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美术教育实习生集锦9篇

时间:2022-10-18 21:50:19

美术教育实习生

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1

关键词:教育实习;专业;素质;建设

今天,社会经济文化处在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专业学科的建设发展应与时俱进,以融合创新的思维模式凸显专业的特色。地方师院本着服务于社会需要,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面向于基层学科的办学方针,积极拓展专业学科的建设,美术学作为地方师院中重要的一门师范性专业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美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美术学科专业实践能力,能适应现代社会教育需求的人才队伍。

基础教育与师院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术学学生都要到基础教育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从而走上教育职业岗位,基础教育部门在提升实习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也映射出美术学专业建设的状况问题,促动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的构建,使其顺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学科领域和教育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设置基础专业课程结构,突出专业本身的实践性、理论性和审美性,围绕地方师院办学方针,优化学科,突出其专业特点和优势,把握住一专多能型师资教育培养目标,在目标明确、有规范性的专业特质中寻求发展。然而,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教育与社会基础教育出现着不平衡的局面,本文正是从美术学学生教育实习的角度去阐述如何更好地建立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探索出适应社会基础教育发展的实践教学课程和方法,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健全的美术人才。

一、教育实习的现状

教育实习是美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的课程,是在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组织安排下进行的,是师范院校培养基础学校教师的综合实践环节,其独特综合性、包容性、开放性的实践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师院系部一般安排学生在四年级进行教育实习,实践时间为八周,这是1996年颁布的《高等师范专科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中规定:“教育实践八周。”教育实习包括的内容比较多,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课外辅导工作实习,还参与美术特长班的辅导、学校各类宣传工作的实习、美术课外比赛的组织与辅导工作等。通过教育实习,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法知识和综合文化类科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中既全面锻炼了学生从事教育事业工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识行为,同时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加深和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实习在课程安排中确实极为重要,通过实习还可以做到一些基础学校美术教育方面的调查工作,进而也让我们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检查美术学专业的办学方向、管理方法和课程结构设置,完善基础专业学科的建设。

教育实习是高校学子亲临第一线教育职业岗位的学习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当前新课改下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4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从课程理念、结构设置、内容标准、学习活动和成就标准等方面的规范,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价值评判的制定都跟以往发生了量到质的变化,为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更切合时代的指导性作用,充分反映基础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社会相适应的特点。如此,教育实习的任务和内容变得越来越宽广,基础美术教育与教学工作有多宽,那学生实习就有多宽,不同的现实需要就有不同的实习内容。如一些学校注重书法教学和书画课外的比赛,那实习学生在这方面就要有相关知识的能力,有些学校偏重于艺术科目的管理,实习学生则需相关管理知识了。教育实习的工作计划实行的是学校组织的集中定点实习和学生个人联系的分散实习,他们将到不同的地区进行实习,由于目前我国各省市区域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上还存在不平衡的现实情况,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会也将不一样,实习学校提供的文化环境也将不一样,在实习学校的软硬设施条件也将有差别。其次,教育实习的学校部门主要是中小学基础学校,也有少数到中等师专院校实习的,不同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实习内容,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同年级对象的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都会不同,那么在实习过程中侧重点就得采取灵活变动。此外,教育实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环节,要充分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把握好实习学生的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质量关,让实习学校看到前来实习的学生都是优秀的,而不是来混日子的。教育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具有扎实的美术文化基础知识,一专多能的专业技能知识,不但要熟练掌握传统基础学科素描和色彩,而且还要会手工制作和图像设计等方面的技能,才能满足中小学学生的需求。现在影视媒体网络技术方便快捷,中小学学生懂的东西也很多了,要求老师的知识面也更宽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如一些实习生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制作不了解,对新媒体艺术不知道,这样导致实习过程中处于尴尬的局面;以及要求实习学生掌握基本课堂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形成规范的业务知识体系。教育实习在教学工作上要求是多方面的,然而,地方师院教育实习的状况并不容乐观,教育实习的质量整体下滑,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不严密,课程设置不系统,学科建设缺少规范,基础训练较为薄弱,专业方向变动大,有时过于分散,有时又过于单一,教学上缺少的是严谨和规范,教学的责任心不够,教学上太过于随意性,许多教师不懂教学法知识,只重专业技能,不知专业理论,不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不重视美术学专业学科的科学性和教学的规律性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

