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育考试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1:03

教育考试论文

教育考试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语文教育理论建设明显滞后。应在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理论的基拙上,吸收国外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建立起新的更加完善的汉语言教育的理论体系,可命名为语文教育学。

语文是一门科学,语文教育同样是一门科学。近年来,语文教育积系了很多经验,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瑰宝。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语文教育理论建设明显滞后,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甚至导致语文教育思想的混乱。笔者结合当前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谈谈语文教育理论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趁立新的汉语官教育的理论体系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随粉语文教学经验的不断积泉和理论研究的深人,语文教育研究者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编撰和出版了许多语文教育理论著作,成就显著。但是,这些语文教育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语文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的语文教育理论,建立起新的更加完替的汉语言教育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至少包括语文教育研究的对象、语文教育的内容、研究语文教育的方法、语文教育的作用和意叉、语文教育和人的关系、语文教育与时代和科学发展的关系、语文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等。这个体系如同教育有教育学,心理有心理学,它就是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不妨命名为语文教育学。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做具体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做更细致的工作,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新的理论体系建立之前,我们对语文教育的研究就无所作为了。恰恰相反,语文教育的一些细节地方应该加紧加强研究。

二、语文教育理论趁设的,点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语文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应当怎样确定呢?这首先要明白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任务的关系。就整个中学教育来说,每门学科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学科的性质不同,粉重解决的问题不同,就要讲授不同的基础知识,培养不同的能力,因此各自所分担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也就不一样。学科具有怎样的性质,就具有怎样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它的性质决定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第一性的,人文性是第二性的,这就决定了语文教育的目的,那就是要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下工夫,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此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继承中华文化传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其它目的。另一方面,我们语文教育的粉眼点在培养“人”,教会生存,教会学生做人,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作语文教育基本的目的和任务,我们恰恰应该把培养“人”的理念贯穿于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去。

三、语文教育理论趁设的另一个,点是教学内容

字、词、句、章以及文学和文化的知识浩如烟海,中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呢?这些知识应该形成什么样的系列呢?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很不够。我们认为,选定语文教育的内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确定各个年级段所学的语文知识。即把字、词、句、章以及文学的文化的知识形成系列后,分散到各个年级去教学,以便语文教育者明确哪些知识该教哪些知识不该教,只有如此,才能减少语文教育上的随意性。2、知识要形成系列。从小学到高中,遵循由浅人深,由简到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3、制定教学和学习语文知识的具体方案。传授语文知识不能为传授而传授,学习语文知识不能为学习而学习,要根据语文知识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方案。3、精选足够数f的课文。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和读本做了很好的工作,体现了“足够”两个字。“在学习语言阶段,翰人必须大大早于输出,翰人必须远远超出输出量,二者不能同步。”(章熊语)“输人”指语言的学习,“输出”指说写。不管从语言习得还是从说写的角度,课文数一定不能少。4、选人教材的课文得有科学的标准。历来被选人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但是并不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都能人选,除了篇幅的原因,语言因素也应成为能否人选教材的重要标准。根据章熊先生的愈见,语言有“伙伴语言”、“目标语言”之分,我们所选的课文必须担负起学生由“伙伴语言”过渡到“目标语言”的任务。

四、注意区分语文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教学技巧

在一些语文教育论文或经验文章中,经常提及“训练”、“习得”、“感悟”、“导读”、“朗读”、“背诵”、“默写”等概念,细细分析,这些概念不处在同一层次上。习得、感悟是一般方法,导读、朗读、默写是教学技巧。语文教育是言语教育,是言语学习,因此,习得和感悟是语文教育的一般方法,它与“导读”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训练,既包括用词造句,也包括读写听说,训练的具体方法又很多,似乎“训练”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般方法,但是“训练”可以用在数学上,可以用在物理上,显然不宜用来做语文教育的一般方法。导读、朗诵是提高习得语言和感悟语言的效率而使用的技巧,是教学具体方法,不是一般方法和原则,它不是与习得和感悟处在一个层次。像这样分不清语文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情况还比较多,藉要从事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广大同仁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五、要在科学的立场上理解定、定序的内涵和范畴

比如,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哪些是常识性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师要明白,学生也要明白,这就是定。这种定是相对的,就是说,必须掌握的学生非掌握不可,但是对个别学生可以突破这个的限制,让吃不饱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语文知识安排的系统,作文训练的系列、课文编排的体系,都无不说明语文教育有个“序”的问题。

以前,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但是,不管是语文知识安排的系统,作文训练的系列,还是课文编排的体系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还藉要我们做深人细致的研究。张志公先生曾十分尖锐地说:“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多少科学的成 分?我看经验主义的居多。我们语文教育研究了这么年,有统计数据吗?你选《阿房宫赋》,我选《醉翁亭记》都有道理。一部语文教材中,总共有多少个印刷符号?有多少个成语?词汇是多少?学生阅读水平一小时读多少字才合格?我们语文教学吃亏就在于没有科学性,没有真正地深人调查研究,随意性太强。”张先生批评的“随意性太强”就是指缺乏系统,缺乏“序”的科学性。那么,怎样的“序”才是科学的呢?我们认为:1、不是所有语文教育的内容都可以系统化、序列化,即使可以序列化的内容也不是像数理化那样逻辑严密。2、建立语文教育内容的系列,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3、建立语文教育内容的系列,还要注意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4、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自始自终贯穿在语文教育内容的序列中。

六、研究语文教育不能忽视对语文教育作用的研究

教育考试论文范文2

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司法考试”,将原有的法律资格考试、初任法官资格考试和初任检察官资格考试合而为一,形成统一的司法职业资格考试。“三合一”模式的国家司法考试无疑在法律职业体系的统一、法律职业人才的选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这一制度的推行,其对高校法学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克服其消极作用的一些建议。

一、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不利影响

首先,从国家司法考试的整体结果来看,这一制度将动摇法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地位。与一般的应用技能型专业相比,法学教育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精英化特点。由于法律专业毕业生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职业的可能性较大,他们或者能获得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或者拥有令人羡慕的经济收入,在任何社会里,这两个优势对众多的学子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得法学专业备受推宠,历年高考持续升温,大部分高校的法学专业分数线都居高不下,因而法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始终占有较高地位。但是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出台,大大增加了从事法律职业的难度。几年来,国家司法考试以其极低的通过率被称为“中国第一考”,2002年全国平均通过率为6.68%,2003年为8.75%,2004年为11.22%,2005年稍有提高为14.39%,整体上通过率低得惊人。这就意味着莘莘学子千辛万苦通过高考、学完大学课程后,还要通过更为残酷的司法考试竞争才能从事法律职业。而每年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极低,过关人数十分有限,必然会导致相当高比例的法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能从事法律职业,先期投入的学业成本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一现象是任何法律专业学生都不愿面对的。因此,国家司法考试这一法律职业就业的高难度附加条件,确实令人望而生畏,一定程度上会动摇学子们报考法律专业的信念,势必导致选择法律专业的人数逐渐减少,法律专业也将由过去的“热门专业”变为“冷门专业”。这将不可避免地从整体上对法学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和冲击,显然是不利于法学教育的发展的。

其次,国家司法考试将影响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各高校教学的内容有所不同,有的高校还有看家的特色课程和见长课程,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侧重点也各有特色,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来说是一件幸事。然而,由于国家司法考试即将变成法学教育的“试金石”,司法考试通过率过低,很难说一个高校的法学教育是成功的,学生理论水平再高也无济于事。从目前司法考试的考查内容来看,其重点仍是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常设课程,所占分值比例较大,而其他课程所占分值较少,有的只占一两分。以成败论英雄的实际现状迫使各高校减少、放弃特色课程,转而围绕司法考试的考点来安排教学内容,甚至把司法考试教材作为法学本科教科书,如此缺乏特色的教学内容将会使法学教育沦为平庸的“工匠式”的培训。

再次,国家司法考试将影响法学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司法考试的一个特点是考查的范围广、内容细、难度相对不大,考点为法学基础知识,不能反映考生的理论功底。在过去的法学教育中,一些高校擅长于进行理论研究,关注于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法学思想,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这种教学模式对提升法学教育的层次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它却不能适应司法考试的需要,不少法学本科生经过系统的四年专业学习仍不能通过司法考试,而一些非法律专业的考生凭借几本司法考试教材,经过几个月短暂的冲刺却能通过考试,这对法学教育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司法考试的现状促使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法学院系在司法考试的“指挥棒”下把精力集中于如何使学生通过考试关,教师的授课重点也转移到司法考试内容,教学方法逐渐向题海战术转移,放弃理论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是机械型、记忆型的,而非学术型、思想型的,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担忧的不良趋势。总之,国家司法考试的作用日益类似于高考对中学教育的“指挥棒”作用,整个法学教育体系越来越以司法考试为中心来进行运转。长此以往,积重难返,高校法学教育将会变成第二个应试教育侵占的领地。这一局面的出现,无疑是我国法学教育的误区。

二、司法考试制度的改进

虽然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对高校法学教育的负面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废除这一制度,因此只有改进国家司法考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消极影响进行矫治与纠正。

第一,应该大幅度地提高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使得半数或者多数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过关,取得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在当今世界,采用统一司法资格考试的国家,其通过率都比较高。例如美国的律师考试通过率就相当高,各州的通过率相差不大。以科罗拉多州为例,该州法律考试由州最高法院组织,每年举行两次,一次考试的通过率在75%左右。我国的司法考试也应当大幅度地提高通过率,一方面能够鼓励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法学专业;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司法考试的事实,会激励法学专业的学生加强自身法学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将关注点局限于司法考试,从而消解司法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第二,应当限制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报考资格,原则上只有法学专业文凭的获得者才能参加司法考试。在美国,如果要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和当律师,必须是法学院的毕业生,而法学院毕业生全部为本科后教育,即至少是取得相当于我国的法学研究生学历的人。在我国,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的人,无论其所学的专业是什么,都可以参加司法考试。因此很多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可以没有经过任何法学教育,这样的人也许能够通过考试,但其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在法律考试中难以体现的民主、自由、独立、人权意识就难以具备。司法是一种非常灵活、变化无穷的活动,“徒法不足以自行”,靠背书取得法律执业资格的人,难有很好的法律素养。因此,规定只有法学院校的毕业生才能参加司法考试是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共有423所高校有法律院系,占全国1700多所高校的1/4。在校法科学生36万多人,占所有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在这样规模已经较大的法律教育背景之下,规定只有取得法律文凭的人才能具有参加司法考试的资格,已经完全具备了条件。

第三,改革和完善司法考试的试题内容及方式。从世界各国司法考试的内容来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客观题考试内容(MBE),二是法律写作考试(CEE),三是法律实务考试(MPT),其中主观题和开卷考试占了主要的比重。我国司法考试是典型的应试型考试,考试方式是书面、闭卷、一次性的,采用的题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四张试卷中,前三张均采用客观题,占总分的75%,最后一卷采用主观题,占总分的25%。总的来说统一司法考试还是以客观题为主的应试型的考试。在我国每年司法考试试题中,出现要求考生熟记几千个法条等死记硬背的内容,并且以偏题、怪题作为拉出差距的手段,诱导考生钻研答题技巧,而真正的法学素养却根本无法在考试中得到检验和反映。出题的方式常常使受过正常法学教育的人反而难以通过考试,违背了考试应当选拔具有法律素养的人的初衷。司法考试应当反映司法工作应当具备的能力,所以应当将主观题的内容至少增加到50%左右,同时对主观题的考查方式采用可以参考法规的开卷考试。

第四,承担法学教育重任的高校法学院系必须明确办学宗旨,防止法学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方式等围着司法考试打转,避免降低法学教育的层次和品格。法学教育应该是相对意义上的精英教育,重在培养从业者的法律思维理性,形成法律职业者特有的公正、公开、公平的法律意识以及良好的法律技能技巧。这种教育使命决不是应试教育能够完成的。国家司法考试作为一种资格考试,只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条件之一,绝不应当成为法学教育的中心和指挥棒。所以,高等学校的法学院系应当认识到法学教育的特殊使命,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学素养,提升整个民族的法学理论水平和法律意识。在日常教学和考核中,应当尽量避免以司法考试为标准,降低其对高校法学教育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霍宪丹.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与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潘剑锋.论司法考试与大学本科法学教育的关系[J].法学评论,2003(2).

