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手拉手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3-15 14:54:54

手拉手教案

手拉手教案范文1

幼儿园剪纸计划教案

剪纸拉花。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折、剪、粘的技能;

2、通过反复练习训练儿童的耐心。

二、活动准备:方形彩色纸若干(红、黄、蓝)、剪刀、胶水、盘子、棉签、教师作品

三、活动重点:折、剪

四、活动难点:幼儿剪纸时要特别注意方向和间隔距离。

五、活动指导:

1、欣赏教师作品,念儿歌《拉花歌》,激发幼儿兴趣。

“你拉一,我拉一,见到朋友笑嘻嘻;

你拉二,我拉二,送你一条花手绢儿;

你拉三,我拉三,朋友分手说再见;

你拉四,我拉四,我们再来玩一次。”

2、“老师的拉花都是用这样的彩纸做成的,怎么做呢?我们需要三个步骤:

1)、折——对角折

a、认识正方形的边与角;

b、对角折一次,成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边与角;

c、三角形再对角折两次,认识长边(∠1)、开口边(∠2)、不开口边(∠3)。

2)、剪——不剪断

a、正确的握剪手势:在我们没有开始之前,一定要将剪刀合起来;

b、左手捏着∠1,从长边向不开口边剪,不要剪断;

c、左手捏着∠3,从不开口边向长边剪,不要剪断;

d、反复以上动作。幼

e、上述方法做同样的6个剪纸。

3)、粘——粘四角

a、将6个剪纸轻轻打开,老师念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沾的技巧:

“红对红,蓝对蓝,黄对黄来别放反,

四个角,轻轻沾,胶水只用一点点。”

b、同样颜色的剪纸,边角对齐,用棉签粘上一点胶水将四个角粘上,放一旁,晾干。

c、将三种颜色的拉花,其中心点粘在一起,两头粘一个拉扣。

手拉手教案范文2

一、活动的目的

1、开展结对手拉手活动是落实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充分发挥城市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援和帮助结对子学校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教育的差距,共同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为此,我校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要求。1、成立了领导小组,进行了管理分工,明确要求,落实责任。2、建立了工作制度,每年组织召开结对学校手拉手活动经验交流会,沟通情况,交流好的做法,研究进一步落实的工作,对活动中出现的典型经验给予宣传报道。3、注重实效,重在提高教育质量。手拉手活动重在教育思想的交流,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手拉手活动,切实让结对子我校的教师和学生受益。鼓励创新机制,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结对子学校更多的支持。

二、主要活动内容

1、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助互利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制定了定期研究方案,积极主动地开展手拉手活动。

2、开展了结对学校学生间交流与协作;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实现共享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等。

3、XX年年10月18日上午,我校陈晓波校长带队,全镇的学校行政和骨干教师到凉高山小学学习交流;11月1日凉高山小学送教到李白河小学;12月大安校送教到我校;2009年10月8日陈晓波校长带领全镇学校行政到广华小学学习。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校之间加深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我校教研工作、教学管理等工作。学校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今后我们将加大结对面积,让彼此相互学习,相互 促进。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定期互派干部、教师到对方学校挂职锻炼,让我校骨干教师得到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共同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向结对学校教学的学习;

3、加强我校校园网站建设,以此平台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校间的共同发展,教师间的共同进步,学生间的共同成长。

总之,我校将一如既往的将这项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下去,为推进城乡一体化,使我校更快发展,促进不同区域的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我市文明城市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手拉手教案范文3

印度木艺是最原始的艺术之一,印度河流域的考古已证明它的长远和广泛性。印度人丰富的审美力透过梵天湿婆雕像、建筑的木檐檩条、日常生活中的木勺瓢碗,汇聚在匠人的指尖和刀锋上。

印度地缘广袤,气候差异大,树种多,拥有丰富的木资源,在东北、中部、喜马拉雅、希瓦拉克、安达曼和高止山脉东西两侧及沿海地带均有分布,森林覆盖率为19.45%,面积仅次于农业用地。人们生活与木材有着天然的联系,约2.75亿印度人依赖或者部分依赖森林资源生存。每年出口的家具、木雕、竹藤制品等在印度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木工艺在人类文化中很具普遍性,不同地区和民族有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的木文化。印度的手工艺古老、美丽,至今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基础。在印度常见以家庭为单位的店铺,摆放着很多工艺技术娴熟的工艺品。印度木雕工匠称为“sutradhar”,在社会上始终保持较高的地位。

印度常见的木材有:檀香、乌木、黑檀、印度黄檀、胡桃、酸枝、柚木、橡木、芒果木、菩提木、雪松等。印度各地根据当地易得的木材,形成了一个个鲜明风格的地区木艺:如北方克什米尔的建筑构件和天花板;旁遮普的镶嵌木;西部古吉拉特家具和苏拉特的“sadeli”盒。撒拉兰普是最繁华的木雕中心,有雕刻家具和黄檀、柚木产品。西孟加拉传统的民间雕刻;比哈尔优雅的雕像、橱柜、首饰盒和灯具;还有奥里萨擅长的彩绘木;安得拉邦最著名的木制玩具等等。在被称为“上帝自己的国土”的南方喀拉拉、泰米尔纳德和迈索尔等邦,各式木制家具、雕刻、玩具,则承载着印度民族最本土的精神价值和思想,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

