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古筝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39:45

古筝教学论文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 教学现状 突出问题 解决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音乐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古筝作为一种拥有三千年历史的传统乐器,更应得到我们的重视。现如今,随着高校古筝学习群体的不断扩增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古筝教学的需求。如何对传统古筝教学方法做出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古筝教学有效性,是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古筝教学现状

现在,高校学习古筝的学生有很多,有主修和选修的,其中选修的学生占大多数。学生的体格发育已经成熟,手指的灵活程度不如儿童。但是他们有其特定的优势,其一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二作为成年人,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教学进度快,其三,他们对古筝有很大的学习热情。高校古筝课的教学内容大体分为基础理论课、指法课、古筝艺术史等多门课程。大学生虽然错过了学习古筝的最佳时期,手指不够灵活,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在思维理解上占有优势,可以弥补手指不灵活的缺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指导学生善于用技术来表现音乐,感受古筝所散发出来的音乐的美感,认识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

二、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古筝盛行于战国时期,音色舒缓优雅。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筝在国内及国际乐坛上有了一定的份量。高校开展古筝教学,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都有所帮助。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着许多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集体意识

因为高校古筝教学仍然采取的是一对一的传统落后教学方式,使很多同学在学习古筝的时候缺乏集体意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变少,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不甚合理,这些都对古筝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的构建。导致学生一旦有集体表演,会有点惊慌失措。

(二)学生心态有待调整

在古筝的学习中,很多的学生还有家长都希望可以一举成功。但是,学习古筝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取得成功的,这时就是考验学生心态的时候了。但是,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家长甚至于教师都尝试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一些人喜欢盲目跟风,造成学习效果不好,这些都是因为在学习古筝中心态没有摆正。希望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及时摆正学习心态。

(三)古筝教学重视技术性忽视艺术性

当前,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制约,我国高校古筝教学显得太过于重视古筝的技术教学,而对中华名族传统乐器的艺术魅力有所忽略。造成高校古筝教学中盲目学习单一演奏技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演奏技术的训练上,对音乐的内涵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的很少,这些问题明显不利于学生古筝学习的综合素质培养。

(四)实践性环节严重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中过于重视演奏技巧的教学,对学生舞台实践经验的培养有所忽视,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很是匮乏。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校古筝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古筝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古筝内容方面,是学生在学习古筝中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与健康人格有所影响。

三、 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突出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

不管是什么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这一因素。当前,因为我国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古筝教学中被忽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理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的含义。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虽然学生对古筝充满兴趣,但由于基础知识不足,所以显得不够有耐心,思维不够集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选取一些短小精悍的曲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加强引导。之后,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够经常性的交流。也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重视自身的艺术修养,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习古筝。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现在,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古筝教学需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综合条件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此介绍两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是示范教学法,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和动作等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有直观性和感染力较强等特点,能够使学生有较为深刻的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第二种是启发式教学法,指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启发学生学习,可以运用形象的描述来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传达出对古筝作品的理解,亲身体会到古筝的演奏艺术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古筝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学生如果想要正正了解古筝作品的内容,就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古筝作品相关背景的了解来更好的传达出古筝作品的艺术韵味。学生在深厚的文化背景的感染下,能更高的把握古筝作品的韵味所在,有利于学生提高在演奏作品时的艺术表现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对提高高校古筝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才外,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乐感的好坏往往能够反映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水平。乐感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在先天乐感良好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后天的练习,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赏识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古筝演奏所需要的乐感。

四、 结语

目前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出科学的古筝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侯凌燕.浅谈高师古筝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

[2]陆媛媛.论高师古筝教学的缺失及其路径选择[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07).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社会教育;古筝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08-01

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及弘扬民族音乐工作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古筝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凭着自身优美动听的音乐特征而深得社会不同阶层的追捧,要想满足不同年龄阶层古筝爱好者的学习要求,务必要对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开展优化创新。[1]

一、古筝社会教育对古筝发展的意义

毫无疑问,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在推动古筝在当代传播、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古筝学习人数已达到数百万人次,而国内各类资质院校每年招收的古筝专业学生极为有限,因而大量古筝社会教育机构的涌现一方面对广大古筝爱好者学习古筝的愿望予以满足,另一方面也促进人们对古筝蕴含的丰厚传统文化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积极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的弘扬与传播。

二、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式不科学。在古筝实践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仅对知识技能进行被动接受,如此必将不利于学生相互共享进步。

基本功教学不受重视。在古筝实践教学中,教师单方面向学生教授各类古筝理论知识,反复训练学生的弹奏技巧,仅仅为了使学生尽快通过古筝考级。教师缺乏对学生古筝基本功的关注,导致一些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出现坐姿不正确、弹奏指法不规范以及缺乏演奏情感等问题。

教学环境不完备。古筝考级日趋商业化,国内各地区古筝考级中心及相关各类古筝社会教育机构受此影响,将考级通过率、商业利润视为工作目标,导致当下古筝社会教育转变成一种单纯追求考试分数、功利目的,以及追求商业利润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社会活动。[2]

三、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优化策略

(一)教学方式方面

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内容,明确不同年龄阶层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引入分班制教学方式,一个级别、同年龄段的学生划分成一组;秉承因材施教原则,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要具备针对性,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避免教学课堂“一刀切”,同样要避免学生规行矩步,在古筝社会教育中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3]

(二)教学方法方面

1.强化基本功培训教学。在古筝教学中,娴熟习得基本弹奏技巧极为关键。古筝教学内容中基本的五声音阶排列弦序,相对容易被初学者所接受。在对古筝基本指法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与常规乐曲练习相结合,经由指法练习促进手形固定,培养古筝弹奏者良好的习惯意识。

