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太极拳活动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01 16:24:13

太极拳活动总结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1

太极拳爱好者每年都在接受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教学。应该承认,这些教拳者对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有些教拳者水平低下,随意教学现象严重:教拳无计划,没教案,拿过就教,愿教多少教多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课前无准备活动,课后无放松活动,课中无基本功、基本技术练习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影响了学生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太极拳的健康发展。

可能有人说:“我不太懂太极拳教学理论,我也教了这么多年拳。”可能还有人想:“学那么多教学理论有什么用?多费劲……”当然,若打破长期形成的民间随意教拳的习惯,进行科学教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传统教拳者是一次革命,是一次新与旧的革命,是一次先进与落后的革命。我相信,当你学习了太极拳的教学理论,并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你会教的更好,教的更出色,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这里将经过整理和总结的太极拳教学原则,太极拳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太极拳技术训练、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等太极拳教学基础理论介绍给大家。

一、太极拳教学原则

太极拳教学原则是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在长期太极拳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太极拳教练员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通常遵循的教学原则有以下六项:

(一)自觉积极性的原则

自觉积极性的原则是指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独立思考、深入理解的能力。教者尽力向学生宣传太极拳的文化魅力,健身作用和高雅的风格,培养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把主动学好拳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二)直观性的原则

直观性的原则是指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如模仿、观察、观摩、纠正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领会和掌握所学的太极拳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能力。

由于太极拳的动作复杂,只有表象直接、感知深刻、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以,直观性原则在太极拳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教者除了直接示范、语言讲解、口令提示、辅导纠正外,还应创造条件利用录相、光盘、挂图、表演,观摩、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形象和技术概念。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2

陈照奎公曾言:“拳架锻炼,是太极拳最重要的基本功,因为套路中的各个拳式,都是搏斗中有效动作的总结。各种拳术最初大多是单独的招式,以后发展为连贯一体的成套的拳路,即所谓套路或称拳架。通过套路的锻炼,可以初步使自己的动作适应搏斗的要求。”凡学习研究太极拳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不仅仅是一种拳术,它更是深奥的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活载体。经常习练太极拳,不但会对人体的生理健康产生良好影响,也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升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以说太极拳既是养生术,又是防身术,更是陶冶情操的精神修炼术。关于如何修炼太极拳,前辈大师们各有传世名言,而我的老师马虹先生的《试论太极拳的修炼工程》一文则更为具体地把锻炼太极拳的过程总结为“六合一”(即规矩、明理、知法、懂劲、功力、神韵合一)修炼工程。大师们的经典之作都是至理名言,学者不可不读。我这里不作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仅就如何更好地锻炼拳架这一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谨供朋友们参考。

学习太极拳,对于初学者主要是先掌握好动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拳式动作要求,规规矩矩进行一招一式、一手一脚的动作模仿。经过半年乃至一年时间的学习(以陈式老架大架低架八十三式为例),初步掌握了动作基本要领后,再进行放松的练习,当然在其后乃至以后若干年期间,还要不断地修正拳架动作,并且不断细心揣摩拳式的深奥内涵,以充实自己对拳架的理解,提高太极拳的技艺。

当我们经过一定时日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太极拳的一些要领后,太极拳的锻炼,也就可以称作是一种修炼了。这是一种漫长的劳其筋骨、磨炼意志的修炼,也是一种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修炼。因为太极拳运动是不事张扬,潜心修为,无为有为,求常人不能而能、得常人不乐而乐的一种超俗的身心修炼术。正如一位对太极拳颇有研究的小说家所说:“练太极拳主要不是练拳脚功夫,而是练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淡泊平和的人生境界。”应该说练太极拳是件美好的事,操之得法会使人精神超脱,身心愉悦。但练拳一定要操之有法,切不可蛮练。前辈们常常告诫我们:练拳要用脑子练,不要做拳的奴隶,要做驾驭拳的智者。还是以陈照奎公所传陈式老架大架低架八十三式为例,我个人认为,先人对这套拳架的编排是非常精心巧妙、合理科学的,并且也给以后学者留有充分发挥其个人潜力的空间。

首先它可以满足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人选择其锻炼方式,可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选择高、中、低三种架式来练习。其练习一趟拳架的时间、速度以及用力大小完全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

练这套拳架犹如习练书法。放慢时如楷书,一笔一画力重千钧;又可以如行书,起承转接,圆转灵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也可以如草书,惊走龙蛇,大气磅礴。拳术如书道,练拳如写字,我们学会了写字,但要想写好字,你不下点工夫,终是成就不了的。因此,我主张我们平日练拳要像练书法一样,同样一个套路,不妨用多样方式去练,但这里有一个原则,不管你怎么练,拳式结构不能变,技击含义不能变,这也像写字一样,写法虽各异,但字义不能变。

平日练拳如有充足的时间,可尽量一次连续多练几遍,练拳前可以有意安排好每遍拳所练的重点。

头遍练习可重在规范动作,一招一式、一手一脚都要严格按照拳谱要求认真去做,出手上步,手脚一定要找准位置,方向、角度分毫不差,绝不含糊。每一招式动作的劲别、劲源、劲路、劲点及其技击含义都要搞清楚弄明白,要打明白拳,不练糊涂拳。这一遍练习的要点是循规蹈矩,举手投足有章有法,节奏可慢一点,意念要轻一点。多注意身体各部位上下、左右、前后的协调配合,力求做到外形动作的整齐一致。

