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协同通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6 15:56:00

协同通信论文

协同通信论文范文1

关键词:数字电视,图文信息,接口

 

1引言

数字电视图文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给用户提供所需的关于医疗卫生、教育教学、农产品价格和供求等相关信息,对信息资源做到集中管理、共享访问,最终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图文信息服务系统。论文参考,图文信息。为了使各部分模块之间能够顺畅的衔接,本文介绍了数字电视图文信息服务系统接口的设计方案。

2图文信息服务系统外部接口的设计

2.1与门户的接口

图文资源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平台,与门户登陆系统之间通过接口传送机顶盒登陆数据信息,如图1所示。

图1 门户系统接口结构图

门户系统接口:功能是获得当前机顶盒的MAC地址。论文参考,图文信息。

接口协议:通信采集用HTTP协议,通信的数据格式采用XML1.0标准。

2.2与合作方网站的接口

对于开放站点数据库的合作方,由于不同的合作方其数据库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图文采集子系统的数据迁移模块中,分析合作方数据库结构的协议需要与开放站点做接口。

传输数据:合作方向资源中心提供的信息数据。

接口协议:合作方数据源的数据格式协议。论文参考,图文信息。与开发站点数据库的通信采集JDBC2.0标准;与XML格式数据源通信,数据格式采用XML1.0标准。

2.3短信平台接口

此接口留待扩展,当用户选择接收手机短信时,有新的留言信息会有手机短信提示,可和现有的短信平台对接,实现图文的短信增值。

传输数据:留言发件人、留言标题、留言正文。

接口协议:与留言系统数据库的通信采集JDBC2.0标准;与短信平台接口数据格式符合短信平台的协议。

2.4与中小学教育信息系统(PSTIM)接口

2.4.1数据同步

数据同步部分主要功能是基于TCP协议建立socket连接的方式,将中小学教育信息系统中的年级、年级所学科目、年级所学科目版本、知识点、教学周等信息传递过来,并将此信息转化为图文栏目层次的数据关系,通过此关系可以对学习资料图文信息进行组织。在图文中PSTIM传递而来的数据将组成为图文中一个子系统进行管理。

1.接口结构图

图2PSTIM门户系统接口结构图

2.协议和规范:

TCP协议:从PSTIM中获取数据采用的协议。

JDBC:数据转入图文数据库中遵守的规范。

HTTP:接口程序与图文数据库通信采用的协议。

3.接口实现:

接口实现分为五个模块(类):中间表、socket通信模块、传输数据分析模块、数据结构转化模块、图文库操作模块。论文参考,图文信息。

1) 中间表:

图3 接口图文与中小学教育数据结构图

2) Socket通信模块:

采用成熟的基于TCP协议的socket通信的代码搭建。根据双方沟通和《教学管理系统与EPG等系统的接口协议.》文档,接口同步程序作为socket通信的客户端。论文参考,图文信息。根据配置的IP和PORT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请求。论文参考,图文信息。服务端数据发生变化由系统外通知,数据通信请求由手动方式触发。

3) 传输数据分析模块:

传输数据分析类根据文档《教学管理系统与EPG等系统的接口协议》制定数据传输协议编写。

4) 数据结构转化模块:

数据结构转化完毕后在栏目表中层次结构为:中小学教育信息系统->年级->年级所学科目->年级所学科目版本->知识点->图文学习资料。转化完毕在图文中中小教学系统传递而来的数据作为一个图文中一个子系统进行管理。

数据同步完毕后在接口图文与中小学教育表中层次结构为年级->年级所学科目->年级所学科目版本->知识点。

5) 图文库操作模块:

该模块主要由操作栏目和操作接口图文与中小学教育两个表。功能分为:

a) 对这两个表进行插入、修改、更新操作。

b) 获得同步数据在图文中所属的rootid。

c) 删除栏目(删除其下所有子栏目和信息)。

3总结

数字电视图文信息服务系统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设计适合信息服务平台各类信息模块联接的接口,是图文信息服务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所设计的方案,满足了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晓燕.广播电视台图文信息频道制播系统的升级和改版初探[J]. 技术与市场,2009,(04).

协同通信论文范文2

专题研究和部署了宣传信息工作和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会议重申和修订了有关文件规定,表彰了优秀论文、优秀信息和优秀宣传作品,进行了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会,整个日程安排紧凑,会议开得富有成效,必将对我市政协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关于全市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会上金琼珥同志已经作了总结和安排,请大家按照金琼珥同志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就如何抓好政协宣传、信息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宣传、信息工作和政协理论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政协宣传信息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党中央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这一执政理念的创新为我们政协工作打开了全新的领域,也指明了政协信息宣传和理论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在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宣传工作、信息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中,围绕全党和全国的大局,紧扣我市“工业兴市”战略和构建和谐*的中心,紧密结合本地政协工作的实际,适应新形势,把握主旋律,反映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指导新实践。

加强政协信息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是贯彻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客观要求。政协《章程》的重新修订,中央5号文件的颁布下发,以及全国政协开展对《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实施情况的大检查,这一切都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向纵深推进,标志着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政协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乘势而上,扩大政协的影响,活跃政协的工作。

加强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是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途径。一是从宣传工作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已经写入了宪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协宣传工作要为这一进程服务,大力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宣传人民政协的工作和活动,为人民政协事业和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鼓与呼,不断提高政协的社会影响。二是从信息工作上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信息同材料、能源并列为现代经济的三大资源,整个世界正走向信息化。做好政协信息工作必须从反映社情民意的高度去认识。政协信息工作的实质是反映社情民意,重视反映社情民意就必须重视政协信息工作。我们要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提高到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的高度,使之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做好政协信息工作还要从科学民主决策的高度去认识。反映社情民意是各级领导正确决策的需要,政协信息是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满足群众需要,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是领导正确决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做好政协信息工作必须发挥政协信息的优势。政协的信息有其自身的特点,政协委员联系广泛,信息来源渠道畅通,有独特的视角、超脱的地位、真实的内容以及上通中央下达各界的便捷通道,它产生的作用是其它部门信息所不可替代的。政协信息工作产生的影响在政协工作中的份量也越来越重。三是从政协理论研究上看,人民政协理论是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政协理论研究非常重视,、、邓小平、同志等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和工作有很多光辉的著作,指导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然后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目前,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滞后于实践,一些新问题、新事物需要有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和研究。

因此,在总结政协工作的成果、提炼政协工作的经验、提高政协工作的质量、扩大政协工作的影响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任务也很艰巨。可以说,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直接体现了政协工作水平的高低。加强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是政协工作上新台阶的必然途径。

二、不断探索新时期加强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本身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政协工作是在前进中开拓,在开拓中前进,所以,政协宣传信息工作和理论研究如何反映政协工作的内容,理论研究如何指导政协工作的实践,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志,都是在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方面有所建树或有志于这项工作的同志,希望大家以今天被表彰的优秀论文、好新闻、好信息的作者为榜样,大力发扬政协工作者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创新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做好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主要任务。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弘扬主旋律,始终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始终突出团结民主的主题,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贡献力量。主要任务是:在宣传工作中,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信息工作中,积极反映社情民意,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各界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要求,维护群众利益,为民主科学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在理论研究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探求政协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要重视对经验的理论总结。从过去我们调查和这次会议交流的材料来看,很多政协工作的重大信息、重要新闻以及优秀理论成果都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对基层工作经验的调研和总结,来自于基层委员的探索、研究和发现。没有一大批基层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默默探索,孜孜不倦地进行理性思考、经验总结,那么我们政协工作要上新台阶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善于对经验的理论总结,经常去思考实践中的新问题,研究实践中的新作法,将一些现象的东西进行分析,找出带普遍性的本质规律,从而更好地去指导工作实践。