印度木艺中的工艺手段主要可归为五类:雕刻,卯榫,镶嵌,车削和彩绘。

神和女神像是印度常见的木雕工艺品。印度的工匠们始终将宗教作为装饰艺术创作的动力,并通过装饰艺术创作来加强对宗教的信仰。雕像中繁缛精致的纹饰和变化多端的线条具有神秘性,反映了工匠们的虔诚。

木雕中凝聚了印度人祈福平安的心智,每一件护佑平安的神像均雕刻各种吉祥的图腾。亚克西(Yakshi)女神木雕板中的树和鹿都是生育能力的象征。用檀香木雕刻神像一直是南印度古老的文化传统。大多数印度人都有一个持续数十年香味的檀香木神像。数百年前木雕从安得拉邦传入泰米尔纳德邦后,神像雕刻的装饰风格变化并不大。图中一件直立的雕版,描绘毗湿奴神的配偶拉克希米站在一棵枝藤茂盛的树下,一头深情的牛站在旁边,面板的下方另刻有图像。图中描绘湿婆的形像,这神像有犀利的眼神、丰富的头发和蛇的形象等细节。

由于印度的历史,木雕所表现的题材和风格也是多样的。位于果阿的圣耶稣教堂是一座反映葡萄牙统治时期印度工匠精湛工艺的令人充满敬意的纪念碑式建筑。这座教堂始建于1559年,其中镀金的天使木雕、木隔窗、雕塑和周围的天花板,华丽而设计复杂,是印度木作的卓越典范。献给圣者圣凯瑟琳(S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的金黄色主祭坛,描绘她一生及殉教过程,旁有6个圣徒雕像点缀。美丽的镀金讲台、神龛、天花板和大门雕刻,气势宏大。

印度传统中,木雕大量存在于建筑中,是重要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元素。典型设计是其频繁使用雕刻隔窗,也涉及梁、柱的点缀和精心雕刻的门、门楣、窗、家具等。

在喀拉拉邦当地,有一种很有特点的建筑叫“koothambalam”,含义是:封闭的大厅。这是印度南方用于表演泰米尔音乐舞蹈等梵剧的场院。为适应当地时而大暴雨,时而阳光强烈的气候,坡形大屋顶倾角达45度,架在矮矮缩进的迴廊上,雨季时排水顺畅,旱季时屋顶阴影减少烈日暴晒的热量。这类建筑远看非常有气势,层叠递升创建的陡峭的金字塔屋顶大空间,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当进入室内后,就会发现进入了一个木雕建筑装饰语汇的世界,有很多兼有功能性和装饰性的木元素:花卉或动物图案的门楣、狮子形象的横梁、托梁等。天花板一般由单元组件构成,每个中心有浮雕的莲花图案、八面守护神等。三面墙壁间的木格子窗户,能进行有效的通风和屏蔽炎热的散射光。印度南方许多庙宇、宫殿和豪宅中都配饰精致的木雕艺术品。

克什米尔地区建筑中有“Pinjrakari”和“Khatumband”两种木工艺最为著称。“Pinjrakari”是运用在门、窗户和栏杆上的轻质木作,形式是复杂的格子或格状形式,主要起到观赏、通风、分隔的功能。每一帧上可粘贴薄纸,既可削减料峭山风,又有足够的光线通过。这是一种卯榫结构的细木工技术,有很高的精度,整件作品不使用胶水和钉子。“Khatumband”是用薄雪松木切割并配有双条板槽的几何图形片。重复使用同样的单元可以连续拼接扩张构成无限大的天花板,整体结构装配在一起同样不使用钉子。广泛应用于房屋和廊饰建筑中。隔窗是印度建筑中理想的选择。它不仅保持通风减少阳光,也为室内空间带来奇妙的情趣。印度寺庙等大型建筑的主要构件、匾或家具浮雕上,大多雕有宗教象征意义的主题内容,包括雪狮、龙、神话中的金翅鸟、吉祥符号、莲花、云、山、环环相扣的“卍”字边框等。家庭和寺院中,经常使用梨木、核桃木和柚木雕刻木门、楣梁、家具。

印度北方拉贾斯坦建筑中有一种名为“Jharokha”的木悬垂式封闭架构,人称莫卧儿风格建筑中风情无限的“美女”,从中世纪流行到19世纪。这是一个从墙平面上突出,四周围有精致格子窗的封闭阳台,可俯瞰景街、市场、庭院或任何开放的空间。美丽的装饰使它构成庭园住宅和公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阳台实际是一个允许偷窥的观景台,女眷们能看到外面发生的事而不将自己暴露在公众前,堡垒中的弓箭手也可以用来隐蔽自己的方位。构建“Jharokha”的材料除木外也有砂岩和大理石。

