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4-19 13:52:15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地方师院;社会体育指导员

l前言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其中,“乡风文明”一条明确提出,要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国家发改委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也指出,要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做好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第二阶段的实施工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扶持、资助建设适应农民需求和当地特点的体育设施,改善以村为主体的农村基层体育设施条件。可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大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府“多管齐下”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骨干力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培养工作开展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民体育健身丁程的开展和农村体育人口的急剧增加,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需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

2我国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

国家发改委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1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5万人,基本上达到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总人口的比例为1:2000。农村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村要建立体育指导站,各乡镇、村都要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就目前而言,要求各试点行政村成立村体育组织、至少拥有1名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还存在着数量严重不够,指导率不高等许多不足。截止2004年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虽已达43万人,与总人口的比例为l:3023,但是,我国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对集中在城市,其城乡发展极不均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在农村,随着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硬件设施的到位,农村体育人口在增加,与其配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比例显然需大人低于城市。这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低比例的发展现状,明显有悖于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

2.2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学历层次低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占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的18.10%,而大专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仅占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的13.87%,系统学习过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包括大学、大中专等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占28.57%,比例偏低。在各种文化程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占比例最高的是高中非体育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占36.10%。文化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素质。目前,学历层次偏低是制约完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

3地方师院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源优势

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各界共同的任务,通过各种渠道为其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乃当务之急。地方师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重要职能,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该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3.1师资方面的优势

地方师院中有一大批工作多年的中、青年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有体育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有较全面的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同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们的体育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完善,对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完全能胜任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地方师院只要对体育教学进行适当改革,兼顾培养学生使之学会如何指导农民学习、掌握体育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会如何组织农民进行健身、康复等活动,学会制定体育锻炼计划等,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3.2体育场地设施、图书资料较完备

完备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必要物质保障。多年来,由于国家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我国各级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的人均拥有量比其它社会机构的场地、设施人均拥有量高,校园内有各种室内活动场馆和室外活动场地,还有众多非常完善的体育器材,这为地方师院培养兼职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高校图书馆内关于体育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保健、运动医学、运动创伤等方面的图书资料齐全,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健身方法、指导群众体育健身、处理体育意外事故等知识,为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了有利条件。

3.3师范生生源广泛

地方师院的学生数量多,且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毕业后又将走向全国不同的地方,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毕业后要到农村中小学去从事教育工作。在地方师院就读期间,只要稍加培养,使之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知识,他们回到农村后,就能充分利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设施,从事农村杜会体育的指导工作,指导家乡的农民参加体育健身,合理地组织安排好各项体育活动。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学历层次和质量,为农村杜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增强后劲,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带来良好前景。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全面实施,农村体育人口增加,体育人才的匿乏成为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地方师院体育教学中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能为农村培养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社会体育人才,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地方师院生源广泛,师资雄厚,体育场地设施、图书资料完备,在校大学生有优厚的条件接受老师专业的技能传授,毕业后有能力胜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可以提高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学历层次和质量。

4.2建议

4.2.1改革体育教学

地方师院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在公体课中开设培养社会指导员的有关课程,通过体育教学,兼顾培养适合于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体育指导人才。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2

【最新基层工会工作计划范文一】

2017是实现我市教育强市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我校“保六争八”面临挑战的一年。在上级工会和学校支部、行政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围绕学校这一中心工作,进一步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会的参与监督机制,维护保障机制、思想道德建设机制、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转变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我校“保六争八”的目标。

一、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积极配合党支部开展政治学习活动,年初撰写出年度政治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通过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学习论坛等多种形式,改变过去学习就是读文章的做法,不断丰富学习的形式与内容,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市教育工会创设的“工会之声论坛”认真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并结合本校本人工作实际写书面论文,并选优秀论文2-3篇送教育局参评。

2、继续发扬纪小教师五种形象,抓好师德教育。努力开展推进师德建设的活动,一是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组织教师学习市内先进学校的先进事迹,学习身边的优秀人物,创先进群体,在女职工中以“巾帼示范岗”为契机,继续开展建功立业活动。二是响应市局号召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组织教职工捐资帮扶特困生,开展义务家教活动,做好补差工作,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走访学生家庭,营造“社会关心教育,教育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三是进一步规范教师言行,严格执行“五条禁令”,每学期末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审等事项的重要依据,通过教育管理、舆论监督多元激励等途径,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在全体教职工中做到“三有”,即: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心中有集体的主人翁意识,有一个强烈的竞争氛围。

3、继续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广大青年教师不断增强职业竞争意识。鼓励教师自觉成才,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积极配合教导处开展有益于提高教师业务的各种竞赛活动,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做好教师、做名师。通过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制订完善四制的改革方案,特别要制订教学成果奖励办法,鼓励青年教师钻研教学业务,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二、完善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坚持民主管理,以法治校。

坚持每学年召开1-2次教代会和教职工大会,配合行政确定每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根据代表(教职工)反映出的存在问题,集中解决一二个实际问题,凡是学校的大事、规划、改革方案等都要由教代会(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正式文件存档。努力提高教代会(教职工大会)的质量,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四制方案一经教代会(教职工大会)通过,行政必须执行,继续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每学期末由教职工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考核,与结构工资制挂钩。

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工作,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行政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制订校务公开计划,校务公开内容坚持每月一公开,特殊事情随时公开,特别是学校财务公开要做到实事求是。充分发挥工会的监督职能作用,做好对内外公开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排查不足,使校务公开工作做得更好。

三、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1、在教职工中实施温暖工程。继续开展“365”工程的捐资帮残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一帮一活动,确定帮扶对象和帮扶金额,保证全校没有一个贫困而辍学的适龄儿童。

2、在新的形势下,在人事制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巩固送温暖机制。妥善做好转岗、落聘、内退等教职工的思想工作,使教职工劳动权益基本得到保障。结合学校实际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把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3、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利用工会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教职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工作生活环境,争取行政支持办“教工之家”,定期组织活动,增强工会的吸引力,积极参加市教育工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关注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职工适应改革形势,增强心理能力和调节能力,认真工作,愉快生活。

