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3-03-01 16:22:46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1

本土文化的丰厚绵长,特色资源的得天独厚,这都为我们构建特色课程提供了独特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些地域资源,有助于师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丰富的风俗民情,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为当地音乐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意识,同时又更好地促进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院生源覆盖酉阳、秀山、黔江、彭水50%以上,学生学习本土音乐文化有着对特定的内容理解、风格把握和语言运用上的优势。在毕业以后,他们将回到自己的家乡,扎根于当地的音乐教育事业,承担起收集、整理、保护、发展、创新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一、开发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

近年来,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在学校“面向基础教育,培养能够扎根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和三峡库区的有修养、能敬业、擅教学、会科研的优秀师资”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确立了以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为办学特色的目标,依托两个相关市级科研项目《乌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乌江流域民族民间与本科特色课程建设研究》,提出了合理开发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融入教学,促使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路,对特色课程理念、特色课程模式、特色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研究与改革,精心设计并有力实施了整体改革方案,在实际运用中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依托于特色课程教材《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教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融合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资源,逐渐建构了地方高校特色课程。

1 建立采风基地和研究所

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其自然奔放的气势、优美动听的旋律而流传千古,至今久唱不衰的鞍子著名的苗歌曲调“娇阿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区那气势恢宏、凄婉动人,在深山峡谷里回荡了上千年的“南溪号子”;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那古朴自然、参与者众的“摆手舞”;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那古朴诙谐、抒情优美,集歌、舞、打击乐、琴弦乐为一体的“花灯”,是我们主要的收集源。建立“乌江流域民间音乐研究所”,承担对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和研究的任务。

2 收集原始音乐资料

为了使学生了解民风、民情,能很好地学习本土民间音乐歌舞,我们长期组织师生深入到乌江流域地区采风,请当地民歌手演唱,请原秀山花灯剧团团长王世金讲花灯的发展及演唱特点,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博士生导师赵毅讲民族音乐的研究,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张中笑教授讲音乐采风的具体方法,指导师生科学地收集原始资料。

3 资源整合

将师生收集的原始音乐资料和图片资料分类,综合汇总,汇编成册,并对其融入基础课程的可行性、实践性进行了反复细致的研讨。精选有经验的高职称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聘请校内外专家、民间艺人作为课程开发顾问。

二、引入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建设特色课程体系

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我们遵循“加强基础、整体优化、突出特色”的建设原则,以音乐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为龙头,优化课程结构。在培养方案、大纲和教材上精心设计方案,注重实施效果,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 修订教学计划

在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融进研究成果,专门设置地方和学校特色课程板块,开设课程《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乌江文化概论》、《乌江流域民族民间美术赏析》。

2 修订教学大纲

在《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课中通过图片、音乐、课件的欣赏,使学生了解乌江流域民间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音乐文化特质、音乐形态等特征;《钢琴》课程中融入乌江流域原始民歌伴奏和以民歌为主题创编的钢琴小品;《声乐》课程中融入原始民歌演唱和以民歌为主题创编的歌曲;《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融入原始民间音乐音调和节奏练习;《形体舞蹈》课程中融入“摆手舞”、“花灯歌舞”。

3 特色教材建设

筛选出优秀的原生态民歌60余首,分别由指导教师写出教学分析和教学指导,使学生把握演唱、弹奏中的基本技巧及风格。

如《钢琴》课中的武隆民歌《三月秧鸡》“教学指导”写道:“这是一首劳动号子,#C羽调式,从整个段落结构看,每段均停在属音上,只是到尾声即全曲结束时才落在主音上。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落音都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呼应关系。在配置和声时应充分注意这一点,采用D、T的配置来加强应和效果。配奏时应以柱式和弦为主,以强调劳动节奏。

