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10 14:49:47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范文1

一、2020年1-6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高度重视,迅速部署。一是根据市局党委统一部署,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建新同志为组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袁铁峰同志为副组长的人社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劳动关系科,迅速制定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脱贫攻坚战工作方案和定期报送全市人社系统脱贫攻坚工作进度和计划制度,要求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人社扶贫攻坚工作各小组牵头单位负责脱贫工作每月台账的收集建立,每月23日前自行按月进度将各自本月脱贫攻坚工作进度和下月脱贫攻坚工作安排报送到市人社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市脱贫办。二是每月月底组织召开了一次全系统脱贫攻坚月调度会,每一季度末要召开一次全系统脱贫攻坚推进会,人社扶贫攻坚工作各小组各牵头单位和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管负责人要就各自脱贫攻坚本月脱贫攻坚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和下月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做会议发言。全面推进,成效明显。按照工作进度及时协调推进全局各项脱贫攻坚工作:

(一)就业专项扶贫工作方面

1. 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取得成效

2020年以来,全市开展贫困劳动技能培训35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36%。培训涉及电工、家政、装载等9个工种15个班。组织送岗位下乡44场,累计提供岗位6746个。截止6月,全市今年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74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38%。全市现有贫困劳动力创业人员84人,其中25人已申请并发放贫困劳动力创业担保贷款249万元。目前,全市实际已拨付就业扶贫资金172.68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7.56%。

2、持续推进各项工作举措

(1)加大政策扶持,落实资金保障。政策扶持方面,一是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做好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通知》(攀人社发﹝2020﹞176号),提升农村公益性岗位的待遇、延长服务期限,助力脱贫攻坚托底帮扶。二是与扶贫开发部门联合出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办法》,着力对致富带头人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的订单式培训。资金保障方面,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在就业专项资金配中的权重,优先确保就业扶贫资金的支出。目前已支出的172.68万元就业扶贫资金中,由就业专项资金支出109.38万元;区(县)财政支出63.3万元。另据统计,目前尚余39.36万元待审核资金计划于7月初完成审核后拨付。

(2)加强精准识别,提升帮扶质量。今年以来,我局以全市44335名贫困人口名单为基数,借助四川省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厘清我市贫困劳动力人口。全市贫困劳动力为30717人,其中自发搬迁贫困群众中劳动力人口为1334人。目前通过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实现转移就业6743人,外出务工人员为5329人,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1407人,特殊公益性岗位安置7人。

(3)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拓展技能培训范围。

在摸清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截止六月底,全市针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培训354人。培训涉及电工、网络创业、家政、起重装卸、焊工、挖掘铲运、养老护理、面点及烹调共9个工种15个班。为了推动现有培训项目适应农村需求,我局起草了《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鼓励现有培训机构加大与涉农科研单位的合作,为农村劳动力推出农业技能培训。并协调部分掌握一定农业科技企业资源的社会机构与培训机构联合申报涉农技术培训资质,拓展我市涉农技术培训势力。

(4)促进转移就业,实现就业脱贫。

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市立即暂停线下招聘会计划,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春风行动。疫情得到控制后,立即启动线下招聘及就业援助月各项活动。全市共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44场,提供岗位6746个,达成就业意向1385人。收集临时用工需求岗位约2000个,通过网络、微信及时向二半山区等偏远地区推送信息,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提供“点对点、一站式”的直达运输服务,已安全输送务工人员1.7万余人。印发《关于做好外地来攀务工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分类指导外地来攀务工人员有序返岗。在通过网络、微信大力岗位信息的同时,在全市各个入境卡点、火车站等以张贴宣传海报的形式进行岗位,累计4期170家企业1670余个岗位。

(5)推动扶贫载体建设,助推就近就便就业

大力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农村公益性岗位,对贫困家庭劳动者实行过渡性安置,通过托底安置,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落实企业吸纳奖补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创建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目前,全市共有就业扶贫车间10个,就业扶贫基地5个,稳定吸纳贫困劳动力228人。

(6)鼓励农村创业,积极带动就业。各级公共创业服务平台为贫困劳动力返乡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指导、创业融资、企业用工等创业服务。给予资金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创业。今年,为3名创业成功的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补贴3万元,累计发放创业补贴18万元。鼓励返乡(下乡)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为返乡农民工和能人创业提供行业融资担保贷款,帮助其做强、做大创业项目,带动本地贫困劳动力就业。

(7)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做好就业扶贫托底保障。目前,全市累计已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427人,已安置贫困劳动力1407人;累计开发农村特色公益性岗位35个,安置贫困劳动力7人。为发挥就业扶贫为脱贫攻坚工作托底保障的作用,我局将农村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标准由每人300元/月,调整为每人400元/月;服务期限由3年延长至4年,加强政策帮扶力度。

(8)摸清底数、推动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员就业。今年,我局在摸清全市7124名异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基础上,布置相关区(县)通过全面摸排、定向投放岗位、组织外出务工、促进就地就业、开展就业服务、广泛宣传引导等方式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就业创业工作。

(9)加强督导督战,推动就业扶贫全面开展。今年4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成立7个工作组分赴全市70个贫困村,采取入村摸排,集中座谈,入户调查等方式,核实贫困户就业扶贫领域帮扶情况;调查贫困户就业扶贫领域需求情况;查摆区(县)、乡(镇)、村就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并将整改意见以清单形式分别反馈相关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督促整改。目前相关整改报告已由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反馈,接下来将组织人力再次开展问题清零的督导督战工作。

(二)社保扶贫工作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保扶贫工作组分管局领导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履职尽责,通过不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方式,多次研究解决问题,因时因势对社保扶贫工作作出部署,确保社保扶贫工作组织领导到位。

2、完善工作机制。为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保险扶贫工作,出台了《关于做好 2020 年度社会保险扶贫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攀人社发〔2020〕109 号)。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强化落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3、做实数据交换。相关部门间建立了定期数据交换机制,确保三类困难群体数据动态调整共享,重点对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数据做到了与公安、扶贫等部门的常态沟通,以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情况,做到公安户籍落户一人,社保办理参保一人。同时按时100%完成了人社部扶贫信息平台下发的扶贫核对数据工作。

4、注重特殊群体。对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已在原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但未领取待遇的,按照先转移后代缴的原则,主动协调衔接原参保地,并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统一的参保关系转移接续办理。截至6月底,第一批163名需转移的参保人员已全部办理完参保关系转移,并在我市各县区实现代缴。对凉山州自发迁居无户籍贫困人员严格按照省上要求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全面落实。

5、做好宣传服务。积极配合市税务部门完成城乡居保政策调整宣传资料的编辑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凉山州自发迁居无户籍贫困人员的一对一入户或电话政策宣讲,确保困难群众理解政策、支持政策。

6、取得良好成效.

(1)数据比对清理到位。截至6月底,完成与市扶贫、民政部门数据比对共享,共计比对建档立卡精准扶贫人员4.43万人,低保人员2.17万人,特困人员0.3万人。完成人社部扶贫信息平台下发的扶贫核对数据43761人,完成率达100%。

(2)参保及代缴及时。截至6月底,全市三类困难人员共计代缴34000人,代缴金额340.00万元。其中精准扶贫人员代缴24805人,代缴金额248.05万元(其中未脱贫人员代缴1163人,代缴金额11.63万元,已脱贫人员代缴23642人,代缴金额236.42万元);低保人员代缴8635人,代缴金额86.35万元;特困人员代缴560人,代缴金额5.60万元 。

(3)待遇发放到位。截至6月底,共计为10937名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困难人员发放城乡居保养老金707.98万元,人均养老金112.39元/月。

(4)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参保全面落实。 截至6月,共计为3438名(其中米易县2684人,盐边县754人)符合参保条件的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办理参保手续,其中为3251名(其中米易县2542人,盐边县709人)代缴城乡居保养老保险费,为187名(其中米易县142人,盐边县45人)发放城乡居保养老金。

(5)建筑业农民工贫困人口工伤参保台帐建立。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工伤参保台帐的基础上,按要求建立了“全市建筑业农民工贫困人口工伤参保台帐”。截至6月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工伤保险2307人,其中4人领取工伤保险待遇,金额为12.6万元。

(6)调研督导和核查及时到位。完成了对全市重点县(区)社保扶贫专题调研督导。配合省社保局完成了对各县(区)社保扶贫实地核查。

(三)人事人才扶贫工作方面

1、开展专家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和专家服务团智力服务基层活动。3月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 年度市级专家服务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攀人社发〔2020〕48 号)、《关于做好 2020 年度专家智力服务基层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攀人社发〔2020〕82 号),启动两类项目的申报工作。5月完成项目收集,6月评选确定2020年度专家服务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5个(含续建),其中贫困村及贫困村所在乡镇建设项目9个(含贫困村6个),涉及工业、农业、教育、康养等领域;确定2020年专家智力服务基层项目实施项目13个,其中贫困村及贫困村所在乡镇实施项目8个(含贫困村1个),涉及农业、教育、卫生、生态环境、安全、质量等领域。集中组织教育、农业、安全等专家57人次,深入基层和乡村开展专家智力服务活动,为基层和乡村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2、开展“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统一按照省级部署,按计划开展“三支一扶”招募。2020年一季度完成“三支一扶”岗位收集工作,共收集三区两县岗位19个,扶贫计划占6个,主要在仁和区、米易县的贫困乡镇从事基层精准扶贫、村镇建设规划等相关工作。6月28日正式招募公告,计划于8月8日组织19个岗位的笔试考试工作,为三区两县贫困乡镇补充基层工作力量。

3、开展致富带头人能力提升培训。为切实增强技能培训针对性、实用性,使技能扶贫精准化、取得实效,4月组成工作组深入乡镇、村社了解群众培训需求、亟待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分析技能培训在操作层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步推进**市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5月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争取“允许农林科学研究院、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涉农事业单位承接补贴性培训”的支持政策,新增2家可承接涉农培训的培训机构;6月成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动我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项工作,举办有贫困劳动力参与的培训班30期,培训贫困劳动力498人次。

(四)技能培训扶贫工作方面

2020年上半年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10979人次,其中参加补贴性培训2554人次,非补贴性培训8425人次,培训企业职工达8666人次,重点就业群体达2313人次,参加线上培训4747人次。

1、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1年)》、《**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等职业技能培训基础性政策文件,从科学设置培训项目、拓展培训服务职业领域、提高培训补贴标准、扩大补贴人员范围、优化培训业务经办流程、明确培训责任主体职责、注重培训监督及资金监管等方面进一步调整、完善、细化培训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保障能力。拓展技能培训服务职业领域,新纳入培训补贴工种360余个,补贴性培训工种数量已达到580余个。合理设置培训项目,充分考虑工学矛盾、参训群体综合素质差异、培训支出成本等因素,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设置了就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岗前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短期岗位技能培训、高危行业安全技能培训等11个培训项目。科学设置培训学时和补贴标准,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关于培训基本学时的规定为基础,考量分析各工种技术技能含量、教学周期、培训耗材成本的差异性,参考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分项目、分工种合理确定培训学时和补贴标准,同时考虑职业技能实操重要性,在补贴目录中提高了实操培训占培训总学时的比例。

