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复习管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5 14:54:41

复习管理论文

复习管理论文范文1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时间:2006-12-1222:26:21人:yujklj68kfg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作者]北京陶麟

[内容]

现今的高中毕业生语文学科要经历会考和高考两次考试,两次考试虽然在同一大纲指导下,但测试的要求却颇不相同。会考语文的测试内容以课本为主,高考语文以测试课外内容为主。前者重基础,后者重能力。学生感觉两者要求不同,似乎不好兼顾,教师感觉一学期内面临两次考试,时间太紧,课时不够,或则早早结束讲授课文,投身于题海之中,或则增加课外练习时间,加重师生负担。其实只要处理好教材与考试的关系,即课内文与课外文的关系,上述矛盾并不难解决。教材是基础,课文是范例,课外文是基础的扩展和延伸。不切切实实打好基础,就谈不到培养能力。基础是不变的,能力是灵活的,两者辅车相依。再说考教材也好,不考教材内容也好,都离不开考试的“宪法”——教学大纲,和依据教学大纲所制定的考试说明。

文言文的测试体现基础与能力的关系尤为明显,以1998年试题为例,在释词、译句的各题选项中词语多为课文中所出现过的。如“觐”(《谭嗣同》“乃扶病入觐”),“故事”(《六国论》“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谭嗣同》“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有司”(《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遽”(《察今》“遽契其舟”,《促织》“遽扑之”),虚词“以”也是常见的介词(凭、用义)和连词(表顺承关系)的用法。又如“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刺史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这短短几句话中就有八个常用词见于教材。所以如果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理解常见的四种词的活用现象,理解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遇到浅易的课外文,基本上是可以看懂的,回答试卷中提出的问题就不会有太多的障碍。

文言文的总复习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即选取几课在词语、句式比较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识面较广的文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第一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就可以联系其它课文中与之相同或不同的判断句。相同的如“亚父者,范增也”“子瑜者,亮兄瑾也”。不同的如:“陈涉,阳城人也”,“人为刀俎”“刘备天下枭雄”以及“所以……者……也”等。其后如“伐齐”的“伐”(攻伐义)与其相同的如:“大兴师伐秦”“举兵伐徐”等;不同的有“伐檀”“伐山取材”(砍伐义),“此五伯之伐也”(功业义),“平伐其功”(夸耀义)。“使人遗赵王书”的“遗(赠、送义)相同的有“先以书遗操”,“诸生岁有裘葛之遗”“留待作遗施”“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中的“遗”等,不同音、义有“小学而大遗”(丢弃义),“吾遗恨也”(遗留)中的“遗”等。“赵惠文王十六年”从“赵惠文王”就可以联系其它课中国君、诸侯、大臣的谥号。这样通过几课书就可以复习常用实、虚词句式,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诸多方面的问题。用时少而见效快。

另一种方法是重点复习课本后面常用词表中的常用词。(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首先要积累词汇,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文言文也是如此)但是课本中文言常用实词表有三个缺点,一是所确定的词是否常用有的没有科学依据;二是既无例句,又无义项;三是本来在教材中出现频率较多的常用词,如上文所举的“遗”,在词表中却未列入。因此在复习时先要明确某个词在课文中的意义,再联系其它课文中的同样意义,然后回忆其它课文中出现这个词的不同义项。例如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蔺列传》)

先以书遗操(《赤壁之战》)

复习管理论文范文2

那么,怎样强化“高考意识”、并使其贯穿于化学复习过程的始终呢?归纳起来,我们的做法是发挥了如下“五个作用”。

一、发挥“考纲”要求的主线作用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强化“高考意识”理所当然地应当使“考纲”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复习的主线。由于“考试说明”仅是很简要的目录式提纲,为使学生对高考要求的领会明确具体,我们在开始系统复习之前,就把“考试说明”各个项目化解、组编成六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划分成若干单元,形成了《中学化学复习知识体系表解》发给学生。这份“表解”实际上成了教师进行复习教学的提纲;复习进行到哪里,学生就阅读到哪里,从中一目了然地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必考内容,哪些是考点,各考查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头脑里有“考纲”这根“弦”,发挥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主线作用。

二、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

高考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教学的“无形指挥棒”。纵观近年来全国的化学高考题一直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所以,让学生以它们为范例,把握来年高考的尺度,这对于强化“高考意识”十分必要。如何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布局:

首先,把近五年高考题收集起来,按中学化学知识的“六大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细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三部分)、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组编成八组“高考题专题汇编”,印制出来,复习进行到哪个专题就将与之相关的“高考题汇编”同步发给学生,进行配套训练。

