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3-03-14 14:49:10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1

一、智库的定义

智库是什么?现代社会中,有人将智库称为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大机构,可见其对社会决策的巨大效用。简单来说,智库的本质并不在于非营利性和独立性,而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这种思想产品既包括为公共决策服务的政策、建议和分析报告,还包括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公共知识。我们认为,智库是指一种专门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生产公共思想和公共知识的社会组织,它的基本特征包括思想创新性、政策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思想产品(政策、建议、公共知识等)、搭建交流平台(举办论坛、报告会、碰头会等)、培养公共人才(提供大学、企业、政府之间的人才流动平台)、引导社会舆论(为权威媒体提供思想素材等)。

当前,国内外一些有名的智库都是具有营利性特点的公司化组织,如美国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再如近年来在国内公共政策分析领域声名鹊起的零点调查公司和安邦咨询公司。但是,在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智库基本上都是官方智库或者半官方智库。在2006年举办的“中国首届智库论坛”上,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中国十大著名智库集体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们均为官方和半官方智库。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党政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内设的政策研究机构更是不为公众所知的真正推动公共决策形成的“隐形”智库。以忻州市为例,这样的官方智库包括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委党校及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等,它们的主要职能就是研究和出台公共政策,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呈报上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

二、加快新型智库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何为新型智库?如何加快地区智库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谈:

(一)深化智库功能认识

过去,人们更多地认为智库功能只是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专家指出从整个社会发展历史来看,智库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带领社会未来发展的、主流的和先进的思想和精神。对于未来先进性和主流思想的阐述,尽管可能是多元的,也可能是矛盾的,但总是朝着进步的方向。对于智库这个非常重要的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

(二)创新智库人才培育管理机制

智库是产生思想品、产生智慧的人才库。现在“库”很多,“智”的质量不高,库里边的生产品、思想品也不够。对此,主流观点认为,一要要引导一部分官方、半官方智库去行政化,变成第三方独立智库,使之在深入研究和持续性研究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逐步走向市场,并且在向决策层和市场需求者提供思想品方面,形成平等的智库竞争机制。谁的思想品有影响力,谁的观点和建设性意见或战略设计对国家战略、国家决策、国家政策及其社会作出的贡献大,谁就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二要拓宽决策需求,实现决策的多元化。决策行政机制决定了思想市场的规模、供给渠道和市场的多样性。没有决策的需求,不可能创造出一个多样化、大规模的、严肃的思想市场。最后,人才是关键。新型智库建设根本上要靠人才建设。应通过改善人才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养管理运营人才、完善人才管理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激活智库内生动力并最大限度整合外部资源,有力提升智库人才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

(三)创新智库运管机制

良好的智库运行管理机制是建设新型智库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智库的科研和人员的管理、成果等方面。对此,专家主张应借鉴发达国家智库运行管理经验,引进他们的制度设计,消化吸收再创新,由一个部门负责设计、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在顶层设计中,应给智库参与决策的机会,只有了解本地区需要什么,才能提供出适应需求的智库产品。此外,智库还要建立转化机制,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报告、重要论文和有影响力的著作等,拓宽转化的方法和路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为决策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葛延风强调,要推进智库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其中包括待遇水平、发展机会、平等自由的研究氛围和环境、研究视野、成果渠道等,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当然,也需要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规范行为。

三、智库建设助力忻州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型智库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智库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将大有可为。忻州作为多个国定贫困县所在地,要想早日脱贫不返贫,除了加强经济建设这个根本,更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深度出发,紧跟时代潮流,加快本地区新型智库建设,让智库理念应用于各行各业,学校教育,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以及政府决策等各个体系。

(一)多方联动,群策群力

目前,忻州智库主要以政府内部机构,如市委市政府政研室,市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忻州师院等高校为主体。单一某个机构对于整个经济运行、市场状态必然无法全面了解,此时就需要各个机构协调联动,主动调查研究,相互配合,搜集资料,反复商讨,才能使得决策建议更加富有地区特色,对于忻州全面发展更要成效。

(二)建立良好激励与评价机制

要推进新型智库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评价机制。一方面不断提高待遇水平,增加发展机会,有利于形成平等自由的研究氛围和环境,拓宽研究视野、成果渠道等,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必要的约束评价机制,奖惩结合,多劳多得,对于有重大创新思路和行为的人才给予相应奖励和荣誉,对于“懒,怠,推”等行为要给予警告批评。两相结合,全面推动忻州智库的人才主动性和创造性。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2

根据Wind的数据显示,之前不被资本看好的白色家电板块已有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报业绩预告情况。其中,业绩预增的白电公司多达17家,占比达77%。

2015年以来,互联网企业和家电企业联手将“智能家电”这一概念推至风口,被“野蛮人”占领了自己领地的传统家电企业,为了守住“白电”这最后一块阵地,可谓煞费苦心,不但在今年的中报里都信誓旦旦地说,发展智能家电成为今年的重头戏之一,而且还一起狂推智能新品,号称自我革命。

在这场智能化革命中,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目前我国白电智能化的程度如何?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算做智能产品?当下智能家电还面临哪些挑战?

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家电巨头海尔集团的智能家电展区

目前市面上各式打着智能卖点的家电层出不穷,洗衣机中有“i智能筒自洁”“i智能创新水流”,冰箱可以“食材过期提醒”“远程控制”,空调也有“智能感应系统”“APP远程控制”等。

不过怎样才算智能,连销售人员也说不清楚。

“智能就是能够通过手机控温。”

“智能就是把你的家里全线打通,回家之前就打开热水器、空调,进家就能享受到最舒适的环境。”

“智能就是冰箱上都有Wi-Fi。”

……

虽然在各大家电卖场,“智能”产品全都被摆在显眼位置,其中搭载了智能模块的冰箱、洗衣机、空调,均在机身位置有明显标示,但根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市场上的观察,白电智能化的市场反应和实用性方面,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中怡康数据显示,智能电视在2015年10月已经达到76%的渗透率,比2013年上升近30个百分点。但白电各类智能零售渗透率则都很低,其中空调为6.8%,冰箱为3.7%,洗衣机为5.2%。

而在家电业三大巨头海尔、美的和格力的2015年年度报告中,只有海尔提到了去年智能化白电的销量:2015销售实现210万台,同比增长169%;海尔优家APP自2015年4月份正式上线后,累计用户数超过1000万,活跃用户数超百万,但210万台的体量对整个行业来说仍然较小。

“如果只是连上Wi-Fi,这只是智能1.0时代;第二个阶段是‘Wi-Fi+’,内容众多,包含自己的系统,商业模式和硬件智能化;第三个阶段是与生态相结合,涵盖更多内容。”中怡康白色家电事业部总经理魏军对记者表示,据他判断,虽然我国白电企业智能化进程不同,但主要还处于Wi-Fi+的初级阶段。

中怡康研究专家左延鹊对记者表示,和智能电视、智能音响等不同,白电方面虽然智能化同样发展迅速,但是冰箱和洗衣机智能技术还需要完善,特别是涉及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合作伙伴的垂直整合能力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在用户端使用上的体验就差了很多。

