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贸毕业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13 11:05:24

工贸毕业总结

工贸毕业总结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岗位;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4月,笔者承担的院级重点课题《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正式启动由于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为国际贸易,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的外贸企业,因此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课题研究团队的老师及我院07级国际商务专业2个班的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了对珠江三角洲近200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6份。

一、调查问卷说明

1.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类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总量需求,了解这些企业国际贸易岗位的设置情况以及这些岗位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为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建立提供依据,并以之指导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我院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的主体是从事进出口产品生产加工与贸易的中小型民营和三资企业。我们将从事进出口生产、加工与贸易业务的民营和三资企业中进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这类企业数相加,发现这类企业共有126家,占总体调查样本数的68%。这一数字与我们近几年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跟踪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这也说明本次调查对象的选取是合理的,对这些企业的调查结果完全可以反映珠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3.调查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设置了以下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外贸企业的类型,包括企业的性质、规模、进出口业务比重等;(2)外贸企业在今后三年内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3)外贸企业获得国际贸易人才的主要途径;(4)外贸企业设置的主要国际贸易业务岗位;(5)外贸企业对主要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6)外贸企业对现有岗位人才能力、素质的满意情况;(7)外贸企业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外贸企业国际贸易人才需求与来源分析

1.1总体需求分析

对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186家企业3年内对国际贸易岗位人才的需求数量为2076人,平均每个企业需求11.2人。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未来三年内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

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字,到目前为止,广东有近4万家加工贸易企业…。按这一数字计算,广东的外贸企业总数应在4万家以上。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因此这些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基本能反映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按照每家企业需求11人计算,可得出珠三角地区未来三年内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2009年广东共有各类型高校112所、在校大学生约133万人,近几年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40万人,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生每年不超过2万人,高职毕业生不超过1万人。即使考虑省外人才的流入和省内其他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等因素,珠三角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仍然可以为广东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岗位设置与岗位需求分析

问卷结果显示:外贸企业设置的国际贸易岗位主要有外销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商检员等岗位。约65%的企业分别设置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约25%的企业则采取“一脚踢”的岗位设置方式,即由业务员兼做其他岗位的工作;还有约10%的企业只设置业务员、跟单员等个别重要业务岗位,单证、报关、报检等工作采取委托或外包的形式请他人代劳。大中型企业多采取第一种方式,采取后两种方式的主要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

问卷还显示,外贸企业对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在未来3年预计需要招聘的2076人中,外销业务员1059人、跟单员374人、单证员270人、报关员166人、报检员145人、其他62人,分别占51%、18%、13%、8%、7%和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珠三角的外贸企业在未来3年中对各种岗位人员都有一定的需求,但需求的主体还是外销业务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应该是以外销业务员为典型岗位的包括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在内的岗位群。广东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这一目标岗位群对就业人员素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制定出合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1.3岗位人才来源与要求分析

在回答“企业获取国际贸易岗位人才的主要来源”这一问题时,186家企业有110家选择向社会招聘、61家选择院校毕业生、9家选择企业内部培养、6家选择其他途径,分别占59%、33%、5%和3%。在回答“企业主要录用哪一类院校毕业生”这一问题时,选择“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的仅有2家、选择“大学本科生”的有66家、选择“普通大专生”的有61家、选择“高职大专生”的有50家、选择“中专或职中生”的有7家,分别占1%、35%、33%、27%和4%。

在回答“企业录用院校毕业生时,对人才的专业要求”这一问题时,有9家选择“必须是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151家选择“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优先考虑”、26家选择“不考虑专业背景”,分别占5%、8I%和1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外贸企业获取业务人才的来源偏向于社会聘用,直接从院校招聘毕业生处于次要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外贸业务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2)外贸企业的现职员工流动性较大、跳槽频繁,企业员工流失多,但从社会招聘也相对容易;(3)院校毕业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上手慢,不大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

其次,大专层次的院校毕业生是外贸企业向院校招聘一线员工时的首选。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186家企业中有111家在招聘院校毕业生时主要面向大专层次的毕业生。这主要是外贸业务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外贸业务主要是操作层面的工作,企业对一线业务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

第三,高职大专毕业生在外贸企业的招聘中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虽然外贸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偏向普通高校的本科和专科生,但愿意聘用高职大专生的比例也高达27%,与本科和普通大专相比差距并不十分明显。

第四,外贸企业招聘业务人才时普遍重视专业背景。调查统计显示,考虑应聘人员专业背景的企业占比达到86%。这说明外贸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

2.外贸企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与满意度分析

为了了解外贸企业对业务岗位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要求,问卷设计了适应国际商务环境、专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等三大类共21个能力项目,还设计了敬业精神、忠诚度、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4个职业素质项目,要求接受调查的企业对这些能力与素质项目进行评分。每个能力或素质项目依据其重要性最高可以给10分,最低1分。

为了了解外贸企业对现有在岗业务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问卷还就上述能力与素质项目要求受调查企业对现有员工进行评分,满意度最高值为l0分,最低值为1分。这两个调查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另外,我们还在每类能力及职业素质下提供了“其他”选项供企业补充和评分,但极少有企业增加能力和素质项目。因此,我们没有在表1中统计“其他”选项的得分。这也反映出列表中所选取的能力与素质项目基本涵盖了外贸企业对业务人员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

2.1重要性得分分析

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能力或素质重要性得分情况是:最低6.04分,最高8.91分,中值为7.57分,平均值为7.55分。以上数据和情况表明:这些能力与素质项目都比较重要,企业对所有的能力与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外贸企业的业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其次,表1得分在8以上的项目有运用外语能力、建立与维护客户关系能力、开拓新业务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敬业精神、忠诚度、吃苦耐劳程度、团队合作精神。这表明:外贸企业特别重视上述4种能力与4种素质;业务人员在注重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在运用外语进行客户管理、业务开拓、交易磋商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业务人员在进行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个人职业素质的修养,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与人际关系。

2.2满意度得分分析

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能力或素质的满意度得分情况是:最低6.08分,最高7.94分,中值为7.22分,平均值为7.11分。以上数据和情况表明,外贸企业对业务员不同能力与素质的满意度差别不大且普遍偏低。

其次,表中数据显示,企业对业务人员适应国际商务环境的几项能力不太满意,这几项的得分没有一项超过7分。而企业对业务人员专业技能的满意度都在7分以上,在各类能力与素质中得分最高,说明企业对业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是比较满意的。第三,表中数据还显示,企业认为非常重要的职业素质项目,企业对员工的满意度并不高。这表明员工在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与企业对员工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院校毕业生使用中的问题与培养建议分析

问卷中设置了两道陈述题,希望企业就院校毕业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进行陈述。186家企业中有132家在问卷中提出了问题与建议。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和建议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不会做人的问题,包括职业忠诚度不高、频繁跳槽、浮躁不踏实、不虚心学习、人际关系差、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绝大多数问卷都提及这些问题,并建议加强学生的素质修养与职业道德教育。

3.2外语能力差的问题。132份问卷中有87份提到了院校毕业生存在外语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建议加强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

3.3动手能力问题。132份问卷中有66份反映院校毕业生的岗位专业能力不强,建议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证。

3.4适应能力问题。132份问卷中有43份反映院校毕业生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建议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三、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从上述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同样的不足。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除了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外,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本次调查,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明确定位为:服务于广东外向型经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理论知识、具有进出口业务岗位操作能力、面向珠三角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一线业务人才。

2.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外贸企业在引进和使用人才时,对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而对员工在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的不满也超过了对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满。因此我们建议在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3.根据外贸企业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优化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业务岗位是一种操作性、技能性非常高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

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外贸企业业务岗位的设置和各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同时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4.加强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工作

外贸企业的大部分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调查也反映出了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与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考证来加以解决。通过考证的培训,加深学生对行业与职业岗位的了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实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5.加强外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本次调查反映出来的院校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偏低的问题与我们对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前几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的结果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这说明我们的外语教育确实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1)增加教学计划中外语课程的门类与比重,增强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2)增加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比重,让学生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3)开展多种形式的外语第二课堂活动,改善外语学习的环境。

6.改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与学校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薄弱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增加学生课堂上的动手机会,改善课堂实践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要抓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二是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学生进行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训创造条件。

工贸毕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8

在当前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院校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与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理念相吻合。因此,西安思源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要以产业为依据培养用技术型国贸人才,也应该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应用技术型教材,培养真正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国贸人才。

1产教融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也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到两个对接,即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商贸实践、职业标准对接。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是学校单方面的“闭门造车”,而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制定主体为校企双方专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校方专家主要关注学生四年学完所有课程后走向工作岗位理论是否够用;企业专家则主要关注所开设的课程是否能培养未来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具体步骤为:校内专业团队前期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撰写草案――专业指导委员会校内外专家论证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校内专业团队修订完善方案、定稿。之后,人才培养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定期总结、评估和修正。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