教育考试论文范文3

1.1对象

随机选择护理专业2年级A班学生97人为观察组,B班学生95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都为普通高考同批次录取,均为女性。两组年龄、入学成绩、生源地、入学后第1学年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观察组

开课时,明确一页开卷考试形式和实施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与考试重点一致性,强调对合理用药的积极思考与灵活运用,每单元都布置学习思考题,鼓励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与交流。

1.2.2对照组

与观察组教学尽可能齐同,即同时开课、同样讲义、同样大纲、同一位教师授课,同样强调教学重点、布置思考题和组织小组讨论,但明确告知采用传统的开卷考试。

1.2.3考试与问卷

观察组学生考试时允许自主携带一张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印发的专用A4纸,该纸的正反面可事先自行记录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A4纸上记录的内容及其内容的多少不加限制,但规定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该纸连同考卷一同上交,并且这张纸上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教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两组开课时都明确告知学生考试题目从每教学单元应用型用药案例中随机抽取,考试题型为案例分析和问答题。为保证评价的客观和科学,两组学生同时参加考试,试卷采用流水作业批阅,授课老师不参与组卷、监考、阅卷。在考试同时对观察组作问卷调查,评价学生对本考试的教学效果和认可度。考试结果均以百分制进行统计,成绩≥85分为优秀。问卷调查同意率=(同意人数+基本同意人数)/n×100%。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讨论

2.1一页开卷考试能提高学习效果

一页开卷考试以适度的压力,能有效缓解部分学生对闭卷考试的焦虑[4],也避免了学生对传统开卷考试的麻痹心理,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培养创新思维。教学双方共同实现从重知识记忆到重综合分析和应用处理的理念转变。对于临床应用类考题而言,这种考试更能考出水平、考出差距,从而引导学生重视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比较本研究两组成绩,观察组的成绩无论是问答题还是病例分析题都较对照组高。而且平均分和优秀率都是观察组高。不少学生考后表示,针对这类应用型考题,如果事先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临床思维的训练,就靠考场上抄书、抄笔记是肯定抄不及和答不深的。有专家认为抄一页开卷纸确实比抄参考书更有利于学生考前复习[5]。合理用药与进展作为一门专业技能拓展的课程,仅靠背诵药物作用、副反应、适应证等知识点是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因此这类对分析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课程是比较适宜采用一页开卷考试。

2.2一页开卷考试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页开卷考试通过鼓励学生在听课、摘记、复习、讨论、备考各环节,运用和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种资讯、团队共享与公共资讯平台技术等,通过收集、甄别、概括、交流、综合等过程,达到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与加深理解。整个教学及复习备考过程既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自学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会思维、学会想象、学会记忆等的“学会学习”也称“元学习”的能力培养远比知识本身的学习更重要。

2.3一页开卷考试实施中应把握的要点

2.3.1精选开考课程规范组织管理

一页开卷考试课程应在教务处统一指导下,经过认证审核方可实施。一般开始实施时以高年级深层次的课程比低年级基础性课程更适宜实施,如合理用药与进展比药物学基础更适宜,前者更强调理论的应用,后者则突出知识点的记忆。总体而言医药类课程还是比较适宜实施一页开卷考试的,这与张宇光[6]的相关研究相吻合。刚开始时可先在选修课中实施,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可能更妥当。在整个教学与考试环节中要做好教学资源的充分准备,教学团队要缜密设计教学组织,严格教学规范操作。

2.3.2严格命题质量

命题质量是考试组织成功的关键,要基于医学与护理类相关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着眼于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题型以选择题、问答题和综合分析题等为宜,避免采用名词解释、填空等纯记忆类题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对命题原则、命题范围、题型、题量、考试时间等精准设计,并让教师和学生都事先明确,让学生知道必须由自己通过一页纸的准备来精选、浓缩和升华所学内容,才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3.3严格考试纪律

一页开卷考试并不能杜绝作弊,因此考场纪律和诚信教育必须加强。复习迎考中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团队合作是应当鼓励的,这本身符合临床职场的实际,视点与观点的碰撞还能激发思维的火花,但个别学生偷懒搭车现象也时有发现。因此考场只允许带教务处统一印发的由学生自己手写的A4纸一张,考试结束后和试卷一起交上,供阅卷参考或记平时成绩,不允许带复印件更不能抄别人的一页纸。考前说明对于完全类同的一页纸在记分时要适当扣分。其实这一页纸既反映了学生的复习历程也是考试质量的保证。

3结语

教育考试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文艺学 教学改革 “三创”教育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文艺学教学围绕“三创意识、三创精神、三创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的相关改革,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相对稳定而又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有利于我们把握和运用。同时,“三创”教育原则的科学实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挥其想象力,开发其情商,发挥其潜能,从而得以运用美学的思维去独立自主地进行创新、创造和创业。 

 

一、优化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三创”意识 

在传统的文艺学教学中,各门课程之间缺乏一定的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且偏重于理论的灌输,对实际能力的训练较为忽视。这种情况不仅使文艺学教学的各门课程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也没能使文艺学的基础理论化为学生思维的真正成果,不利于文艺学理论体系的深化和实际应用。针对这一现状,在“三创”教育原则的指导下,有必要在现在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专题课,定期举办讲座与专题性学术讨论会,并且改变以往文艺学学科各门课程设置各自分立、互不关联的局面,建立“立体”的课程结构,使这一课程结构分为3层:基础层——知识优化层;中介层——思维训练层;提高层——能力培养层。为提高教学效率,不同课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课侧重知识的优化,课程重点是在系统讲授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理论拓展和提升;选修课侧重思维的训练,充分发掘专业选修课的延伸性、自主性、开放性等课程优势,帮助学生精读原典,了解文艺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理论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艺学的兴趣和能力;专题课侧重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扎实的文艺理论美学基础,提高他们对于理论资源的整合能力,对文学艺术的感受、分析能力,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撷取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塑造出完美的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现代人格。 

二、形成多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 

文艺学的课堂教学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语义建构场,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交流或探讨某个共同的问题而构成的。然而,传统的课堂主要是采取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这虽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抑制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文艺学教学长期在这种框架中进行,难免存在着知识僵化、手段单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因而难以有效地解释现实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难以有效地介入当下大众的实际文化活动、文艺实践、审美活动。“教师应从教训者的高位上下降,学生应从被动接受的低位上上升,二者形成一种互相激发、共同提高、互补和互生的生态关系。”①因此,以培养学生“三创”精神、提高学生“三创”能力的需要为目标,建立文艺学课堂一套多维度的互动性的教学新模式,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及学生本身多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效果。

如采用情境式教学,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以启发和参与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愉快、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艺术欣赏和审美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如讨论式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地平等交谈,沟通各自的审美感受、审美志趣,以便丰富各自的审美经验。根据教学目的,采用多向传递的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及思考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以智力能力提升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 “三创”能力 

教育考试论文范文5

表一:二一年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考核报名安排

专业名称 考核代号及课程 报考条件 报名时间 报名及考核地点 备注 英语(本) 00602 口译与听力 高级英语课程考试合格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报名十月二十九日考核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电话:68756876 一、考生持身份证、准考证、“报考条件” 中规定课程的合格证书报名。 二、英语专业、英语教育专业所考核“听力、口语、口译与听力”以及部分专业的实践课程在报名的次日安排考试。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00019)的考核集中在指定地点进行;其它的毕业考核、实践课程的考核在相关学院进行。 英语教育(本) 英语(专) 00593 听力 00594 口语 综合英语(二)课程考试合格 法律(本) 10584法律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二0一一年六月十一日至十二日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公室【报名的考生可在武汉市内乘公汽到武昌广埠屯下车,进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门一号楼】; 电话:68778950 行政管理学(本) 19987行政管理学毕业考核 基础教育(中文)(本) 09910基础教育(中文)毕业考核 英语(本) 10586英语毕业考核 英语教育(本) 09887英语教育毕业考核 电子工程(本) 09973 电子工程专业实践 物理(工)、自动控制理论(二)、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二)等6门课程考试合格 09975电子工程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计算机网络(本) 09916计算机网络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09915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 互联网及其应用、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等4门课程考试合格 护理学(本) 09912护理学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二0一一年六月十一日至十二日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公室【报名的考生可在武汉市内乘公汽到武昌广埠屯下车,进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门一号楼】; 电话:68778950 四、二0一0年十二月获得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自学考试),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考生,可向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籍学位办公室申请办理学士学位证书。电话:68778447 00019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18999护理学本科临床实习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广告学(本) 09884广告学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00640 平面广告设计 直接报考本专业的考生 09883 广告学综合作业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基础教育(中文)(专) 07556 教育实习 全部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护理学(专) 09962 护理基础实践 生理学、生物化学(三)、药理(一)、病理学等4门课程考试合格 09963 护理临床考核 全部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电子技术(专) 09976 电子技术实验 电工原理、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微机控制技术、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等6门课程考试合格 09977 电子专业实验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视原理等2门课程考试合格 计算机信息管理 02651 计算机信息处理综合作业 全部理论课程考核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 电话:88384625   09968 计算机信息管理上机实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等5门课程考试合格 建筑工程(本) 19988 建筑工程实验 物理(工)、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建筑结构、流体力学等6门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至二十一日 武汉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 电话:87156750   19990 建筑工程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企业财务管理(本) 0005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理论考试合格 09914企业财务管理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工程造价管理 02276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实践)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课程考试合格 09907建筑工程概预算实习 全部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02564 课程设计 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工程制图与房屋构造、建筑施工(二)等4门课程考试合格 环境艺术设计(本) 03820 室内环境设计初步(实践) 直接报考本专业的考生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至二十一日 武汉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 电话:87156750 06220 形态与空间造型 06222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06223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06224 园林艺术学 09429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房屋建筑工程 19991 房屋建筑实验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力学(二)、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等5门课程考试合格。 19992 房屋建筑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建筑施工(一)等3门课程考试合格 小学教育 09971 小教专业实践 全部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四日至五日 华中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 电话:67867246   学前教育 00857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 数学教育(本) 09892数学教育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物业管理(本) 09430 物业管理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教育学(本) 07556 教育实习 不符合直接报考条件专业的毕业生报考本课程 二一一年六月四日至五日 华中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 电话:67867246 09964教育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思想政治教育(本) 19997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学前教育(本) 07556 教育实习 不符合直接报考条件专业的毕业生报考本课程 09917 学前教育实习 直接报考本专业的考生 09918 学前教育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计算机软件(本) 09881 计算机软件实验考核 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算法与数据结构、实用数据库技术、编译原理、多媒体技术等8门课程考试合格 09882计算机软件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专) 01727 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实务(实践) 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实务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18908 城乡社区毕业考核 全部课程(含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秘书 00347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实践)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十三日至十四日 湖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 电话:88663575   旅游管理 09967 旅游、饭店实习 全部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汉语言文学教育 04582 语文教学实践 全部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国际贸易(本)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理论考试合格 旅游管理(本) 0005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理论考试合格 经济学(本) 0005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计算机及应用 19983 计算机应用实验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三)、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等2门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三日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 电话:87792891   19984 计算机应用上机实习 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数据库及其应用等3门课程考试合格 通信技术 09955 通信技术专业实验 电工原理、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等7门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十三日至十四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自考办; 电话:85968400   通信工程(本) 18989 通信工程(实践) 物理(工)、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软件基础(二)、计算机通信网等4门课程考试合格 18988 通信工程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刑事侦察(本) 17981 刑事侦察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十月中旬 湖北省警官学院自考办; 电话:83421112   室内设计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素描、色彩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自考办; 电话:88015328   00705 表现图形技法 00709 室内设计 00710 家具设计 00711 展示设计 09965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 全部理论课程、技能课程考试合格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本) 09428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毕业设计 全部理论课程、技能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湖北工业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自考办; 电话:88015328 04586 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考试合格 04587 居住室内设计 居住室内设计课程考试合格 04027 设计表现技法 设计表现技法课程考试合格 机电一体化工程 09945 机电一体化实践 机械制图(一)、机械制造、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数控技术及应用等6门课程考试合格 09946 综合作业 全部理论课程考试合格 监所管理(本) 00936 监所执法实务(综合应用课程) 专业课程合格五门以上 二一一年六月一日至二十日 省监狱管理局监所管理专业自考辅导总站

