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成本管理控制集锦9篇

时间:2023-03-15 14:54:54

成本管理控制

成本管理控制范文1

一、现阶段机场中存在的问题

机场是飞机降落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中包括:跑道、候机楼等,而这些机场企业重要资金投入地,也是资金投入密集型资产。因为机场在运营和投资时,要给后续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机场企业基础最理想的建设状态是“适度超前”。但在实际的机场建设中,一些中小型机场却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情况,行业标准需要配备的设备不够齐全。而机场的设备不够齐全必然会导致机场竞争优势的不强,必然会影响机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同时,机场企业还存在业务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一旦机场企业的业务量不能达到预定的标准,必然会影响机场的经济效益,势必会造机场企业后续发展受到制约。同时,业务量达不到要求,也就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不足。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规划时,需要将机场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这些类别。并根据这些类型确定机场的在建设中的标准。现阶段我国的支线、干线机场都出现亏损的情况,而且现阶段支线机场承担着地方保障功能,支线机场具有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却不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随着空运行业的逐渐发展,行业间的竞争压力也变得日益严峻,在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要站在大局的角度考虑,对机场企业的成本投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做好科学的整体设计,并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控制企业的成本,避免企业资源浪费的情况,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完善的成本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成本管理观念,积极实施成本中心措施

机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观念落后,与现阶段的机场企业发展的状况不符,不能满足企业间激烈的竞争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成本控制管理的观念陈旧,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任务,不需要将企业内部情况和外部情况进行结合。因此,需要改变机场企业对成本控制管理的认识,转变成本管理观念,改变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的陈旧思想,进而将其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并加强企业内部情况和外部情况进行结合,从而实现企业成本控制,降低企业成本。还需要积极的实施成本中心措施,成本中心是指管理部门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在将制定的标准和实际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对实际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降低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差异。通过积极的实行成本中心,能够有效的控制机场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维护机场的利润,促进机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对成本实施分类目标管理

通过细化成本,对成本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些分类进行差异化管理。在进行成本分类时,能够将企业成本分为资金成本、维护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等。通过对这些成本进行控制管理。如在维护成本控制管理时,需要做到及时维护,提高企业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进行人工成本控制管理时,需要制定良好的人才准入门槛,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员的素质。以高水平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三)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促进成本管理

良好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机场企业缺乏良好的绩效考核机制,导致企业相关员工的积极性不够,也就使得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不够彻底,缺乏相关监督机制,导致机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执行力度不够。因此,就需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从而促进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执行,进而实现企业成本管理。

(四)加强重视要求全员参与

企业员工需要加强对成本控制管理的认识,加强企业员工对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视程度,并将成本控制管理上升到整个公司的高度。还要改进企业内部员工对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的认识,让员工意识到成本控制管理关乎到每个人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全员参与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五)利用信息技术革新成本控制管理

信息技术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于企业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降低传统成本控制的操作流程,提高预算准确度和准确性,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从而降低机场企业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机场企业需要加强成本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机场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从源头上控制企业成本的增长,降低管理不当和预算失误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引导机场企业的成成本管理,增加机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六)加强集中采购、节约采购成本

加强集中采购、是节约机场采购成本的重要因素。由于机场企业缺乏完善的采购的制度,造成采购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流入,从而节约企业采购成本。集中采购能够在不同的层面得以实现,采购的数量越多,相关材料的价格越低,集中采购能够有效降低采购价格从而节约采购成本。在降低采购成本的时,还要降低物流成本。在进行采购时,要选择经济效益好,社会评价好的供应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提高采购的质量,降低不必要的损失的产生。还要和良好的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尽力促成战略合作伙伴,从而降低原料采购的价格,从而提高企业的采购成本。同时,还要做好采购审核工作,杜绝机场企业中的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在进行采购时,需要做好采购申请,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批。用途不明的采购申请给予驳回。在采购申请通过后,采购完成后,财务部门需要做好采购的审核工作,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和采购成本的清晰度。严格控制采购成本,从而提高机场企业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成本管理控制范文2

关键词:成本控制;成本目标

by医院是一家民营的专科医院,为了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管理,医院下属的科室按成本中心来核算,成本归口按科室来管理。

随着医院为扩大收入而产生的营运成本不断增加,片面追求营业收入而忽视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by医院借鉴企业管理的医院全成本核算新模式,力图寻觅成本降低和成本控制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医院利润最大化。

医院经营管理触及到医院经营者经营决策的科学制定,经营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经营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等。具体表现为主营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及重点学科项目的战略性确立、把握病患群体选择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评判标准(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费用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环境)、重大业务拓展及贵重医疗仪器设备购置前的市场调查及可行性论证、医疗技术人员的梯队建设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密切融合、灵活机动的人事制度与充满激励机制的分配制度间的相互促进、注重医院品牌形象建设及市场宣传效应等无形资产的积累、强烈的成本意识和有效的成本控制及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内容。本文着重论证成本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大作用。

一、医院成本目标控制的内容和意义

(一)成本目标控制的内容

1、控制费用。wWW.133229.CoM这要从物资材料的计划、采购等方面开始,严格控制费用开支,严格健全审批手续,严格坚持开支标准。

2、控制消耗。这要从采购、仓储、保管、领取、回收、使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规定,严格控制消耗定额,提高利用率。

3、控制经营。对医院来说就是控制诊疗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要抓住中心环节,是促进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二)成本目标控制对于医院管理的意义

1、成本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离开了成本目标控制,就无法完成成本目标管理的全过程。

2、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开支。只有通过成本目标控制,才能将医疗成本开支降低并保持在合理的经济的水平,达到减轻病人负担的目的。

3、是实现医院技术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成本目标控制可以促进全院医务人自觉地为实现降低成本而主动承担责任,可以促进各科室实现技术经济责任制的责任心得到落实和加强。

二、医院成本目标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分解控制原则

就是全院的成本目标控制必须依靠各部门、各科室的控制,要将全院的控制计划要求分解到每个科室、每个部门,各尽其责。例如业务科室主要对控制物资材料消耗负责,物资部门必须对合理采购、减少过期失效变质等储存过程中的浪费负责,财会部门必须对资金使用和资产购置把关负责。

(二)分级控制原则

所谓分级就是要将医院成本目标控制体系分解为对院部、科室、小组甚至个人,提出要求,定期检查落实,才能保证计划定额的实现。

(三)全员控制原则

要将成本目标控制变成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自觉行动,而不是少数人的孤独行为。

(四)综合控制原则

不能将成本目标控制单纯理解为纯经济行为,而必须将它与业务技术、医院文化、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等各项工作融合起来,将经济措施与技术措施、文化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五)例外控制原则

