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思品课堂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2-27 11:09:58

思品课堂论文

思品课堂论文范文1

一、“七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导”是引的意思,即引入新知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巧妙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我在探索与尝试中发现,歌曲导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时,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学习“我们共有一个家”时,播放歌曲《大中国》;学习“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时,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世界需要热心肠》等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让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明理,达到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从而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环节二:目标认定。“目标”,即想要到达的境地或标准;“学习目标”就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所要到达的标准。“目标认定”是学生认定、认准学习本节所要达到的标准,该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规划,学会明确目标、方向,不致于被动学习。“目标”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的叫“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有“使学生……,通过……让学生……”;而“学习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就不能出现以上语气。既然“学习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那么怎样制定好的学习目标呢?

好的学习目标必须具备三个原则:

1、恰当:制定的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知识储备的现状,目标不能很简单,也不能难以达到。

2、具体:对知识要求要具体;对能力培养的要求要具体;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要具体。

3、可测:制定的目标对于学生是否达到是可以检测的。对于知识性的目标可以通过当堂作业、提问等来检测;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变化,看是否内化了、接受了、认同了。

环节三:自学指导。即通过课前预习或课中预习,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指导”的引领下,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是一个“静”的过程,也是一个最高境界“动”的过程,是脑、手的“动”和声音的“静”,是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该环节,老师要巡视,要确保所有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要求学生有疑问的作好标记,等到讨论时再提出,对个别学困生可以适当指导。

这一环节的最大亮点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激发课堂活力。学生通过自学,初步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体系,预知新知的重难点,在小组合作及听老师点拨时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环节四: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就是会的教不会的,这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合作的目的是和同学合作解决不会的问题,这是一个“兵教兵”的过程。听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教的。

小组合作环节要注意一定是先独立思考然后才合作交流,切忌一提出问题还没等学生自己思考就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合作过程应是先小组、后班级,小组交流要达到小组达成一致,这是面向全体最好的方式。在展示时,最好的小组合作结果是小组所有成员意见一致、一齐举手。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巡视监督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讨论中,适当点拨启发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发现生成资源。

环节五:展示质疑。

1、展示:展示形式要多样。对思品课而言,最基本的展示就是口头展示。在课堂上学生要站有站像、说有说像。

2、质疑:(1)教师质疑——教师去质疑学生的答案。在学生展示时教师要养成追问的习惯,如:还有补充吗?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还能比这更好吗?在追问中要善于捕捉动态生成有效资源。(2)学生质疑——学生对课文基本知识不会的问题提出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疑问。学生质疑要本着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点拨的原则,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才是最厉害的。构建思维探究的质疑文化,让学生提出问题是第一要务。

环节六:达标反馈。达标题目要紧扣学习目标,达标要限时进行,要有绝对的严肃性,以堂堂清测试为主。

环节七:自我总结。即让学生自己做课堂学习小结,说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学习效率怎样、学习方法怎样等等。可以口头表述,也可以书面表达;可以找学生代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随口进行。

思品课堂论文范文2

情智课堂如何实现知识情境化?一是贴近学生。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水平,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实践与理论、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增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二是贴近学科。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所教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三是贴近生活。通过情境创设,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地方,呈现鲜活的状态,以此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二、内容问题化,激活情智

内容问题化,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问题”驱动教学的进程,实现以问激趣、以问引思、以问促学,以问改善课堂气氛,以问提高教学效率。什么是教育?“教育”一词在德语中有“引导、唤醒”的意思。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中,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教育、自我超越。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内容问题化的艺术。善教者必善问。情智课堂要求教师善于“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到桃”;善于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数教学实践表明:如果问得机智巧妙,就会事半功倍;如果问得不当,就会事与愿违;如果问题过大、过深、过难,学生就会卡壳,课堂就会出现冷场;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课堂虽然热闹,但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书本中、实验中、作业中、反思中找到转化学习内容的“问题”。学生只有多次经历“质疑———解疑———再质疑”的过程,才能从“不问”到“敢问”再到“会问”,培养问题意识与怀疑精神,养成质疑与创造的习惯与品质。

三、过程活动化,生成情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任何教育都存在于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活动,既有外部活动,又有内部活动。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内部心理与观念活动,包含知、情、意三个方面。这两类活动在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过程活动化,思想品德情智课堂就是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学习主体的活动化过程。通过学习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之间的双向转化,通过由内而外的实践活动和观念活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促进学生探求知识、解决问题、获取能力、提升情意、发挥潜能,实现主体性情智和谐发展。