第二遍的练习可侧重意气练习,但此时要强调放松,特别注意全身上下九节各关节处的放松。每个招式动作尽量练大,不练小,要开展大方,意气放长,抻筋拔骨。要注意每个式子连接处的起承转合变化,迈步出拳要自然得机得势,要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做到外形饱满,内气鼓荡,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行拳走架“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始终绵绵不绝,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

第三遍的练习意气、劲都要淡一点,重点要放在神气的锻炼。练习者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潜意识,力求多发掘个性的东西,打出这个拳应有的气势。

从拳架走势上,动作更为流畅,步法更为灵活,其中很多拳式,如前趟拗步、掩手肱捶、抱头推山、双震脚、玉女穿梭等等都可以走活步练法。从拳式节奏、劲力安排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到此,这个拳要打出情景,打出神韵来。练拳者要以拳寄情怀,即把崇高的精神、情操、意志融入每一个动作之中,给人以意境美之享受。正如陈鑫公《拳论》所述:“一片神行之谓景,景不离情,犹情之不离乎理相连故也。心无妙趣打拳,则打不出好景致。问何以打出好景致?始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在我打得天花乱坠,在人自然拍案惊奇。里面有情,外面有景,直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处处则柳媚花娇,招招则山明水秀,游人触目兴怀,诗家心往神驰,真好景致!拳景致此,可以观矣。”打拳至此,才算达到神形兼备的水平。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3

能达这样功夫者,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肤感极强、听劲准确、发劲迅猛、神态自若。但是,能达到此功者确实太少了。对”灵”的作用理解不深,导致太极功夫终不能提高。

记得儿时听到的武师挨摔的小故事。我同族本家有位伯父,是一名拳师,他曾练太极拳多年,功夫不错,名声也大。有位愣头青小伙子,在别人的怂恿下,要与这位拳师比试。但结果拳师被摔倒在地,引得围观者哄然大笑。有人对拳师说:“你怎么不用太极功夫呢?”他说:“他不照路来”。难道武术较技非让对方照路来吗?分明是这位拳师死搬硬套、不能活用招法。俗语说“成都是路,见机巧用招”。学拳不懂技击,那就失去“武”的实质。要让学者多实践,提高技击水平。

“灵”既然是练太极拳追求的目标,就应在实践中努力求达。习练者应记住:意能辨证,形能随心,寻求方法,比较求功,总结领悟,举一反三。

怎样求“灵”呢?要循序渐进求达,一拳活在于心。

心活是练太极拳的关键。以意导形这是练太极拳的主要原则,拳论日:“动静缓急运转随心”,“运化全在一心中”。这些拳理都强调了意导为先,形随其后。

意活在辨证思维。教学太极拳要讲阴阳相济之理。拳论日:“太极阴阳少人修”。前辈经验证明:学拳者千万人,研修阴阳之理不过二、三。要把古代的阴阳学说与现代哲理勾通。太极阴阳图,能表示矛盾即阴阳二鱼。阴鱼有阳眼,阳鱼有阴晴,表示矛盾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相辅相成的。太极阴阳图中的九数都与太极拳中的术语相照应。九数应为“无极,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经,七星,八卦,九宫。太极十三势就是五行加八卦合为十三势,即太极拳五行步法和、捋、挤、按、采、、肘、靠劲别组合的。练拳应以图示研究矛盾,练拳者本身就是矛盾的合一,如:吸呼,合开,虚实,蓄发,屈伸,退进,起落,仰俯,来往入出,收放,化打,引击,柔刚,阴阳等矛盾,对于这些矛盾应逐~思考研究,辩证训练,技击方能活用。

拳论曰:”人人各具一太极,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日久能无懈,妙理循环自然通“。此理告诫学者要持之以恒,坚持求功,按照量变到质变规律,多用量,突破度,求新质。

求功歌决:身站中土顾八方,矛盾辩证胸中藏,圆转缠丝能用刚,久练细研见圆光。二架活,在划圆。

太极拳动作特点:”划圆缠丝,内外皆转“。圆主宰于太极。练太级拳要”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因此,始终要求保持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地连贯圆活。连贯就要求上下折迭,衔接起来,不能丢劲。转接处微微贯劲,不僵滞,不使停顿或断续之处。

拳论日:”身法不论大身法转关或小身法过角以灵动敏捷为尚“。拳理都强调灵活。训练时要在意导下求灵活,动作螺旋绕,要圆满地循太级轨迹线而转,不能有凹凸,不能有缺陷和断续,不起棱角。动作要轻灵活泼,其表现外似棉花内如钢,处处圆活无滞,养成打拳一动一个圈。要细心揣摩“走化击打,引进落空,要在圈中所求”。

拳论日:“主自穹于腰”,“腰为车轴气如轮”。这些拳理都强调了腰的重要作用。腰间运化要活,要做到练柔劲,要活腰,起到圆活作用;练发劲,要拧腰,加强爆发力,定势要塌腰,促使气沉丹田,稳定重心。

拳论日:“腰胯微转乌难飞”,强调了腰胯灵活敏捷的技击作用。练胯关节,要求松开,胯松开,腰腿的动作就更为灵活协调。胯是上下肢连接枢纽,运动中两胯始终要保持窝形。仅防胯关节挺直,使气沉不下去,影响上部的灵。腿为轴心,微微转动带动骨盘转动。因此,转腰实质是转腰胯。

拳论日:“手活于腕,转关在肩”。强调上肢关节两个灵活要点。松肩可使两膊灵活旋转,放长发击;可使内气向下沉于下肢,达于腿,贯于足。可使肩部的肌肉和韧带舒展,并牵引背部两侧肌肉形成气贴于背的作用,速达力由脊发的目的。