其次,我们经常选用历届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勾来,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化学高考题采用了若干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所考的知识有的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未涉及的内容,学生只能在考试过程中通过阅读题目的文字,例如1991年高考题中有关第1000万种化合物结构式、分子式和同分异构体的推理,就是这类颇具难度的题目。我们在复习中,结合有关知识点,以这样的高考题作例,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读懂题意,如何分析解题的关节点,教给学生处理这类“搭桥题”的方法。

复习管理论文范文3

各学科在高三都进入了全面复习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不断,这时的试卷讲评尤为重要,如何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就成了每一位高三老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是我对高考语文试卷讲评的一些想法以及做法。

一.考试后及时总结、反思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1.学生完成一份语文试卷经历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他们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效如何是非常关注的,但是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自己的学生只重分数不重反思太过功利,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试卷讲评和结果反馈的相对滞后。有的老师由于改卷的难度大或者备课任务繁重而把试卷发放和讲评安排在考试过后一个星期甚至更后,而此时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早已消失殆尽,能够刺激学生的也就只剩下分数了。

因此,应及时将考试的结果和答案反馈给学生。

2.做好每次考试的分数统计工作,是上好语文讲评课的前提条件。

为了追踪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的进展情况,作一份详细的得分统计表是有必要的。

统计表可按照试卷结构来进行设计,分为语音、字形、近义词、语病、修辞、文言文、科技文、翻译、诗歌、默写、文学作品、作文等各项。每次考试过后由学生自己将得分情况分项填好。教师再加以整理统计出各项的平均分及得分率,并掌握最高分、最低分以及进步情况。

这样做如果形成了习惯的话工作量并不会很大,却对于讲评课确定难点重点以及学生了解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突出重点难点,高考复习阶段的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

1.指导学生在公布答案之前做好试卷分析,答错的题目进行更正,答对的题目也应理清解题的思路。一般来说,语音、字形、默写等识记类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比老师在课堂上花几分钟匆匆带过的效果好的多。

每次讲评安排几道题目由学生来介绍解题思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心理。

2.每次试卷讲评都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两个重点,采用专题式的讲评模式,宜精讲不宜多讲。

我校的第四次月考正处于会考前夕,即高考第一轮复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对高考考什么以及怎么考这些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是针对于会考的考试,所以命题难度是比较低的。从分数统计以及学生们反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知识点的得分情况都比较理想。发给学生详细的答案解说之后我只安排了十五分钟时间给几位答题情况比较好的学生为同学们介绍自己科技文段、翻译以及仿写的解题思路。剩下的半个小时就重点分析诗歌鉴赏题。

例题如下: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诗人登楼为何会流泪?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与颈联各描写了怎样的意境?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这道题的分值为四分,而平均分只有2.2分,错误的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对诗歌的主旨分析错误,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苦闷;二是知道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却不能正确表述颔联、颈联是如何与这主旨联系起来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这次讲评课的重点定为:诗歌鉴赏应“知人论世”,对有代表性的诗人应掌握其整体风格特点。

三、试卷讲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切忌教师一言堂。

语文试卷讲评课同样要体现“教师是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能上成教师的一言堂,而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得到相互启迪,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复习管理论文范文4

