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智慧社区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03 15:56:13

智慧社区总结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1

【关键词】智慧社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路径

1多翼向心:创建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网状组织结构

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初具规模,为保障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网点分布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供应数量绝对不足的状况依然突出,亟需快速富集大量资源,单纯依靠人力、财力投入势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压力,必须另辟蹊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强化资源整合利用,充分依托现有平台,实行国家-社区垂直管理。具体而言,信息服务依托电子政府系统,建立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国家中心和社区中心,前者统一归集服务信息、技术信息、政府信息等全国适用的共性信息,后者分散集结该社区特色优势的服务信息和技术信息并与国家中心链接,均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技术维护,实现信息无缝对接和共享;技术服务依托各地公立医院特别是综合实力拔尖的三级甲等医院,将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近纳入当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人员资源建设统一规划和实施,专职服务人员和兼职服务人员均从医院轮岗调用,对医护人员的社区卫生服务时数、登录网络中心回应居民需求的数量做出硬性规定;志愿服务人员由当地民政部门统一管理,设定资质标准,定期培训考核,确保质量素养。总之,尽量提升相关人员质素,最大限度缩减管理层级,将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服务组织网络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打破社区服务在信息收集、信息传递、服务回应上的条块分割,实现不同社区居民的服务信息动态管理、全程留痕、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处置,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单一”转向“协同”,切实增强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采集效率。

2多渠分流:构建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互动沟通平台

信息不对等,沟通不顺畅,互动不积极,导致有限资源局部闲置、重复消耗、低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与社区居民健康卫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互动,多措并举,总体原则是“分类管理,能上不下”。具体而言,就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路径,细化各个环节的服务内容,并对服务的方式方法分门别类,根据服务种类确定是提供互联网线上服务还是线下服务,在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设立服务咨询、保健咨询、在线缴费、个人档案等条目,分别集纳相关信息,均能实现时段检索,缩短用户搜索时间,降低用户搜索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其中,服务咨询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简介、适用对象、典型案例、前期准备、服务流程、服务预约、服务收费、注意事项等内容,保健咨询包括但不限于核心问题、现有表现、解决目标、解决建议、注意事项等内容,在线缴费包括但不限于所有服务内容的预缴费、现缴费及其金额、进度、下一步指引等内容,个人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服务记录、检查结果等内容。总之,坚持能线上解决的问题始终坚持线上解决、适合线上解决的问题创造条件线上解决、能够一起解决的问题绝不分散解决,同时辅以电话、微信公众号、微课堂、公共邮件、专项调查等多种渠道,实现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及其需求无缝对接,用足、用活现有的各类资源,实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3多层聚类:优化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放置框架

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思路,多是站在方便管理的立场,更多关注资源本身的特点和特质,甚至根据应急需要随意调整,很少从用户角度出发,兼顾社区居民使用卫生服务资源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征。因此,在确定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时,应兼顾管理者和社区居民的双方特质,总体思路是,根据求安、求知、求奇、求参等心理需要,结合不同社区居民的认知规律和线上线下行为特点,合理设置语法、语义、语用,增加中医药社区服务的有用感和易用感,实现资源集约化、信息集中化、服务个性化、系统可嵌入。其中,资源集约化就是集中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安全、平台等各类软硬件资源,提高资源特别是珍稀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避免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的闲置浪费率;信息集中化就是如前所述尽量集中所有信息资源,订立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避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分散动态采集、即时集中管理、共建共享应用,既增加服务可及性,又保证服务公平性;服务个性化就是对居民使用信息和服务的海量数据进行分类挖掘、聚类分析,生成个性化的需求模式、需求习惯甚至信息查阅特征,并进行记忆保留和行为自动预判导引,为每个居民提供长期定制式的个性化服务;系统可嵌入就是根据行为习惯,将用户每步操作可能用到的信息、服务、工具等嵌入到即时信息,方便用户快捷使用。总之,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用户需求满足为目标、以用户需求特征为指针,不断优化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投放的位置、方式和时间。

4多维协同:培育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跨界供给团队

在资源数量和结构恒定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释放人力资源的潜在效能,常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供给效益的核心关键。面对资源数量、结构短期内难以彻底改观的局面,创新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应该首先从供应方入手,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促成供给主体多样化、供给体系开放化、供给手段人性化、供给形式多维化。其中,供给主体多样化是指根据服务的种类和特质,参考国外经验,融合国内实践,分别由政府、社团、居民分别提供相应的服务,总体原则是政府“能放尽放、强化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在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开放化就是实行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化管理,明晰服务的具体内涵、评测标准、评测程序、奖罚措施等内容,通过公开招标等一切有利于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提供方,相应服务既可由国内机构和人员提供、也可由国外机构和人员提供,既可以政府委托实施、也可以社区申请实施;供给手段人性化就是紧扣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查漏补缺,通过共建、共享、共治、互补、互联、互助,实现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无缝覆盖全部居民和服务全程;供给形式多维化就是依托现有平台和业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互联网+”的思路,积极整合带动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健康旅游服务、健康文化服务、健康信息服务等新型健康服务业以及商业健康保险、药品和医疗设备、物流、移动终端和穿戴式植入式智能终端设备等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的发展,培育和打造体系完整、应用领先的智慧健康产业体系,实现“居民有需求社区就服务”。

5多元回归:探索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风险决策模型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不可知不确定的因素大幅增加,某种程度上潜在风险无处不在。创新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前瞻布局、谋定后动,从决策开始加强风险管控,防止本来有限的资源无故损耗浪费。智慧中医药社区服务无论是公益服务还是非公益服务,都会涉及供应方和需求方,因此学者们也将相应的风险决策模型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供方风险决策模型,其建立方式似前所述,全面收集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全员全程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选择效率、效益、效果等各方关注的重点指标作为自变量,选择其他各级各类信息数据作为应变量,通过多类挖掘、分层聚类、关联规则等计算机技术手段和先进算法,寻找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相关强度及其特征规律,帮助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方进行科学决策,有效管控风险,确保目标实现。另一类是需方风险决策模型,可以选择中风、糖尿病、单纯肥胖、先兆流产、胎内发育障碍等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社会重大危险疾病,通过全国甚至全球的多中心、大样本协作研究,建立社会影响深远、居民普遍关切、社会共性需要的风险控制模型,免费开放给社区居民使用,帮助和指导社区居民自主检测放弃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干预的潜在风险,并最终选择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类型,切实提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痊后防复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减少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过度消耗,放大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益。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2