腕关节要活,内气畅通,巧用招功,擒拿灵活,助于发攻。练时要会沉腕、折腕、提腕、缠腕,要抽出单式缠腕练习。腕须贯劲,绝不能软弱无力,也不能强硬呆滞,但求腕活为尚。

膝关节要活。膝关节是支撑全身活动重量的,它负担量最大,因此,膝关节必须有力灵活,要抽出单式训练。要多踢小腿,押腿,旋转膝盖。走架时,能随上体腰胯虚实而虚实变化。两膝都须曲弓,要符合太极五弓中下肢两弓。定势时两膝微向里扣,把裆劲合住,并有意识的保护裆部。两膝弓形不一样,实腿弓步膝关节不可超越脚尖,谨防失去平衡,气向前栽,以防被对方引化牵动。另一腿膝盖关节微曲不要挺直,也不能软塌,膝盖应朝上方。两腿弓曲,裆口圆撑,腰胯才有着落,转动才能灵活。若对方借力牵引,因后蹬腿微曲,留有前进余地,能保持重心稳定。

足是根基,根基不稳,步伐必乱。脚的面积虽小,随体而扎根,它既能防守,又能进攻,随脚踝的旋转,确定方向,发挥勾提、外撇、里扣、管套、插封等作用,灵活才能取胜。两足一动要分虚实,要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样才能使步伐沉稳轻灵。

总之,从足跟到头项,内有五藏百骸,外有肌肤毫毛,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拳诗证明:“节节要松,皮毛要功,周身贯串,虚实在中。”要以理久练,定能增功。

拳论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是太极拳推手功夫的三个阶段,也是哲理中量变质变规律的反映,学者应循序渐进而求灵活。

练架的矛盾反映在自身,技击矛盾反映在两人的联系。两人较技,功夫高低在于意导的辨证的速度。要能运用阴阳互变,刚柔相济,技击方为为上层。

刚柔是太极拳的精华,练刚柔是为了用刚柔。刚劲就是发劲,是划圆出方的离心进攻动作。它是由腰的轮轴旋转,把劲力集中到一点,内外合一,突然发出的爆发力,也叫弹簧劲。他来源于先天自然之气,技击机会多在于引化拿之后,趁空背而击发。柔劲是圆转防守动作,根据力学之理减轻受力面,改变受力方向,技击中能沾连粘随连绵不断,能引化对方劲力落空,又能缠绕捆绑对方脚踝。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4

本文作者:杨雨丰工作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广义上的课外体育锻炼泛指学生参加的除学习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狭义上的课外体育锻炼特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课教学之外的体育锻炼活动,目前一般所用的课外体育锻炼概念多指其狭义的含义。

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全体学生。2、研究方法从研究的目的出发,根据社会学原理与方法,确定调查范围限于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共抽取10个系,500名大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6份,其中男生220人,占总人数的45%,女生266人,占总人数的55%。

1、活动项目比较单一课余太极拳活动内容要灵活多样,形式新颖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为了丰富学生文化活动,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多开展民族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比赛等,使民族体育发扬光大。2、宣传力度不够从调查结果看,学院大学生课余太极拳知识来源以体育教师、朋友或同学为主。传播渠道狭窄。体育教师是课余太极拳活动的主要来源。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讲解各种太极拳知识,提高学生课余学习太极拳的兴趣。通过朋友或者同学传播也是课余太极拳知识的主要途径。说明中国传统的人际传播仍然是太极拳练习者了解太极拳的主要形式,但这种形式具有传播速度慢、传播渠道狭窄的局限性。四、太极拳作为课余体育活动的发展对策1、进一步借助宣传媒体,扩大影响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大学生是具有自己思想的知识型群体,也是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殊群体,然而在现实中他们对太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太极拳的内涵和思想在学院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应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如校报、海报、广播台、讲座等,对太极拳的内涵,文化等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师生的兴趣和认同。以外贸学院为例,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24式太极拳教学片上传到学院主页,实现资源共享,能够收到很好的宣传作用。2、教师钻研教法,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2012年,学院将太极拳列入新生体育课程教学中,营造人人会太极,人人爱太极的校园氛围。如何使学生喜欢太极拳,笔者认为,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上太极拳课时,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对太极拳活动锻炼意义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认识往往可以在相应的活动中表现出适宜的态度和行为。(2)强化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体育方面付出努力。(3)发展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对太极拳的兴趣,是促使其参加课余太极拳活动最强有力的内在动机之一。3、塑造高校太极拳活动氛围,调动学生情绪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太极拳活动的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主观参与倾向。他们在周围群体的行为及学校教育的引导下,更容易受其感染,同时也使个人的太极拳活动的参与意识得到加强,进而激发他们从主观愿望上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校园体育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有赖于群体的共建,同时又反馈作用于每个个体,使个体把这种集体的行为风尚内化为自我要求。因此,在客观上它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必然产生一种学校“规范”和“约束”的效果,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产生规范约束的作用。课余太极拳活动仅仅靠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学校上下形成一种氛围,师生共同活动。以外贸学院为例,党委书记王万义亲自教授体育教师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全体体育教师都参与太极拳教学;全体2012级新生都将太极拳作为必修的体育课程;每年的田径运动大会上都有千人太极的团体操表演。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参加课余太极拳活动,激发她们参加课余太极拳活动的主动性。要求所有学生,特别是女生都必须根据个人特点参与到某一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中去,并在制度上给予鼓励。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指导员,热心的为大家服务。通过形式多样的太极拳活动作为课余体育项目,形成了学院的特色,带动学院课余太极拳的发展。4、组织比赛,表演,提高太极拳练习者的参与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太极拳活动,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大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外贸学院为例,在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大会上,千人太极拳、太极扇的表演气势如虹,动静之美,演绎着至柔至刚的交替,展示出华夏文化的积累,更彰显出外贸人生机勃勃的朝气和风采。学院通过千人的太极拳表演,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练习太极拳的队伍中来,加大影响面。5、多渠道培养太极拳指导员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对“意、气、势”三者完美结合,需要专业指导人员,才能更好的提高水平。为了避免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出现动作姿势不正确、技术动作不规范、运动量过大等问题,可以过培训专业教师和学生,设立培训点,以点带面训练和培养一批太极拳练习骨干,向他们传授规范的动作技术,讲授必要的太极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太极拳健身方法。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太极文化 太极拳 阴阳

