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高考改革方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1-10 19:55:43

新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1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49-02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1.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施新课标改革工作,但是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而言,迫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迟迟未能加入改革的大潮中,高中历史教学还是不能彻底摆脱适应教育的束缚,任课教师也是按照高考动向进行教学,完全忽略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比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只是一味的熟记各种历史事件及历史知识,以备考试之需,这与新课标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在这样教育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教学的效果,教师教学观念能否跟上现代教学改革的新思潮,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改革。

2.由于历史任课教师短时间不能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趣,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只会导致学生的抵触心理越来越严重。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如果教师不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改革,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根本程度的改变,历史教学也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约束。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学生积极性的低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大部分高中学生都是在高考重压下学习,只重视学习的过程,往往忽略学习效率。

二、历史教学方案的改革措施

1.无论是何种学科都要时刻把握住教育的本质即育人。历史在众多学科中有着其特定的学科特点,历史相对于其他学科有着很强的人文社科性,所以,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更应该紧密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开展。任课教师应主动学习现代教学理念,摒弃传统历史教学观念,将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强化于心,增强自身历史责任感,要将人性化教学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末,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在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做好对于历史抽象知识的整理总结,合理的对于历史知识总结,有助于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总结知识点也是比较重要的授课手段,现阶段对于这一方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课改之前,历史课本都是以通史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课本自身就是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编排,但是新课标的历史课本,是按照专题事件形式进行编排整理的,因此,对于教师及学生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对于学生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这样编排课本对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个挑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主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但是学生学习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普通学生尤其是基础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而言,这种方式无疑造成了教师任课教学的无形困难。授课过程需要教师提前做出充分的备课。

3.历史作为一门考验记忆力的学科,扎实的背诵是学好历史的基础。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是新课标对于任课教师提出的难题。任课教师授课的风格,对于课堂气氛的掌控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当堂知识的掌握。任课教师的思考、思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答题思维,如果能在密封的考卷中找到自己学生的考卷,说明该任课教师上课的效果相当不错。在教学过程中,出了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记忆手段。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不应在研究创新传统记忆方式的同时,忽略授课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新课标理念要求现代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课上的教育不再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单一模式,随着多媒体的引进,课堂教育将会变得丰富多彩。历史教学应该抓住时代的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图片、视频等资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善课堂氛围,逐渐改变历史学科枯燥乏味的印象,保持历史学科紧随时展,将历史学科的特点表现出来。

三、历史教学的具体案例

虽然历史学科目前来看还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但是也不乏优秀的改革例子。下面就笔者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历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经验同大家分享,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在进行《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前,笔者做了大量关于那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调查,并按照一定思路整理成章,在授课时,按照总结的知识点向学生介绍该历史时期的特点。笔者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再向学生介绍共产党的性质。其次,按照改革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逐一介绍,并解释其间的因果关系。这中间笔者还播放了相关历史资料视频。整个授课过程,由于备课充分,较为轻松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总结

历史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历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时代要求进行授课,不断改革创新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历史学科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通过对于传统授课方式的创新,彻底改变学生对于历史课的传统看法,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历史学科授课的现状,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率。相信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教学会逐渐改变现状的颓势,重新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高中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历史教学,2008.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考改革;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2014年新高考方案的提出,立即成为当前热议的话题。在高考中是否考英语、怎样考英语以及英语考试占多少分会极大地影响着大学以下各级学校、特别是高中的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而影响着大学以下的各级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因此,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探讨无疑是一个重要并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英语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高考改革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自2014年7月8号正式颁布的《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以来,社会各界热议不绝于耳,该方案其总体上是要适当减少高考考试门数和改变高考考试方式,其中英语逐步转变为社会化考试,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计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这次改革释放出的理念,众专家认为,是在与西方教育的招生选拔体制相靠拢。“一年两考”是在增加英语考试的频率,弱化“一考定终身”的偶然性,把英语考试从“应试性”推向“应用性”。而有的专家认为,英语采取社会化考试,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一年能有两次考,是否会鼓动学生因为要得高分而反复去“刷分数”?诸如此类的问题产生了。