关键词;智慧社区;云计算;云服务

中图分类号:F287.4 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庭是智慧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展现的核心窗口,是市民体验、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核心渠道。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将智慧延伸至城市末梢,用信息技术支撑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提升社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体现智慧为民、服务到家的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智慧社区服务建设满足:信息基础设施 、两化融合战略实施、第一支柱产业、深化电子政务、物联网、民生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宽带信息服务领域从基础设施域向客户化域(家庭、社区)、服务域(通信、娱乐、信息)的多层次发展机遇这“十二五”的8项关键任务。

2.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内外在云计算上的研究已越来越成熟,并且已逐渐具备了进入主流的趋势。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云计算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用户对全球云计算的标准的要求也呼声渐高。在将来,天空中不会只有一朵云,而是有多片云,云与云之间的互联要靠标准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当云计算被普及应用的时候,云计算的标准也应该已经成熟,至于何时会制定出来,还取决于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厂商的积极推动。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云计算已经被很多企业和政府探讨、验证并实践,许多厂商业看到了这一趋势,正在积极推动云计算的研究和市场推广。

3.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不断发展,社区将变得更加智慧,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智慧社区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智慧化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智慧社区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家居是融合家庭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网络于一体的一个家庭信息化网络平台。家庭控制网络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入因特网(Internet)、公众电话网、广电网、社区局域网等网络,通过家庭网关实现电子信息设备、通讯设备、娱乐设备、家用电器、自动化设备、照明设备、保安(监控)装置及水电气热表(或概称的三表三防设备)的控制与设备间协同。智慧物业利用小区视频监控网络、各种传感器网络及小区宽带网络构成物联网系统,实现智慧的保安消防、垃圾回收清运、停车场管理、日常设备检修与维护、环境监测、电梯管理等智慧服务。智慧公共服务利用信息共享与集成技术,实现社区医疗服务、“一站式”缴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养老服务。特别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使得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实现智能化,打破老人独自居家活动的状态,老人的各种诉求被感知:身体健康状况被社区医院和医护人员感知;居家安全和出行安全被社区服务人员和家属感知。智慧政务对部门、科室、社区业务进行科学分类、梳理、规范,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提高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社区一站式服务、社区经费管理、综治维稳、社会救助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4.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突破云计算平台、流媒体传输、多网融合通信等关键技术,研发一系列的终端承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娱乐、教育以及安防等业务。研究一体化服务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1 总体架构图

智慧社区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

图2-2 智慧社区系统图

基础平台部分,即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配套安全、支付、用户服务、物联管理等运营资源,面向各类服务提供商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入和服务管理。

服务与管理部分:即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聚合的服务及相应的管理系统,聚合的内容包括: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商业等服务与管理系统,为社区居民全面享受智慧城市新生活提供支撑保障。

服务界面部分:包括:1、智慧社区服务站,即提供社区综合服务的实体服务站,能够提供政务窗口服务、政务自助服务、社区服务、互助服务、健康服务、智慧家庭体验服务、便民服务等等;2、家庭智能终端,即各类具有计算能力的物联网信息终端,如:智能家庭中控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通过这些物联终端,为家庭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的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站”。

5.其主要功能研究

服务聚合及社区服务门户: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作为各类第三方服务的聚合平台,使用云计算技术,提供基于PaaS、SaaS的应用服务。

智慧家庭物联: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基于闪联标准协议,同时提供了物联平台,将智能社区和家居的各类智能信息终端进行物联,构成应用服务的普及计算环境,能够支持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社区综合事务管理功能:建设具有人口管理、党群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文化与教育管理、环境与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与志愿者管理、社区自治管理、公共信息管理、系统推护管理以及网上办公汇总等功能模的社区综合管理平台。

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业务部门延伸到街道社区的政务服务,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由综合服务系统、自助服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支撑平台、社区服务管理对象信息库组成。

多级电话联动系统:市民服务热线与社区实现呼叫和电子信息联动,在社区安装电子工单,呼叫中心采用语音和电子工单两种方式把政务服务项目转办到社区。

6.平台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本文研究的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以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为用户级管理者提供社区物业服务、政务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应用服务。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需要逐步实现以下三方面内容:(1)实现社区云平台所有软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数据资源的整合和虚拟池化。解决异构、孤岛、虚拟化等问题,从而形成一个云数据中心。(2)架设服务平台接口层,用来接入第三方平台、系统或者服务,使云平台具有良好的系统扩展性和耦合性。(3)开发支持智慧社区的家庭智能终端、远程监控终端、物联终端、社区自控终端等,负责与终端设备的连接、协议适配与信息控制处理,以及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服务处理。(4)将直接面对用户的应用服务迁移到云端。为社区居民、物业管理部门、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终端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5)形成多方共赢的创新应用效果,创造一个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产业环境和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研究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可带来以下创新应用效果:

政务服务可以扩展延伸到自助终端、用户手持移动终端,政府服务由原来市民上网被动查询延展到服务主动推送到户;全面实现家居设备物联,通过多屏互动、资源共享带来智慧生活享受,提升市民幸福生活感知;互联网积累的海量服务资源,不再局限在PC上进行访问;而是通过家庭信息终端轻松访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智能家居的更多产品,为细分的客户市场提供了更多智能化生活的选择;智慧云服务平台和智能社区、家庭解决方案,为聚合更多服务提供方法;使得更多的传统产业可以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促进智慧产业向结构化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胥静.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社区体育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16-117

[2]秦洪花,李汉清,赵霞. "智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J].信息化建设,2010,(09)

[3]谢昕.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J].上海信息化,2012,(01):12-15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3

2016年1月23日,“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与合作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北京召开。年会解读了2015年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界的有关政策,总结实践经验,深度剖析问题,交流解决方法;展望了2016年我国信息界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以及“十三五”时期我国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