构建科学合理的国贸专业课程内容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知识结构应以外贸业务为核心。因此,可以让企业专家参与实务类课程的开发,对于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也可以让企业人士参与课程大纲的制定与讲授,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提前有所认知。此外,在学科拓展课中,为了顺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操类课程也应加强。

3改进教学方法

3.1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

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法,就是让师生在仿真的教学环境中教与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讲理论和做实操同时进行,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到国贸专业,就是通过依托国贸模拟仿真实验室,利用外贸仿真模拟软件,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下从事外贸业务的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与进出口公司、商检局、海关、货代、保险公司等机构打交道。通过仿真模拟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岗位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理实一体教学法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在教学内容上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或情景模拟方式,由“双师型”教师,在专业的外贸综合实验室或校企合作基地,一边讲授理论,一边现场实践操作,将原来教学生知识、技能转变为学生学习、工作。

4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评方式有多种,如笔试、面试与机试,开卷与闭卷,课堂考试与现场考核,理论考评与实践考评,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等。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一门课程的考评应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理论性强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可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实践性强的课程,如《Simtrade外贸实训》、《外贸单证制作实训》可以采用机考,更加注重过程考评。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国贸专业的实务类课程正在尝试采用“3-5-2”结构性考核方式,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占总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30%)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而对学生毕业水平的评定主要还是以企业评价为核心,如可以让企业专家参与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并把毕业实习企业导师评定的成绩纳入毕业考核中去,真正做到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对于选择创业的少数学生,创业业绩可以作为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替代部分理论课成绩,从而保障创业实践的进行。此外,还可以将全国外贸单证员、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等级证书等考证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使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相结合。

5产教融合加强实践教学

5.1与企业建立产教基地

如与苏州国际科技园、西安港务区、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示范园、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产教基地,进行外贸、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联合培养。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国贸专业针对毕业生组建了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特色班。由企业人士为学生讲授有关跨境电商的实战型知识,并带领学生参观陕西跨境电商、外贸龙头企业。特色班同学通过此项目不仅成功考取“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等级证书”和“互联网+人才证书”,还被成功推荐到西安、上海、义乌等地对口实习及就业。

5.2建立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创业实践可以激发学生从事外贸岗位的热情,提升学习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国贸专业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创业。首先,由校外外贸专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组织校级外贸技能大赛和电子商务三创大赛,积累创业经验。其次,校内外导师团队在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创业的各种扶持政策,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再次,可以设立创业基金,解决学生创业资金紧缺及周转问题。最后,校外导师团队还可以帮助学生联系货源。

5.3尝试建立“外贸工作室”

可以利用西安国际港务区电商产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中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如房租、税收减免等,由校企导师带领学生成立“外贸工作室”,在跨境平台上开设店铺,联系供货企业,从事跨境电商及外贸业务,进行实际的运营。这不仅能让校内教师和学生在“国贸工作室”里学到实战型知识,又可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孵化成为一个创业项目。

6产教融合开发应用技术型教材

目前,国贸专业的教材内容较为落后且多以理论为主,实践性、技能性及国贸领域前沿知识较为滞后,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应用型教材建设迫在眉睫。而要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开发国贸专业应用技术型教材,就不能单靠校内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需由校内理论知识深厚的教师和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士合作组建应用型教材开发团队,在教材建设选题、编写、评估反馈等方面深度融合,使应用型教材与用人单位实际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吴勤.国际贸易人才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匹配分析――以宁波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113116.

[2]沈国强.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策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个案[D].长沙:中南大学,2008.

[3]方春龙.产教融合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14):1820.

工贸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工学结合;外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61-02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工学结合是一种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导向是就业,目的是通过市场需求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生在课堂教学获得的理论知识和校外工作获取的实际经验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任务;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实际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需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

二、外贸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高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商务英语和涉外经贸专业知识,具有外贸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涉外经贸专业应用能力的学生。因此毕业生主要在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行业从事商务英语应用、涉外文秘、国际贸易业务员、单证员、货代员、跟单员等工作。对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一直是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合资和独资企业急剧增多,对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外贸运作常识的外贸英语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该专业毕业生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

但外贸英语专业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在 2007―2009 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调查中,外贸英语排第七位。造成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部分英语课程设置仍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一线实例;教学以教为中心,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理论相脱节;教学与岗位能力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就业导向”被束之高阁,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了“工学结合、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因此,要想提高外贸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大力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重,使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广阔的知识面,更具有超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提高就业质量。

三、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一)科学设置外贸英语课程

科学培养模式的建构是以科学的课程设置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与社会要求相结合,特别是与工学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外贸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打破原有的外语学科课程设置体系,形成一套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体系。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将课程模块分为基础必修、基础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模块。每个模块都围绕某一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论与应用的综合设置。特别是专业必修与专业选修模块,更注重强调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针对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方、涉外导游、涉外文秘、货运员等职位要求,开设了商务英语翻译、金融英语、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视听说、外贸英语口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等课程。

表1 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块

(二)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外贸英语课程的科学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一支强大而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分不开的。一个好的外贸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需要教师们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功底,同时又需要有丰富的对外贸易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而外贸英语的授课教师大多分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学士或硕士,英语基本功扎实,但是缺少外贸工作的相关经验;另一类是常年从事外贸工作,对外贸业务精通,有丰富的外贸行业的实践经验,但是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

黑龙江科技大学外贸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在17名教师中,最终学位为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文学的教师为15人,2人为管理学学位。在全部教师中,有2人有外贸公司工作经验,1人有海外商务专业留学背景。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缺乏外经贸行业实践经验和对国际贸易实质性的了解。因此,要想建设一支专业的外贸英语师资队伍,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聘请兼职教师。这类兼职教师既可以是本校外贸专业的教师也可以是在外贸等相关企业工作的人员。这种方法见效快,需要的时间周期短。他们的强项是外贸工作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对外贸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但是这种兼职教师也存在弊端,他们的英语功底不是很扎实,此外,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以及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也因人而异。

二是加强教师培训。这种培训包括让现有教师深入外贸相关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以较快提高英语教师的外贸业务知识水平,也包括让有一定外贸经验的教师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这种方法虽然需要的时间长,但是有利于英语教师扎实掌握外贸行业的业务知识,是建设一支稳定师资队伍的必然选择。

三是加强教师团队授课。只有团队化的师资才能满足模块化的教学需要,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协作、能力互补、突出优势。英语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以讲授基础课为主,具有外贸行业相关经验的教师以讲授专业课为主。因此,在外贸英语师资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打造一支形成梯队的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专业技能突出、合作能力超强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外贸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黑龙江科技大学对外贸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定位以及自身条件,外贸英语专业改革了原有以理论为主的培养模式,确立了“3+1”人才培养方案,即理论学习时间为3年,实践教学活动累计为1年。该专业最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在原有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1周的语音训练,1周的翻译训练及6周的专业实习,使实践环节从原来的30学分,占总学分17% 增加到了现在的43学分,占总学分21%。

第二,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突出实践的专项性。以新增加的英语语音技能训练实践环节为例。专业语音训练设置在第二学期,时间为一周,之所以定在此时开设是因为学生刚好完成了一个学期的语音理论课学习。语音训练的辅导教师通过把学生英语发音中语音、语调等具体问题逐一记录成册,然后对每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训练,最后评定成绩。通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语音训练、教师认真严谨的监督指导和定期开放的语音实验室保证了语音训练的效果和质量。此项实践环节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语音面貌。

第三,加强毕业设计和实习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现在多数外贸英语专业实习流于表面,学生没有得到实际锻炼,而学生的毕业论文又空谈理论,缺乏实践支撑。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该专业实行了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方式。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将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和顶岗实习选题计划进行公开,并要求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与所从事顶岗实习内容密切相关,还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实习计划和毕业论文,让学生直接带着选题去顶岗实习,目的更明确。通过实习单位开具证明的方式,确保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与实习内容具有相关性。这样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丰富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

工贸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地方高校;国际贸易本科生;就业岗位;就业能力

我国高等学校的国贸专业,按专业方向可分为3种类型:(1)侧重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国际贸易发展历史现状及其演变趋势的研究,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经济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等理论研究,这类专业方向主要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人才。(2)侧重于国际商品贸易理论及实务的研究,培养直接从事外贸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3)以培养综合贸易理论与实务,以及工业技术、工业管理方面的对外经济贸易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前两类人才培养任务应分别由综合性重点大学和财经类院校承担。地方高校应承担第三类人才培养任务,即为当地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外贸人才。地方高校国贸专业办学定位应体现两方面特点:一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二是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重点。