二、新高考改革方案下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忽略了高中英语教学同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提高的过程,因此目前英语课程在小学、初中教育阶段都得到了广泛开设。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英语语言的启蒙为主,而且在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上日趋多元化,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教育方式,旨在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奠定英语学习的基础,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但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是依据教学大纲选择教学方式,导致目前的英语教学,越往上走越趋向于应试教育。

(二)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如有的教师只有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且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等环节,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种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英语,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却不是很多,甚至造成很多学生丧失了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重传授,轻培养”的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主要还是以高考成绩的提高为导向的,所以大部分英语教师在选择英语教学的方法时,主要还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上,这使得很多高中生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导致高中英语课程的整体教学处于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氛围,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利于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新高考改革方案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建议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颁布,明确英语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现阶段的中英语教学,也应当结合英语高考改革中的变化,对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

(一)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

改革英语,并不意味着英语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英语已有强烈的外在需要――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高考改革就是要改革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的考核办法,着眼于学生英语的表达与应用能力,将英语实实在在地学成一门可以运用的国际语言,学生不再是只会做书面试题的英语哑巴。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紧跟英语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

(二)拓展考查的英语教学内容

英语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要拓宽测试与考查的内容,实现教学题材和测试体裁的多样化,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更加图书知识化、生活化和国际化,提高英语教学的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做到既与高中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多涉及当前的一些热点话题,又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强化自主合作的英语教学方式

高考英语变革,导致英语教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学生英语整体水平可能会下降。又因不同省份英语高考政策差异化,学生间的英语水平差距会加大,尤其体现在城乡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异。针对这些变化,高中英语教学要进行配套改革。例如构建以“通用英语、通识英语、通用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为主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继续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丁丁.对高考英语改革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精神,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认真总结我省“3+X”高考科目改革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推进普通高考改革,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的。

二、基本原则

点击浏览该文件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4

欲改变“重理轻文”现状

去年中山市出台了中考改革方案,考试科目变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说考试)、物理、化学、体育。而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和生物不再纳入计分科目,成绩也不再计入中考总分,而是改为等级考查科目。该方案在今年中考中实行。

今年两会上,不少委员代表提出,中考的改革过度重视理科,对文科有优势的学生极为不利,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这个问题,中山市教育局(现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李长春曾回应说,中考政策会根据高考政策的变动作出相应调整。他表示,为了更好地与未来的高考衔接,将会出台新的高中招生改革方案,新的方案将更加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等级考查科目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引领学生多样化发展而不是侧重于理科。

日前,从中山市多所学校获悉,新版中考方案初稿已经出炉,正在征求师生意见。咨询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多位工作人员表示,确有此事,但最终方案仍未确定。

物理、化学、政治、历史4选3

据了解,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方案被称之为“3+3+N”方案。其中,第一个“3”为必选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为学生必选科目;第二个“3”为自选科目,学生根据招生学校要求和自身兴趣从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四个科目中自主选择三个科目。三个必选科目和三个自选科目共六科作为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主科目。

“3+3”招生录取主科目分A、B两种组合类型,A类组合的自选科目为物理、化学+政治(或历史),B类组合的自选科目为政治、历史+物理(或化学)。其余文化科目作为招生录取关联性科目,用于设置普通高中录取基本条件(即资格条件,规定最低等级)及择优录取时主科目等级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分科比较、参考。N为体育与健康、艺术、实验操作、信息技术等体验性操作性科目。2015年体育与健康纳入招生规定科目(即当年N为1科),2016年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招生规定科目(即N为2科),其余科目随省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程逐步纳入。

录取新政

录取或实行“等级+分数”形式

新方案称,招生录取主科目均以等级呈现,同时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按原始成绩计总分并公布,保留其余科目原始分(不公布但可查分),用于全科目等级择优难以比较时,进行单科原始分比较或相同科目原始总分比较。当等级择优无法比较时,也可采用二次量化计分方法,即给文化主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按一定分值赋分,比较等级总分,实现不同等级组合的转换可比。

