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3-08 14:52:45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经济责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工作

第一,修订经济责任审计相关作业规定,以提高控制效率。为使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更符实情,建筑施工企业审计部门应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处理准则”、“款项支付时限及处理应行注意事项”及“支出凭证处理要点”等规章。主要修正重点应在于厘清审计人员的责任范围,确保权责划分更加明确。

第二,适时更新经济责任审计作业手册内容,以强化审计机制。为方便建筑施工企业审计人员明确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规范,并协助业务人员认识经费报支的执行标准,建筑施工企业审计部门应汇编制定“支出标准及审核作业手册”,并将各项业务的审核程序以系统化图表形式呈现,汇集成“经济责任审计作业流程手册”,以方便促成经济责任审计经验的累积,帮助审计人员轻易上手,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设立管理机制,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鉴于建筑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偶有失控的状况,导致财务弊端时有所闻,为防杜弊端的发生,并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管理机制观念,审计部门应制定“健全财务秩序与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以说明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财务查核,加强出纳、财产等管理人员定期工作轮换,收支尽量通过金融机构办理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将方案精神纳入内部各项管理规范,应进行决算查账等再查核工作,确保方案能落实执行。

第四,成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执行部门。首先,应构建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其次,应构建工作分组,负责经济责任审计规划、推动运行及综合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及督导小组各项行政业务;最后,构建经济责任审计专案小组,由各部门分别组设,负责推动及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

第五,强化教育培训及宣导。为增进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专业知识与实务的了解,使其在建筑施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系中足以发挥财务监控可靠,审计部门应针对各层级的工作人员规划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培训课程,包括新进、资深甚至主管审计人员,均可按其所需安排参与培训,以确保企业妥善使用经费及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发挥较高的效益。

二、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工作

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审计质量监控是规范审计行为及明确工作责任的重要工具,旨在对编制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及归集审计档案等过程,严格的复核,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第一,详细编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审计计划。审计项目在立项之前,应充分考虑该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时效性及可行性。审计计划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保障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和高效地运行。在编制审计计划时,须明确具体审计目标,合理选择审计重点,注重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在规划审计项目的规模、性质和时间时,应准确把握审计对象的业务性质及其财务运作的信息,选取适当的专业人员,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审计任务。审计计划应具有指导性,明确列出法律依据、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步骤和方法、明确审计的意义以及评估审计所具有的风险水平。另外,所制定的审计计划还应当紧密结合审计工作的目标来规范工作的具体范围、相关内容,合理安排工作起止时间,妥善组织审计小组成员及恰当分工。审计标准必须客观,以现行法律作为基础,并参考可比性的绩效指标及国际专业标准、审计对象的业务特性及管理模式等各类元素。

第二,仔细收集所需要的各种审计证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来对各项审计要点进行确定,并且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对各项要点与证据加以收集。审计证据包括文字资料、实物资料、音频或视频资料、口头资料、审计记录等多种形式。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需要满足下列三个特性,即非主观性、相关性及合规性。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小组有权获得审计对象的合作,而审计对象须遵守向审计小组提供其执行业务所需的信息、文件及其他资料的义务。审计工作人员对于资料的收集,需要关注那些能够对审计各项事务加以证明的原始证据、审计档案等。如果在获取资料过程中,对于原始证据的获取具有相当的难度,审计人员也可以将相关的文字笔录、资料的复印件等作为审计工作的证据资料。在收集实物证据资料的过程中,应当在相应的地方将所收集资料的所有者、数量及存放等相关环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记录,而对于所收集到的音频或视频等电子化的审计资料,应当对这些电子资料的制作人员、制作方式与保存运行环境进行有效的记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审计人员也可将各种电子类资料进行实物资料的转换。

第三,详细编制审计档案,以供后期查验使用。在审计报告的撰写工作结束后,如果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形,审计小组负责人应责成有关人员改正。审计小组应按照规定期限,把审查验收合格的审计档案归档。审计档案归档工作应明确责任分工,如:审计档案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及完整性由审计小组成员负责;审查验收意见由审计小组负责人负责;归档的及时性由审计人员负责。