三是要努力体现政协自身的特色。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要善于抓特色,出精品。首先,政协是人才库、智囊团。这就要求我们的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有高起点、高品位,使政协的人才智力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二是政协是协商机构。我们的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要充分体现党派性、合作性,多注重于多党合作、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港澳台侨、个私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三是政协是由各界人士组成的,联系着方方面面的人士。我们的宣传信息工作要体现群众性、包容性,多反映政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的工作,多反映委员心声和社会新兴阶层以及民营经济人士的声音。四是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格局中的重要政治组织。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是政协工作的根本原则,我们的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要着眼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兴市”战略的实施和构建和谐*,为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开展协商监督、参政议政提供宣传氛围和理论支持。

三、切实加强对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的领导

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政策性强、理论性强,各级政协必须加强对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从思想上加强领导。市政协对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非常重视,根据换届后的人员变动情况调整了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经常性的工作指导。特别是理论研究工作,我们还邀请了党政棵诺牧斓迹嗄甏邮铝斓脊ぷ骱驼ぷ鞯睦贤荆约罢敝腥刃恼庀罟ぷ鳌⒐匦恼庀罟ぷ鞯拇聿渭拥嚼砺垩芯炕嶂欣矗佣Vち宋颐抢砺垩芯抗ぷ髂芄还岢埂八佟狈秸耄岢帧八狈较颍刈耪返牡缆非敖=窈螅斓夹∽橐惺档馗浩鹪鹄矗9省⒅傅肌⒍酱僬畔ⅰ⒗砺垩芯抗ぷ鞯目梗铀枷肷媳Vふ畔⒑屠砺垩芯抗ぷ餮刈耪返恼畏较蚯敖?

二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有关工作的稳步开展。要按有关加强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的文件精神,定期检查工作落实的情况。市政协已经建立了*政协局域网,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真正形成纵横联动的信息网络。宣传工作也可以和信息微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市政协办公室、研究室要定期信息、简报、论文参考提纲、案例选登和有关来稿录用情况,促进信息、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平衡发展。要将奖励好信息、好新闻和优秀论文形成制度,建立政协工作的激励机制。要建立与新闻宣传部门的联系制度,各级政协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单位的协作,加强联系与交往,争取他们工作上的支持。

三是要从组织上搞好队伍建设。从事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志,责任重大。做好这项工作,要求有较高的素质,既要眼勤,善于发现问题;又要腿勤,勤于调查研究;更要脑勤,经常思考问题,勇于理论创新。要不断培养壮大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品质优秀、业务精良的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队伍。要关心这支队伍的成长,使这项工作不断发展完善。

四是要加强阵地建设。宣传信息工作也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也好,都必须有一定的载体,使大家有一个工作平台。过去,市委宣传部对市政协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视,市广播电视局、*日报、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等宣传舆论机构和媒体,对市政协的宣传工作也很支持,希望一如继往地加强协调与配合,使政协的宣传在全市的宣传阵地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从政协自身来讲,各级政协都办有政协工作简报、社情民意等刊物,市政协还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办有《*政协》杂志,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坚守的阵地。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志,都要倍加珍惜政协信息员、宣传员、理论研究会会员的荣誉和责任,倍加爱护我们已有的工作阵地,多为这些刊物写稿,认真编辑,提高刊物的质量。据市政协办公室和研究室的同志讲,县市区政协寄来的稿子不多,委员写的也不多,希望市政协办公室和研究室的同志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多从自身找原因,同时也希望各县市区分管政协宣传信息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副主席、办公室主任经常过问一下稿件的寄况,争取把我们的工作阵地建设成为政协工作的窗口,建设成为对外交流、扩大影响的品牌。

协同通信论文范文3

关键词:装配企业;协同绩效;灰色—模糊理论;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JIT环境下,供应链发展迅速,为了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这就对供应链整个协同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装配企业作为制造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有零部件数量和种类繁多、产品结构复杂、创新性强等特点。这样,在JIT环境下,对于装配企业而言,采取供应链协同思路具有很强的优越性。装配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强调的是各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信息共享、库存协同、生产协同、利益共享等途径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业务流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体化管理过程。

对企业供应链协同绩效的评价,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贾瑞霞、李云(2010)通过对供应链协同运作战略的分析,参照平衡记分卡的思路,从财务、客户满意度、系统协作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维度提取关键绩效指标(KPI),构建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供应链协同的绩效评价模型框架。曾文杰、马士华(2010)根据制造行业供应链的特点,建立了合作关系和协同对供应链运作绩效的影响假设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通过对163例国内制造企业供应链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得到了相应的结论。刘红胜(2011)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制造企业供应链协同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徐雯霞(2011)考虑到汽车行业供应链协同绩效包含协同过程绩效、协同结果绩效和协同支持绩效,并结合客户服务和系统适应性,选择了30个汽车行业供应链协同评价指标,建立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其供应链进行协同评价,实现了对该指标体系的量化,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颜永才,王延娜(2011)参考SCOR供应链运作模型构建了复杂产品企业供应链协同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方法。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目前还没有人从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出发来研究装配企业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而且没有文献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某个具体企业的协同绩效水平,并通过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根据装配企业供应链的特点,基于信息选取的不完全性和评价指标中存在模糊值的特点,选取以灰色理论为基础,借助模糊数学进行分析,进而建立装配企业供应链协同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实际调研和专家打分,为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协同通信论文范文4

[关键词]协同办公 企业流程管理 应用

一、引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办公软件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协同办公模式的提出,是对传统办公自动化的一个挑战,协同办公作为一种综合性极强的办公模式,能为企业管理的优化带来很大方便。与传统的企业管理软件相比,协同办公强调在工作中以人为中心,管理相关的数据库、文档、各类信息与各项活动,协同办公作为自动化办公的高级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综合应用。

当前,企业办公事务的应用主要借助单个软件操作来进行,其他辅助的方法及手段较少,协同办公的推行还不具有普遍性,协同涉及面也不广,同时由于协同办公对于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流程沟通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实行时也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有的企业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程度不高、相互协调程度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因此要真正实现这种协同办公管理模式,还必须依托现代流程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通过模块化的软件平台对事务进行综合管理,以达到最终的协同管理目标。

二、“协同办公”模式建立的理论及技术支持

协同办公作为以现代网络及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的办公模式,仍旧要以现代管理理论为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为协同办公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理论依据。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协同办公符合管理从柔性化角度着手,以更为人性化的手段,利用高科技软件、硬件工具以及更为系统的流程形式完成工作。依据流程管理的新办法,企业应对流程规划、设计、构造、调控所有环节进行系统管理。管理理论应将“硬环境”和“软环境”理论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同样可以体现在协同办公软硬有机结合的内容中,协同办公正是对企业“软、硬”环境的有效协调,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办公的最优化实施和管理。现代协同办公平台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提高日常办公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实现移动办公、缩短业务办理时间、节约办公经费等。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企业协同办公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协同办公模式中,知识文档完全可实现自动化管理,信息平台成为一个有效的信息和交流的工具,内部通讯平台可以建立组织内部的邮件系统、短信系统、即时通讯系统、论坛和个人博客等。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电子邮件、群组软件和企业应用集成的普遍应用,为协同办公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三、“协同办公”优化模型的搭建与分析

如图1所示,协同办公的实现与应用分层次进行,经过优化后的协同办公分为:技术实施、目标实施,应用咨询、应用服务、应用规划五个层次,其中由实施到应用是一个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也正是协同办公在企业应用中开展的核心要求。技术实施主要是构建协同办公一体化模型,实现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的现代化集成;目标实施主要是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业务提升。在量化阶段,协同办公是投入期,包括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实现协同办公的有力保证。当协同办公进入质变阶段时,协同的主要作用是应用的推广和实现,主要体现为咨询、服务、规划三个方面。从业务流程链、绩效体系的建立到战略规划的实现,协同办公形成一揽子应用体系。

如图2所示,在协同办公的组建平台设计模型中,主要是解决协同软件平台模块的搭建,这个平台的建立是在原有企业规划的前提下建立的,原有企业规划是战略上的,应该具有前瞻性和长期性,在现有业务流程链、绩效体系、管理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协同平台框架。建设好的协同管理平台再按照协同办公应用的优化层次开展工作,两者结合就能达到协同的最佳效果,即协同办公的优化模型创建。