一位中学校长称,根据新方案高中录取将采取“等级+总分”的形式进行。具体而言,即先按考试科目的等级录取,在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或将参考总分。例如,一个考生考了7个A总分500分,但另一考生6个A总分501分,则优先录取7个A的学生。“新的方案比较复杂,涉及考试和招录改革。与今年实行的方案相比更加科学合理,也让学生有了更多学生和机会。”他说,“方案目前仍在讨论,最终要以教育部门正式公布的为准。”

聚焦改革

改得太快易加重学生负担?

教育局回应:目前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针对中考改革的问题,有家长通过局长信箱投诉此事。家长称,本学期已经过了一半时间,突然启动改革无形中会增加学生心理压力。对此,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10月27日回应称,该方案是为了适应国家高考改革,目前只是征集意见。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案例教学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历史由来已久,面对新课程改革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提出的诸多要求,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的大趋势了。实践中,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案例教学的理念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事业,相当一部学校和地区的软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还没有被建立健全,尽管以远程教学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为先导的现代化教育教学革命已然到来,学校似乎在教学理念层面还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针对这样现实情况,在践行案例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摒弃以往应试教育中培养的僵化的、唯分数论的传统理念,依托案例教学的相关手段,更加强调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通识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成长,助力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

二、着眼案例,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一个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改革创新的相关工作也不例外。在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相关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并寻找当前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当给一线教师和学生一些自,除了规定一个固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外,不再为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予以规定,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够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自主选择所学内容,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在互联网学习中获得快乐和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便利性,发挥网络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着眼于案例教学,善用互联网

网络的深入发展,让远程教学成为了可能,当前,随着学校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网络教育教学机制的深度创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也逐渐成为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加大远程教育方面的投入,力求用专业化的知识、技术和设备,推进案例教学环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课程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应当绝对杜绝“外行领导内行”情况的发生。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才有可能可持续的发展,新技术才有能不断地被应用于实践。

四、依托案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的初衷,随着当前高等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不断进步,很多采取的教学改革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因材施教理念的践行。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学校毕竟是集体学习的地方,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不过是在集体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分层次教学。我们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强调集体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的时候,还要强调大课、中课和小课的互补学习,其中集体课是教授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中课是针对主体学生的开展的一般难度的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而小课的开设则是走向了两个极端――针对学习程度最好和最差的两组学员进行的单独教学。

五、改革考试制度

考为了推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长远发展,对于学生考察中,应该将考试和考察的方式多样化,将更加丰富的考察形式带入到高中院校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教学的考察模式中。学校应该考虑改革现有的考察模式,以配合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和相关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弹性学分制是可以参考的一种改革方向。就是说,把以往用于考察学生学习程度的固定的学分标尺,改变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来定义的相对概念。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从繁重的课业和练习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尽早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主见,建立自信。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时代对于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在已有的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领治,陆建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2014(23):78-79.

[2]刘剑英,宋鹏.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中学报,2012(3):12-13.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6

关键词:导学案;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108-03

作者简介:唐淑红,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物理)。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引领了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它创造出的导学案已是当前各所学校学习和效仿的标杆。实践证明,“导学案”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杜郎口中学的升学率,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否对城乡各类学校都具有普适性?能否机械模仿?如何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设计导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具体实施?这些,都是课改时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在考察的基础上对基于“导学案”的课程改革的高师师资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实施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从实践中探索出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预习、交流、展示、反馈等,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期望以此达到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本位”逐渐向现代教育的“学生本位”转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新课程改革早已提出建构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但这种改革模式却往往出现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日常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

无容置疑,“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已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朵奇葩,它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是未来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被看作是学生能“对学习进行控制的能力”,体现为一种“超然、批判性反思、决策好独立行动的能力”。 [1]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并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很显然,“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体现了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教育思想,是在向“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界努力迈进。