四重“大山”,压力山大

“智能”是一个“听上去很美”的词,一旦加上“智能”的卖点,产品似乎就有了可以卖得更贵的理由。可是在力图实惠的消费者看来,智能化的产品往往会让消费者自动联想到高价格,反而对智能化因素不关注。

根据家电协会的调查,消费者对于冰箱、洗衣机购买意向中,看中“智能化”的仅占到2%,绝大部分购买需求还是来自于“更新换代”“便宜实惠”“搬新家”“节能”等传统指标。

白电纷纷拥抱智能化赢了掌声却输了钱。

家电行业研究专家梁振鹏对记者表示,“智能家电”这一概念虽火爆,但盲目追求该噱头,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的根本要素却被忽略,智能家电自然无法落地。而正因这种“飘浮”,一旦加上“智能”的卖点,产品就可以有卖得更贵的理由。在力图实惠的消费者看来,智能化的产品往往会让消费者自动联想到高价格,反而对智能化因素不关注。因此,业界一致认为价格、体验、标准和生态圈成为制约智能白电发展的四重“大山”,反映到用户端就是智能白电的噱头高过了其实际的使用体验,消费者并不买账。

“只有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把价格调整到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水平,真正带来舒适和方便,如此一来,智能家居才能有持续良好的发展。”一位某家电卖场的负责人表示。

离真正的智能化还有多远

虽然目前智能家电价格偏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智能家电已经进入了市场导入期,随着技术的成熟与产品的普及,智能家电的制造成本会快速降低,在价格端会越来越让消费者接受。

那么,真正实现智能化要多久呢?

据中怡康市场研究报告预计,截至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整体产值将接近3000亿元。报告认为,随着行业巨头快速切入和行业并购不断,家电智能新生态已经逐渐形成。而相关的调查数据也预测,到2020年,白色家电、生活电器、厨房电器的智能化率将分别达到45%、28%和25%,智能家电未来5年将累计带来1.5万亿元的市场需求。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就目前的智能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仍以智能单品等基础设备的形式出现,在实现“产品+平台”的互联互通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国家也在标准的层面为智能家电的发展扫清障碍。

2016年3月AWE展览上,有消息透露,我国智慧家居行业内首个国家标准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标准涵盖了家电系统结构及运用模型、家电接口规范、家电描述、家电公共指令、家电一致性测试等5项内容,将从接口、技术协议和芯片等各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3

报告题为《中国2012年数字智商指数》,对全球100个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数字竞争力进行了评估,通过“数字智商”这一评估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品牌进行综合排名:品牌兼容性、优化以及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营销(20%),品牌呈现、社区规模、内容以及社交媒体参与度(30%),网站功能的本地化(30%),以及包括搜索、数字媒体、电子邮件营销在内的数字营销(20%)。

美容类品牌继续在网站建设方面独占鳌头,时尚类品牌发展势头迅猛。

排名前10的品牌分别为:雅诗兰黛、奥迪、周大福珠宝、兰蔻、沃尔沃、宝马、别克、路虎、贝玲妃以及博柏利。

位居前四位的品牌获得“天才”数字智商——其数字营销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能成功开展多渠道数字活动,能建设迎合当地需求的多功能站点,社会知名度高,以及能整合跨平台传播。

前10名中其余6个以及另外12个品牌被评为“有天赋”。报告称,这些品牌正在通过网站、移动媒体、传统以及新兴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尝试和创新。

研究还发现,几乎一半的品牌(44%)未有足够投入以抓住市场机遇。

根据L2的报告,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增加两倍。价格透明度、仿冒品、运营困境以及低质量的客户服务仍是奢侈品牌在线销售所面临的挑战;Web2.0工具的采用,包括社交媒体共享、用户评论以及即时聊天的发展在中国也逐年加快。

根据2012胡润百富(Hurun Report),61%的中国富豪表示,互联网已超越其他所有渠道,成为他们了解品牌信息的主要方式。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The World’s Next E-Commerce Superpower》,有近80%的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来了解奢侈品牌及其产品的更多信息。

如今,奢侈品牌已广泛采用社交媒体进行推广。排名中仅有5个品牌没有采用社交媒体。有10个品牌拥有5个以上社交媒体平台,而去年这样的品牌仅有2个。中国社交媒体的生态系统仍相当分散且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中有大量新进入者。

同时,随着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移动平台的影响力也与与日俱增。根据益普索和谷歌2012年5月的报告《Our Mobile Planet:China》,97%的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进行产品调查,59%通过手机购买产品。

L2的报告显示,尽管今年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移动投资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但仅有23%的品牌保持了其中国网站手机优化版的开通,其中仅有三分之一支持电子商务。

此外,仅有五分之一的奢侈品牌开设了中国网站,其中只有一半品牌以人民币显示产品价格。奢侈品牌对微博营销的采用率高达91%,对移动、社交以及搜索引擎营销的采用也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自2011年以来,仅有4个品牌推出了直接电子商务。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4

近年来, 荣事达的“双创”工作得到国务院、工信部以及安徽省政府、经信局、科技局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关怀指导。2016年5月,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带队来皖调研期间,荣事达的做法引起调研组的高度重视,并形成关于安徽荣事达“双创”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总理在调研报告上圈阅批示:注意总结大企业“双创”经验。其后,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省经信委呈送的调研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大企业在推进“双创”上应有大作为。要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机制创新,激发新动能,实现新突破。荣事达的经验应予以总结推广。

经过60多年的积累,荣事达以在品牌、市场、技术、管理、制造等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为依托,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近年来,荣事达企业正在从产品制造型企业转型成为培养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双创平台。

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马睿告诉《祖国》杂志记者:荣事达以智能家居产业为定位,在智能家居中大量引入互联网+、大健康和节能减排等技术,打造荣事达智能全屋系统及十大产品生态圈和十大功能生态圈。建立起了向全社会开放的400个产品项目库,10个服务项目库,30个销售项目库。荣事达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品牌、资金、信息、技术、文化、管理、人力资源、制造和市场等九大要素资源。绝大部分创业项目因为不具备以上九大要素而活不大、活不强。荣事达将9大要素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弥补创业的短板,使其快速成长,大大提升创业成功率。

“荣事达人”认为的创客不仅仅可以是个人、团队,也可以是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创客只要有一技之长,同时具备品德、品质、品味,他们就对创客进行评估,将创客拥有一技之长作价入股,将创客视同利益共同体,成为合伙人。创业项目以事业部模式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将创业项目分为创客期、创业期和成长期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需求导入相应的要素资源。创客期,重点导入硬件、初始资金、信息等基础要素;创业期,注重弥补技术短板、规范管理;成长期,导入大型资本和营销渠道等。同时,不同的职能部门提供数据分析、运营指导、研发和技术管理方案等,使创业人获得持续性的资源对接和成长支持。这种围绕创业者痛点推行的加速方法论,全过程分阶段精准扶持,优化了各种要素的高效配置,大大提高了“双创”成功率。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双创中心、事业部制、合伙人三位一体,开放企业优势资源搭建双创平台,广泛甄选、吸纳创客,将其拥有的资源量化为股份,将创业者和企业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通过利益满足、价值实现、思想引领、工具提供,实现共赢。