就是在成本目标控制中要有标准、有要求、有重点、有成效,要注意一般和特殊、常规和例外等情况的区别,尤其要观察和重视个别明显违反惯例的情况,以查明情况,及时解决,决不能待问题发展到涉及面较大时才解决。

三、医院成本目标控制的基本程序

成本目标控制的程序比较明确,主要是采用两个步骤:一是制定控制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达到有效控制,特别对于各种费用开支、物资消耗必须制定定额标准;二是控制监督,要注意各种信息反馈,对照标准,保证目标实现,在控制监督过程中对事先、事中、事后三个环节都要重视并认真对待。

四、医院成本目标控制的方法

医院进行成本目标控制时一定要注意做到将成本目标控制与技术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只有明确责、权、利,才能取得效益和效率;要坚持严格管理、严格核算、严格考核、严格评分;要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的传递、沟通、调整功能。

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各统计科室的成本和费用的控制。即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医疗服务过程中构成的一切耗费进行科学严格的计算、限制和监督,将各项实际耗费限制在预先确定的预算、计划或标准范围内,并通过分析造成脱离实际计划或标准的原因,积极采取对策,以实现全面降低成本目标的一种会计管理行为或工作。成本控制的前提是标准的确立,通过医院管理的标准化来实现。核心是成本差异的分析。事实证明,成本控制对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最突出,因此它也必将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本控制是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而是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前提下,相对降低成本支出。通过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的探索和体会,by医院在成本控制上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做法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减员增效合理控制人力成本

1、我院建立起因事设岗、以岗定员、逐级聘用、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减员增效。

2、压缩合并职能科室。

(二)多劳多得充分引入激励机制

by医院规范《目标管理责任制合约》,在兼顾医德医风和医疗护理质量考核的情况下,严格按照个人工作量的考核进行浮动工资的分配,逐年扩大超产奖提成比例。科室超产结余=科室总收入-科室总支出,将职工的个人收入直接与科室超产结余挂钩,进而与科室成本直接挂钩。

(三)全成本核算牢固树立成本意识

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是医疗经费的收支管理,要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大对医疗收支的监管力度,将所有开支打入科室成本,包括医疗业务用房、仪器设备折旧、工资、福利奖金、公务费、业务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夜班费、水电费、洗衣费、维修费、消毒费、清洁费、一次性用品、其它材料费和部分病人欠费等。将科室的成本消耗与科室、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牢固树立成本意识,讲求投入与产出,节约成本。

(四)调查论证保证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对基建工程、医疗设备购置、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展人才引进等重大投入,必须由有关科室写出可行性报告,经有关科室负责人会议、院领导班子会议等集体研究讨论后再付诸实施。对病源少、产出低、效益差的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的购置控制,有效遏制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保证投入有效益,业务有发展,技术有提高。

(五)后勤社会化建立优质高效低耗的后勤系统

将清洁、保安、洗衣等后勤工作推向社会,社会服务医院后勤,医院与物业服务公司签订合约,物业服务公司提供后勤保障,医院负责对这些后勤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水电、车辆维修费用则采取院内定额承包的方式,后勤社会化改革明显减轻了后勤压力,有效制约了后勤物资使用中的铺张浪费。

(六)招标采购实现质优价廉的物资供应

推行招标采购制度是医院遵循市场运作规律,规范医院物资供应途径及程序,保证采购物资质量和节约采购成本的有效举措。四年来by医院通过在招标采购实践中的不断总结和积累,探索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招标采购程序。

1、明确招标采购的宗旨和原则即在医院后勤物资供给环节上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在物资质量和采购价格上由市场进行调控,提高物资采购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维护医院利益为基点,保障医院物资正常供给为中心,按章办事,规范操作。

2、确定招标范围目前by医院已相继将药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卫生材料、检验试剂、低值易耗品、食堂原材料和办公用品等各种物资纳入了公开招标采购范围,随着招标采购工作的深入推进,招标的广度和深度还将不断拓展。

3、严格招标采购操作程序参加投标的公司购买标书,理解标书中的招标事项和招标项目内容;各公司填写报价,并由医院将标书进行汇总;召开招标工作现场会,现场进行开标、唱标;对唱标情况进行统计,公布评标结果;宣布各中标公司及中标价格,签订供货合同。

4、招标采购中注意事项招标前进行粗略的市场调查,拟定各招标物资的底价,防范投标方可能存在的串标行为;通过电视台、报刊杂志及互联网站广泛招标信息,吸引更多的公司参与投标竞争;严格审定各投标公司的生产经营证件(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经营许可证及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及复印件、法人委托书等)和投标资格;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市、区统一招标、医院自行招标或跟标等不同方式;参加投标的公司交纳保证金,招标会结束后,未中标公司给予退还,中标公司则作为合同履行保证金暂由医院保存,合同期内无违约行为,再返还投标方。

5、几年来的成效显著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工作透明度。通过招标,医院药品零售价格平均下降41.5%,检验试剂平均下降26%,医疗器械下降17.42%,每年节约医院采购成本上百万元。

五、科室成本控制

(一)临床科室的成本控制

由于医疗服务是针对每一种疾病而提供的,因此,以每一病种来作为基本成本核算单位进行成本控制,建立单病种的标准成本,进而建立以各病种为基础的科室成本控制中心。临床科室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的消耗、医疗器械的使用、医护人员的服务以及水、电、气等管理费用。由于是专科医院,科室的业务提成=(科室收入-成本)×2.5%。

(二)药剂科室的成本控制

如果说临床科室是成本利润中心,那么药剂科只是成本中心。药剂科室作为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大量资金占用和支出单位,它的管理是相对完整和独立的。这里的成本控制主要分药品的出入库成本控制和各调剂中心成本控制。药品入库时,由仓库管理人员将每个药品的名称、规格、单价、数量、产地、批号等逐一输入,同时按照价格的波动随时进行维护。通过对一段时期库存数据的计算机统计,可以计算出每种药品的最大用量、最短周转期和最佳库存量,这样能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同时,减少资金的占用和库存的积压,使整个存货成本趋于科学 、合理。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能全面反映各种药品的实际情况,杜绝逾期药品的产生,减少浪费。药品出库时,仓库保管员将各调剂中心请领的药品数量、批次等输入微机后,传送到各调剂中心的网络微机上。各药局之间通过在网络互相查阅、互相调剂加快药品的发放速度,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药剂管理者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标准,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实现该部门的成本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robert s.kaplan anthony a.atkinson.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成本管理控制范文3

