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感统训练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1-31 21:10:40

感统训练教案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1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改革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一体三能”

[DOI]10.13939/ki.zgsc.2016.31.218

1绪言

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是一厚基础、宽口径注重符合知识体系的专业,相对于其他管理专业更注重管理的系统性、复合性和集成性,对学生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更高,培养难度也更大。工商管理专业也是对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协调要求最高的专业。目前本科层次的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多是按照理论-实践的传统模式进行,缺乏对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实践的感悟,管理类课程有着强烈的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科学性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训练得到提升,而艺术性和实践的感悟需要实践教学的培养。当前许多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与探索,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但目前对于不同职能管理来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形成相应的标准规范,在内容上缺乏复合性和集成性,在技术上缺乏统一规划,在学生培养模式上缺乏连续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A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例进行探索,试图做到管理的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2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

2.1改革的目标

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融多态化、设计化、职能化、集成化为“一体三能”并重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多态化体现为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态化,内容多态化是对面向知识点、课程、职能管理和集成管理多层次的体现,形式多态化是指实践教学采用case案例、平台案例、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训、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设计化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自主设计性和竞争对抗性,注重竞争中协作和协作中竞争;职能化体现为以职能管理为模块组织,系统利用同一职能管理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课程设计;集成化体现为涵盖管理全流程,注重职能管理的集成整合和系统化。“三能并重”是实践教学实现由重专业能力训练向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重转变。总体上,使得所培养的人才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具备多职能管理知识结构,以及达到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多职能综合知识和能力要求。

2.2改革的总体思路

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载体,以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为改革突破,以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实训和实验等实践教学内容为改革重点,以实践教学的专业感知性实践、课程案例实践训练、职能管理综合实践和跨职能集成实践四个层次的推进为改革形式,以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化培养为改革目标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2.3改革的内容设计

(1)实践教学内容重构。将传统的以单门课程设计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多态化,在保证与理论教学相融合的前提下,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进行了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新设计。根据职能管理间具有交叉性、关联性和共同性的特点,适应工作岗位知识结构与能力需求的要求,建立既系统又渐进、在同一平台框架下的包括专业感性认知实践、单一课程案例实践训练、专业综合实践和跨专业综合实践的跨专业综合实践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

(2)案例教学改革。面向实践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改革以前以case型案例为主的案例教学方式,本次改革的重点是针对课程案例教学进行改革,将案例教学实践化。将案例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课堂的case型案例,要注重实时性,注重案例实践对知识点的导入、巩固和拓展,这一阶段的案例和认识实习环节构成了专业感性认知实践;第二层次为课程平台型案例,面向课程的体系性,结合案例实践系统对课程进行理解和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点分析案例。

(3)模块化课程设计。

面向专业能力训练,打破传统的以课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以职能管理所涵盖课程为基础进行以职能管理为单位的课程设计,可以形成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四个职能管理模块化课程设计,实现职能管理知识掌握的体系化。

(4)职业能力实训独立设课。

面向职业能力训练,以工商模拟实训和办公技能实训独立设课。办公技能包括公文写作、办公软件操作训练、办公数据分析和文案管理等。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办公效率。

(5)创新创业能力实训改革。面向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工商模拟实训和创业企业设计两门独立实训设课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对创业风险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6)综合实践环节多维化改革。

多维化主要体现在将原有毕业设计作为管理设计能力综合实训环节拓展为包括竞合能力培养、职能集成管理和管理设计能力三个维度的能力培养。

3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

3.1实施方案

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进行规划。

从宏观角度,在市场需求调查和专业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以培养方案修改为契机,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在实践教学大纲中梳理能力培养的支撑方式;在理论教学(专业课)大纲中将实践教学内容贯彻到课堂;针对职业能力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单独设课;整合专业实习、ERP模拟实训和毕业设计,实现多维集成实践教学。

从中观角度,主要是能够依据知识掌握规律,形成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专业感知性实践主要是从专业介绍到学科基础课的学习环节再到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案例实践训练是贯穿整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过程的,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最关键的环节;职能管理综合实践,主要是由职能管理所涵盖课程的课程组组织实施,从课程设计的目标、实施方案、过程监控和考核形式进行重新规划;职业能力训练与专业能力实践并行,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衔接前两个能力实践;跨职能集成实践,主要在专业实习、ERP模拟实训和毕业设计阶段进行,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形式实现对跨职能的最佳展现。

从微观角度,微观角度是实践教学体系发挥作用的最直接体现,课堂案例环节采用导入、巩固、拓展和体系化的路径;模块化采用认知、调查、分析、拓展和职业化的路径;实训环节采用设计、调查、分线分析、项目计划和创新创意的路径;跨职能集成采用问题提出、系统分析、系统分解、职能设计、集成设计和一体化方案的路径。

3.2实施的保障措施

3.2.1实践教学资源支撑体系构建

资源是实践体系能够运行的关键,这其中软件资源和教学辅助资源是最关键的,因此需要进行资源支撑体系的设计,具体包括管理综合实训平台、企业管理实践系列视频、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软件、CRM系统、市场营销模拟平台、会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财务分析实训教学系统、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创业之星软件和ERP沙盘软件等。

3.2.2以传帮带和多形式培训为主要方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才有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这是综合实训教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安排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和事业单位锻炼;二是鼓励教师带课题进入实验中心;三是聘请企业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四是针对跨专业综合实训涉及课程多的特点,组织有关教师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不断提高综合实训教学质量。

3.2.3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传统实践教学一般以任务完成为主,针对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和竞合意识培养相对不足,基于职能管理的课程设计和跨职能综合实训增强了实践教学中的自主设计性和竞合意识的培养,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实践性,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在基于职能的课程设计和跨职能管理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角色性试验、体验性实验、仿真模拟试验、工商管理实践、创业实验等手段,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积极探究者。

针对职能集成实训,基于企业版ERP的教学软件搭建仿真模拟实验平台,进行多智能综合实验的改革。以实际企业案例为样本,通过角色互动、软件模拟训练等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分组和职能人轮换等课堂组织方式,构建以自主设计性和竞争对抗性模式、涵盖管理全流程的集成性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3.2.4改革课堂组织形式

打破自然班界限,每个学习小组通过内部分工,为自主式、协作式学习提供组织保障,为仿真公司运作提供多重角色资源。多种课堂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并存,学生既是实践学习的主体,又是实践学习的组织者。

3.2.5改革考核内容与方式

为了确保跨专业综合实训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实现团队业绩考核和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学生团队考核与学生个人考核相结合。考核指标由团队业绩考核指标与个人业绩考核指标综合而成。

4结论

文章设计了工商管理专业融多态化、设计化、职能化、集成化为“一体三能”并重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载体,以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方式改变为改革突破,以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实训和实验等实践教学内容为改革重点,以实践教学的专业感知性实践、课程案例实践训练、职能管理综合实践和跨职能集成实践四个层次的推进为改革形式,以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化培养为改革目标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孙仲尼.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J].特区经济,2016(1):175-176.

