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隔代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3-08 14:51:51

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范文1

现代教育有这样的现象,父母忙着工作,不像以前,现在的妇女追求独立,她们和男人一样出去赚钱养家,那么带孩子的重任就到了爷爷奶奶辈的头上。那么隔代教育究竟好不好呢。

我觉得不用年龄代的人们,总是会有代沟的,所以,在把孩子交给老人之前,和他就一些教育观念和问题达成共识,这样今后遇到问题才好沟通。

我相信让隔代教育一定也是父母思量很久之后得出迫不得已的决定,父母应该尽心尽力对子女教育。我的看法是,只要父母有时间,一定要把孩子带到身边自己教育。隔代教育再好,也不能和父母的教育相媲美,否则在孩子的人生里缺少了父母的影响,他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同时,教育的重任交给老人,意味着老年人剥夺了成年子女再次成长的机会。还有就是老人已经年纪大了,应该让他们少些负担,好好养老。

多种原因造成了隔代教育的不可避免,但是,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倡导父母孩子多花点时间给孩子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隔代教育范文2

关键词:隔代教育;扬长避短;特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67-02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应酬、娱乐等各种原因经常无暇照管自己的孩子,这时,照料孙辈的重担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上;另一方面,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出于对下一代的喜爱之情,也心甘情愿地挑起带孩子的重任。

但这种隔代教育正给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困扰与烦恼。据一项统计表明,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门诊每年接诊的小患者中有90%以上是由于曾经受到不当的家庭教育而导致疾病上身,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不当的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心理疾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隔代教育事小,存在隐患事大。那么,作为年轻父母,该如何正确处理隔代教育呢?

一、隔代教育在现今社会存在的必然性

隔代教育就是由祖辈家长对孙辈的看护和教育,一般是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目前,隔代教育有增长的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为了配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作了一项有关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总数的一半,全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这主要还是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原因所致,因为年轻父母们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衣食住行和教育,不得已才将孩子委托给最信赖的老人代为照顾,所以就必然形成了隔代家庭教育结构。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人带孩子毕竟是一个过渡时期,到一定时候,孩子还是由自己的父母来带,在短时间内却很难适应父母的另一种教育方式,隔代教育也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

1、祖辈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他们常常包办代替,有求必应,这样的教育容易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培养。如:一天下午4点整,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急匆匆地往学校的二楼跑,把孙子接下楼后,忙打起伞拼命将孙子往伞下拉,生怕雨水落到孙子身上,孙子一边走还一边喝着奶。突然,孙子的鞋带松了,奶奶马上把伞递给孙子,吃力地弯下腰给孙子把鞋带系好。这样做的结果将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同时也失去了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对大人产生依赖性,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2、祖辈们的自身经验与现今科学教育起冲突

由于祖辈们知识面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容易靠自身经验来带孩子,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都多”。如:一位一周岁多的小女孩平时比较任性,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拿着吃,有次她妈妈正在吃桔子,她也嚷嚷着要吃,还非要自己拿着吃,这位妈妈很有耐心地告诉她原由,可她就是不依,还干脆躺在地上边哭边打滚,妈妈继续跟她说道理,但决不妥协孩子的无理要求。可长辈们就心疼了,马上抱起孩子说:“你就给她吧!别把她弄哭了啊!”其实,哭只是孩子的一种发泄,发泄完就会消气,同时坏毛病也将逐渐随着正确的引导而不再重演。

3、祖辈们重“身”不重“心”,易造成亲子隔阂

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为孩子吃饱喝足,不生病不出事,就算是健康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心理同样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由于孩子较少与父母相处,对父母找不到感觉。当孩子在情感上与父母产生隔阂后,父母不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本班的诸葛冰莹由于只在周末与父母一起生活,因此对父母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虽然经过大人的一再解释,孩子渐渐接纳了父母,但看得出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很淡,不像一些与父母朝夕相处的孩子那样“粘”父母,对父母缺乏足够的亲切感和依赖感。

4、祖辈们的百般“护架”,阻碍了孩子心智的发展

祖辈们大多看不到孩子身上蕴含的智力发展因素,如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等,这些孩子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容易被祖辈们轻易磨灭。如:一位老婆婆见孙子在玩水,连忙制止,因为怕弄湿衣服,这就磨灭了幼儿的好奇心。还有更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比如为了不受伤而限制他从高处往下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等等。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三、走出误区,让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专家指出,0――7岁是孩子重要的性格形成期,在这一时期,孩子如果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与父母缺少交流、感情培养的机会,再加上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特殊溺爱,与现代教育方法格格不入等,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一些很强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一起来关注怎样让我们的隔代教育更优化,让我们的孩子在隔代教育中健康成长。

