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14 14:50:04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1

护理质控本的设计

采用32开硬皮笔记本,在本子上划线,项目有检查日期,存在问题,当事人等。

记录内容

记录护理部质控中发现的问题,科室护士长及质控员质控中发现的问题:①体温单存在的问题:体温单漏项,如:年龄、周压、下午血压、转入或手术的患者未填转入或手术两个字、手术患者回来后的血压、高热患者物理降温后无降温符号,灌肠患者无灌肠符号、漏大便次数,体温单的呼吸脉搏次数与动态单相对应时间栏填的不相符,无体重,相邻2次体温未连线等。这与工作忙乱、责任心不强,对体温单记录不重视等原因有关。②医嘱单存在的问题:新开医嘱无首日次数,尤其是护理级别的改动;停医嘱无末日次数、医嘱漏签名,皮试无填结果。原因是责任心不强,缺乏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未执行查对制度。③首次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填写不完整,自理能力评估与事实不符等。④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书写内容不及时,不准确,护理文书的及时性体现在,有问题、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无记录等于没做。准确性要求记录的内容要符合护理治疗过程。与医嘱相符。术前患者有体温、脉搏、呼吸记录,但无血压记录;四肢手术的患者左侧写成右侧,有引流量无写确切数字或数字与实际引流量不符,颜色未按当时的颜色写,一律暗红色;描述患者气促,无呼吸次数,医嘱有开长期吸氧,但记录没写,有的有记录吸氧,但又不写缺氧状况改善情况及停氧时间。抢救记录时间与医嘱不相符。首次护理记录单有高血压、糖尿病、便秘等既往史,无护理措施。体温单出现四天无大便、护理记录也无体现等。

应用效果

便于及时正确传递信息,及时纠正缺点。互相督促工作,警钟长鸣。引导护士自觉参与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加强过程控制,及时更正。

年轻护士从记录本上可以学习到许多预防缺点发生的经验。

加强了护理质控的科学管理,对各类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找出易发生的原因和环节,及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2

资料与方法

本组手术患者154例,设为实验组,将2008年46例设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防治压疮,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术后1~15天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实验组仅1例术后出现褥疮,发生率1.78%;对照组4例出现压疮,发生率8.9%。两组术后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循证护理:概念: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影响产生的一门分支科学,以临床实践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临床专门知识和检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是遵循最佳证据的新理念从医学领域到护理学领域的延伸,其实施对患者和护理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

压疮概念:压疮是长期卧床,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神经紊乱,局部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组织变性坏死。临床治疗非常棘手,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更重要引发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

寻找临床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为预防压疮的发生,将临床问题定义为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

检索相关文献: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系统寻找国内外压疮预防方面的文献,以寻找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

对检索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经检索与压疮发生有关危险因素的文献36篇,压疮预防有效措施文献25篇,并对其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评审。总结如下:⑴患者自身因素:①年龄:压疮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②疾病因素与营养状况: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负氮平衡等疾病因素术后压疮发生率增高。⑵术中危险因素:①力学因素,垂直压力可以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红肿、溃疡并与持续时间有关;②皮肤潮湿;③术中的,决定患者的受压部位,术中变换时,位垫失去保护作用;④麻醉:物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缺血、缺氧导致压疮发生;⑤术中体温变化,降温后,皮肤循环不良加剧,复温时,需氧量增加,可增加压疮的易感性。⑶护理因素,护士对压疮知识的了解及对压疮预防重要性的认识,及护士的责任心增加了皮肤压疮的危险因素。

循证实施:将获得的证据与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①成立压疮护理管理课题小组,学习压疮知识。②加强术前访视工作,积极全面评估患者压疮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综合分析,作好健康教育,指导作好皮肤清洁。③积极处理原发病,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等。④合理摆放手术,合理将患者置于固定稳妥状态,注意骶尾部、足跟部等重点防范。⑤保持手术床铺的清洁干燥,保持易受压部位的干燥。⑥术中加强对易受压皮肤的观察和护理。受压部位涂抹凡士林使其形成封闭性油膜,在骨隆凸处使用茶叶垫,变换软垫的支撑力点,术中护士重视对受压皮肤的关注,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的变化,改善其血液循环。⑦对于体外循环患者,注意室温及体温变化,观察末梢肢体血供情况,复温时温度不能骤然升高。⑧及时制定翻身护理计划。