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状况关乎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关乎到基础学科体系的调整。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和教学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师院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教育培育高素质、高文化的师资人才,培养适应于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

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以科学规范的方式,在严谨系统的分析下进行的,是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并且美术学基础专业的设置与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未来发展是紧密结合为一体的。下面是本人对几所地方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学生做的一个调查:

调查发现学生对现有美术学基础专业的设置认为能基本满足教育实习的需要,但由于实际情况及基础教育学生个体发展呈现出了复杂局面,85%的教育实习学生希望在原有传统学科基础上开设美术学新专业方向课程,或者增设一些选修课,课程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文化理论性的。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自身优势不够,这也许是各地方师院设置专业上太多延续老美院方式的弊端。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美术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教学规律性的管理,正如好的管理成就一批好的成果。地方师院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还应从单一模式向多重模式转变,在强化传统的美术学学科的基础上,可以开拓一些新式美术学专业方向,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凸显自身学科优势,形成完整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学科结构。

2.师资力量的建设

优化的师资力量是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后盾。现有地方师院的美术学教师总体素质较高,学术业务能力基本适应教学的需要,但懂教育、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较少,以及由于教师大多毕业于美术院校,缺少基础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不了解基础教育的状况,地方师院美术学教师极少从事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美术教育教学法与教育实习指导方面的专业教师更是缺乏。教师对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指导仅仅只停留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道德礼仪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方式的指导,因此,地方师院在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术方向结构方面应合理优化,多渠道引进人才,始终把握师范性美术学科专业教师团队的整体性。

3.美术学基础专业设备的完善

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特点,其专业结构上包括着三部分内容:美术学传统技能专业课程、美术学教育教学课程、综合文化学习课程。那么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该满足美术学基础专业的需要,使课程教学能顺利开展,如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实习试讲设备的安装,微格语音设备、专业技能教室设备与美术学教学法的实训设备的完善等等。总之,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需要多种设备的完善,地方师院将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学生认知能力、实践活动规律、教学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来构建设备,使专业的发展上升到更高平台。

4.专业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丰富的专业资源,能够给教学带来活力,给系部环境带来文化内涵。地方师院可以利用区域有利环境,做好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实现校外校内资源共享,利用好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让地域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走进校园,拓宽文献知识收集与整理,注重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的运用,此外,利用专业资源开设特色课程,开展灵活、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这些将促进专业的教学方式,增强专业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突出地方师院的专业特色。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通过专业资源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突出了师范性特点,也突出了地域的专业办学方式。

三、结语

地方师范学院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它的建设需要系统严谨地进行,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要求我们对地方师院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并提出改进的设想。高校与基础学校的直接联系,让高校了解和熟悉目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工作,积极改善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好专业基础学科体系,毕竟专业的建设是建立在一个科学性、明确性、专业性的基础之上,克服教育中盲目性的弊端。总之,美术学专业的建设应体现出美术思维的培养、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知识的培养等方面,应从能力目标的培养向素质目标的方向转换。更为重要的是,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要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特性、基础教育三者融为一体,让美术学这个专业功能完整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3]张玉东,黄千.地方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2

关键词:中学美术,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1.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活动的正确导向

虽然过去国家在美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所关注,但基础美术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使得中学美术教学中即使确定了注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大的教学方向,却并没有落实到实处。我们分析,导致这种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不能落到实处的根本原因,其实与整个基础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相联系:

第一,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目的倾向实用主义,侧重于美术教育的工具性,美术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本质上并不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干才能,教会学生一些“实用之技能”,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绘画技术人才,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同时从我国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在中学美术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强调学科中心、教师中心,学生是根据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及要求来进行美术学习,教学是以教师教授和教师评价学生为主。这种方法,学生虽然可以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但是,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受到限制,也影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第二,美术课程结构单一,其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大部分学校的美术教育仅仅关注美术学科本身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流于单纯艺术技巧的传授,忽视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学和教材内容单一,多样性不足,没有地方和学校的特色教学,不能与社会、历史和地方的文化相互渗透,使学生不能将美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结合起来,很难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美术教学脱离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堂的孤立和美术教材课本的学科本位,都造成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差距,因此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不符合青少年身心的发育成长。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美术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当今社会重视以人为本,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以学生为重点,我们的美术教育更应该围绕学生各年龄段和各种性格、各地方的美术学习来合理设置美术课程,以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基础教育中的美术课程教学缺少衔接,不能把学生学习美术的知识连贯起来。大部分地区的美术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教育部指定的美术教科书,并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和题材顺序来安排教学进度,设计教案和组织教学活动。而且,我国原有的美术教科书大都是直线型和螺旋型编排方式,一课一主题,不能将课与课紧密地衔接起来。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美术教学也缺少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的中学美术学习与初中和高中的美术学习产生断层的现象。