2.成本会计综合练习王秀萍

3.电子商务概论综合练习刘乃民

4.基础会计综合练习艾大力

5.统计学原理综合练习熊应进

6.政治经济学综合练习王社荣

7.经济数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赵坚

8.英语Ⅰ(1)语法重点及练士芗

9.现代金融业务综合练习周延军

10.电算化会计综合练习王秀萍

11.金融市场学综合练习吴国祥

12.国际金融综合练习朱志忠

13.公共关系学综合练习陈凌明

14.市场营销学综合练习刘志敏

1.高等数学(1)综合练习陈卫宏

2.英语I(1)语法重点及练士芗

3.英语(1)自测题200分李士芗

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练习题王旖旎

5.哲学课程练习题韦克难

6.计算机电路基础(1)复习与练习沈雅芬

7.软件数学基础期末复习辅导赵坚

8.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System平台复习指南刘小星

9.程序设计基础综合练习崔林

10.线性代数重点与练习赵坚

11.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1尹志英

12.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2尹志英

13.无机化学综合练习刘宝廷

14.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练习题1尹志英

15.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练习题2尹志英

16.英语Ⅱ(1)期末复习指导李士芗

17.计算机数学基础(1)例题与习题冯泰

1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练习题徐孝凯

19.现代教育思想课程复习举要邹峻

20.数学分析专题研究期末复习提要赵坚

21.高等代数专题研究例题解析瞿炜

22.几何基础期末复习指南张旭红

1.民法学(上)综合练习叶志宏

2.经济法学练习题王晓珉

3.刑法学(2)自我练习杨毅

4.刑事诉讼法学综合练习题李文杰

5.民事诉讼法学复习题吴丽娟

6.劳动法学综合练习题王晓珉

7.国际私法学复习辅导石蕾

8.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练习题王旖旎

9.宪法学综合练习题朱叶

10.法理学期末复习辅导吴丽娟

11.英语Ⅰ(1)语法重点及练士芗

12.知识产权法学复习辅导叶志宏

13.法律文书课程重点问题提示杨毅

14.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吴丽娟

15.英语Ⅱ(1)期末复习辅导李士芗

1.财务报表分析综合练习梁慧娟

2.保险学概论综合练习朱志忠

3.英语Ⅱ(1)期末复习辅导李士芗

4.公司财务综合练习徐向丹

5.管理学基础综合练习刘爱君

6.流通概论综合练习陈凌明

7.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综合练习周延军

8.会计制度设计综合练习牛慧

9.宏微观经济学学习辅导刘臣

10.高级财务管理综合练习石瑞芹

11.货币银行学学习辅导吴国祥

12.公司概论综合练习刘志敏

13.小企业管理综合练习刘爱君

14.企业信息管理综合练习杨军毅

1.Web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综合练习崔林

2.多媒体技术基础练习题袁薇

3.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练习徐孝凯

4.微机接口技术练习题刘小星

5.操作系统综合练习袁薇

6.Delphi程序设计练习题王欣

7.模拟电子电路课程辅导宁晨

8.电路分析软件TinaPro期末复习指导谷良

9.数字电子电路复习练习题沈雅芬

10.电路及磁路复习指导谷良

11.房屋建筑学学习要点及练习王圻

12.工程力学学习辅导方慕真

13.计算机操作系统练习题袁薇

14.信号处理原理综合练习田虓

15.常微分方程综合练习顾静相

16.复变函数期末复习提要陈卫宏

17.应用概率统计期末复习朱晓鸽

18.初等数论典型题解潘焦萍

19.计算方法例题解析瞿炜

1.中国现代文学(下)期末复习提要李平

2.中国现代文学(下)综合复习题李平

3.中国现代文学(下)模拟试题李平

4.中国古代文学(2)复习辅导Ⅰ隋惠娟

5.中国古代文学(2)复习辅导Ⅱ隋惠娟

6.基础写作(下)辅导Ⅰ张继缅

7.基础写作(下)辅导Ⅱ张继缅

8.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要Ⅰ李平

9.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要Ⅱ李平

10.中国当代文学模拟试题李平

11.外国文学(上)期末复习Ⅰ程陵

12.外国文学(上)期末复习Ⅱ程陵

1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复习重点与题型李平

14.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复习题型指导李平

15.汉语专题(2)复习辅导吴鸿清

16.汉语专题(2)自测练习吴鸿清

17.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复习题解程陵

18.现代汉语(1)期末复习指导胡吉成

19.现代汉语(1)期末复习自测题胡吉成

20.行政管理学综合习题Ⅰ赵菊强

21.行政管理学综合习题Ⅱ赵菊强

22.行政管理学综合习题Ⅲ赵菊强

23.简明现代汉语复习辅导胡吉成

24.语言学概论的期末复习胡吉成

复习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复杂性;自组织;战略管理系统

在实现战略的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而带来持续的近期焦虑,战略的实施效果也不尽人意。战略管理如何应对复杂性环境,增强自适应性的问题,已成为企业为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复杂环境对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的挑战

(一)复杂战略环境的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成长环境全球化、数字化和资本高度流动性的特点,决定了企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不确定性。由于信息网络化、电子商务、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战略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竞争者、新的竞争规则、行业结构的新变化、新规制环境、不断增加的客户期望、新雇员和新价值观、新技术等等的不断涌现,展现了新的竞争景象:混沌无序。企业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内外部环境间交互作用都日趋复杂。由于持续、频繁、复杂的环境变化,企业无法对产业结构、企业行为的未来作出规划或预测。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提假设已不复存在,在复杂环境下经典战略管理的未来发展已成为一个新的挑战。

