一些新的发现和体会,从而成为人们不断鉴赏的对象。

鉴赏者的生活经验愈丰富,艺术素养愈高,就越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而对于一些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情况的美术作品,也会正确地加以鉴别,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从以上的这些方面来讲,美术鉴赏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活动。作为艺术鉴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鉴赏者再认识的对象,只是这种认识活动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那就是观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地认识艺术作品,这也正是美术鉴赏的基本性质。

说完了美术鉴赏的性质,下面我再简单的谈一下鉴赏的作用。

一、美术鉴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大家知道,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的内容是无比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观察和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个人生活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鉴赏中国各个时期各种样式的美术作品,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至于外国的美术作品鉴赏更是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陌生而有趣的广阔世界,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帮助人们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极大地扩大知识的领域。

二、美术鉴赏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从美术鉴赏的性质来说,美术鉴赏中的欣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活动。因此,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的过程,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同于纯粹抽象的理论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操的陶冶的过程,如金字塔,长城,让人觉得宏伟壮观,青铜艺术以及其它许多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使人深深地感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从而不断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思想感情的过程,其本身就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三、美术鉴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的大众。多鉴赏一些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宏观的西方美术史角度来看:原始艺术有着一种幻想实用的祈愿的原始宗教效用;重观察,赞美人性,重和谐的古希腊艺术则是构筑了一个人神一元的世界,对于美的渴望得以充分地实现;宏伟、壮丽、崇高的古罗马艺术更加接近现实再现;中世纪的美术则成了宗教“启迪无知心灵”的工具;文艺复兴的艺术,回到了世俗的大地,对人的存在予以高度肯定,并且以古典理想的依托,焕发出迷人而又永恒的美学力量;个性、创新的现代艺术则视觉地体现了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强烈诉求。无论发现的愉悦,想像的多姿还是会心无言美的体验亦或东方与西方林林总总的事例都说明追求与提升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乃是美术的作用与目的所在。

由此可见,不论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是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和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它都是通过一种以认识美和评价美为其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来进行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这种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审美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因此,美术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术鉴赏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伯雄.《世界美术史》.山东美术出版社.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4]沈家华.《关于美术学科教育基础问题的思考》.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7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开展方式

高中美术鉴赏是新课标规定的必修板块,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环节。在高中,对美术鉴赏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则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能力,展现美术鉴赏课程魅力的有效方式。美术鉴赏课程特点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征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性。

一、高中美术鉴赏特点

1.高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美术鉴赏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一切美的艺术形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容易接触到的艺术实体。

2.高中美术鉴赏的角度具有多样性

比如对画家梵・高的《向日葵》的鉴赏中,可以着重讨论一幅作品的线条勾勒、色彩渲染、画面比例等画家绘画手法的特点;也可以横向比较梵・高所有关于向日葵作品的异同来说明鉴赏作品的特殊之处;还可以根据画面折射出的作者的情感与心态分析作者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

3.高中美术鉴赏的知识具有繁杂性

对一件美术作品的鉴赏往往涉及历史、政治、哲学、地理等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课外知识的积累。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特征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成为一种辅助的工具。学习内容具有选择性,学生可以从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结合自己兴趣,选择属于自己个人或小组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式也呈现多样性,可以咨询专业教师、上网搜集资料、动手实验验证等,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为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因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消化、应用、创新都将更加得心应手。

三、高中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过程

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学科独特性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路人的原则,细化实践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落实实践过程中的每个步骤,不要流于形式,重拿轻放。

1.学生根据兴趣选题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从多种多样的鉴赏内容中,选取并制订适合自己的题目,可以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亦可以使学生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逐渐增强,避免学生因失败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过程的长期展开。

教师也应当主动为学生创设多样的研究问题的情境,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地域方面的有利条件,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开阔学生鉴赏的视野。例如,北京市区学校则可以根据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鉴赏中国古代特色建筑;苏州地方学校则可以根据苏州地域的便利进行园林的鉴赏;哈尔滨的学校则依据地方特色可以展开别开生面的冰雕鉴赏。

2.个人与小组相结合,讨论解决方案

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老师从旁协调,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组,讨论出从各自的鉴赏角度出发最合适的鉴赏方案,制订方案书,详细地规划自己的鉴赏方法、步骤、搜集信息的渠道等,教师要给出建议或纠正。

比如,某学生的绘画鉴赏选择中国古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经过小组讨论后决定从画面内容探索研究,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宴饮及餐桌礼仪,那么该学生制订的方案书至少应包括鉴赏题目――由《韩熙载夜宴图》窥视古代宴饮礼仪,鉴赏方法――理论分析与绘画观察相结合,鉴赏步骤为首先了解关于画作的基本信息,然后搜集全卷画作的音像、图片、文字等资料,最后结合历史知识和画作内容对古代宴饮礼仪做出分析,而信息搜集渠道有博物馆参观、图书馆借阅书籍、查询网络资料等。