讨论

在护理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压疮潜在问题,及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只要提高压疮防范意识和责任心,是可控可防的。研究遵循循证护理程序,采用可行的方法获取循证护理资源,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针对各项危险因素作针对性处理。结果表明,采用循证护理后患者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

循证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专科护士的角色作用。循证护理的实施可提高护士的学习工作要求。善思考,善观察,对患者护理方式发生质的改变。对提高护士的判断观察能力,科研工作技能,信息获取能力有积极作用。循证护理可改变护理人员思维和行为模式,可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循证护理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3

     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在病情加剧或发展到晚期时常见的临床综合症。病情一般都较紧急、严重。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患者转危为安、改善预后起关键作用,是CHF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收缩力急剧减退,使心脏排血量骤然下降,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产生静脉系统的瘀血和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一种急症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CHF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现将救治过程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自2002年5月~2008年5月,我们医治CHF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30例,女性50例。病因:冠心病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0例,心肌炎20例,肺心病50例。

     2 救治与护理

     2.1治疗CHF患者,临床常用强心剂、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等,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的副作用,不仅医师了解,我们护理人员也必须掌握并加强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患者均以急症入院,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作出正确的评估,选择合适卧位,减轻疾病症状。患者若出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或者消失等症状,应立即平卧位,作好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抢救准备。

     2.2监测血压,以便了解病情变化和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检测血氧饱和度,急性左心衰发作时患者处于缺氧状态,血氧饱和度降低,应给予持续高流量氧气吸入,迅速将血氧饱和度提高到90%以上。应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应监测患者电解质情况,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衡。应用洋地黄时,宜从小剂量开始,监测药物血药浓度及患者的临床表现,避免发生洋地黄中毒,加重病情。急性心力衰竭由于心排血量锐减,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严重,护士应准确判断合适的吸氧浓度。一般患者宜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同时护士要记录吸氧时间,流量、观察患者对吸氧的反应,正确实施吸氧。

     2.3护士应根据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急救药物。给药前,查心率、心律,心电监护。动态观察水肿、体重、尿量、呼吸、血压等指标,根据病人反应及血压变化改变输入量。护士应定时监测血压,密切观察药物效应,为防止血压骤降带来不良反应,同时另建一通道给予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滴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同时,还应及时给予利尿剂,解痉平喘药,洋地黄类、激素等协同治疗,护士应严密观察,及时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正确实施,及时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并向医生反映。密切配合救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病情稳定。

     2.4心理护理  由于病情变化突然,患者往往情绪高度紧张,甚至对疾病产生恐惧、绝望心理。因此,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针对患者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恰当的解释,以取得其信任,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护理体会  首先应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除去输液装置上的遮光物,否则易导致药物疗效降低。不能私自调节滴速,容易引起血压变化。护士应严格交接班制度,硝普钠一旦配制成溶液后,保证及时更换,放置4h后药效显著下降,,使血压平稳降低。护士应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监测用药后血压变化,了解患者基础血压。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防止输液出现故障,

     3 讨论

     血管扩张剂治疗CHF始于70年代初,近年来不论在实验室还是在临床上血管扩张剂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不仅减轻心脏阻力负荷,而且增加心肌活动能力,延长病人存活时间,在用此类药物之前要详细掌握病情,了解药物性能、剂量、滴注速度,严格三查七对,准确记录特别护理记录,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面色及精神状态等变化,随时调节滴注速度,以免用药后血压骤降,剂量一般由小到大,以达到满意效果为原则。

     总之,对心衰患者不仅要加强护理,且要防止和消除CHF的诱因,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临床上护士不断完善专科知识,还须做到责任到人,护理到位,才能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使用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离不开护士敏锐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加强用药后的监测是本组病例护理的核心。

     参 考 文 献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4

【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护士在无痛内窥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择期拟行无痛内窥镜下检查患者746例,年龄8~71岁,术前对患者行心理护理、讲解检查方法、过程及配合要点以及肢体抚触等护理干预。结果 7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此项过程无记忆、无痛苦,而且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为2-5min,无不良反应。结论 高质量的麻醉离不开麻醉护士的参与,有效的护理配合,可稳定患者情绪、降低应激反应、缓解紧张心理 。