《声乐》课对民歌《黄杨扁担》的“演唱提示及要求”:这首歌为稍快优美的单乐段结构,比较流畅规整,并用了很多衬词,达到补充和加强感情,反映百姓对美好生活憧憬的目的。首先,注意演唱风格,从“人说柳州(即渝东南酉阳县)”这个地方到“姑娘好”这一句以借代手法来抒感,要唱得热情愉快,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其次,用简明的音乐语言准确地创造出生动的音乐形象。再次,最后的拖腔衬词乐句,一是要控制好,用假声收为佳。

同样是这首民歌《黄杨扁担》,当我们把它引入“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中时,老师重点对本曲的音调、节奏练习要求进行提示:“此曲重点区分前十六和后十六,同时注意结束句中复大二度的音准”。

2005年特色课程教材《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教程》出版了,并且完成了《土家族音乐简介》讲义、《渝东南苗族音乐简介》讲义、《秀山花灯简介》讲义、《土家族摆手舞基本动作及组合》讲义等。

4 更新教学方法

各教研室定期对特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研讨、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对于乌江流域的民族民间音乐,很多学生是从小听着长大的,加之我们采风收集,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再在理论上加以升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课堂表演教学、观摩教学,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所教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经过六年的实践教学,以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构建的特色课程很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教材配套,教学直观,简洁易懂。

三、创建“研、创、演”三位一体的课程实践体系

音乐的课程讲授与实践教学是结合得非常紧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过程,对学过的理论进行验证,对实践内容与形式经过不断改革创新,使学生将学到的 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所以课程实践是完善课程教学的很重要的部分。

1 教改和科研紧密结合

通过教学改革有力地推动科研,促进了老师们积极从事对合理开发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学科建设研究,近年来,撰写相关教改论文150多篇,申报市课题5项、校级课题10项。科研促教改,教改出成果,相关课题获重庆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涪陵区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长江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优秀奖各1项。教师的科研水平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同时在毕业论文指导中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对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中,从2004年来,学生毕业论文研究乌江流域民族民间音乐的就有30篇。

2 激发创作热情

通过自己收集原始素材,身临其境地切身感受,在拓展师生的视野、丰富想象的同时,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激发了他们大胆探索、勤于实践的创作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以致用,用然后知不足的求是作风。以原始民歌为主题创编的钢琴小品《花灯》、《一把菜籽黑油油》、《闹五更》、《闹红灯》、《雪花飘》等,歌曲《苗歌》《美丽的黔江我的家》、《下四川》、《歌声阵阵像飞泉》等,古筝曲《木叶情歌》、《古老的希望城》等,管弦乐《花灯》等,应用在教学中,收到了好的效果,师生的创作能力显著提高。

3 建立艺术实践基地

(1)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实践基地建设:在以基础教育为主的中小学校,通过见习、实习,提高学生的授课水平。(2)培养表演能力的实践基地建设:在以演出为主的文艺团体,通过见习、实习,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3)培养动手能力的实践基地建设:指以训练学生的组织各种活动能力为主的文化馆等企事业单位。

保证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有场地、有舞台,同时定期检验教学实践效果: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学生基本功比赛;每年举办“红五月合唱节”;每学期一轮年级音乐会;每年一次“三下乡”暑期艺术实践活动。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2

1.音乐课堂导入的原则

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我们在设计新课导入时,也要遵循一些原则:一是实际性。教学导入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进行设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喜好等去设计;二是趣味性。对于任何一门课程,学生只有对其建立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自觉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打开思维和想象,进入对知识的探究与渴求世界中;三是启发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2.音乐课堂导入的方式

精心设计好"开场白",在导入设计的新奇性、目的性、艺术性、知识性、启发性、拓展性上下功夫,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以求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1 导入设计要有新奇性、目的性。导入,就是为了将学生引进课堂。新授课前五分钟,是学生兴致高昂、注意力最佳时期,音乐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精心设计好"开场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的目的。 可运用:

(1)悬念法。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前先创设一些悬念,抛出启发性问题,如看看你是否能听出这首乐曲是民族风格还是西洋风格,有什么乐器演奏?你是否知道曲名,由谁作曲?