印度有各类日用的木制品,如车轴、纺轮、摇篮、柜、屏风、椅子、桌子、烛台;勺、碗、盘、拖鞋;玩具、娃娃、舞蹈俑;马、大象等动物雕像以及首饰盒、笔筒、花瓶、壁挂、镜框、杯垫、烟缸、时钟、信持等等。题材相当丰富且富有艺术气息。各地风格略有不同。

拉贾斯坦邦以悠久的盛产木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掌握优秀传统手艺的民间艺人遍布全邦。工匠们在农闲季节采用当地的天然木材和染料动手做一些手工艺品。精美而朴实的作品,表达出对家园和生活的热爱。

克什米尔核桃木雕刻制品是当地重要的手工艺品。有龙和花卉图案的深雕;有平面上排列植物图案的浅雕花板以及半镂雕技术。克什米尔的雕刻形式活泼,喜欢含蓄和多样化的设计,经常性图案有玫瑰、莲花、鸢尾、葡萄、梨和悬铃木叶等。克什米尔的木雕刻中甚至能找到印北绣花披肩图案的影响。

新德里地区木雕刻是在1989年象牙雕刻禁止后,原本依靠象牙雕刻为生的工匠们改行而发展的,设计制作的产品主要满足旅游市场。

南印度木雕风格较独特鲜明,迈索尔、卡纳塔克和安得拉等地出产著名的雕刻镶嵌家具和木制玩具。木雕大象也是卡纳塔克邦一种特殊的产品。印度南部的木雕家具及家居用品有保持自然木质的,也有上漆的。安得拉的几个小村庄中,色彩明亮的木制彩绘娃娃具有巨大的声誉。同时当地也用木材制作维纳琴(Veena)和小提琴等乐器,表面用牙骨装饰,打磨精细。安得拉邦的乌德耶吉里还出产雕刻的木制叉、勺、刀餐具,手柄上镂雕精致的图案。

印度的手工艺非常发达,种类也繁多。因此在手工木艺的发展上也吸纳结合了一些其他工艺,形成了很有印度风貌的作品。

拉贾斯坦的“TARKASHI”嵌铜或银的木艺技术,是从印度的迈恩布里来到斋浦尔附近,取自莫卧儿风格灵感的几何形状或花卉图案,极具特色。

所谓的“孟买盒”,是印度艾哈迈达巴德、苏特拉和孟买一带檀香木雕盒的美称,名贵工艺品之一。主题大多是神话题材。苏特拉和孟买的作品多浅浮雕,卡纳拉和迈索尔的作品多高浮雕。艾哈迈达巴德的作品,浮雕雕体深挖,底部平坦,陪随着香花和神话混合的主题。

在喀拉拉邦的科钦堡地区有一种名为“马拉巴尔”的传统木箱,类型很多。以前主要作为当地居民的嫁妆。早期用菠萝蜜树材,有时也用花梨木,配以黄铜铰链和支架。

西印度有一种特殊的木雕,是传统中的木雕印板。技术高超的工匠设计雕刻了非常微小的几何和花卉图案,用于布匹印染。这在卡奇木制品中有一个漫长的古老传统。

印度木制品中还有精美的彩绘工艺和车削工艺。彩绘工艺主要用染料在木雕上上色,也有漆绘。车削工艺更多用于玩具和建筑配件。

印度木艺的艺术特征:

一、建筑和生活中的重要用品和装饰品。作为木艺中重要的建筑附件的装饰雕刻,其主要形式是浮雕,既有极其繁缛极尽堆砌的复杂花板,也有错落有致数理有序的构图;如克什米尔木雕,如拉贾斯坦的木窗棂。

二、造型钝重厚实,线条柔和。神像雕刻,形象丰满;女性人像,丰臀细腰。人物动态造型多呈“S”曲形。即使是花朵或动物,也表现出对大自然中鲜活曲线的发现和研究,或攀枝缠叶,或肌肉饱满。圆雕的表面或周围喜欢布有雕饰,纹饰繁缛,富于动感。

三、表现手法多样。印度的手工木艺不仅用材广泛,表现手段随地区不同而变化。雕刻、镶嵌、车削或涂色;有素色的木雕,也有彩绘和漆饰的;有比较写实的,也有装饰象征性的;有单一材料,也有结合其他材料,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形式。

印度人心灵手巧,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制作各种风情别具的手工艺品装饰自己。手工传统世代相传,形成工艺世家。手艺是印度人生活的一部分,手工木艺也是印度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奇妙的手工作品所创造的美,反映民族生活和文化特点。

手拉手教案范文4

[关键词] 离散数学 案例教学 实践教学 网络教学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真正掌握离散学知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计算机专业的离散数学教学,本文从案例教育、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方面对离散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作了探讨和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教学现状

现阶段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

1.离散数学一般设置在大学一二年级,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一般更注重于一种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获得,对于离散数学却难于产生同感。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认为离散数学概念抽象、定理繁多、抽象度高,普遍认为这门课程枯燥难懂、是一门纯粹的数学课程,发现不了对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不了兴趣,以至于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失去信心。