哲学里的太极:什么是太极?太极一词,始见于《易经》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的生,不是产生,而是演变的意思。亦即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太极的变化流通,包含或阴或阳,呈现柔与刚两种不同的属性,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二仪,两仪即太极。总之,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拳学里的太极:太极,太极拳的原理可以概括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思想的动态体现。宋周敦颐撰“太极图”推道体之本原曰:“无极而太极,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是无极也。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意思是太极为宇宙生化之源,万物启蒙之本。

一、太极拳理对养生的阐述

太极拳理包括的方面众多,众多拳家在自身的练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予以总结,使太极拳理内容丰富,内涵深远,也使学习者收益终身。

(一)“根”的健身作用

“千变万化有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陈鑫:《陈氏太极图说》);“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其根在脚,发于腿”(武禹襄:《十三势说略》)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太极拳中“根”的重要性。

有研究证实,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的增强老年人的下肢平衡力,改善下肢的柔韧性即关节灵活性。发展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耐力,这对老年人预防下肢肌肉萎缩和各关节的活动障碍有积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太极拳锻炼有助于加强老年人的双腿稳定能力,降低因摔倒而导致受伤的可能性。参加太极拳锻炼的60 岁上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摔倒的可能性分别下降了30%和25%。说明注重下肢运动的太极拳,确实能够延缓老年人腿的衰老。

(二)心静体松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家将“心静体松”视为太极拳练习的第一要求。留意各家拳谱关于“心”“体”的表述比比皆是:“神舒体静,刻刻存心”(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心贵静,神宜舒”(武禹襄:《太极拳解》); “心静身正,以意运功”(《太极拳全书・陈鑫太极拳论人类语录》);“心静神舒” (李福荫:《廉让堂本太极拳谱序》)等。以上文字记载,虽各不相同,却反映出共同的内容,那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应心神合一,心无杂念,使肢体放松,和谐的完成每一动作。

二、太极美学对太极养生的影响

目前,对传统太极拳健身的科研众多运用西方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采用实验对照的方法,而对太极拳健身文化的研究并不多,太极拳健身的科学解释应该是中西结合的理论结果,东方的传统文化不可缺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太极拳的产生,发展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儒家文化影响的太极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兼以各家并存。《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分为《易经》和《易转》。太极拳的“太极”二字见于《易经》,“意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医学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太极拳理正是阴阳对立。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理和拳法。

(二)“气”是太极拳美学的标准

“气”在武术领域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无法指出他具体的存在,但它在太极拳中的表现很重要。世界上生息的万物就是“ 气”演绎变化的结果,《十三势歌》曰:“气启蒙身躯不少滞”。太极拳讲求意气相连,形随以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陈氏太极拳名家陈鑫指出“太极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秒全在根。”要求刚柔相济,这种相济并非简相加或反复交替,而是将刚与柔巧妙揉何在一起,做到“刚终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运化无方”

三、太极拳与大学生健康体育

当前一起独特的方式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的目光,各大高校均有习练太极拳的学生。它主要从三个重点来影响身体健康:心静体松,动作连贯圆活,意气形合一。心静体松前面已经讲过,而动作连贯圆活是指动作变换圆活不滞,太极拳始终走的是弧形曲线,圆形的动作路线贯穿始终。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练气的过程。即“意义顺气,意守丹田”这样既可以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逐渐把呼吸练的柔和,细长均匀,从而练成丹田呼吸。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丹田呼吸可以扩腔和腹腔,促进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吸收,起到健身作用。

大学生长期静坐练习,属于体育锻炼,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而太极拳以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运动特点不受场地,器材,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意于开展又能延续到社会,适应于成年人直到老年人的终身增强体质,所以太极拳黑适合在大学中开展和普及。

四、结语

太极拳精华也不可能被每一个人完全掌握,太极拳练习这虽然很多,但大多数都限于老年人。很多人对太极拳存在误解,认为他只是轻稳慢均的一种拳术表现形式,对其内涵不甚了解。发挥太极拳养生功效必须从实际出发。

(一)从小抓起,太极拳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他同样适应于青年人,而且青年人的参与更加有利于太极拳的发展与普及。

(二)全面宣传,使人们认识了解太极拳,使它在人们心目当中树立正确的形象。

(三)培养后备人才,形成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强,孙剑云.太极拳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69-71

[2]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6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留学生,太极拳,教学模式

 

