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风筝教学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2-11-29 17:51:42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1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六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五张)

(1)各式图案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一、二节,了解到作者从体育场上人很、风筝的样式多、放风筝前的喜悦心情这几方面来具体写的。

2.朗读一、二节。教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我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 ),有( ),有( )…就是没有( )。

二、发现学习(一)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样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要求: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5.朗读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发现学习(二)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教师追问:这些语句为什么不能去掉?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天空写具体的。

5.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样,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 ),仿佛(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那碧绿的“大蜻蜒”,( ),犹如( )。

8.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节。

9.背诵五、六两节。

(1)出示多媒体幻灯片(4),辅助背诵: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蜒”叽叽喳喳地叫( )。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那金黄的“小蜜蜂”,( ),好像( )。那鲜红色的“大金鱼”,( ),好像( )。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 ),仿佛( )……

(2)独立背诵。

(3)集体背诵。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语: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2

春天到了。放风筝的时节。当时,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比较活跃。学校组织了一次放风筝比赛的活动。对我来讲,这是一次把作文教学与科技活动有机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的活动。

活动按照“学风筝——做风筝——放风筝”的思路开展。

先是学做风筝。我本身不太会做风筝——小时候,我做的风筝很少有能够放上天空的。因此,我对方风筝也不太感兴趣。不过,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也不甘落后。于是,我发动学生找有关的资料。学生从各类书刊杂志上找来的风筝的历史、风筝的飞行原理、制作方法、放飞技巧等资料。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事件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我把“学校要搞风筝比赛”的事情告诉了同学们,学生热情很高。

做风筝的活动,学生很投入。为了做好风筝,我们请了自然老师和美术老师来辅导。因此,学生制作出的风筝在工艺、造型方面都很不错。为了能够在比赛中获奖,我们班先在学校操场上进行了试飞选拔;被选拔上参赛的学生还利用双休日到比赛场地区练习放飞。

从做风筝开始,我要求学生记观察日记,其中包括做风筝、试飞的整个过程,我都要求学生用日记把自己的做法、心情、体会记录下来。

放风筝比赛活动在校园外的一块农田里进行的(那时的农田还没有开始播种)。各班选出了自己班内最好的风筝。发令、放飞……哈哈,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飞舞,地上,放飞的同学东奔西忙,好不热闹。所有的同学真是“好好开心”。

正当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准备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教研原来听我的阅读课。因为我们熟悉得很,我向他们介绍活动和自己的作文教学打算。没想到,他们很重视,决定,要我把这次作文指导上成一次全县的作文公开课。

我按照自己的思路,提前搞了一些写动态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片断练习,准备在课上重点指导学生“说经过、说自己见到的、想到的”内容为基本思路来上这节课。

几天后,我把这个思路跟教研员一说,教研员基本同意我的思路。但是,他们要求我先搞一下试讲,看有什么问题。

我说,不要试讲了吧,我还是有把握的。再说,试讲完了,学生都会说了,就说不出个性特点来了。教研员坚决不同意——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没办法。我只好按照自己的设计,在自己的班级进行了试讲。

想得很好,以上课,果真出了问题——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想说,但是,再说的过程中,我觉得学生对过程的介绍、场面的描述、自己的想法介绍得很有些不够周到的地方。于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我进行了指导。

当然,最后,学生说出的作文是比较高水平的了。

不过,这样的结果,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压堂十分钟之多。 教研员有话讲了:怎么样,不试讲不行吧?我心里想:试讲究行吗?今天出了这个问题,谁知道,到了公开课上会出什么问题?大家在一起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了一些“微调”。然后,我“走马上课”。

由于是作文公开课,大家显得热情比较高。学生们很配合,按照我的设计,非常的顺利。学风筝、作风筝、放风筝,每一个要点都说得非常活跃,精彩。我高兴得拿着话筒到处采访。说完以后,教研员还不吹哨,没办法,安排学生课堂写作,我转到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