2.任课教师更多地从数学的角度讲授课程内容,而不能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讲解离散数学和讨论对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的影响。

为协调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就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

在研究课程的教学方法时,因内容制宜,因学生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自学、讲解重点和难点、组织课堂讨论或在讲授中穿插讨论的方法相结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原来“满堂灌”的过程改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一些趣味案例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课堂效果,使其符合时展的要求。

例如,在介绍完命题逻辑,引出一阶逻辑时,可以提出“苏格拉底三段论”问题: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教师故意让学生用命题逻辑的知识来表示这个推理,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个简单而有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却无法用命题逻辑予以正确表示。接着分析原因,说明命题逻辑具有不能表达出个体与总体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的局限性,自然而然地引出一阶逻辑。一阶逻辑就是需要进一步将简单命题再细分,分析出个体词、谓词和量词,它由一阶逻辑基本概念、等值演算和推理三部分内容组成,教师可在这三部分内容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苏格拉底三段论”。

介绍完一阶逻辑基本概念后,苏格拉底三段论用一阶公式表示为:F(x):x是人,G(x):y是要死的,a:苏格拉底,则三段论可表示为:((x(F(x) G (x))∧F ( a )) G(a)。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和推理介绍结束,立即在自然推理系统中构造“苏格拉底三段论”的推理:

前提:(x(F(x)G(x)), F(a)

结论:G(a)

证明:

①(x(F(x)G(x))前提引入

② F(a)G(a)〗①UI规则

③ F(a)前提引入

④ G(a)②③假言推理

通过这个有趣案例,可以引发学生对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又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创造意思,贯通了课程本身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一阶逻辑知识。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离散数学虽然是计算机专业理论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但单单以纯数学科目来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看不到离散数学知识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具体应用背景,结果只能是学生对于离散数学的学习不重视,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因此,有必要将离散数学与计算机编程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离散数学及参与相关科学研究的兴趣。

首先,挖掘课程内容,建设完善的相关课程实践案例体系,形成“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综合实验”三个层次组织的教学与实践案例。对于离散数学的基本问题,每个单元精心设计多个基础实验,通过这些基础实验案例,使得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离散数学问题,即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章知识或多学科知识的问题,可由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兴趣小组,一起完成问题的完整分析、求解和实现;对于一些学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引入一些难度较高的课题,要求他们自行设计问题描述模型和试验方案,开发实用的小型应用软件。对于这些三个部分,内容的编排方面尽量选取经典实例、力求新颖,吸引学生的兴趣。

然后,从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课程兴趣度的角度对学生展开教学,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注重其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与算法的描述,通过把“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综合实验”这三个层次的案例、课外研究课题等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内、强化课外,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融实践训练与创新活动于一体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由领导者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我要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消除学生对离散数学的消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

四、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

利用校园网,开设“离散数学辅助教学网站”,网站的设计注意“开方式教学”,“交互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除了在网站上集成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习题解答、电子教案等课程相关的基础教学资源,还在网站上集成实践作业管理、教学案例等,增强了师生间互动,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离散数学辅助教学网站的实践作业管理模块如图1所示,具有实践作业的、批改和成果展示等功能。

五、结束语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离散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离散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案例教育、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对离散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分析探讨。每位教师可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牛江川,封筠,李素娟.离散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8):78-79.

[2]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离散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手拉手教案范文5

巴基斯坦东北部的沙漠边缘,有一座公元9世纪遗留下来的拉姆城堡。世界各地的探险家和游客都被城堡里富有特色的古老建筑和宗教文化所吸引。一天,负责管辖这座城堡的索朗城警方接到游客报案,在城堡里发现了两具尸体。刚刚上任的警长拉吉尔立刻带人赶了过去,发现在古堡的大门入口不远处的大厅里,横卧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法医对尸体进行了检查,确定死亡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但是在死者身上没有找到任何伤口,也没有中毒的迹象,死因一时成了谜。

经过调查,这对年轻男女都是索朗城富商的子女,两人为了和干预他们婚姻的父母进行抗争,于两天前私奔到了拉姆城堡,没想到竟然遭此横祸。悲痛欲绝的家属要求警方尽快捉拿真凶。

拉吉尔警长立即着手调查,他首先找出以前发生在拉姆城堡的命案卷宗,这一看不禁让拉吉尔警长倒吸一口凉气。

夺命古堡

原来,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不断有人在古堡内莫名其妙的丧生,首先是4个从外地来这里游玩,并在古堡里过夜的大学生。警方对现场进行了勘察,没能找出任何他杀的迹象。接着是来自于首都伊斯兰堡的一支携带自卫武器的探险队,在古堡里逗留了一夜后全部倒毙于古堡的大厅里。而且同样死后没有留下一丁点儿可供破案的线索。是什么人能够将这些经验丰富又持有武器的探险队员杀死呢?更可怕的是,他们的武器甚至没有击发,也就是说,他们是在根本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一一杀死的。