2.注重古筝表演技巧。在对古筝表演技巧开展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引导学生对乐曲创作背景及乐曲呈现的思想感情予以明确认识,然后将它们切实应用至音乐表演实践中,完成对整首古筝作品的表演。无论对哪一首古筝作品而言,在进行准确弹奏的同时,还应当融入表演者自身对艺术、情感的理解,通过将娴熟的表演技巧与艺术情感融会贯通,真正意义上达成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环境方面

1.构建舒适的教学环境。要想实现古筝社会教育的有序开展,应当尽可能构建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固定硬件设备尽可能配备齐全。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艺术的陶冶,提升艺术修养。但家长们切忌对孩子进行机械式逼迫教学,应当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古筝学习情况进行密切了解,使他们愿意诉说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挫折,并与家长一同解决,强化古筝社会教育的成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古筝学习一方面是培养少儿课余兴趣、强化艺术素质的选择,一方面是成人充实闲暇生活、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方式。要想满足不同年龄阶层古筝爱好者的学习要求,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到古筝社会教育对古筝发展的意义,全面分析社会教育中古筝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促进古筝社会教育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朱丹.关于古筝商业化社会教育的调查报告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3,26(5):68-68.

[2]赵丽瑞.如何在社会音乐教育中提高古筝教学[J].戏剧之家,2014,(15):162-163.

[3]沙里晶.古筝普及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兼谈开展非专业古筝师资培训的建议[J].音乐创作,2013,(8):186-187.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古筝;教学;五线谱;传统文化;利弊

一、古筝教学中五线谱运用的基本问题

古代对于个人修养,有几个十分重要的标准,所谓的“琴棋书画”,这里“琴”排在第一位,音乐对于人的影响和作用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古筝教学本身,不单单是传授古筝弹奏的技巧和方法,更多的也是一种音乐修养的提升,以及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

在古筝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五线谱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五线谱的运用给古筝教学带来的利与弊,分析这个问题,弄清楚了五线谱的运用对于古筝教学的具体影响,便于我们把握古筝教学的核心,以及更加有效地提升古筝教学的质量。明白了古筝教学中五线谱的运用所具有的不良影响,也便于我们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适时适度的对于有所缺陷的方面做出有益的调整和补充,这对于古筝教学的整体效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本文将结合古筝教学的核心重点问题,来具体的探讨五线谱的运用在古筝教学过程中的利与弊。

二、古筝教学的核心特征

音乐是一种语言,一种人类借以表达情感和美感的语言,但是它又不像具体的文字那样,能够清晰的传达准确的含义。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距离感,这是它本身的特质,这种特质使得音乐在承载人类的情感和思想,表达美感的同时,拥有一份独特的空间质感,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感受更加的立体和持久。

古筝,作为一种乐器,首先它属于中国传统弦乐。中国的传统音乐跟西方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区别的,中国传统音乐曲调连绵,悠长,婉转,整体会有准确的范围,比较内敛和安分,不像西方音乐的高亢,激昂,仿佛在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峰。如此,古筝教学中,使用五线谱这一西方音乐的主要承载形式,便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了。

三、五线谱在古筝教学运用中的利弊

1 五线谱在古筝教学与演奏中的优势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记谱法,五线谱相对于其他记谱法拥有诸多优势:

1.1 与工尺谱及减字谱等中国的传统记谱法相比较而言,五线谱并不存在着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更易于交流,因此在古筝教学和演奏的应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助于中国传统乐器在西方的发展。

1.2 五线谱在和弦标记、音高标识和总谱显示以及旋律线的走向等方面都更加便捷和直观,在古筝的教学指导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教授。

1.3 五线谱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当今的计算机音频软件、音乐制作软件和制谱绘谱软件等,大多数都是采用五线谱进行记录和显示的。因此在古筝教学中使用五线谱可以使古筝的教学与现代化科技进行融合,促进古筝的发展。

1.4应用五线谱,可以降低古筝教学的成本,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且促进民族与西方音乐之间的交流。

1.5应用五线谱,对于古筝乐曲的记载记录、古筝理论的研究探讨,古筝曲谱的印刷保存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五线谱在古筝教学与演奏中的缺陷

古筝属于我国的民族器乐,而五线谱在我国民族器乐的应用上本身就存在着技术缺陷,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 古筝在演奏时采用的音律同西方的十二平均律存在差异。古筝读谱时大多采用的是首调唱名法,其调式和调性都容易掌握,但是五线谱采用的是固定唱名法,这种方法对于本身就采用十二平均律的西方乐器来说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古筝这种民族器乐而言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了,因为用固定唱名法进行读谱时在音准上比较难把握。

2 古筝的构造、定弦等不宜使用固定唱名法。古筝是以五声调式为主,使用固定唱名法的话难度相当大,因此古筝大多选择简谱进行教学。

3 另外,五线谱在音高的记录上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古筝的韵味和原貌,这也是其在古筝教学和演奏中应用受到局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4 古筝记谱方式比较繁杂,由于记谱符号具有过于繁多的种类,所以即使五线谱能够很细致地将古筝等不同民族乐器的多种演奏技法表现出来,也必然会对民族器乐的推广普及甚至于交流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5 五线谱在古筝等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中的拍号和板眼的记录不够完善。不能很好的将我国古筝等传统民族乐曲的韵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也势必影响古筝等民族器乐的推广和发展。这是我国传统音乐工作者必须进行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四、如何解决五线谱运用带给古筝教学的问题

