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挫折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1:56

挫折教育论文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挫折教育 渗透

挫折教育又叫“磨砺教育”,是指在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摆脱困境,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挫折教育的目的是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体魄,以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现代的高中生中很多人都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的脆弱的“蛋壳心理”,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高中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西方教育家也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认为“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1]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巨大魅力,而且应利用语文课涉及文化、道德、社会、人生方方面面知识的有利条件,进行心理健康渗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品味优美的文字,还可以获得文字背后的哲理思辩、历史探究、心灵叩问。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用语言的魅力来健全学生的人格。

一、教学中的教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

教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就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抗挫折教育资源,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教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敢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都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素材。教材让我们有了与伟人对话、触摸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灵魂的机会。

1.运用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的坎坷经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教这类课文可以以人物的坎坷遭遇,以及与伟人的心灵碰撞为设计重点。如教《史记》,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走近司马迁,知道其人其事。在《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中都有这样一段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今中外很多大文豪多历尽挫折才立书著说而名垂千古,司马迁堪称典范。把《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合读,则可见司马迁的坎坷经历、远大志向和执著精神。司马迁出生史官世家,受到良好教育,年少壮游,继承父志。然因替李陵辩解,草创未就,横遭宫刑,囚禁狱中。“最下腐刑极矣”,它是个大辱,污及祖先,见笑世人。司马迁“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几乎断送性命。他“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受尽痛苦屈辱的折磨。但他为了文采表于后世,忍辱负重,幽而发愤,最终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双脚瘫痪,从一个正常人变成残疾人,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心情苦闷,精神绝望,甚至想到死亡,但他终于站了起来,参悟透了生命的价值,成了著名作家。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作者的挫折、苦难,以及如何面对苦难来展开。扣住文中“荒芜―并不衰败―生命律动”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景物与作者的关系。解读景物就是解读苦难、解读生命,文中的景物尽管卑微却生命依然顽强,人生亦如此。作者从景物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悲苦,以及洋溢着的活力,重新获得了生存的勇气。史铁生用自己的苦难,以及对生命的真切的感悟提高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激发苦难是命运的造就,是听凭偶然,不能因为苦难而选择轻生,关键是人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苦难及承受苦难的能力。“痛苦是所没人愿意报考的大学,然而毕业出来的都是强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笑对厄运,以一颗火热的心珍爱着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

成功人物的成功史,几乎无一例外是他们与苦难和厄运斗争的历史,他们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

2.充分运用作品蕴含的哲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运用作品中具有哲理性的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能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唐宋家散文选读》中,王安石游褒禅山悟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官至参知政事,几番浮沉,离任回老家途中经过褒禅山,处在人生低谷,仍强调一个“志”,从而达到了非常之观的境界。王安石就这样坚韧不拔地挺进在人生路上,遇到坎坷不轻易趴下,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卓越的政治家以及唐宋家之一。

在《现代散文选读》中刘亮程的《寒风吹彻》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挖掘,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经受寒风吹彻,无法逃避,面对贯穿一生的寒风,卑微的生命个体在残酷的现实中有点无可奈何,但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苦难。面对人生的凄凉与悲苦、孤独与无助,我们需要一点温暖,只是这温暖来自我们自己。

《唐诗宋词选读》中,苏轼在《定风波》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人生风雨,一个“轻胜”,一个“任”,坦然、旷达胸襟顿出。

各类教材中均有许多这样富有思辨色彩的点睛之笔,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难得的素材。

二、教学中的疏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

疏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就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写随笔、作文,以及感受自然美等方法使之排泄释放不良情绪,并借此了解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其心理保健筑起一道“预防线”。“心理疾患”是因心中堆积的情感不能及时宣泄、心中郁积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形成的心理问题。写作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而欣赏自然、融入自然,同样能排遣郁闷,从而获得美感。

1.通过命题或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2004年全国卷高考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辩证分析挫折与痛苦的关系;《非走不可的弯路》、《那个冬天》、《面对红灯》、《独自面对》等都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和挫而弥坚的进取精神……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写作练习同时也是心理的历练,能使学生对人生、挫折有更深的认识。

2.指导学生坚持写随笔,建立学生心理保健的一条“绿色通道”。

学生在随笔中可抒写心灵自由、内心独白,为自己的心理通畅开了“绿色走廊”。学业上的沉重压力,考试前后的紧张焦虑,师生、同学及与父母间的冲突与摩擦,社会适应的不良,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而带来的困惑和躁动,使得他们“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在随笔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升华情感,可以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而教师也可通过随笔这扇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挫折教育提供有益的线索。

3.引导学生崇尚自然、回归自然。

崇尚“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中国古人把自然界看作自己的情感世界。处于物的挤压下的现代人渴望返身大自然去寻求精神抚慰之所。自然永远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类永久的审美领域。我们应置身自然,“把自己完全沉没到事物里去,并且也把事物沉没到自我里去”,达到物我交融与统一,[2]陶冶性情,在自然中释怀。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体现自然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体会自然美,回归自然。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了大自然壮美的景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庄子在《秋水》一文中写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闹间,不辩牛马。”体现了庄子“天地有大美”[3]的观点,揭示了自然景物能使人在欣赏中获得精神愉悦的审美特性。苏轼谪居黄州,泛舟游江,在清风、明月、无穷的大江上感悟人生、宇宙,“物与我皆无尽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成了作者身处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因而获得了超脱,超脱生死、荣辱、得失、寿夭,人生苦难得到释怀,得大自在。著名作家史铁生自瘫痪后,十五年来泡在地坛,静静地坐在园子一角,看四季轮回,听大地之声,闻落叶芬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徜徉其间,观察、聆听、感受、思索,与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生命进行交流。地坛成了作家的精神家园,与作者有着物我合一的精神默契,它让一个不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得到了灵魂的皈依。

感受文中的自然美,能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澄净、洒脱,继而增强生命的硬度。

三、教学中的引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

引导型抗挫折能力教育就是利用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把语文课堂作为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建立起积极乐观、顽强拼搏的人生观。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本与社会人生的大教科书联系起来,融课内课外于一体,熔社会、学校于一炉,是走出个人小圈子,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在语文主题实践活动中,如果教师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抗挫折教育的训练,则会使抗挫折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起效。

1.组织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进行自我教育。名言警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着丰富的哲理,阅读摘抄这些名言警句,令人回味无穷,既能启迪智能,又能增强学生的耐挫意识。教师也可点评新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开展一周人物回顾、一周话题综述、时事点评等活动,如对玉树地震、西南旱灾、波兰坠机、校园血案等谈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并展示、交流、评选阅读成果;对好的话题如“生命因磨炼而美丽”“一切困难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强大”等除展示外,可组织学生演讲,在演讲中锻炼学生的胆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挫折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还可让学生写观后感。我每年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学生在文章中表示要做生活的强者,可见受到了很好的挫折教育。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讨论活动。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指出:“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跨越时空的鸿沟,吸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扩充知识经验,改变观点认识,升华思想情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综合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接受人类智慧的洗礼。