四、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当好行政的好参谋。

加强工会自身建设,首先要注重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定期组织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工会法》、《教师法》和《教育法》等法律文件,增强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积极选派工会干部参加市教育工会组织的学习,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水平。其次要坚持例会制度和报告制度,再一个就是要重视工会信息工作,注重资料积累,规范工会台帐。

工会组织要找准位置谋发展,积极争取行政支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主动参与研究解决教职工关心的有关问题,确保工会组织从源头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五、重视女职工队伍建设,发挥她们在教育教学中主力军作用。

针对我校女职工占学校总教职工人数一半左右的情况,工会组织动员带领广大女职工积极投入参与学校的各项改革,充分发挥她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学校“保六争八”作贡献。

积极配合行政和各职能部门开展各类提高业务素质的活动,围绕女职工的意愿,研究和思考女教职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继续开展“巾帼示范岗”、“比、学、赶、帮、超”的教学活动,提高她们的业务素质。加强对《工会法》和修改后的《婚姻法》的学习,增强女教职工自我维护的意识和能力,关心她们的工作、婚姻和家庭,创造条件定期为女教职工体检,维护女教职工“四期”特殊权益,提高女教职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

【最新基层工会工作计划范文二】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国工会xx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为教职工营造和谐的学习工作生活氛围,全面履行工会各项职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深化“教工之家”创建活动,努力创学校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一、以人为本,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xxxx”重要思想的需要。学校工会要认真学习“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工会xx大精神,充分发挥工会的自身优势,努力在营造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学习教师礼仪规范及优秀教师的事迹,树立榜样,表彰先进,提升教职工的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

2、开展争创优秀文明办公室活动,使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岗位上出亮点,出效益,出成果。

3、搭建交流平台,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创造机会。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通过师徒结对、新五项基本功竞赛、征文等载体,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二、落实校务公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教代会是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是教育工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校务公开是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载体。

1、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强化代表参政议政机制,对中层干部民主评议,对提案认真落实和答复,落实教代会审议通过权和评议监督权。

2、严格按照“教代会条例”认真筹备,开好教代会,注重资料归档的积累工作。

3、深入开展校务公开工作,健全公开制度,监督落实的过程,保障广大教职工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做好桥梁和纽带,实现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广开言路,倾听和传递教职工的呼声,切实为教工办实事。

三、落实送温暖工程,保障教职工身心健康

1、以关心人,温暖人为宗旨,全方位,多层次的为广大教工提供服务,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2、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休闲娱乐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本年度着重开展快乐健康30分活动,每天7:00-7:30,4:00-4:30及双休日开放健身房,乒乓室,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区各项文体比赛活动,活跃身心,放飞心灵。

3、密切关心教工的健康状况,做好教师的体检工作和医疗互助保障工作。

4、加强帮困送温暖工作,为需要帮助的教工送上爱心。

四、其他

1、加强工会委员班子的学习与理论研究,探索校工会工作。

2、做好各类培训工作,提升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

3、做好工会各项小家务工作,如:教工园地,宣传橱窗,组室卫生等。

4、进一步搞活基层,增强工会小组的活力。

5、关心退休教工的生活与活动,做好退休教师的体检工作。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一月份召开八届四次教代会。

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患病教职工。

二月份学习《工会法》,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布置教工健身房。

三月份庆祝“三八”节,组织教职工旅游。

学习优秀教师事迹。

教工乒乓球预赛(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必须人人参加)。

四月份教师新一轮五项基本功比武。

教工乒乓球决赛。

五月份教师礼仪教育活动。

上交“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充分发挥教育工会作用”征文。

教工羽毛球预赛(以组为单位,人人参与)。

六月份“六一”节为学生表演节目,展现教师风采。

召开八届五次教代会。做好工会档案工作。

开展“我为教育创新献一计”活动。

七月份“群体师德创优”先进集体评比。

组织教职工暑期活动。

八月份基层工会档案互查。

教师师德培训。

九月份庆祝第十九个教师节,出节目1~2个。

做好师徒结对工作。

教工羽毛球对抗赛。

十月份教育工会工作论坛,上交教育工会调研论文。

国庆节庆祝活动。

十一月份教工登山比赛。

特困教职工调查。

十二月份迎新活动。

“教工小家”及工会积极分子评比活动。

年度总结评比。

【最新基层工会工作计划范文三】

为认真落实分局、农场工会工作要点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认真做好“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坚持“六个继续”完善“五项工程”抓好“一个建设”突出重点服务大局,提高全员素质,共建和谐企业,为完成农场“工程”、“十件好事”,实现农场总体奋斗目标,实现构建和谐新垦区,达到经济发展生活宽裕、营区整洁、企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模式,真正使社区增效、居民增收致富的目的,达到更好地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社区和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特制定第四居民委党支部。

一、认真组织社区干部居民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场的大政方针,以及法律法规科普知识,贯彻落实好农场职代会精神,创新民主管理形式,增强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落实好民主议事制度。

二、继续推进完善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强化劳动保障管理制度,落实好社区居民福利待遇和女工权益保护工作,基层工会是维护职工正当权益的保护伞,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职责,工会应在社区与居民间做好上下协调,既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因素和创造力,提高社区居民经济效益,又要与社区协调保证居民的正当权益,严格按劳动法规办事,确保社区增效益、居民得富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抓好劳动安全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社区居民提高劳动安全防范意识,切实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保证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共建和谐农垦。

四、引导居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好多种经济、自营企业、走示范带动、典型引路模式,贯彻落实好中央“三农政策”和农场质效农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创新绿色品牌,达到提质增效,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五、抓好帮贫扶低工作帮助贫困居民找项目,求发展,积极探索共同富的道路,利用庭院经济找对适合发展的路子,和成本低见效快的项目,利用地区的资源优势积极拓宽发展经济的富民工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抓好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致富于民。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3

