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02 15:00:03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1

白塔寺又称百塔寺,藏语称夏珠巴第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百塔村,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60多年的历史,为河西走廊一处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遗迹。白塔寺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政治意义。公元1247年,蒙古窝阔台汗之子阔端与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简称萨班)在凉州白塔寺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并由萨班拟写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从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于白塔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近年来中央、省、市、区领导对白塔寺的修复建设十分重视,2000年白塔寺保护维修工程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2001年6月白塔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评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15年7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获得全省文博系统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一、白塔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本情况

(一)维护管理到位,日常运转顺畅。凉州白塔寺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以凉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和文物部门管理为主,有基本的维护人员和维护费用。目前,管理处有全额财政拨款的维护人员12人,编制内自收自支维护人员7人。经省文物局综合评估,凉州会谈纪念馆每年能得到国家拨付专项资金130多万元,用于日常维护和支出,凉州会谈纪念馆每年开放的时间超过300天以上。近年来,市区也加大了对白塔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投入,景区得到了更新与维护。

(二)有基本的陈列与展览,教育内容相对完整。凉州白塔寺按照自身的特色和历史内容,充分把握展出重点,充实完善陈列物品。2001年以来,白塔寺景区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景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修建了100座白塔、凉州会谈纪念馆、会盟桥、荷花池等景点设施。在不断丰富民族民俗文物的同时,大力开展凉州会谈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目前馆藏文物已达150多件,展馆的实物、图片、影音资料也在日趋完善。

(三)社会活动开展正常,教育功能发挥较好。每年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重阳节及春节期间,区内外各个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纷纷前来开展活动,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七一”前夕,有20多个乡镇、街道、学校、驻地部队等组织党员到白塔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当月党员人数超过3000多人。同时。白塔寺管理处结合党支部“4+x”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党建+文物工作”模式,组织特色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培训、干部交流及临展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2019年,管理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共教育培训人员8000多人(次)。

(四)突出重点人群,不断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近几年来,我处与省社会主义学院、城区中小学及驻凉部队联系,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参观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及驻武官兵了解西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过程。结合“凉州会谈”纪念馆绩效考核工作,管理处与白塔小学、武威第十九中学等学校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开展第二课堂,让纪念馆走进学校,接受爱家乡、爱军队、爱国家教育。2018、2019年,“凉州会谈”纪念馆先后走进西苑小学、武威十中、凉州区青年巷小学、武威九中等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活动中,由纪念馆讲解员结合“凉州会谈”历史展展板内容为中小学生认真讲述了“凉州会谈”的历史过程,学生们仔细聆听了讲解员的讲述,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凉州会谈”的重要历史意义,并对萨班和阔端两位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同时,由工作人员为小学生播放了《凉州会盟》纪录片,形象地为学生普及了相关历史知识,使萨班与阔端两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更加深入人心。另外,在活动中由工作人员为学生发放了爱国主义教育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册6000多份,并解答了老师及学生们的疑惑和问题。两年来青少年教育达100000多人次。通过一系列活动起到较好地宣传效果,使“凉州会谈”纪念馆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宣传的有力阵地。

(五)加强讲解员队伍培训力度和教材编写,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教育实效。2009年自“凉州会谈”纪念馆免费开放以来,随着游客人数逐年递增的态势,景区采取“游客走进来,景区走出去”的方法,充分发挥教育阵地的作用。近几年来,管理处多次组织讲解人员前往先进地区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交流,使讲解员对佛教文化、石窟文化、博物馆建设管理及讲解服务技巧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整体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景区讲解员讲解服务水平及增强人文知识,管理处利用冬春旅游淡季举办凉州历史及文化遗产、文物考古、丝绸之路、华夏文明、爱国爱教、民族团结、旅游政策法规、导游基础业务知识、普通话学习、服务礼仪等相关人文知识培训班,管理处7名讲解员服务质量、职业道德素质及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今年初,管理处编写并正式出版发行了3000册通俗易懂的《凉州会谈》连环画,使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能够直观的了解凉州会谈,不断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之志和爱家乡之情。

(六)科学规划、健全制度,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范运行。近年来,为发挥好特色基地的教育作用,百塔寺管理处坚持科学谋划,开展“一个高标准培训场地、一支高素质讲解员队伍、一本有特色基地教材、一套科学管理制度”的“四个一”建设活动。凉州会谈纪念馆新配备1个标准化多功能室及设备,石头广场新建有60多米的“回望会谈路、共叙民族情”转经筒式文化长廊,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理念,形成了绩效考核、设岗定责等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2019年,我处认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及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精神及市区爱国主义教育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凉州会谈纪念馆按照“开放、共享”的思路,总结提炼出了“爱国爱教、学识渊博、信念坚定、慈悲为民、敢于担当”的萨班精神,结合基层党建实际,积极发挥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基地运行存在问题和不足

目前,凉州白塔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文物保护为重点,不断加强文旅产业开发,逐步形成了以白塔塔林、萨班灵骨塔遗址、“凉州会谈”纪念馆为主要景点的具有研学旅行、游览观光、科考教育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育基地的运行状况良好,但还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

一是白塔寺作为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分遗址分散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景区内的遗址教育基地占地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大型团队活动和群众随时参观的现实需求。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展示手段陈旧落后。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凉州会谈纪念馆从2008年免费开放后,因资金问题无法提升改造,更无法配备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严重影响了基地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是队伍建设滞后,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目前,我处管理维护队伍中既有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人员、也有编制内自收自支人员,还有临时聘任人员。这些管理维护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一些研究性专业人才奇缺。同时,也存在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宣传方式简单,宣传手段不能与时俱进,导致本区大部分居民对基地的内容特色、活动开展情况知之甚少,基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在基地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途径和平台,必须从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等多方面进行长远规划。

一是突出建设重点,坚持推陈出新。凉州白塔寺作为西藏纳入蒙元中央政权的历史见证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建议以省政府公布的保护范围为重点,由省市区共同筹资将大部分分散在周围村组农田的遗址纳入到景区,扩大景区规模,合力将其打造成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要健全完善白塔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制度,配齐配全专职管理人员,开展必要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外出参观活动,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确保基地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教育效果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2

《中关村》:朱先生在旅游研究和策划方面涉猎广泛,不知道您是否接触凤凰岭这块地域(外延到阳台山、大觉寺等)的研究?对此地发展旅游业有什么看法?

朱万峰:凤凰岭及其周边的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阳台山自然风景区、西山大觉寺等景点属于北京海淀区大西山旅游区,与海淀著名的皇家园林旅游区、稻香湖旅游区并称海淀三大旅游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的“海淀北部新区”。2010年,北京林业大学针对大西山旅游区做过一次针对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的调查,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代表性,可概括为:先天有余、后天不足;留不住人、花不出钱;主打不突出,无核心吸引力。针对上述状况,近两年来,海淀区加大西山旅游发展力度,从“配设施、创节庆”等方面发力,推进西山旅游向前发展。但是,要想达到西山旅游质的提升,只有借力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即海淀北部新区的发展机遇。

海淀区北部新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针对高端人才需求的高端旅游产品自然成为潜在趋势。2012年8月,海淀区人民政府将大西山旅游区发展定位为高端休闲旅游目的地,凤凰岭区域确定了“高端休闲”发展方向。

优秀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是成就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区域的必须条件。在这方面,凤凰岭得天独厚。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凤凰岭的文化资源。首先是修身养生文化,始建于辽代的凤凰岭古刹龙泉寺距今有千余年历史,道教的千峰先天派创立于凤凰岭中的桃源观历史也十分悠久,北京至今发现的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代养生文化修炼群隐秘在凤凰岭中。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在凤凰岭的山水间和谐交融,营造了一片先人修身养性的原始氛围。其次是皇室行宫文化,“驻跸山”,这个古老的叫法可以将凤凰岭的历史拉回到金代,由当时金章宗完颜璟在此山上镌刻“驻跸”二字而得名。“驻”,可以理解为“暂时停留在一个地方”;而“跸”,意为古代帝王出行时,先要派兵沿路,禁止行人经过称为“跸”。“跸,止行者”。后来引申为帝王出行时车驾驻扎的地方或“行幸”到哪家的地方。“驻跸”二字连起来,就可以理解为“帝王出行时中途暂住的地方”。北京著名的水院便是在金章宗时期建造的行宫,其中的三大水院圣水院黄普院、清水院大觉寺、金水院金山寺就分布在凤凰岭地块及周边。由此可以说,凤凰岭地域文化在修身养生文化的发展基础上,还拥有“高端渊源”的皇室行宫文化。

同时,凤凰岭的优势区位及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旅游区发展的难得条件。首先,“远郊的景,近郊的路,北京的自然氧气库!”是今天凤凰岭景区的写照。凤凰岭位于海淀区西北部,临近中关村科技园区,距天安门直线距离51公里,短距离加上自然风貌,可以有效吸引休闲观光游客及中关村商圈的商务度假客人。近年来城区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也让城区的居民更加向往健康、养生的山水生态环境。其次,随着人们休闲养生和旅游消费意识的增强,如今的凤凰岭景区结合自然及人文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了许多具有体验性的休闲旅游产品,如凤凰公社有机农园、养生文化节、佛教文化节、秋季登山节、金秋彩叶节等。随着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不断提高;都市生活愈加繁忙,身心健康遭受威胁,市场对于休闲养生消费的热度不断升温,由此一来,休闲养生、康体运动便成为吸引高消费的有力手段。

如今,凤凰岭区域发展高端旅游市场,已经有了相关规划的支持,《海淀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就提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首都经济圈和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的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休闲旅游市场前景广阔”。规划中将“西山脚下养心居”作为重点项目建设于凤凰岭景区东侧,用地性质为旅游度假用地,面积约24公顷。项目以北京西北部庞大的高端人群作为市场支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静心养神、天人合一等思想精髓,借助龙泉寺的宗教氛围和人气,营造宁静惬意又富有文化底蕴的场所,成为核心区高智高知人群休闲减压的心灵驿站。建设内容包括养心度假酒店、静修园、佛学院等。

所以说,凤凰岭区域依靠优良的生态环境,上风上水的地理优势,“京城绿肺”之称的负氧离子浓度,优良的水质,宜人的气候以及丰富的休闲养生文化条件,发展部分高端旅游休闲产品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整个旅游区的功能建设过程中必须积极考虑大众需求,让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及优秀的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的消费群体,凤凰岭区域历来就是“天地人”和谐共处之地,一直默默地承担着传播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这一优秀传统不能摒弃。

《中关村》:凤凰岭地域文化在海淀乃至北京整体大环境的地位怎么样?

朱万峰:海淀原是一片很大的淀泊,历史上曾称为海店、海甸和海淀。“海店”原是以旱作为主的高地农耕地带,其余地带低洼,泉流水田散布其间,俨然一派江南美景,且享有水产饮食供应的便利,这为皇室最初建设离宫别院打下了物质及环境基础。元、明时期海淀转变为近郊风景园林区。清代“三山五园”的兴建使其成为京西重镇。海淀镇也随“三山五园”的兴建而迅速发展起来,它既是通向皇家园林的门户,又是为其服务的中心集镇。由此可见,海淀是伴随行宫文化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作为拥有早期东方养生文化及北京最早的行宫文化、水院文化的凤凰岭可以说是海淀整体山水行宫文化的引领者。

北京作为国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金代的金中都,喜爱游幸的金章宗完颜璟在北京西部山区建起了自己的水院,其中有三座水院倚临凤凰岭,由此可见以养生文化、行宫文化为代表的凤凰岭地域文化与北京的皇家文化是齐头并进的,其“山地生态休闲与皇家养生文化”高度统一的特点,在海淀区乃至整个北京市都是不多见的。

《中关村》: 凤凰岭文化和凤凰岭旅游有什么可以进一步挖掘?

朱万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使旅游区“日新月异”,除了完善旅游设施,增加和提升旅游休闲娱乐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挖掘它的文化内涵,从而保持持久的魅力。我们所熟知的成功案例很多。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浙江杭州的“宋城”,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都是以历史文化创意的成功旅游产品;而云南的“印象云南”、“纳西古乐”,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则以绚丽的民族文化作为创意的核心大受追捧。许多地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观念,重新盘点自己的文化遗产。他们发现过去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或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蕴涵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信仰情结。一经创意包装,立刻一鸣惊人,成为好的旅游产品。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对旅游景区提升和文化走入误区,一窝蜂地盖寺庙、造佛像、建纪念碑,似乎这就是文化提升,其实是庸俗化、没文化的表现。由此可见,在旅游开发中,文化观念必须转变和突破,但也必须务真和求实,否则即使家藏千金也会视之为敝帚。

凤凰岭区域遗址、遗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佛、道、儒等宗教文化以及古东方养生文化积淀丰厚。佛教文化有始建于辽代的龙泉寺,有搁衣庵、上方寺、玲珑塔、飞来石塔、摩崖石塔等古寺名塔。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主要景点有桃源观、关帝庙及吕祖洞等。儒家文化遗存大多是文人骚客游景抒情留下的作品。北京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代养生文化修炼群隐秘在凤凰岭之中,其中修仙椅、玄远洞、三佛洞、仙人洞凿刻于辽金时期,不同的洞穴所刻的人物姿态造型各不相同,代表古代练功者养生修炼的四种不同境界。

借鉴国内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凤凰岭文化旅游提升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1)通过整理、挖掘景区文化资源,通过对旅游产品包装,提高产品档次,完善项目功能,形成产品系列,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文化审美需求;(2)在达到传承、弘扬本土(区域)传统文化的目的同时,找准一到两个与北京同质旅游区实现差异化的核心文化旅游“吸引物”;(3)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以凤凰岭独特、原真的文化内涵挖掘塑造不同的旅游形象,进行注册、保护、推广,形成旅游市场的文化唯一性品牌。

就目前基于市场需求而言,挖掘凤凰岭中的东方养生文化将更加具有价值。东方养生文化因其久远的历史积淀,多种宗教理论、地域文化的系统融合,具有独特的文化神秘感。且东方养生文化是基于儒释道文化而发展成的一种应用文化,相对于宗教文化旅游产品来说,养生旅游产品更加全面、更具有体验性。我们对凤凰岭东方养生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挖掘,未来可形成集宗教文化养性、山水文化养情、美食文化养体、民俗文化养魂等于一体的养生文化旅游系统,一旦形成产品体系,将对休闲养生旅游者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中关村》: 凤凰岭地域在未来的文化建设、品牌建设和旅游规划方面可以做什么创意设想?

