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5:00:43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范文1

一、通过“导师制”,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班主任工作中,“导师制”能够将新教师的理论与机敏和老教师的经验与沉稳结合起来,凝聚大家的力量,发挥新老教师各自的优势。“导师制”让新老教师相互学习,让不同教龄的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新的学习内容,找到解决“痼疾”的方法,改善以往的不足,在班主任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年轻的班主任初涉岗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不知如何应对:如何让孩子们安定下来,让家长信任而不是怀疑,让班级迅速组建起来等等问题,都让他们心慌意乱。工作中许多看似简单的问题,遇到时都成了疑难杂症。缺乏经验成为了最大的阻碍。而此时,富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们身在其中,游刃有余。他们能够将一个班级迅速的凝聚起来,制定相关的规则,让它能够运转。关键是能够选出一批负责任、能够帮助老师的班委。这样敏锐的眼光,新班主任们望尘莫及。在与学生的相处和班级的管理中有尺度,严中有爱。而新的班主任往往难以像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一样,不能够把握严与慈的平衡。新班主任们此时会不断询问,会向自己的导师的帮助。建立什么样的制度让自己的班级能够迅速走上正轨,怎样平和理性地与学生和家长正确交流,怎样观察学生和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这些需要大量经验才能够准确找到解决方法的事情,因为有了导师们的经验都迎刃而解。年轻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清晰的头脑去反思、去改进。新教师成长之路顺畅,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保障。

二、通过导师制,促进青年班主任尽快成长

“导师制”打破了传统的师徒帮带,它是新老教师的相互学习。新教师在班级管理上虽缺乏经验,但丰富的理论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方法去尝试,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让新老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老教师凭借经验,方式简单但却有效,干练沉稳是老班主任的工作作风。而“导师制”却能将这二者融合,让新班主任的在询问和老班主任在观察的过程中,都能看到对方的优势,相互学习和改进,共同成长。资历较深的老班主任拥有较多的经验,但对于孩子们所成长的环境比较陌生。在解决学生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时因缺乏足够的了解,虽有方法但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的新班主任可以根据与自己相似的成长过程迅速找到问题,帮助老班主任解决那些因“代沟”而产生的误差,帮助老教师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并理解和发现不同时代的学生心理发展与习惯上的异同,促进老班主任在教育技能上的再度提高。通过“导师制”,一方面,它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学生情况等,促进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现今教师的培养模式多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而忽视了“导师”的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激情和创新思维,亦可以促进“导师”的实践思考,达到“双赢”,形成一种和谐、共促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通过“导师制”,可以克服班主任职业倦怠

新教师在岗初期,充满了激情与希望,满腔的热情与抱负。但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太多容易将他们的自信打垮,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此时老班主任的扶持与鼓励显得尤为重要。而老班主任们因为长时期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遇到的问题相似,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不断的重复,让他们无心去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对待这个职业失去了兴趣与激情,产生倦怠。此时,新班主任的到来,犹如学校注入了新的血液,他们的热情与灵动,让老班主任们回忆起自己的“新”时光,乐为人师帮助新人解决工作中的麻烦,并在新教师的疑惑中发现新问题。保持新鲜感的秘诀在于不断有新生事物的产生,资深教师们重燃工作激情。

“导师制”让教师们在工作中交到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朋友,对于工作又有了新的思考。教育生涯漫漫长路数十载,在这期间需要我们学习多少知识,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是单一的重复,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年份,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教师们应该与学生一路相伴,共同见证,共同成长。在此期间,新班主任变老,再有更年轻的血液加入,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教育者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何来倦怠?

四、通过“导师制”,可以提升实践理论,增加知识积累

对于新教师而言,他们迅速地积累到的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教师们不再在常规问题上焦头烂额,而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和解决细节上的问题,让工作更加高效。与此同时,老教师们则在与新教师的交流中发现新的教育理念,拥有资历的优越感让他们不甘人后,新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促动着老教师们不断地学习,长此以往,使其有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新、老教师在不断地交流中,新教师为老教师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老教师则思考新教师如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实践之中。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范文2

毕业实习是美术组2007级专业教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独立承担产品设计,课外活动和一般艺术实践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并深入调查研究企业生产的现状,从而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努力培养出适合于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二,实习要求

1.在实习指导老师和原技师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通过钻研教材,跟班学习,初步熟悉工艺制作的全过程并能独立完成制作流程.

2.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参与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协助组织集体活动,当好见习管理人员.

3.实习老师必须自觉遵守实习工作条例和实习企业的规章制度.

4.实习生和带队老师一般不准请假离岗,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方可离开实习岗位,实习教师请假一天由实习队领导批准,一天以上的上报学校批准,带队老师请假一律经学校领导批准.

5.对实习企业有意见或建议,一定要通过带队老师有组织的提出,并协调解决.

6.服从领导,虚心好学,友爱队友,尊敬师长.