【关键词】麻醉护士 无痛 内窥镜 护理

内窥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患者在检查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或焦虑心理,操作本身引起的刺激,引发患者在检查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我院开展了无痛内窥镜检查术,由一名麻醉医师,两名经过专科培训的麻醉护士共同承担麻醉工作。无痛技术大大提高人们对胃镜检查的接受程度,提高了内窥镜检查成功率,体现了当今社会舒适医疗、以人为本的理念。现将无痛胃镜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其中胃镜例291例,肠镜227例 宫腔镜82例膀胱镜12例,胃镜治疗术19例,肠镜治疗术84例,宫腔镜治疗术31例,年龄8岁~71岁。

1.2方法 患者在检查前禁食10h,禁饮4h,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后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0~30Ug,继之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3mg/kg,过程中视检查时间长短及患者反应酌情追加药量,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0.5mg,呼吸抑制给予面罩通气。术后询问患者对检查的记忆和感受。

1.3结果 7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患者苏醒时间为2-5min,无一例患者对检查有记忆,未见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满意率高。

2 配合与护理

2.1术前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解释无痛内窥镜检查的方法、流程、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麻醉时间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合作。

术前准备 ①了解患者既往麻醉史,对患者的重要生理功能进行评估。②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③准备好氧气、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器械、麻醉机。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械并保证其性能良好,以便在检查中出现意外情况能及时进行处理。④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尽量选择弹性好、暴露明显、无破损、无炎症、易固定且较粗的外周静脉。

2.2术中护理

取左侧卧位,下肢微屈,咬好口圈,同时给予鼻导管吸氧,流量为3L/min~5L/min,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静注缓慢瑞芬太尼30Ug,继之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睫毛反射消失及全身肌肉松弛即可开始进镜。

术中配合 进镜时要注意口腔中的分泌物及时吸除,防止误吸。密切观察监护仪上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患者意识变化等及时报告处理。

2.3术后护理

患者治疗检查结束,扣上安全带,固定好防护栏。苏醒后进入恢复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意识情况的变化,若有异常随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患者清醒后起床时观察有无头晕、步态不稳等,防止摔伤及意外发生。待患者完全恢复,对答如流,无吸氧、血氧饱和度平稳后,方可让患者离院。

2.4 术中不良反应的处理及预防

①呼吸抑制: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均可引起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双手托下颌角并加大氧气流量,大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如血氧饱和度未恢复且继续下降,按压患者腹部促进呼吸恢复,否则应立即停止胃镜检查,行气囊面罩给氧以辅助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

②循环抑制: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率

③少数患者出现精神症状:与丙泊酚的药理作用有关,患者通过稍微长点时间休息即可恢复正常。

2.5 离院指导

①离院应有人员陪同,术后不得驾驶机动车、骑车,不得从事高空作业及操作机器等②术后2h方可半流饮食,进食不可过饱,如取异物或病检患者当天禁食热的食物。膀胱镜检后嘱咐患者。多喝水,排尿出现血尿属正常,一个月之后复查。发现异常症状及时来院就诊。③检查后少数损伤咽喉部黏膜,可能有咽喉不适或疼痛或出现声音嘶哑,告知患者:在短时间内会自行好转。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麻醉学科迅速发展,麻醉护士是规范麻醉科管理,提高麻醉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麻醉护士在麻醉复苏,疼痛治疗,无痛胃镜等,这些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我医院是一个三级甲等医院,每天由一个麻醉医生,2个麻醉护士共同完成50~60台腔镜手术。

麻醉护士的专科培训:麻醉的护理工作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化麻醉发展建立的一项护理内容,高质量的麻醉离不开麻醉护士的参与,麻醉护士不仅具有基础的护理知识,而且更具备专科的知识,我院的麻醉护士有详细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协助麻醉医生完成了大量的麻醉任务,使麻醉医生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是麻醉医生得力的助手。掌握着各种麻醉方式的准备和配合,各种麻醉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麻醉恢复期患者护理重点。

