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形体学习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3-01 16:22:46

形体学习计划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模块;教学计划;单元;课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27-03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中,模块的引入不仅使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开放、富有弹性,而且拓展了体育课程内容覆盖的范围,更有利于高中选项教学的开展。当前模块教学计划制订正呈现多样化发展势态,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新能力。但由于教学计划的制订缺乏固定的范式,使得部分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出现困惑和误区,从而造成了课程实施的阻力。

本文旨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从模块的概念以及模块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三者的关系等方面着手,进行理论梳理和分析,同时在借鉴传统教学计划制订优势的基础上加以探索,并形成规范合理、便于一线教师操作的范式,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模块的概念

“模块”原意指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后为计算机行业广泛运用,指将一个系统或完整程序按功能分解为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英国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课程新形态。“模块”概念引进了高中体育教学,就是试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某一运动项目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进行有目标、有系列的教学活动。每个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单位,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意义。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模块”的表述是:“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它把“模块”视为教学内容的集合和教学时间的集合,还视为学习目标的集合,教学资源的集合和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集合。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模块”的描述是:“每个系列包括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有氧操、太极拳等)中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以便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系统的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模块,是指为了实现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二、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教学计划就是教学的规划和设计,是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的方案与措施。由于它规定了课程的设计、时数、顺序,所以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基本前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模块作为教学科目开发的主要平台和学生学习内容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并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单元是教学的完整基本单位,课时是教学的基本单位,因此要求我们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模块的整体内容合理分配到每个学时中去,使学时计划成为连贯性的教学过程描述。由此可见,模块教学计划应是高中选项教学的主要教学计划,是针对本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设计,是达成本模块教学目标的统筹计划;单元计划作为模块计划的细化,是课时计划制订的依据,它起到了模块计划和课时计划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所以单元计划应是模块教学计划的子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又是单元教学计划的子计划。它们三者的关系本质是父与子的关系。我们在制订计划时要综合考虑,不要人为地把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割裂,而孤立地去编制。模块计划从结构上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内容。单元计划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重难点等。课时计划应在单元计划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组织教法、练习时间、次数、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等。

三、对当前制订模块教学计划的分析

本文归纳统计了当今一线体育教师所编制的模块教学计划86份,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模块教学内容安排千变万化,但框架模式大同小异,组织结构如出一辙,充分体现出当今高中体育教师对模块及模块教学计划的理论认知程度,并形成了以下模块教学计划制订模式(表1)。

表1 模块教学计划制订模式

计划

结 构 模块

计划 单元

计划 课时

计划

教学目标 √ √ √

教学内容 √ √ √

教学重难点 √ √ √

计量单位 单元 课时 ―

教学策略 √ √ √

考核标准 √ √ ―

从表1可以看出,当今一线教师们在制订学分制下的模块教学计划时也是从模块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三个不同层次进行设计的。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理解透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实质。我们从三者各自结构中发现,模块教学计划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考核标准五要素;单元计划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四要素;课时计划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等要素。通过梳理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此制订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1.对模块教学计划理论认识不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计划各为一体,多处出现重复的安排

通过调查得知,有很多教师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模块”的表述,以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模块”的描述为依据,片面地把模块计划理解为孤立的学习目标的集合、教学资源的集合、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集合和时间的集合,而并没有把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与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造成了计划内容安排重复、层次不清的局面。例如模块计划中设置了每次课的重难点、教学策略。单元计划同样重复着一样的安排。

2.编制起来费工耗时,牵制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很多精力,实践中绝大多数人对此方案比较反感

综上所述,当前的模块计划制订模式虽然能比较系统地表述出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系,但是由于分块表述各成一体,应用起来比较麻烦,特别是各块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不能一目了然,而且重复劳动太多,计划制订也比较烦琐。可见,当下确立一个科学、实用、便捷的模块计划制订范式,尽快地把一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十分必要。

