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3-03-14 14:48:49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范文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主要分为系统平台层、支撑平台层和应用层。系统平台层提供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的操作系统支持;基本服务和开发工具支持的平台提供了一层系统,为用户提供第三方接入应用系统支持两开发支持;应用层包括 FAS、BAS和其他应用软件和仿真培训软件的用户。数据库软件作为支撑平台层,对综合监控系统从现场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查询以及数据转发等。

2 数据库设计

综合监控系统中数据库模块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过程控制应用中是非常无力的,而国外一些成熟的实时历史数据库价格昂贵,可处理的点数少。为了满足信息实时性、一致性、大容量、大吞吐量要求,必须针对轨道交通的特点,综合监控、设计和开发自己的实时、历史数据库。

2.1 数据流设计

软件平台的数据流主要有三个环节:FEP、服务器、工作站。外部系统数据经过 FEP 到服务器后在工作站上显示;工作站上的操作经过服务器发到 FEP,然后到外部系统。

2.1.1 数据采集流程

数据采集是指数据从现场设备至 ISCS 系统的数据流。如:断路器的状态改变将由系统通过数据遥测接收。ISCS 在控制中心与车站都配有两台服务器,PSCADA、BAS 等子系统的数据通过 FEP 同时发送到 2 台服务器。

2.1.2 命令下发流程

控制中心操作员有权对车站设备进行控制,控制中心操作员的控制命令无视目标设备位置,可以直接通过控制中心 FEP 发送至子系统,然后通过子系统下发给现场执行设备;或通过 ISCS 网络发送至车站 ISCS 服务器,再通过车站 FEP 发送至子系统,在由子系统将命令下发给具体执行设备。

2.1.3 数据流程

数据是指将服务器处理过的数据至工作站的人机界面上,向操作员进行显示或产生报警等功能的过程。软件在设计时,为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保证网络带宽的高效利用。一方面,工作站可主动向服务器“要”数据。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变化数据在人机界面上的快速反应,服务器也会对一些变化数据采取“推”的方式,主动发送到工作站。工作站收到这些被“推”来的数据后,如果与当前显示的人机界面相关,立即更新人机界面内容;如果无关,则直接将这些数据丢弃。因此软件平台的数据是采用“推”、“要”相结合的方式。数据包括到 HMI 和到应用程序,而到HMI 又包括实时数据到 HMI、历史数据到 HMI 两个方面。

2.2 数据库功能设计

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是整个系统处理实时数据的核心,管理在线运行的数据。其目标是保证实时性、一致性、访问的高性能。实时数据库应具有以下功能:

* 面向对象、具有设备的概念、支持图模一体化;

* 分布式结构,便于实时数据库节点的增减;

* 可跨平台,支持所有主流的操作系统;重建在线数据库时,现有的数据不能丢失;

* 确保数据库一致性;

* 确保系统的安全;

* 支持 SQL 语言。历史数据库历史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采样数据、告警、事件日志等数据,但读写频率较低。数据库的设计目标是优化和扩展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能力,提供了简单、灵活然而功能强大的 XQL 查询引擎,产生内存内的访问结构,实现对所需要信息的快速检索。历史数据库应具有以下功能:

* 可跨平台,支持多种主流厂商的硬件平台及操作系统平台;

* 支持各种网络通信协议,如 TCP/IP、SPX/IPX、X.25、SNA、Net-BIOS、ANSI/ISO SQL-92 等协议、标准;

* 数据库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数据库能够在 SMP 系统中配置生成多个引擎,能够绑定 CPU 给用户和应用程序;

* 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异种数据库的互访;* 支持分布式事务及两阶段提交功能;

* 在网络上的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冗余复制;多个复制模式(如一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点对点以及双向复制),支持基于事务日志的复制,保证复制事务完整性;

* 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参数允许进行动态设置,不须重启系统;可对高速缓存进行命名管理并且与数据库对象绑定;

* 随着快速的并发访问操作,并发控制是稳定的和可靠的,并支持多进程和多线程;

* 具有在联机状态下对大容量数据的并行、压缩备份功能。

2.3 数据库核心模块设计

数据库的核心模块设计为三个模块,即点管理、实时数据管理和历史数据管理。

2.3.1 点管理模块

点(记为 point)是一个独特的表示不同的数据流,如电压和电流值,开关的状态,温度计的数量等。任何可测量的设备属性都可以定义为“点”。点类型主要包括数字量和模拟量。在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中,数字量的变化较低,仿真的频率较高,因此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主要是模拟的。

“point”是一个 18 位字符串,独特的身份,称它为标签。单点信息一般包括点标签、类型、单位、描述、死时间值、是否保存历史数据、B+树根节点等。所有的“点”信息是一组点,所有在内存中。

点管理主要是指对点表的维护,包括点的增加、删除、修改信息的点、点的快速搜索等。点是数据管理的基本单位,各种操作的数据都是以点进行的。因此,快速的点查询对提高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意义。实时历史数据库采用哈希表索引方法进行点查询,可以快速查找指定的信息点。

2.3.2 实时数据管理

实时数据是最近一段时间的一个点的瞬时值,它是时间相关的数据。每个实时数据记录都有一个时间戳,并记录实时数据的采样时间。一个实时数据记录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如标签、时间戳、状态、值等。根据数据集成的交通监控系统的特点,即数字、模拟、数字模拟特性变化缓慢,变化很快,为了更好地实时数据转化为历史数据,采用双缓冲方法的设计,即:

(1)为每一个“point”建立一个比较大的缓存(如 100 记录的缓存),记为 cache_1。数据库服务器接收实时数据,不能直接进入 B+树,但根据名字直接写入到相应的 cache_1 点;当数存储在 cache_1最大记录,统一包装到 B+树。单元点到海量存储,大大降低了写 B+树的数量,降低了树的高度,增加了写和查询速度,并得到了一组数据点,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压缩。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 50 万点),你可以打开一个一定规模的 max_cache1 缓冲区。当缓冲区满,然后转移到 cache_1 新点,对于那些指出,长时间不使用的内存使用LRU 置换算法。由于数字量的缓慢变化,模拟量变化快,所以模拟量更频繁访问的 cache_1。但比例数字集成流量监控系统,和一个相对小的数目的模拟系统,允许 max_cache1 尺寸接近模拟 *sizeof 的数量的情况下(cache_1),具有很高的命中率。

(2)根据内存的大小,为每个点设置一个比较小的缓存,记为cache_2,确保所有点的 cache_2 可以放入内存 。 实时数据来的cache_2 缓存对应点第一,当记录数 cache_2 存储达到上限,然后写cache_1。设置缓存 cache_2 的目的也是提高速度。由于慢的数量的变化(一天可能只有几个数据),较小的高速缓存的数量是足够的,以应付很长一段时间。通过 cache_2 批量处理,大大减少了访问cache_1 数量,也降低了节目的数量访问磁盘的写入速度提高。

双缓冲技术是为每一个点建立一个比较大的和小的存储缓冲区。一个小的缓冲区总是在记忆;和缓冲可以转移到内部和外部存储之间转移,使用 LRU 置换算法。缓存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库处理历史数据的性能,然后可以支持更多的点。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范文2

数据库作为计算机中重要的应用领域,帮助软件使用者从繁复的数据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快速得出相应数据分析结论,使计算机技术发挥其应有作用。但是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用户经常可以发现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的设计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从而使得软件整体质量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对数据库需求分析进行介绍,提出了相应改进建议,供所有软件开发者探讨。

【关键词】

数据库;应用;需求;分析

1 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

需求分析是指在软件开发前通过与用户进行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同时根据自身软件开发特点,对用户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理解。需求分析是软件正式开发前必须执行的步骤,通过需求分析可以明确软件所要实现的功能,从而使开发者可以结合功能进行软件设计和编写。而数据库需求分析主要负责了解用户对于外部数据的操作需求,包括对数据是否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找操作;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引用和同步;数据之间如何区分等问题。通过用户对数据库操作的需求确定数据库模块在整个软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确定各部分数据接口,制定相关的数据库功能实现方案,从而完成软件的整体设计。

2 数据库需求分析难点

数据库需求分析对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功能实现、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将直接影响最终软件产品的质量。然而,由于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使得在一些软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时,数据库需求分析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甚至直接忽略了数据库需求分析步骤,使得最终软件产品Bug频出,难以符合用户的要求。数据库需求分析的难点主要有:与用户沟通困难、花费时间与人力较多、缺乏规范标准、缺少管理手段。

2.1与用户沟通困难

与用户沟通困难,长期以来一直是软件开发需求分析步骤中公认的难点,并不只存在于数据库需求分析过程中,并且由于其自身特点,使得对于这一问题,始终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由于用户自身对其所需处理问题的认识往往并不准确,使得用户对于其所需的软件到底要为其提供何种功能,以何种形式提供功能都不清楚,从而在沟通时给出的要求本身就存在问题。其次,由于多数用户并不了解软件开发知识,而软件开发者又缺乏用户专业领域知识,使得双方在一些概念或者表述上的理解并不一致,从而产生误解。同时由于为了软件开发为了能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公司都会允许用户对软件需求进行修改,从而无疑又增加了需求分析的不确定性。

2.2花费时间与人力较多

如果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前需要组织数据库需求分析,那么必须付出一定规模的人力物力资源才能保证整个数据库需求分析工作顺利开展。首先与用户进行接触时,需要有专业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人员进行参与;其次数据库开发人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与客户进行需求沟通;同时,数据库开发人员在与用户接触后需要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与用户接触,需要多次反复,再加上一些接待开销,使得数据库需求分析工作会提升公司的软件开发成本,而对于一些小型公司来说,这种成本提升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2.3缺乏规范标准

由于数据库需求分析不同于性能分析、接口设计等设计流程有量化标准,数据库需求分析并没有统一标准来衡量数据库的分析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数据库设计是否到位。即使是一些业界通用的软件开发流程,也只是用文档的编写数量来衡量数据库需求分析是否到位,对数据库需求的评定也只是通过开会讨论来评估,使得最终数据库需求分析往往还是达不到用户的需求,延误了软件开发进度。

2.4缺少管理手段

由于一些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流程本身就缺乏规范性,使得在软件开发流程中,对于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工作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项目负责人由于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压力,忽视对于数据库需求的分析,使得数据库开发人员缺少和用户的有效沟通,使得最终数据库需求分析缺乏有效性。

3 数据库需求分析要点

数据库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前一个复杂的调研设计过程,需要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的作用、架构、接口等细节进行详细规划和确认,从而帮助软件更好实现所要求的功能。数据库需求分析的要点主要包括:概念设计、模型选择、软件细节、输入输出。

3.1概念设计

在进行数据库需求分析时,通过与用户的接触,软件开发人员需要确定数据库表格中每一条数据的名称、数据类型、意义;确定不同表格或者相同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同步;确定需要的数据库操作,从而完成概念设计。