7.为人师表,讲究礼貌,仪表端庄,举止大方.

8.刻苦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工作流程,工作认真负责,克服困难,全面完成实习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

9.不准下河,下塘洗澡,干各种违规违纪事件.

三,实习时间和实习单位

1.实习时间:2007年9月15日——2008年元月20日

2.实习单位:祁东县一痕广告公司,祁东县金鑫广告公司,神画玻璃工艺公司,方圆装饰工程公司,鹏程平面设计制作公司.

四.具体工作安排

实习单位实习阶段

a),实习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宣读实习计划,宣布实习纪律,明确实习目的要求.

b),请实习单位领导介绍公司的概况和对实习生的要求及工作安排.

c),听原技师示范课或跟班听课,请管理人员介绍工作情况,制定管理人员见习计划.

d),请实习单位的有关老师介绍有关制作经验和管理经验.

e),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分析教材,设计方案与试验.

(二),实践实习阶段

a). 实习生在独立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撰写详细方案,于制作前两天请指导老师审批签字,否则不准动手制作.

b).实习两周后召开一次实习经验交流会,每实习小组确立一人上一堂汇报课,按实习人数选取2名优秀者参加工艺制作比武.

c).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普遍进行试验,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应逐一指导,组织学生认真进行评审.

d). 同年级的实习生必须相互观摩,观摩后由课题组长召开评审会,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

e).每个实习生完成四个以上设计方案,上交四个标准设计方案.

(三),管理人员实习工作

a). 实习生制定管理人员工作计划,要指导老师审批,在原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管理人员见习工作,要坚持向原管理人员请求汇报.

b). 按照实习单位要求,抓好员工日常管理,关心员工,热爱员工,学会做员工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c). 实习结束前召开一次实习管理人员工作交流会.

(四),总结鉴定

1,实习结束前两天实习生向原管理人员和原技师交回工作,征求意见.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范文3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探索;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22-02

一、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和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选聘优秀的专业教师,对本科生进行思想上引导、专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以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科学指导本科生成才的一种新机制。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滑是大多数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前的教育观念已跟不上时展。本科生导师制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新模式。它以咨询、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功能。导师与辅导员共同承担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本科生导师制度是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的重大改革。我校也进行了深入尝试和探索,促进了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整体办学的提高。

二、导师制的发展

1.导师制在国外的发展。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学校给每位学生指定一位老师做他的导师。剑桥大学“学院制”的核心就是“导师制”。每个导师带2~3名学生,既言传身教又循循善诱,使学生德智均衡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世界上一流的创新人才。1909年洛厄尔(Abbott Lowell)任哈佛大学校长,在美国建立了“集中与分配课程、寄宿制、导师制和荣誉学位”制度。这使哈佛的导师制有了新的特点。他的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青年教师和老教授都可以做学生的导师,每个导师带的学生也不过4~6人。后来,这种方式很快传播到其他院校。在亚洲日本本科生导师制有了新的举措。日本的筑波大学是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得相当成熟的大学之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其课程设计设置也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以学科群、专业群实行大学本科阶段教育,一二年级一个学习平台,三四年级另外一个平台。学生三四年级选定一个专业和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发展。导师制不是西方的独特产物。我国早期一直实践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是代表。宋明时期的书院制度实质上采用的也是导师制。近代,我国导师制最先施行的是金陵女子大学(1916年),其次是大夏大学(1929年),其成效比较显著。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高校都在根据自身的学校现况探索相应的导师制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适应学习生活环境,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发展潜质,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合理定位,确定专业方向;按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修合适的课程;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为学生尽早接受科研训练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本科生导师制实践面临的问题

1.师生比失调,公平自愿难保证。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校办学规模极度膨胀,生师比日益增大。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为1:17,如此低的师生比不可能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这种师生比的严重失调给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严峻挑战。目前在很多学校一个导师被制度性安排的学生数往往超过10人,甚至20人。现实状况是导师没有选择余地,老师“被导师了”;反过来也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被导师约束,学生“被导了”,这使得双方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

2.配套制度不健全,缺少激励机制。现在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因此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需一系列制度保障。本科生导师制与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不配套;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后勤保障等等方面服务不到位;本科生导师的工作量大、报酬少,不能充分激励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现有的导师队伍不稳定,许多人不愿继续担任导师工作。即使学校从制度安排上规定一些老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由于不情愿,老师对本科生导师工作敷衍过关,难免流于形式,从而严重影响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和发展。

3.本科生导师制双向选择自愿结合的原则坚持不够。在学校不是每个老师都可以当本科生导师,也不是每个学生都一定要被导。有的老师更注重自己的科研成果,不愿意指导本科生。因此学校不能勉强那些唯利是图的老师做本科生导师。学生大多数适合通才教育。导师制度更适合师生双向选择。这样才能发挥优势。因材施教才会有的放矢。