朱万峰:中国旅游已经进入产业系统全面升级的新阶段,依赖初级的自然态资源、陈旧的观光观念、静态的市场手段,已经远远不能完成日益增长的景区旅游供给,满足消费质量日益提高的旅游者需求。结合这一发展趋势,凤凰岭的提升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表现本土文化,凝练景区主题。每个景区之所以成为旅游地,是因为拥有一个引发购买意愿的吸引核。这个吸引核唤起的是旅游者的期望。如果这一期望从游览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一个旅游地有明确的主题表现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必然会极大地满足旅游审美需求。我国许多景区出现同质化现象,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即在于此。

凤凰岭地区以自然山水风光为基础,依托本地儒释道文化、东方养生文化及皇家行宫文化发展至今,其中可以迎合游客需求、地域范围内个性鲜明、具有凝练性与体验性的文化便是它的东方养生文化。

挖掘资源精华,打造品牌形象。品牌就是对市场最有影响和号召力的旅游形象。和任何行业一样,在旅游行业中,众多的产品最后总是整合后形成企业最希望呈现给顾客的最美好形象。不同的是,旅游景区可能有很多旅游产品,但它们只是有形的旅游消费的一部分,许多无形资源精华,如生态、环境、氛围、文化等,也构成产品的重要内容,却往往被忽视。一个景区的资源不可能十全十美,打造品牌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我们总可以找到最核心的东西,经过文化包装形成景区品牌。

凤凰岭现有品牌形象为“远郊的景,近郊的路,北京的自然氧气库”,向游客传达了景观、区位及环境三个要素,缺失了对核心文化要素的传达。建议考虑“西山氧吧,养生秘境”,“西山氧吧”,传达了区位、景观及环境要素;“养生秘境”,传达了核心文化与气氛要素,构成对城市人的吸引。

整合各种资源,规划系列产品。旅游形象和品牌是概念和印象,景区的旅游形象和品牌最终要落实在项目中实现。因此景区提升效果要选择项目,围绕主题,组合完成。凤凰岭可以养生文化为核心,整合儒释道文化资源,形成儒家养生文化旅游产品、道家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及佛家养生文化旅游产品三大文化产品体系。依托地貌景观及区位交通优势,以海淀高端商圈为市场,发展高端养生体验型产品,内容可延伸至餐饮娱乐、商务会展、修学养身、老年颐养、会所地产等产品,逐步对接高端旅游市场。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3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制

市林业局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吕邦运同志为组长的市林业局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每队安排1名班子成员负责,成员3-4名,具体开展扶贫工作。明确驻村工作队员责任,严格实行考核。建立结对联系帮扶机制,每名班子成员和工作队员联系1-2个贫困户,开展上门走访慰问,帮助制定脱贫方案,落实帮扶措施等。把扶贫攻坚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在资金安排、车辆使用上优先考虑。加强对驻村工作队员的纪律考核,不定期查阅队员工作日志,对驻村扶贫的工作成效进行检查评定。

二、规划先行,认真制定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精准扶贫,规划先行。我局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认真做好扶贫攻坚规划。一是制定了市脱贫攻坚林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从全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同全市扶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整合项目资金,建设林业产业基地,通过发展花卉苗木、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产业,提升贫困村的经济实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帮助联系村制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方案。针对各村的不同情况,驻村工作队员认真调研,协助村委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廖家林村确定以花卉苗木产业为龙头,进一步扩大花卉苗木栽种面积,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农民加入。火山口村以发展精品柑桔为主,加大柑桔种植面积,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针对贫困家庭致贫的不同原因,帮助每个贫困户制定脱贫方案。对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采取政府兜底脱贫方案;对缺少发展资金的,多方帮其筹措资金,提供生产资料,开展技术指导;对因病因残致贫的,积极争取更大比例的报销看病费用,将其纳入民政低收入人群求助。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4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近年来,昔阳工业经济走过了一条“凤凰涅槃”式的发展跨越之路,重点企业由少到多,由散到聚,逐步形成了“一白”、“一黑”、“一电”、“一气”(电石、煤炭、电力、煤层气)四大工业支柱产业,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速度快。今年,1-5月份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197.3%;工业增加值完成4.56亿元,同比增长133.6%;销售收入完成11.17亿元,同比增长197.1%;实现利税3.33亿元,同比增长258.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高位运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二是拉动强。全县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户,阳煤寺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完成4.38亿元、三都煤业有限公司完成1.44亿元、国投昔阳能源有限公司完成1.91亿元、北坪煤业有限公司完成1.10亿元,4户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84亿元,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3.3%;上缴税金1.83亿元,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0.3%,有力地拉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

三是后劲足。这几年,昔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位次从全市的倒数第一、第二,去年跃升到了全市第五,这主要是我们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培育主导产业带来的效应凸显。今年,我们又计划实施18个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总投资110.9亿元。这些项目涉及煤炭、化工、电力、新能源等产业,随着一大批工业项目的相继开工、上马,工业经济新的经济支点将逐步增多,发展后劲会不断增强。比如,总投资9.9亿元的阳煤40万电石项目,明年初投产,年可为我县提供税收1.2亿元,增加就业岗位700多个;总投资28亿元的漾泉蓝焰煤层气开发项目,是国家提倡发展的阳光产业,目前已完成投资6.5亿元,日产气5万立方,今年计划铺设管网向太原、榆次输气,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阳煤坪上、运裕等规模矿井建设全部按计划推进,进行产能升级后,我县的煤炭产能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煤炭产业将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发展。

四是效果好。在抓好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理念,全力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完成1.63吨标煤,比去年同期下降12.4%,预计完成节能量1万吨标煤,完成年度任务的45%。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加大了节能技改力度,以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节能降耗。目前,全县实施大型节能项目2个。一是黄岩汇煤矿瓦斯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1.23亿元,年可节标煤2.8万吨。二是白羊岭煤矿瓦斯发电项目,总投资1.78亿元,年可节标煤4.14万吨。

2、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整体的发展势头较好,但是制约发展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比如,工业用地紧张。阳煤40万吨电石项目、漾泉蓝焰煤层气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占地约需1000亩以上,而工业用地指标紧张,用地手续办理周期长、困难多,希望市政府能积极协调解决。再比如,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大型工业项目的不断落地,能源消耗必然越来越大,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压力较大。

下半年,我们主要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今年是煤矿企业技改扩规年,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拧住煤矿主体公司建设一批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规模矿井,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重点是抓好阳煤坪上、阳煤运裕、国投白羊岭、丰汇煤业、安顺乐安、安顺李夫峪等一批90万吨以上的规模矿井工程,实行四套班子包工程项目责任制,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使其尽快投产。阳煤40万吨电石项目,年内要完成主体厂区建设,蓝焰煤层气开发项目要完成扩规和气源西输工程,使这些项目尽快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深入开展“三帮一扶”活动。1-5月份,全县13户考核企业有5户亏损,亏损额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深入开展“三帮一扶”活动,经常性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比如,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把国家、省、市的宏观政策走向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各类生产要素动态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指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再比如,对一些亏损较大的企业,通过协调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解决企业资金周转运行的难题。总之,政府要尽全力协调解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保企业运行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全力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严格落实重点企业节能降耗责任制,加强考核和监督。完善企业能耗台帐制度,定期公布企业能耗情况,确保企业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尤其是要做好动态能耗情况分析,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比如,国投安平电厂的能耗统计未列入全市“十一五”节能指标考核范围,这就加大了我县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压力。为此,我们必须严格管理、采取超常措施,才能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二、财政税收情况

财政税收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考核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我们始终坚持把搞好财政税收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主抓支柱产业的管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严堵漏洞,精心理财,财税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1、财政收入突飞猛进

截止6月20日,全县财政收入完成4.37亿元,完成年计划7.8亿元的56.09%。1-5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64亿元,同比增长56.96%,增幅名列全市第一,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9.69%。上半年,财税入库逐月递增,按照这样的速度,预计上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4亿元,预计可完成全年财税任务。

2、利税大户不断增多

近年来,我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上马了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尤其煤炭行业在大企业的带动下,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率逐年增大。1-5月份,全县5000万元以上的纳税企业有两户,阳煤寺家庄、三都煤业分别纳税7368.5万元、5830.63万元,2000万元以上的纳税企业有两户,北坪煤业、运裕煤业分别纳税2724.7万元、2483.9万元,仅这四户企业就占到税收总收入3.28亿元的60%。煤炭企业1-5月份提供的税收达到2.69亿元,占到总收入的73.87%,占税收收入的82.03%。

财政收入情况分析

纵观我县目前的财政收入形势,同比实现大幅增长,1-5月份,绝对额比去年同期增收13214万元。

绝对额增收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产销量和价格的提升。1-5月份,全县煤炭销量320万吨,同比增加190万吨,平均销售价格396元/吨,吨煤增长41元。产销量同比增长最突出的是寺家庄煤业、运裕煤业、坪上煤业,三户企业销量同比增加171.5万吨。去年阳煤寺家庄煤矿为基建矿井,产量少、煤质差、热量低,产量只有8.3万吨,吨煤价格138元/吨,今年正式生产,煤质稳定,产量101万吨,价格434元/吨,吨煤增长296元。1-5月份,该矿销量占到全县煤炭销量的三分之一,带动了全县煤炭平均销售价格的增长。此外,煤炭发运量和交易量的增长也是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

理性分析全县的财税现状,虽然这几年我县的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但煤炭行业“一柱擎天”的税源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通过资源整合以后,我县煤炭生产企业达到15户。目前,正常生产的只有三户,分别是国投黄岩汇煤矿、三都煤矿、北坪煤矿;技改矿井5户,分别是乐安煤业、胜利煤业、乐平煤业、铁炭窑沟煤业、大寨煤业;试生产的3户,分别是阳煤寺家庄矿、运裕煤业、坪上煤业;基建矿2户,分别是国投白羊岭矿、红土沟煤业;手续不完善和改制不彻底的2户,分别是丰汇煤业、李夫峪煤业。如果这些企业不能按计划正常生产,那么完成全年的财税任务依然较为艰巨。

三、煤矿资源整合与安全情况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由于我县没有大型集团进驻,为此,我们注册了山西昔阳乐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集团),下设2个子公司:山西昔阳丰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昔阳安顺煤业有限公司,2个子公司各下属5座煤矿,其中,三都、北坪2座露天矿属暂挂靠昔阳安顺煤业有限公司。截止目前,相关名称核准、证照变更已全部完成,协议全部签订,主体进驻接管工作基本到位。

1、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主体到位率、证照办理率、资金支付率”四个百分百基本完成

截止目前,协议签订率100%,证照办理率100%。主体基本到位,山西昔阳丰汇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向所属的5座煤矿全部按要求派出了管理团队,“六长”全部到位,安全管理机构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昔阳安顺煤业有限公司按要求向下属的胜利、乐安、李夫峪3座煤矿派出了管理团队,“六长”全部到位,安全管理机构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由于李夫峪煤矿属国有煤矿,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完善,如职工的个人股转股等事宜,现在正在协商运作当中,不日即可完成。股权转让控股资金支付率达到88.45%。整合关闭矿井补偿款支付率达到73.7%。我县整合关闭补偿资金应付47247.74万元,现已全部打入县财政,经有关部门核实没有欠税费和其它遗留问题后,由县财政直接支付。

2、煤矿复工复产进展良好

我县到目前复产3座煤矿,分别是黄岩汇煤矿、三都煤业、北坪煤业,复工7座煤矿,分别是白羊岭、大寨、红土沟、铁炭窑沟、乐平、乐安、胜利,未复工2座煤矿,分别是李夫峪煤业、丰汇煤业。

3、“五人小组”全面开展工作

我县按照市里要求,组建成立了“五人小组”,办公场所在原县公路段养护中心,经费由县财政拨付,属煤管局下属单位。按照职责,“五人小组”包矿进行安全监管,每天至少下井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5

(一)以“四同创建”为平台,推动民生工程建设

“四同创建”工程实施以来,2013年我镇桃园社区“同心社区”创建为社区强化集镇建设和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去年梅田湖村“同心村”创建为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了很好效果;今年中坪村“同心村”创建已融入到民生工程建设之中;新增古城社区为“同心社区”创建单位。

中坪村位于镇域北部宝盖山区,由原中坪、三坪、大西洞三个村合并,总面积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1亩,林地面积7万余亩,辖8个村民小组,311户,1136个人口,林业、花卉、养蜂是主导产业。

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驻村群工站、中坪村支村两委高度重视“四同创建”工作,把“同心村”创建列为民生工程,主要体现在:一是美丽屋场建设。今年投入50多万元,安装路灯188盏,使村主干道路段和村民聚居区亮起来了。二是实施小项目带动大产业工程。因有两条全长近30公里水面的溪流适合放养小鱼、石蛙,为开发这一产业,山区野生动物亟待保护,以维护生态平衡。实施两禁,禁猎野生动物,禁止河道电鱼、毒鱼,采取《村规民约》规范,制作40多块宣传标牌,村民互相监督和治安巡逻队等有效措施,有效控制了捕猎野生动物和河道电鱼毒鱼现象,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发挥积极作用,三五年内山里动物多起来,河道鱼虾跃起来,为今后发展小溪垂钓休闲项目打基础,推动旅游项目。三是建设绿色屋场。今年已启动覆盖4个村民小组、34户、140多个人受益的以花园式屋场布局的绿色屋场建设项目,让农村民居美起来。四是继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洁。今年一、二季度农村环境整治综合考核名列前茅,使山区环境更加靓起来;五是大力优化产业。继续做优做强花卉、养蜂两大产业,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使村民生活富起来。切实做好2015年“四同创建”项目申报工作。

古城社区辖72个组、1364户、5800多人口、2865亩耕地。该社区自申报“四同创建”项目以来,支居两委高度重视,按照创建规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一是着力改善交通环境,今年投入40万元修建1078米油砂公路,投入20万元修建1200米水泥路;二是着力改善居民服务条件,投入150余万元在中心位置新建居民服务大楼,为居民修建了健身广场;三是着力实施亮化工程,安装了320盏太阳能路灯;四是着力培育富民产业,700多亩花卉苗木及葡萄基地,形成了居民创收的支柱产业;五是着力宣传“四同创建”,使全社区居民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同心社区”的创建。