3.2模式选择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针对不同软件需求,数据库拥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来实现目标功能。主要数据库模式包括C/S模式、B/S模式等,每一种模式都存在其特有的优点和缺点。通过选择不同的实现模式,可以使软件获得更好的运行效率。

3.3软件细节

在确定概念设计和数据库模式之后,需要对数据库需求的细节进行确认,包括数据库中属性的限制条件、取值范围,制定出合理的数据处理流程,确认数据库中的相关触发事件。同时,数据库开发者需要确定用户需求功能的相关资料,确认用户需求的具体意思和概念,使数据库设计更加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3.4输入输出

数据库输入输出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数据库与外部数据的输入输出,二是数据库与软件内部不同模块之间输入输出。数据库与外部数据的输入输出主要是指在软件使用中,用户将外部采集的数据放入数据进行处理。而与内部模块之间的输入输出主要是指,对软件内部不同模块,数据库需要一套完整的数据接口设计来保证从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可以转化为其他模块可以处理并且方便处理的数据结构。

4 结束语

认识数据库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可以帮助软件开发者更清楚掌握用户对于数据库的需求,帮助开发者更好的将数据库与软件其他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数据库可以帮助软件更加高效合理的运行,从而全面提升软件质量。

【参考数据】

[1]罗海龙.探析数据库应用的需求[J].电子世界,2012,(12):25-26,29.

[2]张峰岭.数据库应用的需求分析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18):210-211,217.

[3]杨立平,刘虹霞.一种主动数据库应用实现方案[J].福建电脑,2005,(9):164-165.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范文3

【关键词】国产化;计算机芯片;测量数据;处理

0 前言

在设计长期加电工程项目的测试系统时,要求长期加电测试期间由操作人员进行远程控制,完成数据的实时监测、数据处理、故障预警及事后数据处理分析与判读,为此数据处理系统需处于持续工作状态。

长期加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其中重要的测试数据需存储在数据库中。以往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多基于Intel芯片、Windows系统及Oracle数据库。本项目采用基于龙芯CPU的计算机,使用Linux操作系统以及达梦数据库。使用双机热备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处理、存储、监测、分析和预警。除常规测试的数据处理、分析与判读功能外,还具备长期连续加电的智能监测与预警能力。对应处理与监控不同信息来源的状态和数据,可实现软件模块间的无缝切换。

1 系统架构设计

数据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对整个测试系统中的重要参数、指令等进行接收处理、保存,从而全面掌握系统状态,并进行故障预警及记录。

基于国产计算机芯片的数据处理系统根据功能要求,主要由四个软件模块实现,分别为:数据实时处理软件、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数据分析及判读软件、智能监测及诊断软件。

1.1 系统内部接口

数据处理系统中的数据处理、监测、存储等功能由各软件功能模块组合完成,各软件模块间的主要数据交互有:

1)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接收数据实时处理软件发送的数据处理结果并保存;

2)智能监测及诊断软件接收数据实时处理软件组播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进行监测;

3)数据分析及判读软件读取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数据库中的数据处理结果与指令信息,进行判读分析。

各软件模块间的接口关系如图1所示。

1.2 系统外部接口

1)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对外接口

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可同时接收外部多个设备采集发送的参数信息并进行存储,接收数据实时处理软件数据处理结果。

2)数据实时处理软件的外部接口

测量数据实时处理软件与外系统的数据交互主要包括:接收外部测控软件控制指令、接收外部设备组播发送的数据帧。另外还具有数据挑路转发功能,将特殊数据挑路并发送给特定的设备进行处理。

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与外系统的接口如图2所示。

测量数据实时处理软件的对外接口关系图见图3。

2 关键软件模块设计

2.1 数据存储及管理

测试系统长期加电状态下,会持续产生大量数据,其中重要的测试数据,包括测量数据、控制信息等均会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由于测试系统产生的数据频率高、容量大,造成实时处理软件无法将数据直接实时存入数据库中,通过运行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存储软件,先将数据处理软件组播的参数处理结果进行缓冲,然后定时批量导入数据库,达到减少数据库接口的调用次数,提高存储效率的效果。

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运行在麒麟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为提高系统可靠性,操作系统不启动图形界面,软件采用后台服务方式运行,数据接收、存储等信息通过配置文件进行配置。

软件分为数据存储与数据库管理两部分,数据存储部分运行在数据服务器上,为测试系统实时数据处理提供达梦数据库存储接口,数据库管理部分为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可以运行在任意Linux图形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并进行管理。

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通过FTP获取测试参数配置XML文件,保存了数据传输的协议及参数配置信息,可接收各测试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存储。

2.2 智能监测及诊断

为解决长期加电测试状态下系统监测问题,需要通过智能监测及诊断软件实时接收各测试设备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解析、参数监测、故障报警等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将异常状态信息进行记录,统一监测系统的安全状况和工作状态。

智能监测及诊断模块还提供对故障模式的分析功能,可针对多个参数状态的不同组合预先定义多种故障模式,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故障模式对当前参数的状态进行分析,如满足故障模式条件,则进行预警及记录,也可以通过预先设定方式直接向测控系统设备发送控制指令,达到智能监测的目的。

智能监测及诊断软件需要监测的参数众多,无法在界面上展现全部的参数,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定义的方式根据需要加载显示不同的参数,达到界面元素参数组态可配置的效果。

2.3 数据实时处理

数据实时处理软件需完成多类数据的处理及数据发送功能,根据功能要求软件可划分为多个小模块,功能模块结构如图4所示。

数据实时处理软件是数据处理系统的关键,主要功能是对系统接收到的各类参数进行实时处理,并将数据处理结果以组播方式发送到网络,供智能监测及诊断软件和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使用。