在整个无痛内窥镜检查治疗过程中,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麻醉护士在配合痛内窥镜检查时,必须掌握麻醉药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才能在麻醉期间正确观察、监护患者的病情,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师和检查者并配合处理。同时必须强调麻醉期间的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道的管理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使检查能够顺利进行。术前做好评估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发生。开展无痛内窥镜检查,不仅解除了患者检查期间的不适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和生理的严重不适,而且人性化的护理更注重给予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

参 考 文 献

[1]陈旭素,黄毓婵,黄雄庆,等.发展麻醉护士的重要性[J].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 2005, 3(1) : 12.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人工气道  小组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一般由交通事故、跌落伤等引起,病情危急、发展快、变化快,随时有发生脑疝导致死亡的危险。气管切开可以保持气道通畅、排出分泌物,保持机体氧供,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做好气管切开后人工气道管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护理措施。2009年4月,我科成立了人工气道护理小组,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人工气道进行系统化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入住我科的脑外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73例,其中男68例,女5例,年龄28-69岁,平均(54.1±9.7)岁,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3-11分,均无呼吸系统基础疾病。

        2  人工气道的系统化管理

        2.1 成立气道护理小组

        2.1.1 小组人员分布情况

        我院从2006年对护士实施分层使用、按级上岗。科室实现三级管理制度,即护士长-护理组长-专科护士、全科护士、轮转护士。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选取符合标准的护士担任神经外科护理组长(基本要求为大专以上学历,护师职称,专科工作3年以上),气道护理组分为3小组,护士长担任气道护理总组长,三位护理组长担任小组长,每组各有一名专科护士、及其他层次护士。以保证应用小组模式24小时给予相同质量气道护理。

        2.1.2 培训及考核

        护理部设导管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及科主任担任理论授课,理论包括: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呼吸道的管理。共8学时。操作培训包括:紧急气道开放术、呼吸气囊应用、经口鼻吸痰、气管切开局部换药、更换金属内套管、气囊测压法、叩背法等。培训结束进行考核。三组12名护士均通过考核。

        2.1.3 工作职责

        气道护理小组护士的职责如下:①每日评估患者人工气道情况和全身情况;②和床位医生共同探讨患者气道管理方案;③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气道护理方案;④制定落实功能锻炼方案,解决患者需求;⑤制定并完善气道护理操作流程:如气囊测压流程、气切换药护理流程等。⑥带教护生气道护理知识。

        2.2 人工气道管理

        2.2.1  呼吸道的护理

        2.2.1.1 气道评估  

        应用自行设计的表格,每班评估气道情况。

        内容包括气道情况及全身情况。气道评估内容有:气管切开局部情况、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气管切开时间、气切套管气囊压力、痰液性质、量、湿化液的量、呛

[1] [2] [3] [4] 

咳反应、患者自主咳嗽咳痰情况。全身情况重点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体液情况、有无并发症、痰液培养情况等。本组一例切管切开局部出血患者,经气道护理小组护士在中班评估发现局部出血,立即与值班医生及时局部缝合,加强局部观察,及时换药,患者愈合出院。

        ... 持续气道湿化   持续主动湿化,应用氧气驱动喷射雾化吸入器向气管套管处持续湿化。将喷射雾化器通过T型接头与氧气管道及气管套管连接,在雾化器内加无菌生理盐水持续雾化,每次加水量约为ml,根据病人痰液性质及量、体液情况调节氧气流量,一般选择氧气流量为L/min,湿化量可达每小时ml,痰液为Ⅲ度时,湿化氧流量调整至~L/min,每小时湿化液体量~ml,可增加沐舒坦mg雾化吸入qh。此方法不受体位影响,患者耐受性好。

        ... 定时叩背、吸痰  由气道护理小组成员负责翻身、叩背qh。根据评估随时给予吸痰,指征为:①听到痰鸣音或哮鸣音;②气管套管可见分泌物;③呼吸困难及气道压力增加;④不明原因指脉氧指标下降。吸痰前先叩背,或应用叩背机叩背minBID,吸痰时注意:①采用全程低负压,.-.MPa;②脉氧低患者可以不中断氧气雾化,从雾化器中孔吸痰;③避免吸痰前向套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可能将外部污染痰液、痰痂带入气道深部导致肺部感染。④吸痰时应旋转提拉吸痰管,预防局部吸力过大致气管黏膜损伤。