四、师生互动化,发展情智

思想品德情智课堂中的师生交流互动有多种方式:一是倾诉式交流互动。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感悟、体验,急需倾吐。教师要因势利导,创造互动机会,在交流中激发生成、引领生成、提升生成,促进学生认知的增长,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提升,习惯的养成,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二是反思式交流互动。新课程理念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主人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成功处反思,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失误处反思,使学生在吸取教训中成熟起来;引导学生在疑惑处反思,使其减少失误与困惑,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辩论式交流互动。当学生个体产生独特体验,形成鲜明立场,以至出现不同观点评长品短、辩是论非时,教师要组织辩论式交流互动,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辩论中增乐趣,长智慧。四是拓展式交流互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内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思考书本外的知识,把交流互动活动延伸到社会、家庭,拓展到课前、课后,为学生的情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效益最大化,展示情智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有三项指标:一是学习速度,二是学习结果,三是学习体验,因此,展示情智,也不仅展示谁学得快,谁掌握的知识多,而且还要展示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是效益最大化的内在保证。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的全方位展示活动,拓展学生认知、情感、思维发展和习惯养成等综合效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内化知识,张扬个性,升华兴趣,发展思维,养成习惯,从而发展成为情智和谐的高素质新人。

六、总结

思品课堂论文范文3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兴趣;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法】G623.15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激发学生的品德素养、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品德观念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初中生等90后在校学生的很多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学生的不良表现屡屡见诸报端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镇级中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直接接触90后、00后学生群体,正处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培养的黄金阶段,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更负有直接责任。

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动不动就从社会、国家、人生、价值这样的大的角度来探讨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其实还有些遥远,有些不切实际,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如果能够在教育教学话题上与学生有所贴近,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有好的影响。

倡导老师们在进行教学兴趣提升之前对学生群体的兴趣取向进行适当的了解和掌握,这是确保老师们的教学改进、改革能够迎合学生兴趣点的前提。当前乡镇一级的初中学校,学生在年龄上以90后、00后为主,确切的说是90后向00后过渡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所接触到的事物较多,智能手机、互联网、动漫文化、各种时尚特色浓郁的体育运动项目等,都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老师们在对这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兴趣取向做融合,从他们乐于接触的话题入手,从他们比较熟悉的话题入手,展开关于思想品德话题、知识点的讨论,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积极主动和深刻透彻的思考,从而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二、改善教学环境的新尝试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有直接影响的。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环境都是以严肃为主。老师们不苟言笑,学生更是受到非常严格的课堂规范。从本意上来说,保持一个严肃、安静的课堂环境是很好的。不过从思维的角度来讲,这种课堂气氛会让学生有所压抑,大脑思维转动的效率降低,接受知识的能力弱化。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本身就很容易陷入宣教的形式之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无聊。如果老师们不注意改善课堂氛围,学生就更容易因为无聊无趣而学习效率低下。

老师们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就要改善课堂氛围。首先老师要起到课堂气氛的带动作用。总起来说,老师是课堂气氛的主导者。即便是默许学生们的课堂讨论,也不如老师以身作则的搞活课堂气氛效果更好。老师们要注重改善自己讲课过程中的表情、状态,改变严肃、中规中矩的形象,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气氛正在转变。通过老师自身的转变来鼓励学生、带动学生,大家一起朝着探讨性、交流性的课堂气氛过渡,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思想品德观念的有效灌输也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老师要做到不以传统的课堂秩序观念来约束学生,允许学生积极发言。尤其是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而言,是一个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可参照,很多地方要考学生自己来衡量的内容。因此,老师如果在课堂上强硬的要求学生去如何做,还不如拿出案例来分享,来讨论,让学生从中考虑和权衡如何去作为,如何把握道德、品德的准线。要讨论、要研究,自然要有宽松一些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对课程中的内容、观点提出质疑,允许存在不同的意见并以此开展讨论,最终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让学生信服并参照某些思想品德观点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情境设计教学的新尝试

情境设计教学时一种超越了常规的理论教学而存在的一种新型教学尝试。常规的思想品德教学就是理论灌输,难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情境设计教学则是将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现象、问题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点、话题进行关联,借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从这些实际生活案例中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了解。