参考文献:

[1]王奇杰.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财会通讯,2009(30).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科学发展;审计队伍建设

0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经济监督制度,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及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010年两办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及2014年中央制定的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彰显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地位。2017年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通过的《2017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中,对当前如何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八项要求,对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一系列实践总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逐渐完善,审计方法也在不断改机,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2]。但是,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一定缺陷,限制了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急需研究解决。

1.1审计计划管理还不够科学合理

审计计划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端,计划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不严格执行两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也未充分考虑审计资源的实际状况而制定审计计划;审计项目数量与审计力量不相匹配,随意性较大;未制定中长期审计规划,坚持“逢离必审”,任中审计比例较低,甚至“批量委托”审计对象。

1.2审计评价不够客观准确

由于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的不统一,导致审计评价随意性较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内容不客观;二是评价并未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及不同部门的特点建立相应适合其发展的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三是不在范围内进行评价,未按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作为重要指导,认真研究和客观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1.3审计报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审计报告针对性较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大多是财政财务收支问题,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关联度不够,没有全面反映贯彻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密切相关的问题。

1.4审计结果转化运用不充分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很难被有效运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普遍存在的先任后审、先离后审的现象,制约审计结果的实际利用;二是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发挥不彻底,审计建议经常被忽略,审计查出的相关问题未被有效落实和整改。三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尚未普遍建立。

1.5审计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急需提升

审计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职业胜任能力是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根本保障[3]。目前审计干部队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常财会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较多,工程技术、环保专业毕业的人才较少,无法满足经济责任审计在重大投资项目、环境资源、国有资产出让及经济效益评价等发展的需要[4];二是审计机关人员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新老接替已成普遍趋势,审计工作开展时,并无统一审计流程与规划,仅凭借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新近人员经验不足,急需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查核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能力。

2我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导致:

2.1未考虑经济责任的效益性

现阶段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程序性问题进行审计,其中,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性是审计重点,并没有针对效益性问题进行审计。从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还是从资金到资金,重点关注资金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少关注业务管理问题和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的评价,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2.2审计责任界定难,造成审计结果难以有效运用

因为经济活动连续发生,对审计对象的审计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十分困难,尤其是上任领导干部和现任领导干部间的责任区分。如果“先离后审”,即使通过审计工作发现了问题,因上任领导与原单位之间已经不存在经济关系,审计结果也已不具备任何应用价值,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2.3经济责任评价体系不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问题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最终目的是进行干部的任免。但在审计实践中,由于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一是审计评价依赖当地统计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审计风险;二是将财务管理水平与政绩评价相关联。

3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建议

应对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现状,本文就如何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提出以下六项建议:

3.1推进审计全覆盖,严格履行审计计划制定程序

要充分认识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坚持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要按照两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严格履行审计计划制定的程序。

3.2全面贯彻从严治党,坚持政策审计与财政收支审计相结合的内容设计

结合领导干部所处环境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既要对共性问题做适度统一定性和规范表述,又要保证突出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职特点,并努力将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要求具体化为审计内容的重点;要转变将经济责任审计等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习惯做法,重点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大决策及其执行效果、预算和财政财务管理、内部管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执行廉洁从政(业)规定等情况。

3.3鼓励创新,构建以数据为主导的全过程审计工作模式

一是积极推进“1+N”模式。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龙头”作用,加强与财政预决算、政府投资、资源环保、民生资金等专项审计的结合,以审计项目的整合达到审计结果的多元。二是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以数据为主导的全过程审计工作模式。在审前准备阶段,关联审计对象数据库,制订审计分析模型,对审计事项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审计实施方案及深入剖析数据奠定良好基础。

3.4抓好审计评价、责任界定和审计报告撰写等三项工作,全面提升审计质量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首先要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其次合理区分领导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将相关责任进行界定;最后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模式,着重体现其特色性、全面性、可读性,审计报告要运用写实语言,做到依据充分,言简意赅,表达贴切、简洁。