一、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就业岗位分析

从地方高校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办学定位看,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各类外经外贸单位、国际金融单位、涉外企业、航运公司、报关公司等单位从事进出口报关、涉外贸易、国际结算、外贸单证、涉外商务、英语翻译等国际商务业务。具体就业岗位分析如下。

(一)单证员

指在对外贸易结算业务中,买卖双方凭借在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单据、证书来处理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等工作的人员。主要工作有审证、制单、审单、交单与归档等一系列业务活动,它贯穿于进出口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性强与要求高等特点。

(二)报关员

指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并在海关注册登记,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的人员。报关员只能受雇于一个依法向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者报关企业,并代表该企业向海关办理报关业务。

(三)外销员

指外贸企业中的业务员,主要负责公司产品进出口业务工作。包括从接受询盘、报价、订单确认、制单、报关、商检,到运输、保险、外汇议付及外展的等项工作。

(四)外贸跟单员

指在进出口贸易中,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从业人员。

(五)报检员

是指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的资格,在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注册,办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报检员受国家质检总局主管,检验检疫机构负责组织报检员资格考试、注册及日常管理、定期审核等工作。

(六)国际货物代员

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为其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的人员。主要从事在国际贸易交往中接受货主委托,组织、实施和协调公路、铁路、海路、航空等运输过程,办理有关货物报关、交接、仓储、调拨、检验、包装、转运、定车皮、租船、定舱等综合业务工作。

(七)国际结算员

指根据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和总行有关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惯例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从业人员。主要负责处理并审核进出口押汇单据、信用证及放款文件,处理和审核进出口代收、进出口保函等业务,对经办行进出口信用证业务的监控,规范经办行进出口信用证业务的办理,对信用证业务进行统计、分析等工作。

(八)英语翻译员

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从事英语口译、笔译的从业人员。主要负责公司或企业对外语活动中口译、笔译工作,负责对外往来信件、邮件的翻译和英文信函写作以及对国外客户的电话接听,国外客户的接待和口译等工作。

二、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结构分析

就业能力,简称“就业力”,是最近几年出现并逐渐流行的一个概念。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把它定义为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维基百科全书》将“就业力”定义为能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业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获得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国内对就业力的研究,普遍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获得工作”这个层面上。当然,不同的就业领域,不同的专业岗位所要求的就业能力是不相同的。从上述我们分析的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就业去向及其主要的就业岗位看,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需具有较高的就业能力,这些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文化知识

功底深厚的文化知识不仅是大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大学生有效就业能力的需要。从当前用人单位对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的招聘情况看,用人单位把大学生是否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文化成绩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非常看重的一个因素,因为文化成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和素质。有的用人单位甚至认为,文化成绩的好坏也能反映大学毕业生今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因为,作为一名学生其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在学校如果学习成绩都搞不好,说明其对待本职工作缺乏一种认真、负责任的态度,这种人必然也会将这种态度转移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因此,作为地方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学好每一门功课,掌握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国际贸易专业文化知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一般文化知识。主要包括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经济数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等。

3.专业核心知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国际营销、报关报检实务、国际运输保险、国际物流、外贸单证制作、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函电等。

(二)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技能

1.适应社会的能力。国际贸易中,业务人员因为业务的开展需要,经常进入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面对不同的营销环境,如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等,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时投入工作。一般来说,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2.表达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首先需要展示的才能就是“说话”,如果有才华而不善于口头表达,那么用人单位就会认为这是你的一个缺陷。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业务的各环节中,信息的交流都是靠语言、文字去传递的,因此,作为一名国际贸易工作人员,表达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对国际贸易工作人员而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有较强的文字组织、书写、表达能力;二是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口齿伶俐、表述问题明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沟通能力是现代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每个出色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所以沟通在当今社会显得特别重要。公司需要每个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经验和不同技能的人,都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以真诚的做事方式与人沟通,为企业争得利益和荣誉。

3.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是每个毕业生应具备的品质。仅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成就事业。擅长与人交往十分重要,缺乏与人有效沟通的技巧会限制事业的发展。国际贸易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体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与相关部门的良好关系,处理好与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当地政府、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组织管理的能力。大学生毕业后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走上领导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在将来的工作中却都会程度不同地用到组织管理才能,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从近几年地方高校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看,大学毕业生中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总是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看重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国贸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各种社团组织,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5.果断决策的能力。决策能力是指在面临多项选择时能及时、果断地作出最佳选择的一种能力。它可以使人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以较少的付出获取较大的成功。人的一生往往会遇到许多重大的选择,优柔寡断、草率决断都会让人误失良机,会给整个人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在业务洽谈中经常面临着许多需要即时决策之事。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

6.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好外语是每一个外贸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一般来说,对于国际贸易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是很高的。外语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能熟练地直接运用外语与外商进行交谈、起草和阅读往来磋商函电、拟制合同等。

7.团队合作能力。时展到今天,可以说人的社会属性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明显和重要。团队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的企业和其他各社会团体的重要体现。团队精神事实上所反映的就是一个人与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对公司来讲,团队精神就是每个人各就各位,通力合作。如果毕业生其他能力非常好,唯独不具备团队精神,那么,他也是不太可能得到重用的。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与人团结合作的能力。

8.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指能够准确地掌握和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国际贸易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表现在下面两方面:一是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二是EDI系统的使用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单据的起草、录入,对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微机化管理。

(三)国际贸易专业的技术技能

1.国际市场调研能力。国际贸易人员要掌握国际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具备国际市场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和国际市场预测、决策的能力。要能准确地把握信息来源,抓住市场机会,选择最理想的合作对象,与之建立业务关系,并能根据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应该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创新思维来发现市场机会,开拓新的市场。这种能力是国际贸易的业务人员所具备的较高层次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在明确了产品市场和产品销售对象后,制定详细的市场推广策划方案,借助宣传媒体、展销展会、网络推广、电话营销、电子商务平台、终端销售等方式,提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3.成本核算能力。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核算,关系到进出口业务的盈亏,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要能够计算出口总成本、出口外汇净收入、出口盈亏率、出口换汇成本等指标,合理对外报价。

4.商务谈判能力。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应有较高的谈判技巧和谈判驾驭能力,能够很好地把握和处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各磋商环节中的各种问题,并能够根据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准确地选择发盘的性质,有较强的还盘能力和谈判能力。

5.合同签订能力。外贸合同条款比国内合同要复杂得多。因而,国际贸易人员一定要熟悉合同基本条款的各项内容,不能马虎每一个字眼,避免合同陷进。同时,要能够准确地运用品质、数量、贸易术语的各种具体表示方法,在拟订条款的过程中,灵活地使用溢短装等机动幅度条款或援引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进行约束,以便于合同的顺利履行。

6.报关、报检能力。报关能力表现在:通晓海关报关业务程序,熟悉海关法规和通关的规则制度,能准确地判断进出口商品所属税则类别,能独立填写进出口货物海关报关单,核算应缴关税、和应得的出口退税税额。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团队精神,能够承受工作压力,处理疑难问题;具备优秀的公关能力与表达能力,构建与海关、检疫等部门的良好关系。

7.出口制单结汇、进口审单能力。在进出口贸易中,能否正确制单、审单是进出口企业能否顺利收汇和提物的关键。因而具备出口制单结汇、进口审单能力是一名外贸工作人员理所当然的。这种能力表现在熟练掌握进出易中应提交的信用证、装箱单、提单、保险单、汇票、产地证书等各种单据种类,每种单据的内容和具体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制单、填单、审单,办理议付。

8.货代业务能力。竞争激烈的国际货运业需要大量优秀、全面的国际货运人员。成为合格的国际货运人员需要具备控制国际货运业务的能力、审核和制作各种货运单证的能力、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国际贸易进出口及报关报检业务的能力、专业英语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服务行业所需要的服务意识、货运事故的索赔与理赔能力。

9.跟单能力。跟单员的工作几乎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从销售、生产、物料、财务、人事到总务都会有跟单员的身影出现。其特点是复杂的,全方位的。因此,跟单员需要有较高的跟单能力: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和模式,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刻苦的工作精神;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相关单证审核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10.国际货款结算能力。国际货款结算能力就是要熟悉汇付、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等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支付方式的业务流程和运行程序,根据货物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支付方式来及时、安全地进行货款的结算。

(四)个人品质和身心素质

作为一名出色的国际贸易专业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与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身心素质。因为这些质素也已成为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1.个人品质。国际贸易专业人员的个人品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诚信、吃苦耐劳精神、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忠诚度、谦虚等七个方面。根据我们对湖南省涉外企业招聘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七项个人品质的平均要求普遍要高于各项能力素质的平均要求。这表明,当前用人单位在招聘和使用大学毕业生时更为看重的是大学毕业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能力素质与之相比退居到了次要位置。这反映出当前用人单位对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的渴望和需求,做人做事和谐、统一。因此,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应加强个人品质的培养,提高自身魅力。

2.身心素质。国际贸易专业人员需要经常进行户外工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面对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不仅非常艰辛,而且心理压力很大。所以,国际贸易专业人员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一是要具有理智、沉着、热情、乐观向上、富有朝气、坚毅执着的品质;二是要具有开阔的思路和竞争意识,勇于承受压力,接受新生事物,能够面对失败;三是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四是要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本云.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分析[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2] 何龙斌.基于岗位分析的国贸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8).