四、模块计划制订范式的设想

1.传统型教学计划编制模式对模块计划制订的启示

几十年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在传统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虽然在课程视角下再审视传统教学计划时,会发现其与学分制下的模块教学计划相比显然存有诸多的弊端,两者相比,传统的教学计划以安排教学内容为主,而模块教学计划以分配内容标准、形成学习目标为主;二者的计量单位也不同,传统的教学计划以一节课为计量单位,将教学内容均衡的分布于计划表内,并且计划制订以后缺少灵活性,而模块计划是以单元为计量单位,在单元内设计学习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等,但传统计划结构的逻辑性、条理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如传统计划中的学期计划,与模块计划安排有着某种相似点,不同的是计量单位,学期计划中的计量单位是课时,模块计划中的计量单位是单元。当然,模块计划编制也可以直接以课时为计量单位,把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合理分配到每个课时中去,但是要以单元为知识体系灵活安排,避免传统计划中统的过死的逻辑排列形式(严格按照运动技能系统性排列方式),要凸显模块教学内容安排的灵活性特点。

2.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重构

基于以上认知,并借鉴传统教学计划编制的优势,我们对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做了以下重构。现举两种不同形式模块和单元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

(1)模块教学计划(表2、表3)

模块教学计划是高中学生达成该模块教学目标的统筹计划。任课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把模块的具体目标所呈现的内容标准加以具体化,并分成若干个单元,再依据单元的难易程度来安排课时,以便我们能从总体上把握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和落实。从本文所举范例来看,两种不同形式的模块计划价值虽各有千秋,但是模块计划总体要求应简洁、实用。

(2)单元教学计划(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单元教学计划是教学的完整基本单位,课时计划是单元教学的细化,其学习内容不仅明确、具体,而且内容之间有关联性。因此我们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时,应结合模块整体教学目标,明确确立本单元的主题,并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以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单元计划编制中不仅要体现技能层次的递进性,同时还应重视每个单元教学计划之间的衔接, 后一个单元教学计划应该是前一个单元教学计划的延伸和发展。

(3)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终结,它是以一个学时为单位来设计和安排的。制订学时计划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重难点、教学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方法和步骤、练习时间、次数和运动负荷的预计、场地器材的运用以及教学后记等部分。

五、结语

经过我市部分高中教师的实验和使用,证明本方案完全可行,它不仅方便实用,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囿于视野或理论认知不足,本研究还尚有不足,有待于专家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官思渡.高中新课程教学问题与问题解决[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06-110.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2

(1)制订学习计划并认真地执行计划,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使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失败。

智力相同的两个同学有没有学习计划,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不大相同的。

同学们按计划进行学习获得成功之后,可以产生一种充实感和成功感。

(2)没有计划的学习是盲目被动的低级活动。

为什么有些同学的学习会处于后进状态呢?学习缺乏计划性,往往是一条重要原因。

如:①放学后玩球,天不黑不散;②回家无休止地看小说、杂志、报刊;③天天去市场集邮;④天天看电视、看电影;⑤串门、聊天、打扑克;⑥听音乐、广播无止境等等,结果完不成作业,必要时只得赶抄,不能认真复习和做作业。

这种毫无计划的学习是荒唐的,散漫疏懒,松松垮垮的,这是不可能有进步的。

2、制订学习计划的作用

(1)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目标实现,要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完成。这样时间和任务的科学结合,就诞生了计划。为了实现学习目的,制订计划努力去实现它,就可以使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使自己每一个行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

计划是实现学习目的的蓝图。每一个想把学习搞好的同学,头脑中都应有这张蓝图。

(2)实施计划,可以磨炼意志。有了计划,把自己的行为置于计划之中,具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总要千方百计地冲击你的学习计划,总要千方百计地引诱你离开计划,这就是理想的计划和实际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

矛盾出现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就要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在这过程中,意志品质受到了磨炼,动机受到考验。一般讲,意志品质越好,计划越容易实现,学习上的收获、进步就会与日俱增。看到这些进步,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可以不断增加实现计划的信心。