后来,又有一些不信邪的大胆游客冒险夜宿古堡,结果都是有去无回。虽然警方将城堡里里外外的搜索了多次,但仍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而这座城堡最初是一位名叫拉姆的王公,为了储存剥削来的财物建造的,后来,由于战乱和当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拉姆城堡渐渐的被遗弃了。在19世纪50年代,南亚发生了反英民族大起义,英国殖民者血腥镇压,把被俘的100多名起义军战士赶至拉姆城堡大厅内全部枪杀。所以当古堡接连发生命案后,人们都说这是当初那些冤魂出来索命的结果。

大胆狂魔,警察也敢杀。

拉吉尔警长对传闻不屑一顾,他决心揭开命案真相。他挑选了3个年轻力壮,枪法精准的年轻警员化妆成普通游客,在白天悄悄进入城堡后潜伏起来。而拉吉尔则亲自率领余警员埋伏在外面的树丛中,一旦凶手出现就里应外合将其擒获或击毙。

傍晚,从沙漠吹来的阵阵冷风不禁使拉吉尔浑身打颤,他再三叮嘱警员们盯住古堡方向,绝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整整一夜过去了,古堡始终像个怪兽一样静静的趴在那里,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

当天亮以后,拉吉尔带人进入古堡,在大厅的一角,他们惊讶地发现3个身着便衣的警员一动不动的仰面倒在地上,早已气绝身亡。他们的尸体被运回警局检验,仍然没有从死者身上找到一丁点受伤的痕迹。

拉吉尔为自己的决定造成了3位年轻警员的死亡,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懊恼。可是凶手到底是谁?难道3名警员的魂魄真的是被夺命幽灵活活摄去了。

没有办法,警局不得不公告悬赏,希望有人能够揭开拉姆城堡幽灵夺命案的真相。同时,也贴出告示,告诫人们不要在古堡里过夜,否则会有性命之忧。

凶手原来是……

每天都有前来应征的年轻人表示愿意去探查有关古堡命案的秘密,警方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最后只选择了两个魁梧彪悍的拳击高手。两个拳击手表示,就算真的有邪恶的幽灵出现,他们也会凭着自身的功夫制服对方。

拉吉尔照旧带领着手下警员埋伏在古堡随时准备接应,为了防止凶犯像上次那样作案后神秘逃遁,这一次拉吉尔有意藏在了距离古堡大门不太远的地方,因为这里可以有效的监视到大厅里的一切情况。

不平凡的一夜很快过去了,依旧没有看到杀人真凶现行。当拉吉尔他们失望地走进城堡时,他们发现两个拳击手都睁大眼睛僵卧在一个角落里。他们就在拉吉尔的眼皮底下被杀了,而拉吉尔却丝毫没有察觉。

为此,拉吉尔不得不动用了最先进的探测仪器,对古堡里的各个角落进行了检查,但是依然找不到破案线索。

就在此时,生物学教授霍夫特从报纸上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从印度千里迢迢赶来,主动请缨帮助捉拿古堡内的幽灵。经过双方磋商,霍夫特要求警方提供一只健康的猴子和一张细密得像蚊帐似的罗网。

霍夫特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只用一个晚上的工夫就能捕获那些夺人魂魄的幽灵。这一次,拉吉尔决定陪同霍夫特一起去抓古堡幽灵。

傍晚,拉吉尔和霍夫特悄悄走进空荡寂静的古堡中。霍夫特认真查看了地形,当观察到古堡大厅上方有很多天窗时,他禁不住充满信心地点点头,随即叫拉吉尔帮忙把罗网支起,而正对罗网下方便是那只被拴在廊柱上的猴子。然后霍夫特从自己携带的旅行包里取出两顶散发出檀香味道的帽子,和拉吉尔一人一顶戴在头上。

夜渐渐地深了,拉吉尔的心怦怦直跳,下意识地握紧了手枪,而旁边的霍夫特似乎并未感到紧张,只顾用红外线夜视望远镜牢牢盯住大厅中央那只焦躁不安的猴子。

大约在午夜时分,拉吉尔稍稍有些困了,此时霍夫特轻轻拍了他一下,轻声提醒道:“你千万不要乱动,幽灵们来了!”拉吉尔闻言浑身一颤,持枪紧张地盯着大厅中央的方向。霍夫特吩咐拉吉尔收网,骤然降下的罗网一下子罩住了那只猴子,拉吉尔刚想奔过去察看究竟,却被霍夫特摆手制止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东方破晓,拉吉尔和霍夫特走到大厅中央观看。眼前的猴子早已经歪着头栽倒在地上死了,而在网中除了一些大个头的蚊子外别的什么也没有。霍夫特微微一笑:“警长先生,它们就是你要苦苦找寻的幽灵杀手……”