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国计划、智慧双流等齐头并进的智慧开发区也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开发区的新要求,也为了适应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智慧”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融进开发区的发展建设中,并服务于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人与商品、服务、社交等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年来,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大批“互联网+”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下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下沙制造正向“下沙智造”转变。“智慧”与普通百姓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交集,“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公安”等“互联网+”思维,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作为杭州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杭州经济开发区以创新的理念、扎实的行动,顺应着世界经济变革,智慧经济突飞猛进的趋势,推进开发区的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建设。而今,徜徉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下沙,到处可以感受到智慧经济的魅力,到处可以欣赏到智慧城市的风采!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信息化进程全面发展,21世纪的“智慧城市”,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把感应器装备到城市建筑、道路、医院、电网、管道等各种公用设施当中,并通过互联形成“城市物联网络”,再运用云系统整合运算,最终实现城市个体以更为精确高效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

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依山傍水,景观优美,凭借开发区雄厚的工业基础及产业配套,以“国际化智慧城市示范区、慢生活休闲体验区”为功能定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健康休闲等为重点产业,面向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引进和孵化世界级创新研发机构和企业,运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建设一个面向未来、以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真正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智慧区域。在不久的未来,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将充分发挥亲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运动休闲、健康养生、高端医疗、文化体验、养老康复等产业,建设龙灵山文化产业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武汉国际健康城等项目,打造国际化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武汉近郊旅游休闲胜地、全国一流的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当今,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2015年5月,阿里巴巴1688全球货源平台正式启动上线。作为阿里巴巴首批全球货源平台的4座城市之一,营口市政府与阿里巴巴总部在杭州市举行了项目上线运营启动仪式,双方将携手打造全网络最大跨境电商分销平台。作为营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坐拥营口港的鲅鱼圈再次赢得了发展先机。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是鲅鱼圈立足时代与国家发展大势,抢抓机遇,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发展凝聚力、建设现代港口城市的战略要求,是根据科技、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鲅鱼圈已经成功引进中国华信贸易结算中心、中铁物资集团区域贸易结算中心、跨境贸易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并全力打造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给力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如此,“互联网+”也已经拓展到了政务服务领域,通过搭建网上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开展远程受理、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成功开启便民服务新模式,使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转化为民生“红利”。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4

关键词:智慧社区;末端配送;信息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近年来成了极具热度的城市与社区发展模式,智慧社区即依据信息时展而构建出的具有信息和智能过滤功能,可以处理产业发展、社会关系管理等多项业务的智能化社区。我国也在多个城市进行了相应的试点工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慧社区的普及将成为一种必然。与此同时,智慧社区的末端配送问题也进入了公众视野,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高效运行并且结合智慧社区特点的末端配送方式,该问题在学术界也引发了相关的讨论。万志涛提出了智慧社区模式下电商物流配送策略,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目的。其分析了现在末端配送模式的种种不足,并提出了依托物联网建立末端配送体系的方案。但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与智慧社区的联系,并未做根据智慧社区的特点建立末端配送体系,并且作者并未对其方案提出评价或改进思路。在智慧社区的概念与特点方面,蔡艳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并依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对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从智慧社区的特点出发,探究符合其特点的末端配送方式,并使用SWOT分析法对该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智慧社区的概念与特点

智慧社区就是依据互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时代产物,构建出来的社区。它主要通过充分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优势,构建出具有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能力,可以具有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多种功能的具有智能形态的社区。智能楼宇、路网监控以及智能医院等就是其应用的体现。智慧社区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体现人、物的感知智慧社区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各种感知技术与手段,把人和物的信息进行感知互联,从而建立起智慧社区的信息源,进而实现智慧社区中的每个人与物都可以被分析与感知,最终实现人人互联,人物互联。

(二)主动服务能力智慧社区可以通过对住户的购买货品数量与规格的记录,对住户的购买习惯进行分析,从而合理规划配送时间,并且在社区网站上主动向住户推荐符合其购买习惯的商品。

(三)自动化能力智慧社区旨在降低工作人员操作难度系数,实现操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其楼宇系统、配送系统均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降低社区管理成本,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二、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设计

智慧社区末端配送系统主要由智慧社区物流分拣中心、管道系统、住户仓储柜三个部分构成。将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并结合智慧社区的特点就可以得到具体的社区末端配送方案。

(一)物流分拣中心物流分拣中心作为整个社区的物流总调度枢纽,起着鉴别、分类与输送的重要作用,物流分拣中心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自动扫描货物的条码获取货物信息包括尺寸,订货人等。之后经由全自动的分拣环节,将货物分拣至不同的分拣栏中等待运输。物流分拣中心与智慧社区的人物感知的特性相契合,作为末端配送的第一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管道运输系统管道运输系统采用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的运行方式,在地下进行以物流分拣系统为起点的管道铺设,管道延伸至各单元楼的地下。管道运输系统根据运筹学规划最佳路线进行铺设,其中管道的货物流动由物流分拣中心进行统一调度。该系统体现了智慧社区的自动化能力。(三)住户仓储柜住户仓储柜安置在每层的电梯附近,当货物通过管道运输到达每栋单元楼的下方时,物流分拣中心会根据该货物的扫描结果为其确定所在的楼层,之后货物会在货物管道中随着电梯的上下运动而被运送到各层的住户仓储柜当中,等待住户实现足不出户的取得快递。所以智慧社区末端配送的具体流程:快递配送车辆定期将整个小区的快递运输至小区物流分拣中心,之后再由分拣中心通过自动条码扫描进行快递包裹分类,之后通过管道运输系统将快递包裹进行运输,最后借助电梯被放置于住户仓储柜中。

三、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评价

通过对该方案进行SWOT分析,得到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的SWOT矩阵如表1所示。经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本智能社区末端配送方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不小的挑战,要想成为社会主流社区末端配送方案,本方案应在成本方面加以细化,去除不必要的成本,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地下空间使用程度不同的现状,因地制宜地设计管道的布局与路径安排。同时,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物联网技术,顺应智慧社区的发展潮流,不断地进行修正与改进,以最好地适应智慧社区。

四、结语

本文通过设计智慧社区末端配送方案提出了未来新型社区的末端配送解决办法,同时,本文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在剖析本方案的优点与缺点,机遇与挑战之后得出了初步的改进建议。之后作者的研究方向将会是方案的各环节细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符逸杰,李鑫伟,甘红日,李朝阳,蒋宗益,张晓明.公共配送点的快递社区末端共同配送模式初探[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2):152-153.