数据实时处理软件模块运行状态中对人机交互功能要求不高,为提高软件可靠性,操作系统可在非图形化的基本模式运行,软件所需要的参数配置文件可通过FTP从服务器获取,软件提供远程控制功能,可通过测控软件进行控制。

2.4 数据分析及判读软件

数据处理系统中多个软件将测试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数据分析及判读软件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供统一的浏览界面,通过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提供对数据库中测量参数结果的浏览、查询、分析功能。数据库中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及判读软件查看的数据包括:各设备发送的参数信息与控制指令数据。

数据分析及判读软件使用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的数据库结构,读取数据存储及管理软件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处理结果。

3 总结

数据处理系统方案采用基于龙芯CPU架构的计算机为硬件环境,系统软件采用Linux操作系统和达梦数据库,首次开展基于国产计算机芯片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应用研究,并应用国产化的软硬件运行环境进行测量系统数据处理软件设计,实现高可靠的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数据接口 分析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087-01

1、引言

数据接口主要的作用是解决软件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转换的问题。由于各软件的开发商所在研究领域的不同,注重点不同,针对数据格式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而用户在开发产品时往往需要用到一个以上的软件对产品进行操作。比如说在开发某机械产品时需要用到的大型三维建模软件PROE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PROE拥有着强大的建模功能,并且操作简便,但它的结构分析功能并不是很强大。而ANSYS拥有着强大的结构、磁场等方面的分析功能,但它所拥有的建模功能却是一般。作为一个机械产品,在对它进行完整建模之后必须对它进行一系列的结构分析,以确保所设计的产品的结构合理性和安全性。因此,很多设计人员都是在PROE中进行模型的建立,而后在ANSYS中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各种分析。那么,在这两者之间必须存在一个数据接口以完成它们的数据文件之间的共享。现有的接口方法有IGES格式导入法、无缝链接法等。

除了PROE与ANSYS之间的接口问题,其它软件之间也存在着这种接口问题,并有部分已经被解决。而对于通过非接口实现的数据交流的方式,总会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1)部分用户在对这种共享机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可能绕到这种机制的底层直接对数据进行访问,从而造成数据的不一致;(2)恶意攻击者可能通过这种机制对应用程序进行攻击。

2、计算机软件的数据接口

计算机软件的数据接口是软件开发商向用户或者第三方开发商提供的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其作用是进行特定数据的交流。它不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让用户使用软件或第三方开发商开发应用软件更加有效,而且可以保证开发商软件数据的安全性。这些标准规范可以是经过封装的、应用程序的接口函数,也可以是一些固定格式的数据文件,或是数据库形式。

3、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计算机软件的数据接口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3.1 满足客户的应用需求

应用软件本身的功能和服务领域决定了它的数据接口应该实现什么功能和服务。软件数据接口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软件应用客户的需求。而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应用客户的需求就需要对软件的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和对应用程序的整体规划。

3.2 面向对象的原则

在设计软件的数据接口时,应当将其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尽可能地准确描述,即在设计时要遵循面向对象的原则。在设计时,提高数据接口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可以尽可能地提高软件本身的使用效率。对于开发人员而言,要降低各个程序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和程序开发的难度及成本,通常的方法是把其数据接口设计得更复杂、更详细,这样的数据接口的效果也会越好。

3.3 软件数据接口的高容错性及高健壮性

健壮性,指的是软件在处理规范要求以外的情况的能力。如果一个软件具有高健壮性,那么它在处理规范要求以外的情况时可以做出该输入与规范要求不相符的判断并提供合理的处理方法。由于软件的数据接口与软件的多个模块相关,数据接口具有高容错性和高健壮性是设计时必不可少的设计要求之一,以便它能提供合理的异常处理机制。

3.4 软件数据接口要具有可扩展性

软件用户在使用软件时会随着本身需要处理的问题而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作为软件的数据接口应随着这种变化而不断升级,所以软件的数据接口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它的可扩展性。

3.5 尽量与业内的标准数据接口规范相符

由于计算机软件已融入到各行各业,而每个行业都会有它自己的一系列数据标准。在设计软件数据接口时,尽可能地与业内的标准数据规范相符能够使得软件的升级、后续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设计变得相对容易,而且这样也利于用户对软件的管理与维护。

4、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目前,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主要有以下三种实现方式。

(1)文件交换模式:文件交换模式指的是用户、软件开发商和第三方软件开发商通过某种特定的数据模式的文件进行数据交互过程。软件开发商在对软件进行开发时,指定一种数据结构,用户和第三方开发商按照这种数据结构建立文件。当软件扫描到该文件时会返回一个文件,后者通过自己制定的规则对返回文件进行访问从而达到数据交互的目的。(2)应用程序接口函数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软件开发商在开发软件时,在充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之后,把访问数据的函数预先编制好。当用户或是第三方软件开发商需要访问其数据时,只需要通过调用已定义好的函数进行操作。这种模式是目前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接口模式,多数软件开发商会将自己的接口函数公开出来以方便用户和第三方开发商使用。(3)中间数据库模式:中间数据库模式指的是软件开发商在软件开发时,重新建立一个公用的数据库。当用户或是第三方开发商在得到受权之后通过软件开发商指定的数据库格式和规则对其进行访问,从而达到数据交互的目的。这种模式虽然会让第三方开发商的开发过程相对容易,但软件开发商必须用到额外的数据库,而有的数据库本身的配置就比较复杂,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种模式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