以乡镇中学为例,它所接触的实际生活环境中,不会和城市一样有城管等部门和人员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管理,存在的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也可能会更多一些。比如乡镇人们在街道上乱扔果皮、纸屑、垃圾;或者停车占道、横穿马路等现象较为普遍。初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这类场景。那么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老师们就可以设计一个类似的场景,或者让学生以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一个这样的场景,大家对这个场景中可能出现的不道德的现象进行评价,对一些相关的道德观点进行讨论。

再比如说现代的中学生普遍喜欢上网,我们可以以网络上的不文明发帖、网络攻击对骂或诽谤、谣传信息的现象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对这种基于实际生活设置的案例有充分的接触,有实际的了解,融合思想品德教育的观点进行讨论也就更加透彻,更容易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相比单调的宣教来说,这种案例和情境设计的教学自然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能够起到更好的实际指导作用。

当然,案例教学时需要以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前提才能够有效进行的。老师们如果不能改变课堂氛围的现状,学生的思维始终还是处于禁锢状态,不利于情境教学发挥作用。

四、总结: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镇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如果能够结合学生本身的兴趣、价值取向,结合学生实际接触的生活场景来落实,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加贴近生活化的学习体验,也更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观点、知识点展开讨论。老师们如果能够放开思想,大胆创新教学思路,促进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对思想品德教学成果的提高一定有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琳琳.高职酒店英语课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2]徐朋洋.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架构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5期

[3]杨开城.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2002(01)

思品课堂论文范文4

关键词:活动;高效;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化课,文化课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而思想品德课则是借助于一定的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为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淡化知识,重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活动实践,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完成本课程的育人任务,必须重视课堂,发挥育人功能、完善学生人格,引起学生心灵震颤。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学得扎实、学得轻松,而且经得住实践的检验,也经得住书面的考核。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学生唱主角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探究课堂,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课堂,能逐步实现活动教学主体化。

一、结合生活实际是构建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前提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德育名家鲁洁教授说过:“德育需要体验……体验不可替代。”这些教育名家的观点充分说明了“生活即课堂”的重要性。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强调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和谐,追求个性成长。因此,教师要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丰富思想品德课堂,使教学回归生活、回归课本、回归课堂,这是构建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多元文化地球村》一课时,我设计了“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有些学生认为“外国就是比中国好”“外国的人权自由,生活水平高”,也有些学生对外来优秀文化态度偏激,采取拒绝的态度;有些学生还认为传统文化早已过时,在21世纪的今天,要向传统文化说“再见”。根据以上观点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辩论,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应做到文化自觉,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排斥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材料的生活化、生动性、真实性,有情境模拟、有视频影像、有课堂辩论、有真情体悟。要充分运用生活的智慧,激活学生思维,生成精彩、奇妙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同时鼓励学生亲自设计、组织“生活”课堂,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的知识,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开展实践活动是落实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基础

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道理,让他们亲身体验课外生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我家乡——资源”的社会调查,带领学生走街串巷,到超市、商店调查商品的变化,到农村观察一望无际的田野庄稼生长情况。这些成果都是运用科技得来的收获,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使学生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在课外活动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互助、互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而且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又如,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调查。调查资源县城的商场和超市的商品是否有过期现象、是否有假货以及服务员的态度等。这样的活动设计,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让学生自己学会了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身边的事情和问题,学生养成了遇事自己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了自主行为。学生在活动中热情高涨,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了自觉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三、以活动为突破口是创建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下,人的视觉、听觉神经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比较易于集中,思维活跃。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媒体演示、小品表演、情景体验等活动,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由学生主动探究、亲自体验,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置身于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种有趣的活动进入课堂,使课堂丰富多彩,达到刺激学生感官、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初一《学会合作学习》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究学习的过程及重要性,我设计了“如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这一小实验,并准备好了道具。课堂上,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亲自动手尝试一下。虽然不少学生实验失败了,但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为什么我的硬币浮不起来呢?而探究学习正是建立在问题基础上,经历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在探究中学习是提升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归宿

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我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是“学习——讲解——探究——练习”四环节构成。学生能自己看懂的教师做到坚决不讲,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确保学生探究活动时间,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每节课的开始,我都安排学生用演讲的形式,对全班同学进行5分钟左右的时事宣讲,演讲结束时由演讲学生自评或其他学生和教师做简评。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领略到“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能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重大时事,是中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关心时事,增强社会责任心,同时搜集素材,进行整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分析,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高效思想品德课堂才会出现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思品课堂论文范文5