        .. 气管套管管理

        ... 套管固定方法   应用气管切开套件中附带的固定带固定套管,固定带应用魔术搭扣固定,方便调节松紧;不易卷边,柔软舒适;一次性套管每月更换套管一次,由医生更换,气切小组护士协助并记录。在气囊处做好导管标识。

        ... 气管切口换药   气管切口处换药常规每日次。应用复合碘棉签根消毒切口处,无菌纱布采用“Ⅰ”字形,遵气切换药流程处理。采用“Ⅰ”字形纱布可减少套管柄摩擦皮肤的机会,从而减少感染几率。同时可避免剪切纱布线头脱落而落入内套管的风险。

        ... 气囊压力测定   应用PORTEX专用套囊测压表每h测气管套管气囊压力一次,制定气囊测压流程并执行。正常成人气管黏膜的动脉灌注压大约在.cmHO,套囊压力过高,损伤气道黏膜。压力过低,使气道漏气和口咽部分泌物误吸。目前推荐套囊测压放气法使气囊压力维持在-cmHO。

        ... 金属内套管消毒   金属内套管每日更换次,与切口换药同时进行。污染内套管放置于mg/L含氯制剂内浸泡min,取出洗净,送供应室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包装后备用。

        ... 堵管管理   我科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堵管方法,肺部无并发症、自主咳嗽反射良好可直接堵管,应用无菌纱布-层覆盖在套管口上,胶布固定。方法简单易行。咳嗽反射不明显患者采用逐级堵管方式,堵管前更换较原套管小-号的套管,一般由号-号-号-号逐级更换,训练咳嗽反射至堵管。堵管期间继续评估患者呼吸及咳嗽情况。本组除未昏迷患者(一位昏迷年,一位昏迷个月,一位昏迷月)未实施堵管,其余患者均顺利堵管、拔管,无不适。

  .. 感染管理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6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86―02

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Cll。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神经内科,如急性期大量脑出血,需要严格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为科学地实施压疮的科学管理,我科于2006年9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制定压疮评估表,提高护士的压疮预防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压疮的管理流程

对于新入院的患者,由接诊护士按照压疮评估表,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确认是否为压疮高危患者(>15分),填表申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定时翻身、气垫床、局部吹氧,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皮肤护理,改善营养,避免压力与摩擦力,与护理员一起实施压疮预警护理,重视患者的整体情况,特别注意患者翻身前后的肢体功能位,24h内上交护士长,护士长核实后,24h内上交护理部,由护理部负责人员下科室核对、指导。住院期间,病情变化,由责任护士负责监控记录,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填报转归情况。

2 压疮管理的实施

2.1 压疮高危确认

评估项目:①精神状态:清醒1分,淡漠2分,混乱2分,昏迷4分,②大便情况:能控制1分,偶尔失禁2分,完全失禁但无腹泻3分,完全失禁伴腹泻4分,⑧小便情况:能控制或留置尿管1分,偶尔失禁2分,经常失禁3分,完全失禁4分。④皮肤感觉:感觉正常工作1分,感觉异常2分,感觉迟钝3分,感觉丧失4分,强迫5分。⑤皮肤状况:弹性好1分,皮肤干燥老化2分,脱水或轻度水肿或高热多汗3分,中度或重度水肿4分。⑥营养状况:营养好1分,营养稍差2分。营养差3分,恶病质4分,超重或超轻5分。

2.2 压疮高危报告

院前压疮情况反馈(包括部位、面积、程度等);患者或家属意见,并签名为证;接诊护士签名和时间;护士长签名和时间;患者出科时转归情况记录:出科时间、类别(出院、死亡、转科);难免压疮情况(发生、未发生);已况(治愈、好转、未愈、恶化)。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份留科室。

2.3 压疮预防处理

减轻压力、改变、皮肤护理、指甲护理、床单位护理、加强营养、健康宣教等。

2.4压疮病例讨论

对于新入院的带入压疮、高危患者和住院期间发生的压疮,需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护理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水平。