原来这是一种基因变异的蚊子――吸髓蚊。那么,拉姆城堡内的这些吸髓蚊从何而来呢?事后根据霍夫特的考证,索朗城地方政府为了开发自然资源和建设新型工业区,从上个世纪以来便大肆砍伐森林,并兴建起一座座属于重污染的化工厂,于是使这些原先生活于森林深处的大个头蚊子发生变异而背井离乡逃到了拉姆城堡里。白天它们隐藏在古堡上方夹层的阴暗角落里,到了夜晚则成群结队地从天窗缝隙钻进来,叮咬在这里过夜的人畜。

手拉手教案范文6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比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85-1

一、运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直观比喻

老师要注重生活的积累,善于观察联想,利用身边生活中的直观结构,类比生物课程中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化解疑难。

案例1: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像颗夹心糖、植物细胞(糖)、细胞壁(外包装纸)、细胞质(夹心物)、细胞膜(内包装纸)、细胞核(夹心)。

案例2:生物体中相关能量物质的总结:ATP――零花钱,直接用,相当于平常口袋中的钱,随用随取;磷酸肌酸――家中的钱,转移用,可先支取;糖类――活期存折,只要用随时支取;脂肪――定期存折,储备用,轻易不取。

案例3:将DNA比喻成导演,而将蛋白质比喻成演员,因为DNA决定生物体的一切,而蛋白质表达生物体的一切。

经过恰当的比喻,死板的概念变成了身边常见的东西,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难怪学生自豪地说:这些概念我一辈子也忘不掉了。

二、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的比喻

这种方式不拘泥于格式,运用起来比较方便,学生也容易理解,运用恰当新颖的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让人记忆深刻,增强讲课的艺术魅力。

案例1: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通过媒体展示整个过程,尽管很形象生动,但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本质,需要引用一些恰当的比喻来理解。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并且注入了DNA,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去。我们可以描述成噬菌体给大肠杆菌打了一针,将自己的DNA打进去,把包裹在外的衣服――蛋白质外壳扔在外面。DNA在大肠杆菌内复制并且合成新的蛋白质外壳,可以说成,噬菌体的DNA是一个侵入者,运用大肠杆菌的场所、原料、能量、酶等等一切以自己的DNA为模板,合成自己的DNA和自己的蛋白质外壳,再组装产生自己的后代小噬菌体。噬菌体只提供模板DNA,其他的一切全是大肠杆菌提供的,然而最终的产品全是子代噬菌体,这一个难点就解决了。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

案例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两个名词解释特别难懂。其一,二氧化碳的固定;其二,C3的还原。

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基质中,还原氢和ATP,不肯与二氧化碳反应,嫌它太丑,这时化妆师C5出来帮助二氧化碳化妆,一个二氧化碳和一个C5在酶的作用下化妆成2个C3;还原氢和ATP再与2个C3反应,还原氢的作用正好将2个C3还原出一个C5和将二氧化碳与氢生成一个碳水化合物,其中ATP将能量转移给碳水化合物储存起来。

案例3:DNA控制蛋白质合成时,包括转录与翻译。DNA比喻成领导者,住的场所当然为细胞核,蛋白质为老百姓主要住在细胞质里,mRNA是中介人,将DNA的信息传递给蛋白质。DNA发号信息则为转录,即由DNA合成mRNA,将DNA的信息先传递给mRNA;而mRNA要将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则由细胞核跑到细胞质的核糖体中指挥蛋白质合成,完成基因的表达过程。

三、让学生自身参与比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巧用类比的同时,把学生自己列入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每位学生充当教学内容的关键分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而且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极大的兴趣,难点突破的自然流畅。

案例1:必修1中,蛋白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首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理解。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比喻成我们一个人,一只手臂是氨基,一只手臂是羧基,两条腿是氢,头是R基,中间的身体是C原子。文字描述起来很好理解,氨基和羧基都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氨基酸不同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即每个人的头不同。其次,若有m个氨基酸,n条肽链,则脱水数为m-n;至少含有n个氨基,n个羧基。氨基酸可以看成一个人,则脱水缩合可以比喻成两个人手拉手,脱掉一个水,形成一个肽键,还有两只手没有用。分别请3个人、4个人、5个人、6个人手拉手,总共4排队;慢慢总结出每排脱水数分别是2、3、4、5;每排队的两边都有一只手是闲着的,没有手拉手;即每条肽链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在最两边。通过学生排队手拉手形成肽链的比喻,氨基酸相关的计算题目就通俗易懂,特别简单。

手拉手教案范文7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行为;思考

一、根据幼儿个别差异及事件轻重缓急进行介入时机

思考

很多教师看到小朋友在角色游戏中遇到问题或发生矛盾时,常常一马当先的冲过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很多问题小朋友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老师只需做好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在该出手时再出手。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出手什么时候,不需要出手呢?首先要看幼儿的能力。如:《案例一》秋秋做起“贝贝家”的妈妈来十分老练,“妈妈”先给宝宝穿件裙子,然后抱着宝宝“出门”了,就在这时“爸爸”端着饭碗来了,“我要给宝宝喂饭了”一边说一边用手去拉宝宝,“妈妈”眼看宝宝要被抢走了非常着急,一把抱紧宝宝大声说道“我是妈妈,我要带宝宝出去玩。”“爸爸”一边伸手抱宝宝一边不服气的说:“宝宝饿了要吃饭。”妈妈赶紧拉拉回宝宝不肯相让“我先抱的宝宝,你不能抱。”“爸爸”也不示弱的说“可是,爸爸也能抱宝宝的啊。”