1、学会调节,让祖辈了解溺爱的弊端

祖辈们由于晚年孙儿绕膝,溺爱之心无不倾倾注于孙儿身上,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并形成与老人相对的教育方式,而老人往往不能理解,或出于对孩子的爱而瓦解孩子父母的教育成果。作为父母,面对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让祖辈了解溺爱的弊端,多关心老人,多与老人沟通,相互形成合力统一的教育观。

2、扬长避短,交流现代教育理念

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我们要客观地看到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和优势。如:有些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年轻人更会带孩子。但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观念肯定会和现在社会有差距,我们要想办法说服祖辈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培育现代的孩子,才不耽误下一代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但作为儿女也不能过于苛刻,要多与祖辈们真心交流科学育儿知识,他们一定能理解,也会听取我们的建议。

3、身心并重,满足孩子心灵“饥渴”

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不懂得拥有一颗健康“心”的重要性。孩子长期与祖辈在一起生活,与父母缺少接触,要想排除这种亲子隔阂,作为父母最好能每天抽空陪孩子说说玩玩,要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但作为年轻父母往往不够自觉,只顾自己的工作很少顾及孩子,作为祖辈就应该起到督促作用,提醒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4、考虑安全的同时,保护孩子探索欲望

祖辈们大多看不到孩子身上蕴含的智力发展因素,如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等,这些孩子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容易被祖辈们轻易磨灭。如:一位老婆婆见孙子在玩水,连忙制止,因为怕弄湿衣服,这就磨灭了孩子的好奇心。还有更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比如为了不受伤而限制他从高处往下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等等。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5、让“隔代教育”成“特色教育”

毕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我们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 让“隔代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特色教育”。学校和社会也可举办一些家长学校,如:爷爷奶奶班、家教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老年人接受家教育人新知识。进而改变“重智轻德”、“重男轻女”的狭隘观念,划清“关心”与“溺爱”的界线,走出“长大自成人”的家教误区;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性别、个性,逐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这种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各级政府要引起重视,使“隔代教育”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因为隔代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争的事实。我们只要用心地去做,和孩子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良师,做孩子的益友,就能真正做好隔代教育。

参考资料

[1] 卢乐珍. 怎样搞好隔代教育[J].家庭教育,2001.1.

[2] 汪菲.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幼儿教育,2008.9.

[3] 汪伯英, 皇浦鸿昌.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 张文. 隔代沟通有方[J]. 家庭教育,2002.12.

[5]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2005.12.

[6] 方舟.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家庭教育,2000.11.

[7] 周雁.把握教育契机. 幼儿教育,2008.9.

[8] 李径宇. 养不教谁之过[J]. 新闻周刊,2004.21.

(上接165页)2、扬长避短,交流现代教育理念

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我们要客观地看到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和优势。如:有些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年轻人更会带孩子。但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观念肯定会和现在社会有差距,我们要想办法说服祖辈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培育现代的孩子,才不耽误下一代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但作为儿女也不能过于苛刻,要多与祖辈们真心交流科学育儿知识,他们一定能理解,也会听取我们的建议。

3、身心并重,满足孩子心灵“饥渴”

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不懂得拥有一颗健康“心”的重要性。孩子长期与祖辈在一起生活,与父母缺少接触,要想排除这种亲子隔阂,作为父母最好能每天抽空陪孩子说说玩玩,要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但作为年轻父母往往不够自觉,只顾自己的工作很少顾及孩子,作为祖辈就应该起到督促作用,提醒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4、考虑安全的同时,保护孩子探索欲望

祖辈们大多看不到孩子身上蕴含的智力发展因素,如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等,这些孩子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容易被祖辈们轻易磨灭。如:一位老婆婆见孙子在玩水,连忙制止,因为怕弄湿衣服,这就磨灭了孩子的好奇心。还有更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比如为了不受伤而限制他从高处往下跳,为了不割伤手指而不准他用剪刀等等。以上这些似乎为孩子“好”的行为恰恰扼杀了孩子最初萌生的最宝贵的好奇心、最旺盛的求知欲,浇灭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兴趣。

5、让“隔代教育”成“特色教育”

毕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我们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 让“隔代教育”真正成为一种“特色教育”。学校和社会也可举办一些家长学校,如:爷爷奶奶班、家教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老年人接受家教育人新知识。进而改变“重智轻德”、“重男轻女”的狭隘观念,划清“关心”与“溺爱”的界线,走出“长大自成人”的家教误区;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性别、个性,逐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这种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各级政府要引起重视,使“隔代教育”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因为隔代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不争的事实。我们只要用心地去做,和孩子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良师,做孩子的益友,就能真正做好隔代教育。

参考资料

[1] 卢乐珍.怎样搞好隔代教育[J].家庭教育,2001.1.

[2] 汪菲.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幼儿教育,2008.9.

[3] 汪伯英,皇浦鸿昌.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 张文.隔代沟通有方[J].家庭教育,2002.12.

[5]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2005.12.

[6] 方舟.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家庭教育,2000.11.