2、下达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年度目标任务。明确2020年全市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4995 人次的总体目标任务,其中企业职工培训14345人次,重点就业群体技能培训6350 人次,创业培训4300 人次,培训任务向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分解下达。

3、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适时推广线上技能培训工作。为确保疫情期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相关工作的稳步推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形势,职建科主动转变技能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适时调整工作侧重点,出台《**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市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工作方案》,全力推动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推送优质线上培训平台70余个,开发**市专属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2个,上传或引用免费培训资源1700余项,共4000余人次参加了线上技能培训。

4、强化政策宣传和工作信息推送。通过受众面广、使用率高的本土公众信息平台,向劳动者推送培训政策、培训补贴目录、培训承接机构目录、线上培训平台等信息;组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宣传日活动,全市共设6个集中宣传点,对市区及5个县区集中进行技能提升行动政策宣传;通过组织召开线上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工作会、技能培训工作政策交流座谈会,向培训实施主体和市、县(区)业务经办人员培训线上培训平台使用方法和技术标准,统一培训政策执行尺度和标准;将培训政策为企业“送到家”,先后深入到攀钢集团公司、十九冶集团公司、攀煤集团公司、钢城集团公司四家大企业,以及钒钛园区40余家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对接及相关政策宣讲工作;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推进情况及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提炼总结,形成工作信息8篇,其中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采纳引用3篇,国家人社部采纳引用2篇,《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就业》、《技能中国》等部级媒体对**疫情期间推动线上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

5、建立体系化工作机制。成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直属单位领导、协管调研员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直属单位、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为小组成员,小组分设企业职工培训、重点就业群体培训、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培训工作督导四个工作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数据周报制度。培训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每月报、培训开展情况每周报,相关数据做到应统尽统,保证各项培训数据“颗粒归仓”,明确划分各部门(单位)数据报送职能职责,所有数据实行分类报送,有效避免数据重复报送;建立培训工作督查机制。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相关科室成立督查小组,每季度对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6、依托职业技能培训助推脱贫攻坚工作。2020年上半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478人,针对贫困户对种养殖业培训需求较为集中的情况,积极推动培训实施主体涉农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培训承接能力工作,鼓励支持农口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今年新增可承接涉农培训的培训实施主体2家,可开展种养殖业培训机构达到6家。

(五)定点扶贫工作方面

1、2020年1月17日,市人社局机关干部职工到西番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残疾人户以及村两委委员、驻村工作组成员,为他们送去米油等慰问品及慰问金。在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提升帮扶的长效性,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鸡苗20只,饲料20公斤,希望通过养殖提升贫困户产业发展能力。

2、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任务十分艰巨,为深入推进西番村脱贫攻坚工作,2020年3月18日上午,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建新带队到米易县普威镇西番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陈局长听取了西番村高质量脱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组织村两委委员、驻村工作队成员学习了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出: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阶段,西番村村两委以及驻村工作组一要认真领会讲话精神,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春耕生产,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高质量发展,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二要增强主动性,保持攻艰克难的势头,对产生的饮水安全等问题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汇报,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三要在产业发展方面广开思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四要组织动员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免费参加就业培训,提升就业水平,提高就业能力,通过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3、按照省市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要求,4月中下旬,市人社局作为米易县普威镇西番村牵头帮扶单位,联合市联通公司,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家庭经济来源等方面,分别组织干部职工逐一入户开展调查,及时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状况,了解贫困户是否做到精准识别,贫困群众是否享受相关政策,是否真正脱贫。根据四月入户调查收集的意见和问题,针对贫困户电视无法观看、电视机顶盒损坏、樱桃修枝缺技术、三四社水量较小、村民有技术培训需求等问题,及时与西番村村两委、驻村工作组进行了沟通,督促解决电视机、机顶盒问题。

4、对入户发现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逐一核实,形成自查报告以及问题清单报市直机关工委。同时协助驻村工作组对2019、2020年“五个一”帮扶台帐进行了完善。

5、2020年6月,为西番村贫困户购买电视机,帮助解决通信电视问题。专题研究西番村请求帮助解决脱贫攻坚资金缺口问题,议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力所能及帮助西番村解决户户通、贫困户厕所建设以及厨房破损维修资金缺口22435元。

二、2020年1-6月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

(一)就业专项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贫困劳动力只知道享受了扶贫政策但并不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不知道政策属于就业扶贫项目。

2、就业扶贫督导督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相关县区已反馈就业扶贫督导督战查摆问题的整改报告,接下来还需结合整改报告,对相关县区开展再一次的就业扶贫督导督战,确保问题清零。

(二)社保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扶贫、民政等部门数据更新时间不一致,造成比对不甚精准,易造成困难人员漏参漏保的问题。

(三)人事人才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专家服务基层经费尚无保障,因财政资金紧张,按照市领导的要求,2020年度市财政要优先保障支付给人才本人的各项津补贴,有节余的情况下再考虑各单位的人才项目经费。目前尚不能保证拨付专家服务基层经费。

2、近年来各县(区)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积极性不高,我市“三支一扶”招募人数在全省的占比较低,农村基层尤其是艰苦边远乡镇、村缺乏具有一定学历文化和专业技术的青年人才。

3、一是技能培训扶贫工作总体推进慢。虽培训力度和参训人次在不断提升,但从脱贫攻坚总体工作要求和技能提升行动全市目标任务来看,培训扶贫工作进展迟缓。二是培训缺乏针对性。目前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的培训涉及焊工、砌筑工、起重装卸、挖掘铲运工等工种,培训内容仍未精准落实在农村人口对种养殖业的培训需求上来。

(四)技能培训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培训工作整体进展缓慢。受疫情影响,培训机构4月份才逐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后,主抓恢复性经营生产,不愿意在职工培训上投入人力财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整体进度滞后。

2、培训承接能力有限。**市在培训政策上进行了较大力度调整,可开展补贴性培训工种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职业领域,虽然**有职业培训机构30余家,但长期,稳定开展职业培训的仅10余家,且可开展培训工种较为单一和集中,主要为生活服务类工种,工业、农业是**的支柱产业,但涉工、涉农的技能培训力量薄弱,培训承接能力难以满足培训市场的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

3、实名制管理系统亟待完善。目前补贴性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全省统一推行使用v2.0系统,虽经过多次调整升级,但在具体使用中仍存在诸多技术问题,例如培训政策调整后新增设培训项目无法显示、线上资金拨付流程不畅、培训对象身份无法识别、不能据实上浮重点工种补贴等。系统操作流程也稍显繁杂,且培训工作具体经办人员未经正式培训,客观上影响了培训工作的顺利推进。

4、培训资源分散难以整合。目前工会、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残联等部门都有本系统的培训政策、培训任务和资金渠道,技能培训往往是各个部门各自为阵,难以形成合力,且由于没有统一的培训管理系统和统一的培训政策,培训监管存在漏洞,导致出现培训机构组织同一个培训班,向多个部门申报补贴重复套取国家培训补贴资金的情况。

5、培训对象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中小微企业多注重生产经营轻职工能力素质提升,企业培训需求小且分散不统一,培训组织难度较大;农村劳动力住家分散,注重农忙生产,实际培训内容未充分结合种养殖业和农业生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农村人口没有吸引力,导致农户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

(五)定点扶贫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比较单一。

2、西番村虽2017年整体脱贫,但个别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还存在差距。干部职工对西番村的消费扶贫帮扶力度不大。

3、帮扶责任人入户较少,贫困户对帮扶责任人记不清楚,帮扶责任人精准帮助贫困户出点子、想办法较少。

三、2020年下半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一)就业专项扶贫工作方面工作计划

在确保完成就业扶贫全年工作目标的同时,按照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规划和时间节点做好就业扶贫专项工作,确保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整理好档案资料,迎接省检和国检。

(二)社保扶贫工作方面工作计划

继续做好社保扶贫工作,加强与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和比对,加大数据比对频次,做到动态清零,新增一人,纳入一人。积极协调落实凉山州做好自发迁居移民中符合代缴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社保关系转移集体接续工作。利用部级数据平台及全民参保信息系统,做细做实社保扶贫查漏补缺工作,做好下一步迎接省级交叉检查和国家检查验收准备。

(三)人事人才扶贫工作方面工作计划

1、继续加大与市财政的沟通协调,努力争取追加市级专家服务基地专项经费。

2、坚持按照省级部署,按计划做好2020年“三支一扶”考试工作。加大“三支一扶”这一利好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各县(区)、乡镇树立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大局意识,积极主动申报招募计划,招募更多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在进行岗位计划招募时,尽量向贫困地区、贫困乡镇、村倾斜,为基层尤其是脱贫攻坚一线岗位充实人才力量。

3、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到木里县具体对接对口帮扶脱贫攻坚工作。加大技能扶贫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导力度,推动职业培训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四)技能培训扶贫工作方面工作计划

1、结合技能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相关政策,推动培训政策制度体系更精准的服务于产业发展需要,服务于人民群众需要。

2、进一步加强培训政策的宣传解释、加强线上培训平台的宣传和推送力度,提高企业、群众的政策知晓率,扩大培训政策的惠及面。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拓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领域,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承接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与职业(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培训实施主体在职业培训领域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支持本单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4、强化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对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工作推进不力,政策执行有偏差,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核拨有误等情况及时纠正并督促整改,对培训过程中存在骗取套取补贴资金、扩大支出范围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培训机构的进行全面清理,对违规培训,长期不开展培训,培训资质到期,培训条件达不到要求的机构进行整改或取消培训资质。

(五)定点扶贫工作方面工作计划

1、与西番村共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拓展集体经济项目和渠道。

2、组织干部职工继续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力所能及开展消费扶贫。

3、局领导班子成员按相关规定带头到西番村开展调研和帮扶。通过查看户户通建设、厕所建设等情况,了解高质量脱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范文2

扶贫办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的部门。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扶贫办半年的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扶贫办半年的工作总结范文一__县扶贫办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乡镇、有关部门和重点村的支持配合下,我办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坚持以党的十_大和县委十_届五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和“_”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贫困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20__年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实情,勇于创新,扶贫开发“四项”重点工作有新进展。 根据《__市20__年扶贫开发工作要点》的要求,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社会扶贫这四项重点工作的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整村推进工作扎实推进。 整村推进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了使申报的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可操性,我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进行指导,反复进行研究和权衡,按轻重缓急程度对各重点村申报的项目进行筛眩根据群众意愿,组织__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__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__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__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__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__余万元。 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在资金使用和运作上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截用、挪用或改变资金用途。同时建立项目监督和财物监督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为止,大多项目都已基本完工。

(二)、产业化扶贫工作力度加大。

20__年度产业化扶贫和“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__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开展麻鸡养殖、优质稻栽培、大棚蔬菜等技术培训__期,直接参与培训__人,辐射带动___余人,各重点村农民素质普遍提高,致富本领进一步增强。我县__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开发村,他们各具特色,陈坊村发展木竹加工业,争取林业部门中、幼林抚育及阔叶林封山项目,实现人平均增收___元;航埠村引进上海客商投资种植树莓、引导村民种植黄杞子;南门村村民刘勇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养猪___多头,实现脱贫致富;七分村支部书记合股兴办粮食加工厂、机制砖厂,解决贫困劳力___人就业。曹坊、张家两村还发展板栗、茶树等种植业,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村民的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三)、创新方式,“雨露计划”。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 “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__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___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15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100,实现转移就业___人,转移就业率为___,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__人,省内就业率为__。