[2]尹思文,保小玉,陈昊楠,于登臣,李佳,王海文.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对策研究:以菜鸟驿站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100-101.

[3]葛明峰.关于“最后一公里”的末端物流配送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7):50-51.

[4]寇长华,王艳.末端智能投递融入社区生态圈的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9(3):83-86.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5

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开拓者

记者:周总您好,为方便广大读者了解贵公司,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贵公司。

周总: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部级经济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家大型股份制园区开发企业,从2000年9月29日成立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12年的历程。

回顾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北京经开经历了创始阶段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发展阶段上下求索的困惑,快速发展阶段团结奋进的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从一个注册资本仅1亿元,主营业务模糊的小公司,逐步发展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主业定位清晰、管理规范、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跨区域、集团化公司,注册资本已达10亿元,总资产达100亿元。

经过在产业地产领域多年的打拼,北京经开成功开发建设了北京经开·国际企业大道、北京经开·北工大软件园、北京经开·亦庄创意生活广场等多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引入了数百家产业链上游的优质企业,如诺基亚、施耐德、资生堂、宽带资本(云基地)等,为区域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产业园区的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属于北京经开自己的道路。

低碳理念

和低碳产业研究的先行者

记者:听了周总的介绍,了解到北京经开是一家有着独特气质的园区开发运营商。在公司成长的这些年中,北京经开有哪些理念或者行动让它如此与众不同呢?

周总:北京经开首创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开发理念,是国内最早开始生态型园区建设的企业之一,也是最早致力于产业园区转型和升级的一家企业。

早在成立之初,公司就提出“产业生态,自然生态”的双生态理念,倡导企业独栋的概念,并将此开发理念融入项目建设中,打造了北京经开·国际企业大道,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低碳独栋建筑的典范。在此基础上,北京经开不断深化自己的开发理念,最终定位为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开发运营综合服务商,并以此为宗旨,开发了国际企业大道系列、北工大软件园、中和科技园等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产品。

北京经开以项目为载体,践行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开发运营理念。在园区开发和运营环节中,我们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贯彻系统低碳理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助推国家实现节能降耗指标,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通过引进高端产业,推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通过整合多种高新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园区服务,搭建园区更新、更快、更强、更便捷的智慧服务平台。北京经开以园区为平台,推动了绿色能源的广泛应用,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入园,促进了产业集群化的形成。入园企业每年贡献几十亿的税收,解决了大量就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记者:北京经开在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开发运营方面可谓贡献斐然,那么经开的成绩是怎么获得的?

周总:北京经开有鲜明的园区开发理念,建设低碳高端智慧园区是我们的宗旨;有十几年的专业园区开发经验,为园区的成功建设运营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北京经开近年来不断加大低碳建设和研发的投资力度,以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低碳高端产业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容,北京经开正是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艰巨,作为长期关注生态问题,始终致力于高端产业园区创新性开发与运营的国有企业,怀着一份责任和担当,积极响应国家与首都低碳发展战略,率先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围绕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开发运营展开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的前瞻性研究和实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开辟了产学研合作进行低碳产业研究的先河。

发起低碳高端智慧园区

“创新战略联盟”

记者:听说北京经开近期在推动“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说明经开对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新高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公司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情况。

周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产业园区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已成为我国吸收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增长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两化融合发展”为指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得以确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和更小的环境破坏,逐步减少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结构的优化。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的产业园区应该走上新的发展历程。但是,目前国内产业园区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产业园区的低碳模式亟待提升,低碳功能定位单一,低碳方向仍然模糊;园区企业高端程度不够;园区智慧型服务平台建设仍滞后等。

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北京经开以积累多年的园区成熟开发运营管理经验为基础,结合目前国内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发展趋势,顺应国家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要求,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与行业内外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倡议成立了——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经开作为该联盟的主发起人,广泛联合各种资源,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聚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互补创新。

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紧密合作,促进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公司以联盟为依托,高效整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来开展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建设、探索与实践。

领跑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

记者:周总,党的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请问产业园区应该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6

那么,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合理布局,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独家采访了赛迪方略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分析师郑欣博士。

(Q: 《智慧城市》杂志A:郑欣)

Q:尽管智慧社区的概念面世已有很多年,但普及度及认可度仍然不高,请问原因是什么?

A:智慧社区的应用大多数是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短时间内改变日常生活的习惯难度很大,而智慧社区的普及需要从网络环境、企业应用、地面服务商跟进、智能终端等多个方面共同推进,短时间内很难形成特别容易上手,特别是为中老年人接受的服务,因此目前看来普及度不高。

Q:当前包括房产、建筑、安防、家电等多个行业在内,都在发力智慧社区建设,对此您怎么看?

A:智慧社区的服务是020的核心,也是其发展的高级阶段,与社区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参与其中。从这个角度看,各个行业的参与对于智慧社区的发展无疑是好事,能够短时间内快速集聚资源,迅速形成平台效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各方的利益分配,特别是前期投入阶段的利益保障,智慧社区本身是一个投入高、回报慢的项目,过于注重短期收益很难取得长久效果。

Q:社区居民的需求多种多样,请问如何通过智慧社区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A:智慧社区的难点就在于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需求不同,因此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与线下资源结合。现有的线下服务资源通过优胜劣汰,相对来说,符合本地社区的需求特点,通过线上平台的融合,通过数据分析等技术分析总结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特点。

Q:“互联网+”的提出,对智慧社区的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

A:“互联网+”是智慧社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从影响效果看,最主要的还是在服务提供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可以对现有的社区服务进行互联网化改造,尽可能的将线下信息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服务效率,也能够通过线上平台尽可能的掌握社区服务的信息,特别是用户消费习惯等信息。这方面最典型的改造之一是打车软件的专车模式,而从社区服务方面看,各类民政服务的流程优化、公共缴费的数字化改造、社区服务的线上重构等等,都是互联网+可以作用的方面。

Q:您如何评价智慧社区目前的商业模式运作发展?“互联网+”能否助力智慧社区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A:当前智慧社区商业模式相对而言只是在市场营销和支付物流等环节体现了一定的智慧特点,整体模式的创新性不足。而“互联网+”关键的作用节点更应该体现在智慧社区的上游,其核心就是整个商业流程当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尽可能线上化和联网化,所有的资源都可以短时间内纳入系统或者进行调动,所有信息和资金的交互都是瞬时完成,所有线下的周转都实时更新并可以线上进行调度,所有服务在用户端都能及时进行评价。在此背景下,智慧社区的商业模式才可能获得更新。

Q:当前,智慧社区建设的标准与规划制定情况如何?