如阅读《海伦・凯勒的传记》《老人与海》等,书中的故事可以感染学生,主人公自强的人格力量会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读书活动不仅要读,而且要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魅力、作品的精华,又可以培养相互合作精神,避免孤僻、自我中心,忌妒等性格的形成。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高中语文教学渗透挫折教育,对于每一位高中教师来说,都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也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为教师才华的施展提供了广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242.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2

康安幼儿园中二班李雪

摘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压力下,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大家有目共睹。如何让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现实,出了自身的认识和实践之外,我们还能做得就是让下一代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拥有良好的驾挫方法。笔者研究目的是找出幼儿挫折教育的多种形式,分析幼儿挫折教育形式的优点和不足,如何应用挫折教育形式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挫折教育;形式;运用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从娃娃抓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是很多家长教育宗旨,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是,近来社会普遍感受到,一些人遇到挑战打击,或是对构成挫折的环境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或是自怨自艾,自哀自责;或是冷漠退让,放弃梦想;严重时做出轻生等极端行为。笔者可以有把握的说,缺乏“挫折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原因[1]。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社会感到痛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压力下,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大家有目共睹,在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就从小培育了孩子驾挫的能力,孩子养成从小就能吃苦,会努力的韧性;美国的一些学校,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能力做许多特别规定,培养孩子的劳务报酬意识,避免孩子的养尊处优的坏习惯;在加拿大,每个家庭里的孩子都会每天早晨挨家挨户的去送报纸,一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应对困难的能力;在德国,教育不回避现实,让孩子直面一些社会中他们将会遇到的困难,并让孩子接受和找出解决的方法,这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给予他们很好的教育。

社会在进步,人类在社会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如何让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现实,出了自身的认识和实践之外,我们还能做得就是让下一代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拥有良好的驾挫方法。

二、研究目的

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人们承受和客服挫折的能力和勇气越来越弱。一些人遇到挑战打击,或是对构成挫折的环境采取越轨的攻击行为,或是自怨自艾、自哀自责;或是冷漠退让,放弃梦想追求,严重时出啊极端的轻生行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我们可以有把握的说,缺乏“挫折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深感痛苦。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懂得,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在这个领域展开。

我们这次研究的幼儿挫折教育,目的有三:

1.找出幼儿挫折教育的多种形式

2.分析幼儿挫折教育形式的优点和不足

3.如何应用挫折教育形式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育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分类查阅文献,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检索、搜集相关论著,仔细研读大量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状况,对有关幼儿教育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尤其是关于幼儿挫折教育理论的论著。了解幼儿挫折教育研究现状以及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下一步问题的必要。同时学习相关论著,得出理论性挫折教育形式。关于挫折教育的研究文献很多,幼儿年龄段的挫折教育虽不多,也有不少。在这些文献中,涉及挫折教育形式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漏缺,我们查阅了许多的书籍和文章,总结得出了几种幼儿挫折教育的形式。

四、挫折教育及幼儿挫折教育

1.挫折教育的含义

挫折教育是通过向对象展示社会活动中的挫折因素,从而培养人们正确认识挫折的能力和驾驭挫折能力的教育活动。人类遇到挫折的机会时刻存在,古人有居安思危的说法,说明人要有充分的对困难和危险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强大自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挫折教育的普遍认识,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内容上加上了“挫折教育”的帽子,有些寒暑假的集体活动,也开展了“吃苦”类的项目[2]。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了解一点所谓的挫折。我们是需要认识社会现实的一面,让孩子直面挫折和困难,孩子也需要认识挫折教育的内容和实质。

2.挫折教育的内容

挫折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象对挫折认识的教育;对象对挫折的情感的培养;对象的驾挫方法教育[3]。

(1)对挫折的认识,主要是对象对于所遇到的事物的认识,如孩子摔倒时,孩子哭闹,有的父母是赶忙去把孩子抱起来;而有的父母则是告诉孩子,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2)对象对挫折的情感培养,这里说的是在面对挫折时的情感,比如当孩子与同伴相处不愉快,他会有抵触和消极情绪,这时,教师要做的是疏导孩子的情感,正确面对这样的困难并教导。然后帮助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生活小挫折,对幼儿而言,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机会。

(3)对象的驾挫方法的教育,这是在一些实践活动中,给予孩子正确的方法。

肯定挫折教育的价值,并不是赞颂逆境和失败。开展挫折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在遇到挫折时能有走出挫折的能力。让孩子获得更健康的发展。

3.幼儿挫折教育

幼儿挫折教育,是指以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认识挫折和驾挫方法的指导的活动。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和乐观心态,以及处理困境和磨难的方式方法[4]。

五、幼儿挫折教育主要形式

幼儿挫折教育,是指以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认识挫折和驾挫方法的指导的活动[5]。而内容决定形式,经过文献查阅所得,幼儿挫折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课程式、游戏式、典范式和情景创设式。

1.课程式

课程式主要是在幼儿园或教育机构开设专门的课时进行挫折教育。在我们的调查的幼儿园中,课程式的挫折教育没有。课程式的挫折教育大多在初中及以上开设,根据查阅文献所得,尤其以大学的挫折教育课程开设较多。

2.游戏式

游戏式是集中在幼儿园的主要挫折教育形式。它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和了解挫折,并寓教于乐。让幼儿掌握驾驭挫折一些简单方法,培养幼儿自信心。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时,体验不同人物和心理感受,家长可以指导儿童分析不同心理感受产生的原因,寻解决问题的方法[6]。使儿童的毅力与耐心得到考验和锻炼。

3.典范式

典范式是给幼儿在意识上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典范式挫折教育主要是以家长和老师等幼儿常接触到的人为典范,需要家长和老师规范自身和树立坚强勇敢,不畏惧困难的榜样。从而让幼儿的“模仿”得到正确的发展。例如:在语言活动中,老师会讲到许多英雄的人物,例如《犟龟》的坚持,家长的言行是最具说服力的典范

4.情景创设

情景创设式是在现在一些幼儿教育机构经常用到的,是通过给幼儿创设一定程度的困难,让幼儿自己找出解决的方法。日本有许多幼儿园, 无论是春夏秋冬, 都让孩子进行裸身锻炼,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 都要求子女去打工挣钱, 印度已规定了小孩子的“ 饥饿日” ,.这些国外的情景创设虽然都是吃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孩子找到了一些驾搓的方法和途径。

六、幼儿挫折教育形式的运用

幼儿挫折教育的形式是挫折教育的活动的表现方式,在所有的的活动中,对于如何运用这些形式还都应与以下三个原则相匹配。

1.内容匹配

内容决定形式,幼儿挫折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是指以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认识挫折和驾挫方法的指导的活动。所以在任何挫折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中,必须以增强幼儿的挫折意识和指导幼儿的挫折教育方法上服务。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范围内进行。