(3)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按照科学的学习计划行事,可以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到时候睡觉,该学习时能安心学习,该锻炼时能自觉去锻炼,所有这些都成了自觉行动,日久天长,良好学习习惯就形成了。

(4)能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由于计划的科学性,计划里要办的事,应当说都是有益的。一个有计划的同学知道他如果多玩一小时,多聊一个小时将会使计划的哪项任务完不成,而这项任务没完成又将会给整个学习带来什么影响。有了计划,每一步干什么都明确,不用白费时间去想下一步干什么,也不用为决定下一步干什么而游移不定。

3、怎样制订学习计划

(1)计划要全面。思想、学习、身体是相互影响的。在计划时,一定要兼顾三个方面。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应当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娱乐活动的时间。计划里不能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和学习。如果计划真是这样,那么这个计划就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2)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就是按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

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中的欠缺;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开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自由学习时间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部分。

同学们一旦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将会给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极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使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3)长计划和短安排。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干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计划。例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应该有个长计划。但是实际学习生活变化很多,又往往无法预测,故长计划不可太具体。但上个月或下学期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心中应该有数,这而第一星期干什么要具体些,每天干什么应当更具体些。这样把一较大的任务,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长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实现。订长计划,要在具体完成学习任务时有明确的目的。

2 学习计划(+9极品)

有长计划,没短安排,长计划要实现的目标不容易达到,所以,有长计划,还要有短安排。长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大致安排;短安排是具体的行动计划。

(4)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内容是无限的,所以必须要有重点,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来攻下重点。

(5)订计划要从实际出发。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有些同学订计划时满腔热情,想得很好,可行动起来,寸步难行,这是目标订得过高,计划订得过死,脱离实际的缘故。

实际是什么?

①知识能力的实际:每个阶段,在计划中要接受消化多少知识?要注意培养哪些能力?

②时间的实际:指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有多少?

③“欠债”的实际:自己在学习上“欠债”应心中有数。

④教学进度的实际:掌握老师教学进度,就可以妥善安排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不致于使自己的计划受到“冲击”。

(*注:你正浏览的文章由 课堂作文网www.kt250.com整理,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6)注意效果,及时调整。每一个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到一个阶段,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

检查内容是:①计划提出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

②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③学习效果如何?④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什么地方安排太紧?什么地方安排太松?

通过检查后,再修订学习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每天写日记时,一定要把一天学习计划完成的情况认真记录下来,以利改进。

(7)计划要留有余地。计划终归不是现实,只是一种可能性。把计划变成现实,还要经过一段较长的努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上千变万化的情况,所以制订计划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使计划有一定的机动性,这样完成计划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8)脑体结合,文理交替。“心之官则思”,思维要靠大脑,学习是个难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要想使大脑神经细胞正常工作,必须保证脑细胞的新陈代谢,脑细胞消耗着人体需氧量的四分之一,血糖量为120毫克时(指100毫升血内)记忆最挂;血糖量为60—70毫克时,思维迟钝;血糖量为45毫克时昏迷、惊厥。可见思维活动正常进行时,脑细胞消耗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并产生大量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所以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锻炼时运动中枢兴奋,而其他区域的脑细胞就得到了休息。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3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单元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单项教学工作计划,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排列的各个重点教材,按授课次数逐一编制出来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将某个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体例安排各个课次,以保证学年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与课时教学工作计划的过渡性措施,是保证重点教材教学计划性、科学性、系统性和防止盲目性、随意性的手段,同时又是对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深化和具体化的教学文件。正确认识与分析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的依据及要素,对于设计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不同的单元划分标准,体育与健康单元可以分为技术单元、活动单元、题材单元、运动处方单元、理论单元和综合单元等。无论是哪种单元,其规模的大小决定了教学的容量,也决定着教学的深度。一般来说,技术性不太强的教材单元可小一些,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单元可小一些;而那些有深度和难度教材的单元或高年级的教学单元则应大一些。

1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的主要依据

1.1以课标为指导,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目标体系与课程内容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和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只有以此为根本依据,才能确保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实施。