从秋秋和寅纲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个幼儿能力较强,当发生纠纷时都能很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因此老师无需主动的出面调解可以观察一些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给他们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又如《案例二》辰汐做了“宝宝家”的妈妈,赶紧跑到宝宝家抱起“宝宝”,无论做什么,走到哪都紧紧地抱着宝宝。萱萱也想做妈妈可是因为来的晚,只能选择奶奶的角色。“奶奶”慢慢的凑到“妈妈”旁边试图抱宝宝,“妈妈”非常机敏的转个身理直气壮的说“不给不给,我是妈妈”。“奶奶”丝毫不示弱一把拉住宝宝的腿,就这样“妈妈”“奶奶”一个拉“头”一个拉“腿”开始了“抢宝宝”的一幕,“妈妈”大喊大叫不肯相让,“奶奶”虽然默不作声却也不肯退让。两人拉来来去娃娃几乎要拉破了。

从案例可以看出辰汐霸道、自我,萱萱不善表达但也不是“善茬”,她们都很想抱娃娃,一个拿到不肯放手,一个拼命的去抢,于是出现了争抢的一幕。而在整个过程中两个小朋友的语言交流却很少,可见矛盾产生的只要原因是两名幼儿的交往能力有限,缺少言语的沟通,从幼儿的角色行为及角色语言可以出两个幼儿能力较弱,再争抢下去有可能会出现情况这时我们就需要及时介入。

综上所述,介入前,教师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介入时机的思考:1、幼儿角色行为水平的思考: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老师首先要观察的就是幼儿的角色行为能力,幼儿能力较强,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有自己处理问题的可能,教师可以不必着急的介入,可以继续观察,不要急于介入。2、根据事件轻重缓急的思考:如果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或破坏行为时,事件比较急,几乎迫在眉睫,老师必须及时介入。相反教师可以延迟介入的时间。

二、根据幼儿个别差异及尊重原则进行介入方式思考

在《案例一》中为了不破坏孩子们游戏情节的发展,我以游戏伙伴的身份提议道:“妈妈,理发店里的发型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做个发型吧。”“好啊”“妈妈”一边说一边准备抱着宝宝出门了。“去做头发抱着宝宝不方便,而且要很久宝宝会饿的。”我建议到。“妈妈”一听我这让说,便把宝宝交给了爸爸,开开心心的出门做头发,“爸爸”开开心心的在家喂宝宝。

分析:从案例二中可以看出秋秋和寅纲有一定的游戏经验,并表现出多样的角色行为,在交往方面出现相当不错的语言交流,所以教师没有进行语言方面的指导,或经验的提升,只是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邀请秋秋去理发。让她从抱宝宝的情景中走出来,最终以合作的方式解决了矛盾。

在《案例二》中眼看“宝宝”快被拉破了,老师非常着急的说“宝宝痛死了,快放手快放手。”奶奶松开了手,妈妈轻轻地抱起宝宝,的摸着宝宝的腿。

分析:“妈妈你很爱宝宝是吗?”我问道。“是的”辰汐肯定的说。“奶奶也爱宝宝,所以想抱宝宝对吗?”我又问萱萱。萱萱肯定的点着头。我对辰汐说“你的奶奶爱你所以奶奶也抱你的是这样吗?”辰汐点点头,我转而鼓励萱萱“我们一起用好听的话和妈妈商量下吧,妈妈,妈妈让我抱抱宝宝吧”萱萱和我一起学说这句话,辰汐想了想把宝宝递给了“奶奶”。

手拉手教案范文8

一、探究内容要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高中学生录取分数为区里垫底,文科知识基础较差,因此,《哲学与生活》中的多数探究对我们学生而言都不太适合。如笔者在“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就没有采用探究活动《淮南子・人间训》,因为大部分学生都读不懂,设置的问题也根本不懂,花费时间多,造成教学难题,而探究活动的导思功能完全丧失才是不可取的根本原因。所以摒弃不用,而创设了这样一个案例:我们学校允许学生带手机,但绝不允许学生课堂看手机。你是怎么看待学校的做法的?作为学生的你又是怎么做的?学校和你的做法的根据一样吗?创设的案例就是学生实际的生活,而手机问题正是当下学生与学校重要的冲突因素,学生对此问题看法不一,有话可说,有的学生说,手机也可以是课堂教学和学习工具;有的甚至说他正在学习游戏软件的开发。学生的回答常常有令人惊奇的闪光点,为课堂增添生气和笑声,枯燥的哲学变得趣味盎然。