隔代教育范文3

[关键词]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幼儿教育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隔代教育再度进入现代家庭,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年轻的父母们忙于岗位角色与社会角色,对于家庭角色经验较少,唯有向父母寻求帮助。隔代教育的弊端、亲子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园教育应当向何种方向发展,一系列有关幼儿教育的问题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今天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一、隔代教育:需要正确引导,适当监督

80后、90后逐渐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构成,社会压力使然,80后、90后的父母们在退休后再度“上岗”,承担了孙辈的教养工作。但隔代教育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发现九成以上的幼儿是由祖辈家长负责接送,五成左右的幼儿由祖辈家长负责衣食住行,过分溺爱幼儿的情况逐渐成为隔代教育的主要问题。比如:许多孩子在放学后要求爷爷奶奶必须购买街边的小吃或玩具,否则便哭闹不休。爷爷奶奶为了能够让孙儿重现绽开笑脸,便会答应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更加娇纵,更加有恃无恐。年轻的父母回到家中,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到家比较劳累,往往只是直接苛责孩子的不懂事,对父母的作为一语带过。

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祖辈宠爱孙辈,是天性使然,但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单方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年轻父母们不妨静下心来,先倾听孩子们购买玩具与食品的真正原因,好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与父母进行协商,根据所购物品的必需性控制孩子们在物质方面的购买频率与数量,时常监督孩子的书包内是否有“可疑物品”出现,这样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有益处的。

二、亲子教育:父亲要提升参与度,关注幼儿内心情感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所占比重的不足。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加上父亲这个角色的特点,我发现在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儿童汇演等活动中,母亲出席的比率占比较大,父亲出席的比率占比较少。有些孩子表示父亲每天都回家很晚,满脸疲惫,对自己“爱理不理”。父亲的惯用借口多为工作忙,应酬多,要加班。可见,为了事业,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角色正在缺失。

作橐桓黾彝ゾ济的主要来源,各种大事的决策者,父亲在幼儿成长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起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在家庭教育中可以设立“爸爸的约会时间”,将孩子的睡前故事转换成与父亲分享每天收获的时间。不再是以往单纯地向孩子灌输故事,而是鼓励孩子张开嘴与父亲交流。开展“爸爸的约会时间”之初,可以提前设定好交流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方便与孩子的交流。久而久之,摒弃话题设定,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关注孩子的成长与收获,树立一个“父亲出席”的私人订制时光,关注幼儿的内心情感与成长。

三、幼儿园教育:平衡好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过多干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其他的小孩欺负,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饱,幼师有没有忽视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导致幼师不得不分心应付家长们的各种问题。从而难以专心于对全体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一天下来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例:有一位幼师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一名小朋友在幼儿园活动时与其他小朋友争抢零食,一生气就不小心抓挠了另一个小朋友的脸部。两位家长在知道事情后,急匆匆赶到幼儿园对幼师进行指责,表示出现此事是幼师看管不认真的结果,还要求这两个小朋友换位置。在大人们言语激烈、互相争执的时候,两个孩子却已经冰释前嫌,又开心地玩在一起。其实小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情况,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眼观六路,关注好客易发生冲突的小朋友,发生事情的时候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用正确合理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有效合理地交流沟通,这样对小朋友和家长都好。

隔代教育范文4

    由于隔代教育,被过度宠爱的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因为孩子的问题,又导致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隔代教育带来的问题,怎样才能让隔代教育趋于和谐?

    三代人的三种声音

    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爷爷奶奶说,您这样做对孩子不好;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爸爸妈妈说,你也是我带大的,不也挺好的;孩子会说,哎呀,我该听谁的?

    类似这样的情景剧,在中国的很多家庭上演着,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孩子的父母同老人们或多或少会有不和谐的地方。

    卢勤认为,家里有老人是孩子们的幸福,也是儿女和儿孙的幸福。一家老少三代,看法不同,处事方式不同,产生矛盾很正常。

    有一些家庭,原来父母都生活在农村,后来进城工作了,但孩子还留在农村,让爷爷奶奶带着。这些孩子稍微大点就会被带到城里来,不是自己带的孩子,可能跟父母的感情就差点,对爷爷奶奶就多了一份留恋。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有个规律,谁带的孩子谁护着。如果说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爷爷奶奶最不爱听的就是父母的挑剔,你只要一说孩子有什么毛病,爷爷奶奶就会生气,认为是说他们呢。如果是爸爸妈妈带的孩子,自己说行,但是爷爷奶奶一说,就不高兴了。我的孩子我教育,你还说三道四,你的方法不可以,于是就产生了矛盾。孩子对于大人之间的矛盾也感到很苦恼很无奈。

    “现在,可能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矛盾多于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么能够一致起来,共同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环境,这才是矛盾的焦点。”