一直过了将近十分钟,课,终于上完了。

我问教研员:怎么回事?怎么给这么长时间?他们笑了:你的指导部分才用了32分钟。 什么?我傻了。这是32分钟能够做完的事情吗?哦。试讲惹的祸。

听课老师对这节课倒是倍加赞赏。教研员在评课时把握得课也碰得很高。但是,我内心却很不是滋味——我知道,老师们除了学一些思路,这节课是学不了的。

反思:这是我教学生涯中,作为教师上的最后一节公开课。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担任了学校的教导处副主任,只是要把这个班级送到毕业才能“脱产”。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古筝》 项目化教学 教学流程

《古筝》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器乐方向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法性很强的实践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筝的历史、形制种类;能掌握定弦,调弦及转调方法;能掌握古筝演奏技巧;能具有一定的古筝演奏水平;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音乐表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项目化教学和古筝学科的特点,我特制定以下教学流程。

一、目标设计

(一)能力目标

1.能对筝进行基本的保养和调律。

2.能快速地视奏古筝谱。

3.能独立演奏完整的作品。

4.能进行基础的古筝教学。

(二)知识目标

1.了解

(1)了解筝的发展历史、种类、形制及各部分名称。

(2)了解筝各大流派的风格特征。

(3)了解培养良好练琴习惯的好处。

2.掌握

(1)掌握筝的记谱法。

(2)掌握筝演奏的正确姿势及左右手指法。

(3)掌握筝的定弦、调弦及转调方法。

(三)其他目标

1.增强交流沟通、团结合作的能力。

2.提高自学的能力。

3.培养民族音乐鉴赏的能力。

4.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内容设计

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理论为基础,重点突出实践训练。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将本课程的综合贯穿项目设计成古筝专场音乐会。为实现这一目标,把此项目分成若干个模块,训练项目有:筝的定弦、调弦及转调方法的学习;左右手基本指法的训练;传统筝曲、创作筝曲等十首乐曲的训练。以由简入繁的乐曲为内容,以训练为手段,做到听、模(仿)、练、奏相结合,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每个模块的完成为一个小目标,也是一次作业成绩;当所有小项目完成,通过实训排练,就可以举办古筝专场音乐会了。

课程设计内容如下:

训练项目及支撑知识设计表

三、考核方案的设计

本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设计如下表: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美术课堂 艺术教师 准确定位

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是我们美术教师不懈努力的方向!一次次的理想课堂深度研讨会让我们有了为之努力的方向。朱永新教授早就提出了关于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与“三重境界”的思考。实质上,在这个简洁的理想课堂教学框架下我们只要理解到位、全面,理想课堂将是各式各样丰硕的果实。在杨柳老师的课堂,观摩了她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后,我着实体验到杨老师理解下的理想课堂的新教育模式。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品尝到了小学美术理想课堂上累累果实的甜美。在此,聚焦杨老师的课堂,以此为例,阐述我对构建理想课堂的一点理解:

一、准确定位下的理想课堂

新教育的理念是让师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大环境下,理想课堂势必在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中延展,为实现师生朝向健康美好的共同发展,过上幸福完整的生活而进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师生生命活力而生成的切实高效的课堂教学生活的完整过程。作为一线的小学美术教师,日常生成的每一节课堂努力做到不盲目、不作秀。以杨老师的这堂《筝面设计》展示课来说,我们能感受到杨老师为构建理想课堂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室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悬挂了不同形式的南通板鹞风筝、北京风筝、潍坊风筝等作品。例图:

整个教室就像是一个微型的风筝展览馆,学生走入这样的艺术空间,关注力都集中在各类形式优美的风筝作品上。这些形式各异的风筝,不仅可以服务于美术课堂,也可以服务于整个校园,全校师生都可以在课余时间进入教室欣赏。学校的艺术资源也会在不断累积中变得丰富。如果每堂美术课都不断地累积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未来的教室就会变成新教育愿景下庞大的艺术资源库。师生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赏“美”意识会悄然发生多元的变化。因此,不管是精心打磨的公开课、比赛课、送教下乡课,还是常态课都应该是形成这个完整教学生活的有效串联。