考试目的

测查考生掌握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和相关法规的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建设工程监理制度

1.建设工程监理的性质

2.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地位和责任

3.建设工程监理相关制度

二、工程建设程序及组织实施模式

1.工程建设程序

2.全过程工程咨询

3.工程总承包

三、建设工程监理相关法规政策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内容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相关内容

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主要内容

四、工程监理企业与监理工程师

1.工程监理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活动准则

2.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

3.监理工程师执业和继续教育

4.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

五、建设工程监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1.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方式、程序和评标方法

2.建设工程监理投标工作内容和策略

3.建设工程监理费用计取方法

4.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管理

六、建设工程监理组织

1.建设工程监理委托方式、实施程序和原则

2.项目监理机构及其人员职责

七、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

1.监理规划的编写、主要内容和报审

2.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写、主要内容和报审

八、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内容和主要方式

1.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内容

2.建设工程监理主要方式

3.建设工程监理信息化

九、建设工程监理文件资料管理

1.建设工程监理基本表式及主要文件资料

2.建设工程监理文件资料管理职责和要求

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2.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保修阶段服务内容

4.建设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一体化

5.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集成化管理

十一、国际工程咨询与组织实施模式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民航背景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1 研究背景

民航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其高投入、高风险特点突出,民航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及质量培养不仅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国际民航组织对民航相关企业从业人员在专业及规范性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民航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已从传统意义上的理论知识过硬提高至需切实具备快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传统的群体性管理教育模式的弊端慢慢显露出来。民航高校正通过调整办学方针,细化培养环节等方式积极探索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民航人员培养新模式。对想要继续深造的在职人员来说,报读工程硕士研究生无疑是补齐工作所需的更高层次理论短板的最佳途径。工程硕士是与工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的学位,是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的重要评判标准。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大多通过两种方式:参加全国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或高校自主命题入学考试。针对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在职人员,其主要的培养方式是“进校不离岗”,但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民航高等院校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指出现行培养模式的不足并给出合理建议。

2 民航类工程硕士培养面临的问题

2.1 新生入学基础偏薄弱

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对现行的民航运营机制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体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民航从业人员解决包括管理理念、规章制度、资源配置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民航企业运营效率的高低。只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才能合理利用系统资源,充分发挥好系统的整体优势,使民航系统的运行效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迈向新台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级工程硕士研究生基本信息统计结果显示,在156位来自近70所不同本科院校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中,本科为工学专业的学生人数不足总人数的50%,更进一步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取得工学学士学位的学生中具有民航知识背景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30%,可知民航专业招收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基础普遍薄弱,而后期由于工作原因又将面临在校时间短,学习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直接导致培养质量的提高面临很大的困难。

2.2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首先,工程硕士的培养以源源不断地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工程建设部门输送工程技术应用、管理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得益于丰富的实践经验,申请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结合实际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普遍很强,他们最缺乏的是与前沿科技相结合的理论知识。

其次,由于学校软硬件资源有限,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用的教材不能及时反映民航业最新技术动态和需求。

再次,非全日制学生无法保证充足的在校学习时间。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大多通过全国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或高校自主命题入学考试两种方式,在职培养的学生占多数,动机多为加强专业技术水平获得学位的同时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但学生仅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攻读硕士学位,很可能由于工作与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使正常的学习进度受到影响。

最后,由于民航运输系统的组织机构、保障体系、投融资等方方面面的实践操作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民航相关的问题研究、技术改进及体制机制的创新。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民航业亟待解决的航班延误、航线规划及空域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革方案,然而,民航业内部繁琐的运营机制及各部门间的密切联系使得现有体制内任意微小的调整和变动都将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创新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的验证和应用,优化改革无异于纸上谈兵。而工程硕士研究生由于其本身注重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很容易对民航大背景下纯科学研究的意义产生怀疑。

3 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应对措施

首先,工程硕士研究生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其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根据企业及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划增设如下几类课程:一是前沿型课程,这类课程不只是局限于某些课题的研究,更着眼于学科未来的发展,如专题讲座。二是交叉型课程,根据不同学科发展和交叉渗透的趋势,适当设置跨学科及交叉学科的课程。三是技术应用型课程,为加强工程硕士生参与工程实践的能力而开设。四是信息类课程,为训练学生追踪、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其对信息的敏感性而开设。考虑到工程硕士生大部分都是单位骨干,为长远发展做准备,还应设置计算机应用类、经济管理类、行业发展类等宽口径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自主选择。

其次,工程硕士研究生所沿用的现有教材,在前沿科技理论的传播和教授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高校在充分考虑民航业对前沿科技发展需求的同时,应结合自身科研进度,组建相关领域的科研小组,鼓励并督促教师编适用于工程硕士培养的创新型教材,为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更专业的平台。

再次,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问题,可以对工程硕士生进行时间相对集中的课程教学,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学生也能真切感受学校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氛围,这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工程硕士生“进校不离岗”的就读方式进行集中授课,既可以按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数,又解决了工程硕士生平时忙于工作难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但由于授课时间过于集中,容易增加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难度,如果在每次集中授课结束后暂不考试,前后两次课程之间安排一定次数的答疑,及时帮助学生解惑,待下次上课时再进行考核,就可以很好地改善集中授课产生的吸收率偏低的现象。

最后,关于民航大背景下,工程硕士研究生难于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以验证其有效性的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教学方面,应选派实际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来任课,同时加大邀请业内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现场教学和课题指导的力度。在科研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服务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校内培养基地,工程硕士通过校内实践培训与导师共同研究、解决企业难以克服的工程难题。通过依托工程硕士的校内培养基地,有望使校企联合申请重大科研项目的构想成为现实。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承担项目中的具体工作,使其在理论知识与课题实践综合运用的过程中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切实帮助学生通过科研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自身为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4 对现行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改进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质量则是其办学层次的重要评价标准。