(二)战略管理本身复杂性的挑战

除了战略环境的复杂性日益升级之外,战略管理作为现代管理中的最高层次及其首要任务,其本身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在战略管理形成、实施及评价控制等过程中,战略主体、客体及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动态性、突变性和随机性,都对在复杂环境下如何实施战略管理、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造成了很大的挑战。战略管理其本身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源于经营决策者主观的不确定性;其次,战略管理具有层次性与协同性;再次,战略管理具有动态性与开放性。在实现预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各层次战略都处于不同程度的动态发展变化之中,通过不断学习对其各个层次的战略进行持续调整和完善,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同时,由于企业本身是处在一个开放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中,战略管理活动自始至终都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并与环境相互作用。

二、一种新的理论分析工具――复杂性科学

复杂性科学主要研究非线性反馈网络,特别是复杂自适应系统。复杂自适应系统由许多成分和行为主体组成,他们按照既定规则相互作用,反应彼此行动,改进自我行为,进而改善整个系统的行为。

科学家们对复杂自适应系统的主要发现是:系统只有运行在可以被称作新奇空间的状态中才具有创新能力。新空间是一种处在混沌边界的相变状态,是一个同时既稳定又不稳定的矛盾状态,受竞争和合作、放大和抑制、接受创新张力和拒绝创新张力这些互相矛盾的力量所驱使。这种系统发展的方式是辨证的,其结果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这个共同进化的过程即是隐性模式破坏显性模式以产生突现结果的自组织创新破坏和重构过程。

组织是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当他们在占有混沌和系统瓦解边缘的创新空间时,本身也是属于创造性的。这是一种状态,人们在组织的影子系统中用观念和行为运作,最后从改变合法系统的意义上说确定了组织的影子系统之间的拉力,从而改变他们自己。这是组织学习或强大管理的本质。这种现实时间的学习或自我反映,是一个自组织过程,产生激进的不可预测的新结果。

在复杂性科学中代表性的理论是耗散结构理论。它是指处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可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自组织),被称之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形成有序结构需要四个基本条件:

(一)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这是系统向有序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远离平衡态

平衡状态是孤立系统经过无限长时间后稳定存在的一种最均匀无序的状态。只有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形成有序结构。

(三)非线性相互作用

子系统之间存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形成时涌现出新性质的原因。这是维持系统,特别是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目的性与整体性特征的重要条件。

(四)涨落现象

涨落既是对处在平衡态系统的破坏,又是维持系统在稳定平衡态的动力。涨落是使系统由原来均匀定态解到耗散结构演化的最初驱动力。

三、复杂性科学理论对形成战略管理系统自组织的启示

复杂性科学理论把组织看成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该系统本身具有自组织的特性。拉尔夫・D・斯泰西(Stacey,1993)论证了组织系统与混沌战略之间的关系,指出正是组织管理中的特殊管理,即隐性系统追求的双环学习的自组织过程,决定着组织运行具有创新性的方向。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管理学教授戴维・利维(Levy,1994)进一步指出,混沌战略是要把组织看成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这样,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成为了不可能,因而管理者需要用组织愿景和政策来影响组织的自组织方式,从而使组织结构得到优化,使组织结构成为有活力的系统。对混沌系统而言,长期预测几乎是不现实的,重大变化的发生是不可预期的。因此,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对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在复杂性环境下需要构建企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混沌战略,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自组织能力,增强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因此,可以根据复杂性科学理论及耗散结构(自组织)形成的四大条件,采取以下针对性战略举措,以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促进混沌战略的形成。

(一)形成开放的企业文化

战略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各层次战略之间、同层次战略之间及战略管理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一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和自组织能力,推动企业自组织的形成,企业应该形成开放的企业文化。

开放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超越传统的产业边界、市场边界和技术边界等落后的传统战略假设,把企业放在一个与外部环境构成的生态共同体中进行战略分析与决策,选择战略管理行为。

开放的企业文化同时能够促进战略管理系统自主发生与外界环境进行资金、人才、信息、物质供给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交换和交流,在创造和学习中持续改进战略行动和方案,打破孤立带来的稳定静态,使战略管理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呈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序结构,从而不断增强战略管理系统感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提高战略管理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二)建立完备的通信系统

开放性系统带来的信息可以消除系统的混乱度、不定度,可以减少系统的自然递增,从而使系统序化。然而,拥有信息的组织并不必然导致序化,因为一个系统序化的程度是由信息被组织的程度决定的,任何程度和种类的无序都与信息传输障碍有关。