17982监所管理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三月 农学 02663 植物生理学(实践) 植物生理学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七日至十一日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 电话:87280796

华中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 电话:87282127 02667 普通遗传学(实践) 普通遗传学课程考试合格 02669 土壤肥料学(实践) 土壤肥料学课程考试合格 02671 作物栽培学(二)(实践) 作物栽培学(二)课程考试合格 02673 作物育种学(实践)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合格 02675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考试合格 02548 生产实践 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农学(本) 02673 作物育种学(实践)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合格 09921 农学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林学 18996林学生产(实践) 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森林植物学、测树学等4门课程考试合格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 电话:87282095 园艺 18995 园艺生产(实践) 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园艺病虫害防治、花卉学、蔬菜栽培学等5门课程考试合格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02766 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实践) 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七日至十一日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 电话:87281378 02786 兽医微生物学(实践)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考试合格 06498 动物营养学(实践) 动物营养学课程考试合格 02548 生产实践 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本) 18504 畜牧生产实践 18505 兽医临床诊疗学 (任选一门) 家畜病理学考试合格 18503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毕业实习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18502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毕业考核 土木工程(本) 18910 土模工程实验 物理(工)、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建筑结构实验、流体力学4门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五月十一日至十二日上午 8:30-11:30 下午 14:00-16:00 武汉科技大学洪山校区办公楼415室; 电话:027-51012241,18986014010 18911 建筑工程课程设计 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2门课程考试合格 18912 道桥工程课程设计 钢结构、桥梁工程(二)、路基路面工程3门课程考试合格 18913 地下、岩土、矿山课程设计 钢结构、地基处理技术2门课程考试合格 18914 土木工程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餐饮管理 00979 烹饪工艺学(二) (实践) 烹饪工艺学(二) 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七日至八日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电话:027-81973724   00981 烹饪原料学(二) (实践) 烹饪原料学(二) 课程考试合格 00983 餐饮服务(实践) 餐饮服务课程考试合格 09004 现代厨房管理(实践) 现代厨房管理课程考试合格 餐馆管理(本)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理论考试合格 00991 宴会设计(实践) 宴会设计课程考试合格 17983 餐饮管理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物流管理 05366 物流信息技术(实践)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八月至十月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培训部; 电话:027-87564904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本) 09885 水电工程实践 物理(工)、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分析、水工钢结构、水工建筑学、水电站(含水力机械)6门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七日至八日 三峡大学自考办; 电话:0717-6398975   09886 水电工程毕业考核 本科段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合格 种植 02669 土壤肥料学(实践) 土壤肥料学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五月十日至三十一日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 电话:027-59729200   02706 蔬菜育种与种子工艺学(实践) 蔬菜育种与种子工艺学课程考试合格 02548 生产实践 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农村社会化服务 02548 生产实践 全部理论课程(含加试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五月十日至三十一日 养殖 02540 化学基础(实践) 化学基础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至三十一日 07409 动物营养及饲料学(实践) 动物营养及饲料学课程考试合格 07411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实践)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课程考试合格 调查与分析(本) 07147 消费者行为(实践) 消费者行为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九月(节假日除外) 湖北省统计局; 电话:87302411   07149 调查概论(实践) 调查概论课程考试合格 07151 抽样技术(二) (实践) 抽样技术(二) 课程考试合格 07153 市场调查实务(实践) 市场调查实务课程考试合格 07155 调查数据分析(实践) 调查数据分析课程考试合格 面向社会开考各专业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课程考试合格 二一一年六月十日至二十五日报名,十月十五日考核。 各市、州自考办接受报名 系统委托开考各专业 武汉市考生到委托系统报名,各市、州考生到当地自考办办理报名手续 注:专业名称后标“(本)”的表示该专业为本科段层次,未标明的为专科层次。 表二:面向社会开考专业专 科   名 称科 目 专业代码及名称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星期日) 课程代号 上午(8∶30—11∶00) 课程代号 下午(2∶00—4∶30) 课程代号 上午(8∶30—11∶00) 课程代号 下午(2∶00—4∶30) 020103 财税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64 纳税检查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105 金融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109 国际贸易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90 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6 国际金融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88 基础英语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 会计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6 成本会计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07 市场营销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81 广告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180 企业定价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09 旅游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89 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15 英语(二)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94 旅游法规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0195 导游业务 00192 旅游市场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12 企业财务管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205 企业融资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0067 财务管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04 经济法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27 公司法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0230 合同法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242 民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111 律师 00922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921 商法原理与实务 00917 民法原理与实务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91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0112 法律 00242 民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1 行政法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0208 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1725 城乡干部工作实务 01728 城乡公文写作与秘书工作实务     01722 城乡社区自治实务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301 行政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63 管理心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01 学前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8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86 幼儿文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0389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03 小学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08 小学科学教育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0409 美育基础 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 00411 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12 小学班主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40106 教育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44 教育政策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47 教育行政学 00031 心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0448 学校管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19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6 古代汉语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7824 语文教育学导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11 教育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0201 思想政治教育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474 科学社会主义 00473 马克思主义哲学 02098 自然辩证法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77 中学政治教学法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31 心理学     04729 大学语文     00476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102 秘书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509 机关管理 00345 秘书学概论     00346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50114 汉语言文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36 古代汉语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128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36 古代汉语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29 文学概论(一) 04580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02111 教育心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581 中小学作文教学     050207 英语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96 英语阅读(二)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50303 公共关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44 公关礼仪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647 公关语言 00643 公关心理学 00646 公共关系写作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853 广告学(二)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50308 新闻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54 新闻采访写作 00853 广告学(二) 00656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00655 报纸编辑 00657 新闻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50405 室内设计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706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707 建筑设计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230 机械制造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23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59 工程力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232 电工技术基础     02195 数控技术及应用 04729 大学语文 02237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98 线性代数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4729 大学语文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80704 电子技术 02269 电工原理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98 线性代数 00012 英语(一) 02342 非线性电子电路 02344 数字电路 02340 线性电子电路 02294 微机控制技术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348 电子测量             02353 办公自动化设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80706 通信技术 02269 电工原理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98 线性代数 00012 英语(一) 02342 非线性电子电路 02344 数字电路 02340 线性电子电路 02277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349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选考)             02360 数字通信原理(选考)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2398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2394 房屋建筑学 00170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400 建筑施工(一) 02387 工程测量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2201 管理工程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513 国际贸易实务 00012 英语(一) 02194 工程经济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626 现代企业管理(二)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84 计算机原理 00012 英语(一) 04754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4729 大学语文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082214 工程造价管理 02394 房屋建筑学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430 工程制图与房屋构造 03942 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22 房地产评估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655 建筑施工(二) 19240 建筑力学(一)     090101 农学 02665 农业生态基础 02679 种子学 02664 农业气象学 06172 耕作学 02674 植物病虫害防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6305 农家经营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选考)     090104 园艺 02665 农业生态基础 02685 园艺病虫害防治 02664 农业气象学 02559 园林设计 02703 蔬菜栽培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691 花卉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593 农业基础知识 02697 果树栽培学             06305 农家经营管理 090201 林学 02665 农业生态基础 19233 林木种苗培育 02664 农业气象学 02749 森林经营管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6305 农家经营管理         04593 农业基础知识 19234 造林学本 科   名称科目 专业代码及名称 10月22日(星期六 10月23日(星期日) 课程代号 上午(8∶30—11∶00) 课程代号 下午(2∶00—4∶30) 课程代号 上午(8∶30—11∶00) 课程代号 下午(2∶00—4∶30) 000004 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217 人机工程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4583 室内设计工程基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584 室内构造与材料学 06216 中外建筑史 020104 财税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68 外国财政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20106 金融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76 国际金融 00066 货币银行学(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10 国际贸易 00067 财务管理学(加试) 00101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56 成本会计(加试)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177 投资理财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加试) 08592 房地产投资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067 财务管理学(**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8593 金融衍生品投资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5175 税收筹划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加试)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04 会计 00067 财务管理学(加试)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6 成本会计(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210 旅游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加试)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92 旅游市场学(加试)     00196 专业英语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加试) 00207 高级财务管理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0208 国际财务管理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加试)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20222 物业管理 00172 房地产经营管理(加试) 06401 物业环境管理 00173 房地产金融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264 房地产市场与营销     00176 物业管理(加试)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402 物业管理计算机化 030106 法律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242 民法学(加试)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5678 金融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0107 经济法学 00242 民法学(加试) 00257 票据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0169 房地产法 05678 金融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30108 律师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加试) 00229 证据法学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91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加试) 00924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5678 金融法(**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917 民法原理与实务(加试)             00925 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加试) 00286 福利经济学 00280 西方社会学理论 00015 英语(二) 00278 社会统计学 00287 发展社会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0285 中国福利思想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19281 科学研究方法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0302 行政管理学 00320 领导科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322 中国行政史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40102 学前教育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399 学前游戏论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886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0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 040108 教育学 00031 心理学(加试) 00469 教育学原理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0015 英语(二)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0120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加试) 00015 英语(二)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420 中文工具书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0541 语言学概论             07824 语文教育学导论(加试)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00476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加试) 00474 科学社会主义(加试)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480 中国传统道德 00482 人生哲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483 科学思维方法论 08118 法律基础(**加试)     0035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加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779 应用写作学(**加试)             040302 体育教育 00487 体育心理学 00484 学校体育学(加试) 00495 体

教育考试论文范文6

1.1教学培养目标混乱

从2008年起,国家司法考试允许在校大学生参加。在就业率低的大环境下,拿到含金量极高的司法资格证无疑成了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法宝。因此,也就引发了关于法学教育目标的思考。关于法学教育的目标,目前我国学术界有三种观点:法学教育是法学专业教育;法学教育是法律职业教育;法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秉承不同的教育目标,就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另外,还有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课堂教学非常功利,只关注司法考试的考点及考试技巧,而对法学基础理论却一笔带过,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也非常功利,只学习和司考相关的课程,总体学习效果不好。