目前国内的硕士生培养模式为导师负责制,但工程硕士由于其“进校不离岗”的特殊就读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无法与导师进行实时沟通的问题。其次,术业有专攻,由于导师精于自身研究专业的深度挖掘而在知识的广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无法做到对各方面知识样样精通,从而阻碍了科研的顺利进行,由此引发了我们对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议实行导师组制度,由教授、专家任组长,与多位导师共同构建研究生指导团队,每个研究生有一位直属导师,同时接受团队其他导师的辅助指导,导师组共同研究制定并实施该团队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计划,导师与学生进行团队性质而非个体的一对一培养。这也是目前导师制度改革在各大高校推行进程中的导向型方案。

众所周知,工程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在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积累方面有很大差别,但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培养模式进行区分,仍为传统的培养流程,即:阅读文献书籍,建立庞大的理论知识储备库;探寻现有理论的不足及科研盲点,确定研究方向,综合所学知识并将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水平;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生产中。

但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一个弊端:理论知识摄取的针对性相对较差。很多学生为破除后期学术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但尚不可知的知识壁垒,将大量时间和精力分散在多个知识领域中,而最终相当一部分知识并没有在研究中得到有效利用。

针对工程硕士操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对其培养流程做相应调整。即:从工程实践及企业需求出发,以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参考,确定研究对象;针对性的积累实用型专业知识,结合企业及学校资源深入探讨并解决相关问题;将研究成果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呈现,对科研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知识壁垒进行总结作为以后研究的有益借鉴。

最后,就工程硕士最终的学位论文考核而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指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由此可知,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判标准更侧重于实用性,这与真正学术意义上的“论文”有所不同,我们建议将工程硕士最终的学位论文以“学位报告”的形式呈现,将学术报告成果是否有助于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为评价标准,这更符合工程硕士的培养宗旨。

5 总结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不断推进改变了我国工科学位类型单一的状况,符合现阶段大中型企业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民航背景下的高校只有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为重要途径,完善适用于民航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切实推动企业发展的技术应用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管理人才,为促进民航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春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2(2):135-136.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5

关键词:特色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习实训

一、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背景与意义

当前中国民航的规模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在由民航大国发展成为民航强国的过程中,我国民航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由于国际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民航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如何作好航空安全保障呢?民航必须进一步加强安保系统的建设。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我国机场将达到270余家,民航业将需要大量的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这给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加快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培养出中国民航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中国民航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打造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特色专业也应运而生,。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目前已经是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院级特色专业,随着专业建设的发展,5年内必将会将该专业打造成省级特色专业,关于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具体思路

(一)打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在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和引进,改善现有教师知识结构,加强“双师”教师的培养和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学队伍,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一方面,安排专职教师到民航机场挂职锻炼,考取相应的民航安检员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专职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聘请民航空防安全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精英与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优化教师整体结构,参与实训课程和学生实习指导工作。

(二)校企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建立动态行业需求和就业调研体系,跟踪民航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推进以行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以就业为导向,拓宽校企合作的领域和方式、增加工学结合的深度,以民航行业工作岗位工作流程、职业标准重组民航安全技术管制专业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实验(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管理知识的同事,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以民航安全技术检查岗位工作流程重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打造安全、正点、亲切、贴心、和谐的民航安检氛围,构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征程”核心价值观,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入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专项能力及其要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一专项能力及能力要素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科目,科学构建并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基于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以此设计教学模块,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确定每门课的教学内容。将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实际项目或案例引入实训教学环节,完善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实行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型民航安全技术人才。

(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借助我院依托海航办学海岛共建的背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日趋完善成熟,目前我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海口美兰机场、深圳国际机场、新疆机场集团、西安咸阳机场等,随着我院的发展校外实习基地也在逐年增加,同时,我院与我院还与海南省公安厅警卫局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通过学校领导和兄弟公司的支持加强校内实训室,购买和引进民航机场安检设备,逐步扩大实训室规模。

(五)服务社会,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自2006年至今,每年按期举行校内职业技能大赛,至今已经形成规模,学生全员参与,企业专业担当评委,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校外,自2008年起参与“博鳌亚洲论坛”的安保任务,是论坛安全防范的中坚力量,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为中国热带兰花博览会、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世界沙滩排球赛、环岛自行车赛等大型活动提供安保服务。另外我专业与三亚凤凰国际检站,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安检站开展业务合作,针对“防爆检查”、“旅客检查”、“应急救援”等重要安防项目进行联合演习,并参与实际检查工作。

三、结语

本文就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思路,本文所提出的一些改革思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已经陆续展开,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完成并且持续完善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也在逐年修改以跟进企业的用人需求,课程体系建设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从核心课程开始逐步实施改革,目前,我院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队伍不断壮大,由最初的每个年级两个班发展到如今的每个年级七个班,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开拓过程中,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和社会各界民航企业的支持下,我专业建设不断地更上一层楼,必将在未来五年内打造成省级特色专业并规划走向全国。

参考文献

[1]王建红,船舶院校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理论与研究,辽宁高职学报,第16卷,第12期

[2]邢亮,乔万敏.文化视阂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12,(1):9—13.