[2]张勇,张玉忠,巩天雷.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科学文摘,2007(10):68-69.

[3]吕雪晴,刘满芝.多角色的情境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5):118-121.

[4]李旭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2):42-44.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2

【关键词】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干预;治疗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存在语言上的障碍、行为上的刻板表现等问题,是全球增长速度较快的严重性疾病,他们在认知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在人际交流和沟通方面和情感认知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障碍。我们要重视和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问题,探索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运用相关的理论,提升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认知水平,实现早期心理干预和治疗,从而缓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一、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早期干预方法和理论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

在对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早期干预方法和理论之中,应用行为分析法是指个体在自发的行为之下作用于环境,并在环境的强化和刺激之下,反过来促进个体行为的持续出现。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密集性的应用行为分析训练之后,可以使孤独症儿童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结构化训练法

这是针对孤独症儿童在语言障碍和感知觉障碍,而实施的针对性的训练和教育。其重点是通过对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和训练内容的强化理解和服从,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个体化评估,如: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即是属于结构化训练方法,它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前庭感的训练、本体感的训练,增强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并较好地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并且还可以通过模仿和精细运动方式,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在这种个性化、针对性的训练和教育之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刻板行为等问题,并使孤独症儿童尽快地融入到社会儿童群体之中。在这个教育和训练过程中,家长要成为孤独症儿童的协同教育者,要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视觉训练、文字训练、图片训练、符号训练等方式和策略,增强和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感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情感状态。

(三)视觉支持训练法

这是一种应用于自闭症和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干预策略,通过多样化的视觉工具,使孤独症儿童理解日常的活动顺序和规则,并以视觉支持策略为重点,辅助孤独症儿童实现惯常的程序和流程,从而避免和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或异常行为。

(四)地板时光疗法

这是以家庭环境和人际互动为重点的孤独症干预和治疗方式,它不强调固化的、外显的程序,而是注重孤症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想象,通过大量的运动游戏加以干预和治疗,以孤独症儿童的独特知觉和兴趣为指引,跟随孤独症儿童的独特情感体验,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和心理状态。

(五)社交故事疗法

这是为孤独症儿童特别编写的社交故事,用于使孤独症儿童了解特定的社会情境和场景,了解社会线索和相对应的社交技巧,要通过清晰、简洁的描述,使孤独症儿童获得人际交往的理解提升。

二、孤独症独特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实施

(一)拟定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计划

要充分考虑孤独症儿童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全面而完整地筛查孤独症儿童,实现统合式的心理干预互动,要了解孤独症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明晰孤独症儿童的各项能力的发展域,对症下药,拟定心理干预训练方案和计划,并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具体发展状态,适时调节和拓展心理干预的区域,最大程度上矫正其缺陷,开发和补偿孤独症儿童的潜能。

要确定孤独症儿童心理干预的重点。将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社交与言语沟通问题”列为心理干预重点,具体内容包括对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高跟鞋、精细模仿动作训练、生活处理训练、知识认知训练等。

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对孤独症儿童的多项干预模式,具体来说,可以采用集体康复和个别干预训练的方式,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以对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布设,并运用视觉支持系统理论,让孤独症儿童通过图示、符号等标识,了解每天、每一节课程的具体学习内容,并理解训练活动的各项程序,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视觉的结构化,可以预先防范和抑制孤独症儿童的不良情绪问题。

(二)具体实施心理干预和治疗计划

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早期干预和训练,要借助于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室、心理疏导的个训室、情绪发泄室、音乐治疗室等,对孤独症儿童实施心理干预和训练。

1、创设适宜于孤独症儿童的教学训练环境。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的训练和教学中,要依据结构化教学理念,进行环境的布设,要避免太多的视觉干扰,并控制光线的刺激,并注意不要使用过于鲜艳和强烈的色调。并且还要依据视觉支持理论,完善教学训练环境,如:用大量的视觉支持卡片,让孤独症儿童在卡通表情下认知“高兴”和“不开心”的情绪体验,并用规则的强化,提示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的克制,然后再逐渐升级,由卡通表情卡片过渡到文字,使孤独症儿童逐渐学会合理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控。

2、支持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干预。这主要是采用对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的干预和强化,而消除孤独症儿童的问题不良行为。教育者要明晰孤独症儿童的问题不良行为,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性评估和测试,根据评估和测试的结果,分析孤独症儿童出现问题不良行为的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正向行为干预措施,采用逐步强化的、递进式的干预方式,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并在阶段性的训练之下,消除孤独症儿童的不良心理及情绪表达状态和问题行为。

(三)采用地板时光辅助干预方案

这是一种主张不直接干预的方法,注重以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兴趣为引领,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人际互动干预和训练。在这种辅助干预的方案之下,要注意训练时间不宜过长,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具体状态,进行时间的调整,重点训练和干预孤独症儿童的感觉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与孤独症儿童的互动,帮助孤独症儿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体验和兴趣感受,让孤独症儿童在游戏和想象的过程中,产生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增进相互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在实施地板时光训练和心理康复方式之中,首先要建立起与孤独症儿童的亲密关系。要寻求与孤独症儿童共同的兴趣,并以此为契机,适当延长与孤独症儿童互动的时间,逐渐提升交往和互动的复杂心理程度。如:与孤独症儿童共同玩海洋球;与孩子共同搭建故事模型等,并注意观察孤独症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度兴奋、焦虑心理、退缩心理等状态,帮助孤独症儿童恢复平静、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增强与孤独症儿童的双向沟通能力的训练,要注意使孤独症儿童的眼神接触,在目光接触之后,才能开始互动交往训练,并且在互动训练中要保持夸张的语调和丰富的表情,需要孤独症儿童必要的言语反馈,教育者一定要寻找到孤独症儿童在互动交往训练中的线索,以游戏的方式、故事的方式等,实现与孤独症儿童的交流。

三、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建议

(一)建构和优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干预和训练水平

要建立专职的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教师队伍,要面向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化教学水平有限的现状,增强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孤独症的专业知识认知和理解,这就需要对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进行定期和专项的培训,积累他们的专业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在各种教学案例的反思和总结过程中,增强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能力和水平。

要采用相关理论,整合对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训练模式,可以采用感觉统合训练、地板时光干预、应用行为分析等理论,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弱化,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和习惯,使之成为一个整合的心理干预方案,较好地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

(二)强化家庭与特殊教育学校之间的合作

单依赖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和训练是不可取的,还需要结合家庭的合力,要让家长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措施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根据不同孤独症儿童的具体问题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早期的干预和心理康复,通过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获得孤独症儿童的问题反馈,从而更好地修正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干预和心理康复效果。