二、基本共性下的理想课堂

1.和谐互动的课堂是理想课堂的共性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来实现认识信息、心理动作、情感态度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课堂理想的互动,营造和谐的氛围是前提。从杨老师的美术课堂上,流露出这样的信息:教师的语言、语速、眼神、肢体动作自然、严谨,传递给学生明确的审美信息。就像孔子说的那样,教师要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杨老师的一句:“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一下激发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模式。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揭开最上面一层纸)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揭开最下面一层纸)有一些小朋友准备去放风筝了。(揭开中间一层纸,露出5个风筝骨架)杨老师问:“学生这些风筝漂亮吗?”学生说:“不漂亮。”老师又追问:“为什么?”学生有“观”而发:“只有骨架,没有筝面的风筝当然不美。”此时,课堂临时组成专门针对筝面的设计任务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巧妙的分段式展示更是对学生的层层诱导。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情绪、激发性的语言、画面去感染调动每一位学生,就像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课堂的参与度。理想的课堂应该努力追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深度参与。学生参与度越高,参与得越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高。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是美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

2.充满活力,不断生成的课堂是理想课堂的内驱力

总理曾说过: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新教育下的理想课堂就需要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谐的氛围,活生生的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都能彰显自己生命的活力,在学习过程中跃动思维火花。朱永新教授说过: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如果说知识是已知的、静态的,那么,智慧则是未知的、动态的,教师的责任就是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师生的能力、智慧。就像杨老师对新教育的理解:艺术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五年级的学生认知面较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宽,在认知的过程中初步构建了独特而具个性的思维模式。这就要求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筝面设计》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杨老师注重了教学情境的预设,让学生水到渠成地体验了成功的乐趣。例如:课前播放板鹞风筝的视频,不仅让学生从感官上直接感受到风筝在放飞时稳定的“美”,更有各种哨口发出和谐而有节奏的音调震空齐鸣,课堂中的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到的是放飞者在天地之间享受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曼妙奇趣。这种极具地域民俗文化特色艺术的板鹞风筝的“美”钻入了学生的眼,植入了学生的心。这种音效、图文、动态结合的课堂导入让学生有了可感性、愉悦性,一并唤起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引起审美兴趣。导入的出彩很重要,导入的精准更关键。课堂中有个细节,杨老师在给学生看视频前,预先出示了“学习单”,让学生记录关键词,简单的文字记录却使学生快速而精准地点出了板鹞风筝的基本形状、发声原理及图案内容这三个学习研究框架。后面的教学中,师生共同创新,描画筝面色彩,让学生亲自体验了和老师一起作画的快乐,同时也能从老师的一笔一画中学到笔与颜料的默契配合,最后调整画面时,杨老师运用流畅的线条勾勒演示统整筝面,同时讲解中提及了这些点线面的设计是借鉴了艺术家的装饰风格。

这些教学互动环节是让学生不断进行比对、总结,深挖筝面设计图案的关键点。从课堂的反应来看,学生们乐意接受,从而产生了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等积极的情绪反应。同时学生的个性思维就会充分发展,而在这些个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创造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生成理想的课堂。