(二)以“三建三强”为举措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__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三联三促三建三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在全镇广泛开展了“三建三强”非公经济主题活动,推动了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建智库,重引导。为服务于民营经济发展,我镇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举办银企对接活动等措施,帮助非公经济组织与__银行合作,鼓足应对新常态之劲,借助银行之力,为非公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是建讲堂,强素质。为切加强

企业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措施,我们把安全生产大讲堂搬到厂矿企业,深入到车间班组,通过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大部署,大讲堂平台实现了安全生产意识大提升,创造了“零”事故的企业生产环境,保障了企业正常发展。三是建平台,强服务。我们通过镇政府、企业微信平台,为推动非公经济人士互联互通,增进往来,达到交流合作、联络感情,为非公经济发展起到凝心聚力作用,借助成功的银企对接活动,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以“宗教和顺”为目标推动场所规范化建设。

我镇有1处佛教活动场所——千年宝盖古寺,有民间信仰活动场所38处,其中已登记发证9处,从事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工作人员230人。近年来,我镇采取正确引导、合理布局、疏堵结合、规范管理的模式,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及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正能量作用,凝聚人心,整合人力,努力使民族宗教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进步,服务于__跨越式发展。

一是依法规范宗教事务管理,共促社会和谐。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积极推进宗教组织规范化管理。帮助宗教团体从自身实际和特点出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财务审批、实物管理、经营管理等制度。抓规章制度落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逐步形成完善且有效的管理规章和保障机制。依法规范民间信仰活动,2014年依法依规依程序,对9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民主管理小组进行了换届选举。严把活动场所审批关,明确未经审批不得新建、改扩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严格执行大型活动报批制度,禁止封建迷信、等非法活动。全镇38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规范、活动有序,未发生一起影响社会稳定的涉及民族宗教突发。

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发展上共利共荣。

将场所基础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新项目。千年宝盖寺、聂公庙等,既是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同时又是饱含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特别是位于北部山区的宝盖寺,始于晋,兴于唐,有1700年历史,迄今香火旺盛,游客络绎不绝。我镇目前正在编制十三五规划,将聘请专家进行顶层设计,统筹编制宝盖寺—中坪—梅田湖生态文化旅游规划,对各旅游景点进行有机整合和精心搭配,科学设计精品休闲度假线路,大力发展__镇2-3日游。同时,积极申报中坪至宝盖寺旅游公路项目,目前已纳入__市立项建设项目。

将宝盖寺恢复重建作为提振旅游经济的新亮点。近年来,镇党委把宝盖寺恢复重建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文化旅游工程,抓好抓实。2007年,宝盖寺恢复重建一期工程万佛殿顺利开工奠基,第二年竣工验收。2012年,建设投资600万元的居士楼。2014年新建一座占地近千平米、投资逾2000万元的大雄宝殿。在巨大资金压力情况下,坚持不欠债、不化缘的原则,自建自管,实现了建设质量管理一流效果,被评为甲级工程,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成为长株潭佛教界少有的大型优质工程,将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目前,投资逾300万元的斋堂等其他生活附属设施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宝盖寺年接待游客达到2.5万人次,有力推动了__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弘扬慈善文化,福泽一方百姓。荷花湾观音庙筹资90万元硬化道路3000余米,投入3万元建成供500人饮用的水井,投入8万元安装路灯26盏。今年荷花湾观音庙投入40万元修建油砂路,投入20万元硬化1000米村级道路。新园贺法轩师庙、高联马大元帅庙、老茶亭金甲将军庙、范市三元宫等其他场所也积极投入修桥搭桥、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把有限资金用于公益事业。此外,引导他们利用自身资源和文化特色,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通过严格审批和现场指导,各场所结合自身实际,在庙会期间举办放电影、看湘剧、舞龙灯等一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繁荣乡村精神生活。

(四)以乡情友情为桥梁推动侨台工作潜移默化

侨台工作是统战工作重要内容,做好新常态下侨台工作是实现亲情侨台的重要前提。一是澄清底子掌握动态,镇域内目前有侨属12户,台属5户,侨联企业1家(东盛烟花公司);二是加强联络,增进友谊,侨台工作列入到镇村干部日常工作内容,做到走访到户。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当地对其家属的深厚乡情友情;《今日__》详实反映镇党委镇政府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工作动态的镇办刊物送达到户,使侨台属之间交流中能够及时了解__,知情__;帮扶到户,对生活的确有困难的侨台属,镇村干部及时与之沟通协调解决。认真开展涉台教育“四进”活动,以发送《涉台知识手册》到村(居)到学校,设置涉台知识宣传栏、走访台属等方法,推动了“四进”活动的开展。

(五)以“自加压力”的方式促进工作创新

今年是特殊年份,为切实做好统战工作、推进非公经济和镇域经济发展,我们采取多方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创造了特色。

一是银企对接、借力发展。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我们与驻地农商行、农业银行和__银行加强联系,争取加大信贷力度,特别是与__银行举行银企对接活动,获得了__银行__支持高度重视,今年投放镇域非公经济企业借款2800万元(今年元月份入驻),农行__营业所今年已投放镇域工农业贷款3000万元。银行的大力支持和银企对接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非公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是稻田艺术“中国福娃”项目建设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逢周六、周日每天有2000-3000人参观稻田艺术作品,增强了__漂流业、宝盖寺佛教文化、水果自采自摘等项目市场效益,带动了旅游业发展。

三是宗教及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积极投入公益事业。今年6月份荷花湾观音庙投入40万元修建观音路1186米油砂路,投入20万元改造3条全长900米水泥路,为该社区、花卉产业园区及村民出入优化了交通环境。

(六)以卓越的履职能力展示非党干部风采

我镇党政班子成员中有两名非党领导干部,分别是镇长张晔和副

镇长徐伟星。镇长张晔能够独挡一面地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能够肝胆相照地配合党委书记工作,团结带领班子成员推动__全面发展,__新城建设有力推动了__集镇扩容提质;水利冬修和梅田湖村新农村示范建设效果显著,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和环境整治均取得良好成绩;安全生产获评省安全生产示范乡镇。今年协调争取驻镇银行投放企业信贷上亿元,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工业经济总产值484467万元,为财政双过半提供了保障,能够应运自如地融资促发展、保运转,能够廉洁自律彰正气。

副镇长徐伟星主管企业、企业安全消防、企业统计、科技科协、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环保、商贸、爱卫、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去年获评__省安全示范乡镇;科技创新成果突出,获专利16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均为大局稳定付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成效。

两位非党领导干部,均以卓越的履职能力,彰显无党派人士从政风采。

我镇统战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热情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差距,我们将自加压力,自强措施,自我完善,努力提升统战工作水平。

(一)以宣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条例》为抓手,推动统战工作上水平。《条例》是统领统战工作纲领性文件,将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条例》,使之深入人心,通过全面贯彻,把《条例》贯穿于统战工作各个领域;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推动统战工作上水平。

(二)以“四同创建”为平台,推动统战工作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服务。切实督促指导中坪村、古城社区“四同创建”项目实施,使项目成为惠及民生、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6

特别是对于西部的文化、

考古与探险旅行有着特别情怀的话,

有个人你一定绕不过去,

他就是曾8次到喜马拉雅区域

进行过卓有成效的科研考察的

著名藏学家、探险家――

意大利人朱塞佩・杜齐。

在,除了著名的唐蕃古道、蕃尼古道、

茶马古道、盐路以及麝香之路,

还有一条著名文化旅行考察线路,

或者说文化探险之路,应该叫“杜齐之路”。

从楚鲁松杰出来,下了山,我们离开岔路口冒雪往底雅进发。开始时,一如普布拉达坂,山路上飞雪狂舞,迷漫路面。到后来,随着海拔的降低,雪渐渐小了,浓雾却又升了起来。我们的车开得很缓慢,很缓慢,到了最后,不得不在一处盘旋的山口停了下来,歇息,静候浓雾散去。

这条公路显然鲜有车辆通行。下车驻足,等待浓雾散开的那一刻,凛冽的风突然吹来,险些将我头顶上的帽子吹落山涧,让我倏地想到一幅悠远而又些怪诞的画面:

那个远远的,走在喜马拉雅西部山路上的人。他T着马,也可能因山高路危,很多时候不得不下马徒步。在某一处散落的石头或是玛尼堆前,他留步,把破旧的帽子取下,放在石头旁,任风撩起他凌乱的头发,露出一副意大利人荒凉的笑。还有久未修理的胡子,硕大的齿和洁白的牙床。

他是杜齐。

这应是20世纪30年代,准确来说是1931年10月的一天,面对漫长的路途,横亘的雪岭,凛冽的寒风,他却充满喜悦,情不自禁。因为对他而言,一扇紧闭已久的喜马拉雅大门终于向他敞开了,沿着雪霁浓云中的那道神秘光缝,他终于挤进了喜马拉雅腹地的奇妙之地――。

那年,是他通过什布奇山口第一次进入中国。其实这已是他的第二次喜马拉雅之行了,只不过前一次,他并没有能够真正意义上来到这里。前一次,他只到了印度和尼泊尔。

回过头来,通过对杜齐7卷本的著作《梵天佛地》梳理可见,他对喜马拉雅的考察始于1926年。那年的6月到8月,杜齐获得了英印当局的许可和地方民众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印度、尼泊尔和边地佛寺、经堂的掌堂师们的信任,才最终得以到达印度的阿萨姆等地,开始进行他喜马拉雅的初始考察,并为以后进入做好铺垫。

当时,边境上的很多佛寺,还被视为是宗教团体的私有财产。每一份从印度前往喜马拉雅和藏地商贸点的旅行许可证上,总会很清楚地注明,持证者若无相关部门特许,不得参访佛寺。可以说,是长期的努力准备,以及与地方佛教人士建立起来的良好人际关系,帮了他大忙。杜齐为之行,做了很多的准备,其中包括他已熟练地掌握了梵语和藏语,但那次,他实际上仍然没能推开通向的大门,只在印度、尼泊尔和中国的边境地带,进行了短期的逗留。

铩羽而归的杜齐,1931年4月回到意大利后,制订了一份更加详细的西部考察计划。在罗马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杜齐照片档案室的负责人纳莱兹尼在《朱塞佩・杜齐的藏地旅游和考察》一文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计划涵盖了整个拉达克、如休、拉胡尔和马纳里,他想从通往噶大克的印藏商道进入,并且在途中参访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托林和札布让等地,在噶大克和地方当局磋商,继续朝冈底斯山和玛旁雍错前行,沿尼泊尔边境,经由普兰和阿尔莫拉返回印度。”

可见其行程计划,饱含了杜齐多么大的壮志与雄心。虽然这次旅程,最终与当初计划仍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但他毕竟第一次踏上了的土地。1931年10月,他在游历拉达克和如休后,穿越巴罗拉恰山口,抵达拉胡尔;他参访了贡德拉和斯索,然后穿越罗塘山口,来到马纳里。之后,他的考察沿着萨特莱杰河(象泉河下游在印度境内的名字)继续行进。这一次,他终于穿越了从印度通往的大门――什布奇山口,并于10月2日抵达了大译师仁钦桑布的出生地:底雅。

由于已至寒冬,前面大雪封山,他没能朝向梦想中的阿里腹地继续前进。一小段时间的停留之后,他不得不又通过什布奇山口回到了印度的希拉姆,然后取道尼泊尔。最后,整个11月,他都待在尼泊尔进行考察。

杜齐的计划并未就此停止,1933年,他第三次出发。这次考察,是从他1931年考察结束的地方开始的。他从马纳里攀越罗塘山口,沿着钱德拉山谷在罗萨尔进入司丕提河沿线。他详细考察了位于该地与仁钦桑布相关的拉隆寺、塔波寺和那果寺,然后在朗杰进入萨特莱杰河谷,并再次通过什布奇山口进入。他显然在仁钦桑布的出生地――底雅及热尼一带,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考察,考察成果收入了他的著作《梵天佛地》卷二中。

除了底雅及热尼,这年,他还到达了古格历史重镇马阳,以及盛产“古格银眼”佛像的著名“冶炼之乡”和“烧陶之乡”鲁巴。此后,他继续前行,在考察了热布加林寺后抵达香孜。只是这次,他并未从曾作为古格王朝夏宫的香孜直接南下,抵达他梦寐以求的札达托林寺及古格王城遗址,而是直接北上,到了噶大克。噶大克指的是今天阿里噶尔县的噶尔昆莎和噶尔雅莎,当时阿里,还未有今天的狮泉河镇,地方当局官员在昆莎和雅沙设有冬、夏两个驻地,从他的行程来看,应在夏天驻地噶尔雅沙。因为他的旅行签证,按当时惯例注明着只能沿印藏商路到噶大克为止。这条线被他在最初的计划中称为“北线”。但杜齐的目的显然不止如此,在那里,他需要和地方官员商讨他最心仪的返程路线,也就是他计划中的“南线”。

他最终得逞。

在和噶大克的地方政府派出的官员磋商后,他如愿在返途中经过了古格王国的札达托林寺和札布让王城遗址。他在那里及周边区域停留多日,然后沿着卡孜河谷和萨让大峡谷一路考察,最后返回印度。

以他当初的目标来看,其实他的这次行程仍然有着小小的遗憾,那便是并未能如愿从札达往东,继续到达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所在的神山圣湖地区,以及阿里三围之地之一的普兰。而实现这些目标,已经是他下一次,也就是第四次对进行考察的时候了。

他在8卷本的《梵天佛地》中,用了3卷本的篇幅专门论及西部的佛教遗存。其中第二卷更是详细描述了仁钦桑布大师的贡献,以及那个时代藏传佛教在阿里大地上的复兴,里面还重点讲到了大师在出生地热尼建立的热尼寺,包括寺内的经藏及法物。