太极拳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健身项目之一,已经遍布各大洲;由于太极拳传播方式方法的局限性,太极拳文化传播的速度和习练人群的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大幅度提高,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日益丰富多彩,外国留学生明显日趋增多,中国优秀文化传播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如何把中国太极拳有效传播给世界各地呢?高校文化的传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我们如何能更好地利用这一平台推广和传播太极拳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一、留学生太极拳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对象

从留学生学习者的年龄层次来看,年龄一般为18岁——24岁左右;从学历上看,有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从留学生的地域看,几乎包括了五大洲的学生;从汉语水平看,有汉语初、中、高级。这些学生比较年轻,接受太极拳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强。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其身体条件、汉语水平、思维方式、民族心理、认知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些都影响着太极拳的教学和学习。

(二)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

由于大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和医学。汉语生的目的就是把汉语学好,医学生来中国的目的是学习医学,汉语是其中的一门必修课,而太极拳只是一门选修课。因此太极拳教学目的就是“初步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拳法和理论,了解中国太极拳文化的健身和养生功能,丰富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添留学生健身锻炼的内容,提高健身效果与质量,并结合其专业课的学习,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光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使其满足在中国学习生活和文化交流的需要,顺利完成学业”。

由于留学生身体条件和语言水平的差异,对留学生采用太极拳的教学内容不易过长、过难。一般以简化24式太极拳为宜,太极拳简易套路,是一种健身拳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全套共四段,约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

(三)教学重点难点、课程课时安排

虽然太极拳教学对于留学生来说,存在难懂、难学、难练等“三难”问题,但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习太极拳,理应要先掌握太极拳的理论和内涵。教学重点为:学好太极拳的基本功,动作准确、熟练。教学难点为:手、眼、身、步法的协调,精、气、神的统一。

对于留学生来说,太极拳是为选修课。在课程上安排方面,应尽量不影响主干课程的教学,课时安排可以为:每周一次,一次两学时(即90分钟)为宜,为了教学的连续性和学习的持续性,以一学期为周期,每学期安排16周课,太极拳动作可分为4段8组16小节,由于留学生接受太极拳教学的速度较慢,课上多涉及一些太极拳文化与不同国家文化的比较,起到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增强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拉近同学们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以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留学生太极拳教学模式的思考

我们根据留学生语言的种类,和学习汉语的水平,选用以双语教学为主,多种语言为辅的方法进行太极拳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配合共同完成多种语言的翻译和沟通,对于教师除了教和可以学,而学生除了学太极拳,也同时学习了汉语,也提高了自己的母语。根据留学生的学习太极拳目的和学习汉语的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形成了“汉英教学+先形后意+日、韩、俄等语辅教+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一)总体设计

不分课型,学练结合,学以致用。分理论课和技术课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各种类型的太极拳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但是按理论和技术分课型,未必是太极拳的最佳途径。。因此,不分课型是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由于课时的限制,留学生的太极拳课不可能分成理论课、技术课,它只能是一门理论、技术和语言的综合课。因在中国生活和交际的需要,留生首先要掌握汉语的听说能力,在其理解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学习太极拳的动作,即太极拳的拳形,在注重动作练习的同时,也要推进太极拳理论的教学。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习太极拳动作之初先学习动作名称,教师先用汉语与英语表达清楚,用两种语言与同学们解释动作的名称,做动作再介绍动作的攻防含义,如果哪位同学不清楚,可以用该同学的母语进行交流,据近几年对留学生的统计,留学生排名靠前的多为韩、日、美等国家;所以,对于教师的要求,一般除了汉语和英语,还要掌握韩语和日语的太极拳相关的语言解释。为了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了解该国武术的相关知识,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美国的空手道和拳击等。在教学过程中,先形后意,就是先练习动作,后练习太极拳的精、气、神统一。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语言交流,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练习。太极拳学习,一开始就要大力加强基本功练习,尤其是基本步法和手上动作的配合,在基本动作学完以后,我们强调太极拳技击性和攻防含义,所谓太极拳难学,主要是对下肢力量要求高,还要配合呼吸及眼和手上的动作,尤其是起式以后几乎都是单腿屈膝支撑。

(二)编写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决定着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着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基本的保证作用。通过访谈、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了解了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及对太极拳的需求,根据留学生语言种类和学生的人数,我们把24式太极拳翻译成英、日、韩、俄等国语言汉语对照本讲授,按照学生的需求,发放不同的教材。这一教材简洁易学,主要是把24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攻防含义解释清楚,再附加锻炼应注意的一些方法、同学们感兴趣的武术内容和话题。这样在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同时,也学习了汉语,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有所提高,并有本国语言的翻译,会增强留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

教材中也增加了一些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与健康有关的话题。教材从兼顾系统性和实用性,遵循了教材编写的常规原则:由易到难、急用先学、循序渐进、重复再现等。教材的总体框架是功能型的,即以功能项目或交际情景、交际内容为纲来编写。除此之外,我们结合武术专业的特点还特设了“武术小词典、武术小知识、太极拳起源及发展、武术名人、太极拳名家、外国人学武术”等几个特色栏目。

(三) 考核评定

考核的目的,一是考察学生对太极拳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自测;二是让学生熟悉考试的方式和方法。考试采取音乐(口令)伴奏,每次一人,基本要求:在考核评定时学生们能够符合太极拳基本技法的要求熟练的演练套路。考评结果一般不要直接给出分数,以优秀、良好、不合格为宜,以提高学生选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外国人学太极拳入门[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7