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本科生导师制

1.提高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建立中国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度。对本科生导师制认识一定要符合国情,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办出特色。应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探讨,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计划、课程安排、学习方法、科研训练、大学生活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指导。

2.重视导师自身人格魅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本科生导师队伍。导师的自身人格魅力首先是人格感召力。导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导师要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始终站在学科的最前沿。第三导师还要有教书育人的能力,不仅要研究学问、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还要做引领文化的先锋。唯有如此才能对学生产生知识上和人格上的吸引力,才能言传身教。

3.应规范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要承认导师付出的劳动,给导师工作定量化,使之在人事考核中成为有效工作,给予和教学同等的报酬,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中优先考虑。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技作品,可以参加“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得奖作品要予以奖励。学生的评优评奖在素质测评时都要给予加分。

4.各高校要根据教师资源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各具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目前我校一二年级实行班主任(辅导员)制,三四年级实行专业导师制。鉴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我们根本无法满足几个学生配一个导师。所以,我认为优秀生导师制是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现实做法。优秀生导师制可以避开我国师生比太低的矛盾,同时满足师生自愿双向选择的愿望,建立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机制。导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生,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导师。学校既允许老师不做导师,也要允许学生不选导师,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个性。各高校要避免攀比和从众心理,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度。

参考文献:

[1]单中元.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

[2]潘海军,等.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3]张芳芳,等.创新型本科全员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督导

一、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而教学督导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监控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以实训为基础,重点在于操作实践能力,主要从事技术性工作,这是区别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重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应该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督导工作,讲究实效性。但是,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却赶不上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在这种趋势下,大多数高等校院的教学质量呈急剧下滑的趋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出优秀学生,许多学校设置了教学督导机构,制定了相应的督导制度,旨在使教学质量的提高赶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

二、教学督导工作中关系的处理

教学督导工作是高等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组成部分,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学督导机制,正确处理和妥善协调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巩固和推动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督导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3个方面的关系。

(1)督与导的关系。督导,即监督与指导。两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督”是手段,“导”是目的;“督”在“导”的前面,是“导”的基础与依据;而“导”是“督”的发展与深化。正确把握好两者关系,才能使教学督导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使督导对象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之中接受督导。“督”是检查、调研、论证存在的问题,“导”则是找出问题的Y结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只有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教学督导工作有实效,否则只有某种意义上的形式主义,走走过场而已。

(2)与被督导教师的关系。教学督导老师跟被督导教师构成督导工作的2个方面。教学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检察官,而是教师的朋友。在听课及相关教学检查中,应本着学习的态度,公平公正地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要作为典型向全校教师推广;对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导老师不能以一种批评指责态度来对待,应以自身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教学督导员与教师之间关系应是平等、融洽、合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融入教学中,真实有效完成督导工作。

(3)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学督导老师是由学校领导直接任命的,多数是退休后返聘的资深优秀教师,教学老师不是领导,也不能代表领导,它是学校领导的助手、参谋。教学督导老师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对教学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分析、调研、论证,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情况,提供信息。他们并不直接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但通过广泛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学校领导决策重大问题时提供有力的参考意见。在工作中,教学督导老师要]意做到督导不领导,沟通不做主,当好学校领导的好参谋、好顾问。

三、新时期的督导队伍应该提高自身督导水平

目前普遍现象是高职院很多教师来源于非师范毕业,教学经验缺乏,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督导组的督导员们对于这些年轻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教学督导老师不仅要在学院教学常规管理、优质课程评选、办学水平评估、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做很多工作,而且也要提高自身督导水平,以促进学院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新进教师要进行培养和考核,建立新教师的考核上岗制度,严格把关,这也是督导老师的任务。督导老师要与时俱进,提高业务水平,特别是新专业,要求和标准与以前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习、上机、校外实训课有所增加,督导老师要了解新专业的课程特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老师们提高教学水平,和老师们一起进步。在当前,提出教学督导老师素质问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对督导老师质、能力、品德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熟悉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尽快了解并逐步掌握相近专业和更多的专业基本知识,要求了解今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当然,不是要求每一个督导员必须对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都有很深的了解,事实上这也很难做到,但尽可能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有利于更好的开展督导工作,督导组才可能真正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起到督导作用。

四、立以人为本督导观念

督导老师在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倡进行换位思考。要意识到教师渴望被社会肯定、被他人尊重,从而促进其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把督导工作从原来以检查、监督为主转为鼓励和提倡为主。要抱着向教师们学习的态度,怀着发现好的教学典型和总结成功经验的愿望,了解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要求,总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摒弃去监督、检查、考察的心态,在评教中注意言行,尊重教师,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以谈心的方式、商讨的方法、共同研究切磋的精神,做到启发、点化、引导、激励、改革教学,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