荣事达的“双创”具有显著的三个特色:一、形式上更具开放性:九大资源、六大平台和440个项目向全社会开放;二、内容上更具可复制性:大企业都拥有许多优势资源,只要引入三位一体机制就可以实现;三、结果上更具安全性:分阶段的精准扶持,使创业项目加速发展,100%存活。

截至目前,荣事达双创平台的所有创业项目100%存活,2015年的20个项目,实现3个亿销售额,792人就业。2016年的100个项目(含创客期项目60个,预计销售额7亿元,新增就业2000人)预计营业额11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了新技术的引进,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打造成为中国标杆式创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s事达双创平台计划在3年内在各领域申请专利3000项,其中发明专利500项以上。3年内创建智能家居部级试验中心、检测中心、工程中心、联合创新中心,打造产、学、研示范基地等。通过举办双创大赛,广泛和充分地动员创客、创业团队、大学生和科委投身创新、创业中,可以挖掘创意和有价值的项目,实施企业对接和项目孵化。

荣事达集团每年都会举办和参与双创大赛,继续发掘、培育、扶持与智能家居相关的创业创新团队和项目,从技术、商业、市场、投融资等各方面全方位鼓励、支持创业创新实践。集团还专门成立了品冠学院,对接指导双创大赛。企业高层领导为创业导师,孵化了一大批优秀项目,取得很多优秀成果。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格力 技术创新 企业发展

一、格力简介及发展历程

格力前身为珠海市海利冷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经珠海市体改委批准更改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隶属于家电行业。格力的发展历程主要经过五个阶段:创业阶段(抓产品);发展阶段(抓质量);壮大阶段(抓市场、抓成本、抓规模);国际化阶段(争创世界第一);创全球知名品牌阶段(争创世界名牌)。2006年格力又提出“打造精品企业、制造精品产品、创立精品品牌”的战略,全力实践“弘扬工业精神,追求完美品质,提供专业服务,创造舒适环境”的崇高使命,向着“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愿景继续前进。

二、格力的成就

格力通过在技术、营销、服务和管理上不断得创新和发展,莫定了国内空调市场的龙头地位,在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2008年在第十届中国专利奖上,格力发明的“智能化霜”技术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开创性得实现了空调行业发明专利在中国专利奖上零的突破。惊喜的是两项自主创新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公布的 2008-2009 年度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名单。09 年初,由于其卓越的行业技术研发水平,格力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中国制冷行业唯一一个部级工程中心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又意味着格力已具备引领制冷行业技术发展和工程化实践的领军能力。同年格力自主研发的两项技术又双双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10年格力“G10低频控制技术”和“热回收直流变频模块化多联机组”被认定为2010年度“国家火炬计划。

图1 格力空调器及配件国外营业收入(图中09年收入下降主要是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全行业整个出口市场的低迷。数据采集来自格力电器年度报告)

三、企业的战略文化

格力大力推广“实”文化。格力“实”文化以“实、信、廉、新、礼”为核心价值体系, 以“忠诚、友善、勤奋、进取”为企业的精神,以“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为工作态度,因此形成了外拓内敛的求实文化,同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围绕当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向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具有“格力”特色的企业文化。面对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行业快速整合的市场格局,格力紧紧围绕“技术、管理、营销”创新来提升格力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同时格力加大了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步伐,立足于技术实力和优良品质,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形象和口碑,并推动 “中国创造”走上国际舞台而奋斗。

四、企业的低碳化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格力把以节能环保为重要技术指标的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石,并把节能环保作为打造和提升产品品牌的重要措施。在节能减排方面,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节能设施及技术以及加强节约能源管理方面的工作。2008年格力科研积极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投入很大的资金购买节能设备、引进先进节能技术以及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着眼长期来看,格力的大量节能投入降低了能耗费用开支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图2 公司的低碳发展之路亦即是企业的发展之路(数据采集来自格力电器年度报告)

五、格力的研发体系

格力作为一家专注于空调产品的电器制造商,成立了家电技术研究院、制冷技术研究院和机电技术研究院3个研究机构,专业跟踪研究空调行业的长远发展技术和顶尖技术,建建了近300个实验室,对新研发的产品进行各种情况下的实验,并相继攻克了一系列顶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取得了技术上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图3 格力近年来科研人员与营销人员人数的增长对比(数据采集来自格力电器年度报告)

六、格力的技术创新战略

格力一直强调技术的创新,完成了由“技术追随”向“技术领先”的技术蜕变过程。2005年,格力企业全面开展了“自主创新”的系列活动,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总计完成创新型项目1612项,其中产品开发类项目670项,技术类项目143项,生产工艺类项目183项,质量整改类项目561项,管理类55项。2007年格力继续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成功了智能人体感应、智能化霜、一氧化碳检测、变频多联空调、EVI 低温启动等全球领先的尖端技术,继而形成了格力的技术核心。2008 年,格力依然围绕“创新”这个主题。因为只有通过技术、管理、营销等全面的不断创新才能继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持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持续保证格力的健康发展。2010年格力通过自主研发的“G10 变频引擎”低频控制技术被一致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其格力 G10 变频空调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G10 变频引擎采用的多项顶尖技术,在控制理论和性能指标上均超越了国际现有技术。格力采用的定制专用控制芯片、自主研制压缩机以及风扇电机等一些技术,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的“中国创造”,为变频空调在中国甚至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普及创造了条件,标志着“中国制造”从模仿性的研发走向了引领性的创造之转变。

图 4格力近年来高科技人才人数的增长(数据采集来自格力电器年度报告)

七、格力管理模式

格力企业以“坚持一条正确道路,贯彻两个战略思想,实现三个走在前面”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创新”思想和“精品”思想;努力实现“管理走在前面,技术走在前面,产品走在前面”,坚定落实“八严”方针,全面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卓越绩效为管理结果导向、六西格玛为管理方法、三合一体系为管理基础,全面质量管理为质量氛围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开展了QC 小组活动。企业在精神激励方面,把企业目标与高管的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事业成就感相结合起来。

八、品牌化发展

2000年以来格力成功收购了多家企业,对企业的成功收购,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培育和维护,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格力配套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在打造“格力”品牌方面,格力一直在做大“格力”自主品牌出口的力度。目前已经成功打入英、法、巴西、俄罗斯、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和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品牌出口占格力总出口量的比例接近于1/3。2005年,商务部授予“格力”品牌为“中国出口名牌”称号。同年,格力位列海关总署公布的“全国国有企业出口100强”榜单之中。

通过对“格力”企业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但经过最近几年欧美经济的持续低迷,我们的民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希望我们国家的这些创新型企业在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的同时,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把企业做成真正一流的世界级企业。

参考文献:

[1]格力电器2006年年度报告

[2]格力电器2007年年度报告

[2]格力电器2008年年度报告

[4]格力电器2009年年度报告

[5]格力电器2010年年度报告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6

【关键词】 智力资本;自愿披露;内容分析法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与智力资本相关的信息,智力资本不仅是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而且也是其未来创新和利润增长的关键所在。Lev and Zarowin (1999)通过分析会计数据和市场价值的相关性,证明过去20年来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已经降低。普华永道2001年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发现,在投资者认为最重要的信息中,只有三种属于财务信息(现金流、利润、毛利率),剩下的七种信息中有两种源于内部数据(战略方向和竞争格局),余下的五种均是无形的信息,包括市场增长、管理团队的素质、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和市场拓展;投资者认为中等重要的信息可以分为三类:顾客(分销渠道、品牌、客户周转率)、雇员(智力资本、雇员保留率和每名雇员的收入)和创新(新产品收入、新产品的成功率、研发支出和产品开发周期)。这些投资者和分析师认为,重要的信息几乎都属于智力资本,然而多数没有被管理层披露,因而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因此,研究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的自愿披露行为,对于促进上市公司提高自愿披露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最近二三十年以来,会计界致力于研究外部报告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Healey and Palepu, 2001)。Botosan(1997)发现提高信息披露程度能降低资本成本;Sengupta(1998)证明提高披露能降低债务成本;Healey et al. (1999)则发现提高披露能增加每股业绩,但与当期及预期盈余无关;Gelb and Zarowin (2000)发现披露水平高的公司,其股价与未来收益的相关性越高。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许多国家呼吁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程度,丹麦还编制了专门的智力资本披露指南。基于智力资本开发领域取得的成就,一批先驱企业率先开始对智力资本报告的探索,首开先河的是瑞典第一大保险和金融公司——斯堪迪亚(Skandia),他们于1994年设计了导航仪模型,系统化地解释了智力资本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1997年,丹麦组织一批企业从事智力资本开发,这些企业陆续公布了智力资本报告,随后亚洲、欧洲、中东地区的一些企业在智力资本披露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对智力资本披露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最后几年,起步较晚,大部分停留在介绍国外的报告模式,并提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报告模式。其研究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在传统的财务报告中增加与智力资本有关的账户并在表内披露,非财务信息在表外披露(谭劲松,2001;梁莱歆、官小春,2004);另一种是单独编制智力资本报告,如徐程兴(2003)提出的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主表和附表及报表附注所组成的报告框架。张炳发、万威武(2004)提出的企业知识资本报告,从知识资本投资、知识资本积累和知识资本绩效三大方面对企业的智力资本进行报告。对智力资本披露的实践研究涉及较少,张丹(2008)以中国社科院公司治理中心评出的2006年度上市公司100强中在A股上市的49家企业2001年至2005年的226份年度报告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有关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客户资本等构成的智力资本披露内容已经存在,且披露内容逐年增加;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对市价影响显著;智力资本披露具有行业差异。冉秋红等(2007)对我国2005年223家上市公司年报公开披露的非货币计量智力资本信息进行内容分析,对以货币计量的智力资本信息进行估算,实证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对组织经营绩效产生了积极的、正向的影响,以货币计量的智力资本信息对资本市场具有较为显著的价值相关性,而非货币计量的智力资本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未得到明显体现,同时,这些发现存在行业差异。

然而,由于智力资本披露程度的度量采用内容分析法,其重现性比较差,因而很有必要扩大样本容量,对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披露状况进行持续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公司智力资本披露的特征,为我国建立智力资本披露指南、有效指导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披露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取2007年规模居前的10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为样本,选择了可以减少规模效应影响的规模较大的公司。已有文献指出,智力资本披露程度与公司规模相关(Bozzolan et al.,2006;张丹,2008)。虽然Striukova et al.(2008)的实证结果指出,年度报告并不是研究智力资本披露程度最好的载体,然而大部分文献还是选择年报为分析样本(Abeysekera and Guthrie,2005;Bozzolan et al.,2006;Guthrie et al.,2007),而且除了年报外,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其他信息如网络信息、新闻会等较少,因此本文选择分析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样本公司所属行业如表1所示,主要行业的划分依据CSRC的行业分类。

(二)智力资本披露程度的度量

由于年报中的智力资本信息多为文字和图表形式,为了辨别和比较不同企业披露的智力资本信息,目前已有的大部分文献均采用内容分析法(Beattie and Thomson, 2007; Guthrie and Abeysekera, 2006; Guthrie and Petty, 2000; Guthrie et al., 2004)。然而此方法近年来颇受批评,譬如Beattie and Thomson(2007)认为,由于没有提供详细的编码规则,智力资本要素的概念边界不清,读者很难判断智力资本要素的类别。因此本文将详细论述智力资本的分类以及各要素的涵义、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计量方法。

1.智力资本分类及要素的涵义

虽然目前没有公认的智力资本定义,智力资本报告的形式也各式各样,但包含的内容是相似的,主要是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即“H-S-C”结构。Guthrie and Petty(2000)提出三类24要素的智力资本披露框架,人力资本包含6要素,即Know-how、教育、职业资格、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创新精神;组织资本包含9要素,即版权、专利、商标、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信息系统、网络系统、财务关系;顾客资本包含9要素,即品牌、客户、顾客满意度、企业声誉、分销渠道、业务合作、许可合约、有利的契约、特许权合约。此框架被Brennan(2001)和April et al.(2003)所采用。Bozzolan et al.(2003)删减掉管理哲学、财务关系和创新精神三个要素,加入研究项目要素后形成22要素的分析框架。Abeysekera and Guthrie(2005)对智力资本要素进一步优化,并对各要素的内涵进行了说明。基于该结构,同时考虑我国目前智力资本管理的现状以及年报的内容结构,笔者将企业智力资本类别即要素结构设置为3类17个要素。

(1)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员工的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的总和,包括培训与发展、创新精神、雇员安全、雇员关系、雇员福利以及雇员状况6个要素。培训与发展指Know-how、职业资格和培训;创新精神指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和创新决心;雇员安全指企业采取的安全措施、安全认证等;雇员关系指工会举办活动、雇员参与社会活动;雇员福利指雇员和管理层的报酬、雇员福利、雇员持股计划;雇员状况包括雇员人数、专业构成、教育水平、专家资历、雇员年龄以及人事变动等。

(2)组织资本。组织资本是企业的基本构架,是将人力资本组织起来的机制和流程,包括智力资产、管理过程、信息和网络系统、企业文化、财务关系、研发6个要素。智力资本包括版权、商标和专利;管理过程指管理方法与运作过程;信息和网络系统是保障智力资本有效运转的技术保障,主要指公司的信息系统,譬如内联网、信息密集度、资讯科技能力等;企业文化是公司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财务关系是指企业与投资者、银行以及其他融资者的关系;研发是指为开发新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研究。

(3)顾客资本。顾客资本包括品牌与公司形象、顾客忠诚度、业务合作、分销渠道以及市场份额5个要素。品牌与公司形象包括品牌、质量标准和公司美誉;顾客忠诚度包括顾客满意度、客户忠诚度、客户拥有量、客户保持、客户服务等;业务合作包括商业合作、许可协议和特许经营协议;分销渠道包括销售、零售、经销权和网络等;市场份额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