1.2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践

作为成文法国家,法学理论体系很完整。每一门课程的内容也很多,而课程的课时数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讲授清楚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单纯的理论灌输是最简单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讲授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每一个法学专业的教师都在尽职尽责地讲一整节课,中间几乎没有可以停歇的时间。即便是穿插有案例,也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一个知识点,抽象地设定的一个案例模型。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完整地接触过一个真实的案例,缺乏独立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学习时感觉案子都很简单,但是到实践中看到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就完全傻了眼。更有甚者,我们的教师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了业就站讲台的,他们没有实践经验,能把理论讲清楚已经很不易,课堂教学也就无从联系实践了。

1.3学生学习很功利,只为应付考试,积极性差

现在的大学生中,真正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人不多,学习主动性不足。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是多样的。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期末考试、考研、司考等等。为了考试而学习,势必会功利化,考试考的内容就多花时间,考试不考的或者是很容易就能及格的就少学或不学,导致知识体系不完整。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认为专业知识很枯燥,上课只想听老师讲一些有趣的内容,不管它跟课程是否相关。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目标,不会独立思考,只是很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看起来像是个好学生,其实不会思考,没有任何想法,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不能深刻理解法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1.4考试形式单调,考试成绩不能反映教学效果

高校法学课程的期末考试,除了实践课之外,主要是笔试。考卷题型不外乎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考查的内容多数是识记和理解性的,分析和运用性的内容少,学生只要在考前背一背,基本上都能取得好成绩。分数的高低几乎完全取决于考生的记忆力,并不能反映考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有些教师为了避免及格率太低,给自己带来麻烦,会刻意地降低试卷难度,放宽评分标准,过分为学生着想,期末考试只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体面的学科成绩,完全不能反映教学效果。真正的考试应该是能够考查出学生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课下是否复习所学内容、查阅相关书籍拓展知识的。

2教育教学的正确价值目标和功能

法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方法。不同目标的法学教育,其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都不相同,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会有根本性的区别。法学教育应该树立什么目标?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法学专业的介绍,法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法学教育主张一种综合性的价值目标,既注重系统化的理论培养,又要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同时还要兼顾法律职业的价值培养。教育的根本是思想精髓的传承,而不仅仅是技能教育。“有学者认为应该将本科阶段的法学教育定位于职业技能训练或培训,将本科阶段以上的法学教育阶段定位于学术培养。”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本身就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机械地把法学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割裂开来,做简单的分类,是不科学的。法学教育既要进行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也要进行法律职业技能训练;既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也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两种培养目标本身并不矛盾,可以很好地统一起来。另外,根据教学和学习的规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对法学知识做系统的理论化梳理,再接触实践,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接受到应用的培训过程。我们不可能只讲理论而不应用实践案例,同样,也不可能在没有任何理论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案例教学。直接照搬英美法系国家的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成文法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冲突。法律移植应当考虑本土情况,案例教学应该是为了应用和反思理论知识教育,而不是单纯地采用学习案例的方式来推广经验。法律应用中的经验来自于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系统地讲解法学理论知识,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让理论知识以实践经验作为支撑,而不是简单地依照教材讲授形而上的东西。另外,也可以依照案例教学法单独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根据实践来反思理论,使学生知道,我们的法学理论、法律条文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否存在更好的选择,从而使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

3法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育应当回归教育的本质,摒弃功利主义,重塑平静淡然的校园氛围。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必须依照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寻求适合的教育方法,无需急于求成,功到自然成。综合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3.1明确教学目标,杜绝功利

法学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我们的目标也是要培养兼具理论和实践的优秀法学人才。课堂不能只对准司法考试,不能只对准研究生考试,当然更不能只对准期末考试。明确法学教育综合性的教育目标,法学人才应当既能做学术研究,又可以驾驭实务。比如,在美国,优秀的学者可以到检察机关任职,相反,实务工作者,比如,律师、检察人员、法官也可以到高校任教。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可以良性互动,这并不矛盾。学生只要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任何工作岗位是都能够适应,只是有一个熟练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应当以既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理论阐释和案例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应用法学知识。法学教育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随波逐流、摇摆不定。无欲则刚,不功利,才能够使高校培养的法学人才更优秀。

3.2开展灵活生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摒弃单一的讲授法。讲授法适合在法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做基础理论的介绍。要想让学生掌握理解法学知识,还应当结合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对于注重运用的知识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当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效果。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法律推理的能力。容易引发讨论和思考的知识点,也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在讨论中学习到新知识、新观念,得出新结论。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应当是生动有趣的,而不是单一讲授下的枯燥无味。

3.3定期写论文,引导学生做学术研究

法学理论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理论本身,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应用。这种应用除了实践应用之外,还应当包括应用理论进行学术研究。每个学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指定选题,指导学生写课程论文或学期论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表达成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清晰地掌握该知识点的发展脉络独立思考得出观点,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论文写作是主动的,不能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这种方式也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3.4设立高校实践基地,让实践课程走出校园

如果说法学理论知识的讲授是严谨而枯燥的,那么实践课程应当是生动有吸引力的。实践课程要真正走入实践,不能仅仅找一些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审判,要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案件中,案件的处理直接牵动着学生的神经。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效果。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是和当地的公检法部门合作,也可以是联系律师事务所。实践课程不在教室学习,而是在实务部门实习。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自己设立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或类似的机构,为学生和青年教师参与法律实践创造条件。学生到社会中去实践校园内学习的法学理论,不但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法律实务,也可以对法律职业本身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能起到良好的指引。

3.5明确考试目的,考试形式多样化

考试的作用不仅仅是在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是在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考试的目的,考试不是为了跟学生较劲,也不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尽可能使学生淡化对高分的追求。学生对于考试应当是认真对待,又不过分追求成绩。这也对高校学生成绩评定的规则提出了挑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弱化试卷性考试对学生成绩评定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考试。试卷性考试是考查学生知识水平的最简单形式,但是学生的记忆力高低会影响总成绩,掩盖学习效果。因此,在开展试卷性考试的同时,应当采用其他一些考试形式。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小组式的审判模拟来评定成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模拟案件在实务中的处理流程。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侧重于理论性的课程可以以论文写作为考试形式。教师指定一些重点和热点问题,让学生就此发表看法,也可以在论文写作的基础上开展学术讨论,学生互相提问,互相打分。另外,在班级人数不多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口试。教师和学生一对一考试,面对面回答问题。从学生的现场回答直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真实反映教学效果。

4结语

教育考试论文范文7

【文章一】

第一章绪论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

考点一: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观点。

考点二: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

考点三: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如教育学的概念、教育规律的含义以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关系。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一: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观点。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例1(2001年统考试题)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A

【解析】“教学相长”和“及时而教”都出自《学记》,除此之外,还有“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等。

【错误防范】对于《学记》中的这些论述,有两个要求:第一,知道这些话出自《学记》;第二,把这些话与当今的有些教学原则等结合起来,如“不陵节而施”和“学不躐等”,它们都体现了当今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则体现了当今的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例2(2011年统考试题)

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拉伯雷的《巨人传》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答案】A

【解析】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被译成《雄辩术原理》。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

(1)夸美纽斯

例3(2003年统考试题)

在现代教育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泛智”进步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答案】A

【解析】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是指他提出的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类,这是普及教育的思想,他是外国教育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家。

例4(2006年统考试题)

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

【答案】A

【解析】夸美纽斯为了实现他的“泛智”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例5(2008年统考试题)

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

【答案】A

【错误防范】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杜威

例6(2001年统考试题)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C

【解析】“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生长”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两个教育主张,他的其他的经验主张也需要掌握,如“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和“教育无目的”等。

【错误防范】在教育,有两个重要的流派: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们都强调“三个中心”,但内容不同。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或“间接经验为中心”)和“课堂中心”;而杜威强调“学生中心”(或“直接经验为中心”)、“活动中心”,其中,杜威的“做中学”必须记住。

(3)赫尔巴特

例7(2011年统考试题)

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倡导的“三个中心”是指()。

A.教师、活动、经验

B.学生、活动、教材

C.教师、书本、课堂教学

D.学生、经验、活动

【答案】C

例8(2007年统考试题)

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并提出了的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C

【错误防范】这是一个易考的地方。与此相关的还有如下一些内容:

第一,赫尔巴特的著作为《普通教育学》;

第二,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里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第三,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第四,在“教学”一章提到了“教学为主”的含义,‘‘教学为主’’含义的记忆可以与赫尔巴特的“三个中心”结合起来掌握,即将赫尔巴特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变为“三个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以课堂为主,再加一句: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学。

例9(2002年统考试题)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答案】D

例10(2005年统考试题)

学前教育家的代表作是()。

A.《教育漫话》

B.《爱弥儿》

C.《人的教育》

D.《教育论》

【答案】C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例11(2004年统考试题)

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普通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论共产主义教育》

D.《教育过程》

【答案】B

【错误防范】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例12(2009年统考试题)

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更侧重于哪一个教育流派?()

A.形式教育派

B.实质教育派

C.传统教育派

D.现代教育派

【答案】C

【解析】传统教育派的观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间接经验中心)、课堂中心。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等。

现代教育派的观点是:学生中心、直接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等。

【错误防范】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方面也存在两大派别:形式教育派和实质教

育派。

形式教育派的观点是:重视智力,忽视知识。

实质教育派的观点是:重视知识,忽视智力。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13(2010年统考试题)

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克鲁普斯卡娅

C.凯洛夫

D.马卡连柯

【答案】D

4.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例14(2001年统考试题)

《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结构主义学说的倡导者是美国教育家。

【答案】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

【解析】目前的考试没有填空题,上述考点可以以选择题等形式出现。

例15(2002年统考试题)

“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可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答案】A

例16(2004年统考试题)

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是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的?()

A.程序编排的原则

B.激发动机的原则

C.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D.结构主义的原则

【答案】C

【错误防范】赞可夫进行了18年的教学与发展的改革实验,他实验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大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以及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例17(2003年统考试题)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

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C.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

D.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答案】D

例18(2007年统考试题)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提出了合作教育学的理论。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是()。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B.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C.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D.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答案】A

例19(2005年统考试题)

提出“教学过程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A.巴班斯基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答案】A

例20(2009年统考试题)

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答案】B

考点二: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

例21(2005年统考试题)

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其中杜威倡导的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A

例22(2006年统考试题)

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的鲍尔斯与金蒂斯倡导的是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D

例23(2008年统考试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A.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

B.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C.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答案】B

例24(2009年统考试题)

20世纪以后产生的资产阶级“儿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A

例25(2010年统考试题)

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C

【错误防范】2005年、2006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都考查了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易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需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掌握四个派别的名称: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

第二,了解每个派别的主要观点。

第三,记住每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考点三: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如教育学的概念、教育规律的含义以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体系的关系。

例26(2002年统考试题)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现象和现象。

【答案】社会认识

【解析】目前已没有填空题,但是这是一个考点,可以用其他形式进行考查。

例27(2004年统考试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为()。

A.教育现象及规律

B.教育政策与法规

C.教育理论与实践

D.教育历史与现实

【答案】A

例28(2008年统考试题)