2.5 压疮记录

由责任护士负责,责任组长监控,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7

关键词:助产士 身心健康 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服务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护患纠纷的发生日益上升,很多助产人员都不愿意从事此专业,造成助产人员的缺乏,从而导致助产士工作量加大、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连续工作时间长。所以助产士这种高风险、高强度的特殊职业,导致助产士的心理压力增大,直接降低她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助产士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助产士的身心健康,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下面就针对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

1、 影响助产士心身健康的因素

1.1专业特殊性的影响 助产士即分娩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她们每日长时间连续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精神高度紧张,同时每天面对各种应激原如临产后产妇由于痛苦发出喊叫声;担心工作疏忽造成产妇病情延误的自责心理及因家属的不理解,容易引发护患矛盾;助产士的责任性决定了助产士心理压力的巨大,助产士的每项工作都维系着母婴两代人的安危,而且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完整,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助产士不但要具有一般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还要具有热情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接生技能,积极的抢救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保证母婴的安全。

1.2化学消毒剂的影响 产房内不耐高温的器械、污染后的敷料、空气、皮肤等均需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因此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消毒剂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甲醛、戊二醛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可引起结膜炎、鼻炎、喉头水肿、痉挛,化学性气管炎,肺炎级荨麻疹和手部棕褐素沉着,长期接触可引起机体多方面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损害。碘伏、过氧乙酸等,对皮肤、肝、血液等有很大损害,并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环氧乙烷、乙醇能诱发细胞突变,并有累计性效应。

1.3过敏反应的影响 制作纱布、打手套、叠敷料时,棉布纤维、微小的滑石粉、灰尘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可引起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发应。

1.4臭氧消毒 臭氧是目前产房消毒的主要方式,长期多次接触可引起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还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

1.5生物因素 分娩时出血及结扎脐带胎盘娩出时均有可能使助产士的眼、皮肤受到血液污染,接生衣被血液、体液、羊水污染后与皮肤接触,处理分泌物、排泄物等过程中,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的概率高,平均工作中,发现100%的助产士被血液污染过,95%以上被针刺伤过。最常见的血液传染病是乙肝、丙肝、艾滋病。其他如流感病毒、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病,对甲氧苯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都可能传染给助产士。

2、对策

2.1 加强继续教育和职业安全教育 创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这样才能得到社会认可的赞誉;强化助产士的法律意识,组织助产士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强化标准预防概念,加强防范保护意识,组织助产士学习感染预防知识的专题讲座,以增强助产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2.2 严格产房消毒时间 进行臭氧消毒时应避免皮肤暴露,用化学药品消毒时应禁止入内,消毒后立即通风。

2.3 产前常规查肝功、血源五项 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对阳性患者严格按传染病处理,在急产不明产妇健康状况时,应按阳性处理。严格隔离措施,配双套人员,产房内外分开,器械、敷料尽量使用一次性的原则,接生后物品使用消毒剂浸泡后打包高压消毒。助产士手上有伤口不能接生。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8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经鼻腔入气管吸痰法 护理体会

经鼻腔入气管吸痰法是由鼻腔吸痰法+支气管纤维镜吸痰法+气管插管法三项操作,经过临床实践总结而出的一项新的有效吸痰法。通过河南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教授来我院会诊的指导。我科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共对68例老年患者进行了经鼻腔入气管吸痰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80~98岁,平均88.90岁。均为卧床病人,意识状态不清醒的老年患者。其中,心肺复苏术后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0例,脑血管疾病及后遗症32例,吸痰前所有患者均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增快、双肺可听到大量痰鸣音,咳痰无力,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持续下降或低于正常水平难以恢复,痰液粘稠量多,无力咳出。

2 操作前准备

2.1向病人及家属作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请家属离开病房,以免影响操作。

2.2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防止气管内吸痰引起的缺氧,目前常规在吸痰前、中、后分别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以增加肺泡-肺毛细血管的氧浓度梯度,促进氧合,防止肺泡氧分压(PaO2)在吸引时降至基线以下[1]。

2.3准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或氧饱和度监测仪

2.4操作前不宜进食过多的食物或尽量在进食前操作,避免操作时刺激引起呕吐

2.5听肺部痰鸣音,由下至上,多次的有效拍背。卧床病人常规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必要时给予震动排痰机排痰。