杜齐选择通过什布奇山口进入,

首先来到底雅,可以说是通行条件的使然,

因为沿着象泉河的朗钦河谷,

那里避开了喜马拉雅众高山的阻隔,

正是西部连接印度西北部的一条绝佳交通线路。

终于抵达底雅,再无风雪,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秋日暖阳。而那一片片异常繁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的果林,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在阿里高原,在以光秃秃的土林为主要地貌的札达县,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过得说,位于马阳河和象泉河交汇处的底雅,海拔已经下降到了2970米的样子,温度已非常适宜。据说这里做米饭和面条,已经无须使用高压锅,虽然满大街,你可能根本无法找到米饭和面条。街上唯一的那家小商店,只提供泡面和一些简单的藏式饮食。再往象泉河下游走,在距离底雅只有20来千米的边境村什布奇,那里的海拔则更要低,只有2880米,那里是整个阿里地区海拔最低的地方。

“天地来之不易,就在此地来之;寻找处处曲径,永远吉祥如意。”这是一首我在马丽华老师书中看到的底雅民歌。在我听到过的很多版本的民间说法里,底雅被认为是整个阿里地区风景最美、物产最为丰富的地方。这里有“水果之乡”的美称,是大熊猫级的珍稀植物白皮松在中国唯一的分布地,而盛产药草的马阳,则出产全最有名的酥油。

底雅的果树历史上以杏树、苹果树居多,是阿里地区土生土长的知名特产。也许正是宜居的自然环境,加上朗钦河谷是古格时到印度的交通要道,才造就了大译师仁钦桑布的父亲颁钦波・选努旺久,要从祖辈生活的象泉河上游海拔更高的卡孜地方,来到了舒适丰饶的底雅热尼定居。这样的推理应该是成立的,因为萨让卡孜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要比底雅热尼苛刻许多。

选努旺久在热尼娶了妻子焦若萨・衮桑西绕丹。据当地老人传,她是一位为当地头人浇灌农田的女用人,夏季在举旺山上经营农田,冬季回到定居点热尼操持家务。妻子为其生下了长子西绕旺久、次子仁钦旺久、三子园丹旺久和妹妹西绕措姆。

这个家庭的三子一女,次子仁钦旺久即后来的大译师洛匝瓦・仁钦桑布。洛匝瓦,在藏语里即为译师之意。三子园丹旺久也出家为僧。妹妹则皈依佛门,攻读密乘获得大成就,被尊称为奈觉玛・曲吉卓玛,说明地位也非常高。家里最终只剩下长子西绕旺久继续务农,符合当时古格人长子要传宗接代、操持家务的传统。四个孩子之中三个步入佛门,也可见古格创立之始,大地上的佛教事业,刚刚经历过赞普玛邬东赞(被信佛的后人贬称为“朗达玛”,意思为“头上长角的公牛”)的灭佛运动后,作为吐蕃后裔的古格王室,以及西部阿里的民众,正多么急切地盼望着王朝的崛起,以及佛教的复兴。

底雅成为大译师出生地,以及古格的佛教圣地,似乎有着先天的必然性。因为在古格时期最为重要的佛寺札达托林寺的兴建历史上,就有着从底雅什布奇三姐妹远足到托林寺朝拜,最后化身为托林寺内转经道上一棵树的故事。民间传说中,这棵树原是三姐妹中大姐的拐杖,走出不远后,大姐因年事高身体不适,只好取消了行程。二姐于是接过拐杖,带着妹妹继续前行,但到了一处名为兴让拉莫的山口,二姐也无法继续,只得放弃。最后只好由妹妹继续两位姐姐的心愿,她接过拐杖,身负家乡出产的杏油,终于来到了托林寺。历经艰辛、疲惫不堪、精尽力竭的她,刚拜完托林寺,便于寺中去世。寺内的僧侣们莫不为之感动,便将三姐妹使用过的这根拐杖,栽植于转经路上。第二年,这根拐杖奇迹般复活了,并开出了象征三姐妹笑脸的玫瑰花朵。这则故事,也从另一角度阐明,底雅从来就是佛法适宜生根发芽的土壤,佛之弟子络绎不绝,洛匝瓦出生于此,也就不意外了。

现今,沿着马阳河,公路斜插过底雅乡,沿途除了修筑齐整的民居外,最显眼的就是各家屋后的果园了。有苹果,也有杏,还有核桃和其他树种。有些杏树,看起来还显得十分高大,有很老树龄的样子。相比之下,苹果树要小很多,但结满红彤彤的厚皮苹果。

我们来到一位名叫丹珠旺姆的姑娘家里,她家原本也在热尼村,从她这代开始,和父辈一起搬到了乡上。我询问她热尼村和洛匝瓦的相关情况,没想到她说,她就是大译师的后裔。她还说,底雅乡上这些果园和民居的主人,其中有不少,正是最近几年才从热尼村搬迁而来的,他们也是仁钦桑布家族的后裔。

我提出,请她给我们讲一些与洛匝瓦有关的传说或故事。她则羞涩地笑着摇头,说不会讲,也知道的不多。于是我们向她提出,要买一些苹果尝一尝。姑娘爽快地告诉我们,一斤三块,由她带我们去果园里采摘。苹果不贵,再想着这一路的艰辛,我们决定买上20斤,吃不完了还可以送给路遇的小孩。于是给了她60块钱,另外送了她一双内地都市姑娘们穿的旅游鞋。丹珠旺姆收到漂亮的鞋子,十分开心,称完苹果后,又摘了好几斤,一并塞在了我们的袋子里。

对于底雅这些苹果树的来历,丹珠旺姆也说不清楚。我查过资料,一种说法是,1993年夏末,刚从农牧学校毕业的一位名叫唐永平的大学生,分配到了底雅乡,担任文书兼技术员,第二年6月,刚好中印两国开通什布奇山口。唐永平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从印度引进了苹果树和杏树,在底雅种植,久而久之,底雅就有了大量的苹果。

我并不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很显然,我更倾向于认为底雅的历史上就出产苹果和杏,甚至还有其他水果。因为从什布奇去托林寺朝圣的三姐妹,带着家乡杏油的故事就很说明问题。但果园里那些看起来红彤彤的苹果,果皮很厚,果肉硬,酸涩且少汁。最近几年,听说底雅又因干部的努力,从陕西成功引进了富士、冠军、丽嘎等新品种,底雅苹果的口味,有望得到提升。

摘完苹果,我们回到村落附近,田头上立有一座建于10-11世纪的大白塔,能判断出近些年此塔获得过特别的修缮和粉刷。这个塔的修建时间和大译师仁钦桑布在世的时间较为接近,只是不知道和大译师有没有具体的关系,很遗憾未能获得考证,就连声称自己是仁钦桑布家族后裔的村人们,说起佛塔来,也是语焉不详。

穿过小镇,我按着乡长指点过的路径,

爬到了马阳河对面的小山头上。

乡长说,在山头的移动通信基站下面,

就能看到大师的出生地热尼了。

怀着一丝忐忑与喜悦,我沿着布满滚石的陡峭碎岩爬了上去。站立象泉河前,视线前方不远的热尼,果真是一个绿树成荫,有田地,还夹杂着白色佛塔的小村落。那是象泉河水在一转弯的地方形成的三角形台地,与底雅的直线距离很近,只是从村落沿河而下,河水汹涌湍急,两岸则是危崖与绝壁,除非象泉河枯水期间,否则很难通行。我还注意到,从村子到底雅的河谷滩头上,有一些远古时期残存下来的佛塔,只剩废墟或残垣断壁。深思良久,我有理由怀疑我所站立的这个小小山头,也许正是当年杜齐第一次远距离观察大师出生地的地方,因为他在《梵天佛地》中这样记载道:“惹尼(热尼)寺的地点,现在可以确定,它位于什布奇东北部的谷口,离什布奇村不远,至今依然是朝圣地。”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7

随着边屯文化在永平的形成和兴盛,佛教文化也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永平全县的寺庙达到了36座,庵堂多达72处。其中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盛、佛教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就是宝台山金光寺。

向南流去的国际河流澜沧江在云南大理与保山的交界处突然拐了一个大弯向西北流去,数十里后才折回继续南走。就在澜沧江这个绝无仅有的环弯下游之处怀藏了一块清净之地——这就是永平县金光寺所在地:宝台山。

宝台山,位于永平县西南部,距离永平县城63公里,距大保高速曲硐出口50公里、杉阳镇黄连树出口40公里,是博南山在蜿蜒南行的过程中向东折起形成的山峰,属于横断山脉云岭山系的分支。所以,宝台山在世界地图上可以有一个坐标式的地理位置:南北流向的国际河流澜沧江与东西走向的远古国际通道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如今发展演化成了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大瑞铁路)相交,形成四个夹角,西南方的夹角区就是宝台山。

千万年来,宝台山安然于桀骜不驯的澜沧江畔,以佛祖弥勒的坐姿,俯瞰着远离尘世的寂静与洁净。直至今日,这里依然保持有十五万亩的原始森林,常年林海浩瀚、四季云蒸霞蔚,天、地、万物在这里成为一体,风、水、灵气集散自如。第四纪冰期的古老岩层地质、繁盛的植物花卉在无声地昭示着数万年的生命轮回。

也许是大山大河的气脉灵场成就了宝台山,使宝台山缘聚了木莲佛种、缘聚了青黄紫白间的金光寺佛光、缘聚了《佛经》里载的佛祖弥勒古道场。这一山、一寺、一花、一佛,让宝台山与宾川鸡足山、剑川石宝山、祥云水目山一起成为了大理的四座佛教名山,享誉滇西。

宝台山的开山祖师立禅缘结宝台山有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

立禅祖师原是明朝山西太原府晋王嫡裔、俊王之子朱铸成,他于崇祯戊戌年(公元1628年) 来到永平,燃二指开宝台山创建了金光寺。

据现存于宝台山金光寺埜山和尚碑铭记载,朱铸成是在与伉俪赏鱼观景的世俗生活中顿悟人生无常,并得到出家征兆。他于万历辛卯年接受卢牙山云寺大法和尚剃度,后曾参谒陕甘泉山、终南山,住静龙潭“誓背燃百灯诵法华经百部”,后“乃往少林参彻天和尚,数日不睹,树下立禅四十余日,号曰立禅,名震少林”。故诸多典籍记载的金光寺开山祖朱铸成立禅祖师,其“立禅”法号应该是在少林寺得赐,另号埜山,字普济。

金光寺保存的碑文、《永昌府志》、《徐霞客游记》、《埜山语录》等都记载了一个相同的故事:已在山东剁小指燃灯落成兖州普济寺,颇有些名气的立禅和尚在湖广一带传道时,遇到了永昌宝台僧人破尘师。破尘师传“永昌宝台,古弥勒道场,树开莲花,猿啼佛”,立禅祖师欣然南访。初到云南昆明就燃食指募造了万佛塔;后到楚雄时逢大旱,因誓愿烧身请雨,甘霖立注,于是又燃中指募开紫顶寺;最终立禅祖师云游到了辖属永昌的宝台山,这里密林山泉的清幽洁净让他更生顿悟,甚至有些自愧自己原有的心知心觉,于是焚所剩二指开山创寺。在大殿落成时,忽然有金色光芒瑞兆宝台山,故取名为“金光寺”。

金光寺经过立禅祖师数十年的苦心打理,到了明朝末叶,寺院已有僧房50余间,僧尼200余人,并以金光寺为中心,建起了永平范围内的清静庵、性华寺、西山寺、石碑寺等九庵十八寺。整个杉阳坝子数千亩水田都成为金光寺寺产,方圆十里内钟鼓之声回荡不绝,一年四季香客络绎,香火旺盛。尤其在永昌府人们的心中,天下寺宇莫比金光寺,金光寺的庇佑至尊至上、灵验无比。直至今天,周围群众及保山的很大一部分信徒都还称金光寺为“大寺”。在《宝台山金光寺埜山和尚碑铭》中也记述道:“宝台胜景,实为金齿祈园地”,金齿即旧时的永昌,今日的保山。

“明末滇变”,江山易主。立禅担心自己晋王嫡裔的身世会招来金光寺浩劫,在他83岁的时候,四十余天不进粒米,坐化于金屏室。

朱铸成从观鱼赏景的世俗生活中大彻大悟,到燃完五指开山创寺,再到为了保全金光寺而涅槃告众,苦行一世可见一斑。

立禅祖师圆寂后,肉身坐化的地方——金屏室,即成了他的静室所在。现在金屏室成为金光寺较为有名的景点之一,位于金光寺东南大约500米的地方,位置比金光寺高。室后高山耸翠,犹如展开的一道绿色屏风,屏障了世间的所有嘈杂喧嚣,留给了结缘宝台的有心人一块佛地。室前两棵百年云南松,奇迹般顺开了繁生茂长的树藤竹草,树起一道无限开阔的大门,让整座静室能够尽收宝台山的春秋四季。

三百多年过去了,立禅祖师与宝台山的缘还在继续。宝台山十五万亩清幽洁静之地在开山老祖的神灵庇护下,在生灵轮回的过程中,在尘世沧桑的喧哗之上,依旧如故,依旧以三百多年前的原始混沌等待弥勒佛祖祥现瑞临自己的道场。

三百多年的历史,使金光禅寺深蕴丰藏。

公元1639年,也就是宝台山开山创建金光寺十一年后,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到了云南,因为“余至省,即闻此山之盛”(《徐霞客游记》之滇游日记八,下同),所以慕名寻访了宝台山。虽然他来到宝台山的时候,立禅祖师东游请藏去了,二人无缘谋面。但徐霞客还是对寺庙、山势、水流、灵脉进行了详实的记载、描述及分析。

关于金光寺,他描述道:“寺创于崇祯初元,其先亦丛蔽之区,立禅师寻山见之,为焚两指,募开丛林,规模宏敞,正殿亦南向,八角层甍,高十余丈,址盘数亩。”

关于宝台山的山势水向,他在游记中精准地描述道:“溯澜沧江北岸而西行,为宝台南郛”,“其脉自东北圆穹之顶,层跌而下,状若连珠,而殿紧倚之”,“其内水(倒流河)两重,皆西转而北出,其外大水(澜沧江)逆兜,独南流而东绕。”

“两水一内一外,一去一来,一顺一逆,环于山麓,而山之南支又中界之,自北自南,自东自西,复自南而北,为宝台之护,此又山水交潆之概也。”

“山外大江虽来绕,而无此障之则旷,山内深峡虽近环,而无此夹之则泄,虽前压如面墙,而宇内大刹,如少林之面少室,灵岩之面岱宗,皆突兀当前,而开拓弥远。”