1.2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技能基础为依据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技能基础是设计单元教学计划的起点,正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技能基础,才能科学地确定单元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要依据本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健康状况,突出重点,合理选择单元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和确定单元评价标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单元过程目标的达成。

1.3以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学校体育传统特色为依据

运动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包括大脑皮质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性,即指在空间内正确运用肌肉工作的能力。按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是一种复杂的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的肌肉所感觉的运动条件反射。它的形成要经历肌肉感觉不明、分化、巩固稳定和自动化的过程,而这几个过程前后相联,在运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逐渐过渡。掌握运动技能是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较高运动水平且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特色项目,对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形成和体育课堂教学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便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1.4以便于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为依据

课标提出学生毕业时要掌握2―3个运动项目作为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在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方面,要便于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作用与意义有深刻理解,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产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使单元学习内容中的一部分能成为学生终身强身健体和个性化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5以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为依据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本文提及的课程资源特指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直接的课程资源和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设计体育与健康单元教学计划,要根据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和师资配备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有序组织教学实施。

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除要遵循以上五个依据外,还要以学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2单元教学计划的要素分析

一份完整的体育与健康单元教学计划通常应包括单元课时设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单元教学内容选择、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单元教学组织与队形的设计、单元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单元评价等要素。

2.1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单元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单元教学的组织排列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单元教学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安排5-6课时。对于技术复杂、难易掌握的单元教材内容,有时会加大体育学习的单元,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教深、教透,使学生在单元学习的周期内能完整地参与必要的学习环节(如探究发现、集体讨论、总结归纳等)和强化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是出于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而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教学班人数、场地、器材少的实际条件,认真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学习需要而考虑的。

2.2单元教学目标确定

单元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是一个单元教师教和学生学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衡量一个单元教与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单元教学目标里要说明学完本单元教学内容后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学得怎么样。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就是将课程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比较具体的学习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逐个达到单元教学目标,才能最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要建立在对单元教材和教学要求分析判断的基础上,从而使单元教学的指向更加明确,有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达成。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每个单元的教学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运动技能方面的具体目标,也要考虑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其他方面的具体目标,但一个单元的具体目标不宜过多,以3―4个具体目标为宜。要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需特别提出的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运动实践实现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健康教育课的讲授来实现。要使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可行,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了解学生主要指熟悉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兴趣与需要、方法和习惯、运动基础、思想状况和身体条件等。教师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既要掌握所教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能知晓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单元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与可行性。

2.3单元教学内容选择

单元教学内容是为了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解决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选择的,选择的内容应该具体,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期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安排的顺序、体系、难度等进行改造,使之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确定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技术结构,清晰地理解选取内容的知识点以什么方式呈现,知识技能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结构,每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分别应该把握什么程度的要求。找准起点,合理切入,以教材为主要的教学线索,展开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梳理单元设计思路,构建切合教与学实际的单元教学计划。

2.4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

单元教学计划中的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教师设计单元教学计划的主要线索。教师除考虑教材重点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等因素,必须尊重体育教学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本质特征,它除考虑知识技能以外,还包含体能、心理、社会适应等内容。单元教学计划中的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的内容,与教学重点直接关联,应是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针对教学重点学练时遇到的阻力大、难度高的关节点,是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技术和技能,是阻碍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技能的障碍。单元教学计划的重点与难点的确定,还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分析和研究。教师只有找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才能去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重点与难点做调整,使教学重点与难点更符合学生学练的实际。

2.5单元教学组织与队形的设计

单元教学组织与队形是指组织形式和练习队形。体育与健康教学可根据需要采用集体练习、分组合作练习、个体练习等形式。在分组时,教师可以按照相同的水平分组,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分组可以相对稳定,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无论采取什么分组形式,何时分组,怎么分,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所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定。对组织与队形还应有利于学练、有利于师生互动、应有利于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组织与队形的设计。

