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2:04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范文1

关键词:语言使用频率;外语教材;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56-02

一、引言

外语教材是指导并服务于外语教学的。外语教材有的以语法为纲,有的以生活情景或功能意念为纲;其组织方式包括直线式、圆周式等;其展现方式由于受到文本固定性的限制,必然以线性方式呈现。教材自身的展开顺序、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与教材所要求的教学活动方式,共同规定着教学过程的进程。

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实际生活中的熟练运用,即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因此,外语教材的编写应当按照外语实际应用情况展开。本文力图在综述外语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探讨语言使用频率在教材编写中的运用,以期为教材编写提供一定启示。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

1.教材编写的宏观指导原则。教材编写的宏观指导原则指的是编写教材时所选定的、用以指导教材编写的教学大纲。目前,国内外外语界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归为学而知之型(Product Oriented)和习而知之型(Processed Oriented)。前者主要指语法教学大纲(Grammatical Syllabus)和功能意念教学大纲(Functional Notional Syllabus);而后者主要包括过程(Procedural)教学大纲、基于任务(Task-based)的教学大纲和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教学大纲。学而知之型教学大纲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上,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语法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习而知之型教学大纲则侧重于“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David Nunan P27,1988),要求学生通过语言的应用和实际操练来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应用实践能力。

教育部近年制定的《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个要求包含两个内容,即:(1)培养综合应用能力;(2)在学习和工作中能用英语交流。这就为国内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为外语教材的编写指明了方向。

2.教材编写的一般性原则。教材编写的一般性原则,主要涉及内容选择、编排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实用性等。从教材内容选择上讲,首先重点关注的是体裁的多样性和话题的广泛性(方健壮2002:23;龚立等2001:59;张洁2001:83)。其次是政治上要恰当(龚立等2001:59),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发展(张明2004:44)。再次是反映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张明2004:44),充分反映时代的发展,有现实性(方健壮2002:24;张洁2001:83),要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结构互补(龚立等2001:60)。另外一个是真实原则,包括语料真实、训练逼真、录音真实、语境逼真等(方健壮2002:23)。从教材编排方式上讲,首先要遵循科学性,符合人类认知和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内容的编排应循序渐进,能够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有针对性,根据宏观培养目标和特定学习阶段的需要来选取和安排材料(张洁2001:84;庄智象,黄卫2003:11);内容要保持前后的一致性(张洁2001:84)。其次是循环性,重点词汇等内容要通过在一定语境中的多次重现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张洁2001:84)。再次是系统性,教材的内容要前后呼应、形成整体,避免内部矛盾或前后冲突(庄智象,黄卫2003:12)。最后是后瞻性,即教材要追踪使用情况(张明2004:44)。从教材激发学生积极性上讲,教材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内容选择要保证一定的趣味性,阅读材料要有可读性,保证对学生的吸引力。(龚立等2001:59)。从教材实用性上讲,教材所选的内容要有实践性,可操作性要强。(方健壮2002:25)

三、按照语言使用频率编写教材

综上所述,当前的教材应该能够提高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内容展开上应该合理、科学。而在近年不断面世的新教材中,许多教材对于内容展开的顺序存在争议,目前很少见到完全基于清晰数据而安排顺序的教材。例如有的教材按照难易程度出发,先易后难,但是内容的难度具体有多高、内容之间难度相差多少、这样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往往是主观的判断,很难清晰界定,这就容易引起质疑。

1.意义。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建议按照实际生活中外语语言使用的频率来安排教材内容的展开顺序,在可靠统计学数据的基础上,保证了语料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大大提高教材的实用性。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外语国家语言使用者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哪一种(类)会话情景最经常出现,那么我们就将使用频率高的情况最先介绍给学习者,之后逐渐安排使用频率较低的情况,较少使用的和生僻的内容就放在教材后面(作为了解之用)。这样,学习者优先掌握的那些熟悉的内容与实际经常应用的内容是同步的,在今后使用语言的时候能够更加自如,实现了学习为使用服务的目的。同理,语法、词汇、写作等方面的内容,也都可以按照语言使用的频率由高至低进行安排。由于教材知识点全都来自实际生活,对学习者来说非常熟悉。因此在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可在每处知识点配以背景介绍,模拟实际的场景,尽可能还原现实中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辅以模拟练习,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这样,教材的形式更灵活,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外语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并且真正将学生的“所学”转化为“所用”。

2.数据收集。这种编写教材的思路,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做基础。笔者认为,可借助录音、问卷、访谈等形式来收集数据。例如,可利用录音的形式来记录和收集语料,分析日常生活中最经常用到的外语知识点,同时保证了语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大量长期的跟踪工作。另外,可配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语言使用者所认为常用的外语知识点都有哪些。在调查跟踪对象的选择上,可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进行随机抽取,可以保证语料来源的广泛性、全面性和代表性。

四、结语

本文综述了外语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实际生活中外语语言使用的频率来安排教材编写的顺序,以期为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启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长期的语料收集和统计工作,在今后笔者将尝试完善数据收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London:Macmillan,1995.