【关键词】成本管理控制;成本管理对策

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招投标价格逐级走低,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压价让利、甚至为中部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价作为投标报价。在这种情况下,迫使施工企业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内部的成本管理。因此,对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就日益被重视。

施工项目成本就是施工企业为了完成施工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费用的时间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的目的的过程。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1.1计划预控,是在明确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经理责任成本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基础,以实现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1.1.1明确项目经理部结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公司与项目部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代表人管理项目,项目建成后即自行解体,所以项目经理部不是一个经济实体,是现场作业的“成本中心”,应对公司的整体利益负责,同时应协调好公司与项目经理部之间责、权、利的关系。。在人力资源配置的时候,要保证管理职能不缺项漏失,避免因人员不足造成的管理漏洞而引发安全质量事故,也会造成项目成本不可预料的增加。

1.1.2明确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管者。项目成本控制者 一般由即懂经济又懂技术的人员担任,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人员应尽量相对固定。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是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的主要管理成员,从成本预测开始,直至工程合同终止的全过程对成本的各项工作负总责。它的工作与成本预测、工程合同、施工方案、施工计划、材料和设备供应、财务等多方面工作有关、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制定相应固定的合同标准格式(委托加工合同、购货合同、分包合同、劳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租赁合同及其他协议等),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涵清楚,严谨不漏。

1.1.3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领导下的成本控制管理责任制,明确工程项目的管理组织对项目成本的职能分工,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以保障对项目成本核算的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不能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应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1.2.运行控制,是指按计划成本目标进行施工资源配置、用工用料和劳动作业效率管理等,对施工现场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具体包括:

1.2.1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支出计划,要根据预算总工日数,内部职工平均实际工日工资计算,还可以按照分部分项的工程量和单项工程人工费单价计算人工费支出的计划成本。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费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确定劳务队伍,劳务分包队伍一般应通过招标方式确定。

1.2.2材料费的控制。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费用占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60%―70%,所以,材料成本的节约,也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一是对材料用量的进行控制;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对于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要对工程使用的材料需用量编制计划,计划的编制要进行适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控制。计划的适时性是指材料需要计划的提出和进场要适时。计划的完整性是指材料需用量计划的材料品种必须齐全,不能丢三落四。计划的准确性是指材料需用量的计算要准确,绝不能粗估冒算。需用量计划应包括需用量和供应量。

1.2.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维修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1.2.4施工管理费的控制

现场施工管理费在项目成本中占有一定比例,控制与核算上都较难把握,项目在使用和开支时弹性较大,可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

(1)根据现场施工管理费占施工项目计划成本的比重,确定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费总额。

(2)在施工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编制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费总额预算和各管理部门、条线的施工管理费预算,作为现场施工管理费的控制根据。

制定施工项目管理开支标准和范围,落实各部门责任和岗位的控制责任。

2.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2.1加强项目经理的成本效益观念

成本效益观念是项目经理应当具备的一种内在的管理素质,它体现着项目经理对投入产出的判断。项目经理应当具有很强的成本管理效益观念,围绕项目成本展开工作,通过预算资料和管理运作中所反馈的各项成本信息有效的观念。利用激励机制使各项成本消耗与职工利益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2.2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应当包括: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和职权结构。由于成本管理相关部门较多,在纵向结构上层次也较多,为防止责任不清造成相互扯皮推诿,工程项目一定要成了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必须明确项目经理是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建立项目成本管理岗位责任制,确定项目管理成员在管理中的距离作用、地位和所负责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

2.3进行成本的动态管理

对于施工项目成本来说,应当特别强调项目成本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方案,为今后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由于成本盈亏基础已成定局,即使发生了误差,也已经来不及纠正,因此,应当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主要施工阶段上,对成本实行动态管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控制成本。

2.4加强质量控制

企业在树立质量为本、质量兴企思想的同时,应当明确,对施工企业而言,无论是对质量投入的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因此,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始时,都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从施工规范方面严把质量关,采用科学管理、先进实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建立工序质量签证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因为出现质量事故而导致成本增加;同时,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成本管理控制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意义

1、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活劳动的节约,表明劳动生产率提高;物化劳动节约,说明固定资产利用率提高和材料消耗率降低。

2、增强企业赢利能力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固定性、多样性、生产流动性和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工程项目的价格都需要通过逐个编制工程预算文件,进行估价和通过竞争投标方式,以签订合同的形式予以确认。在工程项目较长的生产过程中,其价格运动的特点导致工程项目成本产生变化的因素较多,工程量也会产生与原合同有出入的现象,因此要十分重视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

3、促使企业实施战略性成本控制

在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常用的基本竞争战略是成本领先战略。其核心思想是以成本竞争为中心,利用低成本优势在竞争中,或者取得超过竞争对手的高额利润,或者以低成本为依托,通过价格竞争来扩大市场份额,最终扩大企业的利润,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制度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经理一般作为最高权力的执行者,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以及利益分配负有主要责任。而其他部门主管以及管理人员,包括施工人员同样肩负着成本控制的职责,但是在利益分配过程中,他们的收益与成本管理的关系不大,也就是说一套完善的权责利成本管理的制度机制并未建立起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扼杀了一线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不利于技术改进与创新,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2、未能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成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片面强调工程的质量,而忽视由于工程质量提高而造成的工程成本的增加,导致工程项目盈利空间降低甚至亏损,对公司后续发展造成资本打击;另一个是由于项目经理的关注点过多集中在项目的经济效益上,对工程的质量漠不关心,导致工程项目后续维护、因质量问题造成经济赔偿等额外成本增加,长久则损害了企业的信誉。

3、工期成本被长期忽视

在施工过程中,工期的制定与完成状况对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往往重视程度不够,项目经理部只是一味的追求工期的提前完成,而不能科学掌握工期进度与工程成本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势必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

4、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在一个项目组内部,各个管理人员职责清晰,技术人员把握工程质量处理技术难题,工程人员掌控工程现场施工进度,采购人员负责材料的购进与进场点验。在有些工程项目组,成本控制交由某一个主管独立负责,这样一来,其他管理人员就不会产生很强的成本控制意识,在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都会造成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无法完成。

5、项目成本结算没有落实

在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后,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对合同价款收入与实际工程支出这一个成本分析与核查的过程,导致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效果与全体员工收入之间没有能够形成直接的关系。成本控制没有形成对员工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这样,项目成本控制就成了一句口号,不能落到实处。