这般描述,好似站在万米高空,揭示了南流的澜沧江在这里西拐东回的奇特地理景观,也揭示了杉阳“倒流河”名称的由来。同时,在这些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宝台山水脉的宏大空阔、灵动佛性。

宝台山佛场的巨大灵脉注定金光寺的佛性沉淀必须经过无数磨难。开山祖师立禅为避金光寺遭遇改朝换代带来的浩劫,坐化凡体肉身的故事在30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重演。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动荡,马锅头出身的金老八在复杂局势下,成为金光寺住持,当地人称他“金当家”。金当家以混迹江湖的性格斡旋于各种势力之间,使金光寺在乱世之中仍然香火旺盛,四方来拜。其中他因应付土匪势力,参与了成立“亦龙县”的仪式,最后担心此举祸及金光寺,遂吞金了断尘缘。

解放后的金光寺住持为寂安大师,据传他长年四季都是佛面洋溢。哪怕金光寺许多传世之宝:比如数尊铜佛像、五吨重声传十里的大钟、底五寸边一寸二分厚且漏沙不漏水其大无比的大锅、吊于大殿正中的夜明珠、房屋建筑等先后遭劫,寂安大师总是慈眉善面以对那个狂躁时代的狂躁者。他用内心的大慈大悲感化超度着那些破坏一切的扭曲心灵,使得金光寺在劫难中保存了部分珍贵文物。其中就有明代转轴浮雕通花门28扇。乱世之中,寂安大师拆下这些殿门,埋于土中。破坏者碍于寂安大师的慈眉善面,没有深究,从而使我们今天能够一睹其精彩风貌。

即使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了宝台山,也不乏有寺庙面临彻底毁坏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保护宝台山的原始森林,要建设保护区管理所,居然有人建议将保护区管理所建在金光寺。住持圣明以身相护,向时任县长反映:管理所动工之日,就是他圆寂之日,还请把他埋于管理所地基下面,誓与金光寺共存共亡。时任县长听后,认为人命关天,让相关部门另选管理所建址,因此,金光寺躲过最后一劫,其佛地才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金光寺35代住持,经过无数次磨难,让佛脉代代承袭,沉淀了金光寺及其周边地区深厚丰富的佛教文化。其部分保存下来的建筑、文物无不昭示历史上金光寺的鼎盛。

金光寺藏经丰富、文物众多。解放期间,金住持吞金了断尘缘后,政府组织清理会,经清点,尚存经书3616部,8641卷。现存42部,520卷。寺内还保存有木刻经版17块、明无量寿佛图雕版、达摩讲经图雕版、《佛经》极乐世界图以及杨慎、担当、李元阳等历代名人高僧登临宝台山时留下的珍贵墨宝。寺内的镇寺玉佛、石碑、28扇镂空雕花门及古建筑都有极其深厚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雄宝殿和偏殿的28扇三层透漏雕花门,全部都是明代原物,保存十分完整。雕工精细、刀法娴熟、构思精巧,不仅雕刻有各种栩栩如生的珍禽异兽、奇花异卉,还有一些完整的佛经故事。大殿通面漏雕门分为五堂,厚度都在6至10公分。中堂6扇,高316公分、宽440公分;紧挨中堂的左、右两堂各有四扇,高316公分,宽各有268公分;紧挨中堂的左右堂上半部分,分别有《录弥勒章》、《时息梵偈》两段文字门偈。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当年作为者的有意用心,偈语内容无论是描写的景物、表达的觉悟、叙述的情节、留白的悬念,绝对一对一的与宝台实景、开山祖师的故事、当地流传的传说等内容对应重合,这就使金光寺更加神秘。历史、雕工、材质、内容、结构、保存的完整性、相关的传奇性使殿门成为金光寺最为宝贵的历史文物之一。

宝台山作为佛门净地,其绝世绝尘之处还在于其上生长的五色莲花兆示着无边的空灵与吉祥。金光寺被誉为“大清莲花弥勒道场”,也被古人唤作“清净宝台”,其原因可能与澜沧江、横断山以及这里数万年的原始状态和原始生态中许多生命奇观有密切关系。早在1988年,这里被批准为州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又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但这些称号都不足以说明宝台山古老而丰富的物种以及难以形容的自然程度,因为许多关于宝台山的信息、数字来源仅仅是依据1989年县内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而来。除此之外,还没有任何一支专业队伍或是科考人员深入宝台山腹地进行过考察、科研活动。

宝台山自然保护区已知的信息数据是:地属云岭山脉博南山系的一部分,位于大理州永平县西南部,隔澜沧江与保山相望,东西距11公里,南北距9公里,方圆9584公顷。最高峰海拔2913米,西南临江处最低海拔1130米,山势由北、向南倾斜了1700多米。海拔高差、河谷气候、山形水势的综合影响使宝台山地理位置密闭、气候环境复杂多样,物种丰富。区内有已知的各类植物1001种,其中有蕨类植物22科,41属,90种;种子植物134科,433属,911种。

由于保护区很少有人类进入,区内动植物繁衍、生息保持极高自然度,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也是一个宝贵的动植物基因库。在宝台山,许多濒危的珍贵植物能成林整箐地存现,成为奇观。许多普通的树种,凭借数百年、上千年不被打扰的生存环境,也成为宝台山特有的古物风景。

《立禅和尚语录》中,有一段描写宝台山景色的文字:

“台山宝物,非俗子轻易识之,百为谈经,青睐念佛,春暖树吐莲花,夏薰竹交玉笋。”

语中提及的莲花,指的是木莲。木莲属木兰科,有二十多个品种。宝台木莲花,干通直,树皮灰色,是我国境内目前所发现的第四冰川期古老植物遗种,是最珍奇的冰期花卉之一,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宝台山的密林深处,生长有完整的木莲植物群落,故被称为“木莲花山”。

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记述宝台木莲:“则南山如屏,高穹如面墙。其上多木莲,树极高大,花开如莲。有黄白蓝紫诸色,瓣凡二十片,每二月则未叶而花,三月则花落而叶生矣。”

因为佛座是莲花,寓意超凡脱俗。而宝台净土,却在高大树木之上盛开莲花。二者相通相生的禅意,使立禅祖师三百多年前慕名来宝台开山创寺。因此金光寺历代僧众尊木莲为“佛种灵苗”,并在山门前种下四棵不同颜色的木莲花,一棵同属木兰科的绒叶含笑,意蕴莲花五色,佛性十足。

当地群众则尊称木莲为“佛花”,也取谐音“福花”。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一种说法:看到一枝木莲花开,是你的运气;看到一树木莲开,是你有福气;如果你的运气加你的福气,再加你有一颗佛心,你就会看到满山遍野的木莲花开。这种说法与木莲生长特性有关系:木莲幼年耐阴,成长后又喜阳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的酸性土。要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才能开花。即便是一棵木莲花树,因各枝叉间的温湿光照不同,也不会同时开花。所以开满一树木莲花的景象很少见,几棵或者一片木莲同时盛开,那就是奇观了。

白族民间关于“上关花”的传说故事记述的唱词:“天下地方哪个好?大理是个好地方。风花雪月四个景,为首木莲花。”“木莲花开人人爱,百花园里实少有。”仔细分析这些描述,其实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说明了木莲生长和开花对环境气候要求极高的特点,同时也在无意中揭示了木莲在上关消失的原因。

除了木莲花,只要还在宝台山,每前进一步或是转身就可能有一个惊喜,每一抬头或俯身就可能是一个奇观。在山门前一百多平方米的平台上,五色莲花树之外,还有一棵树龄达360年、胸径1.4米、树高23.4米的珍稀树种云南樟;紧靠樟树的是一棵金银同体、树高20米、胸径1米的奇观古桂花树;而墙边那棵不起眼的相对矮小的树却是稀有少见的野荔枝。

深入林区腹地,古茶树、长成大树的含笑、种类繁多的杜鹃、连片生长的珍稀树种藏川杨,不管你知道不知道、见过没见过,各种森林景象都会扑面而来。

在宝台山,无尘的轻风、无声的湿度、无温的阳光组合成无欲的空气,包裹浸润每一个来访者。在这里,耳朵、眼睛、鼻子、口腔、每一个毛孔、每一寸肌肤都可以被动、慵懒地感受莫名的隽妙。于是,在宝台山,天下已然无大事。你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专注一朵花开放的过程,你可以捕捉一片树叶飘落的姿态,古寺的钟磬声、林海中虫鸟的啾鸣声都会为你和起不紧不急的节拍。

二、古驿伊风满曲硐

佛教在永平的兴起和兴盛,是永平宝台山的地理位置及本身的清净自然条件成就的;而永平地处西南边关、军事隘口的位置,使永平接纳了历朝历代的戍边迁徙者。这些外来民族至今保持屯聚格局,形成大大小小的村落城堡和古驿站。

这些村落城堡中,回族聚居村曲硐要算是边屯特点最突出,至今保留城堡格局、古驿风貌的典型代表。

曲硐古时称“奇洞”,就因村内小狮山有一个奇异的山洞而得名。如今这个奇洞依旧神秘,它的深度、用途、何人开凿、何时开凿等等问题仍然是未解之谜。

撇开名字渊源来看曲硐,这里的一切,包括村落的整体布局、房屋建筑的特点、民族发展的历史、饮食文化的底蕴都凸现出十分清晰的个性特点。

曲硐整个村落依山傍水,背靠巍峨雄壮的博南山,前临逶迤流淌的银江河。远古蜀身毒道博南段穿村而过,沿至南方要隘博南山顶丁当关,后越兰津古渡霁虹桥,达永昌,通西域。

曲硐回族聚居村形成于博南山和穿村而过的博南古道。

南宋保祐元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大理国。这十万大军中,有从中亚细亚及阿拉伯地区征调而来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征战结束后,有部分留驻永平曲硐,屯守博南古道上博南山西麓要隘。这些“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回回军逐渐发展成为曲硐最早的回族。在之后的一百年里,先后有5批回回人移入云南,其中部分陆续来到曲硐,使曲硐回族聚居村落在这一时期初成雏形,永平回族共同体也逐渐形成。赛典赤父子主持大理政事期间,帮曲硐修建了最早的清真寺。

明朝时期,先后有四批回回军来到云南屯戍。其中正统六年至十三年(公元1441-1448年),从江南调派了一批回族将士落籍于博南古道沿线把持“要害”,大兴屯田。由于曲硐地处博南山山麓要塞,所以这一时期又有一大批回族来到了曲硐屯田住所,使曲硐回族人口得到增加,曲硐周边形成完整的“九屯”之势,屯田面积14252亩。

清代前期,政治相对稳定,商业日渐发达。西南地区博南古道运输日趋繁忙,来往于博南古道上的马帮越来越多。西去东来的商队马帮,大多要在曲硐加足料、卯足劲才能重新踏上行程,翻越博南山。天长日久,曲硐古驿站越来越繁华热闹,逐步成为滇西回族人口最密集的村落,同时也成为滇西人流物流交汇中心,并两次成为永平县府所在地。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12年)首度发展成为永平县城,光绪18年县城从曲硐迁到老街,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县城又由老街迁移曲硐,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又从曲硐迁出。在此过程中,曲硐回族群众经商的习惯和理念逐步被熏染成熟。民国后期,曲硐全村运营马帮的骡马发展到1500多匹。

曲硐700多年来酝酿并保持了优秀的回族传统文化习俗。其中回族饮食习俗中腊鹅制作、待客之道、食材取舍、食品禁忌等都附着卫生、健康、平等、温存等人文关怀的理念,所以远近闻名,广受欢迎;曲硐回族生活中,礼拜、婚礼、丧葬等习俗,充满了励志、尊老爱幼、和谐人本、敬畏自然等传统优秀道德观念。

曲硐还流传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故事。明代才子杨慎过曲硐越博南,留下叫天之作《博南谣》;徐霞客在曲硐“煮豆炊饭”“浴温泉”,感觉到曲硐“其汤不热而温,不停而流,不深而浅”;美国著名作家《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留住曲硐老清真寺,写下《马帮离开大理前往中国永平》、《在曲硐清真寺里过夜》两篇文章;闻名东南亚各国的曲硐马锅头罗汉彩倾资支持辛亥革命,竭力兴办“永平简易师范学校”,得到黄兴赠联:适暹罗补中山捐资备械帝制申大义,锁淘沙防西陲筹粮建军用户民主著奇勋。

历史上的曲硐,城楼巍峨壮丽,有大东门、小东门、南门、西门、北门五道城门。如今巍峨壮丽的曲硐“城池”外观格局虽已消失,但村落里时隐时现的古道、各式古屋、十多口古井、六十多棵百年古树处处体现丰富的古风遗韵。从小狮山上俯瞰整个曲硐村,瓦顶房屋纵横交错,气势宏大,巷道相互交织、迂回勾连、盘贯整个村落。一个巷子一条水沟,水随巷走、清新雅致。虽然巷道、沟渠已经在当地人的经营打点下变成了水泥路面和沟埂,但整体布局依然如故。村中以博南古道为东西方向的主要巷道,任远街为南北方向的主要巷道,三品街、南门街、西化街都是古村落的传统巷道。这些街巷不求平直,随弯就曲,自由灵活,因势而建。宽度一般为3—7米,窄处1—2米,空间有收有放,富于变化。沟渠在巷道的一边,宽约30—60公分,深20—40公分,大部分为明沟。农户门前沟面由石板搭铺,形成小桥,整个村落形成处处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景。徜徉在这些街巷上,房屋鳞次栉比,庭院错落有致,家家粉墙青瓦,户户鸟语花香,亲切宜人,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曲硐古村落里,居住着7000多回族居民,他们大多还保留着自家祖上留下来的老宅古屋。即便有的建盖钢筋混凝土新房,也是到开发新区去建盖,所以曲硐古村落的风貌得以很大程度上保留下来。这里的回族民居,大多建于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具有汉朝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结合的特点。建筑结构以土木为主,布局主要以“四合五天井”、“三合院”为主,房屋造型美观,结构严谨,建筑样式多。院落一般都是坐西向东,两坊大房连着两个藏头。回民对大门非常讲究,喜欢高大、气派,且几乎家家门头上都镶着大理石做底面的经文匾额作装饰。主房是用来待客、念经的地方,室内陈设大同小异,中间一张大八仙桌,上、左、右各放有可容纳三个人坐的长凳,四周挂有绣着阿拉伯文的对子条幅。