2.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程度的度量方法

依据前人的研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度量公司的智力资本信息自愿披露程度。内容分析法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披露的次数或频率越高,表明该问题越重要。一些文献根据相关字词、短语、句子、段落的长度来计量要素披露的次数,而一些文献仅仅只计量字词出现的次数,不论其长度(Beattie and Thomson,2007)。如果限制年度报告的篇幅,那么要素所占的长度越大,则该要素越重要,如果年报没有篇幅限制,由于没有额外成本,增加要素披露的长度可能并不能提供额外信息。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没有篇幅限制,报告长度参差不齐,长的超过200页,短的不到100页,因此本文选择只计数、不计长度的方法来度量智力资本披露的程度。参照Bozzolan et al.(2003)的计数法,本文选择段落作为分析单位来计量智力资本要素自愿披露的次数,判断的依据主要是段落的意思,而不仅仅是特定的词汇。如果智力资本信息框架中的任一要素在某段被披露,则该要素披露记数1,如果没有披露,则记数0,如果某要素信息在年报中重复披露,则仅记录一次。年报分析完后进行分类汇总,即可得该公司智力资本信息中每一种类每一要素的自愿披露程度。

在度量每一上市公司年报智力资本自愿披露程度之前,必须认真研读年报,确认并计数与智力资本要素涵义相符的内容。为了提高该过程的可信度,本文作者之一和一名研究生通读10份年报样本,分别独立计量各样本公司的智力资本披露程度,然后将两份计分表进行比较讨论,经过几番讨论后,两名计分者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小,直至达成一致。两名评分者再分别独立对余下的90份年报进行评分,若评分结果一致,则计分过程结束,若不一致,则继续讨论,直至达成一致。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对智力资本要素自愿披露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示了年报中智力资本要素自愿披露频次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样本公司年报智力资本自愿披露的频次在2-55之间,均值为22.98,标准差为14.419,说明样本公司年报智力资本信息自愿披露的程度较低(英国为42.5,意大利为46.33,见Bozzolan et al.,2003),公司之间的差别比较大,这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总体信息披露程度不高的环境相符。也可能是因为我国缺乏智力资本,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底颁布的“国家财富报告”,美国的无形资产是中国的99倍,这是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财富差距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致力于向知识经济转型,但是由于法制不健全,尤其是知识产权法的执行力度不够,效果并不明显。智力资本的三元素中,组织资本自愿披露的频率最高,均值达14.64;其次是顾客资本,均值为6.14;最后是人力资本,均值仅为2.2。这与Xiao(2008)的研究结论一致,然而与其他国家譬如英国和意大利(Bozzolan et al.,2003)、斯里兰卡(Abeysekera and Guthrie,2005)的研究结论不同,上述国家披露程度最高的是顾客资本信息,其次是结构资本信息。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尤其强调智力资本的管理过程,对人力资本的管理和积累不太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的核心,是最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的价值驱动器,我国上市公司应该积极培育人力资本,加强对人力资本的管理。另外上市公司组织资本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披露次数的标准差分别为5.595和2.688,说明各公司的信息披露差别非常大。在组织资本的信息披露中,管理过程披露最多,均值高达10.38,说明上市公司强调如何管理智力资本,突出管理层的管理意图和能力。在顾客资本的信息披露中,品牌及公司形象的披露频次较高,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越来越注重品牌的培育,通过品牌培育、公司形象塑造来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取长期竞争优势。雇员福利是人力资本信息中披露程度最高的要素,通过披露员工福利计划,吸引并留住拔尖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智力资本要素自愿披露行业差异的比较分析

使用表1中的行业分类作为调查智力资本要素披露行业差异的依据,由于“造纸和印刷业”只有一个企业,因此去掉该行业,对余下的13个行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业的智力资本披露程度最高;其次是电子行业,这两个行业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智力资本的依赖程度很高,其对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掌握和应用将决定经营的成败;披露程度最低的行业是“电力、煤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类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竞争不是很激烈,主要靠规模获取竞争优势。人力资本信息披露程度最高的是“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其次是采掘业,这些行业工作条件较差,企业越来越关注雇员的安全健康及培训,重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他行业对人力资本信息的披露程度都较低,相差不大。组织资本信息披露程度最高的是信息技术业;其次是建筑业和电子行业;披露程度最低的是“电力、煤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顾客资本信息披露程度最高的是信息技术业,关注与外界建立关系,重视顾客忠诚度的培育,与顾客和供应商合作,最低的是“电力、煤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五、研究结论

本文在构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三元素的公司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我国规模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披露程度,结果表明:

1. 我国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自愿披露的程度不仅比较低,而且相互之间差别比较大;在智力资本披露框架的三元素中,组织资本信息的披露程度最高,其次是顾客资本信息,最后是人力资本信息。

2. 我国上市公司智力资本自愿披露程度行业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信息技术及电子等高科技行业公司的披露程度较高,而电力、煤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行业的披露程度较低。

我国上市公司已主动通过年报来披露其智力资本信息,然而由于没有相关规则的指引以及智力资本要素的多样性,披露程度和要素五花八门,因此有必要制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指引,确定各行业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丹. 我国企业智力资本报告建立的现实基础:来自上市公司年报的检验[J]. 会计研究,2008,(1):18-26.

[2] Abeysekera, I. and Guthrie, J. Annual reporting trends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in Sri Lanka. Critical Perspectives in Accounting, 2005,16(3):151-163.

[3] Bozzolan, S., O’Regan, P., Ricceri, F. Intellectual capital disclosure (ICD) in listed companies: a comparison of practice in Italy and the UK.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Cost and Accounting, 2006,10 (2): 92-113.

[4] Bozzolan, S., Favotto, F. and Ricceri, F. Italian annual intellectual capital disclosure: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2003, 4(4): 543-558.

[5] Guthrie, J., Petty, R., Ricceri, F. Intellectual Capital Reporting: Lessons from Hong Kong and Australia. Research Report, 2007. 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Scotland, Edinburgh, Scotland.

[6] Lev, B. and Zarowin, P. The boundari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how to extend them.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9, 37(2): 353-383.

[7] Mohammad J. Abdolmohammadi, Waltham. Intellectual Capital Disclosure and Market Capitalization.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2005,6(3): 397-413.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7

麦格米特(002851.SZ)是国内知名的智能家电电控产品、工业电源和工业自动化产品供应商,产品主要用于家电、工业设备、自动化设备中电能的变换、控制和应用。依托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平台,公司研制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电视、变频家电、智能卫浴、医疗、通信、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众多行业,并不断在新领域渗透和拓展。

2014-2016年,麦格米特营业收入分别为63451万元、81294万元、11541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036万元、6508万元、15080万元,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利润增幅更大于收入增幅,显示公司业务盈利能力出色。

实现产品线均衡发展

麦格米特从2007年开始,公司提前布局,依托自身强大的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研发平台,大力研发其他消费类、工业电源及工业自动化产品。截至2014年,公司已基本形成智能家电电控产品、工业电源和工业自动化产品三大产品系列,培育了变频空调功率转换器等多种快速增长的新产品,产品结构逐渐丰富。2016年,公司智能家电电控产品、工业电源、工业自动化产品和原有电视电源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2.14%、31.22%、21.77%和24.86%,各产品线逐步实现均衡发展。