(四)、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

1、社会扶贫工作参与性增强。

当前,重点村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全县8个扶贫重点村已安排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全面500名开展党员干部“1+1”结对扶贫工作,并建档立卡。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__县跃民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采劝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民养鸡,公司提供鸡苗并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回收,有效降低了农户养鸡的成本和风险,带动了广大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2、重点组织实施好“爱心包裹暨‘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

“爱心包裹”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县委宣传部、邮政局、教育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会、县关工委八家单位联合在全县发起“5.12灾区学生六一包裹”发起的爱心活动,通过我办及兄弟单位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扶贫办半年的工作总结范文二20__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的指导下,我办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__丘区强县的总体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契机,以贫困户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增入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现将我办20__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

(一)中央基金项目完成情况

中央基金4698万元,涉及33个乡镇、98个村。108个小项目全部开工,到12月底能完工107个项目,占任务的99%,新建水泥路147.7公里,占任务数100%;恢复水泥路1.7公里,占任务数100%;垫层3公里,占任务数 100%;渠道5.8公里,占任务数100%;供水站1座,占任务数100%;修建桥梁2座,占任务数66.7%。

(二)扶贫系统试点村项目完成情况

1.第一批灾后重建试点村(富兴镇光明村、集凤镇云梯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建成村社泥碎路 17.2公里,整治渠道4.5公里、堰塘9口,新建饮水井20口,新建供水站1座,扩建自来水管网1处,建入户道路及院坝7307平方米。组建村级妇女互助社2个,为120户农户修建圈舍,为 181户农户购买仔猪、种子和化肥。

2.第二批试点村(仓山镇朝元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新建饮水井25口,整治堰塘6口、囤水田6块,建水泥路1.8公里。

3.第三批试点村(高店乡万坡村)灾后重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水泥路2公里已经比选招标,工程正在实施中;

乐施会捐赠资金项目水泥路3.4公里,泥碎路0.5公里,蓄水池1口,项目建议书已报乐施会批准,即将动工。

二、扶贫开发项目完成情况

(一)新村扶贫:全部完成任务,新建饮水井160口,蓄水池10口;整治修建山茅坑135口,整治石河堰5节,新修整治堰塘15口;建村公路42.25千米,其中:泥碎路15.8千米,水泥路26.45千米;新建、改造农房149 户,发展生产项目569户、1857人脱贫;种养业等实用技术培训19800人次。

(二)劳务扶贫:省扶贫部门下达的800名劳务扶贫培训任务已全面完成。

(三)产业化扶贫:一是无公害药源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丹参、白芍种植3014亩,占任务的100%;二是楠竹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栽植楠竹823亩,占任务数100%。三是地震灾区产业化扶贫试点项目(仓山镇人和寨村)按上级要求推进。

(三)村道扶贫:修建村社道路3公里,占任务数100%。

(五)互助资金:全县25个扶贫互助社成立互助小组611个,入社农户 4100户,互助资金总额362.19万元,其中:入社群众缴纳互助资金77.19万元,财政补助资金285万元。累计发放借款388.81万元,收回借款218.5万元。所借资金用于发展养殖业302.1万元,种植业28.3万元,其它行业58.41万元。

(六)亮化工程:为11个村的集中居住地安装节能、环保太阳能led路灯79盏,完成100%。

(七)民生工程:2686名贫困人口已脱贫,占任务的100%。

三、社会扶贫

一年里,通过市县领导、部门和各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贫困村争取和落实帮扶、捐赠资金538.91万元(不含扶贫资金),其中:市级领导和部门206.01万元,香港乐施会捐赠150万元;县级领导及部门帮扶资金121.9万元;企业帮扶资金61万元。通过社会帮扶,2686名贫困人口(其中:扶持地震重灾区农村贫困人口1340人)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社会扶贫取得了显着成效。

四、工作措施

(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一是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将扶贫开发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项目乡镇、村,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和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及要求,使项目乡镇、村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阶段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二是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与项目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扶贫开发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目标考核范围,落实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年终逗硬考核的机制。三是做好了宣传发动工作,做到了项目规划群众议、补助办法群众知、项目建设群众办,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让群众充分了解了本村项目的数量、资金、质量要求和工程进度,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二)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一是在全县实行了扶贫项目分级管理机制。县扶贫办负责全县扶贫开发项目的规划、论证评审、组织协调、项目验收、技术培训和指导,督促检查扶贫工程质量和进度;县级各有关部门协助做好相关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专项指导;乡镇全面负责辖区内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解决本乡镇扶贫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项目村具体负责新村扶贫项目的实施;通过扶贫项目分级管理机制的实施,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积极性。二是强化了资金管理。实行了扶贫资金专户专人管理,在资金的拨付上,实行了由村委托、乡镇监督,拨付到村到项目的办法,在贫困户建设上,实行了由村组织、乡镇监督、农户委托拨款的方式,减少了扶贫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杜绝了挪用扶贫资金的现象,确保了资金到村到项目。三是实行了扶贫项目、资金上墙公示,村建流水帐接受群众监督的制度,提高了扶贫项目、资金的透明度。四是加强了对扶贫工程项目和资金使用的检查、指导力度。按照年初工程进度安排,我们多次与县财政一道组织检查组对全县新村扶贫项目进行了逐村逐项目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在全县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扶贫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五是实行了驻片人员定点包片指导、督促,责任到人、量化考核、定期汇报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全县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瞄准贫困群众,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新村

1、在规划项目上,一是把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作为重中之重,首先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使“居者有其屋”,其次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达到每一个绝对贫困家庭有一个长效增收项目,彻底解决脱贫又返贫的现象。

二是继续按照优先满足最低层次需求和受益人口数量最大的原则,确立“水、路”为新村扶贫开发的重点。三是在项目的选择上按照“选择投资少、受自然条件制约小、发展潜力大”的原则,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2、在项目的实施上,积极引导贫困村群众参与开发式扶贫,各扶贫新村不仅成立了项目质量、进度、群众理财等小组,加强了群众自身对项目的管理,群众还积极投资投劳,逐步形成了“项目群众议、资金群众管、工程群众抓”的良好局面,保证了村级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一体两翼、构建和谐新村”的扶贫开发目标,加大扶贫工程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力度,实现灾后恢复重建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机结合。一是领导重视,确定了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负责灾后重建工作,做到了责任落实、人员落实。二是做到了扶贫开发工作与灾后重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三是积极与县上相关部门联系,加强了协调工作,确保了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四是加强了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的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确保了信息畅通。

扶贫办半年的工作总结范文三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立足镇情,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真抓实干。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着力精准扶贫,做实产业到户项目,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增强致富后劲,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脱贫目标,在县政务中心、县科技局、县编办、金寨二中、县文广新局、县国税局等帮扶单位的鼎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拟定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现将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是农业大镇,誉称“金寨粮仓”,辖11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233个村民组,总户数9452户,35697人。201_年度贫困监测在册贫困户1794户,贫困人口4419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12.38 %。年初,镇党委政府围绕县下达的扶贫工作任务,以整村推进村九术村、凉井村为重点,扎实推进全镇扶贫开发工作。一是整合资金,大力加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二是突出产业扶贫到户和干部结对帮扶,着力精准扶贫;三是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彻底清理201_年以来财政扶贫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扶贫资金利用率;四是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信息流通工作,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贫困人口致富后劲。五是采取多种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努力营造“扶贫助困、你我同行”的浓厚氛围。在县对口帮扶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及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整村推进、土地平整、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整村推进村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全镇共减少贫困227户840人,完成了拟定的脱贫任务。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_年的8105元,提高到9088元,比上年增长13%。

二、主要工作及成绩

1、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工作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

及时调整充实领导组,明确专人办公。立足镇情,制定操作性强的扶贫开发工作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明确镇主要领导联系帮扶到村、县镇帮扶贫单位定点帮扶到村、干部产业扶贫结对帮扶到户、明确工作职责和奖惩办法,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2、下达、分解扶贫工作任务。

在贫困人口监测范围内,深入农户调查核实,确定对整村推进村26个贫困户实行光伏产业扶贫,采取“一帮一、二帮一、多帮一”结对扶贫186户,根据贫困户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选定发展项目,制定帮扶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实现帮一户,脱贫一户。

3、开展“献爱心捐款、捐物送温暖”活动。

境内机关单位干部职工316人带头捐款达2.56万元,社会各界资助贫困学生 人共20万元。

4、组织农技、林业、畜牧、水产等技术人员及能人大户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次,培训新型农民260人。

采取集中培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贫困农户掌握种养实用技术,科学发展生产。

5、争取农村土地整治、库区移民后扶、一事一议等项目,投入4300多万元,贯通村际水泥路15公里,修整砂石路10公里,全镇通村水泥路达162公里,机耕路260公里,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

6、继续加大招商力度,扩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

截止目前共落户招商企业18家,新增注册企业2家。全年政府投入产业园区建设资金达500余万元,解决贫困人口就业523余人。

7、继续做好劳动力输出转移及培训等工作。

今年我镇共输出劳力8700人,转移培训劳力70余人;248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贫困家庭子女扶贫助学58人。圆满完成县下达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任务。

8、关注民生工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截止目前,全镇共打卡发放各类惠民资金34项1800余万元;为参保人员5853人打卡发放养老金386余万元;审理申报152户产业发展贴息贷款资金2257万元(其中农民合作社39家贷款1180万元),必将加速全镇的经济发展;全年危房改造60户,打卡补助资金60万元;绝对贫困人口1296人纳入低保范筹,实行分类施保,打卡发放14.08万元。

9、光伏产业扶贫98户,年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368名县镇干部结对贫困农户225户,送肥料、送种子、送技术、送资金;

10、整村推进村九术、凉井两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生产生活面貌极大改观:

(1)九树村在县政务中心县科技局、县编办、金寨二中、宏拓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等扶贫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充分利用扶贫、水毁复垦、危房改造、建设用地增减挂等项目资金169.6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和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等。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一是利用扶贫资金15.06万元用于茶叶低改230亩,受益人口680人;二是利用扶贫资金9.94万元用于帮扶光伏发电,受益13户,户均增收3000元;三是利用扶贫资金5万元,改良板栗260亩,受益人口230人;四是利用扶贫资金20万元,修建上楼水泥路600米,受益人口126余人;五是利用扶贫资金4万元添置环境治理设备,受益人口达2176余人;六是争取灾毁耕地复垦项目资金18.726万元,修河堤、刘楼堰坝107米,受益人口达768余人;七是争取库区后扶资金9万元拓宽整修上楼砂石路600米,受益人口达126余人;八是争取水泥路水毁工程项目资金49万元,修复护岸、桥、边沟,受益人口1780余人;九是利用危房改造、建设用地增减挂等项目资金18.9万元,受益人口200余人。

(2)凉井村在县文广新局、国税局等扶贫单位的大力帮助下,充分利用扶贫、库区移民等项目资金共706.49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整治。一是利用扶贫资金共53万元,用于养黑毛猪、光伏发电、环境整治、修水泥路等,受益人口达1700余人;二是争取项目资金653.49万元,新修小冲至霍邱水泥路3.1公里、平整土地500亩、整修砖楼大塘、危房改造等项目,受益人口3500人。