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称为()。

A.教育规律

B.教育法规

C.教育原则

D.教育政策

【答案】A

【解析】教育规律是客观的,题中提到的“内在的”“必然的”是客观性的具体表现。

教育法规、教育原则、教育政策三者都是人制定的,有人的主观愿望在里面,它们具有主观性的特点,而它们又都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被制定出来的,因此,它们都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即它们是主观性和客观性有机结合的产物。

【错误防范】这道题还容易出成辨析题。如教育规律就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又如教育规律就是指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表述都不全面,教育规律不仅要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揭示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等。

例29(2007年统考试题)

教育科学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生理学

【答案】A

【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具体的学科,它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教育学自身的分化,产生了很多新的学科;二是教育学在不断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所产生的这些新学科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而教育学是这个体系中的基础学科。这是一道经常考的选择题。

【文章二】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

考点一:教育的属性(包括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

考点二:教育的四种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考点五: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考点六: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一:教育的属性(包括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1(2011年统考试题)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

C.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D.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答案】A

例2(2003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请简述。

【参考答案】(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它并不会随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2)教育受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起阻碍作用;教育也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例3(2008年统考试题)

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C.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这个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可以有两种表现:超前或滞后。

【错误防范】“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项内容,即“教育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要求考生掌握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影响的两个方面: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

例4(常见练习题)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答案】B

考点二:教育的四种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例5(2001年统考试题)

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A.需要起源论

B.意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答案】D

例6(2002年统考试题)

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

【答案】心理劳动

【解析】这是一个考点,需要考生注意,虽然填空的题型已不存在,但是该考点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现。

例7(2006年统考试题)

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的观点属于教育的()。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意识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答案】B

【解析】这是心理起源说的观点,它强调的是教育是无意识模仿的活动。意识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如在原始社会,年长一代在生产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产经验,在生活中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生活经验,目的是使年轻一代更好地适应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这种生产教育和生活经验的传递就是教育。因此,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例8(2008年统考试题)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A.继承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答案】B

【解析】请考生记住生物起源说的典型表述:“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这样就容易选择了。

【错误防范】以上例5至例8考查的内容都是教育的起源论。教材中所涉及的教育起源论有四种: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对于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内容,一般易考选择题。这部分内容需要考生掌握:(1)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2)他们的主要观点: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的现象,老猫教小猫捉老鼠就是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对于劳动起源论的内容,希望考生做简答题的准备。主要内容是:(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手、脑、语言);(3)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年长一代必须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4)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例9(2006年统考试题)

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之一。据史料记载,夏朝的学校称作()。

A.教馆、坐馆

B.家塾、私塾

C.庠、序

D.律学、书学

【答案】C

【错误防范】殷商和西周的学校名称是“学”“瞽宗”“辟雍”“泮宫”等;此外,学校产生在奴隶社会,也是一个易考的内容。

例10(2004年统考试题)

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雄辩和演说训练

C.“骑士七技”训练

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答案】D

例11(2010年统考试题)

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

A.文法、算术、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哲学、算术、音乐

D.辩证法、几何、音乐

【答案】B

例12(2004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在教育发展,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哪些改革?

【参考答案】(1)在教育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开设了许多新的学科。

(2)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

(4)在教育目的上,出现了双重目的,即一方面培养资产阶级人,另一方面培养熟练的劳动力,并第一次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

考点四: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

例13(2004年统考试题)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他们在一定年龄阶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哪方面的本质和典型特征? ()

A.认识和情感

B.情感和意志

C.生理和心理

D.气质和性格

【答案】C

例14(2002年统考试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B

例15(2003年统考试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B

例16(2007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答案】错误。

此说法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四个: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们的作用分别为:遗传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基础;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答这类题的思路:首先,判断对与错。若发现是错误的,要指出来。接着要承认这一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后就要指出,除了这一因素影响人的发展外,其他因素(要具体点明)也在影响人的发展,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错误防范】遗传决定论。答题思路:过分夸大了遗传的作用;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基础。人的发展除了受遗传影响外,还受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具体来说,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总之,人的发展应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17(2008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在肯定环境对人发展影响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实践所起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例18(2009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

【错误防范】这里考查的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除了教育因素外,还需要记住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即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环境对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五: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

例19(2001年统考试题)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性和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顺序阶段

例20(2002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例21(2005年统考试题)

教育者应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例22(2011年统考试题)

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说明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稳定性

【答案】C

考点六: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例23(2005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教育的政治功能,即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促进物质生产发展和改善,促进一定生产关系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递与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融合文化、选择文化、更新与创造文化等功能。

例24(200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解析】“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中的“教育”指的是基础教育(即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通过中小学教育,使原来被少数人(或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为更多的学生所掌握。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中的“教育”指的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具有教学和科研两种功能,通过大学教授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们一起研究可以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例25(2006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1)传递、保存文化;

(2)活化文化;

(3)交流融合文化;

(4)选择文化;

(5)更新与创造文化。

【错误防范】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一个易考的题.。除了作为简答题准备外,还要浏览一下每小点之下的具体内容,做到一看到一个有关实际例子,就能够判断出它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哪一小点。

例26(2007年统考试题)

在教育的文化功能中,将存储形态文化转变为活跃文化是教育()。

A.传递文化的功能

B.活化文化的功能

C.交流文化的功能

D.更新文化的功能

【答案】B

【错误防范】这部分考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中的一项内容。作为考生,“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内容要作为一道较为重要的简答题来掌握。

例27(2009年统考试题)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只起加速作用

D.只起延缓作用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的具体表现来看,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C和D两个选项都是不完全的。

【错误防范】辨析题:“教育救国论”。参考答案:错误。因为它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

例28(2010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答案】错误。

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表明,教育受社会生产

方式,尤其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对社会发展虽有作用,但只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对社会发展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否则,将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例29(201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育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参考答案】(1)政治功能:通过教育巩固和维护一定的政治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变革的功能;

(2)经济功能:通过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3)文化功能:是指教育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文化和选择文化的功能。

【文章三】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

考点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考点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

考点三: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存在的两种错误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考点四: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和教育方针。

考点五:素质教育。

考点六:体育和美育。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例1(2009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答案】不准确或错误。

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解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识记这两个定义。

考点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

例2(2005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答案】错误(不准确或不全面)。

除社会需要外,制定教育目的还应考虑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才能等个性发展的需要。

例3(2007年统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是()。

A.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错误防范】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部分,易考的小题有:(1)“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该内容易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的部分为“社会分工”;(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是人的片面发展的主要特征”,该内容易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的部分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例4(2008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发达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错误或不全面。

机器大工业生产只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并不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

【错误防范】这部分考查的内容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除了上面的内容外,还需要考生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是人的片面发展的主要特征。

考点三: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存在的两种错误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例5(2007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为它有助于个人发展。

(3)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地发展。

【解析】教育受社会制约,同时也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这是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目的的确立必然受到社会的制约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所以,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在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问题上,教育曾形成过两大理论流派:一是个人本位论,二是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只强调人的需要,忽视社会的需要。社会本位论只强调社会的需要,忽视人的需要。这里只考了其中的一种错误观点。

【错误防范】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不仅要掌握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而且要知道如何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评析:个人本位论的积极意义在于:首先,它确立了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其次,提出了培养“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倡导民主的教育观,对现代学校教育有积极意义。个人本位论的不足在于:首先,忽视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其次,过于强调人性中个人的价值及其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忽视了学习和社会影响的作用。

第二,了解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等;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等。

第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及其评析。基本观点为:(1)个人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社会目的外,无其他目的;(3)教育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益加以衡量,教育的结果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培养的人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评析: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这对于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但其否定了个体的兴趣、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

考点四: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和教育方针。

例6(2002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例7(2002年统考试题)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答案】A

例8(2005年统考试题)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应培养()。

A.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C.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

D.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D

例9(2010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参考答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例10(2011年统考试题)

我国当前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

A.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服务

B.为社会实践服务,为均衡发展服务’

C.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的农村服务

D.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答案】D

考点五:素质教育。

例11(2006年统考试题)

辨析题: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答案】错误或不全面。

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智力、能力的发展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考点六:体育和美育。

例12(2010年统考试题)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学生体质

B.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

C.进行体育道德教育

D.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答案】A

例13(201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学校体育有哪些具体任务?

【参考答案】(1)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2)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

例14(2003年统考试题)

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是各项运动基础的项目是()。

A.游泳

B.田径

C.武术

D.球类

【答案】B

例15(2004年统考试题)

我国颁布的“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反映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是()。

A.田径和体操

B.田径和球类

C.体操和游戏

D.田径和游戏

【答案】A

例16(2006年统考试题)

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

B.发展学生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

C.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D.增强学生体质

【答案】D

例17(2008年统考试题)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C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关内容。

【错误防范】对于“全面发展教育”这部分,请考生掌握以下两点:

第一,“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第二,掌握德育、智育和体育的作用。这里考查的是体育的作用。德育的作用,简单地说,是为其他各育提供方向性的保证,智育的作用是为其他各育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例18(200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参考答案】(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例19(2009年统考试题)

中国近代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答案】B

【错误防范】美育第二次被列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法是德、智、体、美、综合技术教育五育并列。

例20(2003年统考试题)

美育主要是通过美和美打动学生感情,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或感化,从而培养他们具有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答案】现实(自然和社会)艺术

【解析】虽然在试卷中没有填空题的题型,但这是一个考点,需要考生加以注意。

例21(2004年统考试题)

民国时期,蔡元培对教育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将体、智、德、四育并列,并提出“以代宗教”。

【答案】美美育

【解析】虽然在试卷中没有填空题的题型,但这是一个考点,需要考生加以注意。

【文章四】

第四章教育制度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

考点一: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制约因素。

考点二:旧中国的学制。

考点三: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一: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制约因素。

例1(2009年统考试题)

一个国家为实现其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领导制度

D.教育管理制度

【答案】A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广义教育制度的定义。

【错误防范】(1)要理解这个定义中提到的“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应对如下类似的考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

A.图书馆

B.文化宫

C.教育内容

D.办学体制

(答案:C)

(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3)记住: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实质。该内容可出如下一些考题:

·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答案:C)

·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答案:C)

例2(2010年统考试题)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

A.学校的领导和办学体制

B.学校的规章制度

C.国家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D.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答案】D

例3(2002年统考试题)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教育制度。

【答案】国民学校

【解析】虽然目前填空题的形式不存在了,但这是考点。

例4(2001年统考试题)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

【答案】学制总体系

【解析】虽然目前填空题的形式不存在了,但这是考点。

例5(2009年统考试题)

在教育,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

A.永恒性

B.继承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C

【错误防范】建立学制的依据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要了解这些依据以应对有关题目,如:

·在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下,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如入学年龄,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在很多国家都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要受()。

A.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答案:C)

考点二:旧中国的学制。

例6(2002年统考试题)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

为学制。

【答案】壬寅癸卯

例7(2001年统考试题)

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D

例8(2007年统考试题)

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并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

例9(2008年统考试题)

在我国现代学制沿革中,最早明令废除在受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

例10(2003年统考试题)

我国第一次将中等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系统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A

【错误防范】请记住我国现代学制包括旧中国的学制和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两部分。以上例6至例10部分考查的是旧中国的学制的内容。对于旧中国的学制,需要考生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记住旧中国的学制的四个名称: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

第二,对于壬寅学制,需要掌握它是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时问为1902年,这个学制只颁布而未实行。