1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和传统审美习惯方面进行改变,要充分的认识到使用五线谱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性。五线谱具有许多优势,这是我们必须承认并将其进行推广的重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在春秋战国时期能够有类似五线谱的记谱方式存在的话,今人就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完整的再现的当时的音乐,那么我们对“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也就不会再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对于孔老夫子所推崇的《韶》乐,也不至于只停留在“文字音乐”的想象层面进而吁嘘不已了。

2 积极进行探索,寻求古筝教学和演奏中应用五线谱的方法和技术。像古筝这样的民族器乐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将五线谱更好的应用于古筝以及其他民族乐器中去。

3将五线谱应用于古筝等民族器乐中还离不开音乐教育界和演艺界甚至于出版业的认可、支持和运用。即使我们所有人都转变了我们对于五线谱应用的局限性的想法,以及对传统试听方面的审美观念,而且还找到了古筝等民族器乐应用五线谱的方法与技术,也不意味着五线谱在古筝等民族器乐中的应用问题就得到了彻底解决。只有音乐教育界和演艺界以及出版业的进行认可并且达成共识,才能够逐步地将五线谱的应用真正地推广和落实到音乐教育界和演艺界以及出版业的各个环节上去,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了古筝等民族器乐的五线谱的应用问题。不过对于现在来说,这条路还很遥远,我们肩上的责任也还很重。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五线谱在古筝中的应用也不会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参考文献:

李婷婷.古筝艺术的传播与嬗变论纲.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

盛霞.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铜陵学院学报,2005,(01).

鲁浙.古典到底——在筝乐中寻梦.乐器,2006,(06).

王玮.民族器乐的五线谱应用问题探究.艺术百家,2006,(05).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4

关健词:现代古筝;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一、古筝的历史起源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于“秦”地,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秦筝”之名。有关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个说法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之筝”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里,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外,还有兄弟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么多大同小异的说法让我们觉得并不完全可靠。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它发音的性质而得名的,刘熙在《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

二、古筝教学的目的

筝史,是一部历史悠久、不断改革、在动态中发展的历史。古筝在现代国际乐坛上已经拥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都与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古筝教学有利于古筝的进一步发展,普及与提高,它对音乐学、表演专业器乐选修课等都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对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古筝教学课程的推广,除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外,更能进一步发扬出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筝教学普及能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了解、传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古筝,让古筝艺术不断的发展。

三、现代古筝教学存在着的问题

1.集体合作精神意识不强;一对一的教学是现在古筝教学课堂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会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虽然教师的收入是高了,但是会出现高投入与低产能的现象,另一方面还会严重影响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失去很多原本可以合作的机会。不难看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很不利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个人演奏水平高,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和别的同学一起合作演奏,没有合作技巧,在合奏中声部中的和谐、均衡都把握不住。这会就进一步造成有的学生宁愿独奏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集体意识很淡漠。

2.心态问题;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心态,只有心态正了,就是成功了一半。要想学好古筝演奏,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除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们同样要明白,必须要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长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相关的内容,不要盲目跟从,你学这个,我也学这个,大家都学这个,这样对孩子来说只有坏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能急于求成,而采用生硬的教学方法。不管老师也好,还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到底。

四、现代古筝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不先认识、了解,就不可能弘扬、重视。所以在开展古筝教学过程中,强化民族音乐教育,让学习者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更加地了解,培养出强烈的爱国心,强化他们的自豪感与自信,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古筝艺术。

2.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处事方式。如果不友好的沟通,肉眼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让老师们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等,用他们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加引指点,这样肯定会事半功倍的。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其实课后师生可以通过电话、QQ、Email等通讯方式进行联系,加快教学进度。

3.教材的科学规范化;现在市场上关于古筝教学的教材各种各样,有的是教材是不规范的,有很多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本正确的教材对他们的古筝学习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带入误区的,后果不堪设想。现的古筝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曲目量有所增加,侧重的内容和要求不一样,但还是缺少层次和质的变化。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5

二元制上课模式古筝教学应用古筝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已经有2500多年历史的民族乐器。古筝能够流传至今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古筝音色优雅、动听,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二是古筝在传承中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当前在古筝教学中,注入的新元素则是在二元制上课模式下,融入现代音乐教学理念,并且以学生成为古筝教学中的主体,围绕学生为中心开展聆听与合作的互动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古筝演奏技法同时,体会到古筝的音乐之美。本文将就古筝教学实践中,二元制上课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二元制上课模式教学中的应用

古筝作为多弦乐器,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好音准的问题。解决音准的问题不仅需要准确定弦,还需要学生在演奏时把握好音程和调式、调性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在古筝教学中引进现代音乐理念进行教学,为学生建立音高的概念。

案例:教师问:同学们音乐有哪7个音级?请哪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这7个音级板书出来?

当学生经小组探讨并派出一位同学上讲台板书时,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将这7个音级唱出来,还要求学生边唱边发现其中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唱道:doremifa sollasi。

学生向老师提问:音乐有7个音级但古筝是五声音阶,那少了哪两个音呢?

