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3-14 14:50:45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范文1

村级扶贫工作计划

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年均增幅,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和“五年决战同步小康”目标实现。

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对双联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以及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使双联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双联村位于务川自治县浞水镇东北方,东与茅天镇接壤,西与浞水镇鹿池村接壤,南与浞水镇青茶村接壤,北与浞水镇鹿池村、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龙塘乡接壤。

双联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玉米、高粱、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核桃、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水源较少、辖区内无大江大河流过,个别地方人、畜饮水困难。

双联村是浞水镇十个村镇之一,共有人口3439人,耕地面积3795亩,现有干部7人,其中农村干部4人,共有5个党支部,4个自然村,14个行政组。其中桥地坪组是双联村政治、文化中心,田坝组、上茶组、双竹组以发展烤烟为主,水碗坪组以发展水果为主,化力组以发展核桃为主,且有金银花种植大户刘宋兵等,双联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双联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4个自然村,14个行政组,其中10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火烧岩、化力、屋基坪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期末农村人口3439人。调查扶贫对象为184户920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7%。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前进组、沙坡组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双联村地处边远,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已经没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亦困难重重,双联村村级卫生室设备普遍简陋,药品不齐全,重大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双联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双联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双联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184户,贫困人口920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双联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双联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双联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在田坝、水碗坪、双竹、上茶园、四合头5个组实施烤烟种植2000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水碗坪组实施柑橘种植400亩;计划在水碗坪组实施金银花种植500亩,对种植大户刘宋兵进行扶持。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田坝、四合头等5个组的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金银花、柑橘等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硬化青茶村至双联村村公所7公里通村道路,需投入资金880万元,同时修建鹿池村至双联村四合头组烟基路12公里,需投入资金220万元,可解决涉及14个组789户3439人的出行问题;计划实施硬化桥地坪组至田坝组3公里通组公路,需投入50万元,同时可解决涉及1个组92户403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范文2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主要是宣传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600字以上”,欢迎阅读与借鉴!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一脱贫攻坚是着眼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形势,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员干部要紧盯目标不动摇。要把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作为能否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考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 结果导向,落实脱贫攻坚“不能停顿 不能大意 不能放松”的总要求,在脱贫攻坚最后阶段发起总攻 决战决胜,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党员干部要紧抓工作不松懈。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战役的最终胜利。因此,脱贫攻坚不到最后一刻,党员干部绝不能抱有松松气歇歇脚的思想。要集中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排查精准帮扶 “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政策落实情况,排查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等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排查扶贫带贫 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等长效机制建立情况,查漏补缺 对账销号,确保脱贫任务清零 整改任务清零 漏点短板清零。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真抓实干,不负韶华。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工作出发点,多帮助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鼓励贫困群众可持续致富的动力,坚决防范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一以贯之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不破楼兰终不还。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二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对双联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以及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使双联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双联村位于务川自治县浞水镇东北方,东与茅天镇接壤,西与浞水镇鹿池村接壤, 南与浞水镇青茶村接壤,北与浞水镇鹿池村、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龙塘乡接壤。

双联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玉米、高粱、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核桃、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水源较少、辖区内无大江大河流过,个别地方人、畜饮水困难。

双联村是浞水镇十个村镇之一,共有人口3439人,耕地面积3795亩,现有干部7人,其中农村干部4人,共有5个党支部,4个自然村,14个行政组。其中桥地坪组是双联村政治、文化中心,田坝组、上茶组、双竹组以发展烤烟为主,水碗坪组以发展水果为主,化力组以发展核桃为主,且有金银花种植大户刘宋兵等,双联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双联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4个自然村,14个行政组,其中10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火烧岩、化力、屋基坪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期末农村人口3439人。调查扶贫对象为184户920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7%。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前进组、沙坡组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双联村地处边远,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已经没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亦困难重重,双联村村级卫生室设备普遍简陋,药品不齐全,重大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双联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双联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双联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184户,贫困人口920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双联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双联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双联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在田坝、水碗坪、双竹、上茶园、四合头5个组实施烤烟种植20__ 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水碗坪组实施柑橘种植400亩;计划在水碗坪组实施金银花种植500亩,对种植大户刘宋兵进行扶持。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田坝、四合头等5个组的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金银花、柑橘等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硬化青茶村至双联村村公所7公里通村道路,需投入资金880万元,同时修建鹿池村至双联村四合头组烟基路12 公里,需投入资金220万元,可解决涉及14个组789户3439人的出行问题;计划实施硬化桥地坪组至田坝组3公里通组公路,需投入50万元,同时可解决涉及1个组92户403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三)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街道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深刻分析疫情对减贫进程产生的影响,明确提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对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脱贫攻坚如同攀登高峰,越接近山顶的路就往往越难走,也最考验人的意志和耐力。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要走最后一段最艰难的路,还要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特别是突然起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原来的扶贫工作计划,而且使贫困群众收入减少,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同步打好战“疫”和战“贫”两场硬战,任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要求也更高。

始终保持战斗状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在思想上始终绷紧弦。工作不脱节、进度跟得上,才能为夺取脱贫攻坚战最后胜利奠定坚持基础。必须时刻紧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根弦,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党中央工作要求,盯住目标、坚持标准、跟上节奏千方百计把延误的工作进度争分夺秒抢回来,按照时间节点对账交账,不折不扣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始终保持战斗状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在行动上始终拉满弓。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打赢的,必须始终保持战斗状态、冲刺姿态,横下一条心、使出浑身劲,扎实推进各项政策落地、工作落实。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部门要把握机遇、抢抓时间、全力加快各项工作进度。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做好对因疫情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最大限度化解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不利影响。

始终保持战斗状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在责任上始终落到点。当前,脱贫攻坚进入了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功克最后堡垒,取得最后胜利,必须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压紧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逐级拧紧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各级扶贫干部扑下身子抓落实。压实行业部门责任,确保工作要求不松、投入力度不减、脱贫质量不降,切实做好尽锐出战,扛责冲锋。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责任担当之勇,施统筹兼顾之谋、竭组织实施之能,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克最后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四近期,我研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一书,对中国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些许体会记录如下。

1.中国梦是国家梦。

实现国家富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为如此,盼望国家好、民族好,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要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的中国,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等宏伟梦想都已成真,正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梦、现代化之梦挺进,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已经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即将喷薄而出,现如今的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中国梦是人民梦。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人民梦的基本内涵。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幸福,发展就不算成功,复兴就不算完成。人民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整体,每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历史命运的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今天的中国,更多上升机会,更多保障依靠,更多成功路径以及更多表达渠道,使得宏大的国家梦正日益演绎为个人梦,并在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中、在时代的点滴进步中,慢慢生根、开花、结果。

3.中国梦有益于世界。

中国的富强离不开世界,也有益于世界。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梦的实现,根本要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艰苦奋斗,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内涵。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事实证明,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

离开了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和对世界的贡献;离开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思想,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发展和繁荣;离开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就不可能有中国的和平崛起。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五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在学习之余,我们也要小手拉大手,脱贫快步走。

今年,“精准扶贫”也成为了人们常提的网络流行语,回到山村里,墙壁上都是“扶贫开发,利国利民”“消除贫困,同步小康”等标语,字都用红字漆出来,显得格外明显。

虽说“精准脱贫,不落一人”,但还是有些人因政府发了补助资金,就享清福,养老了。就比如我们村的赵大爷,他们家因看病欠了别人钱,一向过着多穷的生活,欠下的债已经拖了五六年了,成为了精准扶贫户,用政府的补助资金还了债,却又揭不开锅了,只得等再发补助金了。去年过年时,干部送去扶贫物资,但他们一家还是吃了,用了个精光,干部几次相劝,他也不听,最后因旧病复发,逝世了。

在脱贫过程中“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不错的,只有乡民配合,脱贫就一定成功。李哥哥他们家收到了干部的补助,高兴极了,为家中买了些物资后,就都拿去给李哥哥上学用。李哥哥也发奋图强,终于不辜负家人的期望考上了大学,现在李哥哥在城市里开了一家公司,生意很火,他们一家非常感谢“精准扶贫”政策帮助他们走进了小康生活。

现在,许多农村人都因精准扶贫户,村子拆迁分到了一套楼房和一些钱,让他们有舒适的环镜和生活,接下来的生活也要靠他们自己努力。

许多人都过上了好生活[],他们都特别感谢政府,感谢精准扶贫政策,在村子里,脱了贫的人,就帮助那些贫困户。不由得说,“精准扶贫”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帮助。

让我们手拉着手,共同脱贫,共同进步,一起进入小康生活。让我们争当二十一世纪的时代锋,加油!