过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学阶段的多数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没有得到激发和培养,对美术教学起到重要作用的那扇教学之门并没有完全敞开。

2.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教学建议

有什么样的土壤和气候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对于中学美术教育而言,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对学校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从严格意义上讲,在美术教学中,一切教学行为或教学活动都应受到国家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规范。这样,国家出台一部具有导向意义的弹性的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有直接影响和作用。幸运的是,2000年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问题给予了美术教学活动全新的正确导向,成为教师得以推开美术学习兴趣这扇美术教学之门(也是学生美术学习之门)的力量源泉和前进方向。

2000年新拟定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有个明显的亮点,也是特别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旧的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下面对照旧教学模式,就2000年新课程美术标准中对美术教育的改革及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教学建议作简单分析。

第一、从教学目标上看:(1)、旧的教学模式,重视绘画方法、技能训练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生全面发展,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2)、美术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充分考虑满足学生自我表现需要、鼓励大胆尝试各种学习材料、激发审美心理渴望、体验综合探究的成就感等,大大刺激和加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第二、从教学内容上看:(1)、旧的教学模式,重视“教”而忽视“‘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需要缺少关注,过于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忽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新课程标准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选择性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1、不具备强制性,使教材编写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满足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和学给子了更大的发挥空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学生学习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紧密联系生活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探索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综合看来,美术课程标准只是针对美术教学的实施者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前进方向,但在前进过程中,还需教师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美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3.结论

我们到底期盼学生能在美术学习上有什么态度呢?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就像我们专业院校的学生那样(其实,目前也有很多专业院校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精力投入己经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解决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将美术学习由外加的学习行为变为一种内在的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尹新义. 略谈美术教师的素质[J].教学与管理, 2004,(09).

[2] 郑爱华. 实施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05).

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3

 

我国的近代美术教育是从西方的美术教育借鉴,吸收而来的。20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要求导致了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广泛的需求,从而导致了视觉艺术教育在普通教育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近代,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直接的动力来自科学与实业的发展,是一种实用的、强调对技艺的学习的美术教育。新式学堂的兴起急需大批教育师资,这导致了我国师范教育的萌芽。但在当时由于发展实业的需要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师范美术教育都是重视技能传授的美术教育,而且这种“重技”的思想延续至今。

 

在师范美术教育领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决定了教育技能与教育理念的学习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地位。在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有关教育技能的相关课程是放在专业必修课的重要位置上的而不是像我国教育技能相关课程大多处于边缘地位,在这里我们不是要贬低美术专业课的学习,抬高教育技能相关课程的学习,而是要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教育技能相关课程与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纵观我国当前的师范美术教育状况适当提升教育技能相关课程的比重增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对教育技能的学习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学习,对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则是一种能力的学习,只有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又掌握向受教育者传授相关能力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审美艺术教育。

 

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与教育相关的理论课程,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认识先进国家和地区教育理念的发展了解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尤其要增强对我国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认识,取长补短,为我所甩唯有这样才能把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落到实处

 

二、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加强专业技术学习的多样性强化完整的美术史学习,加强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

 

前面强调了对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教育相关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这里要指出的是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等重要性。

 

1在专业技术学习上不仅强调“一专’,而且强调“多能”

 

当前我国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普遍实行前一至两年普修后两到三年分专业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保障了专业技能学习的效果,实现了学生对某一画种的较深入掌握同时较好的调节了中国画与西画的矛盾,使中国画和西画各自发展互不干涉。但是这种美术教育模式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模式客观上强化了学生掌握单一专业技能的狭隘性违背了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强化了学生分专业后的单一专业的纵向发展,违背了师范美术教育的面向普通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要求,更倾向于专业美术教育的要求。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轻视中小学美术教师、推崇艺术家的思想倾向导致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就普遍存在轻视美术教育的心态。

 