思想品德(简称思品)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长期以来,由于思品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庞杂,很多教师教得艰涩,学生学得生硬,课堂气氛沉闷,以致学生的学习成效不高。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激活思品课堂,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

一、创新备课模式

(1)教师要潜心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备好课。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课程标准是课程设置之“大法”,教学大纲是课堂教学之纲领,教材是课堂教学之“脚本”,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备课时,不但要吃透教材内容,精准把握新课标和教学大纲,还要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态和接受能力等情况进行备课。

(2)教师要采用“点――线――面”的备课模式,不但要备好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而且要明确这些知识点在本框题本章节中的纵横联系、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能在课堂上多角度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进行备课时,首先,教师仔细研读新课标和教学大纲中的相关内容,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其次,教师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调研,一是了解学生对异性交往的认识及在异性交往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二是了解学生对爱情的认识,以此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再次,教师要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与拓展,如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异性交往对学生的影响、性别刻板印象等内容,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第四,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搜集典型实例与素材,体现地方特色,给学生以实际指导。

二、创新教学手段

事实证明,过去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创新教学手段,激活思品课堂,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运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思品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排练小品、情景剧,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模拟实验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很多人认为思品课内容大多是枯燥而抽象的“条条框框”,只要画画、读读、背背就可以,无须过多探究与研讨。甚至一些思品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恹恹欲睡、毫无兴趣,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只好死记硬背,厌学情绪不断蔓延,以致思想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难以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思品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第一,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思品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或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设计难易适中、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思品课堂,提高教学成效。第二,情境体验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图文并茂、鲜明生动的课件,创设出直观形象的情境,或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排练小品、情景?〉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获得宝贵的体验和感性认识。第三,发现法。教师可通过组织辩论会、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和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

四、创新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不能一味追求“热闹华丽”,更要“轻松实用”,也就是说,看似热热闹闹、群情激昂的课堂如果没有多少实效,那么这样的课堂是不可取的。为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一是“立足学生,活学活用”,即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学以致用;二是“立足书本,延伸时政”,即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心怀天下;三是“立足基础,把握考点”,即引导学生掌握考点,轻松应考。

思品课堂论文范文6

关键词:思品课堂;探究性讨论;课堂气氛

“西部大开发”是九年级思品课“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必讲的内容,既是时政热点又是课本重点。于是我在讲授之前精心准备,大量占有材料。

有些学生因教师的热情而感到拘谨,产生一种受压迫感,上课表现得非常不自然。课堂讨论节奏非常快,虽然教师想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谈话空间来表示对每个学生意见的重视,但是短暂的课堂又使得大部分学生难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不知老师的真实意思及对他的课堂要求是什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说得出”已经成为我们课堂追求的重点。课堂讨论就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讨论是使学生关注到一定思考范围内可能存在的诸多想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或让学生提前阅读的方式来介绍各种不同的观点,但这些方式都是间接的,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样的内容再也没有比学生亲自听自己同伴解说更好的了。当与自己的观点相反的看法是由同伴很自然地讲解出来,而不是通过课本文字或老师讲解传授时,学生很容易就能注意到这些看法。当大家自然的碰到有些“麻烦”的观点时,无论是谁讲的,都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讨论使教学有许多优点:

其一,讨论可以增强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和容忍度。

其二,讨论鼓励学生学会专心地、有礼貌的倾听。

其三,讨论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

其四,讨论增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其五,讨论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二、正确运用探究性讨论

显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讨论的好与差、参与热情到不到位、对讨论的问题重视与否、个人的观点是否被认可等等都源自教师的讨论中问题质量和讨论过程的把控。怎样进行探究性提问来更好地激励讨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思品课堂教学服务已经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将讨论进行到底?现将探究性讨论的注意点总结如下:

1.探究性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维价值

少数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问题提出后,学生往往不用讨论,答案就能脱口而出,或只要在教材上读一两句便可获老师的首肯。这样的课堂讨论,看似学生很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从实际效果看,不仅激发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甚至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惰性,也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推动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较深刻向深刻发展,讨论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

2.探究性讨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

问题难易适度,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条件。问题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维。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说起,失去讨论乃至学习的兴趣。教师提问的难易程度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来决定,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思品的兴趣。如:刚刚那节课中“西部大开发中人才问题的建议”,这个问题既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又不是回答极限,九年级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较多,他们有能力讨论,也能把讨论的过程掌控很好,当然也会收到较好的讨论效果。