3.5加大审计结果运用力度,坚持把有效推进公告制度与加强责任追究相结合

一是探索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要加大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按期整改到位,报送整改结果和相关证据,要加强对整改情况的分析研究,全面、客观评估审计整改的效果,使审计结果可以真正发挥用处。二是加强权力问效问责制度建设。对未能彻底整改的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对非客观原因导致整改不到位的问题,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严格问责追责;大力探索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和组织监督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的水平。

3.6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干部专业能力和水平

为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审计体制中积极的作用,应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的能力素质。一是加大人才培训开发力度,深化各类综合培训。通过制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拓宽审计人员视野,弥补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不足,逐步完善人才结构。二是构建“因人而异、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三是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将实战培训、授课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有机结合,组织审计干部参加审计署、南京审计学院、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举办的各类培训。四是加强审计机关之间的工作交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搭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何秀芝,李朝旗.全覆盖要求下的审计计划优化探讨[J].经济师,2017(4).

[2]王宇慧.论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与廉政建设[J].商业经济,2017(1):135-136.

[3]魏彭.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探讨[J].商业经济,2017(6):139-140.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烟草行业;经济责任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烟草行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2014)104号关于印发《烟草行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经济责任是指烟草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企业或部门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二、基层烟草行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困难和问题

1.审计结果运用还未得到真正体现。“凡提必审,凡离必审,任期内轮审”原则未真正体现,是内部审计人员认为影响审计结果运用客观因素。目前,烟草行业特别是集中换届时,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先离后审”的现象,存在干部已被调离、提升、任用或是已转非领导职务,审计部门才计划对其进行审计。已调离领导干部对审计发现问题参与度和配合性不高,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笔者认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就是要划清领导人任职期间对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和直接责任。

2.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透明、流程不规范问题,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发挥。按照烟草行业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如遇重大问题,可及时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于每年年初审议上年度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和审计整改情况,在确定本年度工作计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议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在报请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由领导小组组长或主管审计工作的副组长向审计部门下达审计指令。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指令组成审计组实施审计。但在基层烟草审计实际工作中,一个审计项目的实施,从计划编制、下达审计批令、通知到审计项目结束,都是内部审计部门一手操作,审计报告也未经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审议,流程不规范。

3.是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畏难心理,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易受人情因素影响,另一方面,现行考核体系“唯票是尊”“以票取人”的情况依然存在,如: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绩效考评都要在单位进行民主测评,内部审计人员顾忌因日常审计工作过于严格而失去群众基础,在审计中存在畏难情绪。

4.部分基层单位、部门对整改落实不够重视,整改意识不强。审计部门跟踪落实的整改项目,被审计单位基本上能按审计要求落实整改,审计部门没有进行跟踪整改的审计项目,被审计单位对以往存在的问题整改意识不强,不积造,整改进度缓慢,造成屡查屡犯,边查边犯,查而不改的问题。

5.基层审计人员的综合履职能力有待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的内容多,政策性较强,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而基层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具备财经知识人才较多,具备工程与信息化知识能力的复合性人才相对较少,而基层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较少,基本是自学为主,跟不上信息时展的需求,工作有时处于被动状态,难以适应行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要求。本人曾多次参加省内地区间交叉审计,深刻体会到各基层审计人员素质发展的不匀衡,综合履职能力有待提高。

三、完善烟草行业基层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措施

1.增强计划的主动性,对审计资源做好预安排。一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本着“凡提必审,凡离必审,任期内轮审”的原则,制订年度工作计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人事部门提供的资料,制订经济责任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并提交联席会议议定。确定本年度工作计划。使内部审计部门做到心中有数,早部署、早安排、早准备,避免领导干部集中换届时成批进行审计的被动性。务必做到“先审再任、先审再离”,对因集中换届还未进行审计的领导干部,可以实行先借调到新岗位工作,等审计结果出来后,单位管理层在根据审计报告披露的信息, 决定是否提拔、调任、免职等,使审计成果在干部管理任免中切实发挥一定的的作用。

2.量身定制内部审计人员考核体系。在职称评定、提干等各个环节民主测评中,单位管理层要考虑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性质,不能简单以票数多少作为考评的依据,量身制定一套以党委评定为主、民主测评为辅的考核机制,从考核体制上给内部审计人员思想上“松绑”打消内部审计人员的后顾之忧。