    角色颠倒体验责任

    杨家亮是五年级的学生,在过节时,他和爸爸在家里,为了学习的事情上演了一场“撕书”大战。

    那天中午,我想要出去玩,奶奶怎么拦也拦不住。我在外边玩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晚上六点多我回家了,而在我回来之前,爸爸已经回来了。一进门,奶奶小声对我说,你爸回来了。我就做好了两种心理准备:一个是挨打的准备,另外一个就是赶快写作业的准备。

    一见到爸爸,他就跟我嚷嚷,然后就把我的书给撕了。他撕书的时候我就躲起来了,奶奶挡在门外,不让我爸爸进去。

    在北京电视台《谁在说》的节目现场,杨家亮的爸爸也来了,他很苦恼:“在家庭教育当中,我总感觉自己是个敌人,对孩子来讲,我是敌人,对于老人来讲,我还是敌人。孩子在防范我,因为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就纠正。当我纠正的时候,他就跟我发生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肯定要回避你;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肯定要保护孩子,说我怎么这么唠叨,说我对孩子太严厉,她接受不了。有时我也很无助。”

    杨家亮的爸爸也承认,发生撕书事件,如果没有孩子奶奶的出现,撕书事件只能继续,后果将如何,自己也不清楚,“我也不想那么做,但事情走到了这一步,没有办法,控制不了,撕书我也挺后悔的”。

    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卢勤开出了处方:委托。“可以将爷爷奶奶拜托给孩子,让孩子去照顾爷爷奶奶。”

    有件事会给大家启发。原来有一位爸爸,他的妻子身体不好,而他自己又要到外地去上任。临走前,他告诉儿子:“我要到外地去工作,一年都不会回来,照顾妈妈的任务我就拜托给你了。请你每天晚上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罐再睡觉。”儿子满口答应了。

    一年后,当这位爸爸回来后,妻子告诉他,自从他走后,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子对我可关心了。”

    把关心和被关心颠倒了一下,关系立刻发生了变化,从让妈妈关心儿子,变成儿子关心妈妈,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有了。

    其实,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让孩子关心老人,不要把孩子交给老人,这孩子就交给您照顾了,老人的心理负担重了,有时会着急上火,这也影响他们的健康,倒不如将老人交给孩子,让他们来照顾老人。

    老人有快乐的心态,爸爸有快乐的阳光,孩子就有非常温馨的家。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另外,孩子让爷爷奶奶带,父母回来也别老挑孩子的毛病,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两面性。

    发挥正面力量

    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的霍爷爷,也阐述了自己的教育心得。

    在他看来,老人并不是累赘,隔代教育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一种正面力量。老人们在上班时候没有能力帮着带孩子,退休后,时间充裕了,有条件帮助孩子,大家都有这种能力。

    在鼓励认可孩子优点的同时,作为老人,应该看到孩子的缺点,并严厉地指出来,因为包庇孩子的缺点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他们。

    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有一个原则: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以前,他也试过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某个孩子,结果孩子的心理就承受不了。现在,所有孩子的缺点一律不在家人面前提,更不在外人面前提。

    他给每个孙子孙女都建立了一个“功过簿”,将孩子的优点一条一条地记录下来,受到表扬了,记录下来,做了好事了,记录下来,有什么缺点,同样也记录下来,做错事情了,也不能豁免,统统记录下来。

    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慢慢会改掉缺点,在自己的“功过簿”上用实际行动写下更多更好的内容。

    老人要真正学会鼓励,在鼓励的基础上有艺术地批评孩子,隔代教育能成为一股正面、积极的力量!

    从事多年儿童教育的《父母必读》主编杜迪芳也表示,在隔代教育问题上,父母应该做到三点:第一,不要把社会角色带回到家中。比如在社会上你是什么领导,或者你掌管着一些什么东西,或者自己有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把这些情形迁移到家庭里,可能会造成一些冲突。第二,父母不要过分依赖孩子的爷爷奶奶,过度依赖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人们常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同孩子一起成长。如果父母不尽责任,将其推给老人,既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家庭的成熟。第三,统一家庭价值观。作为父母,结婚后,其实是在延续着各自家里原来的文化。有时候,看起来是对孩子问题的冲突,可能都会反映到自己原来家庭里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双方多接纳对方的文化,包容对方的价值观,这样冲突也会减少。

    衡量利弊

    现在的父母都非常繁忙,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机会少,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工作能把它干下去,就要付出很大努力。孩子确实有时没人管。孩子回家一推门,屋里冷冷清清的,一点儿人气儿都没有,孩子孤独的心就会越发孤独。如果家里有老人,当父母繁忙的时候,老人就能成为孩子的一个伙伴。这个最大的优势。

    劣势就是很多父母把孩子扔给老人就什么都不管了。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和爷爷奶奶的感情深厚,而同父母的感情比较远,将来长大后,容易和父母产生情感的隔阂。因此,爸爸妈妈要多和孩子在一起,老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隔代教育范文5