3.务实高效的课堂是理想课堂的根本

理想课堂在讲究活力、生成的同时,怎样落实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思想、活动经验,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诱发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高效?记得朱永新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希望我们的教师认真关注窗外的世界。杨老师的课堂从传统的美术教材中跳出来,接触身边的乡土教材,关注生活中的艺术。整堂课不管是视频的介入、情境的创设、分步的推进、大胆的创作、多元的评价,每个环节都呈现了大量的风筝实物、风筝图片,和学生一起分享家乡的艺术,让身边的艺术焕发原本的光彩。同时让学生有了对观察风筝图案的色彩美、花纹图案造型美的直观感受,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也为诱导学生热爱家乡民间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课堂的教学效果中我们切实感受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彰显,美育的过程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欣赏、体验、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自我美育。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现实条件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问题,从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对于小学生来说,新颖有趣的问题也会将他们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那么教师就要精心地设计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问,有助于他们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并用语文的视角来分析并解决问题。而且,熟悉的生活情境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降低学生内心的抵触情绪,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巧妙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问题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例如,在教学课文《风筝》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回想一下春天来临时他们去公园放风筝的情景,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自己放过风筝,那么教师也可以让这些学生说一说看别人是怎样放风筝的,并鼓励学生也去放风筝。在充分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后,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如:(1)哪位学生知道风筝名称的由来?什么地方的风筝最多呢?(2)你知道都有什么样的风筝呢?你最喜欢的风筝是什么样的?(3)在放风筝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通过提出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大部分小学生都爱听故事,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投其所好,将教材中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充满趣味的小故事,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课文的过程。并且,在学生津津有味听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

例如,在教学课文《找骆驼》时,教师就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到老人说出那只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个老人知道骆驼驮着什么呢?是不是他把骆驼藏起来了呢?”这时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对学生给出的结果给予多元而全面的评价,对于积极活跃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这个故事补充完整。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参与课堂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出开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尤其是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有所差异,他们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要挖掘这些学生思维的不同点,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使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为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提供条件。

例如,在教学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什么看法。由于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只是两种对立的态度,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不仅仅局限在课文的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看法。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慈祥的爱和严厉的爱,哪一种更好”为主题开展辩论会。在这样的语文活动中,学生都会十分积极地参与,并在课下认真地搜集资料,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思维,在不断的辩论与反驳中,他们也会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进而可以真正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策略进行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密切地联系实际生活,巧妙地借助趣味故事,并精心地提出开放性问题,使得小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真正地构建出高品质的语文课堂,真正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雯雯.创造情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6

>>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7)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4)飞机性能分析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8)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6)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5)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10] 室内微小模型飞机的设计与制作(13) 电动模型飞机动力系统的配置(7) “胖妞”的故事――设计制作一架运20模型飞机(上) 模型飞机与“机库” 用PS板制作轻质弹射模型飞机 好飞易做的室内橡筋模型飞机 适合小学生制作的纸木弹射模型飞机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2)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1)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4)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3) 浅谈遥控精准特技模型飞机的器材、安装与调试(5) 让模型飞机起死回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即可直接进入该软件的交互界面。

Kite Modeler是一款十足的“傻瓜”软件,只需用鼠标点击按钮、选择备选项、拖动活动条即可设计出自己心仪的风筝。软件界面右上角的“Diamond kite”下拉条内共有“Delta kite”、“Box kite”等7种款式的风筝选项供设计者选用(图13)。界面的左半部分视窗用于显示风筝的近距离俯视图、侧视图及远场放飞侧视图,可通过视窗上方的“Front”、“Side”和“Field”按键切换。

软件界面的右半部分用于设置或计算风筝的参数。用鼠标依次点击“Design”和“Shape”后,拖动软件界面右上方的四个水平滑动条,就可以调整风筝的长、宽、高等尺寸。点击“Material”按键,软件会提示选择风筝蒙皮、骨架、收放线、尾巴的材质。其中蒙皮的材质选项有塑料、棉纸、丝绸等;骨架的材质选项有1/8英寸方形截面轻木杆、松木、塑料管等;尾巴的材质选项有塑料、尼龙等;收放线则有尼龙和棉线两种材质可选。而点击“Trim”按键后,可设置风筝的缰绳、俯仰角以及缰绳与收放线连接点的位置等。此处需要说明两点:

(1)对于任何一款风筝,Kite Modeler软件内部都自带了一套“默认”的构型/材料方案,该方案实际上已经过“优化”,供设计者参考。

(2)如果用户调整参数后使风筝缰绳过长或过短,或使缰绳与收放线的连接点过于靠前或靠后,软件都会实时提示用户出现错误:“Unstable design or trim”(不稳定的设计或缰绳/收放线连接)。