[3]朱永英,陈昌平,桂劲松,郑艳娜,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第24卷第1期

[4]王钦若,章云,陈玮,杨玲玲,杜玉晓,自动化专业部级特色专业建设之路,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增刊,2008年7月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6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高校;述评

一、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设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立

从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提出至今,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近20所大学开设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方向[2]。在已开设非物质文化的高校中,从学科设置的类别上看,主要集中在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师范类,以及高职高专类高校;从隶属关系来看,部委属、省(直辖市)属、地区级的院校均参与其中;从发展目标和水平上看,“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及普通高校也在其列。官方报告显示,全国具备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相对全国高校的总数量而言,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的高校所占比例不到1%。在专业设置上,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设置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旨在培养一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人才。但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还没有作为一门学科列入高等学校本科和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已开设的专业也仅仅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联系较紧密的专业,如艺术学院的音乐、舞蹈专业,历史文化学院的考古、遗产、博物馆专业,文学院的民间文学专业,建筑学院工程学院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美术学院的民间美术专业等,而其他大部分专业仍未开始行动[3]。其中,部分专业的开设,只是在现有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基础上加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以响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随着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相继在不同高校建立,如: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四川大学(育利康文化遗产研究所)、乐山师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历史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河南师范大学(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4]。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建立为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二、课程建设成就与问题并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其公布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实施指南中,要求“以适当的方式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学习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根据公告的要求,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其中包括:重庆文理学院在美术学院开设的具有尝试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与保护课程—“民艺研究与考查”[5]、武汉音乐学院开设的“中国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课程[6]、玉溪师范学院开设的“云南绝版套色木刻”课程、云南民族大学开设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概论”、“云南民族民间工艺”课程等。从课程的类别来看,已开设的课程中,主要以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为主,既包含知识型,也包含技能型与实践型课程。从课程的层次来看,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博士生课程都已覆盖,例如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北大学等,都开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科生课程、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的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设有“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设有“建筑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课程。尽管已开设的课程形式多样,数量较多,但规范性不足,仍存在诸多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地位不明确,课程定位模糊,课时较少,课程内容庞杂分散,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课程考核不完善,学生积极性不高。针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的现状,一些国内学者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其中,王建设提出构建“平台+模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7],牟延林依据“大学生+传承者”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理论性、传习性和拓展性三类传承课程体系[8],王红建议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公选课程,普丽春鼓励大力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阮学永提出了选择课程资源的四个原则,张燕萍则提议借鉴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系统的有传承人亲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课程,并建立起规范的课程体系,对于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材尚未形成体系

纵观当前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发展,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积极性高,纷纷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并设置了相关课程,但都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材体系,缺乏基础性的标准教材。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材主要包括: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相关的专著,如王文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苑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乌丙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等;二是非物质文化相关学科专著,如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等;三是地方自行编制的教材,如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编撰了《侗歌教材》,在侗族地区的学校中普遍推行。现有教材,与传统学科的教材相比,教材内容没能总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照搬传统学科教材的框架,理论性、系统性不足。其次,在数量上,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著和文献相比传统学科累积不够,其中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工作的学术成果更是匮乏。同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难以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课程的长远发展需要,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的持续发展[9]。因此,编写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材刻不容缓。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国务院已的第一批518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包括了民间文学31项、民间音乐72项、民间舞蹈41项、传统戏剧92项、曲艺46项、杂技与竞技17项、民间美术51项、传统手工技艺89项、传统医药9项、民俗70项共10大类[10]。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大量素材的同时,也为教材编写增加了难度。将如此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和未来发展的前提下,整合编写出实用性强的教材,是一项任务庞大的工作。目前,许多国内学者已经认识到建设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张燕萍、谭宏、王建设、王玉青等强调编写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统编教材,并结合地方和民族特色,在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教材。其中不少学校和学者已经着手进行教材的编写工作,例如重庆文理学院出版了面向本科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精品课程教材,云南玉溪师范学院,编著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哈尼族原生态文化歌舞》、《云南绝版套色木刻》、《云南重彩画》、《云南民间传统手工刺绣鉴赏与制作》等专业课教材。

四、教研队伍逐渐壮大

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尚未完全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当前参与非物质文化教学和科研的学者总体人数较少,且分散在各自原有的专业领域内进行适当的涉及和扩展,没有形成独立的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和科研的团队。同时,当前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者大多从自身的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如人类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建筑学、民间文学等,因此形成的成果分散,系统性不足。但随着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越来越多国内学者如颜峰、王树斌、谭宏、牟延林、张燕萍等认识到师资对于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许多高校、学者、研究机构相继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研队伍,其中包括:重庆文理学院通过民间艺人与高校教师共同参与、同台授课的方式,组建了“高校教师+传承人”的教学团队,复旦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建立充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研队伍,靖桥、盖海红、王靖敏、朱秋华、龚春英、申茂平等学者提出聘用民间艺人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中[11],王红提倡“互动性”、“探索式”、“参与式”教学,张燕萍则主张对不同学术背景的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分层次逐批次进行统一的高水准培训。

五、结语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7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2-0056-02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民办高校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截至2009年,全国有普通高校2305所,民办高校656所,占28.46%;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2144.66万人,民办高校在校生为435.98万人,占20.33%[1]。可见,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办高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遇到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尤为突出[2]。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来源、教师素质、教师地位、师资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3-4]。这些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讨,已形成多方面的共识,本文主要探讨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即专兼结合、专有共享结合、教管结合的“三结合”模式。

一、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

专任教师是指工作关系在学校,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兼职教师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从其他院校聘请任课的教师;二是指从社会聘请非教学人员来院任教的人员。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师资队伍的紧缺,专有教师无法全部承担本校培养学生所需要的各门课程,从其他院校或从社会上聘请一些高层次或有专长的人员来校任教是必要的。

聘请兼职教师可以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短缺或不足;聘请知名教授或专家来校任教,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从社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于知名教授或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管理才能,来校任教有利于教学改革;外聘教师可以减少学校在提供住房、保险等方面的一系列支出,提高办学效益。但聘请兼职教师也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兼职教师下课后便离开学校,少与学生交流,不利于为学生答疑解惑;从国有高校聘请来的兼职教师,虽然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长期在高质量生源的环境下授课,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较困难;长期聘用兼职教师不利于专有教师学科梯队的成长;由于兼职教师在本校有教学任务,兼职工作时间受限,给教学计划的安排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专有教师和共享教师相结合