5、 结语

计算机软件的数据接口的设计实现,使得计算机上各行各业的专业软件能够联合起来为其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一条计算机上的生产流水线,从而使得其用户的工作效率得到更大程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范文5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 开发设计 难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越广泛,对于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而软件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运行处理的水平及性能。软件的开发生存期一般包括分析、设计、测试以及运营维护。软件的设计开发就是根据软件设计的要求以及规范对需求项目系统进行模块结构的建立。

1我国的软件开发设计概述

当前,我国软件开发设计领域中,有很多不同的设计手法和设计支持工具,设计的成果也比较可观理想。但仍有较多的难题和状况。相对于一般软件的开发设计,实时软件的开发设计过程更为复杂,技术人员多采用面向对象法和数据流两种方法进行开发设计工作。经过软件开发设计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有了Ada和运用Petri网的方式进行软件的开发和设计。

2软件开发设计的难点

2.1软件需求分析不到位

在进行软件开发设计中,开发设计人员常常会对要求设计的项目分析的不够充分,导致分析不完整、不清晰,以至于出现太笼统的现象,不被可测试性的软件内容,导致出现不同的设计开发问题,影响到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对软件的开发和设计进程有很大的影响。

2.2软件开发设计的规划不实际

对于软件的整个开发设计过程,其是相当的复杂。它是有不同的程序组合而成的一个项目工程。在软件开发的实际进行中,出现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规范进行,导致开发设计时间周期加大,或者对复杂的软件工程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而是用少量时间进行的,以致于软件的实际运用质量大大降低。“慢工出细活”对于软件的开发设计是很好的体现,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而又量大的工作,需要充足时间、精力投入到开发设计中去。

2.3软件的前期测试不充分

一套软件在正式推广和使用前,必须做好充分到位测试以及检验检测工作。然而在当前为了所谓的效益,在软件开发设计中,这块的工作没有到位,出现了众多问题。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操作带来直接的影响。同时,对于客户对软件的个性化和自我功能的需求,这些新的程序功能加大了软件开发的的难度和复杂度,对软件的后续运作有较大的不利。因而,在软件开发设计完成上线使用中,尽量对软件不进行修改和增加,保证软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解决措施

3.1面向对象法

面向对象法可以有效的发现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难点。在软件的运用中,软件多用于实体,比如:功能性的开关、传感器、信号传输和转换器等。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以实体和模块等进行软件的程序和功能开发设计。面向对象法,是应用非形式化的方式,让对象把其需要的功能罗列出来,再经简单的运行规则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可以确定软件的属性和操作方式,得出对象所需的软件模型,可以有效的解决设计和开发中的难点和难题。

3.2模块化法

模块化的设计法是目前计算机开发和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此设计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软件的设计复杂性,还可以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增加。模块设计是把不同的软件工程和小程序组合设计的,可以有效的确保不同程序的独立性,模块设计是由不同分工的设计技术人员参与完成的,有利于软件的快捷性。

3.3数据流和数据结构设计

在众多的软件设计中,由于层次和使用领域模糊,出现设计难题。而数据流的设计法可以进行软件程序结构化处理和操作,主要利用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设计开发,在数据设计中,可以完整的去顶软件的结构和独立性[3]。而数据结构的设计主要是用于软件的设计数据以层次结构表现出来。根据不同的结构、顺序、重复和选择进行,在具体设计中应对软件的数据结构进行分析调查,按照不同的结构进行描述,确定操作程序的设计,完成完整的软件开发设计。

4结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应用需求的增加,对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软件的设计开发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运行。准确运用好面向对象、模块化、数据流和数据结构的方法进行分析、设计、测试等,完全可以设计出优秀的软件,为我国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大鹏.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语言研究[J].计算机软件和应用,2012,23,(6):65-66.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范文6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很多行业对测量的参数、速度和精度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传统的计算软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程数量计算的要求,必须对目前的计算方式进行改进,提高计算准确度和计算效率[1]。

 

从而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说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工程数量计算软件进行投入改进非常必要。

 

1 Visual Basic下的工程数量计算机软件开发内容

 

工程数量计算软件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期开发的主要内容包含:手工输入算式自动计算、按章节自动计算、按照标准合适输入结果、联想式输入内容,按照章节自动计算的主要内容包含拆迁征地的费用、路基、轨道以及战场主要建筑设备等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在拆迁及征地内容的描述中,我们可知其内容标记哦分散,包含有很多项目,比如房屋拆迁、砍伐树木、电力线拆迁等等方面的内容,但是针对不同工程来说可能包含不同项目的内容,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为了减少输入内容的时间,一般会采用下拉框选择输入形式,这种输入形式仅仅需要填写数量就可以实现[2]。

 

在第九个章节站主设备计算部分,主要内容包含纵向碴钉式排水槽计算,纵向碴低式排水槽计算,横向排水槽计算,以及集水井计算和吊沟计算等等,以上各种计算项目中均按照统一的公式进行计算,其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

 

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人工输入原始数据,然后以纵向碴低的方式计算排水槽,在排水槽的计算中一般只有选择槽底宽度时采用手工操作,其余部分输入排水槽的平均深度和长度就可以实现结果的计算和显示。

 

2 Visual Basic下的工程数量计算机软件开设计

 

2.1 I/O端口的实现

 

I/O端口的访问是整个系统软件爱你的重要组成部门,如果系统软件不能很好的访问I/O端口,就不能准确、快速的反应数据,这样也比较容易失去系统本身所存在的优势。

 