基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针对上诉问题我们在专业学习模式设置上不仅要强调“一专’,而且要强调“多能”的专业技术学习要求,这是因为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多能”比“一专”更适用。虽然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沿袭的“一三’或“二四”模式存在普遍性改革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事实能证明这样做的弊大于利我们就必须进行改革与调整。可以实行小范围的改革试点每种专业进行循环教学给学生一定的专业自由度,强调创意思维的培养强调各个专业之间的学科交叉,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绘画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无论是西画,还是中国画,我们的教学主要提倡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这里有历史原因,也有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其它艺术风格重视程度不足,使高师的学生对艺术的多样性、创造性缺乏认识和感受这种状况势必影响中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的实现。强化对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多种艺术风格的认识,鼓励学生在多种表现手段、多种表现风格中进行新的艺术形式的尝试,是当代师范美术教育的客观要求。

 

2、提高对美术史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完善美术史论学习,注重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

 

对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美术史论的学习和美术技能的学习同样重要。这主要还是因为对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对美术发展史有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具有更广阔的艺术视角和准确的审美判断,才能在未来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审美普及教育,更好的传播美术文化。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在普通美术教育过程中,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普遍的美学修养比教会学生一种绘画技术更有意义,何况在现在的中小学美术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要教会学生掌握一种美术技能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美术史论的学习对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此重要,我们的美术史论教学的现实情况如何呢?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学生不重视美术史论知识的学习的现象广泛存在。美术史论课程虽然被归入专业必修课但学生在史论学习中往往压力不大应付考试的现象比比皆是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阅读习惯只是为考试而背诵,考过即忘缺乏探宄精神。

 

而且我们对美术史的学习缺乏整体性,学生在学完美术史后,对美术发展缺乏宏观认识,大多只记得某些片段而对于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对艺术发展的脉络的宏观掌握更有利于美术教学实践,更有利于实现自我的再学习。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美术史论课程主要是对美术史的学习,很少涉及美术评论,一方面囿于学生美术知识有限,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又使他们缺少评论能力,而且事实上美术评论在我国美术界还很不成熟能很好的进行美术评论教学的教师极其缺乏。美术评论方面学习的缺乏使学生懒于思考,人云亦云,缺乏对艺术现象的独立的认知与思考能力。

 

提高对美术史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完善美术史论学习,强化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唯有这样才能提高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

 

三、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视觉习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视觉艺术发展的方向与进程。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视觉形象的传播,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通过各种媒介,包括电视、网络、广告宣传等等,接收大量的形象信息不管你愿意与否,现代的都市人都生活在各种人造的视觉形象之中。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现在,人们可以用传统的方法来表现和接受艺术作品也可以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来创作、传播、体验多样的艺术信,息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访问世界各地的顶级美术馆,各种美术作品都以数字化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之中。科技的发展切实的加速了人类世界的发展速度。

 

信息科技的发展同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远程教育成为学校中心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提高学生获取、处理知识的能力的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网络的普及同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网络,学生的主动探宄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4

首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发挥课堂功能的要求。兴趣作为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的导师。因此,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情感教育策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效应,实施以学生体验为主的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美术学习的课堂效果。其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营造和谐教学气氛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相对紧张的教学关系,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应用情感教育策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效应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并采用全新的授课策略将情感因素融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轻松自由地进入美术审美学习状态。再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并创造美的途径。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情感教育,用美术语言来表达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从而实现高中美术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以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以及美术家的认识感悟,教师需要构建学生的情感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注重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高中美术课自身的魅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其次,高中美术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美术作品进行想象,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悟、比较、思考和分析,来强化学生对美术的见解认识,并产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再次,美术教学可以积极开展写生学习,让学生直接和自然、生活接触,积极参与体验美术学习,让学生在自然、生活中实现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以情感教育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实现情感教学的目的。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的前提是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以其良好的修养和学生构建以人为本的互动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由、民主、人道和公平的互动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其次,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课堂中不敢言语,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交流,导致课堂效果并不好。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教育来营造和谐教学,有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再次,教师要尽可能地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要按照教学环节的重难点科学分配时间,突出教学重难点,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教学留下深刻印象。

(三)以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以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计划安排。首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内心感受美。如美术教师在进行几何体绘画教学时,可以将绘画和自然物体相结合,让学生对绘画理念的认识更加具体化。学生通过对美的东西进行观察体验,能增强对美的东西的感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自身的感受能力也就会得到提升。其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内心欣赏美。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感官直接受到冲击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美的东西的欣赏。再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用内心创造美。教师可以多组织美术活动,如户外写生、画报展览、漫画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刺激学生的表现欲,从而提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