2.个性相符

这里的个性是指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性,我们的任何挫折教育的活动形式都应全面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性[5],比如在创设情境的活动形式中,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设置适当的困难情景才是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基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在幼儿的身心发展范围内进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从而达到挫折教育的根本目的。

3.家园合作

幼儿的挫折教育需要老师的指导,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单单只是在幼儿园老师的教导下,很难让幼儿上的挫折意识根深蒂固,只有在家长的配合下,家园合作,才能更好地教导幼儿[6]。

通过本次本次研究,我们了解了挫折教育的含义和内容,了解了挫折教育进行的必要性,尤其是幼儿的挫折教育。随着人们对挫折教育的认识,人们越来越需要更多更适合的认识和驾挫的形式和方法。本次研究挫折教育的形式,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试、游戏式、典范式和情景创设。在这些形式中,对于如何运用应该具体的符合以下三个原则:内容匹配,个性相符和家园合作原则。本次研究,在理论的基础上给予人们一定的挫折教育方式方法的帮助。但是在切实可行的方法中,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幼儿的挫折教育是重要的,然而挫折教育却设计多多方面,包括家庭、社会等如此大的环境。如何在如此多的影响因素下培养和发展幼儿对挫折的认识,需要大家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金林.“挫折教育”论.社会科学,1999(7)

[2]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12

[3] 吴金林.“挫折教育”论.社会科学,1999(7)

[4] 孙飞.从挫折教育着手谈教育.教研,2010(06)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3

Abstract: Frustration education means to guide the educate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setbacks in a rational and emotional way. It aims to improve their tolerance for frustration and transcendence ability and their adaptability for various adverse factors. The frustration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subject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centralized education and regular educ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outside school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anti-frustr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ir growth.

关键词: 研究生;挫折教育;原则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frustration education;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82-02

0 引言

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的时候,不能满足其需要或动机的时候,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挫折。[1]研究生阶段是高等教育的高端环节,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社会转轨转型,研究生在理想和现实面前面临的冲击日益增大,也不可避免遭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如不能及时有效的疏导受挫带来的心理障碍,将会给研究生本人、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挫折教育就是我们采用理性和感性的方式,正确引导受教育者对待挫折该如何进行处理,以此提高自身的耐受力,以及对各种不利因素的适应力的教育活动。[2]因此,探讨开展研究生挫折教育的原则,提高研究生的抗挫折承受能力,对于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具有积极意义。

1 研究生面临的主要挫折

研究生作为学历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特别是“90后”逐步成为研究生主体后,他们思想上更活跃,感受更敏感,自尊心更强,具有更高的抱负和追求。他们花费绝大部分精力在繁重的学术研究上,长时间单调枯燥的科研生活使他们缺乏应有的适应挫折、抵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当面对困难和阻碍,很多研究生只会采取消极的方式应对,从而产生挫折感。赵殿军等在对全国40所院校的在读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测试中发现:30%的研究生有心理问题。[3]邱梅生认为研究生因心理脆弱而引发挫折主要表现为:现实挫折,学习挫折,社交挫折,经济挫折,恋爱挫折,就业挫折和健康挫折。[4]苏金旺认为研究生的挫折这要从:学业挫折,交往挫折,婚恋挫折和就业挫折等四个方面表现出

来。[5]我们从实际工作出发,不难看出当前研究生的挫折主要因为学业、就业、经济、家庭、情感和人际关系等六个方面,研究生新生,毕业研究生以及女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研究生遭受挫折的高发人群。

2 研究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

研究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

2.1 内部因素

2.1.1 性格和认知偏差。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相对封闭的学习科研生活缺乏人际交流,容易形成内向、自卑、敏感情绪等不稳定性人格特质,当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科研中遭遇负性事件时,自我评价低,容易产生“我是个失败者”等负性思维。从年龄层次上看,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对自身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由于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缺乏,对于已成为研究生主体的“90后”,由于他们对社会认识和自我认识并不全面,与他们自身的高学历也不相适应,因此当现实与理想产生冲突的时候,就会存在自我否定的受挫心理。

2.1.2 不合理的应对方式。我们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可以看出研究生因为长期接受专业训练,养成了单线思维,遇事情就容易钻牛角尖等特点。[6]因此当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自我封闭,导致个体自卑、无助、失落等负面情绪体验。

2.2 外部因素

2.2.1 家庭方面:首先,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群体,他们承担着家庭很高的期望,自身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也随着学历的提高而提升。其次,部分研究生已婚,他们不仅要处理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此外,部分研究生由于暂时放弃工作来就读研究生,经济紧张带来的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都会造成研究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2.2.2 学校方面:当前很多高校从事心理咨询的老师并非心理学专业毕业,有些甚至不是专职心理咨询老师,他们普遍认为研究生已经成人,是社会上的精英人群,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调适能力。他们容易混淆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概念,片面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错误的认为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治疗。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在强调科研能力的同时忽视了研究生的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7]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多任务重,导师在对研究生的指导片面地集中在学习和科研方面。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也不注重在研究生当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未开设符合他们学习科研特点的心理学课程,缺乏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这也是导致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

2.2.3 社会方面: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就业已从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研究生第一学历、年龄、性别都有更严格的规定。很多高校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重理论水平轻实践环节,与用人单位单位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毕业研究生未能找到理想工作,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使得研究生对自己的前途担忧。当代研究生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之中,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

3 高校开展研究生挫折教育的原则

结合当前研究生的成才规律和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开展研究生的挫折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任何教育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于实践的活动,理论与实践能否结合,结合的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到科学理论能否产生实践效果,因此,挫折教育也应该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高校一方面要通过开设研究生心理学必修课、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传授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引导研究生掌握应对挫折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要根据研究生的学习工作规律和心理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可以模拟设置挫折情景,让研究生在情景中体会挫折,在挫折中检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通过总结经验,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同时,高校要组织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乡村、社区、企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切实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

3.2 主体教育与客体自育相结合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研究生是教育的客体。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上的自主性强的特点决定自我教育是开展挫折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因此,研究生在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高校不仅要强化教师的主体作用,更要发挥研究生客体主观能动性,实现主体的价值引导和客体自我构建的有机统一。高校要教育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合理奋斗目标。广大研究生要加强心理素质的自我训练,主动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建立自我防御机制,学会运用自我调节机制,及时转移和宣泄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提高抗挫折

能力。

3.3 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是挫折教育的一个过程的两种形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经常性教育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又具有渗透性、隐蔽性的特征。而集中教育是相对变化的状态,目的性很强,影响迅速,具有阶段性、时效性的特点。它们的联系在于经常性教育是集中教育基本经验和成效的延续和发展,集中教育是对经常性教育的任务的集中强调和强化。[8]高校要将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挫折教育观,结合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及重大节日,充分挖掘挫折教育资源,以报告会、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活动。其次,要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具体挫折,适时开展经常性的强化训练,巩固集中教育的成果。再次,言传身教是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形式,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把自身正确的挫折观寓于中日常行为中,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3.4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我们仅凭高校单方面的力量不能完成的,必须和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形成三管齐下的教育模式。[9]第一,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形成研究生挫折教育的合力。第二,高校要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育人功能,建立朋辈咨询员网络,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第三,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及教育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要积极配合学校,营造宽松、和谐家庭氛围。此外,对于整个社会,要进一步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广开就业渠道,为研究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帮助研究生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赵殿军,徐金尧.在读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

[4]邱梅生.新时期研究生挫折教育略论[J].现代大学教育,2005(6).