(三)重视社会干预

在对孤独症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过程中,还要重视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作用,要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的知识宣传,使社会成员能够公平地看待这些孤独症儿童,而不要用歧视的眼光和偏激的话语嘲笑他们,要营造温馨的关爱环境和氛围,实现对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密集型干预和训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要基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整合教学和训练模式,强化孤独症儿童的正向行为模式,逐步弱化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和习惯,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特点,探索不同的孤独症儿童心理干预策略,从而使孤独症儿童逐步提升自己的感知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对社会的感知和理解,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 唐兰芳. 孤独症儿童融合体育个案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2] 赵丽娜. 面向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游戏设计与实现[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 陈更娟. 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幼儿积极行为支持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 鲁丹萍. 培智学校孤独症学生个别教育训练现状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5

[5] 马蓉蓉. 辅助沟通系统(AAC)在孤独症儿童沟通障碍中的应用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 2013

[6] 惠琳. 音乐对儿童孤独症治疗的影响研究[D]. 延边大学 2014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3

    陈亮根据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将体验式教学设计为四大系统:目标系统、内容系统、过程系统和组织系统。目标系统主要解决体验式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内容系统关注体验式教学的学习任务;过程系统则是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程式;组织系统是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对达成目标的保证。

    1.目标系统:突显实践性思维

    实践性思维是“以自己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感受、领悟和意义”。它有助于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内化书本知识,获取独特的生命感受和知识经验,体验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真切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自身的价值。以实践性思维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目标系统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第一,实践性思维内部的目标系统。实践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问题意识、信息统整力、思维发散力和思维情境化。在此基础上,实践性思维的内部目标系统建构为:第一,发现和提出实践性问题的能力;第二,有效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第三,个体基于已有经验与独特感受、综合已知信息并从不同角度构建不同解决方案的能力;第四,个体得出符合现实生活中真实情境的结论的能力。

    第二,实践性思维外部的目标系统。通过实践思维的训练,提升实践能力仅仅是实践性思维训练的初级价值,更重要的是实践性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可以连结个体体验知识的内在意涵,体悟知识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实现完整精神与生命的成长这一高级价值。因此,实践性思维的外部目标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将知识经验有效内化,体悟知识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二是帮助学生完整发展,在尊重现实生命与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发展理性与认知能力,成为理性与情感有机统一与和谐发展的完整生命体。

    2.内容系统:训练与发展实践性思维

    实践性问题设计是体验式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应体现问题理解的多元性、问题情境的现实性和问题目标的真实性。

    第一,针对实践性思维发展阶段的问题系统。一是提问型实践性问题,训练问题意识。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对当前情境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还能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反复关联,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较为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二是条件型实践性问题,训练信息统整力。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常常是条件模糊的,需要根据问题情境、智慧与感受去搜集、整合各方信息,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对条件开放性程度的把握。三是方法型实践性问题,训练思维发散力。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解决方案更符合现实情境,关键在于从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生活感受出发去建构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实践性问题。第四,结论型实践性问题,训练思维情境化。将问题结果与现实情境不断对比,最终得出符合现实情境的问题答案,关键在于把握逻辑性答案与情境性答案的异同。

    第二,针对实践性问题相关知识的问题系统。一是单元型实践性问题,整合单元内知识。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使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整合起来,让学生把知识优化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学科型实践性问题,整合单元间知识。突破单个单元的界限,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扩展到整个学科内部,将学科内的知识逻辑拓展为以实践性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三是综合型实践性问题,整合学科间知识。将被分割为多个不同知识体系的知识整体重新融为一体,使学生所学的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优化与整合。

    3.过程系统:关注实践性问题的解决

    第一,教材内容情境问题化。即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关联起来,从中引发出具有“实践性”和“不确定性”的实践性问题。一方面,要将教材内容植入生活情境,将书本知识嵌入或还原到现实情境中;另一方面,要从实践情境中引发出实践性问题。

    第二,问题内容多元表征化。为学生创设宽容、积极的氛围并给予指导,促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活化,与问题解决情境反复关联,生成独特的问题理解与问题表征。

    第三,表征内容方案构想化。即对各种解决方案比较、评判,从中选择出最具说服力的优良方案,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某一立场去分析问题,构建方案,并为构建的方案寻找辩护理由,同时对比自己与他人的方案,生成一个较为合适的优良方案。

    第四,构想内容有效实施化。学生将经过比较、辩护与评判而生成的优良方案加以操作化、实施化。

    第五,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要在方案实施中与实施后对整个前期的问题解决方案与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诊断方案本身及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或经验。

    第六,评价内容表征重述化。要对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所获取的知识经验在个体头脑中重新表征。第七,重述内容迁移实践化。要将表征重述所获得的概念化、迁移性强的知识用于解决其他实践性问题。

    4.组织系统:促使学习体验生成

    第一,教学目标向学习期望转化。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将刚性与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习期望,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期望,再将教学期望转化为学习期望,最后监控学习期望。

    第二,教学内容向学习内容内化。教学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以自我去理解、感受而生成情感与意义。首先进行经验活化,再开展教学对话,最后再将内化的知识经验有效运用于生活实践。

    第三,教学传授向教学对话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对话,会使学生心灵舒展,首先需要激活对话意识,再选择适宜的对话方式,最后进行对话指导,纠正对话中的偏差。

    第四,创设真实的物质环境。营造的物质环境并不要求绝对真实,而要注重学生是否能从环境中体会到真实的意境,可以实境再现,实现“形真”,也可以意境营造,实现“神似”。

    第五,设计开放动态的教学时空。目的是要改变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师生角色,促使师生展开多种类型的教学互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学习内容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以及实践性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可以实现教学时空的不断延伸与拓展。

    体验式社会学教学的模式设计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构想和社会学教学的特点,本文选取“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社会分层的教学安排来说明如何构建促进学生实践性思维发展的社会学体验式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总体来说是通过社会分层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实践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领悟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具体来说,先要在掌握社会分层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实践性问题;然后,搜集国内外社会分层的相关资料,并分析资料、整合资料;接着,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与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分层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提出众多问题解决方案后,能从中选取最符合真实情境的方案。

    2.教学过程

    第一,课前实践性问题准备。选取与社会分层相关的材料,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再现真实情境,将社会分层的相关知识植入生活情境,再从实践情境中引发出实践性问题。例如,剪辑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后乘客逃生的片段,让学生在观看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思考并提出疑问,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准备材料解释历史上和现今社会的社会分层形式,即奴隶制、种姓制和等级制。要求学生比较这三种社会分层形式的相同之处,得出社会分层的含义,训练学生的信息统整力再让学生运用社会分层理论结合自身的生活感受分析目前社会上关于“屌丝和高帅富”的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力。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社会流动的基本知识,思考如何使个体由社会底层向更高的社会层级流动,以此促使学生将本章知识优化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课堂上的体验式教学。首先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关联起来,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物质环境。例如,教师选取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后乘客逃生的片段,在学生观看影片时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命感受。鼓励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等级舱位的乘客逃生率不同,妇女和儿童优先逃生的原则是否适用于所有乘客。然后是实践性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立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亲身参与实现实践性思维的不断发展。例如,让学生运用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的知识,分组讨论中国的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每组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对各种解决方案比较、评判,从中选出最具说服力、最符合真实情境的方案。最后,总结评价。经过前期的体验和实践后,每个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活动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促使学生总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最终由教师评价,客观公正地指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唤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第三,课后的教学延伸。为了不断深化学习内容,拓展教学时空,要求学生围绕“‘中国梦’还会梦想成真吗?”这一主题,运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困境,寻找社会底层向上流动困难的原因,并思考中国未来社会流动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推荐陆学艺的《中国社会流动》、边燕杰的《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和李培林的《社会流动与中国梦》,学生也可搜集其他相关的资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合、分析各方信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观点。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4