10、互助资金运作良好,作用明显。

全镇累计已发放互助资金517户,166.7万元支持户发展产业。通过互助资金的扶持,农村蔬菜、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小型种养业不断发展壮大,收入增幅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存在问题

1、因病、因残、无劳力、意外事故是导致脱贫的主要原因,因学、智弱、产品老化是脱贫较慢的因素之一。

2、我镇是农业大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抗灾能力弱,后续管理经费难落实,农副产品单一且不成规模,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四、下步打算

1、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致富信息的传递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劳务输出意识,增强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能力。

2、加大和争取社会帮扶、干部结对力度。

充分整合并利用好各类资金,重点支持整村推进村、贫困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土地分散到集中,形成扶贫向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大力扶持脱贫支柱产业发展。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就业,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

4、积极引导无劳动力贫困户出让、转包、承包土地,鼓励企业公司、能人大户优先优惠流转贫困人口土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扶贫济困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事业的大格局。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范文3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问题,是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了《修订的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建议书》,包括10个部分100 条,其中7个部分共有12条专门论及扶贫助困。其中第二条指出:应将技术和职业教育视为有助于减轻贫困的一种方法。世界银行(2009)研究报告指出,减贫重点应该放在增加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经济的知识技能培训、教育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提高自主治理能力等,为贫困居民创造脱贫发展的条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认为,教育扶贫就是指针对贫困地区教育和受教育人口进行投入和资助服务,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使贫困人口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贫困往往和教育不发达同生共长,受教育程度对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化程度有很大影响,受教育程度低容易导致贫困。我国长期的扶贫开发得出的经验是: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1996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总则中明确提出: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都把消除贫困作为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之一。职业教育是一种民生教育。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80%来源于农村,其余20%的学生大多是城市低收入家庭。每年有数百万的贫困家庭学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了有效就业、体面就业。职业教育为我国反贫困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二、我国职业教育扶贫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促脱贫帮解困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贫困问题,新中国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反贫困的历史。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 年)》、《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1996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1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等一系列政策规划。随着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2013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015 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全部脱贫、全面脱贫的号角。多年来,配合国家反贫困战略的实施,教育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开展教育扶贫。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或三农问题,教育扶贫从农村开始。1995 年6 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通过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为农村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0年7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200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4 年3 月农业部等六部门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11 年11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2013 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在2014 年7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学习贯彻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指导和支持下,近些年来我国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大批技术技能人力资本,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教育统计数据表明,2013 年与2005 年相比,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增加了1.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增加了20.18%。其中,东部地区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下降了6.39%,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增加了9.25%;中部地区普通高中在校生下降了4.3%,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增加了8.81%;西部地区普通高中在校生增加了20.03%,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增加了59.89%。也就是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西部的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增加,三类地区都有增加,但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西部地区。从西部地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之比来看,由2005 年的1.77∶1 变为2013 年的1.33∶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由2005 年的36.13%提高到2013 年的43%,提高了7个多百分点。可以看出,近些年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更快。

(二)免学费政策保障了贫困学生人人就学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农村概念。进入新世纪,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贫困问题越来越凸显,国家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扶持政策。在教育领域,农村中小学教育实现了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两免一补,建设标准化校舍,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改革创新示范校建设等。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从2007 年秋季起,国家设立中职学校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全日制在籍的一二年级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标准每人每年1 500 元,受资助学生约占90%。2008 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而且要逐步实行免学费。从2009 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开始免除学费;2010 年免学费范围由农村学生、涉农专业进一步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2012 年秋季起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进行了调整,扩大了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助学金制度,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享受免学费政策,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助学金资助。针对物价上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支出不断提高的实际,从2015 年春季学期起,助学金标准从1 500 元提高到2 000 元,旨在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已覆盖91.5%的学生。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基本成了一种普惠制,但对贫困地区学生影响最大。贫困地区的普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育水平也落后,加之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多,必然导致贫困地区学生升学率偏低,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却为他们免除了上学的后顾之忧,顶岗实习期间就可以拿到报酬、毕业后马上能够就业,上学效益明显直接,所以职业教育对贫困地区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三)东部和城市对口支援和联合招生

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扶贫开发战略的需要,国家和教育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要求大中城市和东部地区支持农村和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包括培养培训骨干教师,帮助改善办学条件,校长和教师去任职和办学,开展合作办学等。2003 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指导工作。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的力度,而且要与西部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教育扶贫等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城市和东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生源不足和就业市场潜力大的特点,而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不足、办学条件薄弱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实,二者合作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要大力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此后教育部还组建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协作会,成立相关组织,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洽谈会,为东西部、城乡教育部门和学校之间洽谈提供平台。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对扩大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与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的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国家将通过奖补机制来予以支持。

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地区、各职业院校积极创造条件,以各种方式践行着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如,四川藏区等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项目实施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一条州内打基础、内地学技能的办学模式,7 年时间内地先后有90 所优质中职学校、5 所高职院校承担藏区9+3教育任务,共招收藏区9+3学生4 万余人。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与海南省9个市县联合办学,在全国首创以城带乡的1+1+1三段式办学模式,为贫困市县培养了近5 000 名毕业生。

(四)职业技能培训扶贫

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国家就开始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工作,1995年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等单位组织实施的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帮助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职业教育法》总则中明确指出: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失业人员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帮助妇女接受职业教育,扶持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1996 年,全国妇联与农业部共同实施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计划。此后,1999年农业部、财政部、团中央组织实施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0年由全国妇联等六部门组织实施的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以及全国妇联实施的建西部美好家园行动,2003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的雨露计划,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2004年农业部等六部门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教育部印发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2015 年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把教育扶贫作为五个一批之一。

缺乏技能、难以就业是致贫、返贫的重要根源,职业培训是直接而有效的扶贫手段。政府设立扶贫专项资金,通过资助、引导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培训、培养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等途径,推进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扶持和帮助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成为技能扶贫的一条基本经验。各地创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如,陕西省实施了一网两工程,四川省开展了千万农民培训工程,浙江省开展了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江苏省开展了两后双百工程等。这些有益的做法为今后技能扶贫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以往的教育扶贫,虽然不乏点对点的精准帮扶,但总体看,教育扶贫主要是针对区域性教育薄弱、广泛的贫困人口,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不够精准。对未来五年脱贫提出了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指导思想,结合教育扶贫的特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各地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开展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扶贫。如海南省教育厅提出六个全的精准扶贫方略,湖北省制定实施了五个精准实施方案,甘肃省教育厅实施了7+1系统化的教育精准扶贫项目。总结以往的经验,借鉴各地的经验,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近些年来,我国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办学条件十分简陋,难以有效发挥精准扶贫的作用。根据全国建档立卡数据的统计分析,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主要是疾病、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四个方面。其中,因病致贫的贫困农户占42.1%,因缺资金致贫的贫困农户占35.5%,因缺技术致贫的贫困农户占22.4%,因缺劳力致贫的贫困农户占16.8%。[4]当前,精准扶贫面对的是2 000 多万户贫困家庭、7 000 多万贫困人口,也就是说有448 万贫困农户迫切需要掌握脱贫致富的技术技能。一些贫困地区积极谋划对职业教育的规划和投入。如甘肃省教育厅、省扶贫办联合制定了《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明确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到2017年,计划每年新增贫困家庭接受免费教育学生,中职8 万名、高职高专4.6 万名。到2020 年,每个地级市(州)办好1~2 所,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好1 所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中职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职教育比例不低于40%。这些目标的实现,完全依靠地方政府是难以实现的,需要中央财政给予大力支持,给予精准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满足精准扶贫的需要。

(二)积极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贫困地区职业院校一对一精准帮扶工程贫困地区职业学校也需要扶贫。长期以来,我们对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只注重资金的投入,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办教育仅有资金是不够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建设和积累,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落实好国家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进一步发扬对口支援的政策。东部地区的省市政府、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对口支持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可以采取双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岗置换形式,即东部地区职业院校重点专业教师和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到西部地区任课、挂职,西部职业院校被代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东部地区任课、挂职锻炼学习。当然,在政府政策扶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的手段建立有效的帮扶机制,增强贫困地区职业院校造血功能,变输血为造血。如,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可以依托东部职业院校进行委托管理、合作办学,委托管理和合作办学所需的经费由政府支付。结合转移就业扶贫,东部地区和城市职业院校与贫困地区开展联合招生,实行1+1+1办学模式,即一年在贫困地区职业学校,一年在东部或城市职业院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也可以采用一二分段二一分段三年对半分段等模式。__

(三)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发挥精准扶贫的主体

力量,贫困地区职业院校是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当地产业和就业需求,了解贫困人口的急切期盼,与贫困人口有着地缘、血缘的关系,甚至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教育扶贫的主体仍然是当地的职业院校。贫困地区应出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如,湖北省2015 年底全面启动了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实施 五个精准精准改造,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学可上,而且能上好学校;精准招生,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拥有受教育机会,而且拥有更多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精准资助,让贫困户子女不仅上得起学,而且免费上学;精准就业,让贫困户子女不仅有业可就,而且能够持续发展;精准培训,让贫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是最主要的扶贫方式。多年的产业扶贫实践证明,许多贫困户在国家政策和扶贫项目的支持下,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旦国家支持政策取消了,生产经营就陷于困境,这与贫困户缺乏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有关。因此,职业院校要配合产业扶贫,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密切配合,做好农民的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的培训工作。

易地搬迁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我国许多贫困地区民居生活的自然环境较恶劣,有的地区是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需要搬迁到适宜生存的地方。易地搬迁扶贫要让移民在移入地安居乐业,安居通过政府资金政策支持一般没有多大问题,但乐业需要多方努力,让移民掌握一技之长是实现乐业的重要条件。所以,移入地的职业院校也要针对移民从业需求搞好技能精准扶贫,使他们通过教育和培训,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能够好就业、就好业,尽快融入当地。

(四)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教师是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最薄弱、最稀缺的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我国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大多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师资队伍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素质亟待提高。2014 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21∶1,西部地区仍高达25∶1,青海、宁夏、贵州、广西四省份仍高达30∶1 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大于30%的省份有10个省份,东部11个省份中有7个,西部12个省份中仅占2个。我国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全国建立了100个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300 多个省级培训基地,国家设立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各省份也出台教师培训计划,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部级培训和省级培训,一方面培训指标分配要向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倾斜,另一方面对贫困地区教师培训也要实施精准培训,尤其是省级培训,要准确识别培训对象和制定科学的培训内容。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范文4

正值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时刻,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年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分析查找不足和问题,认真研究部署年扶贫开发工作。书记在会上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落实。下面,先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查找不足,客观评价年扶贫开发工作

年,是全面落实“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一年来,扶贫开发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和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围绕“缓解贫困、缩小差距、构建和谐”的总要求,以解决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以“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载体,以项目资金监管为手段,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贫困人口继续下降。根据新的扶贫标准,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16.36万人,当年减少1.5万人,低收入人口和极端贫困人口分别减少1.5万人和0.5万人。