工贸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能力导向;“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贸”专业人才的能力系统

(一)基本的岗位能力

通过对“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的分析,我们可以就“国贸”专业人才的基本岗位能力做出概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岗位有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其岗位定义分别如下。

报关员。指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并在海关注册登记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业务的人员。

报检员。指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的资格,在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注册,办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

单证员。指在对外贸易结算业务中,买卖双方凭借在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单据、证书来处理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等工作的人员。

外贸跟单员:指在进出口贸易中,在贸易合同签订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部分或全部环节进行跟踪和监控,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从业人员。

外销员:指外贸企业中的业务员,他们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磋商谈判、签约等工作,有的还要牵涉到运输、保险、报关、报检等业务。

从以上“国贸”专业的岗位描述来看,“国贸”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谈判、签约、审证、制单、审单、跟单、投保、运输、报关、报检、结汇等,是一项综合能力。然而要具备这些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毕业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包括坚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操作能力。

(二)创新创业能力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在掌握了相应的岗位操作能力后,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任剑等(2009)将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创新能力细分为10个方面。但从创新能力应有的含义来看,国际贸易知识的整合能力、国际贸易知识的迁移能力、国际贸易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其中最能反映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其中国际贸易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指将所学国际贸易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观点的能力。国际贸易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将所学国际贸易知识应用到新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能力。国际贸易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处理不同表现形式国际贸易信息的能力。显然,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基本体现了创新能力的三个层次。因此,如何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培养国贸专业毕业的创新能力,将是以能力为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型的重要方面。

除了创新能力外,国贸专业的毕业生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那么,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又是什么呢?胡旭微(2008)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结构包括把握机会的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用人能力、学习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刘艳(2010)认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把已知的信息、知识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创造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体,主要包括创业精神体系、创业知识体系、创业技能体系三个模块。

本文认为,国贸专业毕业生作为经管类专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还需要从自身的专业特点出发,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更强的把握市场机会能力;更强的决策能力;更强的领导能力;更强的团队协调能力;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如何培养这些创业的能力,又成为能力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二、能力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能力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在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时,必须根据专业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然后再根据模块的组合设计课程,构成课程体系的框架。其基本设计思路是:对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核心技能,并将其设计为核心课程模块。然后,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并将其设计为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及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核心能力体现在外贸实务操作的核心技能上,因此,根据这些核心技能遴选课程才是正确的方向。根据前文的分析,外贸实务操作的技能体现为谈判、跟单、运输、报关、报检、结汇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因此,这方面的核心课程应该包括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外贸函电与谈判,以及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当然,仅按此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是不够的。对于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来说,他们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而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甚至是学科基础。在这种条件下,能力导向型的课程体系还应该包括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两个模块。在这两个模块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了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而学科基础课程则包括了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

对于“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来说,还有一块是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从目前看来,这一模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特色分别设置不同的模块。不过这方面仍然有一定的规则可遵循。因为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才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产品对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因此,一般的高校(特别是学科特色较明显的高校)多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开设一些方向性的课程。如农产品贸易方向、纺织品贸易方向、电子产品贸易方向、机械产品贸易方向等。

(二)注重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决定了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全面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在现在的普通高校教学中,其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的管理、评价等环节都是学术取向的,普遍向研究型大学靠齐。强调的还是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为了增强学生实际能力,必须调整教学计划,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一般来说,实践课的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不应过低。这方面的具体数据尽管没有一个共识,但在实际中适当提高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是大势所趋。同时,实践课程必须有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教材或讲义、指导用书,并将实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编入教学计划。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实验实训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跨课程的技能项目,要明确在哪门课程中完成,以保证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在国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均应该开设实践性教学环节,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相得益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总课程中应适当分配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实践性教学,确保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另外,在学习完全部的核心课程后,应该有一个课程的综合实习,用以确保学生对国贸专业要求的能力体系有一个系统的掌握。本文还认为,这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单独开设,写入培养计划。并能够与理论课一样,有教学大纲,有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有过程控制细及评价细则。

(三)构建能力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如前文的分析,培养国贸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是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中国目前的各高校中,创新创业类课程还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类创新创业课程、核心类创新创业课程等两个方面去构建能力导向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首先,在创新与创业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开设创新学基础、创业学基础以及创造学基础等公共选修课,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和创造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让学生对创新与创业这一概念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甚少到全面了解,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在掌握了创新与创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以后,将会产生创新与创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传授学生和创新与创业相关的知识、技术与步骤,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开设创新点来源剖析、创新与创业精神等课程,培养学生提出方案、论证方案的能力,增强学生创业的毅力和敢闯敢干的精神。

当然,要使得这些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得以体现,还需要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予以辅助。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完善创新创业者的知识构成,增强和巩固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个性。在创新与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课内外结合。在课内,教师应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市场、发现商机、把握商机、运用商机的能力,对创业的过程进一步地了解与掌握,为步入社会进行真正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外,应组织学生参与诸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科技活动,支持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兼职等创业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创业的成功与失败。

三、结论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是能力导向型的。本文通过分析“国贸”专业人才的能力体系,就如何构建以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观点。本文认为,“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两个层次的能力:基本的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而要构建能力导向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为,需要从核心课程体系和就业方向课程体系等两个方面对理论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最后还需要就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做出特别的安排。

参考文献:

1、任剑,柏连阳,邹定辉.农业院校国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J].高等农业教育,2009(8).

2、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8).

3、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

工贸毕业总结范文6

闽南地区经济发达、企业外贸活动频繁。对该地区四家外贸企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英语运用能力过硬、情商和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全面、了解本地经济文化、有一定小语种知识的复合型外贸英语人才是当前闽南外贸企业的主要人才需求。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因此,闽南地区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可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配置、情商培养、素质拓展等方面入手,使其毕业生更符合该地区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使其专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本土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

闽南企业;外贸人才需求;商务英语;本科生培养

闽南地区(福建南部,主要包括厦门、泉州、漳州等市)经济发达、企业外贸活动频繁。据厦门市委办统计,2011年全市备案民营外贸经营者队伍破万家,达10473家[1]。据《厦门日报》报道,2012年全年,厦门进出口总额744.9亿美元,同比增长6.2%,总值占了全福建省的半壁江山[2]。据《泉州晚报》报道,2013年泉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9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2%[3]。福建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厦门、泉州、漳州三市的进出口商品总额分别为840.8亿美元、291.4亿美元、97.4亿美元,分列全省第一位、第三位、第四位[4]。活跃的外贸活动就意味着需要大量优秀的外贸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是培养外贸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5]也明确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可见,闽南地区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应重视该地区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实际需求,据此来制订和执行其人才培养计划,使其毕业生能更好地实现就业,使高校教育能更好地服务本土经济和社会发展。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围绕闽南企业外贸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厦门和泉州四家外贸企业的实地调查,得到客观的数据和访谈资料,从而了解闽南地区有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对于外贸人才能力需求的现状,包括相关证书的获得、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所应具备的品质和素质、所应掌握的知识结构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闽南地区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如何与该地区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实际需求具体结合、如何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增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以及高校社会服务的能力等问题,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配置、情商培养、素质拓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问卷调查与抽样访谈

调查所用问卷共包含4个主要问题,分别含有8、22、18、10个小项。受调者根据自身理解对每一项从“很重要”、“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或者“很实用”、“实用”、“不太实用”、“不实用”中进行选择,每一项只能单选。问卷调查对象为厦门和泉州各两家外贸企业里从事外贸方面工作的普通员工、中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访谈部分共设计了10个主要问题。访谈对象为每家受访企业里从事外贸方面工作的中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中的部分人员(即抽样访谈)。