学生军训工作方案【一】根据20**年**市教育局工作计划,全市中学生军训工作集中安排在8月中下旬集中进行,为了扎实高效地做好今年的中学生军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学生军训工作,以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强化学生组织纪律性为目的,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官兵关系。通过军训,使学生感受军营生活,感悟军人作风,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为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二、组织领导

我市学生军训工作在**军分区、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下,军分区、市教育局、**炮兵学院联合成立军训团,下设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德育科,具体负责学生军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实施。

(一)军训团组织机构及成员

军训团政委:解**、张**群

军训团团长:葛**、田**

军训团副团长、副政委:庞** 张 ** 鲍**

(二)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成员

主 任:李**

副主任:吴** 杨**

成 员:相关部门、各校分管领导、政教处主任和军训干部

三、训练任务

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的《中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训练为主要内容。《队列条令》中主要进行单兵队列动作和分队队列动作训练;《纪律条令》中要使学生在军训中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内务条令》中主要进行军人职责和连队一日生活制度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军人举止和作风。具体军训时间安排、军训计划见附件1和附件2。县区学校军训时间由县区教育局、学校和承训单位商定执行。

四、军训费用

根据教育部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开展中学生军训指示精神, 20**年**市中学军训收费情况如下:

(一)军训费标准

军训军事教育管理费、军训服装费、军训教官交通、食宿及补助费、工作人员交通费、军训教材费、军训器材费、医疗服务费、宣传费及其文印保障费等按照**市国防教育办公室、**教育局淮教【20**】8号文件精神执行。

(二)收费方法

军训费用由承训单位一次性收取,在发放军训服装时学生直接交付。费用收齐后,由承训单位开具发票。

五、有关要求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确保军训领导有力。对中学生开展军训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任务,是落实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各学校要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军训领导小组,一般应下设军训实施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医疗卫生组、安全保卫组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调,确保学生军训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

(二)进一步严格纪律要求,确保军训管理规范。军训中,学生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尊重教官,服从管理,严格遵守军训有关制度和纪律,做到军容严整,姿态端正,不穿凉鞋、拖鞋。男生不留长发、胡须,不烫发、染发;女生不准涂口红,戴耳环、项链和染指甲,不准穿高跟鞋等。学生无正当理由不得请假,如确属实际需要,请假半天者由教官和班主任共同批准;请假1-2天者,由学校分管校长批准。市教育局将会同军分区、承训单位,组织军训考评组,不定时检查并通报军训开展情况,结束时组织验收组,按照考评验收标准(见附件3)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学校军训成果。

(三)进一步加强配合协调,确保军训保障到位。各学校要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扎实做好军训工作的宣传教育、防暑降温工作,确保时间、场地、器材、医疗、饮用水保障到位。

(四)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军训有序运行。安全管理是军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学生军训安全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军训期间各校要设立医疗点,医务人员要按时到岗负责医护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各班主任要配合教官对参训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严格军训纪律,管理到位。要特别注意防止诸如烫伤、摔伤、运动伤等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预防中暑、便秘、腹泻、感冒、传染病等各疾病的发生。

(五)进一步总结好的做法,确保军训成效提高

军训结束后,各学校要对军训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好的做法和经验予以发扬,不足之处加以研究,寻求改进办法,并形成书面材料,于军训结束后一个月内报市教育局德育科,教育局适时对全市军训情况进行通报表彰。

学生军训工作方案【二】为适应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热爱国防,报效祖国,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院决定对20**级新生进行为期十六天(公安学院学生为二十二天)的军训,军训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贯彻和落实《国防教育法》和《国防法》的号召,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学校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军地共同育人的优势。通过军训,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培育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强作风建设、纪律教育,增强身体素质,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顽强的意志品格,激发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军训的组织领导,由我院与武警西安指挥学院成立军训旅,实行旅、团、连三级领导体制,下设七个团二十八个连。

具体编制如下:(略)

三、军训组织方法

军训以队列训练为主,军事理论教学为辅。队列训练以连为单位组织,理论课教学视教室及人数由军训旅统一组织安排。如遇风雨天,操场课调整为室内课或各团连组织学习教育、教歌、整理内务。

军训期间,每天召开团、连长碰头会,了解掌握训练进度情况,协调有关训练事宜。

每天组织一次晚点名,讲评当天训练及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存在问题、传达旅部有关指示精神、提出次日军训有关要求。

四、军训要求

1、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解决好怕苦、怕累、怕严等畏难思想。各连要依据人员现实思想情况搞好教育引导工作,为军训工作顺利展开奠定思想基础。

2、周密计划,科学组训。军训中,要依据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按照先基础后技能,先分解后连贯,先单个后集体的方法,科学组织训练,防止和纠正不讲科学蛮干或变相体罚训练。

3、要注重点滴养成。认真抓好平时和操场作风养成,做到扬三声(歌声、番号声、口令声 ),戒三手(插手、背手、袖手),整三乱(服装乱、东西放置乱、卫生秩序乱),评三争(争当军训先进个人,争当军训先进班,争当军训先进团)。

4、严肃政令军令,强化各级贯彻力。团连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加强请示报告。军训计划的调整安排统一由军训旅负责,各团连不得擅自更改训练计划。军训期间,各团连长请假由参谋长审批,军训学生请假由政治部审批,一天以上的请假必须报旅部审批。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5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交通部2号令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升教练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市交委运管处驾协在全市各驾培行业发出开展教练员再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公交驾校高度重视,在上级主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学校精心制定培训方案,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切实落实培训计划,使教练员再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宣传。

汽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是推动驾驶员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者,是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第一宣传员,也是铸就道路交通安全防线的关键执行者,教练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驾驶员培训的质量和道路交通安全。教练员再教育培训,是提高全体在职教练员的整体素质和促进教练员专业化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首先,是领导班子成员统一了以上思想认识,同时领会到对教育员再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有仅有利于社会,也是提高本企业员工队伍中广泛宣传,动员每位在岗的教练员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二、制定方案、加强领导、确保落实。

我们成立了再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由分管理驾驶培训领导主要负责,由驾驶培训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并制订了周密的培训方案,分为三个步骤,搞好两个结合,把本次教练员的再教育培训工作,作为进一步提高教练员素质的抓手,作为推动公交驾校培训质量的契机,精心地策划再教育培训方案。三个步骤即: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考核检查。两个结合即:一是将教练员参与培训的情况与教练员业绩考核相结合,二是将再教育培训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相结合。在再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明确了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我们的教学工作,主动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全体教练员,着眼提高,按需施教,有针对性、科学必、实用性地安排教学计划。