(四)以情感教育丰富学生想象力

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5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教育;美术教学

在素质教育思想得到深入贯彻落实的背景下,由于情感教育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受到了广泛关注。新时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化渗透,争取能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形成对美术教学活动的全新认识,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情感教育的合理化渗透,能促进新课程改革思想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得到深入贯彻落实,也能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初中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加以培养,使学生能形成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认识,保障在美术教学改革的作用下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一,情感教育的渗透是践行新课程改革思想的重要要求。初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新时期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美术艺术修养和美术知识应用能力加以培养。受此影响,在初中美术教学改革活动中,要积极探索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渗透,确保美术教学改革活动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二,情感教育的渗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新时期在我国教育实践中要继续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在此情况下,美术教学作为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构成元素,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以情感教育理念作为指引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能逐步改善美术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思想不足的情况,真正按照初中生的成长需求和全面发展需要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使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基于情感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美术教学的美育和德育价值。其三,情感教育的渗透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必然选择。传统美术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无法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情感的局限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一般仅能向学生传授简单的美术绘画知识和技能,无法对学生的审美艺术修养加以培养。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则能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对美术知识产生深刻的感知,并且学生借助美术创作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新时期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寻求正确的渗透方法,彰显情感教育理念下美术教学的魅力。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需要多元教学方法的支撑,只有教师能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感激发方面的现实需求,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使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增强。在具体探索情感教育渗透方法的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对初中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细化解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其一,强化教师情感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扮演着引导、帮助学生的重要任务,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对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换言之就是初中美术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教育和感染的作用,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就要强化对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来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使初中生的美术艺术修养得到进一步培养。如在“瓶罐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情感素养加以培养,使教师在设计瓶罐工艺品的过程中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表达方面的经验和创作思路等分享给学生,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情感表达方面的需求完成艺术创作,在瓶罐设计方面融入正确的审美观,突出情感教育综合效果。其二,科学利用情感素材,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涉及丰富多彩的情感素材,教师结合教学主题思想对美术教学中的情感素材加以挖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和指导,能使学生在美术艺术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感受和体验,在激活学生情感的前提下,突出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组织活动效果。如在“欣赏建筑之美”课程教学活动中,为了能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在对教学素材选择方面,可以选择圆明园建筑复原的3D动画作为切入点,在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魅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播放圆明园被毁坏以及当前圆明园遗址的情况,激活学生的情感,并基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圆明园建筑被毁坏情况的理解,把握其中涉及的美学元素,完成简单的建筑设计方面的美术作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如此,就能借助情感素材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使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三,开发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生活中的美。美术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升华而形成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能促进情感教育的渗透,还要对生活中的美学元素进行挖掘,开发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形成深刻的感知,进而使学生能在情感教育的作用下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审美艺术修养的培养[2]。如在组织学生对“中国古代彩陶艺术”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美术彩陶作品以及彩陶工艺的传承情况等,加深学生对课堂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激活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生活中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形成全新的认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综合质量。

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6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应用;思考

引言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这一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体现的更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单纯的以教学为中心的美术教育方式仍然继续被应用,这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到制约,从而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这成为当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性问题,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策略,旨在为相关美术教学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对于美的涵盖十分宽泛。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根据自身对美的独特认识,从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相关作品的创作。由此可见,小学美术中的创新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身对美的见解,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2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美术教育中的关键性能力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创新心理学角度下,直觉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从而不断进行自身意义上的创新。从另一角度分析,小学美术离不开直观性思维,它不仅是学生想象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美术这一学科的主要特点。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创新教育特征分析

2.1创新性特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方式。而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创新性,大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方面。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竞赛式等新型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第二,学生方面。学生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获取,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充和探索,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水平;第三,环境方面。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性特征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2.2开放性特征

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十分不利。而创新教育相对比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它所注重的不是课堂教学,而是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开拓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3全面性特征

除了创新性特征和开l性特征外,创新教育还具备一项特征,即全面性特征,它是面向于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1],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以全面性、创新性原则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创新教育的整体水平,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3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1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兴趣是提升学生效率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无法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创新教育的无从开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第一,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第二,给予学生适度的鼓励。美术教师要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创作进行鼓励,不断挖掘出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可以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想象,从而达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2培养学生美术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创新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开放性特征,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创新教育时,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必须要将教育培养对象设定为全体学生,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生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另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当注意教学方法的选取,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