在协同办公的优化模型创建过程中,协同办公平台的创建原则可归纳总结为安全性、成熟性、标准化、易用性、开放性、可维护性与高性能、先进性等类型要求。安全保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协同办公平台涉及到重要或机密信息,因此安全性需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系统要有完善、周密的安全体系和信息安全支撑平台紧密配合,从物理、传输、网络、应用等方面采用多层次的安全保障措施。在系统平台、技术等选型时,协同办公应符合国际标准、工业标准、行业标准,特别是国家、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使系统的通信环境、软件环境相互间依赖减至最小,使其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各种系统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以信息资源共享为有效的基本出发点。对于协同办公平台这样一个涉及范围广、用户数量大的系统,对其可维护性具有很高要求。因此,系统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系统的部署与配置、业务管理、性能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提供灵活易用的流程设计、公文格式设计、配置管理、实时监控和详细的日志、审计功能。管理和维护人员具有可管理和易于维护的特点,能够实现各子公司、各部门的分级管理,力求以最少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要求,就能够很好零代码地维护和管理,并能正常运行。

四、“协同办公”应用方向及实践

1、协同办公解决了企业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但一直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局限、企业间的竞争等原因使得企业应用软件和流程语言各不相同,造成企业间流程整合困难,企业的信息体系形成一个个孤岛。为便于企业之间应用的集成,协同办公以动态管理、动态团队的模式,使得过去以静态方式下工作的类似于EPP、CPM软件得以不断改进。正是基于整合目标,为进一步促进这些标准的统一,协同办公力求建立一种相对简单且易于使用的平台系统以解决企业内不同部门之间的流程融合问题,减少企业的信息孤岛。

在信息时代,只有协同性强的软件与协同要求强的动态环境才相匹配。新一代协同办公系统,将企业办公内容流程化,通过流程把一系列的企业管理事务,按照一定的次序连接起来,以达到企业预期生产、预期管理的效果。流程作为任何企业运作的基础,企业的大部分业务都是通过流程来驱动,企业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人员、不同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都是靠流程来进行协同运作的,流程在对流转过程中所带来的文档数据、财务数据、项目数据、客户资料等信息进行有序流转,而在协同办公平台的支持下,流程管理中的诸多弊病可以被逐渐淡化,信息孤岛也将越来越少。

2、协同办公系统要有管理思想,实现知识管理信息化

协同办公软件,只有通过管理思想进行指导,才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它应该是信息的分析工具,能够对数据进行加工和转换、智能分析,并以各种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为企业考察运营情况、分析当前问题、制定未来发展计划提供更多的情报和信息。

通过管理思想武装的“协同办公”软件,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来关注知识的收集、积累和继承,并提供相应的知识管理模块,这个模块能把人们的经验、技巧、灵感等放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所有人都能共享,这样一个人的经验就会变成所有人的经验,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或员工的内在能力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协同办公系统开发实现的关键点

在企业中要实现协同办公,首先,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协同办公的模型层次,开发企业各系统之间的“接口”。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逐步进行的,很多部门之间的软件是独立建设的,要将各个独立建设的系统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开发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建设各系统之间的顺序流程,让数据按流程传送,那就能很好地解决资源共享的问题了。其次,实现企业多个系统间的整合,实现知识管理的数据统一,在升级的同时要解决系统界面的亲和力,让系统在整合后的使用过程中变得不复杂,而使用结果却有更好的效用。最后,要让企业的各种需求在系统中完美实现。

五、结语

一个完好的协同办公系统,能支持跨组织、跨系统、跨网络、跨地区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协同办公的实施,可以辅助管理制度的实施,提升企业执行力,规范办公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企业完整推行流程管理成为可能。相信不久的将来,功能强大的协同办公平台在企业管理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协同办公也必然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随着协同办公模式的不断推进及广泛应用,新一代协同办公给传统办公自动化带来的变革必将掀起信息化领域的新高潮。

[参考文献]

[1]郭春燕主编:办公自动化应用[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协同通信论文范文5

【关键词】Multi-Agent;学习风格;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119―03

协作学习,是学生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一起经历各种变化、共同进取的一切相关行为[1]。鉴于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网络教育更强调学习者的相互协作,智能化的协作学习系统成为网络学习的一种迫切需求。随着Internet和Web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为构建这样的系统提出了许多可行的解决方案,但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习成员的小组划分带有随意性,无任何理论依据;缺乏学习风格测量,难以提供不同的角色服务;学习主体智能性不高,难以保证协作学习结果的正确性等。

Agent技术来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领域,应用Agent技术建立一种智能协作学习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Agent是指模拟人类行为与关系、具有一定智能并能够自主运行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程序[2]。Multi-Agent系统(MAS)是指一些Agent通过协作完成某些任务或达到某些目的的计算系统。本文引入Multi-Agent(多Agent)技术,探讨其在协作学习系统中的应用,以期实现网络学习的智能化与协作化。

一 Multi-Agent技术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分析

MIT Media Lab实验室主任Nicholas Negroponte在1995年出版的“Being Digital”书中,这样描述Agent:“Agent接电话、识别呼叫人、适当时打扰你、并且能代替你撒一个小谎。相同的Agent经过时间的锻炼、擅长于寻找适宜的时间,并且具有尊敬人的品质。……你将派遣Agent代替你收集信息。Agent将再派遣其他Agent,过程是多重的。”。Negroponte指出Agent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能够和其他Agent进行通信。Agent体现了很多特征,如交互、协作、通信等能力。

Multi-Agent是Agent社会性的集中体现。由于单Agent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以及在同等环境下单Agent解决问题的复杂性,使得Multi-Agent系统快速发展,它通过多个单Agent 的相互协作完成复杂问题的求解,并且每个Agent保持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作学习的关键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协作学习模式具备以下特点:(1)以小组活动为主体:所有关于协作的表述都强调协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小组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2)强调小组成员的协同互助:协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协同互助的学习活动,学习之间的协同合作与相互作用是协作学习赖以开展的动力源泉;(3)强调目标导向功能:协作是一种目标导向性的学习活动,是为达成特定教学目标而展开的。[3]

可以看出,Multi-Agent所具备的认知、学习、相互协作等基本能力也是构建一个完备的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所必须的,因此选择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应用模式也就成为构建智能协作学习系统的首要选择。

二 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智能协作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过以上的分析,基于ASP和具体的Agent技术,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智能协作学习系统。系统的设计由程序设计人员与教育领域专家共同完成。

1 系统体系结构的描述

本系统采用B/A/S结构,这是一种“瘦客户”模式,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访问速度。客户端利用浏览器进行上网学习,无需为不同的客户端安装不同的客户程序,这种方式可以为复杂的分布式应用提供统一的环境。本系统采用分层的软件体系结构(图1)。

2 系统中主要Agent能力的描述

(1)学习者特征记录

学习者特征记录是SAgent的主要能力之一。每一位学生进行登录与注册之后产生对应的SAgent,而后继工作中的小组成员的特点、学习者在小组中所能够承担的角色均取决于学习者特征记录。通过学习风格测量产生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进行新的内容学习时分配角色(图2)以及协作学习分组的主要依据。

(2)学习档案查看

学习者成功登录系统后,可以通过SAgent查找学习档案记录表中该学习者最近一次的学习记录,如果没有记录,表示该学习者是第一次使用本系统,反之则根据学习记录中学习任务提交情况来决定下一步的学习内容。

(3)学习过程与评价

SAgent的能力还体现在学习过程与学习评价阶段,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者评价两部分(图3)。

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实现对学习内容的选择。SAgent程序依据对学习信息表、专题信息表以及角色信息表等数据的分析,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内容的选择、基本任务与角色任务学习平台的选择等。