(一)问卷调查结果及讨论分析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2份,有效回收率为88%。问卷为匿名作答,填写方式是在问卷的表格中用数字“1”表明选择,每一项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其余三项空白。以下是问卷调查结果及相关的讨论分析。从问题1“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聘闽南企业外贸人员岗位时,以下证书重要吗?”的数据可见,英语专业四级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单证员证书、公共英语六级证书、公共英语四级证书分别被81.82%、50%、45.46%、40.91%、36.36%的受调者认为在招聘时他们觉得重要、会看重。可见英语专业四级证书是最受这些受访外贸单位欢迎的,用人单位期望前来求职的毕业生能拥有英语专业四级及以上的英语水平、具有基本的处理单证的知识和经验。而受到许多在校英专学生追捧的BEC(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却分别被77.28%、72.73%、72.73%的受调者认为对于毕业生应聘不太重要。从问题2“对于闽南企业外贸从业人员而言,以下能力和知识重要吗?”的数据来看,受调者认为“很重要”的能力和知识(即该项中“很重要”这一选择的占比最大)包括英语口语能力(68.18%)、英语听力能力(63.64%)、英语写作能力(54.54%)、英语阅读能力(54.54%)、商务谈判能力(50%)。受调者认为是“重要”的能力和知识(即该项中“重要”这一选择的占比最大)包括单证知识(81.82%)、报关知识(72.73%)、行业操作惯例(72.73%)、国内外贸易法规知识(77.28%)、产品专业术语(68.18%)、办公软件运用能力(63.64%)、商务流通知识(63.64%)、英语翻译能力(59.09%)、WTO规则知识(59.09%)、对外接待能力(54.54%)、国际法知识(54.54%)、金融知识(50%)、经济学知识(50%)、电子商务知识(50%)、英语口译能力(50%)、跨文化交际能力(40.91%)。而“有一定才艺”被59.08%受调者认为“不太重要”。从问题3“对于闽南外贸从业人员而言,以下品质和素质重要吗”的数据来看,受调者认为“很重要”的品质和素质(即该项中“很重要”这一选择的占比最大)包括有进取心(68.18%)、抗压能力(68.18%)、抗挫折能力(63.64%)、团结协作(63.64%)、表达能力(63.64%)、沟通能力(59.09%)、吃苦耐劳(54.54%)、自信(54.54%)、虚心好学(50%)、实干精神(50%)、思辨能力(50%)、乐观精神(50%)、执行力(50%)、尊重他人(50%)。被认为是“重要”的品质和素质(即该项中“重要”这一选择的占比最大)包括尊重企业文化(68.18%)、自学能力(54.54%)、适应能力(54.54%)、创新能力(40.91%)。从问题4“以下课程对于培养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成为闽南企业外贸从业人员而言,实用吗?”的数据来看,受调者认为“很实用”的课程(即该项中“很实用”这一选择的占比最大)包括经贸英语函电(64.36%)、外贸实务(59.09%)。受调者认为是“实用”的课程(即该项中“实用”这一选择的占比最大)包括西方社交礼仪(68.18%)、电子商务英语(54.54%)、英汉口译(50%)、跨文化交际(50%)、应用文写作(45.46%)、英语演讲(40.91%)、英语辩论(40.91%)。有59.09%受调者认为英语电影赏析这门课不太实用。

(二)抽样访谈结果及讨论分析在抽样访谈部分,课题组选取了每家外贸企业各4位中高层管理者作为访谈对象,共16名,内容主要涉及预先设计的如下10个问题。从对访谈问题1“除了问卷第1题中所提到的8种证书之外,结合您的实际外贸工作经验,您觉得哪一种或哪几种证书对于毕业后想在闽南地区从事外贸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有实用价值?”的回答可以概括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单纯的语言证书或者某种职业技能证书并不是闽南企业招聘外贸人才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聘者本身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更重要。其次,一些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证书也颇受欢迎,如汽车驾驶证、相应行业的知识证书、口语证书。从对访谈问题2“除了问卷第2题中所提到的22种能力和知识之外,结合您的实际外贸工作经验,您觉得毕业后想在闽南地区从事外贸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还应当具备哪一种或哪几种能力和知识?”的回答可以概括出,受访者们认为合格的闽南企业外贸从业人员还应具备这些能力和知识:敏捷的思维、随机应变的能力、了解本地区主要出口产品、关于本地主要旅游名胜和小吃的知识、对本行业的热情、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定的统筹规划能力和统计学知识。从对访谈问题3“除了问卷第3题中所提到的18种品质和素质之外,结合您的实际外贸工作经验,您觉得毕业后想在闽南地区从事外贸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还应当具备哪一种或哪几种品质和素质”的回答可以概括出,受访者们认为合格的闽南企业外贸从业人员还应具备这些品质和素质:良好的心态、擅于自我心理调节、乐于助人、谦让、擅于处理人际关系、认真和细心、良好的工作习惯、毅力和坚持、责任感、职业道德、风险意识、诚信守法。从对访谈问题4“除了问卷第4题中所提到的10门课程之外,结合您的实际外贸工作经验,您觉得毕业后想在闽南地区从事外贸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还应当学习哪一门或哪几门课程”的回答可以概括出,受访者们建议毕业后想在闽南地区从事外贸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课学习外,还应当选修以下课程:邮件写作、健身类课程、英语笔译、英语听力、结合本地外贸市场需求开设的以产品分类的选修课、对外贸易经济学、介绍闽南外贸产业相关产品的课程、计算机应用、统计学、国际贸易实务。从对访谈问题5“除了问卷中所提到的课程之外,请列举您在校学习期间、所上过的课程中对您现在从事外贸工作最有帮助的课程名称”的回答可以概括出,受访者们认为其在校学习期间,所上过的课程中哪些对其现在从事外贸工作最有帮助是:英语口语、英语听力、出口实务与实践、出口单证、出口函电、WTO知识规则、经贸英语函电、外贸实务上机练习如POCIB和SIMTRADE、计算机应用(如Excel表格的使用)、外贸出口操作、国际贸易实务。从对访谈问题6“对于当前闽南地区外贸企业的从业人员而言,除了掌握英语之外,有必要再掌握一门或几门小语种吗?若有必要,哪一门或哪几门小语种最实用?需要掌握到何种程度”的回答可以概括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对于当前闽南企业外贸从业人员而言,有条件有精力的话,除了掌握英语之外,可以再学习一门或两门小语种,这是增加自身竞争力的砝码。根据受访者的反馈,在闽南外贸企业中比较实用的小语种依次是西班牙语、法语、俄语、日语。掌握水平为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从对访谈问题7“对于毕业后想在闽南地区从事外贸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而言,在校期间到外贸企业进行实习或实践重要吗?若重要,您建议实习或实践多长时间”的回答可以概括出,受访者们一致认为对于毕业后想在闽南地区从事外贸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而言,在校期间到外贸企业进行实习或实践很重要,因为通过实习和实践可以清楚地了解书本上的知识如何在外贸工作中实际运用,每一次实践都会有所收获。至于实习或实践的时间长度,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学校规定来安排,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实习或实践的时长至少应当在3个月至半年之间。从对访谈问题8“您觉得闽南本科高校里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学习多长时间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外贸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内容”的回答可以概括出,大部分受访者们认为闽南本科高校里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学习的时间至少应当在3个月到半年。在挂职锻炼期间,老师们可以先学习基础流程内容,再根据基础流程的内容来实践,实践成熟后再回去教学生,这样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会更具实用性。从对访谈问题9“如果您受邀利用工作之余,单独为闽南地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一学期内讲授一门与外贸工作有关的实用性课程,您愿意吗?若愿意,您会选择讲授哪门课程”的回答可以概括出,对于利用工作之余、单独为闽南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一学期内讲授一门与外贸工作有关的实用性课程的邀请,一半左右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没有时间、没有意愿、没有讲课经验;一半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愿意接受邀请,将自身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们。表示愿意接受讲课邀请的受访者们愿意讲授的课程和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出口实务与单证、客户沟通、新客户开发、外贸是什么、单据制作、英语类课程、跨文化交际等。可见,在引进业师入课堂的实施上,最大问题是业师们本身工作就比较忙碌,且大多没有讲课经验,这使得业师们在接受上课邀请时顾虑较大,难以成行。但是,如果能成功邀请业师进入课堂讲堂,其讲授内容往往是最直接最实用的经验性知识,对学生的帮助很大。从对访谈问题10“如果您受邀利用工作之余,与闽南本科高校里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合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一学期内共同讲授一门与外贸工作有关的实用性课程,您愿意吗?”的回答可以概括出,对于此类邀请,困扰受访者的最大因素依然是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一半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没时间、不愿意、能力欠缺,而一半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愿意和学校教师合作,将自身经验传授给学生们,与其分享,助其少走弯路。

二、对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启示

基于以上问卷数据和访谈语料的分析和讨论,闽南地区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可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配置、情商培养、素质拓展等方面采取以下措施,以期将教学与该地区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实际需求具体结合、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第一,闽南企业招聘外贸人才时一般要求应聘者至少应当取得英语专业四级、或者公共英语六级以上证书,且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聘者本身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比单纯的语言证书或某种职业技能证书更重要。其次,诸如汽车驾驶证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证书也颇受欢迎。可见,学生应当避免盲目考证,而更多地注重自身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加强语言基础的训练、打好基本功,注意语言的实用性、工具性,让语言为工作服务,要避免“聋哑英语”、“书本英语”。