初秋的九月,已有了阵阵凉意,但在四家子村却处处都有村民忙碌收获的身影。今天赶在假前去爱心超市为贫困户兑换了一些生活物品送过去,让贫困户能舒心的过十一,真真切切感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温暖和通过劳动收获的幸福。

一晃到四家子村三个多月了,开车去村上的路上,看着车后座满满的米面粮油,心里开心又踏实,看到了贫困户的生活在一点点的变好,这都是他们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

到了贫困户付向彬家中,他刚从山上干活回家,看到我们送来的生活物品,两位老人非常高兴,主动和我们说起了最近的生活生产情况,仔细和老人讲解了爱心超市兑换物品的规则,鼓励他们坚持搞好家庭卫生,好好养殖毛驴,增加家庭收入,早日实现脱贫。

在贫困户耿久灵家中,我们重点了解了耿久灵家危房改造的进度,耿久灵患有脑血栓,治疗后留下了后遗症,行动不便,但他却不等不靠,总是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住建局鉴定了他家的房子是危房后,我们积极落实了危房改造的相关政策,入冬,他们老两口就应该能住进温暖安全的新房子里了。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范文3

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三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围绕特色做文章,迁移下山找出路,走出县域求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版权所有困地区转移”的要求,大胆探索,积极工作,贫困乡镇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效益农业发展迅猛,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山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比较优势,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各方的扶持下,培育了一批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食草畜禽等特色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加工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使效益农业开始成为欠发达乡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年来,贫困乡镇在省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下,共发展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效益农业项目535个,发展各类种植业面积34.34万亩、养殖鸡、鸭、兔、羊、猪等173万余只(头、羽),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79家,其中龙头企业60多家。在省里的带动下,各乡镇共发展效益农业面积87万亩,养殖1300多万只,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1344家。青田县仁庄乡的田鱼、永嘉县下寮乡的三黄鸡、西岙乡的菜牛、苍南县腾洋乡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磐安县贫困乡镇的中药材、食用菌的效益农业块状经济。都成了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许多乡镇还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富余、水力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丽的优势,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业和旅游观光业。景宁县英川镇、沙湾镇的小水电,文成县岭后乡的山水风光旅游,永嘉县溪口乡的古村落文化游,使许多农民走上发展第三产业致富的路子。

——下山脱贫步伐加快,转产转业走出新路。各地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大范围、多形式推进高山深山贫困农民下山脱贫,同时把下山移民与中心镇、中心村、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和转产转业,加快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进程。三年来,100个贫困乡镇共建设下山脱贫小区161个,下山迁移农户15118户,53800人。武义县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采取县城安置、中心镇安置、中心村安置和另星安置等多种形式,累计已有3.3万人搬迁下山,其中近60%的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大幅增长。据统计,近年来,这个县下山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去年达到2400元。

——劳务输出快速增长,产业转移取得突破。我省人多地少,贫困乡镇资源贫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拓宽增收渠道,各地因地制宜,掀起了“走出去”的热潮,积极引导欠发达乡镇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又一批贫困乡镇农民走上了外出打工脱贫之路。据统计,今年百乡农民外出经商、打工达28.3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比1999年增长40.35%。仙居县溪港乡由近2006农民组成的油漆经销队伍遍布全国各省市,开设油漆经销店600多家,年创收2006多万元。同时,各地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苍南县五凤乡在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温州天马电子加工厂,生产打火机另配件,每年可解决本乡及周边地区3000多人就业,仅此一项可使本乡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今年人均可增收400元以上。

——科技扶贫力度加大,农民致富能力增强。各地在扶贫攻坚中越来越重视科技扶贫,把引进科技和技术培训作为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就业和致富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武义县宣武乡在浙江大学的科技扶持下,去年该乡发展高山蔬菜3000余亩,平均亩产值1500-2006元,特别是该乡大莱村生产的四季豆,由于品种优良,早季价格在2.5—3.0元/斤,比一般四季豆价格每斤高出1元以上,仅高山蔬菜一项就使该村农民人均增收575元。各地还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活动,三年来,百乡和所在县共举办了4416期培训班,受训人数299400多人,发放各类教材900多种、44万份。青田县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培训班718期,培训3.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全县13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3%。

——挂钩扶贫成效显著,社会帮扶蓬勃开展。这几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纷纷深入贫困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选好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扶持项目935个,对当地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绝大多数承担挂钩扶贫任务的发达县(市)和省、市企业(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扶贫项目在资金上加以保证。三年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向贫困乡镇提供帮扶资金2.42亿元,其中省里确定的145家挂钩扶贫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56亿元,完成计划的104%。许多厅局(单位)和发达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赴贫困乡镇调研考察,落实项目。省纪委原副秘书长方芳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走遍了泰顺县万排乡的每一个村落,带领当地干部农民引科技、跑项目、促销路,被尊称为“扶贫外婆”。挂钩单位的行动极大力地激发和带动了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热情,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挂钩扶贫单位为挂钩乡镇捐赠旧家具4000多件,旧电脑396台,慰问金48.55万元,其它扶贫物资不计其数,为贫困地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真诚的爱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地把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通电、通水、通路、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和相继竣工,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三年间,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山区机耕路和欠发达乡镇道路建设的就达1.12亿元,结对帮扶单位用于百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亿多元,共修建乡村道路1638公里,新通公路村数292个,硬化道路63条;新建中小学校舍51幢。各地还十分重视对特困户的扶持,全面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安置工作,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条件,每年投入800万元,已使4538户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修缮和改造,16000多人得到安居。

据初步统计,今年100个贫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将超过了1500元,预计平均达到1922元,比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前的1999年增长32.6%,年均递增9.87%,增幅高于近年来全省平均水平。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的18万人下降到3万7千人,减少14万3千人,减幅79%。10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从3900万元增加到5900多万元,增长52.5%。至此,为期三年的全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已全面完成!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基本经验

在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三年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把加大扶持力度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为了实施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筹集上亿元资金,加强对百乡发展效益农业、下山脱贫、兴办工商企业、科技培训、交通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有关市和欠发达县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镇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各地在用好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消极畏难的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把外部的支持帮助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作为摆脱贫困的首要任务来抓,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版权所有。根据效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强对贫困乡镇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信息扶贫,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

(二)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客观要求。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折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当地和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乡镇无论在产业发展中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森林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把贫困乡镇建设成为生态屏障、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观光旅游胜地和当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福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下山移民工作,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地引导更多的山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在促进人口集聚的同时,都十分注重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城建区、依镇设点,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内聚外迁,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四)把发挥政治优势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这几年,各级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了扶贫工作,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同时,各地也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地区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又有利于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在全省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既增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提高了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

三、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范文4

全区现有129个农业村居(其中南洋10,青墩18,新兴14,永丰13,张庄9,伍佑10,步凤24,便仓12,城郊14,开发区5),村干部727人,现建村党委16个,村党总支113个,专业党支部475个,“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129人,“双强”村干部563人,占村干部职数的67.8%。去年三月下发了《关于大力实施“三百工程”,推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城委办(2003)85号]提出实施“三百工程”,“三百”指:培养100名致富大户、民营企业主成为“双强”型村干部;扶持100名在职村干部上项目、办实体,投资参股等途径,达到“双强”要求;招引100名亭湖籍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创业、兴办企业。通过去年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三百”一期工程,将182名致富大户、民营企业主培养为“双强”型村干部;扶持102名在职村干部上项目、办实体,投资参股等途径,达到“双强”要求;招引102名亭湖籍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兴办企业,将其中59名人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伍佑、步凤、便仓三镇去年将82名民营企业主、致富大户培养成“双强”村干部,扶持17名村干部上项目办实体达到“双强”要求。今年初,区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三百”二期工程,掀起全民创业热潮的实施意见》,继续强势推进“三百”二期工程,1—8月份将69名致富大户、民营企业主、农民经纪人培养为村干部;将111名在职村干部通过上项目、办实体,培养为“双强”村干部;招引76名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将其中39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抓目标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强“双强”型村干部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三年推进目标,今年“双强”配备率必须达到80%,明年达到100%。建立了“双强”型村干部承诺上岗、任期目标制度,诫勉谈话、引咎辞职制度,实绩考核、记载制度,强化对“双强”型村干部的管理。去年、今年初将“双强”型村干部建设目标分解到各镇(城郊、张庄街道、开发区),签订责任书,把目标规划分解到镇、村,落实到基层。2、抓推进进度。建立“三百”工程月报制度,定期通报,将“三百”工程完成情况列入镇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强势推进。实施镇领导班子成员与“双强”对象结对帮培制度,提高“双强”型村干部建设组织化程度。3、抓作用发挥。建立了“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季度实绩公示,着重对129个村居“双强”书记参加村(居)重大活动,带头富、带民富,发展社会事业等四方面情况每季度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同时对“双强”型村书记作用发挥情况进行通报。对发挥作用不够好,忙于自身业务、难以过问村里事务的24人,结合村级党组织设置改革作了调整,改任总支副书记,继续请他们“出点子、理路子”,做好招商引资等工作。出台了《关于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实绩考核激励的若干办法(试行)》,先后对作用发挥好、实绩突出的6人明确为副科级或进入乡镇(城郊)领导班子。4、抓后备源头。我们结合农村发展党员三年规划,在层层推优的基础上,选大户、培大户;同时眼睛向外,做好引才、荐才工作,对在外创业有成人员请他们回乡创业,在已回乡人员中,选择优秀分子纳入后备培养,建立了877人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双强”后备队伍提供了源头活水。加大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发挥区、镇、村三级教育网络作用,分层次开展理论教育、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层次。5、抓典型示范。组织开展评选十佳“双强”型村干部、十佳“双强”党员示范户、十佳“双强”党员示范基地的活动,编印了《产业链上红旗艳》一书,收录了34名发挥作用好的“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的典型事迹。在“七一”前并组织宣讲,进一步放大效应,形成导向。