虽然“导学案”的课程改革出发点是好的,方向也是正确的,但在一些学校中,仍由于不能把学校具体情况和课程改革很好地结合,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在高师教育中,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是对高师学生的重要的职前教育,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奠基之举。

二、存在的问题

1.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实施具有一定困难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杜郎口中学班级学生人数在35~40人左右,实施“导学案”课程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而我国很多城市(如湖南省各市)中学班级人数都在80人左右,实施分组讨论,对教师驾驭课堂和组织学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是否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难以掌控,对课堂教学的调控总不能如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展示讲解时,条理清楚,受到教师的青睐。但由于担心中等或差生在展示时耽误时间,教师往往总是让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主体性”的机会。考察中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课前预习应付差事,课堂讨论当看客,合作探究事不关己,展示提升不敢上台。对此,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和关心,长此以往,优者更优,差者更差,两级分化更为严重,与课改中提出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的理念相违背,不能达到预期的、应有的效果。

2.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过于单一,不能有的放矢。有些“导学案”和“练习卷”、“测试卷”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把习题分成了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等几类,导学性不强,存在照搬教材内容的现象。许多教师把解题技巧和重复训练视为教学的“法宝”,在导学案设计时作为重点内容来考虑,而不考虑教学的现实意义,使得教学脱离了生活与实践,导致学生在面对联系现实生活的题目时显得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学生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设计导学案时,很少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所谓“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导学案,包括课堂探究、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等,也就是在校七节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全部要在放学后两三个小时内完成。众所周知,课堂探究、展示提升等环节应该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怎么能全部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呢?学生的学习几乎就是课前“做导学案”,课中交流、展示“导学案”,课后“再做下一个导学案”,这样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习题操练”,无疑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违背了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改革初衷。长此以往,优者产生厌学情绪,差者抄袭导学案,使得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教师、学校会越来越反感。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

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对基于“导学案”的课程改革自身没有经验,对课程改革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教学过程指导不到位。课堂上,小组成员中一些学生对学习的体验不足,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而是趁机说些与讨论无关的话题,小组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由于学生疲于应付“导学案”作业,展示时大多是将网上查阅的资料、“教学用书”之类教辅书籍上的答案在课堂上一一回答,课堂表面上是热闹的,学生是活动的,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还有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不考虑年级,不考虑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味硬性要求教师讲课时间不允许超过10分钟。笔者认为,知识内容较为简单的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但对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内容,则需要教师讲解、引导,不能机械照搬。

三、原因分析

1.学校层面

有些学校在学习考察完毕后,还没有对教师进行深入的培训,没有考虑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论证,就进行机械的模仿和照搬,并且对所有的年级、班级和开设的全部课程全方位实施。诚然,实行课改的初衷是好的,思路也是进步的,但是对人的培养,一定要慎重,不能仓促。对于好的教学模式,应该遵循鲁迅笔下“拿来主义”之意,有选择地拿,能为我所用地拿,并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

2.教师层面

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教学理念转变慢,角色转换不到位。他们往往在形式上做到了课程改革,实质上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对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课改的原因思考甚少,只求做好教书匠,不求成为教育研究者。在实行“导学案”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执行者,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实施及教学效果都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在授课时如何运用导学案,工作是否到位,对课改的成败有直接影响。所以,课改的前提是要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四、思考与建议

1.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理念、改革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调查发现,有不少教师不理解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进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改,所以学校应该提供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高师院校应注重增加对学生的新课程改革教育,让在职的教师和未来的教师都能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及其深远意义。只有这样,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课程改革过程中才是主动的,积极的,才能保证课改的成功。