[5]苏金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的挫折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6]饶淑璇.硕士研究生抑郁的归因及调适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7]曾艳.关注研究生受挫――研究生受挫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高校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整体布局零散而孤立,教 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教育中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和缺 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致教育成效不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素质教育的大环 境还 未真正形成和家庭教育的偏颇等学校外部原因,也有高校对挫折教育的重视不够、高校自身 的不足和大学生自身缺乏主体参与意识等学校内部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由于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而发生的种种悲剧令人触目惊心,不断给教育 者以警示。因此,高校也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并把它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 的突破口。然而,挫折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误区和错 位,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加强对高校挫折教育现状的研究,对认清当前高校挫折教育理论 和实 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对于改进大学生挫折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 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把挫折教育看成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 一,以陶冶人生、激励人生、磨练人生、指导人生为目的,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规 律,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改变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养成勇于克 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优秀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对周围环境和未来生活的适应能 力。总之,使大学生在挫折磨练中成人、成才,是高校挫折教育的核心。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型”。教育者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二 是“心理辅导和咨询型”。对遭遇挫折困扰的大学生,通过给予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进行关 心和指导,帮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三是“环境熏陶型”。主要通 过开展文化讲座、社会实践和活动磨练等多种渠道,以达到“泡菜”效果。四是“综合型” ,即不同程度地综合利用上述各种方式,全面实施挫折教育。

总的看来,这些实践对提升大学生抵御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教育实践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

二、当前高校挫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整体布局零散而孤立

(1)对挫折教育的规律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大部分高校仅仅是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但没有对挫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方法和途径、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成果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科学研究,挫折教育的理论支撑 力不强。

(2)挫折教育没有与学校教育的全局融为一体

这表现为,挫折教育没有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没有进 入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挫折教育没有很好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领域;把挫折教育仅仅理 解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者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由于没有整个学校教育的整体协作和配合, 高校挫折教育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

2.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往往是教育者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对不同的学生 群体和个体缺乏层次性与个性化的区分对待,导致挫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强 ,且常常陷入挫折教育内容扩大化或狭隘化的误区。扩大化就是把挫折教育的内容范围无限 扩大,挫折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只要是大学生碰到的困难,就统统纳入挫折教育 的 范围。狭隘化就是把挫折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几个方面,如不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和规 律,把挫折教育简单等同于吃苦教育或磨难教育,甚至有的把挫折教育当成失败教育。

3.教育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

(1)教育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挫折教育的形式最主要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咨询。在课程教学中、在校园文化建 设中、在社会实践中和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没有采用多种形式渗透挫折教育。

(2)教育方法简单

这主要表现为,有的教育者受日本的“无人岛教育”的启示,简单地认为挫折教育只要 依靠几次活动或集中训练就行了,把挫折教育固定在某一阶段上,仅仅以活动的方式实施, 如搞探险活动、军训、登山、长跑等等,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教育效果很难巩固,极易流 于形式;有的教育者还仅靠传统的简单说教方式来进行灌输式教育,令大学生很反感。

(3)学生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

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自身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而学校又未能通过及时的 教育引导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成效不大

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即使是对智力的评价 也忽略了态度、情感和体验;在评价方式上,重定量的考试成绩评价,轻定性评价;在评价 空间 上,重课内、重结果、重静态,轻课外、轻过程、轻动态;在评价主体上,重主体评价,轻 客体参与。由此可见,高校挫折教育所涉及的生存、适应和发展等育人目标在现行教育评价 体系中是被忽略甚至是缺位的。缺乏科学有效评价标准的挫折教育,极易失去教育的规 范和方向而走入误区,其成效必然不佳。

三、高校挫折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外部原因

(1)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还未真正形成

虽然全社会都在呼吁推行素质教育,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实情况是只听“雷声” 响,不见“素质”来。首先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中重智能轻情感和意志、重文化知识灌输轻 能力训练、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重传承轻创新和重言教轻身教等思想观念根深蒂 固,对大学生素质的评价往往受重智育的影响而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其次,当前 社会用人和用工仍以学历和文凭为标准,盲目追求高学历和高层次人才之风盛行而忽视人的 综合素质。第三,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加剧,面对现实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的短期 需 求,学校和大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技能学习和训练上,这样的人才培养必然不能按照全面 发展的目标而是追求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目标。素质教育的处境尚且如此尴尬,作为素质教育 重要组成部分的挫折教育必然大受影响。

(2)家庭教育的偏颇

在多年应试教育影响下,目前中国大部分家长不会把孩子的情绪异常当成一种疾病 ,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学习的轨道上推,孩子的成绩好了,就是“好孩子”,把孩子置于 家庭的保护圈中,致使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交 往能力的锻炼,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这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学生,带 着在高考的压力下没有来得及爆发的各种问题进入大学,很可能在大学相对自由、但人际关 系也相对淡漠的环境下,一旦遇到挫折事件,这些问题就可能爆发出来。

2.学校内部原因

(1)高校对挫折教育的重视不够

高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要教给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教给大学生做人 的道理,要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而且是先成人后成才。但在片面追求就业率和适应市场 短期需要的思想影响下,很多高校急功近利,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学校的育人功能,对大学生 的心理健康成长关注不够。

(2)高校自身的不足

从学生管理队伍看,一是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各高校在 校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数量不足,往往几百个学生只配备一名辅导员, 而辅导员还要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工作量过大,使学生工作难以做深做细。二是不少管理 干部的理论素养有待提高。虽然不少管理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理论 有所了解,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等基础 理论 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减弱。三 是缺少知识更新和进修提高的机会。由于以上原因,学生管理队伍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对学生 的心理和思想等问题及时察觉,难以在学生面对一些重大挫折遭遇的时候给予有效指导和帮 助。

从教师队伍看,教书育人的实质是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多的应是“育 人”者,因此,挫折教育应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 这种意识或观念,认为挫折教育是学生管理干部、心理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与己无 关,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教学成绩,不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来看,高校心理咨询不主动不及时。学生有了问题更愿意跟同学交 流,大多数性格内向的学生则选择了沉默。这些得不到及时宣泄的心理问题往往会积淀成为 大问题,等到出了问题学校才去介入,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