在智能家电电控产品领域,麦格米特在大尺寸平板电视电源和智能电视电源领域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乐视电视和小米电视的重要电源供应商,同时公司凭借着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变频家电功率转换器等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格兰仕变频微波炉、松下空调、新科变频空调、惠达智能卫浴等品牌产品。

在工业电源领域,由于涉及的行业较为分散,各个电源厂家的市场定位不尽一致,因此行业争较为分散。目前麦格米特已与飞利浦、魏德米勒、西门子等国际知名电气企业展开合作,体现了一定的市场地位。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麦格米特销售的电机驱动器(低压)和PLC产品市场呈现国际、国内厂商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国际厂商拥有较强的品牌优势。与国际厂商的产品相比,公司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与国内产品相比,公司工业自动化产品技术较为成熟,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

具备多项突出竞争优势

麦格米特是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6年年底,公司有效使用的专利29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公司高度重视对研发体系的资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2.13%、11.93%和10.98%,公司研发投入强度较高,为产品战略和研发计划的实现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公司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建立了以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技术为基础,以功率变换硬件技术平台、数字化电源控制技术平台和系统控制与通讯软件技术平台三大平台为架构的核心技术平台,使公司可以不断通过技术交叉应用及延伸,满足下游客户多元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为公司构建多样化产品布局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8

无独有偶,在 本届CES 展上,海尔推出一款能够实现家庭内空调、空气净化器等多款家电产品互联的智能终端—海尔空气盒子。海尔空气盒子可与家庭的空调、空气净化器等设备联动,在检测到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后,及时将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用户,同时自动指挥联动家电进行清洁处理。同时,海尔空气盒子也可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互联,让用户随时了解家中情况,并远程控制家电运行。

此前的2013年9月26日,新浪微博与家电厂商海信合作推出了两款智能空调。新浪微博方面为每台智能空调设计了微博页面,用户将微博账号与空调设备绑定,无论通过手机、平板还是PC端,都可借助新浪微博的“私信”功能对空调进行温度、运行模式、开关等功能的远程调节。海信董事长周厚健预言,移动社交将开始快速改变家庭生活,孕育多年而进展迟缓的物联网智能家居这个大市场即将爆发。

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加速主要源于智慧城市、物联网的双引擎推动,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开发的增多、云计算由专业领域向住宅消费需求领域拓展,使智能家居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根据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2010-2015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我国2010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420亿元,预计2010~2015年五年市场规模增速将超过20%,2015年有望达到1380亿元。可见未来智能家居产业将形成每年数千亿的蓝海市场,智慧家庭走进千家万户。

智能化产品调研报告范文9

关键词:日本;劳动社会保障;智库;类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C9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17)02-0064-09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702009

一、问题提出

十八萌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使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对新型智库建设的科学咨政机制、咨政产品质量、咨政社会效应、推进决策民主和提升国际影响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可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促进中国决策体制机制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也成为当前国内外智库研究的前沿。陈琴等基于CSSCI收录文献对中国新型智库研究态势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无论从高影响力作者,还是文献载体的角度来看,中国新型智库研究都已进入国内外顶尖学术群体的研究范畴[1]。

日本战后致力于经济恢复和发展,许多知名智库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如日本经济研究所、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亚洲经济研究所、野村综合研究所、日本综合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贸易不断自由化,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咨询需求日趋旺盛,大企业、大财团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纷纷出资成立自己的综合研究所,智库发展进入高潮期。在此期间成立的著名智库包括: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三菱综合研究所、大和证券经济研究所等[2]。

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也是提升全体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已成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劳动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过程中,吸收、发挥专业智库的作用。作为人口结构少子老龄化的先行者和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先进的日本,其专业化智库建设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关注。当前,国内关于日本智库的研究多从日中关系、外交战略的视野出发[3],国外学者则关注日本与欧美智库功能与目标之异同[4],而对日本劳动社会保障智库研究的论文、专著尚不多见。实际上,日本早在二战前夕,就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重视人口资源、社会保障和国家发展之间的整体性研究。

如何应对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已成为各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战略性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在各老龄化国家与地区愈加受到重视,并表现为劳动社会保障项目支出占该国财政支出比例越来越大。在东亚地区,日本的人口结构问题尤为突出。有鉴于此,本研究归纳《意见》中对智库类型的基本分类方法,以日本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劳动社会保障智库为案例,(见表1)总结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在面临劳动力供给与劳动社会保障需求两方面压力时,其专业智库如何分类发展,如何充分发挥智库促进劳动社会保障政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定的功能,以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特别是劳动社会保障智库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表1日本典型劳动社会保障智库一览代表性智库类型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官方智库国立医疗保健科学院官方智库劳动安全卫生综合研究所官方智库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官方智库日本福祉大学综合研究机构高校智库法政大学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高校智库・原民间智库大原纪念劳动科学研究所社会智库・原民间智库资料来源:作者制作。因劳动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特殊性质,未将企业/营利性智库纳入考察范围。

二、日本劳动社会保障智库的三种类型

(一)智库研究专业化的发端:以大原系研究所为代表的民间智库

一般认为,日本最早的智库“雏形”是满铁铁道公司在1907年成立的“满铁调查部”,其运作与成果指向具有显著的国家意志特征。与国际关系研究不同,日本专门研究劳动社会保障问题的智库具有浓厚的民间性质――“大原系”研究所最初皆由企业家、仓敷纺织公司第二代总负责人大原孙三郎建立,由其家族企业资助营运,并存续至今。

作为最早的劳动社会保障专业智库,“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建立于1919年2月,由原日本社会政策学会创始成员之一、时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高野岩三郎担任第一任所长,展开劳动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研究;同月成立的还有“大原救济事业研究所”。同年7月,上述两个研究机构合并,开始编撰《日本社会卫生年鉴》《日本劳动年鉴》《日本社会事业年鉴》等,并开展东京八王子地区车间的女性劳动实地调查研究。该研究所是现“法政大学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Ohara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Hosei University,以下简称“法大社研所”)的前身法政大学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官方网站:http://oisr-org.ws.hosei.ac.jp/最后访问时间:2016.08.10.,已成为日本社会政策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智库之一。

另一个大原系智库是1921年从“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分离出来的“仓敷劳动科学研究所”,专门从事劳动科学研究,为现“大原纪念劳动科学研究所”(Ohara Memorial Institute for Science of Labour,以下简称“大原劳研所”)的前身。此后,仓敷所劳动科学研究所开始为当地小学、女校和商业学校的学生提供身体检查与体能测试服务(1922年)。与此同时,还展开职业妇女妊娠分娩调查、仓敷市农业劳动调查(1930年)和国民营养调查(1935年)等若干劳动社会保障实地调查研究公益财团法人大原纪念劳动科学研究所官方网站:http://isl.or.jp/最后访问时间:2016.08.10.。