传统的回族民居最大的特点就是雕梁画栋、出阁架斗,木工讲究精细,最显眼的就是过梁头上雕虎头、凤、龙、花等图案,非常富有中国穆斯林风味。

罗家大院是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屋建筑院落之一——由曲硐历史知名人士罗汉彩所建,建造年限约为清光绪年间,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至今,“六合同春”的建筑格局基本完好,现存四合院及两个套院。房檐照壁上的题诗绘画依稀可见,有些书画作品颇有大家风范,让人不禁产生曾经有过名流驻足于此的感觉。除了罗家大院,南门的回民马应强家中,至今还保存着四合五天井单体建筑一幢,外观较好,堂屋门是六扇精雕细琢的镂空雕花门,其线条圆润流畅,图案精美细腻。其图案包含喜上眉梢、润玉如意、鹿鹤鸣春等寓意深长的内容。精湛的手工技艺和寄托主人美好愿望的图案,让这幢老屋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高贵的品位。

除了众多私人院落保存完好外,曲硐至今还保存一些公共活动的古老建筑,这尤其显得弥足珍贵。

老清真寺,俗称礼拜寺,是曲硐村回族群众礼拜集会的宗教场所。曲硐村的回民坚守其信仰,世守清真。伊斯兰教的教义、理论对曲硐回族产生着极深刻的影响,在生产生活中形成曲硐伊斯兰文化。现在被当地人称做是“老清真寺”的建筑于民国二年建成。整个清真寺的建筑宏伟肃穆、秀丽古朴,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有大殿,叫拜楼,南北两厢房;外院的主体建筑是大门楼,也有南北厢房,总体建筑样式为翘角歇山顶式。

简易师范旧址位于曲硐村北门,创办于1930年,是著名乡绅罗汉彩为改变家乡人才缺乏、教育落后的面貌而组织创办的。三合式建筑3幢,双层17间,主房为“五架七形”带两耳土木结构,现在仍保留着初建时的基本格局。

在曲硐诸多深街小巷和古屋院落里,分布着许多古老水井,这些水井深深浅浅,有的已经被淘汰,但大多数至今依然在为人们提供着甘冽的泉水。东门老井、花园古井、上兰古井、小龙井等共有十多口百年以上的古井仍然保存完好。这些古井的井沿井壁要么光滑无比,要么长着厚厚的青苔,其似乎成为曲硐一个个无法抹去的古老记忆。

古树名木也是曲硐村落里一道难得的风景。全村上百年的树木有60多株,树种包括滇朴、缅桂、大叶榕等10多个品种。尤其是在村内的大坟园内形成一个古滇朴群落,55棵古滇朴树龄都在300年以上,都达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古树的标准,十分壮观和宝贵。

曲硐除了古道、古屋、古井、古树体现出丰富的古风遗韵外,这里还有一个能够温热人心肌肤、消除病痛的宝贝——曲硐温泉。曲硐温泉分布广,平均水温53度,属于碳酸矿泉水体,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硫磺,可以饮用、易于沐浴,对于关节炎、类风湿、神经痛等都有明显疗效。

如今曲硐群众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处不彰显着古驿站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承,成为博南古道上马帮文化的具体符号和印记。他们经营打理着核桃、中药材、饮食、皮张等生意;与周围其他民族共生共荣,和睦相处;不断承袭、接纳和弘扬着爱国、开放、包容、和谐、勤劳的民族传统。

现在,曲硐成为320国道、大保高速公路、大瑞铁路的交汇点;成为集历史积淀、民俗风情、美食文化、天然温泉、现代商业元素、现代交通枢纽构架等优势资源为一体的魅力古驿,是云南“桥头堡”战略建设中的开发和投资热土。

三、谱牒大观遍永平

相对宝台山承载的佛教文化、曲硐村依附的古驿村落文化,永平边屯文化还有另外一个隐性的存在,那就是谱牒文化。因为至今,永平县还没有发现由本土部落发展而来的民族或家族宗谱。相反,大部分家族都保留从外地迁移来的历史遗迹和族谱。

云南省分布有26个民族,是全国居住民族最多的省份,由于在各民族中,都可以找到人类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民族,所以云南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活标本”。相对来讲,在小小的永平县28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2个民族。这个现象是整个云南民族分布情况的一个缩影,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文资源,是云南边屯文化的一种体现。

要理清交错复杂的民族脉络,就要从各个民族家庭宗谱入手。因此谱牒文化的研究,可以理清民族迁移、融汇的起因以及维系共生共荣的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这种简单原始的亲近关系,其实包含着生命繁衍的道理、社会进步的礼仪、法则。这种能揪住人心的文化,是文明的,也是可用的。所以谱牒文化的研究、展示,是一个蕴藏机会的文化产业。

1993年发现和部分发掘的永平县新光遗址,总面积4万平方米,是云南省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新石器遗址。该遗址通过北京大学碳14测定为距3700—4000年。其遗迹有灰坑、沟、干栏式和半地穴式建筑、大量的碳化稻和植物籽实,并出土了比较复杂的石器和陶器。新光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撇开其深厚的内涵意义,表明了一个显然的事实:很早以前,永平已经有原始族属在这里生产生活。

数千年过去了,发展到今天,永平有人口18.3万人,共有汉、彝、回、白、苗、傈僳六个世居民族,还有傣、壮、哈尼、满、侗、瑶、藏、蒙古、哈萨克、佤、高山、水、景颇、布朗、阿昌等16个民族分布。除彝族当中的少数支系属于原始土著民族,其他民族成分大多都是通过从军、游宦、放谪、经商等方式来到永平定居、繁衍生息。

世居土著民族和内地外来民族之间长期杂居杂处,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现在永平“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各民族之间共存共荣,他们互通语言、婚姻、礼俗、建筑、文化等,相互之间没有人为的地域、地位之分。这些特点是能够杂居的前提条件,也是最为可贵的,是边屯文化最为直接的内涵。

从宗族姓氏上看,永平县境内的宗族姓氏格局也可以说是全省全国的缩影。全国张、王、李、赵、杨、马、刘、周等大姓在永平也是大姓;段、施、陈、字、茶、唐、孙、林、洪等姓氏也有相当一部分;偏少姓氏:羊、钟、边、匡、桃、辜,复姓欧阳、司马等在永平也都有。

维系诸多民族之间融洽和睦关系的条件纷繁复杂,其中根深蒂固的是各民族内心深处的宗属观念、血缘关系。这种观念与现实外界的生存条件相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微妙的民族融合、团结的力量,促使各民族之间互相包容,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明进步。

宗属观念、血缘关系的实证和表现只有家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它能够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所以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家谱历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和正史、地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永平由于地理位置处在祖国西南要塞,有澜沧江作为南方防线、博南山作为南方屏障,历代朝权都派驻军队。这些军队在永平驻守屯田、安家落户,与当地土著民族融为一体。

从西汉到明清,在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原文化的各种元素,包括儒家文化元素、道家文化元素、佛家文化元素等都以博南古道为载体通过屯田、戍边、战争、移民等形式,源源不断输送到了永平。经过天长日久的激荡、沉淀,中原文化在永平这个僻处边隅扎根发芽,开出了一朵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艳丽奇葩。

要研究、呈现和分享永平精彩的中原文化元素,可以从谱牒文化入手。从民间丰富的宗谱脉络当中,理清永平各个民族迁徙线路,各个姓氏衍生过程;从各个姓氏家谱上,寻找古代民族东迁西移的相关信息;从宗谱家族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细节中,寻找中原文化镌刻过的印记和痕迹。

永平地处祖国西南横断山脉云岭山系的莽莽山源偏僻之地,但因位于“蜀身毒道”之要冲“博南古道”段,历代王朝只要在西南派驻军队,永平就是重点看护的一道大门。所以如今永平境内的姓氏,大部分都是外来姓氏,各个民族的渊源,也都跟国家驻边屯守有着密切的联系。

特别是永平的汉族谈及祖籍,大部分都说是南京应天府柳树湾。这种普遍的说法不无道理,有很多史料可以考证,也有许多民间传承的家谱可以佐证。

永平县龙街镇刘其昌家保存完好的《刘氏宗谱》有一段序文:

考诸碑志,知开始祖讳系南京应天府籍,大明诰授武略将军,洪武间奉命率师从沐英征云南至大理,军屯龙尾关,平定奏捷后,朝命留戍屯田,袭封万户侯,世祖遂卜居龙关,而刘家营因以得名焉。

这段宗谱序文,有两个比较明确可用的信息:一是序文表明永平刘氏来源与古代屯田留守有着密切联系。这本身就是边屯文化最直接的实质性内容,也是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二是通过序文内容,永平刘姓与中原第四大姓“刘”氏族谱就得以衔接起来。这样,研究永平刘氏宗谱,就可以置其于中国大姓刘姓宗谱中去研究,使宗谱研究展示的宽泛和生动有机结合。

永平处地偏远,却能较早立县(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永平处于军事隘口,这个隘口就是博南山上的丁当关,它就像北方的居庸关等军事重地一样。所以立县时,此山就是县署所在,就有军士把守。如今县署所在地花桥成了一个行政村,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和热闹。但是有一个始终没有改变的现象就是这个村以及周围村落大部分住户都姓“吴”。这个现象以往没有人注意,到了1989年在花桥村附近发现了一座暗墓的碑文,碑文的内容使这些吴氏家族寻到了根,有了宗谱源流。碑文内容如下:

大明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平守御指挥佥事明威将军之墓。

大明国明威将军佥金齿军民指挥使司事吴公,讳理,字廷义,泗洲在城人。考吴宪,字宪中,洪武中由军功授指挥佥事。母张氏,封恭人。将军元丙申六月十七日子时生,洪武庚申代父任。永乐癸末调金齿永平守御,世袭指挥佥事。永乐丙戍,预总戎选,南征交址,时称治兵有道,征伐功多,智略逾等,总戎集众,时誉之。明年秋九月,卒以战殁,时年五旬有二。恭人王氏,归吴授封,父母所娶,顺天府王都军女,性柔顺明敏,贤孝舆闻。元庚子六月二十三日寅时生,宣德五年庚戍三月二十七日午时捐世,时年七旬有一。以衣冠招明威将军神识,与恭人合葬于丁山癸向;恭人所生三子二女,长子雄,袭任父职,以孝谨闻于时,娶楚雄卫镇抚范氏女;次子能,娶大理卫镇抚钱氏女;季子俊,娶同司指挥使车氏女。长女适同司指挥佥事冯;次女适同司中右所千户耿男。

到了1999年在将军墓附近,又发掘了一座恭人墓。碑文及出土文物综合表明:吴理将军一家三代世袭指挥佥事,官享四品,在花桥带兵屯守。一方面吴姓家族在花桥的繁衍兴盛,以此不难想象和推理;另一方面从碑文记载吴理将军儿女婚嫁的情况看得出来那时驻守军队相互间的信任和依赖。

类似花桥,同一姓氏相对集中居住,形成一个村庄的现象在永平比比皆是。通过对古代边屯历史的研究,通过对各村落姓氏家谱的分析,可以追溯得到一些地名来源,以及这些村庄鲜为人知的发展过程、民风民俗形成的背景。

比如在今天县城及附近,还保持有明朝永平御下辖的完整的九屯名称:苏屯、钟屯、边屯、旗屯、庞屯、罗屯、曹屯、上叶屯、下叶屯。显然这些屯,是以当时屯兵驻将的姓氏来命名的。历经沧桑事变,这些屯里有的原有姓氏依然是村里的大姓,有的变成了少数姓氏,有的姓氏则已经消失殆尽。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苏屯姓氏演化过程:南京应天府柳树湾竹林巷人苏祥随傅有德征滇而来,接受了在银江河畔的封地,进行屯垦,所以取名苏屯。13年后,黄连堡的杨姓杨自东与苏姓联亲,落籍苏屯。同年,南京应天府大石桥的张姓应征落籍苏屯。在内地犯事的铁姓兄弟为逃避归案至苏屯后改姓为余,混进屯垦队伍。可见很久以前,像苏屯这样的屯聚垦所社会形态就已经纷繁复杂了。

如今,这些地名及其典故能完整地保留下来,足以说明当时的边屯驻军对当地的影响深刻悠远,这些村庄名称也成为了边屯文化的实物载体和见证。

除了九屯,永平还有许多屯、营、哨、所、堡的村落名称依然完整保存着。在这些村落里,有着丰富的谱牒文化内容,包括家谱、族约、家规、家训等。

永平杉阳古驿站林姓人家至今保存有完整家谱。载记:祖籍四川。祖辈因经商,一路从成都来到了“博南古道”上的杉阳,“租屋,贩零碎,度日”。几年以后,林家和几个同乡在杉阳镇筹钱购地,几人凭着记忆,建造了一间有四川风格的大屋,名“四川商会”,二进院,院内种植花花草草,特种植几丛四川的邛竹,以表怀乡之情,室内摆上几桌茶水糕点瓜子,让本地的乡绅以及过路的同乡、商旅在此喝茶聊天。林家的家谱还记录了杉阳街的情况:

杉阳街,位居县城西南九十里,属杉阳镇,地接保山,物产丰富,为永平著名重镇。每值天干丙辛日街期,保山云龙之及各乡镇之货物,悉驼载往售。主要营业略同县城,而尤以食盐、蔗糖、草鞋、马掌称为大宗,赶街人数,不让老街。市场集所,在该镇沙河东岸,有直街,有横巷。

除此之外,林家家谱还总结了一些经商之道,比如:“小生意靠守,大生意靠走”,“不吃亏,不得利”,“重信义,轻功利”等以训后人。

永平还有欧阳和司马等复姓人家。

其中欧阳家的家谱有一张家族的迁徙树形图,记录了欧阳一家各分支的去向,并在具体的姓名后备注迁徙的时间、原因;在姓名后面标注了迁徙地的地理、气候、物产、民族等情况,不仅为家族的迁徙做了记录,也是某一时期的人文地理资料。在欧阳家的家谱中,家谱已经超越了族人血缘关系的留存,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司马姓氏家谱记载:清末年间迁入永平,来自四川。当时的四川,战事连绵,其听说“博南古道”一带,地广人稀,土地广阔,物产丰富,一家人一合计,变卖了家产,一路跟着马帮来到了永平。家谱中详细记录了当年来永平的路线:成都—西昌—楚雄—大理—永平。并对经过的地区州县做了大致的描写,到达永平后对永平的现状也有一定的记录。尤为有趣的是谱中记载永平的野生菌,鸡■、蘑菇等“外地罕见而永平多之特产数种,搜而求之”,有一段关于蘑菇的文字:“蘑菇,菌属,出龙街镇,龙马乡之山中。种之者断放麻栗树于气候适宜之山坡上,刀裂其皮,经三年后,蘑菇即生。收获三年,覆其断树,又可收获三年,除供地方食用外,年销别地约百担,他县虽有产量,而数量则逊永平远矣”。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8