第三,对于癸卯学制,需要掌握它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要了解下面的内容,即一看到下列内容就应该知道它出自于这个学制:“开始把学校制度与教育行政制度分开”“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第四,对于壬子癸丑学制,要能够认识下列内容,为选择题做准备:“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加以修订”“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第五,对于壬戌学制,要能够认识下列内容,为选择题做准备:“1922年”“又称‘六三三制’或‘新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考点三: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例11(2001年统考试题)

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年;1958年我国学制改革确定了“”的办学方针。

【答案】1951两条腿走路

例12(2004年统考试题)

1958年,我国学制改革曾提出过“三个结合”的原则,其中之一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相结合

【答案】B

例13(2002年统考试题)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答案】B

例14(2006年统考试题)

我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并()。

A.以乡为主

B.以县为主

C.以地区为主

D.以省为主

【答案】B

例15(2005年统考试题)

在我国当前农村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推进“三教统筹”。其中的“三教”是指()。

A.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C.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D.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答案】B

例16(2007年统考试题)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曾经提出“两基”的教育发展总目标。其中“两基”是指()。

A.传授与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完成教育体制改革,基本完善教育结构

D.基本完成课程改革任务,基本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B

【错误防范】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立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在总目标中,除了提到“两基”外,还提到了“两全”和“两重”。“两全”是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是指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例17(2010年统考试题)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

A.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

B.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C.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

D.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答案】B

例18(2011年统考试题)

义务教育是我国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

A.自觉性、免费性与普及性

B.免费性、统一性与选择性

C.强制性、免费性与普及性

D.福利性、自觉性与普及性

【答案】C

【文章五】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一、常见考试知识点

考点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考点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考点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内容和途径。

考点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五: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例1(2002年统考试题)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答案】C

例2(2004年统考试题)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没有明显的时空界限,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个特点?()

A.复杂性和创造性

B.主体性和示范性

C.长期性和间接性

D.连续性和广延性

【答案】D

例3(2005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参考答案】复杂性是由教师劳动任务的多样性以及劳动对象的个别差异性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劳动。

示范性是指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表率,教师必须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由学生“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例4(2007年统考试题)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示范性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易考的选择题。

【错误防范】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复杂性、创造性;连续性、广延性;长期性、间接性;主体性、示范性。该部分内容易考简答题。

考生要对教师的主体性深入理解。主体性是指劳动手段,教师的劳动手段是他(或她)自身,是凝结于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思想品德等,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将教师自身具备的知识、才能、思想品德等素质转移到学生身上的过程。

例5(2001年统考试题)

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答案】D

【解析】复杂性是针对劳动的目的和对象来说的,创造性是针对劳动对象、内容、方法和突发教育事件来说的;连续性是针对时间而言的,广延性是针对空间而言的;长期性是指人才的培养周期长,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价值是通过学生体现出来的;主体性讲的是劳动手段,教师的劳动手段是他(或她)自身;示范性是指教师是学生模仿的榜样。

【错误防范】教师劳动的8个特点经常考,容易出两类考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因此,考生首先要记住这8个特点。其次,了解各个特点的含义,这样可以为选择题做准备。命题者经常会给出一两个小例子,让考生来分析它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最后,能用几句自己的话来解释教师劳动的每一个特点,这是在为简答题做准备。

例6(2008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参考答案】(1)复杂性、创造性。复杂性表现在教师劳动目的的全面性和劳动任务的多样性;创造性体现为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2)连续性、广延性。教师劳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严格界限。

(3)长期性、间接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合格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教师劳动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解析】这部分内容易考简答题。

【错误防范】首先,要求考生记住这些特点。

其次,要对这些特点理解,以防灵活性的小题出现。如: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创造性)

“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创造性)

“教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创造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长期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示范性)

考点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例7(2004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养?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有集体协作的精神。

(4)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例8(2002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参考答案】(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例9(2003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做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反思能力。

考点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内容和途径。

例10(2010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是什么?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参考答案】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

例11(201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专业能力的提高。

(4)教师自我的形成。

例12(2006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培训;

(3)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4)自我教育提高。

考点四: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13(2001年统考试题)

简答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怎样正确地看待学生?

【参考答案】(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例14(2002年统考试题)

学生是教育的,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答案】对象(客体)主体

【解析】尽管填空题的题型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该考点还是需要考生加以注意。

例15(2003年统考试题)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其主体作用的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答案】D

教育考试论文范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6-216-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司法部于2002年3月举行全国首次司法考试,确立了我国的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司法考试作为一种职业考试,其为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衔接搭建桥梁和平台,为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赋予了机遇。当前,作为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一道门槛,能够顺利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并在将来从事法律职业是大多数法学专业学生的梦想和奋斗目标。与此同时,司法考试作为高难度和低通过率的新型考试,对循规蹈矩的法学本科教学工作提出挑战。十几年的实践显示,高等学校法学本科生虽然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法学教育,经历过比较系统地专业学习,但在每年司法考试前,大多数考生首先在各类司法考试辅导班中经过几个月的补习、冲刺后才参加考试。因为未参加考前辅导班的学生很难通过考试,所以在法学专业学生中出现了或者奔走于学校和司法考试辅导班之间的“双学校”或者干脆放弃接受大学法学教育,而专注于辅导班的现象。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的司法考试通过率成了衡量其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学生和社会舆论中流行着“辛辛苦苦学四年,不如培训几个月”的说法。这些情况一方面表明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未能达成有机统一,法学教育长期脱离法律职业化的进程和要求,法学本科生缺乏应有的法律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思维;另一方面也证明我国传统的法学本科教育与新型的司法考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二、司法考试背景下高校法学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司法考试之间存在矛盾

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有其特定的目标。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模式。关于我国现行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教育界曾进行过较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是通识教育,有的认为是职业教育,还有的认为是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①但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有关政策文件中。如教育部《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研究报告》中规定,法学本科毕业生应具备下列知识和能力:(1)具有尚法精神和正义观念以及刚正不阿的人品;(2)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3)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4)掌握法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技术;(5)了解法学理论的前沿和发展动态;(6)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7)具有运用法学理论与法律知识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8)掌握现代文献检索和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②

从以上目标定位所涵盖的知识和能力可看,中国的法学本科教育作为法学教育的基础,属于兼具通识教育特征的职业教育, 具体而言,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高素质、强能力的法律专业人才。从形式而言,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是非常明确和理想的,但是,从反映和体现教育目标的法学教学内容来看,现行的法学教育目标主要是追求素质教育。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为学生奠定从事理论研究或法律实务的基础。在这种法学教育中,法学教学过于理论化,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案例的实际操作能力,法学是仅作为一种人文知识而非一种职业的科学知识引入的,法学专业与法律职业相去甚远。从法学教育观念上来讲,在法学教育人才的培养上,没有把培养具有法律操作技能的法律实用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而是要把学生们培养成具有进行法学研究、写作论文、能力的法学人才。因此,一些高校擅长于进行理论研究,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法学思想,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这一局面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来说是一件幸事,这种教学目标对提升法学教育层次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其使学生很少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法律应用的实际运作,无法形成法律应用思维和相关应用技巧与能力。简言之,现行目标定位之下,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基本脱节、教育目标定位与司法考试价值去向之间产生矛盾。

(二)我国现行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模式不太符合司法考试

众所周知,法律科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问,具有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和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法律科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法学教育中课堂讲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法律从业者而言,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品德和法律职业能力,都建立在雄厚的法学理论知识和职业训练基础上。在法学教育中,理论教学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没有系统的理论教学,实践就失去了根基。但与此同时,作为一门具有极强专业色彩的职业,法律专业要求从业者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我国现行的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是一种学科教学,也可称为通识教育,多年来承继重理论轻实务的传统,所开设的课程偏向于法学理论,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首先,从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来看,大多数教师认为在课堂上需讲的是法学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法律实务问题只是个法律技能的操作问题,很容易掌握,无须在课堂上讲授,基于这样的观念,他们在课堂上主要以解释概念、注释条文、阐述理论为主,教学概念化、教条化和形式化的色彩过于浓厚 ,学生在接触法学教育时,往往是将法律当做一种科学知识来学习,就如同学习历史、哲学和文学一样,强调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掌握③,对司法实务知之甚少。这种教学虽然使学生拥有比较扎实的法律知识,而且学生能够在某个法学专题领域长篇大论,但却使其很难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一些简单法律问题。这一情况充分,我国现在的法学本科教育主要是以法学理论知识为重,并且过于强调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学人文修养和学术精神的培养等,而对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不太重视。这样,法学教育局限在高等学校内部,有些学校认为法学教育纯粹是自己的事,与法律职业界的联系甚少。这种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将课堂讲授这一环节凝固化,课堂上理论教学过多,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纯理论的探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运用过少,忽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分析及处理实际法律案件和纠纷的能力的培养。相反,司法考试,从其内容看,比较注重考察考生对与司法实务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或司法解释的理解力,从考试的方式看,则比较多地考察考生对有关法条和司法解释条款的记忆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我国现行法学本科教学模式的这种不合理性与滞后性是导致其与司法考试脱节并不兼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现行法学本科课程设计与司法考试科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我国教育部确定了法学本科专业必须开设的14门法学核心课程,其包括法理学、法律史、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以及国际经济法学等。这些法学核心课程涵盖了我国法律体系的主体,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核心课程基本上能够搭建完备的法律知识体系。国家司法考试的内容范围不仅包括了这些核心课程外,还包括了与法律职业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法律职业道德规范等。从这点看,法学本科教育核心课程与司法考试科目范围基本上相吻合。然而实践中,各个学校在核心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这些选修课中很多不是本科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如外国刑法、比较行政法等完全可以取消;很多选修课和其他课程内容重复,如开设了民法总论和物权法,再单独开设担保法全无必要。这样下来,核心课程的核心地位得不到保证,其课时被大量挤占。此外,给法学本科生的课程安排顺序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法理学课程的安排。从我国各高校法学本科专业的课程安排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将法理学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阶段,这样,刚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不知法律为何物的情况下,就开始接触法理学,在抽象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就出现厌学情绪。这一情况说明,给法学本科生安排课程时应充分考虑课程的性质、难易度、学生的接受能力等。例如,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应将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实践性较强,学生容易接受的课程安排在前,而法理学、法制史等理论性强、实践性特点较小的课程安排在后。从司法考试的考查内容来看,考试的大多数内容涉及到刑法、民法、刑诉法、民诉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所占分值比例也较大,而其它课程所占分值较少,有的只占一、两分,甚至有的内容多年不考。

三、司法考试背景下的法学本科教学改革建议

国家司法考试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其对法学本科教育的导向作用也是必然的。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的导向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本科教育的课程设计、培养方法革新、影响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来实现。

(一)应合理确定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是任何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法律职业对法学教育总是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它不仅决定了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而且还必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法律人才的培养过程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④在当今社会中,法律职业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职业,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法律思想、学术流派、价值标准和各种制度规定在内的法律知识体系。

就法学学科的本质而言,它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法学本科教育不仅是以知识的获取为目标,而主要是以获得法律职业专业能力为目标。从这点看,法学本科教育应该属于种职业教育,法学本科教育应该以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同样,司法考试作为一种职业考试,其向法学教育转达这样的信息,即法学本科教育是应用教育,其不仅要使受教育者掌握专门的、相对抽象的知识体系和法律精神,而且要具备特定的法律职业思维、技能,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基于这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职能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更多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其具备能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和素质。法学本科教育的这种职能与司法考试制度的设计目标是一致的。