论文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隔代教育范文6

一天,爱人在给儿子找换季鞋时,发现两双布鞋已经破了,跟我说:“一会儿下楼把它扔掉。”我接过鞋正要往垃圾袋里装,儿子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一把把鞋抢过去,看后忙说:“你们怎么这么不会过日子。”语气中仿佛学着谁的腔调。“我奶奶家的拖鞋也坏了,可我奶奶用针线缝好了,现在还穿着呢。”瞬间,我和爱人木然地静在那里。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感受颇深。于是我同爱人商量,找个机会,当着儿子的面把拖鞋缝好了。儿子很高兴,其实更高兴和可慰的是我和爱人,难得十二岁的儿子有这样的德性。

另一件事更让我刻骨铭心。那是放寒假时,儿子在奶奶家学着自然课老师讲的程序,按着书中的说法,种了一盘蒜苗。回自己家后,也种了一盘放在了他朝阳的窗台上。他种完后,还求我别忘了换水就又回奶奶家了。一星期后,当他再次回来时,蒜苗已长一指多高。我站在他的窗前,欣赏着他的杰作,猛然发现有两株蒜苗不知是挤压还是本身有病理基因,长歪了、长散了。我忙叫儿子过来,对他说:“这两株长得不好看,把他处理了吧!”他不加思索地说:“不行!”而后又学着谁的腔调非常认真地说:“爸爸!如果他是你的残疾孩子,你会怎样待他?如果他是我的一个同学,老师能不教他知识吗?我们能疏远他或者远离他吗?”我哑然了,惊讶地看着他,心里有一种别样的滋味。后来我才知道,儿子在奶奶家和爷爷也有过这么一段情节,只不过儿子上演的和我是一样的角色。

通过这两件事,我只想说,隔代教育是一种无形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利和弊、褒和贬终归是一个隔辈共同的爱和老人们表现的综合素质问题。爱是不能侵害的,素质是有高低之分的。所受的教育是需要经过自己个人的内化才能起作用的。

隔代教育范文7

学前儿童隔代教育途径教育质量早在2004年《新闻周刊》就在全国范围内对隔代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是我国大多数的儿童由祖辈带大的,隔代教育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存在,成为了中国特色,这种情况在全世界都是上为数不多的。时间虽然过去近十年,但是处在经济转型这个特殊的时期,城市家庭年轻的父母要上班,而农村家庭年轻的父母要出外打工,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仍是以隔代教育为主,并且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隔代教育都会是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对隔代教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父母教养三种教养情况下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过调查,发现隔代教养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性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且适应性较差。从这里可以看出,学前儿童的隔代教育存在较多问题,隔代教育的质量需要提高。在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过程中,社会、政府、幼儿园、家庭都需要负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通过对方共同努力让隔代教育成为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幼儿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方式。

一、加强大众传媒对隔代教育的正向宣传引导

大众传媒一般包括报纸、期刊、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具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强、内容丰富、传播快捷、信任度高等特点。在以往也有许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和期刊很畅销,关于家庭教育的广播电视节目很受欢迎,但是总体来说,适合祖辈家长的图书和节目并不多,对隔代教育的关注和指导力度都不够。因此,为了发挥大众媒体在隔代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第一,政府部门一方面要组织编写、出版有关祖辈家长育儿的相关图书;另一方面,引导各种大众媒体对于隔代教育问题的关注。第二,在相关的教育期刊、老人较为喜欢的报纸上编排专门的隔代教育问题专栏,探讨隔代教育的问题,通过对于真实事件的报道,让老人看到隔代教养的问题,学习正确的育儿方式。第三,在广播电视中,增加专题节目或者策划专门的栏目宣讲正确的隔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由于大多数老人都收听广播或者看电视的习惯,因此尤其要重视通过广播和电视这样的媒体开展隔代教育指导。

二、兴办隔代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存在,它已经成为指导家长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使祖辈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发现教育方法的不足,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教育任务,提高家庭教养质量。这类隔代家长学校可以由幼儿园,也可以由妇联、教育部分等政府机关,还可以由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单独举办或者多方联合举办。

1.增加隔代家长学校的数量

为了让更多的祖辈家长享受到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兴建的隔代家长学校数目不小,而隔代家长学校的兴办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管理。因此,为了解决投入和管理的问题,可广开门路,多方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家长学校,在这些学校中只需将举办形式和培训内容改得更符合祖辈家长即可,相对比较容易实行。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政府部分给与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宏观指导,让有志于公益事业的投资者进入家长学校行业,分担办学成本。还可以等通过让居委会、村委会等提供办学场地等条件,引导有能力的家长、教育者举办免费的隔代家长学校。