3.加强审计整改,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持续跟踪推进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彻底杜绝边查边犯、不纠不改等问题再次发生。对整改不作为的单位、部门要追查相关责任人的管理责任,维护审计监督严肃性和权威性。有效的防止“重审计轻整改”,现象,全面提升审计整改成效。

4.加强审计培训,提升基层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众所周知,知识日新月,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审计人员要求也越越来高,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建立基层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制度,从专业知识、审计技能培训和参加现场审计锻炼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基层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结语

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成度越来越高,基层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在规范审计流程的同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谋新求变的有效审计方式,完善绩效考评激励机制,增强经营者任期内责任心,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责任界定 审计评价 激励

一、当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计划问题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在年初进行周密详细全面的计划和安排。同时,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同其任用管理密切联系的。然而,就目前的干部管理实际而言,许多干部的任免都是在年中临时提出的,而且很可能一次干部任免就会涉及到许多领导干部,这种临时性和突发性往往会扰乱到审计工作的正常部署和安排。一方面,这种大范围、临时性的人事调整,会增加审计机关的额外工作量,打乱其正常的工作节奏和安排,影响其正常的审计任务完成。另一方面,人事安排的紧迫性又同审计工作的耗时耗力相矛盾,在短时期内审计机关难以对这些人员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审计调查,很可能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最终不免沦为形式。

(二)审计内容问题

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要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应该涵盖部门财务收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济活动决策、财经纪律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及个人廉政等多个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不少审计机关或出于减轻自身的工作量的想法,或不敢对同级机关领导干部过多要求,将审计的内容局限在部门的财务收支审计范围,过多关注部门财务账目是否平衡,票据是否完善等。经济责任审计更多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相重合,缺少了应有的题中之义。

(三)审计责任界定问题

审计责任的界定问题也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当前,对领导干部在部门经济活动的中责任划分主要有两种,即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中对领导干部应负的两种责任的具体情形都给出了比较详细具体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仍然颇有疑惑。如按照细则规定,经过民主讨论而且多数人同意后由作出的决策,并造成经济损失的,其应负主管责任。但在实际的审计查证过程中,多数人是否真心同意还是摄于一把手的权威而不敢反对,很难具体查证,这也就给许多领导干部逃避直接责任钻了空子。

(四)审计评价问题

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事实,对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审计评价应当以审计证据为支撑,不遮掩、不扩大。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评价内容模糊。一些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束后形成审计报告中,经常使用如“基本”、“大致上”、“可能”等词语,模糊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对一些需要具体说明的情况,不提供证据支持,降低和泛化影响;二是评价范围不明。在审计评价中,没有依循领导干部的经济履职情况进行评价,扩大外延,将一些非经济责任,如人事、民主生活作风等也拉入其中。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完善、细致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所致。

(五)审计结果应用问题

审计结果应用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但目前的问题是,许多地方并没有遵循“先审后任”的原则,往往都是“先任后审”。先将人员调整到相应岗位上,再提出审计要求。由于审计工作的相对滞后性,往往领导干部上岗了一段时间,审计结果才出来。这时,如非有重大经济问题,很难再对干部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得审计结果应用成为鸡肋。同时,由于人员的调整,客观上也造成了审计调查取证和责任界定的困难。

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建议

(一)统筹计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行届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

一是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增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应由当地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提高领导小组的级别,增强权威性。领导小组应涵盖财政、人事、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并配齐人员。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议事规则和规章制度,制定和部署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定期研究和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范围、时间、部门配合及结果应用。二是加强审计工作计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应在每年年初制定,计划的制定应同地方人事安排密切配合。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应有所预留,为年中的临时性、突发性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空间。实行届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以届中审计为辅,离任审计为主。对在领导岗位上达到一定工作年限的领导干部都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分批次、分部门地开展。三是建立审计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对审计风险可能出现的概率、规模、表现、损失等进行研究和评估,构建审计风险模型,建立风险应急预案。