二是重点村建设扎实推进。年和年启动建设的重点村,通了过省、市考核验收,综合成绩名列省市前列。年启动的18个重点村建设完成总任务80%。

三是产业化扶贫取得新进展。发放小额到户贷款财政贴息资金980万元,支持贫困农户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2万余亩,重点贫困村人平达到1亩以上高效经济林(园)。扶持“1235”模式养羊大户168户,饲养山羊7090只,种植牧草514亩,建设栏圈8400平方米。

四是扶贫搬迁创新实施。创新手段,整合资金,如期完成扶贫搬迁500户、2000人。

五是扶贫培训全面落实。落实培训补助经费72万元,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000人,98%以上的学员实现了转移就业。同时,组织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

六是老区建设积极开展。安排资金106万元,在8个老区乡镇实施扶贫项目15个。

七是社会扶贫力度加大。国家烟草专卖局、武汉市、省卫生厅和省建行、市直19支扶贫工作队和县直54支驻村扶贫工作队,直接投入和引进资金1565万元,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在创新中取得新成绩,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领导重视、落实责任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保证。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分别对扶贫开发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全年的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和指导意见。县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扶贫开发工作,促进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县领导深入到联系村了解情况,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县直驻村扶贫工作队扎实工作,为各重点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各乡镇(场、区)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日程重点安排,并坚持主要领导联系重点村,认真落实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扎实推进了重点村建设顺利进行。

2、深入调研、选准项目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年18个重点村建设项目,是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到村组农户,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确定的。基本做到了公共项目和到户项目平衡兼顾,项目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由于注重了调研,将上级扶持政策和群众意愿有机结合,项目建设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六郎乡青铜沟村扶贫项目经群众“公选”后,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非常高,主动筹资投劳,仅用3个月就修通了12.5公里的组级公路。为办好扶贫搬迁示范,县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到村和基层干群共同探讨安置方式、生产资料配套、分类帮扶、资金筹措等问题,为扶贫搬迁因地制宜、创新推进、有效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3、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年,我县把整合扶贫资源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整合政策资源。把涉农普惠政策和扶贫特惠政策有效叠加,不仅用足用活重点村建设、扶贫搬迁等相关政策,而且将发改、民政、教育、卫生、农业、国土、林业、水电、交通、移民、残联、劳动、供电、通信等部门的优惠政策,向扶贫项目倾斜,实现了政策效应最大化。去年县直有关部门在18个重点村安排产业基地建设、土地整理、饮水灌溉、水泥路建设等项目56个,投资400多万元。二是整合扶贫资金。坚持按省市规定的标准,当年18个重点村捆绑财政扶贫、以工代赈、老区建设三项资金980万元,比年增加80万元,村平54.4万元。同时,整合扶贫、发改、民政、残联等部门资金430万元,提高搬迁户补助标准,有200户贫困户补助标准达到1万元,50户特困户达到1.6万元。在上津刘家湾村、涧池泥河口村、观音佛洞村整合资金建设“零租房”,无偿提供给贫困户居住。三是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抢抓机遇,将各级对口扶贫与重点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帮扶资金特别是国烟扶贫资金和武汉市对口帮扶资金向重点村倾斜,增加投入总量。通过多种途径整合资金,重点村村平无偿投入达到100万元左右。

4、创办示范、强化督办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办好扶贫搬迁集中试点,县政府多次组织专班,深入乡镇村组实地考察论证,达到了办点成功、带动平衡发展的预期目的。为搞好重点村迎检工作,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奔赴各乡镇(场、区)和重点村,历时20多天,巡回检查督办,确保了考核验收成绩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位置。雨露计划培训、老区建设等工作都始终坚持检查督办不放松,发现问题及时改。社会扶贫项目也是如此。由于注重督办,保证了进度和质量,受到了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5、不等不靠、超前行动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前提。县委、县政府把已确定的建设项目提前下达到村,要求不等不靠,尽早启动。绝大多数乡镇(场、区)和重点村,也是自力更生,主动筹措资金,启动项目建设,保证了扶贫项目建设的正常推进。槐树林特场为范家坪村筹措项目启动资金17万元,场党委宣传委员兼该村支部书记陈绪富为该村集中扶贫搬迁借资15万元,保证了整村推进顺利实施。8月30日,市委办联合调研组专赴槐树林特场和该村,总结经验,在全市推广。

在充分总结经验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的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乡镇对扶贫工作的认识不高,积极性有些降低,导致工作部署不到位,领导联系不到位,检查督办不到位。少数乡镇主要领导对重点村建设不闻不问,对提出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导致部分村项目建设启动滞后,推进不力,质量不高。二是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建设、重公共项目轻到户项目、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的“三重三轻”现象在少数单位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畏难情绪,有短期行为,有套取资金的心态。少数乡镇、村存在变相挪用、套取扶贫资金现象。有的乡镇对分管干部下达从重点村拿回多少钱的任务。有的乡镇对扶贫搬迁户只兑现3000元。观音土岭沟村去年在扶贫搬迁兑现中,只兑现农户3000元,严重影响了市政府对我县扶贫搬迁工作的考核结果。还有少数村村干部贪污挪用扶贫资金,受到了法律追究。报账核销不及时,到财政部门应报账而未报账的扶贫资金高达1329.8万元。三是扶贫对象错位,真正的贫困户绝大多数没有直接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在重点村安排的到户项目中,扶富不扶穷、优亲厚友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乡村没有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去从事扶贫工作,歪曲了扶贫政策的本来意义。比如扶贫搬迁户的确定,有的乡镇上报的有国家干部、个体业主等。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年扶贫开发工作

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新阶段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决战年、冲刺年,也是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机衔接的起始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意义深远。今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缓解贫困、缩小差距、促进和谐、推动老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首要任务,以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培植特色产业、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认真做好重点村建设、产业扶贫、扶贫搬迁、雨露计划、老区建设、社会扶贫等重点工作。主要任务目标是:

当年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12%;

完成年启动的18个重点村规划建设任务,启动39个重点村建设,并完成规划任务的70%,完成3个老区重点村建设和国烟认领的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

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全年投放到户贴息贷款1000万元,扶贫互助合作资金45万元,使用扶贫项目贷款2000万元,新建和改造产业基地1.8万亩,重点村人平达到1亩高效经济林;

­实施扶贫搬迁450户、1800人;

完成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0000人次、“雨露计划”培训1060人;

积极联络和服务中直、省直和市直对口帮扶工作,安排部署县直新一轮驻村扶贫,落实7000名干部结对帮扶7000个贫困户;

完成全县15.5万贫困人口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工作,进一步瞄准对象,为下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打基础、做准备;

启动新一轮十年扶贫规划编制工作。

为确保实现今年的任务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个五方面工作。

(一)围绕“兴建创”,认真开展重点村建设。今年的重点村建设和往年有所不同。主要有两点:第一,摆布不同。今年为了便于管理,实行连片推进整乡开发,重点村数量成倍的增加,有的乡镇重点村建设量多,建设任务重。其中六郎乡、夹河镇多达8个。第二,扶持资金不同。年和年,重点村扶持资金村平达到50万元以上,而今年村平扶持资金只有30万元,不足以往的60%。主要原因是,省的扶持资金总量没有增加,而重点村的数量增加了,在2010年以前要完成全县的180个村的建设任务。各级各部门、每一位同志要正确面对特殊情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一要通盘谋划,突出重点。重点村建设启动之前,乡、村两级特别是村一级领导班子要在已编制的规划基础上,结合村情民意和新农村建设,从长远的角度、发展的角度、惠民的角度考虑问题,研究事情,制定一套既能满足现实需要又有一定超前意识的规划,规划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各村因情况不同,重点也有所不同。基础条件差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重点。产业发展弱的,发展产业可能就是重点。要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尽力打好各方面的基础,把十分有限的资金用到点子上,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成事。切忌麻痹大意,乱麻一堆,糊里糊涂,盲目上阵。二要围绕规划,重抓项目。项目是扶贫开发的抓手。要切实抓好公路、饮水设施、渠堰堤坝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着眼于根本脱贫,因地制宜的落实好扶贫搬迁,让部分居住在边远偏僻、生存发展条件极其恶劣的贫困户挪出穷窝,摆脱困境。要围绕全县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和有关要求,立足本村实际,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产业,确保人平达到1亩高效经济园、人平饲养一头畜的基本目标。要大力组织扶贫培训,让留守家园的人至少掌握一门生产实用技术,让有志外出创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学到一技之长,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创业能力,从而逐步摆脱贫困。要从环保、节能、卫生、方便的角度,大力实施“一建三改”工程,条件较好的村沼气覆盖率力争达到50%以上。目前,有些地方对沼气建设不够热心和重视,思想比较消极,总是这样那样的找理由、讲难处,不愿意落实,这种思想认识是不正确的,至少体现了观念落后。今年我们适时调整思路,重数量更重质量,重实际效果,努力做到建一个用一个,建一片靓一片。要狠抓社会事业发展,结合村级阵地建设,重点搞好卫生室的新建和维修改造,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积极协调联络,加强通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电话、广电、通信全覆盖。三要发动群众,壮大力量。群众是扶贫开发的受益者,更是扶贫开发的建设者和承担者,是我们扶贫开发的主体。我们一定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措施,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充分享用扶贫资金的同时,自觉参与扶贫开发,自愿投身扶贫开发。不能让他们置身其外,甚至两张皮。四要统筹资金,增加总量。除进一步统筹“三项”扶贫资金以外,还要大力统筹部门专项资金,做到整村推进到哪里,部门专项资金安排到哪里,相关服务跟踪到哪里。五要点面结合,项目到户。把扶贫脱贫计划迅速分解到村,项目落实到户。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网络覆盖到贫困户。种养加等致富产业项目,要直接安排到贫困户。六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每个项目建设都要事先制定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乡镇分管领导和扶贫干事要亲自过问,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村班子要明确分工,确定专人把关负责,甚至直接请群众代表参加和把关,决不能蒙混应敷。同时要建立责任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兑现,保证项目建一个成一个,建成一个效益发挥一个。

(二)致力增收富民,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扶贫开发的根本目的是改变面貌、发展经济、增收富民;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我县的农业产业正在起步。我们要借扶贫开发之东风,助产业发展之力量,推动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要树立产业扶贫意识。贫穷就贫穷在经济不发达,产业很落后、收入无来源上。因此必须树立“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富则贫困除”的观念,突出产业扶贫地位,从长计议兴致富产业,从根本消除贫困现象,改变农村一贫二白、穷山恶水的面貌。要把50%以上的资金项目和精力用到产业上,拓展产业增收渠道和比例,摆脱贫困之根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要求,选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覆盖人口要达到50%以上,提供收入要占农业收入50%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0%以上。三要培植大村大户。大户既是示范户又是带头户,是产业发展的龙头,大户兴则产业稳,大户要占到产业户三分之一。四要建设核心基地。要克服遍地开花,盲目求大的心理和作法,主动规划核心地块,主动选择核心地块,主动建设核心地块,决心建成核心地块,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即由点到面,逐步放大。五要坚持规模连片。核心基地不是园心基地,要有一定规模,并且必须连片连块,展现规模效益。六要加强科技服务。产业要发展,科技很关键,甚至是成也科技,败也科技,因此科技培训服务到位,技术要领掌握到位十分重要。七要壮大产业龙头。一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合作社组织、协调、联络、沟通作用,民办民管民受益。二是引进或培育加工企业,统一组织生产、统一市场经营,拉动产业发展。以上七点最基础的是基地,产业扶贫必须建立产业基地,没有产业基地,产业扶贫就成为空话。