多年来,全县上下在深入挖掘**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打“禅宗文化牌”和“朴老牌”,把**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结合在一起,积极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景区知名度不断扩大,景区建设和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湖由一个深锁山中无人知的人工湖,一跃而成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湖旅游产业,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就打好“禅宗文化”牌、弘扬人间佛教思想,发展**湖旅游经济,谈几点浅见。

一、 “禅宗文化”是**湖旅游经济发展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业开发的品位所在。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突出景区独有的文化资源,才能得到游客的青睐,才能推进旅游经济持续发展。我县建县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地方文化底蕴深厚,佛教禅宗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晋代天竺高僧佛图澄率弟子来县境建佛图寺,佛教文化从此传入我县。经南北朝、唐宋、明清至当代,**县这块“人间净土”为我国乃至世界禅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祥地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为避灭佛之祸,年逾古稀的禅宗二祖慧可(487-593)被迫离开中原,锡杖芒鞋,辗转南移,来到当时隶属于南朝的**县薛义河狮子山,筚路蓝缕,开辟道场,静候时局变化。 慧可大师圆寂后,被隋文帝赐正宗普觉大师,被唐德宗赐谥大祖禅师。两朝帝王充分肯定了慧可对创建中国禅宗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朴老说过,“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禅宗,这不仅影响整个中华文化,而且逐渐影响着世界文化。”因此,**作为中国禅宗文化的发祥地、狮子山作为中国禅宗第一道场,其影响必将日益巨大。

2.临济宗在**自成体系

六祖慧能后,中国禅宗开始走上了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后,虽然唐朝国力由盛转弱,禅宗却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先后产生了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临济宗在宋代又分成黄龙派和杨岐派。禅宗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五灯会元卷十九),融合禅宗各派特点加以阐扬,使杨岐派宗风更加机锋、峻烈,宗旨更加接近普通大众。门下弟子众多,龙象辈出,最杰出的弟子有“佛鉴慧勤(1059-1117)、佛眼清远(1067-1120)、佛果克勤(1063-1135)”等佛门三杰。

禅宗五宗七派中,除法眼宗,其余各宗各派都在**留下了发展的轨迹。曹洞宗六代传人义青投子自庐山参学回来“熙宁六年还龙舒。道俗请住白云山海会寺”(《历代佛祖通载卷19》),在**县海会寺驻锡期间,将临济宗杨岐派的宗风、中国儒、道文化和皖江

优秀的地方文化溶入曹洞宗中,丰富了曹洞宗“君臣偏正”宗旨,使曹洞宗更具禅家的宗风、儒家的风格,从而经过“百年孤独”的曹洞宗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3、**哺育了一代佛门领袖赵朴初

**县自古文风昌盛,民风淳朴,人才辈出。从元至清,**县就有三人高中状元。当代,**县又哺育了一代佛门领袖赵朴初先生。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我们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已,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要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朴老同时指出

“应当发扬中国佛教的三个优良传统”,即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进行国际交流。朴老不但倡导人间佛教思想,而且在僧团建设、道风建设、僧才培养、慈善事业、维护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全世界广大佛教徒的拥护和爱戴。

朴老“人间佛教”是对太虚、印顺等大师“人生佛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人间佛教”思想与禅宗文化相比,精髓相同,都是以“般若”做为主线;核心相同,都是以行大乘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自利利他精神。但内容上有延伸和补充。在对佛教徒的要求方面,禅宗要求个人修持必须勤修“戒、定、慧”三学,而人间佛教思想强调“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把佛教徒个人修持和道德修养摆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在佛教徒社会道德义务方面,虽然都承担的是“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但人间佛教思想特别强调佛教徒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划时代内容,把国家的命运与佛教事业发展的命运紧密的联结在一起,使佛教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为新时期中国佛教事业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和广阔的前景。

主席认为,佛教寺院“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为我国禅宗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二祖禅堂、海会寺、龙门寺、佛图寺、西风禅寺在**湖畔,朴老灵骨也于2004年迎回故里**湖畔寺前镇树葬,赵朴初文化公园建设已初具规模。禅宗文化和人间佛教思想是**县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打好禅宗文化品牌,弘扬人间佛教思想,更能彰显**湖的魅力,提升**湖的品位。

近几年来,我省黄山以宏村等古民居为载体,弘扬徽文化;山西省以平遥古城为载体,弘扬晋商文化;浙江奉化以弥勒佛为载体,打造弥勒文化,都有力地推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我想,打造禅宗文化品牌,弘扬人间佛教思想,也一定能推进**湖旅游经济的发展。

有人说,**湖是“中国第一禅湖”,我不敢苟同。**湖是一个人工湖,是建国后才修建的,慧可来**县时,根本上就没有**湖。也有人说,赵朴初是名人不是佛教徒,这种说法也缺乏常识,大家知道,佛教徒包括僧尼和在家居士,朴老是圆瑛法师的弟子,是在家居士,与明旸法师是师兄弟。**湖如果定位不准,特色不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打好两张牌,可以推动**湖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打好禅宗文化牌和朴老牌,突出了**湖的特色,可以提升**湖的知名度,拓宽**湖的旅游市场,推进**湖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1、禅宗文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孙中山认为“佛教是哲学之母”。作为佛教特质的禅宗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能够引导人身心平和。当今社会,由于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高度紧张,许多人的心态发生了扭曲,身心不和谐,心理不健康。禅宗文化提倡“灭除贪欲”的理念,可以引导世人对好的环境不起贪心、对不好的环境不起怨心,对不好不坏的环境不起痴心。禅宗强调的“静心修禅”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转化为一种修养身心的体育锻炼方式或一种精神治疗方法,对于现代人保持心理健康和身心和谐也是大有益处的。

能够引导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禅宗提倡的各种道德伦理观念,对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冲突,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例如,佛教强调“弃恶扬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要求人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欺骗,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等等,无疑对保持人际关系的稳定,推动家庭和邻里关系的和睦,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都是有益的。

能够引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禅宗文化提倡不杀生、放生、素食等观念,对今天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湖泊、甚至维护生态平衡都是有益的。佛教徒就是因为有了不杀生的信念,所以他们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使佛寺庙宇周围山清水秀、草木丛生、鸟语花香。可以设想,如果今天人人都树立起这种观念,那么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保护好生态环境。

能够引导人们积极进取。

禅宗文化倡导的“农禅并重”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已成为佛教界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许多僧徒艰苦创业,辛勤劳作,精心管理,开创了田连阡陌、树木参天、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的一座座名刹大寺,装点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今天,如果人人都能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不管是从事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以平常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进取,就一定能推进社会的发展。

能够促进大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佛教历史上高僧辈出、大德如林,他们译经著作,创立宗派,传经授业,为我们留下了浩翰的佛教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医学等宝贵资料,深入研究这些经典,把这些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医学等遗产挖掘出来,对于促进大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朴老说过:“禅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禅是一盏灯,它可以指明人的心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每个人压力很大、烦恼很多,怎样修心养性,怎样为人,怎样处世,是每个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而禅宗文化能很好地为他们找到答案,因此,禅宗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繁重工作之余,到佛教圣地去修心养性,去思考人生,去规划未来,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古刹遍布、青山绿水的**湖打好禅宗文化牌,能够吸引一大批素质好、消费能力强、回头率高的游客。

2、禅学研究及禅宗寻根问祖热已基本形成

我国禅宗以传临济宗和曹洞宗为主,拥有一大批信徒。从宋代开始,临济宗杨岐派和曹洞宗已东传日本和韩国,并逐步传入世界各地。“今天,日本曹洞宗以永平、总持为大本山,拥有信徒700万。临济宗已发展成19个教派,拥有信徒100余万。曹洞宗在韩国颇有影响,有寺院1300余所,僧人13000余人,信徒450余万。”(朱明中《禅宗文化与和谐社会》)。

**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祥地,是临济宗和曹洞宗的发展壮大之地。天下禅宗都与**渊源很深。日光如梭,沧海桑田,**湖畔的二祖禅堂尚保存有禅床、仰天锅、葫芦洞、不涸泉等二祖参禅弘法的圣迹;海会寺有1500多年树龄的古罗汉松,近几年出土了大量唐、宋时期文物;佛图寺有天生塔、禅门等胜景;西风禅寺有五祖弘忍参禅的五祖洞,龙门寺有清远禅师建设的古灵光台遗址等丰富的人文景观。虽然在时间空间上,大师们与我们愈行愈远,但面对这些丰富的人文景观,大师的形象仍栩栩如生。如果我们能够加大宣传力度,把禅宗信徒、禅家专家、学者作为游客市场主体来开拓,吸引他们来**湖寻根问祖,拜谒祖庭,开展禅学研究和禅学交流,**湖潜在的游客市场十分巨大。

3、朴老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望

朴老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在70多年的佛教工作漫长岁月中,他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祉于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朴老始终热爱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同、、邓小平、等中共中央三代领导人有着亲密的友谊。他长期担任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重要贡献。

朴老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

朴老是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作为新中国一代宗教界领袖,他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领土和的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他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朴老一生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通过“观音赴日”、“鉴真回国”再到“中、日、韩三国佛教黄金纽带”,把日本、韩国等地区佛教徒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朴老充分发挥了宗教在国际交往中具有联系广泛的积极作用,向世界人民广泛宣传了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加深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朴老始终关心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开展同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与联系,同破坏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言论和行动进行坚决斗争。在他生命垂危时,还念及台湾的老友故旧,心系祖国统一。

朴老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我国许多名山古刹,都留下朴老的墨迹。朴老豁达大度,识大体,顾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和广泛赞誉。

朴老灵骨已于2004年10月回乡树葬,赵朴初文化公园已初具规模,已成为我国纪念朴老、缅怀朴老、研究朴老的一个重要基地。打好朴老牌,弘扬人间佛教思想,一定能吸引海内外各界人士到**湖来朝圣拜佛。

三、打好两张牌,必须切实做好五件事

1、建设好二祖道场等声名远播的寺院

打好禅宗文化牌和朴老牌的重要载体是寺院。**县现有46座佛教寺院,其中,二祖禅堂是二祖慧可的道场,是中国禅宗第一道场;

海会寺是白云守端祖师的道场,是我国临济宗和曹洞宗发展壮大之地;龙门寺是清远祖师的道场,明太祖之师曾驻锡此寺;佛图寺是我县年代最为久远的寺庙;西风禅寺是唐代古刹,是**湖的门户。这五座寺院声名远播,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光优美。因此,我县应把这五个寺作为建设重点,作为发展**湖旅游经济的重要载体。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寺院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交通设施差,影响游客快速进入寺院;二是“一山多主”现象严重,二祖禅堂、龙门寺、佛图寺所在地山场使用权分属不同农户所有,寺院发展空间小,文物保护、生态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存在许多隐患;三是旅游设施差,旅游资源不能充分地发挥,影响游客逗留时间;四是寺院僧尼素质不高,不足以提高**湖的佛教文化形象。因此,我们应按照《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和《**湖旅游发展规划》要求,扎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把这五个寺院建成**湖五个重要的景点。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狮子山二祖大桥。将“村村通水泥路”项目全面延伸到重点寺院,切实解决二祖禅堂、龙门寺、佛图寺等寺院交通问题。

切实改变“一山多主”现象。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将狮子山核心景区、佛图寺核心景区以及龙门寺古灵光台遗址范围内山林所有权通过划拨、征用等方式,划归寺院管理。分散在寺院四周的文物,在县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收归寺院保护和管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协助海会寺完成玉带河范围内土地征用工作,搬迁海会寺天王殿,扩大古罗汉松生长空间和海会寺发展空间。

完善旅游设施建设。按照“充分展示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确保游客安全及不走回头路”的原则,县建设、交通、旅游部门应主动指导、帮助寺院规划及建设。规划及建设狮子山二祖禅床--仰天锅-对弈石-藏经洞游客通道,并与现有上下两殿通道形成环线;在狮子山规划及建设禅宗文化游览区,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结合在

一起,扩大狮子山的影响。建设海会寺祖师塔-白云山-响水崖-玉带河环状游客通道;建设佛图寺登山通道,把佛图寺天生塔、禅门等主要景点连成一线。对西风禅寺游客通道进行修复加固,确保游客安全。修复在佛教界有影响的龙门寺灵光台,扩大龙门寺的影响。县水利部门应将“人畜饮水”项目覆盖五个重点寺院,确保寺院用水卫生、安全。县林业部门要加强寺院森林保护和森林防火指导工作,对寺院造林给予经费补助、技术指导。

提高僧人素质。县宗教局和县佛教协会应加强全县僧人的培训,不断提高僧人素质;主动选送年轻僧人到各级佛学院学习深造,培养传灯人才;二祖禅堂等重点寺院应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主动礼请海内外有影响的高僧驻锡,举办禅宗文化研讨会及禅宗文化夏令营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寺院影响力和知名度。

2、建设好赵朴初文化公园

任何一个景区,都必须有核心景点,体现风景区的特色,作为对外宣传、招揽游客的名片,如迎客松是黄山的核心景点,天柱峰是天柱山的核心景点。赵朴初文化公园自开园以来,游人不断,已成为**湖风景区核心景点,其中的朴老骨灵树葬地和赵朴初纪念馆,以成为国内纪念朴老、研究朴老、缅怀朴老的重要基地,几年来,一直是**湖游客必去的景点,佛教信徒更是络绎不绝。但赵朴初文化公园建设目前尚与规划相差甚远,缺乏典型的、标志性的建筑,与朴老的身份和威望不相称。