[2]David Nunan,first published,fifth impression.Syllabus Design[M].Oxg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问题研究[J].2011,(5):5-10.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学教程;内容分析;学习方法

一、《大学英语自学教程》的编写背景及其目标

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来,一直没有供学习者使用的全国统编英语教材,广大自考生迫切需要一套适合他们特点的英语教材。有鉴于此,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5月举行会议,讨论了各省市公共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和考试情况。会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决定修订公共英语考试大纲和新的教材进行全国统一命题和考试。《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教程》)就是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委托,根据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指定的《英语自学考试大纲》而编写的,供各个专业的学习者使用的全国材。

《教程》的目标是使学习者能比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做到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英译汉能力和初步的听、说、写及译的能力,为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及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大学英语自学教程》的内容分析

1.语音

大纲要求能拼读国际音标和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准确。在考试中,虽然不考语音题,但具备一定的语音基础知识却是学好《教程》的基础。

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不要求发音准确,不要求英国音还是美国音的区别,不要求读或说的流畅动听,但会读会说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整个学习将是十分艰难的,也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学习成绩也必将大打折扣。因此学习者在语音学习方面应该做到会读单词和课文,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按照教学大纲,从朗读课文入手,将语音放在课文学习中提高。

2.词汇

《教程》分上、下两册,上册25单元,下册 15单元。全书共有生词2343个( 上册1428个,下册915个) ,加上中学学过的单词 1600个,共计3943个英语单词,每课都有分课词汇表,书的最后还有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总词汇表。

对于单词,要求能流利地读出并说出词的语法特征(词类和形态变化),而且要能说出汉语词义,对比较常用的词要能英汉互译,拼写正确并记住固定搭配。此外,还要了解基本的构词规则,记住常用前缀、后缀的意义并能根据他们猜测词性和词义。所以,应该认真学习课文,把单词的记忆放在一定的有意义的情景中,还应该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基本词汇和常用词组,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里都有一部分是词汇练习,这也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

3.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语法知识不仅有助于理解力的提高, 而且也有助于说与写能力的提高。该教材共有语法点25个(上册20个,下册5个),语法体系的编排全面清晰透彻, 从词类和句子成分、基本句型一直讲到虚拟语气、倒装句、强调句,大致覆盖了英语的所有基本语法,每一个例句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而且难易程度适中, 便于老师有条理,有重点的讲解,学习者也容易掌握、理解。

4.阅读

《教程》的阅读材料分为A篇(Text A)和B篇(Text B)。上册的阅读材料共29519词,下册的阅读材料共22509词,合计共52028词。B篇阅读材料一般比A篇阅读材料长些,但难度稍低。另外,两种阅读材料的要求也不同。对A篇阅读材料要有一定的主动掌握,而对B篇阅读材料则只要求理解。

《教程》的阅读材料基本符合大纲的要求。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技能,能读懂与所学教材最后一册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一般性材料。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阅读速度要达到70词/分钟,理解正确率在70%以上。

5.翻译

大纲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将与所学教材最后一册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材料译成汉语,译文正确通顺,同时能把结构不太复杂的句子译成英语。下册教材简要介绍了英译汉的一些基本技巧,共5讲。主要介绍了一些翻译时采用的语言处理方法和一些翻译方法,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解决翻译问题。

三、《大学英语自学教程》的学习方法

1.应该处理好课本上下册之间的关系问题

《教程》的考试内容覆盖上下两本书,在学习中不可偏废。上册更偏重于基础语法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下册则更偏重于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检验,两者应该结合起来才能满足《教程》的考试要求,没有偏重哪一本之说。所谓上册和下册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只有大致的难度之分。

2.应该处理好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关系问题

《教程》是门公共课,其特点是实践性很强,检验学习好坏的标准是应用能力。自学者不能满足于对语言现象的书面理解。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实践,尤其是针对考试的综合性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限于篇幅,在此不便展开论述。