(二)优化课程设置,建构与国家司法考试相适应的法律知识体系

国家司法考试的内容主要涉及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现行法律法规、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考试科目都是以14法学本科专业的14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并且与本科教育的重点相一致。针对司法考试的这一特点,法学本科教育应该将其侧重点放在以上核心课程的教学上,尤其是其教学内容必须包含现行法律法规和法律事务的讲授,教师在上课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司法考试内容涉及的核心内容进行讲授。这不仅不违反法学教育的学科属性,反而为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法学本科课程的具体安排应适当与国家司法考试相适应。例如,先安排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等应用课程,而理论法学安排在应用法学之后。因为这三门课程中,民法、刑法决定了公、私法两种不同的法律思维模式,诉讼法奠定了程序正义的理念,这些部门法的理论本身就是法律的基础理论,很多概念、术语、原则等在其他法律中还会反复出现,学生在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之后再学法理学等理论法学,更易于理解,知识才能一步升华和贯通。此外,针对司法考试科目范围,应增加《法律职业概论》和《法律职业道德》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有清楚的认识,进行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兴趣。不过,针对我国目前师资结构单一,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上这些课程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安排司法机关的资深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等到课堂来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此外,学生到大学四年级时,针对学生的考试需要,还可以给学生安排有关司法考试的专题讲座,就司法考试的内容体系,考生所具备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等,给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正确、详细地认识司法考试。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使其适应司法考试目的

法律科学的本质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与活生生的司法实践紧密相连。在当今中国,法治建设迅猛发展,国家在加快各方面的立法进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因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涌现出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增多。这一情况说明,法学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需要学习的法学知识也不断增多,有时候,学生有时候还没有学完一部法律的相关知识就出现这部法律被废止或者被大幅度修改的情况。对于即将成为法律人的人来说,要想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法律事务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前提不仅是要具备较高的法学理论素养,而且还要熟悉和系统地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法律事务。传统法学本科教育的最大缺点之一就是过于重视法学理论的培养,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信息也仅限于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这就导致法学教育的知识面过窄,信息量不足,不能适应社会对法学教育的要求。国家设立司法考试制度就是为社会挑选出足以为这个社会“定争止分”的法律工作者,而不是选拔什么“哲学大师”、“思想家”等纯碎的理论工作者,这说明司法考试的内容以现行法律法规为纲,考察重点为法学基础知识和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考察范围也比较广泛和细致。针对司法考试的这一特点,高校法学院系必须充分认识司法考试的性质和目的,不断地改革其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使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与司法考试的目的适当相符合。就法学专业教师而言,衡量其课堂教学水平高低时,不仅要看其是否重视采用最新版的教科书,而且还要看其能否将国家颁布的新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法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来。具体而言,法学专业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与司法考试相关的信息,并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方法,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其中,案例教学有益于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基础理论课程之后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案例讨论课应当涵盖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领域,具体做法上,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供案例让其课后研读,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分析。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由事实推论法律的能力。

(四)对现行法学本科专业考试制度进行合理改进,使其与司法考试适当相适应

对现行法学本科专业考试进行改革的重点就是使其与国家司法考试的要求与目标相符合,实现法学本科专业考试与国家司法考试的合理对接。当前,我国司法考试的低通过率一方面反映出高校法学本科毕业生对司法考试试题的不适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对学生训练程度的不够,考试难度也较低,学生容易过关。从当前我国各高校法学院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并未实行严格的教考分开制度,一般情况下,到期末时,任课教师自己出题,自己评卷。在有的学校,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来看待,因此,有的任课老师为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效果达标,其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学生只须在临考前背笔记就能够通过考试,甚至平时听课不认真的学生也能通过考前突击背笔记顺利过关,这样,几年下来,学生只要通过学校要求的所有课程考试,就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书。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作为我国目前难度较高的职业考试,其要求考生对法学各科基本知识的掌握要广博,为此,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大纲、教材和参考书,全面而详尽地备考,对于指定大纲的任何知识点,都不能抱有丝毫侥幸心理。在此种情形下,高校法学院系如果仍然沿袭陈旧的考试模式,其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司法考试成绩。基于这点,笔者建议,各高校必须对现行法学本科专业考试制度进行合理改进,在适当提高考试难度的同时,应突出试卷的分析性、灵活性和应用性特点,应切实落实教考分开制度,要严格把握学生的及格率,从而使本科期末考试制度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相接轨,使其成为司法考试的演练题。

(五)加强高校法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既懂法学理论,又通法律实务的教师队伍

就高校学生而言,教师所具备的修养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法学院系普遍存在着教师队伍封闭化,很少参与司法实务,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这一情况不仅导致了法学教师的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而且还影响了其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还影响了学生的司法考试成绩。司法考试作为一种职业考试,其不仅考察考生是否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而且还重点考察考生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司法考试的这一特点要求高校法学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基于这点,有必要造就一支既拥有扎实的法学理论修养, 又具备较高的法律职业基本素质和实践经验的法学教师队伍,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这些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耳濡目染,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法律题和积极应对司法考试的能力。为此,各高校有必要在学校和各级司法机关之间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知识沟通机制。比如,应支持和鼓励法学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在外面从事兼职律师、公司企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在司法机关担任人民陪审员等。此外,还可以从司法机关或者律师事务所聘请优秀的法律职业人员到高校法学院系来开展授课或专题讲座等活动。

注释:

①牟文义,田建强.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第26页.

②邓建鹏.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实践能力及实现途径.当代法学.2012(6).

教育考试论文范文9

关键词:社会证书考试;机制改革;理论视阈

作者简介:李斌(1974-),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网络教育;曾青云(1958-),男,江西吉水人,江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社会证书考试与学习培训协调发展研究”,主持人:郑义寅。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3-0048-05

我国社会证书考试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改革主要是解决当时的社会证书考试规模与市场需求的矛盾问题,并没有触动最为重要的运行机制问题。进入新世纪,在我国社会证书考试发展迅速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开始浮显,考试机制改革风起云涌。而密集型机制改革部署与不断展开的改革实践昭示,我国社会证书考试以外延性发展为主导的发展思路,正逐步被以内涵性发展为基本的指导思想所替代。这种发展思维的转型,不仅阐明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证书考试的本质关系,强调了现代学术思辩对社会证书考试机制改革实践的影响,同时也在更宽更高的界面上,促发人们从非制度化教育理论、非学校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谐社会理论、教育公平理论、资源投入理论等等现代社会科学视阈,对社会证书考试的管理机制、认同机制、资源机制等三大改革,进行既重理论意义又重实践效果的深度反思,寻求理论与实践匹配、发现理论与实践差异,以便为社会证书教育未来关联边界变化与发展方式变迁提供认知支撑。

一、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的理论溯源

我国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的时代特色鲜明,面对的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广大考生的极切期盼,体现的是国家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创新”的科学发展观。

(一)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的意识缘起

管理机制改革是我国社会证书考试改革的重中之重,与其他教育制度不同,社会证书考试并没有对管理机制进行单一性改革,构建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或“成人高校招生教育”相似的集权化管理机制。虽然在某些领域,比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了理顺考试体系,通过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关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的变革,以更好地解决自考事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矛盾问题,但考试管理机制的基本框架并没有改变。管理社会证书考试的实际运行中,多元化与行业化仍是我国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的主要形态,例如劳动、司法、教育、人事等部门都设有专门的考试管理机构和运作机制。尽管从社会证书考试整体发展上看,这些以行业划分的专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都有可取之处,但却有分而治之和划地为牢之嫌,且带来诸如增加考生负担、发展目标冲突管理、政出多门,有限资源内耗、考试要求差异、考试行为失衡等等诸多弊端。这也意味着,在现阶段甚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多元化还将是我国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以国家考试院及各省市区考试院成立为标枳,我国社会证书考试和多元化管理机制改革表现出抻展势头。然而,面对我国社会证书考试现况,社会和学界对管理机制改革有两种不同的解读:一种理解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为依,认为社会证书考试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教育体系,其管理机制应当符合“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两大类”的认识要求,多元化管理机制是应有之义。另一种解读,则以现代组织结构学理论为据,认为社会证书考试作为国家权威性教育体系,其权威性与命令性必须相一致,命令统一性原则有助于保持权威性的连续性,如果命令统一性遭到破坏,就可能造成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冲突或次序紊乱,而社会证书考试的多元化管理机制的存在,则与有悖于上述理念。从某种认识而言,无论是公共管理理论抑或行政学理论,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的本质、定位、取向等等理论性问题,更勿论对其社会实践的可操作性指导了。

(二)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的学术争鸣

作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兴起的新型教育类型,社会证书考试的发展应与终身教育理念国际风行密切相关,也是非学校化教育思潮在我国引入与推进的因果,表现了人们对制度化教育体系与“学历社会”的抵触。因而,我们在关注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的争议时,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社会化教育理论发展现状。实践显示,尽管不少人都认为主流社会化教育理论已相对完善,许多结论已成社会共识,但必须强调的是,正如富尔所指出的那样“传统的公式或局部的改革,不能满足有待完成的新任务和新职责对教育的空前需要”,主流社会化教育理论虽然可以解释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的本质与定位问题,却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的体系与结构问题,也不能解答什么样的管理机制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

上述问题还可让人回味曾经关于教育产业化与教育社会化的论争。“教育产业化”论者依据市场经济理论,认为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在以教育成本分摊为主导的机制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现有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有利于学校教育的资源的流动与增长。而教育社会化论者,同样证明通过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最佳组合,充分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也能达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特别关于教育经济学理论的完善,使人们认识到教育产业化虽然可能对推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甚至快速增长,但却是以将教育当成营利的行业,片面运用国有企业改制的思路来“改造”教育,忽视了教育的公共属性,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公众造成误导,并成为部分民办学校的出资者和举办者牟取利益的依据,有悖于教育的根本宗旨与责任使命,这场争论被政府叫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由此,在这场论争中,教育社会化论者胜出,教育社会化理论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包括社会证书考试发展的基本理论支撑。

(三)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的理论支撑

尽管目前有关教育产业化与教育社会化的争论已告段落,但所得的结论对于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并不十分切适。其主要原因是,人们还不能从教育产业化与教育社会化的争鸣中,得出从根本解释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诸多难题的信息或结论,包括对它的性质与取向、体系与结构,方式与行为等等核心问题的合理注释。而社会证书考试实践表明,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要符合社会发展与广大群众的需求,必须在管理体系与考试体系改革两个方面有所破题,其中“管理机构统筹化”和“考点设置城乡化”是重点与亮点。这不仅表现了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的权威性,又体现了它的社会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了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意识的增强和管理行为的强化。因而,社会证书考试还需要在更为广泛与更为深度的理论界面上,寻获相关理论支持。

目前,我国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的认知基础主要是非制度化教育理论,以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概念和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概念为主要理论导向。虽然非制度化教育理论对社会证书考试现行管理机制的“坂结化”与“狭隘性”弊端有诊治功效,对其在一定范围内能降低了考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实现的特点有彰显之实,但这些理论对于诸如,如何形成全新的与综合的社会证书考试系统和考试管理理念?如何促进现代化与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改革相融汇?如何使社会证书考试管理机制成为一种“可以为每个人创造一种将生活的时间转变成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机会”的社会系统等等实践性问题的诠释则显得力不从心。从某种视角上甚至可以说,虽然非制度化教育理论还在发展,无论是非正规教育概念还是非学校化教育理念,至少在关于社会证书教育管理机制构建实践问题上,还存在重大理论缺撼,这也是我国社会证书考试机制改革迄今尚未有根本性的突破的深层因果。