(2)渲染导入法 。渲染导入法就是利用学生对故事有特殊兴趣的心理特征,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著名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一开场可为同学们讲述了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

(3)律动参与法。所谓律动参与法,即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景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迅速缩短与作品之间的时间距离和与作者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激发兴趣, 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课教学。在这需要提到的是,教师创设的这种情境要自然适度,律动动作要切实可行,难度不能過大,如果过于渲染造作,就会让学生产生"假"的感觉,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欣赏情趣,反而会影响新课教学。

2.2 导入设计要有艺术性、知识性。黑格尔说:"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艺术学科形象思维的特征,要"动之以情,感之以形,渗透于理"。同时,力求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体会音乐的魅力。因此,导语设计应尤其强调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识紧密结合,更容易吸引学生的註意力。可运用:

(1)情境导入法。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长江之歌》欣赏课教学可采用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材料《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江河万古流》,使学生进入氛围,再初次欣赏《长江之歌》,并设计问题。用此方式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视觉、听觉相互冲击,充分的展示了长江的宽广与博大,调动起学生内心对长江无比深切的赞美和依恋之情,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歌唱导入法。歌唱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呈现之前组织学生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进人喻快的心境。例如在教唱歌曲《东方之珠》时,可请一位同学用卡拉OK形式演唱《我想有个家》,因此歌属流行歌曲,多数同学较为熟悉,台上同学的演唱能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运用卡拉OK形式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显得自然贴切,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不乏是一种很好的开场形式。

2.3 导入设计要有启发性、拓展性。作为一节课的开头,导入能引导学生迅速走进所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并且能启发学生思考,向更深更广的课堂内容延展开去。 可运用:

(1)诵读导入法。音乐本身具有非语意性、模糊性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有时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朗读诗歌开场,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3

1、 创设音乐渲染环境

所谓创设音乐渲染环境,就是用音乐的旋律创设音乐 氛围,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开课前的几分钟,教者弹奏上次教学艺术处理的歌曲,以此创设音乐气氛,借以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意注意,促使学生形成愉悦的心境,调动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处理《我爱梅园梅》歌曲开课前,教师先弹奏《我爱水乡美》的歌曲旋律,使学生边听音乐弹奏,边置身音乐的环境之中。这样,即复习了已学过的旋律,也为学生学习新课铺垫好情绪基础,促使学生为新知识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心理。当上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和格子节奏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让练习的旋律节奏与新授的内容紧密相连,并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这样,不仅为发声和节奏的训练创设了愉悦的教学环境,而且为新授内容中的旋律练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渲染了课堂的音乐气氛。

2、创设图画再现情境

在处理歌曲教学时,对学生情感的掀动,也可采取将美术图画引入课堂的做法。图画与音乐形象有机结合,再现歌曲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诱导他们把画当成歌曲来看,把歌曲当成画来体味,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曲情画意,使学生仿佛亲身经历般地进入角色。以典型人物在曲型环境中的心理状态来演唱。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指着一幅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学唱要达到最佳效果,学唱者的心理只有顺着作者所描绘的图画前行,才能真正进入角色与作者共鸣,在这种情况下的演唱,不仅力度、速度、声音会自然地符合要求,而且演唱时音色、语气、表情及整个艺术效果,都会大为改观。正为如此,在处理歌曲教学中,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音乐的想象力是与音乐的情感紧密结合的。音乐的情感体验又进一步推动着想象力的活跃开展。严格地说来,音乐的情感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想象活动。而创设图画情境,正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如在指导学生处理《我爱水乡美》第一段歌曲时,将一幅水乡风光美丽的油画展现在全体学生的面前,画面的背景是水连天,天接水。江岸上大沙田上有一片墨绿的焦林,有火红夺目的荔枝。在江中出现片片帆影向前行驶。在沙田上还出现了生长在这里的水乡人。这幅画面提示了《我爱水乡美》的歌词意境。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歌词仔细观察画面,展开联想和想象,对歌曲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置身于风光美丽的水乡之中,从而引发学生更爱心灵美的水乡人。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处理和表现。这样,通过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既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唱好这首歌曲情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歌曲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4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合:大家好!