第二,除了英语方面的能力,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和知识:办公软件运用能力、对外接待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单证知识、报关知识、国内外贸易法规知识、商务流通知识、WTO规则知识、国际法知识、金融知识、经济学知识、电子商务知识、产品专业术语、行业操作惯例。还有:敏捷的思维、随机应变的能力、对本地区主要出口产品的了解、关于本地主要旅游名胜和小吃的知识、对本行业的热情、对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了解、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定的统筹规划能力和统计学知识。现实情况是,并非所有的闽南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都具备以上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建议开展跨院系合作,邀请其他院系的师资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一些专业知识方面的入门级课程。同时,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可作为助教或合作教师协助专业教师上课,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将其与英语能力结合起来。以此,实现师资的多元化、复合型、梯队化,逐步从依赖兄弟院系师资来讲授专业知识过渡发展到拥有自己的师资可以讲授专业知识。此外,教师们可与专业教师或行业人员合作,开发适合闽南外贸市场的、实用性强的专门教材,介绍本地区主要出口产品、本地主要旅游名胜和小吃的知识、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

第三,闽南外贸企业注重外贸人才以下方面的品质和素质:实干精神、吃苦耐劳、虚心好学、自信、有进取心、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表达能力、乐观精神、尊重他人、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尊重企业文化、良好的心态、擅于自我心理调节、乐于助人、谦让、擅于处理人际关系、认真和细心、良好的工作习惯、毅力和坚持、责任感、职业道德、风险意识、诚信守法。因此,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和素质拓展。

第四,以下是多数受访的闽南外贸从业者认为很实用或者实用的课程:外贸实务、经贸英语函电、应用文写作、电子商务英语、英汉口译、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西方社交礼仪、邮件写作、健身类课程、英语笔译、英语听力、结合本地外贸市场需求开设的以产品分类的选修课、对外贸易经济学、介绍闽南外贸产业相关产品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如Excel表格的使用)、统计学、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口语、出口实务与实践、出口单证、出口函电、WTO知识规则、外贸实务上机练习如POCIB和SIMTRADE、外贸出口操作。因此,在课程开设方面,可考虑为毕业后想在闽南地区从事外贸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着重开设如上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

第五,对于毕业后想在闽南地区从事外贸工作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而言,在校期间到外贸企业进行实习或实践很重要,至于实习或实践的时间长度,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校规定来安排,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但至少应当在3个月至半年之间。因此,应当加大课程中的实践课时,鼓励见习、现场教学等方式,探索实践学分的方案;积极联系闽南外贸企业,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第六,在闽南本科高校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很有必要到外贸企业挂职学习至少应当3个月到半年。在挂职锻炼期间,老师们可以先学习基础流程内容,再根据基础流程的内容来实践,实践成熟后再回去教学生,这样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会更具实用性,对于师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邀请外贸业师进学校讲课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因为其讲授内容往往是最直接最实用的经验性知识,例如外贸实务、单据单证、客户沟通、新客户开发、跨文化交际实例等,这些知识可助学生们在外贸从业道路上少走弯路。但是在引进业师入课堂的实施上,最大问题是业师们本身工作就比较忙碌,且大多没有讲课经验,这使得业师们在接受上课邀请时顾虑较大,难以成行。因此,在聘请业师讲课时,应当以业师的时间方便为主,尽量集中上课,或者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时间跨度不要太大。

第八,对于闽南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除了英语之外,有条件有精力的话,建议学习一门至两门小语种,掌握水平为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增加自身竞争力的一个砝码。

根据受访者的反馈,在闽南外贸企业中比较实用的小语种依次是西班牙语、法语、俄语、日语。结语综合来看,英语运用能力过硬、情商和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全面、了解本地经济文化、有一定小语种知识的复合型外贸英语人才是当前闽南外贸企业的主要需求。因此,闽南地区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学习语言时应当注意语言的实用性、工具性,掌握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打好语言基本功。除了英语方面的能力之外,还应当掌握外贸行业基本的专业知识,对于金融、经济、统计、电子商务、法律、管理等、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也应当有所涉猎。对于闽南地区主要出口产品、本地主要旅游名胜和小吃的知识、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也应当有所了解。情商培养和素质拓展也至关重要。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掌握一两门小语种是增加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在闽南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培养方面,应当逐步实现师资的多元化、复合型、梯队化,鼓励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加大培养“双师型”师资。鼓励教师与业师进行共同教学、教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在课程设置上,应当着重开设最实用的课程,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其所需专业知识。同时,加大外贸业师引进力度,配合业师工作忙碌、时间较少的情况,探讨既适合业师又能让学生较好地接受知识的开课方式。

参考文献:

[1]敏忠.厦门民营外贸企业破万家,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N/OL].2012-02-03[2015-02-01].中国新闻网,

[2]崔昊.厦门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2%[N/OL].2013-02-01[2015-02-01].厦门市人民政府网,

[3]郭雅莹,方丽艳.[N/OL].2014-01-22[2015-02-01].网易新闻网,

[4]福建统计年鉴-2014:各设区市进出口商品总额(2000-2013年)[N/OL].[2015-02-01].福建省统计局网,

工贸毕业总结范文7

关键词:国际货代行业、人才需求、就业岗位、职业素质、专业能力

随着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的发展,国际货运已渗透到国际贸易的每一领域,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国际货运人才,这是需要行业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国际货运业的发展趋势

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目前国内已建立三条南北向、五条东西向大通道,已布局37个部级物流枢纽中心,66个重要区域节点城市,互联互通的基础功能和正在建设的智能化大数据。不仅能弥补国际物流企业在网络及信息化方面的短板,更有利于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区域合作,激发经济新活力。亚投行的未来运行也将对“一带一路”提供庞大的商业机会,为货代物流业增加新的货运服务需求,提升货代物流业的服务功能。

自贸区扩围、自贸协定国的扩大和遍布各省市的754个各类保税区物流园区等的作用发挥,正在改变国际贸易的传统格局和方式,也将进一步释放包括对货代物流业在内的制度约束,并将为货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以电子商务为例,其迅猛发展正在引领传统消费、经营模式深刻变革,创造新需求,催生新业态。2015年7月16日国务院的《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管理模式,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海关进出口通关作业流程,鼓励外贸综合服务公司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支持企业建立全球物流供应链和境外物流服务体系等等,是推动国际商务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

未来5~10年,广东省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将会在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新跨越,广东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将不断上升,总量和规模仍将继续扩大,这无疑将赋予广东国际货代企业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二、广东省国际货运行业的发展现状

广东省有着良好的水运条件,全省已有沿海港口码头泊位134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156个,内河码头泊位1820个,众多的优良港址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枢纽,其他中小港口相配合的珠江大型综合港口群,集中了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五大港口和众多的中小港口群,以各个港口为枢纽,河网水系为通道,形成了联系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内河航运和海运网。得天独厚的港口群优势,令海运运输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加大交通运输业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了港口、机场、铁路、航道、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国际货代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物流支撑体系。目前已建成广州、深圳、湛江、汕头等四个公路主枢纽,民航机场布局合理,形成以新白云机场为枢纽,多个地方机场为辅助的民航运输格局,港航建设步伐加快,港口码头向大型化、集装箱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跨国活动增多,日渐完善的物流体系,带动了国际货代业的迅速发展。

三、广东省院校开设国际货运相关专业的情况

1.基本情况

目前广东省共有14个院校开办了国际货运相关专业,大部分都是高职类型的院校,专业全部都是专科学历,其名称都为“报关与国际货运”,如表1。

2.就业方向

这些院校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外贸企业、物流服务企业、报关企业、货运企业、工商企业,从事报关业务、报检业务、货运业务、跟单等工作。

四、对广东省国际货运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1.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分析

企业对货代人才的岗位需求是高校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根据2014年麦可思出具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报告》(简称“2014麦可思报告”)显示,物流/货代/采购职位占广东省用人单位未来三年招聘高职高专毕业生总人数的5.8%,属于需求量较大的职位。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外贸工作岗位主要针对出口业务营销、单证处理、报关、报检四项工作。企业所需货代人才中业务员、操作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的需求比较大。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但自2014年起,国家取消报关员、报检员资格考试,对毕业生一毕业即从事报关员和报检员工作形成较大障碍。