2.导学案的设计

要设计一份好的导学案,首先应注重导学案的指导性作用。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做练习。要通过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导学案”的编写中,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沿着这条线索指导学生掌握学法。第二,要能发挥主体性作用。即要以生为本,导学案的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要过多过滥,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逐步落到实处,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第三,体现培养创新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探究活动方面,应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大胆质疑,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第四,体现开放性、实践性。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具有开放的教学思想、科学新颖的教学设计、灵活创新的教学内容和务实高效的教学效果。“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外,教师不应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课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地探索、思考、交流、讨论、猜想、总结,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课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并作适度拓展和延伸。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城市和乡村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改革过程中,高师教育的责任应该立足于冷静思考,立足于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把师资培养和改革实践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一味“追新潮、赶时尚”,盲目模仿,会失去自我,甚至会迷失方向,背离学科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7

新学期即将到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表示,今年下半年,长沙将启动中考改革调研,完善中考成绩的呈现方式,可能不再简单用等第制衡量学生,有可能将等第制和分数制结合起来,促进中考改革与新高考改革方向对接。不过,家长和学生们暂时不用担心,新中考方案最早将于2019年实施。卢鸿鸣解释,此次改革并不是取消等第制,而可能实行“等第制+分数制”,让中考改革方案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6年,长沙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考制度改革,改变之前使用的分数制,推行等第制,即中考成绩不再以分数形式呈现,而是以A、B、C、D、E五个等第形式呈现。与此同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也是等第制),并将评价结果与高中录取挂钩。之所以进行中考改革,卢鸿鸣表示,主要是为了使中考与湖南新高考更科学地对接。按照湖南新高考方案,高校录取时依据考生语、数、外全国统考成绩和自主选择的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因此,中考改革也会围绕“两依据一参考”来探索。卢鸿鸣表示,新的方案会科学谨慎地推出,长沙市教育局将会进行广泛调研,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有效促进中考改革与新高考改革方向对接。如果实行“等第制+分数制”,会以哪种方式呈现?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长沙推进中考改革或将是这种方案:中考成绩实行分数制,综合素质评价还是实行等第制,两者一起构成考生综合成绩,成为高中录取依据。这样,既避免了“等第制”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区分度不够的弊病,又能够让中考与新高考实现更好的接轨。鼓励走班制和小班制今年下半年,长沙市教育系统将鼓励支持学校探索走班制和小班制,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任务。支持9所学校开展现代教育实验,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实验,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完善四级联赛制度,完善足球特色学校联赛机制。大力实施体育艺术“2+1”制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校期间掌握2-3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爱好。长沙市还将在今年下半年组织对首批申报标准化学校建设的304所中小学校进行评估验收,督促各区、县(市)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新改扩建,确保学位供给,将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50人、55人以内。提高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加强学生宿舍、食堂建设。开展省市县三级标准化实验室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小学到校时间调整获批后将正式实施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介绍,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小学减负方面也将下大力气。第一步就是减少小学生在校时间,关于全社会关注的“城区小学生早上到校时间调整至8点30分”,目前已通过公开听证环节,报市政府获批后将正式实施。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8

随着新课程首次高考及招生工作的结束,人们开始对新课程高考方案进行反思和研究。对于高考这样一种关乎千万考生、千万家庭利益的评价手段和制度,考什么,怎么考,怎样考更有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注。为此,在新课程首次高考之后,我们必须理性地反思走过的历程,分析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把改革的事情做得更好。

体现和保证基础性

把基础会考作为高考方案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经过反复考量、权衡利弊的结果。

普通高中会考制度在海南一直坚持到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大家在研究高考方案之初都希望不要再做有名无实的事情,主张取消会考,减轻负担。但是,在经过认真研究高中新课程方案之后,大家还是统一了思想:不是会考制度不好,不能简单地取消,而是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使之更好地服务和促进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

高考方案的制订必须依据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对于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要求是:

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

作为基础会考,最主要的就是在“基础性”上得到体现和保证。很显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于“基础性”表述有两点:一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二是“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基础”。我省高考方案的“3+3”中,前者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指向的是综合“共同基础”,后者分别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与物理、化学、生物,指向的是侧重文科或理科不同方向发展学生的“不同基础”。但是,如果而已,还是没有真正解决“共同基础”问题。

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高中阶段仍处在人生发展打基础的阶段。侧重文科发展的学生,需要科学素养的基础;侧重理科发展的学生,需要人文素养的基础。基础会考定位于学业水平检测,体现的就是“基础”;采取文理学科反向考试,照应的是“不同”发展方向学生的“共同”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我省高考方案规定高考科目在会考中不考,也就达到了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目的。

公众眼中的新高考

2007年高考已经过去,但是人们对新方案有怎样的反应?我们又有怎样的再认识?