(3)大学生自身缺乏主体参与意识

在校大学生因忙于学习专业知识,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时间相对较少,对挫折教育的知 识了解更少,不知道应该怎样参与。有些大学生被世俗社会的价值要求和目标浸润着,理想 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使他们对自己和社会产生怀疑和消极的态度,既感到无奈又不去思考自己 究竟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对社会尽什么责任,从而导致在挫折教育中缺乏主体意识 ,不 注重心理素质的自我培养。而教育与生产其他产品不同,由于学生是有思维、会能动表现自 我的社会性的人,因此,在挫折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如果只有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 设计,而没有 大学生本人的自我培养意识,挫折教育是很难收到好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张晓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 5:19.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抗挫折心理素质 培养对策

[作者简介]张骞(1982- ),男,四川德阳人,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党支部书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重庆 401147)唐继红(1968- ),男,重庆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重庆 400037)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2010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少年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QNJY19)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83-02

研究表明,大学阶段(19~23岁左右)是“心理断乳期”“危机期”“矛盾期”和“狂飙期”,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应切实加强挫折教育。对正处于走向心理成熟的大学生,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曲折、坎坷,有些学生产生了焦躁、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引发精神失常、自虐和自杀等恶性事件。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受挫状况不容乐观,引发了生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人际适应等问题。对全体大学生而言,承受挫折是他们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经历,抗挫折心理素质是他们的基本素质。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对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的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40年代初,有关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培养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美国通过“合力整合”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英国依托证书制度体系实现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致力于将挫折教育纳入正式的教育教学计划;德国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应对面临的重大挫折,并专门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法国采取教育界与企业界的教育合力构筑大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模式;日本将野外文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一并列入大学生教育教学体系中,提升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国外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研究主要包括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根源、抗挫折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抗挫折心理训练的教育策略、挫折应对的保障系统等。由此可见,国外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体系已相对成熟,以制度形式规范了大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

2.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既是传统应试教育长期忽视的内容,又是当前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热点。综观我国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其研究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抗挫折心理训练模式,与国外尚有较大差距。传统高等教育的重点主要是知识教育(如学科教学、技能训练)、规范教育(德育、法纪、观念),对非智力因素(如心理素质、兴趣、价值观、人格)的探究较少,这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严重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功效的力度和范围。挫折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心理基础。令人欣慰的是,挫折教育已受到我国教育界高度重视,并已在各高校蓬勃开展、方兴未艾。国家先后出台了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若干文件,如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普通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挫折承受力。”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教育者应培养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上述文件,为培养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为培养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策探讨

1.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心理卫生学认为,真正引起大学生适应性困难,不是冲突、应激和挫折本身,而是当事人对它们的认知及应对策略。科学的挫折人生观并不是教育个体如何去回避困难,而是让个体树立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在抵抗挫折中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在实践中,教育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需要做到: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辩证的挫折观。教育者要让每位大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将挫折视为人生经历中的一大财富,视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源和推进器,有意识地利用挫折磨砺其意志,提高抗挫折心理素质。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随时可能遭遇挫折和不幸,这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挫折又可以被利用和转化,可以造就人才,即“挫折就是存折,不行就是万幸”。在挫折应对中,挫折认知影响着个体的挫折反应、情绪体验以及应对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的头脑会形成不合理的挫折预期和认知,从而困扰个体心态,特别是他们对挫折情境或挫折事件的主观评价。另一方面,教育传授学生挫折求助的具体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大学生遭遇挫折时,应多向老师、同学、亲友和家长主动求助,也可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求助,还可向社会权威的心理咨询师求助。具体而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帮助有强烈受挫反应的学生采用恰当的应对方法,如系统脱敏法、转移法、对比法、宣泄法、补偿法、自我暗示法等,有效消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紧张和抑郁等消极情绪。总之,大学生遭遇挫折,教育者应设法帮助改变对挫折的不合理认知,树立辩证的挫折应对观,科学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

2.科学构建大学生挫折防御及调节机制。挫折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受挫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不安,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防御机制。构建大学生挫折防御机制主要有积极、消极与妥协三种类型。其中,积极的防御机制是对挫折的理智性对抗,是在理智指导下采取的防御行为,能对挫折反应产生建设性成效。构建挫折防御机制包括:(1)改变策略。当个体发现用原来的方法无法实现目标时,可能降低目标,或者寻找其他方法来实现目标;(2)补偿策略。补偿是指当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受挫时,选择其他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如当人们发现困难不可避免和无法克服时,寻找另一种环境的成功事件来补偿,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升华策略。升华是改变个体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动机、欲望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即将那些为社会所不容的本能冲动净化,改变成为某种高尚的追求,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平衡。

挫折调节机制是个体在自我意识的调节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挖掘内在潜力而实现,任何挫折的自我调节,必然伴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参与其中。构建挫折调节机制包括:(1)勇于剖析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深刻了解自我,客观评价自我,经常反省自我,敢于面对自我,做到扬长避短、知己知彼。(2)受挫归因分析。深刻剖析导致挫折困惑的原因,从主客观条件对挫折产生的缘由进行归因分析。(3)受挫水平认知。即目前自己挫折承受力水平怎样?达到了哪种水平?(4)挫折应对策略。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监督、巩固和调节抗挫折心理训练的成效。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抗挫折心理素质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都明确要求要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可见挫折教育的开展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依托):一方面,将挫折教育课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紧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通过采取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活动渗透、反思训练、宣传板报和心理剧演出等形式宣传普及挫折教育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受挫心理特点,牢固掌握正确的心理保健方法,培养健康心态。教师可通过心理咨询开展与受挫问题学生的深度访谈、沟通交流,找出内在根源,协助他们解决面临的挫折难题。另一方面,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由于挫折教育本身的专业性,需要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人员,因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在我国目前情况下,需尽可能建立起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以满足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研究的现实需要。

4.在实践活动中夯实大学生抗挫折心理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个体抗挫折心理素质培养的效果最终需要在特定的挫折实践中检验。具体而言,教育者应做到:

首先,注意把各项实践活动统筹规划,把抗挫折心理训练渗透至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使之系统化、长期化。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磨炼大学生意志品质和抵抗挫折的教育活动,如军训、夏冬令营、勤工俭学、顶岗实习、假期社会实践等,培养他们的抗挫折心理素质和坚忍的意志品质。

其次,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炼,积累丰富经验。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大胆做事、积极进取,不能因为害怕挫折而不敢行动;另一方面,努力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客观认识自我和社会现实。调查表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增强大学生受挫能力的有效环节:通过实践他们明白了劳动的艰辛、挣钱的不容易,更加理解父母,懂得节约、学会感恩。有的高校已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他们的受挫能力。如重庆市西南大学组织的大学生“三进三同”(进农村、进农户、进基层;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的生动课堂。