(二)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有机结合其它审计方式

一是规范审计内容,明确审计重点。规范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应围绕审查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济政策方针执行及活动决策、固定资产管理、财经纪律及领导干部的个人廉政情况等方面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必须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为准,不得越界。突出审计重点,经济责任审计并不是预算执行审计,主要是对领导干部在岗期间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评价。因此审计区间和审计范围应以领导干部在岗期间的时间、活动内容、单位财务状况、经济决策、个人廉政等为重点。二是严格审计工作程序。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施办法,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严格规范审计立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过程,规范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注重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评估审计风险,搜集审计资料,保管好相关原始凭证。三是同其它审计工作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应同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财政决算审计等相结合,避免审计资源浪费。在年初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应统筹安排,多头并进,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并能够资源共享。

(三)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审计结果应用

一是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政府和审计机关应按照地方实际,结合审计工作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方法。审计机关应明确审计责任界定,严格区分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任期责任和任期外责任等。统一评价标准,细化评价方法,增强审计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在审计评价中,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行,严格按照审计调查的证据进行,不遮掩、不夸大、不模糊,真实有信。二是严格“先审后任”的原则。地方党委和政府在进行人事安排时,必须严格遵循“先审后任”的原则。人事变动安排应及时通知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审计结果等次,提出人事任命建议,再报党委和政府。三是完善审计结果应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相关奖惩措施。按照审计结果确立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等次,并按照评价等次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如诫勉谈话、警告、调离、降职等。同时,应做好审计结果应用的信息公开工作。

(四)加快审计队伍建设,积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

一是转变思想,增强地方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地方政府和审计机关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干部职工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群体等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配合。地方政府也应加强对审计工作的人事、经费支持,按照审计机关实际需要调增人员编制,增加经费拨款,并协调其他部分配合审计机关开展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审计人员管理,培养选拔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审计机关应严把入口关,通过公开招考、校园直招、社会招聘等方式积极选拔优秀的审计人才,充实审计干部队伍。同时应建立合理的内部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人员合理流动,激发审计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积极展开业务培训,学习先进审计知识和最新政策理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技术性很高的工作,审计机关应密切关注国家、地方等政策规定要求,并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审计理论成果,并加强运用,提高自身审计能力。

三、结束语

领导干部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其经济履职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是否全面有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直接影响单位的各项经济成果,意义重大,不容轻忽。地方政府和审计机关要增强审计意识,构建机制,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的管理氛围,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参考文献:

[1]宋君.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J].包钢科技,2014;05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5

一、县级以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计划性与临时性的矛盾。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任务安排的临时性,直接影响了审计部门的计划性,审计力量的协调成为突出问题。由于审计任务的临时性、没有计划性,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先任后审”的逆程序作法,这样一来经济责任审计就流于形式,起不到监督领导干部廉政勤政的效果。

(二)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的矛盾。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化,人事变动频繁,离任审计对象较多,如领导换届,一次性的离任审计委托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有的时间跨度较长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出审计结果报告),而审计部门力量较少,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方法还多停留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上,审计资料的连贯利用也较差,往往使离任审计工作“人疲马乏”效率不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很难保证,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评价与评价标准的的矛盾。审计评价也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以及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的评价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没有量化界定,审计人员难以操作。

(四)审计结果与公开透明的矛盾。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报送上级人民政府,抄送干部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也不利于审计人员在群众监督下,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实施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审计机构,选调和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干部从事这项工作,以尽快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力量。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给审计工作尤其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必要的支持,为尽快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部门联动。成立一个由党政有关领导参加,组织、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布置、反馈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地方党委、政府要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模;干部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共同拟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名单,提交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再提交党委、政府批准,纳入审计机关年度项目计划。组织部门严格应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做到不审计、不任、不重用,参考审计结果,再决定人事去留。将“离任审计”的观念转变为“任职审计”的观念上来,积极推行“任中审计”有利于分解工作量,避免突击性,从而使得审计部门有充裕的时间来澄清问题,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6