教师鼓励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仅了解到了古筝是五声音阶,还发现了其中少了两个音。少了的两个音是4、7,现有古筝定弦上没有这两个音。

案例分析: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唱,学生们认识了音阶,还了解到古筝现有定弦为1、2、3、5、6。在音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将二元制上课模式引入到教学实践,以促进师生之间互动,还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聆听与合作中应用二元制模式

在音乐的学习中,良好的听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练习中将标准分得越细越有利于学生听觉能力的养成。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中讲解乐理、并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训练。

案例:教师选择了名家演奏的《高山流水》的录音,让学生们聆听,聆听结束后,指导学生加强互动。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自己组成2人小组,聆听的同学要对演奏的同学姿势和手型提出评点意见,然后再相互讨论如何改进,而教师在学生互相讨论时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弹奏姿势和手型。

学生对聆听与合作教学方式的评价。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互动的学习,不仅领悟到古筝的音乐之美,还在聆听其他的同学时,发现了其他同学演奏时的优点,通过对其中较难的技法的互动学习,同学之间的友谊增进了,而且指出其他同学不足时,自己的演奏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案例分析:聆听与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聆听名家演奏的名曲时感受到古筝的音乐之美,还通过互动聆听和指导来掌握古筝练习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比练习,学生通过互相聆听,互相研习古弹奏的姿势和手型,还养成了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课堂与舞台中二元制模式

在古筝教学中,课堂与舞台的结合也是“聆听”与“展示”的结合。教师在古筝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聆听在于领悟和享受古筝的优雅,而到舞台上去弹奏古筝,则是对音乐的传承和自我风采的展示。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上台表演之前,应把课堂练习结合起来,告诉学生只有通过严格的课堂练习,才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最美的风采。

1.课堂练习阶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做单手练习和双手练习,按段落反复练习和整曲弹奏相结合。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在演奏古筝时,要注意把握好演奏乐曲时的速率,指导学生加强对音符时值的理解,在理解了音符时值之后再将其弹出,将会取得更好的节奏美感。另外,教师还指导学生将背谱和看谱结合起来。

2.舞台表演的指导

当学生可以上台展示自己学习古筝成果时,也是对教师极大的鼓励。教师指导学生上台弹奏古筝,应像课堂练习一样不要紧张,演奏时将自己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如果有个别段落有些许瑕疵,应继续完成演出以保证演奏的完整性。教师还要求学生尽量发挥课堂练习中熟练掌握的技巧,将乐曲的音色变化和旋律的流动,优雅的展示出来,在古筝弹奏过程中,饱满的诠释音乐的形象,让内心的美好情感与古筝优雅的音色相互交融,为听众展示音乐的美好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自信和风采。

四、结论

综上,在古筝教学中通过融入现代音乐理念,向学生传授现代乐理知识,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同时,还在古筝教学中应用二元制上课模式,以促进师生之间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互动学生时,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给学生做正确的演奏示范。还运用分组讨论和互相聆听、合作学习,以及学生之间互相观摩对比,来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6

关健词:现代古筝;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是它结构的组成部分。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在众乐器中,古筝不仅音色优美,而且在演奏时姿态要优雅,所以很多家长选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古筝,来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修养。

一、古筝的历史起源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于“秦”地,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秦筝”之名。有关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个说法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之筝”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里,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外,还有兄弟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么多大同小异的说法让我们觉得并不完全可靠。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它发音的性质而得名的,刘熙在《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

二、古筝教学的目的

筝史,是一部历史悠久、不断改革、在动态中发展的历史。古筝在现代国际乐坛上已经拥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都与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古筝教学有利于古筝的进一步发展,普及与提高,它对音乐学、表演专业器乐选修课等都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对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古筝教学课程的推广,除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外,更能进一步发扬出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筝教学普及能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了解、传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古筝,让古筝艺术不断的发展。

三、现代古筝教学存在着的问题

1.集体合作精神意识不强;一对一的教学是现在古筝教学课堂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会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虽然教师的收入是高了,但是会出现高投入与低产能的现象,另一方面还会严重影响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失去很多原本可以合作的机会。不难看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很不利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个人演奏水平高,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和别的同学一起合作演奏,没有合作技巧,在合奏中声部中的和谐、均衡都把握不住。这会就进一步造成有的学生宁愿独奏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集体意识很淡漠。

2.心态问题;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心态,只有心态正了,就是成功了一半。要想学好古筝演奏,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除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们同样要明白,必须要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长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相关的内容,不要盲目跟从,你学这个,我也学这个,大家都学这个,这样对孩子来说只有坏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能急于求成,而采用生硬的教学方法。不管老师也好,还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到底。

四、现代古筝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不先认识、了解,就不可能弘扬、重视。所以在开展古筝教学过程中,强化民族音乐教育,让学习者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更加地了解,培养出强烈的爱国心,强化他们的自豪感与自信,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古筝艺术。

2.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处事方式。如果不友好的沟通,肉眼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让老师们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等,用他们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加引指点,这样肯定会事半功倍的。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其实课后师生可以通过电话、QQ、Email等通讯方式进行联系,加快教学进度。

3.教材的科学规范化;现在市场上关于古筝教学的教材各种各样,有的是教材是不规范的,有很多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本正确的教材对他们的古筝学习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带入误区的,后果不堪设想。现的古筝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曲目量有所增加,侧重的内容和要求不一样,但还是缺少层次和质的变化。

五、结论

古筝艺术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要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我们要结合实际,慢慢地进步,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让古筝这朵美丽而又古老的鲜花开得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1]谢芳.古筝演奏及教学中的体态律动[J].湖南第一师 范学报.2009;3(02):98-101.