丙:沐浴着金风浩荡的爽气,追逐着九月金色的翅膀,

丁:回味着春耕夏耘的怀想,倾听着绿叶深情的吟唱,

甲:拥抱着硕果浓郁的芬芳,点燃了万千摇曳的烛光,

乙:咀嚼着收获喜悦的温馨,放飞着园丁美好的希望,

丙:台儿庄区2012年庆祝教师节文艺汇演现在开始!

丁:让我们一起“踏歌起舞”,奏响今天欢庆的乐章——

第一章 欢庆

1,大型歌舞:踏歌起舞

甲:《踏歌起舞》,淋漓酣畅,这是我们欢乐心情的张扬。让我们掌声感谢枣庄二中师生的精彩表演!

乙:接下来的《宝贝欢闹》,《重唱春晓》,更有《长鼓咚咚》的歌舞,把我们的欢庆乐章拉长。

乙:请大家稳住激情,欣赏××的舞蹈《宝贝欢闹》,××的同声重唱《春晓》、××的歌舞《长鼓咚咚》,还有××的器乐合奏《神话》——

2,舞蹈:宝贝向前冲

3,童声重唱:春晓

4,歌舞:长鼓咚咚响

5,器乐合奏:神话

第二章 颂歌

(主持人在器乐合奏《颂歌》的尾声中登场)

丙:一组欢快的歌舞之后,我们的演出进入第二乐章:颂歌

丁:请欣赏表演唱:梦的眼睛。表演者:

6,表演唱:梦的眼睛

丙:百年大计,教育第一,教育大计,发展第一。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区教育事业乘势而起,在持续深化的改革与创新中,实现了科学和谐快速发展——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学校结构布局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市学校布局调整、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督导工作诸项考核评比中力拔头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堂教学改革,也都有了新的突破,区教育局还荣获省级文明机关称号。

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知详情,请听数来宝:台儿庄教育展新容。表演者:

7,数来宝:台儿庄教育展新容

8,男声独唱:洒向人间都是爱

甲:感谢××精彩的演唱。一曲《洒向人间都是爱》,揭示并歌颂了人民教师职业的光荣属性。

乙:人民教师职业的光荣属性,让人民教师备感光荣。

甲:尽管是春蚕到死,他们依旧殚精竭虑。没有那呕心沥血的倾吐,哪来华美的锦缎霓裳?

乙:尽管是蜡炬成灰,他们照样无怨无悔。没有那舍生忘死的燃烧,谁来照亮知识的海洋?

甲:在我们欢庆新中国第25个教师节的欢乐氛围里,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辛勤耕耘在全区教育战线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乙:下面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教师之歌》。表演者:

9,配乐诗朗诵:《教师之歌》

10,二胡合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三章 畅想

丙: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将我们对教育对教师的颂歌诠释得余音绕梁芳韵绵长。

丁:驾驭着音乐的翅膀,我们一起欣赏畅想的乐章!

11,舞蹈:《红花绿叶满园春》

丁:红花绿叶满园春,是对我区教育事业成就的形象表述。

丙: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将每一所学校,都建成了师生们的美丽家园。

丁:在那美丽的家园里,老师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学生像花儿,接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健康快乐地成长。

丙:请欣赏女声独唱:美丽的家园。演唱者:

12,女声独唱:《美丽的家园》

丙:感谢××的《美丽家园》。

丁:美丽的家园融合于家乡的和谐与发展。“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是我们台儿庄的黄金名片。

丙,打造这一黄金名片,离不开教育的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江北水乡的明天继续作出新的贡献!