一、做好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前提

1.取得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管理和监督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任务。为了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时,首先要取得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有关人员的支持,要与成员单位保持经常性的工作沟通和常态性的协调配合,各自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有效的运用和转化,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

2.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运行机制。

目前周口市已按照两办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等管理制度,以明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和工作衔接,做到审计事项共商、审计信息共享、审计结果共用。加强上下级联席会议之间的工作联系,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上下联通、规范有序、整体推进的联席会议工作运行机制。

3.加大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建设力度。

《规定》的颁布,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新的契机。一是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结果运用制度和机制,将审计结果成为考核、奖惩、任免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出台我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以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有效管理,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得更为有序、高效。

4.取得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理解和支持。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是对现任主要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其履行经济责任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根据这一特点,开好审计进点会(《规定》第二十二条要求)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审计进点会宣传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有效地提高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消除思想上认识上的顾虑,做好审计配合工作。

二、做好任中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

在开展任中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制定的审计计划是否科学、审计方案是否有效、审计方法是否适当、审计评价是否恰当等都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1.建立审计对象的计划管理机制。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的管理,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经济责任审计是委托审计,不好作计划、不能作计划的观点和被动等任务上门的观念,主动与市组织部门进行协商,建立领导干部相关动态数据库,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科学安排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满足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需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制定今后五年经济责任审计规划,力争做到新一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轮审一遍。

2.制定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计划的具体化,因此,审计实施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成立审计组后,审计组长要根据审计调查情况广泛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注重分析,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特点,根据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围绕审计目标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权力运行轨迹等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步骤、明确人员分工,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要注意的是:一是避免审计实施方案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具有指导意义;二是要避免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不充分,敷衍了事;三是随意调整实施方案,且不在方案中反映调整内容。

3.注重多种审计方法的结合和审计技巧。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工作,审计时要采取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一是审计内容要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要对被审计单位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性质及其主要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解,同时结合其开展工作的经济活动情况做深入的调查分析,要把被审计单位的账务审活(即透过数字看管理,通过管理看效果,通过效果看效益)。二是重视延伸审计工作,发现问题深查到底。要以单位的经济活动轨迹为主线,采用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以搞清审计发现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取得有效的审计证据。

4.恰当地做出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第三十三条明确了审计机关作出审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审计评价要在审计法定职权范围内,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审计评价与审计内容相统一的审计评价原则,评价结论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7

前言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革和发展,我国国有企业也不断进行改革,但是,对国有企业进行管控却从来不曾停歇。加强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控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最好的方式,也是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构建体系化的审计形式和操作模式。同时,我国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改善,这关系着对国有企业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否达到,以及如何保证审计质量,合理把控审计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计划制定不严密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有严密的计划制定,对于国企经济责任审计风控来说也同样如此。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和审计机关的层次因素,审计机关在对国企经济责任审计进行计划的时候存在很多不严密的情况,比如县区一级以下审计机关人员配备方面的不足,对区属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安排较少,相应的财政经费拨付较少,对区属国有企业的审计不是其关注的重点方向,都让国企经济责任审计风控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程序不合规

国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控对于审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应程序的保障,通过对严格程序的执行,保证审计工作的科学和合理性。但是,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程序的制定中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这为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会有可能增加审计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比如审计报告形成的时效性较差,甚至还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3.运行不规范

国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很好地对国企领导在任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一个综合评定,为领导干部的考核提供了可靠依据。也正因为如此,审计工作本应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审计结果也应成为各个领导是否能够“升迁”的关键环节。但实际情况是经常出现是“先提后审或先离后审”的现象,这就导致任期经济审计工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很多审计成为一种形式。比如,审计不够细致和深入,可能导致其中腐败的滋生未能及能及时发现,也会因此导致审计报告的不准确,审计缺少了实际意义。

4.评价缺少统一标准

当前我国在进行国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虽然可观性、可靠性是审计的标准,但是因为缺少了应对国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具体要求,导致审计工作的不规范和不准确。比如,当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审计所参考的很多指标都没有实际意义,以及评价标准随意而为,缺少规范性等。