在小学美术创新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选择,通过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美术学习效率和质量,例如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方式,这对于小学美术教育同样适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美术学习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美术教育重点在于实践,而在小学创新教育中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十分有利。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先进行演示实践操作,在让学生进行动手练习,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吸附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油画颜料放入清水中[1],然后让学生进行画面的观察,最后进行动手实践绘画练习。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尤为关键。由于创新教育具有创新性、开放性以及全面性特征,所以在小学美术中进行创新教育时,要充分进行分析和考虑,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在美术方面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7

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近一个世纪了。其成长既包含着我国高师教育的发展,又包含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而中国美术及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影响中国高师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纵观高师美术教育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美术和专业美术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潮流,一批中国美术人前往西方学习美术,回国后把西方的美术理念和西方先进的学校教育制度带回中国,初步建立了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190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将图画课列为必修课。1906年,该校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美术系——国画手工科。开启了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先河。通过他们的努力,西方绘画渐渐被国人接受且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美术教育全面接受苏联的教学模式,引入了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美术教育理念。高等师范美术同样要求学习苏联模式,形成大一统的样板格局。“”时期,高师美术曾一度终止招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美术也渐渐接受来自西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态和思想。如印象主义、写实主义等。一些先进的美术教育模式也被引入,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专业美术院校和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思考

我国现在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是从专业美术教育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种演变伴随着专业美术院校的强势影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承接了专业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师范技能的培养。形成了现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基本形态。现阶段,高师美术教育主要面临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专业设置“大而全,小而全”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教育的功利化导致了高师美术教育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专业设置“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美术专业对学生的文化要求相对其他专业较低,许多文化稍差的高中毕业生就选择了改学美术从而进入大学学习,这成为一种升学的“捷径”。美术专业生源足且收费较高,许多高校受利益的驱动,原本没有美术院系的高校也开设了自己的美术专业,已有美术专业的高校不断增添相关专业。大小的美术院系不断涌现,专业也五花八门。受招生压力的影响,一些学校为了抢夺生源,开设一些热门专业,其他学校见状也一窝蜂地开办。由于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院校的硬件和软件却远远跟不上。许多学校为了开设一些专业,不管是否达到开设此专业的必要条件,只是招聘一两名此专业相关的教师就仓促上马,教学质量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些做法是对学生的严重不负责和对美术教育的极大伤害、高等师范学校美术教育中也存在这些问题。为了抢夺生源,在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中开设非师范的各种设计专业,将非师范的设计专业作为其发展的重点,而且比重不断扩大,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而师范类的相关专业则不断压缩,形成了高等师范美术院校中,非师范设计专业成为主导的怪现象。高师美术走向了专业美术院校这条发展道路,师范美术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冷落。学院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也非常低落。这种现象在现阶段高师美术院系中是非常普遍的。而这些高师美术院系不管大小,其专业设置仿照专业美术院校,甚至直接套用,造成了现在大多数高师美术院校专业设置基本一样的情况。且许多高师美术院系不管其规模大小,办学时间的长短,其专业设置五花八门、一应俱全,有的院系甚至一两名专业教师就能开一门专业。因此,形成了现在高师美术院校“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各院系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走入了一条死胡同。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学校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能兼顾,应当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应突出一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形成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优势。就像提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想到的是中国艺术设计领域的权威;提到中国美术学院,就会想到国画。高师美术院校应当将其重点放到师范美术教育上,将其办大办强,办出特色,根椐自己的情况建立优势学科。而不应该放弃优势学科,把重心放到非师范的专业美术学科上去。