[2]刘畅.成人古筝教学之我见[J].大众文艺.2009;3 (3):142-143.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古筝教学 音乐 技术 融合

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而且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名族乐器。古代的音乐家利用这种乐器,创造出了非常多的脍炙人口的乐曲,被广泛流传于世间。不仅如此,这种乐器一直以来都被称之为抒情的乐器,也就是说,这种乐器既能够弹奏出悲伤的音乐,也能够弹奏出愉悦的气氛,而且比较容易被欣赏,这也是这种乐器与众不同之处。流传到现代之后,古筝已经成为了古音乐的象征,有很多学习音乐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但是在众多古筝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将古筝给现代社会音乐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乐律推广开来,出现了非常壮观的学习古筝的场面。无论是学习的人数,还是对古筝表示钟爱的人数,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景。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场面的出现,古筝的教学也逐渐显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今古筝教学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古筝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古筝的时候,主要的心思还是放在“技术”的修养方面,希望可以通过正规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事古筝教学的教师,也有很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进行古筝教学的时候,将古筝弹奏的技术放在首位,并且只是单一的重视古筝的技术教学。但是经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这种思想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或者说是一种不全面的思想,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古筝的音乐艺术并不仅仅是弹奏的“技术”这么简单,真正的古筝专家还需要对音乐演奏的内涵了解的更加详细。也就是说,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古筝的练习者对“技术”的追求过多,而忽略了对“音乐”深层意义的追求。

二、根据问题,探析推进古筝教学的有效方法

本文作者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认为,古筝教学中较为优秀的人才年轻的时候会供职于社会中的各个部门,但是经过多年对音乐的专研和修养之后,最后基本都是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音乐环境中,利用自身的音乐知识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和表演,对于古筝的传播和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这些古筝方面人才的综合素质合理的提高和改善,在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之后发现,应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入手,也可以形成一个流程和思路,将古筝的音乐和技术利用步骤进行融合。

(一)坚实的技术是古筝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古筝教学中,技术教学是基础部分,是培养古筝专业人才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只有先将技术部分纯熟的掌握,然后结合其他方面的专业技术,才能最终提高古筝的综合水平。古筝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在兼顾古筝音乐的同时,首先要抓住弹奏古筝的技术。让学员在学习古筝技术的时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入手,更快更好的掌握古筝的专业技术。

1.从古筝弹奏时所需要的肢体动作开始。有许多的乐器在弹奏时是需要肢体动作进行配合的,尤其像古琴和古筝这样的乐器,肢体的配合不仅能使弹奏者的精力更加全神贯注,融入到音乐的意境当中;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的要点是:一定不能刻意的加入肢体动作的表达,一定要是非常自然的表现,才能够既不影响弹奏者的技术发挥,又达到增加表现力的效果。我们在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古筝的弹奏者摇头晃脑,自我沉醉在音乐的韵律当中,甚至还会出现哈哈大笑或者暗自哭泣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古筝弹奏者在弹奏时配合了肢体的动作,思想和意识也就自然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了音乐的世界,当发现自己依然在现实中时,就会感慨自己目前的情况,从而出现上述的状况。

2.学习古筝的时候注意聆听与思考相结合。有很多的古筝学习者一味的希望自己能够多加练习,以为这样是提高古筝技术唯一的手段。这自然也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在古筝练习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放下手中的实践,转而选择聆听其他弹奏者的古筝韵律,尤其是一些古筝名家弹奏的音乐,认真的思考其中和自己弹奏之间的的差异,最终得出自身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是提高古筝技术的必要手段。这种方式是提高自身水平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却极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是因为当放下自己弹奏的双手时,需要很大的勇气,在聆听他人弹奏时,需要极大的耐心。这也是俗话说的“集众家之所长”,是提高音乐修养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绝大部分古筝练习者会选择在中途退出,因为这其中的寂寞和苦闷是非常难以忍耐的。

3.反向思维的训练尤为重要。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思维指正向的,比如说古筝的学习,基本都是由浅至深的学习,最后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我们反向思维,就是先要把自己当做是古筝的大师,然后站在大师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弹奏和掌握古筝的弹奏技术。这种思维是提高古筝技术最为快捷的方式,这是因为所站的位置高了,心理的想法自然不一样了,行动力也就提高了。但是对于这种思维的培养却并不是很简单,需要老师不断的创造意境让学生换位思考,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坚实的技术与传统音乐有机的结合

古筝的表达主要是民间音乐的表达,因此,要想把古筝的艺术表现力表现的更好,就必须追根溯源,还要从传统音乐中寻找灵感。在古代,古筝弹奏者会利用各种场景,现场发挥,制作出一些影响深远的音乐,这主要是因为创作音乐的背景和自身的心情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多余的想法,让音乐完美的传达的意境。也就是说,传统音乐创作的背景、风格等是直接影响古筝表达效果的因素,对于这些因素的了解,可以让古筝的弹奏者在弹奏的时候有真实感情的表达,效果自然是非常好的。

技术是基础,传统音乐是上升的阶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最为简单的系统,将这个系统不断的完善,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古筝的练习者对传统的音乐做详细的了解,也就相当于学习古筝音乐的理论知识,对于相当一部分古筝练习者来说,这个过程是枯燥和乏味的。这就相当于让一名飞行员去了解飞机零件的制造工艺,其过程有多么的复杂可想而知。

所以说,“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首先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做为铺垫,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是在接触“音乐”之前就需要完成的。其次是对音乐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而是需要较为复杂的了解和领悟的过程。资料显示,优秀的艺术家在听音乐之前,对音乐的背景不做了解,先认真的、反复的聆听这首音乐,直到听出这首音乐的制作者创作的背景、心情和目的等,这个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当前提就需要古筝练习者对古筝的弹奏技术非常的了解,并且能够耐得住寂寞,数百遍甚至数千遍的聆听音乐的节奏,感受创作者弹奏时的心境。即使对音乐有较高天赋的前提下,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中间是枯燥和乏味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绝大部分学习者在进入到这一阶段的时候,刚开始就认为自己已经真正了解的音乐,或者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受不了这种漫长的煎熬而放弃了。最终剩下的人数是非常少的,也是这些少数的练习者才能最终成为古筝界的人才。