对企业调研中,我们发现每个企业对岗位的人数要求依每年业务量发展情况而定。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有些企业以往至少招聘3~5人/年,而目前已减少至1~2人/年,甚至少数企业不再招聘人员。从单个企业来看,招聘量不是很高,但在珠三角地区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数量多,对业务员、操作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的总需求仍然较大,特别是同时持有两证(报关员证、报检员证)或多证的人才。专业从事国际货物运输管理的大型国际货代企业和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调度员也有一定需求。

2.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2014麦可思报告数据显示,广东省外贸类企业选用货代人才,不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是否了解所在行业,是否具有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对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毕业生若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及独立完成一项工作或者在团队当中与人协作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后续职业发展空间将会大大增加。货代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具体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如下页表2。

3。用人单位职位要求和对毕业生使用评价情况及分析

从2014麦可思报告结果可看出,80%的货代专业毕业生进入民营/私营企业,16%毕业生进入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60%的货代专业毕业生进入50人以下的企业,19%进入51~300人的企业,13%进入1000人以上的企业。外贸类企业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最重要的前三项核心知识依次为营销与沟通、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心理学。对企业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随着我国传统货代企业向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面向客户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具特色的综合服务,货代行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企业调研显示,货代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往往不够,还需要企业二次培训。以某货代企业单证文件部单证员为例,入职后需要培训一周,培训内容如下:

第一天培训:货代专业中英文术语。

第二天培训:世界贸易港口中英文输入。

第三天培训:世界船公司的中英文名称。

工贸毕业总结范文8

通过调查、走访和研读大量文章资料,了解中小企业对外贸专业的毕业生的评价和需求,以确定高职院校的课堂体系,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对外贸易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以达到对外贸易专业毕业生更好地就业的目的。外贸企业对高职院校外贸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才的需求总量一直很大。

外贸企业一直需要外销员、报关员、跟单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单证员、报检员等岗位的工作人员,但是要从事这些职业的毕业生必须考取国家通用资格证。在岗位和部门的发展方向上,以对外销售、报关、外贸单证方向为主,所以学校应给学生以充足的选修课程的权利,让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后,也有向商务代表、涉外文员、翻译等方向发展的机会。

2.企业更喜欢聘用掌握多种技能的外贸人才。

在调查企业对外贸人才知识储备需求环节时,我们发现97%的用人单位觉得外贸人才应该更加重视外语的学习,96%的用人单位觉得外贸人才需要学习更多的国际贸易知识,78%的用人单位觉得外贸人才需要学习更多对外贸易法律法规知识。这充分说明外贸人才的外语水平和贸易实操经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还有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外贸人才对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掌握。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贸易纠纷,外贸人才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做到知己知彼,学会用法律来维护企业利益。总之,学校一定要以企业的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依据,加强学生的外语能力、法律意识,增加贸易知识课程、商务函电课程,还要兼顾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外贸人才应该熟练掌握外语技能和计算机知识。

我们还发现外贸企业对掌握小语种的外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去年外贸企业招聘岗位中,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数量占到总量的7.2%,今年已经达到了17%,比往年增加了几倍。另外,外贸企业进行招聘时非常看重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82%的用人单位都觉得外贸人才很有必要熟练掌握常用的of⁃fice软件,比如WORD,EXCEL和PPT,所以学校在对外贸人才进行培养时,尤其要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教授。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68%的企业觉得外贸人才考取报关员证书很有必要,49%的用人单位很看重报检员证书,41%的用人单位很看重物流师证书。这充分表明用人单位更喜欢掌握多方面知识的人才,因为只有充分了解跟贸易有关的其他行业的人才会对行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高职院校要鼓励学生取得不同的技能证书,比如计算机等级证书、报检员证书、跟单员证书、物流师证书等。取得的各种证书可以为毕业生综合素质加分,在参加招聘会时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

4.实践经验丰富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90%的企业认为他们更喜欢有过半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外贸人才,他们认为经过实践的毕业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更扎实,能更快地融入企业,能更快地胜任他们所担当的角色,与同事相处更为融洽。这说明当今企业越来越看重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高职院校要增加外贸学生实践的课程,加强校企合作。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堂体系的设计

1.针对企业需求,确定高职院校课堂体系方向。

我们将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作为依据,提出高职院校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课堂教学体系,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作薪酬。同时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的文章,掌握课堂体系的基本理论,为高职院校外贸专业的课堂体系设计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根据企业需求特点,我们归纳出了培养外贸人才课堂体系设置的五大指导方向:(1)对外贸易专业人才定位:外语优秀、外贸知识丰富、精通各类专业知识。(2)加强外贸人才软实力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客户服务精神。

(3)课程内容跟上时代变化:保持自己的专业特色,跟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学校要根据企业需求来设置课程。(4)课程设置要符合高职院校和教育部办学要求:紧抓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英语技能培养,计算机技能培养不能放松,法律知识培养是亮点。(5)加强实训课程和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职场,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需求。在课程设置构成上,要特别重视英语课程与贸易课程,一手抓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一手抓学生的贸易实际工作技能。

2.以就业方向引导课堂体系设计。

专业课程采用学生自由选课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就业方向,再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对应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起到辅导作用。下面是根据当下就业形势,对意向最多的职位的分类:(1)就职于外贸类公司。外贸类公司主要负责国内外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业务,办理各项交易手续、提货交货业务等。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外语进行贸易交流,需要刚毅果断冷静沉稳的素质。(2)就职于政府机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国际贸易政策并负责监督实施,创造有吸引力的条件引进外资,统筹管理各利益方。要求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国内外经济政治政策方针,要能灵活周到地安排各项事务,要有过硬的沟通交流谈判能力。(3)就职于商业文化公司。商业文化公司主要的业务是把我国的文化、体育、教育商业化后销往国际市场,让外国人来消费,增加外汇收入,增强我国软实力。有些商业文化公司需要将国外的文化产品引进中国,要求从业人员充分了解文艺体育等知识,熟练掌握外语和贸易知识,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4)就职于货运运输类公司。货运运输类公司主要的业务是各种国际货物的物流运输,牵涉货物的收发、运输安全、物流单据的处理、与国内国际公司沟通交流。需要从业人员熟练运用外语、了解外国习俗和历史文化、国际贸易知识等,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

3.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

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理论课程主要是传授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实践做好准备。实践课程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课程是有针对性的,对于不同的专业强化的技能不同。实践教学是培养外贸专业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实践课程由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课内实践教学有英语口语训练、英语材料阅读训练、英语听力训练、英语影视欣赏、计算机应用实践、对外贸易的事务处理、电子商务实验等。课外实践教学有军训与公益活动、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辩论赛、社会调查、外贸业务模拟大赛、外语角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能更快地适应社会,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丰富的贸易知识和较强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人单位特别青睐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发达国家对外贸人才培养的经验也表明,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互相补充是使学生快速成才的有效途径,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很好地指导实际操作,而实际操作时又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达到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的目标。对于“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实务”“外贸函电写作”等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授课本知识之外,必须安排充足的实践课时,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补充。还应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提前进入单位实习,熟悉企业氛围和业务流程。实践课程的设置还要把握好下面几个方面:(1)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在遵守教育部门相关规定的同时,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从实际业务中总结业务技能,实操内容来源于企业并反哺于企业,将企业需求与课程内容相统一,这样的实践课程才有意义,并与企业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跟随企业需求不断地更新实训课程内容。(2)实践课程的设置方式,可先由课堂上的仿真模拟训练再到企业实践,模拟训练力求做到与企业的真实环境高度相似,以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际操作时的低级错误。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后再到企业强化技能,更高效地让学生掌握多种实际操作技能。(3)实践课程的实施,力求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一是可以随时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业务的认识更加深刻;二是可以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体会职业感和责任感。

4.专业技能培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的体现。

对外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岗位技能与必要知识。下面介绍需要着重培养的专业技能:(1)对外贸易函电的翻译能力。与国外企业沟通过程中,函电是最常用的交流方式,是贸易双方达成共识的重要文件,因此,翻译英文函电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一般情况下,对外贸易的日常函电句式比较固定,可以使用工具书查阅特殊商品的英语表达,对学生的语法词汇没有过高要求。(2)对外贸易函电的写作能力。对外贸易函电写作是指把己方的交易条件及具体要求做成文件给对方,对外贸易函电翻译是把对方的交易信息翻译成己方能读懂的信息。两种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相似的,学生在平日努力训练,牢固掌握这两门技能。(3)对外贸易单据的阅读能力。在贸易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单据,例如商品明细单、发票单、物流单、提货单、保险单据、海关发票等,大多数单据都是英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常见单据的格式与常用搭配方式,能快速领悟单据中的中心思想与禁忌事项。(4)贸易故障的排除技能。双方在交易时常会出现摩擦与冲突,如部分商品质量有瑕疵、数量有误差、不能按合同规定准时交货等,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最大可能地消除双方的矛盾。这需要工作人员能按照国际商业惯例,灵活解决问题,以免影响贸易大局。