A:现在智慧社区建设的标准主要有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和上海电信的智慧社区指标体系,全国智标委和深圳住建局的《深圳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科技项目《智慧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等等。全国性的标准体系正在制定当中。

Q:智慧社区真正落地需要诸多环节,要想做好很难。那么企业在其中需要注意什么?

A:企业做智慧社区建设首先不要贪多求全,一开始不要涉及过多的领域,同时也不要过早的覆盖过多的社区。首先需要找好自身在智慧社区产业链当中的位置,作为平台商、服务提供商、物流或者支付企业,首先需要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巩固地位,同时一定要注重社区和用户信息的积累,即便是在单个环节当中的用户信息积累,对于企业业务的做大和延伸,提升产业链话语权都有很大帮助。

Q:作为政府部门,该如何推动智慧社区的建设发展和真正落地?

A:在当前智慧社区的建设过程当中,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及信息化水平发展不一,加之地方性相关规范林林总总,造成各地智慧社区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自然也就很难产生统一的产品规范和运营规范,就无法形成强大的市场合力,社区与社区之间就无法形成完美的服务对接。因此,在进行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要发挥020企业特有的角色作用,不仅从单个社区考虑,更要着眼于区域规划、城市发展乃至于全国布局,逐渐形成一套普适的标准,进而构建社区与社区之间服务对接的兼容性,最终使得整个智慧社区行业的标准统一。

另外,智慧社区建设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如果只依靠政府来推动,难度过大,在漫长的建设以及其后的运营维护过程中,难免力有不逮,因此应建立政府、企业、居民多方参与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凝聚众力,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行政建设成本,还能够极大地丰富社区所能提供的智慧服务,更可以借助市场竞争机制使服务不断更新,实现服务与管理的高效和个性化,同时提升智慧社区服务的创新和灵活性,为居民提供便捷、高品质的生活,最终实现全方位共赢发展的战略目标。

Q:最后,我们具体又该如何实现真正的智慧社区呢?如何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社区发展模式和道路?

A:(1)智慧社区的本质在于社区020服务的智慧化,首先相关主管部门可以以成熟020模式为基准,将其服务囊括到智慧社区建设规划中。在智慧社区所涉及到的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当中,020手段可以将楼宇、路网、医院、食品、公共主管部门等服务主体的服务内容进行线上化,并通过地理社区平台与用户端的个人信息、区位信息、消费习惯信息和需求信息进行有效的对接,通过海量化的动态交易信息和个体状态信息的融合分析,准确地提炼出社区服务的特点和问题,为各方提供决策支撑和服务推送建议,在此基础上可以派生出类似拼车、订餐、全时家政等更多类型、更多领域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2)社区020服务还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优化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7

关键字:知识社区;智慧城市;互联网+

1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全国城镇人口比率为53.73%,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比率超过80%。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表现为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集中,城镇人口比率越高的地区社会发展越快,社会优质资源越集中,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大。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环境的压力也随着加大。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城市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变得日趋明显,而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智慧城市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应对社会经济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研究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城市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城市人口素质的提升,人口素质的提升源于社会发展的外在压力与城市居民自身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需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为城市生活提供丰富的服务,通过知识社区的建设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必将带来城市居民生活模式的改变。知识社区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也是检验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

2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知识社区研究是提升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的重要一环。国内相关研究在最近几年达到一个高峰。在中国知网上以“知识社区”检索全文,检索结果表明2014年相关的文献多达14844条,2013年多达142 166条,2012年多达138 507条。文献检索结果表明诸多研究都对知识社区予以涉及。在中国知网上以“知识社区”对主题进行检索时,2014年,文献数为2475条,2013年为2562条,2012年为2340条。在中国知网上以“知识社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2014年的研究文献仅为11条,2013年文献仅为10条,2012年仅为11条。相关文献对知识社区的研究领域多集中在数字图书馆方面。以上文献的研究都涉及知识社区的概念,但专门研究知识社区的比例却很小。专门对智慧城市和知识社区加以综合研究的文献则少之又少。

国外对知识社区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虚拟社区的研究。研究侧重于通过网络方式和各种社交型软件为民众提供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借助于知识社区分享知识、交流沟通。国外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开展较早,应用集中于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管理、政府管理的智能信息网络化等。但将知识社区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研究也较少。相关的研究对知识社区如何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缺乏相关的文献与资料,知识社区在智慧城市的实践中缺少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

3面向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对智慧城市的构建

随着知识社区的发展,知识社区成为越来越多用户信息交流、知识分享的平台。知识的交流是知识社区存在的基础,用户的知识共享是知识社区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关键。智慧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城市的出现最初是以人口的集中居住为主要特征,然而这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根源。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必然带来激烈冲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无法回头的今天,如何改善城市生活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智慧城市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立足民生,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大数据处理、云平台构建、物联网普及是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上述技术的普遍使用也存在于知识社区的构建之中,知识社区既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之一,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目标会为知识社区的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引,知识社区的完善会为智慧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更加智能和直接的数据支持,是城市公共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手段,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可以发挥其在大数据记录和监测的作用。知识社区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传统社区中,物业公司、政府社区、居民用户、周边商家、学校、医院等是社区生活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知识社区的建设。传统社区的功能定位影响了知识社区的主要建设方向和建设内容。在知识社区的构建中,物业公司侧重于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物业服务质量,丰富物业服务内容。而社区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则应利用知识社区的建设,为居民用户提供更快捷的社区服务,同时通过知识社区的建设可以更好的联系居民用户,改善政府和居民的关系。社区的管理协调功能可以利用知识社区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民主自治功能可以利用知识社区的建设与使用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知识社区的建设也为居民用户监督社区工作提供了有效平台;通过知识社区建设可以有效地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知识社区商家则可以利用知识社区更好地的扩展销售渠道,提供优质服务。知识社区建设也可以打破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对社区居民关系的遮蔽与束缚,居民可以利用知识社区建立更多的联系,这对建立互联网时代的邻里关系有着积极作用。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知识社区的建设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单元。传统意义的知识社区是人们创造、传播、保存和利用知识的数字环境。而新兴的智慧城市中知识社区则是人们生活、沟通、交流、工作的知识平台。