而且即使成为了人们公认的古筝人才之后,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是不可间断的,因为在不断的理解中,会逐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层次,而且音乐的层次是深不见底的。理解的越深,只能说是把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程度越紧密,对于古筝来说,最为优秀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人筝合一”。

三、古筝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对于古筝了解和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这也是灌输式教育的重点。学生在接触古筝之处,接受知识的先后顺序一般是由教师决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古筝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对教师培养水平的考核,在最后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古筝界的一名新秀,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最终评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注意以下三点: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学生个人水平的差异性。每一名学生学习进度一定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吃饭,每一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很多,甚至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合学习古筝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天赋和资质做最初的评定,这个时候的评定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至少可以给学生一些压力或者动力,让学生快速的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对于下一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在教学的进度逐渐的推进中,发现学生中个人天赋的不同,针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天赋较强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培养,以便尽快的成就古筝的专业性人才,对于天赋较为平凡的学生进行鼓励,让想成为人才的学生对自己不失去信心,也能够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教学时间不是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俗话说:“时间是可以衡量一切”,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初中毕业生去清华大学学学课程,这就不是单纯的时间问题。同样,对于古筝的学习也是如此,一起学习的学生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最终成才的情况更是不尽相同,这也不仅仅是因为学设学习的天赋不同,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自我努力的程度等等。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劳逸结合”,这是学习艺术的一个必经阶段。就像体力劳动者休息一会恢复体力一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次或者几次瓶颈,这时候应该对学习采取放松式的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领悟和理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注意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教师也是从学生阶段走过去的,也是经历了不断学习之后得来的结果。作为教师,尤其是古筝的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音乐负责,对艺术负责!要做到这些,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无论是哪一种知识的教学,教学方法都是不断改进的,或者说,没有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古筝教学中也是如此,经历了从古到今的时代变迁,教学方法也更新了无数次,在这些教学方法更新的过程中,唯一没有变的是--都是不断学习和总结的结果。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有更多的经验积累,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只有学习才能创新,创造出更新更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欢.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6).

[2]周耘著.古筝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3]陈晶瑞.浅析古筝教学[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02).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8

古筝作为使用者较为广泛的一种演奏乐器,古今中外都倍受欢迎,成为了全国艺术院校中的热门专业。本文以古筝演奏技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流变,辨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类别流派中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特点,阐述其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传统乐器;古筝演奏;演奏技法;音乐教学

古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都备受人民喜爱。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演变发展,古筝的弹奏技法为了适应音乐审美的变化,也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产生和流派发展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古筝曲《庆丰年》开创了双手演奏的古筝演奏技法之后,我国古筝的演奏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开始不断创新发展,进行不断的尝试。在传统演奏技法的基础上融入许多新的元素和现代元素,使得古筝演奏能够更加符合现代化的审美要求。

(一)古代古筝演奏技法。

最早有记载的关于古筝的表演形式,是战国时期的李斯在《谏逐客令》中所写的:“夫击翁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声也。”说到的“筝”就是古筝,意思是边弹着古筝,边拍着大腿、唱着歌,让人耳目愉快,说这才是真正秦国的音乐。这句话虽然没有确切地说古筝的演奏技法,但是也能从中得知,在那个时候,古筝并非是纯演奏的乐器,主要是用作唱歌时候的伴奏乐。在汉魏时期,古筝已经成为了表演活动中重要的伴奏乐器了。古筝最早的演奏技法是建立在伴奏基础上,和歌曲演唱有密切相关。

(二)近代古筝流派机器演奏技法。

到了近代社会,古筝主要是作为一种民间的说唱音乐形式和戏曲的音乐伴奏,其表现形式有许多呈现,如杭州的滩簧、山东的琴书、广东汉乐等。古筝演奏者通过不同的曲谱加上个人的改编,再加上独具风格的表演形式和演奏技法,就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鲜明的演奏风格,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古筝流派,如浙江筝派、山东筝派、河南筝派等。从不同的古筝流派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可以看出,古筝演奏技巧的传承及发展和其发展地的发展进程和风貌息息相关,而这些,在古筝演奏技法的运用中也得以反映。

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渐发展,我国音乐艺术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在传统的音乐元素之上也增加了很多现代元素和国际化的新特点。古筝演奏技法在传统演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并且不断加以创新发展,又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演奏乐器的优势加以发展,最终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演奏方法的继承和创新。

一方面,古筝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其演奏技法依然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在古筝的演奏中,最主要的是点、揉、吟、颤等传统技法。这些传统的演奏技法在长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凝聚了古筝演奏技法的精髓部分,在古筝演奏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古筝演奏技法又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对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之上,还加以革新。传统古筝的演奏方法往往带有很浓重的地域色彩,虽然各具特色风情,但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多元化的艺术需求了。因此,古筝的演奏技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对现代演奏技法进行发展创新,使得古筝的演奏技法灵活多变。

(二)对其他乐器的吸收和借鉴。

古筝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演奏乐器,其产生和发展都遵循着其本身的特点和音乐总的发展规律。并在此过程中,为了完善和丰富自身使古筝演奏更富传承性和包容性,古筝演奏技法也吸收了许多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元素并加以融合。比如对于琵琶,古筝吸收了其演奏中的扫弦法,此外,还吸收了西洋乐器的不少演奏技法。

(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古筝的演奏技法中,在对于传统技法的继承和传承基础上,还吸收了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因此往往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了最基础的传统指法以外,还发展形成了如轮指、摇指、点指和转换音列等技巧。在继承民族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音乐的艺术特色,兼容了传统和现代化,使得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显现了更丰富的形式。