计算机在应用过程中计算的实现一般是通过总线和输出设备。在系统分析中其他设备依据规定的程序利用总线与CPU实施数据传输。

 

在分析结果的过程中注意输出和输入设备之间的计算和实际输入分析,Visual Basic系统软件一般不会直接的访问系统的I/O端口,往往是通过其他语言形式实施访问,然后再利用Visual Basic系统软件总的调试功能实施数据调试。在进一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选用VC++编写动态链接库完成I/O端口的各项操作程序的实施。

 

2.2 数据库管理分析

 

从小型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中我们进行的分析一般只涉及到少量的数据库编写和分析,系统一般采用的数据库为Access数据库文件,Visual Basic提供的具有Jet数据库引擎的数据管理器和数控软件等工具,这样比较容易链接Access数据库。

 

并且能够很好的减少操作程序,方便数据的查询和管理。在此软件的开发过程汇总所涉及的小型数据库比较多,所以选择Data空间作为数据库接口进行分析和处理[3]。

 

然后利用Miscrosft数据库引擎来完成数据的访问或者利用搞数据绑定方法实现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分析,提高数据操作的方便性,通过控件访问数据库,减少编程制作步骤,首先对数据库生成文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相关软件为数据库设置属性分析,并制定数据库管理方式并能显示出数据库文件中一些表、行、字段记录分析,同时它还可以和Data控件实施绑定,同时能够显示出只读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3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此软件的应用能够比较轻松的实现工程数据的计算,降低人工工作强度。而且工程数据软件应用以后能够实现工程效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促进工程发展和进步,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范文7

1.1软件设计中的需求分析不充分

在我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运用过程中,经常会忽视了对需要设计项目分析不够彻底,层次分析上不明确和不完整,有时会出现各种笼统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软件系统在设计运用过程中出现很大问题。为此,这就需要相应完整和详细的分析,确定相应的设计内容。

1.2软件设计没有遵循实际情况

在当前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中,一般都会出现程序和过程上的问题,在软件开发设计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科学规划来进行制定相应的计划,尤其是对庞大的系统工程难以进行完成,对软件系统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必须要拿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安排相应的设计工作,切实注重设计和测试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的运用。

1.3软件系统的测试不够充分

通常情况下,软件系统在设计完成之后,往往都会忽视了对软件系统的测试工程,如果没有对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测试,这就会在系统运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造成计算机系统的崩溃。

1.4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新特性的增加

在软件开发运用过程中,运营过程都会增加一些新的需求和内容,这样就会使得软件运行程序变得更加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软件的运行,为此,在软件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若没严格的系统要求,就必须要添加相应的需求,若需要进行添加新的特性,这就必须要对计算机运行系统的计划进行修改。

2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中的对策分析

2.1模块式的设计方法

通常情况下,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这是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最为常见的方法,通常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软件设计程序的复杂性,还能够进一步使用基础上进行添加,或者是改变相应的程序。同样的,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从本质上看,就是将每个软件程序分为几个小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处理,同时保证每个程序都是独立设置的。在操作人员方面,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需要多人进行协助,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通过对程序的不断修订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推动各个程序的稳定运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由于不同系统分解设计中的程序设计思想和理念不同,对下属的程序设计也会有所不同,为此,就必须要对软件系统设计进行相应的调试,或者是可以增加新特性,对各级的程序必须要进行仔细地进行设计和调试,才能有效地确保模块设计的相应原则。

2.2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上,面向对象设计方法是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中的难点设计方式,并且,在现实的生活中,计算机软件设计所要能面向大多数都是实体,例如,是功能开关,信号传输以及传感器等方面,在这种设计方法上,就是通过实体和模块等方面的程序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和设计,每个设计对象都是有所不同的,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分解方式,之后就可以有效地面向对象进行设计,切实利用非形式化的方式将对象进行功能上的阐述出来,这样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对象,确定相应的属性操作的,进而实现对象来表示相关的现实模型。之后就可以将模型进行映射,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得到对象模型,解决计算机软件系统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可以有效地建立各个对象接口,以及相应的可见性,最后才能有效地实行对每个对象的属性进行科学设计。

2.3设计中的数据流计算

在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很多都是面向有结构层次的设计,而且,在很多的领域应用当中,很多只是只有数据,没有相应的结构层次,如,科技领域和工程领域等方面,对于这些计算机领域设计中可能会技术上的困难,而对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数据流设计,可以针对数据流进行设计的全新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打破结构层次的设计,在很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解决各个领域重大软件的设计难题。在数据流的设计环节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设计对象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就可以根据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软件设计。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建立阶段使用的结构化的数据流图特征,之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和准确分析,判断相应的数据信息流是属于变换型还是事务型,之后就能够分别对变换型和事务型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很好地得出软件设计的相应结构。同样的,在数据设计方式上,主要是注意耦合度以及内聚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这是因为可以有效地通过两个方式进行确定软件设计是否具备独立的性质,这也是当前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难点。

3结语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范文8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技术人员;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采用多个软件来辅助进行计算分析、工程建模、图书档案管理和施工图绘制工作,因此,不同软件间的模型转化十分重要。然而,我国当前的建筑应用软件间的模型转化仍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模型重建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工作,也严重影响了设计质量,因此对不同应用软件间模型转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面向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自动转化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建筑结构信息模型的构建

当前,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软件间模型数据的交换大多是以数据接口的方式。然而,大部分软件厂商都不会公布自己的数据格式,这就导致各种设计软件协调性较差,存在“信息孤岛”。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工程信息模型,实现不同设计软件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建筑信息模型,即基于这一概念而提出的模型技术。