学习者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协助学习者实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本系统提供了一份学习评价量规表,分别从知识内容学习、探究活动过程、学习成果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是一个不断反馈的过程,该模块将依据量规表上的各个指标来协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量化,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在他人评价(即同组成员评价或教师评价)中,根据该学习者提交的任务以及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讨论的情况,SAgent将引导学习者对同组成员进行评价。当学习者全部完成某一专题的学习后,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查看到同组成员或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结果。

(4)协调控制能力

现以一具体学习案例说明协调控制Agent(HA)的能力。假设三位学习者在协作学习系统中分别根据分配的角色任务(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对非洲贫困地区饥荒成因进行调查,各自得到一些结论,并将所得到的结论提交讨论以判定非洲地区造成饥荒的首要原因。

学习者分别注册并登录HA设置的讨论区。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经过单独学习,三位学习者分别收集到一些造成饥荒的首要原因,并且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出以下一般性结论。

Agent1:Biology(土壤,缺肥),Famine(粮食,减产)

Biology(水源,缺乏),Famine(粮食,减产)

………

结论:Biology(生态环境,恶劣)Famine(饥荒,严重)

Agent2:Economic(发展资金,缺乏),Famine(国家债务,加重)

Economic(国际贸易条件,不平等),Famine(偿债能力,下降)

………

结论:Economic(经济状况,落后)Famine(饥荒,严重)

Agent3:Politics(战争,频繁),Famine(农田,荒芜)

Politics(国家政策,失误),Famine(农业,不重视)

………

结论:Politics(政治原因,,局势动荡与制度不良)Famine(饥荒,严重)

由于各Agent的角色范围受限,提出的结论可能存在片面性,直接使用将会影响下一步的问题求解过程,因此,各Agent分别提出自己的结论并借助于通信原语互相通信以征求其他Agent的意见,在讨论中各假设如下:

H1:“Biology(生态环境,恶劣)Famine(饥荒,首要原因)”。

H2:“Economic(经济状况,落后)Famine(饥荒,首要原因)”。

H3:“Politics(政治原因,,局势动荡与制度不良)Famine(饥荒,首要原因)”

HA根据讨论区的记录计算出不同假设的合成信任度:T(H)=S(H)*(1-G(H)),其中S(H)表示正意见的信任度,G(H)表示反意见的信任度[4]。最终将计算结果公布于讨论区,之后各主体分别提交结果。

Agent1 withdraw(H1), accept(H3) HA

Agent2 withdraw(H2),accept(H3) HA

Agent3 accept(H3) HA

控制Agent在系统的讨论区引导学习者进行共识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由学习者根据规则提出各自意见,之后各Agent对提交的意见进行讨论,形成最终意见反馈给学习者。最终各学习者通过讨论、学习都接受了H3这一假设,从而保证了协作学习结果的正确性。

三 系统主要特征

1 突出学习风格的测量

学习风格描述个人学习的模式,又称为认知风格。认知是人的心理特征,不会因学习而改变。教育者早就注意到学习者在学习风格方面有很大差异,但在目前已有的学习系统研究与开发中,很少有人重视学习者学习风格的测量。本文研究的系统采用所罗门(Barbara A. Solomon)学习风格测量方法。所罗门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四个组对八种类型,并依此设计了一份学习风格测量表,此量表可操作性强[5]。当学习者通过系统注册用户名及密码之后,就必须进行学习风格的测量并由相应的SAgent记录测量结果,作为后期分组或角色选择的依据。

2 实现分组及角色的选择

协作学习系统思想是基于小组协作的网络探究学习,但小组成员应该如何进行分组是目前网络协作学习系统在研究时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设计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时,重视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测量,并以此作为协作小组的分工依据。由控制Agent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依据多元智能的理论与已有的知识库智能地选择小组成员,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强调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为了从多方面获取评价信息,提高评价的信度与效度,基于Multi-Agent的智能协作学习系统在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方面强调多元性的特点。利用SAgent可以实现自我评价或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Agent也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因此本系统的评价主体由传统的教师发展到由学习者、小组成员、教师等有机的评价网络。系统评价的多元性还体现在评价内容上,SAgent可以依据系统提供的评价量规表从内容学习的评价、探究活动过程的评价、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等多个方面展开,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评价环境与更为科学的评价指标。

4 提高协作学习结果的正确性

小组协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小组成员内达到一定的共识,并将这一共识展示出来,但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不够准确。在引入Multi-Agent描述不同的学生实体之后,学习之间的讨论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平台,在协调控制Agent的控制下进行。各主体通过在讨论区的共识学习,或扩充了原有的信念,或修正了原有的不正确的信念,或者对某一信念增强了信任度,从而避免产生错误或片面的结论。

四 结束语

Multi-Agent技术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智能协作学习的新视角,Multi-Agent技术引领我们重新审视以往的协作学习系统,其认知、学习及相互协作能力与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所提倡的智能化、协作化等特点不谋而合。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在系统中的各主体,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智能协作学习方式,实现了从单一主体进行学习发展到多个主体间的协作方式的转变。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认识到智能协作学习系统只是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的辅助工具,对认知结果进行指导性调控,它不能取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J].中国远程教育,2001,(5):42-79.

[2] 张云勇,刘锦德.移动Agent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9.

[3] 刘成新,王焕景.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1-72.

协同通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协作学习 2.0;Web2.0;架构;应用;范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1―0017―04

引言

随着 Web2.0 的出现与发展[1],Web2.0 工具软件的广泛应 用[2],E-learning2.0[3]与 Edu2.0[4]等都先后出现并得到了较深入 的发展。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协作共处, 因而将 Web2.0 时代的理念和工具运用到协作学习中的研究是 非常必要的。Web2.0 时代是强调协作共创,强调个性化服务 与人的社会性的时代,在协作学习中如何贯穿 web2.0 的理念; 如何让学习者利用 Web2.0 的工具更好的获取知识、积累知识、 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 者分析与解决问题,与人协作的能力,并最终最大化小组协 作学习的绩效,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

一 协作学习 2.0 的概述

1 Web2.0 是什么

Web1.0 到 Web2.0 的转变,具体地说,从范式上是从 读向写、信息共创的改变;从基本结构上说,则是由网页 向发表或展示工具演变;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 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从运行机制上,则 是自 ClientServer 向 WebServices 的转变。由此,互联网 内容的创造者也由专业人士向普通用户拓展。可以说, Web2.0 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由下到上,提升用户使 用互联网的体验。目前 Blogger Don 在“WEB2.0 概念诠释” 中的定义应用得较广泛:“Web2.0 是以 Flickr、Craigslist、 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省略 等网站为代表,以 Blog、TAG、SNS、RSS、Wiki 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范式。”[5]

2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互促学习,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与他人 学习成效而合作互助的一种策略。其实质是让多个学习者共 同完成某项任务,可以是问题解决、专题研究或是个案设计。 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是在与同伴间紧密沟通、协调、合 作下逐步完成的,大家共享成果。[]

3协作学习 2.0

从 web2.0 的介绍和协作学习的概念,可以看出,web2.0 与协作学习在协作共创,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和社会性上 都有很好的切合点,在协作学习中运用 web2.0 的理念与工具 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认为,协作学习 2.0 是指建立在 Web2.0 的理论和技术、传统协作学习理论基础上,学习者应用 Blog、 TAG、SNS、RSS、Wiki、IM等社会性软件形成学习的平台 和协作关系,利用 Web2.0 的社区性工具组成的小组下,针对 同一学习内容或研究内容,利用 Web2.0 的各种对话工具,进 行交流、探讨、和研究,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激 励机制下,利用 Web2.0 工具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 而通过 Web2.0 合作互助的一种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新范式。

协作学习 2.0 有四个主要特点:首先,利用 Web2.0 工具 的网络学习。Web2.0 是以社会性的工具软件应用为核心的, 获取知识比传统网络要更快,更准确,创新知识也更容易。 其次,突出个人重要性。协作学习 2.0是建立在每个人应用 Web2.0 工具软件的基础之上的,要求每个人为协作学习小组 提供通向共同学习目标的桥梁。再次,强调交流协作的多样性。即强调每个成员之间利用适当的 Web2.0 交流工具进行交流协作,其方式有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小组、小组对个人、 小组对小组等。最后,注重学习资源的多渠道性。协作学习2.0 的学习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