三、古筝演奏技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筝教育作为一门受欢迎的课程,是古筝艺术今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古筝教育一方面为古筝演奏事业提供动力和源泉,另一方面其本身也在随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因此,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必然会在音乐教学运用中有所体现。首先,作为古筝学习的入门基础,教师在一开始就会向学生介绍关于古筝的乐器特征和其发展概况。这是古筝学习中所必须了解的,其余还有关于弹奏手势、掌握定弦、音位和一些最基本的手法等等基础的理论和技巧技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事先为学生讲解最基础的概念知识和弹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并且给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在一开始的时候,需要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手势和指法。其次,学生在古筝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事先制定好相应的训练计划。在教授新曲目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旧曲目的复习和巩固。在进行新曲目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教授,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曲目,更要分层练习,以便更好掌握,在熟悉每个章节和阶段之后再进行总体的练习。而对于已经学习过的曲目,教师也要安排好学生进行复习。由于古筝演奏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除了基本理论知识和演奏技法的讲述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除了日常的练习以外,还要定期展开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并通过练习和表演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加以改进。在古筝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对学生演奏技法的培养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和内涵的培养和重视。现代社会,学习古筝的学生从小是生活在一个流行音乐盛行的社会背景中,流行化是学生对于现代音乐的认识基础,而这样的音乐文化氛围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古典音乐文化的认识不足,对古筝演奏的魅力没有足够的体会。目前,许多学习古筝的学生都更重视对古筝技法的训练,掌握更好的演奏方法,从技术层面达到演奏的正确性,然而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于自身演奏的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了解过少。针对古筝专项练习的训练,专注于曲目的经典片段和节选的技术练习也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古筝这种乐器和音乐本身的独特风格和韵味。游离于单纯的技术练习,为了提高技法水平而进行的练习往往导致所练习的技法风格也是单一的,本身虽然无害,但同时也导致了古筝演奏失去了它独特的韵味和吸引力,也失去了它的文化内涵。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也需要去思考如何将演奏技法和古筝的艺术内涵结合起来,使得古筝演奏在新时期能够更加富有生命力和特色,思考如何将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更好地了解古筝并能真正热爱古筝,热爱民族音乐,并通过身体力行为,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还要思考如何让古筝能够对这个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

[1]刘洋洋.演奏技法革新之意义:20世纪80年代后古筝曲的音乐表现[D].武汉音乐学院,2010.

[2]戴晓.中国现代筝乐发展及美学特征研究[D].云南大学,2014.

[3]徐丽鸿.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宋经苑.《溪山琴况》表演艺术理论在古筝演奏中的指导意义[D].山西大学,2013.

古筝教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学研究 少儿古筝教学

古筝是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雅俗共赏的民族弹拨乐器。它既能表现小溪流水,清风弄竹的自然景色,又能奏出汹涌澎湃、狂风暴雨的气势。“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就是其富有感染力的生动写照,也是古筝艺术令人神往、教人陶醉的巨大魅力的深切描绘。学习古筝自古至今为众多青少年所向往。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成为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方向,为顺应这一新形势,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广大家长和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由于古筝易于入门,艺域宽广,加之有关艺术院校关于古筝业余考级工作的推动,广大少儿学习古筝的热情空前高涨,学习古筝的队伍不断壮大。鉴于这种形势,如何激发、保持并保护广大少儿学习古筝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刻苦学习,在训练中摸索和掌握古筝弹拨技巧,从而提高艺术素质,我结合多年的少儿古筝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精选(编)教学内容

要搞好少儿古筝教学,必须针对少儿生理、心理的特点,选好选准教学内容。由于历史的传承,经过历代筝家们的探索和发展,古筝已形成了各种流派的演奏方法和特色,演奏曲目浩若繁星,内容丰富多彩。对于初学古筝的少儿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行教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进度和效果,从而影响到他们进入古筝艺术殿堂,努力攀登古筝艺术高峰的进取精神。

选好选准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从保护少儿学筝的兴趣和积极性出发,选择他们熟悉、趣味性强、短小精悍、易于演奏的儿歌民歌曲目,作为少儿入门性教学内容。如:《儿童团歌》、《采茶扑蝶》等,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教学,能够使他们在入门时加深对儿歌民歌的理解,强化学筝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筝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要根据少儿学习和掌握演奏的情况,循序渐进地不断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能正确掌握演奏姿态,触弦方法,以及最基本的演奏技巧,适时引入技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安排上,可先学河南或山东的传统筝曲,如《剪靛花》、《上楼》、《风翔歌》、《天下大同》等,这两派的筝曲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在学习河南、山东传统曲目的同时,可穿插学习具有河南或山东风格的现代曲。接下去学习浙江筝曲,如《灯月交辉》、《高山流水》等,最后学习左手技巧难度较大的潮州、客家筝曲,如《寒鸦戏水》、《出水莲》等,以及双手技巧较强的现代筝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战台风》等。达到不断强化他们的学筝兴趣,提升演奏水平的目的。

在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的同时,为了切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注意移植、改编、创作一些教学内容。如我在教授基本指法时,单一带练,反复单调指法,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我采取把儿歌《小鸭子》改编成指法练习曲的手段,在教前先简单描述,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慢慢吞吞、憨态可掬的样子。在练习过程中,告诉小朋友,不要走得太快,否则小鸭子会摔跤。通过启发,小朋友很乐意改正节奏快、手形乱的毛病,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成学生们乐于接受的趣味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一条适合青少年教学的“易、难、易”方法,前者的“易”针对幼儿(初学者)、选择一些个性化、趣味性强的小曲子,使他们无负担愉快学习,培养学筝兴趣。“难”是根据少儿喜欢竞争的心理特征,选择技巧性、旋律性强的大曲目,以难激智,以趣激情。后者的“易”是针对青少年的技术性、表现力、知解能力等方面,进行拾遗补缺,提高学筝兴趣。