3.应该处理好学业考试和水平考试之间的关系问题

水平考试按照设定的标准考察应试者的语言能力,从而决定其是否适应将来某一任务,不管他们从前学过没有或学了多少,也不考虑是如何学的,其命题不以某一教材为依据。和《教程》对等的水平考试是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3 或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4,学业课的学习和考试都是围绕着课本进行的,它是用来考察学习者完成某一教学大纲或教材的情况,因此考试命题都是以教学大纲或教材为依据的。《教程》课程考试也基本上属于学业考试。具体说来,占卷面总分一半的试题所用的句子是根据教材中出现的句子编写的。其余的试题所用句子虽然不是引自教材,但他们的选择也是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范围进行的。因此,《教程》的学习和准备工作应始终围绕教材进行,认真学习一遍教材,通过考试则不会成很大问题。相反,总是离开教材搞复习资料,搞所谓突击复习,则往往事倍功半。但是,由于学习者基础水平差,所以,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一套精心准备的辅导材料并进行认真的练习是通过考试必不或缺的。

4.应该处理好自学与社会助学的关系问题

《教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除非基础很好,否则完全靠自学要通过考试是比较难的。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选择一家良好的社会助学机构,选择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是学好《教程》并通过考试的必要条件。但是学习者自己的努力是内因,是根本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相比较而言,《教程》要比其它课程难于通过。因此,学习者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必须相对地集中精力和时间,做好充分准备,打一场突击仗、歼灭仗。

《教程》是一套编写比较成功、具有特色的英语教材。本教材选材新颖,具有时代气息,语法讲解系统且深人浅出,倍受英语学习者欢迎。学习者只有在了解教材编写背景和目标,对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有效的利用本教材,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高远.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高远.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英语(一)自学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英语(二)自学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范文3

一、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自身的认知和思考。《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认知和思考加以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你心中有没有想说的话要对谁说?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思?你有哪些见闻想和别人分享?你想不想把它们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一系列的诱导启发,学生便跃跃欲试,创作热情高涨。

二、指导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它是为以后的作文积累创作素材。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素材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了。好的文章能使情景再现,而日记就是灵感的保险箱。生活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瞬间稍纵即逝,只有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永恒的画面。由此可见,指导学生写日记,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写日记容易写成流水账,所以,教师的指导更显得重要。教师要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记录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日记最好有个题目,以便以后作文提取素材。教师要教会学生整理日记。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最好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可以一举多得。另外,摘录优美的词句、名言警句等也是日记的一种形式。对以后的写作大有裨益。

三、教给习作学习策略

习作的第一步是构思,构思又包括审题、立意和选材。审题要紧扣作文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进行分析,掌握作文的要求,也可以拿与当前作文类似的题目进行比较,明确异同点,准确定位当前作文的要求,还可运用逐层分析的策略来审题。

构思的最后一步是选材。写文章好比做衣裳,首先得选择材料,即写作素材。十分文章,七分选材。选材在写作中至关重要。前面提到的写日记,其实就是观察积累的策略,从分类整理的材料库中选择当前作文所需材料。选材要有重点,去粗取精,这样选出的材料才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

习作的第二步是写作,写作包括拟题、列提纲和剪裁,如果把写作文比作做衣裳,拟题就是确定衣服的名称,列提纲就是设计衣服的样式,剪裁就是对布料的取舍,做出适当的安排。

其次是列提纲。提纲既像服装设计,又像建造大楼的框架,提纲列好了,写起文章就会水到渠成。小学生作文很少列提纲,想到哪写到哪,心里没底,作文自然难写。我们要教会学生列提纲。一个完整的提纲一般包括题目、文章主旨、主要内容和段落安排。初学者可以把提纲列得详细一些。

最后是剪裁。剪裁的基本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看材料能否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凡是与文章主旨无关的一律删除,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典型材料要详写,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的要略写。

四、学生习作成果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两位大师的话联系起来理解,就是说让学生体验到习作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作文浓厚的兴趣,他们也就找到了最好的老师,甚至是无师自通。所以,教师要重视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习作成果。比如,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放声朗读,在其他学生热烈的掌声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信心。对于特别优秀的作文,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如果能够发挥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无法想象。

习作成果的展示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看到优秀学生的成果,还要看到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他们在作文中只用了一个好词或句子,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给他们在班级展示,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相信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会日趋浓厚。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成功的作文教学。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研究不完、探索不尽的王国。正如人们所说“作文有法,但无定法”。我相信只要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精神,并且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作文教学遵循创造性思维的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便会大幅度提高。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范文4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一轮复习是全面系统的复习,可采取知识讲解与针对性应试训练相结合的办法。目的主要有三个:1.全面系统掌握各知识点。2.提高解题能力。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二、研习考纲,把握方向