负责组织实施的驾培部为教练员再教育培训作了大量的工作,清理各分校教练员人数,整理教练员次料、摸清每个教练员的状况。由于我校上半年招收学员达千余人预计6、7、8月份为培训、考试的高峰,不能分期分批参加教练员再教育培训,经向运管处驾培办领导请示,定于9月5日、6日在学校内进行集中培训两天。学校领导做了培训前动员工作,动员会上再次重申外聘教练员培训不合格就辞退,内部教练员培训不合格就待岗再培训考核的制度。我校96名教练员全部参加了再教育培训,两天的培训中我们聘请了有关交通道路方面的专家授课,全面系统地讲解了机动车驾驶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教练员的职业行为规范、必备的交通安全意识、实用教学心理学、规范化教学、必备的教学技能等知识,使我们的教练员在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上有一个大的飞跃。

培训期间我们严格落实考核制度,每天打两次考勤,由于宣传工作深入、制度措施到位,整个培训无一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发生,教练员们都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堂纪律较好,一致通过考试,得到培训单位的好评。

三、搞好结合、不走过场、重在实效。

公交驾校领导深刻认识到这次开展教练员进行再教育培训工作,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规范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工作,提高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的遵章守纪意识与执教服务质量、减少违章违纪行为,提高全市持证教练员的交能法规、行业管理法规规定的认识及安全意识等教练员素质和提高教练员正确使用机动车驾驶培训学员IC卡记时设备的能力。通过再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将大大促进各驾校员工素质的提高,各驾校培训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我们驾校在参与此项工作中,一定不能走过场,在整个教育培训活动中有机地将教练员参与培训的情况与教练员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将再教育培训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相结合。

1、教练员参与培训的情况与教练员业绩考核结合。使教练员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增加了紧迫感、增加了压力。我校驾驶员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40多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两高、两低”即:专业技能等级高、文化程度较低,实际操作教学水平高、理论授课水平低。在学习培训期间很多教练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答题的方法,叙述感觉很困难,但他们都克服了各种困难如:年级大、视力不好、提笔忘字等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青山分校教练员邢启增家住武昌,年级大,患有糖尿病、培训期间每天按时到校上课,上课笔记做不过来,中午吃饭时间,找年青的教练员借笔记抄。休息时,教练员们都互相交流、互相传授着知识。教练员再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在教练员中掀起了一股学知识、学技能的高潮。

2、将再教育培训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创新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相结合。为了配合再教育培训的深入开展,我校结合教学经营的工作实际,在全体教练员中开展了“创最佳经营业绩,争当优秀教练员”竞赛活动,组织和发动各分校员工大战100天,全力抓好安全训练、文明教学、优质培训。各分校按照要求,有计划、有措施、有奖励的制定了各自的教学竞赛方案,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在此次竞赛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练员。中北分校教练队长卢小明不但要管理分校日常训练,自己还亲自带车教练。他在指导学员的过程中从来不发火,初上车学员难免有些动作不协调,从来不嫌麻烦,一遍又一遍地耐心指导,每到考试时,卢队长要为学员安排临考前的强化训练,吃下颗定心丸,考试很容易过关,卢队长还在方法上融入应试注意,应考要点,像卢队长这样“以技教人,以技服人”的优秀师傅实在难得。青山分校雷祥华师傅从教20多年,经验丰富、态度和蔼、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训练中,他对初学者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手把手地教,直到弄懂为止,从来不对学员发火,更没有粗脏话,在工作上他宁可自己辛苦一点,早来晚规,带病也要完成学校安排给他的所有任务,对学员赠送的礼物他都婉言谢绝,更没有索要事情发生,雷师傅为人和敬业精神难能可贵,令人敬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善待学员”的诺言,也为我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像这样的优秀教练还有岱山分校汪继明、古田分校肖诗新、杨家金等,他们爱岗敬业,从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值香每一个人向他们学习。这次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教练员之间互教互学已蔚然成风,教学培训质量上了新台阶。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6

关键词: 小学口语交际 教学特征 评价方法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从世界范围看,重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共同趋势。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社会对人才更多地强调交际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为一个人赢得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事业机遇。对小学生而言,在这个年龄阶段,是其语言能力大发展的时期,口语交际能力在其未来发展中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口语交际教学界定

交际,顾名思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交往。语言交流中的“交际能力”最早由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1972年,海姆斯研究并修正了乔姆斯基著名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仅仅依靠内化语言规则不足以保证人对语言的运用。在他看来,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能力实际上是语法能力,而这种能力独立于社会文化之外,是自然而然获得的。真实的语言运用,除了受人的内在心理因素影响外,还受外在社会文化内容的制约,人总是在一定的语用意图、一定的交际环境支配下使用语言。因此,除了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能力外,人们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还形成了另一种使用语言能力: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或不该说话,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对什么样的人讲些什么话,这种能力,海姆斯称之为交际能力。[1]综上所言,口语交际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与提升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

“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结合,是一种类化了的口语交际经验在特定场景中活生生的显现。人们不仅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机敏。交际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习得的,它所表现出的较强的实践性对口语交际训练来说,的确是一大挑战。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为:1.动态性。口语交际不仅包括单项表述,也包括双向交流。在单项表述时,说话人不仅要考虑如何出口成章、言之有理,还要注意听话人的反应调整话题。于是话题在交互式的交流中,在双方的配合下被逐步推进。2.复合性。首先,对于言语行为个体来说,在交际过程中他是发话者,极可能是受话者。其次,对于言语行为来说,完成口语交际必须有多种系统参与,如思维、语言、情感、态势、语境等,各种系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交际任务。3.临场性。所有口语交际活动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因此交际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第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言语交流,说话要看对象、地点、时间,合乎分寸;第二,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善于灵活采用各种交际策略,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话题等。4.简散性。“简”指用语简略,“散”为结构松散。在口语交际尤其是双向交流活动中,这两点尤为明显。一是因为受时空限制,交际者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交际双方往往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会意,无须多费口舌。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形式特征

1.口语交际训练不同于读、写训练。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口语交际的教学明显区别于基于文学鉴赏和文化传承的整体感悟性的读写教学。它不是文学教学,而是言语训练。它是自成体系的言语活动,而不是读写的附庸。它侧重于思维结果的具体化和交际效果的现实性,是训练思维方式和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径。语言是思维的再现形式,思维训练无法摆脱语言训练而单独完成。正确的口语表达需要大脑以正常的活动方式来支持,这使得口语交际训练更偏向于一种强调操作性的语言教学而不是强调经典解读的文学教学。当然,口语交际训练并不排斥感悟性的内容,相反,训练学生自如得体地表述自我的心灵感受,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应有之意。“人的大脑左半球具有语言生成和理解的各种能力,而大脑的右半球具有情绪的表达和识别功能”[2]。在训练学生成功地进行口语交际之外,对思维的全面训练及充分整合大脑两个半球的思维活动也是口语交际训练隐含的目的之一。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文学课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景物描写的方法、文章的寓意等,在于精读课文、分析和鉴赏文本。而在口语交际训练课中,文本只作参考,甚至只是一个话题的引子。