丁:请欣赏舞蹈:江北水乡与节日欢歌。表演者:江北水乡,××××;节日欢歌,××××。

13,舞蹈:江北水乡

14,歌伴舞:节日欢歌

甲:殚精竭虑,甘做红烛,为祖国培育合格人才——这是全区广大教师教的共同夙愿;

乙: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这是全区教育系统的不懈追求。

丙:在欢庆第二十五个教师节的欢乐中,我们总结了春华秋实的经验;

丁:畅想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时,我们追求着锦上添花的建树。

甲:总结经验,畅想未来,承先启后,再创佳绩,我们,共同努力吧!

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丙: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5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合:大家好!

丙:沐浴着金风浩荡的爽气,追逐着九月金色的翅膀,

丁:回味着春耕夏耘的怀想,倾听着绿叶深情的吟唱,

甲:拥抱着硕果浓郁的芬芳,点燃了万千摇曳的烛光,

乙:咀嚼着收获喜悦的温馨,放飞着园丁美好的希望,

丙:台儿庄区20xx年庆祝教师节文艺汇演现在开始!

丁:让我们一起“踏歌起舞”,奏响今天欢庆的乐章——

第一章 欢庆

1,大型歌舞:踏歌起舞

甲:《踏歌起舞》,淋漓酣畅,这是我们欢乐心情的张扬。让我们掌声感谢枣庄二中师生的精彩表演!

乙:接下来的《宝贝欢闹》,《重唱春晓》,更有《长鼓咚咚》的歌舞,把我们的欢庆乐章拉长。

乙:请大家稳住激情,欣赏××的舞蹈《宝贝欢闹》,××的同声重唱《春晓》、××的歌舞《长鼓咚咚》,还有××的器乐合奏《神话》——

2,舞蹈:宝贝向前冲

3,童声重唱:春晓

4,歌舞:长鼓咚咚响

5,器乐合奏:神话

第二章 颂歌

(主持人在器乐合奏《颂歌》的尾声中登场)

丙:一组欢快的歌舞之后,我们的演出进入第二乐章:颂歌

丁:请欣赏表演唱:梦的眼睛。表演者:

6,表演唱:梦的眼睛

丙:百年大计,教育第一,教育大计,发展第一。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区教育事业乘势而起,在持续深化的改革与创新中,实现了科学和谐快速发展——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学校结构布局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市学校布局调整、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督导工作诸项考核评比中力拔头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堂教学改革,也都有了新的突破,区教育局还荣获省级文明机关称号。

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知详情,请听数来宝:台儿庄教育展新容。表演者:

7,数来宝:台儿庄教育展新容

8,男声独唱:洒向人间都是爱

甲:感谢××精彩的演唱。一曲《洒向人间都是爱》,揭示并歌颂了人民教师职业的光荣属性。

乙:人民教师职业的光荣属性,让人民教师备感光荣。

甲:尽管是春蚕到死,他们依旧殚精竭虑。没有那呕心沥血的倾吐,哪来华美的锦缎霓裳?

乙:尽管是蜡炬成灰,他们照样无怨无悔。没有那舍生忘死的燃烧,谁来照亮知识的海洋?

甲:在我们欢庆新中国第25个教师节的欢乐氛围里,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辛勤耕耘在全区教育战线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乙:下面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教师之歌》。表演者:

9,配乐诗朗诵:《教师之歌》

10,二胡合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三章 畅想

丙:一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将我们对教育对教师的颂歌诠释得余音绕梁芳韵绵长。

丁:驾驭着音乐的翅膀,我们一起欣赏畅想的乐章!

11,舞蹈:《红花绿叶满园春》

丁:红花绿叶满园春,是对我区教育事业成就的形象表述。

丙: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将每一所学校,都建成了师生们的美丽家园。

丁:在那美丽的家园里,老师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学生像花儿,接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健康快乐地成长。

丙:请欣赏女声独唱:美丽的家园。演唱者:

xx,女声独唱:《美丽的家园》

丙:感谢××的《美丽家园》。

丁:美丽的家园融合于家乡的和谐与发展。“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是我们台儿庄的黄金名片。

丙,打造这一黄金名片,离不开教育的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江北水乡的明天继续作出新的贡献!