(三)着力素质提高,大力实施扶贫培训。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技术技能素质是根本摆脱贫困的根本举措,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加强阵地建设。加强培训基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整合培训资源,进一步打造郧西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继续实行定点、定向、订单培训,做到培训和就业有机统一,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二是要加强组织宣传。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包括“雨露计划”培训在内的各种培训,增强农民参培意识和积极性,保证培训生源。三是要认准参培对象。坚持把45岁以下的青壮年贫困劳动力纳入“雨露计划”,分类指导,分层培训。存量贫困劳动力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中、高考落榜贫困生主要以中长期培训为主,提高就业技能。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培训机制、校企联合培训机制,因需设教,因人施教,努力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四是要整合培训资源。今年雨露计划培训对象补助标准平均每人600元,提升了雨露计划的政策优势,对我们推进转移培训工作有利。我们要充分运用国家中职生免费、阳光工程、温暖工程等政策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确保贫困对象既享受普遍政策优惠又享受“雨露计划”政策特惠。五是科学设置专业。利用优势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力求学员爱其所好,发挥所长,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六是加强培训管理。坚持严把资格认定、技术培训、教学管理、证书颁发、补助兑现等关口,进一步打造培训基地形象,提高培训质量。要加强完善扶贫培训信息网络和基础档案,对转移培训的对象全部纳入网上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认真做好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重点贫困村干部培训、扶贫干部培训等工作,为扶贫开发提供技术服务、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强化措施落实,精心组织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扶贫工程。今年县政府再度将扶贫搬迁作为十件实事之一向全县人民承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按照政府出台的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抓好组织落实。一要强化责任。认真落实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包组、村组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二要坚持标准。要选准对象,切实将不通路、不通水、土地差等自然条件恶劣,属于实实在在的“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地方的贫困户纳入扶贫搬迁对象,有效防止搬富不搬穷的现象。三要合理安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户自愿、因地制宜、择贫而搬”的原则,把扶贫搬迁、地质灾害搬迁、残疾人搬迁、库区移民搬迁有机结合,采取梯次搬迁、插花分散安置、开发基地带动、集中统一安置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搬迁扶贫工作。四要落实政策。严格执行低收入户户平6000元的扶贫搬迁兑现标准。特困对象实行特事特办,继续整合发改、扶贫、民政和残联资金,提高特困户建房补助标准,保持户平补助1万元。同时要切实解决搬迁户的房基、土地、产业发展以及户口、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将扶贫搬迁向单亲母亲户、计划生育户、特困党员倾斜。根据县政府出台的方案,10月底以前搬迁户要全部迁入新居,各乡镇(场、区)、各村要采取超常规措施,积极应对,确保顺利通过市县验收。另外,要认真组织生态移民,完成150户的计划任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五)突出扶贫重点,不断推进老区建设。思源回报,建设老区,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神圣使命。一要全面落实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老区优惠政策,用政策拉动老区发展,让老区人民从政策中得到实惠,享受好处。二要精心组织重点村建设。加大宣传,弘扬老区精神,让全社会了解老区建设、支持老区发展。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实施3个老区重点贫困村建设,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要注重项目倾斜。将县直有关单位各类项目和专项资金向老区乡镇和重点村倾斜,切实解决老区人民行路、饮水、上学、就医、看电视、通电话等实际困难。四要探索旅游扶贫。借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战略机遇,加强对上津、湖北口、六郎、夹河等乡镇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的保护维修,加大对已规划的景点的建设力度,强化包装和宣传推介,通过旅游业发展推动老区经济发展。

三、精心组织,强化领导,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一)广泛聚集合力,切实加强社会扶贫。社会扶贫涉及面广,潜力巨大。只有将社会力量有效的凝聚起来,才能不断加大扶贫投入,更加有力地开展扶贫项目建设。做好社会扶贫工作必须从三个方面不断努力。一是广辟渠道,加大对上争取力度。长期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武汉市等对口扶贫部门,为我县人民的脱贫致富和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这其中与他们情系郧西人民、心挂贫困山区、努力践行扶贫宗旨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与我们的奋力工作,主动联络汇报,加强多方沟通有很大关系。我们要继续做好对中直、省直和市直单位定点扶贫的联络服务宣传工作,充分利用领导调研等各种重要机遇,汇报我们的工作和面临的困难,以赢得各级和领导的重视。同时我们要用好用活帮扶资金,认真组织落实帮扶项目,用实际工作业绩赢得帮扶单位的信任,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二是严格考核,力促县直驻村扶贫深入开展。县直扶贫工作队是全县扶贫工作的生力军,多年来绝大多数单位以扶贫帮困为己任,克服各种困难,真心诚意驻村扶贫,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在上一轮驻村扶贫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了县委、县政府表彰。新一轮驻村扶贫方案已经出台,各单位要继续发扬成绩,秉承优良扶贫传统,进一步做好今年乃至新一轮的驻村扶贫工作。5月24日前,各单位将扶贫工作队组建情况报扶贫办,月底以前各工作队要进村开展工作。扶贫办要及时掌握各工作队驻村扶贫情况。年终将对帮扶工作作风扎实、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通报表扬;对工作飘浮、敷衍塞责的,要通报批评。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吸纳民间资本投入扶贫开发。近几年,全县有100多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共捐资3000余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了扶贫事业。我们要多途径想办法,打造工作平台,吸纳有志于扶贫开发的成功人士在扶贫开发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同时要充分发挥县老促会作用,组织动员各社会团体企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加快扶贫事业发展。

(二)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资金效益。切实加强对各类扶贫资金的跟踪管理,坚持“性质不变、渠道不乱、整合使用、各记其功”原则,将各类扶贫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切实做到“一个规划统领,一份文件统筹,一套机制规范”,集中投入到重点贫困村。对扶贫资金严格实行公示制、报帐制管理,并进行检查审计,做到合理分配,规范运行,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社会化发放。对到户的补助资金一律实行“一折通”兑现到户。对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严肃性。今年是特殊年份,每个村的资金量少,要完成建设任务异常艰难。任何乡镇和村都不要在扶贫资金上打主意,更不能铤而走险。要通过对扶贫资金的有效监管,确保把扶贫资金全部用到扶贫项目上,发挥应有效益。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范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以扶贫到户、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重点,切实做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工作,形成大扶贫格局,不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活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当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70%扶贫搬迁1350户、5400人;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雨露计划”培训9350人;编制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项目规划,目标任务:解决8万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启动148个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整村推进。并组织实施;力争使全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一、全面启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围绕建设“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总体要求。科学编制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二是积极组织开展试验区建设试点。各地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扶贫开发、民生工程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为试验区全面推进探索经验。每个县(市、区)要选择1-2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3-5个村开展试点。三是做好大别山革命老区(黄冈)优势产业推介和招商引资洽谈活动准备工作。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认真做好各类推介项目的收集、整理、编印及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要加强与企业对接洽谈工作,重点推介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和骨干项目,力争每个县市都有重点项目落户,总投资达到50亿元。

二、突出抓好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全市要集成资金、集中项目、集聚力量对86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确保财政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总量的80%用于重点贫困村建设。二是突出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引导农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拉动全市特色产业的发展;拓宽扶贫领域,把产业化扶贫与旅游扶贫、招商引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结合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抓好小额贴息贷款、村级互助资金等工作,切实协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问题。三是强化能力建设。继续抓好贫困户子女技能培训工作,选送1200名贫困户子女到市电子信息学校进行“双证”培训,引导和鼓励贫困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改革“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实施方式,探索“资金到县、直补到人”补贴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干部培训,重点抓好整村推进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继续与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合作,推荐一批优秀应届初中贫困生到国华中学就读。四是推进扶贫搬迁。整合资金资源,创新安排模式,把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旅游搬迁结合起来,做到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五是加强老区建设。做好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工作的同时,参照整村推进的做法,启动6个重点老区中心乡镇连片开发和62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加强与老促会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老促会在老区建设中的作用。

三、努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认真总结5个国定重点贫困县和1个省定重点贫困县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识别贫困人口,建立动态的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库。二是分类落实扶持政策。各级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政策,逐步做到全覆盖,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项目到户为基本途径,突出能力建设,完善扶贫到户措施。各地要通过“雨露计划”产业发展、贷款贴息、互助资金等入户项目,直接扶持贫困户;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救助等方式保证基本生活需要。

四、全力做好各项试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英山脱贫奔小康试点。要围绕实现脱贫奔小康试点“三年有明显变化”目标。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确保实现贫困人口减少10%年度目标。二是认真做好连片开发试点。进一步完善红安革命老区连片开发示范项目,确保通过国家验收;麻城扶贫试点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大力推进罗田县、团风县杜皮乡、黄梅县柳林乡“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建设;蕲春县扶贫互助金试点工作要抓紧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五、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积极探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经验和作法。动员各种力量,扎实开展扶贫。一是抓好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工作。对中直、省直定点帮扶单位,要密切联系,做好服务,争取更大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的联系,切实做好外资中心党支部与红安县长丰村、浠水县汪岗村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服务工作,争取国务院扶贫办外资中心对我市的进一步支持。二是抓好“1321帮扶工程。调整和补充市、县(市、区)四大家”领导扶贫联系点,力争每个整村推进重点村有一名市、县级领导带领3-4个市、县直部门进行帮扶。三是抓好“结对帮扶”工程。继续在全市组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县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一户,其他干部二人帮扶一户,并将帮扶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四是抓好扶贫责任制的落实。对扶贫点工作进行半年一总结,年终一考核。组织对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扶贫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范文6

一、**年主要工作

(一)县扶贫办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县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召开第一次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及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新发[**]11文件提出的学习提高、查摆问题、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工作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一是制定实施意见,成立**扶贫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活动;二是结合单位和个人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查找单位和个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结合部门职能,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加于改进进行认真的讨论和座谈;四是始终坚持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贫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为主题来开展大讨论活动;五是认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办党支部先后深入平掌乡、建兴乡、平甸乡、水塘镇调研,征求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对**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的全面了解,参加座谈的乡村组干部群众达**余人次。

通过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实践活动,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对扶贫职能进行了一次再认识,对县情、乡情、村情以及民意的认识有了提高,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用心干事的氛围逐步形成。

(二)做好新化乡新甸村市级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验收工作

**年3月13日,市级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验收组赴**县新化乡新甸村进行检查验收。新化乡新甸村的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于**年5月经市扶贫办批准实施,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扶持资金**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培训等内容。具体包括村庄道路硬化**件6683m2;村组公路3千米;防洪沟渠××千米;科技文化活动室4所400m2;安居房**户;支砌挡墙××4m3;架设铁板桥**座;举办科技培训班15期**人次。整个项目工程于**年6月开工,**年12月竣工,完成总资**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扶持资金**万元,群众筹集**万元),完成计划数**万元的**。检查验收组通过实地检查验证、听取汇报、查阅项目建设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整个项目建设情况,对新化乡党委、政府以及新甸村两委领导班子能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强化监督,认真带领广大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按质、超额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表示赞赏,同意按合格工程项目通过验收。