三、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1、设置成本上限,有目标地进行成本控制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中,成本有两类,一类是可变成本,一类是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可以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汇率的下降而发生相应变化的,一般来说,当企业生产规模的增大时,其边际成本就会相应的降低。固定成本是企业生产活动中所必须消耗的,其并不会因为劳动力、原材料市场等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建筑行业中,合理地设置成本上限。在实际项目设计阶段,管理规模与成本必须相匹配,对于管理规模较大,管理难度较高的项目,在成本限制方面应尽量放宽要求,而对于管理规模较小,管理难度较低的项目,应该抓紧成本限制。

2、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细化各个阶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各司其职,落实各个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使各组成员对各自成本严格控制,并对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成本超支负责。在细化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中,成本管控人员要仔细核算劳动力花费、原材料花费、经营运行花费等,严格注意防控其超标。并在对其的检测过程中,不断调整出现的问题,比如责任财权不匹配等,做到对成本的有效掌控,以最低的成本费用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

在建筑行业中,国外的一些经验以及技术遥遥领先于我国,值得我国借鉴。就比如国外最新产品1VermeerV-8550型万能挖沟机,其生产效率高、燃油消耗低、操作便捷等优良性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作效率,在降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方面可以做出较大的贡献。除此之外,还有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施工理念、工艺等也值得我国参考借鉴。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参照外国理念及技术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秉承“拿来主义”,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改,使改良后的工艺理念为我国所用。使一定的技术模式贯穿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提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节约用工成本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采用联动机制,动态管理员工工资。采用机动工资算法,工资与工种、工作量及工作效率等挂钩,细化工资结算参照项目,确定工资结算标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工资结算方式的不科学,而造成的重复结算不在少数,这是一项极大地人工成本浪费,增加建筑企业财政负担。不科学的工资结算方式,还易造成工作效率高的员工所得不如工作效率低的员工,打消员工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结算机制及人员晋升机制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工作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

5、加强原材料购进成本管理

原材料费用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比例较大,从原材料购进源头加强监管,最大程度上降低原材料成本。在注重原材料购入成本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监控,以往发生的由于企业注重建筑原材料价格低廉,而发生的建筑安全问题不在少数。这样进行的后期补救,会更严重的加大建筑成本,得不偿失。加强原材料购进管理工作,就是要熟悉市场行情,增大原材料的性价比。

6、加强对建筑管理人员的监督,尽量降低非生产工作的花费

在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对施工进度的监督以及在施工场所的实地考察,所产生的人力资源及物质资源消耗看似不大,其实仔细结算起来总量还是惊人的。在施工的监管过程中,尽量减少随从人员、车辆数目,以及降低招待标准等,都会对节约建筑工程成本做出一定的贡献。

7、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

建筑工程完工之后再出现质量问题,补救费用会大大高于建筑施工进行中。所以在施工进程中,加强工程的监督,并严格执行,监督工程符合标准的完成。

结束语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对施工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不但可以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使其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有立足之地,还有效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使得工程施工的质量符合当前人们和施工单位的要求。在当前的国际竞争的情况下,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也能有效的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其处于国际建筑行业当中。

参考文献:

[1]苏斌,戴昌京.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人民长江,2009,(12).

成本管理控制范文5

在制造企业中,有几类比较典型的生产方式,其中,单件生产和其它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如:大批量生产企业,由于其有规模的优势,所以,在成本、质量和时间方面容易见到成效。

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飞机制造、特种机床等,以单件生产为主。在生产进度安排上,多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

一般的观念里,单件小批量生产不具有成本控制的优势,只有批量大的生产才有成本控制优势。但是,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或者说至少不是只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

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呐?准确控制产品的成本,就应该从成本的多重动因入手。产品成本的发生,有些与产品数量(生产工时)相关,有的与非产品数量相关,那么,我们就必须按与成本发生相关的其它因素去追溯计算成本。而不是单纯从产品数量上判断,那什么是成本动因呢?是企业的各项作业,而不是产品本身导致消耗(成本)的发生。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

一、国内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

美国企业注重策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中国企业偏向单一成本控制。

在市场上,真正有意义的是整个经济过程的成本,企业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因此,公司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

美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能够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策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它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尽管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成本降低途径,许多企业都提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而在成本管理的现实操作中,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上以上三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90%,足以决定企业命运。

“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末,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

二、如何控制成本

对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而言,由于生产一种产品的工艺、工装设备投入相对比较多,无疑增加了产品的成产成本。不能从批量和规模上取得优势,要降低成本。如何来控制?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对,首先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工艺的制造成本,采用工艺性好的产品设计方案,这需要在产品设计时工艺人员的早期参与时必不可少的,采取并行工程的方法,优化产品的设计从而降低成本。

美国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能够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公司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公司的策略目的,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它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使管理人员对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每一环节的控制方法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产品的利润在整个生产周期最大化。尽管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成本降低途径,许多企业都提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而在成本管理的现实操作中,大部分企业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忽视了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上以上三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90%,足以决定企业命运。

降低成本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这种方式的成本降低以现有条件为前提,是日常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降低成本的第二种方式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在既定条件下,成本改善会有一个极限幅度,在这个幅度内,改进的逐步增加最后可能会达到收益递减点,最后使得降低成本异常艰难。在这种条件下,进一步的成本改进有赖于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为进一步的成本降低提供新的基础。企业成本优势最常见的来源就是采用与竞争对手有显著差异的价值链。正因如此,所以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常依赖于第二种方式,依赖于新技术和新观念,依赖于重构价值链。产品设计包含着重新设计诸多重构价值链的因素,如改变生产工艺、采用新的原材料等,因此产品设计对成本控制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是系统成本管理的核心。因为产品成本的20%—80%在设计阶段已经确定,待产品投入生产后,降低成本的潜力并不太大。为了最大限度的压缩成本,产品设计必须着眼于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若完成产品全部作业成本低于目标成本,则该产品设计是可行的,否则不行。只有这样才能控制成本,最终才能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原材料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

其次,在原材料的采购阶段,由于单件生产在原材料的采购方面也不具有规模优势,所以,原材料的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如果,把产品的原材料分成几类:通用原材料,可委托中间商进行采购,利用他们的渠道优势来降低成本;特殊材料,可以和同行进行联合采购,来降低成本。

在企业里,采购部门常常控制着40%—50%的销售金额,减少材料成本也许是整个降低成本计划中最有效的一步。所有经营者应明三个关键性的采购原则:

①不要害怕采购部门。要学习各种成本降低方法,学习采购。最重要的是,不要使自己和采购部门及采购负责人隔离开来,要参与进去。

②把力量集中在“一号”部件上。要保证你的采购部门在代价较高的“一号”部件的选择、交货和周转上花费最多的时间。在这方面,有效的采购、替代或重新设计会产生大的影响。

③不要超速完成采购。要允许企业的采购部门运用其创造力,想象力和专业经验,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采购部件和材料。不要像你定一份咖啡那样对待采购部门。不要根据蹩脚的预测或因为缺少正确的销售和生产制造计划而让采购部门迅速办理。