2.提高隔代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隔代教育中,祖辈们大多数不懂教育规律,教养是凭感觉、凭经验,隔代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上也需要斟酌,要针对不同的隔代教育情况给予适合的指导。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培养重点,因此培训的内容可以按照年龄阶段来划分,指导祖辈们按照年龄阶段发展规律去教育孩子。隔代家长学校也可以在进行教学前做些简单的调查,了解来学习的祖辈们最想了解什么、目前的教育困境在哪里,以此来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更能提高祖辈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强化幼儿园对隔代教育的作用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许多幼儿都会在一定的年龄走入幼儿园。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幼儿园在隔代教育中的作用对于提高隔代教育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其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更为主要的是这种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解决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在隔代教育中幼儿园可以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做得好可以适当弥补隔代家庭教育的不足。

1.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在隔代教育的幼儿入园后教师要给予这部分幼儿更多关注,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利用祖辈家长在接送幼儿、主动向教师关心幼儿情况等时候传递给他们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从幼儿入园开始就要建立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幼儿的变化,以便让祖辈家长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进程,教师也才能有针对地对每个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出合理的指导意见,以此来促进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2.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

幼儿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影响,建立与家庭的育儿合作,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开展家园合作过程中,要重视对隔代教育的关注,重视与祖辈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幼儿园与祖辈家长的家园合作模式。由于祖辈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书面联系或电子邮件、QQ等现代化的家园沟通方式并不是十分适合他们,幼儿园在与祖辈家长进行育儿合作最好的方式是面对面交流。到幼儿家庭中进行家访,和老人进行直接的沟通与育儿指导;召开家长会,请老人们走进幼儿园;组织专门的隔代教育家长委员会,提供祖辈家长们相互交流的平台,对家长教育工作的进行指导。这些都可以作为幼儿园与隔代教育家庭开展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四、引导父辈家长回归家庭教育

虽然在压力巨大的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教育孩子首要的责任人是亲生父母,父母必须要对孩子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1.观念上重视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父辈家长的参与是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前期是人的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养成和亲子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的角色缺失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父辈家长必须在观念上重视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认识到即使工作再忙,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重要性。只有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让父辈真正回归到家庭教育之中,承担起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2.家庭教育中的优势互补

一般而言,祖辈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养育经验丰富,而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一代则信息广,育儿理论知识多。祖辈喜好按经验行事,年轻人则较信奉书本知识,依葫芦画瓢;祖辈注重对孩子生活的照料,年轻父母则急于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将父辈与祖辈的优势相结合,每一个问题发生时父辈和祖辈要及时沟通,父辈要看到祖辈在照顾幼儿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接受他们的合理意见。当出现矛盾时,父辈们首先要尊重祖辈的劳动价值,肯定他们为幼儿的付出,然后再去针对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较为艺术的处理两辈人在教育方面的矛盾。最好能形成一定的教育分工,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效提高隔代教养的质量。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不可回避的现实,而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如何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摒除其劣势,提高隔代教育质量,是现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必须面对的,也是值得祖辈和父辈家长思考的。

参考文献:

[1]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2]王玲凤.隔代教养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2007,(10).

隔代教育范文8

关键词:农村家庭;隔代教育;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13—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逐渐将教育孩子的重任留在了老一辈(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肩上,这些隔代长辈成为孩子的监护人,使原先稳定的家庭教育模式发生改变,而出现了当今普遍存在的“隔代教育”现象,其实质反映的是农村中的家庭教育状况。基于此,从孩子被抚养的角度来说,目前农村的隔代教育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其一,父母在家,祖辈部分代管的形式;其二,父母一方在家,祖辈帮助抚养的形式;其三,父母双方不在家,祖辈全部代管的形式。

一、我国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

(一)隔代教育现象日益突出

据中华家庭研究会2004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我国1.2亿农民工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达2000万左右,而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是通过隔代抚养的。14周岁以下占86.5%,按全国3.16亿儿童来看,每18个孩子就有一个没能与父母在一起。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有近七成的孩子是在隔代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且年龄越小祖辈抚养的比例越大。而且,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70%也是属于隔代教育。年轻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虽然在提高,但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隔代教育现象都相当普遍,成为一个全社会面临的问题。

(二)隔代教育孩子年龄偏小

下面是一个关于我国中部某地区一个农村的五个组中,家庭隔代教育中儿童的年龄结构表:

由上表可见,在农村隔代教育中,幼小年龄段的孩子是占绝大多数的。根据《中国妇女报》于2008年3月1日报道的文章《全国妇联公布我国未成年人家庭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和全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中,义务教育段达3000多万,学龄前儿童占总体比例的27.05%,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48.35%,其中0—5周岁所占比例最高,达40.19%。

这些年龄偏小儿童长期远离父母,缺乏完整的亲子教育,正常情感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性格上的偏差。弗洛伊德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成年期的每一个痛苦都可以在其幼年找到伤痛的烙印。”可见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对其人生的健康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俗话说“一岁看大,三岁看老”,说明早期教育与心理影响同样重要,儿童时期的认知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主要靠感觉和模仿得来,因而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儿童的整个成长发展中尤其关键。隔代教育在此时就在无形中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而农村隔代教育在孩子入学接受教育的时期也一般不会发生责任的转移。