三、增强高职对外贸易课堂教学体系有效性的建议

1.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认知、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深入浅出;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既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又必须让学生开动脑筋,努力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就会充满热情,学生也才会有轻松、愉悦的心情,课堂氛围才会积极活泼。师生交流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更是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3.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工贸毕业总结范文9

    [关键词] 浙江;外贸人才;培养模式

    一、 浙江省外贸人才的总体需求论证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经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黄金周期,特别是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外贸法”,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外贸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外贸人才需求趋旺。与大幅增长的贸易业务不协调的是,我国外贸专业人才的供需严重失衡。据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外贸企业将逾40万家。新老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叠加”,无疑将使国际经贸类人才缺额骤增。而作为我国传统外贸大省的浙江,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近10万家,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从智联招聘网招聘的职位需求看,贸易人才"仓储"不足,且不论原有外贸企业为扩大业务而增招人才,仅以每家新建企业需5~7名外贸专业人员计,全国就需180~250万人。而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才,尚有100万人才的缺口。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开放省份较集中的地区,外贸企业密集,而高层次的国际贸易人才严重缺乏,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浙江省是我国的外贸大省之一,外向型经济发达,仅宁波市的外向型企业的产值就占宁波市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但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仍停留在靠转手订单维持生产阶段,无力自行开拓国际市场,这与以外贸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极不相称,主要原因是紧缺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

    二、 浙江省外贸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外商投资企业多。我们在浙江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区的数家外贸外资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了调研分析。本次调查所涉及的调查范围,选取了杭州、宁波、温州和义乌四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问卷共发放50份,回收30份,问卷有效率100%。调查结果分析:

    (一)人才需求的总量不断上升,人才的层次不断升高。

    在调查的30家企业中,2006年平均每家外贸企业需要新增外贸专业的人才为2.5人,2007年每家外贸企业预计需要新增外贸专业人才3.5人,比2006年增加40%,到2008年,每家外贸企业预计需要新增外贸专业人才为4.2人,比上年增加20%。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的结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我国外贸产业一定会飞速发展,这带来了外贸专业人才需求数量上的上升,但是增加的速度会逐年降低,趋于平稳。对传统外贸岗位从业技能的要求提升,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一至六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证上岗工作。

    在调查的30家企业中,2006年一共需要外贸专业的人才为7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为5人,占6.6%,本科学历的人才为44人,占需求人才总数的58.6% ,专科学历的人才为26人,占需求人才总量的34.8% 2007年,这30家企业预计人才需求量为115人,其中需要研究生学历的人才为9人,占需求的总数量的8.8% ,比上年增加 80% ,本科学历的人才为78人,占需求总数量的74.3% ,比上年增加75%,专科学历的人才数量为18人,占需求的总数量的16.9%,比上年下降30% 。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普遍扩招,高校培养的学生数量和学生的学历层次在不断地上升,人才市场上有大量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供给,这使得企业人才需求的层次不断上升。外贸人才外延迅速扩大。鉴于全球范围内外贸经营的集团化以及特许经营、跨国经营的迅速发展,外贸人才外延迅速扩大。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营销、外语或如纺织、机电等具体产品专业,科技型、法律型、金融型和管理型、信息型人才今天都可以在外贸企业找到一展才华的空间。

    (二)企业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有实际经验的人才。

    在对30家企业解决国际贸易人才的方法进行调查时,其中选择依托社会的人才市场招聘的企业为13家,占所调查企业数量的86.6%;选择接受高校毕业生的企业为5家,占所调查企业数量的30%,通过熟人推荐的企业为2家,仅占企业总数的6.6%,选择自己在工作中培养的企业为8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53.3%。由于人才市场的充分发育,人才流动性的增强,企业更愿意在人才市场上寻找自己满意的人才,选择自己培养人才的企业为53.3%,低于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寻找人才的比例,这说明我省的很多外贸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资金去培养自己的人才,更倾向于拿来主义。值得关注的是在这30家外贸企业中,仅有30%的企业愿意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聘人才,这表明现在高校培养的人才还不能直接满足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

    在对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调查中,95%的企业认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践能力薄弱,72%的企业认为大学毕业生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46%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对于外贸业务流程不熟悉,仅有8%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薄弱。懂得国内外贸易法规和操作惯例,从业经验丰富,是获得高薪的关键。

    (三)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一专多长。

    在对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注重掌握的知识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98%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人才应该强化外语,95%的企业认为应该重点掌握国际贸易实务,76%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掌握国际贸易法律法规。这说明当今企业对于贸易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外语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贸易的能力,还应该注意的是,大多数企业认为贸易人才还应该熟悉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贸易活动日趋活跃,贸易纠纷也不断增加,这需要外贸人才要具备国际贸易相应地法律法规,要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在对“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你认为学校应该安排哪些考证培训”这个项目调查时,62%的企业认为应该具备报关员证书,48%的企业认为应该具备报检员证书,32%的企业认为因该具备物流师证书,这表明当今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的人才,要对贸易相关的行业充分了解,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有很强的适应性,才能为企业贡献更多的利益。从表面上看,现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企业更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对于相关的业务完全可以委托给他人办理,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企业更愿意自己的员工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加节约成本,也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四)精通外语和计算机是外贸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贸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外贸企业对于精通英语和计算机的外贸人才更是青睐。在对3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中,86%的企业都认为自己所需要的外贸人才要精通外语,尤其是口语要好,其中对于英语的需求人数最多,85%的企业都认为自己需要的外贸人才掌握的外语是英语,只有15%的企业需求其他小语种的外贸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外贸企业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上升,上年外贸企业对于小语种的人才需求数量只占总人才数量的6.2%,今年上升到15%,比去年增加了1倍多,在众多的小语种中,阿拉伯语、日语、德语排在前三位。这是由于近年来,浙江企业加大同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更要求应聘人员能够具备掌握相关国家的语言,这样能促进与其贸易往来。小语种人才更受欢迎是因为外贸地区多元化的表现。

    外贸企业对于人才的考虑因素中,计算机方面也是重要的原因。76%的被调查企业都认为外贸人才要熟悉常见的计算机软件,比如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用人企业在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的需求方面更加注重应用软件的学习,而对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不热心,调查的30家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表示自己所需的人才要能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仅占总企业数量的10%,这表明我们高校在培养外贸人才方面要更加注重计算机实用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浙江省外贸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根据浙江省个体和私营企业发达,外商投资企业多的现状以及现有的办学条件,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商务操作技术,熟悉国际经贸法律、规则与惯例,精通外贸业务的国际经贸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调查数据,我们认为浙江省外贸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的模式应该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课程体系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

    浙江万里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被定为国有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试点单位。在西方经济学的视野里,“公共产品尽可能让私人来提供,最近一些年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张字燕,2000)。 万里模式下的二级成本核算创新了高校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建立了自我发展机制,创新了办学模式。“以生为本”的万里教育集团创造了中国教育的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开创了公立大学改制的先河(邬大光,2003)。万里率先提出了教育经济一体化的办学理念,与教育产业化最大的区别是不赞同教育存在盈利或股份式分红,经营教育可以积累,但100%用于教育的再投入。

    李岚清副总理在视察万里时指出:万里的办学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办学模式值得我们研究推广。陈至立部长说:万里教育集团很有名,来了以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深深地感到要向你们学习,学习你们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学习你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学习你们全新的体制。万里模式既不同于国立学校,也不同于民办学校。根据我校专业培养特点即注重应用性,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该强调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后必须精通实际业务操作,这也将是我校毕业生到人才市场竞争的优势。目前我国国内各大专院校中开办国际贸易专业的很多,其中多数以培养国际贸易理论型人才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并不多,因此我校可以积极行动,利用我们在国际商务专业、英语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现有的师资队伍和办学经验开办国际贸易专业,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如校舍、设备、图书和师资,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完善我校学科群建设--国际贸易是经济学科的发展基石,还可以填补我省外向型企业的高级国际贸易人才的供求缺口。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浙江万里学院的学生入学分数并不高,但是浙江省悠久的经商历史和全面开放的现状,涵养了学生们较强的商业观念和经营能力。为发挥学生这个特点,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应设置柔性化专业方向模块,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成为有用之才。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模拟教学手段,使学生直接在实验室局域网上进行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和会计模拟做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理论分析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围绕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课程体系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我们制定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突出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运用外语和计算机两种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做贸易和解决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将充分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等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引进的出口贸易模拟操作软件(Teach Me Trade)软件和教育部推荐会计模拟操作软件CAIAS提高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发素质拓展项目,将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缩短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也缩短学生读书与就业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吴松.WTO与中国教育发展[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滕玉梅.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3,(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