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记叙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2-27 11:08:15
记叙文范文1

记叙文,是文章写作当中运用的一种文体,记叙文这种文体所含括的内容一般都是以描写人物或者事物的发展、变化经历为主,可以记人叙事,另外也可以写景状物,为了使记叙文更加具有可读性,我们一般会在当中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一片完整的记叙文当中,一定会包含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以及结果这六个方向的内容,这六点也被我们叫做是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另外,在记叙文的写作当中,通过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以及说明这物种表达手法,也能够让记叙文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在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时,我们一开始要明确好写作的对象,再来选择恰当的记叙方式,从顺叙、倒叙、插叙、叙、平叙这物种形式当中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将记叙的事件表达清楚,将中心思想与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当中。

(来源:文章屋网 )

记叙文范文2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记叙文范文3

安徽  鲍亚民

阅读是我们获得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并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什么是阅读呢?我们所说的阅读,是指使学生学会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学会高效地筛选和掌握阅读信息,学会在阅读中分析和领会,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欣赏和品味,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那么,怎样阅读才能既省时又有效呢?

一、整体感知,了解“写了什么”

通过分析题目,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从整体着眼,紧扣文体,充分感知材料,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主要思路。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不是在每篇文章中都出现。对前三个要素作者常常根据文章的需要,有的在文章开头点明,有的在文中暗示,有的因读者明白不需要交代而省略,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整体分析,弄清“怎样写”

通过“摸顺序,探思路”,从整体着眼,分析文章的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即布局谋篇。主要方法是理清记叙的线索,抓住记叙的顺序,辨清记叙文的人称,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伏笔、照应、开头和结尾。

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要明确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几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这些问题解决了,这篇文章也就容易弄懂了。

三、整体领悟

通过“抓关键,想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中心句子、重点段落,将文章读透。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为什么而写”。

四、整体鉴赏

通过“细对比,品词句”,将文章的精妙之处读熟;分析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细心品味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即了解“写得怎么样”。

五、整体运用

把文章读活,懂得“怎样去写”。平时,注意摘抄文章中的名句名篇,积累词汇,写读后感,写读书评论或模仿作文;也可以围绕每单元的训练重点,从自身实际出发,以课文或语段为范例,进行基本功综合训练。从读到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

245200安徽歙县二中  鲍亚民 05596516310(电话)

记叙文范文4

记叙文重在写人记事,合理的结构安排,能够巧妙组织材料,突显文章立意。下面是记叙文写作中三种常用的结构方法。

一、横向剪辑法

即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抓拍”本来没有直接联系的生活片断,加以横向组合,从而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如,朱自清的《冬天》一文中,描绘了三个场景:一是父子围桌吃白水煮豆腐,二是与挚友同游西湖,三是自己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这些场景清新淡雅,看似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作者通过横向剪辑,以自己的感情为线索——“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把几个片断连缀成篇,表现了亲情、友情在寒冷的冬天给心灵温暖抚慰的主题。

二、纵向连缀法

即以时间的推移、事件的发展或人物的成长变化为线索结构文章。纵向连缀切忌记“流水账”,而应在“明晰的发展脉络”这根红线上,巧妙地缀上几颗闪亮的“珍珠(事件)”,使文章结构紧凑,主题集中。

如,佳作《人与路》,借用了余光中《乡愁》的构思方式连缀全篇,第一部分以“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开篇,记叙了童年时代有奶奶陪伴的美好时光;第二部分以“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叙述了与奶奶分隔两地、只能通过电话传达思念的情景;结尾以“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写出奶奶离世后的悲痛与思念之情。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精心选择三个感人至深的生活片断,自然灵动,主题鲜明,富有感染力。

三、复叠拓展法

记叙文范文5

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例如,分析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只要抓住时间词语的这条纵线便可以分出段落层次:

“过一夜”(领起第一部分)----------“第二天上午”(领起第二部分)------------“夜晚”(领起第三部分),抓住这三个起领段落的词语,也就划分出文章的三个段落。

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

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

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

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四、按内容变化点来划分

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

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游历的地方非常多,似乎很难找到一条线索,但如果我们考虑到“雨中”这条线索,就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大的场景:“岱宗坊”和“黄岘岭”,即这两个地方虽然分别有许多个景点,但可以按照大的的描写对象,表现内容来划分。

五、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

有的记叙文,描述的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样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

例如,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而写的:

①盼春-------②描春--------③颂春

其中的②描春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不同层次:

a、写春风-----b、写春花-----c、写春草------d、写春雨------e、写春天里的人们的活动。

六、按思想感情变化来划分。

有的记叙文,比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由此,便可以找到划分段落层次的依据。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记叙文范文6

纵观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考记叙文阅读命题趋势较为明显。内容上,设题将更加贴近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要求。整体阅读的考查比重仍会不断加强,选材的内容会呈现出更丰厚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必将有所体现。选材上,阅读材料继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地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也呈增多的趋势。题型上,传统的题型仍有保留,新的题型亦有所体现。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有完全取代客观性试题的趋势。考题更关注考生的知识与能力、体验与感悟,体现其阅读个性。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会增多,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对学生语言表述、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点解析]