二、关于“凤还巢”工作

我区“凤还巢”工作启动较早,在去年推进的“三百工程”的“百引”工程就是“凤还巢”工作。去年,通过实施“百引”工程,共招引亭湖籍在外创业人员193名回乡创业,创办项目193个,总投资5.8亿元,其中投资500万元或两年内形成500万元销售的项目87个,总投资达4.7亿元;今年1-8月份,共招引投资500万元或两年内形成500万元销售的“凤还巢”项目53个,总投资达2.54亿元。

1、调查摸底,健全台帐。通过媒体宣传和召开各级会议进行全员发动;通过组织专门人员,分工到村组,进行挨门逐户、沉底盖边的排查,对全区外出人员的自然情况、从业状况、地区分布等进行逐一了解;通过信函和电话联系,了解和核定外出人员的创业情况,建立了《亭湖区在外创业人员名册》、《亭湖区已回乡创业人员名册》、《亭湖区2004年计划回请人员名册》等系列台帐,根据招引情况对名册按月进行滚动调整。

2、分解目标,做到“五引”。一是明确目标“引”。对“凤还巢”工程,我区根据市目标要求和区实际情况,确定2年内招引“凤还巢”对象目标120名,确保完成100名;今年目标70名,确保完成50名。根据各党(工)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解细化,按月推进。二是营造氛围“引”。为增强在外创业人员对回乡投资兴业的热情和信心,各党(工)委利用会议、简报、慰问信、广播等手段,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浓烈氛围,对“凤还巢”对象的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三是亲情感召“引”。各基层党组织,将在外创业有成人员的亲朋故旧等关系疏理出来,利用之间关系,引导创业有成人员回乡创业,报效家乡。通过节日走访、召开座谈会、邀请回乡等形式,介绍家乡的巨大作用、区位优势、产业特点、招商重点、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等,与他们共商家乡发展大计。通过叙乡情、谈亲情、话友情,使在外人员充分感受到家乡人民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和诚意,进一步坚定他们回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培植载体“引”。引凤还巢,需要培植载体、种好梧桐。为使在外创业的“金凤”有巢可还、有树可栖,各党(工)委根据本地实际,对闲置土地、厂房、学校等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帐,为“引凤还巢”打下基础。对本地区现有的产业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招引“还巢”项目进行配套或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五是强化服务“引”。通过创设优良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创业环境,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象服务外来投资商一样,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由项目落户地负责项目申报、厂房建设等一条龙服务工作。

3、强化责任,实行“三制”。一是责任制。区委和各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签定《“凤还巢”工作责任状》,进一步强化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明确要求各党(工)委今年年底前必须招引投资500万元或两年内形成500万元销售的目标数,并将完成情况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对完成任务的领导班子和工作实绩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年终不得评为先进,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不得参加评先和评优。二是联系制。在建立区四套班子分工联系的制度上,建立组工干部、科级干部联系回乡创业人员制度。区领导干部、组工干部联系到党(工)委,落实到村;党(工)委科级干部按分工联系到片、村,落实到人。对计划回请的人员,一一落实责任,有目标回请时间和回请责任人,责任人必须有副科级以上干部。要求各责任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规定任务。三是月报制。各党(工)委每月25日前用软盘上报已回请人员情况和计划回请人员动态,区委组织部按月予以通报,通报发至区两套班子领导和各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在5月份的“三百工程”情况通报上作了批示:要求“各块要重视此项工作,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不准搞形式,图虚名。”区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转发后,极大地推动了全区“凤还巢”工作的深入开展。

“凤还巢”典型

侍成华,2003年从江阴回家乡南洋镇,投资2000万元,创办了盐城华泰纸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1.2亿元,利税可达1000万元。

宁文,2002年从日本回乡创业,投资1000元创办拓诚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信封装饰礼品,产品全部销往日本,吸纳了120人就业,2003年销售达1200万元。

祁亚明,2004年从泰州回家乡青墩镇,创办新科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1499万元,已完成投资1050万元,1000平方米和800平方米的两幢主厂房已竣工,20多台机器已安装完毕,设备性能正在调试,其中部分机器已试产,预计7月可投产达效,形成税收。另一幢800平方米的厂房钢架正在焊接之中,2年内销售收入可达3000万元。

陈志强,原在创业,2003年底回家乡便仓,创办唐古拉工艺制品厂。该公司占地13亩,一期工程投产500万元,目前近3000平方米的厂房正在施工中,办公楼准备动工,整个工程完工后年销售近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

凌海波,原在罗马尼亚投资,2004年5月回乡创办盐城市豪杰制衣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万元,购买了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用工110人,现已投入生产,年实现销售可达1000多万元。

李伟,原在常州创业,今年6月份,回乡创办盐城森德纺织有限公司,已新建三幢厂房,计2250平方米,目前正在实施附属房建设和机械设备进场,预计今年9月份可投产达效,一期投资共1000万元,2年内销售收入预计有6000万元。

在这些典型的带领下,一大批在外创业“能人”回到家乡,一大批“凤还巢”对象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三、关于农村党员“亲情联动”活动开展情况

“亲情联动”的核心是“结对帮扶”。“亲情联动”的方式要实现两个转变:从生活帮困向项目带动转变,从扶贫帮困向扶持创业转变。今年我们亭湖区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分类指导,分块推进。对全区8164名农村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对先富党员,争创“双强党员示范户”,打造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创业的示范群体;对50多以下有项目基础的985名党员开展学一门技能、上一个项目、转移一名家庭劳动力的“三个一”活动,提高致富能力;对596名建国前老党员逐一落实“双强”党员和非党致富大户结对帮扶,对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306户老党员家庭,实行“双结对”,还落实区、镇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二是创新方式,抓实措施。具体做到“四联四扶四助”。一是在“联”上下功夫。主要是创新帮扶联动的形式:⑴实行机关干部结对——上下联。区“亲情联动”活动领导小组每年初以文件形式,明确区四套班子成员、区镇两级机关干部与全区农村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城市特困家庭“一对一”“几对一”帮扶,对建国前困难老党员各镇党委还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作为帮扶责任人,安排一名镇机关干部作为项目联系人,做到帮扶联到户,责任联到人,措施联到位。⑵明确“双强”党员干部帮扶——户户联。在全区农村排出626名“双强”村干部、党员与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实行户对户帮扶。张庄街道“双强”党员,草莓大王张长江,利用自己种植草莓致富的优势,帮助建国前老党员王传来儿子种植草莓,并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种植草莓,使每户人均增收1785元,户户联,联出“致富经”,实现户户增收。⑶发挥特色产业带动优势——产业联。我区围绕创树“一镇一品、一村一色”为目标,注重培大、培强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优先吸收建国前老党员子女、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加盟,带动农村贫困群体致富。南洋镇倾力打造“萝卜之乡”,三洼村委王宏群率先创办萝卜协会,投资10多万元建起库房,将注册的“三星”牌农产品销往上海、宁波等地,一组的建国前老党员陈金扬在他的带动下,投资2.5万元上大棚、长蔬菜,“小萝卜”带动了全村600多户农户,户户种蔬菜,天天奔市场。张庄街道的葡萄业,新兴镇的花卉、养殖业,青墩的脱水蔬菜、雪菜等特经、特养业等产业,带出了老党员、困难农户致富的新天地。⑷强化龙头企业聚合效应——企户联。龙头企业带动力强、聚合度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强,在“亲情联动”中,我们抓龙头企业,以“公司+老党员子女+农户”方式,带动百家千户脱贫致富。张庄被誉为“齿轮之乡”的张庄街道有40多家齿轮企业,千万元销售的有8家,吸引周边村近4000人进厂打工,户均1.8人,全街道17户建国前老党员家家都有子女进厂,优先解决30多户贫困农户子女就业。永丰镇羽佳塑造制品有限公司拥有东南亚最大的注塑机,300多亩的厂区吸收500多名农民就业,吸引附近8名老党员子女到企业打工,先后出资几十万元支持公益事业,并且带动塑料回收业。企户联,联出一条产业链,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二是在“扶”上求实效。⑴在思想上扶志。“扶贫更要扶志,输血更要造血”。针对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和城市特困家庭的现状,着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外因、内因关系,变“等救济”为“要致富”,帮助他们树信心、立大志、创大业。便仓镇便仓居委会有一户困难党员,丈夫常年患病,妻子小病不断,家中一贫如洗,生活无望,该居委会主任助理、共产党员卞冬云几次登门劝导:人不能丧志,穷有穷根,富有富源,只要有决心,就能甩穷根!帮助他们筹资2万多元办起百货店,在“冬云批发部”倾力支持下开张了,多病的丈夫还能帮助照应门面,现在他们家的年收入已达万元以上,他们逢人就讲“人穷志不能穷,创业先立志”。⑵在能力上扶技。在农村,我们全面启动“农村党员素质更新工程”,围绕“一人学一技”,以大培训带动农村困难党员、特困农户种技素质的提高。去年,区镇两级联动,举办了农村“星火项目”、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畜禽养殖、花卉苗木栽培等各类培训班27班次,参训人数7800多人,吸纳老党员子女、贫困党员、特困农户近1000人参加,并刻录《致富三十六计》1000多盘下发到各村,组织观看。在城市,我们重抓就业培训,举办机械、纺织、缝纫等各类培训班15个班次,参训1794人,对特困家庭人员实行免费就业培训。⑶在生活上扶困。对生活帮扶我们明确要求结对对象每年捐助钱物,农村不少于500元,城市不少于1000元。生活帮扶重点突出“解难”,帮助解决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城市特困家庭的燃眉之急。去年洪涝灾害过后,我们把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农户灾后建房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实行责任、资金、建设三到位,使特困户在入冬前全部搬进了新居。⑷在项目上扶资。“亲情联动”既要生活上解难,更要脱贫,实施项目带动,扶持资金。去年全区实施农村建国前老党员帮扶项目44个,落实帮扶资金18.6万元。新兴镇对老党员致富项目实行“五个一”筹资办法,即“上面要一点,银行贷一点,帮扶大户借一点,结对干部捐一点,有条件的村贴一点”,帮助9户老党员上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永丰镇永西村建国前老党员范维楼儿子范龙标想办一家小型铸造加工厂,面临厂房难落实、资金难筹措的窘境,镇党委多方为其协调联系,最终选定陈台村境内交通便利的一家闲置厂房作为厂房,并为其协调贷款5万元,使小厂顺利度过难关,2003年当年开始赢利。三是在“助”上求突破。主要开展三“助”:⑴助医。对因病致贫的贫困党员、困难户,积极开展助医活动,为他们解决“看病难”问题,在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对建国前老党员、特困农户进行扶助,部分镇减免他们个人缴纳部分,定期为建国前老党员进行体检。⑵助学。对特困农户、城市居民子女入学实行扶助,减免费用。去年年底举办了“爱心献学子、共度欢乐年”资助特困生活动,对50名特困学生进行捐助,捐助资金2.5万元。⑶助就业。让老党员、贫困户脱贫,关键要解决“饭碗”,加大就业扶助力度。新兴镇同心村坚持“以工兴村”,村里5家企业吸纳村民近700人就业,实现“老党员户户小康,村民家家致富”,人均收入4900元。城郊村办工业更是火红一片,带富一方,实现村民普遍就业,所有建国前老党员都被企业聘为“党日活动”顾问,每年享受1000元的“功臣钱”。在社区去年开展“亲情联动再就业援助”,为特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198个,实现114人再就业,举办了6场下岗职工专场招聘洽谈会,先后提供就业岗位1400多个,有200多名下岗职工签约实现再就业。亭湖街道在全市率先建起了“爱心超市”,为低保家庭提供定额免费、扫需自选的基本生活用品和低价的商品服务。