二 协作学习 2.0 的架构

1协作学习 2.0 的理论基础

协作学习2.0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Web2.0的理论基础和协作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其中Web2.0的理论基础构成了 协作学习2.0的应用基础。

长尾理论:是指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信息也很重要, 因为这些信息对于某些用户来说也可能很重要。RSS技术就是 一个应用长尾理论的例子。

六度分隔理论:是指通过六个人可以认识世界上所有的 人,社会性软件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

并行生产理论:是指通过汇集分散的投入和努力来有效 地完成特定任务。Wiki、百度百科就是利用众多用户分散的 投入和努力来完成一个知识库的建立。

弱连带优势理论:是指弱关系联系着不同的群体则掌握 着不同的信息,弱关系充当着信息桥的作用。弱关系就是指 不是经常联系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反而能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博客链接的博友的链接可能就是一种弱关系。

150原则:是指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是管理人群的一 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2协作学习 2.0 架构图

协作学习 2.0 是指在 Web2.0 环境下运用 Web2.0 的理念与 工具的协作学习新范式,最重要的就是在协作的过程中充分 利用 Web2.0 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 与合作。其主要架构如图 1:

3协作学习 2.0 架构的元素

协作学习2.0 架构如图1 所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 Web2.0网络学习环境;上层是协作学习2.0的平台,由内到外 分别是:协作学习2.0的学习环境、信息资源过滤、协作学习2.0开展的过程。上层的协作学习2.0的平台是由底层Web2.0网 络学习环境支撑的,协作学习2.0所需的Web2.0的工具软件、 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均由底层产生。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 Web2.0 学习环境

目前,Web2.0学习环境是一组利用Web2.0的理念与技术开发的网站与工具,包括被称为“自媒体”的博客(Blog), 用户产生内容自动分发、定阅的RSS,扩张人脉SNS,协作共 创的WIKI,即时通讯软件Instant Messaging,传递音频信息的 播客(Postcasting),以图片服务为主的Flickr,视频分享网站 You Tube、优酷网等,共享幻灯片SlideShare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 Web2.0的网站和工具,这些构成了 Web2.0 网络学习环境。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学习 资源。通过常用的搜索引擎搜索这些资源,通过相关网站自 带的搜索引擎也可以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也能用 RSS 订阅 相关的资源。Web2.0 网络学习环境,给协作学习 2.0 带来了 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极大的便利。

(2) 协作学习 2.0 的核心组件

协作学习2.0的核心组件有七个:协作小组(Group)、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维基(Wiki)、博客(Blog)、 共享书签(Social Bookmarking)、即时通讯(IM)、中国知网(CNKI)。 协作小组(Group):一个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空间,例如:Google Group、好看簿中的小组、搜狐的圈子等。每个小 组成员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问题,也可以 通过这个平台给老师或者协作伙伴提问,每个人都可以对这 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形成一个(问题与回答) Q&A的平台。这样,可以更大化地激发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将小组成员的隐形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大家都能理解和掌握的 显现知识。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通过个人信息,小组 成员能够清楚地知道小组中成员是谁,容易对小组进行管理。

维基(Wiki):是一个知识和完善的平台。Wiki支持 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 助工具。小组成员中每个人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 行浏览、创建、更改,不断的完善丰富内容。从而充分发挥 每个成员的智慧,不断的累计成员的思想火花,不断的创造 知识,共享知识。

博客(Blog):是给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知识管理的一个平 台。可以在上面就自己的协作任务,展开研究,书写自己对 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也能通过博客中的留言板与他人交流。 突出每个成员在协作学习2.0中重要性。

共享书签(Social Bookmarking):通过共享书签,可以收 集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查阅的资料,同时也能让协作伙 伴看到没有找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即时通讯(IM):能在协作小组内,及时的交流自己对问 题的看法和观点,及时解决相关的问题。

中国知网(CNKI):中国知网能收集到更权威的信息资 源。目前,中国知网提供了RSS源,通过订阅我们可以及时了 解与协作任务相关的最新的信息资源。

(3) 信息资源过滤

信息资源过滤的目标是根据协作学习 2.0 的目标,摒除信息资源中非相关信息资源。针对 Web2.0 的特征,选取三种信 息组织与过滤技术。

RSS 过滤。小组成员通过 RSS 阅读器能读取利用 RSS 技 术的 RSS 源。需要什么信息资源,我们就可以到相关的网站 的相关栏目中查找该信息资源。但是,该信息资源所在网站 常常会有一些“广告”等干扰信息。RSS 过滤使得小组成员 只获得有意义的信息资源,除掉“广告”等干扰信息。

Tag 过滤。Web2.0 由用户自定义 Tag,会有表达不明确的 标签,这给协作学习 2.0 的资料收集带来影响。因此,有必要 对标签进行选择过滤,借助净化(降噪、去除冗余)、转换抽 取产生更为明晰的、高质量标签, 在协作小组中对高点击率 的标签予以推荐。

协同过滤。又称社会性过滤,是利用人们兴趣爱好的相 似性进行信息推荐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用户访问的 URL 地 址、创建的共享书签以及采用的标签(Tag),识别相似类型 用户,向用户推荐相关信息资源,从而找到更多的相关信息 资源。这种信息过滤方式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发掘用户未经表 达的潜在信息,是对前两种过滤技术的有效补充。

(4)协作学习 2.0 开展的过程

协作学习2.0开展过程如图2,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升的过程。

三 协作学习 2.0 的应用

明确协作学习 2.0 的目标后,辅导者(教师)或小组长准 备协作学习 2.0 的平台与工具。在 Google 中注册一个账户, 并创建学习小组 Group 和开通 Google RSS 阅读器服务;在维 基百科中,创建小组协作共创的 Wiki 条目;在 del.icio.us 网 站中创建共享书签 Bookmarking;在即时通讯工具中,准备小 组成员间交流的 QQ 群,个人交流的 QQ,Gtalk 或者 MSN; 每个成员创建自己的博客,如图 3:

在形成小组阶段,利用注册的 Google账户创建的小组Group,设置小组在网络上的级别,有三种:公开的(任何人 能阅读,能加入,只有成员能发帖子),公告型(任何人能阅 读,能加入,只有管理员能发帖子),受限制的(只有被邀请 的才能加入小组,只有成员才能阅读,发帖子)。按照小组协 作的性质和目标选择一种级别,将小组成员都邀请到小组中, 形成一个协作学习 2.0 小组。

在明确分工阶段,教师或小组长将小组工作的具体流程 和规则提交到 Group 中的 pages 栏的首页中,将学习目标和分 配的任务编写在创建的 Wiki 条目中,并将地址告知每个成员。 每个成员申请自己的博客,利用博客建立自己的学习平台,按 照自己的任务来利用博客,形成小组的博客群。

在收集资料阶段,小组长创建共享书签,将地址,账号, 密码告之小组成员,让每个成员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资源标 上 Tags,收藏在共享书签中。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共享书签的 搜索功能搜索相关的信息资源,可以看到在网络环境中,那 些带着与任务相关的标签被收藏得最多,往往这些是最有价 值的信息资源。还可以通过这些收藏者,找到与小组目标相 关的其他研究者,通过他们也可以了解一些信息资源。每个 小组成员使用 Google RSS 阅读器,订阅相关网站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当前最新的信息资源。也能订阅中国 知网中与小组任务相关的最新的杂志或资料。每个成员在博 客中写上自己研究的过程,查找的资料,及时总结成果。

交流协作是贯穿在整个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的。交流协 作的方式有:利用 QQ,邮件进行个人与个人的交流;利用 QQ 群,群发邮件进行个人与群体,或者群体间的交流;也 能够利用 Gtalk 交流;也能在创建的 Group 发表帖子,就 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发挥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小组的问题与答案的平台(Q&A 平台)。