在战略管理系统中,建设完备通信系统应努力做到:充分重视每个成员对外部环境各种信息的感知作用,弥补领导者在这方面的不足,使战略管理系统获得自适应的机能;建立相互配合完成组织目标和特定功能的机构;遵循自由无碍的信息处理规则;具备信息传递和处理的足够动力;拥有信息传输的必要手段。只有满足上述条件的通信系统,才是完备的,才能保证战略管理系统的有序化。

建立了完备的通信系统,战略管理系统就可以及时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通信系统内部自由无碍的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各组成要素按照信息反馈得到了信息优化,积极调适自身以适应外在变化,从而达到增强适应机能、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目的。完备通信系统是战略管理系统形成自组织的根本制度保障。

(三)构建持续学习和创新机制

复杂性科学理论指出,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内部原因,而涨落是系统演化到有序结构的最初驱动力。系统的非线性机制使系统具有了整体,使微小的涨落不断放大成为巨涨落,使系统发生状态的改变。所以,非线性机制是涨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系统状态发生改变的初始条件。系统的发展是通过涨落达到有序,只有那种被放大了的涨落,才可能对系统向有序化的转变发生作用,并成为系统走向自组织的初始点和核心。

战略管理系统内部成员众多,它们之间的互相支撑、交互作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为战略管理系统带来了某种偏差或干扰(涨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系统的稳定性。战略管理系统既可以利用良性涨落带来的契机,发挥内部成员的非线性作用,创造有利于企业效益提高的巨大的“蝴蝶效应”;战略管理系统也可以制造涨落来破坏平衡态,促进战略管理系统自组织的形成。同时,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来避免对企业不利的涨落。

四、结束语

企业建立持续学习和创新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持续学习和创新机制,一是为了培养成员不断吸收新知识、消化新技能及识别良性偏差的能力,同时,学习过程中成员的非线性作用也可放大学习效果,促使成员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二是为了培养成员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成员间的非线性作用,创造出企业新的产品和服务、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生产技术,等等,放大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导向有序的偏差,促进企业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最终形成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自组织。

参考文献:

[1]Amar V. Bhide.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

[2]肖小勇.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动力研究[J].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3]亨利・明茨伯格,布鲁斯・阿尔斯特几德,约瑟夫・兰佩尔.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M].北京:机械业出版社,2002.

[4]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竟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刘洪,郭志勇,徐晟.企业系统演化及管理混沌理论的研究概述[J].管理科学学报,1998,(4).

[6]拉尔夫・D・斯泰西.组织中的复杂性与创造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7]杨永福,黄大庆,李必强.复杂性科学与管理理论[J].管理世界,2001,(2).

[8]黄永军.自组织管理原理:通往秩序与活力之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9]Ralpah D. Stacey. Strategy as Order Emerging from Chaos[J]. Long Range Planning,1993,26(1).

[10]David Levy.Chaos Theory and Strategy:Theory Appli-cation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ummer Special Issue,1994,15(SI).

[11]Bukzar Jr.Ed Strategy Bias:The Impact of Cognitive Ad ministrative Sciencess:Jun 1999,16(2).

[12]Gerard P. Hodgkinson, Nicola 1. Brown, A John Peaman Br eaking the Frame: A Analysis of Strategic Uncertain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20).

[13]Barney,J,1995.Looking inside for Competitive Executive,Vo1.9.

复习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18-04案例教学法是将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面对复杂工程环境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案例信息和问题分析,提出见解与决策判断,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素养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师生主动参与、更多投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2],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全过程系统联动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等显著特征,是面向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内涵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优化,是复杂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创新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工程管理学科的创建是工程实践驱动和工程科学创立与完善的结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传授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需要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析的实际针对性,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工程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对工程具体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实践。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为背景,将反复循环参与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贯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活动[3]。其基本思路是多次循环运用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案例,概括起来,包括4个循环过程。第一个循环,选择典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程网站平台,使学生全面感性认识与了解案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施的全过程;以主要章节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平台;以工程实践案例相应章节对应问题为导入,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要方式,分析讨论与点评总结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第二个循环,针对每章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所选课程教学完整案例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查找和分析自选案例作业,使学生通过重复选择实践案例,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环境下深化与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循环,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选择与课程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设计案例,基于工程实景按照模块化分工完成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检验与提升学生面向工程实践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循环,基于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拓展,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延伸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题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综合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及特色

(一)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教学改革

针对2006年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想,我们扎实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开展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下师资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实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自主命题、参与式讨论为主要内容,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环境下的考核方式革新。经过系统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显现出以下3个特征。