三是立足长效,健全机制。“亲情联动”向机关、社区、非公企业拓展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创新机制。一是抓督查,建立责任机制。开展“亲情联动致富”活动关键在镇、街,落实在村居、社区,在工作中我们建立区直、镇街、村居和社区三级责任体系,与全区“四帮”(机关帮基层、干部帮职工、党员帮群众、强村帮弱村)活动有机衔接,建立“三个一”的督查机制:每双月通报一次、每季度专题会办一次,每半年组织一次“亲情联动”项目观摩。二是抓典型,建立创评机制。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我们重抓典型培植、宣传,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建立三类创评机制:在帮扶机关单位、机关干部开展评选“先进帮扶单位”、“优秀帮扶工作者”;在结对帮扶的“双强”党员中评选“双强党员示范户”、“示范责任区”、“示范基地”;在被帮扶对象中评选争当“党员发展之星”、“创业标兵”等活动,通过创评,增强帮扶单位、帮扶人的责任意识,激发被帮扶对象的创业意识,提升“亲情联动致富”活动层次。三是抓保障,建立服务机制。对建国前老党员子女致富项目实行贷款贴息“绿卡”制度;对困难党员、农户致富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的“绿灯”制度,在土地流转、项目用房建设、电力配套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党员创办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向省、市部门申请重点扶持,青墩镇恒鼎脱水蔬菜、新兴镇的富大草鸡煲等3项被列为重点扶持项目。四是抓互动,建立双赢机制。通过创新帮带模式,构建“共富”利益共同体。永丰镇联盟村总支副书记,养鸡大户徐洪海在帮助建国前老党员施昌英两个儿子和周边30多农户发展养鸡业,无偿提供技术、信息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同时,自身业务也得到了壮大,光销售鸡饲料每月达到上百吨,不断吸引着周边乡镇农户的加盟。

四、关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规划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展情况

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以后,我们围绕市委冯书记提出的“全面规划、全民创业、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要求,对照四大项18项“全面小康村”的指标体系,对全区129村居进行调研,按照“全面部署,重抓试点,分步推进”要求,推进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一是面上发动,舆论先行。8月7日召开了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农村十大块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就创建小康示范村进行座谈交流,签订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各村(居)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小康示范村创建情况公示”,对照18项指标差距在哪里?创建措施有几条?全面达小康时间要几年?做到创建小康示范村村干部胸中有谱,村民心里有数。二是抓好试点,典型引路。各镇选择2个以上村进行全面规划试点,邀请建设规划部门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段,着手编制全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中心村、工业集中区、农田保护区和村内道路网络规划,用好的规划凝聚群众一年接着一年干,引导干部一任接着一任抓。三是全面部署,分步实施。按照村级经济实力和地域位置,各镇拿出总体创建规划,分步启动,争取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村一级规划工作。版权所有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范文5

车子进入洛南地界,最醒目的是路两旁的标语:“整村推进展新貌,产业扶贫促增收”“听党话,跟党走,脱贫致富有盼头”……

洛南,脱贫攻坚战的舆论氛围很浓。

一路上,洛南县扶贫局局长周建国一直在向《中国扶贫》记者介绍他们的脱贫攻坚战况,从易地扶贫搬迁到产业带动,从整村推进到美丽乡村建设,从精准识别到精准退出……周建国的讲述情感丰沛,娓娓道来。看得出,这个精干的陕南汉子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

当记者问到“你们县扶贫工作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时,周建国几乎不假思索地答道:“是产业党建与精准脱贫的深度融合,我们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党建领航,聚力实现精准脱贫的洛南之路。”

扶贫书记的“神”抓手

f到洛南县扶贫工作,绕不开县委书记璩泽涛。璩泽涛很忙,接受了记者简单的采访后,便匆匆离去。他要赶着去向商洛市领导汇报脱贫攻坚工作,赶着去银行协调一家扶贫企业的“富民产业贷”,还要赶着去一个村子现场办公,解决整村推进碰到的难题。

璩泽涛2015年7月履新洛南县县委书记,当时的洛南县贫困人口8.6万人,占商洛市17.5%,贫困发生率高达24.8%,高于全省、全国的14.1%、19.1%,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洛南县位于山区,原来靠着矿产资源,财政收入还说得过去,可在2015年,受大经济环境影响,矿产企业纷纷减产甚至闭矿,县财政困难,GDP下滑,这个县委书记怎么当?有人出谋划策“璩书记你得抓GDP呀,GDP是脸面更是政绩”,可是,在璩泽涛看来,脸面和政绩都没有老百姓的日子重要。上任伊始,他在会上告诉大家“我这个书记就是来扶贫的,脱贫攻坚才是咱们县当下的中心工作。”

财政紧张,这贫怎么扶?别人愁得唉声叹气,璩书记说:“光发愁有啥用?组织上把我们放在了这个位置,就得豁出一条命带着群众干!只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于是他挨镇跑,入村转,致贫原因、致贫顽疾看在眼里,扶贫办法、脱贫妙计涌上心头。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怎么才能统起来?他想到了组织建设。

洛南县现有基层党组织722个,有党员18355名。如果组织好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一定能生成巨大的正能量,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搅起惊天巨浪!

说干就干,一份份关于加强党建促脱贫的文件从洛南县委发出,一次次研究特色产业党建如何领航扶贫的“诸葛会”在县委会议室召开。通过反复研究讨论,一整套方案应运而生。

洛南县委抓党建第一手硬招是通过定规划、定载体、定职责,全力打造“红星闪闪・大美洛南”党建品牌,着力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定规划。出台《洛南县基层党组织五年规划》,从组织怎么设置,队伍怎么建设,激励怎么保障等共计8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具体内容又分“五大工程”,即闪闪红星示范、为民便民服务、党员素质提升、富民和谐聚力、强基固本保障。“五大工程”使党建规划和县“十三五”规划同频共振,更与脱贫攻坚高度契合。二是定载体。在全县推行“三大指数”积分管理,即党员先锋指数、总支(支部)堡垒指数、党(工)委服务指数,以量化考准考实,解决了过去标准不清,考核缺乏公信力的难题;三是定职责。在最新出台的《洛南县基层党建考核办法》中,各级党组织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被规定得分条离析,各级组织每个党员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白纸黑字一清二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定”“五大工程”使洛南县党建工作进一步走上正轨,走上了和脱贫攻坚相辅相成的互促大道。扶贫书记璩泽涛终于找到了最有力的扶贫“神”抓手。

“双建”转化为生产力

围绕“党建领航促脱贫”主题,洛南县委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双建双带双提升”就是产业党建和精准脱贫融合的最佳切合点,一举打通了两项工作相融合的任督二脉,下出了一盘双赢共进的绝佳棋局。该县景村镇宏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就是 “双建”(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最有代表性的受益方。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镇党委书记找到郭夏峰,希望他带领合作社加入“战斗”。身为共产党员的郭夏峰热血沸腾,当即承诺一年带动贫困户若干,保证脱贫若干。

军令状好立,仗却不好打。以当时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别说带着贫困户脱贫致富了,自己的经营都捉襟见肘,郭夏峰正犯愁,没想到璩泽涛上门调研来了。