知识社区的发展为社区内外的群体交流信息、分享知识、共赢共利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知识社区的建设应打破单一平台的限制,更好地利用现有互联网平台、社区周边城市资源。虚拟的知识社区建设既依赖于实体社区开展资源建设与服务,也需要打破实体社区的地理限制为社区外的周边用户提供服务。知识社区的构建可以从用户、情景、知识、行为的角度对知识社区的行为加以区分,从而进一步研究用户对知识社区的贡献度和实际价值。在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之中用户既是知识社区的受益者,也是知识社区的建设者。尽管不同用户的内部动机有所区别,但是用户行为都会对知识社区的建设有各自不同的贡献。用户则包括物业公司、政府社区、居民用户、周边商家、学校、医院等个人与社会组织。知识社区的用户出于受益的内在动机,对知识社区的内容建设、社区资源贡献度与受益程度成正向显著相关影响。情景要素则体现出用户在知识社区中获得服务与有效信息,知识社区的便捷、快速、互惠促使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社区的资源建设与信息分享中。知识社区的知识要素体现了智慧城市对知识质量的需求。这些信息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与降低城市生活成本。知识社区对信息交流、公共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快速搜索都与用户的参与度正相关。总之,知识社区的建设需要城市居民和城市社会群体的参与,也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受益可能。

4智慧城市知识社区构建的方案研究

智慧城市中知识社区的建设是以服务城市生活为第一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知识有了更高的追求。学校、培训组织、图书馆等传统知识传播场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提升自身的需求。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知识社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智慧城市建设会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每个领域,从智慧交通到智慧医疗,渗透到城市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建设知识社区是一个信息时展为我们提供的一个机遇。

社区通常是中国社会城市管理的基层单元,划分是以某个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生活在同一社区的居民有更多的共同需求。智慧知识社区的建设容易以此为起点,进而降低建设费用,为知识社区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采用云平台建设智慧知识社区打破了信息孤岛是知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技术平台。知识社区通常会打破地域界限,以专业领域、共同兴趣等建立知识分享、研究的共同体。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的架构需要将政府下属的社区机构、社区的物业公司、社区周边的商家、社区居民以及社区附近的社会服务机构等城市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加有效地获取相关服务,这也是知识社区构建的重要手段。

智慧城市中知识社区的用户需要使用知识社区的知识资源,用户对知识资源的使用频度、知识满意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社区的知识价值。知识社区的开放程度对知识社区的构建有着2层含义,更好的开放性意味着更快的知识社区普及,知识社区的影响也会随其普及而影响深远。而适当的知识社区的知识资源的闭合性,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为投资者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优势,对市场的良性竞争有一定指导性。在知识社区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如何在开放和封闭之间寻找平衡对知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知识社区的研究需要明确投资成本、收益手段、知识共享、群体获益等因素的相互影响。通常认为,知识社区是知识分享的平台,知识分享行为是知识社区的基本要素。知识分享的过程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公共交互平台来实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社区平台提供了友好的交互空间。分享知识是知识社区发展的驱动力,需要用户和知识分享行为的相互作用,用户是需求的获得者,同时也担当着知识分享的责任和义务。知识社区的用户和知识社区的知识分享行为受知识社区服务质量的影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知识社区的影响可以从个人、情境、知识、行为等4个维度进行分析,知识社区的用户知识分享和知识使用行为存在相互激励和限制的影响关系。

5面向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建设的风险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8

一、项目背景及起因

(一)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人民生活正由小康向比较富足的现代生活迈进,对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需求显著增强。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矛盾:一是城市规模扩张与城市管理精细化发展的矛盾;二是公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感知与政府主动服务的矛盾;三是信息采集、传递的变革与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矛盾。团结湖街道是朝阳区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老年人比例最高的街道,因此在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矛盾更为突出。

(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带来了人们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这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新的科技手段。团结湖街道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模式,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努力尝试促进信息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造出有区域和时代特色的智慧型社会治理新模式。

(三)响应中央号召符合时展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项目做法及经过

(一)开发七大智慧终端,打牢服务基础

1、团结湖街道智慧信息机

在原有“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基础上,整合完善社区便民服务网、社区服务热线和知识库构建了“搜寻方式简便、服务功能集成、响应速度快捷”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开发研制智慧信息机。将距离较远的政府办事机构,以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到了广大居民面前,通过多方视频互动交流,拉近了居民与社区、与街道的距离,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目前,智慧信息机已覆盖到街道所有社区、大型商场超市、邮局、写字楼等人员流动比较大的场所。信息机自投放以来总点击量已达500万余次,日均点击量8000余次。

2、“智慧团结湖”手机平台

覆盖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便利服务、特色服务等内容。进一步拓宽覆盖面、提升使用率、培养忠诚度、增强凝聚力。着重掌上平台在中青年人群中的普及,完善智慧网格功能,积极培育线上线下活动,形成良好互动,建设熟人社区,推进诚信邻里文化。借助街道短信宣传平台向辖区内2460名中青年群体推送“智慧团结湖”掌上平台下载地址,目前累计下载量约1万人次,活跃用户2000余名,对促进居民社区自治,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动新模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微信、微博、微群”三微一体服务平台