为了了解人们对于新课程高考方案的意见,我们在高考评卷期间曾经作过一次调查(发出问卷380份,收回356份)。

对于“基础会考中文科考理化生、理科考政史地的做法”,调查结果是:

选项 认同数

很好 82

还可以142

一般 51

不太理想 57

很不理想 21

经过这两年的基础会考实践,大家对于其实现课程修习的基础性、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均衡性是认同的。正因为如此,对反向考试的做法,认为“很好”和“还可以”的认同率达到了63%。

对于“基础会考以10%计入高考总分,您觉得这个比例设计是否恰当”,调查结果是:

选项认同数

合理124

一般121

不合理、应该提高所占比例47

不合理、应该降低所占比例57

选择“合理”和“一般”选项的认同率达到69%,而选择“应该提高”和“应该降低”的大体持平,这表明对于这样一种比例与高考挂钩大家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再看2007届考生会考成绩:

文科考生 成绩理科考生 成绩

4科平均总分 260.284科平均总分 320.38

物理平均分54.5 政治平均分 85.2

化学平均分71.0 历史平均分 81.3

生物平均分66.0 地理平均分 79.6

技术平均分68.7 技术平均分 74.3

从考试结果看,无论是文科考生还是理科考生,考试成绩在相应层面都基本达到了考试的预期目标,难度适中,差距不大。既促进了课程的开设,又保证了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础。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和考试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实行基础会考和基础会考的反向考试以及以10%的成绩比例与高考挂钩的做法,利大于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推动新课程改革

反思会考方案的研制理念,我们深感其具有科学性;分析高考后的调查反馈,我们深感其大众认同度;展望课改的深化推进,我们深感仍需改进和发展。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区,高考方案各具特色,大家也都在不同层面进行反思与比较。

我省基础会考的基本做法是:考试科目4科,实行的是反向考试,成绩以10%计入高考。其基本特点是:体现了共同基础和不同基础的有机结合,减轻了以往会考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了学校按照新课程要求开齐课程。比较其他省、市、区的高考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省的方案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如果按照有的省市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把非学术性课程统统纳入考试范畴,而且同样将考试成绩以一定比例计入高考,这样做虽然一者显得全面,二者促进课程开设。但是,这样的做法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使得非学术性课程的素质特性和体验特性转变为理论性、知识性学习。

我省的基础会考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科的实验实践能力考查,单靠纸笔方式是难以解决的。在教学安排层面,由于基础会考与高考成绩挂钩,加上会考时间安排在上一年高考之后,学校须挤出时间来安排复习,这对于其他课程的开设及教学秩序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9

2017年高考必看指南攻略 愿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点击进入↓↓↓)

2017高考招生划重点 发达地区上大学还有优势吗?

2017高考改革新方案正式版,全国高考改革政策汇总

2017高考志愿填报须知:志愿填报失败主要原因是这三条

2017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国内本科学历最高的10个专业名单出炉

高考改革时间表公布 2017年正式推行

近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明年上半年出台。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不会对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的学生产生大影响。配套实施意见现行试点,2017年正式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而在高考改革中,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招生改革】

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

有专家担心,高考改革如果只是局限于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也进行改革,可能令高考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昨日,教育部网站披露,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分成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由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参与此次高考改革设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此前表示,从趋势上看,研究性大学优秀人才招生和大面积的普通学校招生之间,也将有所区别。