2.6单元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单元教学策略是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确定教学策略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如何教”或“怎样教”的问题,对于实际的体育教学而言,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效的体育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策略来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策略应该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应充分反应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应该有对具体学练环节的要求,以及所涉及的问题和所学内容的评价方法等。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场地器材等条件认真考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何运用教法及合理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发展身体、培养运动能力;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练习时教师如何指导;场地器材的分配和使用;安全措施;教学比赛或游戏的规则;上课时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2.7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习评价是单元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须特别重视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完成教学过程,重视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感受与理解,能否合理运用所学运动技术的过程。师生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从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评价单元学习的进展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进而调整教学指导方法。另外应根据教学单元设计一些与课程水平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相一致的问题,作为评价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后进行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并将这单元评价结果作为教学档案记录下来,以供教师、学生总结反思。单元评价要做到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毛振明.“大单元教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浙江体育科学,1994(5).

[3]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6).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学讲计划;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学讲计划的具体实施

1.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

学讲计划,“学”是“讲”的前提,那么“讲什么”是“怎么讲”的基础、只有知道和明确“讲什么”才知道“怎么讲”。如果说“讲什么”是内容,“怎么讲”是方式、形式,那么,形式要以内容为基础,没有内容,形式也是空洞的形式,毫无意义之说因此,“讲什么”为“讲”落到实处。

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清晰。学讲计划关键在于“学”和‘讲”很明显,学生学什么是讲什么的前提和基础,“学什么”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预案学案的设计应体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这一课时,学习任务的布置可以通过学案或任务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交流。

2、学生要讲什么,怎么讲

在学生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后,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在“学”的过程中,一定有学生学不会的,那么,“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对于“讲”的问题,也就是“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讲什么、怎么讲是学讲计划的重心和关键,通过“讲”,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学讲计划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学进去,然后再讲出来,通过自学、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把所要学的知识自主构建,然后再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给同伴、小组其他成员或班级全体学生讲出来以达到互学互助、相互质疑、共同提高的目的。

首先学生要讲疑点,在开展学讲计划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随意抛出问题互相说几句也就是学和讲了,明显流于形式,学讲没意义在自主学习和互学中,对于学困生的疑难问题首先是“讲”的主要内容、如对于上文提到的四则运算,有些学生的对其中的规则还没有完全掌握,这样学生在讲的时候,可以让其他同学不断提出质疑,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规则的理解。其次,对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讲出来也是必要的;再者,对于课之伊始的课前预习交流,“讲”更见其必要性;在课之即将结束讲出自己的所学、所得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学讲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

1.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变“主宰者”为指导者和组织者和协助者

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掌握和对教学的设计上,即对学习内容、学习程序、学习进度、学习形式的安排上和组织上;体现在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上。教师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要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步在学生的课桌旁。要更多地强调教学方式转变中“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

2.落实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

“学讲计划”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主体还要在老师的主导之下存在的;落实学生主体的关键是学生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在老师的指挥之下进行的。真正的课堂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小组活动,如果片面追求学生发言的热闹,一味强求学生“讲出来”,教师无所作为,其实是形式主义的教改。

3.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让“学讲计划”得以实施

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捕鱼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同一类问题的解题办法。教师在反复教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会形成一种能力,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渗透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等。我们组织学生背诵各种运算法则以及基本的数学概念时,可以上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背诵的、可以利用哪些时间去背,在长期的交流实践中,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此外教师在出示问题时表述要一定要清晰具体,除了要交代清楚问题本身的内容,还可以交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们可以作出以下要求:先让学生学习教材,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在生活中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形,哪些五题是正方形,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知道怎样去完成任务,也为学生的展示做了一个好的铺垫。

4.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讲方式”强调学生要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要能够“讲出来”、“教别人”,小组合作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形式,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两种形式主义:一是小组“合坐”:小组分开了,但责任制没有建立起来;二是小组“合欢”:合作轰轰烈烈,但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很多学生仍是坐堂旷课。所以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兴趣爱好、特点特长,精心组织、合理分组,实现深度合作学习而不是流于形式。