根据生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儿童在五六岁学习古筝较为合适,因为五六岁儿童自制、理解、记忆、接受和模仿能力均已鲜明显露出来。由于每个儿童的心理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在经过入门性学习后,优势劣势逐渐显现出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类学生活泼、自信、求知欲望强,敢于表现;B类学生内向,心理比较封闭,不善于交流表露自己。教师应根据两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1.采取“跳跃式”的教学方法

对于A类学生,大胆采取“跳跃式”的教学方法,摒弃不太重要和重复的内容,加强基本功训练,加大练习密度,加快教学进度,全面学习各流派传统名曲及现代筝曲的演奏技巧,在把握各流派风格、韵味、演奏特点上下工夫。如在学习陕西筝派《秦桑曲》时,由于A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敢于出手,因此在此曲fa、si两个风格音的把握上准确到位,并能熟练运用左手食、中、名三指合力按弦与大指单独按弦这一流派特有的技法,把作品的思想内容、音乐形象较完美地表现出来。

2.采取“阶梯式”的教学方法

B类学生虽然手指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都不如A类学生,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坐得住,认真、仔细,所以对这类学生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法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巩固练习,给他们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如在学习相对容易的《浏阳河》曲时,主要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左右手的协调性,再学旋律性强、技巧难的《雪山春晓》曲时,必须给他们一个练习适应期,在这期间可以穿插较容易的曲目如《洞庭新歌》,他们在弹奏该曲时,指法运用自如、娴熟、较完整地表现了乐曲主题。B类学生自信心增强,学有兴致,练有信心,自觉地加快学习步伐,缩短和A类学生的距离,使教学高效稳步向前发展。

实践证明:两种教学法的实施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完善两类不同个性学生的综合表现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学筝的潜在能力,同时起到稳固学员队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从而开通向专业院校输送人才的渠道。

三、加强筝技基本功训练

在少儿古筝教学前期,应以中央音乐学院教材为蓝本,着眼于筝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不赶进度,尽量不安排业余考级和比赛活动,三年过后,少儿普遍学到很多筝艺知识,基本功得到加强。随后再转入以江苏省考级教材为学习内容的考级教学,学生学习动力明显增强,短期目标清晰明了。然而随着学习曲目量的增加,在赶进度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增强如识记谱能力,右手摇指、扫摇、快四点、拇指快速托劈动作,左手拨弦的力度、速度,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吟揉滑颤的火候的训练,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少儿的弹奏能力和继续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对基本功要求之处,要反复示范讲解,做到人人明确。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在个别辅导时,加强具体分析与指导,让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应该适当表扬基本功较好的学生,放大示范效应。还要加大问课检查力度,做好问课评分记载(分A、B、C三等),评为C等者进度暂缓,安排补课。在考级前一个月内(暑假期间)要强化基本功训练,安排比赛和预演。

四、加强筝文化教育

筝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存在于教学的内容之中,又存在于教学的内容之外。比如,具体一首曲子的介绍,有作曲者、作曲背景、主题思想、旋律和意境的理解、主要技法特点等。如果对此一无所知,那么要真正演奏好这首曲子是不可思议的。又如,筝史也是筝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对演奏好一首曲子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它对演奏者却存在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能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演奏者的思想境界与领悟能力,对演奏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补益作用。

在少儿古筝业余考级教学中,筝文化的教育往往是一个易被忽视的问题。一般只重视筝曲弹奏技法的学习和训练,而不注重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筝文化的学习融于整个教学之中,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学生筝文化知识方面的薄弱和筝艺修养的欠缺,对学生筝艺特长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孩子们学筝之初,就必须将优秀的筝文化随筝技一起培植于他们的心灵中,让它与孩子们的筝技一起成长。在这方面“从小抓起”,必会在日后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凡属所教曲目本身的文化内容,就在第一讲本曲赏析的示范讲解中解决。介绍作曲者、作曲背景、主题思想、主要的旋律意境等并作示范演奏。

2.凡属与古筝学习相关的文化内容,结合教学进程,作简扼讲解说明。如筝的结构、音色、使用维护、假甲、弹姿,等等。

3.凡属与教学内容结合尚不够紧密的文化内容,但又有较好的学习参考价值的,编写成通俗易懂的简明讲义,供学生课余阅读。如《筝史概述》、《古筝与素质教育》、《筝的流派介绍》、《各代筝曲介绍》、《古筝演奏的情感投入》、《筝艺修养的积累》等。

由于少儿业余学习时间上偏紧,故上述教学内容不单独安排课时,可将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在每一级教学中,将相关讲义发给家长,由家长配合教育,便于家长与孩子一起学,效果更好。通过筝文化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筝文化知识,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筝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家长的参与配合程度。

社会在进步,古筝艺术在发展。古筝艺术生命力的普及在于古筝教学的不断创新。然而,当前我国古筝教学中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较为规范、系统、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材体系;二是古筝教学指导、辅导服务体系远未建立;三是古筝教学的手段较为原始,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等等。为了使古筝这门传统的器乐走向世界,在世界乐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恳请筝界专家、教育家:

1.精编适合青少年入门的古筝教材;建立规范、系统、科学的教学理论体系。