(二)进阶教育断层、缺乏体系性

我国的美术教育与国外先进的美术教育相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从小学到大学没有一个较为完整、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中小学里,美术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在中小学校里,虽然美术按要求是必修课程,但课程质量并不高。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占用美术课,上其他学科或让学生上自习。这严重制约了学生从小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和相关能力的提高。从高中进入到大学的美术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专业学习者是由于高中文化课程未达到标准转而学习美术的。他们本身对美术的了解及兴趣就少,单纯地为考大学而进入集训班,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压式美术突击学习,最终达到进入大学的目的。几个月高强度的压力学习,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厌倦,打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从美术高考集训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来看,很多程序化的教学让美术成为一种机械式的学习,让学生失去了美术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些揠苗助长的学习方式,也成为他们进入大学以后进一步学习的阻碍。进入大学以后,学生才真正进入到美术学习的正轨中。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学生进入大学时就应该在美术方面具有相当的能力,他们进入大学学习是为更好地提高美术能力和对美术的研究。而在中国,由于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突击学习而来的,进入大学时,美术基础并不扎实。所以大学就扮演了一个为美术学生补基础课、纠正以前的不良学习方式的角色上了。在高校美术的课程设置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基础教学,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建立一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美术教育体系,应成为今后美术教育改革的重点,真正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美术教师,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小学美术教师。高师美术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师资,就应当注重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联系。但现在的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基本上是脱节的。高校始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完全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高校应该到中学去调查研究,真正了解现在的中学美术需要什么样的美术教师,进而对高师美术的教学进行改进。其实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注意到了这一点,除了传统的毕业生实习外,一些院校通过每学期派专业教师到中小学校去挂职学习,直接参与到中小学的教学及管理中。这样高校教师能站在教学前线,直接面对中小学学生,了解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新问题和需要,将了解的情况反映到学校,以对教学的改善起到切实的作用。

(三)教育模式含混、师范方向不明确

高师美术主要是培养美术教育人才,主要培养的是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不是培养美术创作、美术专门研究人才。但现在绝大部分师范院校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完全是承接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方式,用培养艺术家的方法来培养美术教师,所不同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的课程。只是简单地将专业美术教学、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材教法相加,而且这种相加之间是没有联系的。就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情况来看,专业课程是由美术学院教授,而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课程是属于教育学院的公共课程。全校所有院系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内容都一样,和美术教育也没有一点联系。这造成了美术专业教育和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的完全脱节,学生学习之后不知道怎么将其运用到以后的美术教学中。这也使得许多学生对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及教材教法的学习不重视,敷衍了事,只求考试能过关就万事大吉。高师美术教育中对师范性的重视不够,师范性课程太少。由于教学方式采用了美术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式,用培养画家的标准和方式来培养美术教师。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也基本同专业美术院校相同,只是在时间上进行了裁减压缩,可以说是精简版的专业美术教育。这种方式突出了“美术性”,但严重忽略了“师范性”,重“技”轻“道”。从课程设置上看,绘画课程占总课程的80%,教育和心理学及教材教法等只占20%。而在内容上,高师美术教育又囊括所有的美术门类,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几乎所有的美术类课程,这就造成了学习时间的严重不足。普通专业院校里需要一学期乃至一二年才能完成的课程,在高师美术教育的学习中可能几周时间就完成了。学生学习不深入,对各门类美术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流于表面。有人说师范院校的美术生都是“万金油”,或者形容是“最差”艺术家,这也是当下这种高师美术教育模式所造就的。关于高师美术教学中教育模式及课程设置的问题与讨论,从来没有间断过,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可行的措施。如学习德国杜瑟堡艺术大学美术教育系的课程设置,10%是美术教育学,20%是美术史论,10%是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这样对学生审美能力及美术教学素质培养的课程就占了总课时量的40%,对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借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工作室的做法,在高师美术院系中设立美术教育工作室。运用工作室制的运作方式,将美术教育技能及方法研究的工作,在工作室中得到很好的重视及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积极探索美术教育的方法。学生通过选择工作室,在旗下单独进行美术教学方法技能知识的学习及研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也为美术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阵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等师范院校中美术教师对高师美术教育也起到非常大的影响。现在的高等师范院校中,从事美术教学的大部分的教师都来自专业美术院校。他们的专业基本功扎实,艺术修养高,但他们大多数并未受到过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专门学习,在教育理论、美术理论及教学方法上比较薄弱。对于师范美术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理论修养及教学实践来说,他们未必就得心应手。由于他们来自专业美术院校,自然而然会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到自己的教学中。这也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将培养画家的标准和方式来培养美术教师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所以加强高等师范美术院系专业教师的师范技能培养,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结语

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8

关键词: 师范教育 美术教育 时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师范学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美术教学而言,需紧跟时代潮流,研究时展的新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满足时代需要的美术专业人才。

一、根据时展要求积极进行美术教育技能、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

我国近代美术教育理论是从西方美术教育理论借鉴而来的。这种美术教育理论是在工业革命大背景下产生的,强调对美术技艺的学习,这种重视技艺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在师范美术教育中,需要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但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美术教师,仅掌握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是不够的。我国在美术教育中很重视对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对于相关课程,尤其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课程,在美术教学中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教育技能,很难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社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美术教育需要积极进行教育理念更新,要能够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使学生有效掌握与教育技能相关的课程,同时掌握美术专业技能,使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进行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把美术知识技能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师范类美术教育而言至关重要。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认真分析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情况,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美术,促进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突出学习内容的多样化。