五、教学督导反馈工作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范文5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并大力支持关工委工作,把关工委工作视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由校长任关工委主任、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学校关工委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召开专门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学期召开关工委领导小组会议,安排本学期关工委活动,年终作好总结,确保关工委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校长杨新经常组织关工委领导小组成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对关工委工作的组织定位、职责任务和功能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知关心下一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大离退休老教师是关工委工作的重要力量,发动和组织好老教师参与关工委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从而提高了做好关工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学校现任工会主席担任关工委秘书长,负责联系、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解决关工委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关工委活动经费。

二、精心组织,不断壮大“五老”志愿者队伍

市一职高是离退休教师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五老”,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战士,最集中的地。百年老校的五老资源是我校开展关工委工作的一大优势。为了把这些离退休的老同志动员出来,组织起来,在校党总支的领导和支持下,校工会对全校6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逐个登门拜访,请他们走出家门,参与学校关工委的工作。经过半个月走访邀请,使“五老”志愿者队伍由原有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26人。他们中有原学校老校长、工会副主席、办公室主任、原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市师德标兵、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市级优秀班主任等一批德高望重“五老”成员。根据“五老”志愿者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学校关工委设立了生活辅导员、困难帮扶员、心理咨询员、交通安全员、网络监督员、法制宣传员等6大员岗位,组建了革命传统教育组、法制教育组、交通安全组、网络监督组、心理咨询组、宣传报道组等六个组,形成了系统的工作网络,为发挥“五老”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育”机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实行奖励机制,鼓励离退休教师积极参与关工委工作

我校共有离退休教职工65人,其中有不少身体较好的老干部、老模范、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为了鼓励离休退教职工热情参与关工委工作,建设好一支由老干部、老模范、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组成的骨干队伍,学校给离退休老同志一些特别的政策,如设立老干部活动中心,让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每逢教师节、春节学校慰问这职工,离休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享受同等待遇,每年重阳节来临之际,还组织全校离退休职工座谈会,划拨一万元经费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对热心参加关工委活动,并做出较大贡献的老同志,

学校还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离退休老教师参加关工委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关工委加强关工委工作重要性的宣传,积极做好建设关工委平台的具体工作,根据本校退休教职工的专业特长,从实际出发开展活动。如:退休老校长刘国瑞同志长期以来对家庭教育颇有研究,邀请他为高一学生家长作《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长》辅导报告,学校实施

“青蓝工程”,发动退休高级教师对口指导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于确有困难参与活动的其他老同志,则发动大家人人献爱心,捐资助学。

四、脚踏实地,落实好本年度关工委工作

我校关工委在年度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学习市直关工委和市教育局关工委年工作意见,明确市直关工委和市教育局关工委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与时俱进,及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好各项活动,如:举办了两次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针对近几年学校引进新教师较多,业务上迫切需要指导的新情况,关工委组织本校退休高级教师对各学科的青年教师、青年班主任座谈,交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心得体会;安排李凤华、张怀珠、冯腾超、张淑兰、李元华、韩培兰等一批富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深入班级,以副班主任身份协助青年班主任做好工作。并结对帮教26名问题学生。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范文6

我们孟家庄小学是一个相对比较偏远,基础较薄弱的农村小学,最大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年龄偏大,导致有些科目无法正常开展,这严重制约了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中心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兄弟学校的大力协助下,近几年,每年都向我们这里调派支教教师来任职任教,使我校开足开齐了课程,他们为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9-2020学年,根据临朐县教育局的组织和安排,从洼子小学抽调了常元元骨干教师到我校支教。在各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支教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支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多次受到我县教育局领导的好评,为支教工作树立了新形象,赢得了好声誉。现将本学期支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障了工作顺利进行。

我校是一所地处偏僻农村,师资薄弱的小学。帮扶支教工作无异雪中送炭,所以校领导极其重视。我校提前成立了以校长王全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后勤、政教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支教工作领导小组。在开学前就主动与县教育局、支教学校联系,了解支教教师情况及生活和工作要求,商讨与支教学校交流互动机制。

开学初,全体学校领导为支教教师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在工作和生活上,认真地征求了支教老师的意见,共同制订了支教工作计划。后勤部门提前准备了学校最好的房间和新床,宿舍打扫的整洁干净的,生活用具应俱全,伙食费按比例补助,经过与支教学校领导沟通,制定了相关工作协调计划:

1、每学期组织召开两校协调工作会议。

2、每学期组织一次两校骨干教师互访活动。

支教教师在我校已经工作了一年,基本上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但毕竟还不能和镇区相比,夏季炎热,蚊子比较多,支教老师中午常常休息不好,学校领导知道此事后,让他们及时调换住室,给他们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学校还为支教老师提供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缓解一天工作上的压力,为明天的工作提供动力。校领导还定期深入了解支教教师的需要并及时优先解决,力求做到让支教老师,时刻感受到家的存在,家的温暖。

二、正确引导、督促检查,确保了支教工作收到实效。

支教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孟家庄小学不仅仅要让支教教师能够安心从教,快乐从教,更要让他们有效从教。为了确保支教工作收到实效,我们孟家庄小学领导班子多次对支教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采取:

1.听汇报、座谈。

从本校老师那里了解各支教教师的工作态度,方法以及效果;和支教教师座谈,感知他们的教育理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看资料。主要是看备课,作业批阅,辅导记录等情况,检查他们的会议记录,阅读他们的教学心得体会等等。

三、调阅走访。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走访了解学生家长的意见和想法。并及时将有关的情况向支教教师反馈。从而起到了很好的督导鞭策作用,保障了支教工作收到实效。

支教老师除担任正常教学任务外,还与我校青年教师结对,进行“一帮一,师带徒”活动,约定青年教师每天听支教老师一节课,支教老师每周听青年教师两节课。通过近一年的师带徒式地学习,我校青年教师进步迅速,确实将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技能学透了、留住了。

三、为人师表、作风朴实,各项工作取得喜人成绩。

本学期,兄弟学校给我们派来的年轻有为的教师。在工作期间顾全大局,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勇挑重担,吃苦耐劳毫无怨言。严格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与本地教师打成一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搞特殊化,在学校就餐,生活上从不向学校领导提出更多的要求,平时与新同事的交谈中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更没有对学校的制度,各项工作,领导作风说三道四,为人谦虚谨慎,真诚友善,表现出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经常随堂聆听本地青年教师的授课,并能真诚的提出意见和建议,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在所教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精彩的讲述,循循善诱,积极地鼓励,深深地吸引着每一名学生。课后认真的批改作业并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深入学生中去,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良好的沟通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为教学工作取得成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够勇于担任重担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受到师生的一致赞扬,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孟家庄小学的大家庭中来了。

四、满腔热忱、全心投入。积极参与其它各项工作

多才多艺的支教教师的到来,为我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已成为各项活动的领头羊。在本学期的写字比赛、合唱比赛,支教老师倾注了他们智慧的汗水和心血,为学校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因为支教教师的辛勤付出,才在全镇人民面前展现了我们孟家庄小学的风采和昂扬的精神面貌。

我校音体美没有专业老师,更不用说教研了。支教教师常元元,是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于是,我们请常老师担任了我校的音体美教研组的组长。在常老师组织和带动下,音体美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业务水平自然水涨船高。同时,常老师组织和辅导的多项学生歌咏活动,在我县名列前茅。

五、 建立了两校互访机制,多层次展开,效果明显。

2020年6月,我校领导、部分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来到洼子小学,一起进行了听课、教研活动,并进行了两校学生“手拉手” 互助互学活动。两校互访活动由于领导、骨干教师和学生的多层次展开,所以效果明显。洼子小学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模式使我校领导和教师深受启发,我校教师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使洼子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极为感动。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范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双导师制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但只有当教学模式与专业特点相匹配时,这一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育并重的教学模式,如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是提高该专业教育质量的有力工具。

1 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实践的产生与发展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强调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由统分统配逐渐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这些制度改革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1992年,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率先推出双导师制。当时双导师制是指“由政治导师和学术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工作的人才培养”[1]。

此后,双导师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被社会认可,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由本科生扩展到高职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由针对学生的双导师制发展到针对老师尤其是高职院校老师的双导师制,实践专业也由经济类专业发展到财会类专业、教育类和法学类等专业,由课程学习推广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再到大学教育的全程。由于时代背景和使用范围的变化,双导师制中两位导师与其产生之初显著不同,由1992年的政治导师和学术导师演变为校内理论型导师与校外实务型导师,或者一个校内专业导师和另一个校内或校外导师。

2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运用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是指为学生在所有专业课中,设立校内(理论型)和校外(实务型)两类导师,使其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同时得到加强的教学模式。因此,该教学模式特别适合操作性强的专业和学科,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职能模块的实施技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2.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及其不足

应用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1)现有教学模式

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更多采用综合教学模式,但根据侧重点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学生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比如寒暑假的实习和毕业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绝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都采用过这种模式。

2)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是让学生在装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验室里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模块的操作模拟,进行仿真练习,起到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2]。

3)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再现和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虽然在方式和方法上,它与实践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模式有一定重复,但它的重点是强调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和思考[3]。

4)专业操作能力优化模式。该模式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课堂讨论、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4]。

(2)存在的问题

从对上述各种教学模式的归纳总结和分析中,不难看出,以上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比较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它们都存在这样一个不足:这些模式更多的是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教学情景,而忽视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忽视了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师资队伍更多是理论型老师而不是实践操作型老师的实际。因此,并不必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要克服这一不足,一是让现有老师变为双师型,显然这需要时间和条件;二是从校外引进实务型老师,也即实行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2.2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运用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建立双导师制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模式的不足,具体而言,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该专业构建一支理论型与实务型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实施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后,师资队伍的构成发生了质变,打破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构成中以理论老师为主甚至只有理论老师的局面。