民办高校专任专有教师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国有高校离退休的老教师;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社会上招聘的有一定工作阅历和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国有高校离退休的老教师有高级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强,其中不少人为系、部或教研室主任,但这些人多数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从普通高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富有活力,他们是学校师资队伍发展的未来,但现在他们还缺少教学经验,学识也尚需巩固和提高。从社会上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分两部分,一部分人曾是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师,后转到金融、外贸等热门行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行业的相应调整,其中不少人又重新回到教学岗位上来;另一部分是从社会工矿企业招聘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原岗位经多年的锻炼,工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无论是从金融、外贸,还是从工矿企业等招聘来的从教人员,尽管他们很可能成为双师型教师,但他们毕竟没有或长时间没有从事过教学工作,缺少教学经验,要想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一个教学实践过程。

为了解决上述各类人员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本着人力资源共享的原则,从现国有高校中聘请一些知名的中年或中老年的教授、专家,充实到民办高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来,通常将这部分专任教师称为专任共享教师。由于这些知名教师正处中年或中老年,精力旺盛,业务成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把他们聘来充实专任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知名度;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承担民办高校难度较高的一些课程,保证教学质量;这些知名教师中相当多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充实到专任教师队伍后,不仅可以改变专任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也可以改变专任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使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这些知名教师在本单位也承担一定的领导职务,对学科建设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经验,聘来之后对学院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国有高校聘请一些知名教师来校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在民办高校专任专有教师队伍不太成熟时,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知名度、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民办高校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

三、教学与管理相结合

民办高校管理人员的主体来自普通高等院校,也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其中不乏普通高校的优秀教学骨干,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社会上招聘来的非教学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一定的时间准备,也可能成为一名双师型的教学能手。同时,管理人员通过教学,加深某些方面理论的学习,对提升本职管理工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文献检索课由学过图书情报专业的图书馆员兼课比图书情报专业刚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更为适合;人力资源课由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并学过人力资源理论的人员兼课更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易接受;思想品德、就业指导、法规政策等授课内容由学生辅导员、就业指导处(办)的工作人员兼课可能要比专任教师理论性授课效果更好。

因此,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在保证完成各管理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不仅有利于精简民办高校整体编制、提高办学效益,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从而不断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

四、处理好“三结合”的关系

(一)处理好专、兼职相结合的关系

对民办普通高校专、兼职教师比例,教育部在[教发(2004)2号]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聘请校外教师,经折算应计入教师总数,原则是聘请校外教师不得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对民办独立二级学院,尽管教育部对这一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教育部在[教发(2003)8号]文件中规定“独立院校应具有不少于100人,聘期一学年以上的,相对固定的专任教师队伍”,这是对民办独立二级学院最起码的要求。一个民办独立二级学院要想具有办学独立自,要想尽快发展成为普通高校,就应该具有足够的专任教师,应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比例。民办独立学院在建校初期,由于条件所限,兼职教师比例大一些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从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但随着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应不断提高,国家对普通高校专、兼职教师比例的规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

(二)处理好专有教师和共享教师的关系

专任专有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力量,不能因为聘请知名教授而忽视了对专任专有教师队伍的建设。民办高校应尽快提高专任专有教师中青年教师的素质,尽早解决专任专有教师队伍职务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老带新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内聘教师工作岗位,让满足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但专任专有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本着人力资源共享的原则,聘请知名教授来院任充实专任教师队伍是必要的。由于知名教授都是各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参与民办高校工作时间有限,因此,他们在民办高校主要是承担学科建设,参与教改活动和培养青年教师,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承担一些高难课程。民办高校应给所聘知名教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给他们相对优厚的劳动报酬,使他们把民办高校的工作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在民办高校中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

(三)处理好管理人员任教和管理工作的关系

兼教学任务的管理人员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他们可占教师编制,也可占管理编制,或各占一半,让他们兼教学任务是为了发挥他们的专长,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多做贡献。但他们的基本职责是管理,这部分人从事教学活动不能占用更多的管理工作时间,其教学工作量应适中。笔者认为,除上课外,兼教学任务的管理人员不应占用工作时间备课。由于管理人员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为学校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他们付出了额外劳动,因此,学院除岗位工资外,应给他们额外的报酬。他们占用工作时间上课,其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将由本部门有关人员协助处理,因此,在他们任教所得的报酬中,应该提取适当的比例留本部门安排使用。管理人员任课应遵循如下原则:曾经是某学科的专任教师,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适合承担相应的课程;现在所从事的管理工作和拟承担的课程有密切联系,且对所承担课程涉及的理论有过较系统的学习;管理人员任课应像其他专任教师一样,须经试讲合格才可任教。

总之,对民办高校而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更适合民办高校发展、有利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方泽强,欧颖.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民办高校师资

队伍建设[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5).

[2]侍可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

[3]余彬.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

国成人教育,2011,(18).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8

一、加强工会干部的理论培训,增强工会干部的民主管理意识

年初,我县召开了学校工会主席会议,这次会议既是工会工作理论培训会议,也是本年度工会工作安排会议,本次会由局党委副书记王平同志主持,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我们作了精心地组织和策划,采取了“一学、二听、三讲、四看、五落实”的方式进行,一学,按照州教育工会三月十五日传真件要求,学习了省教育工会主席章默英同志在湖北省教育工会六届四次全委会上作的《在推进我省“十一五”教育发展中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作报告和《州教育工会200*年工作要点》,以及学校民主管理的性质,特征和《工会法》、《教师法》当中民主管理有关条款等法律依据等进行了学习;二听,听局领导对工会工作的安排和部署,以及县总工会领导作有关工会维权的专题讲座。三讲,请县一中工会主席杨桂生同志结合来凤一中民主管理工作实际,传授如何按规范的民主管理操作程序组织、召开好教职工代表大会,同时县实验中学工会主席周庆芳同志,百福司镇民族小学工会主席向静同志,结合去年工会工作情况作了典型发言,树立榜样;四看,就是现场参观来凤县一中按新要求,新标准设立的校务公开栏;五落实、就是在本次会议上的各项工作安排,在本年度中需要完成和落实的工作任务,制成督办汇报表,适时反馈,督促落实。这次工会主席培训会议,我们始终坚持以教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工会干部的学校民主管理工作思路,为其提供了民主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政策依据,进一步增强了工会干部的民主管理意识。