(三)圆满完成**年省市下达我县**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工作,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万元(省级**万元、市级**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万元(每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项目覆盖47个自然村2128户**人。

全县**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共完成村庄道路**件**平方米,公厕**座230坑**平方米,支砌档墙4568立方米,修复村组公路**件××公里;架设人畜饮水钢管××4公里,建水池413立方米,新修三面光沟渠**件××2公里;架高压电1公里,变压器1台;新建安居房**户**平方米,改造安居房**户**平方米;建盖科技文化活动室47所**平方米,排水沟0××公里,垃圾投放坑**座,娱乐场所二块**平方米;种植经济作物**亩,养殖250头,举办科技培训185期**人(次)。

(四)实施**年水塘镇革命老区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项目覆盖水塘镇新寨村曼糯,腊哪,官护,杧木树**个小组、**户、**人。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劳折资)**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培训等。现在整个项目工程已完工。

(五)抓好易地扶贫开发项目

**年省级财政投入**万元、市级财政补助**万元资金,对我县戛洒镇戛洒村白糯格**户**人和扬武镇丕且莫村**户**人实施易地搬迁建设,此项目**年批复,项目工程到**年完工。现在两个易地搬迁点项目已完工,戛洒镇耀南村上下南恩完成房屋建设**户,建筑面积**平方米;架dn50引水管**米,安装入户主水管道;修复进村公路6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平方米;建盖砖混结构的科技文化活动室2幢**平方米,种植甘蔗**亩,举办科技培训4期**人(次)。扬武镇丕且莫村完成房屋建设**户,建筑面积**平方米;架通人畜饮水管dn40mm**米、dn25mm**米,建水池**个80立方米;架设10kv线路××公里、220v/380v线路××公里,安装变压器1台;铺筑村庄道路主道宽3m长360m一条,宅前道宽××m长910m一条;建盖科技文化室1所**平方米,场地一块**平方米;举办科技培训4期**人次。

(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争取挂钩扶贫单位加大对贫困村的支持力度

我办加强与**家市级挂钩单位的联络工作,加强对县级**家挂钩单位的协调服务工作,努力争取今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挂钩单位的支持,真正实现整村推进,一次脱贫的目标。据统计,**年市县挂钩单位深入挂钩联系点指导人员共782人,其中:市级**人,县级**人;共争取各方资金**万元,其中:部门直接投入222万元,引进资金**万元,物资折款**万元;引进技术2项,资助学生**人,组织劳务输出**人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1期,培训人员达2184人。通过培训,多数受培训人员基本掌握了1-2门生产实用技术,使贫困村逐步实现了科技扶贫目标化、科技实施具体化、科技管理制度化、科技推广社会化。

(七)做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按照《**市第二轮农村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玉妇联发[**]6号)要求,我单位积极协助妇联做好**年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八)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

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我办积极与农业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做好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今年把贫困地区的**名农村劳动力送到峨山县高级职业中学进行培训,并实现就业。

(九)抓好省级下达**年建兴乡帽盒村帽盒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投入该项目财政资金**万元,工程正值建设中,年底前完工。

(十一)积极争取并组织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目前,贫困村互助资金**万元已到位,试点项目已经启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山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发展。二是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本温饱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是实施扶贫项目,不仅加强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政府为人民办实事的思想宗旨,也加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威望,提高和发挥了执政的能力作用。

三、主要做法

(一)各级领导重视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前提。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二)群众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关键。扶贫工作是进村入户的工作,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都是农民群众,如果没有群众的参与,扶贫项目不可能真正发挥效益。我县在扶贫工作中,非常重视群众参与这一关键问题,群众参与体现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项目建设前,召开群众会议,分析贫困原因,讨论决定建设内容;项目建设中,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建立后续管理办法,由群众管好用好扶贫项目,改变重建轻管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项目的效益。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是搞好扶贫工作的保证。在项目管理上,严格按照省、市批复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实施,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坚持项目到村到户,责任到人,责任人对项目建设负领导责任;推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对项目计划安排、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不同阶段,采取公示公告方式,自觉接受监督;严格项目建设验收制,项目完成后,实行乡镇初验、市县全面验收、省抽查验收;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云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扶贫资金报帐制,扶贫资金由县级财政扶贫专户拨付项目所在乡镇财政所。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是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推进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面临的困难很多。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域面积广,村组分散,群众生产生活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特别是乡村、村组公路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近年来,各级十分重视农民素质培育工作,切实加大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也取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农民素质仍然偏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年扶贫开发工作意见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安排部署,做到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相结合,围绕目标,瞄准对象,坚持方针,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实现突破。

(一)整村推进扶贫是新时期重要的扶贫方式,对有效消除贫困意义重大,明年计划实施**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主要布局在水塘镇、建兴乡、平掌乡、腰街镇。

(二)组织实施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主要在水塘镇、建兴乡。

(三)实施稻田养鱼扶贫项目,该项目覆盖桂山镇、漠沙镇、建兴乡和平掌乡。

(四)完成小额信贷催收任务。

五)进一步搞好挂钩扶贫单位的联络、协调服务工作。

(六)配合农业、社会保障等部门,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配合科技部门,搞好科技扶贫工作。

(七)加强扶贫队伍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内部管理和人员素质提高方面实现新突破。

(八)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安排的工作,完成上级扶贫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范文7

一、2010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整村推进扶贫方式,加快贫困村整村脱贫步伐。全县扶贫开发坚持整村推进工作思路,新启动和继续实施3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把整村脱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积极整合资源,启动了17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一是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共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实施道路和桥梁建设项目82个,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305公里,新建公路桥和便民桥6座;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22个,解决了1万人饮水困难问题。二是积极培育助农增收的扶贫产业,利用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扶持油茶、烤烟、养殖业、林果业等特色产业,并尽可能地覆盖广大贫困人口。累计扶持新建油茶基地XX亩;实施50个贫困村卧式烤房建设,稳定发展烤烟基地2.5万亩;发展林果基地1.16万亩;结合各地实际,启动新建产业扶贫示范片32处9400亩。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3307元,比2010年增加529元,增长幅度达19%。全年可望减少农村建卡贫困人口1万人。三是探索建立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缓解贫困人口缺乏产业发展资金的困难。通过竞争获得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试点资格的天馆乡魏市村、毛坝乡天苍村、偏北乡汆鸭村、楠木乡红庄村等4个村分别建立了贫困村互助社并实现正常运转,项目初见成效;新启动了4个中央试点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和整村脱贫工程,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贫困落后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变。

(二)加大圆梁山片区开发力度,打造扶贫试点示范工程。坚持把圆梁片区扶贫综合开发作为全县扶贫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至片区开发启动以来,已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3.8亿元,实施片区开发项目85个,对该片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等进行综合整治,该片区扶贫综合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交通条件全面改善,总长82公里、贯穿整个圆梁山片区的酉牡公路已经全线建成通车;启动新建涂市-腴地通畅公路建设14公里,开工新建村级公路6条70公里,通组公路45公里;扎实做好新启动建设6条83公里村级公路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目前,该片区正在逐步形成以酉牡公路为主线,以农村通达公路、通组公路为支线的片区交通网络。二是饮水困难得到缓解。水利、扶贫、烟草等部门加强配合,通过先后实施的4个乡镇的集镇饮水工程、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烟水配套工程,累计建成饮水工程35处,解决了该片区2.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其中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扶贫、水利部门分别投入资金,累计新建和整治堰渠15公里,整治泄洪洞4个,可直接恢复农田1000多亩,改善5000多亩基本农田的灌溉和防洪条件,完成土地整治1100亩。四是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户户通电。五是扶贫产业不断壮大。新建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蔬菜基地3000亩,优质茶叶基地XX亩,五倍子基地XX亩,葛根基地4000亩,黑山羊扩繁场1个;建成速丰林2.3万亩,实施农田林网造林2.14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封山育林2.5万亩,改造油茶1000亩;该片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已累计建成生漆、油茶、五倍子、茶叶、生猪、山羊、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13个,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产业扶贫,2010年该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比XX年的1891元增加1109元,增幅达58%左右,预计可达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90%左右。

(三)深入开展扶贫培训,不断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大力实施“雨露计划”,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扶贫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实现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一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共计组织实施培训贫困劳动力2943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任务。其中,组织266名贫困劳动力接受半年期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实现转移就业210人,转移就业率80%;组织贫困农民子女接受中职教育1927名;在龚滩、后溪等镇举办创业培训,已培训和转移劳动力750人,其中导游30人,酒店服务与管理720人。二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深入推进。坚持“突出特色,按需施训”的原则,开展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8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农民4000人次,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基层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扎实开展。共计实施扶贫干部政策业务培训14期,培训县、乡、村三级干部395人次,各级干部政策水平明显提高,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能力显著增强。

(四)大力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加快改善环境恶劣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农村贫困人口城镇化为目标,以集中安置为主要形式,继续对居住地十分偏僻、生存和发展环境极其恶劣、基础条件改善成本较高的村组,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根据群众的意愿,实施整体搬迁,并按照5000元/人的标准予以补助。全年共完成生态和扶贫移民3230人,其中:利用生态移民资金完成生态移民1200人,利用易地扶贫试点中央预算资金完成扶贫移民1530人,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完成扶贫移民500人。【1】 【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相关: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五)切实抓好世行项目组织实施,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新模式。针对9个世行项目村,认真研究、制定世行项目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先导工程实施工作。认真抓了世行项目机构能力建设,积极开展项目村机构人员、乡镇扶贫专干、分管领导、扶贫接力志愿者、社区协助员及县项目办工作人员的项目理念和业务培训工作,为项目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深入开展社区自主决策发展项目理念的宣传发动工作,全面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项目理念的知晓率;充分尊重项目村群众的主体性,完全按照民意产生村级项目机构,普通农户参与项目管理积极性空前高涨,为项目成功实施的提供保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全面完善项目投资框架,保障配套资金落实,加强先导工程资金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成效。

(六)努力构建开放扶贫格局,有效增强扶贫开发合力。一是狠抓了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按照开放式扶贫的思路,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推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招商引资的观念,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我县扶贫支柱产业建设。全年外出招商14次22人次,与30余家企业洽谈,达成意向协议3个,成功引进台资企业重庆萃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以公司自建核心基地和加工厂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在圆梁山片区发展葛根4000亩,今年已到位资金1800万元;引进四川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我县发展喜树产业,协议投资3亿元。切实加强后续跟踪和服务工作,配合2010年引进企业的做好项目续建和增加投资工作。二是狠抓了社会扶贫工作。充分利用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对口帮扶酉阳的优势条件,主动出击,加强联络协调,积极争取市级扶贫集团各成员单位对酉阳的对口帮扶。市政府办公厅多次召开对口帮扶酉阳工作专题会议,明确了以整村脱贫为帮扶工作重点,按照“5+3”的帮扶模式,按每个村不少于100万元的帮扶资金,对我县8个贫困进行重点帮扶,同时各成员单位利用自身条件,积极为酉阳争取资金、政策和培养人才,助推酉阳经济社会发展。致公党中央、香港道德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单位也继续支持我县扶贫事业,为我县捐资赠物,支持我县贫困农村地区各项发展事业。