在成果展示阶段,对于小组 Group 来说,大家在其中讨 论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讨论过程本身就是一个 成果形成的过程,这是一个过程性成果的展示。在 Wiki 中每 个小组成员在自己的任务部分,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小 组的其他成员也能帮助修改,最终形成汇集小组智慧而创建 的协作任务最终成果。 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每个人的博客就 是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研究过程的平台,通过博客,能够全面 了解小组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成果。

在评价总结阶段,分为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过程 性评价,是从协作学习 2.0 开始到最终都进行的评价。教师或 者小组成员对小组 Group 中的讨论按照内容和深度及时的评 价,能够让小组成员把握好学习研究的方向。对 Wiki 中的成 果及时评价有利于形成最有价值的成果。对小组成员的博客 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在评价过程中,给 出适当的意见,不断的及时修正完善协作学习的成果,最终 形成小组的最佳成果。

四 结束语

协作学习 2.0 将简单明了的 Web2.0 工具应用到学习中, 能够汲取众人智慧与知识,能将个人的隐形知识转化为小组各成员的显现知识。协作学习 2.0 能够利用 Web2.0 工具来建 立充满活力的多样化小组社区,利用社会性软件帮助小组成 员与小组进行更好的沟通联系,更好地启发和激励其他成员, 小组成员的参与和贡献增加了小组的服务价值,并进一步推 动互动,使得小组成员的知识体系得到最宽泛的扩展,最终 实现小组协作的最终目标。但是,现在由于 Web2.0 还处在飞 速的发展之中,国产的协作学习 2.0 的工具软件也有待进一步 的发掘,开发与完善,协作学习 2.0 的展开还有待我们进一步 的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O’Reilly, T.What Is Web 2.0,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DB/OL].

[2] Centre for Learning & Performance Technologies Top 100 Tools for Learning 2008 [DB/OL].

[3] David Jennings. E-learning2.0,what ever that is[DB/OL].

[4]Alan Henry. Back To School: Edu 2.0 Brings the Classroom to the Web [DB/OL].

协同通信论文范文7

关键词:无线网络;MAC;共享信道

1.引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采用无线网络技术。特别是随着嵌入式技术发展带来的众多便携式产品,它们大都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上网功能。由于涉及到不同的应用场合以及其它的一些要求,产生了众多的无线网络技术。在众多无线网络技术中,基本的协议框架都是类似的,主要是细节的不同。在无线网络的众多技术中,MAC层至关重要。MAC作为介质接入控制协议,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各个通信节点对信道的访问,解决冲突,实现高效的共享。论文将系统的研究常用的无线网络技术中的MA C层协议,并对其进行仿真。

2. 无线网络MAC层协议的研究

无线网络技术众多,满足不同距离、不同层次的需求,本论文主要研究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3类无线网络技术。它们分别是无线局域网、无线个人区域网和无线传感器网。其中,无线局域网主要应用于类似校园这样的近距离区域,它具有组网灵活、布线费用少、不受线路限制等多个方面的优点,应用十分广泛。无线个人区域网主要是应用于从几米到10米左右空间内的高效数据传输,是普通网络电缆的替代品。无线传感器网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由大量价格低廉、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所构成的无线网络系统。其传输速率较低。

由于上述3类无线网络应用的场景不同,所以采用的协议也有很大的区别。大多数无线局域网采用的协议包括IEEE802.11系列标准和HiperLAN标准;无线个人区域网一般采用的协议是蓝牙、HomeRF及IEEE 802.15系列标准;而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的是IEEE 802.15.4标准。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的无线网络技术采用的协议相差很远,但作为实现网络信道共享的MAC层的功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对每个试图对信道进行访问的设备进行控制来实现信道的共享。一般都采用多址接入技术。从这个角度看:MAC层协议主要包括:以FDMA、TDMA、CDMA为代表的固定分配类型,以CSMA/CA为代表的随机竞争类型以及以中心控制MAC层协议和分布控制MAC层协议为代表的按需分配类型。其中,固定分配类型采用的多址接入方案是将一条共享的信道划分为多个相互孤立的子信道,并将每个子信道分配给一个访问节点使用。主要应用于语音网络,由于网络数据传输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所以该类协议很少应用于数据传输。随机竞争类型是为了满足网络数据传输突发性的特点而设计的,所以它采用的接入策略是随机接入,并辅助一些冲突避免的方法。故它主要应用于数据传输网络。按需分配类型采用的策略是循环询问每个节点,若有数据,则发送,若无,则转向下一节点。

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MAC层的协议采用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自然其应用场合也有很大的区别。现在,我们对应用于低速无线网络的IEEE 802.15.4标准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研究,从而对常用的MAC层协议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该标准中,其MAC层协议采用的控制策略是随机竞争类型的CSMA/CA。其中,CSMA/CA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应用于星型网络的带时隙的CSMA/CA;另一种就是无时隙的CSMA/CA。带时隙的CSMA/CA在星型网络中主要是通过中心节点的超帧来实现对网络信道的控制。其中,超帧具有两个类型的周期,一个是网络中每个访问节点都可使用CSMA/CA控制策略的活动周期;另一个就是所有访问节点都处于休眠情况的非活动周期。超帧的活动周期分为三个部分:信标、竞争访问期和竞争空闲期。其中,若采用信标,那么MAC层在超帧的竞争访问期间采用带时隙的CSMA/CA策略,否则采用无时隙的CSMA/CA。在这两种状态下,均采用随机退让的冲突避让机制。在CSMA/CA策略中,当一个数传输请求到达时,MAC层随机延迟一个时间,然后对物理层请求信道状态检测。在带时隙的CSMA/CA系统中,信道状态检测和数据传输都被安排在时隙边界。在非时隙CSMA/CA系统中,信道状态检测将立即开始。

3. 无线网络MAC层协议的仿真

由于笔者主要研究了IEEE 802.15.4标准的MAC层协议,那么我们的仿真研究也针对它进行。我们采用的仿真工具是NS-2仿真软件,该软件在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的研究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在NS-2中仿真MAC层协议的主要步骤是:1.采用C++在NS-2中实现MAC层协议;2.定义分组及包头类型;3.绑定C++和Tcl中的相应类;3.编译连接;4.设置仿真场景和通信模型;5.NS仿真;6.文件分析,输出结果。由于篇幅原因,在此就不详细列出仿真具体的实现过程。通过在NS-2中进行仿真,我们就能清晰的看到MAC层协议的整个过程,并能对在具体网络中的其它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其能量情况进行分析。

4.结论

MAC层协议在整个无线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应用环境的不同,在不同的无线网络环境中采用的MAC层协议具有很大的区别。论文系统的论述了MAC层协议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并对其仿真技术进行了说明。可以预见由于便利性的需要,覆盖不同层次、不同距离的无线网络技术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其MAC控制策略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深入的研究MAC协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太,张晓敏,李莉.IEEE802.11 MAC层协议解析.山东大学学报.2oo2(6):22-26

协同通信论文范文8

中图分类号:TP39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868 (2013) 04-0063-04

1 近场通信背景及概述

在2013年2月闭幕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近场通信(NFC)技术在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强力推介下登场,成为业界新热点。各大厂商也加紧了对于支持NFC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近场通信技术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鉴于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广泛开展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它已是信息时代的又一新宠,也是各大厂商和服务商争夺的下一块领地。

1.1 NFC背景

NFC技术是于2004年4月由飞利浦公司发起,是一项由飞利浦、诺基亚、索尼等厂商联合主推的近距离无线技术。多家公司和大学共成立了泛欧联盟,旨在推动NFC开放式架构的开发和其在手机中的应用。NFC由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保持对RFID的兼容性。通过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具备NFC功能的设备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这项技术最初只是RFID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合并,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近年来逐年受到关注。很明显,近场通信利用的是无线电波的临近电磁场,根据电磁理论,近磁场的信号传播过程中强度会以大约1/d 6的速率下降(d 表示通信距离),如此大的衰减使近场通信成为名副其实的短程通信技术。相比之下,在无线电波的远场中,信号强度以1/d 2的速率下降。