设置好风筝的几何参数、材质及缰绳等参数后,点击“Fly”按键,再设置风速、收放线长度,软件会自动计算、并显示出风筝的飞行参数(升力、阻力、重量、蒙皮压力、俯仰力矩、迎角、飞行高度、放飞水平距离以及收放线张力等)。

非常有趣的是,Kite Modeler软件除了可以设计地球表面放飞的风筝外,还别出心裁地根据火星大气的密度等信息,添加了火星表面风筝设计模块。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7

一、用心地收集信息,让课堂灵动起来

课堂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生成,触类旁通,如发现跟教师预设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看法,应当好好珍惜,保护学生真实的感受和勇气,激活学生创造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充满挑战和创新意识。如教学《风筝》这课时,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快乐的心儿就是风筝的尾翼,随着“幸福鸟”翩翩飞舞。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课程的三维目标。踏着清脆的铃声,我双手托着两个风筝:简易的“鸟儿”、精致的“神龙”,微笑着走进教室。

众生:(惊叫)风筝!风筝!龙,龙……

师:对!(边板书:风筝)zheng是轻声,请大声地齐读“风筝”。

师:(扬起“鸟儿”)这是我和儿子亲手制作的,昨天,我们俩去县体育场放飞。它是丑了点,但飞得特别高。

生:(急切地,唧唧喳喳说开了)我和哥哥有只蝴蝶风筝;我们制作了一条蜈蚣风筝,飞得真美。

师:作家贾平凹也爱风筝。他曾说过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那么这节课,咱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风筝。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本课时,正值金秋,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因此,以实物演示这样的教学信息,导入就是那样得自然、妥帖,激发了学生的兴奋之情,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

二、敏锐地判断信息,让课堂灵动起来

课堂可以生成积极、正面、价值高的信息,也会生成消极、负面、价值低的信息。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正确判断,快速筛选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成。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价值取向以及学生智商发展为出发点,重视每个学生的需求,生成的课程资源信息。如教学《那天》这课,课文讲了父亲帮同事库伯买,结果中了奔驰汽车的大奖,通过思考之后,把汽车还给了库伯。面对大奖的诱惑,学生的见解各不相同。教师敏锐地对课堂教学做出了判断,设置了教学矛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该不该还车?”通过思考与争辩之后,再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与生活实际,思考“该”与“不该”的两种不同做法所取得的后果,进行权衡,最终有了统一的看法,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真正含义。教师敏锐判断课堂信息,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激活思维,发挥潜能,真正成就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三、灵活地处理信息,让课堂灵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和经验积累,造就了这般如此巧妙的课堂变动,生成了不重复的教学激情和智慧。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灵活对待突如其来、稍纵即逝的课堂信息,让语文课堂的精彩片段不断涌现。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课。还有哪里深深感动着你?(出示:为了帮志愿军战士洗补衣服,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①学生说感受(相机板书:洗补衣服、没合眼),这让我们想到了一首诗,生吟诵《游子吟》。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爱犹如母亲一般,这温暖的爱仅仅只是表现在这几件事中吗?这段话中哪句话告诉我们大娘给我们的爱不止这些?

②小练笔:这八年来,大娘可能还会给我们哪些慈母般的温暖?请你替志愿军回忆一下,并且写下来。

出示: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那一次,您……

③配乐,学生进行小练笔。

④请几名学生连起来汇报,形成一长组排比。师过渡:是啊,如此深的情谊,如果你是志愿军,能忘怀吗?让我们一起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8

风筝,我国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此后,“风筝”一词沿用至今。据史料记载,风筝最早用于运载、通讯等军事领域,大约唐、五代时期,风筝逐渐转变成为一种供人娱乐的、技艺性很强的玩具,至北宋时期在民间普遍流行,南宋甚至还出现了以放风筝著称的艺人。明清时,风筝更加普及,已经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