1.研 考纲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所以一轮复习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考纲,以便把握高考方向,使我们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对考纲的学习要特别注意与前一年不同之处,并且要兼顾新课标。

2.习 ①备课组集体学习。把握其精髓,作为制定复习计划的纲。

②组织学生学习。对于学生来讲,考纲只有一个,要逐条细读,认真研究,落到实处。

三、立足前一年高考,做到心中有数

走进前一年高考试题,是我们进行一轮复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前一年高考真题的解读,可以使学生与高考面对面,真正体验高考,实现与高考的零距离。综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可归结为八个板块:

第一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以社科文为主,自科文为辅。考点涉及对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理解、分析筛选文中信息、合理推断想象四个方面。

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选文以人物传记为主。考点涉及文言实虚词、句读、对文中人物的评析、文化知识以及内容的理解分析。

第三板块:文言句子的翻译。题量多是两句或三句,分值在10分左右。

第四板块:古诗鉴赏。选材朝代不限,多是绝句和律诗。分值11分左右。

第五板块: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答题环境相对宽松,以“二选一”“理解默写”居多。不难发现,只要按大纲要求把要求背诵的篇和段巩固住,切实把握诗句的含意就可以得满分。分值一般为6分左右。

第六板块: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属于选做题,选文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散文或小说,另一部分是人物传记或新闻。一般为四道题:一是5选2的客观题,另外是两道主观简答题和一道探究题;或者三道主观简答题,一道探究题。分值在25分左右。

第七板块:语言表达和运用。1.主要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近义实词、虚词)、熟语(成语、俗语)、标点、病句、连贯等知识点。一般成语、病句、连贯为必考点。2.创新题型多极化,重在考查能力,应用文(语段)语病修改、读图分析、句式变换、仿写等题型应作为训练重点。分值在20分左右。

第八板块:写作。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并存,以新材料作文为主流。一般为60分。

四、展望下一年,信心倍增

高考命题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所以整体上不会有大的调整。但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命题可能会呈现以下趋势:主观化、生活化、开放化、创新化、能力化,回归教材也将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走势。鉴于前一年高考语文成绩偏高,试题的难度可能会稍有增大。展望下一年:

1.客观题的数量有可能减少,整个卷面趋于主观化的发展势头。所有知识点都有可能出现,都要引起足够重视。我建议先不要考虑考与不考的问题,只要考纲没说不考都有可能考。

2.论述类文本阅读可能会向分析筛选、推断想象倾斜,内容方面要特别关注先秦诸子。

3.文言文的分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对文言文的翻译、内容的理解分析、断句须加强。

4.古诗鉴赏,要特别注意同题、同时、同作者不同时期、风格相近的作品的比较鉴赏。

5.名句名篇默写诗词文并重,要高度重视初中50篇以及课外名句。

6.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选材仍会以小说、人物传记为主,且多出自名家之手,内容方面要多关注以现当代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为题材的文章。

7.语言表达与运用,创新题型虽然是命题人捕捉的对象,但综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并未发现新题型。

8.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并重,其中以“新材料作文”为主。要特别注意审题立意方面的训练和“发展等级”的训练,这是重中之重。

六、梳理整合,科学应考

1.抓规律;2.找技巧;3.重理性;4.要全面;5.合要求;6.讲策略。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范文5

一、正确认识“四个关系”

“四个关系”指“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说明”、“考题”四者之间的关系。其一,“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对教学目标要求、原则、方法、考试及各个不同的阶段的教学内容都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其二,“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各项要求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课本)和其他各类教学资料。教科书是核心的教材,教师用教科书来教,可以全面落实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尽管高考的命题“不靠课本”,但高考考查的正是考生通过学习和掌握教科书上的内容之后所能表达的语言能力。其三,高考《考试说明》将“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地转化为高考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形式、命题原则、题型、试卷结构、分值权重、考试词汇及样题。它更具体、明确、集中地制约着高考的命题和指导高考复习备考。其四,“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特别体现了考试的难度。“试题”依据“两纲”,“依纲不靠本”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因此,平时教学需以“教纲”为依据,高考备考复习需以“考纲”为依据,平时教学要阔而广,高考备考复习要准而精。