最后,引导大学生将远大志向与短期目标相结合,提高受挫能力。挫折实践是远大理想和目标层级的辩证统一,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的抱负水准和奋斗目标,克服因短期挫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多动手、多思考,方能对挫折有切身体验,不断提升挫折容忍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袁贵仁.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

[3]郑承廷,徐建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军校学员;挫折教育;成长成才

一、什么是挫折和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军校的挫折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主要是根据军校学员在紧张的学习、艰苦的训练等特有的环境中遇到的挫折开展的,它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它可以是一个泄压的渠道,也可以是一次积极思想的“浇灌”,使学员尽快走出受挫的阴影,转变面对挫折的心态,对军校学员正确面对挫折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对军校学员开展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的军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军校学员的身心正处在波动性和可塑性较强的阶段,很容易在遇到个人成长、荣辱得失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困境时,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心理,这对军校学员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军校期间开展挫折教育意义非凡。结合我工作经验,我认为挫折教育在军校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正确对待得失,让挫折教育指引个人成长。崇尚荣誉是军人的本性,也是追求进步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些学员片面的以个人得失衡量自身价值,在个人利益受损时,不能正确看待,表现出情绪低落、工作消极等现象,对个人成长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开展挫折教育,使学员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得失观、大局观。做到不因荣辱改初衷;不以得失计价值;不为小我乱大局。才能使其真正具备成长为共和国合格军官的思想基础和道德情操。

(二)乐观应对困境,让挫折教育捍卫健全人格。军校学员的心理尚未完全定型,如果外界消极因素不能被消除或有效的转化,很容易对健全的人格产生损害。古往今来,昔日的优秀人才因无法承受一时的打击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例子比比皆是。深入探究其中原委,无法正确应对挫折的人格缺陷往往扮演着导火索的角色。所以通过挫折教育捍卫健全人格不仅可以为军队的纯洁可靠打下坚实基础,对学员成长成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和谐内部关系,让挫折教育推动战斗力生成。战斗力的生成不仅取决于先进的武器装备,军人的素质和团结和谐的内部关系更是关键。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军人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情操,它往往可以提高学员的集体意识和大局观,使学员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认识,从而促成部队凝聚力的提高,战斗力的生成,使部队更加有效地履行使命任务。可见成功的挫折教育不但可以促使学员成长发展,健全学员的心理和人格,而且对于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引导军校学员战胜挫折的策略

(一)提高思想认知水平,树立正确挫折观。对待挫折的思想认知是指个体面对挫折时思想上所产生的变化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面对同样的挫折,不同的认知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是克服挫折的前提。然而鉴于大多数学员人生阅历有限,难以形成正确的挫折观,所以需要通过典型事迹激励,优秀人物传授,先进理论武装等方法提高其思想认知水平。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学员对挫折的认知水平,才能使其正确乐观的看待挫折,甚至更进一步的去战胜挫折。

(二)注重行为日常引导,增强挫折承受力。行为引导是指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员在面对挫折时进行相应的行为模仿,最终建立行为体系,达到正确面对挫折的目的。对于学员来说这种方式具有易掌握、见效快的特点。因为初次接触部队的学员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特别是在部队这种特殊的组织关系中,领导干部不仅是学员工作和组织上的领导,更是他们生活中的兄长、精神上的寄托。所以领导干部面对挫折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员处理类似问题时效仿的对象,只要领导干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向学员展示军人正确的“三观”,做到乐观应对成败、荣辱和得失,长此以往,学员自然会受其熏陶,挫折教育也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再能结合适当的思想引导,就能使学员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挫折教育的成果将更加明显。

(三)合理模拟挫折情境,培育坚韧意志力。挫折情景模拟是指在学员成长的道路中,刻意的为其设置障碍,通过更多的“亲历挫折”达到培育学员意志力的目的。军校丰富的育人经验和大量的案列表明,经历挫折较多的学员相比“一帆风顺”的学员可以更快的适应第一任职新环境,往往在分配到基层后适应更快,起步更早。现如今军校开展的新生军训、强化训练、比武会操、文体竞赛、军体考核,在提高学员能力素质的同时也使得学员更多的品尝失败的痛苦、经受挫折的洗礼,而这些经历必将成为其军旅生涯甚至是人生道路中难能可贵的财富,为其工作生活提供指导性的经验,使其历经磨炼而意志更坚,饱经挫折而信念不改。

参考文献:

[1]胡伟.论大学生挫折教育.武汉大学硕士研究论文[J].2005(4).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7

农村高中生挫折教育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 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们每个人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尤其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农村高中生大多数生活还不很富裕, 整个社会 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相对滞后, 以及他们接受新信息新事物的能 力和捉襟见肘的经济能力形成反差。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很差,心理承 受力低,因而出现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若不及时疏导极易发生 不良的后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发展有近 20 年的历程,目前正处于发 展推进阶段,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 委员会,加强对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教育部[19 93]13 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XX] 14 号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心理健 1 康教育的目标,其中包含“使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

与此相应, 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咨询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建 立起来。

我校于 XX 年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现根据目前农村高中学生心 理健康状况,以挫折教育为突破点,整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 效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概念的界定

农村高中生挫折教育是指教师针对农村高中学生在从事有目的 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自认为不能克服的障碍,而使动机不能获得满 足, 目标不能达成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或心理紧张状态而施加的教育影 响。

农村高中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其挫折成因的特 殊性,因而其相关的教育和引导也有其特殊的方式。

四、理论依据

1、以国家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指导性文件为指导。

2、研究主要根据最新前沿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3、 与实践相统一。

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重视创造与突破。

五、相关研究领域现状及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有关学生挫折教育,国外起步较早,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 开始进行相关研究,《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 2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 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部发 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等,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保证。挫折教 育是心理健康的奠基石。通过调查,有 46%的农村高中生存在各种程 度的不良心理反应,11%的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 89%的学生是由于遭遇挫折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挫折教育亟待深化 和实践。

本课题旨在针对目前当地农村经济和教育现状,从实践出发, 研究挫折心理及其教育对策,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入性。

六、研究的目标、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随着新课程改 革的逐步深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代中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以挫 折教育为先导,全面开展心理健康科研,立足农村高中实践,促进农 村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达到教育的全面发展。

1、学习中的挫折研究。主要针对目前学生的焦虑心理,厌学心 理进行研究,达到调适学生心理的目的。

2、 人际关系中的挫折。

主要针对目前农村高中学生与教师之间、 同学之间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着重处理好与教师、家庭的关 系。

3、青春期中的情感挫折。主要针对农村高中生青春期身体发育 期的骚动和情感,有的放矢加以教育和引导。

4、耐挫力的培养与研究。

5、挫折后的教育与引导。

七、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是搜集相关资料,邀请专家指导,成立课题小组, 完善心理咨询,通过全面调查,个案研究,形成农村高中学生心理挫 折研究理论,研究教育对策,进而巩固研究成果。