④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对采购部门来说,往往习惯于和一个特定的供应商维持关系,因为他们在一起做生意已有多年了。事实上,经营者完全可以挑起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这样可以刺激他们降低某些材料的价格。

⑤能作出准确的预测。企业必须能对原材料未来的走向及产品的趋势作出预测,特别是那些较为短缺的原材料,许多往往需要进口,短缺常会发生。如果经营者不能准确地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也许最需要一种材料的时候,正是它价格最高的时候。

(3)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在制造构成中的成本控制,则是靠企业的管理基础水平的提升才能够见到效益的。在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交货期的联系比较紧密。可以通过几种主线来推进成本控制工作。

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

但是,这种的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是成本管理的一种改良形式。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现代的JIT(JustInTime,适时生产系统),以“零库存”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存货成本;TQC(TotalQualityControl,全面质量控制),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了几乎所有的维修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带来的其它成本。成本避免的思想根本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认为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这种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

(4)通过严格成本核算管理控制成本

在成本核算管理上,全力推行全员成本核算与层层控制,抓好单件产品核算,真正了解每种产品的制造成本,从原材料、水、电、气的消耗到工时订额等的核算,作到准确,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成本控制的根本点。

在库存的控制上,争取消除中间库,采取公司集中统一的库存与物流配送体系,从内部的资源集中配置的角度,提高效率,压低库存,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同时,控制在制品的数量。

(5)工艺设计上的成本控制

工艺设计上尽量考虑工艺方法的通用性、标准化,采用合理的加工手段,提高材料及设备的利用率,严格审核确保工艺方案的合理性。

(6)质量成本控制

对于不良品损失的控制,防止为了只追求交货期和产品质量而不顾及产品的成本的提升。严格控制质量成本,把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降到最低,作到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三方面协调推进。如果是实行项目管理方式为主的企业,建议采取项目经理全权负责的方式对质量指标、成本费用指标和交货期统一考核,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三、我国企业采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产生于日本及欧美的现代成本管理理念与方法已逐渐被我国企业所采用,实践证明,我国企业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人为本。在现代成本管理这个系统工程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企业如何设计适当的激励制度以调动全体员工的能动性是管理者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无论如何完美无缺的管理方法,如果不能使员工自愿、积极主动参与,也只会适得其反。因此,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一定要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

(2)注意全面性。成本管理活动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进行成本管理系统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全面性,要全员参加,落实到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不能采取武断的命令下达式,特别是作业成本法制度设计,必须取得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车间工人的全力支持才能顺利进行。

(3)注意综合性。由于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是一个系统整体,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运用,不可断章取义。如只为加快存货流通速度而不顾企业具体情况盲目采取零存货方法,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成本管理控制范文6

关键词:存货成本控制技术

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由利润最大化这一短期性的直接动因决定,而是定位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战略层面上。从广度上看,已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看,已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精益成本管理。

一、存货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描述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更加关注成本,成本管理方法也必须更加科学。然而,传统成本管理由于存在诸多缺陷,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虽然理论界一直在倡导新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但收效不大。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在实际操作上的缺陷,尤其是对于存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这在会计实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存货是负债。一部分企业仍然固执地认为存货是企业的资产,是财富的标志。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企业存货的大量积压,存货成本过大。其实,这已经是过时了的陈旧观念,DWLL公司总裁迈克。戴尔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这句话道出了存货管理的深刻内涵。从性质上说,存货确实是资产而不是负债,但是拥有过多的存货,必须为之支付大量的储存成本。而且当企业的资金大量被存货占用且不能及时变现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存货就像是一种负债。

2.对ERP技术的疏漏。目前企业对资金效益管理意识、水平没有提高到一定高度,对存货的管理要求也就不高;由于存货的实物管理混乱、存货信息不准,因而也无法实现为资金管理提供依据。近几年ERP技术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但鲜有企业真正用得上,其深刻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实际管理水平达不到这套系统的管理思想。只是注重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即注重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忽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在实际操作方面,无论是订货的选择、订货数量,还是货品的分类验收与储存,或者是清货、退货,都是为了降低存储成本,然而实际上是悖向运行。

3.存货信息缺乏共享。注重了运用数学模型和会计账簿等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经济批量和最佳进货时间,但忽视了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存货管理。对存货管理还是仅仅靠一台秤和一支笔。库存管理谈不上有什么技术手段可言,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其他方面的基本资料很不建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虽然在对存货的核算上,我们也可能采用了会计核算软件,但它毕竟只能满足核算的需要。自动识别技术、监控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卫星传输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使我们无法实时、动态、高效地了解各种存货信息,并实现存货信息资源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员工间、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共享。

4.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究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对存货成本缺乏系统技术控制,以求能更好地为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利润。

二、存货成本控制路径的技术

为了使存货管理达到理想的管理境界,建立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数据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存货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

1.采购环节成本管理。采购成本管理正是以采购为切入点,通过规范企业的采购行动,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采购需要的物资,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一切浪费。具体措施有:

(1)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采购成本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使隐蔽的信息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来选择好供应商,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即对每一种所需的物料,按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几方面的竞争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①企业的采购如果管理不善,采购的原料价格过于昂贵或者质量低下,无论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管理和控制,其产品都将直接受到影响。而采购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出现问题,是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和信息闭塞造成的,通过互联网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②利用互联网可以将采购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求获得最大批量折扣。如美国的Wal-mart就是通过其零售管理信息系统将需要采购的信息统一汇集到总部,然后由总部再通过网络统一向供应商批量订购,获得最大限度实惠。③利用互联网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实时订购,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订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减少资金占用和减少仓储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价格波动对产品的影响。如美国的Dell公司通过其灵活的网上采购系统,将其零部件库存时间压缩到一周以内,而其他电脑公司则用一个月甚至三个月,这对计算机硬件产品一天一价而且不断下降的行业来说,积压库存意味着你的产品的零部件价格总是比现在价格高,这也是Dell公司为什么能以比同行低15%的价格进行优惠销售的重要原因所在。④通过互联网实现库存、订购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可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同时能以较高效率进行采购,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损失。⑤通过互联网可以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如美国的波音公司为满足世界各地航空公司对公司零部件的需求,在互联网设立零部件网页,各地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其网页与零部件供应商直接联系获取支持,这一方面提高了波音公司对用户的服务速度和降低成本,同时用户可以以最快速度获得需要支持,避免过多的中间环节,实现零周转。⑥通过在互联网上求购信息和“实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让全球的供应商报价与竞价,从而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供应商。比如我国温州的一位个体户,免费在网上了求购鲨鱼皮的消息后,3天内,就收到了韩国、日本、秘鲁的多家水产商的报价,最低价格到温州为50元1公斤,而当时温州的价格为150元~200元1公斤。⑦利用互联网实现采购成本降低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系统,特别是库存系统和生产系统(商业部门是销售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使得采购部门能及时了解信息在网上订购信息。二是企业站点要设立专门网页提供企业需要产品的种类、型号、数量和供货时间,以及联系方式等。三是与少数几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实现采购信息与供应商共享,加强双方的互惠互利合作,获得长期商业利益,因为80%的利润来自20%产生利润地方。