5.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与习惯,让“学讲计划”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

只有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我们才可以促进学生养成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保证“学讲计划”的常态开展。首先加强引导,促使学生牢固树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班会、晨会,学生之间的讨沦辩论、演讲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想改变;其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能力形成奠定基础能让学生自己读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读,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只要学生自己可以做到的事,都要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做有困难的,可以进行两人合作,甚至多人合作如果合作无法完成的,我们教师就要进行相关指导,从而真正落实“学讲计划”;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让学生在长期比赛中巩固学习行为,让行为成为习惯。只有长期激励,才能巩固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转化为习惯比如:让学生主动向同位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一环节,要多次强化,就样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结语:

总之,“学讲计划”教学理念在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努力,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策略,真正领悟到学讲计划理念的精髓,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孙景峰.新课程理念下对“学讲计划”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4,84:188.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6

一、提高知识,明确职责,加强责任感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人,是校长、教务及学管的助手,又是学校和学生家庭的桥梁,各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

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掌握班主任工作规律。

1、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很多学生生活习惯懒散,经常迟到旷课,早训迟到。要使他们形成一种早起习惯,思想教育十分重要。

2、引导学生努力学好功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也就是在这一方面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能够努力学习。

3、关心学生生活和健康,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4、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动向他们了解本班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成绩情况,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

5、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协调对学生教育和管理。

二、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要想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克服不好的方面,首先必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思想状况和原有知识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然后加以分析,综合。

三、实施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1、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加强工作计划性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联系本班实际,定好这一学期工作计划,然后每周要有具体的计划,计划必须做到方向、任务明确,措施具体、切实可以。

2、培养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班级的发展,一般由松散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完善期四个阶段组成,前两个阶段对班级建设至关重要,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一定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制订相应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要符合本班实际,能为同学所接受,有一定鼓舞作用,而且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

3、选好、用好干部。

班级能否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的工作能力和模范带头作用。在XX-XX上学期,同班同学彼此之间不熟悉,通过同学的主动竞争来选班干,但因部分班干能力不足,导致部分班务滞后。因此在这个学期以投票选举的方式来选择班干4、要组织和开展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

5、要形成正确舆论,树立良好班风,抓好班级规章制度建设。日常行为、道德行为在班级应有一个共同标准,形成一种舆论。不正确行为出现时,会受到批评,抵制,帮助,形成一种风气。班级应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如组织纪律,环境卫生,出勤记录,学习情况,轮值制度,日常事务等进行量化管理评比,在班内形成舆论监督,促进良好班风形成。

6、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活动的开展等。

(1)环境的潜移默化

(2)主题班会是统一班级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总之做好一个中专职业学校的班主任不好当,但是我会努力的,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让我如何辅导好学生和保持好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我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骄傲。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园艺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园艺园林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课程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和手段应始终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1]。然而,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十分严重。本研究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分析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课程设置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共90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践50学时。课程采用高等教育社出版,董晓华、赵建民主编的《园林规划设计》,共分为以下6个模块。(1)模块1是园林规划设计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的意义、国内外园林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学习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模块1占6学时,以多媒体为教学工具,要求学生能区别中西方园林规划的内涵;对我国园林规划设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开发建议;同时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2)模块2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园林艺术的形式和特征、园林布局方法、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等。模块2占22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要求学生掌握作图技巧。(3)模块3是园林绿地组成要素: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地形设计、园林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园路的设计。模块3占22学时,以多媒体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各种形式的单项元素进行绘图表示,且自主设计方案。(4)模块4是城市道路广场绿地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等。模块4占10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绘图工具进行规划设计。(5)模块5是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原则要求、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和小品设计、园路的设计及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模块5占20学时,采用多媒体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用绘图工具进行设计。(6)模块6是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医疗机构绿地规划设计、机关单位绿地规划设计。模块6占10学时,采用多媒体与现场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2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课程设置不难看出,除模块1外,其余模块均要求结合现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从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可发现,该课程设置模式总体上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2.1主动学习意识较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是“填鸭式”教育,它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过程主体的事实。高中阶段缺乏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等问题被悄然带至大学课堂。在“园林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老师布置设计任务时无从下手,通过适当引导开始设计时又存在设计思维局限性大、解决困难能力不足等问题,少数学生的设计作业几乎完全照搬案例。2.2课堂汇报总结归纳能力有待加强规划设计说明的编写是规划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的规划设计说明能充分展示汇报者的设计工作,相反,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则无法表达设计者的中心思想,因而使整个设计效果大打折扣。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设计工作做得很好,但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部分学生会紧张、语无伦次,反映出在公共场合自我展现的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2.3设计工具掌握不够熟练“园林规划设计”需要掌握基本的电子绘图工具,目前较常用的为CAD软件。然而,从学生规划设计情况来看,电子绘图工具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对于快捷键的操作仍十分陌生,直接导致作图效率低、出图时间长,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3解决对策