把握记叙要素。阅读记叙文,反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对时间和地点要素的把握,一要注意连续时间和地点的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地点间的内在联系;二要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分析人物要素,要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差系,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分别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而真正把握事件这个基本要素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记叙文的各企要素在交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略其他。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辨析记叙线索。无论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运用哪一种记叙方,都必须使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好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者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如能在阅读时抓住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是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理清记叙顺序。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因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必须要对记叙的材料作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件本来的发展顺序,把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还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这也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阅读记叙文,把握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即分辨文章记叙顺序的类型,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如此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和抒情。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能使文章文情并茂,使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使所写事件细致生运,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为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在记叙文中,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描述手法运用得好,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的,可以使读者很快进入到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才不直接对所写的事物发表议论,而是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记叙文中议论的目的都是为了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阅读时只有在掌握了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之后,才能更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分析、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关键句子则主要包括5种: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正确分析和体味记叙文的重点语句和关键词有助于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重点语句和关键词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从结构上,常起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领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对重点语句和关键词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二要注意词语的感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四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和体味。

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敢于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它可以是对文章内容(主题、观点、人物、情感等)进行多元化的解读,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也可以立足文章内容,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与自我体验,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创见;还可以对文章质疑,与作者对话。就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解答时应注意,探究要在“吃透”语段的前提下进行,观点的创新要联系现实,质疑对话要言之有据。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是阅读能力的顶点。当然,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分析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备考策略]

注重提高阅读能力。对记叙文阅读的备考首先在于一个“读”字,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就不会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也不会有灵敏的语感。所以,要多读一些典范的文质优美的记叙文。读多了,语言感受能力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记叙文范文7

1. 叙述的人称

英语的记叙文一般是以第一或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的。用第一称表示的是由叙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经历。它的优点在于能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我”来传达给读者,使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如身临其境。如:

The other day, I was driving along the street. Suddenly, a car lost its control and ran directly towards me fast. I was so frightened that I quickly turned to the left side. But it was too late. The car hit my bike and I fell off it.

用第三人称叙述,优点在于叙述者不受“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和事物的限制,而是通过作者与读者之外的第三者,直接把故事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客观性很强。如:

Little Tom was going to school with an umbrella, for it was raining hard. On the way, he saw an old woman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nothing to cover. Tom went up to the old woman and wanted to share the umbrella with her, but he was too short. What could he do? Then he had a good idea.

2. 动词的时态

在记叙文中,记和叙都离不开动词。所以动词出现率最高,且富于变化。记叙文中用得最多的是动词的过去的,这是英语记叙文区别于汉语记叙文的关键之处。英语写作的优美之处就在于这些动词时态的变化,正是这一点才使得所记、所叙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叙述的顺序

记叙一件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无论是顺叙、倒叙、插叙还是补叙,都要让读者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顺叙最容易操作,较容易给读者提供有关事情的空间和时间线索。但这种方法也容易使文章显得平铺直叙,读起来平淡乏味。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文章的结构效果,让所叙之事跌宕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思维产生较大的跳跃,从而为文章所吸引,深入其中。但这些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则容易弄巧成拙,使文章结构散乱,头绪不清,让读者不知所云。

4. 叙述的过渡

过渡在上下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作用。过渡往往用在地点转移或时间、事件转换以及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时。如:

记叙文范文8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四个理念

我们大部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是按照老师埋头苦练的教学引导,不断反复在作文训练中来实现提升写作水平的目标,而事实上虽然增加了训练数量并也提高了写作速度,但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提升写作水平的效果。这样就导致我们大部分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出现机械化的模式,只能依着葫芦画瓢地写作,并没有丰富而生动的内容,而且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1.应具备辩证的思维角度

事实上,辩证思想是议论文写作的根本要求,是指对事物的看待和分析应一分为二,不能绝对地看待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而在记叙文写作中,也应在内容中融合一些辩证思维色彩。具体写作的实践过程中,全面理解故事材料的同时,应对常规思维进行转换和创新,善于挖掘故事新颖而独特的思想情感。通过在作文内容中有效应用这种思维方式,可开拓和挖掘创新而独特的主题,给作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道:“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这种对与众不同的看法同样也可以通过这个“东施效颦”的主题来延伸到现代故事中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大部分人们都希望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特点,不追求盲目性地模仿。因此如果以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理解“东施效颦”,东施虽不美,但却能敢于“效颦”,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她的勇气和对美的不懈追求,从这个大反转的辩证角度能带给文章更加新颖和独特的亮点。在这样的辩证思维的作文训练中能不断影响我们的思想,并提升我们在写作思维和内容安排上的全面性、深刻性。