一是在全市率先实现以微博方式回复网格案件,将街道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引入了新渠道。二是实现便捷的与辖区居民、社会单位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交流,目前,三微平台与居民互动交流15300余次,得到了辖区居民的高度认可。三是大大吸引了年轻群体投入社会服务管理的热情。街道利用三微平台定时更新辖区内各项活动信息、便民信息,开辟了一条为民服务、与民互动的新通道。

4、智慧网格与交通综合管理系统

在辖区易拥堵路段和区域投入电子感应监测设备,极大地提高了辖区交通出行的效率。系统由综合应用子系统、信息服务中心和指挥控制中心三部分构成。综合应用子系统分为智慧网格采集系统、网格与交通监测系统、事件报警系统、人口特征比对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信息系统。

5、智慧安防系统

可随时监控监测辖区安防情况,并与公安、应急等部门做到信息联动。一旦居民家中发生破门破窗事件,系统将自动向设定人发送警报。极大地增强了辖区居民的安全感,使地区治安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6、“一号定位”系统

将辖区内1769个线杆、电杆标号,与视频监控系统连接,居民可根据标号位置信息报警或者获取基于精确位置的服务。自安装使用以来,监控系统发现并处理环境卫生问题270余件;因火灾、车辆丢失、盗窃、民事纠纷等问题案件,派出所调取指挥中心监控录像120余次。

7、“3D团结湖智慧家园”系统

建设了全面覆盖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七大需求,采集街道1000余点位,拍摄尽万幅照片,具有全景导航功能的3D团结湖智慧家园服务平台;建设了以公共文化服务和市民文化展示交流为主的3D团结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包含人口文化、党建、社区文体活动、个人作品展示、视听、服务大厅等7大场馆,展出街道及社区活动照片3000余张,14位书画爱好者个人作品160幅;建设了以市民、文体队伍文化交流、辖区人口文化展览、街道整体风貌展示为主的3D团结湖公园文化漫游平台。自3D团结湖智慧家园平台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已达11000次,很好的丰富了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二)构建四大智慧平台,社会治理智慧化

1、搭建街道党政群工商共治大数据科学决策智慧平台

对辖区人、地、事、物、组织基础数据,社区居干工作记录,老年人、残疾人、年轻群体等不同层面居民诉求数据进行深入地挖掘分析,科学制定为民服务措施,真正做到数据为人服务、数据为工作服务。通过深入地数据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让街道的社会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2013年街道推出的2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广受居民好评,真正解决了辖区民众所需所想。

2、搭建各方和街道、社区的互动智慧平台

利用辖区内的智能服务终端:智慧信息机、掌上团结湖、3D团结湖、微博、微信、智慧居家养老等信息化便民终端,充分搭建起辖区居民、社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平台,让街道和社区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各方的动态和问题。2013年共有2万余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与街道、社区互动,其中掌上团结湖志愿服务团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服务1500余人次。通过各方互动及时有效地为辖区居民、社会单位和社会组织解决需求和所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街道和社区层面的社会治理效率。

3、搭建居民和党员、人大代表互动智慧平台

利用智慧党建、智慧人大等信息平台更加充分地发挥辖区党员与地区人大代表的作用,更加有效地为地区建设和社会治理出谋划策,并解决了一部分超出街道职能层面的问题,累计为地区居民解决各类难题600余件。通过带动党员和人大代表的积极参与,对地区社会治理工作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4、搭建智慧养老助残服务智慧平台

街道建立了智慧养老助残中心,并在辖区范围内大力推广智能设备的普及和使用。通过打造公建民营、社会组织运作的智慧养老助残居家服务平台,全天候全方位提供四个方面服务:一是安全报警,依托部署在家庭内的固定、移动设施,借助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如家庭视频监控(子女可远程察看老人在家活动情况)、红外线防入侵、烟感防火装置、自动断天然气阀门等设备,让居民享受安全、智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紧急救助,如使用者出现紧急事件而家里又没有人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一键紧急联系服务中心或相关工作人员;三是健康监护,利用健康监控系统的相关设备,使用者可每天自行检测身体数据,如心电图、脉搏、血氧、血压、血糖等,检测完毕数据自动传输到监测平台,医生及家人通过数据平台可远程察看其日常体态数据,一旦数据异常,做到及时干预;四是生活服务,例如家里水管破裂、下水道堵塞等简单生活需求服务时,只要按下设备上的按键就能获得相应服务,从而大大减轻老人的负担。

三、项目成效及反响

街道通过“智慧建设”促进了地区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对地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是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群众凝聚力不断加强。智慧信息机拉近了政府办事机构与居民的距离,直观、便捷,提高了居民办事效率。掌上团结湖手机平台和微信、微博、微群“三微一体”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推进诚信邻里文化,开辟了社会动员的新方式。2013年冬天的扫雪铲冰活动,因其组织发起方式独特,北京日报头版进行报道,还有交通公益岗、每周的捡拾白色垃圾等志愿活动和社区文体活动,也通过手机平台组织居民参加,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热情。

二是提高了社会管理效率,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引入物联网垃圾分类系统,提高了环卫部门清运垃圾的时效,街道成为全市首批垃圾分类所有社区均达标的示范单位。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动态保障辖区交通管理,及时引导车辆调整行进路线,避免拥堵,节省时间。社区安装的智慧安防系统与公安部门联动,有效提升了综合安保能力。

三是探索了居家养老的新方法,特殊人群服务更加贴心。智慧社区建设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需求,让他们也能共享智慧社区建设成果。一键通电话和动态健康监护仪,成为独居老人的“家庭保姆”,有效保障独居老人人身安全,使不在身边的子女不再担心老人发生意外时不知情。系统曾监测到有的老人突发心脏病,并协调120紧急救护,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得到了老人及子女的由衷感谢。一号定位系统,成为初到辖区人员的向导,提供了即时便利服务。

四是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居民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3D团结湖智慧家园平台,突破了辖区地理空间窄小制约的难题,不仅使居民能身临其境感受地区文化及生活资源,也为辖区书画手工爱好者作品展示和各类文体队伍搭建了活动展示的舞台,除了视听盛宴,还能享受美食,远在海外的同胞可随时“回家”看看,满足了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