二、隔代教育在我国农村产生的原因

(一)隔代教育赖以存在的亲缘基础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国家,一直以来非常注重伦理,像“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一直是老一辈的期盼,并未因计划生育的实施而彻底消除。对于家庭观念的重视,使祖辈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热衷于发挥他们的余热,主动承担抚养孙辈的责任,老人很容易产生“不亲儿子亲孙子”的倾向,这在古人所说的“老人十拗”里也有谈及。可见,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社会里,隔代教育是有其存在根源的。加之目前人力资源的优势,我国女性的退休年龄在55岁左右,从心力与体力来讲,都是有能力帮助代养孙辈的。在中国普遍的农村中,祖辈年龄更呈现年轻化的势态。因而在亲缘的基础上,这种人力资源的优势在我同家庭隔代教育中发挥得更充分。

(二)基于现实考虑下的隔代教育选择

南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始终还处在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官方的说法就是流动人口,然而他们的多种权益难以保障。作为离乡在外的务工经商人员,只有在他们自身根本利益得以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孩子的问题。面对生活的压力,作为孩子直接监管人的父母,往往会抛开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毅然外出务工,对于幼小孩子的抚养往往是难有精力完成的,对于适龄入学儿童,又会因为户口与学校的问题而给农民工带来种种压力和经济困难。所以基于以上考虑,外出务工或经商的父母会将孩子托付祖辈照管,使其成为孩子的监护人,农村家庭隔代教育多数也因此而产生。

三、农村家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监护人教育方式简单

在农村,隔代教育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并且他们很多是要参加生产劳动的,对于教育方式的选择多数是放任,少数则是粗暴。而一个稳定状态下的家庭教育形式应该是民主与权威并存的,而非简单的放任与粗暴。对于采取以上方式,也并非初衷,南于多数祖辈是经历了困苦的生活时代而走过来的,在进行隔代抚养时,无形中出现“补偿心理”,容易无限制地迁就与容忍后辈。父母不在场的教育,一般权威与民主型教育方式也难凸显其意义了。并且老人有时候思想相对保守,观念比较陈旧,极少能对孩子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不如亲子教育形式丰富、内容多样。

农村家庭隔代教育使年轻的父母从抚养孩子的繁重任务中得到暂时的解脱,为其外出务工经商创造了条件。祖辈由于长期的生活阅历沉淀了许多美好的品德,能让孩子耳濡目染,他们也更有耐心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拥有良好的情感价值倾向,这种氛围之下的隔代教育也使整个家庭的亲情与血缘联系更密切。尽管隔代教育存在以上有利的方面,但却无法取代亲子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方式的简单,让成长中的孩子失去很多学习与创造的机会。

(二)容易使孩子的人格发展出现障碍

由于缺少父母的直接关爱,隔代教育中的孩子感受到的亲子间的温暖很少,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对人生很多问题感到困惑,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在他们性格不够成熟的幼年期,往往对自己的行为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农村祖辈在管理与教育孩子方面容易产生放任的偏向或者是迎合的心理,不利于孩子正确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儿童,在一个家庭里以母亲为中心的各种刺激对其人格发展影响很大,如言语刺激在婴幼儿时期对其的个性发展就起重要作用,因为言语交往是儿童智力与人格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儿童由此体验家庭环境的影响,萌发个性,产生人格发展的基础。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也说过“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独特的力量”。然而农村隔代教育家庭中,儿童长期远离父母,感觉刺激比较缺乏,父母的影响也就淡化了,这样对孩子人格早期发展必定是有一定影响的。

(三)长期的隔代教育使亲子关系淡化

早期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空间和时间的隔离,在心理上就使孩子与父母之间拉开了一定距离。没有沟通,少了来自于父母最实质的与照顾,使“爸爸”“妈妈”在他们心中只是一个空洞的代名词,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在农村完全隔代教育家庭中,父母都是常年在外的,孩子从根本上缺少了父母的影响,自然亲情关系也比较淡薄。子女对父母感情亲密真挚的程度决定了子女对父母的信赖程度,也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效果。由此看来,亲子关系越和谐,父母教育感染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四)使孩子价值观产生偏差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经商,长年离家。对于孩子最多最容易实现的也无非是进行物质方面的补偿,但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父母的这种补偿,对于心性未定的儿童来讲,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慢慢就容易滋生享乐与攀比心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他们更易有孤独感,与人交往显得不自信,却倾向于通过这种外在的“富有”来充实他们的内心。当这种情形凸显严重却又得不到正确指引的话,很可能导致拜金主义。

(五)孩子学习状况普遍呈中等或偏下水平

农村隔代教育中成绩优良的孩子不多。笔者在调查走访时也发现,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督导和启发,大部分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一般,据一项相关调差显示,见下表:

可见,隔代教育儿童中成绩优良者并不多,优良的仅占22.2%。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要求家庭与学校合力,甚至还要依赖社区教育的优势来共同完成。社区教育在我国农村的实施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发挥不了它的真正作用。而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教育在此处于“真空”状态,对于孩子学习的积极影响是很弱的。加之学校课程的设置为学校之外的辅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祖辈由于文化知识不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教育观念也无法与现代教育目标达成一致。对于“家教”并非像城市家庭所表现的一样,因而农村家庭隔代教育之下的孩子缺乏校外的督导。另外,基于孩子自身的特点,在缺乏严格管教的情况下,自然很难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从而导致隔代教育孩子学习成绩优良者很少。

隔代教育范文9

【关键词】家园合力;优化改进;隔代教育;身心特征

前言:祖辈群体心智和情感结构趋近于成熟状态,对于社会主义全新幼儿教育规则和引导模式等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状况,为了避免给孩子身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隔代教育方案优化显得极为紧迫。如今家园合力优化隔代教育的课题得到深入推广落实,主要在于其能够创设一类和谐完美的育人环境,可以更好地迎合幼儿群体身心发展特征。

一、隔代教育背景下对幼儿园日常工作提出的严格挑战问题研究

幼儿群体心理结构成熟结果,较大一部分取决于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在隔代教育背景深入过程中,祖父母价值观、情感态度和待人接物原则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令幼儿身心发展模式发生本质性变化结果,如长期强调个人价值地位,而和其余同学产生深刻矛盾,教师协调管理难度由此倍增。至于细致化的影响主要如下所示:

第一,语言交流形式不够新奇和严重贫乏,限制幼儿园语言教学发展进程。发展语言的关键点在于幼儿时期,语言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差异性,都会直接限制孩子今后语言表达熟练程度。经过阶段化调查结果论证,隔代教育现象普遍深入过程中,幼儿语言理解和修饰技能极为低下,面对简单的童话故事,也不能进行回忆性的叙述。最为重要的是,祖辈们习惯使用方言,一时间令幼儿群体语言接受刺激性和交流延展欲望骤减,不愿和幼师进行适当的交流,抵制一切新生事物,这本身便和新时代个性化教育方针产生严重冲突。

第二,祖辈思想过于陈旧,限制幼儿园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超越个性培养方案能效。幼儿心智的成熟,即便源自于不同难度挑战的刺激,祖父母深受传统思想束缚,新奇事物关心度不足,不能有效提供幼儿心理健全所需的文化刺激要素,使得幼儿园创新个性教育进度出现严重滞后危机。特别是在过分溺爱保护环境下,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经验,思维不够灵活,无法根据童话故事进行生活范围的延伸扩散。以上一切问题,都使得幼儿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二、家园合力优化隔代教育实效的策略内容解析

隔代教育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怯于或羞于与人交往,任性、脆弱、胆小等特征是他们的共同点。作为现代专业化幼师,有必要时刻联合祖辈们的教育规则和幼儿对应表现状况,进行隔代教育全新适应方略探讨,尽量提供给幼儿群体一类和谐的个性发展环境。

首先,快速建立起祖辈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幼儿个性化教育交流活动。主要就是委派一些知识充分的祖辈,进行其成功幼儿教育实践模式分享,令其余祖辈感受到说服力,愿意接受全新教育理念,促进后期幼儿教育诸多弊端问题的克制改良进程。

其次,在适当时机下组织祖辈集体到幼儿园内考察孩子学习、游戏、集体生活等一切状况,了解自己孩子生活自理、待人接物、语言情绪表达和动作协调性等细节,一旦发现任何不理想的问题,就可以直接向指导教师进行咨询,尽快探讨出产生不同优势、弱势结果的原委,方便日后双方合作加以改善。

另一方面,幼师有必要到不同幼儿家庭中做访问调查,尤其对于一些隔代教育家庭中,要快速挖掘长辈们严重溺爱和不科学的教育问题,约好时间进行交流疏通,其间要确保语言表达上的分寸,提供给老人们足够的思索和消化时间。一旦说双方在教育方式产生任何分歧时,教师必须利用一系列科学依据作为论证,并且配合实验操作获得祖辈家长们的理解和信任,唯独彼此长期和谐共进,才能真正为幼儿素质化教育提供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年轻父母和祖辈在教育孩子方面,必然会产生分歧,主要是他们情感、价值观等存在本质性差异。为了避免这类矛盾严重压抑幼儿个性化发展诉求,作为现代专业化幼师,要适时地去隔代教育家庭中去访问调查,与家长们进行耐心沟通,同时组织亲子类竞赛活动,令祖孙三代的关系能够至此表现得更为和谐融洽。事实证明,唯独家园合力统一优化隔代教育,才能真正消除父辈们的身心压力,令幼儿教育成长环境变得更为温馨健康,因此值得今后予以大力推广执行。

参考文献:

[1]陈婷.幼儿隔代教育对幼儿园发展的新要求[J].生活教育,2012,19(18):133-16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