其次,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为学生接触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模块实践提供了机会,为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了桥梁,切切实实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该模式还能让学生学会在社会中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象牙塔里过分理想的生活图景,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前提和表现。

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满意度和就业稳定性。学生素质提高后,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随之提高。同时,由于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的认识和理解,使之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就业初期的磨合状态持续时间缩短,就业满意度更高,就业更叫稳定。

双导师制虽然具有克服现有教学模式缺点的优势,但在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该模式的运用并不普遍。厘清该模式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施要点,无疑有助于该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推广。

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建立和实施双导师制是以师资队伍改变为核心的一个系统工程,实施中,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3.1 实务型导师队伍构建

实务型导师队伍的构建是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前提、基础和起点,它包括实务型师资队伍的来源、人数、经费、评价机制和制度保证。

实务型导师主要来源于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联系的实习单位和产学研合作单位,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模块,选择在企业中从事相应职能模块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或领导担任实务型导师。与其他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务型导师应该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模块区分,而不是只要相关专业即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分为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分析、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员工关系管理等几大模块,这些模块之间既紧密联系,同时,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存在质的区分。

在人数方面,整体生师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人数与理论型导师人数、实务型导师人数之比)应该保持在适当的范围,生师比太低,缺乏可操作性,增加经费;太高,达不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般实行大班教学,理论型导师生师比在10左右比较合适,实务型导师的生师比可略低于10。

经费方面既可以从学校拨付一定款项,也可以在学校和企业双方订立合同的基础上采取“置换”形式,比如,企业员工为学生担任实务型导师,为学生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的老师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或者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

为不断提高实务型导师的教学质量和促进该模式的持续发展,需要适当的评价机制和完备的制度保证。在评价机制方面,应该综合考虑学生评价、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块考核成绩和理论型导师和实务型导师本人的评价结果。在实务型导师选拔、教学、经费、评价等方面建立正式制度,以保证该模式顺利运行。

3.2 实务型导师上课时间、地点和方式

实务型导师上课时间与专业课同步,例如,薪酬管理开设在第六个学期,则负责薪酬管理的实务型导师也在同一学期开课,比理论教学进度慢两周左右,学生可在这两个星期吸收、消化理论知识。利用学生不上理论课的时间和实务型导师合适的时间,在实务型导师所在单位工作现场授课,授课方式如下:首先由实务型导师讲解这一职能模块的操作要点,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进行操作或实践。

3.3 理论型导师和实务型导师的教学内容分工与配合

引入双导师制后,对学生的教育由校内理论型导师和校外实务型导师共同完成,在教学内容方面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校内理论型导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从理论上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各个职能模块的操作和实施原理,并负责学生的德育引导;校外实务型导师则进行各个职能模块的实践指导,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校内理论性导师和校外实务型导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应分工明确,而且还应该有无缝式的配合,防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度不匹配,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和进度计划应该由二者共同制订,理论型导师应该提前告知实务型导师理论教学的进度;反之,实务型导师上课之后,也应该就实践课的进度、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与理论导师沟通。

3.4 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引进了新的老师,涉及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情景,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指导。比如,告知学生:在实务型导师上课之前,消化理论知识,在企业中应该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实务型导师上课时应兼顾老师的讲和自己的操作,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块实践中,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疑惑等等。

3.5 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因为老师和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表现评定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该模式下,学生专业课的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引入双导师制后,由于学生成绩包括了实践成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薪酬管理的实践能力,为个人择业和用人单位的选择提供了有力参考。对一般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成绩可以略低于理论成绩,而对高职院校,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可平分秋色。

从上述实施要点分析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实践教学模式,与一般实践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拥有一支稳定和正规的实务型导师,实务型导师参与专业课的全程教学,使该模式能够更稳定、长久和制度化地运行,并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更好地实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与一般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相比,人力资源管理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更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同一学生的双导师因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块而异,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块而非类似专业划分导师,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双导师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安建华、程长羽.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的新模式——双导师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3):65.

[2] 杜恒波、崔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08(12):123.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范文8

关键词:德育导师制 受导生 暗导法 明导法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素质与普高学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何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成效,是许多职教同行一直探索的问题。四年前,笔者所在学校开始了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旨在动员全体教职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德育导师与受导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机制。培养操行、学习辅导、生活关爱、心理疏导……帮助受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纠正心理偏差,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特别是任课老师“既管教又管导”的良好育人作用,有效形成“德育无死角、全员皆育人”的德育新格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一、德育导师的工作原则

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笔者所在学校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日臻完善。采用德育导师的工作原则如下:

1.发展性原则

德育导师的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

2.个性化原则

德育导师根据受导学生的个性特点,量身定制教导方案,实行个性化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兼容性原则

德育导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接受差异,与学生心理相融,真诚理解、关爱受导学生。

4.渐进性原则

德育导师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

德育导师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受导学生在思想、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二、德育导师的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

即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包括学生详细的家庭情况、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情况等。