针对“园林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3.1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是在学生有求知动机时,通过启发的形式促使其获得知识。启发式教学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可靠的教学方式[2]。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取代填鸭式教学模式,可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自信心、解放学生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责任心[3]。还可考虑加强大学高中合作的教学模式,改变大学与高中2个重要教育阶段各自为政,“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将大学老师自身对科研的兴趣、认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坚毅品质传送到高中课堂,潜移默化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其在大学阶段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3.2优化相关课程设置,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表述能力较差,课堂汇报易紧张等问题,可考虑采用优化课程设置的方法,多增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同时,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增设评审组点评的环节。评审组由教师和多名学生组成,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点评他人设计方案不足的同时,强化了自身的学习效果。该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参与度,更有助于实现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学习氛围。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宏观把控和合理引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3强化工具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工具”的能力工具学科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阶段,工具学科的学习都应得到高度重视。针对学生CAD掌握情况不理想的问题,可通过延长学时、提高考核频率等方式来强化教学质量。

作者:杨倩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沙沙,翟俊文,陈凌艳等.美国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相关课程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8):210-212.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具体的教学,这主要是由于在具体的教学中,成人的学习时间和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接受是不固定的,也是分散的,因此借助常见的CAI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成人快速有效地学习相应的知识。

 

一、计算机知识应用在成人教学中的背景

 

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学习途径趋于多样化

 

计算机技术在成人教学中的运用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此对于我国的成人教育来说,计算机知识的应用也必将是大势所趋,不论是对学习目标的安排还是对学习进程的设置,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知识运用主要是为了科学规范成人教学中的学习,并且给出一定的练习题目以及对应的模拟场景,最后提供成人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平台,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这样的教学手法也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并且在成人教学中逐步推广。

 

2.成人学习时间的分散导致其学习时间有限

 

一般成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因此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与还在学校的学生相比,在学习平台和时间上就处于劣势,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刚好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包括学习计划、组织程序、习题练习、学习互动、效果评估等方面通过计算编程和相应的软件技术进行设计,以达到帮助成人快速有效学习某一部分知识的目的,所以对于成人而言,自身学习时间的有限就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软件技术和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得到缓解,比如开发者可以设置一款APP将具体的学习内容开发成固定的模块然后上传一些固定的知识内容和练习题目,这样学习对象就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学习知识,比如说英语学习就是一种具体的运用方向,因此,计算机知识的运用在成人的学习中必然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在成人教学中,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形式就可以多样化,并且贴近其工作生活。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也会逐渐受到学习主体的重视,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学习的平台和方式拓展延伸,并且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二、计算机知识在成人教学中的应用和表现方式

 

1.对相对应的学习内容进行细致划分

 