丁:请欣赏舞蹈:江北水乡与节日欢歌。表演者:江北水乡,××××;节日欢歌,××××。

13,舞蹈:江北水乡

14,歌伴舞:节日欢歌

甲:殚精竭虑,甘做红烛,为祖国培育合格人才——这是全区广大教师教的共同夙愿;

乙: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办人民满意教育事业——这是全区教育系统的不懈追求。

丙:在欢庆第二十五个教师节的欢乐中,我们总结了春华秋实的经验;

丁:畅想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时,我们追求着锦上添花的建树。

甲:总结经验,畅想未来,承先启后,再创佳绩,我们,共同努力吧!

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丙: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6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诗歌本身的特点,使其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具有灵活的故事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诗歌更像是一位半抱琵琶的娇羞女子,感情的倾诉分外含蓄,但若是能够深入其中,诗歌所表露出的美感,更是让人领略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意境。所以,诗歌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诗歌内容的意境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这一点对诗歌教学有害无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妨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掌握诗歌,进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歌也是帮助学生直抒胸臆的最好载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情景的演示,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教师不妨就在教室组织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演示排练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对诗句前面的景色描写,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用口语进行意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描绘出一个气象万千的场景来,这样对其中“粪土当年万户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样的句子就能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用合作的方法,让两三名学生交替来诵读诗歌,在抑扬顿挫间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想要表达的感情,M而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诗歌内容,提升自己的审美思想。

二、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丰富诗歌学习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连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电教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更为灵活,同时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意境,也能多角度地进行诠释,方便学生学习。电教是现代教育以计算机、投影仪、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影像、音乐、图像等方式,将诗歌用全新的形式表现在学生面前。当然,在诗歌内容的横向拓展上,也能更加全面,让学生正确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在正式学习前,让学生聆听标准化的朗读内容,让整首诗词的基本基调,在学生心中有一个大致的铺垫,然后对“樯橹灰飞烟灭”,“一尊还酹江月”之类饱含作者深情的语句,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电教中的多媒体影像技术,通过网络搜索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赤壁的视频内容,让他们观看江上的怪石嶙峋、江水的滔滔不绝,进而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色有个全新的认识,将纸上的语言转化为胸中的丘壑。在内容的讲授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具有古韵的音乐,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当年苏轼泛舟江上,纵情诗词的狂放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一番整理,进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成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对于高中生而言,之前已经学了多年语文,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都有了自己的一番见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内容的灌输,要注重方法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其中。在诗歌学习上,尤其如此。所以,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建立诗歌兴趣学习小组,一方面深化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诗歌视野,而不是只将目光停留在课本上。

兴趣小组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下。课上,小组成员一样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建设。比如说,教师在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之后,兴趣小组的学生可以帮助教师列举一些相关题材的诗歌,像岳飞的《满江红》。这个时候,教师不妨将课堂交到学生的手中,让他们根据辛弃疾这首词的基调,来对岳飞的这首词进行简单的讲述,对比其中的名句,像辛弃疾“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无奈,和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情怀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是豪放派诗人,同样的创作基调,为何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表达,这个时候,“主讲人”可以根据二者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人物生平进行对比讲解。这样的小组自主讲解,既能巩固课上的教学内容,又能对课外的内容进行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7

关键词:教学策略;激活课堂;课堂资源

音乐课堂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展现师生生命活力、进行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容”: 可以点燃学生的创作火花

初中生在学习中往往较少顾忌,“初生牛犊不怕虎”,思维活跃,特别是音乐学科,教学环境相对轻松,更会使学生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这些举止可能是幼稚的、错误的,但教师应该有“容人之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迸发出音乐创造的火花。