2.口语交际训练不同于口头练习。口头练习是口语交际训练中的一种形式,是较为低级的表达,不能代表口语交际训练的全部内容。口语交际训练强调交际性。所谓交际性,就是注重过程、互动性、应对和调整,既注重语言变体和语音词汇等言语因素,又关注体势、空间距离和副语言等非言语因素;既注重言语本身的表达练习,又注重人际礼貌、身份协调和跨文化冲突等交际规则的领会。口语交际训练重视在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

口头练习的话题一般是老师指定的,说的内容是可以预料的;口语交际训练时说话人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信息,自己控制谈话的内容,而且内容是不可预期的。口头练习是完成老师的指定要求,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着信息落差,交谈者因为某些理由而进行交际。口头练习时老师往往以标准的语言形式来要求学生,而在口语交际中,语言往往是变异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合语法的,但是有利于交际。

3.口语交际训练不是普通话训练。有些老师误以为教给学生规范的普通话就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全部。而口语交际训练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普通话。当前学校的语文课都包含口语交际训练,然而是否需要进行普通话训练则要视各地的语言状况而定。比如,在城市普通话普及率很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较高,就不需要进行普通话训练。而在农村,学生普遍说方言,普通话水平很低,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说普通话,这就要求进行普通话训练。但这只是口语交际训练中的一小部分,不能代表全部。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本质特征

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使用相比较,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反思性。这是日常口语交际和口语交际课程之间本质的区别。所谓反思性,是要求小学生在具备口语交际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感知、概括、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比如,提炼一些口语交际的规则,理解文化体系对有效口语交际的作用,学习分析语言和环境之间的问题,等等。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要求小学生反思的内容当然有所不同,但要求小学生通过现象概括规律的反思教育却应该是一致的。而“反思”这一步骤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却不一定是必需的,人们没有必要在每次口语交际行为之后都理性地反思失败的原因。

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性是因为这种反思能力是个人母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帮助我们获得、巩固和发展我们对母语的语感,成为小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能够应对语言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反思还帮助小学生逐步形成普遍意义上的语言技能。只有拥有良好的母语语感,小学生才能更快速和更深刻地学习理解其他语言。

2.思辨性。口语交际教学还承担一个日常口语无法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对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是由语言素养的性质决定的。一个人的语言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还包括他在日常具体活动中熟练地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在不同条件下,通过听说,快速整合信息,发现解决方案。这其中的思维方法当然是要培养的,而带有反思性质的教学活动无疑是较为快捷和系统的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小学生才有可能自信地听说,富有创造性地表达,成功地与他人交流,从而成为热情的、有批判头脑的语言使用者。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全面性。全面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为个体的小学生所要经历的操练,将涉及个人潜质范围内所有的口语交际形式,体验不同场合和文化中的交际行为;而作为整体的受教育群体,学校是小学生基本的生活环境,也是绝大多数小学生接受口语交际能力系统训练的主要环境,因而有必要为所有小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机会。

日常口语则无法体现这样的全面性。因为小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是由众多客观和主观的偶然因素决定的,很难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所有的口语交际行为,不易发现个人在某些能力上的欠缺,也就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教师、小学生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四、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法

1.档案袋法。“档案袋评价”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小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反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3],也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小学生成长记录评价”。档案袋法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是十分有效的。档案袋可以分为两类:产品档案袋,用于收集小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包括内容清单、每次测评的等级与日期、小学生每次对自己的自我反省;过程档案袋,用于保存发展性成果的证据,它要求小学生一步一步地检查他们在每次训练中取得进步的结果,小学生自己收集必要的成果,让小学生成为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在这个档案袋里小学生要记录自己学习的变化,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学习经验。

2.口试法。在不少小学学校,对口语交际训练的评价仅仅采用笔试的方式测评,这不符合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口语交际活动无法一个人单独进行,必须两人以上才能进行交际活动,而且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检测交际的效果,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的评价更适合采用口试法,采取形成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明凯,王荣生.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3.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7

一、教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二战时期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柯立尔(J. Collier)、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等人在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反思中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Stephen Corey教授大力提倡教师行动研究,从此在美国盛极一时。1975年,Lawrence Stenhouse在他的著作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中指出,“教师即研究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行动研究逐渐风行世界各地。英国的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和澳大利亚的Deakin University是目前世界著名的行动研究中心。1990年,澳大利亚学者Tripp和他的研究者将行动研究概括为“系统地进行观察、反思和变革”。行动研究具有注重直接参与、立足特定情景、强调改进实践和重视协同合作的特点。教师行动研究对师范生职前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通过“变革”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它鼓励教师加强对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关注和意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追求变革。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参与性,它要求执教者本人直接参与问题的发现,改进方案的设计,鼓励同伴合作研究。教师行动研究的出现使教学和课程改革研究的重心从对目标和方法的研究转向以教师为研究者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将微格教学与教师行动研究进行有机结合,是高师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成长过程应用研究的一种拓展。

二、微格教学的基本原理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 W. 阿伦(D. W. 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W. Eve)首先开发建立的一种利用现代摄像机、录像机等视听设备,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培训者利用装有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的微格教室对受训者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行为研究。阿伦博士将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微格教学专家乔治・布朗(G. Brown)则认为:“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加涅学习层次论、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的现代学习理论以及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具体而言,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受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又称录像反馈教学。在我国也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或“小型教学”。它具有单一技能的强化性、培训目标的可控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角色转换的多元性。微格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技能培养的切入点在于对教学技能进行不同层次水平的分解并加以培训,将复杂的教学过程拆分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它能给师范生及同伴更多机会去尝试错误、发现错误、修正错误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一种无权威性、开放型和开拓性的教学环境,突显以学生为教学活动核心的“自我实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单纯的技能训练演绎成开拓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微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微格教学中,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导师点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的评价对象一味被动接受评价的方法,有助于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三、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

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该系统由一个总控室和多个微格教室组成,是集网络、数字、多媒体、声音、视频、存储、传输及视频监控技术于一体的全数字化网络系统,具有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系统化、交互式可视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管理、操作方面更加容易、简便。该系统实时性更强,可以实时察看微格教室的现场教学情况,对各教学现场的学生、教师进行远程教学评估和观摩,授课教师在现场可以方便地将声音、视频信号切换到大屏幕电视机上并控制各种设备的各种功能。该系统可以录像存储方式保存微格教学内容,并采用可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对录像文件进行剪辑和合成;还可以随时查询并选取多媒体教学录像文件及相关资料进行播放。该系统运用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模拟形式,具有双控、监视、评课、示范、互相观摩、分控、巡视扫描、对讲、远程遥控、录像和倒计时等功能。该系统的观摩和评价系统均采用计算机设备,可通过交换机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信息记录方式可采用硬盘存贮或刻录成光盘,以便教师和执教者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或光盘进行点播、测评与观摩。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凸显了微格教学中观摩反馈的重要功能。