二、认真分析研究高考英语基本题型

题型是体现测试内容的形式,不同的题型在考查不同的知识、技能、能力及层次上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部分:听力。本部分共分两节,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其一,命题的立足点。一是实际交际中“听”的三种类型:“精听”、“略听”、“跳听”。二是听力考查的主要形式:“精听”和“跳听”。第一节由于内容短,具有瞬目即逝的特点,考生注意力要特别集中,符合“精听”的特点。第二节听的内容信息量很丰富,“跳听”的特点比较突出。其二,试题的考点。一是考查对特殊信息的理解,二是考查对特殊细节的理解,三是考查对主旨和大意的理解,四是考查对说话者思想倾向和感情等隐含内容的理解。其三,素材特点。涉及常见的生活内容,具有口头语言的特征。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述形式的掌握情况。第一节:单项选择。该节知识覆盖面广,题干具有综合性与语境化两大特点,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达到交际的目的,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细心、灵活是做好该部分试题的三要素。第二节:完形填空。该节旨在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解题前,考生必须通过“跳读”和“边读边猜”等技巧,整体理解短文,把握短文的体裁、题材、主要内容、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等。在理解题的过程中,考生要仔细寻找字里行间隐藏的解题线索,只有这样,考生才能做出合理、正确的推断。完形填空设空以实词为主,干扰项的设置一般与语法结构无关,重在文意干扰。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材丰富,选材趋向现代化、生活化和知识化,内容贴近生活,更具时代感和交际性,体裁涉及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全节词量超过2000,读速要求接近60WPM,阅读材料的语篇结构趋于复杂化,文字难度加大,需要处理的生词增多,该部分事实细节题只占1/4左右,深层理解的考查如主旨大意、推理判断、深层含义等是其重头戏,同时有涉及较高能力要求的猜测词义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较扎实的语法知识,才能把握语篇、正确解题。只有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坚持多样化阅读的考生才能适应体裁上的多样化。

第四部分:写作。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第一节:短文改错。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语篇校验能力,测试范围较广,着重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解题时应从篇章着手,综观全文,整体分析,即通常所说的“题按行出,错从句看”。错误类型主要从一致(人称、时态、单复数等)、基础语法和行文逻辑等方面考虑。第二节:书面表达。此大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高考书面表达都是指导性写作,情景提供的方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不仅是对考生综合语言写作能力的考查,而且是对考生在试题创设下不用翻译就直接进行英语思维能力的考查。它要求考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遣词造句和组句成篇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对比等能力。考生应从基本词汇的运用着手,强化常用句型的训练,力求表达地道、通顺、平易、得体;在此基础上训练较难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以提高文章的档次;还应重视训练运用语句间的逻辑关联用语,以使短文连贯、紧凑。同时应字迹注意工整。

三、优化课堂教学,着重抓教学设计与实施

其一,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学科任务,从师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规律,设计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根据反馈信息,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用合理的投入,取得最优效果。这个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他们的素质获得最合理的发展。

其二,要深化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深入研究各种基本课型的特征,揭示其规律性,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专长,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范文6

[一、考纲之“变”]

每年高三文科师生关注考纲最多的莫过于其“变化”,希望能从其“变”中领悟出当年高考历史的命题趋势。比较分析2012年考纲与2011年考纲,我们发现其变化不大。如果说有变化,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1.考试内容方面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选考内容。

变化之一是由2011年高考的“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二选一,变成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选一。

变化之二是删减了一些考点,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必修教材上已有的内容;还有一种是比较偏的、历史上相对不太重要的考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备考负担。

变化之三是增加了“运动”。但这一变化,对于今年高三文科学生而言,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既然是选考内容,只要不选做这类试题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同学们觉得考纲补充这一考点,今年就很可能考这一历史知识,也不妨就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进程、主要内容、作用和影响进行深入复习,且最好从网上搜索有关“运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增强应对这方面考查的能力。不过,笔者认为考纲补充这一考点,并不在于考查这一历史知识本身,而是为了突出历史上的法制建设,引导我们重视思考与探索历史上的法制建设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也就是说,考纲补充这一考点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要求我们关注关于法制史的复习,深刻认识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法制建设与民主建设的关系等。总之,有关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史实和认识,理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2.考纲的“题型示例”变化很大。

其中,“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四个层次的例题均被置换为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程试卷中的试题。这些试题的置换,说明了2012年高考历史学科将继续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理念,更加注重对史实的把握、对历史学科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同时也说明了2012年高考将会继续加强对历史观点评述的考查力度,试题的难度特别是对学科能力考查的难度会有所加强。特别是非选择题的置换,更是暗示了今年高考会就同一历史大事或历史话题做出不同评价,“古今贯通”、“中外糅合”的基本格调将会继续保留,试题会将对主观题的革新、突出历史论证进行到底。这就为高三最后阶段的历史复习指明了方向。

[二、考纲之“不变”]