璩书记问:“你不是在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吗?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起来呢?我们党当年三湾改制,把支部建在连上,从此改变了一支军队的性质,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党支部的力量还带不起你一个小小的合作社吗?”看郭夏峰听得入迷,璩书记继续传经授宝,“你不是有5个生产小组吗?为什么不在这小组上分别建立党小组呢?这样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让两级组织充分发力,横向纵向无死角,一定能带出生机活力。还有,你这两级党组织要想高效运转,必须把村两委班子成员请进来,给你撑腰打气,帮你谋篇布局。”

在璩书记的亲自指导下,郭夏峰找到村书记、村长、村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文书。各路能人四海归心,很快都成为合作社党支部、党小组的主心骨。

台子搭起来了,好戏随即开场。扩大生产首先需要流转土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坐镇协调,自然顺山顺水。有了地盘还要解决资金,党支部成员积极活动,说服了镇里又去游说县里,那副百折不挠的劲头连璩书记看了也感动,亲自出面做工作,终于使扩大生产的产业资金落地合作社,为合作社发展注入活力。

在宏泰金银花合作社,记者走进一间夜易拧暗惩呕疃室”的办公室。一个大开间,足有40平米,墙上展板内容丰富,有党建促扶贫组织架构图,有党员联系社员制度,有党支部“双培双带”制度,有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还设有“红星闪闪”评比栏目。那一张张图表,一组组数据,内容丰富,详实明了。看得出,这里的党建工作绝非样子工程。

郭夏峰告诉记者,过去虽然身为党员,但因为农村党组织建设一度较弱,他曾错误地认为搞党建是务虚,就是开会读报念材料,现在才知道,原来党建还可以这样抓,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接了地气,办了实事,提振了企业活力,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尝到甜头的郭夏峰还告诉记者,2017年,合作社计划拨专款加大党建投入,让“双建”转化出更大的生产力。

“双带”爆发洪荒之力

洛南县实施“双带”,以党建带扶贫,以党员带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示范作用,采取“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方法,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保安镇的做法堪称对“双带”的完美诠释。

为帮助群众脱贫,保安镇上想了很多办法,依据传统手工艺发展草编及豆腐干产业、种核桃……可是因种种原因,要么收益有限,要么见效速度太慢,怎么办?王勇绞尽脑汁四处打听,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一家频临倒闭的合作社――广汇兔业上。一只兔子从出笼到成兔只需三个月,且国内养兔技术成熟,疫苗全面,养殖过程死亡率低,只要规模够大,且有稳定销售渠道,养兔子赚钱十拿九稳。

可是,群众怕有风险,都不敢参加合作社。王勇开了几次动员会,报名才十几户,正式签合同时又全部反悔。怎么办?王勇在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把各个村两委班子成员悉数纳入,把5个最精明能干的村支书选为党小组长,下死任务,要求他们在各自村子挑头成立合作社分社。王书记的话很硬:“群众都怕担风险,这个风险只能我们党员来担。镇上给你们每人借2万块钱,这10万块钱的风险我来担!这事,只许成不许败!”

镇党委政府带了头,大家也就撸起袖子跟着干。杨村书记周铁牢学王勇最像,回村就找来了村监委会主任和文书,“按镇上的要求,咱今天正式成立广汇兔业合作社杨村分社,我负总责,你俩是党员,又是村干部,必须带头跟我一起养。开头的风险我担着。”

镇党委前后4次到杨村开动员会,并在会上跟群众说:“大家放心,养兔这个事,支部弄成了大家再弄,我们要弄不成,绝不让大家弄。”最初计划每个贫困户免费发放两组兔笼,赊72只兔子。为保证贫困户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合作社把崽兔养到35天,且全面注射疫苗后才赊给贫困户,把技术要求较高的阶段放在合作社,贫困户只需再养两个月,合作社即无限量保底回收,保底价高于市场平均价一块钱左右,一只兔子利润空间在10-15元之间。王勇还拍着胸脯向大家保证:“大家只管放心养,赚了钱是你们的,这事要弄败了,兔子养出来卖不出去,你们就拉到镇政府院子里来,我王勇拿工资填窟窿!”

这头坚定了贫困户的养殖信心,那头还要做合作社赊兔子让利于贫困户的工作。广汇兔业理事长卢红婵同样顾虑重重,工作做了一个月还不肯松口,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彻底服了。合作社向银行贷款,银行却因资金风险迟迟不放贷,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出马,银行又提出必须有两名公职人员做担保才放贷,党委书记和镇长挺身而出,愿意做担保人。卢红婵深受感动,坚定了跟政府合作,在脱贫攻坚战中做一把时代弄潮儿的决心。

仅仅半年多时间,杨村已实现贫困户养兔全覆盖。贫困户余文平2016年5月开始养兔,此前,因妻子病故,孩子幼小,家庭贫困,余文平几乎失去生活信心,自己每天蓬头垢面,家里庭院破败,是典型的没想法没办法的贫困户。在村党支部带动下,余文平鼓起勇气养兔子,当月即获利800元。这让老余有了精神,干脆贷款5万元,收拾庭院,增买兔笼扩大养殖规模。年底,净赚8000元,实现脱贫。老余告诉记者:“今年准备再扩大规模,争取挣个五、六万!”

截至2017年春节前后,广汇兔业合作社已带动2783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年养兔增收1.8万元。“双带”爆发出一股洪荒之力,助推保安镇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双提升”的耀眼成绩单

因为加入了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因为和党建工作实现了深度融合,广汇兔业和宏泰金银花两家合作社都迎来了新生,广汇兔业被陕西省扶贫办授予省级扶贫示范合作社,被省妇联授予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被省农业厅认定为陕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其下一步目标是再带动3500户1.2万人实现脱贫。宏泰金银花合作社资产以每年100万元增长,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规模化种植金银花1000亩,富硒黑花生500亩,发展林下生态土鸡2万只,带动217户贫困户,2016年已实现脱贫130户,2017年、2018年分别计划再脱贫50户和37户。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范文6

摘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域全面小康进程实际,湖南省将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划分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四大区域板块。湘南地区以部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平台,大力促进开放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建成连接粤港澳和东盟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17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本文根据湖南省县市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评指标体系指标,针对永州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 :湘南永州地区;全面小康;建成;研究

一、湘南永州地区全面小康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全面小康整体实现程度的横向比较

2011年全面小康监测数据业显示,与全国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大方面指标对比,湘南地区永州全面建设小康进程较缓,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6个、6.7个百分点。与衡阳、郴州相比,永州小康进程存在差距。主要原困:一是R&D 经费支出1.08 亿元,占GDP 比重仅0.19%,实现程度仅为7.6%;二是经济总量小、人口多,人均GDP低,仅实现42%;三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四是城镇化水平不高。

2.考评体系指标实现进度不平衡

在六大类指标中,社区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资源环境指标发展进程较快,而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指标发展相对缓慢。永州市经济发展指标实现程度仅60.52% ;文化教育指标实现程度为67.9%,其他四大指标实现程度均已达到90%以上。在所有指标中,实现程度低于90%,提升幅度低于1%的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所有指标中,实现程度有所倒退有:社会安全指数降低0.4个百分点,单位GDP 能耗低16 个百分点。另外,还存在指标实现程度波动的问题。指标基数不断变化调整,有些指标现在看似完成得好,但今后不一定能完成,各级各部门不能掉以轻心。比如,随着国家计划生育二孩政策的实施,未来永州市人口会迎来一个膨胀期,对永州市全面小康建设是一个重大挑战。人口的增长会使永州市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指标基数不断提高,实现难度加大。3.各县区推进全面小康进度不平衡根据省里分类,冷水滩区、零陵区、祁阳县、东安县、道县、蓝山县等为第二类,新田县、江华县、宁远县、双牌县、江永县为第三类。在二类县区中,进程最快的(冷水滩区)和进程最慢的(东安县)二者实现程度相差10.4个百分点,提升最大的(零陵区)和提升最小的(冷水滩区)二者幅度相差5.1个百分点。三类县中,进程最快的(江华县)和进程最慢的(新田县)二者幅度相差5.6个百分点,提升最大的(江华县)和提升最小的(新田县)二者幅度相差4.9个百分点。在所有县区中,部分县区(东安县、双牌县、新田县)的提升幅度未达到目标值,部分县区(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双牌县、江永县、新田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低于69%。

二、加快湘南永州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策

1.以工程为抓手,深化城乡统筹小康工作的重点在“三农”,难点也在“三农”。以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抓好主导产业提升工程、名优品牌创建工程、服务体系完善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科学合理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城乡统筹试点镇”“乡村风貌”“示范建设”“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等工程为抓手,打造一批村民富、村风好、村庄美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就业问题,创新就业扶持政策,保证农民转化为市民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卫生医疗明显改善。

2.扩园区建新城,承接产业转移

以用高铁思维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科学合理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参与长株潭、珠三角、北部湾等区域产业分工,加快向互补化、专业化方向调整。要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精神夯实基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政府公信力,优化投资环境,坚决杜绝把“外商”打成“内伤”的情况发生,彻底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要继续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按“工业新城、城市新区”要求,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提升园区品位,逐步打造产业链、园区品牌,形成聚集效应。

3.抓优项目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经济发展是全面小康的硬指标,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完善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建设各类投融资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有条件进入公共领域。扎实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找准方向,统筹规划,在稳定第一产业发展同时,加快提升二、三产业,增强经济发展竞争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项目就是抓经济的核心理念,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一批特色主导产业。

4.坚持造血扶贫,强化扶贫攻坚

扶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首先是向上争政策。建立上下联动的信息沟通渠道,组建扶贫政策研究小组专题研究中央、省的扶贫政策,寻找可供永州借力的政策。其次是向下促落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扶贫开发政策,加大新田县、江华县两个部级扶贫县和宁远县、双牌县、江永县三个省级扶贫县扶贫攻坚力度。坚持民生为本,统筹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做到整村推进与重点帮扶结合,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持续推动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整治“六到户”。坚持“造血”扶贫理念,全面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经营主体。

5.两型建设先行,坚持生态优先按“美丽中国”和“两型社会”要求,努力把永州建设成品质活力城市。继续深入开展湘江生态补偿机制前期调研准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生态补偿政策。细化生态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考核指标,适当加重生态建设比重。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尽快划定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和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6.重视基层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加快发展奔小康,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建设,真情关心基层干部。适当提高基层运转保障资金,改善基础工作环境;同时,严格考核标准,提高基础执政水平。大力培养优秀致富带头人,增强引领分展、服务群众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R].