(七)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加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作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的主要手段,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推行贫困村项目参与式规划,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三专”管理制、扶贫资金报账制、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全面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县扶贫开办联合县纠风办、财政局、发改委、民宗局等部门,对全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自查自纠,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2010年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一个加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和两个提高(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四件大事”、“四大战略”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开发与救助相结合,坚持“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战略,按照“划分区域,分类扶持”的原则,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持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缩小发展差距,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全年力争减少贫困人口10000人,完成扶贫移民600人,解决贫困人口饮水1.2万人,修建和改造乡村公路300公里,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

(三)工作重点

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加大扶贫力度,提高开发水平,抓好七项工作。

一是完成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任务,扎实抓好整村脱贫。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三个确保”的要求,按照“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力争在2010年对全县136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按照市上统一安排部署,继续抓好17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新启动实施12个贫困村整村脱贫。继续把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整村推进、整村脱贫工作的重点内容,认真做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资金试点工作和世行项目启动工作,力争通过多管齐下,加快改变贫困农村落后面貌。

二是深入推进连片开发,探索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新路子。继续抓好圆梁山片区综合扶贫开发,确保在2010年底前完成《圆梁山片区扶贫开发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扶贫开发试点示范。加强调查研究和规划工作,力争新启动1个片区扶贫开发。

三是认真组织扶贫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扶贫干部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积极向上争取创业培训资金,切实搞好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加快推进扶贫移民。继续对居住地十分偏僻、生存和发展环境极其恶劣,基础条件改善极为困难的贫困村组,实施整体搬迁;配合扶贫移民工作,积极发展增收产业或实施扶贫培训,帮助移民对象搞好自主创业,确保实现易地扶贫“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2]

【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相关: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五是加大项目包装和推介,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已审批项目的跟踪落实。坚持按照开放式扶贫的思路,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推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招商引资的观念,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我县扶贫支柱产业建设。进一步搞好服务,全力做好已引进企业续建及投产工作。

六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加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作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的主要手段,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推行贫困村项目参与式规划,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三专”管理制、扶贫资金报账制、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全面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县扶贫开办联合县纠风办、财政局、发改委、民宗局等部门,对全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自查自纠,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七是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贫困村整村推进、整村脱贫为平台,以扶贫资金为“粘合剂”,建立各种扶贫投入的联动机制,将各种资源有效引到贫困农村地区,更好地发挥不同渠道资金的综合效益。积极向市办公厅扶贫集团和市扶贫办争取扶贫资金,加大帮扶力度,增强扶贫开发合力。

(3) 【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相关: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范文8

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位同事大力的支持下,我顺利的完成了2018年度的各项工作,现将本人2018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内容

1、完成年底审计工作。在2018年我局组织开展的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中,我参与了五个乡镇的22个行政村的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我认真整理了各种审计资料,并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进行了汇总整理。为审计工作报告的撰写提供了依据。在审计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维护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2、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先后在永正上官庄和榆林子镇小寺院头村通过翻阅村级会计账簿,对村、组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填写清产核资报表等实地参与清产核资工作的各个环节,学习和强化了业务知识。并多次下到乡镇、村组对清产核资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指导。在县级验收过程中,认真梳理和汇总了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顺利完成了清产核资县级验收工作。

3、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帮扶的工作。多次走访帮扶对象,了解和掌握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和填写了“一户一策“提升方案,并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对提升方案进行了定期运转。帮助贫困户李小强、李海龙打扫卫生、清洗衣物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4、参与我局举办的“2018年度农村财务人员财政支农培训”工作。培训期间,积极配合其他同事搞好培训期间的各项后勤服务工作,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培训工作结束后,加班加点完成财政支农培训工作在财政支农远程培训网站的数据上传等工作。

二、 存在不足

一是业务知识学习虽有一定的进步,但还没有深度和广度。二是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三是工作中不够大胆,总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而不能在创新中去实践,去推广。

三、 今后努力方向

三支一扶培训总结范文9

2020年度, XXXX学校党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秉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以党建引领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制度,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发展具体工作深度融合,狠抓落实,坚决杜绝“两张皮”,真正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具体总结如下:

(一)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铸牢思想根基守初心担使命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中,学校按照中央及省市部署要求,及时动员部署,第一时间制定系列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组织建设,确保主题教育及时有效开展。

按照省市委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的要求,紧扣主题主线学深悟透,不断加强理论武装。通过个人自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举办读书班、开展专题研讨等方式,制定5个系列专题聚焦主题主线,让党员领导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中悟原理,在听原文中提境界,努力做到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制定《校领导深入基层工作制度》,“三联”下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上级交办的问题,学校自身查摆的突出问题,师生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等,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对策。建立上级党委交办整改、学校党委自查自改、学校党委交办部门整改,共三个层次的“清单”。明确问题、责任、任务和标准,精准施策、逐项整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通过主题教育的有效开展,让党员领导干部和其他党员同志真正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政治思想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学校全面工作取得实质成效,一是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力显著增强;二是深化教学诊改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端正学风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四是推深思政改革深化三全育人效果;五是大力提供安防水平保障学校平稳定安;六是锤炼后勤工作本领保障服务高质量;七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师生服务解难题;八是不断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建设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定时召开纪委双月会,研究部署我校纪检相关工作。完成202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签订工作,分管校领导背书,不断扩大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到警钟长鸣。

二是做好廉政教育宣传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到安庆市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在节假日及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学校平台纪言警语专栏,定期推送、党风廉政宣传资料,做好廉政提醒等。

三是上下联动抓好专项整治。按照上级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存在突出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强转”、“扫黑除恶”、等各类专项整治工作,聚焦基层和师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下互动、抓好整改。

(三)基层党建根基进一步夯实,组织凝聚力显著提升

秉承以党建引领发展理念,2020年狠抓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力度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进一步压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校党委继续与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深化落实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测评考核力度,召开党的工作会议,全面考核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水平,考核检查具体量化有指标。结合主题教育开展,认真开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均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紧抓意识形态主阵地,继续抓好舆论宣传工作,持续加强对论坛、讲座、报告的审批与管理。

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狠抓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新成立医学基础部直属党支部,实现基层党组织学校全覆盖,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全面调整机关总支直属支部,在规范便捷开展组织生活前提下由原来的五个支部扩大到七个支部。遴选80后、90后年轻干部担任支部负责人,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配齐配强支委班子。调整教学一线支部班子,充实年轻干部,推进“双带头人”制度落地落实。调整直属附院领导班子,配专职书记,大力推进党要管党力度。临床医学系党总支创建省标杆院系党总支,护理系教工支部创建省样板党支部,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

(四)党员发展、教育及管理日趋完善,党性修养明显提高

按照“抓节点、严培养、重质量”要求,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 2020年度共吸收预备党员49人,其中教师6人,学生43人,转正18人,高质量人才入党比例较上一年度有较大提高。

不断深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全年举办第十九期、二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养690名入党积极分子,顺利结业680人。按期按质举办2020年度发展对象网络培训班,近50余人参加培训,采取专题辅导、观看录像、课外自学、社会实践、分组讨论、撰写心得、结业考试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总培训课时达24 学时以上。

(五)干部教育培养常态化,能力素质大为提高

一是常态开展干部日常教育工作。按照中央及省市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派遣一名校领导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派遣一名处级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学习;完成2020年度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所有干部成绩均合格达标;组织三系总支书记参加高校院系党组织网络培训班,圆满结业;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全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市委组织部、市高教工委、教体工委组织的培训班,实现支部书记轮训全覆盖。暑期常态化开展党务干部培训班,组织全校基层党务工作者60余人赴岳西参加2020年暑期党务工作能力提升班,有效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为进一步推进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促进干部队伍的知识更新,提高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推动我校事业快速、稳定、科学发展,同时为推动我校2020年度招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顺利完成年度招商工作任务,2020年7月26日至31日赴南京、苏州、上海三地对接先发地区先进院校开展暑期领导干部培训与招商工作。

二是全面推进干部培养提拔工作。8月份完成学校中层领导干部轮岗,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提拔1名年轻同志为处长助理;提拔3名长期从事基层党务和学管工作干部为总支副书记;提拔1名具有多年党务工作经验的教学骨干为直属支部书记。

三是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储备干部质量层次提升。通过多方协作和共同努力,2020年度从医疗一线引进高技能人才一人,充实学校教师岗位。

(六)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积极提高自身能力素质。2020年度新认定68位教师的高校教师资格。抓实有关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校294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网络学习基本完成,政工、经济、图文、档案等系列继续教育专业课单独组织学习且均已完成并顺利通过考试,开通了医学继续教育平台,为我校部分教师医学继续教育专业课学习提供了路径保障。34位教师参加挂职锻炼和临床进修,6位教师参加省培,全部通过考核,顺利结业,专业能力素养大大提升。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以“双师”认定促进教学水平提升。48位外聘教师参加本年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集中培训及结业考试均已完成。31人通过“双师型”教师认定,14位教师参加2020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其中初级7人,中级7人。2020年省市校三级表彰,成绩斐然:安徽省优秀教师2人;安庆市优秀教师 3人、安庆市优秀辅导员2人、安庆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校级表彰53人,其中“优秀教师”29名,“优秀教育工作者”24人。

以相关工程建设为保障,合力提高整体教育层次。根据《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工程”建设方案(试行)》和《教授激励工程(修订)》相关规定, 对2018-2020 学年中符合学校教授工程建设激励政策的人员进行了考核。经审核,2018-2020 学年中共有7名教授、39名副教授符合学校“教授工程”建设激励政策,享受“教授工程”相应奖励。为进一步体现学校优良传统,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学校启动“青蓝工程”培养项目,实施青年教师师徒式培养计划。根据《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青蓝工程”建设方案(试行)》相关要求,在导师和青年教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教学系部提出师徒结对安排意见,师徒双方共同制定了培养计划,经审核,全校范围内确立23对教师的“青蓝工程”师徒关系。

为鼓励先进,改进落后,在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激励氛围,同时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学校开展“星级职工”认定工作。其中九星级1人;七星级17人;六星级17人;一到五星级共213人。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着力提高教师师风师德水平。2020年度职称评审完美收官,其中2人取得教授职称资格,9人取得副教授职称资格,13人取评中级职称资格, 26人取得初级职称资格。全校青年骨干教师职称水平大为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升。

(七)精准扶贫措施到位,以过硬作风担当时代使命

以驻村扶贫工作队伍为主干力量,继续加强扶贫工作力度。按照年初制定的帮扶计划,认真开展扶贫走访,因户施策,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落实落具体。2020年常态性帮扶走访8次,200余人次,走访贫困户700余户次,安排扶贫物资及产业扶持资金近7万余元,资助特别贫困户舒术堂户2万元解决住房问题。对定点帮扶的宿松县龙河村、长溪山村加大项目扶持资助力度,重点帮扶项目1个(龙河村柳龙路扩面延伸工程),合计10万元。

(八)统筹兼顾,努力提升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水平

不断提高民主党派人士对党的先进科学理论的学习,学校农工党支部负责人于11月份在市委党校参加了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党外中青年代表人士培训班,深入贯彻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党外人士对党的先进科学思想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强调研,服务统战人才,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凝心聚力,积极为学校发展作贡献。校领导直接联系指导学校所在地一个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规划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