太极先辈对太极拳的气功内容颇多论述:王宗岳“太极拳论”曰:“气沉丹田”;“十三式歇”曰:“气遍身躯不少滞……腹内松静气腾然……意气君来骨肉臣”;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腹松气敛入骨……牵动往来气帖背而敛入脊骨”。武式的“太极拳论”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李亦畲记录武禹襄四字秘诀并作注释,其又曰:“”禹襄母寡太极拳四字不传秘诀: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李亦畲“五字诀”曰:“一曰心静……三曰气敛,四曰劲整,五曰神聚”。“撒放秘诀”曰:“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松开我劲勿使屈(中有静字),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李氏“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曰:“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气向下沉”。陈鑫“太极拳推原解”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陈氏又曰:“中气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一气运行,绝不停留,纯是浩气流转于周身,势不可遏”。杨澄甫曰:“练习地点,以庭院或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为宜”。杨氏又说:练太极拳要“全身松开”,“经络不闭则气通”,要“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所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杨澄甫练发劲还要吐气发声,采用“哼、哈、咳”三种声音。现代太极名家顾留馨曰:太极拳是“腹式呼吸运动”,“呼吸运动采用吐纳法和导引法”。

按照气功名家马济人先生的气功分类方法,气功分为“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为主,分纳气、吐气、胎息三大支派;“禅定派”,以练静为目的,分数息观法、止观法、壁观法;“存想派”,内视、想象,分存想、观象二法;“周天功派”,内气沿任督等经络路线周流运行,分大小周天两种;“导引派”,强调以动功为主,分套路式、分行式两种。太极拳的气功,每式都配合呼吸,阴吸阳呼,一纳一吐,故可谓之“吐纳派”;太极拳可以随意领气运行于体内经络,又可谓之“周天功派”;太极拳以意引气,以动作带气,也可谓之“导引派”。只要占住一个气功流派,那就是正经八本的气功功法,而太极拳的气功占了五大流派中的三大流派,因此说,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而且同时也是一大气功功法,将太极拳与气功分开立论是错误的,练太极不懂太极拳的气功是不行的,即或是练了太极拳也起不到太极拳气功的真正作用。

我个人体会,太极拳能使你的形体更优美、更宜产生真气。气功能使你的太极拳内功(劲)成倍提高。近年来,早上打几遍太极拳,晚上练练气功,效果相当好,感到打起杨式太极拳时,全身飘飘然,如进入仙境;打起陈式太极拳来,则松、活、弹、抖有用不完的内劲;打起武式太极拳更是气势饱满,优美潇洒

从而提高了太极拳的健美性、艺术性和技击性。

总之,太极拳气功是一种独特玄妙的健身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的哲理存焉,长期坚持,对人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有诗曰: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8

杨式太极拳步法歌云:“坐曲撤碾钓副插,连仙分翻垫塌绞,斜敛追冲十八步,轻灵转动捕鼠猫。”“碾脚”在杨式太极拳步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碾脚”在太极拳中运用十分广泛。就李雅轩杨式太极拳而言,几乎每一势都会用到“碾脚”。我们知道,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分别由一脚支撑,身体不断向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扭转的运动。太极拳经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太极拳要求每一势都须由脚发动,而腿、而腰、而肩、而达于四梢。可见,脚是太极拳运动的根基。既为根基,脚之运动的重要性则不言自明。欲左转,左脚行“碾脚”,以左脚脚跟为轴,左脚尖外摆,身体在腰的带动下随之转向左方;欲右转,则右脚行“碾脚”,以右脚脚跟为轴,右脚尖外摆,身体在腰的带动下随之向右转。唯提手上式转白鹤亮翅及回身右蹬脚时,先行右脚尖内扣,再行左脚尖外摆,身体左转。整套太极拳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左旋右转运动中演绎完成的。

太极拳运动之用“碾脚”,无论是从保健论,还是从技击言,均有重要的作用。

就保健功能言,碾脚运动于人之身体健康有极好的锻炼作用。“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在太极拳运动中,总是一脚左旋右转螺旋地徐行,不是脚尖碾,便是脚跟碾,脚尖或脚跟的外撇或内扣、左旋或右转,使脚之关节得到锻炼,脚腿经络得以畅通,对脚腿关节之柔韧性、灵活性均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对扁平足可以起到预防和矫治的作用。

碾脚运动使身体不停地左旋右转,还保持了身体的平衡,对人体的平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据美国学者研究,他们将一组人分配做走、跑、跳、器械、打球等体育运动,而另一组人则练太极拳,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部分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练太极拳的人的身体平衡能力远比做其他体育运动的人的身体平衡能力强。他们的结论是:太极拳运动对人的身体平衡能力的锻炼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平衡能力逐渐减退,更应通过太极拳来锻炼、保持和加强自己的身体平衡能力。

通过碾脚运动,人体在腰的带动下不断地左旋右转,还可以使腰腹肌肉得到锻炼,内脏器官相互挤压、按摩,内脏与腹壁肌相互按摩,对人体健康更有特殊的好处。

此外,在不断的贯串于错综复杂的太极拳套路中的碾脚运动的作用下,人的身体不断地、有节奏地辗转腾挪,圆转自如,如行云流水,形象极为优美,这也使太极拳运动成为优美的艺术创作,不但使自身得到安逸舒适的艺术享受,也给他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于人之身心健康亦有极大的好处。

就技击言,我们知道太极拳最初的功能是防身御敌和打击敌人,在防身御敌打击敌人时,因为受到来自四面八方敌人的攻击,自己不得不左顾右盼、左旋右转,使自己保持高度的机动性、灵活性,而“碾脚”就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步法。太极拳运动无不走弧形、画圆圈,唯有此螺旋式的旋转才能使关节圆转自如,使手臂腿脚松柔圆活,使肌肉纤维舒适运动。要保持这般轻柔灵活,“碾脚”不乏其功。