四、项目讨论及评论

建设之初,各部门、居民对“智慧社区”建设认知程度较低,在项目的开展及运行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力;此外街道财力有限,需要工作人员以最少的经费投入建设居民最满意的平台。“智慧团结湖”建设项目因投入少、效果好,并通过整合可利用资源及各种合作模式,到目前总投入仅百万元,被专家普遍认为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宣传与开展,“智慧团结湖”建设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了各部门及居民的大力配合。

智慧社区总结范文9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创新;实例分析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协同创新等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下面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就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1 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

1.1 规划思想

正确把握系统之间的关系和规划的预见性。对于目前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需要一套以服务市民为中心,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来采集、分析数据和进行决策支持,以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满足市民需求。所有城市都是由紧密相连的系统组成的,见图1,包括经济、居住、教育、公共安全、交通、医疗保健、政府服务与公共事业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理解城市现有核心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

为了帮助规划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城市的动态行为,IBM首创"智慧

城市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for Smart Cities)交互模型,让使用者看到城市核心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相互影响。使用该模型能检验未来中长期规划,规划人员通过仿真因果分析能够看到所做的决策如何在各城市系统之间运行并预测到其实施效果。

图1

1.2 规划依据

出台法律法规等指导性文件。为了适应"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需求, 必须修订并健全配套的法规体系(包括规范/导则、技术法规等),从而为城市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实施提供法律法规保障。截至2012年2月,我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有154个,预计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可见各地城市规划面临着巨大的调整需求与挑战。因此或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引领性的关于智慧城市规划的相关政策法规。

2 智慧城市规划实例分析

中国南方智谷B区--水乡智城。位于顺德新城中部核心-城市客厅片区;东临李家沙水道、西接桂畔海,南有顺峰山公园,景观资源优越;区域优势明显,广珠西线、广珠城际铁路可便捷联系珠三角各城市。依托顺德传统产业的基础,本区将作为带动顺德产业及城市功能升级的龙头。

2.1 功能及项目策划

集于办公、配套、居住、文化、环境五个方面的功能策划。(1)办公类项目策划。现代化、高科技的商务服务办公区;(2)配套类项目策划。全方位、高标准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3)居住类项目策划。全方位、高标准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4)环境类项目策划。将湖泊、水道、公园、林荫大道等要素渗透至各街区,营造优美、自然的景观环境。

2.2结构及布局

(1)功能布局。以金融商务及孵化中心为核心,形成多个组团式布局。1)金融商务、孵化中心围绕汇智湖展开布局,并且联系核心商业及文化休闲带,将城市功能及活力引向滨水;2)科技型总部经济在核心区周边,结合景观优势地区布局;3)企业加速及研发依托企业孵化中心及企业服务设施,形成具规模及形象的地标区域;4)人才社区、国际公寓、SOHO科技公寓分别布局与产业区及桂畔海侧,契合不同居住群体的需求;5)文化及创意设计布局在桂畔海东侧与南面的高端企业总部,形成滨水休闲创意带。

(2)产业布局。1)启动区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综合发展区域;并且在北区形成各产业发展带;2)核心区主导发展科技金融产业;结合景观优势地区,创意设计布局与桂畔海东侧。

2.3设计策略

2.3.1实现顺德新城的城市格局

将城市水系、绿廊在规划区内连通。本区通过核心汇智湖形成联系桂畔海及李家沙水道的绿轴,南北向联系城市绿道的生态绿带,并且通过桂畔海滨水绿带强化与顺峰山公园、小鸟天堂之间的生态景观联系。

2.3.2 营造生态友好的绿野都市

多层次的绿地水网系统联系。延续城市的绿地系统:桂畔海风光带及李家沙滨江公园景观带,形成核心绿地公园、滨水绿带、多个线型水道、街区绿地等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2.3.3 打造产城一体的活力中心

运用地缘优势、与周边地区实现功能协同。本区位于顺德老城与新城交汇地区,被城市功能带围绕,具有"产城一体"的基础,周边地区的商业、文化及居住配套为本区的提供了良好的城市服务功能。

2.4 总体设计

2.4.1土地利用规划

本区规划就业人口约7万人,其中孵化、总部及商务类就业人口约5万人(按每人20平方米建筑面积);科技研发及产业研发就业人口:约2万人(参照国内外高科技产业研发人口,每公顷用地约500人)。用地平衡表如图2。

2.4.2 建筑强度规划

本区体现高效活力的特征,核心区沿湖面地块开发强度最高,最低的开发强度位于桂畔海滨水地区。

2.4.3 建设高度规划

水乡智城最高的建筑集中布局在地铁站周边,面向汇智湖面布局250米地标塔楼;考虑对于顺峰山公园的影响,智慧岛地区建筑控制在20米以下。

2.4.4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本区的充分考虑地块内常住人口及就业人口,均衡配置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商业设施及市政设施,构建宜居新区。

2.4.5 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水乡智城的开敞空间系统有河滨、线型公园水系网络、邻里公园和广场、层次清晰的街道系统,以及贯通全区的河涌与水道组成,为本区居民与游人创造出多样化的场所与氛围。

2.4.6 道路系统规划

(1)对外交通系统。水乡智城的对外交通非常便捷,区内广珠西线、广珠城际铁路可便捷联系珠三角各城市。碧桂路、东乐路、南国东路强化了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地铁3号线在本区设置创智城站,可便捷到达顺德老城中心。

(2)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沿用了原有高、快速路及主干道骨架,根据水网密布的基地特征,采用密路网、小地块的道路形式,打造紧凑、高效的开发模式。

2.4.7 分期建设规划

水乡智城的分期建设规划将充分考虑可实施性,首期启动区的开发将建立本区的形象与标志性,结合出让居住用地融资,带动片区发展。

二期重点打造核心区,建设汇智湖与智城公园,以优质的景观环境带动周边高强度地区的建设,同时启动滨水的部分创意文化区的建设。

三期全面建设碧桂路两侧产业及居住区,同时启动部分智慧岛的建设。

四期开展已成熟的企业总部区及高端企业会馆的建设,以高品质的用地及项目吸引高端的企业及人才。

3 结语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正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应用。如何将理想中快捷、方便、低碳、科技的城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空间上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本文阐述了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智慧城市规划要点,旨在为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编制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