二、狠抓了“三个规范”建设,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形成

1、学校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化。我县教育工会认为学校工会组织建设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会工作的优与劣。因此,我县教育工会今年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工会委员会组织建设,把它作为必须攻破的难点问题,力求完善。

第一、规范会员队伍

①对中老年会员曾经履行过入会程序的进行重新登记,填写会员登记表。

②对青年教师没有履行入会程序的,重新书面申请,无重大特殊情况的一律批准入会。

③重新发放会员证。以便按工会章程行使权利和义务,同时也是规范会员队伍的需要。

第二、规范完善学校工会委员会组织机制

根据教师会员的劳动性质——具有创造性、复杂性、示范性、教师劳动过程的个体性、教师劳动成果体现的集体性的特点,以及教师劳动职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担负的历史使命的特殊性,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激发教师能始终处于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状态,我县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根据各委员职责需要有其专长的工会干部队伍。以及建立一整套维护广大教职工利益的规章制度。落实职责,责任到人和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①建立健全各中学,中心小学工会委员会组织机构,一律重新选举产生工会的组织、宣传、业务(学习)、生活、文体、青工、女工及财务等八个委员。

②乡镇以下完小,会员在25人以下的学校、设工会主席或者工会组长1人,根据职责允许身兼多职。

③会员在25人以上—50人以下的学校,设委员3—5人。允许各委员身兼两职。

④会员在50人以上的学校,设委员7—9人,不允许身兼两职。

⑤建立和完善工会工作管理制度,全县统一拟定了工会工作职责任务,各工会委员职责任务,并统一制作成扁牌,下发到全县各中小学。各校任务职责上墙。要求各校针对各委员职责制订出具体工作责任目标任务,制订出量化细则,以校为单位根据各委员工作完成情况,年终进行考核评估。

2、进一步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力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狠抓操作程序规范。

①根据《恩施州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规定》,制定了《来凤县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实施细则》

②为了在全县各校规范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职工大会的操作程序,以来教工字[200*]4号文件下发了《来凤县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操作程序》。据目前摸底的情况显示,50%的学校,基本上规范了“教代会”操作程序。

3、校务公开工作按程序操作规范

①根据来办发[200*]36号文件精神,“以公正、公开、便民、依法行政和勤政廉政为基本要求,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改革原有校务公开栏形式,分为长期公开、定期公开、随时公开三个信息板块规范校务公开栏,到目前为止县直各校、乡镇各中学、中心小学已基本完成。

②校务公开工作机制建设规范。我县各中学、中心小学一律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校务公开工作小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各小组职责由全县统一印制并下发到各中小学,按职责行事,我们规定校务公开工作是否操作规范,政策掌握得准不准由领导小组负责,校务公开栏办与不办由工作小组负责,校务公开栏办得好不好,时效性、针对性强不强由监督小组负责。

③校务公开工作按程序操作规范全县运行情况良好,但不平衡。有待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④校务公开工作的灵活多样形式是我县校务公开工作的新亮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浏览全县校园网和查看各校本年度工会工作总结以及平时了解到的情况看,全县绝大多数学校利用学校电视、广播、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实行校务公开,促进了教职工能及时了解学校工作的动态和日常工作的进展情况,教职工的知情权得到了较好落实。

第二,召开党政工团联席会议,学校工作的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并广泛听取各方面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我县各级各类学校都召开了学生家长座谈会,通报与学校及家长有关的重要情况,努力寻求学生家长及社会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我县不少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校长热线电话等,有利于及时了解和搜集教职工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呼声,解答教职工关心的热门话题。

第五,运用各种公文形式,如各种文件、公告、通报、通知等,公开校务。

第六,各种会议形式,如各学校召开的教职员工大会、学生大会、离退休人员情况通报会等形式公开校务(政务)。教育局机关和县一中给全县各校做出了表率。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有序开展。

我县从200*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各学校工会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确立终生学习、全程学习的理念,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全县各校已初显成效,使我县2500多教职工受益。如县一中、县实中、县实小、县民小、百福司民小、百福司中学、大河镇中心小学、革勒车中心小学等都坚持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大河小学、革勒乡中心小学、来凤一中等针对青年教师较多的特点,不仅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羽翼未丰的年轻教师结成对子,而且还签订了师徒共进合同书。由于长期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年轻教师成长很快。如革勒乡中心小学的舒娜、赵海燕、彭继荣、赵德生、李小芳等十位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开展“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不仅加强了广大教师师德师表教育,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我县各学校工会创造一切条件,通过组织开展的各种培训学习活动、结对联校教研活动,提高了教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如三胡小学、革勒小学联校教研学习活动,百福司镇中学工会配合教导处、教科室,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该校较高质量的20多篇论文、案例、优质课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获县一、二等奖以上的近10人次,周明老师在全州初中信息优质课及说课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在新形势下树教师新形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积极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活跃教职工生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培育团结协作,活泼向上的团队精神