2.家校联系制度

德育导师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学期家访两次,争取与家长达成共识,使学生在一个协调的氛围中加快进步。

3.谈心制度

德育导师不定期与学生谈心互动,方式可因人而异,有面谈、QQ、写信、E-mail、短信、电话等。

4.个案分析会诊制度

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召开个案分析会诊会议,让导师交流教导心得,对疑难问题讨论互助。

还有导师工作记录袋制度,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

三、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

在实践中,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可由年级主任、班主任牵头,学校政教处采用以德育导师与受导学生一对一配对的方式,明确强调德育导师拟采取暗导法或明导法开展工作。

1.暗导法

所谓暗导法指的是德育导师明确自己的受导学生,而受导学生(被导学生)却并不知道德育导师的隐性教育。暗导法适宜于个性强,在遵守校纪校规方面有困难、道德品质低下、受导学生行为习惯有缺陷,且对老师有强烈抵触心理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以往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较多,对老师有明显教育意图的谈话或举动心持抵触,甚至会不屑一顾。对这样的学生采用暗导法易使受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老师的帮助,有利于打破问题学生的心理壁垒,德育效果明显。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自上初中起就开始经常逃学,上课时常以与老师作对为乐,任课教师看到他在课室里就会头皮紧张,班主任曾因他紧张得神经衰弱而住过院。了解掌握情况之后,学校政教处专门安排了一位25岁喜爱打球的男教师作为他的德育导师,特地在球场与他偶遇,通过经常在一起打球聊天,老师和学生很快变成了朋友,从学生的口中了解到这个学生是因父母离异而产生自卑,继而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从原来的班级中上降到全班最差。该德育导师把到脉后便在生活上处处予以关心,耐心倾听他的快乐与烦恼,根据其心理特点适时给予疏导建议,并利用课余打球适时与他谈人生、谈理想,让他真正感受到一种被人重视的幸福与快乐,明确了自己将来要走的路。在德育导师及班主任的持之以恒的沟通配合下,这位学生从当体育委员开始,先后担任纪律委员、副班长,让他体验自己对集体的重要性,感受努力之后的成就感,第二学期还被推选为优秀班干部。德育导师尤如推动学生前进的那对隐形翅膀。

2.明导法

所谓明导法指的是师生双方通过填写意愿表,双向选择确定彼此的显性教育。明导法适用于缺乏合作精神,不善于沟通,性格内向的学生;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单亲、重组、贫困等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家庭教育又不得法,从而不同程度厌学的学生;陷入早恋,情绪波动大的学生。这几类学生普遍有与人交流的渴望,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同学的帮助,但由于自卑不敢主动,这时明导法就能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心里依靠。学校大多数德育导师与受导学生的确定都是采用明

导法。

四、德育导师制下的新气象

1.顺利打破问题学生的心理壁垒

实施德育导师制,通过导师顺利打破问题学生的心理壁垒,纠正他们的心理偏差,使之重新发现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班主任将问题较突出的学生情况及时汇报至政教处,政教处在全校范围内筛选跟受导学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有较好的契合点的德育导师,运用恰当的引导手段和方法,德育效果事半功倍。

2.受导学生通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

德育导师制的德育导师队伍构成主要是以班主任、任课教师为主,对受导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首先,每位德育导师至少带1名至多带3名学生,分配到的受导学生人数少,会集中精力予以重点关注。通过经常性的谈心和接触,导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帮助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受导学生能经常得到导师一对一的辅导,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赶超其他同学,使他们在学习上不断体验成功感,增强学习自信。再次,导师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通过家校联手使学生在激励氛围中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有这样一个案例:2008级财会专业班有位女生,平时听课很认真,基础会计的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但考试成绩却总不理想。班主任在周记中了解到她的苦恼,于是找基础会计的任课教师帮忙并特聘其为该生的德育导师。通过细心观察,德育导师发现该生上课时忙于做笔记,老师分析的重难点、疑点都没听好,听课效率不高,且在课内课外皆不提问。找到问题的结症,该导师指导她如何做笔记以提高听课效率,且要求勤学多问,使学生主动发现自己的知识疑点。此举大大提高了她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她直面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如今,她已考入浙江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

3.助推学生找到人生的自我定位,增强学生的自重感、责任感,促使学生奋发向上

中等职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整天无所事事,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来混文凭的”。当老师为他们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而感到惋惜时,他们却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很重要”,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的学习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将会有怎样的重要影响,更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怎样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通过德育导师的悉心教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完善了学生的品行评价,形成科学有力的学生品行评价机制

以往学生的品行鉴定评语由班主任一人完成,难免有失偏颇。在德育导师制下,受导学生的品行鉴定采用以德育导师为主、班主任为辅的方法。由于德育导师与受导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入的交流,对受导学生所作的评语会更加准确客观,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德行表现,也易被学生和家长所认同。