当然,比较分析2012年高考与2011年高考的考纲,我们会发现其更多体现的是“不变”。如2012年考纲在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依然是“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事物”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与要求。在考试内容(只增加了“运动”)、考核目标、题型题量、试卷结构甚至是试题难度等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与2011年的考纲保持基本一致。因此,“稳中求新”仍然是考纲的基本特点与要求;实实在在提升“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事物”的能力,仍是我们复习的主攻方向。为此,笔者特结合往年高考的典型试题作一简析,希望对提高同学们的相关能力有所裨益。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在能力方面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第二,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第三,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例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29题)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庙“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第一,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本题提供的材料是关于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何对待偶像崇拜及孔子学说的相关描述,要求学生对题干所提供的材料信息做出正确解读。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范文7

一、高考语文《新大纲》修订的内容变化

《新大纲》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新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5.名言名句默写,必背篇目由原来的64篇拟调整为75篇。

二、高考语文试题变化预测

1.高考语文考试时间、试题总分不变。但原来的试题结构、题型和赋分会有较大变化,预测:现代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35分,语言应用20分,作文60分,总分仍为150分。

2.总体上选择题型会增加,主观题减少。增加考试的区分度,考生的分差将会进一步拉大。

3.阅读量增加,阅读文体增多,备考范围也将随之扩大。2017年后变化最大的将是阅读。

4.试卷整体难度将保持稳定,难度不会因为增加阅读而降低,试卷文字量会增多,留给考生思考的时间将很紧,试题将会着力考查学生在快速阅读背景下的信心筛选、整合归纳,综合表达等语文核心素养。

5.诗歌鉴赏极可能变为一道选择(五选二),一道主观题。理解性的、诗歌表面的内容分析放在选择题里考,提高主观题的含金量。诗歌鉴赏今后将会注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

6.考题中增加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核内容,会继续像2015、2016年那样在文言文中集中考查。

7.命题选材立意突出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特别在现代文阅读材料,语言运用材料的选取上更加突出。

三、高中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1.教学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考纲变化,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能力为本和学科素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要教“真语文”而不是教“高考”,应多做思维型训练而不是海量做题。

2.务必上好阅读课和写作课。坚持语文教学中阅读与表达的双轨模式。阅读教学要全面化,重点训练学生阅读习惯,要训练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五种文本阅读完毕,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和整合各类文本信息,并学会鉴赏和评价。表达要改变以往只重阅读课而轻写作课的严重教学弊端,注重写作教学,从研究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出发,就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主旨、技法等方面进行循序渐进式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对材料的思考、辨析能力,并从材料中去感悟自己擅长写的一个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写作,展现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与思考。

3.重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梳理。梳理教材,巩固古代诗文知识。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知识点要全面归纳梳理;要特别重视在文言阅读语境中理解、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切忌太难太偏。

4.扩大必修和选修教学范围,优化教法。要将选修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小说学欣赏》等选修教材纳入教学范畴,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扩大学生阅读量,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和归纳能力。同r要注意对教材的取舍,切不可求全责备,力量平铺。优化教法,不必拘泥于范文的精讲和训练,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和较好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5.把基本题型训练贯穿于平时教学训练之中。即要在平时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训练。不断扩大成语积累训练;病句训练要准确、典型、有区分度;衔接题的考察要注意语境义的推敲;图文转换的训练务必准确、明晰,不能让学生漫无边际地猜。名篇名句要通晓其意,理解背诵,强化默写。对于新增的名句名篇的篇目要加大关注力度,宽备窄用。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范文8

[关键词]评价 《Inside out》综合教程 调查问卷 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202-02

引言

教材是教学实践的有效工具。从狭义上讲,教材就是指一般所理解的“课本”;广义上的教材可以理解为“教学材料”。本文中所指的教材,是狭义上的课本,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主线的课本。

教材在语言学习中有重要的功能:体现一种对语言本质和学习本质的认识;提供正确和适当的语言使用的范例;提供对学习的刺激;帮助组织教学过程等(Hutchinson, UDLES,1995,转自束定芳)。教材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正确选择和评价一套教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基于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的实践使用,以第二册为例,对其进行检验性使用效果评估,期望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该教材的特点,适用的方法;同时借鉴师生对教材的评价结果,对如何使用及改编这套教材提出建议和看法。

一、教材评估

(一)教材评价的原则、对象和内容

教材的评估离不开标准和原则。随着英语教学(ELT)的发展,教材评估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的第二册进行评价。Cunningsworth 曾提出评价一套教材的原则:

1.教材应该与学习者的需求吻合,与语言教学课程的目的和目标吻合。

2.教材应该反映目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选择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为自我目的使用语言的教材。

3.教材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应该对其学习的过程起到促进的作用,不应教条地套用某一教学法。