四、微格教学技能的运用

微格教学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教学模式为:理论学习、目标确定、观摩示范、微案编写、微格实践、反馈评价、技能达标、教学实习和经验总结。其教学方法是:由5至10名学员组成一组,执教者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取短小精湛的教学片断,共同备课;一位成员就某一教学片断施行5至10分钟的教学,其他学员扮演学生,并进行教学实况录像。微格教学技术不仅避免了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由于新手经验不足而带来的教学失误,而且为教学反馈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缩短了新手教师成长的周期。微格教学的具体运用为:

1.理论学习。在实施微格教学之前,学生应在导师的组织下学习其基本理论,特别是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相关知识,以利于以后观察学习内容的同化与顺应,提高学习信息的可感受性及传输效率,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为了使受训者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导师应播放往届学生优秀微格教学录像或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或竞赛课的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学的感性认识和模仿依据。

2.目标确定。微格教学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如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导师应向受训者讲清楚本次教学技能训练的具体目标、要求以及该教学技能的类型、作用、功能及典型事例运用的一般原则、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观摩示范。为了增强受训者对所培训技能的形象感知,导师需提供生动、形象和规范的微格教学示范录像。在观摩微格教学录像的过程中,导师应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示范教学录像应该是优秀的典型,但也可利用失败的微格教学录像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剖析。观摩时,导师要培养受训者勤于观察和善于吸收、消化他人教学经验的能力。观摩后,导师要组织学员分析他人教学的成功之处及存在的问题,酝酿和设计自己的最佳方案,为下一步编写教案作好准备。

4.微案编写。当训练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受训者要针对教学技能的特点与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条件进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编写详细的教案。微格教案必须遵循微格教学的规律,要突出单项教学技能的特点。教案首先要说明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注明自己的教学行为、时间分配以及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

5.微格实践。角色扮演是微格教学的重要环节。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执教者要对本次课题作简要的说明,以明确教学技能目标,阐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讲课时间视教学技能的要求而定,一般不超过10分钟。结束后,执教者首先应审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录像反映出的优、缺点进行改进,这是教育实习前有效的训练和准备。

6.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步。教学结束后,导师应及时组织受训者重放教学实况录像,供导师和受训者共同观看。施教者先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导师和小组成员再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找出不足之处;导师也可以对其需改进的地方亲自示范或再次观摩录像,以利于受训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7.修改教案。评价反馈结束后,执教者应根据集体的意见,结合自我的感受对教案进行修改,再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执教者还应进一步与合作者共同探讨如何改进与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在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告一阶段后,要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教学技能训练,以实现各种教学技能的融会贯通。

8.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可以尽快地把师范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转化为教学能力。师范生到中学进行教育见习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在教育实习之前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实际,师范生往往不能很快地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要提高教育实习质量,高师院校就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微格教学实践。

9.总结经验。在反复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和教育实习的基础上,师范生应不断吸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不断超越自我,力争在教学中达到教态自然、语言准确、表达清晰流畅、教学富于艺术性、板书设计合理美观、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技能娴熟、情感交流适度的境界。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8

摘要目的:探讨融入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技能教学实践效果。方法:改革现有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加大人文关怀内涵与分值的比重,占总分值20%,用于指导护理技能的教学及训练,并创设案例情景,采用案例考核的形式,开展人文关怀行为训练。结果: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89.64±12.35)分,属于较高水平。护理技能考核中人文关怀行为评价效果较好。结论:创设案例情境,利用考核标准的导向促学作用,开展人文关怀行为训练,对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学;护理技能;人文关怀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71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是尊重生命的情感,是帮助他人、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活动,是融合情感、认知、行为的一种关爱和帮助的过程[1]。护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出具有精湛专业技术的人,而且要培养出具备人文关怀能力的人[2]。为此,我们在护理技能教学及训练期间,修订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加大人文关怀内涵的比重,并采用案例考核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校护理学院高考统一招生入学的3年制专科2008级和2009级学生共11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名,女97名。年龄18~20岁。均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学习和训练护理技能。

1.2 方法(1)修订技能考核标准。通过阅读文献、听取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加大考核标准中人文关怀内涵的比重,占总分值20%,包括尊称问候患者、沟通时有微笑、沟通时与患者有目光接触、解释询问亲切耐心、指导沟通正确有效、保护患者隐私、关注患者感受和需求、操作后道谢、嘱咐交代态度和蔼、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等内容,将上述内容赋予分值,量化评价,纳入操作流程,与技术操作有机融合。(2)建立案例题库。选择临床上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常见病例,设计成突出1~2个护理问题的案例,营造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场景。(3)具体实施。在护理技能教学及训练期间,用新考核标准指导教学及训练,并严格按该标准考核学生;教学、训练、考核均创设案例情景,要求依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实施操作。考核时,学生随机抽取一份案例,监考老师依据考核评价标准,考察学生是否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解释、恰当沟通,是否具有关爱行为,关爱行为是否自然得当。

1.3效果评价(1)采用学生人文关怀量表在学生临床实习期进行测评。该量表由我国学者黄弋冰编制[3],共45个条目,由8个维度组成,即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人道利他价值观、科学解决健康问题、协助满足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情感交流和帮助解除困难。每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计为0~4分。总量表采用百分制记分,得分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好。该量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0。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79.09%。(2) 采用自制的人文关怀行为评价表,由学校督导组在技能考核时进行测评。该评价表共10个条目,包括尊称问候患者、沟通时有微笑、沟通时与患者有目光接触、解释询问亲切耐心、操作中有三次以上的指导沟通、保护患者隐私、操作中关注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嘱咐交代态度和蔼、操作后道谢、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督导组由教务处及护理专家组成,随机抽查40名学生的结果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统计性描述。

2结果

2.1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情况(表1)

2.2护理技能考核中人文关怀行为评价(表2)

3讨论

3.1人文关怀教育要渗透在专业课中护理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步形成[2]。许多研究者提出[4-6],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仅靠开设课程、讲授技巧是远达不到目标的,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素质的重要途径。《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行为的重要阶段,学校一般都安排有较多的教学课时。在此阶段,将人文关怀理念教育融入其中,训练每项技术操作项目的同时兼顾培养他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能力,对提高他们人文关怀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表1显示,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89.64±12.35)分,属于较高水平,表明在护理技能教学、训练期间同步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2人文关怀教育应注重关怀行为的培养人文关怀教育的关键是将人文关怀的理念内化为个体的价值体系,外化为关怀行为[1]。考核标准具有导向、促学和激励作用[7],教育者可以充分加以利用。我们在护理技能考核标准中加大人文关怀内涵的比重,将人文关怀的行为要求赋予分值,量化评价,并纳入技术操作流程中,使技术操作与人文关怀有机融合。这种将关怀理念具体化,以考核标准为动力的人文关怀培养形式,不仅引导了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优化示范教学内容,为学生树立正性的人文关怀角色榜样,而且督促了学生认真遵循标准进行人文关怀行为训练。随着学习的深入,考核标准的导向促学作用日益突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文关怀技巧不断得到锻炼,人文关怀行为由模仿老师到越来越自如运用,越来越自然亲切,越来越“会”说“会”讲了。表2显示,学生在技术操作时心中有“患者”,表现出了较好的人文关怀行为,实现了技术操作在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的基础上完成。