从前期对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具体方法、学习方向、测试评估、心得总结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具体的平台,然后进行远程教学安排和学习,也就是利用CAI将这些内容结合起来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具体的教学中,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会员的形式并且提供对应的账号、密码,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账户进入到对应的平台去学习,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培训行业就将这一模式很好地运用起来,即学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进入到网络教学平台,然后通过视频和文档的形式去自主学习,在页面中还可以与教师在线沟通交流学习心得,这种教学模式在培训行业十分常见,因此计算机知识运用的同时也是具体教学工具或平台的拓展延伸,成人的学习目标和基本的需求没有改变,只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改变,并且借助计算机知识将学习的各个版块进行准确细分,并且进行开发以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学习习惯。

 

2.教学全程运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

 

(1)展现形式多样化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者一般会通过前期的教学准备将一些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通过网页、视频、APP等多个形式展现出来,而学员则可以通过移动电子设备去接收学习,并且可在在线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这就是一般计算机知识在成人教学中的基本应用形式,显然这些模式的教学都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教学载体并且通过相应的软件技术将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基本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而成人作为学习者通过对应的教学信息接收者去吸收知识,并且及时与教师进行学习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而在网络平台上成人学习者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进行交流学习,不论是简单的学习心得分享还是向教师请教一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得到体现。

 

(2)教学中注重学员与老师的互动

 

这种教学形式的典型特征主要集中在即时性、信息传播范围广、教学载体多样化等几个方面。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和传播渠道多样化的背景下,成人教学网络化也难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对应学员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有基本的了解,因为这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本身就缺乏教师的监管,因此成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向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特别是在学习中对需要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这样计算机辅助教学才会更加具有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要集中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上,因为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发生改变,教学的目标和学员的需求是基本不变的,而计算机知识在成人教学中的运用只是教学媒介发生了改变。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需要注重与学员之间的高效率互动交流以保障相应的教学更加有效。而师生之间的互动则可以将信息传播碎片化和学习载体多样化所产生的交流不对称很好地弥补起来,这样在成人的教学中就能够及时发现一些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总体来看,在成人教学中,对计算机知识的运用主要是为了保证成人在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效果上不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对应互联网技术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为了帮助成人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工具获取有效的教学信息,无论是APP还是HTML等技术都是为了给学员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所以对于成人而言自身在具体的学习中还必须延续传统的学习方法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包括学习计划、学习方法、习题练习、效果测试、学习评估等多个方面的规划,而计算机知识的运用只是将这些方面进行综合并且换了一个平台去展示,并且尽可能去节省学习时间。

形体学习计划范文9

为了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还给了学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近几年来我在指导学生自学方面做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参与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调控学生学习的准绳,也是连接教师与学生学习状况的纽带,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已制定学习计划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自觉性。当然计划在时间安排、内容安排上要合理,并要让计划落到实处,计划要实在,要写实际的东西,而且要能够做到的,能够落到实处的,内容要求有:学期计划、章节计划、周计划、天计划,使自己的行动,能够被科学的规划起来。计划有两份,一份自己保存,一份交给我,我随机抽查学生执行计划的情况。

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正确学习,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习阅读方法,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学习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重视预习环节,强化指导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老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制定预习提纲,选择预习形式,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检查预习效果等方面加以细化,在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发现并提出问题。我在指导学生预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意识地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提高上课听课效率做好准备。

四、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查漏补缺

只有掌握了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当日知识当日复习,需要的时间小,效率高。因此,我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并尽量系统整合。最好做到今天事今天完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循环。并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补好自己的薄弱学科和薄弱环节。系统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归纳整理错题要兼顾,并针对错题,多做练习,巩固提高。

五、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学生中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所以要安排时间和空间进行个别指导。我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和课外时间,尽量安排给学生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课堂上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阶段,这时有2、3分钟时间,我离开讲台,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学习,个别指导,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换,逐渐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六、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虽然在理论上接受“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理念,但在行动上仍然不相信学生,对学生不放心,还由于不少教师对如何指导学生自学以及如何驾驭新形势下的课堂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经验准备。我充分认识到学生自学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平时教师需要讲几十分钟的内容,学生往往自学不到十分钟就可以了。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知识,本身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大的肯定,从而使自学积极性更高。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放手发动,组织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包括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转变,以及学法的积累。

七、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