只有教学内容多样化,才能保证教学的丰富性,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专业”,还要强调多能。在现代美术教育中,一般第一年是普修教育,到后面两年才实施分专业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保证学生有充分时间学习专业技能,通过专业学习,学生会对某一画种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绘画技艺。但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违反师范美术教育的师范性,对于师范美术教育而言,培养具有较强美术教学能力的人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过于深入的美术教学,只会使学生在专业化程度上越走越远,轻视自己未来要从事的美术教育,同时,对于美术教育方面的知识,学生掌握不够,很难在未来工作中真正把美术教育工作做好。因此,在师范类美术教学中,要突出学习内容的多样化,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实现师范美术教育每个专业的循环教学,给学生一定的专业自由度,加强学生各个学习专业的学科交叉,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在绘画专业技能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受不同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使学生感受艺术创作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以及多种表现风格的创造尝试,这样才能满足当代师范美术教育的客观要求。

三、重视对美术史论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

对于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加强美术专业学习与美术史论学习同等重要,只有加强学生的美术史论教学,学生才能对美术发展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才能发展学生更开阔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在未来教育实践中更好地进行审美普及工作,更好地进行审美教育,更好地传播美术文化。另外,在师范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一些现当代艺术,这对于学生而言更具现实意义。如现当代艺术的表现主义,如果学生接触这种理论,就能认识到艺术表现是人类的天性和切实需要,则学生就能认识到表现能力是一种天赋,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进行特别的美术训练,重点是挖掘学生的内在艺术表现潜能,只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使之发挥潜能,就可以有效促进美术教学发展。学生懂得了这种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在未来教学活动中的美术教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师范院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现代艺术教学。

四、在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需要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只有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才能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不断深入研究这种艺术,获得有效发展。而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增强美术的视觉效果,促进教学发展。尤其现在,在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是时代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美术教学也不例外。

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访问世界各地的顶级美术馆,各种美术作品都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角色发生深刻地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促进者,通过网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开设美术欣赏课,通过电教设施直观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的欣赏视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性学习,这对于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封顺.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2(07).

[2]刘肖冰.新课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美术教育实习模式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02).

美术教育实习生范文9

[关键词]中职;美术设计;有效性教学;教育策略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中职美术设计教育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要想提高中职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就需重视画稿设计与版式图文布局的教学。只有掌握坚实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利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构思。但当前中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不能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不能及时创新教学方法的现象,因此课堂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美术设计教育的有效性,要求当前中职美术教师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真正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一、当前中职美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除了要完成当前沉重的学习任务还要考虑将来的就业问题,因此很多学生的思想处于焦虑状态。由于很多学生不具备美术基础知识,绘画能力较差,因此很多学生缺乏学习专业知识的自信心,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同时,受当前社会上关于美术设计专业不良言论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思想更加焦虑。中职学校的美术教师都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大多接受传统教育模式,因此设计理念不能及时更新,一味要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速写表达能力,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重要性,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一味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处于应付状态,根本不能掌握教师讲解的专业知识。

二、提高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当前美术设计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不但要讲解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前中职课堂教学要求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与启发的作用,要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得到提高,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中职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能,才能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中职课堂教学要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标志设计一节时,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大街上,利用确定标志、研究标志、总结标志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先确定标志,接着研究标志表示的意义,依据标准进行分类。最后要求学生总结标志,提交总结报告。学生在此活动中充满兴趣,可以主动投入探究当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二)转变教学理念

中职教育与特定岗位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中职美术教育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中职美术教师要深入研究当前社会需求,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训练,要善于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美术设计教学。当前美术设计教学也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将过难、过繁的学习内容转变为形象直观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与精神感受,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应用“先试后导”的教学手段,师生互换角色,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术,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性思维。

三、结语

总之,在中职美术专业教学中,要求教师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美术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再有,还应该认识到知识传授的实用性,要在深入研究当前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坚实的美术专业知识与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水平。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引进新型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才能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帮助中职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邱洁.提高中职设计专业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4(6):55.

[2]李飞.提高中职美术设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俪人(教师),2014(23):113.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