在这一阶段,以大原系为代表的劳动社会保障民间智库的影响力已不容忽视。凭借学者自治、慈善企业家资助的经营运作理念,大原系劳动社会保障智库展开的若干基本社会调查研究均着眼于劳动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带有基础理论研究的倾向,提供大量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情报,开始为日本的劳动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研究作出深远和持久的贡献。但是,也恰是因为其民间智库的性质,该机构缺乏政策针对性,其对政策端的影响力尚未展露。此外,由于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日本全国范围内的动荡,一般性的劳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同时,受到财政问题的影响,社研所于1949年、1986年先后两次并入法政大学并成为其附属研究机构法政大学大原社会问题研究所官方网站:http://oisrorg.ws.hosei.ac.jp/最后访问时间:2016.08.10.;大原劳研所则于1945年成为文部科学省管辖的财团法人,并于2012年确立了其公益财团法人地位公益财团法人大原纪念劳动科学研究所官方网站:http://isl.or.jp/最后访问时间:2016.08.10.。

(二)人口资源的结构性问题:建设官方直属智库的主要动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日本粮食问题和失业问题愈加严重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确保人口资源特别是劳动力的重要性。1939年8月,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成立了人口问题研究所,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国立研究所,劳动社会保障智库建设首次进入国家政策议程[5]。“二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日本人口的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人们认识到建立相应政策和制度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实现了“全民皆保险”,建立起全民医疗、养老金保险制度。根据厚生劳动省社会保障审议委员会的建议,1965年创立了特殊法人社会保障研究所。随着少子高龄化人口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增长放缓,人口资源、劳动力供给与社会保障的关联愈加紧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应该将社会保障与少子高龄化这一人口结构问题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在此背景下,1996年12月,厚生劳动省下辖的国立人口问题研究所和特殊法人国立社会保障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以下简称“国立社保人口所”)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官方网站:http://ipss.go.jp/最后访问时间:2016.08.10.。作为日本国内最权威的专业人口资源社会保障智库,国立社保人口所定期社会保障费用统计、社会保障统计年报、社会保障・人口问题基本调查、人口与家庭数量统计、人口统计资料、日本死亡率数据库等,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对劳动社会保障政策乃至日本基本国家战略政策等都起到了基础性、全局性的推动作用。

同样隶属于厚生劳动省的官方智库还有国立医疗保健科学院。为了更好地培养公共卫生、保健和社会福利方面的专业人才,该机构在公共卫生、保健和社会福利等领域开展相关调查和研究工作,2002年,由原国立公众卫生院(1938年成立,直属原厚生省)、国立医疗与医院管理研究所(1949年成立于国立东京第一医院)以及国立感染病研究所的口腔科学部三个研究机构共同组成了国立医疗保健科学院国立保健医科学院官方网站:http://niph.go.jp/最后访问时间:2016.08.10.。与国立社保人口所相比,国立医疗保健科学院承担的培养任务更重,特别是那些高度专业化的卫生、保健领域的人才――除了医师、药剂师等传统医W领域人才外,还包括保健师、助产师、管理营养师、诊疗放射技师、临床检查技师、医政管理干部等公共卫生与社会福利相关领域的专才。在2013年和2014年的年度评价报告中,国立医疗保健科学院在社会贡献、人才培养方面的评价都高于其学术水准[6]。与此同时,该科学院也从事有关养老金、医疗、护理等领域制度政策的研究。

在劳动安全卫生领域,独立行政法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综合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Japan,以下简称“劳动安全所”)由原厚生省产业安全研究所和劳动省产业医学综合研究所有关部门于2006年组建而成独立行政法人P者健康福祉C法人P安全l生t合研究所官方网站:http://jniosh.go.jp/最后访问时间:2016.08.10.。其中,原厚生省产业安全研究所设立于1942年,劳动省劳动卫生研究所设立于1956年。劳动安全所着眼于劳动者本人、家庭以及有关产业方面的健康发展,聚焦工伤风险的预防、劳动者健康的保持与增进、职业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等。通过工伤与职业疾病的综合性实地调查研究,确保、促进职场内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除年报、专题性研究报告外,该研究所还出版技术指南(1954年至今)、技术与安全资料(1955年至今)、安全指引(2001年至今)、技术资料(1969年至1985年)、工伤调查报告书(2012年至今)等,定期发行的学术杂志《Industrial Health》《劳动安全卫生研究》和《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Health》在劳动安全卫生领域也久负盛名,对劳动保障实务和学术研究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Japan Institute for Labour Policy and Training,以下简称“劳政研究所”)也是日本劳动政策领域的知名的行政法人智库。2003年,劳政研究所由厚生劳动省原日本劳动研究机构与劳动研究所整合而成。与上述国立医疗保健科学院类似,独立行政法人意味着智库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但是就智库的中长期研究战略计划、业务事务运作而言,又与主管部门协同运作。劳政研究所主要开展三方面业务:首先是关于日本中长期的劳动政策研究;其次是受有关行政部门邀请,对新出现的政策进行评估与研究;最后是依据厚生劳动省的紧急需要,进行迅速、准确的政策调研[7]。

(二)分类治理:官方智库法制化与民间智库的法人治理结构

劳动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的公益性,要求智库的治理不仅需要满足一般智库对于管理效率与成果转化效益的相关要求,同时还要通过治理体系保证其研究结果的公正、权威和有效。为此,日本对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实行分类治理。如前面表1所示,根据设立主体不同,日本专门从事劳动社会保障研究的智库可以分为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进一步细分,官方智库还可以分为直接隶属于行政部门的智库(如国立社保人口所和国立医疗保健科学院),以及具有更高独立性的独立行政法人智库(如劳动安全所和劳政研究所)。典型的民间智库则包括私立学校下属智库(如并入法政大学的法大社研所和日本福祉大学综合研究机构)、民间非营利型智库(如大原劳研所)。为了确保智库的有效运作,日本有两套并行不悖的规制管理体系,分别规范不同类型的智库。

就官方智库而言,劳动社会保障官方智库中的直属智库为《日本厚生劳动省组织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二节所明文列举的机构,受到非常严格的法制规范。例如,《规则》第二节第五款、第六款分别规定了国立医疗保健科学院和国立社保人口所的职能、部门设置、监督机构甚至各部门的职能。第五百七十三条规定了国立社保人口所的评议员会制度,由十人以内的有识之士组成,对该所研究活动和其他重大事项起到监督与建议的作用。

相比之下,劳动安全所和劳政研究所由于具有独立行政法人地位,尽管也受到《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的规制,但在机构设置、研究课题选择、研究项目推进等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在监督体制方面,《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第二节规定了“评价制度委员会”制度,委员会成员由内阁总理大臣在有识之士中选择并任命。“评价制度委员会”对相关智库的负责人享有较高的监督作用,表现在对其享有提交资料、反映意见和听取相关负责人员汇报等方面的权力。以劳动安全所为例,评价制度委员会具有监督和建议的功能;而所长、副所长则负责智库的具体营运,分别管理安全研究、健康研究和劳动卫生工学研究三大领域的各研究小组,依据课题需要和研究所的统筹安排,参与劳动灾害调查分析中心、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与过劳死调查研究中心三大主要业务部门的调研。