二、社会证书考试认同机制改革的理论索引

我国社会证书考试认证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就理论意义而言,证书认证机制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包括认证标准制订、认证制度建设、认证机构布局、认证评价体系建设等很多方面,而我国社会证书认同机制的改革同样走一条特色化之路。

(一)课程互认试行的理论困惑

目前,我国社会证书考试的快速发展也突显出行业证书应用范围狭隘,社会对证书认同度不高,证书效用力较弱,应试者精神与经济负担增加问题普遍。甚至出现由于行业竞争缺乏协作和无序,导致证书的发放和使用相互排斥或互不承认等极端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开始积极探索社会证书考试认证机制改革之路。在某种意义上,推进社会学历证书考试的内部课程互认是改革的破冰之举,甚至可以说是社会证书机制改革的前导,比如在普通高等教育序列获得专科学历进行自考“专升本”,或者在普通高等教育序列获得本科学士学位进行自考“二学位”考试,自考部门以普通高等教育为参照系,也作出了可以免考一部分课程的规定,但不涉及自考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之间的课程认可。尽管此类课程互认的范围不大,但这种证书认证机制的初级改革,是在社会证书考试基本没有实行机制改革,或者更为精确的说是没有进行大层面的管理机制改革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与我国其他教育制度改革思路差异很大。

面对这样窄性一个改革思路,社会和学界仍有 很大争议。持制度化教育论者认为,从理论上来讲,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各有其侧重和特征,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也有很大差异,彼此之间的学习课程相互替代缺乏现实基础。因而,在教育社会化和推进教育分平的环境下,构建规范化的社会证书考试体系比推进证书认证机制改革更为重要,决定社会证书考试效能的核心因素,更主要地体现在规划考试机制建设方面,学历考试课程互认对推进社会证书考试或推进社会教育公平方面的实际意义十分有限。这种观点加快构建规范化社会证书考试制度提供了支持。而持非制度化教育论者则认为,社会考试课程关系的改革,应是社会证书考试机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径,这与是社会证书考试认证机制改革的前导,更是推进教育社会化和教育公平的的前提。

相比较,争论的焦点还是认证机制建设问题,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持制度化教育观点或是持续非教育论者,都没有从理论的高度上,直面社会考试课程互认的状况进行正面诠释与解读,仅是作了些表象性阐述。更值得注意的是,非制度化教育理论作为我国社会证书考试建立与发展的基础,明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证书考试的社会价值与社会功能等理论问题,但没有回答在多类考试与多元管理的环境下,课程互认要在怎么样的范围内或达到什么样的层度,才能达到社会证书考试认证机制改革的要求等等的实践性问题。以此相适应,这些理论上的困惑带来的是实践上的困顿,尽管社会对课程互认改革的呼声很高,广大应考者期望很大,然而此类课程互认改革之路却似乎更为“任重而道远”。

(二)证书互认推进的理论迷惘

我国社会证书考试认证机制的另一重要改革是试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之间的互认。湖北省曾在试点基础上开始推行“双证”之间的互认,即对全日制在校学生实行“一教两证”,即同时颁发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对社会人员实行“证书换文凭”,即持有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时限不超过6年的人员,可以按照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将职业资格证书折算为学分,达到规定即可获得相应的文凭。对此学界争议颇为激烈,有人认为,“双证互认”肯定是不行的,与国家的教育体系不相符。职业教育属于函授教育体系,而学历教育则属于国民教育体系,二者之间是不能随便转换的。而且,在国内,受职业教育的人员的基础是不明确的,这对于能不能接受相应的学历教育有很大影响。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学院是大学层次的,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具有高中学历,在这个基础上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转换是可以实现的。另一些人则认为,职业证书代表一种职业能力,本应该是与学历相联系的。证书互认对于提高社会对职业资格的认识,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和国家重视职教一样,是向国际接轨的一种表现,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

深入分析就可发现上述争论的要害还是认证机制构建与创新问题。从理论层面上看,由于我国社会证书考试具有鲜明的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是国家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甄别与选拔人才、培养与配置人才,以及使用人才的重要方面,那么要以何种模式、在多大范畴内推行证书互认才有实际意义,就应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有关。举凡熟悉人力资源理论与制度化教育理论的人都清楚,在制度化教育或学校教育的情境下,人力资本学者可以明晰确定,在什么情况下的证书认证是最好的人才资源安排,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证书互认最能提升人力资源效率,这也就成为一些省区在普通高校范围内实行课程成绩或学历文凭互认的理论依据。但在社会化教育和非学校化教育的环境下,无论现代人力资本开发理论多么完善,人们对如何推进社会证书互认并没有形成共识,尤其是在现实中,社会证书考试既不存在教科书式的充分认证条件,也不存在纯粹的社会考试情形,特别是在社会证书考试还处在“政出多门、管理多元、需求多样、层次多类”的条件下,有关社会考试证书互认的争议是没有结果的,所推行的认证举措也只具有实验意义。

(三)证书认证机制改革的理论假设

在我国社会证书考试领域中,长时期以来,人们已习惯于在正规教育或学校教育条件下的政策权威作用,几乎所有证书的层次与适用范围都是以国家政策为支撑,而不是以一种社会化的认证机制为原点。然而,非规范化教育和非学校化教育条件下,各类社会证书考试所颁发的证书效应与适用范围,并不是由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定,而是由考试主考或办考机构自行拟定,且每种证书所获路径差异巨大,所蕴涵的“含金量”相差悬殊,在此复杂情形下,要实现国家证书与机构证书之间的互认与互通,从哲学理论上是一种“现象与本质"的差异,在经济学意义上是一种“非等价交换”的悖象,在教育学层面上则是一种对社会化教育理论的苛求,上述状况也意味着,我国社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还存在结构性盲区。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从教育大众化理论、学习型社会理论、乃至终身教育理论对证书互认进行阐释,但这些理论只能对证书互认的意义与趋势作平面式引导,而对其在实践中的推进取向与有效行为方式的引领则爱莫能助,这种理论导向缺失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社会证书考试认证机制建设始终停顿在理念中或纸面上,大大滞后于社会发展与民众需求。那么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理论作为社会证书考试认证机制改革的基础?这不仅是学界更是政府高度重视的命题,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一些地区,正在大力开展社会证书互认的专项研究,项目的规模与规格都很高,但由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带效应,以及“投鼠忌器”的关系纠结,大多进展缓慢,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解决不了职业证书与学历证书互认的心理平衡问题,更找不到两者互认的价值均衡交接模式。

由此,笔者认为,作为社会证书考试认证机制构建与改革的基础理论,至少必须满足二个方面的要求。一要满足社会发展意义要求。即能从顶架层面上对我国社会证书考试认证机制的思想体系与实践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对社会证书认证的本土实践进行切适的理论凝炼,充分阐释它的本质何在、个性何在、目的何在、功能何在、关系何在等核心问题,为未来社会证书认证机制发展提出理论畅想。二要满足实践行进意义。即能从底层支撑界面上,细腻解读社会证书认证机制的主体结构与时空格局、层次分部与内容要素、方式选择与行为推进、资源聚合与社会联系,并真实展现这些最具边界意义与根本意义要素的本质与现象的内在关系,为社会证书认证机制改革实践的发展提供务实性指南。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现代社会科学理论有此蕴盖,这样一来,理论创新就成为证书认证机制改革的瓶颈问题了。

三、社会证书考试资源投入机制改革的理论探索

当下,我国社会证书考的资源聚合机制改革十分紧迫。以往人们只注重学校资源在社会证书考试中的作用,忽略了社会考试资源的作用。而资源聚合机制改革就是要最大限度把社会资源转化为考试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证书考试存在的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

(一)资源投入政策倾向的认知挑战

社会证书考试资源机制改革的第一界面是政府层次上的政策调整。在众多相关政策中,最为关键的是制定与完善社会考试资源互动的相关政策。在社会资源层面上,包括硬件资源即各种网络教育设施、设备,软件资源即各种考试操作系统、考试应用软件和考试教学资料,以及人力资源等等,时时表现出抓襟见肘的窘况,不适应大规模社会证书考试的要求。这种状况,也反映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政策倾向问题,即在社会证书考试的投入成本高,考试网络建设、考试平台建设、考试软件开发、考试题库建设等所需费用巨大的情形下,一些地方政府却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社会证书考试的相关资源投入政策供给十分有限,却再三强调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把市场作为社会考试资源投入与流动的主要平台。致使人们普遍质疑,现有社会考试资源不足的状况,究竟是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高,还是政府教育资源配置还不甚合理的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政府资源投放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行业资源上,尽管行业社会考试资源不菲,但存在着行业资源流动壁垒,行业之间乃至行业内部重复设考的现象十分普遍,国外通行的依托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发展社会证书考试的通行做法,也因当前国内行业协会对行业部门的管理权威性不够而难以推行,行业资源闲置与浪费的情况突出。随着考试规模的扩大,人们对证书壁垒的反感持续增强,这种政策倾向已面临巨大的挑战。

面对挑战,人们也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探讨。主要是从市场成本分摊机制理论的角度,考虑如何在高强度的社会证书考试资源需求与低强度的市场考试成本分摊之间找到平衡点,以解决资源投入与需求失衡问题,但并没有考虑到政府政策倾向对考试资源投入的导引问题,更没有考虑到可能面对的重要市场变迁甚至转型问题。比如,在市场经济运行并不充分,且市场竞争趋烈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成本分摊机制才适宜?在市场考试资源流动日趋缓慢的压力下,应如何调整成本分摊机制模式才相适应等等。而这些要害性问题恰恰是市场成本分摊理论的软肋。

(二)资源投入体制改革的理论借鉴

社会证书考试资源投入机制改革的第二界面是资源投入体制问题,或者说是资源投入结构与布局问题。国际证书考试改革过程似乎显示,建立专业的具有合理调控职能能范围的独立机构是推进社会证书资源投入良性循环的关键。但在我国社会证书考试实践中,并没有按这样的轨迹行走,而是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资源聚合的道路。具而言之,就是继续完善与部门行业合作开考的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并没有采用建立职能机构或政府平台的方式,只是对现有的资源投入方式进行了某些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这也可以说是对以往带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资源投入方式的改进。实际上,我国政府在现在行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度的纠结中,一直在进行社会证书考试资源投入体制改革的实验,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非学历教育考试的若干意见》等等权威性政策的密集出台,对社会考试资源投入问题多有涉及。从整体上看,尽管这些政策文献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指导,或框架性的方案,但表明了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在现行教育行政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并行下,如何构建合理的考试资源投入体制,解决考试资源聚合与流动障碍问题。

从资本理论上讲,资源投入体系构建,主要是解决资源投入中权益与义务的关系问题,包括政府与行业之间,市场与行业之间,机构与考生之间的权益与义务的冲突。杰弗里・普费弗(JeffreyPfeffer)与萨兰奇克(GeraldSalancik)的资源依赖理论认为,资源是任何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社会组织自己却通常不能生产这些资源,必须与它所依赖的环境中的其他组织互动。因而,组织的生存是建立在一个控制它与其它组织关系的体制基础之上。这种理念也从某种角度阐明,社会证书考试资源投入体制必须是一种能与环境进行资源交换社会机制,以便于社会证书考试能通过多样化的策略,扩展到多个领域,以避免依赖单个领域内的主导性组织交换资源。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研究框架,不仅适用于纵向考试资源聚合投入,也适宜于横向考试资源的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非学历教育考试的若干意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