3.探究性讨论时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并照顾整体

中国的绘画艺术讲究“布白”之道,其意为“一幅画倘若全部涂满,一点空隙不留,反倒不成其为艺术品了”。此理念对思品课教学的课堂探究性讨论同样有启发性。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讨论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讨论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的现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

4.探究性讨论要关注时政,也需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不管是高中政治还是初中的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时政性。时事政治是思品课的一个亮点,它既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良好学习习惯,又可以让学生收获喜悦与自信。时政具有生活性,现今社会大到国际风云,小到市政建设都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社会,他们对思品课上的很多知识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这充分表现了现代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感。而且,时政越来越成为学生精神世界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乐于研究时政、讨论时政、点评时政。

参考文献:

[1]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3.

思品课堂论文范文7

【关键词】提高 初中 思想品德课堂 有效性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开卷检测模式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我们都知道,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实施的主渠道,在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的一切基本工作都是为课堂而开展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舞台,课堂的有效性与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一堂好课,能够贯穿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功能――传授知识、促进人的发展和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跳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

课堂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中如此重要,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不能忽视课堂的有效性,在平常的课堂中要把有效教学的理念贯彻于自己的实际课堂中,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我二十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个途径:

一、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说:“在学习开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课程的组织,视听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程序的决定,讲座质量的高低和参考书的多少,全不相干,尽管这些因素在某一时刻是有用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学习不靠这些,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关系之中的态度。”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教学双向互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构建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我觉得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从内心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沟通学生和教师心灵的桥梁。教师除了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这样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听到他们的呼声和要求,才能了解他们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态度和看法、学习情况和精神状态,才容易跟他们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真挚的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也是人,是有血有肉的灵魂,你对他的关心、尊重一定会换来他们的坦诚相见,推心置腹,换来他对你的尊敬,学生甚至认为学不好就对不起教师,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提高个人人格魅力

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在思想品质、学识能力上起表率作用,让学生信服。思想品德教师更是如此,要保证自己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成为品德优秀、专业精通,言行一致的教育者。这样,你的人格魅力得到彰显,学生对你的教育则会“不令而行”。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了,师生关系和谐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会大大提高,思想教育的无痕性美丽也会大放光彩。

(三)要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

思想品德教师要衣着整洁、大方,谈吐文明,语言要准确、规范,尽量使用普通话,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你站在课堂讲台时,就能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内外兼修,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就自然形成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在与学生共处的过程中,我总是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主动去亲近他们,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在课堂中,我还经常用自身的经历及先进人物来启发他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一)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它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正如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如可采用文艺表演、电化教学、讨论、竞赛、模拟法庭、观看影视作品等教学方法,既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又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果。例如,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课堂前几分钟我就让学生合唱超级女生的歌曲《想唱就唱》,从而导入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唱响自信之歌”的内容。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自信,既达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也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构建思想品德课的情境体验,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为教而教,教材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既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也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 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自觉性的健康发展。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内容“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时,我先表演自卑者,学生甲、乙分别表演自信者和自负者,然后让学生指出自卑、自信、自负的不同表现及影响,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到知识。

当然,师生互动不是单纯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点。因而,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绝不能是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2)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课堂中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课堂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课堂互动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3)教师在课堂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运用课堂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保证。(4)教师应做到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的有机结合。俗话说,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只有精心进行课堂预设,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但课堂预设并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并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陷阱让学生往里跳。课堂教学活动是各种教学资源互相结合,在课堂预设的过程中,设计的情景和问题应有利于课堂的生成,为课堂生成起铺垫,为课堂生成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只有将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融为一体的课,才是有活力的课,才是有效的课。

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也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当我上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时,我就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让学生观赏,“快乐”的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很快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课堂上,为完成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做好了准备。

课堂中要经常赞扬和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潜能,创新意识就潜藏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赏识,作为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更不例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思想品德的学法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即“背多分”,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很难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教法转变为学生学法的做法是:根据一定知识的具体学法确定相应教法,通过一定的教法实施,引导学生悟出学法,以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知识的框架及内在联系,并将其快速记忆,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科学方法。

四、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自始至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离开了这一原则,思想品德课就失去了生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联系我国的国情,又要联系国际情况;要既联系学生实际,又要联系社会热点;既要联系现代,又要联系古代。这样课堂教学将变得有血有肉,水融,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总之,课堂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门沟通心灵的艺术。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改进教法,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力,李杰. 初中思想品德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思品课堂论文范文8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开放课堂

思想品德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责。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思想品德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知识的体系,这对于深化理解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课堂教学具有效率高、便于组织与协调等优点,但是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课堂教学的过于封闭性。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很容易陷入灌输式教学的境地。那么,怎样才能规避课堂教学封闭性的弱点,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呢?