基于建筑结构设计的信息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信息、模型属性信息、模型管理信息和模型关联信息等。其中,模型物理信息主要包括节点信息、构件信息、轴网信息、截面信息等;模型属性信息主要包括材料信息、荷载信息、内力信息等;模型管理信息主要包括模型版本信息、模型所有者信息等;模型关联信息主要包括模型关联关系和构件关联关系。

建筑结构信息模型应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关联性,并可建立面向建筑结构的单一工程数据源,解决分布式和异构工程数据间的共享和一致性问题,为建筑结构模型的自动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二、基于建筑结构信息模型的模型自动转化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结构设计、结构分析、施工图设计等,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转化应以结构性设计模型为中心,其具体步骤为:(1)通过IFC标准提取建筑设计模型的结构设计信息,建立结构设计模型,结构设计模型不包含非结构设计信息,无法反向映射建筑设计模型,其转化过程是单向的;(2)从结构分析模型导出接口,从结构设计模型中提取结构分析模型,并进行结构设计与分析;(3)通过结构分析模型导入接口将结果集成至结构设计构件模型,进行施工图设计;(4)通过XML模型接口将结构设计模型转化成工程算量模型,分析并统计工程算量。

1.建筑设计模型转化为结构设计模型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大多还是在图纸上进行的,仅能靠图元识别的方式获取建筑轴网和部分结构构件的定位,存在大量重复工作。IFC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建筑数据描述标准,国际主流的建筑设计软件都可将建筑设计模型导出为IFC文件。

结构设计模型以几何模型为主,在从建筑设计模型到结构设计模型的转化过程中,对建筑设计模型结构构件的识别是关键工作。以IFC标准定义的模型,构件识别性高,构件间的关联关系也能保证其识别与转化。

2.结构设计模型转化为结构分析模型

结构分析是结构转化的重要环节。国际通用的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多采取公开的数据模型,该过程的实现难度并不算大。但当前该模型的转化只能在不同有限元分析软件间进行转化。本次研究选择了ETABS软件,实现结构设计模型向ETABS模型的转化,并通过Access数据库将设计结果集成到原结构设计模型。其流程如下:

(1)通过ETABS到处结构将结构构件信息写入模型文件;(2)导入模型文件,并补充定义、施加荷载,分析并设计结构;(3)通过ETABS数据库接口将设计结果导入Access数据库;(4)通过ETABS结果导入接口关联构件配筋信息和对应结构构件,建立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模型,用于施工图设计与工程算量分析。

3.结构施工图设计模型转化为工程算量模型

施工图设计模型应包括工程算量模型的所有信息。我国当前的三维图形算量软件大多不支持IFC国际数据交换标准,只能通过专用接口转换模型数据。本次研究选择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GGJ2009广联达钢筋抽样软件,通过XML映射模型将结构施工图设计模型转化为工程算量模型。

XML语言可通过文档类型定义和模式定义来定义XML模型模板。其中,模式定义具有文档语法一致性好、数据声明方式灵活、可扩展性强的优点,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模式定义来定义XML模型模板。以钢筋混凝土梁的XML模式定义来讲,该梁模型的属性有:构件ID、构件几何信息、构件配筋信息、关联楼层信息等。构件几何信息主要包括起终点位置、截面信息等;构件配件信息主要包括箍筋信息、纵筋信息等。

通过XML模式定义模板的定义,可将结构设计模型输出为基于XML的工程算量模型,并导入GGJ2009等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

三、系统测试

以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为测试对象。测试流程如下:

(1)在Revit Architecture 2009建筑设计软件中建立测试对象模型,定义结构表面装饰面层及门窗、台阶、玻璃幕墙等,通过该软件的IFC导出接口将模型导出为IFC文件;(2)通过BIM-SDDS的IFC建筑模型转化接口实现建筑模型结构构件的提取,生成结构模型,转化后,模型以几何模型为主,也包括构件关联信息、结构材料信息等,通过ETABS模型文件导出接口生成ETABS模型文件;(3)定义荷载布置和结构约束,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将设计结果导出至Access数据库,并通过BIM-SDDS的Access接口读取配筋信息,将其与结构构件相关联,形成结构设计信息模型,在BIM-SDDS系统中设计结构配筋,形成工程算量模型;(4)通过BIM-SDDS系统的XML模型导出接口,将工程算量模型导出至GGJ2009算量软件,分析钢筋算量,生成统计和报表。

为验证本模型转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笔者另选择了4个设计模型进行相同测试,发现本模型使用的自动转化方法构件识别率和转化率均较高,构件规模增大时,对构件的识别仍十分有效。

总结:

本文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不同软件件建筑设计信息模型的转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的模型转换方法,并建立了建筑结构设计模型、建筑设计模型和工程算量模型间的转化流程,最后进行了模型应用验证。受条件所限,本次研究不能选择所有的建筑应用软件一一实验,后续研究将致力于研究支持更多软件的模型自动转化方式。

参考文献:

[1]邓雪原,张之勇,刘西拉.基于IFC标准的建筑结构模型的自动生成[J].土木工程学报.2007(02).

[2]高鹏,乔可义.重视概念设计,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3).