本人在七年级音乐下册歌曲《长江之歌》教唱过程中,忽然听到从教室角落处冒出几个不和谐的声音,肯定是丁同学在瞎编歌词。丁同学课余善于编歌词,同学们叫他“怪才”,把他唱的歌叫“怪叫”,没想到,他居然将这“特长”发挥在课堂上了。从同学们的哄笑声中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在等一场师生大战的“好戏”。课堂氛围凝固了,教室里甚至能听到针落地的声音,四十五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那位同学显然也意识到自已的错误,愕然地等待着我的“宣判”。刹那间,我猛地意识到:不能扑灭他本能的“创作火花”,这正是挖掘同学们创编音乐的平台。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对丁同学进行了遵守课堂规则的告诫后,趁机让同学们进行即兴创编的尝试,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点评,让他们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激”: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引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二是通过层次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品尝到思维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欣赏七年级音乐下册舒伯特的作品《鳟鱼》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四条颜色不同的鳟鱼,根据事先设计的问题来分别欣赏四个变奏乐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给四个乐段排序)。最后欣赏结尾段,让学生进行鳟鱼故事续演,并尽可能多地表演出不同的结局。根据不同的结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喜剧和悲剧。然后针对喜剧情况设计了问题:同样是这段音乐,但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喜剧,认为鳟鱼活了下来,有的却认为鳟鱼最终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会对鳟鱼的结局有不同的认识,主要原因在哪里?针对这一情况我提出了三个问题:①乐段的速度、力度、情感如何?②根据结尾段的音乐色调,给这条鳟鱼设计颜色?③从鳟鱼的结局中,你收获了什么?通过一系列的设疑,创设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觉运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知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维,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三、“让”:可以让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在音乐课堂中涉及作品背景简介等理论的环节时,教师经常会用演讲式、灌输式的方法,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让学生进入“半休眠”状态,这样实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用、巧用“让”字策略,把课堂“让”给学生,留出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表演,让他们主动求索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欣赏八年级第二单元《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中,我改变了演讲式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让给学生,采用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资料,包括作者的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一系列梁祝文化等。课堂上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多,价值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查图书、听音乐、写体会,向长辈请教,更有学生特地去上虞祝家庄英台故里实地考察,并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课堂上,各小组纷纷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登台演说。有的找来了梁祝邮票,有的找来了相关的图片、书籍和音像资料。观看着动感的画面,聆听那经典名作,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弘扬了非物质文化。这不仅是一节音乐课,也是一节别开生面的地方文化特色课,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引”:可以运用开放的课程资源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本身是一个大课堂,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运用开放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或延伸,打造生活化的音乐课堂,增强音乐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在学唱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歌曲《我的家乡多么美》时,恰逢是采茶时节,上虞人杰地灵,虞南盛产茶叶,也可谓是茶乡了。而本校的学生来自虞南地区的为数不少,平日里积累了不少有关茶文化的知识。于是,我利用这个资源,把体现家乡美的典型歌曲《采茶舞曲》融入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学唱这首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浙江民歌,培养其爱乡之情。随后,引导学生自主“道茶”; 然后进行茶道表演―― “品茶”,要求动作优雅、高贵,让学生感受茶艺表演的魅力;最后师生共“咏茶”――让学生聆听越剧韵味的《采茶舞曲》,将普通话演唱与方言演唱进行对比,体会方言对歌曲风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吐字咬字加以聆听和模仿,“溪”念qi,“水”念sui……。随后,让学生用上虞方言演唱此歌,体会茶歌的风格变化,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感觉十分新鲜,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是十足的采茶姑娘劳动时喜悦的景象。这节课我巧妙地将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茶文化”及“方言”融入课堂设计中,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了歌曲流畅而柔美的旋律、浓郁的江南特色,而且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自豪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知识的地域性,善于运用开放的课程资源,提供多元文化”的要求。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8

亮点一:一幅漫画,新颖别致,彰显高瞻远瞩的智慧

一幅漫画:潘长江卡通漫画加一幅对联(上联:阎锡山去无锡登锡山 锡山无锡 下联:潘长江到天长游长江 长江天长 横批:浓缩的是精华)

首先给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似乎无关的漫画情境――潘长江卡通漫画和一幅对联,看后着实让人捧腹大笑。这样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引人入胜,辉映全堂。