一、师生关系要开放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对关系。教师要想营造开放的课堂,首先就要从师生关系入手。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是一个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负责讲,学生就负责听,课堂上讲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解都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在课堂上知识的流动就呈现出单向流动的特征,师生之间也处于一个单一固定的关系之中,这样的师生关系很显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打破封闭的师生关系,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学生的角色也不仅仅是学,二者之间的角色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互换。在这种开放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知识的流动处于一个双向流动的特征,这样,课堂上的知识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灵活。

二、教学内容要开放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所学的内容往往都局限于教材之上,教材上有的内容教师会讲,没有的内容教师决不花时间说“题外话”,以免影响教学进度。在封闭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的知识面无法得到扩展,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教材上一些枯燥死板的知识,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程本应当具有的实用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也至关重要。教师在确立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用开放的观念积极吸取教材以外的知识,尤其是要注意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知道,我们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生活实践,如果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讲到《我心中的那颗“星”》时,教材中举了很多名人、伟人的例子,虽然这些例子对于激励学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名人、伟人毕竟与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于是,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就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物入手,谈一谈在你身边有哪些普通的“明星”,这些人之所以成为你心中明星的原因是什么。就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积极的发言,有的学生说,爸爸就是自己心中的明显,有的则说隔壁邻居家当警察的叔叔就是自己心中的“明星”等等。这样,从自己入手,从自己身边的实例入手,把教材知识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热情,这样,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参与中,原本干巴巴的课堂立刻变得丰满起来。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开放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模式要开放

现如今,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就是讲授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按照教案从头到尾循序渐进的给学生就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一一讲解,由于教学模式封闭,学生的很多能力,诸如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无法获得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适当引进一些其它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引导发现式教学等。例如,在在讲到有关“诚信”的内容时,笔者就抛出了一个课题“诚实守信吃亏吗?”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一场辩论赛。这种新鲜的教学模式立刻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主动地参与进来,展开了激烈而有趣的辩论。就这样,在辩论中,学生逐渐体会到了诚实信用的重要性,这样比起理论式的说教,取得的教学效果反而更加理想。

四、作业练习要开放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通过作业练习,可以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巩固,因此,作业质量的高低对于课堂教学质量也具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想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在作业练习上也要努力做到开放化。一般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而我们要想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的作业模式,可以突破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大胆引进一些实践类、活动类的作业。这样,通过实践类、活动类的作业,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运用,不但可以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同时也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

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因此,开放性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着开放的观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其它一系列能力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玲玲.浅谈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生活教育,2009年第04期.

思品课堂论文范文9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79-01

随着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 闪现出许多新亮点。这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对于在新课标颁布之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对新课标的学习,提出了一点自己想法与经验。

一、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提高了

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减弱了。比如, 新课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增强初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另外,新课标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 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定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内涵, 才能把握好新的教育教学思路,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颁布后的教学方法

1.注重情景教学模式

新课标颁布之后,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样也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断开动脑筋, 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创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比如, 我们可能进一步提升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中的份量。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不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活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同时, 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 在课堂上创设情景, 从而进行情景教学。

而情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 创设实验情境, 这样, 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 体验自己的切身感受, 喜忧同伴, 增长见识, 提高觉悟, 培养能力。

2.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个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 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 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作为一名新课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第一堂课特别重要, 抓住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 因为第一堂课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 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 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 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 学科的内容“有意思”, 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除了上好第一堂课外, 对学生的平时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如我在平时讲课时,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做一些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的事情, 让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 进行课堂表演。

3.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 但是新课标实施以后, 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所以,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既重视实际教学, 又不脱离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尽量使课程每一个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 把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实际中去, 达到理论与实际, 学与用, 知与行的统一, 才能使学生懂的理论知识来自社会实践,而又能用它指导社会实践, 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 才能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变为简单化、形象化, 才能使学生们主动去学。在课堂上还要多指导学生养成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和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的习惯。并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班级讨论会等形式, 提出问题, 发表自己见解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三、对新课标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