2.存储环节成本管理。(1)在存储保管环节。可采用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2)存货优化。指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为此,必须确定经济批量,就是要加强存货实物管理,降低存货存储成本。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的销售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库存系统、财务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模式,采用科学方法,实时监控存货的物流,并根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最佳库存模型,以最优的价格、最合理的数量、批次进行采购,使库存成本最小化。(3)控制存货水平。要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因此,存货控制模型,就是研究如何根据材料需求量、材料价格、材料单次采购费用、材料单次采购批量、材料变动存储费用、材料固定存储费用、订货提前期,计算得出存货经济定货量、安全库存量。在以上变数中,最难取得的数据就是材料需求量。一般而言,企业以销定产,根据销售预测、销售订单决定生产数量,进而决定材料的需求量。在销售预测处于混乱的情况下,不能直接根据销售预测决定材料的需求量,那么,就要根据销售订单,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规模、生产模式、历史销售情况、替代产品销售预测、竞争对手的销售生产情况、行业平均销售预测、市场动态,得出生产计划,从而计算生产数量,得出材料需求量。近期库存还可以采用最大库存、最小库存模型;长期库存也可以采用或参照历史平均数、历史加权平均数、行业平均数、替代产品库存等。同时,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还应密切注意销售情况、生产情况、市场动态,作存货模型的敏感性分析,针对实际情况,对存货策略作出调整。

3.物流环节成本管理。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包括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动力资源等。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否,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仓储成本。(1)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利用,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实现了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到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目的。(2)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减少推销和采购差旅费用;形成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加快企业产品的流转速度,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提升产品服务形象。(3)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物流设施投资费和物流人员管理费;可以减少流通环节;可以减少在产品质量和货款上的被欺诈行为;使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

4.内部管理制度环节。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从广义来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有效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处理均经过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

三、存货成本控制的深度技术

存货内部控制涉及的部门较多,一般会涉及到计划部门、仓库、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所以其控制点也多,主要包括计划控制、合同订立、材料验收、付款、审核、账账核对、清理、领料、发料、复核、分析等多个控制点。根据存货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采购、库管、领用、盘存等多方面,其中采购和领用两个方面是重点。建立完善的存货内部控制应重点抓好采购和领用:

1.存货采购内部控制。(1)存货采购审批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2)签订存货采购合同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要求主管领导对采购人员进行授权委托,授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内容;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合同,无权在授权之外签订合同和变更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副本应送会计和计划部门审核价格与留存。(3)存货验收和入库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4)存货采购资金支付结算内部控制。要保证货款支付正确、合法。财会部门接库房通知承付货款,应审核合同的签订是否符合规定;验收单、入库单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与合同一致;进货发票是否合法,是否与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单的品名、数量和价格相符。审核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进行货款支付结算。(5)存货核算内部控制。应通过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准确、真实。采购部门和库房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库房应登记材料卡片,采购部门登记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定期将收料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账簿及有关账簿,月末与采购部门和库房管理部门进行核对。(6)存货内部稽核内部控制。应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月末将收料单与材料明细账核对,清理在途料,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同时材料明细账还应同财务部门的材料分类账、总账核对,由内部稽核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7)存货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业务合同有效,保管安全,付款正确,会计核算准确,各部门资料反映真实可靠。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采购合同,审查合同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效,同时审查在途存货,审核各部门核算是否正确,各部门反映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的内控措施进行评价。

2.存货领用内部控制。(1)存货领用审批内部控制。存货领用应制定定额,同时以批准才能进行。领用的材料应有工艺部门核定消耗定额,属于间接费用的消耗、修理用料等,应编制计划或核定费用定额,生产部门根据计划、定额填制限额领料单向库房领料。存货领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2)存货发出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领用无误,手续齐全。仓库保管要审核领料单。双方要检查数量和质量,并签字或盖章。材料发出后,保管人员要按计划价格标明金额,登记材料卡片,并转材料记账员记账后随发料汇总表定期送往财务部门。(3)存货领用核算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领用业务记录真实,领发无误。要求仓库保管员发货后及时登记存货台账;财会部门根据材料记账员的发料汇总表按用途汇总分配,汇总领料单,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分类制证,登记有关账务。(4)存货领用内部稽核。应保证存货安全,记录正确。由内部稽核人员审核领料单,核对收发凭证和存货台账,检查收发记录和结存余额,查看存货的领用会计核算是否准确。(5)存货盘点及处理内部控制。应保证存货账实相符。仓库保管员应定期盘点库存存货,编制存货盘点表,并提出处理意见。财会人员年底应抽查存货盘点表,对于生产中已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及其他足以证明已无实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根据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批准的处理意见,同仓库保管员共同调整存货账务,以确保账实相符。(6)存货领用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安全、账实相符、核算准确。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盘点表,监督存货盘点,审核保管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是否准确,各部门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领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总之,深化成本管理改革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宋传联。对我国目前物流存货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原进兴。论“后进先出法”对确定存货成本的必要性。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黄新。浅析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存货管理。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3

成本管理控制范文7

一、ERP在企业的广泛使用

但是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地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来进行运作。ERP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平台,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ERP也为企业资金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和丰富的分析功能。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开始运用ERP进行成本管理。ERP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成性,该特性使得在ERP平台上工作的人们用一个声音说话,他们所面对的是一套源头唯一而且准确的数据。例如在SAP-ERP的成本管理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所有职能部门。差异或有问题的项目一旦出现就能被分离出来,并可采取措施去纠正。

ERP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用信息化的平台表现出来,它在企业的实施过程不仅仅是信息化改造过程,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思想变革的过程。ERP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是管理上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样,ERP的成本系统也不是仅仅停留在能够完成计算机化的成本记录、归档等传统任务,更多地贯穿于ERP成本管理中的其实是管理会计的原则和思想。