其一,面向复杂工程环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以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以复杂工程实践的完整案例为中心,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管理创新意识。

其二,学生以多种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案例讨论与评述、模块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社团、自主参与工程实践、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分析、课后练习作业、课程设计协作交流、实践实习反馈、毕业设计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传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其三,密切与执业资格的联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等就业岗位需求和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考核方式、规范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未来执业的系统专业知识储备与职业修养训练,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

遴选典型案例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必须考虑案例实践的代表性、案例问题的真实性、案例资料的可靠性、案例过程的可提炼性[5]。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择以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工程管理实践为对象,保证案例资料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案例遴选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参与程度有所区别。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引导案例遴选,以教师选择提炼为主,学生补充资料分析为辅,学生课前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讨论案例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对案例系统剖析。第二阶段是课后案例练习,以学生独立选择案例为主要形式,教师仅提出案例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于自我选择案例资料,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作业。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案例选择,师生共同遴选课程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模块化要求完成基于工程实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第四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毕业环节的工程案例选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引导为辅,选择实践单位和工程实践对象,围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对实践训练与分析的要求,开展工程实践体验和工程问题分析。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教材与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求学习为自我规划学习,提升主动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课前小组案例讨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案例讨论教学。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章节[6],以完整案例为对象,由教师设计案例讨论问题,学生分4组课前组织讨论,选择或指定小组讨论召集人(或负责人),每次讨论各小组选一名陈述人和评述人,陈述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评述人对其他3组的陈述进行质疑与评述。课前小组案例讨论既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评述与点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每一小组由陈述人用3分钟时间概括陈述小组讨论结果,由评述人用2分钟时间对其他3组陈述内容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授知识点点评与总结讨论结果。课题讨论评述与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风采、显示应变能力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与演讲水平。

(四)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

结合未来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分章节或模块布置学生参与自主命题的课外作业,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自主命题恢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考试变为自主考试,从被评者变为自评者,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实践能力和知识需求自我选择考核知识点,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考核,并将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参与式讨论考核也采取了学生自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式讨论满分10分,分4组(4组中排名第1基础权分得10分,排名2基础权分得9分,排名3基础权分得8分,排名4基础权分得7分),每组30%为优、40%为良、30%为中及其以下(优权重1,良权重0.8,中权重0.7,合格权重0.6,不合格权重0.3)。每个人参与式讨论得分为所在组排名权分与自己优良权分之积。每组排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其他3组的排名顺序。教师根据每组讨论陈述与评述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排名顺序最后确定各组排名;组内考核由各小组自行确定。

(五)基于工程实例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大纲要求,师生共同选择课程设计工程实例。学生负责实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各自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分模块化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背景和实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答辩,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体验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40%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主动联系工程实践单位,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办法。向工程实践工程师学习,深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七)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拓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纽带,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就业实践的社会适应性。70%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从毕业实习开始,学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把握论文选题背景,认真剖析论文选题的实践问题,创造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整体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校内资源,而且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如案例资料的收集遴选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全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交融,专职、兼职两类教师互补。学习企业资源共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广阔友好的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受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128.

[3]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4]郭汉丁,郭伟,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增刊):122-126.

[5]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6]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Practice of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GUO Handing, GUO Wei, MA 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复习管理论文范文7

随着护理管理模式的不断转变,很多护理管理者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写出了大量优秀的管理论文,发表在各类医学杂志上。阅读有关论文,可以了解到护理管理中的新观点、新方法,开拓了视野,学习到了管理经验,吸取了经验教训。笔者担任临床科护士长10年以来,认真阅读医学期刊的有关文章,并尝试将管理经验、方法和理论应用于康复护理管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部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 讨论

2.1 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 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 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

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 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 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

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 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

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 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 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 刘万芳,张利岩,龙彬,等.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 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 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 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 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9] 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928.

[10] 陈风桂,李玉芳,肖高尚.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66.

[11] 李凤.军队疗养院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19-20.

[12] 颜艳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53-54.

[13] 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14] 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15] 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9-931.

[16] 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1-2.

[17] 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 826-827.

[18] 盛华丽,施长春,刘志聪,等.临床路径构筑主动护理平台[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5-457.