数据分析软件设计范文9

关键词:数据采集;软件开发;滤波算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目前,我国多数车载自动变速装置都是国外的技术或产品,对自动变速器的制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如何开发出一款通用型的自动变速器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系统对于企业而言,是目前的重点,也是分析对汽车故障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现阶段,主要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有无级变速底层控制系统及基于仿真器构建的自动变速器数据采集系统,后者的机构较为复杂,且系统成本较高。本文主要针对某企业研发的通用型自动变速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软件功能的分析,对研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试验进行软件的测试后,发现该软件运行稳定,较为实用。

1 软件设计

该软件在设计阶段,充分的考虑其主要的功能,结合其功能进行设计,使软件的适用性更强,其功能主要包括:对USB端口进行读写,然后将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对采集系统上传的数据进行接收;分析所得数据,绘制各电磁阀工作状态曲线图及变速器换挡时序图;除此之外,还有加载、打印及数据保存等一些附加功能。该软件主要由设备控制、数据管理及数据显示三大模块构成。

编写该软件时采用Visual Basic 6.0,可实现直接采用Win32 API函数对设备进行查找及读取。为保证客户端程序的可读性,采用将设备操作函数打包处理成动态链接库文件的形式来解决,该文件库采用VC++语言编译。通过对该文件中函数的访问完成用户端的程序,实现对设备的操作。其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1.1 设备控制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设备的打开和关闭、数据上传的开始和停止。在动态数据链接库的基础上,可以直接在VB中进行引用链接库中的文件,只需要对函数进行声明即可。在进行数据上传的开始和停止时,其控制代码的要点是:因为程序进行数据上传时一般采用查询的方式进行,为了避免程序持续处于接收数据的状态,造成其他操作程序假死的现象,因此在对数据上传时要进行DoEvents函数的控制,这样就可以对程序的影响状况进行改善,对用户的操作进行检查,随时可以对上传任务进行停止操作。数据在进行上传或停止控制时,主要是通过上位机软件对下传控制命令对数据采用器的工作进行控制。

1.2 数据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了数据分析、保存及加载的操作。因为系统在采集信号数据时要同时完成12通道的信号采集,且每个采样点的数据量达到2Byte。由于采用USB作为通讯装置所发送的数据包计量单位为1Byte,因此在计算机接收数据信息时以连续两个数据为一个采样时刻。所以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也要先将数据进行合并,然后解压拆分出各通道的数据采样。在对数据进行解压时,对两个连续的数据进行合并时,要注意的是十六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问题。对信号类型的识别是在完成数据的初步处理后进行的,是对各通道数据的区分处理。根据电磁阀的规律,在特定算法的基础上实现对不同类型的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并去除干扰和进行波形的矫正。

由于在采样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一种算法对误差进行最大程度的消弱,本文所提出的滤波算法在消除误差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在对当前的信号进行输出的时候,其信号占空比值和前后时刻的输出值有上下承接的关系,对这种关系产生影响的是时间,随着时间点的推移,承接关系会逐渐变小。因此在对信息进行数据计算时,不能简单的采用平均直线移动滤波算法进行,防止出现对信息的承接性进行忽视。

假设i=3,4,…,t-2; 表示滤波后的输出值,ω1是加权因子,duty1为滤波前的占空比值。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程序中采用5点浮动加权平均滑动算法,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滤波处理。

数据的输出值对权重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总的来说,dutyt所表示的权重是最大的,并呈现出向两边递减的趋势。在数据波动较为剧烈的时候,dutyi应该适当的进行降低,反之则应该适当的进行增加。因此,在本算法中,权重值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滤波及数值的波动变化情况改变的,因此要选择不同的加权因子,这样就可以最大的程度的保证数据的波形变化趋势稳定。

1.3 数据显示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各通道的波形显示及整体的换挡时序显示。对数据曲线采用描点的方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对系统坐标进行核实的定义。

2 实验验证

安装数据采集器时,如果是第一次和PC机进行连接,首先要安装驱动程序,只有在安装驱动程序完成以后,才会在任务管理器中出现预定义设备。用户端软件在运行中,各种软件的功能在软件运行界面中都可以清楚的显示出来。用户进行操作的时候,要考虑一切可能出现的误操作,这样才能保证软件稳定的运行。该软件在运行的时候,允许用户对各被测变速器及各个通道电磁阀进行备注登记,且界面设置较为友好。因为在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数据量较大,因此软件需要对信号的任务通过滤波完成判断,实时进行显示,这也就要求CPU必须要达到一定但要求。所以,软件的设计考虑采集数据完成以后,给出换挡时序曲线的模式。

通过对通道0的细节查看,用户允许对电磁阀动作曲线进行缩放操作处理,从而实现对任意时刻的电磁阀工作的状态进行查看的目的。与此同时,该软件实现了对变速器控制电磁阀的PWM信号频率值的给出。通过对图2及图3的观察,可以看到各个时刻比例电磁阀的占空比变化情况及变速器换挡的时序图,并且实现了在软件的防干扰设置及滤波算法的基础上,使得时序图中没有出现干扰信号,且占空比变化曲线中的波形较为完好,准确性较好,失真较小,实现了加权滤波算法的设计思想。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数据采集器应用软件进行研究分析,在驱动程序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定义状态下数据采集器与PC机的成功连接;通过对USB设备的读写,完成数据采集分析软件的设计,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和数据的传输;采用加权滤波算法,实现了软件中的脉冲干扰的消除,在浮动加权平均算法的基础上,使得滤波算法下的波形变化趋势稳定,最终实现该系统在设计阶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熊东,刘晓明,黄智勇.汽车无级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J].机械与电子,2005,10.

[2]朱元佳,万德安.基于虚拟仪器的变速箱故障诊断数据采集系统[J].机械与电子,2007,1.

[3]马存宝,刘桂荣.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故障诊断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1,2.

[4]崔涛,张付军.基于模型的自动变速箱数据采集系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5.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