3 操作过程

3.1将床头放平,病人肩下垫15-20CM厚的枕头,使病人颈部后仰。

必要时备用盐酸肾上腺素1mg+生理盐水10-20ml,吸痰前滴鼻0.2-0.5ml。

3.2按常规吸痰法准备吸痰器,调好负压,打开吸痰包,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前端。

3.3护士左手固定病人头部,同时控制负压。右手将吸痰管经鼻腔插入14-15cm左右(会咽处),刺激病人咳嗽或指导病人发声,当发声时气门打开,快速将吸痰管插入主气管内,左手打开负压,右手不停旋转吸痰管,尽量把痰液吸干净。

3.4拔管时,一边旋转吸痰管,向上提拉时松开负压,从里到外分段吸痰,逐渐退出。当管子退到会咽部时,再停留片刻,把咽部的痰液同样吸干净后,退出吸痰管。

3.5完成一次吸痰后,应将病人肩下枕头拔出,垫在头部或摇高床头,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让病人休息5-10分钟。观察指脉氧是否升至95%以上,或再次听诊,如痰液还有很多,指脉氧不理想,可再次操作。

4 护理体会

4.1吸痰时,面罩吸氧不能松开,一直给予高流量吸氧。

4.2注意观察病人心律、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刚插入气管时,有些病人会出现氧饱和度下降,这时护士不要急于马上拔出吸痰管,当痰液吸出后,氧饱和度会马上回升。

4.3护士应边操作,边指导病人作深呼吸,使病人尽量放松,不要过于烦躁。

4.4如生命体征正常情况下,可延长吸痰时间。我科的临床实践所见,病人经过2-3次的吸痰,在短时间内能改善呼吸问题。同时也为需做气管插管的病人,增加了准备的时间。

4.5操作时最好两人配合完成,一人操作,一人观察病情变化。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增加病人呼吸道感染。

4.6如果氧饱和度不能回复正常,痰液粘稠,听诊痰液较深,及时给予呼吸道10%氯化钠氧气雾化吸入[2]。

5 结果

患者经鼻腔入气管吸痰后,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5%~100%,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心率、SaO2亦明显改善。有5例呼吸功能差,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呼吸5-15天后脱机,3例呼吸恢复,病情好转;2例呼吸功能再次衰竭,家属放弃插管上呼吸机后死亡。

参 考 文 献

高压氧护士工作总结范文9

人性化护理就是以人为本,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目前,全球都步入老龄化,而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心血管病疾患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危的严重病因,关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尤为重要。因此,也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心血管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了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重点,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

转变观念、顺应角色、换位思考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责任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格特点等,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主动问候患者,给予患者微笑服务。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很多老年人住院后会产生孤独的心理。因子女忙于自己的家庭、事业,对老年人的照顾也是力不从心,此时护士要给予患者更多生活上、情感上的关怀,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做好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对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护理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休息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情况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避免压疮的发生。

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给予饮食方面的指导。如鼓励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进食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应限制钠盐摄入。

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2~4L/分,浓度30%~40%;严重缺氧8L/分;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便秘护理: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严重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等伴随症状,患者常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培养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行走方向轻轻揉压腹部,连续数日未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能下床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失眠的护理: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某些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失眠,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护士可在一定范围内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在工作中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睡前开床头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满足患者个人睡眠条件。

护理措施

做好基础护理,解决患者的需要:自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应认真细致地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等生活需要,尤其注意安全防范措施,病床加床档,床尾有安全标示卡,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之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多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稳定其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因并发症多、病情重而导致病情突变,猝死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常用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呼吸机等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各种抢救用物要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实施抢救并通知医师;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用药;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护士执行各项抢救工作应做到准确无误、反应能力迅速敏捷、观察病情细致全面。

加强责任心,做好用药观察:护士应掌握心血管科常用药物的方法、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做好三查七对。对于特殊药物,如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节律变化并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漏服、错服;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应监测血压;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征象;输液时护士要落实好查对制度,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护好患者的血管。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干预,也可根据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需求针对性采取各种健康宣教方式。同时,实施身心并重的整体人性化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的促进身体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人性化的护理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1],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各项护理工作中,降低了发病的致残率,减少了急、危、重症的发生以及发病的几率,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