[2]钟国宇.永州市2011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EB/OL].中国永州新闻网,zt.yongzhou.gov.cn/2014/0314/318318.html,2014-03-14.

[3]伍军.对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点思考[EB/OL].中国永州新闻网,theory.yong?zhou.gov.cn/2013/1209/308650.html, 2013-12-09.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范文7

2009年,广东省开展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下简称“双到”)工作。云浮在“双到”工作中,创新扶贫模式,扶贫力度大、贫困村发展快、贫困村民得到的实惠多,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广东省云浮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卓志强。

《中国扶贫》:作为市长,您如何理解扶贫工作?您曾挂钩帮扶罗定市金鸡镇会龙村,帮扶中您有何感受?

卓志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也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历届广东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云浮市委、市政府也一直把扶贫工作当作大事来抓。自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为增强贫困户长期稳定的致富能力,我们实行了帮扶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全员参与扶贫、全社会参与扶贫。在扶贫工作中,不管你是书记、市长还是其他干部,都有责任认真地去做好扶贫“爱心”接力的工作,我们云浮人人都是“扶贫员”。

记得我当选云浮市长后第一次去考察自己挂钩联系的贫困村——罗定市金鸡镇会龙村的时候,看到的情况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都相对较差,我感到很心酸,无法用语言表达。经过自己和驻村扶贫工作组以及社会各界包括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如今的会龙村大变样,村路畅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培育了适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目前,会龙村的贫困户已100%实现脱贫,其中相当一部分村民已走上富裕之路。

关于扶贫,我最大的感慨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虽然广东已是全国的经济大省、文化强省,但在我们云浮这样的山区里面,有一部分老百姓还住在危房里,还喝着不安全的水。加快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向脱贫之路,极大地缩短与富裕地区的人、与先富起来的人的生活差距,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这便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这个市长一直都在牵挂的事情。

我们云浮的经济总量在全省来说偏小,有这样那样的先天不足,但在生态上我们是富裕的,这里拥有难得的青山绿水,城市的包容和诚信度也较高,刑事发案、治安案件也很少。在扶贫工作上,我们更是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把扶贫当作一件大事业来做。每当看到一个个被帮扶的贫困村面貌发生大改变、一户户贫困户对改变的生活露出满意的表情,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

《中国扶贫》:此前,我们采访了罗定市、郁南县的一些镇、村,感受到云浮的扶贫工作做得扎实、深入,请您谈谈云浮扶贫工作的特点?

卓志强:自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作出扶贫开发“双到”战略部署以来,我市结合实际、大胆探索,采取金融扶贫、产业化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智力扶贫、社会力量扶贫、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医疗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按照“先脱贫后致富,先输血后造血,先培训后就业”的模式,有效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创造了许多亮点和成绩,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一是顺利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经过三年的努力,贫困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贫困户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层队伍建设明显增强,村风民习明显好转,全面完成了三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目标任务,特别是成功建立了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2010-2012年连续三年,我市扶贫工作被省评为优秀,其中在全省率先探索小额金融贷款扶贫的创新举措,现已成为全国、全省推广的金融扶贫模式。应该说,这三年,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力度最大、贫困村发展变化最快、贫困村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

二是促进了农村环境大改变。三年来,全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116户,完成“两不具备”村庄搬迁项目4个,建设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9个;完成3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708.58公里;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337个;解决饮水安全工程项目254个,贫困村农户安全饮水率达100%;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共939宗。全部贫困村都拥有文化室、卫生室、公厕、垃圾收集设施和室外文体设施,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观。

三是实现了农村发展能力大提升。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三年来共组织贫困户劳动力各项技能培训6.7万人次,劳务输出2.1万人,3816户贫困户共获得3562万元的金融贷款支持,实现了稳定脱贫。2012年,全市有农业产业化组织673个,带动农户27.3万户,户均参与产业化经营收入9150元。第二,村级班子凝聚力明显提升。全市87个贫困村村组织阵地全部实现“五有”(有牌子、有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有宣传栏、有工作制度)。村“两委”的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第三,贫困户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贫困户新农合参保率、贫困户低保五保纳保率均达100%;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3%以上。农房保险稳步推进,农业保险逐步扩大。

在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也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我市属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仍有12.58万人,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的大石山区、边远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库移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已脱贫的群众也极易返贫。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开始,如何更有效地借鉴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前三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成果,探索建立并逐步健全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战役,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扶贫》:2013年,广东省启动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请问云浮市将如何推动扶贫开发规划的落实?

卓志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要从政策、规划、项目、资金、战略以及领导组织等方方面面抓起,必须要有更强的力度、更硬的举措,强化保障措施,认真落实与推进。在未来三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重点帮扶村要脱贫。到2015年,全市99个重点帮扶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预计约9150元),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5万元。第二,贫困户要脱贫。到2015年,全市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2.03万户、8.05万人,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年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5%(预计约6850元),并实现稳定脱贫。为实现以上目标,我市将围绕“六个相结合”:落实责任与创新机制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开发式扶贫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大帮扶力度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新一轮帮扶与上一轮后续帮扶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力推进。

一是继续实施对口定点帮扶。我市99个重点帮扶村中,由佛山市帮扶40个重点帮扶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4521户1.9万人),由市直单位帮扶59个重点帮扶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4347户1.8万人)。重点帮扶村之外的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的1.14万户、4.3万人)由所在县、镇采取“千干扶千户”的帮扶方式。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除争取省里的扶贫资金外,我市财政将安排共1794万元用于扶贫专项资金;落实村级公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给予50%补助;对小额贴息财政给予40%补贴;今后三年的“6.30资金”,继续全部用于扶贫。

三是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面落实医保、社保等政策。全面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改造任务,计划今年改造2815户、明后年改造6785户。

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优先扶持饮水、信息建设,3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建设,连片30亩以上农田整治;结合《广东省创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动计划》,建设20多个“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

五是加大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落实贫困家庭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上学等政策,推进“双转移”培训就业,对农民创业给予优惠政策。

《中国扶贫》:未来三年佛山将帮扶云浮40个相对贫困的重点帮扶村脱贫,请问双方对接工作和扶贫进展情况如何?

卓志强:按照省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安排,佛山市对口帮扶我市的罗定、新兴、郁南、云安4个县(市)40个重点帮扶村,4521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9378人。两市及时沟通,对接迅速。佛山市在对口帮扶我市扶贫开发工作中,表现出了行动快、工作实两大特点。

行动快。早在4月中旬,佛山市扶贫办就到我市专门开展了对口帮扶工作的专题调研,为扶贫驻村工作组驻村开展工作做好前期协调准备。省会议结束后,佛山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带队深入我市进行部署和对接帮扶工作。随后,佛山市市直单位和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的区直有关单位及有关镇相关干部已全部到位我市40个重点帮扶村。

工作实。佛山市在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中,将对口我市的帮扶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平均每村每年投入不低于100万元的标准统筹落实帮扶资金,三年将落实帮扶资金1.3亿元,对被帮扶的重点帮扶村、贫困户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生产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给予专项资金扶持。

同时,我市各地和相关部门按照省的要求和市的部署,认真做好各项配合工作,严格把好市直机关和各县(市、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派驻干部选派关,认真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目前驻村干部士气高涨,精神饱满,到达帮扶村后,立即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已完成帮扶前贫困户的核查识别工作,正转入制定“双到”建档立卡工作方案阶段。

《中国扶贫》:您强调扶贫工作要重视产业扶贫,要重视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请问您如何思考改变部分农民的“等,靠,要”思想,变“输血”为“造血”这个问题呢?