近场通信技术在ISO 18092、ECMA 340和ETSI TS 102 190框架下推动标准化,同时也兼容应用广泛的ISO 14443 A/B以及Felica标准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基础架构。

作为一种近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近场通信的可用距离约为10 cm,可以实现电子身份识别或者数据传输,其应用范围已由电子支付扩展至旅行、交通、购物等方面。NFC技术的短距离交互很大程度简化了设备互联过程中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得电子设备间互相访问更直接、简答、安全并更清楚。

NFC技术结合了非接触式感应以及无线连接的相关技术,并作用于13.56 MHz频带,同时支持106 kbit/s、212 kbit/s 或者424 kbit/s等传输速度,将来最高支持速率可提高至1 Mb/s左右,为设备间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了灵活的选择能力。与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相比,NFC技术更安全,反应时间更短。并且,由于近场通信技术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相兼容,目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厂商的支持并成为正式标准,这些都为NFC技术大范围的应用提供了可能。NFC技术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例如借助NFC技术,人们可以在不同的设备间交换照片、音乐、视频剪辑等信息。

其实,近场通信并非新生事物,但直到近年来才逐渐受到关注。在NFC技术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历程值得一提:1983年查尔斯·沃尔顿获得第一个RFID相关专利;2004年诺基亚、飞利浦和索尼联合组建了近场通信论坛;2006年NFC标签的初步规范;2006年规范“SmartPoster”的记载;2006年诺基亚6131成为首个NFC功能的手机;2010年三星Nexus S成为首款可以支持NFC功能的Android手机。

作为一种无线技术,NFC同样面临安全问题。但是NFC技术本身的特点——非常小的通信范围,有效隔绝了黑客的入侵,用户完全可以放心地在这样的近距离中进行通信。但是为了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近场通信技术也包含了完整的安全技术。

1.2 NFC的3种工作模式

近场通信技术支持3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卡模式、点对点模式和读卡器模式,如图1所示。

在卡模式下,NFC设备相当于一张采用RFID技术的IC卡,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IC卡(包括信用卡)的使用场合,如公交卡、商场消费卡、车票,门禁管制、门票等等。这种方式下的一个明显优点是卡片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RF域来供电,即便是在寄主设备(如手机、移动终端)没电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数据的传输工作。

在点对点模式下,NFC技术和红外线技术一样,可用于数据交换,只是采用NFC技术的设备传输距离较短,传输创建速度较快,传输数据的速度也较快。相比于红外设备,采用NFC技术的设备功耗较低。将两个具备NFC功能的设备连接后,即可实现数据在设备间的点对点传输,可完成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薄等功能。因此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多个设备(如数位相机、PDA、计算机和手机等)之间可以交换资料或者互相提供服务。

在读卡器模式下,NFC设备可以作为非接触读卡器使用,从海报或者展览信息电子标签上读取相关信息。

需要进行数据交互时,NFC设备可以工作于主动模式或被动模式下。在被动模式下,发起NFC通信的设备,也称为NFC发起设备(主设备),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提供射频场。它可以从106 kbit/s、212 kbit/s或424 kbit/s中选择一种传输速度,将数据发送到另一台设备。另一台NFC设备作为目标设备(从设备),不必主动产生射频场,仅需要通过负载调制技术,以相同的速度将数据传回发起设备。此通信机制与基于ISO14443A、FeliCa的非接触式智能卡兼容。因此,NFC发起设备在被动模式下,可以用相同的连接和初始化过程检测非接触式智能卡或NFC目标设备,并与之建立联系。在主动模式下,通信双方收发器加电后,任何一方可以采用“发送前侦听”协议来发起一个半双工发送。在一个以上NFC设备试图访问一个阅读器时,这个功能可以防止冲突。

在主动模式下,每台设备要向另一台设备发送数据时,都必须产生自己的射频场。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都要产生自己的射频场,以便进行通信。在被动模式下,像RFID标签一样,目标是一个被动设备。标签从发起者传输的磁场获得能量,然后通过负载调制技术将数据传送给发起者。

需要注意的是,移动设备主要工作于被动模式下,从而能够大幅降低功耗,延长电池寿命。在一个应用会话过程中,NFC设备可以在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之间切换自己的角色。利用这项功能,电池电量较低的设备可以要求以被动模式充当目标设备,而不是发起设备。

1.3 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目前,无线通信市场多种技术并存,尤其是近距离通信领域,已经存在多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比如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RFID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并存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业务,并且每一种技术都有自己的应用场景和优势。近场通信技术的出现,丰富了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种类,完善了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应用场景和范围,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灵活性。与现存的诸多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相比,NFC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图2展示了无线通信市场中各技术适用场景[1]。

与RFID相比,近场通信技术中的信息也是通过无线频率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利用了负载调制的功能。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与RFID技术相比,NFC的传输距离更短,可以提供轻松、安全、迅速的无线连接。已知的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近场通信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对信号进行了有效衰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电磁波的传输距离,因此NFC具有比RFID技术更近的传输距离、更高的带宽、更低的能耗等特点。其次,近场通信技术天生的优势是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使用范围。同时,NFC技术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设备间轻松、迅速、安全而自动的通信。与其他无线连接方式相比,近场通信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最后,近场通信与RFID的应用领域不同,NFC技术主要应用于门禁、公交、手机支付、交通、旅行、购物等领域,RFID技术则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此外,与红外和蓝牙传输方式相比,近场通信技术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与红外技术相比,NFC技术提供一种面向消费者的、更近距离的交易机制,比红外传输方式更快、更可靠、更简单。与蓝牙传输技术相比,一方面,近场通信技术面向近距离交易,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私密数据;另一方面,蓝牙技术能够弥补NFC技术通信距离不足的缺点,可以应用于较长距离的数据通信。因此,NFC技术和蓝牙技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存在。事实上,快捷轻型的NFC协议可以用于引导两台设备之间的蓝牙配对过程,促进蓝牙的使用。表1中直观地表示了近场通信技术、红外技术和蓝牙技术在几个技术性能指标上的差异。

正是由于近场通信技术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以及其对多种标准规范的有效支持和兼容,加上NFC具有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和更富直观性等特点,这让它在某些领域显得更具潜力。NFC通过一个芯片、一根天线和一些软件的组合,能够实现各种设备在几厘米范围内的通信,并且费用低廉。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NFC技术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众多厂商纷纷在自己的终端设备中加入了NFC功能,抢占NFC市场先机。可以预言:如果NFC技术能得到普及,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使用许多电子设备的方式,甚至改变使用信用卡、钥匙和现金的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近场通信技术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放异彩。

2近场通信技术架构

近场通信技术支持3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每种工作模式具有相似的技术架构,但是具体的工作模式又体现出各自的差别。我们将概述性地介绍近场通信的技术架构。

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近场通信技术的总体技术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模拟协议规范、数字协议规范、NFC相关动作规范、逻辑链路控制协议、NFC标签技术规范、NFC数据交换格式、记录类型定义规范等。每一种技术规范都完成特定功能,并且针对具体的业务应用和工作模式灵活选择适当的协议规范实现。具体架构如图3所示[1]。

模拟协议规范的作用主要是定义了具备NFC功能的设备的无线射频特性,如射频域的形状和强度。该规范主要用来决定NFC设备的可操作范围。根据规定,近场通信技术的射频磁场的载波频率为13.56 MHz,未经调制的射频磁场磁场强度最小值为H min =1.0 A/m rms,未经调制的射频磁场强度最大值H max =7.5 A/m rms。在通信的过程中需要对磁场进行调制。被动通信模式下,初始方应产生一个射频磁场来给目标方供应能量,目标方应该能够在H min和H max 间连续工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目标方在初始方的工作区域中时,初始方在其工作区域中的磁场强度应不小于H min 。在主动通信模式下,初始方和目标方都是用自身产生的射频磁场(H min ~H max )进行通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目标方和初始方在对方的工作区域中时,初始方和目标方应保证在自身工作区域中的磁场强度不小于H min 。当进行外部磁场检测时,如果外部磁场在频率为13.56 MHz 处的场强高于H Threshhold,NFC 设备应能检测出该外部磁场的存在。外部射频磁场阈值H Threshhold = 0.1875A/m。