4.教材应该起到对学习过程提供支持的作用,与教师一样,教材应该成为目标语和学习者之间的桥梁。

因此,我们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的评估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看它是否与大学教学目标,即教学大纲要求相符合;是否满足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需求;是否满足教师的使用需求。

(二)具体评估

1.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吻合情况

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评估教材的过程是一种对照(matching)过程(钱瑗,1995)。由教师或评估者列出某一种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对教材的需求,可以称之为“自身需要分析”(subjective analysis)。对于其中的教学目的来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倾向于实用,主要关心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一面。根据Hedge (2000:56)的关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内容,语言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课堂英语教学提出了相对应的具体要求。《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适用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对其所制定的要求对应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

在把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具体化后,根据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的具体内容,对照上述要求,看从理论上是否能满足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的和目标。

《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中听力材料所选择的题材广泛,包括谈话、讨论、讲座、电视节目及流行歌曲等,学生提供更多真实多样的训练材料。材料内的英语口音多种,包括英音、美音、爱尔兰口音、澳大利亚口音以及非本族人英语等,多种语音语调的材料可供学生模仿、体会。随机抽取一段录音,例如第七单元中几个对话的平均语速大约为178词/分钟。总的来说,该教材的语速高于教学要求。

该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选自国外的报刊、小说、网站、个人交往材料,语言材料真实、地道。在口语训练方面,《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口语练习,设计了多种适合学生水平的课堂活动,例如双人练习(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work)、课堂辩论(class debate)、角色扮演(role play)及讲述故事(anecdote)等。并在语音方面加强了元音、重音及语调的训练,例如第一、七单元重点练习元音,第五单元练习重音等。在写作上,《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共涉及到10种体裁的文章写作,包括email、信件、影评、调查报告及明信片和记叙文等,并提供了一些范例语句和篇章作为参考。因此,无论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教材能够达到《课堂要求》的目标,在选材和训练设计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该教材在口语训练部分提供了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可以选择的结构、语言句型或语用指导,例如language toolbox等练习。在阅读技巧方面分别涉及到寻读、略读及预测文章大意等。针对听力能力,材料设计了找细节、主旨大意、作预测及作笔记等训练。这些内容的安排体现了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在语言功能、内容的选择安排方面,理论上能够提供合适的材料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各方面能力,基本上能够保证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在设计理念上重听说训练,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与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基本一致。

2.满足教材使用者需求情况――调查问卷的使用

教材的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二者对教材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脱离了教师和学生来评价一套教材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的评价是从其教学内容角度进行评价的。根据Hutchinson & Waters的教材评估一览表,可对教学内容一项分析如下:其中包括描述语言的理论基础、听说读写各项大技能及微技能的涵盖程度、各项内容的安排顺序等。教学法方面主要涉及教材是否反映行为主义教学观点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课堂技巧等。根据这教材评估一览表,结合教学实际,调查问卷中的教学内容被具体体现为听说读写技能的涵盖程度、教材主题的选择、练习题的设计、内容的安排联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就这几个方面的学习体会进行回答。而教师则就教学中的教学法体现、课堂组织和对教学参考书等方面进行回答,同时就使用该教材体会开展座谈会。

3.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学生对学习该教材后的学习效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过一半的学生表示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自己的口语(63.8%)、听力(61.7%)及阅读水平(48.9%)得到明显提高。但同时也有约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2)学生对教材的看法。学生基本上对该教材比较满意,认为该教材能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肯定了该教材在英语学习策略上的培养帮助;对该教材内容的设计安排、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表示赞赏,但是同时也认为该教材内容上并不容易记忆。

(3)教师对该教材使用的实践、理论分析。6位使用该教材的教师对该教材的评价趋于一致。认为无论从教学理论分析角度或是课堂实践角度,该教材能较好地满足教师的使用需求。

通过与6位教师座谈,了解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该教材得到了较明显的效果:相比选用其他教材的学生,选用该教材的学生在使用语言表达时的自信和欲望上有明显的优势;主动到图书馆广泛阅读英文杂志的学生数明显提高,课前课后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收听VOA、BBC及CCTV9的英文节目,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时能自觉地使用英文字幕或不用字幕。课堂上主动陈述自己观点的学生数大幅增加,所使用的词汇变化多样,课间与同学或教师聊天时很自然地使用英文等,这些现象令教师们感到十分欣慰。

从理论上,教师认为《Inside Out》综合教程不仅保留了传统英语教学法中有效的部分,也采纳了交际法、任务法中有价值的部分,做到兼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授课对象的知识实用需求、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对该教材所采用的新颖的主题领域模式和所提供的充分多样的课堂活动设计感到满意。