复习管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复杂性;专业共同体;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01-02

一、复杂性系统再认识

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行为与性质的科学,它的研究重点是探索宏观领域的复杂性及其演化问题。自复杂性科学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复杂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复杂系统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自组织性和非线性等特征。

关于什么样的组织才能被认为是复杂系统,系统科学学者们已有了定论,一般认为如果行为主体具有自主的判断和行为的能力、与其它主体之间交互(信息和物质)的能力、对环境依赖和适应的能力,并且具有相互依赖性,每个成员还能根据其他成员的行动以及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规则,以便与整个组织和环境相适应,那么根据复杂性科学理论,就可以认为该组织是一个复杂系统[1]。

二、教师专业共同体复杂性特征分析

就教育的组织形式而言,新课革更加强调专业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正如托马斯所指出的:“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个体化的努力’(individual effort)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communities of learners),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2]。结合上文对于教师专业和共同体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是一种以教师职业发展为目的,教师自愿组织起来的一种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个体及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合作性组织。

依据上述有关复杂性理论,我们可以认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是一个复杂性系统,其原因就在于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某些特征与复杂系统的一般特征“契合”。

开放性:教师专业共同体强调教师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通力合作,它打破了传统教师发展所受的组织内的多种边界限制,完全解放了教师作为一名专业者所应有的专业自和理论话语权。

动态性: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一样,是一个思维变革的过程,一个吸纳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新的教师教育范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几十年来理论界多种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组织性:自组织区别于他组织的标志在于自组织不存在外部指令,它是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形成有序的组织结构。教师专业共同体明显地不同于具有“科层组织”性质的传统学校组织,不存在人为的策划与控制,它充分体现了“教师赋权”(teacher empowerment)[3],能实现自适应和自演化。

三、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复杂性解读

(一)成员多样化的努力

教师专业共同体首先是一种职业共同体,它是由有着适应性和主动性的教师个体组成的;复杂性理论认为系统中个体差异性越大,其应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模式就会越多。不难想像如果共同体中成员来源广泛,保持适度的分工差异,那么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就会更明显地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则更能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二)双环学习机制的建立

Argyris认为只要在不质疑和改变组织系统的本质目标与核心价值观的情况下,对组织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检查与纠正中所表现的学习都是单环的。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可以通过下图来解释[4]:

最后的图显示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其目标是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而双环学习则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反馈环,它总是企图发现规定绩效的控制变量的错误,更多地用来解决复杂性、非程序性的问题。区别于传统一次性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发展方式(如教师进修、培训等),专业共同体是教师终生学习的平台,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组织;教师专业共同体不存在强制性指令,其行为主体具有适应性,如果在共同体发展过程中,组织存在问题,运行结果与教师主体期望相左,则教师主体不会只是对行动的策略进行修正,还会设法改变影响组织绩效的控制变量,如重新选择讨论议题、重新组合人员构成等;如此做法必定能保证组织长期的运行绩效。

(三)领导模式的改变

传统观念中,领导似乎总与自治、控制、全知相交织;事实上全知者在当今社会中绝对不存在。教师专业共同体要求学校领导者要转变观念:变自治为合作,变控制为协调;正如Regine 和Lewin 所指出的一样,“领导复杂系统更像是一场和系统之间的即兴舞会,而不是机械地命令系统做事情,就像系统是个固定的物体”[5]。

Stacey提出了普通管理和特殊管理的概念:当组织成员从事单环学习,发生的是普通管理;而当他们转向从事双环学习,即改变其共享范式或者其中的某些部分时,发生的是特殊管理[6]。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复杂性特征要求学校领导要从普通管理转向特殊管理,努力实现教师间同事关系向伙伴关系的升级,传统指令式领导模式不可能发展其应有的作用。

教师专业共同体要求领导者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要尊重教师的专业自和理论话语权,为其发展营造开放和谐的环境;其次领导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平等对话,充分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和参与权,真正让教师感觉到“以校为家”的温暖;再次,专业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信息和资源的交流,要求领导者从高高在上的驾驭者转变成默默支持的“后勤员”,或许这种转变对于传统领导者来说是艰难的,然而却是必要的。

(四)动态学习环境的营造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显著的,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能很好地激励教师的学习热情;而现阶段教师队伍的学习态度应该说是不容乐观的,笔者认为这与没有合适的学习交流平台不无关系。在教师专业共同体中,教师群体打破了传统的强制指令限制,相互协作交流,能让教师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专业共同体处于常变常新的态势,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组织发展的趋势有所掌控,使其能和谐地融入整个社会环境之中;其次,教师专业共同体内要保持成员构成的适度多样性,具有相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自然是其主要的成员构成,然后适当地跨校跨学科跨专业间的教师队伍的组合更能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刘红燕(1980― ),女,江西九江人,助教,硕士学位,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学锋,杨列勋,曹庆仁.复杂性科学研究进展――全国第一、二届复杂性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34-435.