在我国风筝的发展演变历史中,形成了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四大风筝产地,其中尤以北京风筝最为突出。较之其他产地,深受皇城文化影响的北京风筝,在达到放飞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风筝造型的美观和谐与画面的吉祥寓意,极大地增强了风筝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因此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风筝文化。

哈氏风筝是北京风筝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清朝末年,历经四代传人,迄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历史。哈氏家族祖籍河北,回族人氏,其祖上考中武状元全家迁入北京,后来家族破落,曾先后从事过建筑、餐饮、洋行等,清光绪年间在北京琉璃厂开了家回民饭馆,业余时间制作风筝出售,由此名声渐起。1939年孙殿起著《琉璃厂小志》载:“哈记风筝,在琉璃厂中间路北仁威观。案:近数十年,以哈记制售之风筝为最著。”—百多年来,哈氏风筝历经四代人的传承发展,由最初的节令性极强的维持生计的“玩意儿”,演变为今天精美绝伦的民间艺术品,从而在北京的风筝流派中独树一帜,极具代表性。

哈氏风筝的开创者哈国梁(1828-1903),最初以制售灯笼为业,后因喜爱玩风筝,遂开始销售别人扎制的风筝,在此期间自学风筝的扎制技艺。因大风筝售价较高,其所制作的均为此类,从而奠定了哈氏风筝的发展基础。

第二代哈国梁之子哈长英(1867-1946),自幼随家中长辈学习风筝制作,加之本人善于钻研,制作技艺愈加高超,在北京城的名声也越来越大。1903年,美国教授罗福购买了哈长英制作的4件硬拍子风筝——双鱼、钟馗、香炉和莲花葫芦,并将之带回国,现藏于美国旧金山自然博物馆,成为现存历史最久的哈氏风筝实物。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哈长英制作的蜻蜓、蝴蝶、仙鹤、花凤等4件风筝获得了博览会银奖,自此,哈氏风筝名声大振,自成一派。当时北京城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进北京逛厂甸儿,玻璃琉璃大沙燕儿。”“大沙燕”指的就是哈家的瘦沙燕风筝。哈长英制定了风筝各种骨架的规格比例标准,为哈氏风筝后期各类型多样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首创的“打伞”风筝是最早的可折叠风筝,串旗筝也是他的一项创举。哈长英还研究创制了哈氏风筝的许多独特工艺,如抗强风特性、“膀尖前翘、后心贴地”的反背弓骨架设计、加“背条”的骨架强度增强方法等。哈长英对哈氏风筝工艺的改良,使其在放飞性能上大为突破,超过了其他风筝流派。

哈氏风筝的第三代传承者为哈长英的六个子女:哈魁斌、哈魁寿、哈魁亮、哈魁光、哈魁明、哈晶漪。他们自幼受家庭熏陶,在风筝扎放技艺上均各有所长,其中尤以哈魁明的制放结合技术最为全面,并成为最终继承祖业者。哈魁明(1916-1993),幼时即随父学习风筝扎制技艺,二十岁左右已经相当全面地掌握了哈氏风筝制作中的“扎、糊、绘、放”四门技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和“线”二者的重要性,将哈氏风筝的技艺体系发展为“六技”。哈魁明一生醉心于风筝艺术,不但全面继承了前代的技艺,还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丰富和完善了哈氏风筝的艺术文化内涵和理论总结。他开创性地提出:依据风筝的骨架结构和所适应的风力范围,将风筝分为类的分类方法,即硬翅类、软翅类、硬拍子类、软拍子类、软片类、伞翼类、串类和立体类等。他还依据自身经验写成了名为《筝践》的笔记,其中记载了大量风筝扎制技艺要诀及相关民俗,并有手绘哈氏风筝图谱百余幅,图文并茂,对哈氏风筝的传承起到极大作用。他后与其子哈亦琦合著《中国哈氏风筝》一书,该书分别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美国旧金山书局出版发行。