在防御和抗击敌人的过程中,身体必然不断地变换位置,因此务必稳固重心,保持身体平衡。若重心一失,平衡既破,必然会左倾右跌、不击自倒,哪里还能打击敌人?而“碾脚”就是依据敌情之变化调整自身重心,保持自己身体平衡的最好步法。它恰似一棵活动的根,挨着何处便在何处扎根。“有根本,越动越活;无根本,稍拨即倒”。如果步法不活,怎能做到“舍己从人”,又如何能做到“因敌变化示神奇”呢?因此,又有人将“碾脚”称为“活步”。

“碾脚”既称“活步”,在实践中也必须灵活地运用。

在太极拳运动不断地走弧形、画圆圈中,“脚”是行为的发动者,而行为的发动又要在意识的引导下,也就是说,碾脚的使用是在意识的指引下,根据需要引导人之身体左旋右转的。“需要”是碾脚运动的前提。没有需要而行碾脚运动,则是“乱动”;无序的乱动,则会“自乱阵脚”,不攻自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碾脚也须遵循太极拳运动的规律。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9

关键词:太极拳;产业化;产品;市场分析;产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62-03

引言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思想,“太极”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而作为武术,“太极拳”却只是在明末清初时由陈王廷所创[1]。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特色元素的人体文化形态。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拳法,并命名为太极拳。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太极拳中,每一个动作都圆柔连贯,每一式都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太极拳将中华民族易学的阴阳五行之辩证思维与中华武术百家拳术、艺术、气功中的导引吐纳以及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完美结合,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益寿延年、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最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太极拳这种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太极拳以其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确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具有中华民族活动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1]。

产业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2]。太极拳作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健身、养生和文化传播于一体,正逐步成为一项产业,但离产业化还具有相当长的距离。“产业化”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3]。太极拳要想产业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参与,对太极拳的发展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但目前,我国太极拳产业处在各大流派各自为战状态,相互间的交流较少,并且门户间相对保守,各地的机构零星散落,没有龙头企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业链条。针对这一现状该研究从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必要步骤和重要保障3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以期推动太极拳的产业化。

一、找准太极拳产品,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一)有形产品

作为产业,关键是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太极拳产业也不例外,太极拳技术培训是太极拳的有形产品。太极拳技术培训的质量至关重要,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数量。产品的质量包括:一是太极拳套路、推手及其他练习方法的编排质量以及是否适合习练者练习;二是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包括场馆设施安排形式在内的硬件准备程度;三是拳师的指导水平。太极拳产业的有形产品还包括竞赛表演,其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一是赛事的组织与宣传;二是参赛选手临场水平的发挥和裁判的表现。

目前,绝大多数太极拳企业的产品大都还停留在教授传统套路和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竞技套路上。一套套路大概需要1个月(以每天练习2小时计算)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即使是最简单的24式太极拳也至少需要花1周的时间才能学会。对于初学者要想提高技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与现今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有些脱节,除了已退休的老年人能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拳外,对于绝大多数中青年人都可望不可及。太极拳企业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在不改变太极拳规范技术动作的前提下开发适合快节奏中青年人习练的简化套路和推手方式,做到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规范化与简化并行,并且采用言传身教、出版相关书籍、光盘和网络等手段对太极拳习练者进行引导、纠正。陈正雷先生提倡“三级十段”制,由级而段,循序渐进地学习,他还创编了“精要十八式”规范太极拳的动作,这应该是好的想法与做法[4]。

太极拳除了具有健身功效以外,还具有医疗康复的作用。例如,太极内功对于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病、妊娠毒血症、阳痿、遗精、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在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河北省北戴河气功医院在李经梧先生及其弟子冯益建先生和再传弟子们的努力下,于太极拳医疗上积累了大量经验。相关部门或医疗养生机构应以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为研究基地,挖掘和整理太极拳的养生和治疗功效,加强对太极拳健身治病的研究工作,在太极拳的医学研究与气功疗法的配合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从养生和治疗方面加深对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加深对太极养生文化的挖掘,促进太极养生文化的发展,挖掘太极拳特有的养生和治疗功效,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习练者,为太极拳产业化提供支撑。

太极拳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拳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例如,陈家沟太极拳研究院、太极禅文化国际发展公司、易太极养生馆等是较为大型的太极拳企业,其管理水平和拳师的水平相对较高。而大部分太极拳企业,如一些地方性的培训中心、学习班、俱乐部等管理水平和拳师的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高太极拳企业的准入门槛,规范行业标准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提高拳师水平方面应对全国各地有名的拳师进行深度的调查,对他们的传承理清思路,认定传承人,建立相应的档案。相关部门还应做好数据库建设,使得太极拳的继承人和传承人档案数据化和网络化。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由劳动部或体育局建立太极拳师资格认证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在太极拳竞赛与表演方面应提高比赛水平和档次,多举办精品赛事和延续性赛事,并且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这需要做到加强赛事的组织和宣传,严审参赛选手的参赛资格,严格筛选裁判。太极拳竞赛与表演业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并带动太极拳技术培训市场的发展,加快太极拳的产业化。