二、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当前大多成熟的ERP系统均集成了标准成本管理系统。由于ERP系统的高度集成的特性,各种因素对标准成本影响的结果需要耗费相关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毕竟再智能的系统依然需要人的参与。

1.标准成本的差异类型

标准成本的差异的来源主要存在三个阶段,即采购、存储和生产。

采购过程的差异主要围绕订单、发票及收货环节的不配比造成。理论上三者的各要素应当一致,但事实上除了采购价格和标准成本的人为设置的原因之外,由于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差异因素千差万别。为便于控制主要因素,价格、发票、标准等差异几乎成为标准的设置。

理论上存储是静止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实物与账面的差异始终存在。物流过程中,任何存放物料的地点都存在账实不符的风险。

生产环节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实际用料和物料单的不符,人工和制造费用也会由于标准费率与实际的偏离造成差异。

2.差异的分析控制

只有充分把握差异的来源和成因,才能从根本上分析成本的差异,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成本减少异常的差异出现,以保持存货和成本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采购环节的差异始终围绕订单、发票、接收三个环节产生。对于采购环节的差异,采购部门应逐月搜集相关信息,找到问题的根源加以解决。针对采购流程的全部作业活动的关键点实施跟踪控制,加强信息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例如针对采购订单的下达和传递过程,应搜集采购员下达的订单信息和供应商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通常由于控制的薄弱造成下单错误(数量、单价、单位、货币等),或者由于供应商的疏忽造成处理错误等。同时由于供应商用错误的订单信息会造成相应的发票,出货的错误。而事实上供应商财务人员的疏忽,以及发货的错误,同时接收人员的大意,都会造成差异的产生。如果追溯采购差异,上述所有环节均可能成为问题的根源。所以相应的控制流程必须清晰而且有效。采购部门应在财务部门的配合下,考核差异到订单,加强对于这些控制点的控制,加重在考核指标中的权重。

存储环节通常会由于公司管理的漏洞、库管人员的疏漏、物料价值的重估、BOM问题等造成差异产生。ERP系统中的记录的物料信息和实际的盘存差异,应由责任人员书面提请报告并批准后相应调整库存。由于物料价值重估产生的差异应用后进先出法在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之间进行分配。BOM错误会造成存货数量和价值的错误,制造企业应对BOM结构和版本进行审核和控制,避免由此造成的差异。

制造环节的差异通常由于BOM的错误、库存、订单错误、领料等造成各种异常差异和成本波动。公司应对生产订单的差异原因进行分析,并由生产管理人员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差异原因进行剖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

由于ERP系统的高度集成性,任何上游的异常业务均会造成差异的产生。公司应标准化各操作流程,加强对系统录入信息的质量控制,并采取差异负责制由责任人对差异负责,逐步从源头减少差异产生的几率,使得标准成本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利器。

三、举例说明

成本管理控制范文8

关键词:工程成本;控制;管理

1 投标承包阶段的成本控制及管理

一个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投标机构,通过提高投标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认真分析研究投标项目,科学合理的计算投标价格,提高中标率,但不能单纯为了中标而投标;另一方面,在工程投标之初就应对整个项目及对投标费用要进行与标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进行成本预策、决策和分析,及时确立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项目管理部,研究图纸确定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拟投标价为基础确立成本管理目标。

2 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及管理

2.1 应加强合同预算管理。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内容,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同时,合同条款的签订要公平合理。要对招标文件和设计文件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范围,争取到合理合同条款。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最大的差距在于:一是没有做或不会做合同履行分析,出现问题才去查找原始合同文件;二是没有做或没有能力做合同交底,没有形成以合同为中心的技术交底,合同的责任无法在工程施工活动中体现出来;三是认为合同履行是经营部门的事,形成“管的不用、用的不知”。这种缺项是致命的,施工企业应该增强法律意识,对合同的严密性、规范性、合同条款的逻辑性加以认真的研究,加强合同管理意识。

2.2 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落实技术组织措施,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包括四项内容,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有效控制成本的主要途径,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互相比较,从中优选最合理、最经济的一个。落实技术组织措施,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又一关键。项目应在开工前根据工程情况制定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为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效果。

2.3 加强管理,注重降低成本。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上,把工程成本纳入目标管理,如果承包管理失误,成本超计划控制,应从承包者的分配收入中扣除,促使承包者重视现场管理,做到精打细算,控制材料费、人工费、机械台班费,减少支出,特别要做好分阶段考虑,例如:基础阶段、地下室施工阶段、主体结构封顶阶段,室内外装饰阶段。每个阶段又要控制分项工程的成本,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利用率。推行多劳多得,奖优罚劣,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2.4 现场施工的成本管理。现已全面实施《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计价规范与传统的定额计价相比具有一定优点:区分了实体消耗与措施消耗,发辉企业个别成本的竞争能力,迫使企业建立内部定额、加强内部管理。因此,施工项目部为赢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对现场的施工成本加以计划、分析、控制,制定出各级成本目标和实施方案。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按施工时间的顺序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准备阶段、过程控制、反馈控制,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对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信息,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分析、调整、核算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成本控制档案,促使施工项目系统内各种要素。按照施工项目部制定的目标运行,使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能够控制在既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

2. 4.1 加强材料管理。筑安装工程中材料设备的造价往往占整个工程的造价60%以上,所以,采购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十分重要。合理堆放材料,组织分批进场,进场后要妥善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堆放、保管,避免二次搬运和损耗浪费,使材料的损耗率降低到最低水平。合理使用三大材,大搞节约代用,修旧利废,综合利用一切资源。其次,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措施,制定并贯彻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检验制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技术经济效果。我公司推广的热轧带肋钢筋和胶合板模碗扣式钢管支撑早拆体系。热轧带肋钢筋强度比传统的钢筋强度提高20%,强度提高,钢筋的塑性指标不降低,焊接性能可满足工艺的要求,由于采用特殊的外型和工艺,具有良好的铆固性能;胶合板模早拆体系跟一般松木模相比较,具有高效、低耗、节能、优质、使用率低等优点。采用碗扣钢管支撑架配以早拆头,在进行模板施工组织设计时,将跨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梁板,通过竖向变为多个受力梁板。可提前拆模,加快模板周转速度,提高使用率,节约投资成本。我公司开发的1#、2#住宅楼,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整个项目单钢筋可节约15%左右,即节约16万元左右,木模可多周转4次,工期提前40d,节约松木12M3。整个工程提前竣工,并保质保量完成,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2.4.2 设备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机械使用费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虽然只有5%左右,但是预算成本机械使用费,是按机械购置时的历史成本计算的,而且折旧率也偏低,以致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收入的亏损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对项目管理者来说,则应联系实际组织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努力节约机械使用费。