二、综合评述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可知《Inside Out》综合教程的内容、方法编写符合大学教学目标,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和教师使用的需求。其主要的特色就在于:第一,从教学内容上看,布局设计新颖,方式独特。

第二,注重听说训练,效果显著。

第三,从教学的思路理念上看,体现了多种语言教学原则,强调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策略和学生学习理念的培养,培养学生即学即用、积极利用身边随处可得的材料进行学习的灵活模式。

新颖灵活的内容设计、独到的教学理念使得《Inside Out》综合教程成为一套比较成功的教材。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该教材也有不足之处。

根据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该教材在课堂实际使用时尚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不容易适应该教材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学生习惯于传统教材的篇章学习。而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把同一主题的听说读写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模式,则需要一定时间后才能掌握。其次,该教材所选的个别材料需要进一步推敲。总的来看,所选的材料是很不错的,但是个别材料存在篇章过长、词汇较生僻的问题。

通过该教材的使用评价分析,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使用和改进该教材的建议:

首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该教材的四项技能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尽快适应该教材,在一段时间内,教师一定要对所学材料的语言使用和操练重点进行提炼总结,并加以归纳整理,学生才会明确学习该单元的语言重点;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对每单元中所设计的活动练习加以挑选,分清练习的主次,引导学生学习该教材。

综上所述,《Inside Out》综合教程的确是一套优秀的教材,尤以教学方法新颖、听说训练效果显著为突出点。而在个别方面所显露的不足,相信通过改进后会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McDonough.J.& Shaw,C.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Cambridge and Mass:Blackwell,1993.

[3]张宏,Katie Meech.跨世纪全新英语教程――《展望未来》[J].外语界,45-54.

[4]许峰.英语教材评估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24,No.3:35-38.

学习纲要发言材料范文9

关键词:阅读;习作;审题;选材;提纲;品析词句;写作技巧

一、聚焦题目,链接审题

审题立意是习作的起点,主要是指研究和领会题旨,确立主题。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而教材中不乏吸引读者、言简意赅的好题目,这为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提供了好的范例。如,在五年级下册二单元教学中,结合本单元《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单元习作“童年趣事”时,以教材为例子,指导学生取题目。

二、聚焦内容归纳,链接材料选择

人们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在作文教学中,审题并确定中心之后,能否过好选材关,就成为作文成败的关键。要真正训练学生选择组织材料,还得从教材中来。如,学习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后,我让学生写《班有……》的习作,学生兴趣盎然地写出了《班有“迟到王”》《班有“小蜗牛”》等文章。我将写《班有“迟到王”》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评析,并选取几个能表现“迟到王”特点的材料。

三、聚焦段意概括,链接提纲罗列

习作前,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有助于理清思路,巩固记忆,把作文写得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写好作文提纲,还能训练学生选材、组织材料和布局谋篇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编写提纲呢?还得从教材中来。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一文是学生写景文章的范例。课文按照游览顺序,围绕“颐和园”选取了三个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本课教学中抓住过渡句,就能提纲挈领,有利于全文的学习,也为学生在写作中关注上下文的衔接,使习作自然连贯打下基础。

四、聚焦品赏语句,链接遣词造句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日积月累,还要指导学生品赏好词佳句,使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得到提高。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特别丰富。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训练学生进行词语归类学习、积累运用。抓住三组描写颜色的词语进行教学与拓展,学习遣词造句的能力。

A.红彤彤、金灿灿……

B.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C.葡萄灰、茄子紫、梨黄……

品析、积累和运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找到语言规律,活记活用,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聚焦表现手法,链接写作技巧

作文讲究技巧,技巧是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而写作技巧,来源于阅读优秀课文中的艺术表达方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密文字奥秘,了解、积累一定的表现手法,进行课堂小练笔,并将其运用到习作中,能提升学生的表情达意能力。如,在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让学生学习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并带学生观察校园的植物,运用“夹叙夹议”进行小练笔――“在校园乒乓球台的一角,盛开着一株矮矮的蔷薇花。……它们却在绿叶丛中开出了一朵一朵鲜艳的小花。在微风中,在阳光下,傲然挺立,仿佛要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现给我们看。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蔷薇花在告诉我:也许我娇小,也许我不起眼,但我一样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通过这样的读与写的训练,指导有方法、有层次、有练笔,不用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课文例子,浅显、真实、有效,学生从模仿到创作,习作能力轻松形成。

叶圣陶先生曾说: “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如果在课堂上将读与写适时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读与写的能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