数字协议规范主要定义了用于完成通信的构件,是实现ISO/IEC 18092和ISO/IEC 14443标准中数字技术的规范。涉及到4种不同角色(初始方、目标方、读写器、卡模拟器)下的NFC设备的数字接口和半双工传输协议。主要包括调制机制、比特级编码、比特速率、帧格式、相关协议和命令集。

NFC相关动作规范以满足数字协议规范的构件为基础,定义了互动方式下建立通信的一系列动作。如轮询周期、何时执行进行冲突检测等动作。规范中定义的一些动作可以原样使用,或者通过适当修改来定义其他的方式来建立通信,这些变种方式可以适用于原用例或者适用于不透光的用例。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LLCP)描述了NFC套件逻辑链路控制层(LLC)的功能、特征和协议。逻辑链路控制层构成了OSI模型数据链路层的上半层,与下半层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AC)互补。LLCP层技术规范通过一系列映射可以支持MAC层。LLCP协议到外部MAC协议的每一种映射都指定了相应的绑定需求。LLCP主要特征包括链路激活、监测、去活,异步均衡通信,高层协议复用,无连接传输,面向连接的传输等。LLCP不支持同步传输、多播与广播、数据的安全传输、服务用户接口等功能。

NFC标签技术规范定义了4种NFC的标签类型,以支持设备的读卡器工作模式。

数据交换格式(NDEF)规范定义了NFC应用中的信息编码格式。该规范支持NDEF信息的复用和分块。

记录类型定义规范如何在NDEF信息中构造记录,并指出记录可以互相包含。每一种记录都包含一个类型指示,表明其包含的内容。

NFC设备有3种工作模式,对不同的工作模式,在协议使用与应用定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工作于读写模式下的设备支持的应用可分为3类:NDEF参考应用、第三方NDEF应用和非NDEF应用。NDEF参考应用是指NDEF论坛预定义的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应用,如链接切换、智能海报等;第三方NDEF应用是指使用NDEF技术基于标签的专利性私有应用;非NDEF应用是指需要与非接触式卡片交互的专利性私有应用[1-2]。读写模式下的技术架构如图4(a)所示。

点对点模式下的技术架构如图4(b)所示。逻辑链路控制协议负责链路的激活、管理、去激活,该协议支持异步平衡模式和协议复用技术,同时支持无连接传输和面向连接的传输情况;协议绑定模块为NFCC论坛定义的协议规范提供标准的绑定(即端口号),增强不同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论坛已有协议部分是指那些论坛已定义了的与LLCP相互绑定的协议,如IP、对象交换协议(OBEX);其他协议是指那些论坛为指定的可以运行于LLCP协议层之上的部分协议;参考应用指论坛定义的可以运行于NDEF协议上的参考性应用;点对点应用可能包括从相机打印照片、交换商务名片,以及第三方NDEF应用等等。

卡模式下的NFC设备架构比较简单。其应用主要包括一些专利性的非接触式卡片应用,如基于ISO14443 A/B或FeliCa标准的付账、购票应用等。具体技术架构如图4(c)所示。 (待续)

参考文献

[1] NFC Forum. NFC digital protoc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1.0[S].2010.

[2] NFC Forum. NFC Data Exchange Format (NDE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1.0[S].2006.

作者简介

协同通信论文范文9

关键词:协同管理 跨国旅游集团 实现机制 信任机制 契约机制

一、战略协同理论发展回顾

战略协同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首先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安索夫提,他认为协同理念的战略可以把公司多元化的业务联结起来,从而使公司得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安索夫确立了协同的经济学含义,即协同模式的有效性部分地源于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安索夫把协同效应形象的通过“1+1>2”这一简练的公式表达出来协同的概念因其“简单”而被人们广为接受,协同理论也得到迅猛发展。

在协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跨国旅游集团协同实现机制理论的研究也更为丰富。国内外学者对于协同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多方面进行研究:一种从集团多元化类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不同类型下跨国旅游集团协同化的效应,此外还有以大型企业组织的协同发展个案的特征为思路阐述跨国旅游集团化系统管理的模式[1]。郭华(2005)提出相关型多元化和非相关型多元化的不同协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2]。赵黎明、成红波(2009)根据企业集团的发展类型将跨国旅游集团的发展归纳为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并利用边界理论和实证理论对三种不同类型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的边界进行分析[3]。邹统钎、宋乐、童东风(2006)将多元化的扩张路径分为首旅模式与锦江模式并将两者进行比较比较[4]。 张晓明(2002)以我国旅行社业经济联合体模式为研究对象,认为我国旅行社可以发展的经济联合体模式有全国范围内资金联合型企业集团、区域内资金联合型企业集团、全国范围内战略联盟型经济联合体和区域内战略联盟型经济联合体[5]。吴晓昊(2007)也同样支持集团化发展作为旅游企业发展的可靠的创新方式[6]。

从跨国旅游集团协同实现机制理论研究来看,无论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还是混合多元化,其发展基本都是内向一体化,倾向于对于企业集团内部纵向或者横向协同效应的应用,而缺少对于外向一体化如与外部其他个体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在跨国旅游集团传统内部协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外部协同理论,分析跨国旅游集团跨国旅游集团协同战略实现机制的内在机理及协同思路。

二、跨国旅游集团战略协同效应的实现机制

对于跨国旅游集团而言,无论是内部成员企业还是外部关联供应链企业,都属于跨国旅游集团协同合作联盟(以下简称“协同联盟”)。作为一个协同联盟,是不可能仅仅依靠相互间的信任和精神鼓励就能团结合作,共同创造协同利益的。因此,一个协作联盟作为一个经济利益的结合体,必须从经济利益上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激励、约束各成员能够为协作联盟的发展而努力工作。也就是,跨国旅游集团可以去选择这两种方式分别去实现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其内容主要表现为跨国旅游集团内部管理协同的信任机制和跨国旅游集团内部管理协同的契约机制。

(一)跨国旅游集团内部管理协同的信任机制

信任在联盟中是一项极度重要的战略资产。为了信赖,公司只承认拥有良好声誉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的价值。当信任存在时,整个战略联盟就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积极性,能够合力创造更高的协同利益。因此,跨国旅游集团内部协同的协同实现形式应该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具体实现实现的基础是管理方式、信任文化以及独立主体之间的股权关系。信任式联盟,它是由各成员在内部统一文化制度、管理方式的支持下形成一种自主性管理集团,其中这种信任关系往往建立在内部的权威或者股权关系。信任式联盟中较为常见的是股权式联盟。在国外的长期实践当中,充分的验证了此种联盟的可行性,并且认为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方面是非常有效的。Spencer 和 Ruabitschek 认为:生产中间产品的合资企业是有利可图的,由于这种行为输入的市场价格降低了,因此最终产品利润提高。然而这种与人分享的市场不可能过于长久的存在,因为在某一成员企业能够在技术上能够超过现阶段的市场领先技术时,不能排除其机会主义的倾向加大,甚至于背离联盟的行为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股权式战略联盟的大股东,或者是盟主企业,需要加大对于各成员对于整个联盟的投入情况的监控,以确保整个联盟的安全运营。在这时,盟主企业最重要的是监控,并且要能拥有采取对背盟企业的惩罚能力,这种能力一定要在整个战略联盟建立的初期就赋予盟主企业。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监控各自的投入情况,在收益上业能有足够的保障和激励,并且盟主企业能够有能力对背盟成员进行严厉的惩罚,这些措施足以保证一个战略联盟的长久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