2、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① 与班主任、政教处、团委联系成立课题小组 ②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 ③ 组织学习有关挫折教育的理论 ④ 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心理咨询系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⑤ 添置相关的软件,资料和设备 ⑥ 挫折教育的宣传与普及 (二)具体研究阶段 ①邀请有关专家指导 ②对班主任等德育队伍进行挫折心理教育的培训 ③对学生发放问卷,进行相关挫折心理调查 ④确定实验班与对照班 ⑤进行个案研究 ⑥对有关理论进行总结 (三)总结扩大成果阶段 ①召开课题组会,分析总结研究得失 4 ②收集资料,汇编个案案例 ③进行挫折教育的示范 ④总结提交,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方法:

(一) (二) (三) (四) 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八、实验及基本操作。

随机选取的实验班,比照班,采用情景模拟、暗示等手法进行 实验操作。

九、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专家支持:本课题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指导,并特 邀山东省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苗军芙, 烟台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岳先 毅为顾问。

2、人力条件:主研人,吴兴媛: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在济 南教育学院进修时着重研修心理学知识;耿庆柱:中学一级教师,本 科学历,先后在烟台教育学院和山东省教育学院研修教育管理专业; 孙向岐: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近几年主要进行了后现代教育研 究,主持开发了省级课题。 5 3、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大力支持,课题经费全部由学校承担 并配备了相关的设备:

电脑、 电话等; 相关的资料如心理测试软件等; 成立职能科室——心理咨询室,已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十、预期研究成果。

准备在 XX 年 12 月底以前,完成相关阶段的论文。XX 年 12 月底之前进行实验、课题总结报告。

十一、实验的组织领导及分工

组 长:吴兴媛,主持研究的全面工作。

付组长:耿庆柱,具体实施实验的计划,操作及报告。

成 员:孙向岐,编制问卷。

赵传彬,学生管理。

王华,实验操作,效果实施。

蔚衍波,情感挫折研究。

展晓燕,挫折后教育研究。

十二、参考文献及网站:

1.郑日昌主编《中学生心理卫生》,山东教育出版社, XX 年 11 月第 2 版

2.李 丹编著《学校心理卫生》,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8 月第 1 版

3.雷雳 张雷著《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 9 月第 1 版 XX 6

4.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7 月第 1 版

5.吴增强著《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XX 年 8 月 第1版

6.林崇德 著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年 11 月第 1版

7.王建平著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指导解读》 , 中国林业出版社, XX.3

8.郑日昌 陈永胜著《 学校心理咨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XX.3

9.孙义农著《高中生心理辅导》 ,浙江大学出版社,XX.9 参考书 目:

10.张福建、苗军夫编《学校心理卫生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11.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年版。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8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forms of nantong, parts of frustration after 90s youth formation, they adopted by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such as empirical analysis. Know then 90 generation of frustration education status, and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scheme, help general 90 after youth should be formed with tumbled ability raise a positive,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 life, enabling them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grow up healthily.

关键词: 90后;青年;挫折感;教育

Key words: generation after 90s; youth; setback sense; education; Nantong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65-02

1“90后”心理现状和调查意义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追求的是高效率、高回报的社会效益。在此背景下的人们不得不在巨大的压力下努力地工作和生活。身心的疲惫、精神的麻木,使人们在面对挫折时迷茫与彷徨。而90后青年正处在此漩涡中,当无法寻找到合理、积极的解决办法时,“迷茫一代”便会选择消极甚至极端的方式:学习上遇到挫折时,便会出现退缩、逃避等行为;工作上遇到挫折时便会产生诸如“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情感上遭遇挫折时,便会出现消沉或恶意报复事件。由此,挫折感教育与廉洁心理的研究重要性可见一斑,这关系着90后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此调研项目就通过实地调查,对南通部分地区的90后青年挫折感教育与廉洁心理进行实证分析,了解他们的挫折感教育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从学理依据和现实基础两个维度探讨90后青年挫折感教育,对90后青年挫折感教育的现实前提、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方法论及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在概念和理论梳理、分析框架建构与运用、内涵提炼与总结、实践问题诊断与对策分析等方面有所创新,以期为增强挫折感教育及廉洁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提供对策建议。

2调查的具体过程

调研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交流及座谈会探讨等方式,对于90后青年挫折感教育问题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2.1 家庭因素在大部分90后青年形成应挫能力的因素中占主要地位调查结果显示,7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他们的应挫能力受家庭教育影响最大。被调查者表示家长们往往在学业上对他们存在过高期望,即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面对父母的高期望,也丝毫没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让他们产生了沉重的受挫心理。不过,调查中也有家长注重对孩子提高应挫折能力的教育,放手让他们去体验挫折并寻找解决办法,但所占比例很小。此外,家庭因素占很大比例,也从一定角度透露出90后在形成抗挫折能力方式上的单一化。

2.2 90后学生的挫折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而90后已工作青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调查中,几乎100%的被调查者把挫折来源归结为学习或工作,90后学生中同时也选择人际关系的比例接近一半。据某项关于学生休息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仅有7.8小时,这说明在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远远大于其他方面,这很大程度限制了中学生在学校的能力锻炼;在大学里,学习仍是第一要务,通宵教室里经常是满人。还有一点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在90后学生中人际关系方面的受挫逐渐浮出水面,很多被调查者表示在同学之间感受不到真诚,学习成绩的竞争让他们对彼此的戒备心很强,学校内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于是在沟通交流能力方面产生很大的挫折感。当学生遭遇学习的挫折时,对于踏入社会的90后青年,工作上的压力则是他们最大的障碍,能力与经验的相对欠缺让他们在工作中屡屡碰壁,加之企业内部的激烈竞争更是让他们应接不暇。

2.3 大部分90后青年能正视挫折,努力去解决问题90后作为颇具争议的一代,问题不少,他们当中确实有一部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应挫能力低,容易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但我们却不能以偏概全,其实大部分90后青年还是能够正视挫折,用积极的心态尝试多种有效方法寻求解决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在面对家庭问题、成绩下滑及工作不顺心的挫折时,大约9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平静面对,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在平静面对的同时还积极寻找办法解决问题,如总结教训下次做的更好等,余下的三分之一被调查者则持“桥到船头自然直”的态度。但是,由于大部分90后尚处在求学阶段或者刚刚工作,对挫折的认识尚浅,造成他们更多的只是理论上的强者。