3.搜集相关信息资料

搜集关于鉴赏课题的相关资料是进行美术鉴赏的基础,后续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生活阅历对作品进行鉴赏都基于此步骤,可以说资料搜集的全面和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鉴赏成果的质量。

在如今网络技术发达的社会,信息搜集变得方便而且迅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教师可以建立关于美术鉴赏的网站,为学生的鉴赏课程提供方法指导,资料整理等;学生可以上网站查找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字、音像、图片等资料,或者在网上借鉴已有的美术鉴赏成功范例,尽快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鉴赏方式和风格。

4.学生独立完成鉴赏课题,并记录鉴赏结果

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后,学生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融合吸收,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资料进行再加工和创新,提升认识水平,对鉴赏课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掌握有用的课外知识,熟悉鉴赏过程和技巧,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次认识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兴趣爱好。

高中美术鉴赏除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外,也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交流思想、开拓思维,提高审美品位,培养精神创新的重要课程。对如何开展美术鉴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相信经过一代代教师的不懈努力,这一探索必将更加全面而丰富。

参考文献: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8

[关键词] 美术 素质教育 美术鉴赏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深入推进,美术鉴赏课在高中学段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它能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挖掘作品的内涵,帮助其完善自己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陶冶情操。

一、认识自然的美

美术鉴赏课是高中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师法自然”,发展感觉器官加强审美的美术教学,可适应社会和美术发展的需要,推进美术教学对创造性表现的探求。走出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体,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陶冶孩子们的情操,真正地达到从启蒙时就净化心灵的美育。

二、认识创造的美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三、认识人性的美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这正是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的必修课。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美术鉴赏知识范文9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育

明确一门课程的概念,是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弄清“美术”和“鉴赏”的概念,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认识“鉴赏”与 “欣赏”之间的区别是避免出现“画美术”误区的关键。“美术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品类繁多的画论、画谱,以及文学家、诗人对画的见解,诸如顾恺之的《论画》、北宋官方编撰的《宣和画谱》、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及清末的《芥子园画谱》。这些著作除了对具体技法、材料进行介绍和说明,更蕴含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因此,美术鉴赏在我国古代绘画学习中包含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南宋鉴赏家赵希鹊所倡“目饱煎代奇迹”,实际上就是指美术鉴赏活动。而西方的美术鉴赏教育,则是为每位学生打开了一扇观望世界各种文化形态的窗户。在西方诸国中,最重视美术鉴赏教育的不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意大利,也不是坐拥星罗棋布爱琴海的希腊,而是德国,她把美术教育归属为文化哲学学科,将美术鉴赏视为美术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并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德国著名美术教育家朗格(KonradLange)就曾指出,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技艺训练,而在于审美能力的陶冶。因此,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限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培养有审美鉴赏能力的民众。

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个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美术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虽是鉴赏审美活动的主渠道,但课外艺术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锻炼学生审美创造、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学校,课外可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对课内未能详解的内容进行实地讲解。参观前,教师先介绍一些观看美术展览的态度和方法,以及美术展览的操作过程等等,引导学生由课堂书本知识向课外实践经验过渡,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专业词汇、形式美法则等分析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使学生学会与作品交流对话,从而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将现代技术运用到课堂中来

教师应该根据鉴赏教学大纲多层面地去选择合适的电教媒体,使之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制作课程软件是现代教学的新方法,教师可以将同一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或对同一题材不同画家的作品进行讨论。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在继承乔尔乔内风格的基础上更加豪放,画面也更多率真活泼趣味;戈雅《的马哈》因富有韵律的线条、充满活力的形象以及油画语言的丰富性而别具一格。总之,运用媒体组合式教学手段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在接受西方美术鉴赏的同时,观者所看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的本身,还在潜意识里与中国艺术进行比较、品评。所以教师不仅应该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树立多元文化观、文化平等意识,还要引导学生采取创造性的学习态度,以鲁迅“拿来主义”的精神进行合理吸收,避免全盘西化。如果教师没有进行适当的欣赏导向,没有正确的文化观导向,就难以形成学生健康的文化观,其结果可能导致文化西化现象的发生。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结果,最终酿成了一系列恶果,造成了‘断裂的一代’、‘西化的一代’,造成了对传统文化没有温情和敬意、失落迷茫的一代人。”[3]所以,我们要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艺术。

(4)开展德育教育

西方传统艺术中许多经典性作品对开展深层次的德育教育非常有效,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学比极为功利性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让人们接受,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借鉴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把握好教育的适度准则,选择作品格外重要,适当的评述也必不可少。如,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描绘了在1822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属于希腊版图的希阿岛,并血洗掠夺了这个小岛。画家德拉克洛瓦,怀着巨大的同情,以鲜明有力的构思、动人心魄的形象和雄劲奔放的构图揭露了土耳其人的残暴罪行。还有毕加索的和平鸽等作品、都是反对侵略战争、歌颂和平的内容,在他的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联想到中国的抗日战争,这与日寇在中国的屠杀、某些国家的强权政治相联系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行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