卓志强:扶贫先扶志,精神上的贫困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在开展新一轮扶贫攻坚中,我市坚持强化“精神与造血扶贫”的统一,一方面注重“扶志”,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重视“造血”,始终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并以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引领扶贫开发,倡导先富带后富,逐步消除贫困。

一是推广产业扶贫。注重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总结推广“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模式,要求每个贫困村至少落实一个产业基地、一个专业合作社、一笔可以滚动发展的生产扶持基金,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参加一个产业基地或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将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当地的优势产业、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将贫困户带进大市场,形成持久稳定的增收机制。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已发展到725个,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532个。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挂钩扶持的贫困户总数达2.4万户,约占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75%。2012年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户均收入11700多元,农业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农民增收5700多元。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形式,建立大面积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2500多户,户均增收2032元。

二是推进就业扶贫和技术扶贫。我市出台了《关于在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智力扶贫工作的意见》,致力以“双转移”为载体,深入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帮助贫困户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三年来,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培训6.7万人次,21332户贫困家庭通过劳动力转移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家参与扶贫济困。我市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意见》,鼓励民营企业为扶贫开发捐赠资金、解决贫困人口就业、投资社会公益事业。目前,全市已有20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支持贫困户发展项目、吸收贫困人口到民营企业工作、帮助解决贫困户子女读书等形式对860多户贫困户进行了扶持。云安县有5家企业、1个商会及100名县政协委员参与183户贫困户的帮扶,通过扶持发展生产、解决就业等措施使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新兴县凌丰集团三年来共捐赠150万元,资助300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毕业后还优先安排在该集团就业。

《中国扶贫》:您到云浮工作以来,多次强调要让老百姓逐步脱贫走向富裕,需要扎实做好扶贫这一项工作。扶贫工作范畴很广,除了衣食无忧,还有教育、医疗、住房等等,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卓志强: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既是扶贫工作,也是民心工程;既是经济工作,又是党建工程;既是帮助农民致富的行动,又是改善政风、民风的工程,容不得半丝松懈。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范文8

“以往越贫困的地区,人们卖东西越便宜,买东西越贵”,京东要在物流体系打造和产业政策扶持下,改变这一现状,用电商给贫困地区带去最大的价值。近年来,京东发力电商扶贫,挖掘农村特色,输出优质土特产品;培养网络人才,引进电商技术资源。一来一去间,农村电商的面貌悄然改变,给网络扶贫注入了创新活力。

精准扶贫要靠跑,土特农产都是宝

2016年11月8日,“双11”年度电商大赛鸣枪在即,刘强东却联合腾讯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玩起了一场“斗鸡游戏”。二人分别在微信运动中创建线上捐步跑团,为京东“扶贫跑步鸡”公益项目站台。

网友可以捐赠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为他们投票。最关键的是,每累计到10万步,将由京东生鲜为贫困地区的农民捐出一只鸡苗,进行绿色饲养,养成后在京东商城出售,收益归农户所有。

为啥要叫“跑步鸡”?原来,“扶贫跑步鸡”选用的是华北太行柴种,生命力顽强,好动好飞含脂低,肉质更紧实;采取绿色放养的方式,不添加抗生素防腐剂等饲料,甚至定期喂食蔬菜水果作辅料;他们还计划给每只鸡戴一个脚环,监测这些鸡每天走了多少路,步数越多价格越贵。刘强东对“扶贫跑步鸡”十分青睐,“双11”前一天,他直播下厨做大盘鸡,原材料便是来自河北武邑的扶贫跑步鸡。

“跑步鸡在帮助乡亲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美食。”刘强东认为,通过发挥京东电商平台优势,以“互联网+”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既可以打造一系列真正的绿色食品品牌,帮助更多贫困户通过该项目实现脱贫致富,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健康、安全的生鲜食材,实现了共赢。

2016年12月7日,在电商精准扶贫2016年度论坛上,京东“扶贫跑步鸡”入选“电商精准扶贫十佳创新案例(2016)”。评审组给出的点评是:“精准扶贫、生态环保、健康生活、科技创新,入人心,得民心,互联网思维让‘跑步鸡’一举成名。”

那么,精准发展农村特色电商,其效率和成果到底如何呢?拿“扶贫跑步鸡”项目来说,捐赠步数活动上线10小时,就有近2万人捐赠了步数;截至11月10日中午,共筹得步数7.67亿步,这意味着,京东捐出了7600多只鸡苗。“双11”前夕,首批“扶贫跑步鸡”上线开售,近百名贫困户因此受益,户均可获得3000元收益,这对国家重点扶贫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近几年,电商扶贫逐步开始成为京东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2014年底,京东提出农村电商“3F”战略,包括农产品进城战略、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和农村金融战略。2016年初,国务院扶贫办与京东集团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三种模式,“京东扶贫跑步鸡”同时被提上议程。

除了“扶贫跑步鸡”,京东还积极帮助更多贫困地区优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打出品牌、开拓市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京东先后推动了苍溪红心猕猴桃、宁陕野生猕猴桃、百色芒果等几十个贫困县、数百个农产品向规模化、品质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卖出规模、卖上高价。

人才何需别处找,本地培养就很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人才缺乏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电商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在产品设计、包装、销售等方面需要各类专业人才。

“我们的精史銎恫皇蔷枰淮吻、捐一次种子、捐一次鸡苗,而是切切实实地从长远替农户考虑,提升他们的技能,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帮助他们建立和推广品牌,获得致富的技能。”京东集团副总裁李曦表示,很多贫困户之所以贫困只是因为缺少一些技能培训和“走出去”的机会,如果有充足的就业岗位,往往能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 京东通过用工扶贫和创业扶贫等战略,帮助贫困地区培养人才,提升当地的创新能力,并为当地适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用工扶贫方面,京东通过多种方式,主动招募贫困地区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的合格人员,包括回乡大学生、职校学生、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等。

“听说京东要招工,怕来晚了报不上,所以一早我就赶过来了。我之前在家种点杂粮,也出去打过工,会开拖拉机,算是有点一技之长吧,希望这次可以报名成功。”2016年4月,京东集团与黑龙江省扶贫办签订电商精准扶贫合作协议,兰西县新泰社区张旭成了第一批受益者。

从2016年初开始,京东在全国七大区启动了用工扶贫计划。据悉,“十三五”期间京东物流体系将面向贫困家庭定向招收劳动力,未来还将带动供应商合力持续推动用工扶贫工作。

创业扶贫方面,京东计划建立涉农电商服务生态体系,联合更多社会培训资源,协助贫困县政府加强实用性培训,培育更多农村农业和电商人才队伍。

双百工程扶贫工作计划范文9

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

双峰乡横山村,磐安县一个下山移民村,全村43户108人,生活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山村美景中。

“移民下山前,村民砍树卖钱,填了肚皮、坏了生态。现在靠12家农家乐,大家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了。”看着进村入住农家乐的游客越来越多,村委会主任张招银脸上乐开了花:“去年上半年,村里已经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户。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扶贫政策,现在许多村民可能还生活在‘4600元以下’。”

横山村从“砍砍卖卖”到“看看住住”的变化,是浙江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2015年,浙江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22万户、43万人实现了脱贫。成为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

尽管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但浙江脱贫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由于自然禀赋不同,区域发展并不平衡,浙西南部分县乡曾存在一定的贫困人口。1978年,全省贫困人口还有1200万人,贫困发生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始终把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重要引领,把消灭贫困、统筹城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1998年,浙江一举摘掉了8个县的“贫困帽”,成为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县”的省份。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八八战略”,到“两富”“两美”浙江,惠及全省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始终是重要指引、发展主线。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手抓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一手抓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与“五年计划”同步出台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新世纪以来共印发4个省委文件;与“党政换届”同步实施针对扶贫对象的扶贫举措,逐步减少低收入贫困农户,提高低收入农户致富能力。

党的十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总体布局,坚持党政主导,战略推进,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2013―2017年)等一系列专项扶贫行动,持续加大了资金、土地等要素投入,形成各方合力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制定“二类六档”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政策,加大对淳安等26县基本运转、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转移支付。每年投入近千亿元,用以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工程”、乡村“康庄工程”、水运强省工程。“十二五”时期,省财政向淳安等26县转移支付年均保持在300亿元以上。

2015年初,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作出了到2015年底基本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贫困现象的决策,并纳入2015年省政府民生十方面实事,狠抓落实。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认真贯彻落实扶贫战略思想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着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实现战略性转变,精准发力补短板、持续给力打基础,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让低收入群众共享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2015年12月,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宣布:浙江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兑现了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

“大数据”扶贫,精准到人

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问题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4月27日省委十三届九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中,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被作为需要重点补齐的两大民生短板之一。

不可否认,虽然已经如期完成脱贫,但是全省不少农户脱贫基础还不稳固,存在“返贫”的风险和压力。“精准扶贫,就是要对症下药”。近年来,浙江各地从健全发现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入手,在精确识别、精准帮扶、增强合力上发力,努力接长低收入群体的幸福短板,让每个人都活出幸福感。

2016年 3月18日,记者来到磐安县双峰乡皿一村特困户羊昌大家采访,正碰上前来走访的双峰乡乡长胡志峰和乡村干部。

今年79岁的羊昌大是皿一村的农户,孤寡无子女,没有劳动能力,生活拮据,被县里列入特别扶贫数据库。

“磐安按照省里规定,较早就建立了扶贫数据库,创新建立了影像档案,采取照片、PPT等影像资料反映低收入农户的住房、家庭成员、致贫原因、从事产业、帮扶责任人等情况,做到精准识别。”磐安县副县长陈新森说。

找准、找全扶贫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前提。2011年,浙江按照当年农民收入40%左右和农村户籍人口10%左右的“两条标尺”,确定了4600元(2010年)的省定扶贫标准。2014年末2015年初,在原有低收入农户数据库的基础上,全省各地全面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确保做到不错户、不漏人,确认了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21万户、43万人,并做好了信息核查、数据核实、建档立卡等基础性工作。在采访时记者发现,各地精准扶贫做到“一户一策一干部,扶贫信息全覆盖”,一本本“帮扶台账”架起了贫困群众和结对干部间的亲密桥梁。