二、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策略

1.建立责任审计环境

好的审计环境能够为国企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控提供优良的发展土壤。首先,我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出台,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明确。这就需要审计部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具体操作要求,防止审计部门造假,落实责任制度。其次,国有企业还需要严格自身要求,加强自身内部自控制度的建设,增加内部控制测评,保持国企领导人的廉洁奉公。国企要从内部进行自纠,对于违法乱纪人员一定要严惩不贷。

2.优化审计程序

若想有效控制国有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既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对其审计程序进行优化和制定。首先,需要对委托与计划程序进行完善,委托程序需要严格授权,保证审计机关和内审部门依法进行审计的时候免受其他部门的“刁难”。其次,审计工作要做好审计的事前准备工作,做好事前调查,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基本情况予以了解,对审计内容进行重点准备,从而在审计工作开始的时候尽快进入审计状态。第三,编制好审计方案,合理规划人员的配备,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3.客观界定国企领导人的经济责任

对国企领导人的责任进行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审计环节,这样可以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对不同任期的领导人的责任进行不同划分,做到科学合理,避免让责任人逃脱责任,而让无责任人承担起所不应承担的责任。其次,要做好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的划分,依照其内部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和主管责任人进行不同程度的责任认定。第三,做好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的界定,这决定了是否追究领导班子正职责任的认定,因此合理进行划分有助于责任人承担的落实。

4.创新审计评价指标

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审计评级指标的建立,其能够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对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评价,从公正的角度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认定,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构建审计评价指标最好的方式是运用平衡积分卡理论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其能够将国企背景信息、各种目标、候选指标、相关的因果关系纳入其中,从而进行更好的权重指标应用和比较,更好对国企及国企领导人进行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8

1999年到2003年,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初步发展阶段。各级审计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大力宣传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专职机构,调配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004年至2005年,是我省经济责任审计的逐步规范阶段。

2005年开始,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5月省委常委会要求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和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重点单位的领导干部逐步做到“逢离必审”、“先审后离”。按照这一要求,我省在全面推进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稳定开展了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特点

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审计机关共对14943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111.84亿元。其中属领导人员主管责任金额100.11亿元,直接责任金额11.73亿元。审计后,有关部门参考审计结果,撤职、降职52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处理99人。

1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展开。据统计,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乡科级党政领导干部12651人,其中,审计乡镇书记1451人,审计乡镇长3583人,审计部门乡科级干部7617人。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部门单位财政收支不够真实,改变资金用途,有挤占挪用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截留财政收入、漏税和支出不合理、不合法等现象。

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稳步推进。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1005人。省审计厅先后对永安保险公司、省物资总公司、省纺织总公司、省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等27个省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造成资产损失或潜在损失,有的存在少计收入、少缴税款、公款私存、设置账外账等问题。

3 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扩大。1999年至2008年底,全省共审计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1254人,其中,审计县(区)委书记13人,审计县区长76人,审计部门县处级领导干部1165人。省审计厅先后对延安市等3个市长。省水利厅等20个厅局长,省政府驻上海等10个驻外办事处原主任,共33个市厅级领导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部门单位少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未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有的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有的基本建设管理不规范,改变用途,超规模、超概算,不执行招投标制度,有的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

2001年12月和2005年6月,中央六部委联合检查组两次来陕,对延安、咸阳、渭南等3市6县进行了检查,对我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措施得力、成绩显著,并对我省的一些做法予以推广,对我省八项制度、两个办法印发全国审计机关,我省先后有五篇经验材料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作为了重点发言材料。1999年以来,先后有21个省、市、区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来我省考察学习。

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各级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陕西省委常委会议先后两次听取我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历任省长对此项工作也十分重视,增加编制,解决审计经费。省长袁纯清同志经常过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大问题听取汇报并亲自批办审计反映的事项。省审计厅厅长屈方方同志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始终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审计厅每年初和年中召开的全省工作会和设区市局长会,都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会议议题,对省委组织部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亲自协调、部署、落实、检查。