亮点二:两幅对联,新颖巧妙,凸显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联一:(导入时)

上联:阎锡山去无锡登锡山 锡山无锡

下联:潘长江到天长游长江 长江天长

横批:浓缩的是精华

对联二:(讲到长江流经的省份时)

上联:青藏川滇渝两湖

下联:江西安徽和苏沪

横批:第一大河

用对联来讲授新课,符合青少年“乐喜游而惮拘检”的特性,迎合青少年的心理表层需求,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活动欲望,因而极具趣味性、教育性。

亮点三:三首歌曲,独特魅力,包涵对长江的爱恋

上课前,即课间休息:“真心英雄”

上课开始,第一板块:欣赏篇――感长江“长江之歌”

上课中间,第三板块:奉献篇――颂长江“爱的奉献”

第一板块:欣赏篇――感长江时,引用歌曲“长江之歌”,同时插播长江的精彩图片,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曲唱出对长江的爱恋,寓教于乐。

第三板块:奉献篇――颂长江时,一曲“爱的奉献”作为背景歌曲,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情感得到震撼。

亮点四:四个活动,设计合理,体现开放的教学观

活动1:“探寻长江”游戏

活动2:长江水能开发

活动3:荆江河段的治理

活动4:洞庭湖的萎缩及治理

如“探寻长江”活动:第一步,人造长江(两位学生摆V和W造型);第二步,定位长江(用不干胶在“人造长江”贴上:唐古拉山、三峡、宜昌、湖口、东海);第三步,长江漂流(用不干胶在“人造长江”上粘:北岸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岸支流,乌江、湘江、赣江)。活动一开始,学生便蜂拥而上,那种热烈的气氛使课堂氛围达到高潮。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合作、交流和探究,激发了学习地理的热情,他们仿佛不再感到地理枯燥乏味、苦涩难懂,而是生动、有趣、好玩、易学的一门学科。

活动的用意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做“毕福剑式”的老师,不做“易中天式”的讲授。易中天确实讲得好,但最终大家只记住了他,至于讲的什么多半都忘了。而毕福剑则是给别人搭建一个舞台,让大家展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舞台留给学生,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要学会适时“放手”, 解放学生的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究。

亮点五:五大板块,思路清晰,展现全新的教材观

第一板块:欣赏篇――感长江

第二板块:概况篇――知长江

第三板块:奉献篇――颂长江

第四板块:开发篇――探长江

第五板块:忧患篇――治长江

一是增加精美图片。如“欣赏篇”,自动播放19张精美图片,从而使本节教学显得更加丰满,更有震撼力;二是替换案例,如把教材“荆江治理工程”图,替换为“荆江河段不同年份变化” 图,然后寻找治理对策,这样的替换显得更有说服力,学生更易理解;三是拓宽内容。如没有采用课本“洞庭湖的面积和容积变化”的统计图,而是采用了“17世纪中期和20世纪中期洞庭湖的地图”来探究其变化,了解原因,讨论对策,这样的活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亮点六:六字箴言,贯穿始终,突出新课程核心理念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范文9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想象力;教学效果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就无法听懂音乐。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在欣赏管弦乐《七子之歌――澳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使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时我提问:两种音乐表现的是同一个内容,但给我们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喜爱合唱的占多数,原因是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合唱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在讨论总结之后,我用简短的语言将音乐形象进行描绘,然后让学生再听音乐,这次我要求大家听音乐的同时展开想象,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

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可以通过标题音乐进行想象,还可以找一些无标题音乐,如视唱、各种练习曲,在学生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另外,在学习歌曲或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词内涵,说出歌曲的情绪,或借助画面、道具想象音乐要表现的内容、情绪,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办法。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高潮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高潮,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合法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

三、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和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其次教师要提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是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表现空间,如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纪念日活动等都是提供学生展示能力、增强信心、提高表现力的绝好机会。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各种演出、音乐会、电视晚会,注意观察,深刻体会艺术家演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精华,了解音乐内涵,正确表现音乐。

2.创设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