第四代哈亦琦(1954-),自幼接触并喜爱风筝,1977年正式随父学艺,现为哈氏风筝的唯一传人。多年来,哈亦琦潜心于哈氏风筝的继承和发展,随着自己视野的拓宽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对哈氏风筝的艺术风格进行突破创新,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新型风筝,极大地丰富了哈氏风筝的种类。他在色彩运用上亦大胆改善,力求适应新的审美需求,尝试运用几何图形、二方连续、渐变色、青花瓷、民族图案等多种元素,使装饰效果更加强烈。这些改变,为传统的哈氏风筝注入新的血液,扩展了发展空间。此外,哈亦琦在父亲对哈氏风筝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精简,确定为七大类型,总结了大量哈氏风筝文字资料,并绘制了近百幅历代哈氏风筝样式图谱,此工作仍在继续中。为适应现代社会市场需求,他还发展了以观赏为目的的小型风筝。目前除继续哈氏风筝技艺的传承和研究外,哈亦琦还担任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玩具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等诸多社会职务,为北京民间艺术的推广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分类及艺术特点

风筝由于其造型、工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派根据其自身特点所采用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哈氏风筝则根据基本骨架结构、起飞性能和适应风的范围等几方面综合因素,将风筝分为七大类,在这七大类中又可细分为多种骨架形式。

1 硬翅类

风筝教学设计范文9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3、通过朗读和感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春光。

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村居》是一幅描绘春天里孩子们在芳草地上放风筝的美景图。前两行描写了早春二月,小草长出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是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诗人妙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行写的是孩子们放学回来,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那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翩翩起舞于蓝天白云之间。是啊,被严冬抑郁了很久的儿童们,在这风和日丽的初春时节,怎不纷纷跑到户外,去放飞自己愉快的心情。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取的人和事,都在为美好的春光平添几分生机和希望。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同时,也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使整首诗意境悠远,富有情趣,令人陶醉。教学时,应重点抓住诗中词句,引导品读,由此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诗人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读好韵脚:“天、烟、鸢”,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春天在哪里》音频、放风筝录像、有关风筝和诗人的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意境引入,感受春天美

1、播放配乐CAI课件,师生感受春天的美。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

3、说说:在这美丽、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做什么?

4、所老师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做什么。

5、简介作者和风筝。

6、描绘情境,导入新课: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炊烟袅袅。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7、板书课题,读课题;学认“村居”两个字,可引导学生口头拆字组词;理解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优美的画面,悠扬的乐声,动情的语言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奇妙无比的想象空间,想象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营造一种“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

二、品析诗句。感悟语境美

(一)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流畅;把不懂的字词勾出来。(注意“莺、拂、堤、柳、醉、趁”等字的读音。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2、学生边看课文中的插图边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3、同桌交流,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4、自由读,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草儿萌芽,柳枝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诗中哪几句写了这优美的画面?

6、轻声朗读诗歌,想一想,这么美的诗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在四人小组中轮读,读出诗的美。读后交流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读。

7、指名学生和着配乐朗读这首诗。(提醒读出韵律,读出感隋。)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朗读,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在想象中再现熟悉的生活,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的整体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联系已知,体味诗境。

1、cAI课件显示: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快乐地唱着歌,河堤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轻柔地摇曳,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

2、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儿童的表情、神态、动作,体会他们的快乐。)

3、诗中是怎样写的,该怎么读?(教师引导学生用轻缓的语气读。)

4、联系生活回答:你见过的风景有哪些?你放过风筝吗?画面中的儿童心情怎样?你从诗中哪个词看出?(重点引导理解“忙趁”。)

5、如果你就是图中那几个刚放学归来的小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想?请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设计意图:经典古诗均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课件给学生提供动画,把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切感受,这就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自读自悟和视、听、读、讲、思、议有机组合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三、拓展延伸,追寻春天美

(一)交流欣赏。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师生共同欣赏、评价。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2、集体(或小组,或自由组合)配乐吟诵。

3、个人自由背诵。

(二)拓展生活画面。

1、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作画。

2、把对诗感悟到的画面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