最后,作为民间智库,高校类和非营利社会智库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尽管在设立主体上有所不同,但民间智库的治理结构和业务模式与独立行政法人型智库有一定相似性。以公益财团法人大原纪念劳动科学研究所为例,其评议员会为最高决议机关,由评议员会选出理事会和理事长,并委托他们作出重大决策。所长和副所长主管业务,分管研究部、事业部和研究中心(见图2)。

(三)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各类智库从事劳动社会保障研究

从智库资金来源渠道的角度来看,日本劳动社会保障智库虽极少涉及营利性项目,但也体现出丰富的层次。对官方智库而言,其基本运行费用都来自于日本国家财政;但独立行政法人型智库,其研究人员大多采取合同制,在聘用和选任过程中给予智库更多的自,也无需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无论是官方智库还是民间智库,都参与到竞争性资金的申请之中,资金提供方也体现出多元化。以大原劳研所为例,智库集体申请的竞争性资金为文部科学省提供的4 300万日元(三年间);以研究者个人申请的共20项,共计7 900万日元(每年),来自厚生劳动省和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10]。总体上看,除官方智库有预算内财政拨款、高校型智库有大学资金外,各智库的研究资金都要经过提交计划书进行竞争,经过行政部门(如厚生劳动省、文部科学省)、独立行政法人(如日本学术振兴机构)选定后获得;与此同时,还可以接受其他公共团体、公益法人和企业的委托研究。这些不同来源的经费,为确保日本各类劳动社会保障智库从事相P政策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保障。

以日本福祉大学为例,该机构在2014年,共获得约2亿日元的研究资金,为2010年以来最低(2010年至2013年该研究机构的总研究经费分别为26亿日元、27亿日元、25亿日元、32亿日元)[10]。其中,来自两个对口行政部门(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的科学研究费扶助金之和占到近一半(499%);而大学资金占218%,主要指除去个人研究资金后来自学校的公开招标研究费用;特定项目扶助金和研究事业扶助金之和占62%;还有220%为委托研究,即来自社会和企业的研究资金。可见,该机构主要科研经费来源为政府或具有政府性质的部门和机构(如图3所示)。

(四)多层次的影响渠道:确保劳动社会保障智库发挥积极作用

劳动社会保障政策研究与情报信息具有比较显著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与民生也息息相关,进而表现出上到政策制定、下至政策受益者的多层次需求,并在长期磨合中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多层次的社会影响渠道,进而积极发挥日本劳动社会保障智库的作用。

第一层影响渠道是与政策制定者的合作。与一般研究领域相比,劳动社会保障政策咨询产品的性质区别于一般产品。正如以上对于资金来源渠道的分析所显示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即使是日本民间劳动社会保障智库,其劳动社会保障相关政策研究将接受来自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并通过专业素养影响和推动政策过程。这一点似乎与欧美既有研究中,强调智库非政府性质有所不同[11]。具体而言,日本福祉大学的“护理保险给付分析软件”以保险者及月份为单位,分析护理保险制度的绩效,经厚生劳动省采纳后,面向全国的保险者。该分析软件以促进保险者工作绩效为目的,在2001年第一次保险人时达到100%的送达率[12]。相比之下,官方智库特别是隶属于厚生劳动省的若干劳动社会保障智库,有着高度法制化的调查研究职能,其服务于政策制定与修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基础性情报服务与分析报告方面,基本不具备独立性。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影响政策的差别,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之间的区别:对于最基础性的人口动态、老龄化推算等情报,由国立社保人口所进行调查测算(如社会保障费用调查、社会保障实态调查等),主要服务于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而类似护理保险绩效分析这类准公共产品,不仅政策制定者依据情报产品的质量决定是否采纳,保险公司等其他主体也可从中获益。凭借着专业性和独立性,非官方智库得以参与劳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推广和社会治理过程。

第二层影响渠道是培养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从业人员及研究队伍。在这一维度上,高校劳动社会保障智库有着天然的优势,特别是在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方面,尽管其他类型的智库也非常重视对于年轻研究人员的培养。“理念优于制度,制度优于技术”[13],在劳动社会保障政策推广与研究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通过对专业人员的理念培养以及相关人员的资格与技术认证,使得劳动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得以从基层从业人员中牢固确立;对于已经有一定从业经验者,通过技术认定、资格认证等方式,也扩大了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员的向心力与集体意识,有利于政策推广与政策调研等工作。另一方面,专业的劳动社会保障智库还通过包括育儿支持、青年研究助成等社会支持制度,帮助和培养劳动社会保障青年研究人员,保持学术领域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从各类劳动社会保障智库的评价报告书中也可以看出,人才教育培养都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鼓励人才流动,例如各智库在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成为其他研究机构成员的同时,吸收其参加智库的项目研究,从而强化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14]。

最后一层影响渠道是通过研究成果、调研报告或召开报告会等方式,向社会推广和宣传劳动社会保障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各智库的年度评价报告书发现,除特定机密情报外,评价委员鼓励将有关基础情报产品、研究报告等在官方网页上公布,部分智库的评价委员会甚至要求公布有关统计数据的加工过程等,并结合访问量、下载量等作为重要的智库胜任力评价指标。除官方网站外,定期的机构简报电子邮箱订阅系统、学术期刊、成果会与咨询报告等,能够为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学术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青年研究人员的培养机制也与此联系,如部分高等院校要求博士毕业生不仅需要在全国性期刊上,还需要在有关学会、协会上发表成果,才有资格参加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陈琴,蒋合领,王晴.基于CSSCI的我国智库研究态势可视化分析[J].情报杂志,2015(7):71-76.

[2]王佩亨,李国强.海外智库――世界主要国家智库考察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174.

[3]曹幸穗.满铁的中国农村实态调查概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4):012.

[4]STRUYK R J,UEND M,SUZUKI T.A Japanese Think Tank:Exploring Alternative Models[R].Washing.DC: Urban Institute,1993.

[5]国立社会保障・人口}研究所.パンフレット2014[EB/OL].[2016-08-10].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官方网站:http://ipss.go.jp.

[6]国立保健医科学院u委T会.u蟾(平成26年度)[EB/OL].[2016-08-10].立保健医科学院官方网站:http://niph.go.jp/.

[7]独立行政法人P政策研究・研修C.平成28年度研究テ`マ体系[EB/OL].[2016-08-10].独立行政法人劳动政策研究机构官方网站jil.go.jp.

[8]集・坦P委T会.日本福祉大学50年I[M].美浜町(壑h):日本福祉大学,2003:9-12.

[9]“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课题组.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182.

[10]大原念P科学研究所.公益夥ㄈP科学研究所2015年度(平成27年度)事I画[EB/OL].[2016-08-10].大原纪念劳动科学研究所官方网站:http://isl.or.jp/2016.08.10.

[11]STONE D.Non\governmental policy transfer:the strategies of independent policy institutes[J].Governance,2000,13(1):45-70.

[12]日本福祉大学.日本福祉大学研究プロフィ`ル(2014年度)[EB/OL].[2016-08-10].日本福祉大学综合研究机构官方网站,2015:http://nfukushi.ac.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