2.4.3 加强人工管理,提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人工费占整个工程约22%左右。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等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果。因此应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一切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一定要着重提高队伍素质,培养出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能面向市场,富有开拓精神,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加强技工和普工的业务培训,达到熟能生巧。

3 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结算后,应及时、完整地编制好竣工结算并提交给业主单位,所以竣工结算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3.1 及时收集各种竣工资料,做好竣工结算。单位工程在施工中应及时收集和保管好各种资料,除了工程技术资料、安全文明施工资料外,各种设计修改补充联系单、设计人或监理人的签证单、业主或监理人认可的施工方案、各种自然灾害、凭据等,更要及时收集整理。在资料齐全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工程结算,保证不漏项、不漏算,正确套用预算定额和不同类别的工程费用定额,既要杜绝弄虚作假和多估冒算,又要据理力争,寸土不让。

3.2 索赔工作不可忽视。索赔工作应该是全部竣工结算内容之一,施工企业应该重视索赔的理论和方法,当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合同内容之外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业主因素等,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了工期,施工企业应及时收集文字依据,认真分析,提出索赔的报告,追补损失。

3.3 及时收回拖欠款,加强资金周转。工程竣工结算通过后,应按合同规定,及时收回工程款,不能听任业主无故拖欠工程尾款,以致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对未付款而又不签订还款协议的工程不交钥匙不交付使用,以增加对业主的压力。对追收欠款有显著成绩的人员应予以奖励,对一些故意拖欠工程款的业主应毫不迟疑地诉诸法律,强制债务单位就范。施工企业应调整资金结构,加强资金管理,尽量减少企业资源和资金的占用,特别是项目部的资金应做到专款专用,加强周转,防止占用或闲置浪费,这也是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

4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积极加强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情况,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努力实现预期的成本目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得优势,反过来又促进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即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因此,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水平,对于建筑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成本管理控制范文9

一、银行结算成本的构成

结算业务涉及的成本内容比较广泛,考查结算业务的成本,既要考虑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又要考虑到管理会计意义上的成本。总起来讲,银行结算业务的成本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折旧和递延资产摊销成本。每个对外办理结算业务的营业机构都需要营业用房、运输车辆、计算机具等等,这些都需要固定资产投入,并以分期折旧的形式构成成本,形成银行经营成本的一部分。而随着金融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其形象建设,在硬件上着力改善对外营业环境,各营业机构的装修支出呈递增趋势,这项费用支出以递延资产摊销的方式按年度分期摊入经营成本之中。

2.物质材料的消耗。要维持结算业务的正常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的低值易耗品。办公文具、账表凭证、车船燃料、封装材料、计算机配套部件及纸张等等构成了银行经营成本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物料消耗的成本将越来越大。

3.人工成本。尽管计算机已有相当程度的普及,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仍明显具有劳动密集型的性质。而且随着结算业务量的增加和结算业务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一些银行的结算人员仍在扩张。人力投入越多,工资、福利、人员管理费用越高,对银行经营成本总量的压力也就越显著。

4.维持结算业务正常运转所支付的公用事业费用。主要包括水、电、邮政电信、取暖降温、安全保卫等一系列费用种类。

5.营销成本。营销成本是指流通领域为推销产品而发生的各项成本。银行结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没有具体形态的“产品”,要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并为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也需要开展必要的营销活动,从而形成营销成本,例如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费、业务试办初期为客户提供的收费减免以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联谊费用支出等等。

6.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过去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因经营状况的变化而不再适用所带来的成本。考查沉没成本的内容,重点应放在总投入中未能得到成本补偿的那一部分,例如,因营业地点搬迁,变卖原营业用房的收入不足以弥补未提足折旧的差额成本。

7.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并不构成真实的成本支出,不在任何会计账户中登记。它是指为开办一项业务而牺牲的开办另一项业务的成本代价。

8.质量成本。一项结算业务是否为更多的公众所接受,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业务质量。质量高,客户就欢迎;质量低,则少有人问津。所谓质量成本就是指为保持或提高业务质量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未达到规定水平所产生的一切损失。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预防成本(为保证业务质量达到规定水平而发生的各种成本)、检验成本(为评估和检查业务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成本(在业务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或者在业务形成后,因业务质量缺陷而引起的一切费用支出)。具体到每项成本,质量成本的种类比较广泛,主要有结算新业务试办费用、人员培训和质量奖励费用、结算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费用、已实现操作因失误而作废形成的费用、结算差错引起的客户索赔损失等等。

二、银行结算成本的控制

针对日益增加且对银行经营总成本影响日益加大的结算业务成本,各商业银行应该进行全面成本控制,挤压成本支出。

1.通过大力增加收入抵补日益扩张的结算业务成本。增加收入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尽管目前的收费标准还比较低,但在既定成本水平下,结算业务量越大,手续费收入也就越高,况且某些业务品种的单笔手续费收入还是较高的,例如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手续费、个人小额汇款手续费等等。关键是要保证如期足额收进每笔手续费,避免漏收少收,促使收入累增。另一种形式是通过结算业务创造的间接效益来增加收入。众多客户在某家银行营业机构办理结算业务不仅可以增加银行业务量,为银行创造可观的手续费收入,而且可以为银行带来可观的存款。存款是银行生存之本,而结算业务所带来的利率最低的活期存款,以及结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临时性无息存款,对银行效益的作用更为明显。间接效益创造的收入,往往大大高于直接的手续费收入,因此大力推广结算业务意义重大。

2.量化成本管理。在操作结算业务的过程中,重点是控制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物质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营运管理费用。(1)控制固定资产扩张规模,降低折旧成本。为维持营业机构正常营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是必要的,但应该把固定资产购置规模与营业机构自身的结算业务量、业务服务对象(客户群)以及成本承受能力挂起钩来。银行的营业用房、运输车辆、计算机具以及其他固定资产投入,首先应以满足业务需求并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得到成本补偿为标准。(2)控制物质材料的消耗。各种物质材料消耗量的多少,对银行成本的高低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对物质材料的消耗管理应引入科学的标准成本计划,确立合理的消耗定额,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物资采购、验收、保管和领用制度,防止积压和浪费。(3)控制人工成本,为控制日益爬升的人工成本,需要各营业机构严格按照结算业务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人员,合理用工,实行定员定额,防止人浮于事,同时加强职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压缩人员需求。(4)控制营业管理费用支出。各营业机构应始终注重增收节支,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应出台一套适当的管理制度,防止各种跑冒滴漏现象,严惩浪费行为。对于各项费用,均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抑制管理费用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