5.发挥学校教职工特别是任课老师“既管教又管导”的良好育人作用

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特别是任课老师“既管教又管导”的良好育人作用,彻底改变了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德育无死角、全员皆育人”的德育新格局。在德育导师制下,每一位非班主任教师都有了明确的关注对象,教师的德育积极性和责任感大大增强,每一位教师都把怎样才能帮助好自己的受导学生,使之出现实实在在的进步作为自己的首要课题。此外,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家访,不少教师表示以前家长只知道有班主任,现在知道又多了一位德育导师在专门帮助关注自己的孩子,成为孩子的“亲人”、贴心人,家长们纷纷表示由衷的感谢,对学校的教育更满意,也更放心了。

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和责任意识,德育导师会将受导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或弟妹去看待并进行教育,有利于受导学生及时向德育导师倾吐心声,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如今,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德育成果,学生违规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促进了校园及社会和谐,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肯定。相信在广大教育同仁的不断探究和努力实践下,一个颇具中等职校特色致力于提高职校生综合素质的德育导师制将会为职业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单振涛.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科研与实验,1997(42).

学生老师导师制工作范文9

要做好毕业实习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一个包括学校领导、各二级学院领导及系、督导老师职责明确的毕业实习组织管理体系,由学生处、教务处、二级院系相关领导组成的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委员会,分别制定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由教务处提出实习目标的指标,学生处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由二级院系负责实习基地的联系及沟通工作,对实习基地的技术水平和老师进行考察,了解情况,改善关系,交流学术,沟通思想,合理分工,组成统一协调、职责明确、简洁高效的管理体系。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保证在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保证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2实习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要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顺利开展,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根据近几年学生毕业实习的实践,药学系相继制定和完善了《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药学专业实习手册》、《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协议书》。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细则》中,对毕业实习时间、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规定。在《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协议书》中明确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在《药学专业实习手册》中对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和要求、请假制度等问题做了相关规定。

3实习基地建设

学生实习质量的好坏,与所在的实习基地密切相关。我院从2006年开始,经过不断努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刚开始的几年内,实习基地以省内外的药检所为主,实习内容主要为药品检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实习检查过程中发现,省内的地市级药检所,在实习期间,检验任务少,学生实际参与动手的机会少,影响了实习的效果。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拓展实习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为主的实习基地,并与20余家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国内知名的药品研发公司,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门类齐全;同时拥有一批学历较高,科研经验丰富,热心教学工作的带教教师,具有较好的基本生活条件,基本上满足了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更早地进入职业生涯,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4抓好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带教老师队伍。根据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我们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学生实习的兼职带教老师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有实习老师带教,而且要求每位老师的带教学生不能超过5人,以保证带教效果;带教老师至少要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应具有较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业务水平高、治学严谨、责任心强,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善于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教师要掌握自己所指导的课题内容,了解、熟悉有关资料,并作好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准备工作。应安排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对每位学生的指导和答疑时间每周不少于2次。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兼职老师聘任制度,兼职老师根据其相应职称,由学院聘任为兼职教师并发给聘书,聘期为3年,学院现在共聘任兼职教师2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0%。根据兼职老师带教情况,按照25%的比例每年评选先进带教老师,对先进带教老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提高实习质量和积累带教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加强学生实习工作的过程管理

5.1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首先要做好学生在各实习基地的分配,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习基地科研内容,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实习过程的学习,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由于学校实习基地均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大城市,实习成本较高,不同的实习单位提供的生活条件不同,因此,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家庭经济状况、实习基地生活条件等因素,开展细致的工作,做到学生的合理分配。在学生分配完成后,要在系领导的主持下,召开一次学生实习的动员会议,对学生实习进行引导和教育,说明实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重点强调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以减少失误,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5.2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一段时间后,学校要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院、系领导和学生处工作人员)和专业教师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专业教师要了解这个实习基地的实习安排、内容、进度以及所撰写的毕业论文,征求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带教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的表现。学生实习结束后召开实习汇报会,要求各实习小组写出总结,和带教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改进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

5.3建立学校与实习基地的无障碍沟通渠道。为及时掌握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的生活、实习情况,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和安全管理,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即学校辅导员与实习基地带教老师、辅导员与学生、实习小组组长与辅导老师的信息沟通机制。由各实习基地小组长每周定时向辅导员汇报学生实习情况,包括学生课题进展、实习考勤执行、请假情况等。由于每年3~4月份正是学生参加研究生复试的阶段,很多学生由于考研调剂、参加复试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时间的保证;同时,由于有的学生考虑将来就业问题,也会提前参加一些工作面试,甚至要求提前进入试用阶段。面对这些不同的问题,就需要学校辅导员和实习基地老师保持及时联系,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原则上要求学生一定要保证实习课题的顺利完成,不允许提前参加工作。外出参加研究生复试和调剂一定要提前和带教老师及学校辅导员写出书面请假条或者电话请假,请假期间要随时与辅导员和实习基地老师保持信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