3.3人文关怀教育要重视关怀的体验人文精神培养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模拟真实情景引导学生去体验[6]。不论教学、训练还是考核,都创设案例情景,突出“患者”个体独特状态,促使学生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护理问题,采取恰当的称呼、组织有效的解释指导用语、安排正确的嘱咐交代内容。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句问候学生都要在创设的情境中表现出来[8],不断的关怀体验,激发学生内在的关爱、尊重情感,培养学生以人为中心,学会同理他人感受,满足他人需要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郭瑜洁. 护理人文关怀教学策略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2011,18(3):20-22.

[2]孙钟,陈红.护理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9-81.

[3]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2007:53-61.

[4]计惠民,蒋鹤生. 护理人文关怀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进展[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4):281-283.

[5]张金华,高敏,李薇,等. 护理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J]. 中华护理教育,2012,9(7):328-330.

[6]苏爱华,高英丽,薛雅卓,等.关怀照护训练与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4-45.

[7]苏琳,叶红,谢晖.护理本科生毕业技能考核模式改革探索[J].护理学杂志,2010,25(15):23-25.

[8]许以蓝.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中华护理教育,2006,3(2):81.

感统训练教案范文9

[关键词]专业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方案

一、概述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实践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工科类高等教育中显得更加重要,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工科大学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设有各种单科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实验课、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有各自的特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单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设计的,所以其内容针对性强,有相当内容是验证性内容,知识综合性差,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单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利益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适应当代高等教育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的就业极为不利。为此,近几年全国高校纷纷开设了专业综合训练课程,以达到培养高校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我校也不例外,从2006年着手各个专业的综合训练课程的准备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准备,2008年初各专均开出了专业综合训练课程,至今已有4届经过专业综合训练课程学习的学生已经毕业。本文就我校测控专业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教学实践作一个分析总结和展望,以期进一步完善该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开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开设一门新课程,尤其是开设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新课程,前期必须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开设测控专业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之前,进行了以下的准备工作:1)教学目标的定位;2)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案的设置;3)编写教学大纲;4)所需的仪器设备的购置;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该课程是测控专业的必修课,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最后三周进行。此时学生已经完成所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任务。既然是专业综合训练,课程应该具有知识的综合性,以学生自己动手训练为主的实践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或训练后,学生应该基本了解某种专业技能的实践的基本过程和掌握该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等特点。所以把测控专业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综合训练,使学生基本了解测控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并掌握测控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案的设置

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案是实现该门课程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是该门课程开出质量好坏的关键。另外设置一门课程的内容还要根据该门课程的学时数来确定内容的多少,以便在规定的学时数内能够完成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测控专业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基本了解测控系统设计开发过程,并掌握的测控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技能。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并根据该门课程的学时数(3周),设置了以下5项教学内容:1)步进电机转向转速的单片机软件控制模块的设计开发;2)直流电动机转速的单片机软件PMW控制模块的设计开发;3)单片机温度测量与显示控制模块的设计开发;4)单片机双量程数字电压表模块的设计开发;5)单片机16×16汉字显示控制模块的设计开发。

除以上题目外,学生可以自拟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可作为本课程的内容。鼓励学生自拟设计题目,把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作为该课程的内容,激发学生在该门课程训练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对上述5项教学内容的要求:1)进行总体方案设计;2)原理图设计和PCB印刷电路板图的设计(包括选择确定元器件以及元器件的封装型式);3)PCB电路板的外协制作的同时,购买元器件,进行软件初步设计;4)PCB电路板的外协制作返回后,进行电路板的焊接;5)硬件和软件调试,直至硬件和软件调试通过;6)编写课程报告,进行简单答辩。

我校每年招收测控专业的学生30人左右,一个班。该专业的专业综合训练是一门集中教学课程,教学方案是:1)把学生按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小组,3人一组;2)每个小组根据兴趣选择上述5项教学内容中的一项,或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的学生自拟的题目为课程内容;3)每个小组按教学要求进行所选择的题目内容,直至完成;4)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指导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内容,同时把控每个小组的进度。

以上是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案,从中可见,教学内容是多样的、灵活的和开放的,都是一个难易程度基本相同的简单数字测控模块或数字仪表模块的完整设计制作(或开发)过程,每个教学内容都是按同一个教学要求进行,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也就了解了数字测控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并掌握了设计开发测控系统的基本技能,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可以触类旁通的发挥所学掌握的技能,更好地完成学习或工作,从而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大纲的编写

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上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案等编写的,由于篇幅限制,在此就不赘述。

(四)课程所需设备的购置

该课程的内容是简单测控系统的设计开发,所需要的设备主要是单片机设计开发用的仪器仪表、各种传感器和工具材料等,为此学校资助了16万元,经过仔细调研后,购置了所需的仪器仪表、各种传感器和工具材料等。所购置的设备在满足当前课程内容的需要的同时要兼顾将来课程内容扩展的需要,比如51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是为当前教学内容购置的,ARM仿真器、AVR仿真器、PLC、伺服电机等是为将来教学内容扩展准备的,还有数字万用表、直流电源、各种钳子、改锥、烙铁等工具,焊锡丝、焊膏等材料。

三、教学效果

2007年中旬完成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2008年初按时开出测控专业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至今已经历了四届测控专业的本科学生教学实践。从四届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达到了以下的教学效果:1)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在课程进行中出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到图书馆或上网,甚至去相关公司查找资料,周末和晚上还在加班加点等现象,说明该课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当学生调通了自己设计制作的模块,看到步进电机、直流电机按照自己的设计要求自如地转动时,看到显示随测量的温度或电压改变而变化时,看到显示了自己想要显示的汉字时,他们显得非常自信和自豪,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的成果。3)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基本掌握了测控系统设计开发技能。有些学生毕业后继续上研究生,在进行研究开发课题中得心应手,表现出了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的学生说:“这是在本科的综合训练课学到的”。可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测控系统的设计开发技能。

四、结论

测控专业经过了四届专业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效果可以证明:专业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准确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方案的设置是合理可行的,课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了数字测控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过程,并掌握了数字测控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技能,达到了课程的预期目标。期望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专业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增加、丰富课程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

[参考文献]

[1]曹小燕,杜海艳 测控专业综合设计训练教学模式初探[J], 黑龙江教育,2011,(7):91

[2]师玉宝等,自动化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4):120

[3]王伟等, 柔性制造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训练中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6)554

[4]陈劲,朱凌,面向创新型国家,推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2006,(3):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