2.应在题材上注重亲情情感的融入

情感的东西能带给人触动和共鸣,因此本人认为应注重将亲情题材纳入到记叙文写作内容中去。在写作时,不必使用太过华丽的精美词句去修饰包装亲情,也不需要用过于浓烈的情感去夸大亲情,只需要通过生活中最真实的小事情来呈现出人的真善美即可提升并丰富记叙文的内涵和情感。例如,龙应台的《目送》是叙述亲情的佳作。文中这样写道:“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在文中通过对亲情真实、细节的描述与表达,将情感艺术化的表现出来,打动人心,使人产生共鸣。因此本人认为记叙文题材上应融合渗透亲情这种情感,来提升文章的情感艺术价值。

3.写作技巧上应结合自然景物的烘托与陪衬

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如果仅仅安排人或物的叙述,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但如果增添一些自然景物,能对文章起到更好的烘托、陪衬与渲染的积极作用,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和文学艺术的魅力。而且这种自然景物的融入,应以高雅、积极、正能量方面的思想格调为基础,能渲染和突出文章的主旨思想与情感表达。但文章切忌不可过于消极、片面甚至灰暗低俗。例如以下这篇零分作文:什么是不朽?我冥思苦想,思绪万千。我曾以为,道德与信念是不朽的。可当有一天得知,隔壁班的二柱子去v扶一位跌倒的老奶奶却被她一把扭住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老家的三大爷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几只山羊进城来看病,换来的只是琳琅满目的检查化验单和无可奈何不得不给的红包,在白衣天使灯红酒绿后的醉眼微醺下,大爷最终还是走了……从这篇文章题材来看具有时代性,语言也比较流畅,但经老师分析,这种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是无法在高考作文中取得成功的。因此这也就提醒我们学生在高考写作中更应该合理把握好写作技巧,适时地运用自然景物等来烘托陪衬内容。

4.情感主旨上应强调对生命的敬畏

我认为,人类应把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人与事都当做一个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和尊重,并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怀有敬畏和感恩之心。例如史怀泽的《敬畏生命》文章中这样写道:“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提着弹弓到雷帕山去打鸟。树上的鸟儿在晨曦中歌唱,他给弹弓装上小石块,瞄准了其中的一只。正在这时,教堂的大钟响了。钟声回荡在朝霞与鸟儿的歌唱声中,这个小男孩浑身一颤,觉得这是来自天国的声音。他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通过这段文字的叙述,能折射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态度,这无形之中在引导我们如何做人并潜移默化地感染我们人心价值观的思想,强调了每一个生命体的价值和珍贵。哪怕是一颗种子、一朵花,它们的生长过程都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这也要求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应学会赞誉生命并敬畏生命,对万物都皆可使用拟人等修辞法来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和质感,提高作文的思想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高中记叙文的写作中若能做到以上四个要点,那么不仅从作文内容上更加丰富和饱满,同时也能切实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等的感受,体验和感悟更深层次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循序渐进地提升了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的水准。

【参考文献】

[1]单猛.记叙文写作的四个理念[J].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2015,26(1):15-17

记叙文范文9

一、养成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习惯

整体感知是理解的第一步,感知无非是知道大概的事件人物,进而得到具体深入的理解,由理解再加强感知。从感知到理解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印象,有自己的心得,这就是感悟。整体感知要着眼于全局,学会观其大略。培养整体感知能力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读时。力争一次性从头读到尾,克服心理上的压力,遇到障碍不中断。想办法超越过去,一时超越不过去先存疑,再往下读,也许在下面读的过程中就能得到提示,有助于理解。

2.把课文内容大致“分分块”。对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要有一个基本印象。这对训练“短时记忆”是很有好处的。“短时记忆”,意味起码在读完之后一两个小时之内不应忘记。

3.善于抓住最能引起人思考的词语和语句。这些语言材料往往能促使你在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让你在思考中“破解”疑问。

4.课文中有些语句能引起联想和想象。初读一遍以后,尤其是在预习的时候,想想作者这样写的原因。这时就应“掩卷畅想”,也许抽象的内容就会具体起来,在陌生的内容中发现几许“熟悉”。这些都是为整体感知服务的。

二、抓住内容要点,在“精读”中深入理解课文

抓住课文的要点是深入理解的前提。把书读“薄”读“精”,才能真正汲取营养,所谓读“薄”是指把握住重要的内容,反复地去咀嚼。深入理解是分析概括的结果,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在语文学习中,精读有特殊的要求,要做具体的事情。

1.用简明、有条理的话概括课文写了哪些事。记叙文中,常有对件事或几件事作出概括的语句,要善于捕捉这样的语句以提高阅读效率。(1)“整合”。整合,是指因为人与事密切相关,这就要注意在叙事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2)叙述类文章写的往往都是现象,现象的背后有原因,行为的背后有情感。在阅读记叙类的文章时就要捕捉重要的词语,发现背后的原因和情感。这就是创新学习的表现,甚至可以反过来想:不这么写行不行?(3)在阅读记叙类的课文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弄清作者写人写事的特点、目的、意义,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对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最直接的。

2.分析重点语句

重点语句,这里主要指含义深刻的语句、有鉴赏价值的语句。分析,就是要弄清语句的意义、寿达目的以及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