建设东方第一佛塔。佛经云:“见塔如见佛,拜塔如拜佛”。**县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祥地,是一代佛门领袖赵朴老的故乡,在**湖核心景区赵朴初文化公园,兴建东方第一佛塔,纪念历代在**弘扬禅宗文化的二祖慧可等高僧和一代佛门领袖赵朴老,既是合适的,也是必须的。海南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投入资金近5亿元,建成了南海观音,有力地推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去年11月份,我对海南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进行了考察,据该处负责同志介绍,

南山佛教文化苑已成为三亚市核心景区,南海观音已成为三亚市核心景点,平均每天入园游客达5000人,仅门票一项,直接收入达75万元。因此,全县上下应从“旅游兴县”战略的高度出发,积极争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筹建东方第一佛塔。

加快配套工程建设。围绕东方第一佛塔建设,按照赵朴初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启动建设赵朴初诗词碑廊、报恩禅寺、拜石湖的建设,使赵朴初文化公园有山有水,山水相映,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互相映衬,成为海内外佛教徒朝圣之处,成为四方游客向往之地。

3.建设好景区基础设施

**湖旅游开发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但由于投入不足,部分景点缺乏有机联络,游客“进不来,出不去”、“停留时间短,常走回头路”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快**湖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景区交通主干线。目前游客进入**湖景区,特别是进入赵朴初文化公园核心景区主要是乘快艇,遇大风、大雨等天气,游客难以安全进入主景区,而从赤百线乘车进入主景区赵朴初文化文化公园路程远,时间长。相关部门应争取蘑菇岛大桥早日动工,缩短游客从景区入口处至寺前文化公园、佛图寺、汤湾温泉等景区的距离。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及潜山县的支持,按照等级公路标准,开工建设佛五公路,把天柱山与**湖联结起来,实现两个景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林业、安全等部门要依法行政,坚决阻止在**湖畔成片砍伐森林,开山炸石现象,罗溪河、青石河、寺前河、狮子山薛义河严禁开采铁砂。林业、农业部门和所在乡镇要积极引导农户在**湖畔坡地退耕还林,注入土地流转机制。要在现有桔子洲、枇杷岛经果林基础上,按旅游的潜规则重新规划梅园、杜鹃园、兰草园、玫瑰园、百合园,使**湖四季有花四季长青,西风禅寺山上的枫树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别有一番情味

搞好旅游环节的相互配套。开通县城至**湖景区公共汽车,为散客快速进入景区提供方便。改变“重旅游,轻配套”观念,加强酒店、购物场所、农家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游客“吃、住、行、游、购、乐”项项满意,形成大旅游行业结构,增强景区吸引力,提高全行业经济效益。景区道路特别是环湖四周要加强绿化,垂柳映着绿水,使人如醉如痴。特别是一些的黄土,要分年分区治理加固。

.把发展禅宗文化与儒家文化、红色旅游结合在一起

**是革命老区,、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块热土上战斗过,特别是**湖畔的刘畈乡,保存了刘、邓高干会议场所和红二十八军柴家山会议旧址。**又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状元县,历代名人辈出,自然景观迷人。如李杜店、狄仁杰墓、汤湾温泉、老城步行街等等。还可在**湖周边建设几座祠堂,和正在建设的五千年文博园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特别是**湖的茶文化,本身就是禅宗文化的重要内容,还有黄梅戏、京剧、垂钓,都可以成为**湖的重要旅游项目。湖中星罗棋布的岛屿可以建设诸如“廿四孝图”等传统文化景点。

5.积极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纪念品

驻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9

马来西亚(Malaysia)位于赤道地带(北纬1度至7度,东经97度至120度之间),居东南亚的核心位置。由马来亚 (习惯称西马,首都吉隆坡所在地)和沙捞越、沙巴(习惯称东马)组成。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南与新力口坡隔海相望,北与泰国接壤,东邻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位于力口里曼丹岛北部,东南与印度尼西亚接壤,而文莱居于沙捞越和沙巴两州之间的沿海地带。马来西亚陆地面积32.9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马为 13.2万平方公里,东马为19.7万平方公里,东西隔南中国海相距600公里。马来西亚全国共有人02,453万人(2002年),其中西马1,983万,占81%,东马为470万,占1996。在总人口中,马来人及其他土著占61%,华人占24%,印巴人占7%,其他人种占8%。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通用语。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90%以上的马来人信仰伊斯主教。华人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印巴人则信仰印度教。

马来西亚于1957年8月31日脱离英联邦正式独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1963年臼月与沙捞越、沙巴、新加坡成立马来西亚联邦(190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自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在经济上由生产橡胶和锡的单一型殖民地经济,逐步过渡到一个正在向现代化发展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即从60年代和70年代的农业经济转变为80年代以进口替代为主的经济,进而发展成为90年代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尤其是近20多年来,由于国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发展较快。在经历了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近年来马来西亚的经济形势已趋于好转和全面复苏,2003年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目前,政府强涧经济平衡发展,基础工业多元化,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坚持对外开放,正在向前首相马哈迪尔提出的到 2020年把马来西亚建成发达国家的目标迈进。

历尽沧桑马六甲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仅隔着一条狭长的柔佛海峡,两座跨海大桥(又称新柔长堤)是连接彼此的重要通道,来往非常方便。汽车驶过大桥即是马来西亚柔佛州首府新山市(dohor Bahru)。这座建于 1855年的古城是马来西亚的南方门户,也是新加坡进入马来西亚的必经之路。由于新马两国经济发展有差异,马西亚消费水平比新加坡低,不少新加坡人利用假日到新山购物。

出新山沿高速公路(马来西亚称为南北大道)一直向西北行驶,一路上都是大片大片的棕榈树林,一派热带风光。约两个小时后,即到达紧濒马六甲海峡的马六甲(Malacca)市。马六甲海峡在国际航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北太平洋沿岸国家与南亚、中东和非洲各国之间的航线都经过这里,起着沟通亚、非、欧三大洲的枢纽作用;同时它还是世界环球航线中重要99一段,波斯湾石油运往世界各国的3条主要通道之一,因此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州是马西亚的13个州之一,为马六甲王国故地,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60多万。首府马六甲是马来西亚现存最老的古城,曾为马六甲王国部城,地处马六甲海峡东岸南段,北距吉隆坡148公里,南距新加坡245公里,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16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开始向东方侵略,为了扩张和掠夺,一直为占据马六甲海峡而争夺不休。先是葡萄牙人,后是荷兰人。?8世纪末,英国殖民者侵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又侵占了它。直至1945年后,历经沧桑的马六甲海峡才重归沿岸国所有。1957年,马六甲成为马采西亚的一部分,结束了殖民统治。由于马六甲重要的地理位置,历来商业十分兴盛,东西方移民聚居于此,因此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融合了世界各国的特点而独具一格。

马六甲是一座小城,市容也不美,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个曾长期被葡萄牙、荷兰、英国统治的古城,留下了许多具有欧洲风格的建筑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荷兰统治时期的建筑物――一栋醒目的红色市政厅,它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紧邻市政厅的是一座基督教堂,采用荷兰的红砖建造,代表着荷兰建筑的设计特色。今天,这些建筑物连同由葡萄牙人建造的古城堡和圣保罗大教堂,都已成为马六甲著名的旅游景点。

马六甲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1400年,来自苏门答腊的一个王子创建了马六甲。1405年,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曾将其总部驻扎在马六甲。中国人带来了金银、瓷器和丝绸,印度人带来了纺织品和铜器,阿拉伯岗人带来了香料、珍珠、胡椒和鸦片。马六甲迅速繁荣起来。郑和是中国明朝永乐皇帝的对外贸易特使,从1405年到 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1459年,明朝永乐皇帝将他的女儿汉丽宝公主许酉己给马六甲王朝首位统治者苏丹满素莎,苏丹王便将三保山赐给公主及随行的500名女仆定居。在葡萄牙人统治时期,山顶上修建了修道院和小教堂,但这些建筑在1629年被人拆毁。在荷兰人统治时期,三保山被划给华人作墓地用,并一直沿用至今。今天三保山已成为海外最大的华人墓地,山上有1.2万座墓葬,有许多墓碑是明代遗存下来的,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三保山下有一座佛寺,称为三保庙。寺内有一尊郑不口塑像,还有一口井,名三保井,传说喝了此井的水,定会再回马六甲。这口神奇的井,已昭示着中马两国的友谊世代相传、源远流长。马六甲郑和研究会负责人林源瑞说,马六甲的华人有 20多万,占马六甲人口近1/3。这里的华人都把郑和当作自己的祖宗,因为华人移居马六甲始于明朝郑和下西洋,没有郑和就没有马六甲华人的今天。

马六甲还有一座古庙叫做“青云亭”,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中国庙宇,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庙的材料和工匠均来自中国南方。在庙宇大门的中央有一石碑,记载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它坐落于马六甲市西南,始建于1645年,后经重新装修,成为一座用马来西亚楠木建造的木结构庙宇。青云亭是优美的中国式建筑典范,庙内飞檐画栋精美绝伦,装饰屋顶、屋脊和屋檐的中国神话人物、鸟兽、花卉,全是用彩色琉璃瓦烧成。庙堂内陈设的木雕和漆器,全都是中国运去的精品。庙门口有一对金色的狮子,只是其头部金漆全部脱落,原来信徒们走过金狮时,都要摸摸它的头,希望带来好运,久而久之,金狮便成了“光头狮”。马六甲的青云亭古刹对于马来西亚逾百年来的佛教弘扬影响深远。

马六甲作为一个古城,虽然仅有几十万人口,却拥有5座博物馆,即青年博物馆、人民博物馆、海事博物馆、农业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由此可以看出,马六甲是一个重视文化的城市。

繁华都市吉隆坡

离开马六甲,沿南北大道继续前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市。这时已是晚上 8点,整座城市灯火通明,使人感到进入了一个繁华的都市。我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商务参赞张应文先生在一家中国餐馆迎候我们。张参赞是一位知识渊博、待人诚恳、儒雅而通达的老同志,曾长期担任四川省外经贸厅厅长。他一边和我们共进晚餐,一边向我们介绍吉隆坡的历史和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

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的西南沿海。人口155万,其中华人和华侨占2/3,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城市。城市西、北、东三面由丘陵和山脉环抱,巴生河及其支流鹅麦河在市内汇合后,从西南流人马六甲海峡。一般认为,1857年,华人叶亚来(又叫叶德来)率领华工在此开采锡矿,后逐步发展为城市。因处于巴生河的人海口。“吉隆坡”的马来语意是“泥泞的河口”。

吉隆坡市内风景秀丽,城市街道整齐,典型的穆斯林建筑和中国式住宅交相辉映,别有东方城市特有的情趣。唐人街上,华人开设的餐馆酒楼的中文招牌抬头可见,从餐厅内不时飘出中式菜肴诱人的香味。吉隆坡地处石灰岩丘陵地带,区内多洞穴。吉隆坡市郊区昔日的废矿坑今已蓄水成湖,用以养鱼,或辟为公园。市内的国家清真寺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于1965年建成,整个建筑仿照麦加的清真寺,造型优美,祈祷大厅高大宽阔,可同时容纳8,000人礼拜。大厅屋顶由49个大小不同的圆拱构成,形成18条放射状光芒,寓意全国 ?3个州和伊斯兰教5墓。清真寺的大尖塔塔尖高73米,有电梯可直达塔顶,尖塔塔尖呈火箭型,寓意伊斯兰教可与科学相比。国家石油公司双塔(俗称“双峰塔”)是当今世界名冠第一的超级建筑――设计基于伊斯兰建筑典型的几何原理,高度为452米,共88层,大楼底部的三层是购物商场,第41和42层处有一座长58米的天桥,联接着双塔,游人可免费乘电梯到达天桥,一览市区的秀丽风光。

在吉隆坡的闹市中心,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这就是马中商城。马中商城由马来西亚海鸥集团公司所创办,该集团董事长陈凯希先生是马中友好协会秘书长,他领导的海鸥集团专门从事对华贸易,是多千中国品牌如五粮液酒、张裕葡萄酒和同仁堂药品等在马采西亚的总。为使中国产品有一个得以展示的平台,去年他们在首都的繁华地带建立了专门销售中国商品的“马中岗城”。因陈凯希先生赴我国广州参加“广交会”,集团执行董事戴德兴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建立商城的构想和经营理念。随着中马两国经贸往来的逐年加强,中国产品在马来西亚日益被认识,中国企业向海外拓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越来越高,而马中岗城正是起到了这样一个媒介作用,成为中国产品进军东南亚的纽带和桥梁。

吉隆坡是东南亚著名的不夜城。入夜,华灯齐放,街道上车水马龙。据使馆的同志介绍,马来西亚人的私家车之多,可以和发达国家比美,人均约1.5辆,只不过是车的档次多为中低档。从80年代中期开始,马来西亚就大力发展国产汽车工业,并鼓励国人购买国产车,所以,马来西亚的家庭一般都有1-2辆小汽车,人们出行多是自己驾车,因此,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公交车很少,小汽车则遍地跑。再加上马来西亚57%的入口住在城市,这就给城市带来了繁华。吉隆坡作为一国首都,自然是国人的向往之地,其繁华程度和夜生活的丰富多彩可谓全国之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首相马哈迪尔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宏伟计划,称为“多媒体超级走廊”,也就是资讯与通讯科技发展计划。这项计划不仅放眼世界,服务全球,也是马来西亚在2020年实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宏愿的重要发展步骤。多媒体超级走廊是一个长50公里、宽15公里的园区。从吉隆坡市中心的双峰塔开始,一直延伸到南部的国际机场。该计划从1996年至2020年,分三个阶段实施。在第一阶段,完成独立的多媒体超级走廊的整体建设;第二阶段,在全国形成互联网络第三阶段,使整个国家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多媒体产品和应用服务的实验室。一个国际电子司法法庭将在多媒体超级走廊成立。全马将有12个智慧城市与全球资讯高速公路紧密结合。多媒体超级走廊所提供的科技基础建设包括世界一流的高容量数码光纤网络。讯息容量为2500兆数位,并可扩展至1万兆数位。其他基础硬件建设还有商业中心、智慧高速公路、优质智慧住家以及休闲娱乐场所。为启动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政府又制定了一个打头阵的领航计划,即确定电子政府、多用途卡、远程医疗、智慧学校、研究与建设小组和电子商务6个高科技项目率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