2.4 大部分90后青年的应挫方式为转移注意力面对挫折,人们往往有各种不同的反应,可以选择尽情发泄,可以选择沉默压抑,也可以选择无所事事,那么90后青年会更倾向于哪一种呢?调查数据显示:90后青年的应挫方式有年龄与阅历之别,但大多选择转移注意力法。在与被调查者的采访交流中,我们发现90后在遇到挫折后,大多通过电脑游戏、听音乐、户外运动等途径将注意力从挫折中转移出来,先排解内心的受挫情绪,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不过,也有30%左右的90后更倾向于顺其自然法,遇到挫折后不主动解决,只一味等待时间来抹去伤痕。

2.5 大部分90后青年觉得心理学知识很有用,挫折教育很有帮助挫折对于90后青年的成长有着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丧失自信,不思进取,失去年轻人应有的上进心和锐气;产生心理障碍,意志消沉,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引起生理方面的反应,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导致一系列不良行为的产生,所以对90后进行挫折感教育很有必要。随着心理学的兴起,我们认为利用心理知识来提高90后的应挫能力是一个很高效的途径。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有关心理教育的问题,结果表明:大部分90后赞同心理学知识对提高他们的应挫能力帮助很大,并且他们也愿意更多的从这一方面寻求帮助。但是,当被询问到是否接受过心理教育方面的辅导时,得到的回答却多为没有。

2.6 大部分90后青年没有或很少接受过挫折教育,但女生情况相对乐观女性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母性的性情,容易向亲人袒露心声;而男性大多为大男子主义,受家庭支柱的意识传统支配,这种错误的自我认知甚至导致男性在遇到挫折时会耻于向他人倾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了各种经历和经验的积累及自己的朋友圈,开始向朋友寻求帮助,在不知不觉中自身的应挫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经过采访,我们发现:女生情感细腻,多喜欢结交一两个知心好友,有心事的时候就聚在一说内心的苦闷,在这一过程中挫折感得到缓解,并收获很多应对挫折的心得体会;而男生多通过与朋友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发泄内心的挫折情绪,很少向身边的朋友倾诉内心的苦恼。另外,已工作的90后青年,选择自己承受并解决的人数占了压倒性比例,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有效的挫折感教育,是一个很值得深刻探讨的难题。

3调查结论

集合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关于挫折感教育与廉洁心理教育,自我、家庭、学校及企业应把力量整合,形成合力,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90后自身要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对于90后青年,不论家庭因素育还是社会因素,都只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还是他们自身,提高应挫能力主要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认知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基础。自我认知正确,并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在遇到挫折后就能客观的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怀疑自己的能力,信心丧失,一蹶不振。日常生活中,应多和其他人交流,在排解内心挫败感的同时,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多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先在内心建立一个强大的防御系统,才能主动出击,在与挫折的“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2 家庭应给孩子提供适当宽松的环境家庭教育要注重度的把握。度的把握就是要求家长能够提供孩子适当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过度保护,要鼓励孩子多走出去与人沟通,多参加社会活动以丰富社会经历,以增进对挫折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不要太过严厉,孩子遇到失败挫折,要多鼓励他们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并积极探寻解决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3.3 学校应从真正意义上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感教育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言传身教,可以选择性的将自己在家庭和事业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学生,向他们传授亲身的经验与体会。老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与其沟通,引导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然而,上述的一切都绝对需要学校的鼎立配合,一个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应适当降低在学习成绩方面的硬性要求,从实质上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将生命教育课、心理健康课设为必修科目;其次,多举办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活动,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多参加竞赛活动。这样,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可以从实际的挫折中学会面对,战胜挫折。

3.4 企业应实行健康的管理策略我国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仍不完善,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没有受到企业管理层应有的重视,缺乏人文的关怀是当下不少企业的通病。针对90后工作青年的特殊心理状态,企业管理者要注意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奖罚制度不宜太过苛刻;企业应熟悉员工的生活状况,及时给予员工生活上的帮助;另外,企业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健康竞争氛围,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潜力,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挫折;有条件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为员工举办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我们相信培养应挫能力强,具备积极乐观心态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参考文献:

[1]曾丹.大学生主要的心理挫折类型、 成因及其教育途径.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申建朝,张智.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综述.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3]程铷,吴灿龙.新时期青少年挫折心理及教育对策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6).

[4]王明荣.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管理与财富,2009,(6).

挫折教育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小学阶段 家庭挫折教育 学校挫折教育

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创伤。这些悲剧的发生,有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心理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而选择轻生。为此,在小学时期实施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第一,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有些学生由于眼前的小胜利和成绩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或家长可以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打击,把骄傲自满的情绪抑制在萌芽状态,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从而戒骄戒躁,谦虚认真,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挫折教育使学生形成坚韧的性格,为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在小学阶段,可让他们遭受一些挫折,使他们在挫折中成长、锻炼,形成坚韧的性格,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更好地实施挫折教育呢?我们首先看看国外是如何进行挫折教育的。

在德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父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孩子在这个空间中成长,家长可以设定一些任务让孩子们独立完成,绝对不会包办本该是孩子的任务,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在日本,为什么会有下雪天故意让孩子穿得单薄去体验的“怪现象”呢?其实,这是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1992年的中日夏令营活动中,中日孩子的差距,虽不能说都是挫折教育的结果,但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孩子的坚强、坚持、坚韧和中国孩子的懦弱、放弃、脆弱。中日孩子的差距让我们震惊,使我们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实施挫折教育呢?我想,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才能顺利实施,培养出性格坚毅的优秀人才。

第三,家庭挫折教育实施措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教育期最长的老师,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树立榜样。当父母遇到挫折时,要努力克服,战胜困难,尤其当孩子在场时,更要表现出战胜困难的决心,使他们把父母当做英雄,在心底树立起榜样。其次,在生活实际中,讲述一些名人故事,特别是失败后走向成功的事例,使他们懂得成功的艰辛、失败的重要,从而勇敢地面对挫折。再次,在生活中让他们尝到苦、累、饿的感觉,从而珍惜现有的生活。

第四,学校挫折教育实施措施。

1.在《品德与社会》及其他学科中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明确挫折的意义,特别是遇到关乎生命的大事时该怎样正确地处理。

2.开设心理咨询室。首先,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服务,有效地消除因受挫折而带来的心理焦虑和痛苦,为他们及时抵抗挫折提供具体指导。其次,每位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帮助每位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还孩子一个心理的晴天。

3.设置挫折,锻炼毅力。针对不同的学情,设置不同的挫折情景,使他们在挫折中得到锻炼。对于在生活方面遭受挫折概率比较小的学生,应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为主的挫折,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如进行越野赛、极限运动等活动。对于在学习中骄傲自大的学生,应以梯度较高的难题挫败骄傲自满的情绪,使其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渐谦虚起来。

第五,社会挫折教育实施措施。

社会是个大环境,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所以社会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首先,媒体尽量减少对青少年负面的报道。其次,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能够积极地疏导、帮助。再次,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网站,使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能及时得到帮助。

总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利娜.论挫折教育的阶段性[J].教育探索,2012(07).

[2]李磊.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