不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表示,高校在此轮招生高考改革中的动力稍显不足,因为按目前高招机制,高考后留给高校选拔优秀学生的时间太少,很难实现在考察考生高考成绩同时,参考面试、高中综合评价等方面,所以,他认为,央属部属高校招生办法的出台十分必要。

【高考改革】

外语将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

针对高考改革,此次教育部计划推出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提出,要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在高考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将重点推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及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高考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从世界趋势和个人发展来看,都需要改变外语在高考中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局面。”对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袁振国解读称,此次探索外语考试“社会化一年多考”,如果能够成功,还能为接下来继续打破“一考定终身”取得经验。

【政策实施】

各地最迟明年底出台实施办法

对于高考等重大教育高考改革,教育部一般都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将方案提前一段时间公布,确保高考改革有序进行。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高考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方案要求,各省(区、市)最迟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实际上,一些地方已在先行探索,如浙江,2011年,便已推行“三位一体”招生,将考生高中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云南、浙江、天津等地也已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时,率先尝试外语一年多考。

高考改革路径

有条件可9年一贯制办学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介绍,目前关于考试招生制度高考改革主要有七条路径,贯穿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

1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包括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合理划分学区,学生在学区内直接进入初中;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校实行9年一贯制办学等等,综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择校过热问题。

2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高考改革,包括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中等职业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实行注册入学。

3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5高考改革统一,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包括探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扩大培养单位和导师团队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录取制度。

7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转换认定制度。

这几个高考时间点 2017年要高考的你不能错过

近日,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三个重磅文件,浙江省也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方案不仅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而且对于2017年要参加高考的考生和家长来说,更需要及时关注和研读这些文件。为此,助学博士小朱梳理了高考改革方案,以2017年高考生为例,整理出考生需要注意的时间点,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语数外高考时间:

2016年10月:外语多次考试

2016年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每年安排2次考试,一次在2016年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一次在2017年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试。

2017年6月:语文、数学、外语高考

选考及学考时间:

2015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每科至多报考两次。当然,小编建议,选考的科目,尽量放到高三去考。

高中学考调整到每年4月和10月开考。首次考试在2015年10月进行,若是想减轻负担,那些确定不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科目,可以考虑在这个时间,有选择地考掉。

备考关注时间点:

2017年3-4月:关注高校三位一体招生章程

高校会在每年的3月、4月公布“三位一体”招生简章,高校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高考前还是高考后安排综合素质测试要求,有兴趣的考生要重点了解

2017年4-6月:专心复习语数外

2017年6-8月:填报志愿,等待录取

关注高校招生简章,进行志愿报道后,等待高校录取。有的高校可能会在高考后才进行“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评,有心仪的高校记得提前关注。

烟台42280人报名参加高考 2017年起招生改革

今年,烟台全市共有42280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比去年减少505人。其中,春季高考5723人,比去年减少了410人,夏季高考36557人,比去年减少了95人。在考试时间安排上,春季高考5月14日—15日考试,夏季高考6月7日—8日考试,全市中考6月13日至15日进行。

今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这次改革将于2017年开始实施,2020年全面推进。从早前政策来看,深化夏季高考科目改革是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夏季高考成绩由3+3组成,即语数外三门必选科目加上思政、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的3门科目组成。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形式,夏季高考依据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春季高考依据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单独招生中,中职生依据招生院校组织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高中生依据合格考试和职业适应性测试;高职综合评价招生中,依据高考(春夏)成绩或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或普通高中合格考试成绩及职业适应性测试。四类招考方式共同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

今年高考政策的变化不大,主要有三点:今年综合科目使用全国卷,也就是说,今年四个高考科目中,外语和综合两个科目使用全国卷,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仍然由我省自主命题,到2018年我省将全部使用全国卷;2016年起将在部分中央部委属高校和办学水平较高的省属本科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以“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考核”的招生方式进行;今年还将启动地方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将在高考录取前。

猜你喜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