(二)无形产品

太极拳的无形产品是围绕太极拳文化开发出来的。太极文化虽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提供某种特殊权利或收益,让消费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在精神方面得到升华,将太极哲学融入个人的思维方式中,使日常生活太极化,用太极思维处理和应对各种问题。在太极拳营销中,很大程度上是对太极拳文化的推广。例如,太极禅文化国际发展公司主推“太极禅”的文化,以此引导消费者追求健康和快乐;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主推“寻根谒祖,文化交流,健身养生,休闲旅游”;秦皇岛颐华太极养生中心以“传承技艺,弘扬国粹,传播文化,颐养中华”为企业愿景。这既是企业文化也是太极文化。但绝大多数太极拳企业在无形产品开发方面还相当欠缺,仅是套路的学习,而太极文化的传播很少涉及。

(三)衍生产品

随着太极拳品牌效应的提高,必然产生更多的商业机会,备受各类企业关注,增加赞助机会,从而出现以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为核心并与太极拳品牌效应密切相关的附属产品,即衍生产品。衍生产品简单来说就是非太极拳组织利用太极拳的品牌效应推广和销售的产品。太极拳的衍生产品主要包括借力太极拳开发的旅游业;制造业,如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鞋、纪念品、特许商品等;还包括媒体开发、转播权、商标权等。

太极拳的衍生产品只有在核心产品形成品牌不断提升品质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例如奥运会,其合作伙伴遍布于各个领域,这些商业合作伙伴之所以能够直接利用奥运会大量推销其产品并获得丰厚的利润是因为奥运会本身的影响力。

总之,太极拳产品开发(见图1),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太极拳文化开发的必由之路。但是要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配合,力求做到四个结合,才能完成。第一,把产品开发与太极拳研究结合起来,研发更多适合不同人群锻炼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锻炼的效率和习练者参与的积极性。第二,把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与技术培训市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第三,把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习练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第四,把太极拳文化与旅游业、制造业、广播媒体业结合起来,实现双赢甚至是多赢。在太极拳产业化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开发目的,并选准产品,下大力气,扎实工作,不断探索,就会有所收获,在太极拳产品的开发领域闯出一条新路,就可以使太极拳文化传播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二、进行市场分析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必要步骤

要想使得太极拳形成产业规模,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把握市场信息和脉络,严格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有序操作,有计划地开发产品。对于太极拳市场的分析,本研究以国内有影响的太极拳市场调查为依据,从太极拳习练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太极拳习练者习练动机、太极拳习练者的行为特征及太极拳市场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入手。

(一)太极拳习练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根据近3年太极拳习练者调查相关研究文献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太极拳习练者中以男女比例差异较小,说明不论男女都很喜欢太极拳,没有性别偏好。对于太极拳健身人群年龄的调查可以看出40岁以上跟40岁以下人群比例差异较大,但这并不能代表年轻人不喜欢太极拳,而可能是由于他们忙于事业,身体状况正处于人生的顶峰,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等因素有关系,若想开发40岁以下青壮年的太极拳健身市场必须精心设计适合他们习练的内容。

(二)太极拳习练者习练动机

习练太极拳最初的动机多数是由于身体不太好,出现了各种健康状况,想强身健体。对于中老年人还有特殊的目的就是可以满足他们社交的需求,认识更多的朋友,是他们扩大社交圈,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太极拳习练者的行为特征

1.太极拳消费日渐增加

太极拳消费日渐增加,一是太极拳习练者已逐渐意识到仅靠在公园由太极拳爱好者义务授拳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习练到一定程度迫切希望得到高水平拳师的指导;二是,人们的消费水平日渐提高,除了吃穿住用行的消费外,他们在健康养生和消遣娱乐等休闲活动方面的消费逐渐提高;三是,很多太极拳养生中心兴起,结合祖国传统医学,集养生与休闲于一体,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消费场所。

2.活动方式呈现多元化

太极拳习练者的活动方式已不仅局限在太极拳本身,而是结合旅游、养生、针灸、推拿按摩和保健性治疗等内容,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太极拳养生中心也不只是在教授陈、杨、武、吴、孙等传统套路和竞技套路,而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养生理念,这与现代人的需求正好相符。

3.进行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进行系统完善的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一是邀请名家、专家制定和论证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河北省特色的法规,引导太极拳技术培训市场向良性发展。设立太极拳的相关技术标准和理论体系,形成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内容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成立太极拳人才交流中心,建立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人才信息库,严格规范太极拳教练的等级认定制度,筛选真正有资质的教练,逐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相对成熟的教练队伍。把太极拳人才交流中心建成国内以及国际太极拳人才信息、中介中心。

三是加快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要引导、壮大消费主体,可由省政府制定一些促进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使得太极拳健身娱乐市场与旅游市场联袂,在一些养生和疗养为主的旅游胜地进行试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

四是与医疗机构联合研究太极拳的医疗养生功能,以河北省气功疗养院为典型建立更多类似有资质的医疗养生服务机构,扩大对太极拳养生功能的宣传,创办成我省具有养生特色的太极拳产业。

五是学习和借鉴瑜伽和跆拳道等较为成功的体育项目的运作模式,发展太极拳健身娱乐实体。将切实提高习练者的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放在首位,与此同时形成产业化。

结语

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而太极拳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一股劲旅。要想使得太极拳产业化,就必须确立太极拳产品的定位,突出其养生、保健与医疗特色,开发医院做不了、其他体育项目不能做的特色产品。太极拳要想产业化,就必须对市场进行分析,这是太极拳产业化的必要步骤。只有了解太极拳拳习练者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迅速扩大太极拳市场,加速太极拳的产业化。在做好产品定位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完善的产业规划,是太极拳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严双军.太极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 产业[EB\OL].百度百科: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