[2]Thomas G, Wineburg S, Grossman P, Hyhre O & Woolworth S. In the company of colleagues: an interim repo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community teacher learners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8,14(1):21.

[3]周成海,衣庆泳 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J].教育科学,2007,2(1):49-54.

[4]高章存,克瑞斯•阿吉瑞斯组织学习理论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6(4):129-133.

复习管理论文范文9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理论基础

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是当代比较流行的管理理论流派,是管理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目前,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内涵描述,都普遍强调了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五种基本途径,即不断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进行团体学习和学会系统思考,这也导致了国内的研究者大多都以此“五项修炼”作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全部,而较少关注该理论的其他内容。本文将通过对学习型组织形成的基本前提的分析,梳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型组织的历时形成:系统论角度的分析

学习型组织理论创立者彼得·圣吉(PeterM·Senge)的思想直接发端于他的老师——“系统动力学”之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佛睿斯特(JayForrester)的研究,但其理论渊源则可以追溯到更远,直到上世纪30、40年代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系统论。上世纪50年代中期,佛睿斯特在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基础上,结合刚出现不久的计算机技术,创立了系统科学新分支“系统动力学”,认为,人们对很多复杂问题的解决,都往往不能触及根本,更多地停留在表层,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是处于一个系统之中。

作为佛睿斯特的学生,彼得·圣吉不仅和他的老师一样,认识到了这些系统论思想的精义,而且他对现代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复杂性及这种环境对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有更多的了解。他认识到,现代组织日益复杂化的内外部环境对现代组织的功能、结构、社会责任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往的管理理论已经难以有效地解决现代组织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了。所以,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提出了解决现代组织管理问题的新方法,即通过“五项修炼”构建学习型组织。

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出发点:基于人性假设的分析

任何管理都是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进行的,管理理念与管理者的观念始终是第一位的,管理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始终是第二位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者彼得·圣吉就曾明确指出:“在全球的竞争风潮下,人们日益发觉21世纪的成功关键,与19世纪和20世纪的成功关键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低廉的天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的管理系统也是被设计用来开发这些资源。然而,这样的时代正离我们而去,发挥人们创造力现在已经成为管理努力的重心。”对于如何发挥人的创造力,在《第五项修炼》第十九章,彼得·圣吉与美国优秀企业家、汉诺瓦保险公司总裁比尔·欧白恩的对话中可以找到答案,这位总裁说:“人类对于学习有一种深切的动力。所以,只要你创造的组织比较切合人性,你就是在建立学习型组织。因此,虽然可能起点不同,却是殊途同归。”他还说“我们传统组织最初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人类需求的前三个层次:生存、安全和归属感;工业社会大多数企业都不成问题,除非组织开始致力于自尊和自我实现这些高层次需求,否则目前管理上的纷扰还会继续下去。”可见,学习型组织理论不仅将人是社会人、复杂人作为自己的基本人性假设,而且还从这一假设出发,将人的多层面的需求置于一个显著的地位。三、学习型组织的落脚点:基于人的需求的分析

在上面对建设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对人的需求的探讨中,我们已经可以依稀看到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目标,那就是在人是社会人、复杂人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的多层面需求的承认与重视,谋求组织中每一个人的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组织追求的实现。组织中个人的全面发展,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至为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激发并满足我们心中的各类需求,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创造新的自我,实现和体现自我的价值。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说,“学习之道并不是从别人身上得到答案——学习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愿意在繁复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寻找方法去自我反省——或者雇佣一个具备学习工具和技术的教练。这些工具或技术是有异于坐享他人的答案,而帮助培养个人独立思考能力,去找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他还说,“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够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等等。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和组织的学习过程,也是个人价值和组织价值的实现过程,组织中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指向一致、互相支持的关系,它们互为基础,手段和目标在更高的层面上通过学习合二为一。

四、结束语

总之,学习型组织在理论上是完整的,它是对既有成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型组织理论顺应了时展对于管理理论的新要求,将组织成员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组织价值的实现通过学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彰显了管理理论发展中的人性光辉,和对人的全面发展与解放的追求。从其理论价值看,它是指导现代组织发展的一种新哲学,或是关于现代组织发展的一种新态度。高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核心价值在于,学习不仅是保证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使组织具备了不断创新的能力,提高了组织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学习也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全面展示了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强调了个人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