二、探究内容要与具体哲学原理相对应,针对性强

创设适当的案例很重要,但如果不是针对相应的具体哲学原理就失去意义。笔者在“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这一内容教学中,就直接采用书中的探究活动“两位学生的不同做法(其中一人有智慧,能创新;另一人则守规矩,按章办事)”的案例 ,但把设问修改一下:你比较欣赏哪个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第一问专门针对“哲学就是爱智慧”,第二问专门针对“哲学就是追求智慧”。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我设计或修改的问题都尽量简单化,这样学生才能够思考、容易并且敢于回答。第一问虽简单,但要求学生说出欣赏的理由――智慧当然最值得欣赏。第二问是对哲学的本义的深化理解,但重点是把追求智慧引向学生的行动中去,让学生自己比出差距,萌生追求美好智慧的念头,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探究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要紧扣教学重难点,由浅入深,不断地设置情景,引起争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尝试释疑;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学生讨论时要各组巡视,从中恰当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善于观察、善于启发、善于总结;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观察学生讨论的热烈程度,掌握学生的心态,及时地为他们排除讨论中思维的障碍;教师要尊重W生的创新精神,即使学生有不正确的看法也要分析,找出其中有利于深入解决问题的端倪,揭示给学生便于进一步探讨。

四、探究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拓思维空间

手拉手教案范文9

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出如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动手制作。通过一些活动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制作技能,也能让学生在动手做中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课不仅强调学生动手做,但更强调思维发展,思考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让学习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制作课,进一步体现出科学课的特点。

3、体现“设计与技术”的特点。本课是“设计与技术”课的典型,既有设计的要求,又有制作的任务。因此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设计方案的初定、预期目标的估计、工具手段的选择、方案之间的比较、最终方案的确定、操作制造的实践、评价总结的交流等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

为小组实验准备:长吸管、中吸管、短吸管共30根、回形针若干,剪刀一把。

教师自己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三角形、活动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哈尔滨塔吊倒塌四死一伤新闻,从此四个家庭,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失去了孝顺的儿子,温柔贤惠的妻子失去了疼爱她的丈夫,聪明可爱的儿子失去了亲爱的爸爸;从此四个家庭,失去了精神经济的支柱啊!

2、用课件塔吊公司的招聘广告引出课题(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发生,我公司招聘塔吊设计人员,应聘者将按要求现场设计制作一个塔吊,承受力强者将被录用,待遇面谈。)今天我们选取塔吊的一部分来加固。在科学里,像塔吊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板书:做框架

二、体验探究。

(一)、加固正方体框架

1、设计加固正方体框架。

么提高框架结构的承重能力,我们选取塔吊的一部分来做,加固一个正方体的框架,看看他能承受多大的压力?怎样做呢?小组讨论,画出草图,制做正方体框架。

指导要点:回形针与吸管的连接方法。

2、测试正方体框架承重能力。

3、分析承重差别的原因。

(1)比较承重最强和最弱的两个框架外观有什么不同,它们与承重强弱有何联系。

出示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我们观察,把手放在上面,他们分别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容易变形?

在做这个对比实验时,我们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使用力不能过大,力气要一样大)

板书:

三角形

稳定

四边形

不稳定

(2)为什么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呢?我们把力作用在三角形上面,力又是怎样传递的呢?小组讨论。

出示教具,演示分析:

三角形顶端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如果没有底边这根杆子,两条斜杆有什么变化?(向外扩),而底边杆子则可以将向外扩的两条斜杆紧紧拉住。

(课件分析)当三角形顶端受压力时,底边杆子对斜边产生一个拉力,起到拉的作用。

当三角形的两条斜杆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又会怎么样呢?谁能结合老师的演示来进行解释呢?

(课件分析)当三角形两边斜杆受压力向内挤,底边杆子对斜边产生一个推力,起到推的作用。

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互相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保持它的稳定性。

(二)、改进设计,再比赛加固正方体框架。

1、明白任务:

(1)你有办法让你组的正方体框架更坚固呢?

(2)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让正方体框架能承受12本书以上的重量。

(3)比赛要有规则,我们来制订一下比赛规则。(预设:承重相同,材料越少越好。材料相同,承重越多越好。)

2、设计方案。

小组讨论,用铅笔和尺在记录纸上画出草图。

3、制作调整。

(1)完成设计后,学生凭设计图纸分组制作。

(2)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好的小组,提醒其进一步修正。

4、评价总结。

(1)抽几个小组展示交流加固方案、测试承重、分析优点。

(2)比较这么多成功的框架,你们觉得哪个小组最好?为什么?

5、为什么加了斜杆后四边形框架就稳定了?(预设:一条斜杆把四边形框架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框架,而三角形框架是稳定。)斜杆有什么作用?

板书:斜杆(推、拉)

稳定

三、总结拓展。

1、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框架搭成的物品或建筑吗?课件出示有关框架结构的物品或建筑,帮住学生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

2、谁能解释这些大型建筑或设施上为什么都采用了三角形框架?除了结构稳定外,框架结构还有什么好处?(节省材料、减轻自身重量)

3、小结:框架结构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特点,所以建筑上运用很广。课外再去找找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框架结构。

板书:

做框架

三角形

稳定

斜杆(推、拉)

四边形

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