各学校工会高度重视,各委员各负其责。利用重大节假日、认真组织、精心策划,教职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吸引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如来凤一中在春节、元旦期间举行教职工卡啦OK赛,“三八”妇女节召开女教职工座谈会,该校针对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开展了越野赛跑比赛,经常开展球类比赛活动等;百福司中学“三八”妇女节组织全校女职工篮球赛,国庆节组织部分教师职工到三峡领略祖国山河风光,经常开展教职工篮球、乒乓球、棋类比赛和“教育故事”演讲比赛;县实小经常组织教职工进行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很有感召力。县实小在本年度组织全体职工去龙山烈士陵园、凤都山庄、金沙滩等地进行浏览观光,解除职工身心疲劳,陶冶职工情操;县教育工会认真组织教职工参加县文明委举办的200*年第四届“文明杯”男子篮球赛,并取得全县第二名。通过寓教于乐职工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同志间的团结协作,增强疑聚力,增强体质,使广大教职员工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才干,在活动中得到休息,在交往中提高素质函养,促进了教职工的全面发展,为教师队伍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开展创建“教职工之家”活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1、年初召开教育工会工作会议上,我们学习了省教育工会主席章默英同志在省教育工会六届四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领会其主要精神实质,“继续深入建家是基层学校工会经常性的重要任务”。今年我县教育工会主抓了加强基层学校工会的民主制度建设,同时要求按照教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开展工作,使“教职工之家”建设年年有进展、有创新,不断发现和解决建设“教职工之家”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争创“模范职工之家”活动。一年来,深入开展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优秀职工之家”活动为主题,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工会各项工作,增强了基层工会活力。坚持围绕改革抓建家,突出维护抓建家,开拓创新抓建家,坚持学校整体联动,党政工共建一个家,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党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如来凤县实验小学,党政工共同努力,拿出专款建设“教职工活动中心”,购买了娱乐、健身等各种活动器材,总投资累计达数万元,为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近年来,局党委、县教育工会高度重视“教职工之家”创建工作,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真正把学校工会建成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行政支持、职工信赖的“教工之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0*年3月来凤县总工会授予县实验中学、三胡中心小学、百福司民小、高洞中学等五所学校“优秀职工之家”荣誉称号,同时教育工会又被评为“先进系统工会”。到今年为止被州总工会授予“州级模范职工之家”的学校有三胡民族中学、来凤县民族小学;州教育局、州教育工会授牌的“模范职工之家”有来凤一中、来凤县实验小学。为更进一步推进我县建家活动,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县教育工会决定,将对200*年度来凤县学校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2、县教育工会各级各类学校工会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工会法》的有关规定,努力为离退休老职工和困难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一是教育工会为翔凤镇小学、漫水小学特危病人送去春节慰问品价值共400元;为翔凤镇万家塘小学特困教师万胜德同志,请求县总工会解决特困补助400元。二是全县各学校工会慰老爱幼慰然成风。各校工会春节慰问离退休老职工,看望住院职工,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三是各校工会采取“爱心助学、爱心募捐”形式,努力实现“送温暖工程”等活动制度化。一年来,全县各学校工会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突出的典型如县实验小学工会组织教师给特困职工杨春英捐款数千元。百福司民族小学师生为重病教师王兰香同志捐款(8000多元)治病等都得到了社会和广大教职工的好评。

六、200*年工作思路

按照全总确定的新时期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维权和创新两大主题开展工作。以维权来统领学校工会各项工作,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校发展,加强学校民主化建设与管理,更好更有效地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主线。200*年工作思路与设想如下:

1、继续加强工会的“三个规范”(学校工会组织、教代会操作程序、校务公开工作)建设。

2、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争创“学习型学校”活动。

3、200*年《来凤教工》创刊,第一年出刊两期(上半年7月,下半年12月出刊)。

4、开展“工会工作创新论文评选活动”。

5、教师节表彰“十佳知识型教工”、“十佳女教职工”、“十佳师德标兵”。

6、适时召开来凤县教育工会第一届代表大会。

7、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教职工大会”操作程序规范,经验交流会。

工民建工程师论文范文9

1.1课程体系不合理,实验室建设落后

文献中通过调查统计工程管理专业在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方面对管理类课程设置较多。尽管工程管理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它的工程技术基础是无法取代的,民办本科院校在培养工程管理人才时必须注重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加强技术平台课程的教学力量。此外,许多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验室方面缺口很大,偏重于理论教学,实验室投入力度欠缺,设备陈旧,信息化程度不高,实验室利用率低。

1.2师资力量薄弱

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师资薄弱,一方面,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部分高校专业教师都是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土地资源、经济管理等转行而来,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非教师队伍转过来的。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老师年轻化现象十分突出,且职称与学历偏低,多数教师是从学校走向学校,实践经验不足。

1.3实践不足

我国民办高校培养工程管理人才实践不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校内课程设计或实习中教师随意压缩实践时间或集中课程突击完成,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和质量控制,缺乏对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重视和指导,使实践学习环节多数流于形式,学生很难从中学到真正有用和实际的东西。另一方面,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由于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和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等问题,许多实习已经失去其原本的实际意义,只是走马观花,甚至放任自流,完全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只注重于最终的实习报告,学生最终收获不大。目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突出。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精深,轻综合,缺乏有行业经验的师资,人才与行业需求不匹配,难以适应工程建筑行业对工程师的要求。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在培养工程管理人才时应注意改革,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2改革措施

2.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以实施执业资质认证制度为导向

实施执业资质认证制度需要有一定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将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要求有选择地引入课程设置中,使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达到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理论水平。工程管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实施执业资格制度的需要为导向,避免专业教育与人才需求之间缺乏连贯衔接的问题,做到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和高效利用、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相互统一。最终以执业资质认证制度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来推动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

2.2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师资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一项迫切的任务。所谓“双师型”师资是指既要具有教师资格,能够从事教学工作,又具有某一专业技能或实践能力的复合知识型师资。一方面,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社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实践性学习的指导和教学,并对成功的工程管理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加深理解,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并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培训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年轻教师的工作实践能力。此外,可以鼓励年轻教师争取横向科研课题,以此来提高其为企业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机会,广泛的接触工程,提高工程意识。

2.3建设特色实验室

各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特色实验室来展现专业竞争力和特色,而实验室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资源和条件。依托本校相关的强势专业,建设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仿真模拟软件,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积极开展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教学。此外,以特色实验室为依托,各民办本科院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竞赛,在竞赛中不断成长。

2.4重视实践,校企合作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民办本科院校应与项目管理公司、建设公司或工程咨询公司等合作,这些公司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就要单位,学生可以参与其承揽的相应生产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可以依托企业先进的实验环境、设备和技术等各种产学研平台,利用企业的创新氛围和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和工程师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设置。在学校和社会这两种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