为确保消除贫困成果真实可信,2015年末,省人大、省政协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花名册内的43万贫困人口,进村入户、逐人走访、当面问询、一一核对,确保不落一户一人。

然而,扶贫对象随时会发生变化,动态管理和即时扶贫必须跟上。各地不断创新机制和载体,做到随时跟踪和解决动态贫困。

“我们建立了月度走访调研制度和扶贫数据监测机制,扶贫结对干部定期下点走访,按照‘看房屋算家当,看产业算后劲,看劳力算收入,看医教算支出’的办法,登记家庭人口变动、收入、支出、产量、走访情况等,做到月度、季度、年度三汇总,实现一本在手,情况一目了然。”磐安县特扶办副主任胡飞标介绍说。

“我们正在建一个扶贫动态信息平台。”苍南县扶贫办副主任林增阔说,为防止返贫,苍南按照政策、数据、资源对接的要求,尝试搭建“互联网+扶贫”信息平台,对扶贫、脱贫进行动态精细管理。

持续增强“造血”能力

贫困不仅是生活物质的匮乏,更是发展权利的缺失。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让贫困者不仅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更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自身的尊严。

54岁的李美英,现在是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一家缙云烧饼店的老板,不久前还是因丈夫生病、家庭缺失劳力而导致处于“4600元以下”的缙云农民。

“一天营业额有2000多元呢!”说起眼下的烧饼生意,李美英喜笑颜开,和记者说起了她的“烧饼故事”。得到缙云政府的帮扶,她参加了烧饼师傅培训,并在杭州下沙开了一家缙云烧饼示范店。

现在,她不仅还清了5万元负债,还有了积蓄,把生病的丈夫也接到了杭州。而最让她惊喜的是,今年还拿到了政府给予的1万元“示范店”补贴。

为帮助农户增收,缙云县将烧饼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政府先后成立了“烧饼办”,开设了“烧饼班”,制作了“烧饼书”,一些从“路边摊”做到“示范店”的模范户,政府还给予奖励。此举不仅全面消除了“4600元以下农户”贫困现象,还在全县掀起一股“双创”热潮。如今,缙云有6000多人开出烧饼示范店,年营业收入突破7亿元。

缙云“扶贫烧饼”成就富民产业,生动反映出浙江各地针对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实际,精准创设载体,将扶贫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

在金华兰溪市黄店镇社溪村,60多岁的唐赛娥一有空就从经纪人那里拿回礼品袋,然后穿带子。“天天在家做,每个月都有六七百块钱的收入。”唐赛娥说,烧完饭、打扫完卫生,搞来料加工做点活,既能赚钱补贴家用,还能充实生活。在浙江,像唐赛娥一样从事来料加工的农民超过百万,来料加工在全省异地搬迁小区和扶贫重点村覆盖率已接近90%,人均年加工费收入超8000元。

随着电商的兴起,衢州龙游县结合当地发展特色,通过协调推进电商平台建设、产业基地孵化、农村电商培育,探索出了一条电商产业扶贫的新路径。2015年上半年,龙游县低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089元,同比增长18.4%。目前,龙游县从事网创人员达到4600名,开设网店2800多家。

位于浙南最偏远地区的泰顺县培坑村,得益于村级资金互助会的资金支持,村民纷纷贷款办起织带厂,解决了村民增收与家门口就业难题。村委会主任毛定够说:“留在村里的人,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更没啥存款,多亏村里的资金互助会,为我们提供了急需的贷款。”泰顺县经过几年发展,至今已有103家村级资金互助会。

记者了解到,2014年,浙江全面推行以“丰收爱心卡”为载体的扶贫小额信贷制度,积极开展扶贫资金互助会及其联合会试点,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提升。“十二五”时期向欠发达地区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6.43亿元。

金华武义县于1993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下山脱贫,异地发展”的扶贫之路,其成功经验在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2004年全球扶贫大会等世界性会议上被推广介绍,成为异地下山脱贫与百姓增收、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多赢”的“县域样本”。

区域“手牵手”,“摘帽”GDP

走进松阳县裕溪乡章山村,阡陌交错、鸡犬相闻,马蹄形的山坳里错落分布着一幢幢黄墙黛瓦的宅院。“多亏了山海协作项目,让我们抓住发展民宿的机会。”53岁的特色民宿经营户胡定虎兴奋地告诉记者。

松阳县和余姚市从2006年起共同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百村发展促进计划”。2015年,裕溪乡章山村签订的帮扶项目是民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在山海协作资金的支持下,胡定虎和11户村民将自住老屋的闲置房间重新装修、添置设施,办起了外土内洋的特色民宿,仅国庆长假就赚进960元。

近年来,浙江通过山海协作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方式由“经济追赶型”向“功能互补型”转变,走出了一条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加快扶贫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子。

2002年起,浙江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浙东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与浙西南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结合起来,此举既促进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又促进发达地区转型升级,实现了互动双赢。

“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省外浙商帮扶低收入群众增收152计划”……2002年以来,实施山海协作产业合作项目8980个,到位资金3033.8亿元;建成9个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10个省级山海协作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组织培训并转移劳动力28万人,帮扶低收入群众实现增收25亿元。

丽水,这个浙西南的山区市,过去人们提起来,都会连连摇头。而现在,不独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也是连续四年全省第一。这有赖于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地区特别扶持政策。

2010年底,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内生功能,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1年开始对经济发展最落后、生态保护最繁重、地理位置最偏远的12个县(市、区),实施三年一期的特别扶持政策,其中丽水的县(市、区)占了一半。

2011―2013年,第一轮特扶累计完成项目1536个,投资144.3亿元;2014―2016年,第二轮特扶计划扶持“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三大类19个子项458个项目,带动总投资126.4亿元,重点县自我发展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2015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淳安等26个欠发达县(市、区)一次性全部“摘除”欠发达县“帽子”决策,并出台《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包括:保持对26县支持政策不变,不再考核GDP及相关指标,探索绿色GDP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奖励、土地指标配置等相挂钩,形成“干得好的奖、增、加,干不好的罚、减、换”激励机制。

贫困县退出机制,卸下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让这些县市能根据自身特点,摆脱过去为了指标生搬硬套他人经验的尴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淳安等26县低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7403元,增长18.3%,高出全省农民收入增幅8.8个百分点。

构建合力扶贫大格局

在一个个扶贫措施和项目的背后,是一支强大的扶贫“大军”。全省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发达县镇等与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并动员民营企业、爱心人士等力量参与扶贫,构建起了全社会合力扶贫的大格局。

2015年12月10日晚,初冬的景宁带着丝丝寒意,浙医一院院长王伟林、党委书记顾国煜带领10余名该院专家赶赴景宁,送上了远程教学、多参数生命采集等价值4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并设立了“浙医一院精准医疗扶贫基金”200万元,用于帮助景宁偏远地区的村民看病。

“浙医一院来此开展医疗扶贫两年来,给景宁百姓带来了福音。以前,我县病人动不动就要奔波到外地看病,现在外地的病人还要赶过来看病!” 景宁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学智说。

在景宁已建9个远程会诊平台基础上,浙医一院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送达基层,帮助偏远地区提升诊疗水平,实现“小病在乡村、大病不出县”。目前,浙医一院已与150多家基层医院实现远程联网诊疗。

多年来,浙江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拓展扶贫领域,丰富扶贫形式,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扶贫部门牵头实施、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推进机制,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2016年3月18日下午,记者走进磐安县尚湖镇大王村王春银家的时候,女儿订婚的队伍刚走,王春银两口子满脸洋溢着喜气。

王春银今年61岁,老两口和女儿都是残疾。今年26岁的女儿,从小就耳聋,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大学毕业后在金华的一家物流公司上班。2015年,王春银一家低保金领到了7200元;王春银被聘到扶贫公益岗当村保洁员,每个月有了500元的收入,实现了脱贫。

“按照因病、因学、因残、因灾等致贫类别,全县定制了相应的脱贫套餐。”尚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潘柏炯告诉记者,王春银一家三口享受的是针对因病、因残、因灾致贫户推出的“优先列入救灾救济+优先纳入低保+社会捐款资助” 脱贫套餐,对因学致贫户,县里还有“优先享受助学政策+‘免抵押、免担保’助学贷款+社会捐款资助”脱贫套餐。

扶贫难,难在脱贫户中,有一半以上是自身缺乏“造血”功能、主要依靠社会救助来保障基本生活的人群,这部分人很容易返贫。所以,必须进一步强化低保兜底功能,扩大低保覆盖,确保绝对贫困现象不出现反复。

“2015年浙江全省农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所有县的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600元以上,新增低保人员12万人,实现保基本、保民生。”省民政厅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浙江省城乡低保标准将提高10%。

国土部门对农民异地搬迁“戴帽”下达每人4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指标,对12个重点欠发达县每年安排2700亩建设用地指标;省科技厅、省卫计委分别组建了对26县的科技专业帮扶团组和卫生专业帮扶团组……省级党政35个职能部门按照扶贫开发职责分工,制定职能扶贫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及配套政策。

2016年5月23日,在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在作《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目前,省级226个单位组成29个帮扶团组,每年安排帮扶资金1.5亿元以上,省级九批次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落实项目20万个,争取扶贫资金9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