2 审计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目前。省上、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区)全部成立了由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小组在研究确定审计对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审计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省厅、10个设区市及杨凌示范区和107个县区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其中延安市、榆林市,59个县(区)高配一格;铜川市、宝鸡市、渭南市、安康市、汉中市、咸阳市6个设区市、22个县(区)高配半格。专职机构的相继建立,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审计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我省、市、县(区)三级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制度,全省共制定规章、办法279个。2004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对经济责任审计立项、委托、实施、审计结果报告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07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试行)》,列审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如何应用审计结果做出了具体规定。渭南、宝鸡、安康、榆林等市均以两办名义印发了一些制度。这些办法、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

4 审计的方法不断创新。省审计厅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对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计划的部门、单位,其主要领导任职两年以上的,在对其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一并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宝鸡市探索了书记、县长一起审的方法。延安市、渭南市对公、检、法“三长”的审计,采取了统一行为、统一方案、统一时间、统一重点、统一方式的“五统一”方法。

5 审计指导力度不断加大。省审计厅举办了十期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培训班,全省百分之八十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经过培训。榆林、安康、咸阳等市举办培训班,对所辖区县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人员进行培训。省厅编发《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讯》19期,介绍省内外好的经验和方法。省审计厅领导带队,先后深入10个设区市、杨凌示范区、98个县(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了调研。各设区市领导和相关职能部分也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检查。2007年至2008年省审计厅及西安交大等学者成立课题组,完成了5万字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课题,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举措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管理薄弱,重视审计覆盖面,忽视审计深度,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二是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有些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到位,仅仅局限在财务收支上。四是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审计范围不统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未建立。针对这些问题,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引向深入,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正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标、原则、要求。以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经济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目标。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根据审计力量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

2 改进审计项目管理。每年四季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充分考虑审计力量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下一年度审计对象的建议,由组织部门会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提出初步意见,经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由组织部门出具委托书,审计机关列入下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特殊情况,因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需要调整审计项目的,经领导小组确定后,审计机关调整计划。

3 开展任中审计。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需要、领导干部任职情况以及其他审计项目计划等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积极安排任中审计项目,努力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从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转变,实现任中审计经常化,制度化。

4 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的方法。经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对列入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年度审计计划的部门、单位,其主要领导任职两年以上的,在对其部门、单位进行审计的同时,一并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对纪委、组织、国资等部门提出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审计部门一并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做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资源共享,提高审计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范文9

一、各股室(分局)上半年计划审计项目推进情况

(一)财政金融股承办的审计项目。

财税股2016年6月30日前应完成“宏观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草案)编制审计项目”(7月30日前完成)、“县地税局预算执行及税收征管情况审计项目”。

截至2016年6月16日,财税股已按年度计划要求全面完成的项目有:“宏观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按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完成第一、二季度审计项目工作)、“县地税局预算执行及税收征管情况审计项目”;完成现场审计实施阶段的项目有:“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草案)编制审计项目”、“县投资促进局2015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部门决算草案审计项目”、“瑞峰镇2015年度财政决算情况审计项目”、“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5年度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计项目”。

(二)经济责任审计分局承办的审计项目。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年计划10个,其中计划在5月30日前完成8个;另外加上1个部门决算草案审签、1个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和1个部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同时计划在5月30日前完成。

上半年开展的审计项目8个(县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彭章勤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县残联理事长杨毅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瑞峰镇党委书记苏雨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瑞峰镇人民政府镇长宋麒麟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瑞峰镇黄桷村党支部书记吴正文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瑞峰镇黄桷村村主任张启华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罗波乡龙泉村党支部书记郭兰谱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罗波乡龙泉村村主任李志祥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截止目前,上半年开展的8个项目现场审计基本结束,均未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

(三)投资审计股承办的审计项目。

政府性投资审计项目年计划10个,均计划在11月30日前完成并出据报告。

截至督查日,10个计划项目,其中审计结束1个、进场审核2个、未接收资料未进场7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完成时间滞后,个别项目未按照《县审计局2016年度审计项目任务分解表》中安排的时间完成。

(二)个别项目在年度计划安排完成时,完成时间太笼统、不够具体,有些计划项目均安排在11月底完成。

(三)个别应在上半年完成的项目,截止督查日,尚未安排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